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治疗范文

2024-07-13

积极治疗范文(精选11篇)

积极治疗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和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愈发的突显出来,通过音乐治疗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正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善心理环境促进情感交流

巴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无限的力量,可以沁入人的心魄。显然, 音乐对人的心理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通过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良性调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措施。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通过音乐治疗来调节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心理观念,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知道,心理处于亚健康的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在行为能力上会发生很多不合常规的举动。而通过音乐治疗的积极引导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情感,擅于与外界进行良好的沟通。

众所周知,音乐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艺术形式来进行交流的, 因而在音乐治疗的同时比言语上的心理引导具有特殊的功效。事实上,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音乐活动是最容易让参与者产生共鸣的活动之一了,不论是集体节目,还是个人表演,都会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轻松。显然,音乐治疗的介入,可以给学生提供新的平台,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交际能力,使学生更加的自信、阳光。

二、调整不良情绪缓解内心压力

据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较差,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扛干扰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情绪波动。因此,在此情况下,借助音乐治疗的内容和功能,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缓解内心压力是非常必要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正常心理反映,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两种。随着音乐治疗学科的不断深入探究,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所产生的治疗功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不同的音乐形式的应用可促使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变化。

比如,轻快的旋律节奏,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反之, 缓慢的旋律节奏,可以使学生产生忧伤的情绪。在音乐治疗中,正是利用了音乐这一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干扰的,进行情绪调整,修正认知,最终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的健康,性格更加阳光,情绪更加稳定。现今,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不规律,精神不振,心情一直处于低落。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可以帮助和引导他们多欣赏一些明朗、达观的音乐作品,使他们的抑郁情绪得以释放,开阔心胸。

三、开拓创造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形式,需要欣赏者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和品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拓展思维、发散思维,增强艺术联想的过程。音乐虽是抽象的表现形式,但不可忽视其内在所传递的对人生、社会、情感的认知,学生在接受音乐治疗的同时,能够激发大脑活跃的思维活动,进一步的拓展学生创造性能力。音乐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活跃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由于音乐艺术载体综合的知识内涵,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感觉思维,逐渐的通过大脑分析,从感性认识逐步的上升到理性认知,对音乐艺术内质有了全面的理解,更促进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此外,音乐治疗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情感交流。音乐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对音乐艺术的体验加深,在良好氛围中, 与人和谐相处,感受到了心里的舒适,加强了情感的交流。与此同时,由于音乐治疗广泛的包容性与参与性,能够让学生在领略音乐魅力的同时,鼓励和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习和生活状态更加的开放,充满活力。

此外,音乐自身蕴含的深刻内涵可以促使参与者进行和谐的配合来共同完成目标。在音乐活动的集体参与过程中,有助于帮助学生之间构建一个友爱、互助的集体空间,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紧密关联。在借助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的心理机制调节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每一项音乐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自主挖掘音乐兴趣,通过音乐实践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挖掘学生的音乐特长,彰显学生的自身个性,在合作、互助中提升自身综合的能力。

积极心理治疗与企业管理 第2篇

若将企业看作一个有机体,那么当然它会“患病”,它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处理一个个大问题、一个个小冲突以及一个个微小精神创伤,

心理治疗与企业管理?一个是“治人”的,一个是“治”企业的,能联系得上吗?能!

企业中正在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人的心理疾患有某些共同之处:例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协调合作,对应身心功能紊乱;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未来的不确定,对应人对未来的焦虑;企业由于被过多与企业发展无关的事物分散注意力而发展停滞,对应人的抑郁症病患,等等。尤其是对冲突的定义和理解,积极心理治疗认为,症状、紊乱的背后是跨文化的冲突,而企业的一些项目失败,大多也是由于从事项目的人员之间在工作方式、教育背景、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冲突造成的。

因此,若将企业看作一个有机体,那么当然它会“患病”,它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处理一个个大问题、一个个小冲突以及一个个微小精神创伤。如果在管理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三大原则和辅助疗法,那么在与客户、与同事、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中,计划目标的制定,失败项目原因分析等等方面,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用说人事管理这一与“人”联系更紧密的工作了。

在具体介绍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治疗与管理工作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让大家了解积极心理治疗方法最基本的原则和一些基本技巧。

首先是希望的原则,即积极的观念。积极(positive)一词的拉丁文是positum,是全面的意思,不仅仅指正面的,也包含负面的。那么面对病患的时候,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症状和问题的负面影响,也要对它进行正面的诠释,因为新的问题、新的冲突也许恰恰是新的机会、新的潜力的表征。

其次是平衡的原则。通过跨文化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些全人类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一生中所做的事,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综合起来就是人生的四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被关注过多或者过少,丧失了平衡,就会出现问题。这个平衡模式见图1:

身体/健康方面包括体育锻炼、睡眠、饮食、生病与治疗、情绪如何、美容减肥等等与躯体(physical)相关的事;成就/职业是我们智力(mental)相关的事,包括我们的事业、学业,即便是家庭主妇,她的烹饪技巧、家务工作也都属于这个范畴;联系/人际关系是社会性的事务,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朋友同事之间的来往与交流等;未来/直觉是指我们对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预期与规划,比如对死亡的看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spiritual)的关注。这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有了冲突或问题后,有的人习惯于躲避到躯体症状中去,比如心脏或者肠胃出问题;有的人躲避到工作中去,以为只要工作努力、收入增加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有的人躲避到社会关系中去,或者患上社交恐惧症,或者将过多的精力用于社交活动;而躲避到未来的人容易患上焦虑症、妄想症。

