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2024-07-25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精选10篇)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第1篇

一、体验经济简介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伸。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 越来越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经验。在体验经济中, 企业不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 它提供最终体验, 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

体验的要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要素。1999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以消费者为中心, 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 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当今社会, 从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IT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都上演着体验或者体验经济。

体验要素向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体验经济中, “工作就是剧院”和“每一个企业都是舞台”的设计理念已经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城市的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体验经济的一些理念。

二、体验经济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契合点

1. 体验经济坚持以人文本, 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

体验的本质是满足客户的情感需求与实现自我价值, 即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所描述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在企业组织的体验营销活动中, 企业一方面要创造多种方便有效的形式让顾客有机会接触、体验到其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 在顾客体验过程中, 企业应设专人予以引导、辅导甚至激励, 对顾客的反应及创造予以观察、分析、记录, 并当场给予积极热情的反馈, 让顾客在体验中完成参与新产品设计的任务, 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 体验是企业通过引导顾客参与、顾客互动、顾客创造等方式, 来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实现顾客的自我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通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 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 体验经济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2. 体验经济与校园文化一样都是重视使人在体验中获得审美感受

体验经济的实质是维系在消费者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之上的, 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感受和体验, 使消费者自己置身其中, 获得美妙的审美感受, 让消费者为其吸引和陶醉, 愿意掏钱。

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 “20世纪以及20世纪以后的社会中, 文化更主要的是指情感和意义的产生、流动和接受, 更主要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下的一触而发的精神和生命体验”。大学校园文化以大学校园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为载体, 使置身于校园中的学生获得有关文化的审美体验, 最终为校园文化所同化, 成为具有高尚审美情操和道德素质的人。

三、以体验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 我们不妨借鉴体验经济的一些理念, 通过创设更多的, 更加美妙的体验, 来转移大学生对于网络给他们带来的体验的认同;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活动中设计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渐认同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所大学需要图书馆、校史展览馆、校训和一批充当大学文化风向标的大师、科研团队, 但同样也需要一些充分反映和体现大学精神、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文化的一定规格和数量的社学社团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具有精神体验功能的大学校园文化复合型载体。这是体验经济在大学校园中的集中体现。“体验经济简单而言就是一种我们‘身边的文化’、‘日常生活的文化’”, 如果缺乏这样的一些的一些载体, 就不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性、亲和力和共享度, 那么建设崇高的、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载体。

以体验经济理念为指导,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做到:

1. 科学确立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找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大学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大学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它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 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践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按照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确立整体建设规划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 弘扬主旋律, 突出高品位, 加强管理, 注重积累, 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 与学校的发展形势相适应, 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师生员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调动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注重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2. 允许和鼓励各式各样的大学生文化科技社团的存在和发展, 为体验的创设提供载体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 以自主开展教育活动为形式的学生群体组织”。大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兴趣爱好或专业组成的学生团体,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文化科技性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 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校园文化渗透在各大学生社团中, 大学生社团反映和体现着校园文化, 同时大学生社团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

大学生社团具有一定数量的社团成员, 并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对校园文化具有承载和映射作用。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活动对广大学生形成精神体验, 能提高校园文化的认同性、亲和力和共享度, 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也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 在高校社团管理方面我们应做到: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 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 在放手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团的监督管理;完善学生活动立项管理制度, 做好“精品社团”活动的组织工作, 形成促进社团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的制度氛围;培育健康高雅、鼓励竞争、增进合作、崇尚创新的社团文化, 着力打造学生精神家园。

3. 充分重视和科学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体验

体验经济的灵魂或主观思想是主题体验设计。按照体验经济的理念, 校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 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觉美好的体验。通过强化对校园文化的体验使学生脑海中自然形成关于某一校园文化或一科学观念的理性认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内容, 大学生社团的存在为有关校园文化体验的设计提供了载体, 那么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主题体验设计的重要步骤, 是形成校园文化审美体验的关键。按照体验经济的理念, 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应当坚持“三个精心”的原则:

(1) 精心设计活动主题

体验是创造难忘的经验。按照体验经济的理念, 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立足于为学生创造难忘的经验, 让学生能够记住活动, 记住活动给他带来的美的感受。因此, 活动主题的设计非常关键。

雨林咖啡餐厅、硬石餐厅等是体验经济的代表作品, 拉斯维加斯的论坛购物中心是成功展示主题的例子。人们看到这样一些主题, 即会对他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瞬间对他感兴趣, 期望置身其中。校园文化活动同样也是如此, 如果活动的主题不够明显, 或没有创意, 活动的参与者就抓不住活动的主轴, 也就没法形成让人难忘的体验。“论语杯”辩论赛、“先锋”博士论坛、“5256”知识竞赛等活动主题就远比“第七届大学生辩论赛”、“***系列学术报告”等主题更具有吸引力, 更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因此,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组织者应尽量做到精心设计出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的活动主题。

(2) 精心组织活动过程

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是整个活动成功的一半, 认真准备整个活动过程, 使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校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 一些活动人山人海, 而另外一些活动门可罗雀,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些活动的内容吸引人, 而有些活动的内容让人感觉枯燥乏味甚至使人感到厌倦。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组织者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整个活动的过程, 让置身于活动中的参与者能够真切进入到整个活动当中去, 为活动所彻底吸引, 形成该项校园文化活动给他带来审美体验;要尽量避免活动失误和漏洞的产生, 影响参与者良好的审美体验的形成;要坚决杜绝使活动的参与者感到活动纯粹是在应付, 甚至是在作假、作秀等情况。

(3) 精心选择活动纪念品

纪念品具有回忆体验的价值, 度假的明信片使人想起美丽的景色, 绣着标志的运动帽让人回忆起某一场球赛, 印着毕业主题图片并有同学签名的文化衫总会让人回忆其毕业时的场景……

精心设计并发放活动纪念品可以对活动的当事人对当时所获得的体验进行正面强化。因此, 结合活动的开展, 设计并发放契合活动的主题的纪念品, 可以加深活动参与者对所参与活动的印象, 加深其审美体验。

摘要:体验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体验经济中, 企业不仅是销售商品和服务, 它通过提供最终体验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体验经济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人的自我实现。按照体验经济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重视为学生提供难忘的审美体验, 应当重视整体规划, 允许和鼓励学生社团的存在和发展, 重视和科学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体验经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文育:体验经济与审美体验[J].艺术百家, 2007, 1:116

