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风险评估范文

2024-09-02

技术风险评估范文(精选12篇)

技术风险评估 第1篇

2008年,热电厂将一些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中,每年对锅炉、油库、汽轮机、起重设备、电缆主隧道、高低压配电室、危险化学品储存及使用和输煤皮带等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性评估,查找事故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了事故风险,实现了连续12年无人身伤亡事故的安全绩效。

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且各有特点,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但并不是任何一种方法都适用于热电厂,只能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比较。下面,笔者将结合热电厂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几种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事先对评估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根据相应安全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出安全检查单元和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内容的表格,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对照检查表逐项进行检查和测评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一种有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安全评估方法。热电厂通过近1个月的系统评估,识别出生产现场存在着11种危险有害因素,分别是锅炉爆炸(含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火灾、灼伤、静电、电气伤害、机械伤害(含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坠落与物体打击、噪声振动(含机械、流体动力、电磁性噪声等)、粉尘、高温、低温。其中锅炉爆炸、火灾、电气伤害和机械伤害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危险因素。如锅炉制粉系统的球磨机、粗细粉分离器、给煤机是易发生火灾的设备,其进出口管道的风温超标,管道泄漏,煤粉堆积,可能造成煤粉自燃;油库的管道和储罐泄漏,库内作业使用明火等,可能引发火灾。

针对所辨识出的风险,热电厂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

1.修改完善了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2.修复了连锁保护和报警装置存在的故障;

3.统一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了维护和更新;

4.要求岗位员工加强点巡检,发现设备异常及时处理;

5.进行了安全规程的再教育和考试,合格者发放上岗证,不合格者重新学习,直到合格;

6.加强员工自身防护,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7.组织设备消缺专项活动,消除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在申报范围内或危险物质临界量达到标准值的,直接定性为重大危险源。

热电厂所属7台锅炉中额定蒸汽压力和蒸发量分别如下:

1-3#锅炉的额定蒸汽压力为3.82 MPa,蒸发量为150 t/h,4-5#锅炉的额定蒸汽压力为9.8 MPa,蒸发量为220 t/h,6-7#锅炉的额定蒸汽压力为9.8 MPa,蒸发量为240 t/h,都符合“蒸汽锅炉中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 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的锅炉即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要求。

热电厂从登记建档和取证、安全评估及评价、检测和检验、监控和检查、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多方面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建档资料明确了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特征、周边环境、主要设备设施、改扩建情况、人员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内容,并及时办理了许可手续,严禁无证生产运行;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重大危险源等级,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检验,对安全状况进行检查,作好记录,建立档案。

同时,热电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视频监控,车间每周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发现的隐患积极整改,治理方案包括事故隐患事实、治理期限和目标、治理措施、责任机构和人员、治理经费、物质保障等内容;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并定期组织演练,建立应急救援物资专用仓库,定期检查和维护。

危险度评估法

热电厂在应用危险度评估法时,结合我国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编制了“危险度评估取值表”(表1)和“危险度分级表”(表2),其中规定了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危险度评估法适用于大部分涉及危险化学品设备设施的风险评估,使用方便,方法简单,但对于操作工艺过于复杂、危险系数和不确定性物质较多的设备设施则并不适用。

热电厂使用“危险度评估法”对锅炉油库进行了评估,根据危险度评估取值表(表1),结合锅炉油库运行现状分别得出了以下5类项目的分值:

●物质:所用0#柴油属乙A类可燃液体,取5分。

●容量:现库存80〜90m3,在液体50〜100 m3之间,取5分。

●温度:现油罐内柴油运行期间温度为25℃〜45℃之间,符合“在低于250℃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项,取0分。

●压力:现运行油压在1.5〜2.5 MPa,符合“1〜20 MPa”项,取2分。

●操作:操作无特别要求,符合“无危险的操作”,取0分。

将各分值代入相加:

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5+5+0+2+0=12分。

最后得出锅炉油库现状危险度总分值为12分,通过查危险度分级表(表2),现有油库的风险总分值在“11〜15分”之间,属于中度危险。在以上5个度量值中,物质、温度、压力和操作可以认为是保持不变的常量,只有容量是可能变化的,那么在现有储量下,油库危险度的分级为中度危险,如增加储量超过100 m3,油库的危险度将提高为高度危险。

锅炉油库所用柴油是为锅炉点火和低负荷下保持稳定燃烧提供保障的,同时它的储量达到一定限值也将会构成重大危险源,对油库的管理同样不能忽视。对此,热电厂将温度、压力、操作和容量作为控制重点,例如,将罐体外部进行保温防止热传导,在罐体内部安装冷却水管,在夏季室外地表温度达40℃以上时,开启冷却水降温,并在容量上控制其不超过100 m3储量,同时增加罐体自动灭火装置和在线监视系统等。

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顶上事件)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主要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并为判明灾害、伤害的发生途径及与灾害、伤害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现结合热电厂电气系统配电室常见的火灾事故,运用事故树图的方法辨识存在的风险。

通过事故树图,能很直观地得出造成配电室火灾的原因,主要有雷电、过电流或短路、施工质量问题、外来破坏、无报警装置或装置故障等。对此,热电厂采取了在配电室外安装避雷针,屋顶铺设避雷网,并定期检测防雷接地设施;配电室加装防盗门,安装视频监控;配电室内加装火灾报警设施;加强电气设备采购质量管理,使用合格电气产品等措施。

各有偏重

通过对以上4种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发现安全检查表适用于特种设备、电气设备和安全管理,它结合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和要求等内容的表格,非常直观地发现潜在的问题。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主要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要求直接定性。危险度评估法是针对涉及危险化学品设备设施的风险评估,使用前要对危险化学品的特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免取值错误。事故树分析使用时相对复杂,画出树图并不能体现事故发生的频率,要通过计算得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主要原因。

大数据网络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论文 第2篇

大数据网络风险评估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多元化的网络数据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及安全检测模式对可能发生的网络风险做出评估,从而实现对网络风险的有效控制。现阶段网络环境发展逐步向开源化及多样化迈进,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构建也进一步形成,网络安全风险控制问题日趋严重,成为未来阶段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基础。网络安全隐患的产生是一种不可控因素,其影响要素之多,系统构架组成之复杂,对于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做好风险评估更大的意义在于对网络风险问题进行警示,降低安全风险给予网络使用者造成的损失,为网络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提供安全的网络发展环境。

技术风险评估 第3篇

【关键词】雷害;差异化风险评估;评估流程;治理措施

Lightning prevention risk assessment technolog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ransmission line

WU Bo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Power Co.,Yinchuan Ningxia 750011,China )

Abstract:Introduce the influence of lightning disturbance on the transmission line, describe the purpose of differential lightning preven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assessment process. Besides, lightning preven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ransmission line were put forward by using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valuation system. Lightning protection work once again rose to new heights.

Key words:lightning risk;differential risk assessment; assessment process; control measures

1.引言

雷击架空输电线路时可能引起线路开关跳闸而造成停电事故,或造成电气设备损坏、甚至系统瓦解等恶性事故。在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占较大比重,尤其在雷电活动强烈、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率更高。本文通过借助防雷风险评估系统对XX输电线路防雷状况进行评估,形成评估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差异化防雷风险评估的目的

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事故以及线路走廊的雷电活动、线路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输电线路的防雷应充分考虑影响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各因素的差异,如线路走廊雷电活动的差异、线路结构特征的差异以及地形地貌的差异,以“差异化防雷”的思想指导线路防雷,找出线路中防雷性能薄弱的杆塔,对这些杆塔进行有针对性的防雷设计、改造。差异化防雷技术既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又能避免不合理的设计、改造所造成的浪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防雷工程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3.防雷风险评估的流程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是分析线路雷击故障原因、评价故障风险、评估防雷措施效果,并指导防雷方案制定的重要手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的方法,是依据实际的线路参数(包括雷电活动、地形特征、杆塔塔型、各类防雷措施等),采用绕击闪络计算方法和反击闪络计算方法对线路的反击和绕击性能进行计算,进而得到总体的防雷性能。线路差异化防雷性能评估的一般流程包括:(1)根据线路防雷性能评估的目的与要求,选定合适防雷性能计算方法,并确定性能评估所需的基本参数及其要求。(2)根据计算方法的要求,收集与线路防雷性能及雷击故障风险有关的基本参数,包括线路走廊地区的雷电活动参数,线路所处的地形地貌,线路的塔型、绝缘水平、接地电阻等参数,线路已采取或计划采用的防雷措施,以往雷击故障等。(3)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及收集到的基本参数建立计算模型,对线路当前的防雷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线路已采取或计划采取防雷措施的效果时,可通过改变计算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分析。(4)必要时将评估结果与以往雷击故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计算的模型及参数予以修正。

4.输电线路风险评估。750kVXX线全长161.94km,共348基杆塔,为单回线路。全线除安装2条避雷线外,无其它防雷措施,线路运行至今未发生雷击跳闸故障。线路特征参数统计如下图。

4.1绕击闪络风险评估结果。沿线逐基杆塔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全线不同绕击闪络风险等级杆塔分布如图3所示。绕击A、B、C、D各级的杆塔数量比例为56.03%、24.43%、10.06%、9.48%,即有80.46%的杆塔具有相对较好的绕击防雷性能,有19.54%的杆塔绕击防雷性能不理想,绕击闪络风险很高。

4.2反击闪络风险评估结果

沿线逐基杆塔反击跳闸率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全线不同反击闪络风险等级杆塔分布如图5所示。反击A、B、C、D各级的杆塔数量比例为99.43%、0.29%、0.00%、0.29%,即有99.71%的杆塔具有相对较好的反击防雷性能,有0.29%的杆塔反击防雷性能不理想,反击闪络风险很高。

4.3雷击闪络风险评估结果。沿线逐基杆塔雷击跳闸率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全线不同雷击闪络风险等级杆塔分布如图7所示。雷击A、B、C、D各级的杆塔数量比例为58.05%、25.29%、9.77%、6.90%,即有83.33%的杆塔具有相对较好的防雷性能,有16.67%的杆塔防雷性能不理想,雷击闪络风险很高。

5.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方案

5.1防雷措施选择。根据XX线路历年来的运行经验、雷击闪络特征以及各种防雷措施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对XX线路进行防雷改造时,主要采用安装线路避雷器、安装塔顶避雷针及降阻三种措施进行防雷改造。(1)安装线路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可完全防护线路绕、反击,但考虑到750kV避雷器造价较高,在改造方案中建议仅对危险等级最高且其他防雷措施难以防护的杆塔进行安装,如大档距杆塔等。(2)安装可控放电避雷针。可控放电避雷针安装于塔头,可有效提高杆塔的引雷能力,增强杆塔对其附近导线的雷电屏蔽能力,从而降低雷电绕击导线的概率,减小绕击闪络率。同时,因750kV线路耐雷水平较高,也不会变向增加反击闪络率。因此,其为750kV线路绕击防护的可靠手段,但因其防护范围有限,塔头周围效果明显,超过塔头保护范围的大档距中央段难以保护,此时应使用其他防护措施予以代替或补充。(3)接地降阻。降低接地电阻为有效的防反击措施,改造方案中建议针对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进行改造。

5.2防雷改造原则。根据该线路已有的雷击跳闸记录,结合雷击风险评估结果及影响雷击跳闸线路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需进行防雷改造杆塔的范围及改造原则如下:(1)发生过雷击故障杆塔;(2)绕击风险等级为D的大档距杆塔或山顶;(3)绕击风险等级为D的其他杆塔;以下是杆塔改造的详细信息:

6.结束语

已往的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评估工作主要基于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等,工作量相对较大,应用“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评估系统”,可尽可能减少线路基本信息人工计算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应用差异化防雷评估系统使输电线路防雷评估工作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与防治.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金龙哲.输电线路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雷击风险评估技术探讨 第4篇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实施主体,现场勘测工作,标准,防护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 总面积1700km2, 境内涧谷纵横, 山高路远, 群峦起伏, 平均海拔490m以上,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为2000mm。由于泰顺县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带分界线上且受多山近海特殊地形影响, 雷暴灾害频繁, 年平均雷暴日达50d以上, 属于多雷暴区;雷电多发生在春、夏季, 6~8月天气对流活动加强, 雷暴多集中在此时期, 占全年雷电总数的80%以上, 其中以6月份为最多, 占全年雷电总数的30%以上, 而2~3月和10~11月雷电日数仅占全年雷暴日的0.1%;一日中雷击灾害最为集中的时段是13~17时。泰顺县雷电灾害危害严重, 雷暴肆虐季节给建筑物、电器设备、电子电气系统、电网及人身安全等带来了严重损坏和威胁, 仅2010年泰顺县雷击灾害就造成线路跳闸98条次, 致使多处电网无法正常运行;据统计分析, 雷击人身伤亡事件多发生在河边、山地、山坡及田地为主的野外环境。

随着泰顺县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智能化建筑迅猛发展, 各类信息系统也广泛应用, 这些精密的弱电设备抗雷电干扰能力较低, 在雷电灾害逐年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雷电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却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而雷击风险评估就是对雷击灾害引起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损害风险的评估程序, 在确定损害次数上限值的基础上, 从经济合理性出发, 为建筑物和公共设施是否需要提供防护措施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装置作出分析决定。

1 雷击风险评估引用标准和依据

在城市规划和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物以及线路、电力设施等防雷设计之前进行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是选定适宜防雷装置的重要技术依据,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81委员会在防雷系列标准中已作出强调防雷设计中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重要性的明确规定。雷击风险评估引用标准包括:国内相关行业防雷技术标准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及GB/T21714-2008;IEC 61662《Assessmentofthe riskofdamage due tolightning》 (注:《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IEC 62305-2, Ed.1: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Part 2:Ris k m anage m e nt (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管理) ;这些国内及国际标准在雷击风险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目前各地雷击风险评估主要文件依据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27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34条规定, 气象主管机构应组织并对本辖区内大型建筑工程、重点工程及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以保证社会公共安全, 同时做好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开发项目、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2 雷击风险评估实施主体与现场勘测

