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实现范文

2024-07-26

方法实现范文(精选12篇)

方法实现 第1篇

最近提出的一些有效的压缩和解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将预先计算的测试集TD分成固定长度的b位块,将这些定长位块作为研究的对象。例如,统计码就是统计这些定长位块在测试集中出现的频率,并用哈夫曼码编码这些定长位块。考虑到长度为b的位块可能出现的组合情况有2种,若用全哈夫曼码进行编码,码树庞大,相应的硬件开销就会非常巨大,所以统计码(又称有选择的哈夫曼码)仅对频率出现最高的几个位块进行编码,用小于b位的码字代替它们,其余块不变。另一类方法是用特征位的长度代替特征位本身,通过对长度值进行编码来达到压缩的目的。这种方法基于对测试集特征的观察,即测试集的测试模式之间不同位(变化位)较少,通过测试模式之间的异或运算,形成一个差分向量序列,序列中的连续“0”很多,通过编码连续“0”序列的长度,可以有效地压缩测试数据,在解压时,使用一个循环扫描移位寄存器(CSR)就可以还原出原测试集。

1 相容压缩技术

1.1 相容技术的理论背景

相容压缩技术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数据压缩技术,它是利用数据间的相容关系进行数据的压缩。所谓相容关系,指的是当两个向量是相容的当且仅当对任意位置,两个向量中的对应位是相同的或者至少有一个为无关位。

1.2 完整的综合过程

在本文中,把测试结合转化为多扫描链的形式是做相容压缩的前提。通过识别相容扫描链来减少存储的测试数据量,这些扫描链对其他扫描链来讲,能够提供相似信息或测试数据的线形结合。通过相容压缩一方面可以减少测试数据量,提高压缩率;另一方面相容压缩可以减少测试向量的宽度,从而减少了所需的循环移位扫描寄存器(CSR)的长度。而在相容压缩前,首先需要把测试集按照多扫描链的形式进行排列。例如,预先计算的测试集Td是由n个测试模式t1,t2,t3,…,tn组成,被测电路的扫描单元被分为m条扫描链(0,1,2,…,m-1),那么每个测试模式被分成m个子向量,且每个子向量的长度相同,记为d,在长度不足d的子向量的尾部填充无关位,且在测试向量转化后不足m条扫描链时,在剩余的扫描链上用无关位填充(即当width%m>d,width为测试向量的宽度)。

如图1,其中,测试向量的宽度width=20,测试模式个数即行数n=4,取扫描链的条数m=5,那么子向量的长度d=4。(x表示无关位)

图1中,第0行,第3行和第4行是相容的,所以可以合并成一个向量,第1行,第2行无与之相容的,故单独作为一个向量,不合并,由此可以得到相容压缩后的测试集。最终实现了多扫描链的相容压缩。

因此,由图2得知,通过基于多扫描链的结构的第一次的相容压缩,测试集的无关位减少了,也就是减少测试数据量和移入扫描链的时间,提高了压缩效率和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相容压缩也减少了测试向量的宽度,从而减小了CSR的长度。而对相容压缩这部分的解压,只需要通过从合并项中引入几条扇出线就可以实现了,解压的硬件非常简单,使得软硬件开销达到最小。这是第一次压缩的重要意义所在,为以后的测试数据压缩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

2 基于折叠关系的数据压缩方案

2.1 折叠技术的基本思想

根据上述理论知识可以将算法分解成异或运算、折叠关系判断、一致性判断、生成折叠关系集合、生成种子并根据折叠关系段分测试集合。根据分析可以看出要达到理想的压缩效率生成尽量少的种子,以这些种子来翻转后生成的向量集合可以含盖原来的测试集合,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最大的折叠集合,而找到最大的折叠集合的关键是找到一个与尽量多的向量有相同的折叠距离的向量e。要找到使得生成种子数目最少的向量e的算法比较难,在这里我采用了一种没有经过优化的简单算法来实现折叠种子的生成。

首先每次选取还没有被处理的向量集合中的第一个向量作为向量e,然后从1到n循环的选取折叠距离,每选取一个折叠距离将e与所有剩下的向量进行异或运算,再对运算结果进行判断以此来确定e与相应的向量是不是有折叠关系。就记录下与他折叠关系的向量和向量的个数,循环结束后就进行判断,当折叠距离为几时向量e所包含的折叠集合的数目最多,并选取这个折叠距离和相应的折叠集合,然后通过一致性判断将折叠集合中有冲突的向量剔除出去。最后根据向量e和相应的折叠距离来生成这个折叠集的折叠种子。

2.2 相容技术的基本思想

通过上面对折叠技术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对一个测试集合进行折叠种子生成时,不是每一个测试向量都存在与之有折叠关系的向量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测试集合中的所有测试子集合都不彼此都不存在折叠关系,那么通过折叠压缩生成的种子集合会接近测试集合本身的大小,所以,在生成测试集合折叠种子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折叠算法将原测试集合分为两个部分,既具有折叠关系的测试集合和不具有折叠关系的集合分开放置,在对具有折叠关系的集合进行折叠压缩,不具备折叠关系的测试集合采用其他方式压缩,这样就会在折叠压缩的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减少种子的位数,达到提高压缩率的目的。

在这里,使用基于多扫描链的相容关系来对相互之间不具备折叠关系的测试集合进行相容压缩,已达到更高的压缩率。

2.3 方案的总体流程

综合上面分析过程,为了得到更高的压缩效率。可以将测试数据当作一个测试集合,用折叠种子生成算法来生成相应的折叠种子。在第二步生成折叠种子的过程中,记录存在折叠关系的测试集的序号以及不存在折叠关系的测试集合的序号。这一点对提高压缩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没有折叠关系的测试向量使用折叠压缩是不能得到理想的压缩率的。但对于存在折叠关系的测试向量使用折叠压缩要比使用其他压缩方法要好的多。所以根据折叠关系的存在与否将测试向量分为两段,以保证可以得到更好的压缩效果。第三步,根据第二步所得到的两段测试向量,分别进行相宜的压缩,并记录压缩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文建议方案中,我们先通过存储折叠距离来控制确定的测试模式生成,表1给出了全部通过折叠压缩来生成测试种子方案和本文中采取折叠压缩有折叠关系的测试向量和相容压缩(取扫描链长度为50)时各自需要存储的种子的位数,以及使用本文方法所减少的种子存储比例。

由表中可见,采用本文中使用的方法对于大部分的测试集合都可以减少生成种子的存储量,也证明这中方法是有效果的。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基于折叠关系的数据压缩的实现方法。通过折叠关系将原测试集合划分为两段,分别对每段使用合适的压缩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压缩效果,同时我还发现在实现压缩的时候,可以根据折叠关系的特点降低功耗,并且根据测试集合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扫描链的长度来近一步提高书记压缩率,这些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目前,我正基于这两个方面对程序做进一步的改进,希望可以得到更高的压缩率,减少更多的压缩时间。

下面是我对降低功耗的一些设想:降低功耗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措施,

1)我们先删除冗余向量,使得这些冗余向量不需要被生成,测试,因此可降低功耗。

2)再对折叠计数器序列生成次序加以控制,使所需的翻转次数减少从而降低功耗。

参考文献

[1]梁华国,Hellebrand S,Wunderlich H J.一种基于折叠计数器重新播种的确定自测试方案[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8(8).

