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语言特色范文

2024-05-24

广播语言特色范文(精选12篇)

广播语言特色 第1篇

广播与广播语言

21世纪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及网络等。广播与其他传媒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以声传情、先声夺人”。广播是听觉媒介, 其充分运用人类丰富的语言和各种音响吸引听众、感染听众, 引发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 语言是广播的第一重载体, 电波是第二重载体。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传输通道除了电波、导线外, 还有卫星和网络, 数字和压缩技术的综合运用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但归根结底, 科学技术都属于第二重载体的范畴, 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传递第一重载体——语言符号的。所以, 以声音、语言为主要载体的这个特征一直以来都为广播人所重视, 并努力予以强化。只要这个基本形态——有声语言传播不变, 广播语言就是基础性的、永恒性的, 它与广播的存在相始终。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利用它来交流、沟通, 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本文所探讨的是“广播语言”, 它的定义与上述关于语言的定义本质上相同, 但又有所区别。广播语言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广播语言即人物语言, 是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直接表达出来的语言。这种人物语言与书面语言及口语有紧密联系但又不尽相同。人物语言是诉诸听觉的, 它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的显著不同在于广播语言是经过加工而非日常口语那样随心所欲的。狭义的广播语言应当是书面语言与日常口语完美相融的语言, 是二者最佳的结合语言, 亦即应当是有相当文化品位的、最流利、最适合“讲”的语言。而广义的广播语言则不但包括上述所指的人物语言, 还包括音乐语言和声效语言。正如电视有图像语言, 绘画有色彩语言, 舞蹈有动作语言等。广播语言既然是“广播”这个舞台上永远的主角, 在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中, 它也是广播制胜的最有力武器。观念变革、节目创新, 这一切的追求最终都要依赖广播语言来实现。

广播语言的特色

语言是有风格特色的, 广播语言亦然。广播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广播从业者在广播语言的选取、运用上给予听众的一个总的印象。

人物语言特色。人物语言是广播语言中的“主角”, 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方式。它构成广播的主体, 承担着广播的最实质性功能, 可以说没有人物语言就没有广播。这里所指的人物语言包括:新闻播音员播发的各类新闻题材, 节目主持人所主持的各类直播板块节目以及广播中播放的广播文艺、广播小品、广播剧、广播曲艺、电影剪辑、广播广告等以人物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人物语言运用得好, 达到准确、鲜明、强烈、有个性、雅俗共赏的效果, 是一个广播电台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直以来, 广播语言的实践备受广播人的重视, 而随着广播直播板块节目及主持人的出现, 广播语言较以往又有了新的变化。因为主持人以“我”的身份说话, 语言逐渐走向个性化, 听众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为节目内容吸引, 更为主持人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所打动, 品牌节目也应运而生。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广播人物语言在广播节目的播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握广播人物语言特色有益于提高电台节目质量, 树立电台整体风格形象。本文认为广播人物语言特色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语言的规整化。现代广播传媒的显著特点就是全力追求节目品质, 而品质的优化离不开主持人语言的规整,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是一门艺术, 而艺术都是有其规律的。“规整的语言”定义本身就明确了它的严肃性和严谨性。而这两性的存在就注定了它所具有的基础价值。广播节目品质的优化是和相关要素分不开的, 而规整、规范的语言恰恰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一套完美的节目犹如一幢漂亮的大楼, 规范的语言就是打好地基的一块块优质的砖石, 它是优质工程——品质节目的保证。

第二, 语言的个性化。个性是主持人魅力的核心, 语言又是主持人展示个性最重要的窗口。语言个性魅力的内涵即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乎节目的内在质量和整体效果。尤其是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的主持人, 他 (她) 的语言个性已不光是语言外壳部分 (如声音特征、语音吐字状况、表达习惯等) , 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语言的内涵部分。通过节目, 听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主持人的思想倾向、观念态度、能力才华、人格品位等深层次的东西。也正因为这样, 其个性才能鲜明地凸显出来, 也才由此增加了传播的亲切性、人情味和独特性。

第三, 语言的生活化。生活化也即口语化、通俗化。有一种误解, 认为口语化、通俗化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大白话, 没有文采, 难登大雅之堂, 而用一些文言或者半文言、半白话, 才显得“高雅”。其实, 文采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它主要由意境来体现。语言是表达意境的手段, 并不是非要用文绉绉的语言才能表达深远、高雅的意境。相反, 广播主持人以通俗的、生动的、鲜活的语言营造出的意境更易为听众接受。因为生活化的广播语言听众听得明白、听得舒服。老舍先生曾说过:“广播必须使人人都能够听懂。”因此要“字斟句酌, 语言明确, 还要铿锵入耳, 引人入胜”。不做到这一点, 广播就无法真正吸引听众, “广播”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音乐语言特色。除了人物语言外, 广播语言中的第二重要成分是音乐语言。在广播中它的绝对分量常常比人物语言还要多。当然, 对于广播来说, 音乐语言不完全等同于音乐作品本身。音乐作品只是广播音乐语言的一种元素而非全部。广播中的音乐语言应当包含广播人在编播音乐作品时所体现的编辑思想, 这个思想也许是不显露的、隐藏的, 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音乐的编辑是以另一种语言的方式与人物语言相辅、统一的, 使电台的风格更趋一致。应该说, 透过广播音乐语言而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气息, 就是这个电台音乐语言的风格。它与该台人物语言的风格特色相协调, 共同完善电台风格的统一。

声效语言特色。声效语言对广播这种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物质的媒体, 有着一定的作用。声效语言指的是人们利用声音的效果, 用抽象的形式调动人们的想象力, 从而达到描述对象、传递情绪、营造气氛的目的, 使听众接受引导, 进入广播人设定的环境中。声效语言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广播的表现力, 广播因此更接近自然和生活。正如报刊的美术设计、题饰、版花一样, 声效语言对于整个广播版面不可或缺。一段美妙贴切的声效, 会使整个广播节目增色, 更加引人入胜。尤其是在主要以人物语言为材料的广播剧及广播小品中, 声效语言使用得最为广泛, 起点睛之效。

结语

十几年来, 通过主持不同专业、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节目, 笔者深刻感受到:广播节目要想得到听众的认可, 广播从业人员就必须深谙广播的传播特点, 尤其是节目主持人更应对广播语言的特点有正确的认识,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锤炼语言的运用, 提高表达能力, 以充满魅力的语言特色打造精彩的广播节目。

综上所述, 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现代广播都离不开语言的传递。英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 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广播语言就是一种声音, 我们要想赋予这声音以色彩, 使之如音乐般的流动, 让听众百听不厌, 我们就有必要研究、探讨广播语言的特色, 掌握广播语言的规律、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提炼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真正领略广播语言的无穷魅力。

摘要:本文从广播的定义入手, 结合广播的传播特点, 以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法揭示广播语言的内在含义, 在此基础上对广播语言的特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并结合个人的主持经验对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运用好广播语言为节目增色添彩作以总结。

广播语言的特色 第2篇

在广播中它的绝对分量常常比人物语言还要多。

当然,对于广播来说,音乐语言不完全等同于音乐作品本身。

音乐作品只是广播音乐语言的一种元素而非全部。

广播中的音乐语言应当包含广播人在编播音乐作品时所体现的编辑思想,这个思想也许是不显露的、隐藏的,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音乐的编辑是以另一种语言的方式与人物语言相辅、统一的,使电台的风格更趋一致。

应该说,透过广播音乐语言而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气息,就是这个电台音乐语言的风格。

广播语言特色 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评书 时效性 专业性 深度性 大众性

选题,指具体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又称论题。《体育评书》选题,涉及国内外体育热点或焦点,既有体育比赛过程的综述,又有体育事件发展的因果,还有体育文化建构中的曲直,它从弘扬体育精神的高度把握方向性,从促进体育发展的大局把握针对性,从构建体育文化的深度把握分寸感。在具体操作过程上,栏目从"新鲜感、热效应、特殊性"上抓特色,出个性。

《体育评书》作为中国之声周六晚播出的一档体育直播谈话节目,评点国内外体育热点或焦点,帮助听众了解体育,理解体育;它往往选取一些听众感兴趣的话题,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内幕,详细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

㈠ 重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时效性指报道产生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时间限度。《体育评书》选题既有时新性,还有时宜性;时效性在于第一时间以恰当方式解读体育热点或焦点。

首先从赛事中选题,如"火箭队赛程和姚明竞技状态"。其次着眼于体育事态发展过程,如"球员超龄,国奥选帅"。最后立足体育未来发展,如"辽宁刘建生涉嫌赌球,中国足球俱乐部与国际联姻,CBA技术统计造假"。