这个平衡模型能够提醒我们注意自己人生的四个方面,同时在企业管理中会有一个很好的应用,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说明。

第三个原则是磋商的原则,也就是我们的五步骤,又称五疗程治疗手段。

传统的治疗,病人是被动的,医生与病人间是单向的关系,

而积极心理治疗重视病人的自助能力,重视病人的积极参与。这个手法不仅仅用来治疗,在任何冲突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都可以借鉴这个方法。以常常让企业困扰的伙伴关系为例:

1.观察和拉开距离阶段

该阶段的治疗以患者为中心,治疗师要帮助患者获得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待自己处境的能力。治疗中,患者往往对自己的处境及冲突伙伴只做一般化的陈述,诸如:“我反感他,讨厌他”;“他让我无法忍受,我们两个合不来”等等。这样的叙述只是充满了消极的感情色彩,并没有同具体的行为方式以及出现这些行为方式的场合联系起来,所以治疗师要帮助患者克服上述情况,要求患者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具体的冲突场合,填写冲突场合的实际反应与可选反应记录表,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批评态度,开始在伙伴关系方面的重新学习过程。 由于患者在冲突情境、冲突关系中只看到冲突而看不到冲突以外的其他东西,因此患者在观察和拉开距离阶段进行重新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其他的可选态度和行为方式。

2.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根据鉴别分析调查表,确定自己及冲突伙伴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积极品性,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消极品性,得到自己和伙伴在品性、行为方式和能力方面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图像。治疗师根据患者完成的鉴别分析调查表,从现实能力的角度,针对患者对冲突伙伴或冲突场合的态度进行鉴别,向患者说明,患者在体验和行为方面产生紊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片面地重视个别的现实能力,而忽视了其他的现实能力。对患者来说,往往认为自己的态度是由个性决定的,无法改变的。治疗师要帮助患者澄清这些态度的生活史来历,了解产生这些观念和误解的背景,患者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3.场合鼓励阶段

该阶段治疗以患者为中心。患者直接充当自己的周围环境、尤其是自己冲突伙伴的治疗师。为让患者同自己的伙伴建立起新型的信任关系,要求患者学习、强化冲突伙伴身上的积极品性。与行为疗法相反,场合鼓励阶段的重点不在于消除有问题的行为,而在于改变习以为常的交往模式,促进伙伴之间的信任及改变患者的态度。具体做法是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对方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这种与习惯相反的新做法有助于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4.语言表达阶段

人际关系障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际沟通出现了问题,即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造成了误解。语言表达阶段的特点,就是让冲突伙伴们努力消除他们之间存在的误解。礼貌与诚实的关系是语言表达阶段的关键冲突。治疗师在这个阶段要帮助患者确立一个以“礼貌-诚实”这个关键冲突为核心并有具体内容的鉴别和练习规划。治疗师并不仅仅是让患者掌握一些有效的新技术以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而是要向患者揭示他的冲突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冲突所涉及的现实能力。治疗师与患者讨论交往行为的形成背景、形式与结果,并让患者掌握另外一些可继续交往形式。

5.扩大目标阶段

伙伴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常表现为一方通过不开口讲话或回避来惩罚对方。这种惩罚本来是被用作教育手段的,但往往造成对双方共同活动的限制,造成伙伴关系的冷淡化。这个过程称为目标限制。目标限制意味着人们迫使自己的伙伴放弃什么,或表明自己放弃什么以唤起伙伴的负罪感,以作为对伙伴的惩罚。冲突者除了眼前的问题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目标受到限制的标志。限制目标也就限制了价值视野。扩大目标阶段的具体治疗内容就是帮助患者克服对自己目标的限制。扩大目标的基本原则是这样一种学习体验:伙伴关系不仅受眼前冲突的影响,眼前的问题只是其他许多问题中的一个,除了眼前的冲突关系之外,冲突伙伴之间往往还有许多其他关系,而限制自己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做法。简言之,扩大目标阶段的任务是消除患者视野的狭隘性,让患者学着不把冲突转移到其他行为领域,而是努力追求新的过去从未体验过的目标。

治疗冠心病——积极应对,幸福延年 第3篇

冠心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然后血液内的脂质成分进入血管壁,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血管的病变,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并且早期没有临床症状,往往不被发现,如果不进行干预,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会不断的增大或破裂,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劳累后胸闷、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在出现症状之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变就已经开始发展了,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在一系列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造成的,比如吸烟、高血糖、高血压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肥胖、高血脂使得血液内的脂质成分过高,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的血液又可以在斑块处形成血栓,加重血供障碍或造成心肌完全缺血。所以防治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并给予血管充分的保护。通过戒烟,使用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防治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配合降脂药物,控制血脂在正常水平;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使得血管内不易形成血栓,保证血流的通畅。

积极治疗 第4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1-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情稳定的患者80例。入组标准: (1) 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2) 病程均>5年。 (3) 无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4) 患者及家人同意。 将80例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40例, 年龄18~63岁, 平均年龄 (42.21±9.82) 岁, 病程 (12±6.32) 年。对照组40例, 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 (44.89±7.92) 岁, 病程 (13±5.42) 年, 两组在年龄及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2月-2011年4月, 历时3个月。 (1) 护理部统一康复训练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计划。由2名责任护士负责, 对患者做出良好行为者给予表扬、奖励食品、小日用品等进行物质强化。 (2) 统计方法: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数据采用t值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 (3) 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的评定量表》 (IPROS) 其共有36项, 5个分量表 (治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 , 量表总分 (0~144分) , 每2周评定1次, 其分值越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轻, 总分越高越重。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此之外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内容及方法如下。

