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范文

2024-06-16

超级杂交稻范文(精选10篇)

超级杂交稻 第1篇

1 生育特点

(1) 塑盘小苗育秧, 秧龄短。一般秧龄早造不超过20 d, 晚造不超过12 d, 叶龄为3.0~3.5片, 此时秧苗植伤少, 第2天就能长出新根, 且分蘖潜力大, 分蘖快, 活棵快, 长势强。 (2) 回青分蘖快, 有明显早发优势。低位分蘖多, 高位分蘖受到抑制, 够苗早, 有利于提高苗数和后期成穗, 可形成20个左右分蘖穗, 成穗率高。各株从下至上逐渐散开, 叶挺, 有利光合作用, 且各穗茎秆粗壮, 穗大, 最后形成的粒数多、粒重, 产量明显提高。 (3) 根系发达。由于小苗抛栽, 少水、稀植, 根的恢复生长快, 形成的根系比常规栽培数量多、密度大, 根系深、生长健壮, 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为增产奠定了基础。植株的抗性也加强, 不易早衰, 根系生长强劲, 为地上部的分蘖、叶片和谷物形成奠定了基础。 (4) 由于节水, 露晒田时间充足, 可缩短基部一、二、三节位长度, 有利于生殖生长和增强植株的防风抗倒能力。 (5) 叶面积增长快, 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较缓慢, 叶片不早衰, 有足够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稻穗的基部, 空粒少, 结实率高[2,3]。

2 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根据适宜于兴宁地区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的种性特点点和和当当地地的的土土壤壤、气气候候条条件件, 研研究究制制定定了了《优优质质超超级级杂杂交交稻稻高产高效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并在项目核心区实行强化栽培与管理, 按照技术规程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抛秧、统一施肥、统一排灌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的“五统一”管理。现将其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 塑盘育秧, 培育嫩壮秧

培育低龄嫩壮秧, 有利抛后早回青、早分蘖。早造于3月4—5日播种, 晚造于7月6—8日播种, 用塑盘750个/hm2 (561穴/盘) , 用种量为22.5 kg/hm2, 播后轻压种防串根。针对春播期间多雨天气, 采取增施腐熟有机肥, 秧厢做成平、烂、净、肥分适中及高厢中沟加薄膜覆盖和排除田间渍水等防寒育秧措施, 确保培育健壮秧苗[4]。一叶一心期喷多效唑溶液防秧苗徒长, 二叶一心期炼苗后施好断奶肥。水分管理根据早春低温多雨的天气, 采取长排水、防积水措施。

2.2 适时早抛, 确保抛秧质量

嫩秧适时早抛可以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 是夺取高产的基础措施。在抛插前对秧苗施好送嫁药和送嫁肥, 做到浅匀抛秧、合理稀植, 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及平衡生长。耙田后经过0.5~1.0 d的沉浆后才进行抛秧, 做到秧苗带土浅抛, 以利于抛后早分蘖。早造于3月25日抛秧, 晚造于7月25日抛秧, 叶龄3.0~3.5片, 抛秧22.5万蔸/hm2左右。

2.3 田间管理

根据超级杂交稻穗大、粒多、粒大、抗性好的特征特性, 管理上采取“早管理、早追肥、早够苗、早露田、早防治病虫害”的五早措施, 做到前期早够苗、中期不疯长、巧施肥料争大穗、后期补施肥, 从而获得高产。施纯N 174.75 kg/hm2、P2O569 kg/hm2、K2O 103.5 kg/hm2 (不含有机肥) 。

2.3.1 重施基肥。

施腐熟鸡屎3.75~4.50 t/hm2、其他腐熟农家肥150 t/hm2、磷肥450 kg/hm2, 经堆沤作基肥, 用碳铵375kg/hm2、磷肥300 kg/hm2作面层肥。

