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设计论文

2024-08-09

景观植物设计论文(精选12篇)

景观植物设计论文 第1篇

江钻集团厂区位于湖北省潜江市, 南临318国道, 北靠广华街道, 东面为生活区。南北长572m, 东西宽565m, 规划设计用地面积22.98hm2。

设计使厂区形成植物景观高、中、低合理配置, 水土保持良好, 风光宜人的自然环境;在厂区内恢复多样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既具有地方性又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风貌;园区内形成疏密有致又适宜人们活动的, 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江钻实现园林式厂区的目标作出贡献。采取综合性、多样化的技术支持, 实现厂区高质量绿化景观;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科技措施控制厂区的景观破坏, 实现环保绿色厂区。

2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概括为:一核、二轴 (两绿轴) 、二环 (两花环) 、二门、四厅、四片区。

一核:即王者之梦, 江钻拥有王者梦想, 王者风范, 在王者之梦的指引下前进发展壮大。

两轴:两条轴线作为厂区景观的骨架, 支撑起整个厂区的景观节点, 其主要功能为串联各功能分区, 整合形成鲜明的空间结构。同时借轴线景观提升环境品位, 在空间维度上形成景观序列。沿两条轴线布置绿化, 横向种植香樟, 竖向种植广玉兰, 四季常青, 充满生机, 能有效起到生态防护与隔离的效果, 使生态渗入到厂区内, 打造厂区和谐环境, 提高生产效率。

两环:生产区和协作生产区的两个环行道路, 保证了厂区消防的需要和交通的流畅性。两花环四季有花, 生产区四个主要车间游览路线形成一环, 生产区东南角形成另一环, 种植开花的乔木、灌木、地被, 随着四季轮回, 交替盛开, 形成绚丽多彩的鲜花景观, 仿佛花的海洋, 在时间维度上形成景观序列。

二门:东面的主入口大门和北面的侧入口大门, 是厂区的门户, 迎接八方来客, 风格简洁大方, 塑造企业形象, 是厂区的形象性和交通性空间。

四厅:厂区建四个园区, 以江钻企业精神命名, 分别是协力-银杏园、创新-桂花园、奉献-竹园、卓越-水杉园, 构成江钻的“四厅”, 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发挥生态效益, 有效改善厂区内的空气质量.

四片区:将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仓库堆场区设计春夏秋冬四季景观, 周而复始, 生机勃勃, 体现江钻生机盎然及其不断发展的企业形象。

3 种植原则

3.1 适地适树原则

种植设计以适于湖北地区生长的地带性乡土树种为主。

3.2 多样性原则

首先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在种植设计中尽量体现物种的丰富性, 以形成四季景观变幻, 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的优美景观。

其次体现景观的多样性, 通过不同的配植形式, 坚持乔、灌、草、花相结合, 创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类型, 如密林、疏林草地、开敞草地等。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下运用建筑、树木、地形、水体、道路等条件, 形成不同景点, 使厂区内的植物空间幽雅舒适变化丰富。

3.3 生态稳定性原则

依据生态位原理, 按照植物生物特性和生态习性, 以自然植物群落为蓝本, 喜阳植物与耐荫植物相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 使植物之间互惠共生不相矛盾, 配置稳定的植物群落。适当选择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 吸引动物和生物, 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厂区环境。

3.4 健康生态原则

选择有益健康的保健植物, 为员工塑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多布置色叶植物、花灌木、香源植物以及多年生花卉, 形成一个季相丰富, 花香四溢, 色彩缤纷的厂区环境。

4 植物设计

结合厂区功能分区, 绿化系统分为点、线、面结合, 点为一核心四厅即管理区, 银杏园、桂园、水杉园与竹园四个园子的重点绿化设计。线为两轴两环, 即主干道绿化, 面为厂区中车间、仓库、堆场等生产性的建筑、场地周围的绿化。工厂绿化中点、线、面三者联成系统, 更好地起到净化、绿化和美化的作用。营造生态厂区。

在整个园区绿化环境设计中, 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 在植物选择上也有侧重, 生产区以富有激情的红色枫香、郁郁葱葱的竹林、生长茂盛的栾树为主和充满收获希望的银杏, 搭配以流线型的小灌木组团及景石, 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设计种植现代感的植物造型, 其如水流畅的线型, 给人视觉上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4.1 管理区

现有植物长势良好, 以常绿树种香樟为主, 间种红枫、黄杨球、红花继木球, 绿意盎然, 但缺少花灌木和芳香植物, 植物景观需从绿化提升到美化香化, 使环境植物景观更好地提升企业形象。设计栽植贴梗海棠、紫薇、腊梅等花灌木, 栽植桂花、含笑等芳香植物, 丰富植物景观。香樟树形高大, 遮挡改造后的皇冠广场景观的欣赏视线, 不能很好地与环境融合。设计移栽香樟, 换栽较低矮的罗汉松, 形成开敞景观。

工厂大门是对内对外联系的纽带, 也是工人上下班的必经之处, 大门周围的绿化要与大门的建筑相协调, 并有利于车辆及行人出入。门前广场两旁绿化应与道路绿化相协调, 可种植高大乔木, 引导人流通往厂区。围墙绿化设计要充分体现防火、防风、抗污染和减弱噪音的功能, 并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一致。

4.2 生产区

生产区车间周围行道树以广玉兰、香樟、雪松为主, 部分广玉兰长势不好, 叶子发黄, 周围绿地黄土裸露, 缺少地被植物及中间层次的花灌木, 生态环境恶劣。车间基础绿化以黄杨球、洒金柏、金叶女贞和红花继木为主, 洒金柏种植带狭窄, 长势不良, 枯萎现象严重, 景观效果不佳。缺少开花地被和花灌木, 景观过于单调, 不够丰富。应设计增加观花植物品种, 形成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 充分体现江钻欣欣向荣与繁荣昌盛的精神面貌。

原有银杏园银杏长势良好, 但景观单调, 缺少中间灌木层, 同时人不能进入, 景观不能很好地利用, 应设计增加灌木, 丰富植物景观, 同时加入嵌草铺装, 设计道路系统, 使人可游可憩。

4.3 生产服务区

生产服务区车间周围植物以笔柏、侧柏等常绿针叶植物为主, 侧柏修剪造型不美观, 地被为草皮, 改造设计为地被植物酢浆草, 灌木球红叶石楠。水塔周围地块地被植物为三叶草, 夹竹桃, 点缀几棵栾树, 无景观可言。可设计桂园, 种植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桂花品种, 芳香四溢, 同时选择花灌木形成模纹花坛。烟囱周围以绿篱围合, 生硬单调, 改造设计为周围种植花卉, 软化烟囱线条。

4.4 辅助生产区

原有水杉园水杉长势良好, 但地被植物缺乏, 可种植二月兰、麦冬等地被植物, 适当增加一些灌木如火棘、红花继木、贴梗海棠、紫薇等。广玉兰长势不良, 叶子发黄枯死, 影响景观效果, 需移栽生长良好的广玉兰。道路边树木种植池里黄土裸露, 需增加地被植物或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美化环境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车间及仓库周围的绿化是厂区绿化的重点部位, 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园林植物的净化空气、杀菌、减噪等作用, 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粉尘、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对于污染较大的化工车间, 不宜在其四周密植成片的树林, 而应多种植低矮的花卉或草坪, 以利于通风, 便于有害气体扩散, 减少对人的危害。在仓库及防火要求较高的车间周围, 要选择含水量大、不易燃烧的树种, 如珊瑚树、冬青、柳树等。注重建立植被的复式植物群落, 以借景、对景和立体绿化等手法, 强化四个区域景观带的整体性。

4.5 道路绿化

主干道两侧行道树多采用行列式布置, 若主干道较宽, 中间也可设立分车绿带, 以保证行车安全。厂内一般道路、人行道两侧可种植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绿化要有利于室内采光, 防止污染, 减弱噪音。

道路相交处, 设计欧式的模纹花坛, 色彩绚丽, 层次丰富, 呈放射状, 犹如江钻的主要产品钻头的形象, 代表企业文化, 同时象征一种神奇的祝福, 是幸福、成功的象征。

在考虑植物配置多样化的同时, 设计种植大量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如雪松四季常绿, 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变化, 具有杀菌作用;丁香具有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珊瑚树红果形如珊瑚, 绚丽可爱, 具有防尘、隔音、防火、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 具有隔音的作用;石楠四季常绿, 早春嫩叶绛红, 初夏白花点点, 秋末累累赤果, 艳丽夺目, 对有害气体有抗性, 同时具有隔音的作用等。

丰富的植物栽植设计, 空间的景观规划, 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变化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 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工作环境。

5 植物品种选择

5.1 景观核心区 (管理区)