㈡ 强化体育新闻传播的专业性

专业性指报道达到应有传播效果、社会效果所必备的专业程度。

1、重点突出。

选题有重点和非重点。重点选题即节目主干,它形成栏目的主线。

比如,《体育评书》在2006年5月13日到6月3日的4期节目中分别对巴西、意大利、阿根廷、英格兰、法国、德国、荷兰进行德国世界杯前景分析。同时还关注国奥男足土伦杯赛况及其选帅现状、NBA赛况、纳什获NBA常规赛MVP。

2、层次分明。

节目的内容讲究层次性,一是立体化反映体育活动现状,二是适应不同听众对体育报道的差异性需求。

《体育评书》牵涉许多专业性内容,反映听众不同的认知需求和欣赏程度,笔者将之划分为体育常识、体育动态、体育文化三大块。

体育常识部分,最有群众基础,是对体育的概念化、知识化和系统化认识,把握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武术、象棋、拳击、网球几个专题,还有YOYO体能测试等内容。

体育动态部分,将客观事实加以分析、整理和条理化,具有过程性、实践性和不可预知性。例如,张艺谋当选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火车头队田径教练王德显被其门下女弟子状告侵吞工资、奖金等财产民事诉讼案。

体育文化部分,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富于创造性、渐进性和感染力。例如,中国足球版图,备战北京奥运与发展职业联赛的关系等。

㈢ 突出体育新闻传播的深度性

深度性指报道能够产生应有新闻价值、传播效果的必要程度。体育新闻报道重在"深",分析新闻事件要深刻,报道新闻内容要贴切,点评体育热点要准确。

《体育评书》深度性选题,立足体育赛程,从突发事件选题,深入分析,让听众得到最大满足。例如在2006年日本男篮世锦赛上,美國梦七队以95:101负于希腊男篮,再次无缘决赛的话题。

其次伴随体育事态发展,让听众了解事态发展,判断清晰,理解准确。例如,把一切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联赛影响和国内联赛发展迟滞原因作为选题。

最后,深度性立足于体育文化建构发展过程中。例如由新体育杂志和中国体育报联合主办的2005年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

此外通过短信互动平台,与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大程度扩展和延伸深度性,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和体现节目品质。

㈣ 体现体育新闻传播的大众性

大众性指报道产生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引起社会关注,赢得大众尊重的程度。追求报道大众性,需优化传播效果,要挖掘新闻价值,能完善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体育广播大众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样性。指体育广播大众的个体和群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广泛的群体归属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广播体育大众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求同、求异、求新、求变的特点。

在节目中,老梁尊重大众多样性,比如,姚明当选2006年NBA"全明星票王",他仔细分析了姚明当选"全明星票王"这件事的前因和后果,告诫听众要有一个健康和成熟的体育心态。

(2)体育广播大众的复杂性

复杂性指体育广播大众的个体间和群体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习惯差异、个性差异、品味差异。

《体育评书》始终坚持两个基本点:⑴ 坚持体育发展的大局,弘扬"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⑵ 坚持娱乐大众,营造健康、有序、科学、合理的社会氛围,培养听众健康、有序、科学、合理、规范的体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体育广播大众的从众性、冲动性和破坏性

从众性指大众的地域特点和群体归属感,产生求同性,导致群体或个体的从众心理或行为。冲动性指大众的求同、求异心理,直接导致其冲动性诉求。破坏性指大众的从众性被误导,在冲动性失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暴力倾向。从众性和冲动型,一方面可增加体育动感,提高参赛热情,深化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产生极其不好的后果或者恶劣影响。

因此,如何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精彩纷呈的体育世界,是广播体育从业者努力攻关、严肃对待的大问题。老梁从尊重大众的品味入手来尊重选题的大众性,从满足大众的期待入手来满足选题的大众性,从应对大众的选择入手来应对选题的大众性。

随着生活提高和科技进步,体育正在深刻影响、贴近、改变着大众生活--缓解工作压力,释放紧张情绪;交流更多,沟通更频繁。《体育评书》正以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有乐、有理"两大宗旨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张颂 主编 ,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2]罗宏涛,九十年代中国电视体育报道的功能演进及其与中国体育的关系,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4月1日

[3]陈蓉,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核心素质和人格魅力,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广播生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第4篇

广播生活节目要求主持人带着听众的热门话题和思考进入主题, 更直观, 更有针对性的把信息、知识、服务、趣味送到听众面前, 使节目内容成为主持人与听众交流的桥梁, 如何与听众更好的交流, 使节目深入听众的心里呢?这就给节目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自然流利的口语表达

主持人节目播音在有声语言上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播音听来像说话, 或者说, 就是主持人和受众进行自然地交谈, 细说漫谈, 娓娓道来。内容上擅长表达普通人生与大众情感, 贴近现实、贴近大众。语言样式上选择了语句简短、通俗自然、受众更易接收的口语。“播音如说话”的特点与规整性的传统播音相比, 呈现出一种散体样式, 不显工整却显自由的随意性, 适应了受众的语言习惯。主持人以节目主体的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 所叙述的是我的所见所闻, 我的所思所想, 抒发的是个人的情感, 袒露的是自己的个性, 显示出自由自在、自然天成的审美风范。虽说为播音实为说话。

2009年, 正值建国60年, 河北承德人民广播电台《品质生活》栏目策划了一组建国60周年特别节目——《生活的记忆》, 在整组节目中邀请60后、70后、80后、90后等不同年龄层的朋友做客直播间, 通过建国60年来服装、饮食、街道、房屋的变化畅聊生活, 感悟人生。由于节目的嘉宾来自各行各业, 年龄差距较大, 谈话风格各异, 更加考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让嘉宾更好的融入节目, 可以畅所欲言, 这就需要主持人用最口语化、最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形式,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他们的故事之中、回忆背后为听众朋友解读对生活的感知和体味, 与此同时, 也诉说出自己生活的经历和见解, 让听者更加感同身受, 就像跟一个老友在聊天一般。这种播音的语言表达方式看似散淡, 但却容易让受众认同。

二、直接了当体现个人魅力

广播节目的播音过程在反映现实生活时, 也寄托着主持人个人的情感。因而主持人在心理上必然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播讲状态。“说自己的话”, 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的外在形式, 使语言负载着“饱满”的感情, 会给受众带来清晰的印象。主持人节目的播音创作可着重表现主持人自己对客观现象的心灵体验。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的同时, 也通过主持人自己的个性赋予节目鲜明的自我特征, 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独特发现。

一个优秀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会因为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而收获众多的听众, 在众多的电台节目类型中, 受众接纳度最高的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生活赋予人太多的角色, 在家, 在工作单位, 对于父母, 对于子女, 对于爱人, 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不可避免的, 我们会在之中混淆、疏忽、甚至失职, 于是受众需要这样一个心灵的指引者来指引人生, 河北承德人民广播电台Fm97.6《品质生活》节目的《生活态度》节目板块, 涉及80后婚恋系列,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如何经营婚姻, 走入职场等等专题节目, 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经典场景, 场外采访, 直播间主持人交流, 专家解读, 让很多本存在困扰的朋友找到生活的另一个角度, 找准正确的生活定位, 而在这档节目中, 主持人需要在其中赋予个人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事件描述的过程当中也加入自身鲜明个性化的表达, 这就更加考验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知能力, 将这些内容用最直接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凸显鲜明的自我形象的同时, 让受众得到强烈的心理认同感, 同时也展现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三、语言的灵活生动性

对于一个合格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 无论有稿与无稿, 主持人都在说“自己的话”, 以保持与受众语言习惯的一致, 边想边说。其在生活中, 人们想说但还没说的时候, 不一定把自己所说的内容想得那么周全, 只是有一个大概设想、意念。甚至随时在考虑词语的选择与使用。其感情色彩也不十分鲜明。但在交谈过程中, 边思维、边说, 新的想法不断生成, 原有的意思得到发展, 内容越来越充分, 话题越来越集中。直播中, 更是不能从容思考, 它经常受到语言环境, 受众反映等因素的诱发、刺激产生新的意念、新的语点, 语言表达更具灵活性。

对于电台节目主持人来说, 驾驭美食广播节目是相当考验语言灵活生动性的, 因为广播是非可视性媒体, 完全要依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河北承德人民广播电台Fm97.6《品质生活》中《美食总动员》节目板块, 节目内外美食连接, 选派美食特派员深入美食目的地, 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与直播间内主持人互动, 采访现场的饭店老板、餐饮主厨、当下的吃客来生动的介绍美食的味道和做法, 随着第二现场环境的变换直播间内主持人通过感知和想象, 边思维边说, 第二现场的连线记者会叙述他们看到的品尝到的美食, 直播间内的主持人通过接收到的信息用最生动活灵活现的语言, 传递给收音机前的听众, 让听众听出一种好味道, 节目一经推出广受好评。