2.3.2 前期管理。

抛秧后至够苗期的主攻目标是禾苗早生快发, 平衡生长, 实现早够苗, 抛秧后要及早抓好田间管理。在施足基肥和面层肥基础上, 一是重点施好回青肥, 抛秧后4~5 d, 将碳铵300 kg/hm2、磷肥225 kg/hm2加20%抛秧好 (抛秧田除草剂) 10.5 kg/hm2均匀撒施, 以促早回青及防除杂草;二是施好分蘖肥, 抛秧后10~11 d, 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 (土壤调理肥) 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 以促早回青、早分蘖。经过精细管理, 早稻抛后23 d够苗, 晚造抛后20 d左右够苗, 从而实现了早稻抛后23~25 d、晚稻抛后18~20 d达到够苗的预期目标。

2.3.3 中期管理。

目标是壮蘖壮茎, 增强植株抗逆力, 增加有效穗, 提高成穗率, 创造条件施好中期肥, 促进穗大粒多, 促进颖花分化, 减少退化, 增加穗粒数。巧施分化肥:幼穗分化一至二叶期, 因受多雨天气影响, 不能施分化肥, 抛秧后43 d, 用硼砂2.25 kg/hm2喷施, 促进根系发育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及促进花粉管伸长与幼穗分化, 提高结实率。施好孕穗肥:抛秧后52~53 d幼穗进入五叶期, 施复合肥 (含N 17%、P2O54%、K2O 9%) 150 kg/hm2作壮穗肥。

2.3.4 后期管理。

避免氮过量而影响有机物质转化, 确保叶片转色, 促进谷粒充实, 提高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生长后期巧施叶面肥, 利于养根保叶, 满足超级稻中后期生长需要, 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有重要作用。幼穗分化一至二期, 用硼砂2.2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施。始穗期、齐穗期, 用叶面肥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施1次。

2.4 科学灌溉

科学灌溉是保证水稻平衡生长、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 增强根系活力, 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成穗率, 促进禾苗平衡生长和壮秆大穗。采取“泥皮水抛秧, 薄水分蘖, 够苗露晒”的管理原则, 做到多露轻晒, 采用“长露田健苗”方法能增加土壤氧气和促进根系发育, 确保示范片禾苗稳健平衡生长, 使植株健壮, 提高其抗倒能力, 为中期巧施肥料创造条件, 实现壮秆大穗的目的。若幼穗分化后多雨, 则以排水为主, 保持土壤湿润, 利于幼穗发育。破口抽穗期保持浅水层, 利于整齐抽穗。后期保持土壤湿润, 干湿交替至黄熟, 晚造应在收割前10 d再灌1次跑马水, 有利于灌浆结实, 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雨水较多和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 十分有利于稻飞虱、纹枯病发生危害。示范片采取“长露田”健苗等健身栽培技术。在提高植株抗逆力基础上, 认真做好田间病虫害的调查监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工作。重点抓好稻飞虱、纹枯病防治, 同时兼治三化螟、穗颈瘟等病虫害, 做到对口用药、综合防治。抛后40 d左右, 在纹枯病初发病期使用井冈霉素防治, 可有效控制和延缓其发生蔓延扩展, 同时利用沟边、路边种植黄豆, 为天敌生存创造条件, 既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又能对害虫起到一定控害作用。

参考文献

[1]敖和军, 邹应斌, 唐启源.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 2003 (2) :12-13.

[2]谢必武, 张甲, 晏承兴, 等.三峡库区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耕作与栽培, 3006 (6) :6-7.

[3]陈先良, 黄会.杂交稻直播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0) :82, 84.