(1) 乔木:水杉、广玉兰。

(2) 灌木:桂花、晚樱、紫荆、桃花、花石榴、蔷薇、茶梅。

(3) 地被:紫叶小檗、毛鹃、花叶蔓长春、火棘、麦冬、葱兰、红花酢浆草。

5.2 景观绿轴

(1) 乔木:广玉兰、香樟。

(2) 灌木:白皮松、珊瑚树、大叶黄杨、桂花、晚樱、榆叶梅、南天竹、紫叶李、卫矛、红枫、枸骨。

(3) 地被:狭叶十大功劳、麦冬、葱兰。

5.3 景观花环

(1) 乔木:白玉兰、樱花、鹅掌楸、卵树、合欢、厚朴、泡桐。

(2) 灌木:紫玉兰、二乔玉兰、麻叶绣线菊、粉花绣线菊、黄刺梅、紫叶李、碧桃、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桂花、碧桃、紫叶李、贴梗海棠、樱花、红瑞木、珍珠梅、八角金盘、紫薇、木槿、木芙蓉、火棘、红继木。

(3) 地被:春鹃、夏鹃、毛鹃、西洋杜鹃、花叶蔓长春、红花酢浆草。

5.4“春韵”区

(1) 乔木:鹅掌楸、广玉兰、白玉兰、刚竹、紫玉兰。

(2) 灌木:贴梗海棠、碧桃、海桐球、金边黄杨球、构骨球、榆叶梅、含笑、石楠、花梅、桃花。

(3) 地被:小叶女贞、洒金珊瑚、小叶栀子、金叶女贞、春鹃、二月兰。

5.5“夏荫”区

(1) 乔木:合欢、黄山栾树、雪松、女贞。

(2) 灌木:紫薇、花石榴、紫荆、红叶李、贴梗海棠、火棘球、红枫、海桐球、石楠球、石楠、南天竹。

(3) 地被:火棘、桃叶珊瑚、夏鹃、丰花月季、紫叶小檗、红花酢浆草。

5.6“秋实”区

(1) 乔木:无患子、乌桕、盘槐、香樟、棕榈。

(2) 灌木:紫叶李、木槿、花石榴、丁香、卫矛、八角金盘、红枫、南天竹、火棘球。

(3) 地被:狭叶十大功劳、金丝桃、丰花月季、紫叶小檗。

5.7“冬姿”区

(1) 乔木: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罗汉松、马尾松、白皮松、雪松。

(2) 灌木:棣棠、早樱、迎春、垂丝海棠、腊梅、结香、海桐、金叶女贞球、石楠球。

(3) 地被:黄杨、珊瑚、桃叶珊瑚、常春藤、葱兰、麦冬。

5.8 道路景观

(1) 主干道行道树:香樟、广玉兰。

(2) 次干道行道树:银杏、栾树、女贞、枫香、白皮松。

(3) 防尘树种:构树、桑树、广玉兰、刺槐、槐树、朴树、木槿、泡桐、悬铃木、板栗、女贞、臭椿、桧柏、夹竹桃、紫薇、沙枣、榆树、侧柏、油松、毛白杨。

(4) 防尘草种:野牛草、结缕草、羊胡子草、狗牙根、假俭草。

(5) 降噪树种:雪松、桧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杉、山核桃、柏木、臭椿、樟树、榕树、柳杉、桂花、女贞。

(6) 防火树种:分为常绿和落叶两类。常绿:珊瑚树、厚皮香、山茶、油茶、罗汉松、蚊母树、八角金盘、夹竹桃、海桐、女贞、青冈栎、大叶黄杨、枸骨、棕榈。落叶:银杏、麻栎、臭椿、刺槐、白杨、柳树、泡桐、悬铃木、枫香、乌桕。

摘要:指出了潜江江钻集团厂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形成一核、二轴、二环、二门、四厅、四片区的规划结构, 绿化系统点、线、面相结合, 遵循了适地适树、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健康生态原则, 分区域详细规划设计, 打造了富有生态特色的厂区绿化环境。

关键词:植物景观,规则设计,厂区,生态

参考文献

[1]郭莉, 陈雨晖.浅谈厂区绿化与植物的运用[J].天然气与石油, 2004 (6) :64~66.

[2]秦春林.对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J].北方园艺, 2011 (24) :127~129.

[3]陈黄春, 刘永生, 周学虎.工业景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安徽淮南望岗场前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 :583~585.

[4]常俊丽, 孙丽娟, 武文婷.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矿厂区景观设计探索——以钱营孜煤矿厂区景观设计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27 (6) :231~237.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第2篇

1.1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三、小结

植物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第3篇

关键字:植物 景观设计 园林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们不但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也会唤起人们的种种情感反应。植物经过设计者的巧妙安排,便会被赋予一种内涵,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能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人们的某些共鸣。我们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发挥其各种重大的作用。

一、植物

要明白植物与景观设计的关系,首先让我们先来笼统地了解一下植物。植物材料也是服务于构建空间的,而且这种材料是有生命的,是会随着季节随着岁月而不断变化的。也正是因为此,它是景观设计要素中最难把握的一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生命的规律和变化的规律。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植物的形态、颜色、质感就是景观设计师们结合景观其他要素着重考虑的。

1、植物的形态

植物的形态可以看作为各种点、线、面。通过点、线、面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丰富的形态语言。而且点的大小、疏密、形状颜色的区别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点的移动又构成了线,不同种类的线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植物构成的面同样可以表达一定的情感。例如,方形草坪给人一种坚强、质朴的感觉;而边缘圆润的草坪则给人柔和、亲切、随和的感受。

2、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色彩豐富多种,冷色的植物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深色调的植物显得安祥,同时也可能给人带来阴森沉闷的压抑感;而浅色调的植物给人带来明亮轻快的感觉。不同色彩的搭配,也能渲染出不同的气氛。这种搭配还可以用于植物和周边环境之间。

3、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同样也是植物重要的特性之一,它是指植物表现出来的质地,例如轻重、软硬、粗细、冷暖等等。一般来讲,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大类型:粗质型植物——给人强壮、坚固的感觉,并且产生一种拥挤感,能够缩近视觉距离;细质型植物——给人柔和、纤细的感觉,并且带来一种空旷感,能够拉大视觉距离;中质型植物——介于两者之间,可以起到连接过渡的作用。

只有认识植物,了解了植物,设计师们才能把目光从单体的植物转移到群体的植物,从植物的文化含义转移到植物的空间作用。而在景观设计时设计师们除了要关注植物以上三大特征,还要关注植物的生态习性、其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及它们的文化和象征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景观设计的需求,追上景观国际化的步伐。

粗略地了解了一下植物的三大特征,我们再来看看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的各种作用。

二、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两者巧妙衔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用绿蓠分隔空间是常见的方式,可增强庭院、建筑的安全性、私密性;而在公路、街道外侧用较高的绿篱分隔,可阻挡车辆产生的噪音污染,创造相对安静的空间环境;利用植物材料还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这样既能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

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景观的好材料,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城市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还可以运用不同的植物材料布置成不同的景观特色,如热带风光、欧陆风情、或是传统园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还可以营造“芳香园”景观。

4、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5、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6、利用植物能够起到烘托建筑、雕塑的作用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

掌握植物中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这些作用,是我们顺利开展植物造景工作的前提,而各种植物材料更是植物造景的基石。

明白了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更要了解一下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三、植物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植物知识是一个景观设计师必备的知识结构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规划设计水平的普遍提高,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植物知识的重要性日趋显露。作为景观设计师,除了有优秀的造型能力和图纸表现能力,更要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景观设计师应当将植物抽象成一种塑造空间的材料,更关注植物的体量色彩质感对塑造空间的作用。

2、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可以提高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

3、植物能反应景观的文化蕴意

植物景观和园林中其它的景观一样都需要有文化涵义,中国自古花文化异常丰富。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

4、植物能增加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通过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等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农业观光植物景观生态设计 第4篇

1 观光农业及景观生态设计

1.1 观光农业概述

观光农业(tour agriculture)是集生态、生活、社会、科技和文化为一体,与旅游业相关联的新型农业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互生出的人们对高品位生活追求的新型产业[1]。在功能上主要有生产功能、休闲游憩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其类型主要可分为:观光园区类,如观光体验园、教育农园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休闲度假类;租赁自住类[2]。

1.2 农业景观生态设计概述

就景观生态学而言,任何形式的农业活动都必然落实在具体的地域空间上,构成各类农业景观。这种空间特征,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方法于农业景观规划和设计实践中的基本前提[3]。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在于它既能弥补常规景观设计中的缺陷,又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造,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坚持可持续发展,设计适合当前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需求的生态景观[4]。

2 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的生态特征

2.1 植物景观异质性较高

由于观光农业景观多是由农田、鱼塘、果林等景观为基础,因而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的显著特征就是斑块类型多样且差异性大。如自然沟壑形成的梯田景观,农作物与周边野生植物相生相隔等。这些自然与人类劳作形成的植物斑块不但具有一定的经济生产功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

2.2 植物景观斑块生态位互补

植物生态位就是指它在其生存环境中占据的位置。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空间生态位越逐渐增加,从而构建越稳定的生态系统[4]。在观光农业中,不同植物景观的斑块形成不同物种的集聚地,即景观中的生态流场所。这些生态流场所通过人工的合理规划来调控不同斑块生态位,使其在空间和时间上趋向互补,并利用共生原理加大要素之间生态循环,来发挥整体植物景观优势[5]。

2.3 植物景观有限的受人工调控

观光农业植物景观是结合自然风貌与人工改造的综合景观载体,景观效果的形成也是经过人类长期的劳作及调控而成。因此在观光农业园中,植物景观除原生态的野趣风格外,还具有一般显性的人工痕迹。但两种风格的相融相生,始终追寻着一种景观意向,那就是“清新、自然、和谐、共生”。