[2]梁华国,蒋翠云.使用双重种子压缩的混合模式自测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1).

[3]Abramovici M,Breuer M,Friedman A.Digital Systems testing and Testable Design[M].New York:Computer Science Press,1990.

实现员工和谐管理的方法 第2篇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第一,要树立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就是对企业根本价值的追求的先进管理理念。

“流水不腐”的意思就是:只有流动中的水才能够永葆活力。企业也一样,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员工的个人潜能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管理者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就要为员工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的,突破资历与级别的,让员工自由思想的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

华为公司是我国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这样一个知识密集的企业里,员工的知识能力显得举足轻重。而其管理者就认识到了为员工提供宽松环境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的管理理念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雇用资本,资本只有依附于知识,才能保值和增值。在华为,工资分配采用最能体现员工能动性的职能工资制。员工的能力和创造性被充分尊重,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每时、每刻、每个岗位、每条流程都能够成为员工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这样的制度被叫做“全员接班制”。这一制度的建立为所有有能力的员工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宽松企业环境。

所以说,一个拥有宽松和谐环境的企业,才是一个充满无限活力的企业。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管理者首先要从思想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在一个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中,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精神才能被无限地激发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要破除传统的企业等级界限建立起更灵活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传统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内含多层次的塔式垂直组织结构,上下级之间是决策输送和信息反馈、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都同样要经过中间的层层结构传递,这导致了诸如信息损耗大、传递成本高、传递速度慢等不良后果。另外,在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往往形成部门员工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障碍,阻碍和抑制员工的主动性与创新。这种严格定位、分级负责的模式在传统经济发展阶段由于行业发展的可预测性较强而比较有效。但面对变化多端的现代化市场行情则变得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机动性。因此,在今天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要打破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变等级分工为合作与和谐。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们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第三,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精诚合作、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现代心理学家说:环境决定氛围,氛围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士气,提升组织的凝聚力,甚至在困难面前。在个人利益面前,在矛盾面前,企业员工会为了大目标而暂时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当然付出一定要有回报)。企业的管理者也会因自己的团队有好的工作氛围和凝聚力而使得管理变的简单而高效。许多企业管理者都错误地认为,管理企业似乎是一件严肃的事,如果管理和感情挂钩就觉得损失掉了权威感觉,不能收到很好管理的效果。其实,管理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体现人性的管理就是要消除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感,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精诚合作、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这对于员工的成长十分有利。如果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能够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氛围,他们就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员工就可以主动及时地参与企业的决策,从而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管理者和员工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团队氛围。而一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整体力量,远远超过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总和。

第四,是要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其核心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工作秩序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关键。矛盾是普遍现象,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工作方面的、利益分配方面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情感方面的等等,如不正视这些矛盾并加以解决,势必产生内耗,影响工作,破坏团结。管理者要自觉加强企业内部软环境的建设,密切与员工的联系,理顺好各种管理机制和各种关系,减少和避免发生由于工作不周而造成的矛盾,特别是要切实解决好员工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使员工们在共同目标和利益一致的原则基础上,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变消极为积极,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主动沟通思想,相互谅解。增强团结,使企业内部那些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避免矛盾升级,从而保持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稳定。

第五,要尽力解除员工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为了培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管理者还要尽力解除员工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家庭、劳动保障等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工作,员工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如果管理者注重这点,就能够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管理者的关心。

在世界知名的微软公司,细节上的关怀就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进入微软的员工。在微软,没有文具领取制度,员工可以自由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文具和使用多少。微软还为员工提供饮料,无论是咖啡、可乐、果汁还是牛奶,种类繁多的饮料都是免费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取用,没有限制。让微软员工赞叹的还有这里行政部门的效率和服务精神。医疗、养老、工资、住房等事务都会在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天,由行政部门全部办妥。员工只需应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完全不必担心生话上的问题。这样的服务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三种方法实现零停机 第3篇

市场状况不断变化,关键业务应用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不间断的数据访问需求增加、还有IT消费化的崛起都不应该被看作是障碍。相反,这些变化应被视为一种好的进化。为了更好的支持这些变革趋势,你必须对你的权益能够快速从任何类型的灾难中恢复有充分的信心:无论其是物理或逻辑故障、人为错误或自然灾害。即使在你的IT预算和资源都在萎缩的情况下,你也不必以牺牲灾备准备为代价。

今天,企业将每款应用程序都视为关键任务,按需访问数据已成为一种期望。 停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被视为一个严重的业务中断。为了应对用户随时随地的需求,你的企业必须积极地采用灾难恢复的新技术和方法。在理想的情况下,采用包含备份、灾难恢复和复制的单一平台解决方案,例如Acronis Backup & Recovery 11.5,将有助于加速恢复,缩短停机时间。

如下是帮助你的企业达到接近零停机的三种方式:

1、平衡。当谈到为你的企业选择灾难恢复解决方案时,你可以有多项备选方案。传统的文件备份解决方案相对便宜,但可能需要花费数天的时间才能恢复丢失的数据。另一方面,集群和实时复制是最快的恢复形式,但是成本相当高。兼顾成本效益和最佳运行时间的关键是平衡:集速度,灵活性和性价比于一身的解决方案。

2、提前规划。为了确保能够随时获得数据和应用程序,针对所有类型的灾害提前规划好灾难恢复计划至关重要。服务器虚拟化和新的恢复技术的组合可在几分钟内完成灾难恢复,且不需要昂贵的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

3、更快的恢复。接近零停机取决于超快速的灾难恢复。仅对有变化的数据做增量备份的解决方案,这能够让你的虚拟机起死回生,且恢复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快上一百倍。这些解决方案使用一种称为变更数据块追踪(CBT)的技术,以确定自上次备份以来,哪个数据块更改过,然后只恢复被更改过的数据块。当从较慢的存储进行恢复时(如远程FTP服务器或云),变更数据块追踪是特别有用的。

