神秘的布拉格范文

2024-08-11

神秘的布拉格范文(精选6篇)

神秘的布拉格 第1篇

布拉格城堡并不拥有高险的地势或偏于一隅的位置而隔绝于都市,它之所以免遭现代化进程的同化,不能不归功于一代代的布拉格人对“远眺”这一最具诗意的观看方式的悉心呵护。城堡庭院中的圣维塔大教堂,无论其挺拔峻耸的外观还是内部的花窗、穹顶、圣物和氛围,都使人感怀于上帝的力量而引颈仰视。可只要出了教堂,看着缓缓坡地上随阴晴变幻的屋舍、植物与河流,人们则会进入最自然的“忘我”的状态。任意生发“遐想”的“远眺”,就这样被布拉格人奢侈地骄纵着,畅行于千年。其实,任何以“发展”为名的突兀高楼都会轻而易举地破坏眼前的景观,使“眺望”戛然而止。但是,在历史上饱受风霜的捷克民族却拥有超级敏感的审美力和判断力。在布拉格,“怀旧”不需要大张旗鼓,“发展”也不是勇往直前。他们善于在昨天和今天之间施展小小的魔法,让它们相安无事,浑然一体。

皇家风范、贵族气度和平民遗韵在布拉格城堡区错落并存,不同风格和气质的建筑在岁月的雕琢下变得彼此包容。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城堡围墙边的黄金小巷。这条成型于16世纪的平民胡同,曾是工匠和炼金术师的聚居地,甚至一度沦为贫民窟。在20世纪中叶,二十几间陋巷小屋被规划成各具特色的店家。其中第22号是书店,深蓝色的木窗后摆放着卡夫卡的书籍和纪念品,小屋因卡夫卡在一战期间曾租住于此而闻名于世。即使这样,布拉格人也只在小屋的灰蓝墙面上横嵌一根窄窄的金属条,上铸有文字:“Zde zil Franz Kafka”。在小说《城堡》中,远处山岗上的城堡,想方设法进入城堡却无计可施的土地测量员K,以及在城堡边缘无奈踯躅的情景原来都有切实的生活体验。卡夫卡当年必定是游荡于城堡区的奇思异想者。艺术家与布拉格产生“化学反应”的奇妙现象不胜枚举。更远的有将布拉格人视为知音的莫扎特,更近的有曾就读于城堡不远处查理大学的米兰·昆德拉。

散发着异域风采的施瓦森堡宫位于城堡广场的南侧,是建于16世纪的贵族府邸。建筑师是意大利人Agostino Galli,他将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带入布拉格时,对其进行本土化的处理,“混血”使这座建筑在今天依然独具迷人的气息。建筑外墙上的装饰图案高贵大气,几何图形的理性和秩序之美颇得佛罗伦萨建筑风格的神韵,繁复而细腻的植物花纹又分明带有摩尔人艺术的痕迹,阳刚与阴柔、疏朗与紧密相得益彰。但这些富有立体感的图案既不是浮雕也不是画上去的,而是采用了一种叫做Sgraffitoes的技法:将两种颜色的石灰泥分别涂在建筑物墙体上,将表层浅色石灰泥根据需要刮去后,露出里层的深色石灰泥,以此形成“图”“底”分明、质感特别的图案。宫殿虽在贵族间几易其手,仍保持了较好的风貌。在20世纪初,宫殿曾作为国家技术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现在它归属于布拉格国家美术馆。

城堡区其貌不扬的建筑,布拉格人也没有对其任意而为,城堡美术馆就是一例。它与总统府一路之隔,位于城堡广场的北侧,曾是鲁道夫二世的马厩。布拉格政府没有利用其绝佳的地理位置把它改成更赚钱的商铺、旅馆或饭店,而是将古老的建筑改建为古老文化的载体。只是改建的重点在其内部,建筑外观并没有显著的变化,甚至没有显眼的标志。城堡美术馆的建筑格局并不大,以收藏十五至十八世纪的欧洲油画作品为主,也有少量的雕塑和工艺品。其中数量可观的中世纪圣像画堪称精彩绝伦。表情忧郁的人物和神圣的场面画在形状各异的木板上,尺幅虽然不大,却精致、安详而美丽。圣像画在一般的博物馆中常常作为文艺复兴艺术的前奏而被人忽略,而它们在这里所呈现出的华美阵势则无愧为视觉的盛宴。二楼有勃鲁盖尔、格列柯、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尺幅也都不大。视觉艺术最为古典的观看方式在展厅中安静地进行,这使城堡区的文化含量更为厚重。正因为拥有一系列文化建筑所形成的“场”,城堡和教堂才不至于成为现代商业文化包围中的孤岛,而这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城市中已是屡见不鲜。