3 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理论依据

观光农业景观格局中具有许多清晰边界的斑块、廓道及基质的镶嵌组合[6]。斑块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邻环境的景观特质,如农田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山林体系、水系廊道的宽度与连接度有密切的关系等,这些相互的关联性对农业景观的形成与格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生态设计上,也要关注斑块、廊道及基质对整体植物景观的影响与作用。

3.1 植物斑块

现代观光农业景观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斑块的种类丰富而且异质性较大。合理的斑块设计是让斑块分散和集中相互配合。因此,在观光农业植物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注意植物斑块的分布与密度,对于大面积的农业经济生产区或采摘区来说,过于分散的植物斑块会导致生产力的降低,而斑块过密,又会影响植物间物种和能量的交流。其次,还要注意植物斑块的形状与结构,理想的斑块要具有一个核心区及周边的疏导分支[6],在设计上要突出观光农业本身的自然性与野趣性,用科学、和谐的手法去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结构。

3.2 植物廊道

廊道设计不但能提升不同板块之间的连通性,还能成为各个斑块之间的迁移屏障[7]。在观光农业中,植物廊道的构成格局、数量多少、分布疏密等直接决定了斑块之间物质和能量流的运送效率[8]。在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要注重植物廊道形成的天然、繁茂的景观意境。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和交叉重叠等方式构成连通网络,突出休闲观光的植物景观功能。在大尺度观光园区设计时,更应该加强植物廊道的景观丰度建设,以弱化大空间和长轴线带给游客的压抑感与空寂感。

3.3 植物基底

基底是指景观内作为背景的成片斑块,基底内的斑块常常镶嵌而成[9]。在观光农业中,植物基底作为整体观光农业园区的大背景,其连续性、密集性和视觉侵入性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景观品质。在观光农业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强调植物基底的基质形状、孔隙率、边缘形状和色彩搭配等要素。这也是现代观光农业景观规划、形象设计和斑块功能区划的前提与基础。

4 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

4.1 景观美学原则

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生态设计,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植物整体生态体系构建的把握外,还要利用景观美学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和艺术的植物配置。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植物素材,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和色彩等要素,通过艺术的手法,创作自然美观的植物景观[10]。4.1.1追求植物空间营造的变异性观光农业的选址一般都在具有一定机理地形的原生态农田、果园和池塘等区域。在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迎合原有立地条件,通过植物围合来创造自然的景观空间及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天际线。如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加强植物景观的层次营造,构成富有韵律感的林冠线,从而在滨水空间或远景空间形成富于变化的天际线,丰富景观立面[11]。

4.1.2 注重植物配置方式的艺术性

由于观光农业本身的自然属性,在植物配置的选择上大部分以自然式种植为主,采用大量植物丛植、群植的方式,构成优美丰富的植物群落。局部也可孤植姿态优美的树种,如刺槐、雪松和合欢等。对于苗圃和果园来说,植物在配置上多采用列植和片植,但在植物的后期养护上要注重对植物体量、株型和姿态的修剪及管理,要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植物景观,形成“背景优美、前景丰富、远观一致、近观各异”的植物景观效果。

4.1.3 扩大植物季相景观的多样性

我国大部分农业观光园均从采摘园或科技温室大棚演变而来,在植物景观的配置上都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因此,应高度重视观光农业季相景观的营造,从春到夏,由秋入冬,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让植物景观有着丰富的季节变化。例如,在复层混交的植物搭配上应注意群落的季节多样性,选用乔木、灌木和草本处于不同季节和不同色系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如华北地区可使用的以色系为主的:白皮松、红枫———紫叶李、红瑞木———金叶女贞、沙地柏;以季节为主的:银杏、山楂———石榴、碧桃———玉簪、月季等。

4.2 群落多样化原则

在观光农业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决定了观光农业的景观效果及生态可持续性[4]。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师法自然,合理选择植物,构成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从而维持植物景观的生态平衡。例如,在观光垂钓园区的滨水驳岸,可营造湿生林带、花灌丛、草坪缓坡入水等自然景观,如华北地区可选用的垂柳、金丝柳和水杉,结合美人蕉、水葱、鸢尾、马蔺、黄菖蒲和千屈菜等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群落进行配置。

4.3 适地适树原则

4.3.1 结合当地环境,满足生态需求,合理搭配

在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的营建上,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综合因素(土壤、气候、水分、肥力)等要素。通过详尽的立地生态分析,结合植物自身的生态特性,因地适树,因时施绿[12]。例如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入侵种、病害种、相克种之间的搭配。在保持植物生态平衡,满足植物生态需求的前提下,再对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探究。

4.3.2 贴近观光主题,利用乡土资源,科学选材

观光农业植物材料一般可分为经济生产类植物、兼具生产及观赏类植物、观赏类植物材料以及园林景观植物材料4种类型,因此在植物景观搭建的选材上,要充分结合观光农业自身的属性及特征,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择优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当地特色,并具有农业科普和观赏观光类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如华北地区的柿子、山桃、山楂、石榴、葡萄、黄瓜、猕猴桃、油菜、向日葵、芦苇和玉米等。

4.4 可持续发展原则

4.4.1 确保植物生态位的稳定

观光农业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应首先确保植物生态位的稳定性,充分考虑到物种的生态特性,避免产生物种间的恶性竞争,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群落[10]。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地形与空间布局,合理配置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半阳性植物等,使构建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4]。4.4.2增强植物景观的人性化设计观光农业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结合人类的自然属性和人性化的景观功能需求。首先,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应将那些既具有农业观赏特征,又适宜游客亲近的植物素材作为景观空间的核心来设计[13],通过游线的组织、空间的围合以及园林小品的搭配,将游人的视线从大尺度农林景观的豪放,转换到小空间的妙趣横生。其次,在植物的选材上不能只限于观赏植物,应将能够体现农业科技和农业科学的植物材料作为景观的基础素材,合理运用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和香料等原料的种类。如生产木本作物的枣、柿,生产木本药材的银杏、杜仲和猕猴桃,生产木本饲料的紫穗槐、刺槐、构树和胡枝子等。

4.4.3 提倡节约型园林的建设

观光农业的乡土特征决定了其发展规模的不均性与差距性[14]。目前,很多观光农业园均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由于经济体制的私有化,使其在景观的建设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和不经济的现象,如未经改造的林场搭配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不但没有增强园林景观效果,反而降低了观光农业园自然野趣的生态标准。因此应该提倡建立节约性景观园林,注重竖向设计和节约造价设计[15],善于利用地形,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合理搭配。

5 结论

植物形态美学景观设计论文 第5篇

一、植物形态美的构成植物形态的表现,是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信息传递给感官的体验,游览到创作者的感情,理解,氛围和乐趣,大气蕴涵和景观植物一起构成的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植物景观艺术语言是一种精神的美学效果,它的含意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存在的。植物景观之美,是通过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颜色,气味,变换和其他元素表达出的魅力,以及人们给它一个拟人化的性格,所以充满灵性的植物景观立体而生动的印象展现在人前。设计师在创作中,他的情感体验融会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他的情感宣泄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体会到设计师们思想和情感,感受到同样的视觉美感以及不同的情感洞察。植物景观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既有形态特征,又有生态特征的各方面的差异,足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艺术体现。不同的植物通过不同的设计者的喜好、思考、灵感,以及人们不同的需求,产生了不同的组合效果,不同的意境。其中既显示了植物的自然之美,也要体现出其意蕴。因此又可以通过不同形态的植物以艺术手法来达到想要的效果,更有通过将其剪裁成一定的姿态者。其中有特殊质感的植物大面积的种植,可以形成一种气势,给人以磅礴的姿态,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统一的姿态则又可以给人以平静和舒适的美感。环境设计中的植物的形态通过色彩表达。心理学家认为视觉美最敏感的是色彩,不同色彩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人热爱玫瑰的火红热情,有人却喜欢百合的纯白无暇,更有人只偏欣赏那一抹清新自然的绿。植物的赏心悦目很大程度上因其色彩缤纷美丽动人。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造型和空间环境变换出生动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植物形态的四季变换是景观设计构成重要的一部分。植物随着四季的变换,色彩更是千变万化,姹紫嫣红,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景观四季变幻的姿态、颜色使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丰姿和魅力。春之桃李、夏之荷、秋之桂花、冬之腊梅,营造出美妙动人,充满情调的环境里,形成不同的审美体现,亦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特别的情怀。

二、植物形态美的运用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和对象,分别为人和环境空间,不同时代下人们心理感受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植物景观的艺术是感官与感受相辅相成,感官上符合人的审美的同时也要使人得到心里上的满足,心理上所需要的满足感不同于身体上的,他是人们很难解释,但又说不清理由的会一味追求。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传达到感官,从而对眼前的景观做出评价,因此心理感知是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人们会从已知的前提下推出的判断是未知的推理可以基于过去的经验,从整个推理得知整体,反之人们也可以部分地推断出近似总体的结论,有利于系统地看待景观的整体细节,是通过想起以前的事的这一心理过程,从而所引发的相关联想。所以植物形态运用多是由特定寓意或形式作为基点进行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让人们触景生情,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情感的升华,以满足人们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精神需求。以植物的特点出发,我们要寻找一个新的视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回归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植物形态本身出发,探索植物的根本,发现更多新的可能性,回归最初通过对其形态、质地、颜色等的研究、探索,方能对植物的属性有了全面的认识,并综合艺术理念,才可以做到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保持植物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创造丰富的地域特色。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学校园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校园 绿化植物的选择 配置及应用