四、语言的美感表达、情感叙述

轻松交谈式的播音, 形式虽然较为轻松.但并不影响语义的重要。在聊天中, 在轻言漫语之中将思想、观念、知识输送到受众的头脑中。口语化并不等于原始化, 那些低俗粗糙、冗长繁琐, 无文彩、无艺术魅力可讲的生活口语应摈弃。有些口语并不一定为广大受众接受与理解, 或者不适合大众传播。应以易于受众理解、接受为标准, 这就是规范的口语, 既不能望文生义, 又不是随意自然 , 要求表达的一次准确性, 说出的话应像流淌的清泉一样, 清晰悦耳。

2011到2012年, 河北承德人民广播电台Fm97.6《品质生活》节目开始聚焦微公益主题, 关注弱势群体, 走进承德福利院, 关注贫困儿童, 关注环保, 倡导绿色生活, 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节目中开设特别板块《百姓故事》, 这样的节目内容设置需要主持人用极富情感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感染受众, 其中有一期特别节目《18年代课乡村教师贾桂艳的有爱人生》, 以真实的故事构架, 通过主持人的情感讲述, 用具有磁性的悦耳声音, 结合主人公的叙述, 旁观者感触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广播记录片, 开启了广播的新形式, 让很多听众听到流泪, 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讲述他人的爱心故事的过程中受到了心灵的洗涤, 将其融入到声音的表达中, 用最准确的词语表述和情感传递, 传播爱, 让每个人都加入到热心助人的公益行列中。

五、语言节奏平和朴实

为了让广播节目更具耐听性, 主持人节目的语言呈现出语气平和、节奏平缓的态势。为了使受众听得清楚, 说话时的短句多、长句少, 结构松散的自然句多, 使用修饰语、附加语的严密句少。无论传达什么信息, 都以交谈式为主, 且让受众感到随意, 无大起大落, 为了使受众能充分与主持人交流, 主持人常不断提示受众, 常有重复词语出现。考虑到思维的连续性, 有时还使用起填空作用的赘语, 可体现出语言表达落后于思维的现象, 更加其真实, 体现出有声语言的生活气息。

河北承德人民广播电台Fm97.6《品质生活》节目中一个相对专业的节目单元《我爱我家》, 需要邀请专业人士走进直播间进行装修方面的专业讲解, 在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交流过程中, 要尽量将嘉宾口中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朴实的语言进行转换, 将死板单调的讲述转变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生活气息浓厚的交流, 可以使用多种语助词、网络热门词汇、疑问词与感叹词让整个的聊天过程更容易吸引受众, 减少收听的疲劳感。

六、突出主持人个性魅力

听众希望与之交流的主持人是一个有血有肉, 有头脑、有见解的人, 这样才能产生亲近感。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语言表达中会呈现“自我”形象。依照自己的生活实践、艺术修养、心理结构去观察客观事物, 并将事物的特征和内心感受加以有序的结合, 使其具有独特性。个性, 是一个人的独特性格。它是由人的气质、素质和周围环境所决定的。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因而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人处世的哲学还有他的文化修养、气质风度也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 就形成了这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所以, “个性”也就是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 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特性。当这种特性表现在语言当中, 就形成了语言的个性。听众熟悉后, 很容易分辨出谁是谁。不同的主持人对事物存在不同的感受, 甚至结构安排, 语言色彩, 语言风格各有区别, 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然不同的主持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新颖的情感模式。这样也就带来播音的独特的语言个性风格。语言所显现的个性, 对受众构成了强烈的吸引力。

七、结语

当代广播的发展, 给广播生活类节目主持人提供了相对宽广的节目平台, 这是节目主持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 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现代广播生活类节目主持人, 首先要找准自身的语言定位, 发挥自身的语言天赋, 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 成就自身的语言魅力, 让“自我表现”成为所在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和主持人自我形象的独特标签, 丰富生活阅历和语言内涵, 用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魅力感染广大受众。

摘要:在广播的有声语言的传递中广播节目主持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 对受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因此, 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修养, 包括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广播生活节目要求主持人带着听众的热门话题和思考进入主题, 更直观, 更有针对性的把信息、知识、服务、趣味送到听众面前, 使节目内容成为主持人与听众交流的桥梁, 需要体现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语言特色,口语表达,个性魅力,灵活多变,朴实平和

参考文献

[1]徐莉.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2]陆锡初.主持人节目学教程[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3]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J]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2004.

广播站特色工作 第5篇

校园广播站工作总结校广播站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团委的组织带领下,努力服务于学校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广播站在全体工作人员的集体奋斗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将特色工作总结如下:

一、广播站注重与本校各个学院的交流。活跃在各学院举办的大小活动现场,并担任主持人、嘉宾、评委等角色,用自身专业素养为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多次担任学院及学校迎新生晚会以及毕业生晚会、辩论赛、纪念12·9运动晚会、大学生“挑战杯”创新活动等活动的主持工作,还有道德讲堂以及学校各项活动的配音工作。

二、作为校园媒体的一种,成立较早的广播站还注重与校内其他新兴媒体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对自身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积极创新,真正成为党政宣传的喉舌,为广大大学生朋友们提供丰富、精彩的节目。

三、广播站在每年运动会上担任起运动会期间全部新闻稿件的采访、编辑,以及还有各学院来稿数量的把关、统计以及最后的播出。运动会期间广播站的全体播音会被编制成记者,深入到运动场的各个角落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新闻,让大学生朋友们在本班级的座位上就能便知操场的各个动态,丰富他们在运动会期间的文化生活。四、六十年校庆期间前,广播站的工作人员为校庆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目前,广播站已经逐步担任起校史馆整体的讲解工作。每一次校史馆讲解工作培训,也让广播站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让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很大提高。

五、广播站的工作成员积极参加校团委举办的各项活动,在践行心想梦话剧表演中,广播站的工作成员们以较高的责任心、良好的专业的素养,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尽心尽力。同时,也获得了团委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六、在校外交流学习方面,新疆农业大学广播站与其他高校广播站进行不定期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相互学习提高,更好的宣传党的优秀思想,为广大大学生朋友们奉献精彩的校园节目。

七、广播站还注意向疆内各广播电台学习交流,不定期请到电台主持人对成员开展培训、交流,广播站的工作成员在寒暑假期间也到各电台实习、工作。目前,已获得了“94·9交通广播 新疆高校广播联盟 新疆农业大学广播站”、“94·9交通广播 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目前,多位已毕业的广播站成员,进入到94·

9、92·

4、92·

广播语言特色 第6篇

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其工作职责一方面是向大众传达最新的资讯和文化,一方面对于社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引导着人们的社会语言交流。本文就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广播电视语言 传播 社会语言 影响力

广播电视是重要的大众文化传播的媒介,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最新资讯和宣传普及文化知识的责任,而语言是广播电视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一方面广播电视需向人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广播电视语言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语言传播是建立在大众传播媒体不断普及以及广播电视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入社会语言的使用当中。

一、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规范作用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行业对播音主持人的发音和语言使用能力的要求很高,人们在收听和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可深受感染,并在广播电视语言的带动下,规范自己的社会语言。广播电视传播语言与社会语言规范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形成丰富的语言规范体系,其次是向社会传播语言规范。这里所说的语言规范并不是专家学者讨论的那些关于语言学的逻辑演绎方式,也不是那些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通过对大量语言进行运用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总结和文化提升方式,并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1]广播电视媒体是使用语言的大户,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经历,一方面可有效地巩固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行为规范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播电视在传播信息和语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语言的使用规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经常形容“广播电视播音员的读音,是对汉语语言使用规范起到深远影响”的原因了。

二、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导向作用

语言是广播电视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语言本身还有着规范、传播和示范作用,新时代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俨然成了社会语言使用的权威和典范,对于社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人们可通过学习广播电视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发音,或语言表达方式来规范自己的社会语言,这也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前社会上许多新流行的短语、词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广播电视传播开来的。广播电视语言已然成为当今社会语言使用重要的风向标,[2]除此之外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使用方式、表现风格等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语言的使用造成影响,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而这种影响性却不易即时显现,往往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同样,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导向作用也如此,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广播电视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与节目的品质、价值观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另一方面与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主体——主持人、播音员和嘉宾主持人的品位、个人的文化素养、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审美价值观念等因素息息相关。为了对社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主体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使用能力,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扎扎实实地练好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重要作用。