1.2.1 实施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以关心、尊重患者, 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核心, 并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 用心服务用情呵护, 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 (1) 营造轻松和谐的休养环境。就医环境对需要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来说更为重要。保持室内整洁、无死角、无异味, 使患者舒适、温馨。 (2) 转变服务理念、营造人文氛围。以人为本, 强调的不仅是要关心、照顾患者, 更重要的是懂得尊重患者。作为人群中特殊角色的精神患者, 在社会上受尽歧视, 他们对尊重的需要就更强烈。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微笑, 多一些鼓励。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需求, 提供适合的个体化服务。如患者生日送上蛋糕和祝福、想家了多陪陪并通知家属来看望、天冷了给盖盖被子、渴了送上一杯热水、身体不适给买一些可口饭菜, 患者腿脚不好走路时给予扶持等, 把爱心和真诚融入到护理工作中, 给患者更多治疗以外的服务、关怀、体贴。从细微处折射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使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关心患者, 通过与患者沟通、谈心、工休座谈会、满意度调查等形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需求和内心的感受, 帮助解决住院期间各种生活问题, 更注重患者的心理体验。对患者避免命令式或强制式, 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促进其身心健康。 (4) 规范护士行为, 提高综合素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仪表整洁、态度和蔼、服务热情、语言文明, 让每一位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加强护理人员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人文素养, 才能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正确及时治疗和护理, 增强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感。

1.2.2 生活技能训练 (采用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每天上、下午各1次, 每次30min) 。精神病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始动性缺乏, 生活懒散, 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自理能力下降。从日常生活开始, 制定详细训练计划, 如从早上按时起床、整床、洗漱、就餐、洗刷餐具、擦桌子、扫地, 更衣、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到晚上睡前洗脚、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全部生活起居。给予耐心指导, 在示范与督促下由患者独立完成, 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对活动积极者给予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1.2.3 工娱治疗, 培养社会技能 (1次/d, 每次1h) 。由于长期住院封闭生活, 使患者感到无聊、郁闷, 难以忍受, 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如棋牌、游戏、读书、绘画、唱歌、跳舞、讲故事、做广播操、散步、体育比赛、看电视、听音乐及患者生日会、医患联欢会、运动会等, 给予患者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 同时丰富患者住院生活, 培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 转移注意力, 使之摆脱不良心境, 在娱乐中得到治疗。

1.2.4 心理干预 (每周2次集体心理疏导, 每次30min, 并与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 。 (1) 通过一对一的交流, 寻找患者心理问题与生活、工作、家庭的关系。给予安慰、支持、疏导、暗示等, 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惑, 增强其信任感、归属感, 使其身心放松。鼓励其自强自立, 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行为的建立。 (2) 训练患者应付不良事件的能力。不良生活事件也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注重患者的感受, 鼓励患者表述自己负面情绪和内心想法。传授、训练患者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技巧, 指导正确处理社会、家庭等关系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事件。

1.2.5 健康指导 (每周2次、每次30min) 。 (1) 指导方法: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对患者同类问题采用集体讲座、板报、宣传资料等方式宣教。对家属采取个别辅导、专题讲座, 家属间互相交流等方式进行指导。 (2) 指导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病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简单应对方法。能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处置技能及家属督促患者服药, 监护患者行为的意义等。

1.2.6 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因素也是影响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要求家属至少2周探视1次, 探视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患者目前的病情, 具体指导家属接触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 说话的内容及方式, 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指导家属不要将不愉快的事件告诉患者, 让家属多给予安慰、理解和心理上的支持。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的评定量表》分值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恢复期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复发率、致残率高, 为80%~90%。随着社会的进步, 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

3.1 通过人文关怀在临床各项护理工作中落实, 使患者身心舒适, 促进了疾病的恢复。也拉近了护患距离, 增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和爱心。

3.2 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矫正不良生活习惯, 改善始动性缺乏, 重建自理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存质量。

3.3 通过工娱治疗、社会技能培训改善了患者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对生活的情趣, 促进了身心健康。对恢复大脑某些正常功能, 防止精神衰退起重要作用, 使患者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转移病态的思维, 增强体质, 促进疾病的恢复。

3.4 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纠正不良认知, 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病情。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3.5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数缺乏自知力, 否认有病, 不能配合治疗, 因而做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 分析患病的原因及存在的性格缺陷, 帮助其制定对策, 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3.6 家庭社会支持是通过家庭、单位和医务人员的力量, 帮助患者克服孤独感和无助感。通过健康指导使家属了解分裂症相关知识, 对患者的病态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改变对患者的态度, 关心体贴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使之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 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4 结论

在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 采取综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社会兴趣, 个人生活能力, 而且改善了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说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各种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刘晓鹏等研究[2]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必须持之以恒, 方能保持其疗效, 如果中断将会前功尽弃。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工作对精神卫生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Bustiiio JR, Launiello J, Keiths J.Schizophrenia:improving.out-come (J) .Harv Rev psy chiatry, 1999, (6) :239-240.