雷击风险评估要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形地貌、土壤电阻、周边环境、雷暴发生规律及项目结构、性质、功能和雷击可能带来的后果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勘测、分析、评估, 根据安全等级要求和安全保障投入, 以最大限度降低雷击风险、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为出发点, 提出评估技术报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不仅为建设项目防雷设施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对雷电灾害预警和雷电灾害可能引发的人员伤亡、系统瘫痪、爆炸、火灾、恐慌等延伸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作出科学、系统综合评估;可见, 雷击风险评估技术涉及了雷电监测分析、防雷设计和安装技术、防雷设置检测维护、雷电灾害预警、消防技术、应急响应方案等多学科领域综合, 是开展防雷减灾工程中设计、许可、施工、维护、管理、应急响应、抢险救护等多环节主体引证和遵循的科学依据;一般建筑或防雷设计行业不具备承担这种评估技术的能力和资质, 必须由气象部门专业从事雷电监测、预警和防护等防雷服务机构会同相关领域专家结合本土实情, 通过大量统计、测试、调研等工作具体研究, 得出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防雷设计、施工、防护等全面、合理、经济评估报告, 为建设工程提供具有权威、公信、综合、系统的科学防雷风险评估技术依据, 全面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 应安排编制、审核两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进行现场勘测, 以了解被评估项目现状并得出相关评估数据, 同时应由相关工程方面人员提供项目材料并参与勘测过程。技术人员通过与工程单位技术交流, 相互渗透项目内容及评估工作技术含量, 以其全面、规范、专业、细致的工作作风体现出专业技术的严谨和专注。在整个勘测过程中要一次性将评估所需数据采集齐全, 然后准确、完整、清晰的记录勘测数据, 由勘测人员及业主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名, 保证勘测记录的严肃性。

3 特殊功能性建设工程雷风险评估

除传统建筑及建设工程项目外, 雷击风险评估还涉及油库、古建筑、油库、大型油罐、智能大厦、城市轨道交通等评估分析, 这类构、建筑物因其具有特殊的建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时与既定、常规计算、测定方式有一定的差别, 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应掌握实际情况, 随机进行相关调整, 以获得更准确、科学的评估结果。

4 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多年来, 泰顺县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要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导致雷电监测系统不完善, 缺乏完整的雷电监测资料;国家防雷标准、依据尚未对评估程序、方法及结论等内容作出规定, 未界定评估行为性质, 同时浙江省政府令第190号也未就雷击风险评估实施范围、程序、主体和责任进行具体规范, 评估法律依据有待进一步明确;市面上评估单位繁多, 鱼目混珠, 雷击风险评估质量水平难以控制;社会群体对雷击风险评估认识不到位, 尚存在抵触心理和行为;雷击风险评估覆盖率偏低,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业务量少致使技术水平短时间内难以提高等。为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确保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要大力推动国家层面雷击风险评估制度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雷电监测系统建设财政支持, 完善雷电监测设备建设, 建立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不断强化风险评估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 加大雷击灾害防御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公众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规避风险就是产生效益的理念, 通过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率来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强寒, 吴明江.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流程简析[J].浙江气象, 2010.

井下作业技术服务风险评估与预防 第5篇

风险危害:(1)人身伤害;(2)污染事故;(3)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1)由壬对接不紧固,刺漏造成污染;

(2)出口未按制,井内压力突然升高,刺坏流程,造成污染;(3)进出口用水龙带,水龙带跳动造成污染或砸伤人员;

(4)洗(压)井管线堵,造成压力升高,管线崩开造成人身伤害和污染环境;(5)洗(压)井开关闸门时,操作人员站在闸门对面,闸门丝杠飞出伤人;

(6)在施工的高压区,压力升高,管线崩开伤人;

(7)洗井时,出口和值班房在同一方向上,天然气喷出,造成人身伤亡和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各由壬完好,且要砸紧;

(2)洗井时出口控制,出口压力不能超过流程设计最高可承受的压力;(3)进出口管线严禁用水龙带;

(4)洗(压)井时,必须检查管线,保证管线畅通;

(5)开(关)闸门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闸门的侧面开(关)闸门;(6)施工高压区严禁站人;(7)井场布置严格按标准要求摆放。

综合评估:(1)人员 高(2)财产 低(3)环境 中(4)影响 高 应急措施:(1)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医院抢救;

(2)发生污染事故,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和程度,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环保部;

(3)发生火灾事故,采取措施控制火灾范围和程度,并及时报火警。

二 风险预想:酸化施工时的伤人事故

风险危害:人身伤害。原因分析:

(1)上岗人员未穿载防护用品,被酸液灼伤;

(2)配酸时,施工人员站在下风头,酸液沾在脸上,造成伤害;

(3)高压施工区由壬、地面管线受高压后产生强烈振动(长距离管线未固定),管线连接不牢固施工中刺漏,造成人身伤害;

(4)井口法兰没坐平、钢圈损坏、井口螺丝未上全,井口未固定或施工时井口刺漏,造成人员伤害;

(5)开(关)闸门时,操作手站在闸门对面,闸门丝杠飞出,造成人员伤亡。

预防措施:

(1)上岗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2)配酸时,必须站在上风头;

(3)高压施工区由壬、地面管线完好,由壬必须砸紧,长距离管线必须固定牢固;

(4)井口钢圈完好,井口尘兰上平,井口螺丝上全上紧;(5)施工前井口必须固定,井口、地面管线施压合格;(6)关闸门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闸门的侧面开关闸门;(7)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高压区。

综合评估:

(1)人员 高(2)财产(3)环境 中(4)影响 高 应急措施:

酸液溅到施工人员的皮肤或眼睛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三 风险预想:井喷事故

风险危害:(1)人身伤害;(2)污染环境;(3)损坏设备。原因分析:

(1)对地层压力掌握不准确,压井液密度小;(2)起管时没有使液面保持在井口;(3)压井时未按设计要求施工;(4)射孔时采油树、防喷闸门未试压;(5)解放油层过程中井内油气喷出。预防措施:

(1)加强对地层动、静态资料的研究,准确掌握地层压力资料,选择与地层压力相匹配的压井井液;

(2)起下油管时保持液面在井口;

(3)压井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压井操作规程施工;

(4)采油树、防喷闸门螺栓必须上全上紧,施工前必须试压合格;(5)解放油层时,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压井液循环压井,保证井内压力平衡。综合评估:(1)人员 高(2)财产 高(3)环境 高(4)影响 高 应急措施:

(1)人员受伤立即送医院抢救;

(2)发生井喷要立即组织人员抢装井口,并及时通知生产安环及技术管理部组织压井或放喷;

(3)发生污染事故,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和程度,并及时上报质量安全环保部。

四 风险预想:作业过程油管及钻具伤人事故

风险危害:人身伤害。原因分析:

(1)油管未上满扣或扣未卸完时,通井机操作员上提或下放油管造成油管扣崩脱,使油管落井,吊卡销子弹出,吊环打开,吊卡、油管掉下砸伤人;(2)起管时,井口人员和司机配合不好,出现单吊环造成人员伤害;(3)起下油管时,活门、月牙及销子不灵活,使吊卡止不住油管,造成油管掉落砸伤人;

(4)加厚油管和平式油管吊卡错用,造成吊卡卡死或油管落下砸伤人;(5)液动滑车在起吊油管过程中,不用管钳咬住油管,使油管移动碰井口、井架,造成油管跌落伤人,或油管挑人。

预防措施:

(1)作业机操作手要在油管扣上满或卸开,并且在井口人员推开液压钳后,上提或下放油管;

(2)井口人员和作业机操作手配合要密切,操作手在得到井口人员上提手势手,方可起管;

(3)起下油管及钻具时要检查活门、月牙及销子,保证灵活好用;(4)检查好吊卡,防止平式油管和加厚油管混用;(5)液动滑车,起吊油管必须用600mm管钳咬住油管。

综合评估:(1)人员 高(2)财产 低(3)环境低(4)影响 高

应急措施:现场急救后,人员受伤立即送医院抢救。

五 风险预想:注、挤水泥时的伤人和“插旗杆”等事故

风险危害:(1)人身伤害;(2)“灌香肠”或“插旗杆”造成财产损失。原因分析:

(1)配灰时,泵压太大,造成刺枪飞起伤人;

(2)配灰时,操作人员不穿戴劳保用品,损害人身健康;

(3)井下管柱丈量不准确,或顶替量不准确,造成“灌香肠”或“插旗杆”;(4)管线不试压,造成管线刺漏。预防措施:

(1)配灰时,两人同时握住刺枪,水泥车排量适当;(2)配灰时,操作人员要穿戴劳保用品;

(3)下井管柱必须丈量准确,顶替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注、挤水泥过程中要两台泵车同时运行,保证正常施工;

(4)注、挤水泥施工过程中,发现压力超过设计压力时,要立即反洗井,直至出口无水泥时上提管柱;(5)施工前管线必须试压合格。综合评估:(1)人员 中(2)财产 高(3)环境低(4)影响 高

应急措施:现场急救处理后,人员受伤立即送医院抢救。

风险预想:打捞时造成的伤人事故

风险危害:(1)人身伤害;(2)设备损坏。

原因分析:

(1)冲洗打捞时,加压过大,使水泥车憋压,造成水龙带蹩坏;(2)打捞时,不听从指挥,盲目上提,造成人员受伤及设备损坏;(3)拉力计、指重表扭矩仪等失灵,解卡时不能准确掌握上提负荷及施工扭矩,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4)解卡时,地锚、绷绳、死绳、绳卡、大绳未检查,上提解卡时,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预防措施:

(1)打捞时,加压负荷不超过安全工作负荷,防止憋泵;(2)打捞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3)拉计力及指重表等必须完好,灵活好用;

(4)打捞解卡前,对地锚、绷绳、死绳、绳卡、大绳进行检查加固,确保完好;

(5)超负荷拔钻时,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拔钻权限规定》。综合评估:(1)人员高(2)财产低(3)环境中(4)影响高 应急措施:(1)人员受伤,现场急救后,立刻送医院抢救;(2)设备损坏及时报生产办进行抢修。六 风险预想:液压钳伤人事故

风险危害:人身伤害。原因分析:

(1)修液压钳或换牙片时,未关闭液压系统,液压钳转动夹手或胳膊;(2)二人操作时,一人碰到节流手柄、液压钳转动夹伤;(3)拉、推液压钳过猛过快,液压错钳撞伤人;(4)上扣、卸扣时尾绳两侧站人,钳尾摆动伤人。

预防措施:

(1)修液压钳或换牙片时,必须关闭液压系统;(2)操作液压钳必须一人进行;

(3)拉、推液压钳要平稳,严防过猛过快;(4)上扣、卸扣时,严禁尾绳两侧站人。

综合评估:(1)人员中(2)财产(3)环境(4)影响 中

应急措施:(1)人员受伤,现场急救后,立刻送医院抢救

七 风险预想:硫化氢泄漏事故。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监测仪器失灵,硫化氢从井口溢出检测不准确硫化氢浓度,导致人员中毒和污染环境;

(2)监测到硫化氢浓度超标,施工人员未及时撤离到安全区;

(3)监测人员在下风头,未戴防毒用品,导致监测人员发生硫化氢中毒;(4)计量出液量时,计量人员未戴防毒用品,导致计量人员硫化氢中毒;(5)施工时井场布置不合理,值班房摆在下风头,导致在值班房的人员硫化氢中毒;

(6)施工所用井口管材不防硫,造成硫化氢对井口和管材损坏。

预防措施:

(1)监测仪器完好,监测人员在下风头监测必须戴防毒用品,施工时随时监测硫化氢浓度,发现硫化气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施工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2)对含有硫化氢作业井计量出液量时,计量人员必须戴防毒用品;(3)井场布置合理,值班房摆在上风头;

(4)在含硫化氢的油气井作业时,井口和管材必须用防硫的井口和管材。综合评估:(1)人员高(2)财产低(3)环境中(4)影响高 应急措施:

(1)人员受伤害,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送医院进行抢救;

(2)硫化氢污染环境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和程度,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环保部。

八 风险预想:施工井场及道路勘察不仔细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对以下勘察内容不全面,不仔细,技术交底不到位。

(1)地面和高空的管线、电缆走向不清,易发生挂断电缆和管线,造成停电、通讯中断、管线泄漏、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

(2)地下油水管线、电缆走向不明,易发生钻断或挖断电缆、油气水管线和通井机压坏管线,造成停电、通讯中断、管线泄漏、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3)井场内和道路上有暗坑、地基松软,井架基础松软,易发生陷车、翻车、井架倒塌,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等事故。

(4)拉运大型设备,进出井场路上高空有架空电线(光缆)或管线,因超高运输,易发生挂断电线(光缆)、损坏管线,造成停电、通讯中断、管线泄漏、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

(5)新投井替浆时,泥浆池满,易发生泥浆外溢,造成环境污染事故。(6)水井溢流未采取措施,易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7)井场内堆放有秸秆、杂草等易燃物品,遇明火易燃,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8)井场周围施工环境复杂,一旦出现井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及火灾事故时,易诱发次生灾害。预防措施:

(1)作业搬迁前勘察道路、井场,与井籍单位负责人进行现场交接地下油水管线和电缆走向,以及进出井场路线,必要时用检测仪探测地下管线或电缆走向。查明井场道路上空电缆或管线的位置及高度,不符合要求时进行整改,确保道路畅通。

(2)暗坑、地下电缆或管线要做好警示标志,井架基础松软必须加固。(3)高空有架空电线(光缆)或管线时,要有专人指挥,车辆慢行通过。(4)井架基础松软的井必须使用大底座。

(5)新投井替浆时必须要有人观察泥浆池,确保泥浆无外溢。(6)放溢流必须控制流量,管线固定牢靠,用罐车回收至指定地点。(7)作业井搬上前及时与井籍单位联系,将井场内堆放的杂物、秸秆、杂草等易燃物品清理干净。(8)井场周围有特殊环境(例如:加油站、联合站、变配电站、学校、民房等),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下发《安全告知书》。

综合评估:(1)人员高(2)财产高(3)环境中(4)影响高

应急措施:

(1)人员受伤害,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送医院进行抢救;

(2)生产设施遭到损坏或污染环境时,采取一定措施实施控制范围和程度,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环保部。

九 风险预想:装卸货物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物品、工具等排放杂乱无序,固定不牢,易从车上掉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2)装卸车时,装卸人员配合不当,易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事故。(3)装卸车时用力不当,小件工具等因相互碰击弹起,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4)卸重物时,对货物的重量估计不足,车下接应人员分配不均,当重物离开车体后,受力较重的人员脱手或摔倒,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5)卸货物时,车上人员随意抛扔货物,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6)运输过程中所装物件超宽、超长或超高等,易造成碰挂事故。预防措施:

(1)装卸货物操作条件受限时,先清除障碍后方可装卸,防止发生伤害。(2)值班车停放平稳,所装物件应根据其外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放置平稳牢固,不稳定物件必须加以固定。

(3)装卸货物时,操作人员之间密切配合,抓牢站稳,车上车下人员协调一致,把货物放稳后方可松手。

(4)装卸重物时,对货物的外部形状和重量要考虑周全,人力分配均匀,站稳抓牢进行装卸。

(5)物件装卸车时,不能随意抛掷,防止相互碰击弹起伤人。(6)所装物件严禁超长、超宽、超高。

综合评估:(1)人员高(2)财产高(3)环境中(4)影响高 应急措施:

(1)人员受伤害,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送医院进行抢救;

(2)生产设施遭到损坏或污染环境时,采取一定措施实施控制范围和程度,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环保部。

十 风险预想:摘挂值班房牵引设备时造成事故危害

(值班房、油管拖车、大泵拖车等)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摘挂值时井场地面不平整,造成车辆或被牵引设施突然移动,易造成人员挤伤或设备损坏事故。

(2)摘挂牵引时,指挥人员站位不当,盲目指挥,易造成人员挤伤或设备损坏事故。

(3)牵引对接倒车时,操作人员站于车辆和值班房之间,易造成挤伤事故。(4)指挥人员与司机间配合不当,倒车时速度过快,易造成挤伤事故。(5)指挥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配合不当,易造成挤伤事故。预防措施:

(1)摘挂值班房时地面要平整,必要时将轮胎用掩木掩住。(2)指挥人员必须站位适当,详细观察,严禁盲目指挥。(3)拖车与值班房对接过程中,严禁人员进入拖车与值班房之间。(4)操作人员、司机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倒车缓慢平稳。(5)保险绳必须连接牢固,保险销齐全有效。

综合评估:(1)人员高(2)财产高(3)环境地(4)影响高 应急措施:

(1)人员受伤害,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送医院进行抢救;

(2)生产设施遭到损坏或污染环境时,采取一定措施实施控制范围和程度,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环保部。

十一 风险预想:吊运货物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车辆配备与吊运货物规格不符,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2)无专人指挥、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3)人员配合不当;吊装操作时操作人员站位不合理、不使用引绳;人员从起重臂下穿过;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起重设备支腿地基不坚实、不平整;吊装物件不平衡,重心不稳,易造成起吊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

(5)绳套强度不够或挂绳套不合理发生断脱或滑脱,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

(6)在高压输电线附近作业无相应措施或专人负责指挥,易造成碰、挂坏高压输电线或人员触电事故。

(7)吊装施工完毕后,吊臂未收到位、吊钩未固定就移动车辆,易造成挂断电线(光缆)、损坏管线、设备损坏、人员伤害事故。

(8)货物装车后,固定不牢靠,易造成货物坠落,发生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9)道路狭窄、急转弯、有障碍物等,无专人指挥,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易造成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严禁操作人员无证操作。

(2)吊装前负责人应对现场地形道路和空间进行勘察,现场环境复杂、附近有电线、管线等要制定施工预案。

(3)根据吊运货物的体积和重量等选派合适车辆,现场停车位置地基坚实平整,吊件活动范围应为配合人员留有足够的安全活动空间,起吊过程中有专人指挥,各岗位操作人员听从指挥,密切配合。

(4)起吊货物必须使用引绳,人员严禁从起重臂下穿过。(5)严禁吊车吊臂、支腿未收到位、吊钩未固定移动车辆。

(6)货物装车后,必须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确认货物捆绑牢固后方可起运。(7)装运“三超”物件,必须捆绑牢固,必要时用钢丝绳和拉紧器四向拉紧绑牢。

(8)车辆通过狭窄道路、急转弯、有障碍物等,必须有专人指挥,车辆减速慢行通过。对无把握通过道路不得强行通过。(9)货物起吊时应严格遵守“十不吊”:

①指挥信号不明、不清楚或光线阴暗看不清楚时不吊。②质量不明或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③钢丝绳不合格、吊物捆绑不牢或不平衡不吊。

④作业危险区人未离开、吊物上面有人或吊物上部放有活动物时不吊。⑤吊易燃、易爆物品及酸,没有防护措施不吊。⑥重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不吊。

⑦设备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不吊。⑧吊物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上及歪拉斜拽不吊。⑨安全装置不灵、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吊。⑩违章指挥不吊。

十二 风险预想:修井机(平板、拖车)道路行驶出现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轮胎螺丝不紧固、气压过高或过低,易造成交通事故。(2)转向机、制动器不灵活,易造成交通事故。

(3)变速箱主干压力及机车气压未达到标准值,无法变换挡位,易造成交通事故。

(4)井架未锁定和绷绳等附件未固定牢靠,发生坠落,易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

(5)起步前未清理现场、确定行车路线,易造成物品损坏及人身伤害事故。(6)刹车系统失效,无法紧急制动,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交通事故。

(7)车辆上路时超长、超宽、超高、超重,易发生挂碰,易造成设备损坏和交通事故。

(8)行驶途中不注意观察路况,易发生挂断电线(光缆)、损坏管线,造成停电、通讯中断、管线泄漏、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9)驾驶人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易发生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轮胎螺丝紧固、气压正常,转向机、制动器灵活、可靠,方可行驶。(2)搬迁前都必须认真检查车辆刹车装置及刹车灯,确保完好、灵活、有效。(3)锁定井架,绷绳等附件固定牢靠后方可行驶。

(4)变速箱主干压力及机车气压必须达到标准值,修井机行走时变速箱分动离合器扳到“行驶”位置。

(5)车辆起步前必须清理现场,确定合理行车路线。

(6)进入正常行驶状态前必须解除驻车制动装置,一挡缓慢起步。(7)根据路况逐级选择合适的挡位,严禁用降低挡位的方法制动。(8)车辆正常行驶速度应小于40km/h。

(9)通过危险路段(包括村镇、繁华地区、胡同、铁路道口、急转弯、窄路、窄桥、掉头、转弯、下陡坡、进出非机动车道)时,必须有专人指挥,车辆慢行通过。遇架空线路时减速慢行,必要时用相应等级的绝缘杆挑开线路。对无把握通过的各种障碍,不得强行通过。(10)在雨雪天气或结冰泥泞道路上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0km/h,不准空挡滑行。

(11)冬季由于设备各部件升温较慢,加减油门应动作轻柔,待整机充分预热后方可加速行驶。

(12)驾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十二 风险预想:立放井架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立(放)井架时无专人指挥、选择的方位不适、井架底座(千斤支腿)基础不实、枕木垫放位置不居中产生侧滑,易造成挂线、翻井架或人身伤害事故。(2)立放井架前液压系统未排空、未检查井架各部位连接螺丝(销子)、绷绳、游动滑车固定不牢(位置不当),立(放)井架操作不当、易造成翻井架或人身伤害事故。

(3)立放井架时不停抽油机、抽油机刹车不牢,易造成挂绷绳翻井架事故。(4)钻倒地锚时不检测地下电缆、管线,易发生损坏地下管线、电缆造成污染及触电人身伤害事故。

(5)立放井架时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非操作人员在危险区内,在危险区域内进行交叉作业,易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事故。

(6)井架底座地基不坚实,地锚钻在地质松软、老孔、水坑、沟边,井架承载重负荷时易倾覆、倒塌,造成损坏设备和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1)由作业队干部(安装班班长)负责立放井架全过程的指挥。察看井场地面、空间情况确定井架方位,探测地下电缆、管线走向确定地锚位置,避开老孔、水坑、沟边、地质松软地带。

(2)停止运转井场、施工危险区域内的抽油机,刹好刹车。

(3)平整井架底座基础,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保地基坚实平整,垫好枕木,理顺各道绷绳,按《钻倒地锚操作规程》进行钻(倒)地锚。井架基础必须平整、结实。

(4)立放井架前对液压系统进行排空,检查井架各部位连接螺丝(连接销子)、游动滑车固定情况。

(5)禁止在危险区域内进行交叉作业,非操作人员及无关设备撤到安全区域。(6)由井架操作工进行起(放)井架操作,服从指挥,平稳操作,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

(7)遇有五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天气严禁立放井架,夜间干部不在现场、照明不足严禁立放井架。

十三 风险预想:用电设备就位及安装不合理造成的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变压器、动力线及其附属装置不按期检测,易造成停电或人员触电、设备损坏事故。

2.电源线老化、破损,易发生短路,造成人员触电、电器设备损坏、火灾等事故。3.接地线安装不合格,易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4.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易造成人员触电或设备损坏事故。

5.电源电压与变压器规格不符,易造成人员触电、电器设备损坏、火灾等事故。6.电线架设未按标准执行,易发生压坏、挂断电线,易造成人员触电、电器设备损坏、火灾等事故。预防措施: 1.电线、电缆

(1)电源线必须用橡胶套电缆线,无老化、裂纹或裸线,架设220V及以上电压的电源线及电缆线杆,线和杆固定处及固定灯杆时的手握段应有绝缘措施。低压线路架设时,线和杆固定处应有绝缘措施,不准横穿井场或妨碍交通。架设高度距地面不得低于2.5m,距房顶距离不小于0.5m,车辆通道架高4.5m,线杆分布均匀距离为4-5m。不得将电线直接挂在井架、井架绷绳或其他导体上,线路走向应合理。

(2)电源及电器设备的拆、接应由持证电工操作,并有人监护,操作人员必须戴好绝缘手套。严禁带电调压和超负荷使用。(3)用电器的电线接头应有绝缘、防水措施。(4)电线进出值班房及用电设备应穿绝缘胶管。

(5)因条件所限橡胶套电线无法架空时,必须采取穿硬质管线等相应保护措施。(6)电缆埋地敷设时,埋深应不小于0.7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敷设50mm厚的细砂,然后敷设砖块等硬质保护层,设置走向标志。(7)井场所有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2.变压器(1)变压器应检测合格,并贴有合格证,停放位置距井口20m以外,距工业变压器5m以外,方便接线的地方。

(2)接地线符合安全要求,各连接部位牢固,接地电阻不大于4Ω。(3)用检测仪查清井场电缆的走向,扎好地线桩,连接好地线,检查各部位无异常后连接电源,瞬间合上闸刀,检查是否漏电,确认各用电器正常后,再正常送电。

(4)变压器等变电设备四周要围好警示带。(5)变压器必须定期进行检测。3.用电设备

(1)用电设备应检修合格,无老化、损坏现象。

(2)接地线符合安全要求,各连接部位牢固,接地电阻不大于4Ω。(3)防爆电热器与值班房底盘连接部位采取绝缘、隔热措施,接线头保护罩齐全、完好。

(4)井场备有绝缘靴、手套,定期校验,保存在干燥处,不能与工具或杂物混放。4.配电箱

(1)总电源始端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2)漏电保护器应灵敏可靠,护罩齐全、完好。(3)配电箱距离工业变压器在4-5m范围以内。(4)导线连接处应加接线鼻,紧固好、无裸线。(5)箱体与箱门应齐全、完好,按标准连接地线。5.照明系统。(1)井场移动照明灯具应使用24V低压防爆照明灯。

(2)照明灯至少4个,必须用专用灯架固定,灯光中心高度不低于1.5m,摆放位置合理,距井口不少于5m,照明灯进线孔绝缘垫圈要保证绝缘。(3)照明灯线无老化、龟裂等现象。(4)搬移前必须先关闭电源。

十四 风险预想:提升系统检查不到位及操作不当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天车、游动滑车、滑轮组及固定部分不齐全、不牢固,检查、保养不及时,易发生轴承损坏、不转圈,拉断大绳,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2.井架连接部位因焊缝开焊、绳卡螺丝缺、松,易发生井架弯曲、倒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3.井架不清洁、油污多,易导致井架腐蚀或井架着火,造成设备损坏和火灾事故。

4.井架梯子不全和护栏不完整、不牢固,人员上下井架时易发生坠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5.大绳跳槽、大绳断裂,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6.井架系统不合格、井架基础和地锚部位不符合要求,易发生井架下滑和地锚拔出,致使井架倒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7.井架超过安全负荷使用,易发生井架弯曲损坏、倒塌,造成设备报废和人身伤害事故。8.防坠落装置不合格,人员上下井架易发生坠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9.绷绳、地锚、花兰螺丝不合格,易发生井架倒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10.大绳、底绳、拉力计(指重表)、保险绳不合格,易发生井架倒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11.井架大腿销子未穿到位、不用保险销,易发生井架倒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12.吊环、吊卡等提升工具不合格,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13.井架绷绳受外力或调整井架时摘掉绷绳,易发生井架倒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一)井架系统

1.天车滑轮组及固定部件应齐全、完好、紧固,且有止退销。2.按规定对天车进行保养。

3.天车应有防跳槽装置,螺丝紧固,且有止退销,防跳杆与滑轮间隙不得超过10mm。

4.井架无弯曲、变形、开焊,清洁无油污;底座无扭曲变形,固定螺栓齐全、紧固,大轴销到位,有止退销。

5.井架应安装防坠落装置且灵活好用。井架护栏、扶梯应齐全完好,井架上不应摆放和悬挂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6.地基应平整、坚实,无悬空及积水现象;井架基础打滑或下陷严禁施工。7.井架底座中心距井口中心的距离应符合所用作业设备要求。8.井架绷绳直径不小于19mm,绷绳应无接头、松股、打结、锈蚀、夹扁等缺陷,每捻距断丝不大于6丝,绷绳上下余头不小于0.5m,其前后各道绷绳要受力均匀,固定牢靠。

9.每道绷绳两端各不少于4个绳卡并穿鸡心环进行防护,绳卡与钢丝绳应相匹配,绳卡等间距卡牢,卡距为150-200mm,压板在主绳并卡牢固。

10.绷绳花兰螺丝应润滑、无弯曲,丝杠末端要有防退措施,且有足够调节余地。花兰螺丝两端连接环要闭合。

11.井架绷绳开裆和地锚至井口距离应符合所用作业设备要求。

12.钻地锚前要确定地下有无电缆线或管线。地锚桩长度应不小于1.8m,直径应不小于73mm;螺旋锚片直径应不小于250mm,长度应不小于600mm;地锚桩露出地面应小于100mm;地锚应牢固,无松动现象,周围封土防止水浸。