夜幕下的布拉格 第2篇

布拉格,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是一座严肃的城市。它的建筑都非常的严肃。这种严肃的感觉使我忘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描述。整个布拉格似乎也没有米兰·昆德拉的痕迹,但是布拉格好像到处都有卡夫卡的遗迹。哦,卡夫卡,卡夫卡是严肃的。甚至在我的印象里,用德语写作的卡夫卡似乎是刻板的。昆德拉也是严肃的,但是是一种在风雨如晦的环境下的柔严肃,略带一点幽默的严肃。好像被人推了一把,虽然身体晃了晃,但是脚跟没动。

是一座教堂的城市。到处都是教堂。而且都很知名。雄踞旧城广场的蒂恩圣母教堂,带有一种魔幻的类似《指环王》的色彩。圣·尼古拉教堂让我想起了一个流行词汇:低调的奢华。这个教堂给我一种强烈的整体的协调感。

它的巴洛克式的线条,直线配合着曲线,有一种充分的华丽的感觉。但是这是一种让所有人感觉舒服和亲近的华丽,而不是专属某种人群的华丽。

是一座音乐之城。看到位于查理大桥边、伏尔塔瓦河畔、诺沃奈霍﹒拉夫卡街的斯梅塔纳博物馆,耳边似乎想起《我的祖国》的旋律。转到用德沃夏克的名字命名音乐厅博物馆,以及德沃夏克曾经担任校长的布拉格音乐学院,耳边的旋律自然而然的变成了《自新大陆》。尤其让人惊讶的是莫扎特竟被成为“布拉格的音乐家”。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他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竟不被欣赏,是布拉格掀起了“费加罗热”,《唐璜》也是在布拉格首演。

这就是布拉格。令人难忘的布拉格。

布拉格国家博物馆建成于1890年,是一座新文艺复兴式建筑,位于瓦茨拉夫广场边。国家博物馆由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图书馆等组成,入口处陈列着历史和博物学之神的雕像,馆内展出捷克历史文物,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博物馆内部由大理石装饰而成,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历史壁画,很具特色。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旧城广场,也是布拉格城内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是市区最美的巴洛克式教堂。教堂的外观以雪白色的建筑搭配青铜的屋顶,十分抢眼,与伦敦的圣·马丁教堂神似,周围的雕饰,出自明雕刻家布劳恩之手;教堂内许多装饰、祭坛、壁画、雕像等也同样出自顶级艺术家的巧手,其中壁画《圣·尼古拉之餍宴》,总面积达1500平方公尺,堪称全欧洲教堂中最华丽的作品之一。管风琴亦是历史悠久,公元1787年莫扎特曾使用这管风琴演奏,因此经常在此举办布拉格之春纪念日和秋季音乐节,相当具有历史及文化的气息。

圣·尼古拉教堂建于13世纪,本是本笃会修道院的一部份,为一简单的哥特式建筑,直到18世纪才改建为巴洛克风格,由波希米亚建筑师丁岑霍费父子所设计,历时15年修建完成,并同时增加了一个 74公尺高的巴洛克式洋葱头钟塔,形成一圆一尖矗立于蓝天的两座高塔,登上塔顶,可将查理大桥、旧城风光尽收眼底。

蒂恩圣母教堂位于布拉格旧城广场,俯瞰着古老的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教堂是十四世纪下半叶,在一座罗马教堂的旧址上建造的,其中的祭坛完工于同世纪末年.带有严峻的哥特风格的教堂正面,由吉里.德.波德布拉德指挥建造,于十五世纪下半叶落成.门楣上有雕塑的圣母像.上面矗立着两座一模一样的钟楼,虽然它们建成的年代不同(北面的建于十五世纪,南面的建于十六世纪).两座钟楼高80米,顶部有高耸的箭形和方形小塔,使整座建筑带上了超现实的感觉.教堂内部气象庄严,高大的柱子把三大殿分隔开来,柱子的上方是宽大的交叉拱顶.侧殿的内部都是隆肋拱。

神秘的拉格朗日点 第3篇

那么什么是拉格朗日点呢?以日地系统为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质量的物体在太阳和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能够和日地保持相对静止的点. 这些点的存在是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于1772年推导证明的,一共有五个点,分别为L1、L2、L3、L4、L5,如图所示. 这5个拉格朗日点中,只有两个是稳定的,即小物体在该点处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摄扰,仍然能够保持在原来位置. 每个稳定点同两大物体所在的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即是图中L4和L5点.