网络数据捕获实现方法 第4篇

Windows平台下网络数据捕获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1 基于原始套接字 (SOCK_RAW) 机制

该方法使用简单, 但功能有限, 只能捕获IP协议层。而且该方法需经过系统的网络协议栈,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1.2 直接调用网络驱动程序接口规范 (NDIS)

这种方法可直接控制物理网络接口卡 (NIC) , 功能非常强大, 但实现难度较高, 并且比较危险, 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和网络瘫痪, 本文不予讨论。

1.3 使用第三方组件或库

常用的如Win Pcap, 这种方法实现难度较低, 能够捕获网络上传输的最原始数据包, 并提供过滤和统计功能, 本文将重点讨论此实现方法。

图1是以上几种网络数据捕获方法的原理。

2 使用原始套接字捕获网络数据方法

套接字 (socket) 是应用程序通过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的接口, 常用的TCP/IP协议套接字有以下几种。

2.1 流套接字 (SOCK_STREAM)

采用传输控制协议 (TCP) , 用于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2.2 数据报套接字 (SOCK_DGRAM)

采用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 提供一种无连接的服务。

2.3 原始套接字 (SOCK_RAW)

可读取没有经过内核处理的IP数据包。

下面是VC++编程实现方法。

原始套接字只能读取IP数据包, 即包含IP数据头和TCP/UDP数据头的数据包, 无法读取MAC数据帧头, 并且读取函数每次只能读取一包数据, 处理效率较低。

3 使用Win Pcap库捕获网络数据方法

Win Pcap是在Windows平台上访问网络数据链路层的开源库, 其允许应用程序绕开网络协议栈来捕获和发送网络数据包。很多著名的网络监视软件, 如Wireshark、Nmap、Win Dump都是基于它来实现的。Win Pcap还提供其他有用的特性, 如内核空间的数据包过滤、网络统计引擎等,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其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本文只对使用Win Pcap实现网络数据捕获的方法进行介绍。

要使用Win Pcap库首先需要安装Win Pcap驱动、Dll组件及Win Pcap开发包, 软件运行环境需安装Win Pcap驱动和Dll组件, 可以在http://www.winpcap.org/下载驱动组建及开发包。

利用Win Pcap库捕获网络数据, 首先要利用库函数查找计算机所有的网络适配器, 适配器列表会以链表的形式返回给用户层。用户指定打开某个网络适配器, 然后利用回调函数的形式实现对网络数据包的捕获。

下面是VC++编程实现方法。

4 结语

使用原始套接字进行网络数据捕获的方法与利用一般套接字进行网络数据通信的方法相似, 对于有一定网络通信编程经验的人员能较快掌握, 开发难度较低, 适合运用于功能要求简单、捕获数据流量较小的开发任务。利用Win Pcap库实现网络数据捕获需要对开发环境进行配置, 软件运行环境也需要安装Win Pcap驱动和Dll组件, 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 适合相对专业, 对捕获网络数据的流量、种类、内容有较高要求的开发任务。

摘要:网络数据捕获就是通过某种方法获取经过计算机网卡的所有原始网络数据包, 从而实现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视、分析和记录。网络数据捕获技术在网络运行状况监控、网络故障诊断、网络性能分析及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都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方法实现 第5篇

-10-10在数据库‘master’中拒绝CREATE DATABASE权限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1-10-10SQL语句练习实例之五 WMS系统中的关于LIFO或FIFO的问题分析

-03-03sql带分隔符的截取字符串示例

-10-10sqlserver数据库大型应用解决方案经验总结

2011-08-08SQL学习笔记六 union联合结果集使用

2011-04-04SQL 中 NULL值测试代码

2011-10-10多表关联同时更新多条不同的记录方法分享

2011-11-11SQLServer中的切割字符串SplitString函数

实现数学课堂有效互动方法谈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互动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各种角色相互作用并发挥独特的功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诸因素间实现有效的互动交往呢?以下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学相长”是促进互动交往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有交流、交往、交换,要相互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都是既在学也在教。这种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式的互动作用是十分有效的。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独角戏”,离开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就没有了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依赖学生并影响学生。离开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同样会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规范,课堂的意义也失去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要关注教师、依赖教师、模仿教师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教师。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具有双向性行为的,因此师生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交换”位置的“互动”。

二、灵活选择学习材料是促进互动交往的基础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因此,灵活选择学习材料成了互动交往的基础。

1.选择学习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使提供的学习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

2.所选择的学生材料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数学本身也是主体建构的产物,它应该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表现多维度的、并非绝对正确的数学活动的结果。应该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所以,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有利于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

3.所选择的学习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选择题目要有合适的难度,应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使学生通过解题认为“自己能行”,从而既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理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进取。

三、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互动交往的主要途径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学习活动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中多方面的交流、交换、交往,以及相互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合理组建探究小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学习小组,每班控制在10个小组以内,并确定小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成员间要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

2.确立正确的探究目标。探究性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差异,有重点地确定课时目标,并力求科学性。数学课目标的达成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

3.应给学生的合作探究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通过讨论确定了探究方案后,教师切不可“画蛇添足”式的加以干预,生怕学生不会或做不好。而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充分的空间去发现、去探讨、去交流,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成功与快乐,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爱学、乐学、想学的好习惯。

4.注重探究过程。以前,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传授,重结果轻过程。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要求注重探究过程。有效的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学会选择适合本课教学的探究方式。

四、实施全面评价是促进互动交往的重要形式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行为或者结果的反馈,而且也是学生获取班级认同和获得“归属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和对话,也是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极大影响的一个过程。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运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教师要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童趣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形成真正互动的学习。

五、优化教学结构是促进互动交往的关键

烧结自动配料的实现方法 第7篇

关键词:自动配料,配比计算数学模型

随着钢铁冶炼行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钢铁行业正在从提高钢铁产量向提高钢铁的质量转型。烧结矿是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 为了满足高现代化高炉生产的需要, 必须要提高高炉生产所需的原料 (烧结矿) 的质量。而配料这一工艺是影响整个烧结矿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实现自动配料系统, 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动配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各原料重量比例进行配比控制, 另一种是根据各个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配比控制。由于根据各原料重量比进行控制, 难以反映混合料中各种原料成分的变化, 因此不能精确的控制烧结矿成品中的各化学成分含量, 从而直接导致烧结矿成品质量或者产量的下降。因此本文将论述如何根据混合料中各原料的化学成分实现烧结系统的自动配料功能。