[2]黄凯锋:审美价值论,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63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第2篇

【本网讯】2011年12月01日晚上七点整,经济与贸易学院第一届校风学风建设总结暨表彰大会在体育馆顺利召开,大会总结表彰了2010--2012年度经济与贸易贸学院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进行颁奖仪式。出席本次大会嘉宾分别来自经济与贸易学院李月娥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马超平副院长,学生处谭全副处长,外语系胡伟芳老师,艺术系李楚洪老师,财经系全桂艳老师和苏建贤老师,计算机系裴武娟老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田桂文老师以及经济与经济与贸易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和学生。校风学风建设总结暨表彰大会由蔡俊辉同学主持。

“有一种美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这种美就是文明之美;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这种美就是和谐之美。在主持人嘹亮的陈词中以“促文明学风,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第一届校风学风建设总结暨表彰大会如期在体育馆隆重举行。今晚,体育馆内气氛高涨,观众台上座无虚席。大会开始,经济与贸易学院马超平副院长作学风建设月总结的报告。在会上,他对努力为学风建设月做出努力的学生表示赞扬,对所有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对校领导的关怀表示无尽的感激。他指出,一要积极转变学风,对大一新

生中狠抓基础课程和对大二学生扎实基础课程。二要积极组织各类活动。马副院长说,在学风建设月中组织第一届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辩论赛和举办第二届外贸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马副院长倡导全体学生秉承“正德厚生,励志修能”校训,共同努力促文明学风,创和谐校园。

随后,经济与贸易学院李月娥院长宣布表彰决定,获得2011--2012年度优良学风班集体分别是10级国际贸易实务3班、10级连锁经营管理2班、11级电子商务1班以及11级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与营销)2班;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分别是谢雄杰、敦煌、范倩颜、李梓瑜同学;获得外贸知识竞赛一等奖分别是10级国贸3班梁艳、刘日凤熊依萍同学,获得二等奖分别是11级国贸1班梁雪敏、梁结、陈瑜同学、获得二等奖分别是11级国贸1班卓梦霞、冯海婷朱施敏同学,获得优秀奖分别是雷晓敏、陈巧凤、林典进等同学。

接着,10级学生代表徐少洁同学上台发言,他强调人要学会“感恩”,在学习上要多动手多动脑,在工作中要刻苦努力。在会上,他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过去一年在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会担任副主席的经历,他说人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成长”。大会举行到最后第2个环节,由11级新生代表林高涛同学宣读学风建设倡议书,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要秉承品德双全的品质;三要树立严肃的学风建设,以“诚信信条”为基底;四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五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风建设活动;六要积极创建优良班级等倡议。

最后,李月娥院长、马超平副院长、学生处谭全副处长和李冠恩老师分别为获得表彰的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举行颁奖。在大会接近尾声时,各位嘉宾、各班代表和学生会全体干事纷纷在活动口号的横幅中签名以示倡导“促文明学风,创和谐校园”学风建设口号。表彰总结大会整整持续了1个小时,大会在各位嘉宾和全体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回首旅途,胜利的笑容正在蔓延,让我们再次唱响促进学风,创和谐校园的口号!让我们一起努力,愿我们工商学院明天会更好!。

校园经济运作模式探究 第3篇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市场区位的独特性

区域经济形成的计划性。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00年11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同意筹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批复”,兰州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扩建新校区的两所部属重点院校之一。校区的建立自然催生了对经济建立的需求,以满足校区师生日常所需与发展的诉求。从区域经济理论来说,其是超越了三元结构的,因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经济运作不是城市经济、亦不是农村经济,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 ,所以对其的研究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是基于一种决策政而形成的经济区域,可以列为一种计划经济区域。

较高的空间成本与交易成本。。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距兰州市校本部47公里。北邻陇海铁路,设有夏官营站;南临312国道和巉兰高速公路。看似榆中校区有极为便利的交通与可量化的空间效率,但榆中校区在事实上并非是一个工业生产的市场主体,而是一个生活社区,从这个角度来讲,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是有较高的空间成本与交易成本。

市场需要的服务性——消费主体的特殊性。榆中校区始建于2000年9月,2001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现有三个年级本科在校生15000人。校区周边均为农村地区,主要生产蔬菜等农作物。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市场运作需要满足15000左右人口的基本的日常需要与自我的发展性需要,而脱离校区之外的周围区域无法满足城市消费文明的需要,所以其基本上需要校区自我提供服务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依据学生消费文化的诉求。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市场需求与消费来说,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是一个服务性行业的市场。

高校社会效应的乏力。高校经济是由传统的依托大学校园基于大学生消费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狭义的讲,这种经济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大学生,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在校园周边,以简单消费为主。广义的说,它的涵盖面非常广,還包括因大学而引发的各种产业经济,主要依靠的是高校强大的社会效应。 而与之相反的是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周围的农业区位限制了其社会效应的经济链条的形成。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经济主体

对于主体的界定是任何研究都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要对榆中校区经济运作状况进行一个宏观的描述,必须对其经济服务的参与主体进行了解与分析,才能推演其经济行为以及市场的规范性探究活动的开展。就笔者目前的调研情况而言,榆中校区服务体系是由三类主体构成的,一是规范管理职能产生的市场主体;二是因市场区位吸引而进驻的自由市场主体;三是基于消费者行为选择而实际上参与到整个校区经济运作与竞争中的市场主体。

市场规划——兰州大学后勤集团。兰州大学后勤集团组建于2003年7月30日。是按照企业化方式管理的校内正处级事业单位。时至今日,后勤集团已建立了符合兰州大学特点与需求的后勤保障体系,是一个集管理、服务、经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 基于榆中校区是一种规划区域的产物,其基础服务体系亦需要规划提供,在校区初期,尽乎所有的服务项目都是由兰州大学后勤集团来完成。具体来说是由基础服务是由榆中校区后勤中心来负责实施,其他各部分从住宿、饮食、运输等各个方面为校区师生提供服务保障。此外,其还负责安保及其相应的社区物业管理职能。同时,它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事实上参与了校区市场的竞争,其市场身份具有多重性。