L1、L2和L3在两个天体的连线上,为不稳定点. 不过,虽然它们是不稳定的,但可选取适当的初始扰动,使物体在该点附近做周期性运动. 嫦娥二号卫星即在L2点附近绕L2点做环绕运动.

1906年,天文学家发现了第588号小行星和木星几乎在同一轨道上并超前60°,它们和太阳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等边三角形. 同年发现的第617号小行星在木星轨道上落后60°左右,构成第2个稳定的拉格朗日正三角形. 20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土星和它的大卫星构成的运动系统中也有类似的正三角形. 人们进一步发现,在自然界各种运动系统中,都有拉格朗日点.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点呢?以L1点为例,由万有引力的知识我们可知,日地连线上离太阳越远的点,其周期越大,理论上在这条线上是不会存在周期相同的两个点,在日地连线之间的点上绕太阳运动的物体其周期应该都比地球的周期小. 其实这是没有考虑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当物体靠近地球时,地球的引力不可忽略,这时地球的引力减少了太阳提供的向心力,由■-■=m■r1可知,物体的运动周期会变大. 在L1点,小物体的运动周期恰好等于地球的周期,这个点距地球约150万千米. 欧洲和美国共同研制的“太阳与日光层探测器”于1996年3月14日到达第一个拉格朗日点. 该探测器和地球一样,每十二个月绕太阳一周. L2与L3点与L1点类似,都是太阳和地球的引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而恰好使小物体的周期等于地球的周期. L2点在日地连线上月球的外侧距地球约为150万公里. 美国2001年发射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就位于L2点,该探测器于2003年发现了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证据. L3点位于日地连线太阳外侧,距太阳的距离和地球比较接近,但稍大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

L4点和太阳、地球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L4点和地球位于同一轨道上,但比地球超前60°. 在该点为什么能与太阳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呢?理论上同一轨道上的物体运动周期相同,那么地球轨道上运动的任何小物体不应该都和日地系统保持相对静止吗?为什么只有L4和L5两个点呢?理论上还是没有考虑地球的影响,我们知道日地系统中,地球并非围绕太阳的中心做圆周运动,它们是在围绕共同的质心运动,不过由于太阳的质量很大,这个质心离太阳的中心比较近. 一个小物体位于L4点时,此时太阳和地球对它的引力的合力正好指向日地的质心,这时三个物体都围绕共同的质心做圆周运动,且它们的周期刚好相同,都等于地球的周期,恰好可以保持相对静止,是一个特殊的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有可能在太空建立人类居住的太空城,地月系统中的L4和L5点成为理想的位置,这两个点可以永久稳定的保持和地月系统的相对静止,维护的成本很低,和地球的来往也十分的方便.

布拉格《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4篇

书中一段对于伏尔塔瓦河的描写, 道出了捷克人对于伏尔塔瓦河的特殊情感。特雷莎在心情烦乱的时候很想看看伏尔塔瓦河, “她想站在河岸上, 久久地望着河水, 因为望着流动的河水, 可以让人心静, 可以消除人的痛苦。河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在不断流淌, 人间的故事就在河边发生。它们发生, 第二天就被遗忘, 而河水依旧在不停地流淌。”时光在流淌, 人间的故事在一天天上演, 但是伏尔塔瓦河以它不变的情怀, 包容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凝聚着捷克精神。

经历过战争与侵略, 捷克人的内心反而更坚强。如今的伏尔塔瓦河沿岸是游人游览的必去之所, 人们可以在河上游船, 岸边也有很多休息的座椅, 累了坐下来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时刻。环境对人的心情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雷莎想要找的感觉也许就是这样。

在伏尔塔瓦河周围, 遍布着捷克著名的城堡, 在没有现代战争的年代, 高高的城堡是君王高枕无忧的保障。布拉格城堡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城市经历了现代空中战争居然还是毫发无损。布拉格堡的确保存得非常完好, 自下而上的斜坡并不是很陡, 沿途各种用途的保护建筑和军事设施也依然完好, 到达城堡的最上端之后, 就是布拉格古代的王宫所在。