13.地锚销螺丝应完好、螺母紧固并有防退措施且对正井口。在虚土、泥水中埋置地锚桩应采取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14.严禁交叉作业,吊装物质、收送管杆、配合车辆进出井场等要停止起下作业,专人观察绷绳地锚。调整井架时严禁摘掉绷绳。15.井架要定期检验,不得超过安全使用范围。

(二)提升系统

1.游动滑车、大钩、提升钢丝绳

(1)游动滑车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检查保养一次,要有防跳装置,螺丝紧固且有止退销。

(2)游动滑车与大钩必须定期检测,确保无损伤、弹簧完好、转动灵活、耳环螺栓穿开口销。(3)钩体定位锁紧机构应灵活可靠,定位锁紧后,钩体方向保持不变。(4)缓冲装置完善有效,如有损坏应停止使用。

(5)主要受力部位、挂合部位不得有裂纹、变形、磨损、锈蚀。(6)大钩压盖螺丝、保险片固定螺丝止退、锁紧措施牢固可靠。(7)底绳用规格与大绳相同的钢丝绳,无断股,每捻距断丝不大于6丝。(8)BJ-18井架的底绳应兜绕于井架双腿上,必须拴猪蹄扣,用4个绳卡正反等间距卡牢,卡距150-200mm;死绳和保险绳必须全部走井架腹内。

(9)提升钢丝绳直径应不小于22mm,无变形、打结、锈蚀、夹扁,每捻距断丝不大于6丝。

(10)死绳头用5个匹配绳卡等间距卡牢并穿鸡心环防护,压板在主绳上,卡距150-200mm。

(11)将大钩放至井口,滚筒上余绳不少于15圈,排列整齐。(12)活绳头应穿专用挡板,并用2个匹配绳卡卡牢。(13)严禁操作人员将手伸入钢丝绳、滑轮中。2.拉力计(指重表)

(1)拉力计(指重表)保险绳用规格与大绳相同的钢丝绳,无断股、断丝。保险绳套盘不少于两圈,直径应小于1000mm,用4个匹配绳卡正反等间距卡牢,卡距150-200mm。

(2)拉力计(指重表)应定期进行校检,确保灵敏、准确,检定标签完整、干净。

(3)拉力计(指重表)本体、表内应清洁,无油污、表面无破裂,表体无明显变形。3.提升短接、抽油杆吊钩、抽油杆吊卡

(1)提升短节应用加厚短接,符合施工要求,完好,无变形。(2)抽油杆吊钩钩体应完好,磨损应不超过10mm,否则应更换。(3)抽油杆吊钩保险销必须长短合适,灵活好用,无开焊、变形等现象。(4)抽油杆吊钩提升绳套所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9mm,不少于2圈,用4个绳卡正反等间距卡牢,卡距150-200mm,钢丝绳无缺陷,每捻距断丝不大于6丝。4.吊环、吊卡

(1)吊环应无损伤、变形并等长,磨损超过10mm以上严禁使用。(2)吊卡销完好起作用并有防弹掉措施,吊卡销必须拴保险绳。(3)吊卡本体应完好、无裂痕。

(4)吊卡月牙应完好并与吊卡规格匹配,月牙变形、磨损超过2mm应及时更换。(5)吊卡月牙销应完好、销子弹簧起作用并有防倒扣措施。(6)吊卡、吊环、抽油杆吊钩应定期检测。

十五 风险预想:乘坐班车时,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乘车人员没坐稳,在紧急情况下刹车,易造成挤碰等人身伤害事故。2.乘车人员在车内嬉戏打闹,精力不集中,遇到紧急刹车等情况,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3.违章进行人货混装,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乘坐人员的头、手等部位探出窗外,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5.乘车人员上下车、横穿公路、在路边等车时不认真观察易被过往车辆碰撞,造成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上班乘车人员应穿戴整齐,保持良好坐姿,严禁吸烟。2.乘车人员严禁在车内嬉戏打闹,保持精力集中,注意安全。3.严禁人货混装。

4.严禁乘车人员将头、手等部位探出窗外。

5.乘车人员上下车、横穿公路、在路边等车时认真观察道路来往车辆,遵守《交通法规》。

十五 风险预想:交接班综合情况引发的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上岗人员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交接班巡回检查不规范、岗位分工不明确,交接班不认真,安全隐患不排除,易发生人身伤害、工程事故。

3.值班干部安排工作不全面,安全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人身伤害、工程事故。4.班前、班后会不规范,危害识别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易造成人身伤害、火灾爆炸、触电、井喷失控等事故。预防措施:

1.人员持证上岗,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规范。2.交接班巡回检查严格、认真、清楚,及时排除安全、质量隐患。

3.根据施工情况值班干部进行全面、周密的工作安排,各项防护措施与预案合理,盯班干部监督执行。

4.施工前后必须召开班前、班后会,认真进行危害识别,制定削减措施。操作要求

(一)送班准备

1.值班干部要提前准备井上所需的油料、工具、配件、用具、资料等物品。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合理安排大班跟班人员。

3.检查上岗人员的劳保用品及各种证件,严禁酒后上岗。4.做好考勤及值班记录。

(二)送班

1.必须按标准穿戴劳保用品,严禁酒后上岗。2.由值班干部带领上班人员到值班车停车点候车。3.值班干部检查所带物品是否齐全。4.值班干部检查上岗人员上车后,方可离开。

5.盯班干部带领上岗人员进入施工区域,督查随带物品是否放到指定位置。6.上班人员到指定位置进行面对面交接班。

(三)交接班

1.交班班组各岗位提前对分管的岗位及工具进行严格的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为下一班组施工做好工具和配件准备,如有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缺少工具配件,要提前向值班干部汇报。工具齐全完好,清洁归位。2.交接班时,交班班组和接班班组对应岗位人员要按照各自巡回检查路线,逐点逐项检查和交接。

3.交接班严禁弄虚作假、互相扯皮。交班人员需报完成任务情况,存在问题,下步任务;接班人员要做到问题没整改不接班,情况不清不接班,并把交接情况和接班人意见填入《生产班组HSE工作记录本》。

4.交接班要严肃认真,采取看、摸、听、数、试、量等方法,按照以下各项内容进行交接:

(1)交施工设计和质量要求;

(2)交任务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任务,提示下一班施工注意事项;(3)交工具、仪器、仪表、配件的数量和完好情况;

(4)交资料记录、图表,井内、地面管杆工具情况及数据,做到地面、井下、资料三对口;

(5)交动力运转情况和记录;

(6)上级检查情况及检查中查出问题和整改情况。

5.交班班组应逐一向下一个班组交待本班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本班施工过程中出现过的异常情况。

6.交接班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向班组长汇报,交接后当场整改,本班无法整改的事故隐患应请示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

7.交接完毕,双方分别召开班前、班后会。接班班组进行施工前的风险评价、班前安全讲话、质量要求和工作组织分工,下达任务要求,交班班组进行班后小结和讲评。8.班前会:

(1)班长根据带班干部及工序施工要求安排各岗位工作内容,同时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各岗位在施工中的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2)各岗位根据自己所分管的控制点和配合工作的注意事项向大家提出具体要求。

(3)班组成员对照施工内容认真分析安全质量隐患、危险因素识别评价,制订相应的预防削减控制措施,认真填写《生产班组HSE工作记录本》和《现场井控工作记录本》。

(4)每个班组在每口施工井的第一个班前会上必须认真学习设计,班组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施工目的、上修原因、施工工序、管柱结构等,明确重点检查控制项目。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班组成员做到“四清”,即施工目的清、当班任务清、数据资料清、质量要求清,在技术交底上签字。

(5)班长讲评本班各岗位在接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纠正意见。9.带班干部:

(1)了解掌握现场管杆、工具收送计划的落实及使用情况。(2)掌握施工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

(3)监督各岗位按巡回检查路线认真检查交接。

(4)总结交班方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5)认真组织各岗位按顺序面对面交接。

(6)安排接班方当班工作和施工内容,交代施工车辆计划。(7)根据当班施工内容提出安全危险因素识别和削减控制措施。(8)对当班施工工序指出质量控制重点和防范控制措施。

(9)要求交班方对能在短时间内整改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整改,若整改不了,作出处理决定安排专人整改。(10)现场存在的问题不属于现场人员职权范围内的,迅速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处理。

(四)各岗位巡回检查交接点 1.班长

(1)安全装备:可燃气体、硫化氢、电能等检测仪器电量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正常,腐蚀性化学物品防护用具是否完好。

(2)应急设施:现场应急材料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完好无损。(3)防喷器:

①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了防喷器组,防喷器闸板与井内管柱相匹配; ②防喷器组顶部是否安装了自封封井器或防掉板;

③防喷器是否安装了手动锁紧加长杆,长度是否达到钻台底座以外,固定是否牢靠,操作是否方便,开、关方向的标识牌是否清楚; ④防喷器组是否安装正确,附件(闸门、压力表等)是否齐全;

⑤各法兰的连接螺栓、螺帽是否齐全,连接是否牢固,丝扣是否带满、拧紧,法兰间密封性是否完好;

⑥防喷器组整体是否清洁,是否有渗漏;

⑦防喷器开关手轮(扳手)是否齐全、完好并挂好开关标识牌。(4)内防喷工具:

①现场是否有与井内管柱扣型相匹配的旋塞阀并有试压合格证; ②旋塞阀外壁和内壁是否清洁,开关是否灵活好用;

③旋塞阀扳手是否与旋塞阀相匹配,操作方便,放置位置是否合适。(5)井场上配备的专用简易防喷闸门、悬挂器、钢圈、密封圈、接箍、各种变径接头、螺丝等配件是否清洁、灵活好用。2.司钻岗

(1)绞车护罩是否齐全,固定牢靠。

(2)大绳活绳头是否固定合格。游车放到井口时,滚筒上钢丝绳余绳是否达到15圈。

(3)钢丝绳死绳头是否固定牢靠,卡距是否为150-200mm,绳卡压板是否卡在主绳上,死绳悬挂器是否有辅助保险绳;拉力计或指重表传感器是否有辅助保险绳。

(4)工作台是否固定牢靠,连接是否平稳,是否平整。

(5)指重表是否安装在司钻操作时易看到的位置,指重表指针是否同司钻视线高度平行一致;传感器及管线是否不刺不漏。

(6)防碰天车的防碰距调整是否合理,过卷阀式防碰天车顶杆调节是否合适,灵活好用。(7)游动系统:

①游动系统各部件是否固定牢靠,是否定时进行润滑、保养。

②大钩伸缩、转动是否灵活,缓冲弹簧、定位销是否完好,大钩保险销是否完好、耳环螺栓是否紧固;游车护罩、挡绳器是否完好;提升钢丝绳是否无打结、锈蚀、夹扁、断丝等缺陷。

③水龙头转动是否灵活,旋转时是否无渗漏,上部变换接头处是否安装防倒扣装置。3.一岗位(1)井架: ①井架各连接部位的螺栓是否齐全、紧固,本体有无弯曲、变形、腐蚀、缺损。②二层操作台是否平整完好,无损坏、断裂;栏杆是否齐全紧固;逃生器是否安装正确,吊钩位置是否容易取到,保险锁是否已经打开;是否配备两副安全带;钻台上是否有存放杂物;钩子和其它工具是否拴好保险绳。

③井架地基是否坚实水平、基础平稳,牢固;地锚销螺母是否紧固;垫木是否摆放平稳,地基是否松软。

④天车转动是否灵活,轮缘是否完整;挡绳器、护圈是否完好;天车操作台和护栏是否完好;中垂线与井口中心前后偏差是否小于60mm、左右偏差是否小于20mm。

⑤井架绷绳受力是否均匀,固定牢靠;有无打结、锈蚀、夹扁等缺陷,断丝是否超过6丝。

⑥井架绷绳是否可以调节松紧度,使用紧绳器的是否加装了保险绳;每道绷绳两端绳卡是否达到4个,绳卡型号与钢丝绳是否匹配,绳卡间距是否在150-200mm之间,绳卡压板卡是否在主绳上,方向是否一致。4.二岗位(1)吊具:

①吊环无损伤、变形并等长,磨损超过10mm以上严禁使用。

②吊卡手柄(活门)松紧是否适度,操纵灵活,吊卡销与吊卡规格是否相匹配,保险是否完好;月牙与吊卡规格是否相匹配,磨损是否严重,吊卡开合是否灵活,锁紧功能是否可靠,主体是否存在危及安全使用的变形、锈蚀、磨损、裂纹等缺陷。

③抽油杆吊钩钩体应完好,磨损应不超过10mm;抽油杆吊钩保险销必须长短合适,灵活好用,无开焊、变形等现象。

④抽油杆吊钩提升绳套所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9mm,不少于2圈,用4个绳卡正反等间距卡牢,卡距150-200mm,钢丝绳无缺陷,每捻距断丝少于6丝。(2)水龙带:水龙带外观无老化,无裸露钢丝,要用直径12.7mm以上的钢丝绳作保险绳,并用2个匹配绳卡卡牢,用专用卡子卡在两端接头200mm处,保险绳套必须完好,无变形、锈蚀。两端连接丝扣无泥砂。

(3)水龙头:水龙头本体及鹅颈管螺纹与下端体螺纹完好无损、清洁。水龙头要求转动灵活,旋转时无渗漏,上部变换接头处安装防倒扣装置,与水龙带连接的由壬应砸紧并加保险绳。

(4)液压钳:悬吊液压钳是否用直径不小于9.5mm钢丝绳,吊钩安装保险销,两端是否各用2个绳卡固定牢靠,尾绳用直径不小于12.7mm钢丝绳并用3个绳卡卡牢。液压钳是否灵活好用,是否有防挤手装置。液压钳尾部安装保险销。5.三岗位

(1)消防设施:配备的灭火器、消防钩、消防锹、消防桶、消防沙等消防器材是否符合井场消防需求;是否分类摆放,是否每月检查1次。灭火器的存放是否符合以下规定:

①消防器材是否设置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

②手提式灭火器是否安放在挂钩、托架或专用箱内,露天设置时是否有防雨、防尘、防潮措施。(2)安全用电:

①井架等电气设备、照明系统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②井场电线是否横穿井场或妨碍交通,电线是否与井架、井架绷绳或其他导体接触。

③电气线路是否采用胶皮电缆,安装是否规范,绝缘是否可靠,配电盘电源、分闸后是否安装漏电保护器,空气开关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穿墙部位是否加防护套,井场电气线路是否架空,距地面是否大于2.5m。

④线路总控制开关是否安装漏电保护器,连接配电箱是否接地,漏电保护器试验是否动作。

⑤活动房接地保护是否良好,电阻是否合格;电气设备外壳的接地保护是否良好,电阻是否合格;配电屏(柜)、设备启动开关前操作位置是否铺绝缘胶垫,户外配电设施是否有防雨盒。

⑥手持式、移动式电动工具定期测量绝缘电阻的情况是否合格;操作手持式、移动式电动工具时是否有绝缘手套,是否安装了合格的漏电保护器。⑦井场照明探照灯具是否达到4个以上,是否用专用灯架固定,灯光中心高度不低于1.5m,摆放位置合理,距井口是否不少于5m,照明灯进线孔绝缘垫圈要保证绝缘。

⑧户外变压器是否安装在支座架上,摆放是否平稳,接地方式是否采用变压器低压侧零线直接接地,接地体埋设深度是否超过1.5m,接地电阻合格与否;变压器室是否加锁防护。

⑨临时用电设施,是否安装合格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是否达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⑩电热设备的安装是否能对周围设施、物品产生过热危险。6.小班资料

(1)资料、设计、班房卫生及设施、计量工具、下井工具、原井工具、工具支架。

(2)井内、地面管杆工具情况及数据,做到地面、井下、资料三对口。(3)新送收管杆和工具的数量、规范,存在问题。(4)提示下一班组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7.小班司机

(1)通井机、修井机:

①设备油、水是否充足,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②传动系统各联接处紧固件是否松动,是否有异常冲击振动。③气动系统各接头是否漏气。

④车身是否支平,千斤受力是否均匀、备帽是否紧固。⑤排气管防火帽是否安装规范。

十六 风险预想:起下作业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分动箱未转至“作业”位,主气压未达到正常压力进行作业,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2.刹带、刹把调整不当,各连接部位不牢固可靠,易造成工程、安全事故。3.滚筒上的防碰天车装置失效,易发生顶天车,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4.未根据负荷选择合适的挡位进行作业,易造成设备磨损严重。

5.刹车毂温度过高时,踩下脚踏阀给刹车毂喷冷却水,易发生刹车毂严重龟裂,导致刹车失灵,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6.在轻负荷和起钻过程中使用水刹车和在大钩负荷自由降落过程中突然挂合水刹车离合器,易造成水刹车损坏。

7.使用水刹车时进水管道上的阀门未完全打开,易造成水温过高,水刹车性能降低。

8.油水分离器、储气筒不按时排污,易造成气动元件腐蚀,冬季冻裂机件。9.设备运转时进行检修保养作业易造成安全事故。

10.大风、暴雨雷电天气、能见度小于井架高度的浓雾进行起下作业,易发生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1.分动箱应转至“作业”位,主气压要达到正常压力,方可进行作业。2.刹带、刹把调整得当,各连接部位牢固可靠。

3.滚筒上的防碰天车装置必须灵敏、可靠,起下作业前进行试验。4.严格根据负荷选择合适的挡位进行作业,并平稳操作。

5.刹车毂温度过高时,严禁使用脚踏阀给刹车毂喷冷却水进行降温。6.不得在轻负荷和起钻过程中使用水刹车和在大钩负荷自由降落过程中挂合水刹车离合器。

7.使用水刹车时进水管道上的阀门应完全打开。8.油水分离器、储气筒应按时排污。

9.设备运转状态下严禁检修保养作业。设备在停止作业或检修保养时应停机打好死刹车。

10.6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天气、能见度小于井架高度的浓雾天气不得进行作业。十七 风险预想:修井机启动操作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修井机启动前油、水检查不到位,易造成设备损坏事故。

2.启动时液压、电路、气路、挡位转换等各操纵杆位置不当,易造成设备损坏及人身伤害事故。

3.轮胎气压、转向、灯光及传动部分检查不到位,易造成交通事故。4.各刹车系统检查不到位,易造成交通事故。

5.电路连接不规范,易发生电器设备着火,造成火灾爆炸事故。6.各部件连接不紧固,易造成安全事故。7.设备各部件不清洁,易造成安全隐患。8.冬季用明火预热设备,易造成设备损坏。预防措施:

1.修井机必须按照修井机巡回检查路线进行启动前的检查。按照巡回检查路线检查完毕后,方可进入驾驶室准备启动发动机。

2.启动前液压、电路、气路、挡位等各操纵杆必须停放在正确位置。发动机温度未达到标准要求,不得带负荷运转。发动机有异响或油水渗漏,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并排除。

3.轮胎气压、转向、灯光及传动部分必须达到标准要求。4.各刹车系统必须保持灵活、可靠。5.电路连接必须规范、紧固。6.各部件连接必须紧固牢靠。7.设备各部件必须保持清洁。8.严禁用明火预热设备。

十八 风险预想:液压钳操作造成事故危害

风险危害:(1)人员伤亡;(2)污染环境;(3)设施损坏。原因分析:

1.吊绳、尾绳断脱,绳卡紧固不牢,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2.液压钳固定装置固定不牢、吊装位置不合适,易造成液压钳的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

3.更换钳牙或检修时,未切断液压源,误碰操作杆,致使液压钳突然转动,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操作人员站位不正确,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5.液压管线堵塞、破损,易造成管线破裂伤人或环境污染事故。6.操作配合不当,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7.防护门损坏,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8.钳牙打滑,易发生火灾事故。预防削减措施:

1.液压钳吊绳直径不小于9.5mm,两端各用2个匹配的绳卡卡紧,吊绳、尾绳每捻扭矩断丝不超过6丝。吊装液压钳时人员密切配合,液压钳吊装位置合适便于操作。

2.液压钳尾绳用直径12.7mm的钢丝绳,两端各用3个匹配的绳卡卡在井架腿上。3.液压钳更换钳牙或检修时,必须切断液压源。4.液压钳上扣或卸扣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始终握住操作杆,不能让操作杆向中间位置回动,复位必须用低挡对缺口。

5.操作液压钳不得过猛、过快,以免发生伤人事故。

6.操作液压钳时,尾绳两侧不准站人,严禁两个人同时操作;液压钳使用中要注意液压管线是否有憋压、刺漏现象。7.液压钳防护门必须完好、灵活、可靠。8.钳牙要经常清洁,磨损严重或打滑时必须更换。

十九 风险预想:常规工具操作

一、管钳(一)危害识别

1.钳头、钳柄有损伤,钳牙销钉不牢固,使用时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2.手握管钳方法、站位姿势不正确或咬油管时管钳高度不合适,易重心不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3.管钳未咬紧、开口不合适或直接用大力搬动管钳,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4.管钳柄不干净,手套不防滑,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5.套加力杠使用,造成管钳柄、钳头断裂,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6.代替榔头或撬杠使用,损坏管钳,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7.地面使用管钳时,地面不平整,松软湿滑,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8.地面使用管钳时,手握管钳下压时,五指未呈掌形分开或管钳柄上站人脚踩管钳柄、管钳头对面站人,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9.夜间施工视线不清,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10.违章使用管钳进行人工倒扣、对扣作业,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11.使用完后,随手乱扔乱放,易造成逃生通道不畅,绊倒操作人员。12.多人使用管钳时,人员站位、配合不当,易造成人身伤害。

(二)削减措施

1.使用前仔细检查钳头、钳柄、钳牙的完好状况,钳牙销钉应牢固可靠,不合格的管钳应及时更换。

2.手握管钳方法正确、站位姿势正确,咬油管高度适中。3.管钳咬紧、开口合适,用力由小到大搬动管钳。4.管钳柄保持干净,手套要防滑,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代替榔头、撬杠、套加力杠使用 6.地面使用管钳时,地面应平整、坚实,有防滑措施。

7.地面使用管钳时,手握管钳下压时,五指应呈掌形分开,管钳柄上严禁站人脚踩管钳柄。

8.夜间施工,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9.严禁使用管钳等进行人工倒扣、对扣作业。

10.管钳用完后,清洗干净,进行维护保养,摆放于工具架上,保证逃生通道畅通。

11.多人使用管钳时,应分工明确,人员站位合适(管钳运动轨迹内严禁站人),配合默契。

二、扳手(一)危害识别

1.使用前不检查扳手的完好状况,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2.手握扳手方法、姿势不正确或扳手未打平,易重心不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3.扳手未咬紧、反打扳手、开口不合适或直接用大力搬动扳手,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扳手手柄不干净,手套不防滑,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5.套加力杠使用(死扳手除外),造成扳手开口或手柄断裂,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6.代替榔头使用,易损坏扳手。

7.紧扣或松扣时(死扳手除外),使用榔头直接锤击,易造成扳手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8.夜间施工视线不清,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9.高空作业时,扳手不拴保险绳或随意抛扔扳手,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10.使用完后,随手乱扔乱放,易造成逃生通道不畅,绊倒操作人员。

(二)削减措施

1.使用前仔细检查扳手的完好状况,扳手应灵活好用安全可靠,无损伤,不合格的扳手应及时更换。

2.手握扳手方法、姿势正确,扳手要打平打牢。

3.扳手咬紧、不得反打扳手(死扳手除外);应根据螺母的规格大小选择扳手的规范和开口大小,用力由小到大搬动扳手。

4.扳手手柄保持干净,手套防滑,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紧扣或松扣时严禁使用榔头直接锤击及套加力杠使用,死扳手套加力杠使用时应套牢,防止加力杠滑脱。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代替榔头使用。7.夜间施工,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

8.高空作业时,扳手要拴牢保险绳,严禁随意抛扔扳手。

9.使用完后,清洗干净,进行维护保养,摆放在工具架上,保证逃生通道畅通。

三、榔头(一)危害识别

1.使用前不检查榔头的完好状况,锤头与锤柄脱开或锤柄断裂,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2.手握榔头方法、姿势不正确或锤击落点不准,易重心不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3.榔头柄不干净、湿滑,易飞出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锤击时,运动轨迹内站人或有障碍物,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5.用榔头截断钢丝绳,飞溅物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6.夜间施工视线不清,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7.高空作业时,榔头不拴保险绳或随意抛扔榔头,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8.多人配合使用时,配合不当,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9.使用完后,随手乱扔乱放,易造成逃生通道不畅,绊倒操作人员。

(二)削减措施

1.使用前仔细检查榔头的完好状况,锤头与锤柄连接可靠,锤柄完好无断裂。2.手握榔头方法、姿势正确,试砸一次选准锤击落点。3.榔头锤柄保持干净,不允许戴手套。4.锤击时,运动轨迹内严禁站人。5.严禁用榔头截断钢丝绳。

6.夜间施工,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7.高空作业时,榔头拴牢保险绳,严禁随意抛扔榔头。8.多人配合使用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9.使用完后,摆放在工具架上,保证逃生通道畅通。

十九 风险预想:摘(挂)悬绳器

一、危害识别

1.摘(挂)悬绳器手扶光杆,易发生挤手事故。

2.方卡子与光杆不匹配,方卡子打反,方卡子打滑,光杆突然下落、卡瓦牙片易飞出,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3.抽油机刹车失灵,抽油机失控易发生事故。4.施工时无专人指挥,配合不好,易发生事故。

二、削减措施

1.摘(挂)悬绳器时手不得扶光杆,打好方卡子。

2.方卡子与光杆规格匹配,方卡子卡正(牙口朝上),用力上紧;操作人员精力集中,注意观察,防止伤人。3.抽油机刹车灵活好用,有专人守护。

4.施工时专人指挥,配合默契,无关人员远离抽油机。

三、摘(挂)抽油机悬绳器操作要求

(一)摘抽油机悬绳器

1.检查调整抽油机刹车,确保刹车灵活好用。启(停)抽油机前,戴好绝缘手套。

2.将抽油机停在接近下死点处,刹紧抽油机刹车。3.操作者面向抽油机处于安全操作位置,严禁手抓光杆。4.如果井口高应站在操作台上,操作台应夯实、平整、牢固。5.把方卡子卡在采油树防喷盒以上0.1-0.2m处的光杆上。

6.松开抽油机刹车,启动抽油机,将光杆的方卡子坐在防喷盒上,卸掉抽油机负荷,刹住抽油机刹车。7.卸掉悬绳器上方的方卡子。

8.慢慢松开抽油机刹车,启动抽油机,将悬绳器提出光杆端头或卸掉悬绳器护板拉离光杆。

9.将毛辫子固定在驴头上,完成摘抽油机悬绳器。

(二)挂抽油机悬绳器

1.提好防冲距,在防喷盒上方卡好方卡子。2.拨正驴头,启动抽油机使驴头至下死点。3.松开悬绳器。

4.操作者面向抽油机处于安全操作位置,严禁手抓光杆。5.如果井口高应站在操作台上,操作台平整、牢固。

6.将悬绳器从光杆顶端穿人,在悬绳器上平面卡好方卡子或将悬绳器从光杆外侧推入,上好护板,在悬绳器上平面卡好方卡子。7.检查毛辫子是否打扭,在驴头上是否归位。

8.缓慢松刹车使悬绳器缓慢吃力,卸掉防喷盒上方的方卡子。

9.启动抽油机,不挂不碰,驴头在下死点时光杆裸露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二十 风险预想:翻(正)抽油机驴头操作

一、危害识别

1.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强行操作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2.抽油机驴头下方站人,抽油机上存放工用具、零部件等,高空落物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3.上、下抽油机(高空作业车)不穿防滑鞋,不系安全带进行操作时,易发生坠落事故。

4.上抽油机前不检查梯子的牢固性,易发生坠落事故。

5.翻(正)驴头时抽油机上站人,交叉作业、立体作业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6.操作人员随带工具不拴保险绳或随便抛扔工具,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7.毛辫子未固定在驴头上,毛辫子挂拉井架、抽油机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8.高空作业车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不听从指挥,造成人身伤害事故。9.高空作业车液压千斤支腿不牢靠,易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怀事故。10.驴头未翻到位、游梁未打平,刹车未刹好,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事故。11.无专人指挥,配合不当,发生问题无法及时处理。