1 配比计算数学模型

烧结矿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它的强度、化学成分等性能指标上, 因此根据混合料中各种原料的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配比, 建立一个配比计算的数学模型, 然后计算出所需各种原料的比例, 再将各原料的比例分配到每台原料的矿槽下面的配料秤上, 从而实现按化学成分自动配料, 对于提高烧结矿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根据混合料的化学成分对原料进行配比计算, 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配比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大多数烧结厂的情况, 一般烧结矿的原料中都包括以下几种:铁矿粉、生石灰、熔剂、燃料, 还包括一定量的冷返矿等等。这些原料的混合后所要求的参数指标还包括:混合料的碱度 (R) 、混合料的氧化镁 (MgO) 含量以及全铁 (TFe) 含量。因此根据以上混合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建立数学模型。 (其中因为冷返矿属于内部循环成分, 不是新原料, 因此不参与配比计算, 返矿下料量应根据返矿平衡进行设定。)

为了说明方便, 我们假设混合料料中各原料的干配比如下。

铁矿粉、生石灰和熔剂的干配比为:m;

燃料的干配比为:c;

冷返矿的干配比为:r;

各原料的烧损为:LOSS。

1.1 混合料干配比计算

首先应计算出混合料中各原料所占总料量的干配比, 根据混合料各参数平衡公式得出以下方程。

根据碱度平衡得到如下方程:

根据铁平衡得到如下方程:

根据MgO平衡得到如下方程:

又因为混合料的干配比之和应为100%, 即:

其中Ig残存为:

以上即为配比计算的数学模型, 根据以上方程, 建立方程组, 得出所需各原料的干配比值。

1.2 干配比的合理性检查

经过上面计算出各原料的干配比和经过返矿平衡控制得出返矿的干配比, 还应对其合理性进行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1) 燃料干配比与冷返矿干配比之和应小于100%, 即方程如下:

(2) 燃料干配比应小于k (k为常数) , 即方程如下:。

1.3 混合料湿配比计算

根据计算得出的干配比, 计算出混合料中各原料所占总料量的湿配比。

为了说明方便, 我们假设混合料料中各原料的干配比如下。

混合料中各原料的含水率为hi;

铁矿粉、生石灰和熔剂湿配比为:hmi, ;

燃料湿配比为:hci, ;

冷返矿湿配比为:rmi, ;

混合料中各原料的湿配比分别如下。

(1) 铁矿粉、生石灰和熔剂的湿配比为:

(2) 燃料的湿配比为:

(3) 冷返矿的湿配比为:

至此, 混合料中所有原料及冷返矿的湿配比都已经计算得出, 以上所述均为配料计算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将这些计算出来的各个料种的湿配比与总料量相乘, 即得出混合料中各料种下料总量的设定值。下面将介绍如何将下料总量的设定值分配到每台配料秤上, 作为每台配料秤的设定值, 从而实现自动配料的目的。

2 自动配料的实现方法

首先计算出各料种总的下料量, 为了说明方便, 假设混合料中各原料的下料总量设定值如下。

铁矿粉、生石灰和熔剂总下料量设定值为:Wmi;

燃料总下料量设定值为:Wci, ;

冷返矿总下料量设定值为:Wri;

根据混合料槽料位控制计算得出的总料量为:WTS。

(1) 铁矿粉和熔剂下料总量设定值计算Wmi:

(2) 燃料下料总量设定值计算Wci:

(3) 冷返矿下料总量设定值计算Wri:

然后通过提取配料系统的选仓信号, 判断出选择了哪几个配料矿仓下料, 然后按照各料种平均分配到各已选矿仓的配料秤的设定值上, 从而使各配料秤的下料量总和与计算出来的混合料中各原料的料量相同。

3 结语

本文论述了烧结工艺中按化学成分自动配料的模型及实施方法。为了防止在配料过程中出现过大波动, 使配料比例误差增大, 造成烧结矿成品质量下降, 可以在PID调节时对每台秤的过程值进行中值滤波, 有效的减小在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抖动。为了使各料种的下料总量稳定, 可以使用微调的方法, 即前面其它几台秤设定值不变, 将最后一台秤做为微调秤, 用计算出来的下料总量减去前几台秤的实际下料量值作为最后一台秤的设定值, 这样就可以减小任何一台配料秤发生波动时带来的配料比例误差。

另外, 作为自动配料的基础硬件条件就是配料秤, 配料秤的精度一定要高, 而且调节反应速度要快, 才能实现以上的自动配料系统。其中在一些具体的细节部分还需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浅谈VLAN的实现方法 第8篇

VLAN是将LAN中交换机等设备逻辑划分成多个网段,达到虚拟工作组目的,这就是通常讲地虚拟局域网。

1.1 VLAN的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物理LAN相同属性,允许网管把局域网逻辑划分成不同广播域,每个虚拟局域网都由有同样需求的客户端组成,与物理局域网具有相同属性。第二,提高网络安全性,VLAN是逻辑而不是物理划分,故VLAN中的各计算机不需放在同一位置,即这些计算机不在同一物理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均不会发送到其它VLAN中,这样利于减少网络设备资源消耗、控制信息流量、方便网络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网络安全性目的。第三,限制网络广播风暴,VLAN的目的是解决网络广播问题和网络安全性,在以太网帧上增加虚拟局域网ID头标记,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域,限制不同的工作组间相互访问,因每个工作组为一个独立的VLAN。

1.2 VLAN隔离广播作用

将广播风暴控制在VLAN内部,其他VLAN不此影响,这大大节约了网络带宽。随着当前局域网数量地增加、规模地扩大,交换技术地提高,网管在网络组建规划时更宁愿选择可管理控制的交换机,再在交换机上定义VLAN,VLAN所连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不同位置,这使得不同区域的设备间彼此不能相互访问,起到隔离限制网络广播的作用。

1.3 VLAN两大分类

VLAN分为静态VLAN和动态VLAN,静态VLAN指的是交换机的某一个端口(如fastethernet 0/2)属于某个VLAN是固定的,而动态VLAN指由连接Switch的PC来决定这个端口工作在某个VLAN中。在实现中动态VLAN明显优于静态,受用户欢迎。