积极治疗 第5篇

医院因为对患者“治疗太过积极”而被患者告上法庭,最终还输了官司,被法庭判决赔偿患者经济损失,这事确实稀罕,乃至于连一些专业从事医疗纠纷的法律界人士也表示,这种事情极为少见。在一般人看来,医院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是好事,如果治疗过程过于消极、保守,我们反而觉得医生不负责任,不顾患者的健康生死。

可实际上,“治疗太积极”和备受诟病的过度治疗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甚至在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把两者画上等号。只不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往往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医院存在过度治疗的事实,最终只能忍气吞声。吃哑巴亏而已。而新闻报道中的这位患者,在感觉自己“被过度医疗”的情况下。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最终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笔者看来。医院“治疗太积极”被判赔。具有极强的警示和示范意义。值得社会关注,值得公众思索。

最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的无疑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要以为所有的患者都不愿意较真。也不要以为所有的患者都没有维权意识,更不要以为法律不能对过度治疗作出准确的裁断。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那就是过度医疗不但为患者所反感、所反对,也为法律所不容。

积极治疗 第6篇

心理治疗长期以来都把重点放在对病人的治疗上,研究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病人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心理疾病。而积极心理治疗却认为病人同时具有生病和健康两种能力,治疗者的任务是激发和巩固病人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所以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自身的各种能力而不是疾病上。

认识和爱的能力是积极心理治疗上的两种基本能力,积极心理治疗的立足点就在于激发被治疗者这两种积极的基本能力。

首先,激发认识能力。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们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认识产生偏差所致,重点是帮助病人抛弃传统认识,使行为合理化、正常化,从而形成积极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对这种积极的解释持有坚定性。此外,积极心理治疗强调病人自助,病人通过与人交流感悟到对问题的积极认识,扩大视野,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心理治疗不承认人有所谓的消极心理,认为那只是人们降低自己受到伤害可能性的保护模式。这样,病人就会在认识上自我接受而不是感到内疚。

其次,激发爱的能力,包括爱与被爱。重心在于用积极情感消解消极情感,或在消极情感中寻找积极的成分,通过积极情感所形成的个人长久资源来使病人得到自我实现。

2. 积极心理治疗理念中的冲突与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

2.1 冲突

在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中,个体的两种基本能力在发展中受到阻碍、忽视或仅得到了片面的发展就可能会出现冲突。受到阻碍或过度发展的能力,都可能成为个体内心和人际关系领域中冲突和紊乱的根源。

人际冲突的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区分自我行为模式和他人行为模式的缺欠。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把对心理起决定作用的社会规范当作现实能力加以系统把握,现实能力可以分为第一能力和第二能力。爱的能力表现为感情、榜样、耐心、时间、交往、性、信任、希望、信仰、怀疑、肯定和统一,是贴近自我的感情领域,最先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发展,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认识能力表现为准时、清洁、条理、服从、礼貌、诚实、忠诚、正义、勤奋/效率、节俭、可靠、准确和认真,反映个体所属社会群体的规范,在伙伴关系的相互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2.2 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

根据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中冲突的观点,学生成绩落后很可能是他们在爱的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忽视或片面发展。

在爱的能力方面,由皮格马利翁效应可知,教师期待对学生成长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态度、个人情绪、喜好与偏见等个性特质在教学过程中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师生感情,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希望、信任的积极品质,学会肯定自己同他人,充分发挥爱的能力。自然地,提高学习成绩便成为兴趣爱好基础上的一种行为结果,作为正强化的刺激物,形成良性循环;反之,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任何情感因素,与教师之间没有情感互动,贴近个人情感的领域自然得不到良好发展,成绩落后仅仅是学生学校行为中的突出表现,更有甚者是其人格品质上的缺陷。

认识能力表现中的准时、条理、勤奋/效率、准确和认真,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催化剂,发展受阻,必然导致学习成绩落后。而清洁、服从、礼貌、诚实、忠诚、正义、节俭和可靠等表现,则在青少年学生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同伴群体氛围,构建群体规范和相互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形成优良伙伴群体,自觉提高学习成绩;反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会与同伴群体一起被贴上“攻击”、“好斗”、“行为异常”等特质标签。

3. 积极心理治疗模式在成绩落后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

积极心理治疗方法以解决冲突为中心、以现实能力为依据,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3.1 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

治疗师关注倾听病人描述症状,帮助其获得从一定距离看待自己处境的能力,将冲突同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情景联系起来,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批评态度,开始在伙伴关系方面重新学习。

对于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晕轮效应使教师、家长因此对学生形成刻板印象,使得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否定声中丧失了客观判断能力,做出泛化的概括。教师要将“就事论事”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否定学生消极特质的同时不否定学生本身。

3.2 调查阶段

治疗师帮助患者探索冲突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积极品性和消极品性的具体行为领域。治疗师要帮助患者改变诸如“态度由个性决定、无法改变”的观念,了解产生这些误解的背景,使患者认识到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可控性。

此阶段,教师要做的是纠正学生的偏颇观念,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改变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朦胧的无助感和恐惧感具体化,积极面对之前不了解的问题。

3.3 场合鼓励阶段

患者直接充当自己的周围环境、尤其是自己冲突伙伴的治疗师。学习伙伴身上的积极品性以建立同伙伴之间新型的、信任的关系。重点在于改变习以为常的交往模式、促进伙伴之间的信任并改变患者的态度。

在本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成绩落后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平等对待,唤醒他们早已具备的长处和能力,学会积极地理解而不是做被动的牺牲品,易位思考,重新找到解决冲突的可能性。

3.4 语言表达阶段

治疗师帮助患者制定一个以“礼貌、诚实”为核心并有具体内容的练习规划。让患者掌握一些有效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技术,揭示冲突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冲突所涉及的现实能力,让患者掌握另外一些可取的交往形式。

本阶段的课堂教学任务便是提供一个环境与平台,消除学生对教师、对同伴的误解,并吸取教训,学会沟通。

3.5 扩大目标阶段

伙伴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常表现为一方通过不开口讲话或回避来惩罚对方。这本身意味着人们迫使自己的伙伴放弃什么,或表明自己放弃什么以唤起伙伴的负罪感进而惩罚伙伴,限制了共同活动,使伙伴关系冷淡化。冲突者只能看见眼前的问题,目标受限。因此,治疗师就要使患者认识到伙伴关系中的其他内容。

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的便是让各种行为领域、态度和思维形式进入学生的视野,消除患者视野的狭隘性,让其学着努力追求过去从未体验过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Prof.Dr.Nossrat Peseschkian。积极心理治疗的冲突模式.现代护理, 2003, (2) .