三、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示范作用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使用是大众的主要模仿对象,新时代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发音和使用方式,俨然成为社会语言的重要标志和使用标准,俨然成为公众学习普通话的第一导师。国务院在关于推广普通话问题的指示中,就有一条规定:“全国各个省市地区电视台应该要主动承担起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的责任,具体的可以协同各个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委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座,以此作为进一步地规范人民群众的普通话使用方式。”[3]除此之外,对于各方言区域的广播电视台要在日常的播音节目中穿插以普通话为主体的播音节目,让公众感受到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示范作用。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得到了充分的论证,那时电视并未普及,因而广播电台播音员就成了人们了解国内外信息和学习语言的老师。一旦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发错音、念错字,其造成的社会影响难以估量。这也是为什么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发音标准成为其工资绩效考核标准的重要原因了。笔者曾听闻过这样一则趣事:“一名小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课文的过程中,读错了一个字,老师及时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发音,但是这名小学生却理直气壮地说电视上的主持人也是这样读的,还与老师发生了争执。”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模仿电视主持人的使用语言,俨然成了其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语言的示范作用是何其强大。因而就须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发音、词汇的使用、语法的表达方式等等提出严格的要求。社会经济和文化越发达,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体的语言规范影响性也会越大。语言规范具有极强的层次性特征,主要包括了语言使用者的规范情况和要求等方面的层次性特点。

四、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审美作用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审美作用,是公众所认可的。如果说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只满足了语言使用规范这一基本要求,并没有发挥出有声语言的社会功能导向的话,便是不成功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人们通过广播电视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文化资讯的同时,还提出了透过节目实现对美学理想追求的具体要求,希望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心理的碰撞和愉悦的共鸣。换言之,广播电视语言在实现自己的基本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还要向公众传播最优美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实际工作中发现,但凡优秀的播音工作者,都能够借助有声语言这一媒介方式创造出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电视或者播音节目作品。[4]

参考文献:

[1] 唐丹.论电视语言的价值及其实现[D].中南大学,2005.

[2] 董洁茹.普通话中介语研究初探[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 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2).

[4] 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发挥广播特色, 融入新媒体时代 第7篇

新媒体的崛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色彩, 新技术、新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 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视、报纸、广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网络媒体以其快捷、简单、信息量大等优点几乎一夜之间就抢滩成功, 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终于感到了生存的艰难。

技术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公交车上、医院、餐厅、超市等公众场合都可以随处可见移动视频。它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如今, 人们不再唯一关注传统电视屏幕了,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看电视。原因很简单, 不仅可以全集联播, 还可以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数字化报纸的出现, 对传统纸质报纸的冲击更是毁灭性的。越来越多读者选择了网上看新闻, 人们更喜欢看新闻不花钱的方式。多功能手机已成为人们必需的个人用品之一, 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了解天下大事, 4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

二、“融合”还是“坚守”, 传统广播迷茫的视野

新媒体几乎在一夜之间打到家门口,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时间还没适应过来。于是乎产生了发展、转型的各种观点, 有悲观者认为, 传统媒体终将被新媒体取代;有乐观者认为, 新媒体不可能无限扩大, 传统媒体依然是节目内容的生产商, 不可取代;还有一种观点, 也是时下最多探讨的话题, 即融合的观点, 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其一, 乐观派——内容为王, 没有传统媒体, 新媒体也难生存。这一观点的人认为,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离开了内容制造者就是一个空壳。虽然新媒体已兵临城下, 但仍不缺乏一部分对传统媒体持乐观态度的人士。这些人坚信“报纸不会消亡, 广播不会衰落”, 在他们看来, “广播对于声音‘独特’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广播这种大众传媒不会衰落。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随着私家车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广播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此广播人深信“汽车拯救了广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因为人们开车的时候, 听广播是最便捷是理想的消遣方式, 这也是传统广播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其二, 悲观派——这些观点认为, 新媒体不会与传统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终将被新媒体取代。在新媒体时代,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广播的听众, 高速的4G网络传输速度以及日新月异的智能数码产品已经给广播电台带来深度的影响, 广播节目类型、传输、制作和播放方式会有较大的改变, 互动方式已由单一的热线电话方式发展为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的方式, 将来还会发展得更为完善, 方式更加新奇和有趣。由新媒体伴随着长大的年青群体, 还会在自己的私家车上收听无线广播节目吗?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 2013年的广播核心听众年轻化趋势明显:“2013年广播的核心听众群年龄集中在25岁~34岁之间, 占比达52.1%, 较2012年略有上升;25岁以下的青少年听众占比16.2%。汽车、手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 为听众收听广播带来了很大方便, 尤其是手机广播和网络广播等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形式的出现, 不仅扩展了新的传播途径, 也突破了以往收听电台的地域及终端限制,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成为广播的忠实听众。”

其三, 融合派——新媒体推动广播快速发展。这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认为新媒体必将会引领广播新时代的到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融合发展是广播新时期遇到的问题, 是广播电台的“必修课程”。广播当前仍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行, 即做好节目的生产, 而另一方面需利用新媒体做服务增值。广播是伴随性媒介, 有着公信力、影响力、有主持人魅力、有传播色彩。未来的广播, 在声音传播、内容传播的同时, 直接有了互联网的平台, 让广播与听众互动性更强、与节目内容增值空间更大。

三、不能放弃的优势, 新浪潮下传统广播的“防浪堤”

广播的衰落曾经很快, 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近二十年时间, 广播遇到过生死存亡的危机, 有图有声音的电视对广播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广播幸运地经过了汽车时代, 艰难地熬过来了。虽然当今新媒体大行其道, 但广播电台似乎受冲击的影响却没有其他媒体这么大。可以说, 发挥自身优势, 是广播电台至今仍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一是广播有成本低廉的优势。虽然现在上网的成本不断地在降低, 但上网还是要付钱的, 就算现在上网成本不高的情况下, 也没多少人愿意花流量去听收音机, 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电台的发展。另外, 不论是视频还是音频, 很多新媒体提供的服务内容不是“免费的午餐”, 需要用钱买。而传统广播大多依靠的是广播经营, 广播诞生至今, 没有听广播要付费的。而传统的无线电广播电台, 其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的成本都比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低廉, 而且广播电台覆盖范围相当大。虽然现在电台主要以FM频率发射, 比起以前的中波、短波发射, 范围要小得多, 但通过微波等技术手段传送, 同样解决了覆盖的问题。传统电台的建网成本和维护费用仍不高, 能够维持低成本的运作,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广播有“快”、“响”的优势。广播新闻节目是立台之本, 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我们经常说广播的优势之一是“快”, 多指广播新闻节目和广播新闻的传播速度快, 尤其在报道突发事件、战争、自然灾害以及道路交通状况时, 广播的速度让其他媒体望尘莫及。而占广播市场半壁江山的交通频率, 时时刻刻在播报瞬息万变的交通消息, 几乎可以做到同步进行。从技术层面来说, 广播的快速, 是由于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设备和后期制作, 而且无线电技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非常成熟, 广播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快速直播。广播传递的是声音, 而声音是人类所有传递信息手段中最直接最便捷的, 也是最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的, 仅仅依靠声音就可以表达大量的信息内容。作为传统广播媒体的每一位记者、编辑、主持人, 不能忘记音响是广播的第一要素, 不论新媒体的发展如何, 广播不但不能抛弃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还应当不断加强广播音响业务理论的研究和广播音响知识的学习, 放弃了音响, 也就等于失去了广播的优势。因此, “快速、声响”仍是传统广播必须追求的品质。

三是广播有互动的优势。广播是大众传媒中最具权威性的互动媒体。广播电台的参与性较强, 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或是走进直播间, 都可以与主持人互动, 参与到电台节目中来。现在不少广播收听率较高的品牌节目 (甚至一些新闻节目) 都设有互动的环节。广播的互动, 虽不是新生事物, 但这是广播拉近听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可以说是传统广播首选的利器。例如, 在交通频率, 可以让听众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播报实时交通状况;音乐频率, 可以让听众猜歌名赢奖品;新闻频率, 可以设置听众报料环节等等。这种互动是广播的特点和优势, 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提供交通出行服务, 也可以满足听众对新闻信息等的需求。广播的互动性, 可以突出听众的参与性, 提高关注度, 让节目活起来, 互动的优势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是广播是伴随性的优势。广播是既适应动态、又适应静态的陪伴媒体。广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工作时都可以收听广播。在人类的感官中, 只有声音是可以多任务并行交叉, 也不会太影响其他活动, 这直接造就了大量只是适合广播的特殊媒体场景, 如跑步、散步、开车。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广播的非视觉特质使其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其他媒体不能相比的。

四、坚定融合发展, 走广播创新发展之路。

(一) 广播必须走一条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

借用古人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今, 传统广播要创新发展, 也必须学习、利用新的互联技术, 积极发挥科技的力量, 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重新规划传统媒体的思路,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广播要实现自身产品的升级开发, 是全面的融合, 是整体的转身升级。