静态VLAN应用较广,设置简单,它唯一也是最大缺点是交换机端口属性由网管来设定。若网络中的PC较多,要改变端口的VLAN属性,网管必须对交换机进行重新配置,这加大了误操作的可能性。且工作站若需更改所连交换机的端口时,须同时改变这个端口所属的VALN,这不适合那些经常改变网络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动态VLAN是基于用户的,而不是基于Switch的Interface来设置,故当用户位置改变时,VLAN不需要再重新配置,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管出错机率和维护成本。从动态VLAN的实现来讲,分三种类型。一是基于MAC地址,在OSI第二层设定访问链接的方式。由客户端MAC网卡地址来定义成员,当该设备接入交换机的某一端口时,该交换机需查询它的一个数据库,目的是建立VLAN成员资格表,所以网管需先把MAC分配到VLAN成员资格策略服务器数据库中的VLAN上。这样网管就需先收集接入VLAN的所有网卡的MAC地址,且若更换网卡,需重新设定,这加大网管工作量,对常更换网卡的用户不方便。二是基于工作站IP,是由IP地址来确定端口属于某一个虚拟局域网,这在OSI(开放系统互联)的第三层网络层设定访问链接来进行。这不同于基于MAC网卡地址,即使计算机因更换网卡或其他原因导致MAC地址改变,只要IP地址不变,就可添加到原先设定的虚拟局域网中。这与基于MAC相比,可简单改变网络结构。三是基于用户VLAN,它在OSI的第四层以上实现,是根据交换机各端口所连的PC上当前登录的用户来决定某一个端口属于哪一个VLAN中。只要用户使用自己的帐号登陆系统,该用户不管在哪台计算机、哪个IP的计算机上均可方便接入属于自己VLAN的网络中。从VLAN的实现和使用上讲,这是三种实现方式中最好的一种方式。

2 VLAN四种实现方法

虚拟局域网VLAN的四种实现方法是基于端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

1)基于端口,由交换机端口来划分。如华为S3760的2-15号快速以太网端口定义到VLAN 10,16-20号以太网端口定义到VLAN 20,21-24号以太网端口定义到VLAN 30。另外,这些属于同一个VLAN的端口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端口如何定义划分由网管来把握确定。如果有多个Switch,可设置Switch1的3-13号端口和Switch2的5-15号端口为同一个VLAN,即同一VLAN可跨越多个Switch。优点设定VLAN成员方便,只需将端口定义设置即可;缺点若VLAN 30用户离开原来的端口,到一个新的Switch某一个以太网端口,就需要重新设置。

2)基于MAC,对每个MAC网卡地址的主机都需要配置它属于某个组。优点是当用户的工作站位置移动时,即从Switch1换到Switch2时,VLAN不用重新定义,这种根据MAC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于用户的VLAN。缺点初始化时,用户都需要配置,如果有成百甚至更多的客户端,配置较为繁琐,并会导致交换机的运行效率降低,因为在交换机的端口上都可能存在很多个VLAN组成员,这就无法限制广播包发生。

3)基于网络层,它是由每个客户端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类型来划分的。虽然此方法是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但是它非路由,这与网络层路由无关。同时它尽管查看数据包IP地址,但非路由,故无OSPF、RIP等网络路由协议,它由生成树算法按桥接方式来实现。优点是用户的工作站位置改变,不需重新定义所属的VLAN,且可由协议类型来划分VLAN,这对网管非常重要,且不需要附加帧标签来识别VLAN,可减少网络流量。缺点效率低,因检测数据包网络层地址需花时间,一般交换机均可检测出数据包以太网帧头,但要让芯片能检查IP帧头,需更高技术,同时也很费时。

4)基于IP组播,它是由虚拟局域网VLAN来定义的,把一个组播当成一个VLAN。它将VLAN扩充到WAN,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方便通过路由进行扩充,但这不适合LAN,因执行效率太低。

3 VLAN的配置举例

思科系列S3550交换机支持250个VLAN,可以分别为Server、VTP Client等。VLAN的编号由1到4094号,VLAN编号1002到1005号保留给FDDI和令牌环虚拟局域网。当VLAN编号需要生成的范围从1006到4094时,交换机需配置成VTP透明模式。

本交换机支持基于VLAN的生成树,最多可支持128个生成树,支持ISL及Trunk两种封装。配置正常范围下,VLAN编号1、1002号到1005号是自动生成的,且这些编号不能删除。VLAN的编号1到1005号的配置生成文档在vlan.dat文件中,可以用show vlan命令进行显示。如配置文件的内容显示如下:

这里可采用vlan database进入VLAN设置,使用no vlan vlan-id命令来删除VLAN。若删除VTP服务器的交换机上的VLAN时,则该VLAN将把所有相同VTP的交换机上进行删除。若在透明模式下,只在当前的交换机上进行删除VLAN。

将1号端口分配给VLAN 30

定义二层口

配置VLAN TrunksSA#confi term

默认方式下TRUNK允许所有的VLAN通过,用swit trun allo vlan remo vlan-list这条命令来进行删除。

数字图像镜像变换方法的实现 第9篇

图像处理技术与理论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许多工程应用都涉及到图像处理, 从应用领域看, 图像处理技术不再局限于电子工程领域, 再地理、医学、刑事侦查、气象等学科领域也广为应用;从可处理的光谱频段看, 其处理范围已从可见光谱扩展到各个波段, 如遥感图像的多光谱图像处理、雷达波段的侧视雷达遥感、红外光波段的图像处理 (如夜视仪、热像仪) 、CT和MRI图像处理。从图像处理技术本身来看, 研究的技术领域已包括纹理和图形形状分析与识别、运动监测与古迹、图像处理并行系统、图像处理技术的软硬件设计等。

图形处理技术是以具有强理论背影的研究领域, 是基于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物理学等学科, 但实质上已与实际引用紧密结合。一些稳定的图像处理算法, 已经成功的应用到消费产品中。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 随着成熟的图像处理算法的广泛应用, 其中一些已成为工业标准, 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规划, 至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H263、JPEG、MPEG-1、MPEG-2、MPEG-4等图像压缩和传输标准, 使得图像处理技术在信息工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的应用。

在21世纪初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图像处理技术进入一个更加突飞猛进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国际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以及高清晰电视的深入研究, 更加推广了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 图像的水平镜像变换

1.1 原理

图像的水平镜像是指将指定区域的图像以原图像的垂直中轴线为中心, 将图像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称变换显示在屏幕。水平镜像时每行图像信息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 而且行顺序不发生变化, 只是每一行的像素信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了左右颠倒, 所以镜像后图像的高和宽不变。设图像的高度为Height, 宽度为width, 原图中坐标为 (x0, y0) 的点经过水平镜像后, 则点 (x0, y0) 的坐标为 (x1, y1) 。

(x0, y0) 和 (x1, y1) 的关系如下:

1.2 算法实现及程序代码

因为水平镜像是每一行的图像信息左右颠倒, 而行信息并没有变化, 所以采用按行逐点变换的方式实现图像的镜像。读取每行垂直中轴线前一半的图像信息, 将其与后一半的位图信息对称互换, 最后重新显示原图像。由于真彩图每3个字节表示一个像素, 所以对真彩图进行镜像变换时, 横坐标每移动一次要对三个像素分别处理, 这与灰度图处理有所不同。