由圣维特教堂和各种大小宫殿组成的建筑群包含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艺术, 圣维特教堂作为布拉格堡的中心建筑, 主要还是以哥特式风格为主, 虽然在建设初期是有着罗马式的大圆顶, 但是随着时代轮换, 逐渐被修葺成哥特式的尖顶。可见, 它们经历了几许朝代的变换, 与伏尔塔瓦河一样, 这些城堡同样见证着布拉格的历史。

傍晚时分, 小道旁点起来一盏盏小蜡烛。即使天还微亮, 浪漫诗意的气氛已经被渲染得足够迷人。蜡烛这个古老的照明工具, 在欧洲还非常普遍地使用着, 大街小巷里各式各样的烛台和小蜡烛随处都可以买到。但是在国内, 蜡烛早已沦为供奉祖先和佛像的一种用具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西餐厅里才有这样的小蜡烛烘托气氛, 可见西方人更注重生活情调。在这梦幻的烛光里, 伏尔塔瓦河仿佛更有韵味。

布拉格光栅对固化残余应力的监测 第5篇

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先进复合材料(ACMs),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如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磁性、抗腐蚀、抗磨性和抗疲劳性能优异,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和尺寸稳定性等[1]),很快引起了飞机制造业的广泛关注,并且ACMs的用量已经成为衡量飞机先进性的一个关键指标。但由于许多ACMs的固化都是在较高温度中完成的,并且在树脂和纤维之间或者不同铺层方向之间存在热性质的差异[2],因此会在最后成型的材料中产生残留应力,这对材料结构的短期和长期性能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还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使基体产生裂纹、脱层,影响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安全[3,4]。

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一般都产生于固化过程中,而且都较小,这就给残余应力的测量增添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测量复合材料固化残余应力的方法有两大类,即无损检测和有损检测。由于光纤的直径大于增强纤维的直径,并且光纤和增强纤维感知化学和温度引起的应力-应变方式是相同的,因此用布拉格光栅去收集局部应力-应变信息是最佳的选择。早在2000年,Murukeshan等[5]就通过布拉格光栅的波长监测到了树脂玻璃态形成的起始时刻,同时发现有缺陷试样的固化和无缺陷试样的固化对布拉格光栅信号的影响是不同的。2010年Patricia P等[6]利用布拉格光栅监测固化残余应力时,对复合材料在凝胶点和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的应变做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

本实验对不同方向上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对固化后的残余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1 实验

1.1 布拉格光栅温度响应实验

由于含布拉格光栅的预浸料在固化过程中会同时受到温度和应变的影响,因此为了研究固化过程中在材料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变化,必须预先测得布拉格光栅的温度灵敏度。温度场对光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温度场作用于光栅上时,会引起光栅材料的热膨胀从而产生应变[7]。

将两根中心波长分别为1303965pm和1303595pm的布拉格光栅FBG-1和FBG-2(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提供,光栅直径为250μm,涂覆层厚度为125μm,光栅长为10~12mm)悬空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间,烘箱温度控制在20~140℃。为了使烘箱内的温度稳定,当烘箱达到设定温度0.5h后才由解调仪(理工光科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GD-4M的50Hz光纤光栅解调器)开始记录,得到的数据经均化处理后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发现,在测试温度范围内,两条曲线都具有很高的拟合相关系数,并且FBG-1和FBG-2的温度灵敏系数分别为9.11pm/℃和9.09pm/℃,差别不大。对纯石英光栅而言,当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其温度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材料折射率温度系数,基本上与弹光效应和波导效应无关[8],如式(1)所示:

undefined

本实验采用的是石英光栅,查到热光系数和线性膨胀系数分别为[8]: an=6.3×10-6/℃,aΛ=0.55×10-6/℃。由理论计算得到的中心波长为1303nm的FBG温度灵敏系数约为9.0pm/℃,与实验得到的温度灵敏系数(9.1pm/℃)十分接近。

1.2 布拉格光栅应力响应实验

当应力作用在光栅上时,光栅的拉伸会使其周期发生变化,因此为了研究纯轴向应力对布拉格光栅反射波长的影响,可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通过调节砝码的质量,可得到布拉格光栅的反射波长与砝码质量的关系,将得到的结果均化后绘制成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两根中心波长分别为1303772pm和1304208pm的布拉格光棚FBG-3和FBG-4的质量灵敏系数分别为10.76pm/g和10.74pm/g,差距不大,并且线性拟合系数十分高。

