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品种论文范文

2024-07-27

配套品种论文范文(精选11篇)

配套品种论文 第1篇

1 猪的主要优良品种

1.1 纯种猪

1.1.1 长白猪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 由于其体躯较长, 被毛全白, 通常称长白猪。长白猪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等优点, 但抗逆性差, 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长白猪在杂交中多作第一父本或母本利用。

1.1.2 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 由于其体型大, 被毛全白, 亦称大白猪。大约克夏猪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色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大约克夏猪在杂交中多作第一父本或母本利用。

1.1.3 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 杜洛克猪皮毛棕红色, 少数为浅棕色至深棕色不一, 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杜洛克猪在杂交中多作终端父本利用。

1.2 杂交猪

杂交猪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生产的杂种猪。杂交猪比亲本纯种猪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抗逆性强、容易饲养等特点。

1.2.1 二元杂交猪

二元杂交猪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猪。

(1) 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二元杂交, 生产杜长、杜大、长大、大长等二元杂交猪。其杂交模式如下:

(2) 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辽宁黑猪、东北民猪等本地母猪进行二元杂交, 生产杜本、长本、大本等二元杂交猪。其杂交模式如下:

1.2.2 三元杂交猪

三元杂交猪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母猪, 选留其中优秀个体, 再与第三品种公猪杂交所生产的二代杂种猪。

(1) 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元杂交, 生产杜长大、杜大长等三元杂交猪。其杂交模式如下:

(2) 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辽宁黑猪、东北民猪等本地猪进行三元杂交, 生产杜长本、杜大本等三元杂交猪。其杂交模式如下:

2 配套系

配套系是指两个以上专门化品系杂交所生产的杂种猪。

2.1 迪卡猪

迪卡配套系原产于美国, 该配套系采用5个专门化品系生产杂交猪。其商品代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抗应激等特点。

2.2 PIC猪

PIC配套系原产于英国, 该配套系采用5个专门化品系生产杂交猪。其商品代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抗应激等特点。

2.3 斯格猪

配套品种论文 第2篇

几个特色花生新品种(系)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多年的.系统引种、鉴定与培育,筛选出几个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的特色花生新品种(系),并根据其特征特性研究总结出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农业增收增效提供技术途径.

作 者:顾克军 杨四军 李博 黄玉鸾 张恒敢 李智盛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刊 名:江苏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6)分类号:S5关键词:特色花生 新品种(系) 栽培

配套品种论文 第3篇

1育苗

1.1培育壮苗一般要求苗子下胚轴长3~4cm,茎粗1.0cm左右,子叶肥厚,节间短,叶片平展,绿色有光泽。叶脉粗,根系白色,无病虫害。

1.2采用营养钵育苗首先配置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输送、肥沃、无菌,一般用腐熟的有机肥40%~50%加葱蒜地表土50%~60%、复合肥0.1%,混合后过筛,消毒待用。营养土消毒可用100倍的福尔马林喷洒混匀,然后用塑料布密封5~7d,此后揭膜多次翻倒,使福尔马林充分挥发,两周后方可使用。种子用55℃温水浸种,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并随时补给温水,保持55℃,经10~15min,待水温降至30℃左右时,保温催芽至50%露白时播种。

1.3播种早春栽培一般在一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春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底播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分装于10cm×8cm的塑料营养钵中,营养土低于上沿1.5cm,从营养钵底部浇水,浇透后把露白的黄瓜种子逐粒播种于营养钵中,每钵1粒,然后覆上1cm左右的营养土,再在营养钵上覆盖地膜,以利保温保湿、促进发芽。播种后要在苗床上覆盖小拱棚。

1.4幼苗管理从种子发芽到子叶出土,温度保持白天25~30℃,夜间15~180c,以控制生长,防止高脚苗。当幼苗开展度大于10~20cm时,要及时放大苗距。促使生长。控制浇水,浇要浇透,浇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10:00左右进行。为防止浇水后土温下降,可把水盛在缸中,放在温室中预热后再用。苗期的光照非常重要,要让幼苗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2定植

2.1施足底肥黄瓜生长快,需肥量大,定植前要深翻多施肥。要求每667m2均匀撒施优质农家肥5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20~50kg,深翻25cm后整地作畦,宽1.1~1.2m,上铺地膜。

2.2定植时期早春保护地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3℃时,选择晴天下午定植;春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下旬定植。

2.3定植前准备定植前3—5d适当通风降温降湿,进行炼苗以增强秧苗的抗逆性。通风由小到大,直至日夜揭膜,使秧苗适应大田环境,促进缓苗。定植前3d,活动营养钵;定植前1d,在苗床上喷25%瑞毒霉800倍液、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做到带药定植;移栽前1周应进行炼苗。

2.4定植株行距

定植行距50cm、株距30cm,定植密度为4-000株/667m2左右,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摆苗,定植后浇水。

3田间管理

定植时浇足底水。缓苗后进行追肥,每667m2施5%腐熟人粪尿250~300kg或尿素2~3kg;根瓜采收前3~5d,施20%腐熟人粪500kg或尿素3—5kg。从根瓜采收前到结瓜盛期,每隔1周施1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3~6kg,加过磷酸钙3~5kg。进入盛瓜期,每5—7d追1次肥,每667m2施尿素58kg,加硫酸钾1~2kg、过磷酸钙3kg,或施腐熟人粪500—750kg。除根部追肥外,还可采取叶面喷施0.1%—0.2%尿素加0.2%KH2P04,进行叶面补肥,每5~7d喷1次。

4植株调整及采收

玉米不同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第4篇

试验地于2011年设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研发中心2号地, 土质为岗地白浆土, 耕层18~20cm, 前茬大豆, 秋起垄。土壤中含碱解氮265mg/kg、速效磷27.6mg/kg、速效钾168mg/kg, 有机质含量为4.34%, pH值为5.4。供试玉米品种为绥玉7号、垦单15号、甘玉2号。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行长50m, 4行区, 每处理面积55m2。密度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3每公顷种植密度分别为7.5、8.25、9.0万株;施肥量级试验共设3个处理, 处理1~3每公顷施肥纯量分别为255、315、375kg, 氮、磷、钾比例均为1.8∶1∶0.4。选用进口石方播种机, 精量点播, 播后苗前化学除草, 田间管理良好。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结果

从生育期调查记载结果看, 各品种之间生育期有一定的差异, 但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

2.2 田间调查及考种结果分析

从田间调查及考种结果比较看, 各个处理之间差异明显, 垦单15号、甘玉2号两个品种, 随密度的增加, 而倒伏加重。绥玉7号品种秆强, 较耐密植, 在密度9.0万株/hm2有轻微倒伏, 但不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垦单15号、甘玉2号两个品种不耐密植, 密度应在7.5万株/hm2以下为好。

从果穗考种结果比较看, 2011年7月中下旬, 干旱较重, 影响了玉米的开花、授粉及灌浆, 致使果穗秃尖长度增加, 穗行数和行穗数的减少。

2.3 产量结果分析

从产量结果分析比较看, 255kg/hm2施肥量级产量较高的组合:绥玉7号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公顷产量10350kg;垦单15号种植密度9.0万株/hm2, 公顷产量10629kg;甘玉2号种植密度9.0万株/hm2, 公顷产量11349kg。315kg/hm2施肥量级产量较高的组合:绥玉7号种植密度8.25万株/hm2, 公顷产量10687.5kg;垦单15号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公顷产量10755kg;甘玉2号种植密度8.25万株/hm2, 公顷产量12961.5kg。375kg/hm2施肥量级产量较高的组合:绥玉7号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公顷产量10612.5kg;垦单15号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公顷产量10770kg;甘玉2号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公顷产量11880kg。