市场吸引。基于市场开发和个体的经济自由选择,兰太市场和兰大一条街涌入了大量的商家,不下百余家。个体经营户、全国连锁店、培训学校、连锁超市等从餐饮、百货、图书、培训、服装、电信业务、银行、娱乐消费等方面给校园市场需要提供补充性的基础服务。其市场吸引力的来源一是管理主体的引导性,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入驻;二是市场区位的可创业性;三是消费者的重数。

消费者行为选择。总体而言,榆中校区的市场服务体系完全能够满足消费主体的基本需求,但无法满足学生消费文化的需求。但现有市场无法满足需要时,消费主体可选择外在市场来满足,这方面的可能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原有驯化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文化;二是其他市场比较成熟;三是网络的发达程度。上面的的缘由,使得网络消费成为消费极为重要的消费行为。事实上亦让众多网络商家参与该社区服务体的运作。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经济的管理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经济秩序管理上主要有三类型的管理,一是学校管理部门;二是政府管理部门;三是学生组织。其经济秩序干预具有多重性。学校主要的职能部门是兰州大学后勤管理处。兰州大学后勤管理处是提供后勤服务,代表学校行使管理监督权的行政服务职能部门。 ;代表兰州大学与后勤集团或专业实体签订有关服务协议,代表学校行使管理权;在职责范围内,协调学校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等。总得来说其对市场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兰州大学来实现的,具体来说是通过兰州大学后勤集团来实施。所以从市场主体与市场管理主体来看,榆中校区经济运作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化的半竞争状态的市场运作状况。

总之,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校园经济运作是兰大后勤集团占主要地位,其他市场主体提供补充性的基础服务的经济实体结构与网购商家提供远程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经济运作体系。其经济状态与发展趋势是不完全市场化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深。基于这样宏观的把握,笔者下一步以法学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开展其经济竞争行为与消费者保护研究,将具有特别意义。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法学院2014——2015院级科研培育项目:兰州大学法学院科研培训项目“校园经济圈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指导老师:刘光华教授\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第4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校园文化

1 被人遗忘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 (campus landscape) 是一系列功能复杂的综合体, 它的构成包括建筑、绿化、小品等微景观和校园风貌、整体建设的整体景观。

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书院、国子监等形式存在, 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 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在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下采用规整式布局;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复兴, 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1]

校园景观反应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状况和文化底蕴, 他所具有的独特性是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的。每所大学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 有自身发展的基本思想和精神文化, 他们会利用大学校园这个物质载体传达给参观者和使用者对校园文化, 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的理解和体验。[2]一个好的校园景观对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创新;对外可以提升学校形象价值, 有利于扩大生源, 留住教职人员并吸引校友和筹集资金。

校园景观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园规划与建设过程中, 往往忽视了校园景观营造的重要性, 呈现出许多问题。

2 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千校一面, 缺乏个性

校园个性特色的营造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校园个性特色体现了学校的性质、学校办学特色和设计风格等。我国高等院校, 按照学校性质可分为综合院校和专业院校两类, 专业院校又可分为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军事院校及医科院校等, 这些都是校园景观个性表达的第一手依据。[3]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4]然而, 近年来众多高校的规划建设尤其是新校区的建设几乎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 不足以彰显大学的精神和特色。

2.2 盲目攀比, 追求现代主义风格

随着高考扩招和社会需求的扩大, 近年来我国新办大学增加较快, 原有大学也相继大规模扩建, 在此过程中, 一些高校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现代化、贪大求全的趋势。有些校领导为了政绩需要建造形象工程, 导致造价高昂但使用效果不佳;有一些建筑, 由于缺乏对本校的办学定位、历史文化、学科特色的了解, 一味地模仿和翻新, “大众脸”的建筑充斥校园;校区规模也成为高校追求的主要目标, “大就是好”的思想使得一些高校将扩大校区规模作为招生的法宝之一;大规模地、迅速地新建、扩建使校园建筑缺乏质量保障, 长期处于修补状态, 既浪费资源也影响其使用。

2.3 校园景观空间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以人为本”是校园规划和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从这个原则出发, 校园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并寓功能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各功能区分布不合理, 便捷性、舒适度、满意度低等问题:师生在课间简短的几分钟奔向不同的教学楼上课、听课;主要交通要道高峰期人满为患、拥挤不堪;缺乏合理规划的草地被踩踏成捷径。另外, 对美学艺术的追求, 也使得很多校园新建建筑成为完美的艺术品而非实用的教学设施。

2.4 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忽视传承

大学精神和学校历史融合在学校建筑和校园景观中, 大学的魅力来自历史文脉的绵延长久, 来自于传承历史和融入现代的渴求与实践。[5]然而, 20世纪末以来新一轮的大学建设中, 学校的发展与学生数的激增对大学校园历史风貌保护提出了挑战, 在此过程中, 很多高校在对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忽视了对历史的传承, 全然摒弃原有的建筑和传统, 曾经的“精神家园”变为冷漠无情的钢筋水泥, 使得校园建设单调而乏味, 并且随着各届学校领导班子的轮换, 校园规划与建设也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

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 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 目前有校本部和红庙两个校区。以校本部为例, 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 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 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该校总占地是529.6亩, 其中, 校本部有442.05亩;总建筑面积为274085平方米, 其中, 校本部为192338平方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上兼顾功能性、合理性和历史性的协调统一, 形成了具有首经贸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

3.1 遵循个性化原则, 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整体建筑体现了学校财经类院校的特色, 校园主体建筑以酱红色为主色, 与校标颜色一致。校园规划整齐, 各建筑之间错落有致, 道路宽敞干净, 草木茂盛, 漫步在其中, 尽管少了百年老校的清雅娴静, 但却能感受到首经贸人的勤奋、干练和勃勃生机。

学校对教学楼群、办公楼群的命名均出自传统典籍中一些言简意赅、义理深远的表述。例如, 主教学楼命名“博纳楼”,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此名称勉励首经贸师生为学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实验楼命名“行知楼”, “行知”指通过实践和实验获得、印证或深化知识和智慧。此名称勉励首经贸师生为学要注重知行合一。新行政楼命名“博纳楼”取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标“骆驼精神”释义之“博纳敏行的开放意识”, 意寓首经贸校党政管理人员应广开言路, 博采众长, 不断提高治校理教的能力和水平。