超级杂交稻 第2篇

关键词:两系超级杂交稻;氮肥运筹;产量;氮肥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365;S511.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070-04

收稿日期:2014-06-27

项目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07B0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编号:10489201303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124220120002)。

作者简介:刘科(1993—),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稻高产生理生态研究。E-mail:469652775@qq.com。

通信作者:张运波,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稻高產栽培与生理研究。E-mail:yunbo1022@126.com。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占世界的20%,而氮肥用量却占世界水稻氮肥用量的37%[1-2],同时我国稻田单季氮肥平均用量为180 kg/hm2,比世界单位面积用量高出75%[3]。我国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只有9.1 kg/kg[4],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不合理施用氮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还因氨挥发、反硝化、地表径流等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效应[5-8]。

氮素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养分因子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动态管理一直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措施[9-10]。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11]。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侧重后期施氮的处理较生育后期不施氮的处理产量明显提高[12]。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用工紧缺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导致氮肥大量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13]。

我国土壤背景的氮含量远远高于世界水平,氮肥的使用量却在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在耐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不合理的施肥方法的影响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不到提升[14-16],同时两系超级杂交稻在生产上有加快推广的趋势[17]。因此,探讨两系超级杂交稻品种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在长江大学校外试验基地进行。以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总氮肥(基蘖肥+穗粒肥)施肥量设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百分比为0、40%、50%、60%、70%、100% 6个处理,其中基肥和蘖肥的比例为6 ∶4,穗肥和粒肥的比例为6 ∶4,以尿素为肥源,具体施肥情况见表1;于2013年5月5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6月4日移栽。插秧密度为23.3×23.3 cm。磷肥、钾肥、锌肥均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磷肥的施用量为30 kg/hm2,钾肥为 40 kg/hm2,锌肥为5 kg/hm2,分别采用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锌作为肥源。试验设置4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间起20 cm高、30 cm宽的埂隔离,埂上覆膜,实行单独排灌。田间按高产栽培精细管理,及时控制和防治病虫害。

1.2调查内容和方法

植株生长分析:分别在分蘖中期(MT)、孕穗期(BT)、齐穗期(FL)、成熟期(MA)取样,每小区取9兜,洗净泥沙,测定叶面积、株高、茎蘖数,然后剪去根,按叶、茎+鞘、穗分开,于105 ℃杀青20 min,然后在80 ℃下烘48 h以上,冷却至恒温称干物质量。

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测定:分别在分蘖中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5 d(FL15),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测定心叶下的全展叶或者剑叶的SPAD值。

顶3叶叶型的测定:于齐穗期分别测定剑叶、倒2叶、倒3叶的叶长、叶,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5。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在成熟期,各小区分别从中心区取5 m2作为测产小区,人工脱粒,晒干风选后称取风干质量,同时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根据水分含量计算稻谷的干质量,然后返回14%的吸湿水来计算稻谷产量。在测产取样的同时,取正方形测产区的对角线10穴作为考种样,考察水稻产量构成性状(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两系超级杂交稻SPAD值变化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2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SPAD值影响显著,N1和N2处理由于前期基蘖肥施用过少,穗粒肥使用过多,造成后期的叶片贪青,特别是N1处理模式下,在齐穗后15 d,2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SPAD值仍保持在41.5、41.2。N4、N5处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下,前期施肥过量,后期氮肥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叶片的早衰,特别是N5一次性作基肥施入模式下,齐穗后15 d剑叶的SPAD值下降迅速。N3氮肥运筹模式下,SPAD值在全生育期保持在平稳的升降状态,尤其是在灌浆期水稻能保持较好的叶色,从而有利于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累积,促进大穗结实和提高产量。

2.2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模式对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在N1、N2施肥模式下,由于前期施肥量过少,生长较为缓慢。而N5模式下前期施肥量过多,使2个超级杂交稻组合早生快发,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迅速,后期由于氮肥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幅度较大。N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增长状态,Y两优1号、C两优343的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分别为1 771.2、1 734.6 g/m2,分别比对照高出46%、53%,干物質总积累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两系超级杂交稻顶3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模式对超级杂交稻顶3叶的叶型有较大的影响。N0处理的Y两优1号倒1叶叶面积为

28.9 cm2,N5处理为52.4 cm2,差异显著。2个品种同一处理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N5处理的Y两优1号倒3叶叶面积82.9 cm2,而C两优343的倒3叶叶面积在N5处理条件下仅为59.9 cm2,两者相差23.0 cm2。在N4、N5模式下,由于前期施肥比例较高,有利于增加叶长、叶宽、叶面积,在齐穗期前具有较大的光合面积,但在灌浆期叶片衰老迅速,影响光合作用。N1、N2施肥模式下,由于前期氮素供应不足,限制了叶片的生长,使光合叶面积较小,而N3处理下顶3叶的叶型相对较为理想。