大学校园是只要的教育基地和培养人才的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校园文化的氛围。在校园环境中,校园绿化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体现。因此,既要满足校园不同功能的需求,同时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 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及原则

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外形、群植、质地、色彩。这些基本要素是植物外在的形态;线条是植物外形的基础;外形是植物的轮廓;群植是一组植物在的三维空间组合;质地是植物表层尤其是枝干的特征;颜色总是随植物自身改变而变化。

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直接受配置原则的影响,设计原则是植物配置活动中的抽象部分,比如安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在一个空间内每一种原则发挥的重要性都不同,这与空间的特点和植物配置设计的最终目标有关。

1.五个基本要素

线条、外形、群植相互作用,线条创造外形或是形体,构成轮廓。多组形体构成群植。群植是形体在三维空间上的集合。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1)线条

植物树干枝条表达力植物的特征。对植物的线条的简化能直观的表示植物形体。植物的自然线条、分枝习性或植物轮廓是识别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的依据,也是有价值的设计参考。北方的冬季是观察植物线条的最好时期,枝条方向向上的线条会产生上下延伸的动线,以新疆杨、雌性银杏为代表;水平方向伸展的线条形成左右开阔的动线,以雪松为代表;枝条长势下垂成拱形,在各个方向重叠,形态优美,以榆叶梅为代表。整体群植表现浓密、厚重还是清透,扩展还是上升,线条的差异和变化,显示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既要避免变化太多,使整体上杂乱无章,失去美感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营造统一感。线条直接影响着植物配置的效果。

(2)外形

植物的外形是植物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大致外部轮廓。它是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组成。把植物的形状归纳为图形的形式,常见的乔木灌木形状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球形、垂枝型、匍匐型等。

植物的外形具有表现力。如,垂枝型以垂柳为代表,能唤起人们对流水的动感和优雅的想象;塔形的典型植物塔松高大、挺拔,给人的威严和严肃的感觉;龙枝型以龙爪槐最为常见,有扭曲、怪异的观赏效果;蕨类植物代表土壤潮湿、松软,背光、阴凉的环境。

形状可以是不相同的,也可以是和谐的。利用外形相同或相近的植物群植可以达到外观上的和谐,如球形、扁球形的植物最容易形成和谐的效果。金塔型与圆形、螺旋形与平顶的植物在配置上需要细心的思考,醒目的对比和多个外形的组合更容易营造活跃的景观效果。

(3)群植

个体植物的线条和外形是植物群植的基础。群植存在不同的模式,有单一植物构成的群植混交林两类。单一植物的群植整体性强。与单一植物的群植,混交林的景观效果较为丰富。树木种类不宜太多,1-2中骨干树种,并由一定数量的乔木和灌木作为陪衬,种类不宜超过10种,避免显得零乱。

植物群植在外形上是有机体,使用要特别注意给其足够的空间距离、地理环境。开放的空间影响植物的范围与形态。空间的大小与植物的数量相平衡。小的空间种植很多的植物会让人感觉拥挤,需选用小乔木或灌木;大的空间种植很少的树会令人感到空旷及不安全感,需选用体量感强的植物群植。在空地、草坪、山冈上植物群植需要留有适当的观赏视距。当远景或借景缺乏吸引力的时候,群植及植物在前景中显得更重要。检验每个单体的植物或群体植物,考虑他们在整体大景观的作用,观察群体的自然生长,使植物生动逼真,形成自然的、富于动感的景观效果。

(4)质地

质地是指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的粗糙感和细致感。由植物的各种特征表现出来,受到叶子的大小和形状、枝条的长短和疏密以及干皮的纹理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大叶片,粗壮的枝干、松疏的生长习性呈现出粗糙的质地,如梧桐、七叶树泡桐等。粗糙的植物可以使室外空间显得小于实际尺寸,而在狭小的空间内需要谨慎使用。细致感的植物具有大量的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及浓密的枝条,如鸡爪槭、紫叶小檗等细小型的植物。他们通常外观密实,轮廓清晰。细致感的植物对室外空间会造成大于实际空间的错觉,更适合在狭小的空间中使用。

在植物配置中,质感必须均衡,轴线一侧的比重必须与另一侧平衡。比例的运用和色彩运用似乎均衡了质地。若大量的使用精巧的结构,也可能要增加粗线条来支持稳定植物配置,人们常常将精巧的结构与柔软、娇嫩联系在一起,例如草坪采用小叶黄杨作矮篱等。①

(5)色彩

在植物配置中运用色彩需要对色彩理论和色彩调和有一定的理解力。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红、橙的色调为暖色,让人联想到火和热,红色使人受到鼓励,感觉温暖和兴奋,是活泼、热情的象征;青、蓝、蓝紫为冷色,有保留的、遥远的、隐退的感觉,感觉寒冷,情绪也较沉静。为了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做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根据环境、功能、服务对象等选择搭配适宜的植物色彩。

自然界存在的景观就会为你提供许多简单的线索来获得颜色的调和。春天是清新的微黄色;夏季是明亮的艳绿的颜色;秋天是沉稳的暖暖的红色和黄棕色;冬季呈现灰白色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特征。

外形和质地的变化产生了很多颜色的层次变化。树皮的颜色是一系列褐色或灰色。自然界中多数植物的叶色都是绿色,但绿色在自然界中也有深浅明暗不同的种类,多数常绿树种的色叶为深绿色。即使是同一植物对着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金叶榆在春天初发叶时为黄色,后逐渐变为黄绿色,夏天变为绿色;水杉的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天变为橘黄色。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时应根据色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

2.五个配置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环境安全体系在配置植物的安全性,发挥校园美化绿化的功能和生态保护的功能。如不能种植有毒、有害的植物。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

心理安全主要是避免在校园内部 不会令人产生不安的环境。人们都希望安全、遮蔽的环境空间。校园植物配置应考虑到空间的功能、大小和心理尺度的问题。针对私密的空间植物配置要关注对围合程度和视线的通透性。

(2)功能性原则

植物配置所创造的景观各不相同,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也可能一景兼有多种功能,如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甚至经济效益等,我们尽量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力求经济、高效。

不同的功能空间植物配置的形式也不同,要分清主次功能,根据主要功能来选择植物和确定植物配置的形式。②

大学师生的户外活动课分为动、静两大类。动的活动包括文体、聚会、社团活动等;静的活动包括阅读、休息、亲密交谈等。不同的活动需要与之相协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因此,在做植物配置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和配置形式进行植物配置。例如,静区侧重空间的私密性,选用不同高度的灌木以围合的形式为主;动区侧重空间的开敞,选用耐踩踏、耐修剪、病虫害少的草种,以适应文体活动的需求。必要时可选用高度低于50厘米的植物只做地块的划分。

(3)适地适树原则

大学校园一般面积较大,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在做植物配置时,应尽量利用校园内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借用周边的自然景观。选用的植物与所在地的土壤及小气候相适应,使植物发挥生态效应,健康生长。

(4)文化特色性原则

校园文化特色是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营造的。植物配置与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和其他构建校园文化的园林元素,如地貌、水体、建筑与环境小品等,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景观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形成校园特色与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许多大学中独有特色的景观都是学校的象征,如大量工业大学的银杏和龙柏,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形成本校的特色。

(5)景观美学原则

校园绿化植物的只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必须符合景观美学的基本原则,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构成形式美的规律。获得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区植物配置现状

1.学校概述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迁至大连市开发区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校园坐北朝南,布局规范。校园内教学楼、学生公寓围合成中心广场连同图书馆、体育馆构成为学校的主轴线,连接着学校正门。

2.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区植物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校区植物共62种,分属24科33属,最多的为蔷薇科。松科有2属5种。豆科3属4种。

从植物外观来开,校区有乔木30种,常绿乔木9种,落叶乔木21种,灌木11种,其中常绿灌木5种,落叶灌木6种。

(1)植物种类偏少

通过调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园植物种类偏少,对于绿化面积在   平方米的校园来说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2)有树种苗龄偏低,植物配置设计密度不适宜,没有统一规划。

校园植物中,大部分的乔木、灌木树龄多为3年到5年树苗。大部分是零散的种植在空地中,没有统一的规划,更谈不上科学的配置与造景。植物配置密度存在过大或过小的现象。密度过大,植株过于拥挤,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密度过小,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成荫效果不好,造成土壤的浪费。

(3)配置手法单一

总体上看,木本植物在校园植物中占得比重很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配置手法以行植和成片的群植为主。由于缺少多样化的配置形式和适当的艺术处理手法,绿化植物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校园环境中的观赏特性。校园内各功能区的景观区别不大。

(4)色彩单一,宿根花卉植物和藤本植物稀缺,季相变化不明显。

在校园绿化植物中,开花的植物多为小乔木和灌木,共有9种,如丁香、榆叶梅、锦带、木槿、京桃、碧桃等。极为少见一两年生或是宿根花卉植物。只有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有少量顺地势自然生长的葎草。花卉植物是主要的观花植物,花色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由于种植的品种少,色彩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