2.4 经济效益分析

从经济效益结果分析看, 255kg/hm2施肥量级, 绥玉7号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8346.15元;垦单15号以种植密度9.0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8764.65元, 但后期倒伏较重, 收获损失加大;甘玉2号以种植密度9.0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9844.65元, 倒伏严重。315kg/hm2施肥量级, 绥玉7号以种植密度8.2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8570.25元;垦单15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8676元;甘玉2号以种植密度8.2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11968.5元, 倒伏重。375kg/hm2施肥量级, 绥玉7号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8185.20元;垦单15号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8421.45元;甘玉2号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效益较好, 公顷增收10086元。

3 小结

根据3个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及需肥特点, 来确定品种密度和施肥量级。

a.密度 绥玉7号品种较耐密植, 施肥量在315kg/hm2时, 密度8.25万株/hm2时产量高, 效益好。垦单15号施肥量在315kg/hm2时, 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和效益比较好。甘玉2号品种不耐密植, 施肥量在315kg/hm2时, 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最佳。

b.施肥量级 该地区玉米施肥水平应确定在255~315kg/hm2为好, 375kg/hm2施肥量高, 肥料投入大, 回报小, 不经济。施肥量255~315kg/hm2范围内, 既科学又经济有效, 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c.玉米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 土地条件, 生产力水平等灵活运用, 才能发挥出良好的增产作用, 获得高产、高效。

摘要:2011年对绥玉7号、垦单15号、甘玉2号3个玉米品种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产量高、效果好的组合有绥玉7号 (公顷施肥纯量315kg、密度8.25万株/hm2) , 公顷产量10684.5kg, 公顷增收8570.25元;垦单15号 (公顷施肥纯量255kg、密度7.5万株/hm2) , 公顷产量10533.0kg, 公顷增收8616.15元;甘玉2号 (公顷施肥纯量255kg、密度7.5万株/hm2) , 公顷产量10942.5kg, 公顷增收9234.9元。

配套品种论文 第5篇

关键词:矮生菜豆;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3.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94-02

菜豆,别称四季豆、芸豆,在江苏省是人们最喜欢的食用蔬菜之一,在夏季供应的蔬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南京市场夏季供应的蔬菜中,菜豆约占25%。菜豆是豆类作物,可以和其他蔬菜作物以及大田作物合理轮作,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其他作物的高产稳产[1]。菜豆还是蔬菜加工的重要原料,速冻加工或者干燥处理矮生菜豆,不仅可以促进蔬菜的周年供货,还是制作其他荤菜的重要配料,因此,搞好菜豆育种,从遗传基因上改变矮生菜豆现有产量和品质,同时将现有的菜豆栽培技术进行技術合成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矮生菜豆的商品性、高产稳产性,对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菜豆是江苏省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为2.67万hm2左右,露地主要种植时间为4月和7月,大棚秋季种植时间可延迟到8—10月。在江苏省,菜豆一般有直立型和蔓生型2种,直立型菜豆一般称为地芸豆,蔓生型菜豆一般称为四季豆。目前,江苏省市场上矮生型菜豆(即地芸豆)品种非常缺乏,一般以外来品种为主,如美国供给者等,本地品种(如81-6)虽然占据一定面积,但品种育成时间长(该品种育成已近20年),新品种非常缺乏。为进一步培育适合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栽培的矮生菜豆新品种并研究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鉴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矮生菜豆品种(系)的适应性、生产力与商品性,从中筛选符合出口和加工需要的优良品种,为江苏省矮生菜豆生产提供新品种,笔者进行了矮生菜豆新品种选育工作。

11-6矮生菜豆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81-6菜豆为母本、美国供给者菜豆为父本,经杂交后通过后代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合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春、秋季大棚及露地栽培,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栽培技术、推广等情况介绍如下。

1品种选育过程

该品种于2004—2009年经过6年时间育成,父母本主要农艺性状如下。

父本供给者菜豆:植株长势中等,苗期茎呈绿色,株高38cm,开展度44cm,5~6节后封顶。花浅紫色,嫩荚近圆棍形,荚浅绿色,长15cm、宽1cm,平均单荚质量8~9g,肉厚,纤维少,品质好。种子呈肾形,浅肉色,上有浅棕色细纹。抗菜豆烟草花叶病毒和白粉病。播种至始收嫩荚约60d,适应性强。

母本81-6菜豆:该品种早熟,矮生直立,抗病性、生长势强,株高40~60cm,主茎分枝3~5个,每花序结荚7~9个,坐荚率超过80%。嫩荚棍形、直立、绿色,一般产嫩荚22500kg/hm2左右。籽粒黑色,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营养价值较高,加工品质较好。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按照优质、抗病、高产的育种目标,2004年以81-6为母本、供给者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F0代得到22个荚。2005年将收获的种子单荚种植,并在海南省加代进行单荚间的农艺性状比较试验。2006年进行F2代品系比较试验,单株种植,同时进行农艺性状比较。2007年在海南省加代,得到22个F3株系,淘汰15个株系,保留7个株系,选出3、6、10等3个较优株系。2008年发现第6株系产量、生育期、株型等田间农艺性状较好,同年在海南省加代,稳定性观察。2009年统一编号为6,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在江苏省内南通、淮安、南京、苏州等地进行多点试验,同时在南京繁种,准备参加江苏省四季豆区域试验。

2主要特征特性

2.1产量方面

2010—2011年试验平均产量,11-6矮生菜豆产量为31681.5kg/hm2,比对照81-6增产14.64%;2011年大面积生产试验产量为30357.0kg/hm2,比对照81-6增产15.57%。

2.2品质方面

该品种品质优,蛋白质含量高,在20℃条件下可储存5d,适口性好,稍甜面,符合加工需求。

2.3抗病性

2009年及2010年春通过苗期接种及大棚病圃鉴定锈病、炭疽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锈病发病率为1.2%,为轻度或不发病,炭疽病发病率为0;而对照81-6锈病发病率为12%,炭疽病发病率为7.3%。11-6矮生菜豆的炭疽病和锈病发病率都大大低于对照。

2.4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为矮生型,不需搭架,植株矮、节间密、分枝多,一般植株高40~45cm,分枝3~5个,每个侧枝可长2~3个花梗,花梗直立。花梗顶端陆续着生花蕾开花结荚,荚长14~16cm,粗壮紧实,鲜嫩食口感好,一般产量可达30000kg/hm2。春播至始收70d左右,采荚期20d左右;秋播至始收62d左右,秋播的可供采荚期15d左右。该品种豆荚扁圆形,品质优,每100g鲜荚含蛋白质2.52g、脂肪0.25g、碳水化合物7.8g、钙44.1mg、铁1.33mg、维生素B10.02mg、尼克酸0.51mg,都远高于对照品种。

2.5综合评价

11-6矮生菜豆为早熟、高产、抗病、优质、广适新品种,适合在江苏省种植。

综上所述,11-6矮生菜豆熟期比对照81-6早3~5d,结荚性、产量及品质优于对照,达到选育目标。

3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2-3]