图2 (a) 是原图像, 图2 (b) 是水平镜像变换处理效果图。

2 图像的垂直镜像变换

2.1 原理

垂直镜像与水平镜像图类似只是图像的垂直镜像操作是以原图像的水平中轴线为中心, 将图像分为上下两部分进行对称变换显示在屏幕。垂直镜像时每列图像信息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 而且列顺序不发生变化, 镜像后图像的高和宽不变。设图像的高度为Height, 宽度为width, 原图中坐标为 (x0, y0) 的点经过水平镜像后, 则点 (x0, y0) 的坐标为 (x1, y1) 。

(x0, y0) 和 (x1, y1) 的关系如下:

2.2 算法实现及程序代码

因为垂直镜像是每一列的图像信息上下颠倒, 而行信息并没有变化, 所以可以将图像的第一行与倒数第一行的图像信息像逐行读取相互较换, 读到图像的水平中轴线即可, 最后重新显示原图像。要说明的是, 对真彩图进行垂直镜像时也要注意其每个像素用3个字节表示R、G、B的三个分量, 所以处理时要与灰度图像区分。

2.3 效果对比图

Web性能测试的实现方法 第10篇

如何保证Web应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Web应用已经从一般的网站发展成为大型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和提供各种服务的平台。Web应用软件的测试, 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

1 Web性能测试工具原理

Web性能测试工具可分为两类, 一类用于观测服务器端的性能指标, 另一类用于客户端模拟并发用户。

性能监视器用于观测服务器端的性能指标, 可以利用服务器上的工具程序, 通过在性能监视器中添加所要观察的计数器 (即性能指标) , 就可以获得程序运行时的性能指标变化图。用于客户端的Web应用程序的性能测试工具通过可重复的、真实的测试, 能够彻底的度量应用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可以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跨越多种平台、最大执行测试任务, 可以模拟成百上千的用户并发执行关键业务而完成对应用程序的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监视Web应用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2从Web日志到测试用例

2.1 Web日志简介

Web日志包含了用户对 Web资源的正常使用情况和产生的问题、系统运行情况等可以看出, 尽管每一种类型的Web日志数据格式不同, 但是一部分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如访问时间、用户IP地址、访问的内容、访问的字节数等等。通过对Web日志文件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 能得出需要的信息, 从而为设计良好的测试用例打下基础。

2.2数据预处理

Web日志包含信息众多, 使用以前需要进行简单的预处理, 传统的Web日志挖掘过程一般分为4部分, 即数据清洗、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和事务识别。

数据清洗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过滤掉测试人员并不关心的信息, 在每一条Web日志中我们只关心用户IP地址、用户ID、用户请求访问页面的URL 地址以及请求时间。

2.3用户频繁访问路径的生成

首先, 介绍用户浏览偏爱路径挖掘算法的几个相关概念:

定义1 (选择偏爱度) :设U是网站中所有URL的集合, W是所有浏览子路径的集合。如果存在w⊂W, 对于∀x∈w (x是∀u∈U组成的浏览页面序列, 称其中第i个浏览页面为第i位) , 它们的前m位都相同, 而m+1位有n种不同的浏览页面, 则称在m位上有n种不同的选择, 每种选择的平均访问度

undefined/n. (1)

其中, Si表示第i种选择的支持度, 即用户通过第i种选择进入下一个页面的频度。其中第k (k=1, 2, …, n) 种选择的选择偏爱度 (preference) 可定义为

undefined. (2)

定义2 (支持-偏爱度) :假设在定义1中的某种选择的支持度是S, 而它的选择偏爱度为P。那么, 将它的支持-偏爱度定义为

PS= (S×P) . (3)

用户浏览偏爱路径挖掘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设用户由页面A请求访问B。则将A称为引用网页, 记为URL-R, B称为浏览网页, 记为URL先利用Web日志建立以引用网页为行、浏览网页为列、路径访问频度为元素值的网站访问矩阵。在矩阵的行向量添一个空 (NULL) 值, 表示用户不是通过此Web应用的其他网页链接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入目的网页;在列向量里添一个空 (NULL) 值, 表示用户在此页结束浏览或链接到其它网站网页。对Web站点访问矩阵每行进行扫描, 选择支持-偏爱度大于等于阈值的记录, 将 (URL-R, URL) 放到偏爱子路径中的2项集中 (n项集是指长度为n的路径集合) 。最后进行合并生成浏览偏爱路径, 每次合并时路径长度增加1, 将2项集合并为3项集, 3项集合并成4项集以此类推。

2.4选择测试用例

根据用户浏览偏爱路径挖掘算法只得到了浏览偏爱路径, 如果一条偏爱路径代表一类虚拟用户的行为, 则需要知道每一条路径所占比例, 以便合理地分配每一类虚拟用户的数量。

用n元组来表示n项集, 此n元组的每一个元素都是U的元素或者NULL, 元素顺序严格按照页面访问顺序。 (Ui, Uj, Uk) 则表示页面访问顺序为:Ui, Uj, Uk。

定义3支持率:假设以Ui作为引用页的2项集有n项, 其中第j (j=1, 2, …, n) 种选择所对应得浏览页面为Uj, 支持率Rij的含义为在这n个2项集中, (Ui, Uj) 所占的比例。Rij可定义为

undefined. (4)

分别存在2项集 (Ui, Uj) 与 (Uj, Uk) , 合并后的三项集 (Ui, Uj, Uk) 的支持率为Rik=Rij×Rjk。依此类推, n-1项集 (Ui, …, Up) 与2项集合 (Up, Uj) 并后形成的n项集 (Ui, …, Up, Uj) 的支持率为

Rik=Rip×RPK. (5)

3 Web性能测试工具——LoadTesting的研究与实现

LoadTesting主要分为两个系统:Master子系统和Client子系统。

3.1系统总体功能

Master子系统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控制器, 由三个部分构成:测试计划定义子系统、测试计划执行子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子系统。测试计划定义子系统通过用户需求创建测试用例, 并自动生成可执行的测试脚本;测试计划执行子系统是对测试计划进行解释执行, 给Client端发送命令, 分配脚本, 对待测试服务器产生工作负载;测试结果分析子系统负责接受Client端传回的数据, 收集大量性能数据, 对各种响应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 最后以表格的方式显示给测试人员。测试计划定义和计划执行子系统之间的桥梁就是建立测试计划时生成的测试脚本。它是测试用例的可执行形式, 通常使用XML语言表示。为了生成可靠有效的测试脚本, 测试计划定义子系统需要提供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方便测试人员根据测试需求较为详细准确的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并据此生成测试脚本。测试脚本还具有编辑、调试和运行的功能。