(5)本土植物运用效果不佳, 常绿和落叶配置比例不合理。

校园的绿化树种常绿植物数量不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地形处于山地,周围没有建筑遮挡。冬季寒冷多风,常年相对于大连市区的温度低3-5摄氏度。春季植物萌芽时间比大连市内晚10天左右。在一个寒冷多风的冬季及早春常绿植物的作用更为重要。

三、几点建议及植物配置方法

1.丰富校园植物景观,乡土植物与引种植物相结合。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石洞引入外来或杏的植物品种,丰富校园植物景观。乡土植物使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与其他植物相比乡土植物价格低、养护成本低,适应性强,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设计中,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不小于70%。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中,以乡土植物为主,可以适当引入外来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景观。例如,矮紫薇,原产于日本,落叶小灌木,是多年生木本花卉,播种小苗10厘米高就开花。株高仅40-60里米,其枝密杆短,花序硕大,花朵纷繁。,花期更长,一般从5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是观赏价值很好的植物。经过在大连地区无法做到四季有花,但对这些花期较长的花卉植物的引入可将观花期从早春延续到秋末。

2.增加植物种类,引进藤本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景观。

春花、夏荫、秋色、冬姿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设计者通过植物选择和配置,做到四季有景可观。例如连翘、榆叶梅和木兰早春开花,先开花后长叶。

夏季槐树、悬铃木、合欢枝叶茂密,树形优美是优质的遮阴树种;夏季开花的花卉植物有紫薇、红王子锦带、绣线菊、千日红、木槿、蔷薇等;秋季红枫、水杉、梧桐、菊花构成秋天丰收景象;冬季腊梅、羽衣甘蓝、南天竹构成大地的冬季。

3.常绿和落叶配置比例合理,植物造型与乔木、灌木、地被、花卉有机组合,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确定乔木、灌木、草坪的配置比例,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一般认为北方地区常绿树占到30%左右比较合适。

所谓植物造型是指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植物造型更多的是强调人的作用,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常见的植物造型包括绿篱、绿雕、花坛、花雕、花境、花台、华池、花车等类型。③

在造景方面,增加植物空间层次上的变化,植物造型可以单独成景,突出表现植物造型在花、果、叶、造型等方面的观赏效果。也可以作为乔木的陪衬,组织和分隔空间。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的植物配置是校园环境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科学的配置方式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态特性,在不同的功能区采用适当的配置方法,尽可能选取丰富的植物种类,突出植物的整体美。同时,应尽量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进行绿化布置,使整个校园绿地不仅体现绿化美化的环境外观,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美】南希A·莱斯辛斯基,卓丽环译.植物景观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浅析植物景观可持续设计 第7篇

1 师法自然, 降低人工干预

就物种的多样性而言, 一个由复杂动植物和微生物所构成的生态群落, 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与循环经过中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比只由单一物种和简单的生态过程构成的系统更具有其可持续性。当前园林绿化进程中经常可以看到, 用单一粗陋的人工群落代替其复杂的自然生态群落, 改造自然山野风光, 在原有基础上以观赏性植物取而代之, 名为美化城市, 实际上这些做法都使得景观的可持续性大幅度下降。所以, 在可持续设计过程中, 除了满足人的观赏和使用目的的同时, 尽量使人的干扰范围和强度达到最小化, 这是景观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 我们所使用的植物材料与技术也应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和生态过程带来破坏,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2 注重文化内涵

各国传统园林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同样, 我国古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中的植物景观, 更富含文化内涵, 植物个体人格化象征精神非常浓厚[2]。因此, 尊重当地文化至关重要。近年来, 西方园林文化大量涌入, 带来了新的景观形式, 但在可持续设计中须注意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方不适合的设计, 应结合实际出发, 发扬传统, 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此, 在可持续设计中营造植物景观, 对于如何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 是至关重要的现实课题。

3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景观可持续设计在植物的选择上, 应尽量保护与使用乡土植物。由于乡土植物造价低, 长期与当地环境同步进化, 所以能够与当地环境更好地融合, 能够适应当地环境并且发挥其生态功能, 其次, 运用乡土植物能够更好地塑造该城市的特色。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环境的营造中, 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种, 和乡土野生植物 (如杨树) 为景观的基底, 显现出其场地特色。这样做不仅节约成本, 而且可以形成独特、经济、高产的校园特色景观。此外, 在满足可持续景观功能的基础上, 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合理规划常绿、落叶植物以及乔木、灌木、草的栽植比例, 尽可能提高绿化率。在植物色彩变化上, 针对不同色彩植物,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 合理搭配, 使景观色彩与层次更丰富。

4 重视后期管理维护

设计的实施, 从图纸到用地布局, 都只是整个设计过程的起点。规划形式的管理过程起着决定作用, 使之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画面、状态和效能。某些类型的城市景观需要这种精心的维护。因此, 为保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 其设计必须与管理结合。相关资料的获取与分析处理是形成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的关键, 所以在规划设计前期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人文方面的诸多因素及资料, 分析问题的根源[3]。同时, 设计过程中注重创新与策略, 设计的各个阶段成果也要进行审查、控制与协调。项目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技术监督工作, 充分发挥管理规划作用, 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总之, 城市中景观管理的作用必须是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多样性, 以适应多种环境和需求。

5 结论

植物景观可持续设计就是要实现生态设计、生态维护, 从生态角度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可持续景观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的自我能力再生设计。设计师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尤其是在当前土地资源已被开采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中, 一定要在设计中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利益, 通过城市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环境、经济和社会3者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使植物景观向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所以在生态设计之前, 要缜密的规划设计, 结合多方面的专业人士,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才能做出最优化设计方案, 以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创造更优美的人居景观环境,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 2007 (1)

[2] 方根深, 贾荣兵, 胡锦生.城市林业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探讨[J].园林工程, 2005 (1)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 第8篇

关键词:庭院,植物,景观

1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1 功能性原则

小庭院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对小庭院景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应明确功能定位, 从而确定植物在小庭院的空间布局。在我们看来, 人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想依赖或者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因此, 庭院的功能则需要结合实际的人和物来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起到贴近生活、贴近人群的目的。

1.2 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应遵循当地的立地环境选择植物, 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全面融合的乡土植物作为主要造景素材。其次, 要与小庭院内部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应充分考虑视线关系。即选择合适的植物形成对景、框景、漏景、点景等, 使庭院内置植物具有丰富的变化和层次。将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也可以将对立色彩进行成对组合, 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色彩搭配的创设, 既突出了颜色的亮丽, 又给整个庭院增添了亮点。

1.3 多样性原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可培育出来的新的植物品种也越来越多, 在不同的环境下, 可以有多种植物来选择, 这就为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庭院中应用的植物种类越多, 人们就能欣赏到更多的植物。如植物叶、花、果的颜色和形态可以给人丰富的视觉体验;植物花叶散发的味道能激发人的嗅觉;清风微雨之下, 植物枝叶发出的声响提供给人听觉的体验;许多植物还具有明显的象征义和引申义, 或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或体现着民族气质的精华, 能激发人的联想。但是植物配置也并不是无规则的多样应用, 应注意色彩和层次的搭配, 形成生态、美观的植物景观。只有将植物以合理有序、丰富多变的形式组织起来, 才能使植物功能最大化。

1.4 形式美原则

首先给大家的第一视觉是美, 其次才会去考虑自然和谐等因素。对于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有其较强的相识性, 因此, 在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时, 应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使人们欣赏风景时, 步移景异, 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如在庭院中, 选择1~2种植物作为基调树种, 大量的重复种植, 能够形成小庭院的基调与特色, 起到统一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的应用中, 一般采取“大调和、小对比”的原则, 进行局部的突出与强调, 形成“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

1.5 以人为本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 满足使用者“人性回归”的渴望, 也是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的一条根本规则。根据不同的人群, 应合理地设计出不同的庭院风格。以住宅小区为例, 有的园主喜欢户外活动, 则应将植物主要沿小庭院周边布局, 以留出较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仅仅希望利用植物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小庭院, 则应该选择多样植物, 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搭配, 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性, 形成优美的景观。所以庭院的设计仍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同的人群, 不同的需求, 都是我们在设计时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1.6 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的个性化, 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具有可识别与标志性的景观, 能够迅速分辨出与其他的庭院的不同之处。可利用相同植物大量种植, 也可选有比较具有特色的、稀有的形态或者色彩的植物种植, 这样都会成为匠心独运的特色空间。在当今, 园林空间的个性化, 也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亮点。

1.7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要求在小庭院中营造植物景观时, 从设计、施工到养护管理, 能够开源节流, 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目的。其次, 应减少后期投入, 一方面多选择寿命长、生长速度适中的植物, 以减少重复工程;另一方面, 还应选择生长强健而管理粗放的植物, 以减少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此外, 小庭院的植物还可以和生产相结合, 在满足观赏的同时, 也可种植一些可以采摘鲜花、果实之类的植物, 如玫瑰、百合等花卉植物, 或苹果、柿子、海棠、石榴等果树品种。