经研究,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nlc202309040610

3.1忌豆茬

轮作换茬,减少病害。

3.2平整土地,施足底肥

一般施腐熟农作肥22500~30000kg/hm2、过磷酸钙225~375kg/hm2或磷酸氢二铵150kg/hm2。

3.3播种期

因地而异,江苏省露地春播4月上旬即可播种,盖膜还可提前。如采用大棚春季可提早到3月初(地温稳定在12℃以上)。

3.4播种方法

以穴播为佳,行距50cm,穴距25~30cm,每穴3~5粒,留苗2~3株,播量75kg/hm2左右。

3.5科学管理,运筹水肥

3.5.1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以降低土温。在出苗后25~30d定植,结合浇水追尿素225kg/hm2,并注意中耕除草,根部培土。从现蕾开始用0.2%~0.3%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0.01%~0.03%钼酸铵溶液,对植株喷洒2~3次,有利于开花结荚。

3.5.2开花结荚期植株开花结荚后,豆荚开始伸长时,要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浇水追尿素2250kg/hm2,以促进莢果的生长。水分管理总原则是浇荚不浇花,即前期控制浇水,结荚后可每隔5~7d浇水1次。追肥的原则是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期重施。蔓生种在蔓长10~15cm时及时搭架引蔓。此后气温降低,蒸发量和蒸腾减少,一般7d左右浇1次水即可。花期若遇30℃以上高温,可通过地面浇水和田间喷水降低小气候温度,促进结荚。

3.6防治病虫,提高品质

菜豆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和豆秆蝇等。可用高效低毒的吡虫啉防治蚜虫,掌握喷花不喷荚、要喷落地花的原则,即从蕾期开始每隔10d喷1次,喷药时重点放在开花部位,兼喷落地花,以消灭虫源;用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和其他害虫。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锈病、细菌性疫病和根腐病等,炭疽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四季豆细菌性疫病俗称叶烧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发病后可用新植霉素防治。

4新品种及栽培技术推广情况

该品种先后在江苏省内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建立了新品种的种子繁育体系、栽培技术体系,并通过最近的多点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示范情况如下:(1)2008年3—6月,在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局科技示范园内种植,鲜荚产量29280kg/hm2,比对照81-6增产15.8%,达极显著水平。(2)2009年3—6月,在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内示范种植1hm2,产量达到31500kg/hm2以上,效益90000元/hm2以上。(3)2009年3—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种植0.87hm2,鲜荚产量31980kg/hm2,在全国各地所有20个品种中排名第一,创当地菜豆最高产量。(4)2013年在江苏省南通市推广4.2hm2,在淮安市推广10hm2,在江苏省内其他地区推广20hm2,已经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5)2013年在浙江、湖北、安徽等省(市)已推广34hm2。

综合以上情况,笔者认为11-6矮生菜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成果已经熟化且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新,陈凯,袁星星,等.菜豆新品种苏菜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0(6):236-237.

[2]郑文法.菜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4):32-34.

[3]陈新,袁星星,陈华涛,等.矮生菜豆新品种苏地豆1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109-110.

配套品种论文 第6篇

1 玉米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情况

根据农业部安排, 2009年我们在天镇、定襄、阳曲、壶关四个县开展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项目, 围绕10个玉米新品种的推广, 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的玉米种植模式示范区, 示范推广面积为2 500亩。经测产, 项目区平均亩产达到468.9千克, 比对照田亩增产131.3千克, 亩纯收益增加152.12元。项目区良种覆盖率、优质率均达到100%。

1.1 玉米少耕穴灌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种植模式

在天镇县贾家屯乡塔儿村建立了一个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示范区, 围绕改良21号玉米新品种的推广, 重点推广少耕穴灌、地膜覆盖两项技术, 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耕、耙、锄、耧等常规旱作技术, 实施面积1 000亩。该村地处黄土丘陵区, 为一年一熟旱作农业区。通过比较, 选择了适合在海拔1 200米的旱作区种植生育期130天且抗病、抗旱、丰产性能较好的改良21号。同时, 采用“少耕穴灌、地膜覆盖和旱作节水”的种植模式, 通过实施旋耕、耙耱、施肥、穴灌、覆膜、播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地温, 提早出苗, 延长作物生育期, 使丘陵旱作区、无霜期比较短的地区也种上了玉米, 并可保蓄土壤水分, 防止土壤水分过度蒸发, 达到抗旱保春播、夺高产的目的。特别是采用少耕穴灌技术, 在春播遭遇干旱的情况下, 亩灌水量仅4立方米即可保证播种出苗。经多点实测, 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11.0千克, 比对照田亩增产149.0千克, 抗旱增产作用十分明显, 增产幅度达36.2%, 亩纯收益增加87元。

1.2 玉米间作西葫芦制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在定襄县受录乡北庄村建立了一个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示范区, 围绕先玉335玉米新品种的推广, 选择玉米间作西葫芦制种立体种植模式, 集成配套地膜覆盖、精量播种、精心授粉、测土施肥、科学浇水、病虫防治等技术, 实施面积500亩。该村地处忻定盆地, 属两年三熟区, 立体种植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推广历史, 最高年份应用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 创造和积累了粮粮间套、粮经间套、经经间套等20余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 玉米间作西葫芦制种是当地主要的立体种植模式, 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实现稳粮增收的目的。据测产, 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60.5千克, 比对照亩增产148.5千克, 亩纯收益增加238元, 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1.3 玉米少耕穴灌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种植模式

在阳曲县高村乡西南洼村建立了一个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示范区, 围绕晋玉811、强盛12号、强盛46号3个玉米新品种的推广, 重点推广少耕穴灌、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配套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实施面积500亩。其中, 示范区少耕穴灌、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三项技术应用率达到100%, 亩施有机肥2 000 kg, 测土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4∶9∶6, 应用面积达到96%。该村地处中部丘陵区, 土地贫瘠, 缺水少雨, 生长期较短。针对这些突出问题, 推广了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 形成了新的玉米种植模式。经测产, 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10.0千克, 比对照田亩增产90.0千克, 亩纯收益增加202元。

1.4 玉米秸秆深埋地膜覆盖聚水节肥种植模式

在壶关县晋庄镇北庄村围绕郑单958、大丰26号、先玉335、屯玉42号、农大84号等5个玉米新品种推广, 建立了一个面积500亩的示范区。该村地处太行山区, 受低温寒冷和土壤瘠薄的影响, 玉米生产长期不能夺取高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围绕中晚熟高产玉米品种的推广, 在坚持研究推广玉米秸秆沟埋覆盖和地膜覆盖增产技术的同时, 配套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经测产, 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52.0千克, 比对照田亩增产120.0千克, 亩纯收益增加147元。

2 开展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广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农业部要求, 省里下发了关于改进种植模式与玉米良种良法配套覆盖技术的通知, 组织各县编制实施方案, 制定补贴办法, 确定示范地点、示范品种和配套技术。各项目县都成立了由农业局长任组长的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项目领导组, 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县农业局还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了技术组, 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建立完善项目资料档案, 做好项目总结工作。同时,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了目标责任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 与示范区乡 (镇) 、村签订了责任状, 把具体建设指标细化落实到人。