[2]N.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积极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积极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纳入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时间严重胸痛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不能够得到缓解的患者;病情发作的时间在6~12h之间的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没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下的患者。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男性患者占49例, 女性患者占27例, 患者的年龄在39岁到70岁之间。其中下壁心梗的患者占25例, 前间壁心梗的患者占28例, 前壁心梗的患者占10例, 侧壁心梗的患者占5例, 广泛前壁心梗的患者占8例。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疗效。

1.2 方法

1.2.1让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镇静止痛治疗, 对患者的心电进行连续性监护,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 如吸氧和扩冠以及含美极化液等, 76例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方法治疗, 把1.5~2万U/kg体质量的尿素酶溶解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 30分钟后给予静脉滴注。服用0.3g肠溶阿司匹林治疗, 每天1次, 治疗3d之后对服用的剂量尽心调整。溶栓之后的6~12h内给予患者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激素钙, 每12h注射一次, 连续注射7d。选择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以及对心室能够进行重塑的药物治疗, 对于患者的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

1.2.2对患者的心电给予持续监视, 溶栓之前做心电图检查, 之后定时对心电图进行复查, 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的计数以及胸痛缓解的情况进行观察。溶栓显效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胸痛在溶栓开始之后的2h内得到缓解;抬高显著的ST段在2h内迅速回落;溶栓之后的2h出现再次灌注的心律失常症状;心肌酶的峰值提前到发病的14h内。

1.2.3选用软件SPSS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P<0.05则表示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符合再通标准的患者占52例, 再通率为68.4%, 发病后6h内盒6~12h内的溶栓对比中, 再通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下表1所示;未通的患者占24例, 主要是因为就诊延迟导致, 溶栓的时间越早, 再通率就会越高, 再通的患者病情较稳定, 都治愈出院。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威胁。急性脑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 再灌注治疗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 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得到有效改善[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对相关血管及时、充分和持续性开通, 但是容易受到设备、经济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限制, 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早期溶栓治疗能够促进梗死冠脉的再通, 使梗死区的再灌注得到实现, 能够有效地挽救频死的心肌, 从而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成为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7,8]。早期的静脉溶栓能够尽早开通梗死的血管, 缩小梗死的面积, 减轻左心室的重构, 从而使心功能得到有效地改善。

延迟溶栓也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方法, 能够缩小梗死的范围, 使频死心肌得到能够存活, 对于预后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发生在12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没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都可以给予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 主要适用于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基层医院中[9,10]。通过上述结果显示:经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符合再通标准的患者占52例, 再通率为68.4%, 发病后6h内盒6~12h内的溶栓对比中, 再通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未通的患者占24例, 主要是因为就诊延迟导致, 溶栓的时间越早, 再通率就会越高, 再通的患者病情较稳定, 都治愈出院。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早期治疗能够促进冠状动脉的开通率, 操作简单方便, 能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礼真, 徐坤, 苗洪志.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 6 (4) :103-104.

[2]吕维珍, 樊永安, 郭天聪.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8例疗效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 7 (4) :110-111.

[3]宁来轩.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3 (1) :86-87.

[4]鲁广肃, 金刚, 金玉玲.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14 (11) :167-168.

[5]潘志刚.1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20 (16) :207-208.

[6]秦抗洪.急性心肌梗死18例溶栓治疗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1 (8) :174-175.

[7]王惠玲, 李春阁, 王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J].工企医刊, 2008, 5 (2) :93-94.

[8]严金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08, 7 (4) :121-122.

[9]周亚利.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09, 13 (10) :152-153.

积极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 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孕妇42例, 年龄21~42岁, 平均为 (33.1±4.2) 岁;孕周28~41周, 平均为 (35.7±1.3) 周;其中, 27例为初产妇, 15例为经产妇;15例孕期定期产检, 19例未定期产检, 8例从未接受任何产检。

1.2 诱因及临床表现。

诱因:30例 (71.4%) 妊娠期高血压, 4例 (9.5%) 胎膜早破, 2例 (4.8%) 机械因素 (1例作长途汽车颠簸所致, 1例外伤) , 1例 (2.4%) 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 1例 (2.4%) 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 4例 (9.5%) 原因不明。临床表现:7例 (16.7%) 阴道流血, 10例 (23.8%) 腹痛, 20例 (47.6%) 腹痛合并阴道流血, 5例 (11.9%) 无阴道出血或腹痛症状;12例 (28.6%) 存在典型板状腹膜, 2例 (4.8%) 休克, 10例 (23.8%) 宫口开至1~5 cm。

1.3 临床诊断:

35例经产前B超检查确诊, 7例未进行B超检查而在产后发现胎盘内存在血块压迹而确诊。

1.4 治疗方法: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胎盘早剥后, 根据母儿情况选择终止妊娠方式, 对于休克及出血较多者, 应尽快实施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剖宫产术中发现11例患者子宫胎盘卒中, 将胎儿取出后立即予以热盐水纱布覆盖子宫同时予以按摩, 宫缩剂持续应用, 同时予以0.4 m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 其中, 有1例患者由于宫缩乏力发生大出血, 继而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予以保守治疗后无效转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 另10例患者均转危为安。17例发生产后出血, 在分娩后予以宫缩剂, 并予以子宫持续按摩, 宫缩状况得以好转。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本组4 2例孕妇中, 5例 (11.9%) 阴道分娩, 3 7例 (88.1%) 剖宫产。1例 (2.4%) 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严重子宫胎盘卒中,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2 并发症:

4 2例孕妇中, 11例 (2 6.2%) 子宫胎盘卒中, 1例 (2.4%) DIC, 2例 (4.8%) 休克。17例 (40.5%) 产后出血, 5例 (11.9%) 胎死宫内。

2.3 围生儿临床预后:

5例 (11.9%) 胎死宫内, 无死产病例, 3例 (7.2%) 新生儿重度窒息。

2.4 胎盘早剥免疫以及失血量:

本组42例患者中, 24例 (57.1%) 胎盘早剥面积在1/6~1/3, 13例 (31.0%) 在1/3~1/2, 5例 (11.9%) 在1/2以上。失血量在100~3000 m L, 其中, 24例 (57.1%) 失血量在500 m L以下。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妊娠期并发症,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临床实践发现, 在机械性因素、血管病变、子宫静脉压升高以及宫腔内压力骤减等情况下, 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将增加[2]。本研究中, 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占71.4%, 居所有诱因的首位。在妊娠期内, 如宫底蜕膜层螺旋小动脉出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可诱发远端毛细血管缺血性坏死, 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及出血, 如血液流至蜕膜层时, 可产生血肿, 引起胎盘剥离[3]。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在胎盘早剥者中, 慢性羊膜炎等的发生率较非胎膜早剥者明显提高, 可能是由于胎膜早破以后, 羊水流出引起宫底蜕膜部位胎盘剥离[4]。本组有9.5%的胎盘早剥诱因为胎膜早破。此外, 机械性因素也可引起胎膜早剥, 例如腹部直接撞击外伤、妊娠期性生活不当、羊水过多以及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等, 也可能引起胎盘早剥[1]。

胎盘早剥对于母婴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本组虽未见孕产妇死亡病例, 但产后出血率达40.5%, 且有1例产妇由于严重子宫胎盘卒中而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故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胎盘早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胎盘早剥多起病急骤, 且病情进展迅速, 如早期错漏诊, 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可引起DIC、产后大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为预防胎盘早剥, 孕期完善产前检查非常必要, 如有异常腹痛、阴道出血以及腹部外伤史者, 应及时就诊, 密切监测胎动情况并定期进行B超检查, 以明确胎盘、胎儿、脐带及羊水情况。对于子痫前期孕妇, 应及早住院治疗。加强孕期保健指导, 嘱孕妇孕晚期合理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受伤等, 尤其是应避免坐长途车。密切监测产程进展, 对于产前出血者, 在除外前置胎盘及先兆临产等因素时, 应警惕胎盘早剥, 以便尽快确诊和手术治疗。密切监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压及胎心变化等, 并尽量延长孕周, 如发现异常应及早手术, 以免发生DIC[2,3]。

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 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终止妊娠。对于孕龄小、胎盘剥离面积较小、阴道流血较少、胎心状况良好、轻度胎盘早剥且无继续剥离征象、孕妇一般状况良好者, 可在密切监护下实施保守期待治疗, 例如予以卧床休息、抗炎、止血以及定期复查B超等, 有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而对于宫口开大, 但症状尚较轻, 在短时间能够分娩者, 可在严密监护下实施阴道分娩。而对于中重度胎盘早剥, 且在短时间内无法经阴道分娩, 则应尽快予以输血并进行剖宫产, 避免因病情延误而增加并发症及不良预后风险[4]。具体终止妊娠方式应视产妇具体情况选择, 但始终应遵循抢救孕妇生命以及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为基本原则。在终止妊娠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子宫胎盘卒中发生情况, 并在胎儿取出后予以注射宫缩素、子宫热盐水纱布湿热敷、子宫按摩以及宫腔填塞等措施, 如子宫仍不收缩、出血难以控制, 则应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有效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 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孕妇42例,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等。结果 本组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期高血压, 占71.4%, 其次为外伤以及羊水过多等。17例患者 (40.5%) 产后出血, 5例 (11.9%) 胎死宫内, 3例 (7.2%) 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早期强化预防干预措施, 积极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胎盘早剥,妊娠晚期,诊断,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惠英, 刘尚媚, 李锦芳, 等.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0) :233-234.

[2]林怡, 洪秀仪, 周创业, 等.妊娠晚期胎盘早剥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2) :214.

[3]汤春红.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3) :167-168.

积极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78例, 均符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且经确诊并发气胸[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男29例, 女10例, 年龄53~82 (68.7±7.5) 岁, 平均病程 (8.2±3.1) 年;对照组男28例, 女11例, 年龄51~84 (69.2±7.7) 岁, 平均病程 (8.5±3.2) 年。患者基础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气胸位于右侧者21例, 位于左侧者43例, 位于双侧者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检查、诊断和治疗。当患者出现咳嗽、气喘、胸痛甚至剧烈疼痛时, 医护人员对其安排诊断以及后续治疗。试验组予积极诊治措施, 实时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和体征变化。诊断方式主要为X线胸片或胸部CT, 必要时予穿刺诊断[4]。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通畅呼吸道、抗感染、止咳祛痰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置引流管一端于胸腔内, 另一端置入低位水封瓶[5]。此方法可以排除淤积于胸腔内的气体, 使肺组织重新张开、恢复功能。对试验组患者定期诊断、详细记录各项变化、提前安排诊断或治疗并且跟进预后效果。针对不同肺部疾病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措施, 诸如对肺结核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6]。而对肺压缩体积不明显患者采取密切观察即可,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采取抽气减压。详细记录患者各项体征改善情况、治愈率和临床表现。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诊疗结果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并发气胸治疗措施