(1) 坚持“内容为王”。传媒的发展, 最终的竞争还是内容的竞争, 不论如何融合, 在制作节目的理念上, 仍要精耕细作, 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质量、高水平的节目生产上, 从创作到生产工艺等各流程都要细心耕作。好的产品才能有传播的价值, 也才有二次传播的资本。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传统媒体, 新媒体也难生存”, [1]表明内容仍是竞争的核心。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媒体, 都离不开内容生产, 只是载体和传播渠道的变化。从这个层面来说, 内容生产还是传统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2) 拓展传播渠道。互联网有着无孔不入的渗透性,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发挥广播互动的优势, 保持和听众紧密的关系。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 积极探索新平台的影响力, “改变广播 (Radio) 一个出口, 拓展到音频 (Audio) 的所有渠道。手机、平板、电脑和各种OTT设备和渠道都可以成为音频传播的平台。”[2]改变传统广播只有无线电发射, 收音机接收的唯一渠道, 要全面开发新媒体的传播渠道, 把节目音频发送到所有的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平台上。

(3) 打造新媒体电台。据赛立信公司调查数据, 2013年约有近50%的听众主要通过手机收听广播, 手机已经成为目前听众使用最多的收听广播的终端工具。广播运用智能手机平台, 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较大幅度提高了传统广播的伴随性, 延长了收听时长, 扩大了收听市场。不少电台的手机APP广播还发挥了“碎片化”的功能, 在精准定位听众的喜好和习惯后, 会把广播节目进行分块, 缩短了节目时长, 满足受众对“碎片化”节目的需求。新媒体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就是可以解决多向性的互动, 要改变传统广播“你播我听”的方式。现在不少新媒体是以一种“推送”的方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听众不需要为选择收听什么内容而费心思。在大数据、新一代搜索引擎的帮助下, 通过“联想、推荐”等的功能、方式, 广播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服务为听众“量身定做”。在对个体听众的收听爱好、习惯等的信息的采集后, 广播可以向这名听众推送出他想要的节目内容, 使得目标传送率更加精准。从这个角度来看, 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广播应是一种更个性化的“个性化广播”。新一代的互联网系统是一个“大数据”的系统, 任何人的操作行为、个人收听习惯、喜好等信息都有在大数据库里留下痕迹, 这种“个性化”广播会根据受众留下的信息推送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这是传统广播所不能做到的。

(4) 打造新媒体电台, 不能少了微博、微信及APP。微博、微信的出现, 使人们的交流又多了一种廉价、便利的方式。新媒体浪潮下, 广播开通微信、微博公众账号, 是必须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广播微信、微博, 虽然不担负主要宣传任务, 但其对拉近听众距离“催化剂”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一些重大的突发报道中, 微信、微博, 可实现“随时更新信息、随时随地看新闻”的功能, 对自身的广播频率的推广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另外, 微信、微博还可以对广播节目设置互动环节, 通过主持人语音、图片、文字等方式发起特定的话题或活动, 把宣传重点、时下热点与听众粉丝们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 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 通过发评论、转发等手段, 在互联网上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进一步拉近广播与听众的距离, 增加亲和力。

广播的微信、微博, 一定要根据频率的自身定位和内容特点, 充分利用这种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微信、微博短小精悍, 但功能强大, 可以发送音频、视频、图片、文字, 在使用中可以多设置“观点”和“话题”的互动, 突出社交媒体的属性, 精心制作丰富、精彩的内容, 推送图文并茂吸引听众们的参与, 增加粉丝量, 增强受众的黏度。在开设微信、微博时, 一定要注意融入社交元素, 始终要注意开发和应用网络新技术, 改善用户体验, 尽可能地满足听众的分享、互动等的社交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国内外不少广播电台都建立了各类 (包括手机) APP, 但在一轮上马之后, 大家发现, 除少数的几家强势电台外, 不少广播建立的APP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不少电台的APP都还只是简单地把广播节目音频上传到互联网, 配以节目介绍等较为粗糙的一种形式, 没有充分发挥这种新型的手机终端优势。

(二) 开办专业化的广播电台

在生死惨烈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的当下, 广播要取得发展、要生存, 就必须拓宽其发展道路。新媒体集合了广播、电视及平面纸媒等传统媒体的优势, 而传统的广播也同样有着其他媒介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播传播的速度、制作的低成本, 便利的收听让广播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空间, 并逐步走出一条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广播频率专业化是在新形势下与新媒体抗争的有效举措, 专业的服务和指向性强的内容才有特定的收听人群。

目前从全国的电台专业频率来看, 新闻、交通、音乐仍是占领收听市场大半个江山, 有绝对的优势。

广州台青少年广播, 是以青少年听众为群体, 主打青春、快乐。2014年实施制播分离后, 仍使用“青少年广播”呼号, 保留《童心王国》《打开心天空》等青少年广播特色品牌节目, 同时以精编的经典歌曲音乐为节目内容, 打造符合收听习惯的“永不切歌”的电台节目, 不在歌曲播放中切入任何其他元素, 让听众完整听完一首歌曲。青少年广播首先要打造青少年喜爱听的频率, 任何说教形式都不会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也不会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 节目内容上要更进一步地贴近青年人的喜好, 以经典音乐歌曲为媒介, 以全新的形象打造青少年广播。节目改版经过大半年的运作, 不但收听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经营上也是不断有所突破。一直以来被看作台内弱势的频率, 一跃成为强势的频率。

青少年广播要办出特色, 达到精品节目的水平, 制播分离, 走专业化,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 较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使青少年广播实现了华丽的转型。

(三) 要建立应急广播体系

“应急广播是指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 通过广播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动员指挥、协调救援、灾备预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在地震、雪灾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发生时, 交通、电力、通信中断后, 唯有广播可以成为连接灾区与外界的有效媒介, 这是广播媒体其独有的特点与优势。”[3]应急广播, 是发挥传统广播优势的一个重要功能, 这几乎是无法取代的。在突发的自然灾害或重大事件面前, 电信、互联网并非是万能的, 但在偏远的地区或受灾严重的地方, 无线电波几乎是无所不及的, 此时, 广播发挥了政府重要宣传窗口的功能, 在紧急事件中担当起重要的传播角色, 能及时发布重要的信息。广播的新闻频率或交通频率, 由于掌握着信息资源的优势, 在发挥广播伴随性方面, 其他媒体是无法相比的,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 听众对广播的需求会突然大幅度上升。例如, 每到节假日, 大家都在高速公路上严重塞车的时候, 广州台交通频率的微博粉丝量会突然暴增, 这说明听众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 会对广播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 习惯打开车里的收音机。此时, 做好应急广播的服务, 不仅会赢得政府的认可和听众的支持, 也会获得更大的市场。

(四) 制播分离, 轻装迈向市场

2014年开始,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青少年广播”将节目制作委托给一家专业节目制作公司, 这是广州台首次将广播频率实施制播分离, 在台拥有节目终审权、播出权的前提下, 由节目制作公司承担频率节目的制播及宣传推广工作, 同时打造绿色频率, 终止任何的医疗类经营节目。

合作开展后, 青少年广播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新路, 在不改变“青少年广播”呼号的前提下, 以经典音乐、歌曲为主打内容, 通过RCS系统, 严格规范主持人的话语时长和内容, 使节目内容焕然一新, 收听率不断上升, 近一年时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青少年广播冲出了重围, 不断提升频率自身影响力, 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益提升。

(五) 增加广播发射功率, 实施无缝隙覆盖

广播电台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发布速度快, 覆盖没有明确的界限。但由于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广播在发送信号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常常出现声音模糊, 杂音多或接收不良等问题。只有通过增加广播电台的功率, 实行无缝隙的覆盖, 才能有效地保证广播的传输效果, 在新媒体的竞争中才能凸显其优势。

当下, 传统广播又面临一次生死的战役, 这一次的对手不是电视, 而是新媒体。这是比20世纪90年代那场与电视的抗争更为惨烈的战役, 这是一次涉及所有平面、电视、广播各种媒体的“媒体大战”。广播人没有退缩的机会, 只能从思想上转变认识, 以互联网、新媒体的经营思维模式, 积极迎接, 面对挑战, 快速融入新媒体时代, 传统广播终将实现华丽的大变身。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2014-8-14.

[2]胡正荣.拥抱广播的新机遇[J].中国广播, 2014 (7) .