2.2 搞好物资服务

为了搞好项目建设, 天镇县专门购置了穴灌机2台, 租用了拉水车, 并在春播期间配备2名技术人员和拖拉机驻村全程为农民服务。

定襄县示范区由大户牵头, 组织15名农户共同集资入股种植, 实行机耕机耙、购买农资、铺膜播种、雇工培训、技术指导、浇水施肥、防治病害、收获、机械采种、销售结算等“十统一”管理。示范区还与农民经纪人签订种植收购合同, 约定种植面积、产量、价格、质量要求和付款方式, 并为农户抵垫种子、地膜、农药等款, 秋后收种付款一并扣除, 减轻了农民投资压力和风险。

阳曲县鼓励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与农民签订玉米新品种推广、少耕穴灌合同, 统一购膜, 统一下种, 统一管理, 统一调度机具, 统一收费标准。

此外, 各项目县都加大了地膜等物化补贴。其中, 壶关县为示范区每亩补贴30元地膜款和10元种子款, 由农业局统一供膜供种, 以村统一发放。

2.3 加强技术指导

作物生长期间, 县农业局派高、中级技术人员包片蹲点, 开展田间技术指导, 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管理, 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县根据示范区实际编印关键技术的操作规程, 采用冬季培训、春季宣讲、上门服务、田间咨询、专题讲座、印发资料等手段,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蹲点人员、乡村干部、示范户进行系统培训。2009年, 示范区共开展技术培训25场次, 培训农民2 650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4 000余份, 科技入户率达到100%, 做到村有农民技术员, 户有科技明白人。阳曲县还在示范区设立了标牌, 标明技术人员、示范内容, 把示范区办成了观摩学习、参观培训和品种展示的基地。

2.4 加大资金投入

各项目县积极整合项目资金, 把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有机质提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结合起来, 捆绑资金, 从而增加项目区投入, 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3 玉米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示范推广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 推进了耕作制度改革, 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 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示范区平均亩增产131.3千克, 亩纯收益增加152.12元。特别是定襄县建设的玉米间作西葫芦示范片, 亩纯收入达到1 079.8元, 15个农户户均纯收入36 125.4元,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2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 推广少耕穴灌、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测土施肥、旱作节水等措施, 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使土壤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 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 减少化肥施用及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实现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3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 示范区农民科技素质提高, 经济意识增强,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 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促进作用。同时, 示范区投入增加, 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4 开展示范推广工作获得的重要经验

4.1 管理到位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各项目县都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 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 制定了技术操作规程, 指导农民按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特别是定襄县通过大户组织15个农户进行生产, 实行了“十统一”管理, 使项目建设开展得卓有成效。

4.2 技术到位是项目实施的核心

项目实施中, 示范区实行科技人员包片指导, 对农民开展了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服务, 让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模式得心应手, 及时到位。

4.3 投入到位是项目实施的保证

各项目县千方百计整合项目资金, 多项资金捆绑使用, 增加示范区资金投入, 调动了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 项目县还组织农民经纪人垫付资金、专业合作社组织作业等形式减轻农民投资负担。定襄县还通过签订购销合同解决销路, 降低农民投资风险。

5 促进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的对策

5.1 扩大示范规模

示范区推广面积仅2 500亩, 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受益面较小。特别是阳曲县为省级贫困县, 农民收入水平低, 项目补贴不能在春耕下种时到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示范区群众的积极性。因此, 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确保推荐选用最好的品种, 组装应用最新的增产技术。

5.2 提高农民素质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 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较差, 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展缓慢。因此,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采用印发资料、媒体宣传、专家咨询、现场培训等有效手段, 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 确保主导品种、配套技术落实到位。

5.3 加强技术研究

配套品种论文 第7篇

1 春播早熟区

该区域以山西省中北部的高海拔冷凉地区为主, 包括代县、左权县、和顺县、寿阳县、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怀仁县、广灵县、浑源县、应县、山阴县、灵丘县、偏关县、繁峙县、宁武县、五台县、静乐县及岚县。该生态区域无霜期只有98~110 d, 气温低、降雨量稀少、风沙大、气候干旱, 谷子种植面积较小, 谷子品质中上等。选择谷子品种时, 应以生育期在80 d以内为宜。适合本生态区域的品种主要有晋谷33、晋谷31、晋谷25及大同14等。

2 春播中晚熟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柳林县、离石市、吉县、乡宁县、大宁县、汾西县、永和县、武乡县、沁县、长治市、长子县、襄垣县、屯留县、潞城市、高平市、太原市小店区、太原市万柏林区、定襄县、阳曲县、原平市、清徐县北部山区、古交市、保德县及河曲县等。该生态区域平均海拔1 130 m以上, ≥10℃的积温3 150℃以上, 无霜期125 d左右, 气候较温暖、降雨量适中、土地肥沃、耕作精细、农业生产以及谷子种植历史悠久, 是山西省的谷子主产区。当地谷子产量水平高、品质上乘、色泽鲜亮, 熬成粥后汤色金黄, 香味四溢, 历史上的很多品种都属贡品, 如沁县的沁州黄。平均产量150 kg/667 m2左右, 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产量可达200 kg/667 m2左右。适宜该生态区域的品种有晋谷35、晋谷34、晋谷25、太选2号、长农35、晋谷32以及品谷2号等。

3 夏播区

该生态区域有近40个县区, 包括永济市、临猗县、夏县、新绛县、曲沃县、浮山县、古县、襄汾县、洪洞县、尧都区、侯马市、翼城县、平陆县、霍州市、河津市、闻喜县、芮城县、万荣县、晋城市、阳城县、黎城县、平定县、昔阳县、阳泉市、灵石县、交城县、汾阳县、文水县、孝义市、介休市、平遥县、祁县、太谷县及榆次区等。该区域位于汾河两岸以及丘陵区, 地势起伏大、北高南低, 有效积温差异大, 可细分为北部谷子夏播早熟区和南部谷子夏播早熟区。北部区以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为主, 生育期80 d左右;南部区以运城盆地及四周丘陵为主, 生育期85 d以上。夏播谷子种植区谷子千粒重中等、色泽一般, 所含蛋白质、脂肪、赖氨酸中等。适合该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有晋谷25、晋谷21、晋谷29等。

谷子种植区划是关乎谷子生产的重要工作。在不同谷子种植生态区选择最适宜的品种,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谷子种植生态区划的宣传普及工作, 对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谷子种植区域划分是关乎谷子生产的重要工作, 对山西省谷子种植的生态区域划分及不同区域的相关配套品种进行了概述。

配套品种论文 第8篇

关键词:绿豆,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绿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旱耐瘠, 并有固氮养地能力, 是禾谷类、薯类作物间作套种的适宜作物和良好前茬。除采收籽粒外, 还可用作优质绿肥和开荒中的先锋作物, 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

世界上绿豆主要产区在亚洲, 非洲、欧洲、美洲也有少量种植, 故称绿豆为亚洲豆类作物。全球共有20多个国家种植绿豆, 其中印度、中国、泰国等国家栽培较多。中国绿豆总产量在100万t左右, 产区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及东北、华北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豆出口国, 年出口量在20万t左右, 以陕西榆林绿豆、吉林白城鹦哥绿豆、内蒙古绿豆、张家口鹦哥绿豆出口量最大, 产品主要销往日本、越南、菲律宾及美国。

冀西北地区多丘陵、山坡地, 为河北省春播绿豆主产区。然而由于品种混杂退化、品质下降、籽粒偏小等主要问题, 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 亟待选育出品质优良、丰产性更好、抗逆性和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为此, 课题组确立了优质、高产、大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育种目标, 优选亲本材料, 配制杂交组合, 经多代选择、多年多点鉴定, 通过系谱法育成冀西北首个绿豆新品种张绿1号, 并研究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 新品种选育