3.2 从实际需要出发, 确保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上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一方面, 立足自身现有空间, 科学规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2012年三年建设实施规划》中, 重点解决教室短缺问题, 新建教学楼;教学实验需要, 改建实验楼;学生住宿问题, 新建学生宿舍;学生生活问题, 新建食堂。另一方面, 努力扩展周边空间, 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 目前, 学校正积极推进对本部校区以南片区的征地工作, 力争在本年度完成立项审批。此外, 学校在校园规划过程中重点考虑将规划条件用足, 整合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各方面资源, 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同时预留发展空间。

3.3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建设合理布局的校园景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建筑设计要体现“实用、适用、超前、节能”的思想,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做好校园功能布局, 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 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

校园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使用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内随处可见供休憩的座椅, 教学楼内大厅、图书馆走廊、道路两旁、树荫底下、曦池周围, 三三两两的学生或是背书、或是讨论、或是思考。校园道路规划合理, 并以民意为导向, 在1—4号宿舍楼通往博学楼的途中有块长条的绿化带, 经过长时间的“人走多了便成了路”后, 学校将各条路铺上了地砖, 形成了一条条穿梭在花草丛中的小径。校园各功能区之间的布局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博学楼、第三食堂、宿舍楼之间成三角形分布, 极大地缩短了师生在三者之间的往返时间, 第三食堂与博学楼之间由广场连接, 即使是就餐高峰期, 道路也不会显得很拥挤;第一食堂靠近明辨、慎思、行知、诚明四栋教学楼和图书馆;已经竣工的第二食堂靠近博纳楼和敏行楼, 并将在2014年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 届时将极大缓解第一、第三食堂的就餐压力。

3.4 尊重校园历史文脉, 重视校园景观的历史传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门进去的主干道将整个本部校区分成了截然不同但又相互承接的两部分。右侧是以四栋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为主的老建筑区;左侧是以博学楼、博纳楼、敏行楼和体育馆为主的新建筑区。老建筑区的楼层较低, 树木环绕, 朴素而宁静。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坐落在北门的正中央处, 楼前几米高的阶梯象征着“书是人类知识的阶梯”, “图书馆”三个字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亲笔题词。新建筑区的楼层较高, 草木茂盛, 清爽洁净。博学楼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楼, 处于整个校园坐标系的原点, 这里是师生思想的汇聚点, 是学生人生的新起点, 更是成就人才的摇篮。新建筑的规划建设不但没有将老建筑夷为平地, 而且还秉承了老建筑科学实用、朴素庄重的传统, 新老建筑相得益彰, 共同打造首经贸特有的校园景观风貌。

4 结语

大学校园景观承载着教育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 它是一所学校的重要象征。本文主要从宏观规划角度论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建设的特点, 然而, 大学校园建设的优劣还要从使用者即学生和教师的亲身体验为着眼点, 不仅要对目前所存在的物质景观进行分析评价, 还应理清蕴含在历史变迁中的精神演变。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校园景观的规划建设尤其应成为高校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OL].景观中国网http://www.landscape.cn/Special/xiaoyuanjingguan/.

[2]施文.大学校园环境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与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 (3) :32-37.

[3]邱玉华, 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 :74-77.

[4]张建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J].建筑与文化, 2010 (4) :76-77.

校园文化墙不仅经济适用 第5篇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历史悠久,传统典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散发着永恒的韵味,历代传颂,经久不衰,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为此,学校精选部分励志成语故事、《弟子规》典故和《二十四孝》故事,以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一份可观、可赏、可品、可悟的经典画卷。

这里的每一个画面,都讲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无论是诵读如诗似歌的经文,还是欣赏栩栩如生的图画,都会让师生在不知不觉中跨越时空,入情入境,陶醉于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之中,感慨岳飞的至诚、严守,叹服王祥《卧冰求鲤》的至孝,经受一番心灵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之中,催人奋进,诲人勤勉,教人明理。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第6篇

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被视为获得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双重趋势愈加凸显[2]。2013年我国领导人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从地图看,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的北、中、南三道的必经之地,这意味着新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毋庸置疑,多年来新疆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区域外部的“输血”密不可分,但区域经济发展从根本上由自身的“造血”功能决定,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更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来“造血”,高校作为科学文化知识集散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自然肩负为地方发展“造血”的重任。

与内地高校相比,民族地区高校具有特殊性,作为各族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地,新疆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大更深。自古以来,新疆稳则丝路通,新疆高校校园和谐直接关系着区域社会稳定,间接影响丝路的和谐畅通,因此和谐对于新疆区域经济社会至关重要。当前新疆要面对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社会处于转型期而产生许多矛盾外,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外部敌对势力的挑战,反分裂斗争的“三期叠加”使新疆高校的校园和谐比内地高校更为重要,校园和谐直接关系区域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段,要发挥区域优势来把自己建成新丝路的核心区,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能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提供动力和人才,而校园的和谐稳定恰恰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基础。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喀什师范学院和谐校园建设的模型评价

“和谐”理论延伸到高校,就是高校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新疆高校和谐校园应该是依法治疆思想指导下的、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各族师生员工关系和谐的、教学科研相长的、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现代与传统相融的文明校园。

喀什师范学院地处新疆南疆,南疆喀什位于古丝绸之路南线要道,历史上这里就是外部势力争夺的重点,如今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新疆稳定才能丝路通畅,经济走廊才能繁荣,而新疆的稳定关键看南疆,南疆稳定看喀什。新疆的稳定看南疆,南疆稳定看喀什。在当前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又有反分裂斗争的严峻考验背景下,高校要抓住新的机遇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前提就是建设好和谐校园。

基于和谐校园部分指标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和谐校园综合评价模型 ,一级评价 模型为 :Bn=C1Wn1+C2Wn2+…CiWnj,j=1,2…m,综合评价模型为:A=B1W1+B2W2+…BiWi,i=1,2…n,令W1,W2…Wi为一级指标喀什师范学院和谐校园建设评价B1,B2…Bi对应权重,Wn1,Wn2…Wnj为二级指标C1,C2…Ci对应权重[3]。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含6个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的问卷并对喀什师范学院师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出25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分(见上页表),据此再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值依次代入一级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一级指标综合分值依次为2.586、2.175、2.281、1.807、2.393、2.356,和谐度除B1“良好”外,其他均为“一般”,从而进一步可知校园综合平均值为2.3,和谐度为“一般”。