2.4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中产量上来看,N3处理氮肥运筹模式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提产量,Y两优1号、C两优343的产量在N3处理下分别达到9.21、9.02 t/hm2,较N0处理模式分别增长43.2%、46.9%。而N1、N5处理均相对造成产量的降低,Y两优1号在N1、N5模式下的产量分别为8.12、8.17 t/hm2,C两优343在N1、N5模式下的产量分别为8.10、8.22 t/hm2,2个杂交稻组合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由表3还可见,在N1模式下,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有效穗数的下降,N5模式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最终导致有效穗数降低。在N2模式下,由于生育后期大量的氮肥施入, 造表2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上3叶的影响成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N5模式由于氮肥的一次性施入,导致灌浆期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而N3模式对干物质的生产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N3处理能提高产量的关键在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的提高。

2.5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N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Y两优1号、C两优343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 15.4、16.0 kg/kg,Y两优1号在N3处理下的农学利用率比重施基肥(N1)高出63.8%,比重施穗肥(N5)的施肥方式高出58.8%;N3处理的C两优343 农学利用率比重施基肥(N1)高出46.8%,比重施穗肥(N5)的施肥方式高出37.9%。从氮素的偏生产力(结果未列出,指谷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上看,Y两优1号和C两优343在N3氮肥运筹模式下均获得了最高偏生产力,分别为51.1、50.1 kg/kg,充分反映了合理的氮肥运筹能够取得最大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即N3(基蘖肥 ∶穗粒肥=6 ∶4)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Y两优1号、C两优343的产量,为农民施肥提出了科学的施肥方式。

3结论

本试验证实了不同氮肥运筹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农学利用率有着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N3氮肥运筹模式能较好地协调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在高产的同时兼顾高效。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上看,N3氮肥运筹模式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N1、N5处理均造成产量的降低。在N1模式下,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有效穗数的下降,且生育后期大量的氮肥施入,造成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N5模式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导致最终有效穗数降低,且由于氮肥的一次性施入,导致灌浆期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而N3模式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N3模式能提高产量的关键在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的提高。N3模式下的叶面积指数也较高,收获指数比重施基肥和重施穗肥的施肥方式要高,同时N3处理能显著提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武志杰. 我国化肥生产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导报,1997(9):37-39.

[2]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95-1103.

[3]张文香,王成瑷,王伯伦,等. 水稻氮肥用量及增产效益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5(5):23-24.

[4]林葆. 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施肥效应[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9-36.

[5]茆智. 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 中国工程科学,2002,4(7):8-16.

[6]程旺大,赵国平,张国平,等. 水稻节水栽培的生态和环境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91-194.

[7]Borrell A,Garside A,Shu F K.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for irrigated rice in a semi-arid tropical environment[J]. Field Crop Research,1997,52(3):231-248.

[8]程建平,曹凑贵,蔡明历,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物学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859-1865.

[9]杨京平,姜宁,陈杰. 水稻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的模拟试验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3):318-324.

[10]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明.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K优52[J]. 杂交水稻,2008,23(2):91-92.

[11]刘立军,桑大志,刘翠莲,等.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456-1461.

[12]张祥明,胡润,程生龙,等. 氮肥运筹方式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21-2022,2025.

[13]汪强,李双凌,韩燕来,等. 缓/控释肥对小麦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研究[J]. 土壤通报,2007,38(4):693-696.

[14]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等.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490-496.

[15]李勇,曹红娣,储亚云,等. 麦秆还田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J]. 土壤,2010,42(4):569-573.

[16]晏娟,沈其荣,尹斌,等.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下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J]. 土壤,2009,41(3):372-376.

[17]斯华敏,刘文真,付亚萍,等.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 中国水稻科学,2011,25(5):544-552.