1.1 选育方法

张绿1号是选用绿豆92-9作母本, 张家口鹦哥绿豆作父本, 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成果鉴定。

绿豆92-9:1992年由东北引进大粒品种中的变异单株系选而成。春播生育期89 d, 株高56.2 cm, 无限结荚习性, 植株粗壮, 抗倒抗病害。主茎分枝5.1个, 单株结荚23.5个, 荚长12 cm, 荚粒数12粒, 千粒重68 g。籽粒绿色, 光泽度好, 不炸荚、不落粒, 综合性状好。

张家口鹦哥绿豆:张家口名优农家品种, 抗旱性较强。春播生育期95 d。无限结荚习性, 株型紧凑, 半蔓生。幼茎绿色, 成熟茎绿色, 株高77.1 cm。主茎分枝为4.6个, 叶片卵圆形, 花黄绿色。单株荚数30~40个, 荚长8.5 cm, 单荚粒数12.5粒, 千粒重44 g。

1.2 选育过程

1999年配制组合:绿豆92-9×张家口鹦哥绿豆。

2000年进行F1繁殖。

2001年选种圃种植, 供试组合12个, 选出优异单株118株。

2002年选种圃种植, 供试组合31个, 继续进行优选, 在田间评选的基础上确定优良组合, 淘汰劣组合;进行二次单株选择, 入选单株305株, 本组合入选45株。

2003年株行圃种植, 通过对生育性状、整齐程度、抗逆性的比较, 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21份材料进入2004年的鉴定圃。

2004—2005年品系鉴定试验, 供试材料21份, 进行生育性状、抗逆性和产量等性状的鉴定, 从中选择出符合目标的优良品系8份, 进入品种比较试验。

2006—2008年绿豆品种比较试验, 供试品种8份。

2009—2010年张家口市绿豆品种区域试验, 供试品种4份。

2011年张家口市绿豆生产鉴定试验, 供试品种3份。

2013年张绿1号通过成果鉴定。

1.3 产量表现

1.3.1 绿豆品系鉴定试验

2004—2005年绿豆品系鉴定试验, 对照品种为张家口鹦哥绿豆。2004年张绿1号产量116.9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6.3%;2005年产量121.7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5.9%。两年平均产量119.3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6.1%。

1.3.2 绿豆品种比较试验

2006—2008年绿豆品种比较试验, 对照为张家口鹦哥绿豆。2006年张绿1号产量119.1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2.3%;2007年产量132.3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5.4%;2008年产量111.2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2.9%。3年平均产量120.9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3.6%。

1.3.3 张家口绿豆品种区域试验

2009—2010年张绿1号参加了张家口市绿豆品种区域试验, 参试品种4个, 对照品种为张家口鹦哥绿豆, 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设置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沙岭子试验地、巡天引育中心、蔚县原种场、阳原县马圈堡乡、逐鹿辉耀乡农技站5个试点, 两年共收到10份区试总结报告。

区试结果表明, 张绿1号连续两年在5个试点均增产。2009年平均产量83.9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25.4%, 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0年平均产量92.9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5.4%, 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两年平均产量88.4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9.9%, 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1.3.4 张家口绿豆生产鉴定试验

2011年张绿1号参加了张家口绿豆生产试验, 对照为张家口鹦哥绿豆。5个试点全部增产, 平均产量87.5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6.4%。

1.4 主要农艺性状

春播生育期95 d, 属中早熟品种。植株半蔓生, 株高60~70 cm, 主茎分枝4~6个, 单株荚数23~28个, 荚长11 cm左右, 荚粒数9~11粒, 籽粒绿色有光泽, 千粒重65 g。该品种丰产稳产, 适应性较强。

1.5 田间检测结果

2011年8月, 张家口市科技局组织专家测试组, 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沙岭子示范田对张绿1号进行了产量测试。测试结果如下:代表面积0.33 hm2, 播种密度6 100株/667 m2, 单株荚数30.8个, 千粒重70.1 g, 折合产量156.7 kg/667 m2, 缩值产量117.5 kg/667 m2, 较对照增产19.7%。

1.6 品质检验

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张绿1号粗蛋白含量25.88%, 粗脂肪含量0.87%, 粗淀粉含量54.26%, 其中粗蛋白含量比张家口鹦哥绿豆高3.44%。

2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11年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沙岭子试验基地, 对张绿1号进行了播期、密度、施肥等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了研究, 为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播期试验

5月13日—7月1日, 每隔7 d一个播期, 共计8个播期。各播期3次重复, 随机排列。研究结果表明, 5月13—20日播种, 产量最高且差异不显著, 产量120.3 kg/667 m2;5月27日以后播种产量逐渐降低且与第1、第2播期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到6月24日播种的绿豆不能正常成熟。因此, 适宜播期为5月中下旬。

2.2 扇形密度试验

按照扇形密度试验方案, 设计了4个不同株距处理 (15 cm、20 cm、25 cm、30 cm) 。每个株距占1/4圆, 1/4圆等分成9份, 10o为1等份, 每个株距可种植9行, 即9个半径。第一株距离圆心50 cm, 半径为6 m。因此, 每个株距处理9次重复, 每个重复中给单株排序, 靠近圆心50 cm位置为1, 往圆周方向依次排序。每个单株位置对应相应的密度及产量。根据每个处理的单株平均产量与对应株数, 求出每667 m2产量, 表明在4个株距处理中均有一个密度范围, 即在5 000~6 000株/667 m2范围内产量最高, 产量130 kg/667 m2左右。把选取的产量段与总体产量看作2个样本, 进行t测验, 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

2.3 3414配方施肥试验

供试肥料为尿素 (含N 46%) 、过磷酸钙 (含P2O512%) 、硫酸钾 (含K2O 50%) 。研究了绿豆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绿豆产量 (Y) 与氮肥 (N) 、磷肥 (P) 、钾肥 (K) 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Y=100.0131+0.3271 N+8.1741 P-1.2613 K-0.7957 NP+1.1786 NK-0.2512 PK-0.4722 N2-0.1972 P2-0.0774 K2

该方程相关系数R=0.991 1, 并对之进行F检验, 回归差异极显著, F=24.589 0>F0.01=14.659 1。根据三元二次肥料函数的配置, 最高产量施肥量及其产量为N=3.87 kg/667 m2、P2O5=7.88 kg/667 m2、K2O=8.10 kg/667 m2、产量Y=127.7 kg/667 m2;采用目前市场肥料价格N (尿素) 4.78元/kg, P2O5 (过磷酸钙) 5.33元/kg, K2O (硫酸钾) 4.0元/kg, 绿豆7元/kg, 最佳经济施肥量及其产量为N=3.81 kg/667 m2、P2O5=6.18 kg/667 m2、K2O=7.57 kg/667 m2、产量Y=126.9 kg/667 m2。

3 推广前景

配套品种论文 第9篇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幼苗叶色呈深绿色, 叶鞘为紫色, 在生产上表现为生长势强。株型为半紧凑, 株高为280~285cm, 穗位高100~102 cm, 成株期叶色为深绿色, 花药为浅紫色, 颖壳呈绿色, 雄穗较为发达, 果穗呈筒状型, 籽粒结实性好, 穗长18.2~18.4 cm, 穗粗6.1~6.3 cm, 穗行15 行左右, 百粒重32.9 g, 出籽率90%。黄色籽粒, 呈现半马齿形状, 粒轴为红色, 全生育期叶片约19 片, 生育后期保绿度高。