基于上述分析,喀什师范学院这一代表性院校所体现的当前新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各方关系相对和谐,但接纳度有待不断提升。高校这座象牙塔相对社会较为纯净简单,但干群、师生、师师、生生等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从喀什师范学院实际看,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和谐,但干群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度均较低,特别是生生关系令人担忧。从学校层面讨论,部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较重,缺乏“为民服务”精神,管理中惯用制度和行政权力而非领导者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部分教职员工个人能力与素质有问题,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偏低,不懂如何做人做事等等。从社会层面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传统的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间的互助友爱,干部群众间的信任支持及同事之间的合作共进关系已被市场经济大大弱化,加之新疆近些年多次发生的暴恐事件让各族群众间的隔阂和误解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两方面的合力,使得校园中人与人的接纳度还需要不断提升。

2.教学、科研及育人环境的和谐度有所增强,但质量有待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效高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成果、科研水平和能力转化到学生层面就是学生的各类考试过级率、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状况、学生撰写、发表论文情况、毕业论文通过率、实习实践等应用能力的强弱等。通过调查,喀什师范学院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一般说明学院确实存在教学能力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教学单位可能基于现实中的师资紧缺而不得不让教师登上讲台,可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不满,进而产生不和谐感。当然,每个学生内心对教学质量的定位和评价标准也可能不同,但总体教学满意度的“一般化”显然说明无论哪种标准,教师都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学院环境的和谐度不高主要是一些硬件设施的不足,也包括后勤服务质量不高、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不多样、外部环境不稳定等。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现实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有资金的原因,也有人的素质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冲击等。

3.传统的制度管理实现了短期和谐,但长期内仍需创新。喀什师范学院地处偏远地区,又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传统的权威性管理体制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确保了学校的整体稳定和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因而使学生管理的和谐度较高,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心较强,学生能较好遵守校纪校规,与学生利益高度相关的评先选优、助学助困等活动比较公平公正。归根结底,这些都与学院严明的组织纪律、对师生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但传统管理也有弊端,它比较重视对人的束缚,倘若过度束缚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人的逆反心理,形成表面和谐而内心冲突的状态;另一方面会极大地削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校自身发展,还可能给区域社会带来新的问题。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高校基于和谐校园建设的立足点

1.立足社会关系,以情促和谐。和谐的关系是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起点。在新疆高校,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极易夹杂进民族问题,不同个体只要互相交流、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相互真诚,学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改革中切实“重民情、惠民生”,能让师生员工对学校有热爱之情、感恩之心、自豪之感,那么,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和谐许多。此外,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地方院校,其发展的落脚点是为地方经济服务,高校除了理顺内部关系,还要注重协调外部关系,改善那些不顺畅的关系,维持一直友好的关系,熟络长期陌生的关系,从而使学校的发展能得到区域社会的支持,也为学校服务社会经济拓宽渠道。

2.立足社会需要,以质促和谐。质量是立校之本,办学之基,强校之源,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高校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教学、科研与服务质量偏低的问题,必将成为学校迈向更高水平的绊脚石,也将降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民族地区高校只有提高质量标准,以高标准来倒逼各个主体,提高师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想地方经济发展之所想,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所急,真正立足于社会需要去提高质量,才能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第7篇

近年来,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学分散、对社会过度依赖等弊端。大学生的活动阵地也得到了拓宽。大学生潜在素质的挖掘和能力培养寓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区域环境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校还未形成特色鲜明的属于院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高校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因此, 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逐渐形成受到广大师生广泛认同, 并能反作用于师生的校园文化, 以之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 提升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隐形的精神风貌, 平和、务实、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就业观和价值观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择业、就业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薪酬、高待遇, 而是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来确定自己的工作。让学生明白人没有高低之分, 工作也没有贵贱之别, 任何适合自己的工作都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校园文化还能让学生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胡锦涛同志曾鼓励青年说:“基层是最锻炼人, 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 特别你们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历史时代, 因此可以大有作为。”相信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做出成绩来证明不是只有企业白领和公务员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2校园文化对高校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起着规划作用

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的行为规范。大学校园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是仿照企业原貌“复制”的场景, 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职场当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行业规范, 及早地注意到未来职业的特点,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对学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 带有企业规范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企业文化是带有约束性和惩罚性的。凡是影响或危害到企业利益的言行都可能受到惩罚, 所以在带有企业规范的校园文化当中学生会学会自律, 自觉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这种文化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在企业工作的严谨与约束, 更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途径思考

1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设

“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风和校风。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也对教学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各院校应多思索, 细分析, 找到适合自己院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 如可以开展以辩论、讨论、实践论为核心内容的“三论”式教学方式, 是对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探索。“辩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和困惑点拟定正反两个观点,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自主获取信息, 积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事例和数据, 教师作为辩论主席,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进行辩论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是教师按照启发性和富有时代感的具体要求, 广泛收集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 在讨论课前 (一般在一周之前) , 拟订好讨论题目, 在课堂上自主发言, 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总体点评。“实践式”教学是学生通过爱国践履、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课堂、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社团活动、自选项目等八个实践模块, 根据教师或教学要求完成社会实践任务。“三论”式教学法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辩论中能力得到提升、在讨论中心灵得到启发、在实践中思想得到升华。

2重视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肯定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出校门, 去接触更真实的社会环境,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 全面地了解社会, 逐步地适应社会, 进而服务社会。因此,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作用,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实践教育教研室。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专项资金列入到学校财务预算中进行专款拨付, 固定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学生社会实践做好保障工作。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是校园文化向社会延伸、扩展的主要载体。学校应加大政策支持与行为引导, 鼓励学生建立各种社团组织。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践教育可以使生活在象牙塔中大学生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在社会生活中感悟人生, 懂得人生充满艰辛、幸福来之不易, 懂得珍惜机会, 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他们正确的处世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可以积累实际经验, 还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展示自身综合素质、展示自我才干, 为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隐性资源的媒介体建设

隐性资源是指存在于课堂之外的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健康人格产生积极影响的制度、环境、媒介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当然也包括时下非常流行的校园论坛、BBS、博客、飞信、微信等技术载体, 它们不同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那样只能单向性进行信息交流, 而是双向性的、即时性地进行信息传播, 从而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和接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借助于这些隐性资源的媒介, 大众可以在第一时间随时随地发布、接收、传播信息,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各类新媒体已经渗透到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可以在开放的论坛环境下向教育者反馈教学信息寻求答疑解惑, 帮助他们消除疑惑与就业恐惧。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对高校校园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这些新媒介体的发展,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也可能制造精神垃圾, 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对信息的监督和引导很容易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对于舆论的监控和引导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只有将这种新媒介体真正的为我所用, 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学校相关部门要组织联动, 从就业心态的调整到就业信息发布要全面及时, 以便学生投出电子简历, 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结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人才的作用是服务社会, 社会的进步需要广大的学生投身工作的岗位, 一切一切的前提都是学生的就业。虽然当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就业竞争力的不足。即使天天往返于人才市场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不是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通过平常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起重要作用的校园文化。丰富良好的校园文化, 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 赋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真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 未来的校园建设, 应更加注重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从而有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真正做到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人才, 完成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N].2004-12-13.