Client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Master的命令, 产生负载;然后将测试数据发回给Master。由两个部分构成:测试计划执行子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与Master的略有不同。测试计划执行子系统接受Master的命令, 执行脚本, 对待测服务器产生工作负载;测试结果分析子系统负责统计当前Client端收集到的性能数据, 并且将各种相应数据传回至Master子系统。

3.2 LoadTesting性能分析

考察做为测试端主机, 一台计算机可以模拟的最大虚拟用户的数量。使用Windows任务管理器观察计算机性能, 主要观察CPU利用率与内存占用率。测试主机配置为Pentium (R) 42.40 GHz处理器, 768 MB内存, 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

可以看出随着虚拟用户数的增大, CPU利用率随之增大。CPU利用率和并发用户数的关系接近线形函数。

4 LoadTesting运行案例

Web应用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基于HTTP请求和应答为通信单位的。一次HTTP会话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Client端与Server端的某一特定端口之间建立TCP套接字连接;Client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对Client的请求做出响应, 同时传送处理结果;通话完毕, 关闭TCP连接。根据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 影响Web访问性能的因素, 不仅包括服务器方的处理能力, 还与网络上数据的传输速度有一定的关系。

5测试环境

为了更加全面的考虑影响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 实验采用了两个Web应用作为基准的被测程序。

Load Testing主要由Master和Client两个部分组成。使用Master生成XML类型的虚拟用户脚本。当运行录制的脚本时, 脚本通过调用API函数直接和Web服务器通信, 这样做不依赖于浏览器, 可以直接测出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而不包括GUI界面的响应时间。Master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 它负责控制所有Client端的虚拟用户。当执行一个测试场景时, Master把虚拟用户脚本分布到各台测试主机上, 测试主机通过执行这些测试脚本来模拟实际用户的行为。分析器负责处理测试场景执行过程中所收集的结果数据, 并且生成报表来协助分析被测Web应用的性能。

在Web应用的承受范围之内, 响应时间和并发用户数

的关系接近线形函数。随着测试主机数的增加, Web应用的响应时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主机数由一台增加到两台时。这是由于对每一台测试主机来说, 计算机的资源是有限的, 不能支持太多线程的并发执行。

实验中的测试环境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独立的。Web应用对请求的响应情况会随着系统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范围内, 增大负载, 增加同时连接数时, Web应用可以对Client端的请求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响应。但是当负载增加大一定程度后, 超出了Web应用的能力范围, 系统性能则产生了骤降。一个完整的应答包括许多步骤, 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有不同的部件参与完成, 同时, 各个部件之间需要进行高度的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D A Menasce, Virgilio A F Almedia.Capacity Planningfor Web Performance Metrics, Models&Methods[M].New Jerseyz:Prentice Hall, 2002:1-12.

[2]Warren P, Boldyreff C, Munro M.The Evolution of Web-sites[M].In Proc of the Intl Workshop on Program Com-prehension, May, 2004:178-185.

[3]Warren P, Boldyreff C, Munro M.Characterizing Evolu-tion in Web Sites:Some case Studies[M].In:Proc ofthe Intl Workshop on Web Site Evolution, Oct, 2004.

活化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情境 设疑 促思 导练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师们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更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那么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富有创造地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呢?我们可以从“看”、“听”、“思”、“品”、“练”五方面来探讨。

一、“看”(情境导入,培养意识)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利用各种教学设施开发网络资源,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视频等,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七年级Unit5 Topic2 Section D复习语法现在进行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Its 5:00 in the afternoon. School is over. What are the students of Class 13,Grade 7doing? Lets watch a video. Write down their activiti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For example: is singing”视频播放后,教师利用不同人物、不同活动的截图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这段视频资料取自学生现实生活,将德育渗透于智育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校园,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于生活。

二、“听”(音频欣赏,培养听说技能)

借助歌曲和节奏作为英语的载体,能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韵律的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仁爱课本有好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及chant,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歌曲来使用,如G9被动语态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歌手贾斯汀.比伯的一首英文歌,再利用他的画报介绍“The boy is called Justin Bieber. He is from Canada. He has sung a famous song. It is named Never Say Never”自然导出了被动态的句子。再如八年级Unit3Topic2 What sweet music!中,有位教师整合了Section A&B的内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以Music Travel为主线展开,分Part 1 Types of Music,Part 2 Musical Instruments,Part 3 Culture of Music三部分串连在一起。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就好似一条链子,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用“enjoy music,enjoy our life”的理念,以流行歌曲《小苹果》为旋律,将本节课的新词汇为歌词改编为《小单词》作为Summary活动结束。这种由歌曲和旋律所带动起来的接纳与好感,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达到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思”(善问设疑,以疑促思)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思,简化教学内容,从而开启学生的思考门户,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

如九年级Unit 4 Topic 2 Section A Im excited about the things that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future.教师如果直接问“What will happen on Mars in 2048?”让学生回答的话,学生回答的难度会增大,场面会尴尬。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实情和学习特点(新课知识),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先以对比的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讨论2014年与2048年生活中各方面有什么不同后,教师再利用一段美国火星探测器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未来梦想的向往,这时才提出“Can you guess what will happen on Mars in 2048?”自然过渡到2b“Talk about what will happen on Mars in 2048.”的教学内容。

四、“品”(温故知新,环环相扣)

英语课标明确提出:英语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实践的过程。要处理好“学得”与“习得”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达到“温故而知新”。因此“温故”方式也是语法课中导课常用的好办法。

如八年级Unit3 Topic3 Section A教学过去进行时的语法中,教师可先用“I act you answer”的热身游戏先复习“What am I doing now? You are sleeping.”接着用图片提问不同的人称“What is she/he doing now ?”再用图片自然引出相关的过去进行时的句式“What was I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引导学生说出“You were …”“What was he doing at this time last Sunday?He was playing the piano.”再呈现学生说出的句子让学生观察小结过去进行时时态的结构。接着设计三关任务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巩固:“Round1小组合作,用过去进行时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段视频中学生的活动;Round2听对话回答问题;Round3我收获,我快乐。要求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进行对比总结”。最后要求学生Interview your Daddy or Mummy“ What were you doing after work yesterday?” and then write a report.