1.2 抗逆性

抗倒伏倒折, 抗多种病虫害, 经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 感小斑病、茎腐病, 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受旱耐涝能力较强, 适宜陕西大部分地区种植。

1.3 品质分析

经品质分析, 粗蛋白 (干基) 为9.64%~9.66%, 淀粉 (干基) 74.46%, 粗脂肪 (干基) 3.06%, 赖氨酸0.29%[3,4]。

1.4 适宜机械收获

由于联创808 脱水快、产量高、易脱粒、抗倒、抗病, 根系发达, 茎秆韧性强, 轴超细、粒超长, 出籽率高达90%以上, 是适宜田间机械籽粒收获的品种。该品种的培育为我国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尤其是大田籽粒收获创造了品种基础。

2 适宜地区及产量表现

2.1 适宜地区

玉米联创808 该品种全生育期夏播100 d左右, 适宜黄淮海夏播玉米种植, 并适宜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

2.2 产量表现

玉米联创808 品种在国家2013 年黄淮海区域试验中 (7.5 万株/hm2) , 平均产量10 038 kg/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10.9%, 居第1 位;在国家华北区试验中 (6.75 万株/hm2) 平均产量达13 882.5 kg/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10.2% ; 在国家西南区试验中 (4.5 万株/hm2) 平均产量9 175.5 kg/hm2, 比对照产品增产10.5%;在国家西北区试验中 (8.25 万株/hm2) 平均产量15 906 kg/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8%。增产点率达86%, 升入国家西北区试, 成为横跨我国四大玉米主产区区试的品种。2015 年9 月2 日, 在国家公布的最新国审玉米品种中, 联创808 更是通过国审的适合机械化粒收的高产玉米新品种。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精选种子

联创808 为杂交种子, 特点是纯度高, 可发挥杂交优势, 确保稳产增产。在生产上对种子的要求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和规格, 如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成熟度呈本品种特有特性。种子包衣对于种子的发育至关重要, 一方面防护天敌为害, 避免环境污染, 同时可杀害虫、预防病害、健壮苗情、增加产量等效果。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联创808, 生产商已对种子精选包衣, 包衣剂主要成分为锐盛、满适金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以对粗缩病及蚜虫进行防治, 可以不必进行二次包衣处理[5]。

3.2 合理施肥

玉米施肥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规律统筹协调安排。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 有些大量元素土壤无法及时有效充足地提供, 必须通过外在施肥保障高产稳产, 其中氮磷钾等元素要通过外在施肥进行补充。同时, 玉米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强度有差异。在苗期, 营养元素吸收利用少, 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间, 即起身拔节期至抽穗开花期, 吸收营养元素的速度加快, 且需要量多, 是需肥的最高峰期;开花以后, 营养元素吸收的速度减缓, 需要量少。根据研究, 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要纯N 3.15 kg、P2O51.28 kg、K2O 2.9 kg。不同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玉米品种产量不同, 所需肥量也不同[1]。对于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科学施肥, 要依据该品种的生产能力、阶段发育需肥特点进行施肥, 统筹协调, 配合平衡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 大量元素肥和与微肥, 在施肥方式上做到基肥、种肥与追肥协调推进。

3.2.1 底肥施足。 施足底肥利于联创808 在生长发育前期抢占季节优势, 早生快发, 有利于形成大穗, 提高籽粒的结实率和单粒重。在当前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的情况下, 提倡使用优质农家肥26 250 kg/hm2, 结合深入整地一次性施入, 以延长肥效, 可有效防止生长发育后期的脱肥、早衰, 有利于延长生育期, 提升产量。

3.2.2 重施种肥。对于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区域, 根据土壤的类型、肥力浅厚等具体情况, 要重施种肥。可施联创808 玉米专用肥或三元复合肥为佳。可安排磷酸二铵180~220 kg/hm2、 硫酸钾45 ~55 kg/hm2、 硫酸锌23.5 kg/hm2、尿素280~320 kg/hm2, 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在种肥施入过程中, 种子和肥料不可同位混施, 避免烧芽、烧苗。氮肥施用中基追比为2∶3。

3.2.3 适时追肥。玉米追肥规律是拔节肥轻追, 以利早发、稳长;穗肥重施, 促进多穗大穗多粒。为减少联创808 在施肥中的氮肥损失, 提高利用率, 根据该品种的需肥规律, 采用3 次追肥法, 效果较好。第1 次是拔节期, 进行轻度追施, 用量为尿素105 kg/hm2, 追肥平行距离植株9 cm, 方法为开沟施入, 施入深度为9~11 cm, 施后即覆土, 促进穗分化。第2 次是施穗肥, 即在大喇叭口期, 在抽雄前12 d左右施入尿素215 kg/hm2, 离根部平行距离为9~11 cm, 深度为14~16 cm, 施后及时覆土。第3 次为施粒肥, 促进玉米灌浆, 争取多粒, 增加单粒重。在抽雄后至开花期间, 观察叶片颜色较淡时, 应补施尿素105 kg/hm2。

3.3 造墒播种

联创808 有利于在陕西关中地区夏播, 一般在6 月8—12 日, 最晚要早于6 月15 日。播种墒情缺乏, 应带水点播, 以利下种, 播后及时灌溉, 促进发芽。提倡单粒精量播种, 播种深度3~5 cm, 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 防止漏播和重播, 带肥播种, 种肥间隔在8 cm以上, 以防出现烧苗现象, 确保一播全苗。

3.4 适时间苗定苗

适时间苗能够为幼苗后期生长留出空间, 合理定苗有利于单株强壮, 对于壮苗有很大益处, 是实现联创808 合理密植的关键措施。宜早间苗, 利于壮苗, 如间苗过晚, 导致植株过分拥挤, 生长空间不足, 水分、养分无法充足供应, 初生根系生长受到影响, 影响地上部的生长。间苗在3 片叶时进行, 间苗时应拔去杂苗、小苗、病苗、弱苗, 留下整齐的苗和叶片颜色一致的壮苗。定苗在5 片时进行, 定苗时要留壮苗。间苗、定苗的注意事项是拔出的苗要连根拔除, 避免二茬苗。

3.5 合理群体

联创808 高产的关键是保留合理的留苗密度, 联创808一般群体为6.75 万株/hm2, 肥水好的地块可留苗8.25 万株/hm2。群体过小或过大, 均会影响联创808 的品种玉米增产潜力[6]。

3.6 合理灌溉

在联创808 生长发育的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要注意预防旱情, 否则会造成抽雄困难, 授粉不良, 穗粒数减少;降低粒重, 最终产量降低, 在上述3 个关键期出现旱情, 及时灌溉, 保持稳产。玉米新陈代谢过程和生命活动过程的强弱由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决定, 水分条件充足, 细胞分裂才能正常, 开展增殖和进行正常生理代谢活动[2]。联创808 玉米根系需要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 才能正常吸收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 运输和分配营养元素, 同时保持叶片温度月与气温平衡。干旱缺水使细胞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凝聚, 破坏结构, 最后植株死亡[7]。