试验组采取如抽气减压、胸腔闭式引流和吸氧等措施较对照组多, 对照组多予止咳祛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方法。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呼吸科常见多发疾病, 有时起病急且凶险[7]。患此病者多表现为咳喘、胸闷、舌苔暗淡和呼吸困难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有心悸、伴濒死感和气管移位等临床症状。此病常见病因为感染、环境污染和吸烟等, 患此病者支气管舒张出现障碍且肺泡内气体积聚。肺泡膨胀过度便破裂, 导致毛细血管壁受压且血液供应受影响, 继而引起肺组织营养障碍。此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为自发性气胸, 它是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导致[8]。肺泡破裂之后支气管和肺中空气皆进入胸膜腔[9], 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大汗甚至脉搏细速等症状。因其症状较隐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情急且剧烈, 故并发自发性气胸易被忽略或误诊。由此导致的延误诊疗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老年人心肺代偿功能差, 发生气胸后呼吸和循环皆受严重影响[10]。因而, 本项研究探讨了积极诊疗措施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效果和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本有咳喘、呼吸困难等病征, 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仅表现为不适加重表现。因而医护人员若不予足够的重视便难以诊断出自发性气胸。临床上自发性气胸易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胸发生时表现的哮喘、气息严重和啸鸣等可能为支气管导致[11]。 (2) 起病急且症状加重时易被误诊为呼吸衰竭。 (3) X线胸片因气胸局限而未能明确显示[12]。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即在患者身体有不适时对其安排检查和治疗, 当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症状时仅对此制定治疗方案。常规疗法较为被动, 无法做到实时监测患者体征且深入分析患者病因。本项研究对试验组患者采取积极诊疗措施, 旨在及早诊断自发性气胸并予以有效治疗。具体做法为实时监测患者体征、在患者不适时安排有效且全面的检查并交由专业医师进行分析和诊断、提前为患者规划好治疗方案且实时根据患者体征变化进行修改和完善等。积极诊疗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还可以提高好转率和治愈率, 降低病死病例的发生。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组总好转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采取如抽气减压、胸腔闭式引流和吸氧等措施较对照组多, 对照组多予止咳祛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方法。此外, 采取积极诊疗措施的试验组更倾向于为患者提供胸腔闭式引流、抽气减压和吸氧等高效措施。采取常规诊疗措施的对照组则多采用抗感染和止咳祛痰等常见疗法。研究表明, 及时的抽气减压和引流可以有效改善气胸症状、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积极治疗 第10篇

[关键词] 糖尿病足;胰岛素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49-01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9千万[1]。糖尿病足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近期笔者针对1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同时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及积极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血糖控制情况不好的糖尿病足病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和女4例,年龄(65±7)岁,HbA1c(8.9±1.6)%,糖尿病病程(7.3±3.8)年。

1.2 治疗方法

对以上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的目标值:空腹血糖4.4~6.5 mmol/L,餐后2 h血糖5.6~8.4 mmol/L。同时,采取抗感染、局部换药以及控制血压、调脂、抗凝、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措施。

1.3 护理措施

1.3.1 健康教育 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教育患者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作息规律、戒烟限酒,参加适量运动,穿着舒适、宽松、保暖的鞋袜,避免足部损伤;规范用药,良好控制血糖的益处;低血糖识别及自我处理方法。同时还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1.3.2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适时疏导并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1.3.3 饮食护理 在营养师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针对患者的体重和日常活动量制定合适的食谱,并督促患者配合执行。

1.3.4 创面护理 首先使用生理盐水对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进行清洗,以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以及患者的自行用药。深部脓肿则应在低位、张力大处切口引流。在使用抗生素抗菌前,取创面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还应保证创面的干爽,针对创面血液循环不良、窗口愈合缓慢的情况,可在湿敷的稀碘伏纱布上加莨菪碱液,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3.5 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密切进行血糖监测,监测3餐前、3餐后2 h、睡前、3 AM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2 结果

经过2~3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得到平稳控制达标:空腹血糖(5.7±1.6)mmol/L,餐后2 h血糖(7.3±2.9)mmol/L。低血糖反应发生4人次,无严重低血糖发生。

2例患者溃疡创面痊愈,4例患者溃疡基本愈合,2例患者顺利完成截肢手术。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良好、稳定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的首要的基本的治疗措施。常规的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注射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不能很好地模拟人体24 h胰岛素分泌模式,不易达到稳定的、理想的血糖控制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特点,24 h持续输注胰岛素,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血糖水平,设置不同时段的胰岛素输注量,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更为平稳、良好的控制[3-4]。本研究糖尿病足患者经过2~3周的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水平得到平稳控制达标,同时,低血糖发生次数少,而且无严重低血糖发生。

本研究采用胰岛素泵联合积极的护理措施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多方面协同配合[5]。从护理角度而言,应对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不但从生理上对患者进行护理,也要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疏导,给患者减压。同时,还应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也掌握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基本的护理知识,更好地进行糖尿病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Hambleton IR,Jonnalagadda R,Davis CR,et al.All-causemortality after diabetes-related amputation in Barbados: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Diabetes Care,2009,32(2):306-307.

[3] 杨志霞,郭莹辉,杨永生,等.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比较[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4):283-285.

[4] 郭翠英,徐贵霞.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46-147.