二、削减措施

1.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严禁施工。

2.抽油机驴头下方严禁站人,抽油机上不准存放工用具、零部件等,无关人员远离抽油机。

3.上、下抽油机(高空作业车)穿好防滑鞋,系好安全带方可进行操作。4.上抽油机前必须检查梯子的牢固性。5.翻(正)驴头时抽油机上不准站人,不准进行交叉作业、立体作业。6.操作人员随带工具拴好保险绳,严禁抛扔工具。

7.毛辫子固定在驴头上,防止抽油机刹车失灵,毛辫子挂拉井架、抽油机。8.高空作业车操作人员,听从统一指挥,操作平稳。9.高空作业车液压千斤支腿下地面坚固,枕木结实平稳牢靠。

10.抽油机驴头翻到位、游梁打至水平状态,刹好刹车(上好皮带卡子)。11.专人指挥,配合默契,发生问题及时处理。

三、翻(正)抽油机驴头操作要求

(一)双驴头抽油机翻(正)操作 1.双驴头抽油机驴头让位操作

(1)抽油机操作施工前,必须检查调整刹车,确保刹车灵活好用。

(2)启动抽油机时必须戴绝缘手套,侧身合电源闸刀,利用平衡块惯性启动抽油机。

(3)抽油机曲柄旋转范围内严禁站人。

(4)抽油机启动前必须清除影响抽油机运转的障碍物。

(5)抽油机停在下死点刹车,打紧刹车卡子,悬绳器卸载,卸掉悬绳器。(6)操作人员系安全带上驴头,带375mm活动扳手、(7)至驴头与游梁交界处。

(8)侧身用活动扳手卸活动销子固定螺母,抽出活动销子,放至安全位置。(9)回至抽油机支架防护栏框内。

(10)将引绳(钢丝绳)一端缠在驴头专用把手上,另一端缠在绞绳器上。(11)慢慢转动绞绳器,驴头中心后移,驴头自动靠紧游梁,并发出碰撞声。

钢丝绳或引绳。(12)固定好绞绳,将移动销子放入销孔上好螺母,完成翻头工作。2.双驴头抽油机驴头复位操作

(1)调好防冲距,操作人员上抽油机必须系安全带。

(2)至驴头与游梁交界处,卸开活动销子固定螺母抽出活动销子。(3)回至抽油机支架防护栏框内,将固定绞绳松开。

(4)地面工作人员用引绳向前拉驴头,驴头重心前移,驴头复位。(5)销子复位上好紧固螺母,完成正头操作。

(二)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翻(正)头操作 1.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翻头操作

(1)卸掉悬绳器,将抽油机游梁打至水平状态,刹好刹车(上好皮带卡子)。(2)操作人员上抽油机(高空作业车工作斗)必须系安全带。(3)驴头下方不准站人。(4)在驴头上拴好引绳。

(5)操作人员站在支架梯子上(高空作业车)取出驴头一侧固定销子,放至安全位置。

(6)操作人员下抽油机(降高空作业车工作斗,人员离开工作斗)。(7)地面操作人员朝支架梯子反方向用引绳拉动驴头,严禁强拉硬拽驴头。(8)驴头到位后,把驴头固定在抽油机游梁上,完成翻头操作。2.常规游梁式抽油机正头操作(1)地面调好防冲距,解开固定绳。(2)地面操作人员用引绳将驴头拉正。

(3)操作人员上抽油机(高空作业车工作斗)必须系安全带。(4)将砸出固定销子归位,完成正头操作。

(三)高原抽油机移(复)位操作 1.高原抽油机移位操作

(1)值班干部通知油藏经营管理区。

(2)油藏经营管理区派人支滑轮、卸固定拉筋。(3)由作业队用拖拉机或用通井机将抽油机移位。(4)移位时一定要缓慢、平稳。2.高原抽油机复位操作

(1)值班干部通知油藏经营管理区。

(2)由作业队用拖拉机或用通井机配合将抽油机复位。(3)油藏经营管理区派人卸滑轮、固定拉筋。(4)完成高原抽油机复位操作。

二十一 风险预想: 采油树的拆装操作

一、危害识别

1.采油树配件不齐全完好,紧固不牢,各部位螺丝上扣不均匀,螺栓两头露头不一致,易造成跑、冒、滴、漏。

2.吊装、安装、拆卸时操作人员站位不当,指挥人员指挥不当,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3.吊装方法不当,钢丝绳断,易损坏采油树或造成人身伤害事故。4.未放压直接拆卸采油树,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5.卸下的采油树放置位置不当,妨碍逃生通道的畅通。6.采油树放置不平稳牢固,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7.安装采油树,螺丝、钢圈槽未清洗干净,各部位螺丝上扣不均匀,螺栓两头露头不一致,闸门手轮方向不一致,易发生刺漏事故。

二、削减措施

1.采油树配件必须齐全灵活好用,连接部位紧固牢靠。

2.吊装、安装、拆卸采油树时操作人员站位正确,吊起后采油树下方严禁站人。3.吊装方法合理,使用引绳拉扶采油树,起吊前认真检查钢丝绳,吊装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人员配合默契。4.拆装前先关严流程闸门并放压彻底。

5.卸下的采油树放置位置合适,不得妨碍逃生通道的畅通。6.卸下的采油树放置要平稳牢固。

7.安装采油树,螺丝、钢圈槽要清洗干净,各部位螺丝上扣均匀,螺栓两头露头一致,闸门手轮方向必须保持一致。

三、采油树的拆卸

1.检查采油树闸门是否开启,证实采油树及井筒确实无压力。2.先拆卸采油树与井口流程间的连接螺丝。

3.对角拆卸井口四通与采油树上法兰连接螺丝(留正对井架中心前后的两条螺丝先不取出)。

4.挂上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丝绳套,上提大钩拉直绳套,使绳套略受力。5.取出余下的两条螺丝,上提大钩吊起采油树后缓慢下放,放置于适当位置。

四、采油树的安装

1.清洗四通与采油树法兰端面和钢圈槽并涂抹黄油,将清洁完好的钢圈放置槽内。

2.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丝绳套吊起采油树,使采油树平稳落座在四通上。3.调整采油树方向,穿上螺丝并使手轮、卡箍方向一致,上满采油树螺丝(先不紧固)。

4.对角均匀用力上紧四通与上法兰螺丝并紧固,再紧固采油树与流程间的连接螺丝。

技术风险评估 第6篇

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够为我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大部分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缺乏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对其复杂表面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及其形成过程了解不足,无法对众多的产品贸易伙伴国和各类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以致我国出口产业常因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蒙受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为了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国内学术界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体系;与国际接轨,引进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直接投资国外,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等,其中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呼声最高。而建立健全的预警体系的前提是必须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利用综合评价法来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主要是以广东省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区风险系数、产品风险系数以及产品层次风险系数三项指标,再对三项系数的权数进行估计,得出综合风险系数。借此衡量该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风险高低,综合风险系数越高,即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风险越高。

一、计算地区风险系数

地区风险系数是以2003~2006年广东省对该国所属地区出口额所占总出,额比重作为评分标准,广东省对其出口越多,其该项系数值越高,即其发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对广东省出口影响越大。因此,计算广东省对世界各地区2003~2006年出口额在当年总出口额中的所占比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对亚洲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中最大比例,2004~2006年均超过50%,即亚洲是广东省出口产品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亚洲国家所颁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对广东省出口行业影响尤为严重,其次是北美洲,而非洲与大洋洲最少,仅占约1%,影响最小。六大洲的所占比例进行排序,将最大的出口额作为满意值,将最小的出口额作为不满意值,计算改进的功效系数,即地区风险系数,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得到2003~2006年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六大洲的地区风险系数,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地区风险系数时,依据其发生的年份以及所发布的国家所在洲来确定其地区风险系数。

二、计算产品风险系数

以该产品出口对广东省出口的重要性作为评分标准,计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所设计的产品风险系数,其得分越高,即该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所涉及的产品在广东省出口比重越大,其变动为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越大,其计算方法与地区风险系数的计算方法相似。

根据广东省各类产品2004~2006年各年的出口数据(省略),将各年最大的出口额作为满意值,将最小的出口额作为不满意值,计算各产品的改进的功效系数,即产品风险系数,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得到2003~2006年22类出口产品的产品风险系数,计算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产品风险系数时,依据其发生的年份以及通报所涉及的产品来确定其产品风险系数,如果一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涉及多项产品,则其产品风险系数是各项产品风险系数的系数总和。

三、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

以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所涉及到产品的不同深度的层次作为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的依据。本文采用在美国学者Gerald Albaum及丹麦的Jesper Strandskov等人提出的一种产品层次划分法,包括三大部分:实体产品、产品包装和附加服务。其中,实体产品是指产品的功能、款式、设计、展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部分;产品包装是指产品的品牌和商标及包装等不包括在消费实体之内、有具体的符号和图案、满足顾客某种心理需求的、具有象征性价值的无形资产部分;附加服务则是指承诺、保证、维修、安装等附加在产品实体之外的无形服务。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主要有以下步骤:

首先,邀请专家对所研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实体产品、产品包装和附加服务三个产品层次的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别命名为实体产品影响度、产品包装影响度和附加服务影响度,三项影响度取值范围均为0到100之间,0分为无影响,100分为影响十分严重,会带来出,商品被全数退回的后果。

其次,利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三项影响度的权数,并计算出综合影响度。

最后,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全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综合影响度后,为了与之前所计算地区风险系数和产品风险系数衔接,因此将综合影响度转换为产品层次风险系数,转换公式为:

用上式所计算得出的产品层次风险系数取值范围为60到100之间。

四、计算综合风险系数

本文以在2003年11月通报的两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计算过程。

计算步骤:

1)选择所使用数据的年份。两项通报均是发生在2003年,因此采用2003年的各项风险系数。

2)查找地区风险系数。两项通报的发布国家均是日本,属于亚洲,所以地区风险系数均为100.00。

3)查找产品风险系数。第一项通报涉及产品是酒精饮料,涉及第四类出口商品,包括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因此其产品风险系数为60.72,第二项标准涉及产品是药品,属于第六类出口商品,包括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因此其产品风险系数为61.07。

4)计算产品层次风险系数。第一项标准的通报内容是关于修订有机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制造的酒精饮料的标签标准,涉及的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消费者明确了解酒精的成分;第二项标准的通报内容是对生物制品最低要求的修改,因此两项通报所涉及的产品层次不同。经过专家对三项影响度评分,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三项影响度的权数,得到的综合影响度,并将其转化成产品风险系数。由于暂未取得专家评估的数据,因此先假设得出两项通报的产品层次风险系数分别为80和100。

5)计算权重。使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权数的依据。由于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进行评估,本文暂未取得专家评估的数据,因此先假设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一个随机一致性比率小于0.10的判断矩阵,并且该矩阵所对应的权数分别为0.5,0.2和0.3。

6)两项通报的综合风险系数分别为:

第一项通报:

综合风险系数=100,00×0.5+60.72×0.2+80,00×0.3=86.14

第二项通报:

综合风险系数=100,00×0.5+61.07×0.2+100,00×0.3=92.21

综合风险系数有三大作用,首先可以用于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风险程度的比较:其次,可对综合风险系数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其分布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划分风险等级,更全面地把握现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总体情况;最后,可以为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建立做准备,当计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生概率后,可对很可能发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风险评估,计算出,其综合风险系数,预测该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所带来的风险大小。

井筒中电缆磨损风险评估技术 第7篇

1 生产管柱有限元分析

1.1 假设条件

根据工程实际, 对井下生产管柱做以下假设: (1) 所有井眼截面都为规则的圆形, 井壁为刚性; (2) 生产管柱的应变一直处于线弹性范围; (3) 生产管柱与井壁有初始间隙, 发生变形后与井壁随机接触, 接触处井壁对生产管柱有接触压力与摩擦阻力作用; (4) 生产管柱的尺寸与材料均可变化, 但须分段变化; (5) 生产管柱初始位置在井眼轴线上[1].

1.2 有限元模型

图1为局部坐标系下空间直梁单元示意图.

将初始形态位于井眼轴线上的生产管柱离散成N个空间梁单元, 共N+1个单元节点.对任意管柱单元e, 单元长度l, 节点井斜角分别为ai, aj, 节点方位角分别为φi, φj, 在局部坐标系中节点位移向量与节点力向量可表示为[1,2,3,4,5]

式中各分量的含义见图1.

式中, 为力的分量;为力矩分量.

由弹性理论中的虚功原理, 导出三维直梁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平衡方程, 再进行坐标转换, 得到三维直梁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平衡方程, 将这一系列方程组合便可得到生产管柱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平衡方程

式中单元刚度矩阵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为线性刚度矩阵, 为几何刚度矩阵, 为非线性刚度矩阵.

管柱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包括:管柱自重引起的等效节点载荷, 井眼弯曲管柱初始内力等效节点载荷以及节点上的集中载荷

为方便处理管柱与井壁的接触问题, 在井眼轴线上建立起节点坐标系 (o′ξηζ) , 管柱在节点坐标系下的单元平衡方程为

其中, {dξ}e为节点坐标系下的管柱节点位移向量, {Kξ}e表示在节点坐标系下的管柱单元刚度矩阵, {Fξ}e表示在节点坐标系下的节点力向量, 表达式分别如下

其中[Tξ]e为节点坐标系转换矩阵.

2 生产管柱接触分析的间隙元法

井壁对管柱的约束是一个接触非线性问题, 管柱与井壁的具体接触点可能位于管柱圆周360◦上任意方位.基于管柱与井壁接触的随机性, 在管柱单元的所有节点上都虚构一个可用于多向接触并能将摩擦考虑在内的间隙单元[6,7,8,9,10].

间隙单元在节点坐标系中的平衡方程为

式中, [KξGi]表示第i个间隙单元在节点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FξGi}表示第i个间隙单元在节点坐标系中的载荷向量;{dξ}ei表示第i个间隙元在节点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

由于在管柱单元的所有节点上都有间隙单元, 将管柱单元的平衡方程与间隙元平衡方程进行合并有

式中, [KGξ]e表示全部间隙单元组合后的刚度矩阵, {FGξ}e表示全部间隙单元组合后的整体载荷向量.