五、“练”(步步导练,事半功倍)

书面表达是英语交际功能的一种应用形式,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仍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的现象。因此指导作文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师有效地设计、点拨、合理地训练学生进行写作,为学生的写作做层层铺垫,可以简化学生写作的难度,调整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如八年级Unit4 Topic1Section C教学Rainforest时,教师课前导入环节时利用大量有关植物和动物精美的图片自然过渡到了rainforest,接着再次用相关的图片教学生词,扫清词汇后教师设计了“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post reading”三个阅读任务,学生从初识热带雨林的特征到了解热带雨林的重要性,从词→句→篇,最后达到小组合作续写How to protect rainforests的短文。教师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串联起来。学生能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更为有效地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从“知识→技能→能力”的序列过程中收益更多。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的英语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英语课堂实践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活化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快乐地为之所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健,韩照明.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07,(05):66-67.

工资标准系统的实现方法 第12篇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薪资体系中, 核心任务之一是确立工资标准, 即根据各种要素和条件, 比如员工所在的部门、岗位, 工作年限、业绩情况等, 确定其所应有的薪酬水平。员工从试用期到转正, 从部门变动到岗位变动, 从正常工资晋升到各种奖金的确定, 再到税金、四金的计算, 都是依据工资标准计算得来。一般来说, 一套完整的工资标准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工资标准表构成的, 这些工资标准表定义了条件和对应的工资数值或者计算公式。

实现工资标准表存储、工资数据套取功能的系统, 我们称为工资标准系统, 常见的实现方法是把工资标准表的条件、数据分解, 保存在数据库中, 套取的时候, 按照这些条件和数据, 对数据表的相关字段进行更新、赋值。这种方法需要精心设计数据库结构, 提供维护界面, 维护过程相对比较复杂。

近年来, 笔者参与了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取、工资调整、正常晋升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套取等系统的设计和研发, 对工资标准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使用Excel和XML, 以Delphi为开发工具, 实现了一个通用工资标准系统, 顺利地完成了上海市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套改及后续的工资调整任务, 并应用在上海部分高校的工资管理及发放系统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工资标准表的特点

分析研究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在工资套改、调整中用到的工资标准表, 并参考部分企业单位的工资标准表, 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 根据每个员工不同的条件, 比如职级、岗位、学历的不同, 进行不同工资标准的套取。条件不同, 所需套取的工资标准表也不同, 比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用的工资标准表是不同的。

(2) 工资标准表之间可存在先后的顺序关系, 比如公务员工资套取中, 先要确定其工资级别、档次, 然后再根据工资级别、档次确定工资额。

(3) 工资项目的取值既可能是常量数值, 也可为一个包含变量的计算公式, 比如四金、个调税的计算公式等。

3 系统设计实现

根据工资标准表的以上特点, 我们以Excel的多页二维表格为载体, 使用XML存储指令, Delphi的prExpr作为表达式的计算和判断, 设计实现了一个通用的、灵活的、可扩展的工资标准系统。

Excel可以建立多页 (sheet) 二维表格, 每个页 (sheet) 用来保存一个工资标准表, 每页 (sheet) 的行、列来保存工资标准表的条件, 交叉部分保存对应工资项目的取值。

XML是一个结构化的描述语言, 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自描述性, 易于解析, 在这里用来存储操作指令, 比如工资标准表的类型 (简单类型/复合类型) , 套取结果在数据库中保存的表和字段等信息。

prExpr是基于Delphi的一个第三方工具, 实现了简单表达式的计算和判断, 它的特点是可以自定义函数。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 Excel的第一页 (sheet) 作为索引页, 在这页里, 第一列保存条件表达式, 第二列保存待处理的多个后续页面名称,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条件, 按照定义的顺序逐次处理这些页面, 进行不同工资标准表的套取 (参见图1) 。

(2) Excel的第一页之后的各页面 (sheet) 定义工资标准表, 在页面 (sheet) 里, 保留左上角第一格 (第一行、第一列的交叉位置) 存储XML格式的操作指令, 第一列保存条件表达式, 按处理方式的不同, 我们把工资标准表分为两种形式, 即简单模式和分组模式, 这两种模式基本能够处理大多数的工资套取的情况。

1) 简单模式, 第一行和第一列存储条件表达式, 行列交叉的中间位置存储对应的工资数值, 如果涉及多个字段的取值, 可以在XML指令中进行定义, 比如在XML中用属性fieldnames定义逗号隔开的多个字段名称, 工资数值部分也对应地定义多个数值。对于只有行条件或者列条件的情况, 作为特例, 只要定义一个条件为“真”的特殊列条件或行条件, 就可以解决。系统在处理时, 先遍历第一列里的条件表达式, 符合条件即停止列条件遍历, 接着遍历第一行里的表达式, 符合条件即停止行条件遍历, 提取确定的行、列所在的数值 (参见图2) 。

2) 分组模式, 第一列存储条件表达式, 第二列存储字段赋值表达式 (字段=表达式) , 多个赋值表达式之间用逗号隔开, 第三列定义分组情况, 系统在处理时, 遍历第一列里的条件表达式, 符合条件即取得该行字段赋值表达式, 对字段进行赋值, 然后跳过同一组的行, 继续遍历 (参见图3) 。

(3) 函数及变量。

1) 自定义函数。根据工资业务的需求, 我们定义了以下函数:

BETWEEN (字段名, Value1, Value2) :字段值是否介于两者之间, 例如BETW (A0151, 5, 9) ;

IN (字段名, value1, value2, value3, …, value n) :字段值是否为value1, value2, value3, …, value n中的一个;

NOW:当前时间;

TRUE:符合条件;

FALSE:不符合条件;

AGE (字段, '年月日') :年份计算, 例如年龄、工作年限等。

2) 常用操作符。数字及字符的操作符如加、减、乘、除, 逻辑操作符如AND、OR、NOT都是prExpr按照Pascal的规则提供的。

3) 变量。系统可以使用两种形式的变量:一种是相关数据表的字段, 对于有可能出现冲突的变量名字, 可以采用table.fieldname的方式;第二种变量是用户自定义变量, 通过variable=value的方式传入。

(4) 处理过程 (参见图4) 。

4 总结

我们通过Excel来存储工资标准数据, 使用XML这种结构化的描述语言来表达指令信息, 由prExpr来判断条件, 计算表达式, 在Delphi平台上, 几项技术结合在一起, 发挥各自的长处, 完成了一套灵活、可扩展的工资标准系统。

摘要:本文探讨了以Excel的多页二维表格为载体, 使用XML存储指令, delphi的prExpr作为表达式的计算和判断, 实现了一个通用的、灵活、可扩展的工资标准系统。

关键词:工资标准,Excel,XML

参考文献

[1][美]Steven Holzner.XML使用详解[M].潇湘工作室,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李维.Delphi3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8.

[3]杜茂康, 刘宴兵, 袁浩.Excel与数据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金融事件下一篇:体育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