将得到的布拉格光栅的平均质量灵敏系数10.75pm/g通过式(2)换算成应力灵敏系数:

undefined

由式(2)可知,本实验所采用的不同中心波长的布拉格光栅与应力变化是以线性关系存在的,且应力灵敏系数约为1.34×10-5pm/Pa。

1.3 布拉格光栅对热压罐成型工艺的残余应力监测

1.3.1 热压罐固化工艺

实验室所采用的碳纤维/环氧预浸料是由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采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SDTQ600型综合热分析仪对预浸料做固化动力学测试,其结果如表1所示。

注:(a)Got by extrapolation method

由于升温速率会影响预浸料固化动力学的结果,因此当升温速率为0℃/min时得到的预浸料特征温度即为固化工艺温度。由表1可知,预浸料成型中的凝胶化温度可设置为98.66℃,但由于凝胶点的温度应该尽量取得小些,以使树脂的粘度尽可能的小,方便凝胶时的排气过程,因此综合考虑后,固化工艺可确定为:固化第一保温温度为90℃,第二保温温度为135℃,而后固化温度采用140℃,这主要是考虑到较高的后固化温度会增加降温时的温度梯度,对降低最终残留在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不利。固化使用的成型设备为热压罐,罐体采用热电偶测温,电阻丝升温,循环水冷降温,采用空压机对罐体进行加压,模具为不锈钢模具,其具体的固化工艺曲线如图4所示。

1.3.2 固化监测实验

用两根布拉格光栅分别对平行于碳纤维和垂直于碳纤维方向的固化残余应力进行监测。其中,设计预浸料的铺层为16层,铺层方向为0°,各铺层的预浸料尺寸均为140mm×100mm,且两根布拉格光栅均被置入板层中间,即第8层和第9层之间。同时为了避免边缘效应对光栅信号的影响,布拉格光栅的传感部分均被放置于铺层的中心位置,并且光栅两端分别由软套管保护引出。

图5为布拉格光栅在平行于碳纤维和垂直于碳纤维方向上对同一试样所监测到的固化曲线图。为了便于比较在固化过程中不同方向上光栅反射波长的情况,图5中的纵坐标采用的是波长偏移量。同时为了能更准确地监测到试样完全冷却后的固化残余应力,将固化好的试样放置24h,再次对每根布拉格光栅的中心波长进行测量(见图6),并将结果记录在表2中。

注:残余应力是由式(2)换算得到的

2 结果与讨论

由图4和图5可知,在1800s内(即升温至90℃),两根布拉格光栅都监测到波长变大,并且变化的程度也很一致。这是因为在升温阶段,预浸料上的树脂由半固态变为液态,在罐内负压的情况下重新分布,因此两根光栅更易感受到温度和负压的影响。在1800~4400s的保温前期,虽然此时温度的影响已经消除,但在图5中仍能观察到两个方向上的光栅信号都略有增大,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温度已经超过了树脂的凝胶点温度[9],树脂已经发生了聚合反应,使得树脂的平均分子量变大,分子的流动性减小,树脂粘度增大,并且该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光栅测得的中心波长会进一步增大。在保温后期,即4500~6000s,两者的波长几乎都保持不变,表明树脂分子在90℃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已经很慢,需进一步升高温度以促进树脂固化反应的进行。在6000~7200s的第二次升温过程中,两个方向的光栅波长都明显增大,这是由于随温度升高树脂聚合反应速率进一步增大,化学反应的放热量也同时变大所致。

从第二个保温阶段开始,两个方向上的波长变化量开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平行于碳纤维方向上的光栅受到碳纤维的约束作用,且光栅周围的树脂量较少,使得聚合放热量和体积收缩程度都变得比较小,因此该方向的中心波长偏移量基本不变,这与P.A.Crossby等[10]观测到的结果相接近;而垂直于碳纤维方向上的光栅由于周围的树脂层较大,且没有受到碳纤维对其的约束作用,因此该方向上的光栅主要受到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监测到的收缩应变很明显。同时,从垂直于碳纤维方向上固化曲线的保温后期能较清晰地看出,在约14300s时达到了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因为此时监测到的固化收缩几乎没有了[5]。

在最后的降温阶段,虽然在两个方向上的光栅信号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树脂的热膨胀系数和碳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差别明显,所以在垂直于碳纤维方向上的光栅监测到了非常大的收缩应变。