[2]戴惠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10) .

[3]薛晓娟.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

[4]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

校园经济浅议 第8篇

校园经济, 即是面向大学生, 依托大学校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这种经济的主体是各高校的学生, 发展的领域以校园为主。校园经济属于第三产业, 是为大学生提供有形经济和无形服务的经济形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宝德学院的144 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其中女生为69 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47.92%, 男生为75 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52.08%。

(一) 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根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在本次调查中, 有89.58%的学生在经济方面都需要依靠父母。虽然这近九成的学生中也有通过兼职打工、获得奖学金等方式来获取经济来源, 但是依然离不开父母在经济方面的支持。根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 (2013) 》, 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 元, 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 347 元, 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图1)

图2 所示的是本次调查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其中, 500元以下的有7 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4.86%;500~800 元的有31人, 占21.53%;800~1, 100 元的有51 人, 占35.42%;1, 100 元以上的有55 人, 占38.19%。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家庭收入越高, 学生的生活费也就越高, 并且城市地区学生的生活费普遍高于农村学生。 (图2)

(二) 大学生消费结构

第一, 首要的消费在吃饭上,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59.57%的学生主要消费在伙食方面。调查表明伙食费在200~500 元的有41.43%, 500~800 元的有43.97%。

第二, 日常生活用品消耗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位列第二, 占有21.99%。日常消耗支出男女生相差不大, 女生略高。在用于购物的消费方面, 100~300 元的有41.13%, 300~500元的有25.53%。

第三, 娱乐和交际方面。主要包括定期聚餐、请朋友吃饭、恋爱等, 占11.34%, 并且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都有定期聚餐吃饭的习惯, 59.57%的学生每月都会在恋爱方面消耗费用。只有10.64%的学生恋爱费用在100 元以下。

第四, 学习费用。主要包括课外书报和学习辅助书籍等。其比例为7.09%。在调查中显示, 仅仅有13.48%的学生每月在学习方面的费用超过100 元。 (表1)

(三)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深受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消费观念影响的, 多数学生在消费中保持理性。在本次调查当中发现, 有59.72%的学生在消费时会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 20.83%的学生会提前做好消费计划。仅有6%左右的学生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并且有78.4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保持节俭的作风, 18.06%的学生认为应该视家庭情况而定。根据调查可看出, 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好的一方面是大学生日常的生活费有82%都用在伙食和购物上面, 仅仅有7%会用到学习方面。且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每月用于学习的费用都在50 元以下, 可见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手机也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调查显示有61.11%的学生每月话费都在50 元以上, 可见学生在手机方面的消费也在增加。除此之外, 有86%的学生都有定期聚餐和请朋友吃饭的习惯, 大学生喜好交际是一件好事, 但是要适可而止。有31.94% 的学生每月和同学聚餐的费用都在100 ~200 元内, 21.53%的学生都在200 元以上。此外, 大学生恋爱成风, 在调查中有61%的学生每月都有恋爱费用, 15.28%的学生费用在100~300 元, 18.06%的在300~500 元, 15.28%的在500 元以上。恋爱中的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 合理消费。

二、校园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零售商业是校园经济最具传统和代表性的经济模式, 是校园经济组成的最主要部分。下面将以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的零售商业为例, 进行相关的成本效益分析与探讨。

(一) 宝德学院零售商业基本情况。宝德学院坐落在天津市第三高教区, 毗邻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学校占地300 亩左右。学校的零售商主要集中在D座和F座。D座的地下商场主要有文具店、精品店、化妆品店、水果店、打印店、理发店、洗衣店、化妆品店、宝德超市等。F座主要有书店、蛋糕店等。这些零售商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基本满足了我校学生的日常需求。

(二) 校园零售商业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经济决策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笔者选择了在宝德学院经营有10 年时间的老店进行了分析。

1、成本分析。商家在经营实体店铺时投入的成本主要有店铺成本、货物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

(1) 店铺成本。宝德学院的店铺主要集中在D座食堂的地下商场, 并且地下商场的面积较小, 商家想要在这里经营必须经过学校的审批, 所以取得校园内店铺的机会成本非常高。一般的商家是难以进入的。以地下的水果店为例, 其店铺面积为36 平方米, 年租金大约为1.5 万元左右, 大概为417 元/m2。若以10 年为一个单位, 租金已经投资了150, 000 元。租下店铺之后还要对店铺进行简单的装潢和购买货架等, 费用在8, 000 元左右。所以, 店铺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 10 年的时间店铺成本在158, 000 元。再以地下的文具店为例, 其店铺面积在50m2, 但租金已经接近3 万/年。

(2) 商品成本。以宝德地下的水果店为例, 水果属于流动性较大的鲜活商品, 需求量大, 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销售数量和库存数量, 由此会产生进货成本和存货数量。由于采购地点在学校附近的王顶堤农贸批发市场, 运输成本则不会耗费很多。对于苹果等容易保存的商品, 每天的进货量在2~3 箱, 一箱40斤, 则为80~120 斤。但如果是葡萄等容易腐烂变质的水果, 进货量大致在20~30 斤。葡萄进货价为7.5 元/斤, 零售价为8 元/斤。若是腐烂变质则以4.5 元/斤卖出。

(3) 人力成本。天津商业大学的零售商许多都没有雇佣员工, 不过人力成本也会因为雇佣对象的不同差别很大。若雇佣对象为学生, 则每月的薪酬大概在500~600 元。若雇佣对象为专职人员, 薪酬大概在2, 000~2, 500 之间。