2 实例分析

根据以上的原则, 以某会展小庭院为例, 小庭院面积约为200m2, 位于会展厅东面, 是一个观赏性的小庭院。庭院为正方形, 四面都是建筑的外廊, 西面和南面被建筑围合, 北面和东面被浓密的树林围合。该小庭院采用自然式布置, 沿袭建筑的风格, 以理性的方式来营造。其中种植池采用白色碎石堆砌, 小道用鹅卵石铺装, 灌木丛精心修剪, 严格控制其高度, 多配置乡土树种中花、果俱佳的品种。整个设计运用植物不同的高度, 把空间合理地分隔开, 再以植物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的对比与调和, 组成丰富、优美、和谐的围合空间。

3 小结

景观植物设计论文 第9篇

1 大型山地公园的概念

城市近郊自然山体在城市绿地建设转型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为大尺度风景园林规划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自然山地的特征和现有植被营造的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 成为大型山地公园。山地城市公园——由于山地的概念范围很大, 既包括地理学上的山地、丘陵、高原的综合, 又包括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具备山地特点但又不一定在城市内的用地[2]。

项目区位

阜平县为山区县, 地处河北、山西省交界, 西临山西省五台县, 东接保定。阜平属于大陆性气候,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年平均气温为12.7℃, 多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2267毫米。小派山位于阜平县城中心, 东临鹞子河, 西接阜平县城, 南临大沙河, 北有保阜高速, 与大派山隔城相望, 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2 前期分析

2.1 山地现状分析

小派山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 海拔在230-550米之间,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30-370米之间。主峰位于西南片区, 山势陡峭。山脉蜿蜒起伏, 主脉突出, 呈现“Y”形走势, 山脉之间沟谷交错, 山形特点明显, 北部区域山脉为缓丘, 小派山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

在大型山地公园的地形分析阶段,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辅助设计, 对高程、坡度、坡向、径流等因子进行分析, 由于光照、温度、风速、土壤的影响, 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和群落的营造提出不同的要求。

2.2 山地植被现状分析

2.2.1 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

19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 涉及植被类型复杂, 主要包括果园、散树、大面积的灌木丛、旱地、迹地、荒地、施工区、乱掘地等多种类型, 主要现状植被类型见表1

2.2.2 现状植被评价

(1) 山体受破坏严重, 山体边坡裸露, 整个山体林相单一, 观赏价值低;

(2) 植物群落不稳定, 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易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3) 山体植被以灌木丛为主, 乔木量少, 原生乡土植物未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4) 植被退化导致土壤贫瘠, 产生恶性循环, 植被的退化导致土壤的稳定性下降, 使得土壤更加容易受到水和风的侵蚀, 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土壤更加不适于植被的生长。

3 植物景观规划

3.1 规划目标

先有绿——主要观赏面的斑秃区域先做植被恢复;

后保活——以乡土树种为主, 确保成活率;

再塑景——待山体生态系统恢复后, 结合重点区域先行打造。

3.2 规划措施

3.2.1 加强对现有植被的管理

(1) 保留现状自然林, 改造次生林;

(2) 补植、松土、除草、修枝、间伐抚育人工林;

(3) 严禁砍灌毁草, 乱砍滥伐, 限制过渡放牧。

3.2.2 种植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高

选择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经济价值高的林果树种。

3.2.3 多物种人工复合搭配, 构建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根据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本土树种的基本原则, 山地的坡度, 提出三种种植群落结构。

(1) 坡度大于25°:以杨、栎、油松、荆条、酸枣为主体的乔灌结合模式的水土保持林;

(2) 坡度在15~25°:以林果为特色的经济林模式, 主要品种有板栗、杏、核桃、枣等;

(3) 坡度小于15°:山坡及沟谷为农果间作模式;

3.2.4 采取多种蓄水、节水的坡地水土调控措施

利用水平截流沟、鱼鳞坑技术措施, 减缓径流的下泄速度, 从而实现保持水土的作用。

3.2.5 分期实施, 突显山体特色

(1) 先行启动区:以场地为点, 以道路为线, 联系重点片区进行合理的植物群落配置;

(2) 山体景观特色:三季有花, 四季有景;

(3) 山体功能:生态净化、林业经济、景观游赏及园林展示功能。

3.3 规划方法

面对大型复杂山体, 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 为了实现从总体概念规划到落地实施,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梳理出一套应对此类项目的规划设计流程见表2。

3.4 规划设计

3.4.1 植物景观季相规划

根据小派山的山形地貌, 现状植被的分布和特色, 结合GIS的分析结果, 整体控制山体的季相特点, 游览密集区考虑阜平的主要观赏季在5—10月, 因此在主要景区或重点地段, 以夏花秋叶的观赏植被为主, 同时做到四季有景可赏;小派山山顶区域结合现状柏树、火炬树、刺槐打造秋叶冬绿观赏效果, 以免冬季山顶的光秃荒凉;主要的汇水区和沟峪内形成春花秋果观赏, 大面积的山林基底以春叶夏花为主。

3.4.2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是丰富植物景观内容的关键, 也是体现阜平小派山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结合现状分析, 将小派山分为花乡农居、山花烂漫、红叶坡、丁香谷、红果沟、松栎混交林等主要植物景观特色区。

3.4.3 植物景观时序规划

19平方公里的山地公园植物时序规划, 主要体现植物景观的年周期变化, 结合植物季相规划, 统一考虑植物景观的近、远景规划, 调整周期可定为30-50年。

3.4.4 植物群落规划

植物资源随高度分布有垂直变化, 植物群落结构包括乔木单层结构、草本地被单层结构、乔木与草本地被、灌木与草本地被的2层结构以及乔灌草复层结构。在现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 山地落叶阔叶林 (以落叶栋类、刺槐为主或有油松、侧柏)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灌丛为酸枣、荆条。

3.4.5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坚持适地适树, 符合山地自然生态条件的需求, 提高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选择耐旱性、耐寒性、耐瘠薄、抗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 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景观的因素, 尽可能运用乡土树种。乔木品种主要有侧柏、龙柏、圆柏、油松、刺槐、杨、核桃、板栗、火炬树、枣、杏、桑树、元宝枫、黄栌、桃等, 灌木品种包括酸枣、荆条、花椒、刺五加、五味子、珍珠梅、毛樱桃、野蔷薇、胡枝子等。草本品种主要包括狗牙根、香根草、百喜草、三叶草、沙打旺等。

3.5 实施规划区域标准划分

小派山面积大、植被类型复杂, 同时, 影响植物景观的因素多, 包括市政条件、水土保持、与特色游览片区的结合、小派山整体植物特色、高压线等方面。规划实施阻力大。规划坚持“分期打造, 分区改善, 重点先行”的原则, 根据现状山体情况、政府扶持的力度、区位、游览线路、重要景点等因素将整个规划范围分为三个标准区, 保证一下步的深化方案并落地的可实施性。分别为造园区、造林区及现状保留区。

3.5.1 造园区

选取临近城市, 重要游览线路周边、龙泉寺片区、山腰健身片区作为造园区域打造。主要集中在山顶、谷地、坡地区域。该区域现状植被基底条件较好, 未来市政灌溉可覆盖到的区域。采用园林式精细化处理手法, 乔灌草搭配, 植被层次丰富。

3.5.2 造林区

选取距城市建设区、重要游览线路有一定距离的区域作为造林区域打造, 现状植被类型以灌木林、迹地、山体破坏面为主, 部分区域需要进行山体修复绿化。无市政灌溉条件, 前期需养护, 后期无需浇灌。采用造林技术手法进行植物补植和修复。结合基底条件及现状植被普查情况, 主要分为松栎混交林——山顶;沟峪风景林——谷地;经济林——临近村庄, 交通便利的坡地;水土保持林——现状灌木林;防护林——市政路两侧;生态修复林——采掘地、山体破坏。

3.5.3 现状保留区

选取现状山林基底条件良好的区域, 部分区域已做过水土保持工程作为现状保留区。将保留区划出保护边界, 加强管理, 严禁砍灌毁草, 乱砍滥伐。

4 大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方法建议

根据小派山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大型山地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随着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项目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大尺度项目中,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正确、合理的设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能, 有效地控制设计质量, 保障合理的工作进度, 进而更好地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而不合理、混乱的设计程序, 不仅会影响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更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灾难性的影响[3]。

(2) 重视前期现状调研及评价, 同时借助G I S工具对山地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如高程、坡度、坡向、径流等因子。结合植被的生长习性, 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3) 从土地的多元利用的角度出发, 充分利用林地, 实现种植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4) 乡土植物的调查和运用, 生态型山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大多采用本地植物, 以增加成活量, 提高生物多样性, 同时, 可少量引进外来植物, 并避免生物入侵。在群落组成上, 生态型山地公园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配置而成, 接近自然群落, 种类多, 生物多样性丰富,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4]。

5 结语

基于对阜平小派山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分析大型山地公园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以期对华北地区大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摘要:以河北省阜平县小派山植物景观规划为研究案例, 小派山占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 规划分析现状山体、林相、植被类型、植物品种, 并对现状植被进行评价。考虑小派山周边规划地块的性质及建设情况、小派山未来的市政条件、与周边香炉石、壮墓顶、大派山等主要制高点的视线关系等因素, 结合规划重要游览区, 优化提升小派山植物景观, 打造四季小派山。针对大型山地的植物景观规划, 传统小尺度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已无法完成, 本文在明确大型山地公园概念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 总结大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对大型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型山地公园,小派山,植物景观规划

参考文献

[1]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 2007 (12) :1-5.