在求解油管柱与井壁的接触问题时, 需要进行迭代计算, 在每次迭代中都要根据接触情况调整间隙元的抗压刚度, 每次迭代间隙元的抗压刚度调整方法:当管柱与井壁没有发生接触时, 抗压刚度取足够小值, 保证间隙单元对管柱单元变形没有影响;当管柱与井壁为处于接触状态时, 若管柱变形大于管柱与井壁之间隙, 则加大间隙元的抗压刚度, 直到所有管柱单元节点变形量都不大于管柱与井壁间隙为止.

3 电缆下入最佳安放位置的确定

电泵生产管柱在下入过程中, 管柱与井壁发生随机接触, 当电缆处于管柱与井壁的密集接触位置, 且接触力较大时, 电缆磨损便会加剧, 当磨损严重到一定程度时, 电缆便可能发生磨损失效事故.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电缆下入过程中的磨损失效问题, 应尽可能将电缆安放在管柱与井壁总接触力较小的一侧.

根据生产管柱与井壁的接触情况, 确定总接触力最小的井周位置, 即为作业过程中井口下入电缆、电泵机组的最佳安放位置, 方法如下:

(1) 计算每个节点处生产管柱接触力与结点坐标系η轴的夹角, 即接触角

其中viξ, wiξ为节点i在节点坐标系下的位移分量.

(2) 将井周0°~360°均分成M段, 分别记为Φk~Φk+1, k=0, 1, 2, ···, M, 管柱在井周区间Φk~ Φk+1处的总接触力Fk

(3) 根据管柱与井壁接触力Fk, k=0, 1, 2, ···, M, 评估各个井周处的电缆相对磨损风险, 确定相对磨损风险较小的井周区域, 即为电缆的最佳安放井周位置, 并结合钻井平台的艏向位置, 可指导现场作业时井口电缆的摆放.

4 程序实现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 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生产管柱有限元计算程序, 用于分析生产管柱在井眼中的受力变形情况, 确定管柱与井壁的具体接触形态, 评估下入过程中电缆磨损风险, 指导现场作业时电缆安放.编制的程序主要算法如下:

(1) 读入管柱、井身结构、井眼轨迹、钻完井液、平台位置等基本数据;

(2) 设置管柱初始形态沿井眼轴线, 建立初始形态下单元平衡方程, 并求解, 具体做法如下:

①将井下管柱离散成一系列梁单元, 计算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及单元节点载荷

②将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及单元节点载荷转换成节点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Kξ]e及单元节点载荷{Fξ}e;

③设置间隙单元初始刚度, 生成间隙单元刚度矩阵[KξGi];

④将节点坐标系下的间隙单元平衡方程与梁单元平衡方程组装成初始整体平衡方程;

⑤求解初始整体平衡方程, 得到初始位移及内力;

(3) 根据节点位移及内力, 修改梁单元刚度矩阵及间隙元刚度矩阵, 重新生成整体平衡方程, 求解得到节点位移及内力, 如此反复进行迭代求解节点位移及内力, 直至全部管柱的位移量符合井壁几何边界条件迭代求解结束;

(4) 根据管柱与井壁的接触受力情况, 进行不同井周角处电缆磨损风险评估;

(5) 后处理, 输出管柱与井壁的接触形态、推荐电缆安放示意图及报告等;

5 案例分析

南海西部涠洲某油田采油井××A1, 斜深2 988 m, 垂深2 778 m, 最大井斜为34°, 最大狗腿度4.06°/30 m, 生产管柱设计下深2 921 m, φ244.5 mm套管下深1 781 m, φ178 mm尾管下深2 986 m, 完井过程中下入电子压力计监测井下压力, 每根油管节箍处均打电缆保护器.

传统经验认为, 在井下生产管柱仅与井眼低边发生接触, 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 该井管柱上部分主要与井眼的高边、侧边发生密集接触, 这是因为上部管柱轴向拉力较大, 管柱与井壁的接触形态主要受轴向拉力的影响, 使管柱紧贴在上井壁;管柱下部分主要与井眼的低边发生了密集接触, 这是因为下部管柱轴向拉力较小, 管柱与井壁接触主要受自重影响, 紧贴在下井壁.

从图3可以看出, 在井周角0°~90°130°~230°, 310°~360°区域, 即在井眼高边、低边、左侧边, 电缆与井壁相对磨损风险较大, 若将电缆安放在这些区域, 发生磨损的可能性较大.在井周角240°~300°区域, 即井眼右侧边, 电缆与管柱磨损风险相对较小, 是电缆安放安全区.

该井现场作业时, 井口电缆安放在井周角160°附近, 如图4所示, 大概处于井眼的低边位置, 为磨损危险区.当生产管柱下至2 619 m时, 压力计地面监测设备显示故障, 起出生产管柱, 发现在井深2 200 m左右处压力计电缆发生破损、断开, 电缆保护器本体发生严重变形.

图5为生产管柱下入时电缆在井筒中位置示意图, 在1 500~1 900 m, 2 100~2 500 m井段, 电缆都处于管柱与井壁的密集接触区域.在1 500~1 900 m, 2 300~2 500 m井段, 最大接触力为44 N/m左右, 接触力较小, 电缆磨损风险较小.而在2 100~2 300 m井段, 井斜角33°, 最大狗腿度为4.06°/30 m, 管柱与井壁的接触力达到了205 N/m左右, 接触力相对较大, 电缆存在较大的摩损风险, 而实际电缆刚好在这里发生了磨损断开, 理论分析与电缆实际磨损位置相吻合.

第二次下入生产管柱, 将电缆、电泵机组安放在井周角270°附近, 如图4所示, 为电缆磨损风险较低区域.从图6可以看出, 第二次下入时电缆有效地避开了管柱与井壁密集接触的区域, 最终生产管柱顺利到位, 电子压力计信号正常.

6 结论

(1) 管柱上部分由于拉力作用主要与井眼的高边、侧边发生接触, 管柱下部分由于自重作用主要与井眼的低边、侧边发生接触;

(2) 电缆处在管柱与井壁接触区域, 并且接触力较大是井下电缆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

(3) 本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评估生产管柱下入过程中电缆磨损风险, 确定合理的电缆安放位置, 为现场下入生产管柱时电缆、电泵机组安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永南.钻柱力学分析的有限法.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2] 署恒木.工程有限单元法.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3] 张学鸿, 董振刚, 张雄等.探井水平井摩阻力分析的有限元法.石油学报, 2002, (9) :105-109

[4] 于永南.钻柱力学分析的有限法.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5] 帅健, 蔡强康.弯曲井眼中下部钻具组合的有限元分析.石油学报, 1990, 11 (4) :95-105

[6] 于永南, 吕英民, 帅健.弯曲井眼下部钻具组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石油学报, 1992, 13 (s) :64-70

[7] 谈梅兰.三维曲井内钻柱的双重非线性静力有限元法.[博士论文].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

[8] 刘贤玉.膨胀管柱下放受力分析及计算机仿真.[硕士论文].东营: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2012

[9] 张学鸿, 刘巨保.整体钻柱力学接触有限元分析.石油学报, 1992, 13 (3) :102-105

技术风险评估 第8篇

1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的内涵

所谓的危险就是还未发生但是存在某种危险可能的一种预兆, 由危险源引发的, 具备发生损害的条件、可能性和诱因, 它是风险发生的预备条件。而风险则是一种组合包括某个既定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后果。所以可以简单的认为, 危险的发生是不容改变的并且客观存在的, 但风险却有不同的结果其主要受危险发生情况所左右。

通过上述解释可以总结出危险是客观存在的, 是由损伤所引起的, 发生在压力容器上就会导致其功能无法正常实现, 从而引发各种后果甚至事故。针对于压力容器的风险评估正是基于危险发生时所关联的风险评估准则、预测风险后果、失效可能性评估等等。从设备的使用功能出发, 损坏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压力容器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加之受到使用环境中温度、压力或者介质的影响, 其所受到的伤害会越来越深;压力容器的材料、尺寸和形状不同对同一损伤的反应时间也不同。因而可以总结出, 对于压力容器风险评估过程就是对其损伤的积累结果进行某种预见性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找到失效的点, 并且达到有效防止的目的。笔者基于对压力容器的失效分析, 从风险评估角度出发, 以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应用为基础, 真实的揭露出由外在条件和内部规律共同作用的失效机理。从失效模式上分析, 可以将压力容器的失效分为变形、断裂、磨损和泄露等, 详见图1。

2 压力容器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必要性

在投入使用之前, 压力容器所存在的风险是非常小的。但在安装或者试压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导致失效模式的出现。当失效模式潜在以后, 后期的使用环节因环境和条件的共同作用而埋下某种危害的种子, 例如操作失当、检验错误或维修不及时等, 都可能引发压力器内部故障,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上面已经提到,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风险却是相对而言的, 只是有大小之分。换言之, 在对压力容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必须了解风险是存在于压力容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 无论是设计、安装、操作还是维修, 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才能有效的防止失效模式出现, 并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将损失及伤害减少到最低。保障压力容器在每个环节的安全使用, 就是评估技术的核心工作。

3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

在我国安全技术规范中早就对风险评估技术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目前主要以GB150为所有评估技术的核心参考。其不但对压力容器各个使用环节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标准的设定, 而且还专门针对其设计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指导。风险评估技术具有非常严谨的要求、程序和原则, 下面我们将从8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概括:

(1) 必须囊括压力、温度、材料外载荷等重要设计参数, 保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 (2) 对核心操作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 (3) 对所有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统计, 例如爆炸、变形等; (4) 对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并且列出参考标准; (5) 如果出现的失效模式没有在规定的范围内, 就必须重新计算其安全系数和中载荷等数据, 已做参考; (6) 针对经典事故进行详细分析, 例如大量涌出和爆炸等事故, 提前设计出预防措施; (7) 以设备安装环境为基础, 设置合理的人员防护设备和措施, 以保证人员安全; (8) 每份风险报告必须严谨, 并且有署名。

目前, 在我国安全技术规范中对风险评估报告的制式并没有非常死板的规定, 所以在进行压力容器工程风险评估时所整理出来的报告需要尽量保证逻辑的完整性, 语言上要保证简洁明了, 并且以适用性为大前提。下表1中是一份笔者认为书写格式十分严谨的关于压力容器风险评估的报告, 可以作为通用模板供大家借鉴,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介绍可以得出, 失效模式设计是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的理论基础。虽然我国安全技术规范中对该项技术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与其他具有先进工业的国家相比仍然显得略有不足。笔者着眼于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的内涵, 从其重要性出发, 梳理了目前存在于压力容器中的风险隐患, 并且从其内容与格式上面给出了一份非常好的模板。也就是说从对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的理论入手, 然后一步一步挖掘其核心关键, 最后升级为实践性的指导, 压力容器在工程界的风险评估技术做出了全方位的支持。另外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对比后, 本文肯定了我国安全技术规范中对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的规定, 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意见。

从理论上分析, 压力容器的风险评估技术是需要以很多专业知识作为基石, 同时借助权威性的工程理论, 以对压力容器设计的完整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为研究对象, 从失效模式入手, 研究如何对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尽可能降低容器失效率, 提高容器安全性与经济性, 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但, 目前我国在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郑津洋, 缪存坚, 寿比南.轻型化——压力容器的发展方向[J].压力容器, 2009, 09:42-48.

[2]张自斌.压力容器强度分析与安全评定[D].兰州理工大学, 2012.

[3]陈学东, 王冰, 关卫和, 胡明东.我国石化企业在用压力容器与管道使用现状和缺陷状况分析及失效预防对策[J].压力容器, 2001, 05:43-53+0.

[4]沈功田, 李金海.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 2004, 09:457-463.

[5]黄嘉琥, 王为国, 寿比南, 杨国义, 刘树华, 尹立军, 陈志伟.各国压力容器用材确定许用应力方法的比较[J].压力容器, 2008, 04:38-44.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分析 第9篇

当前,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人们的各种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动都需要依靠网络来实现。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便携性, 人们在接收与处理信息时能够更加高效、便捷。网络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加入到网络中, 通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但是,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有部分人通过网络开展一些非法活动, 为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的个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年来,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威胁也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利益, 同时还对集体和国家社会的安全存在较大的影响。当前, 黑客攻击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 而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 人们在网络安全方面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而且网络安全漏洞防范意识不足, 导致网络完全问题日益增多, 对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当前的网络中, 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 网络安全风险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系统安全存在着非常大的威胁。通过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进一步准确的防范和控制网络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安全风险不仅影响着网络的发展, 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非常重要。下面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2.1定量评估技术

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定量评估主要是通过嫡权系数法, 对安全数量指标量化, 进而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定量评估。其原理是通过嫡权系数法对参数的权重进行计算, 实现对系统不确定因素的量化处理, 进而量化网络风险。如果系统中存在n个参数, 分别为S1, S2, ……, Sn, 如果系统在某个参数下的概率为Pi, 则:

公式 (1) 中的Pi如果为已知量, 系统的熵可以通过公式 (2) 进行计算:

根据熵的极值特性来看, 当Pi的值更接近时, 熵的值则更大, 系统的风险评估会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此时, 需要通过信息熵对系统各个参数的权重进行计算, 风险因素Ui中重要的熵值按照公式 (3) 计算:

2.2定性评估技术

定性评估技术主要是通过推倒演绎理论对系统进行整理分析, 通过德尔菲法进行判断实现对网络风险状态的评估。在评估过程中, 首先通过背对背通信方式获取影响因素, 然后对数据进行匿名筛选, 通过多次的征询和反馈, 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网络安全进行判断, 并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因素。具体的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

2.3综合评估技术

随着网络安全风险因素的不断增多, 而不同的因素的诱发原因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多边形, 在这种条件下, 单独应用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技术很难取得准确的评估效果。此时, 需要通过综合评估技术, 将各种评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对网络风险因素和安全系数的有效评估。综合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层次缝隙发、障碍树法等。比如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 在对每层风险建立不同多层递接结构。然后, 对同一分层中相邻风险因素进行潘旭, 计算出风险的权重值, 然后根据系统目标进行合成权重, 确定顶层和底层, 对风险比例进行判断。最后,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合适的应对方法。综合评估技术的实现需要以定量评估为基础, 并以定性评估技术为中心, 通过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实现最终的评估。综合评估技术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使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明显提升。