广播旅游节目的特色之路 第8篇

延边人民广播电台旅游广播, 作为延边州唯一一家广播媒体中的旅游专业媒体, 在节目的定位和设置上我们做了许多尝试。

一、请旅游达人做客直播间, 从趣味性和实用性上介绍旅游知识

介绍旅游知识容易泛泛化, 枯燥乏味。对于听众而言, 其并不缺少说教式的讲解, 需要是发生在旅游人士身上的真实案例。不管旅行方式如何, 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经验也是各不相同的。

中国铁骑大江河第一人———李根浩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游达人, 更贴切地说他应该是一位资深的旅行者。在他独自骑行摩托车环游中国大江河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惊险的故事。比如他在骑行时险遇泥石流, 在步行中遭遇大藏獒, 在露营时夜逢大暴雨。与此同时, 也有许多的陌生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他的故事中, 很多听众了解到独自一个人旅行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还要有必要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比如说, 出行时所带的物品一定要少, 但是有几样东西是一定不能不带的。而且如果要露营, 帐篷最好搭建在什么位置。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的天气时应该如何处理。在旅行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猛兽又该怎样让自己化险为夷……

广播节目擅长谈话, 通过旅游达人的自白, 和听众一同分享当初的经历, 从他人的经历中, 提升自己的旅行知识。生动的叙述, 引人的故事, 聪明的选择, 特有的感受, 这一切体验性内容, 再加上主持人恰当的提问引申, 将趣味性和实用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开拓了听众的眼界, 又丰富了相关的旅游知识, 一举两得。

二、融入音乐、音响介绍民俗风情

延边特有的资源非常丰富, 怎样让本地游也成为一种时尚, 我们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而朝鲜族传统的民间乐器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乐器的声响也是各有特色, 回味无穷的。在介绍本地景色时, 我们不仅请旅游人士讲述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 而且在节目中融入民俗音乐, 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朝鲜族独特的民族音乐有机地与民俗风情结合, 既增强了节目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也增强了其审美性与可听性。音乐与语言的巧妙结合, 使节目更具民族特色, 扩充了听众的联想空间。

随着时间的迁移也许我们曾到过的城市的很多景色会在脑海中淡忘, 也有很多城市的景色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我们再次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 也许我们会觉得陌生。唯一能够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不会褪色的我想那便是音乐。当我们再次聆听那特色的音乐的时候, 马上就能想起那曾经的旋律和快乐的好心情。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特色的乐风让大家记住延边。

三、善于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 发挥现场连线报道的功效

怎样让听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就需要完全融入现场中。广播擅长电话连线直播报道, 打破时空界限, 成本低, 动作快, 效果好。

一方面, 紧随旅游达人的步伐, 跟随他们一起分享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每一天都是未知的, 每一天都有正在直播的真实故事, 这种生动的方式, 牵住许多听众的心。比如我们跟随旅游达人一起去西藏, 而在连线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意外情况, 电话掉线, 当时好多听众都打进直播间热线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可见听众在一路相随的过程中, 已经有了一种归属感。

另一方面, 我们选取一些大型的旅游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让游客们了解最新旅游动态的同时, 感受独有的朝鲜族歌舞的魅力。2011年7月, 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延边素有“山山金达莱, 村村烈士碑”的称号, 全州八县市都有感人的老一辈革命人的壮烈故事。延边人民广播电台旅游广播与延边州民政局共同联办大型直播活动, 每天到不同的县市进行户外直播, 和所有的听众一起缅怀那段历史。八期大型直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仅发挥了广播连线报道的优势, 还实现了将广播办出直播间的设想。

四、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挖掘旅游节目的服务功能

除了介绍本地的特有风景和美食之外, 我们还在节目中加入了互动的环节。比如在介绍美食的过程中, 听众可以直接打进直播热线介绍自己擅长的特色小吃的做法, 还可以询问想吃的某种菜品哪里做的不错。这样既使得听众间形成一种互动, 彼此切磋厨艺, 还使外地的游客了解到当地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都有怎样的做法。如:延边特色的大酱汤, 紫菜卷, 蛋包饭等, 不必去又贵又远的地方, 就在附近的小店儿里, 或者亲自做一次当地的小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主持人单方面介绍的同时, 其他听众也可以来解答其他听众的问题。回答问题的听众会得到免费品尝菜品的机会, 增强听众的参与热情。另外, 在每期节目中, 还为听众提供最新的票务行情, 方便听众出行。除此之外, 我们还在节目中融入了团购的元素, 发挥众人的优势, 拿到旅游商品的最高折扣。

五、与网络媒体合作, 图文并茂

当今, 广播媒体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直观性。多媒体融合的时期, 我们也紧随时代的步伐, 将广播与网络相结合。我们与延边信息港相互合作, 听众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收听, 还可以通过网络和节目实现互动。我们将每期节目介绍的当地美食, 环境舒适的旅店, 传统的工艺商品等相关情况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听众和网友的面前, 让听众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样也就大大削弱了广播媒体的弱势。

如何突出广播新闻深度报道的特色 第9篇

1 善用声音使真相更加客观

从承载新闻的载体来说,电视新闻通过画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在新闻事件的讲述中其画面会对观众产生迷惑,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判断的公正性。广播新闻采用单一的声音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画面内容的干扰,能够就主持人的语言进行深入阐述,使事件表述呈现多元化和层次感,因而在对新闻事件的解释分析上,广播新闻能够更加深入。广播新闻传播媒介单一,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廉新闻取材灵活宽泛,且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要突出广播新闻的特色,必须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

2 在报道形式上应不断创新

广播深度报道要改变单一的节目形式,把节目做新做活,应采取多元的叙述方式。可以将嘉宾、当事人、目击者等请进演播间进行对话交流;也可以巧做微型广播剧,丰富新闻的叙述形式,使节目叙述多方位、全面化。

2.1 精做主持人演播稿

声音是广播新闻的生命,广播深度报道主要通过主持人的演播稿进行播出,所以演播稿的质量至关重要。新闻编辑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实地采访等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素材,然后统一整理,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展开阐述和剖析,并在开篇埋下事件发展的悬念,激发听众的兴趣。

2.2 活跃直播间的氛围

将专家、当事人、网络红人等不同领域的人请进直播间进行共同探讨,开展多平台互动,开通微博、微信、短信、电话热线等多种互动渠道,营造活跃的直播间氛围。这样可以一改深度报道“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其变得贴近群众,在提高节目互动的同时,也提高了节目的社会认知度和观众的节目参与热情。

2.3 深入浅出,夹叙夹议

广播深度报道要巧做新闻评论,在新闻事件叙述的过程中,准确、客观、公正地剖析新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适时做出客观评论,揭示新闻主题和相关的背景材料,发掘新闻本身的根本实质。在深度报道的评论中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是指新闻的议论要找准切入点,把握社会大环境、紧密配合特定时期党和政府的宣传重点,让老百姓听到新闻的权威评论;“浅出”是指新闻评论的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来“说”,使节目风格平实、接地气。

3 在报道内容上不断深入

3.1 深度报道贵在选题

深度报道的选题要具有普遍现实意义、新闻性强、主题受众群体多、新闻价值大等特点。笔者在校期间制作了广播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聚焦热点》,在《聚焦热点》中报道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近年越来越严峻,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通过这次调查可知,当下大学生在毕业后有的选择了考研,有的选择考国家公务员或政府文职,有的选择当兵,有的自主创业,有的服从学校就业安排,但大部分还是自主就业,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因为深度报道关注的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在播出后得到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甚至一些网络终端还打来电话要求链接此作品进行网络宣传。

3.2 注重现场音响的采集

声音是广播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的价值根本,所以必须保证广播新闻声音素材的真实性。在采访过程中,做好现场音响的采集工作,要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同期声录制,切忌对采访录音进行后期配音加工,否则会丧失新闻的真实性。

3.3 把握报道核心

广播深度报道要进行大量的新闻素材采集,新闻素材的后期剪辑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如果在新闻采访音频录制时能够提炼有价值的音频素材,过滤掉无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减轻后期制作的负担,准确地把握新闻报道的核心。比如,在广播系列报道《小岗村官—沈浩》的制作中,编导把沈浩在小岗村的真实事件采用小故事的形式逐一呈现,去繁从简,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做成流片,进行深度报道,既突出核心,又生动感人。

随着新闻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广播新闻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广播新闻深度报道必须要保证声音的真实性,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性和报道内容的深度性,才能在新闻深度报道日益同质化的今天突出广播深度报道的特色。

摘要:广播新闻深度报道以深刻的思想性、形式的丰富性,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或系列报道,通过独家分析和专家探讨,给予受众充分的知情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新闻,深度报道,声音特色

参考文献

[1]黄匡宇.电视新闻语言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覃信刚.广播网络融合新闻深度报道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2).