(4) 其他成本。比如水电费、管理费。水电费一年2 万元, 即1, 666.7 元/月。

2、效益分析。宝德学院的地下水果店每月收益在1, 200 元左右, 每年的收益则在14, 400 元, 以10 年为一个经营年限, 总收益则在144, 000 元。再以地下的打印店为例, 其在学校的经营时间也有10 年之久。初始投资为10 万元, 如果在考试周和大四答辩需要写论文的时候, 每天的收益在400~500 元之间。但如果效益不好, 每天则可能只有5~10 元。所以, 收益也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出现比较大的差别。打印店每年的收益大致在30, 000 元, 以10 年为一个经营周期, 则有30 万元的收益。一旦商家进入校园开始经营, 其经济效益就会很快显现出来。例如, 我校的打印店、水果店仅仅只有一家, 且经营有10 年之久, 因此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主要表现在区位的垄断。 (表2)

如表2 所示, 以利润表的形式反映了宝德学院地下水果店的营业利润。可见水果店的收益和我们预期的相差甚远, 校园周围的水果小贩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水果也增加了学校地下水果店的竞争压力。另外, 由于宝德学院的学校面积较小, 所有的零售商在学校里基本都是垄断地位, 特殊的地位使得他们会拥有长期稳定的顾客。

3、综合比较。根据上述的分析来看, 宝德学院零售商属于“高成本, 低收益”, 与预期的高收益相差甚远。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地下的商家们都在用良心来经营。地下的打印店老板为了学生的健康, 会去买那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墨盒。如果使用低价的墨盒打印, 每张的收益则在7 分钱;若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墨盒来打印则只有3 分钱。虽然宝德学院的零售商所获得营业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 但是却获得了垄断地位所产生的无形效益。由于垄断地位的优势, 商家可以长期拥有固定的客户, 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三、对促进校园经济发展的建议

首先, 可以建立大学生代理, 大学生对其所处的校园环境熟悉, 最贴近校园经济的直接消费人群, 熟悉周边同学的消费习惯和特点, 提高效率;其次, 可以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 目前校园海报和传单的形式宣传是最普遍的, 但其效率是非常低的。商家可以做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或者利用学生社团, 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 一个同学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对所消费的商品满意度较高, 就会告诉其他的同学;相反, 如果商家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不好, 在学生中传播的速度会更快, 即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 商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学生的消费具有连续性, 如果在某一商家消费会增加其满足感, 那么这种消费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就会带来稳定的客流量, 好的服务态度也会给商家在无形中提高了形象和知名度。

五、总结

校园经济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 如今国内的高校不计其数,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必然会吸引到商家。学生市场的盈利和利润空间巨大, 还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商家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针对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特点, 做出相应有效地营销对策, 运用有效的行动方案, 促进校园经济的发展。另外, 作为校园经济主体的大学生, 应该合理地去利用自己的生活费, 把钱用在有价值的地方。尽可能地避免铺张浪费和毫无效益的人际交往。学会感恩, 珍惜父母给予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 大学生也可以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创业, 学校是一个拥有许多商机的区域, 大学生可以借此发挥特长, 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孟伟.大学生校园商业活动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08.11.

[2]杨敏.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J].商情, 2010.34.

[3]付小艳, 陈凯君.关于校园经济发展现状的探究[J].经济视角 (下) , 2013.17.

[4]吴桢祥.校园经济利弊浅论[J].企业家天地 (中期) , 2013.6.

浅谈如何发展校园经济 第9篇

关键词:校园经济,服务,劳动,教学环境

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和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 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在各级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下, 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努力, 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勤于工作、俭于求学”发展为生财与育人相结合的新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收效。目前, 要使勤工俭学工作有新的突破, 努力提高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就要特别注重发展校园经济。

一、充分认识发展校园经济的意义

学校搞校园经济很少受能源和原材料的制约, 而且投入少, 风险小, 收益高, 见效早,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多。把校园经济同学生的劳动教育、劳技教育有机地结合, 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让校园经济能增创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 为国家排忧解难,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校园经济还可将绿化、美化校园相结合, 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 我们应充分认识搞好校园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切实做到思想上有位置, 工作上有安排, 措施上有保证, 真正把发展校园经济工作列上位, 抓上手, 充分利用校园这块土地, 达到既育人又创收的目的。

二、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园发展经济

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条件, 发挥校园潜力, 因校因地制宜, 广开门路, 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园经济活动。校园经济环境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硬性指标, 它既能陶冶情操又有树立理想的作用。校园经济环境建设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学校而言, 校园经济项目应有尽有, 其中绿化可列为发展校园经济的重点项目。学校绿化要布局合理, 排列整齐, 设计美观, 科学配置花草苗木品种, 使绿化、美化、香化同步进行, 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凡有条件的农村学校, 应充分利用河塘、沟槽、圩堤等地搞好培植经济植物。凡有条件搞种植的学校, 特别要不失时机的掌握种植季节, 落实好管理责任制, 一种就管, 一管到底。我们校园掌握这一规律,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

努力开发校园经济, 服务与教学, 服务与社会, 是我校多年来对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农民种地的科技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学校勤工俭学工作, 特别是校园经济开发的引领作用都十分重要, 充分利用资源, 多元化发展, 提高科技含量, 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 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宗旨。所以, 近几年来, 我们特别注重新科技和新品种的推广, 始终坚持科技高效, 小面积, 大效益的发展原则, 做到了服务与教学, 服务与社会的工作目标。

校园经济开发, 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和劳动实践活动的空间;既学习知识, 掌握本领, 又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 增加与劳动人民的情感, 更加珍惜劳动果实, 也增强了热爱家乡的信心, 真正达到了劳动育人,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盈。

我县十分重视校园经济的开发。我们每个学校除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场地外, 剩余土地全部进行了合理利用。因为剩余土地面积小, 所以我们种植了一些产量高、实验性强的新品种, 收到了较好的效益。2013年, 确定五棵树中学为我县校园经济经开发示范校, 新开发的稻田养鱼试验项目的成功, 为我县校园经济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我们要逐步将水稻田养鱼扩大到其他几所学校。时机成熟时还可考虑进行稻田养蟹实验, 为校园经济开发创造出一条新的路子并加以推广。