超级杂交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3篇

1 超级杂交稻施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有机肥偏少, 化肥偏多

根据对通道县21个乡镇, 3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 所调查的350户共种植超级杂交稻48.7hm2, 其中有52户施用农家肥, 占调查户的14.86%, 298户仅施化肥为底肥, 占调查户的85.14%, 有18户施碳酸氢铵375kg/hm2为底肥, 265户施复混肥375kg/hm2, 30户施复混肥600kg/hm2, 42户施复混肥375kg/hm2, 加氯化钾75kg/hm2及少量钙镁磷肥。88%的农户没有施用磷肥、钾肥, 5.1%以上的农户施底肥不超过375kg/hm2。而根据超级杂交稻的需肥特点[2,3,4,5,6], 按每产100kg稻谷需肥要求, 底肥一般需尿素285kg/hm2或碳酸氢铵78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150kg/hm2、有机肥 (猪牛粪) 9t/hm2、锌肥15kg/hm2、硅肥15kg/hm2。由此可见, 通道县大部分农户在种植超级杂交稻上, 有机肥几乎没有施用, 化肥施用量也严重不足, 而且普遍存在重施氮肥, 轻施磷肥、钾肥、微肥, 致使超级稻由于缺肥而出现分蘖率、穗长、结实率等都达不到理想目标数的现象。再如长安堡村7组的冯元魁、杨保刚2户农户, 2008年均种植中浙优一号, 面积分别为0.07、0.90hm2。冯元魁户施用有机肥650kg、45%湘珠牌复混肥35kg、氯化钾3kg、钙镁磷肥10kg, 其产量为807.2kg, 折合产量达11 007kg/hm2;而杨保刚家不施用有机肥, 仅施45%湘珠牌复混肥30kg, 产量为850.2kg, 折合产量为9 109.5kg/hm2。可见, 有机肥缺少, 化肥施用量不足, 都会导致超级杂交稻产量下降。

1.2 氮肥偏多, 磷、钾肥偏少, 肥料搭配不合理或单一施用同一种肥料

从调查结果看, 88%以上的农户只注重施氮肥, 轻施磷肥、钾肥, 硅肥、锌肥基本不用。超级杂交稻生长, 离不开氮、磷、钾三要素, 也不能缺少锌肥、硅肥、硼肥, 尤其是冷浸田, 补施15~30kg/hm2的锌肥, 可使抽穗整齐, 结实率高。水稻对硅肥是较为敏感的, 如果是孕穗期缺硅, 容易感染穗颈瘟。超级杂交稻缺氮:叶片淡绿发黄, 分蘖少, 根系细长。缺磷:苗期发僵, 分蘖少, 叶色苍老, 老叶呈现焦枯。缺钾:上部老叶焦枯, 中上部叶片的叶尖及边缘焦黄。缺硅:水稻茎叶软弱下披, 不挺直, 易感病害。缺锌:叶色浓绿, 老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造成生育期延迟, 抽穗推迟。化肥搭配不合理, 会引起超级杂交稻产量下降。

1.3 追肥不科学, 时间掌握不准, 施肥方式有误

超级杂交稻在追肥上存在2个问题:一是不分土壤肥力状况, 不根据苗架长势, 一律追尿素60~150kg/hm2, 二是不掌握最佳追肥时间, 如氯化钾的最佳施肥时期是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有些农户当作粒肥施用, 错过了超级稻的最佳需肥时期。

1.4 不施壮籽肥

超级杂交稻一生中, 不同的生育期其需肥量和需要的肥料种类各不相同, 基肥量应占60%以上, 追肥量占30%, 壮籽肥占10%, 苗期以氮肥为主, 应追施断奶肥、送嫁肥、分蘖肥、孕穗肥, 后期追施壮籽肥。

2 合理施肥的对策

2.1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必须确保施有机肥4 500~9 000kg/hm2、纯N 120~180kg/hm2、P2O575~105kg/hm2、K2O 150~195kg/hm2、锌15kg/hm2、硼3kg/hm2。