从图6中可以看出,经24h的完全冷却后,布拉格光栅在垂直于碳纤维方向的波长由原来的1个变成了3个,这主要是因为在10~12mm长的光栅上树脂固化不均匀,使得固化后的光栅受到了3个大小不同的残余应力影响,所以解调仪能接收到3个不同波长的信号。而且从表2中可以看出,布拉格光栅监测到的两个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差别也非常明显。

3 结论

通过布拉格光栅对中间层垂直和平行于碳纤维方向的固化监测结果发现:在固化阶段的第一个升温和第一个保温阶段时,两根光栅的变化历程几乎一致;在第二个保温阶段时,两根光栅则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平行于碳纤维方向的光栅波长几乎保持不变,垂直于碳纤维方向的光栅则由于树脂固化度的剧烈增大而显示出很大的收缩应变。并且在完全冷却后,平行于碳纤维方向的FBG测得材料在平行方向显示的残余应力只有-8.8MPa,垂直于碳纤维方向的FBG信号却由于光栅受到的固化应变不一致而分裂成3段。

参考文献

[1]Chen Shaojie(陈绍杰).Large aircraft and composite(大型飞机与复合材料)[J].Aeronaut Manuf Techn(航空制造技术),2008(15):32

[2] de Oliveira R,Lavanchy S,Chatton R,et al.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mould thermal expansion 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stresses during carbon fibrecomposite processing[J].Compos Part A:Appl Sci Manuf,2008,39(7):1083

[3] White S R,Hahn H T.Process model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Residual stress development during cure.PartⅠ:Model formulation[J].J Compos Mater,1992,26(16):2402

[4] Antonucci V,Cusano A,Giordano M,et al.Cure-inducedresidual strain build-up in a thermoset resin[J].ComposPart A:Appl Sci Manuf,2006,37(4):592

[5] Murukeshan V M,Chan P Y,et al.Cure monitoring ofsmart composites using fiber Bragg grating based embeddedsensors[J].Sens Actuators A:Phys,2000,79(2):153

[6] Patricia P Parlevliet,Harald E N Bersee,et al.Measure-ment of(post-)curing strain development with fibre Bragggratings[J].Polym Test,2010,29(3):291

[7]Wan Libing(万里冰),Wu Zhanjun(武湛君),Zhang Bo-ming(张博明).Cure monitoring of composites using fiberBragg grating sensors(光纤布拉格光栅监测复合材料固化)[J].J Compos Mater(复合材料学报),2004,3(12):1

[8] Kersey A D,Dandridge A.Application of fiber-optic sen-sors[J].IEEE Trans Components Hybrids Manuf Techn,1990,13(1):137

[9] Philippe A Olivier.A note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ualcuring strains in carbon/epoxy laminates.Study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J].Compos Part A:Appl Sci Manuf,2006,37(4):602

神秘的布拉格 第6篇

2006年,爱尔兰音乐人格伦·汉塞德(Glen Hansard)在布拉格工作时结识了玛可塔,两人合作推出了音乐大碟《The Swell Season》。不久后,格伦邀请玛可塔加入电影《Once (曾经)》摄制组。没有丝毫表演经验的玛可塔成了这部小制作电影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饰演一个喜欢弹钢琴的捷克移民,其清新自然的表演倾倒了无数影迷。该片荣获了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片类“世界电影观众奖”。两人也在《曾经》拍摄期间开始恋爱。

影片中玛可塔和格伦共同创作的歌曲《Falling Slowly (缓缓下坠)》,荣获了第80届(2008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这一年,玛可塔年仅19岁,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奖的捷克女性,也是最年轻的奥斯卡音乐类奖项得主。

Marketa Irglova

玛可塔的名字也许听来陌生,她主演的电影《Once (曾经)》却打动过不少人。在城市街头,常常能看到卖唱的艺人,但行色匆匆的生活与快节奏的步伐,让我们甚至不愿驻足一小会,去听听那些旋律。电影中玛可塔饰演的卖花女,被格伦饰演的街头艺人的音乐吸引。艺人与众不同,他不弹奏流行的曲调,而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他们不是王子和公主,各自有着琐碎的生活,但有着共同的爱好——音乐。

平凡女孩与落魄艺人,相遇之后灵感如泉水迸发,爱情也随之萌发。一切都预示着美好的开始,相约去伦敦追寻梦想,临走前她却失约了。他送给她一架钢琴,独自踏上了寻梦之旅。她和男友重归于好,日子没有太多变化,却有了音乐。也许这样的结局比相爱还美,却带着些许伤感。