3.7 病虫草防治

3.7.1 病害防治。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抗病性强, 但也会出现一些病害, 如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等。对于大斑病、小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喷雾防治。对于粗缩病, 采用粗缩灵在玉米7 叶喷雾防治。

3.7.2 虫害防治。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抗虫性表现较好, 一般可能发生的有玉米螟、玉米蚜、粘虫等。玉米螟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发生, 可在此时用1.5%辛硫磷颗粒剂32.5 kg/hm2或30%辛硫磷颗粒剂3.75 kg/hm2+细砂30 kg/hm2放在玉米芯防治。玉米蚜需要早防治, 最佳防治时期在该虫害的发生初期, 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 倍液喷雾防治。粘虫危害一般在苗期发生, 一旦发现用90%晶体敌百虫900~1 100 倍液喷雾防治。

3.7.3 防除杂草。联创808 玉米新品种对于杂草防除以防、治结合。一方面是以防为主, 播后苗前需要封闭处理预防杂草, 一般可用50%乙草胺1 312.5 m L/hm2+38% 阿特拉津1 875 m L/hm2处理, 对水量要大于525 kg/hm2, 在配施中, 注意阿特拉津用量不超过3 000 g/hm2, 否则会产生药害[3]。 另一方面是除草, 在联创808 生长发育关键期大喇叭口期, 可用20%百草枯水剂3 kg/hm2, 在玉米行间对水600 kg/hm2定向喷雾。

3.8 适期收获

联创808 的显著特点是保绿度较高, 能够延长生育期, 在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时, 要适当晚收, 实现晚收增产目标。农民习惯在果穗苞叶发黄时收获, 此时玉米还在灌浆, 没有真正成熟, 可减产10%左右。要在玉米苞叶发黄后7 d, 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 此时如果籽粒水分降至25%左右, 机械收获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林晶, 杨显峰.高淀粉玉米高优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4) :99-101.

[2]李自学, 谢磊, 王振宗.承玉62玉米杂交种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 2007 (8) :42-43.

[3]周淑伶, 杨学文.玉米品种京单28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2008 (1) :107.

[4]王义.玉米新品种联创808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 2015 (3) :83.

[5]黄开健, 杨华铨, 谭华.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J].玉米科学, 2011 (1) :57-59.

[6]黄智鸿, 王思远, 包岩.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J].玉米科学, 2007 (3) :95-98.

配套品种论文 第10篇

關键词:菜用甘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04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002-302(204)2-027-02[HS)][HT9SS]

收稿日期:204-08-07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编号:SXGC(203)008];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3)4003]。

作者简介:曾燕楠(982—),女,江苏如东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甘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Tel:(025)8692855;E-mail:zengyannan@63com。

通信作者:王庆南,研究员,从事优质食用甘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wangqnzh@63com。

[ZK)]

甘薯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能源作物,同时还是一种新型的绿叶蔬菜作物。菜用甘薯的嫩茎叶是营养丰富且均衡、保健作用强、口感风味好的新鲜绿色保健型蔬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受欢迎,在香港被誉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菜”,美国把它列为“航天食品”,医学界已将其列入抗癌蔬菜之一[-4]。甘薯的茎尖和嫩叶营养丰富,富含黏蛋白、纤维素、维生素和果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肠胃蠕动和肠管中毒物的排泄、防止便秘、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功能[4-6]。菜用甘薯栽培方便,营养丰富,适应性广,稳产高产,采收期长,抗逆性强且很少或不用农药,被认为是名符其实的无公害绿叶蔬菜[7-8]。在沿海多台风地区,甘薯抗风耐涝,可缓解强风暴雨后的蔬菜供应紧张局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及其保健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郊区发展菜用甘薯前景广阔。我国南方的甘薯嫩茎尖畅销,经济效益较高,北方地区菜用甘薯发展缓慢,目前江苏省通过鉴定的菜用甘薯品种仅有4个,大部分菜用甘薯品种存在结薯性差,种苗繁育难,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多年杂交工作基础上,选育了一系列适宜南京地区生产需要的菜用甘薯新品系。其中宁菜薯3号因其茎叶产量高、含水量高、口感好、结薯性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利用,成为特色、保健蔬菜,为实现菜用甘薯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新品种。本研究介绍了宁菜薯3号的选育过程、产量、食味评分、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南京及周边地区菜用甘薯产业化生产提供新品种。

选育经过

宁菜薯3号是2008年以福薯8为母本,混合授粉(父本为五爪金龙、宁紫号、黄叶观赏薯)选育而成。2008年收获了350粒杂交种子,2009年从杂交实生苗圃中选出单株。特点是茎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茎尖嫩、茎尖及中下部叶片、叶柄均可食用,食味及结薯性较好、薯皮光滑、白皮或淡土黄皮,薯肉淡黄色,编号“宁菜薯f8-”。200年,在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繁殖及株系比较鉴定,茎尖产量高,食味品质好,结薯性较好。20年,在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金陵绿谷科技示范园、南京市栖霞区东三乡蔬菜合作社、常州菜根香农业示范基地进行了重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菜薯3号茎尖嫩,食味品质佳,产量达60 t/hm2以上。202—203年,参加了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3年同期参加生产试验。204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宁菜薯3号。宁菜薯3号选育过程见图。

[FK(W2][TZYNtif][FK)]

2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

2产量和食味评分

2全国菜用组甘薯区域试验

202—2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2年,宁菜薯3号茎尖平均产量 3300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82%,居第2位。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692,高于对照,位居第。2009年,宁菜薯3号茎尖平均产量4222 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29%。2年平均产量376 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674%,居第3位。2年食味综合评分平均7704分,食味品质优,居参试品种第位。

22全国菜用组甘薯生产试验

203年,将宁菜薯3号在济南、成都、儋州开展生产试验。生产试验中宁菜薯3号茎尖平均产量3476 t/hm2,比对照增产90%;3个试点的平均食味评分7372分,优于对照53%(表)。

[FK(W8][HT6H][Z]表宁菜薯3号生产试验结果[HTSS][STBZ]

[H5][BG(!][BHDFG3,WK8,WK7。3W]试验地点产量(t/hm2)比对照增产(%)食味鉴定评分(分)

[BHDG2,WK8,WK7。3DWW]济南39043368000

[BHDW]成都443257697

[BH]海南2092 -2847200

[BH]平均值3476907372[H][BG)F][FK)]

22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株形直立,顶叶浅复缺刻,分枝中等,全株均为绿色,叶片常下垂。无茸毛,烫后颜色呈翠绿至绿色,略有香味,无苦涩味,有甜味,滑腻感不明显。地下部薯块呈纺锤形,薯皮白色或淡土黄色,薯肉淡黄色,薯块产量可达30 t/hm2,留种方便,解决了菜用甘薯留种难问题。茎叶粗壮,产量高,单个茎尖达8 g左右,叶宽可达8 cm,采摘单株大小及质量接近夏季的青菜。含水量高,夏季平均为90%,比福薯8高08百分点,中下部叶片叶柄较脆嫩,可与茎尖一起食用。适应性广,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都适宜种植。该品种适宜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山东、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区种植。

nlc202309041116

23抗病性

202—203年,宁菜薯3号参加国家菜用甘薯品种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抗根腐病,高抗蔓割病,高感薯瘟病Ⅱ型,中感薯瘟病Ⅰ型。病毒、食叶害虫和白粉虱危害轻。