[2]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9.

[3]李春娇.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A].中国园林, 2014 (01)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植物配置,功能区,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功能的场所, 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如今, 各所大学也更加注重校园服务设施的建设, 但只有通过与其功能相配合的植物景观设计才能使这些空间更好地为人所用。校园规划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区域可分为入口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植物展示区等, 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还有部分历史建筑保护区域。由于每个区具有不同功能属性,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植物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需要, 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校园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1,2,3,4,5,6]。

1 校门区植物景观设计

校门区通常可以作为一个学校的标志, 带给人们关于学校的第一印象, 它是学校向外界展示的窗口, 最能体现一所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另一方面, 校门区域承担着主要的车流和人流的集散功能。这一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通常较为简洁, 以保证充足的交通空间并且体现出高等学府的庄严和肃穆。

1.1 清华大学东门

清华大学东门一带主要是新建区, 由逸夫科学楼、明理楼、建筑馆、伟伦楼四大现代建筑作骨架, 与北侧的主楼遥相呼应。在这些建筑群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带有较浓的现代气息, 通过开敞草坪和规则式绿篱和树木的栽植, 体现了强烈的空间感, 强化了这一区域的中轴线。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规则式草坪、规则式绿篱、疏林草地;主要植物有野牛草、早熟禾、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雀舌黄杨、红叶李、银杏、国槐、白皮松、油松、青杆。

从东门入口到主楼前是规则型草地, 周围列植银杏和规则式绿篱, 形成1条明显的中轴线, 草坪草均选用适合北方气候的早熟禾。这些草坪主要起扩展空间的作用, 保证了从东门到主楼这一中轴线视野的通透性, 使主楼显得高大而威严。这一区域的行道树采用银杏和国槐, 灌木修建成为规则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很好地与规则型的草坪形成了呼应。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间或布置, 色彩鲜明, 加上银杏的季相变化形成了很好的景观效果。强调了中轴线及开阔的视觉效果, 充分展现空间宽广、宏伟的气势, 也很好地烘托了周围的建筑。而主楼前的草坪处理成缓坡的形式, 种植中等高度的乔木。植物以白皮松、油松为主, 以红叶李、青杆作点缀。这2个疏林草坪从形式上既打破了周围建筑的单调呆板, 又简洁明快, 同建筑的风格相统一;而这些植物也保证了这一区域四季常绿的景观, 也烘托了主楼的宏伟气势。

1.2 北京林业大学正门

北京林业大学主楼前的区域以微地形配合疏林草地为主, 彰显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林业院校的特点。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自然的草坪和树丛。主楼前也是学校重要的植物材料展示区域, 有着种类繁多的植物, 主要有白皮松、雪松、青杆、鹅掌楸、杜仲、龙游山桃、李树、榆树、沙地柏、锦鸡儿等。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 无论是从校园里面看, 从主楼向下看, 还是从草坪中间向四周看, 都有比较好的景观。这样的设计使主楼前原本不大的空间显得深远, 扩大了空间的视觉效果。但是由于没有直接通达主楼的道路, 所以给交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草坪中也人为地踩踏出来1条小路。这一区域的植物种类丰富, 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区, 植物的配置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复层混交, 使得植物景观的层次较为丰富。常绿树、落叶树很好地搭配, 加上花灌木的点缀, 使得四季有景。

2 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

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中都有一些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纪念性空间, 这类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配合其原有风格, 做到很好的统一和协调。如:清华大学的二校门至大礼堂之间的区域, 是清华大学早期建筑集中的区域, 也是清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区域。其中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结合地形的自然式种植、规则草坪、行道树;植物种类有雪松、刺槐、白皮松、榆树、圆柏、丁香。这一区域是清华大学的历史建筑保护区, 首先是植物配置的基调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区的南、东、西三面被土山包围, 山上植物葱茏, 与北面的古建筑围合出一片清静幽深的小环境。配合地形植以高大的常绿树, 放大了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使二校门到大礼堂的空间形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敞的过程, 也形成了一条视线的廊道, 更彰显了草坪的开阔和建筑的深远, 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这种植物造景的方式明显反映出我国古典园林那种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该区的基调树种以常绿树为主, 使得景色四季常青。常绿树种中又以侩柏为主, 间植以白皮松、油松, 均为北京的乡土树种, 与古建筑的风格取得高度协调。

3 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

教学区域主要指教学大楼以及图书馆、各院系大楼、科研实验楼等。这个区域也是校园绿化的重点。其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户外沟通和交流的空间, 并且处理好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柔化建筑物生硬的外观, 且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这一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也应该考虑不同人群使用, 而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 既可以安静怡人适合读书和小型交流, 也可以开敞简洁, 利于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

3.1 清华大学数理楼

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垂直绿化、草坪、绿篱植物种类有野牛草、五叶地锦、大叶黄杨、棣棠、龙柏。清华大学数理楼成对称式的建筑布局, 建筑前空间处理成为下沉式的台阶草坪, 形成了一个露天小剧场, 适合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配合较为古朴的建筑风格, 植物配置也较为简单而典雅, 建筑柱廊的外墙上种植五叶地锦, 而柱廊外整齐的种植棣棠和龙柏, 显得庄重又不失生机。不足之处在于, 下沉式的草坪的长势不佳, 露出较多的裸露土地, 加上没有树木的遮荫, 这块场地的使用率并不高。

3.2 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绿篱、草坪、林荫树;植物种类有刺槐、大叶黄杨、龙柏等。林业大学的图书馆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建筑外观设计简洁, 色调以灰色为主。这一区域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读书和交流的空间, 同时图书馆的地下1层需要安全和视觉的防护。设计师将这块场地设计成微地形并配合原有长势良好的洋白蜡和洋槐形成浓郁的林下空间, 结合地形设置台阶和座椅, 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休闲场所。而图书馆的外围周边设计成为了较宽的带有一定坡度的绿篱, 既起到了保护和防护作用, 其简洁的造型也与建筑形成了很好的呼应。这一区域也是现在学校最受欢迎的区域之一, 使用率很高。

4 宿舍活动区植物景观设计

以北京林业大学宿舍楼间小广场为例, 宿舍活动区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区域, 使用量较大, 活动内容较多, 植物景观的实际应该考虑到为学生提供适当活动的区域和较多的林荫空间, 并在靠近宿舍楼的区域尽量安排安静怡人的休息空间, 以减少对于宿舍楼的干扰。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林荫树和草坪, 植物种类有鹅掌楸、水杉、山楂、紫藤、小叶黄杨、鸡爪槭、海棠、锦带花。这一区域的景观以硬质铺装加条形座椅为主, 使用较为高大冠幅较大的树木起到了较好的遮荫效果, 较为简单的植物配置减小的人为破坏的可能性, 也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安全与卫生。同时, 这一区域多采用秋色叶、观花观果树种, 使四季景观富于变化, 增加了这一区域的生机与活力。

5 体育运动区及植物景观设计

体育运动区包括校园内的操场、体育馆以及其他一些的体育设施场地等。这个区域可用做绿地的面积较小, 多配合操场和建筑周边环境, 为学生提供运动过程中休息的空间。因此, 在选择植物时多考虑植物的遮荫效果, 同时应该考虑植物落叶和飘絮等问题, 减少对户外活动的影响。

6 植物展示区及主次干道植物景观设计

大部分的农林综合性院校都有自己的苗圃, 一方面作为科研基地之用;另一方面一些开放性区域可以作为校园植物园为同学提供一个很好的认知和实践基地。校园内的主次干道是展现校容的风景线, 因此在考虑其划分各个区域的功能的同时, 也要突出各条道路的特色。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银杏路和悬铃木路, 已经成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结语

以清华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大学为例, 分区讨论了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同时, 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因此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季相变化, 使植物景观富于生机和变化。另一方面,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一个好的大学校园植物空间的塑造, 还要结合其独特的校园环境, 遵循生态的、科学的植物配置原则, 创造出优美的具有其独特魅力与气质的校园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凯莉, 周曦.大学校园环境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 2006 (3) :80-83.

[2]李利, 秦柯.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空间塑造浅析[J].山西建筑, 2008 (26) :333-334.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4]丙立, 丁勇.浅谈高校绿化植物配置[J].园林与设计, 2007 (14) :216-217.

[5]陈文术, 肖海苏.试论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营造[J].山西建筑, 2007 (4) :340-342.