电影《曾经》有着与《迷失东京》相似的情节,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音乐。玛可塔和格伦为电影谱曲配乐并亲自献唱,声音磁性而空灵,再加上若即若离的感情,观众的心被抓住了。

玛可塔没想到这部仅用数周拍摄完成的小成本电影,能给她带来如此巨大的惊喜。电影之外,她和格伦也走到一起,延续了电影中未完的情节。遗憾的是,2009年,格伦对外称“爱情已经结束,但仍是好朋友”。分手后的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和搭档。

2012年8月,这位来自东欧的“80后”个性美女,将首次登陆中国,拉开她的音乐巡演旅程。

课=《课堂内外》高中版玛=玛可塔(Marketa Irglova)

课:人们通过你主演的电影《Once》认识了你,喜欢上了你。这部电影在中国有10万余观众。电影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玛:这部电影于我来说,犹如上天的馈赠,至今它仍以各种形式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为我打开新的世界,在许多我未曾去过的地方结交新的朋友。电影对全世界很多人都有所启发,能够在这样的电影中扮演角色,我非常感激。

课:《Once》让你和格伦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那时你才19岁!你如何看待这个奖项对你和你的音乐的意义?

玛:荣幸之至,这对我和Glen的工作是一个很美的肯定。这个奖项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也有助于我们目前工作的开展,并且在未来也发挥作用。

课:《Once》之后你又拍了纪录片《The Swell Season》,记录乐团的巡演生活。你是否会朝着电影方向发展?

玛:我从没考虑过特定的事业,这需要对未来做出展望,我更倾向于活在当下。正如我在书中号召的,希望大家能够跟着自己的心生活,因此我总是时刻准备着迎接惊喜,调整自己的方向来应对未知的变化。除音乐外,我也很乐意扮演新的角色,只要觉得这个角色适合自己。

课:介意谈谈你和Glen Hansard的感情吗?分开之后现在你们是一种什么状态?

玛:需要一些时间调整和适应从恋人到朋友的过渡。不过在我们之间最主要、最强烈的联系仍是音乐。我们可以继续办演唱会,去对方的公司探望。现在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尽管我们都有了各自的事业,但仍相互支持。

课:你对中国有何印象?这里有很多你的乐迷和影迷。

玛:目前还没有到中国举行过演唱会或者度假,这次有幸来中国,自然是非常期待和好奇。

课:能否透露一下8月份即将开始的中国巡演计划?你会为中国歌迷带来更多新的音乐吗?

Markera Irglova

玛:很感谢此次中国巡演的发起人,我们才有机会在中国举行演出。去年秋天我录制过一张名为《Anar》的唱片,现在还在爱尔兰录制新的唱片,因此我准备了许多人们之前从未听过的音乐,当然我也会努力演奏所有电影里的音乐来满足歌迷。

课:大家都认为你是天赋型歌手,听说你在年幼时候就能弹奏乐曲。还记得第一次拿起乐器表演的经历吗?

玛:我从古典音乐演奏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起初很有压力,因为我总是需要努力记住乐谱。直到遇到Glen,同他一起演奏,对我而言是另一种不同的体验,有了惊喜和随性而为。很快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喜欢演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很感谢过去的一些经历,让音乐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音乐。这是与世界相连最美的方式。

课:电影《Once》拿过奥斯卡奖之后,你对未来的音乐之路有压力吗?

玛:面对音乐我从没有压力。我只是试着去听,去感受,去呈现。音乐好像来自另一个地方,而我用自己的经历去过滤,这样就成了自己的感受,并用心去体会。我内心就像平静的流水,不会给自己、给音乐施加压力。我期望用爱去做事,找到心灵的归宿。我会努力给世界带来更多的音乐,让音乐通过我来到这个世界。

课:你对未来有什么计划?是继续做一些巡演,还是安安静静地做专辑?会不会选择旅游,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去寻找灵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神秘的布拉格】相关文章:

布拉格之恋影评06-14

布拉格之恋影评范文06-13

江布拉克08-05

神秘的古国06-25

神秘的方案06-27

神秘的召唤06-28

神秘的快递08-02

神秘的海底08-04

神秘的火花08-21

神秘的印度之旅05-15

上一篇:教师嗓音下一篇:反复性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