3栽培技术要点

3育苗

3薯块繁殖

同普通甘薯品种育苗方式,选用无虫口的薯块作种薯育苗,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一般于3月中旬排种,双层薄膜覆盖冷床育苗。如果大棚育苗,可采用套小弓棚、电热丝控温等措施增加出苗量,排种期也可提前至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2植株繁殖

植株在大棚中越冬保苗,一般在3—7月,在气温回升或有加热的条件下恢复生长,剪取新发侧枝移栽。

32整地和施基肥

选择有灌溉能力的田块,土质以沙壤土较好。结合整地,起平畦,施用有机肥5 000 kg/hm2或N、2O5、K2O含量均为5%的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可获得较好的茎尖产量及食用品质。

33密植

平畦种植,株距20 cm,株距30 cm,畦宽为0~2 m,种植密度5万株/hm2左右。

34打顶和追肥

栽插后7~0 d进行摘芯打顶促进腋芽形成分枝,0~5 d穴施尿素75~00 kg/hm2,促壮苗。进入生产高峰期后,每次采摘后及时补充尿素75~20 kg/hm2,间隔施用粪水或发酵过的豆饼、菜籽饼肥,保证植株氮素供应。在生产期间常淋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为宜,确保茎尖鲜嫩。

35采收

35茎尖采摘

以可直接食用的长度为原则,凡达到适采长度的茎尖均可采收,一般为0~5 cm。每条分枝被采摘时基部应保留2~3张叶片,促侧芽生长,下次可继续采收。采摘后应及时进行修剪,去掉底部的黄叶。

352整株采摘

主茎或主要分枝长度达到20 ~25 cm即可采收。保留基部~2个茎节,剪取上部植株,以30~50枝为单位捆扎成把。食用前将基部3~5 cm纤维化老茎摘除,保留基部叶片、叶柄及嫩尖待用。

采收时应避免损伤嫩叶,以免产品发黑,影响产品外观。松散排放,防止发热而灼伤嫩梢芽点和嫩叶,采收时间以清早为佳。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H9mm]

[ZK(#]甘学德,宋付平,黄潔,等 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200,26(7):49-54

[2]马剑凤,程金花,汪洁,等 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 江苏农业科学,202,40(2):-5

[3]李水凤,陈琦,茅国夫,等 菜用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 中国种业,203():55-56

[4]周杰,曹清河,周志林,等 菜用型甘薯不同品种组织培养差异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202,40():60,62

[5]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 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蔬菜,2007(0):4-43

[6]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等 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 南京农专学报,2003,9():20-23

[7]赵荷娟,王庆南,程润东,等 茎尖菜用甘薯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3):73-76

[8]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 菜用甘薯品种宁菜薯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203,4(2):07-08

配套品种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生产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同时对于畜牧生产来说它也是必不可少的饲料。它不仅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东北部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 在这个广阔的平原上分布着一条可以与美国玉米道与乌克兰玉米带相媲美的黄金玉米带, 除此以外我国东部的很多平原地区也非常适于玉米的种植。随着科技的进步, 产量高、质量优的玉米品种不断出现, 玉米新品种的种植已经成为农民增产丰收, 以及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玉米种植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玉米种植更多的出现了机械化种植的影子, 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生产方式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1 玉米新品种种植技术

做好玉米新品种的种植与管理关系到玉米的产量, 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品种的筛选、选址作业、种子处理以及确定播种期与施肥。

1.1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由于玉米种植地的气候条件与土质各不相同, 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若当地的无霜期较长可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反之则可选择生长期较短, 且耐寒早熟的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当然玉米的生长期越长其产能也就越高, 反之玉米的产能则会降低。此外玉米的通风、透光状态以及植株的总体密度也会对玉米的产能产生影响。

1.2 选址作业

玉米种植应选择比较肥沃的土壤, 最好是黑土地, 另外厚度大的黄土层也可。栽培地周围应比较开阔, 通风性、透光性良好, 做好选在平原地区种植。除此以外种植地的排水一定要通畅, 排水不畅的地块应建排水渠, 以便均衡水分, 补给或排出水, 以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真正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玉米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前, 可以先进行一个小面积的栽培试验, 以考察玉米产能, 然后选择种植。

1.3 定期播种

选择合适的时机播种对于玉米的产能也非常重要。春季是播种玉米的最佳时机, 通常情况下当土壤温度不低于10℃, 且在10cm的厚度的土层内温度比较稳定, 就可以播种了, 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或者是在温度还不够稳定时播种种子的发芽率就会受到影响, 但是也不能过晚播种, 过晚播种则会影响玉米的产能。

1.4 合理施肥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吸收的养分总量也有所差异, 在施肥时应当考虑地块的养分含量, 将其划分为高产田与中产田。然后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 在玉米生长后期的施肥中最好多是一些农家肥, 或是混合类化肥, 保证玉米生长期间所需养分的供应确保玉米丰产丰收。

2 玉米增产栽培技术

2.1 一地多种

玉米的生长需要接受充足的光照与良好的通风条件, 如果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则光照与通风都会受到影响。而一地多种则可解决大面积种植玉米所造成的通风与光照条件不佳的问题, 促进玉米的增产增收。所谓的一地多种就是指在特定地块内既种植玉米也种植其他农作物如黄豆等。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做大限度的为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保证了土壤肥力的供给, 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方式。

2.2 大垄双行

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的苗间距为70cm左右, 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则是将原先70cm的行距变为100cm或者稍大, 垄上覆盖透明的塑料薄膜, 每垄由原来的种植一行玉米变为种植两行玉米。根据地块条件还可采取大垄小垄间作的方式栽培玉米, 在栽培的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 该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单产量。

2.3 去雄技术

在玉米雄穗散粉前去掉雄穗, 使原本供应雄穗的养分与水分, 转为供应果穗, 使果穗的粒数与重量增加, 同时也可减轻蚜虫、与玉米螟虫的危害。去雄技术可将玉米的成熟期提前3~5天, 将玉米的单产量提升大约10%, 这项技术操作选择恰当的时间操作是最为关键的, 要在雄穗尚未散粉选择去雄, 如果已经散粉则不能起到提高单产的目的, 去雄应隔行或隔株进行, 当果穗花丝又黄绿色转为红色时就可彻底去雄。去雄应把握住恰当的时机, 否则不但不会起到增产的目的, 反而会降低作物的产量。

3 配套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3.1 加强玉米种植期间的技术指导

由相关部门的领导出面将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分派到各村, 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 即使解决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 将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编印成册下发到农民手中, 以便指导农民种植。在农闲时举办培训班, 采用专题讲座、印发资料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培训。

3.2 加强组织领导

各个地方的农业主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玉米新品种种植推广领导小组, 负责玉米新品种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的协调与监督检查。组织农业专家与技术人员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建立奖惩机制与考评机制, 与村、镇签订责任状, 在责任状中明确各方责任, 细化指标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将集体的力量与个人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发挥更大的功效。

3.3 做好物资服务工作

春季农民种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为了解决农民种地资金困难的问题可由相关部门出面为种植户垫付农民种地所需的种子、农药、地膜款, 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 明确规定收购的价格、质量、与农户种植玉米的面积, 及付款方式, 而垫付款可在农民收获后一并扣除。

参考文献

[1]才卓编著, 郭庆法主编.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杨培齐.红旗农场滴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 2014, (3) :19-20.

上一篇: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分解因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