浅谈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

园林景观的植物设计最早以放射对称或中轴式的规则式设计出现在西方,需经修剪成各种规则的艺术造型,随后,受东方园林以及植物地理学的影响逐步发展成自然式、混合式、密林式、简易式以及多层式等风格。当前,我国城市大都采用这多种方式相结合[1]。除了植物的形态之外,植物的颜色、质地都会对街道的景观效果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绿化美化街道的园林景观,需要对街道植物进行精心设计与配置。

1.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功能

通过研究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功能,有助于了解植物设计对于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其实用价值又考虑其美观效果,设计出美观而又实用的城市街道园林景观。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功能:实用的道路功能、营造城市特色景观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1实用的道路功能。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具有实用的道路功能,它能有效地将人行道以及车行道隔离开来,实现人车分流。另一方面,街道植物的遮蔽作用能遮挡辐射和风雨,特别是在夏天能起到防暑降温的功能。植物下的设施还可成为行人途中小憩的场所。

1.2营造城市特色景观。不同城市的街道园林景观植物依据地域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再加上同一城市的植物设计风格迥异及季节更替,街道园林景观形成城市中一道具有特色的亮丽风景线。居民和游客都可以从街道的园林景观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街道植物的形态、颜色、种类、质地、香味以及各种组合配置都为街道园林景观增添了活力。

1.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植物具有固碳放氧的功能,因此城市的绿化程度对于城市空气净化具有重要意义。街道植物是城市绿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担负着改善空气质量的重任。除此之外,街道植物还能够有效吸附粉尘、增加城市湿度、调节城市气候、减弱噪音以及防风保持水土,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现状

我国对于城市街道的绿化程度较为重视,一味追求城市植被覆盖率和城市绿化面积的现象比较明显,忽略了对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因此,我国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相较于发展国家发展较为缓慢且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街道植物设计的重视不够、植物选择配置不当、植物种植养护水平低。

2.1对街道植物设计不够重视。有关部门对于街道植物设计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街道植物设计对于市容市貌以及城市的发展的作用,未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物力到城市街道植物设计中,许多城市之间生搬硬套,导致城市街道的植物雷同,毫无地方特色可言。

2.2植物选择配置不当。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街道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且植物选择未依据城市的气候环境特点导致植物不成活或生长状况不好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另一方面,因未经过合理设计,植物的组合配置混乱,未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2.3植物种植养护水平低。设计、种植和养护一体能确保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街道植物的设计、种植、养护完全脱节,因此种植和养护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且种植和养护管理水平低下也大大影响了街道植物的绿化作用。

3.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方法

为了改善城市街道的园林景观,美化市容市貌,需要对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进行合理设计,根据目前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遵循城市街道植物设计原则、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3.1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的气候和环境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引进不适宜的种类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街道园林景观的效果。其次,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内涵,设计具有城市特色的植物景观,将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底蕴融入设计,在改善市容市貌的同时,提升城市的名片效应。

3.2遵循城市街道植物设计原则。在进行城市街道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变化与统一原则。在贯穿城市整体的设计理念的同时力求创新与变化,让居民和游客在体验丰富多彩的同时感受到和谐统一。②对比均匀及节拍韵律原则。在植物的质地、颜色及组合方面既要体现节拍韵律的变化又要实现均匀配置。③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街道植物的自然性、功能性、连续性、流动性、导向性、生态性以及时序性等特性。④坚持人性化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街道休息场所的设计应以人为本,植物设计也应契合主题。对已有街道园林景观应进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改造,实现可持续利用。

3.3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街道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师应参与指导后续的种植及养护过程,过程中可以及时进行改进,确保最终呈现的是设计时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设计灵感来源以及种植养护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美观的休息场所,这对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的名片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和谐发展[2]。为了提升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植物设计,本文对其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对街道植物设计的重视不够、植物选择配置不当、植物种植养护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遵循城市街道植物设计原则、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这些方法的效果还需在长期的街道园林景观构建的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

参考文献:

[1]梁媛.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191.

[2]黄旭波.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19-20.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配置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配置

园林植物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有一定原则与讲究, 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积技巧, 科学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以此表现城市整体建设理念。通常植物造景中, 需要采取绿色植物创造优美景观, 确保园林景物可展现自然美感。因此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 需合理规划、配置, 创造美丽景观。另外园林植物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人们对绿色环境需求愿望日益强烈, 回归自然愿望也显著提高。因此园林植物景观成为现今社会中最为主要的绿色环境, 是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的主要手段。因此本文就分析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配置, 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原则

(1) 因地制宜。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需合理利用所在住宅地区, 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 以此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成本, 使园林绿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 并能够健康成长。且设计园林景观植物时, 也需了解当地人生活习惯, 增加植物景观人性化特点。

(2) 以人为本。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休养生息、交流、娱乐的场所, 通过园林景观植物设计, 以此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 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目标, 为人们提供最佳休闲场所。

(3) 创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 需要在现有风格上进行创新, 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也能够灵活、合理应用, 对景观植物主题、风格进行创新, 并融合当地文化、民情、习俗等内容, 选择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4) 结合当地环境。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 需满足人们欣赏植物形式美。城市人口密集性的增加,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 如工业、农业、汽车等以及是排放的废气、废水、有毒气体等,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改善环境, 对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 需扩展到更广更深的领域, 为人们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5) 物种多样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 需科学综合选择, 分为春花、春叶、夏花、夏树、夏果、秋叶、秋花、秋果、冬叶、冬果、冬枝干、奇特树形等, 根据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综合选择, 通常选择更多丰富的植物物种, 可显著提高植物配置效果, 也达到景观配置预期效果。

2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素

(1) 错落有致。配置设计园林景观植物时, 通过采用错落有致的方法提高园林趣味性, 突出整个园林的设计主题, 改变园林一成不变的规格及思想, 注意融合因地制宜, 观察到其中环境变化及重复, 以此形成园林独有特色。

(2) 单纯效果追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单纯效果是要满足优雅美, 单纯复制同种植物, 会形成一种植物或同种颜色植物效果, 或重复质感相同的植物, 或质感相差的植物也可重复, 以此形成优雅美感觉。

(3) 景观植物尺度。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需保证整个景观的完美, 选择合适比例尺, 给观赏者营造平和、舒适感觉, 符合人们审美点, 放松观赏者情绪, 并保持良好情绪。

(4) 强调效果。在设计配置园林植物景观时, 需强调植物相互变化, 以此吸引观赏者注意力, 并为下个景观形成良好过渡, 园林设计时应具有鲜明特征, 也可提高景观观赏性。

(5) 景观植物连续性。设计配制园林景观时, 在欣赏和游玩园林时, 确保每个方向都会出现景观, 且园林设计也有很强连续性。通常园林设计要有良好连续性, 合理转化植物, 使观赏者对园林景观各个区域都怀有浓厚情趣。因此选择植物时, 需要注意竹植物色彩、形状和质感。

3 园林景观植物各类水体配置设计

园林水体设计时应相互协调园林景观各种植物, 水体清透性可体现出园林绿化的特点, 如池塘、湖泊、泉水等, 增添园林景物底色, 湖边植物倒影水中可为平静水面增添些生气。比如小型园林中水池可配置鲜明独特的植物或用不同植物分隔水面空间, 以此增加园林景观层次感。园林中水体呈现静态柔和感, 植物体现动态感, 于水体旁栽种飘荡柳枝、随波逐流浮萍及亭亭玉立的荷花等, 以此为水体增添活泼感及婉约美。园林景观的动静结合, 可为园林营造优美的画面感, 以此提高观赏者观赏美景的兴趣。为了营造园林景观植物的美感, 需要处理好水体和植物配置关系, 植物搭配应符合时令, 以季节分明的植物体现不同季节, 以此为园林增添活力。

4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1) 合理应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采取对比和衬托手法, 形成整体协调性, 根据植物形态和的特征, 形成花形花色对比, 并对姿态高低、叶形叶色进行对比, 形成艺术构思, 以此衬托植物景观。在配置和组合树丛时, 应注意树丛协调性, 适宜合理配合颜色、形态相近的树种。在运用对比手法时, 应选择合适体型大小的对比, 水平面与垂直、色彩明亮及黑暗的对比。不同植物应注意相同形态姿势, 如松树存在动态美, 杜英形态规整存在静态美。因此在对植物配置时, 需保证植物之间及景观之间的协调性及和谐性, 并注意植物生长特性和季节变化, 保持植物的平衡状态。

(2) 合理运用协调性。对园林景观植物利用协调性手法时, 可使植物背景形成调和韵律, 尽量避免景观单调性, 注意对景观背景予以调和, 选择背景植物如乔木类等, 合理分层配置植物, 通常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等, 注意配置植物花色花期, 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背景树需高过前景树, 植物密度适宜, 形成最佳绿色屏障。在协调植物时, 应注意协调韵律, 高低搭配, 空间转换, 以免植物布局单一, 增强植物韵律感。且植物韵律感应在狭长地带及道路两旁栽种和规划, 提高园林景观植物协调性。

5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产生的效应

(1) 生态效益。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需形成植物群落, 使植物数量和层次增加, 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 相应改善城市环境, 满足生态效益。

(2) 社会效益。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可开展各项社会文化活动, 吸引各地游客, 并可符合生态园林特点, 使城市回归自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确保人们能够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3) 经济效益。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可降低投入成本费用, 减少后期维护费;同时可将树叶转化为植物原料, 合理循环利用物质和能源, 以此提高园林经济效益。

(4) 观赏效益。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 采取丰富多样植物, 形成植物群落层次感, 创造优美观赏效果, 舒展现代人的身心。

6 总结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可提高现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观赏效益, 为现代人提供最佳休息场所, 促进园林事业的发展, 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春沐.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J].山东林业科技, 2010 (5) :85-88.

上一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