广播娱乐节目的特色化分析 第10篇

1 张扬个性,突出特色

在当今这个突显个性的时代,广大听众更喜爱那些具有鲜明特征且能产生共鸣的广播节目,更加认可那些具有真挚感情、有品位与内涵的主持人。所以,要想突出一个节目的特色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对主持风格与表现形式加以关注。从内容方面来说,在关注广播的参与性的同时,也要对另一特征加以重视,即无选择性。由于广播过程中一旦出现效果不佳,听众便会更换节目甚至是关机。此外,节目内容一旦不能使听众提起兴趣,便会使听众出现排斥心理[1]。因此,主持人要想保证听众长时间收听自己的节目,便要不断调动听众的兴奋点,不断提高听众兴趣,缩短听众自身的听觉疲劳,创造出不错的收听基础。对于表现形式而言,主持人应该始终保持时尚、明快的语言风格。而对于音乐,应该选取具有很强节奏感却又不会使听众产生厌烦,且可以与语言风格相结合的音乐。此外,要想保证听众始终具有新鲜感,便要对节目形式进行有创新性的包装。

2 注重需求,加强体验

目前,广播节目逐渐步入以人为本的时代,并朝着媒体融合发展,而加强用户体验,能够有效地提升节目收听效果。因此,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应该关注不同听众间的需求,要始终做到换位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照顾听众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并喜爱节目。

3 创新表现形式

可以开发出系列广播娱乐节目,保证以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基础,以时尚轻松氛围作为重点是前提条件,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娱乐节目。在表现形式上,应博取众长,并将高新技术作为主要的手段,对其配置相应的技术人员[2]。广播是目前的一种主流媒体,具有传播快速、受众固定及收听便捷等优势,而娱乐节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娱乐节目做到听众喜欢且办得出色,才是广播娱乐节目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要选取全新的编排方式、创新方法、开阔思路,实现对市场的快速抢占,勇于尝试他电台尚未想到的表现形式,并借鉴国外优秀、成功的广播节目。此外,根据地方实际,将自身文化与主流时尚进行有效地整合,创办出具有特色与独特风格的全新的广播娱乐节目。

4 提高广播娱乐节目互动性

要改善传统广播节目在互动性方面的不足,开放创办广播节目,使听众能够与主持人进行良好互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与品位,将服务受众、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与贴近生活作为主要的创办宗旨。广播节目互动是节目的一部分,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过程中,能够延时或及时利用交流手段参与节目内容。节目内容与听众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能够利用网络和手机等,拉近听众和主持人的距离,提高听众参与热情[3],提高节目互动性,提高广播节目的播出效果,使更多听众喜爱这个节目。

5 结语

目前,受众逐渐呈现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娱乐节目要想有效地应对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挑战,就要把握好自身定位,逐渐在突出特色、注重需求、创新表现与提高互动四个主要方面不断探索,使广播娱乐节目能发挥自身特色,这不仅对广播电台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广播娱乐节目实现持续发展也非常的有利。本文通过对广播娱乐节目实现特色发展提出一些浅显认识,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赖婵.俗不伤雅个性娱乐重在创新:浅谈广播娱乐节目的发展[J].声屏世界,2012,7(7).

[2]农耀.浅谈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12).

嗲语的语言特色 第11篇

关键词:嗲语 词汇 修辞 语法 语言特色

“嗲”,《辞海》和《汉语大字典》均解释为“撒娇,的声音或态度、姿态”,《汉语大词典》除了这个解释外还多了一条解释,即“出色;好”。而目前还没有词典对“嗲语”这个词进行解释。根据各种词典对“嗲”的解释以及嗲语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把“嗲语”定义为:儿童和女性以及特殊人群经常使用,用于撒娇、央求,表示娇嗔的语言。

琼瑶言情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情感强烈,表达细腻,特别是女性人物的语言常常体现出女性独特的“嗲”。本文以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琼瑶自选集》为封闭语料,穷尽性统计人物对话中的嗲语,并从词汇、修辞格以及语法三个角度对嗲语进行浅析。

一、词汇方面

嗲语在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规律:

1.省略词语中的某些字,再把剩下的字以叠词的形式说出来。例如:

(1)“纪大哥,羞羞!”(《船》)

(2)“好多鸟鸟啊!”(《苍天有泪》)

(3)“洁舲阿姨在亲亲,妈妈也在亲亲,爸爸在亲亲,展叔叔也在亲亲。”(《失火的天堂》)

例(1)中的“羞羞”实为“害羞”;例(2)中的“鸟鸟”实为“小鸟”;例(3)中的“亲亲”实为“亲吻”。通过叠词的形式说出来,充分体现出嗲语的娇嗔。

2.添加词语中的某些字,以叠词形式说出来。例如:

(4)“我等洁舲阿姨来给我洗手手呀。”(《失火的天堂》)

(5)“妈妈消饭饭。”念念永远把“烧”念成“消”,“念念要吃。”(《船》)

例(4)中“洗手”说成“洗手手”,例(5)中的“烧饭”说成“烧饭饭”。这类嗲语一般用于儿童,或者是成人与儿童的对话中。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没有发育成熟,对于一些语句的理解程度较低,所以在涉及儿童对话的嗲语中,往往通过叠词的形式来表现话语中的欢快与通俗,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无邪。

3.运用特殊词汇,最常见的是在表达自己时运用“人家”一词。例如:

(6)“人家是去看爸爸有没有信来!”我脸上发热,强词夺理。(《在水一方》)

(7)“真的吗?”黄鹂的笑容又抛向了李谦,“朱副理说可以,我就遵命,你可别逗人家玩!”(《在水一方》)

(8)“五天,你不知道五天有多长!人家又没有办法去找你,只有等,等,等!”(《苍天有泪》)

(9)“不许睡!不许睡!”她伸手呵她的痒,“起来!起来!人家有心事都告诉你!你就藏着不说!起来!我闹得你不能睡!”(《苍天有泪》)

我们可以把“人家”作自称看成是女性撒娇或是体现自己女性特质的工具。这可以从社会地位上来理解,主要由于女性多处于劣势地位,她们的语言常常没有男性语言有力度,也不像男性那样豪爽直接地说话,所以社会对女性语言的模式也逐渐定位为温柔婉转。代词“人家”用于自称时,能惟妙惟肖地体现女性性格的婉转和柔美。

嗲语在使用时也用到“小”这个特殊形容词,一般是加在称呼之前,例如:

(10)“可爱的小天使啊,了解我的人那么少,你,愿意做我的知己吗?”(《窗外》)

(11)“小妮子春心动矣!”江雁容笑着说。(《窗外》)

(12)“小新娘已经有秘密了。”(《船》)

(13)“小亭亭乖,小亭亭不哭,小亭亭不怕风,不怕雨,长大了做个女英雄!”(《庭院深深》)

(14)“你是个小坏蛋!”(《我是一片云》)

在以上五个例子中,都是在称呼前加上“小”字来表现话语中的娇羞,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坏”字,例如:

(15)“你坏透了!你这个心里有一百二十个窍的坏女孩,这么重要的事,你居然在我面前也瞒了个密不透风!你坏透了!坏透了!坏透了!”(《在水一方》)

二、修辞类别

嗲语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运用不同的修辞格,从而使表达更加生动,达到撒娇、央求的目的。

1.反复

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1]。反复是嗲语最常见的修辞格。反复辞的用法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a.连续反复是接连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例如:

(16)“你坏透了!你这个心里有一百二十个窍的坏女孩,这么重要的事,你居然在我面前也瞒了个密不透风!你坏透了!坏透了!坏透了!”(《在水一方》)

(17)“不要紧,不要紧,不要紧!”我一迭连声地嚷着,“我什么都不要!我有妈妈疼着,爸爸爱着,奶奶宠着,人家小双,什么都没有!”(《在水一方》)

b.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例如:

(18)“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诗尧!我不相信!”然后,她喘着气,泪水满盈在她的眼眶里,她又是笑,又是泪地转向了我,“诗卉!你来看!诗卉!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你看!你看!是坠子!奶奶给我的坠子!诗尧,这不可能,这完全不可能……”她急促地乱嚷乱叫,激动和意外使她的脸发红而语无伦次。(《在水一方》)

(19)“书桓,何书桓,一个多亲切,又多遥远,多可爱,又多可恨的名字!书桓,何书桓!”(《烟雨蒙蒙》)

2.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或“反话”,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2]。反语可以分为以正当反和以反当正两类。而嗲语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以反当正。例如:

(20)“奶奶!”我喊着,直揉到奶奶怀里去,“你专门跟我作对,你最坏,你最捣蛋,你最……”(《在水一方》)

(21)“难伺候,你就别伺候呀!”宛露撅着嘴说。(《我是一片云》)

(22)“谁要你发誓诅咒的嘛!哪儿跑出来这么一大推疯话来?”(《在水一方》)

(23)“你把他当宝贝吧,我才不稀罕他呢!”(《烟雨蒙蒙》)

例(20)中,说奶奶“坏”“捣蛋”,实则表现出说话者对奶奶的喜爱;例(21)中,让“别伺候”,其实是娇嗔地表示让对方“伺候”;例(22)中的“疯话”实则在说话人看来实则是“甜言蜜语”;例(23)中的“不稀罕”表现出说话者内心对“他”的在意。

3.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修辞格[2](P208)。嗲语中也经常使用到排比这种修辞格。例如:

(24)“你是神,我跟你;你是鬼,我跟你;你是富翁,我跟你;你是乞丐,我也跟你!”(《彩霞满天》)