三、加强劳动教育, 上好劳动实践课

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从点滴抓起并逐步养成。劳动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培养与劳动人民情感的重要环节, 应该时刻注意认真抓好。多年来, 我们一直重视上好劳动实践课, 把劳动实践与其他学科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工作检查也将劳动课列为必检之列, 听课时注重听劳动实践过程教学, 检测时也以实际操作为主, 目的使学生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真正达到既学习知识, 又获得一技之长。校园经济劳动实践课程的开设对中小学学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能使劳动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劳动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的同时赋予劳动以真实的内涵, 这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使学生通过校园经济劳动实践课程得到相应的锻炼, 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门劳动实践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提高重视。几年来, 我县充分利用和发挥学农基地这一平台,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描绘出教育育人、劳动育人、管理育人的美好画卷。

四、加强校园管理, 创设育人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 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素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 创设优美舒适的环境, 让每一位学生在这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多年来, 我县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搞好校园经济开发和示范区, 搞好绿化和美化, 种植花草树木, 品种多样, 各区域布局合理, 品种一年四季各异, 空闲地和甬路两侧各校都栽种了果树共300多棵, 做到冬有青、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校园优雅美观, 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舒适, 心情舒畅。

总之, 发展校园经济, 要在充分认识校园经济意义的同时, 还要使校园经济多样化、开发项目科学化、利用资金合理化, 并且把校园经济同环境育人、劳动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经济、育人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杨宝华, 李琨.发展校园经济坚持全面育人[J].中小学管理, 1992, (05) .

[2]蒋景利, 罗德懿.浅谈校园经济和发展中的后勤服务决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08) .

[3]温阳.校园经济的开发和利用[J].躬耕, 2007, (03) .

[4]丰万华.发展农村校园经济积极改善办学条件[J].教育与职业, 2003, (11) .

经济型校园网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校园网,信息,建设,管理,应用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育的发展趋向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和网络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各类学校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计算机及校园网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是中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此我谈谈关于校园网建设中的整体规划、系统管理以及教学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看法:

校园网是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网络环境, 并且它是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校园网的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标准化、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可扩充性, 使用有限的资金为学校提供贴切而有效的服务。

1 校园网的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 统一规划, 分布实施

根据学校的需求, 设置“网新易得”服务器负责整个校园网, 通过路由有组织、有控制地提供Internet访问服务及域内的所有机器管理工作,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工作站操作系统根据设备先进性全部为Windows XP, 整个软件平台较为稳定统一, 系统易于维护, 使用相对简单, 应用软件丰富, 结构追求简洁实用。

根据我校的经费、师资水平、网络管理经验, 建设校园网采取统一规划, 分布实施的总方针。它的规划与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应用和师资培训紧密相连,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校校园网网络布线采用总线型拓扑与星型拓扑相结合, 即实验楼与教学楼间采取4蕊多模“SMC8606SX”千兆光纤连接的总线型 拓扑方式 , 主交换机 分别相连 两个带“SMC6724L2GSSC”千兆光纤模块的二级交换机构成千兆主干, 二级交换机通过屏蔽双绞线与设在实验楼、教学楼的各个交换机或集线器相连, 然后在同幢大楼内采用百兆24口“SMCEZ1024DT”交换机星形拓扑方式接入, 分布到各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学生机房的每台计算机, 实现“千兆主干, 百兆到桌面”, 并用路由器通过2M ADSL和CHINANET接通Internet网, 从而将遍布全校的217个结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实用、覆盖全校的星型计算机网络。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是使网络组织更具有层次, 各个工作组之间在设备上相对独立, 局域网络故障检修容易, 增加和拆除站点更加方便, 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与扩展性能。

2网络管理是网络的灵魂, 在校园网建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效率和效用。为了对校园网进行统一, 简单、有效的管理,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软件建设方面, 注重管理软件的开发、选择与使用方法的积累。我校购置大型管理系统软件, 坚持使用正版, 使我们使用的数据合法化。同时我们组织计算机教师一起开发一些教学应用和管理方面的软件。

(2) 为了避免用户滥用网络资源, 利用虚拟网络技术, 将全校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网段的应用服务器划分为若干个虚拟子网, 对不同的虚拟子网赋予不同的对外访问权限, 限制用户对其访问。

(3) 运用内容过滤器和防火墙屏蔽和堵截不良的网站、色情、暴力和邪教等内容。

(4) 教师用机和学生用机都进行系统分区还原保护, 避免全校师生在学习、使用过程中, 由于误操作而使系统损坏, 从而影响校园网的运行。

(5) 管理除了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外, 还具有一支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管队伍。

(6) 为了更大地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 保证网络开通能正常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并取得最好的运作效率, 学习其他学校的网络管理经验, 保证校园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3 加强校园网管理的同时, 重视网络系统的应用, 更好的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

立足学校实际, 网络应强调局域网概念和多媒体技术。建设校园网络增强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从而更有利于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Internet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信息源泉, 从而让师生有一个学网、用网场所, 尽快适应现代化技术教育。

(1) 充分利用学校管理系统, 实现全校办公自动化, 通过校园网汇总、收集、掌握学校各方面的信息。

(2) 充分利用课件、教学信息资料库, 实现全校计算机辅助管理, 使教师能够使用教育资源库教学资源进行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教学研究, 并借助校园网教师之间能够共享网上教案与课件, 实现教学方法的交流与提高。

(3) 充分利用信息设备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 扩大信息来源范围, 传递给学生大量的知识、信息、技术, 扩大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向全面、综合成长方向发展。

(4) 建立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阅览系统, 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自动化、快速检索和电子阅览。

(5) 建立远程访问 (RAS) , 利用校园网实现在家备课、办公和接入Internet。

(6) 通过建立对外信息站点, 实现学校信息上连Internet和提供对外信息服务。

(7) 各学科教师带头学习和使用校园网络系统, 将网络系统应用于教学。最先由浅入深, 借鉴和使用现成的音像资料、教学辅助软件或其他学校的课件, 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8) 组织制作课件。让一批有经验的教师开发制作课件。

(9) 全体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师资培训成为经常性的工作。

(10) 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 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 它涵盖学科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美育和体育, 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网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 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 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以上所述纯属我个人的拙见, 片面之谈, 而校园网建设、管理和应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更好地建设、管理和应用校园网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水南, 《超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

[2]苏秀强梁启荣, 《中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初探》.

上一篇:数据中心机房容量管理下一篇: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