[5] 童奥,王振宇,朱慧娟,等.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638-1640.

论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第11篇

一、打破不合理的消极心理学传统,引领心理学重新回归三项使命。

当一个社会处于稳定、繁荣昌盛的和平时期,这个社会的文化就会特别关注人的创造性、幸福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反之,社会关注积极品质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本身的繁荣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和影响。心理学自取得独立以 来 ,肩负三大 使命 ,由于二战 特殊的时 代背景 ,致使心理学变成专门致力于纠正人类存在问题的科学, 心理学工作者把精力集中于心理问题的评估和矫正上, 这种心理学被称为病理心理学或者消极心理学。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的核心任务是修复问题,却忘记了心理学另外两大任务: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幸福; 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心理学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兴起都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消极心理学只看到人的心理问题和一些不良事件、恶劣环境, 把心理学的目的定位为去掉人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及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寄希望于去掉问题之后就可以给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幸福、快乐和繁荣。消极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背离了心理学研究的本意, 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个健康的人、生活幸福的人,去掉心理问题或行为上的问题也不一定就能自然形成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在消极心理学视野里,不存在利他、同情、美德等,有的只是错觉、幻觉、非理性、自私自利等字眼。在消极心理学看来,消极的社会动机是真实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积极的社会动机只是一个副产品,是人类偶然为之的。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了心理学本身的健康发展, 而且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 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比如,两百年前,边沁提出的享受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以致一些当地人唾弃利他、宽容、感恩、希望、乐观等人性的高级品质和高级需要。当然,这也和积极心理的似本能性并不对应特殊的行为模式有关,如满意和幸福就没有特殊的行为模式,人们不容易认为它们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心理品质。人们被经验蒙蔽,更倾向于认为享受、竞争、贪婪、嫉妒、焦虑、抱怨才是真实的情绪和真实的人性,“我多你少”、“我赢你输”的短缺经济学的马太效应才是生命的真谛, 反而认为那些积极品质仅仅是些理想主义的传说或者道德说教者的杜撰。人们不知,那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并未使 人远离动 物本性多远,物欲横流的生活无异于醉生梦死,跟着感觉走并不会产生真正的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使人幸福的心理学,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到达幸福彼岸。

当我们从消极心理学的角度把一个人评价为少焦虑或无焦虑、少恐惧或无恐惧时,这个人就是心理健康的。可实际上,免于心理疾病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一个少有消极情绪的人是否积极地热爱生活、是否有效地开发了个人潜能、是否活得精彩,不得而知。在心理健康评价视野中,孤僻、脆弱、妄想、忧郁、攻击性等成为主要关注的内容。然而大千世界,众多文化,不同国度,生活着许多情绪积极、内心快乐的人,他们体验着病人难以体验的幸福,每天都充实而有意义地生活着。心理学就应该研究这些超级健康的人、内心充满积极性的人。其实,从相反的角度说,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心理健康的人和最积极的人,就不能理解心理病态。从消极心理学的实践来看,我们已经证明:依靠修正问题的消极心理学不能为人类谋取幸福。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 并不是说在积极心理学家眼里人类只有美好品质, 也不是说积极心理学家不研究心理问题和疾病,只是积极心理学有自己的见解。

积极心理学强调预防心理疾病用于治疗,预防的大部分任务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挖掘和培养积极品质。预防与治疗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的是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的功能,相信人性中一定有抵抗阻碍的倾向和潜能, 成长的潜能一定会战胜不健康的因素,并相信人面对挫折和障碍,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和康复功能。用自我康复的功能战胜疾病因素的影响,减少障碍因素的危害。

预防的心理基础在于强调人性本来具有的抵抗疾病的因素,它不是我们从外部注入的力量,预防的力量在于动员人本身的力量。一个接近吸烟者的青少年,自身内部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个正确的处理与朋友交往的尺度的罗盘,一个不想吸烟的健全的是非判断。预防只是帮助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积极潜能和巨大的强项, 领悟到原来就有的抗拒诱惑的力量,领悟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把握未来、选择正确生活方式的人,是他自己选择了远离吸烟,而不是心理医生改变了他,是他不接近吸烟的人。再如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他自身内部也具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 这种经验原来就存在,只是一个人有病时,这些经验被遮住了,由外显的变成潜在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挖掘这种积极的经验,将之放大,加以利用。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有本质的不同,心理与心态具有整体性,当我们被积极心理所主导时, 心理疾病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 当我们被消极心理吞噬时, 要调整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关注积极心理,拥有积极乐观、快乐的心是很重要的。

积极的心理品质更加适应现代社会, 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积极的心理品质在适应过程中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它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扩大注意范围,使人主动卷入环境,乐观而有效地探索环境中的任何事。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则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见”,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积极的心理品质还可以扩大人的思考和行动的范围,使人更加有创意和灵活性,愿意接纳新经验。伴随积极情绪的认知,产生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积极心理品质还可以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使人长寿和有力量。消极的症状和情绪使人逃避现实,具有悲观的偏见,缩小注意力,使人僵化。

评价和看待人时,在传统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如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人格心理等)都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式,运用和应用积极心理治疗方法,注重人性积极的一面,把握个体在成长潜能的长处和优势,把这些优势转变成使人适应环境和创造幸福的最佳力量。

三、结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积极治疗】相关文章: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介绍_入党积极分子自我评价05-22

积极探究05-06

积极有效05-11

积极条件05-13

积极改变05-14

积极创新05-16

积极传播05-19

积极课堂05-31

合作积极06-17

积极压力07-09

上一篇: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下一篇:广电技术维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