(25)“我喜欢你的头发,因为它是你的一部分,我喜欢你的手,因为它是你的一部分,我喜欢你的……”她的声音低得像耳语,“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彩霞满天》)

三、语法方面

在语法方面,嗲语最常见的表现是对句末语气助词“嘛”“哪”“呢”“喔”等的使用。而“嘛”是嗲语最常用的语气词。

“嘛”常用于夫妻或恋人之间、女方向男方撒娇时、小孩对大人的央求等这些非正式场合。如果不分场合乱用,就会很不得体、不伦不类,而且这种语气特征是其他语气词所不具备的[3]。例如:

(26)“都是程心雯嘛,她说要突击检查一下,后来连程心雯都红了脸。”(《窗外》)

(27)“还说呢,”湘怡低声地说,“都是你那位未婚夫嘛!”(《船》)

(28)“喂!喂!喂!怎么的嘛?怎么的嘛?”小双急急地跑过去,伸手去捂住卢友文的嘴,急得脸都白了,“谁要你发誓诅咒的嘛!哪儿跑出这么一大推疯话来?”(《在水一方》)

在以上三个例子中,“嘛”明显流露出一种任性和撒娇的语气。再如:

(29)“我本来就对生命怀疑嘛!”江雁容把背靠在身后的树干上。(《窗外》)

(30)“够了嘛!”江雁若说着,伏在床上看看江太太,撒娇地说,“妈妈不要生气了嘛,妈妈一生气全家都凄凄惨惨的,难过死了!”(《窗外》)

(31)“没有!没有!我说没有,就是没有嘛!”(《苍天有泪》)

当“本来”“够了”“就是”等这些副词带上语气词“嘛”成句时,表达的语气就更加强烈。再如:

(32)“爸爸,谁要你昨天晚上下到十二点嘛!”(《窗外》)

(33)“我又没有要结婚,妈妈说这些做什么嘛!”江雁容红着脸说,不安地咬着铅笔的橡皮头。(《窗外》)

(34)“嫂嫂!”湘怡的脸更红了,“我跟你说那不是我的男朋友嘛,人家已经快订婚了!”(《船》)

(35)“爸爸!什么话嘛!”(《船》)

例(32)到例(35)都是小辈运用嗲语向长辈撒娇,传神地表达出小孩撒娇、央求的语气和神情。

除了使用语气助词“嘛”,嗲语还偶尔使用“哪”“呢”“喔”等语气词。例如:

(36)“小心肝哪!”(《失火的天堂》)

(37)“你这人总是布好圈套让我来跳,你相当工于心计!你是不是想引诱我说:因为我希望你来我家呢!因为我希望你接受呢!我才不中计呢!”(《彩霞满天》)

(38)“爸爸,你要好小心好小心喔!”(《失火的天堂》)

嗲语除了使用到语气词之外,还常常用到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作叹语,也可单独成句[2](P23)。例如:

(39)“哎呀!”她的脸暮然一红,似乎发现自己说溜了嘴,就干脆耍赖,“你这人总是布好圈套让我来跳,你相当工于心计!你是不是想引诱我说:因为我希望你来我家呢?因为我希望你接受呢!我才不中计呢!”(《彩霞满天》)

(40)“哎呦!”宝鹃叫,“你还是何小妹呢!”(《失火的天堂》)

这两个叹词都位于句首。在例(39)中,叹词“哎呀”表示醒悟,这种醒悟是一种正面情绪的表现,使说话者醒悟的事情可以让其感到羞涩,从而叹词“哎呀”表现出女性在使用嗲语时的娇羞。例(40)中的叹词“哎呦”表示惊讶,这种惊讶同样饱含着喜悦的情感,表现出说话者对对方的喜爱。

四、小结

本文从词汇、修辞以及语法三个方面对嗲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嗲语作为儿童和女性常用的语言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还广泛运用于社会交往过程。嗲语所包含的语言特色使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产生缓和气氛,增进和谐的作用。所以研究嗲语不仅对语言学研究有一定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注释: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王芳:《“嘛”的语气意义说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文艺广播的特色定位与线下活动 第12篇

江苏文艺广播近两年的潜心探索正在收获明显的效果:节目的创新和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可听性显著提升。今年前四个月,收听率基本稳定在南京地区4至7名,跻身南京上空24套节目中的上游位置;推广活动的品牌特色逐渐深入人心,参与人数呈现十数倍的增长规模,影响面进一步扩大,听众忠诚度得到巩固和提高。

江苏文艺广播通过AM1053和FM91.4双频播出,主频点中波AM1053基本覆盖南京全境,但收听效果一般,在市区因建筑物屏蔽等在室内外形成较多的盲区。2008年11月起江苏省广电局批准用小功率调频FM91.4辅助播出,仅能覆盖南京市中心区,播出平台较弱。江苏文艺广播只有不足十位主持人,以戏曲曲艺、民歌民乐、小说评书等传统文艺节目为主,在南京上空形成自己的特色,抓住了一批中老年听众;江苏文艺广播强化戏曲特色,牵头组建了江苏戏曲广播联盟和全国戏曲广播联盟,举办了江苏省中秋戏曲晚会等文艺活动,赢得了口碑。

2010年,江苏文艺广播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求新的提升空间:

一、坚守频率特色定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并重

此前的频率定位语是“汇传统精华,展戏曲神韵”,是一个以戏曲为特色的传统文艺电台,全天节目中欣赏的比重稍大。当时北京文艺台打出“快乐很简单”的理念,成功转变为娱乐广播,是全国文艺广播竞相学习的对象。中波频率其收听方式及人群与主力调频相比差异很大,照搬优势调频电台的做法不具有现实可行性。鉴于江苏文艺广播的特色基础、播出平台和人才队伍等实际情况,频率决定延续原有定位。在坚守经典的传统文艺定位的同时,频率进行了两点调整:

1. 强化文艺广播的新闻媒体属性,更多关注现实

早间开办《文艺晨报》节目,以具有频率个性特色的资讯为主打,以多种文艺作品欣赏为辅助,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广播早间黄金时段抢占了一席之地;在白天时段增设“整点资讯”和“半点天气”环节等,加强了文艺类频率的资讯服务。

在大的事件报道中江苏文艺广播不缺席,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全国戏曲广播联盟理事长台,江苏文艺广播牵头策划推出了大型系列联合直播节目《世博会·戏博会》,自2010年5月7日至10月24日,每双周五下午两点,江苏文艺广播等各联盟台轮流派出主持人来到上海世博园现场直播间,为听众传递世博信息,介绍各地绚丽多姿的戏曲文化,节目通过卫星向10个联盟台所在省市的听众同步播出,覆盖数亿人口,12场联合直播在全国听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2. 强化广播文艺节目的娱乐属性,频率定位语改为“乐享戏韵,品味经典”

尽管主打传统文艺,仍突出了节目的时代气息和娱乐互动功能。

一方面,对原有节目进行改造,比如《黄金大戏院》曾经是一档较为陈旧的模式化节目,改造后栏目设置和风格都变得富有活力,收听率飙升。

另一方面,新增一些创新节目,如周六特别版《戏苑碰碰车》,先后邀请了赵志刚、徐秀芳、李洁等名家和票友制作戏曲类综艺娱乐节目,反响很大;周日特别版《一路有戏》推出“戏曲人文之旅”的线下系列活动,成功组织戏迷赴桂林和台湾等地游览。全天节目都注重融入更多的创新和娱乐元素,提出“用文艺滋养心灵,用快乐点亮生活”,节目面貌和可听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打造品牌活动,与频率定位相得益彰

江苏文艺广播之前的活动都是戏曲类的,如江苏省中秋戏曲晚会、江苏省戏曲“票友之星”大赛、环省戏曲社区行等。这不能反映出江苏文艺广播的完整定位,在社会上的影响面有较大的局限性。

江苏文艺广播从2011年开始策划推出“文艺中国节”系列活动,将戏曲类活动融入其中,并发掘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情感、趣味和诗情画意,与频率的定位相契合。“文艺中国节”系列活动横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这7大节日,在每个节日都策划特别节目与线下活动。主持人讲述与节日有关的传说、习俗、诗文、音乐、戏曲等文化艺术内容,与听众娱乐互动,因其特色鲜明,与人们情感融合度高,受到欢迎。清明节放飞梦想风筝嘉年华、江苏省中秋戏曲晚会等,活动规模和经营创收都取得新的突破。在端午节市民龙舟体验大赛暨听众嘉年华活动中,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听众自发报名组成18支龙舟队参赛,吸引了近万人来玄武湖观龙舟、看演出并参与互动,将群众体育活动与传统文化体验做了很好的结合。

这一系列活动在时间上串成一条珍珠链,贯穿全年此起彼伏,成为频率整体品牌推广的极佳载体。

上一篇:两岸金融合作下一篇:电子通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