3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3.1数据包过滤技术

数据包过滤技术是网路安全风险评估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网络数据包的实时动态监控来实现对数据的过滤。数据包过滤技术在网络层对所有数据包进行检查, 有效保障了数据包的穿属性和安全性, 但是容易受到病毒软件的欺骗, 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

3.2网关技术

网关技术比数据包过滤技术具有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该技术通过检查应用层的数据包来减少风险数据对网络系统的入侵, 但是该技术的应用非常繁琐, 需要用户创建链接, 不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3.3状态检测技术

状态检测技术能够实现网络状态的有效监测,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性。另外, 对新应用程序具有一定的透明性, 打破了网关技术存在的局限, 并很好的继承了数据包过滤技术的优势, 还能提高对欺骗数据包的识别, 使系统被供给的可能性有效降低。

4结语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安全风险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判断, 从而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率, 保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维.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6 (04) :66.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分析与探讨 第10篇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重点

雷电在地球的起源中占有一定地位, 它启发了人类对火的利用、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由它产生的光、电现象极为震撼。人们往往缺乏对雷电的认识, 认为雷电是邪恶的, 是神对人类的惩罚, 把它与鬼神之说联系在一起。这不仅仅是1种联想, 更激发了人类要探索它的欲望。为了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后果、保护自身安全, 风险评估工作的存在尤为重要。由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牵扯复杂、社会也缺少相应知识并存在侥幸心理, 所以风险评估工作很难精确开展, 因此必须探讨解决措施。作为发展中国家, 面对技术要求过高、资金投入不足的两难境地, 我们必须合理安排、从防御角度进行防雷建设, 有助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经济性进行。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实形势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前并不受大家重视, 它仅仅是众多灾害评估中的1种。相比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雷电灾害的随机性较大, 现行的灾害评估都是灾后评估, 评估范围较有局限性, 只能提供灾后重建的依据和历史资料[2]。当下, 国内外对雷电灾害的研究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上, 没有1个统一的体系来进行预测, 技术发展只能集中在防护上。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朝着更深的方向去努力, 理论的形成已经为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 预测研究一定会成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标, 引领整个评估工作进入稳步发展态势。

3 风险评估工作要做好内部整合和宣传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 在得到各级政府机关部门配合的同时, 努力把风险评估工作顺利、全面的开展。严格执行内部审批, 做好人员流动管理, 执行相关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 确保职业资质和业务水平, 专业培训、定期审核。结合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26号令) 以及《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22号令) [3]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部门协作、做好宣传。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是在社会认知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孕育而生的新领域, 尚属起步初期阶段。所涉及的科技含量高、专业学科复杂, 要求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高, 团队协作能力强。这是提高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建设是社会科技建设的重要载体, 加强与各高等院校的促进交流,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吸取多方建议, 不断提高风险评估工作本身的工作质量。

一些人认为, 风险评估工作只不过是1种没有实际用途的工具, 并不能降低雷电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更不能降低雷电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展开的初期, 提高民众对风险评估工作的认识是当务之急。定期组织人员举办面向大众的风险评估培训班, 学习过程中, 也能使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鼓励大家自主研究, 不断强化能力、水平, 为风险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开通渠道。

4 结语

由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近年才涌现的新职业, 在研究初期, 我们可以接纳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完备, 缺乏科学的一致性, 在这一方面, 我们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为促进减灾事业的发展、完备减灾事业的体系, 我们必须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 借鉴国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经验和有关行业的技术支持, 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 大胆的提出研究结论。端正态度, 深化、细化评估项目, 求真务实做好勘察、分析, 制定相对准确、详细的报告。加速推进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前进步伐。切实有效的施工, 加强防范, 建立制度, 全力促进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在国际风险评估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促使该项工作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密, 王三瑞, 焦学军.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践和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05) :96-101.

[2]徐瑞利, 朱秀红.基于GIS的鲁东南山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 2014 (05) :292-296.

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评估 第11篇

摘 要 为探讨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本文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动作技术的各个动作技术环节,初步探讨了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

关键词 劈拳 动量(动量矩)积累 发放(击打)效能

本文以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为分析技术动作,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其技术环节,总结其动作技术效能,因为其为“母拳”,这对形意拳其它动作技术的效能力学形成机制是有参考价值的。

一、研究方法

(一)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解析法

利用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技术动作进行拍摄取样,拍摄频率为50帧/秒,再经三维坐标分析计算,得出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

(二)归纳推理法

通过分析形意拳“劈拳”动作技术运动学参数,结合形意拳拳法基础理论,归纳推理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

二、实验对象

以1名具有十年形意拳拳龄的武师为对象,其身高1.69米,体重56kg。

三、“劈拳”的动作技术过程(左手在前)

“进步劈拳”动作技术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三体式”、“摆步挑”、“上步刁”、“捋劈”。

四、实验测试

(一)实验仪器设备

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由三维标定框架1台、专业摄像机2台、计算机工作站1台组成,后三者由同步器相连。

(二)实验测试过程

运用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1名形意拳拳师的“进步劈拳”分别进行10次运动学同步测试,后选取其中最成功的1次。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进步劈拳”的下肢运动——各关节的角速度

左踝关节在1.5秒到2.4秒期间波动较大,说明左踝关节在完成这一动作是起到最后发力的作用。

左右膝关节的角速度波动较大,而其他关节膝关节的角速度基本上在正反方向制动,因此,膝关节是下肢运动的主导关节,这样有利于膝关节的缓冲,体现了形意拳“前后互撑”的技术要求。

(二)“进步劈拳”的上肢运动

1.“进步劈拳”上肢各关节的角速度

动作开始时右腕关节动作幅度有较大变化,随后右肘关节角速度达到顶峰后回落,而肩关节变化很小。

左上肢各关节角速度变化都很大,一直都是呈正反两方向上下波动,呈现出“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动作技术要求。

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各关节的运动有一个“左右争衡”的效果,也体现出“进步劈拳”的动作要领。

2.“进步劈拳”上肢各关节的角加速度

右上肢各关节的角加速度比较平稳,在0.35秒时腕关节有个反向加速度,这时有个“摆步挑”的技术动作,说明腕关节在这个阶段有个“快速回转”的技术动作。

左上肢各关节角加速度在两个时间段有较大幅度变化,说明在这两时段上肢各关节发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打击的力度瞬时增加到最大值,使对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反手之力。

(三)“进步劈拳”的躯干运动

1.“进步劈拳”的肩髋夹角

“进步劈拳”肩髋夹角转动幅度很大,它较大的转动幅度能加大肌肉收缩的距离,充分发挥强有力的腹外斜肌等肌肉的力量,有利于传递从下肢传来的动量,并产生较大的动量。

2.“进步劈拳”肩髋夹角的角速度

“进步劈拳”肩髋夹角角速度最大值达到反向380.53度/秒,髋轴转动先于肩轴,动量可由躯干传递到上肢。“进步劈拳”有明显较大的躯干转动速度,储备了较多的转动动能。

3.“进步劈拳”肩髋夹角的角加速度

在“进步劈拳”中后期,肩髋夹角角加速度达到最大值2983.22度/平方秒,躯干急剧的加速转动。当重心速度达到最大时,右足着地,右腿缓冲,躯干转动急剧加速,就是把向前动能转化为躯干的转动动能。

(四)“进步劈拳”的整体运动

1.“进步劈拳”的重心轨迹

“进步劈拳”的重心运动轨迹从低位往上升,后保持平稳,符合形意拳“进步要低”的技术要求。左右腿由屈到伸,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增大,人体向上加速,并且重心到达平稳时,躯干开始急剧加速,有利于增大地面反作用力传递到对手身上。

2.“进步劈拳”重心的线速度

“进步劈拳”动作过程中,重心线速度达到最大值1.57米/秒,之后向下平缓。在“上步刁”阶段,右足着地缓冲,人体整体重心速度达到最大。这一阶段主要用来整体加速,储备较多的动能和动量。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第一阶段“三体式”、第二阶段“摆步挑”技术动作变化不大,动作幅度小,主要用来防守。

2.第三阶段“上步刁”是技术动作的重要阶段,动作幅度大,右脚着地,右腿缓冲,使人体整体速度加快,实现拳师的动能有效利用。

3.第四阶段“捋劈”是整个动作实施效果的关键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实现动作的连续性,也是拳师发放对手的效果体现。

(二)建议

1.通过步法的移动加大身体位移,实现形意拳要求的“消息全凭后脚蹬”,以便获得较大的身体整体动能。

2.每个技术动作都是完整连贯的整体,在分析对某一动作结构的划分不可视为训练的标准,应明确每个环节都是紧密连接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练习初期可由分动作开始,一旦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后就应完整练习。

3.身体各关节同时发力,并通过躯干的急速转动,加大动量和动量矩的传递效率,依照形意拳“外三合”要求,练习该拳。

4.在前足着地缓冲时,前手应该已经触及对方身体。

参考文献:

技术风险评估 第12篇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在网络安全问题的影响下,因计算机风险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要措施就是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预测得到计算机信息面临的潜在风险。此外,依据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各种网络安全评估技术应运而生。所谓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这是一种主动的防御技术,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未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主动分析,评估出计算机自身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从而实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二是对正在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分析,通过评估事件发展的态势,得到相应的评估结果,并据其采取恰当的风险控制措施,避免计算机安全事件的扩散。鉴于此,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分类

当前,面对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实时性和便捷性,人们的许多日常活动都可以依靠网络来完成,并具有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 网络的快速性也极大的降低了活动的运行时间。然而,这种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这一性质进行非法的活动,总所周知,网络具有高度开放的特点,无论是谁都可以从开放的网络中获取相应的便捷信息,因此,一旦非法人员窃取相关数据来进行非法的活动, 不仅会给某些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来说,其风险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风险。目前,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为混合型的结构,也就是说,将多种设备集成于一起, 因而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还可能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网络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影响下,互联网的这些优点也逐渐成为弱点,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从而产生不良的问题。 二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计算机代码或是指令,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到计算机程序当中,从而能够获取或是破坏计算机的数据。此外,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的广泛,特别是在局域网中,当用户进行网页浏览或是下载图片等操作时, 都有可能感染上计算机病毒,从而使得相关数据的泄露或是破坏。三是网络数据垃圾。在用户上网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无用的DNS请求或无用的UDP包请求。此外,由于计算机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是公开的,所以黑客常常将垃圾邮件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中,进而威胁着用户的计算机安全。四是网络软件漏洞。 当前,很多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漏洞,而且一大部分服务器缺乏必要的安全补丁,进而会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产生网络安全风险。五是黑客攻击。一般情况下,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对计算机进行入侵,其中,黑客通过密码探测和网络侦查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攻击,从而获得电脑用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这就会给电脑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伤害。当前,ARP欺骗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并且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二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基于Wireshark软件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分析

2.1Wireshark软件的简介

一般来说,当用户发送数据的时候,应用层中的数据要依次按照传输层、互联层的顺序进行传递,最终到达主机—网络层, 并以数据包的形式送到网络中。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实现各层之间的对等关系,在每一层的都要增加本层的头部和尾部, 这个过程叫做数据包打包或者封装。相对应的,当主机—网络层获得数据之后,也要通过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进行传递,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每一层相应的头部或尾部进行提取处理, 一般将其成为数据拆包或解封过程。因此,Wireshark作为一种网络封包分析的软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Wireshark还可以作为开源的网络协议分析器,通过在Unix和Windows平台上进行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监听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来显现,其中,Wireshark的工作界面分为上、中、 下三个部分,上部分主要是将所有捕捉到的数据包进行排列,并对各个数据包的详细信息进行总结显示;而在中间部分则展示出某个选定的数据包在经过各个网络结构层次的过程中全部协议信息;下部分则以十六进制的形式向指定的数据包的内容进行显示,这也是数据在传递中最后的一种形式。因此,通过Wireshark的工作界面,我们可以得到上网用户所传递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做的事情,比如通过服务器上传或下载的文件、浏览的网页等, 因而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Wireshark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

面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进而防止非法分子窃取保密的信息,做出非法的事情。 因而,为了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及时处理威胁网络的各种安全因素,这不仅需要加强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还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机制,从而有效的网络的完全运行。当前,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价值、运行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并检测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 从而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机制,评定网络安全的等级,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网络安全风险。当前,Wireshark软件具有强大特性,例如可以支持数百种协议以及媒体类型,因此可以实现对运行网络的运行。首先,在互联网中应用最多的传输层协议是TCP协议,也是当前最核心的协议,所有的数据都需要经过TCP的连接来实现传输过程。简单来说,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终端中应当运用网络进行3个数据包的传输,即“3次握手”:第一次是指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TCP请求SYN数据包; 第二次是服务端接受客户端发送的SYN数据包并将其ACK响应的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第三次则有客户端发送ACK数据包, 这也标志着3次握手过程的完成,即建立起TCP之后,客户端可以传输数据给服务端。其次,Wireshark软件捕获明文数据包的过程。就当前的情况来说,网络中存在这诸多网络协议,并且许多数据通信都是采用明文传输的方式,例如telnet、ftp等协议, 这样当Wireshark软件捕获数据包后就能够看见其中的明文内容。鉴于此,在可信任的网络中传输数据时,要采用相关的加密数据进行数据传送,这样即使数据被监听了,看见的也是被加密的乱码。最后是分析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一般在捕获数据包之后,Wireshark软件可以将数据包经过网络结构层次的所有数据进行展示,例如协议类型、版本、目的地址等详细信息。因此基于Wireshark软件,当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Wireshark界面会显示相应的协议来代表正在运行的系统,从而方便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此外,还可以在Wireshark软件中添加两种新的协议解析器,一是内置型,二是插件型,其中,内置型是将一个协议解析器编译进入主程序,而插件型则是通过构建一个插件, 将其注册到主程序中进行解析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主程序与插件之间的通信,还可以在主程序不便的情况下来调整应用程序的相关功能。

3结束语

总之,面对日益更新的网络安全问题,在高度重视的同时, 也要加大对网络安全防范的投入,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及时发现网络安全的风险隐患,从而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 不断减少网络安全风险的产生,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由此可见,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在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当前互联网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要熟练掌握Wireshark软件的应用原理,将其应用于网络安全评估中, 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媛娥.试论Wireshark在网络安全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2.

上一篇:机器制造业下一篇:聚合物改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