2.2 坚持3个施肥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占施肥总量的55%以上) 、化肥为辅的原则;二是必须坚持以基肥为主 (占施肥总量的60%以上) 、大田追肥为辅的原则;三是必须坚持施肥种类齐全, 氮、磷、钾等主要肥料, 锌、硼、硅等微量肥料多种营养元素合理搭配的原则。

2.3 掌握施肥技术

2.3.1 施足基肥。

超级杂交稻基肥施用总量要求是施足施全。一般用有机肥4 500~9 000kg/hm2、45%复合肥300~375kg/hm2、尿素75~90kg/hm2、氯化钾105~12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硼肥3kg/hm2作基肥。

2.3.2 早施分蘖肥。

移栽后5~7d, 当禾苗返青时用尿素75~105kg/hm2作追肥, 以促使禾苗早生快发、早发多发低位分蘖。在基肥中没有施钾肥和锌肥的 (最好在基肥中施用) , 分蘖肥中要加施氯化钾90~120kg/hm2、硫酸锌15~30kg/hm2。

2.3.3 巧施保花肥。

杂交稻生育期长, 营养生长旺盛, 根系发达, 吸肥能力强, 后期容易脱肥, 及时追施保花肥, 可确保后期供肥, 防止叶片早衰, 一般施复混肥或氯化钾60~75kg/hm2。

2.3.4 叶面喷施壮籽肥。

超级杂交稻灌浆时期较长, 为保证不缺肥, 减少秕粒, 在抽穗期用万代红或漯效王750g/hm2对水750~900kg/hm2进行叶面喷施。

摘要:分析了超级杂交稻施肥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有机肥偏少、化肥偏多, 肥料搭配不科学、追肥不科学、不施壮籽肥等, 提出了合理施肥的对策, 以期促进超级杂交稻肥料的合理施用。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施肥,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祁玉良, 石守设, 余新春, 等.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策略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263-268.

[2]曹建民, 冷明珠, 汤丹, 等.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农技服务, 2009 (2) :36-37.

[3]王淑红, 邹应斌, 李小湘, 等.不同施肥量对超级杂交稻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5) :606-610.

[4]陈延安.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晚籼中浙优1号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168.

[5]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等.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J].中国农业科学, 2008 (10) :3123-3132.

超级杂交稻 第4篇

【关键词】水稻;超级杂交中稻;施肥效果;最佳施肥量;有机肥

为摸清本县主要稻田的供肥性能、中稻(特别是超级杂交中稻)的需肥规律、不同土壤栽培中稻的最佳施肥模式和不同土壤的供肥特点,以及肥料的增产效应,从而优化水稻测土配方技术参数,进而建立适合我县土壤、肥料、作物之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的平衡施肥方程、完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和指导生产,从2008年起,溆浦县根据湖南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项目要求和本地实际在超级杂交中稻中开展了“3415”肥效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超级杂交中稻田间肥效试验于2008年开始进行,2008年共安排了3个点,分别设在溆浦县卢峰镇麻阳水村、双井镇宝塔村和低庄镇牌子田村,共进行了3个试验、45个试验小区。

1.2 供试土壤与材料

卢峰镇麻阳水村试验点为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河砂泥田,前作为油菜;双井镇宝塔村试验点为紫色砂页岩发育的中性紫泥田,前作为油菜;低庄镇牌子田村试验点为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黄沙泥田,为冬闲田。试验品种为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302。卢峰镇和低庄镇的试验田土壤肥力水平为中等,双井镇为中等偏低。试验化肥统一使用单质化学肥料,氮肥为湖南冷水江产资江牌尿素(含N 46%),磷肥为湖南株洲化工生产金晶牌过磷酸钙(含P2O5 12%),钾肥为加拿大氯化钾(含K2O 60%)。根据试验要求,除空白外都施用猪粪1500㎏/667㎡。

1.3 试验设计

试验统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即“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其中4个水平分别是: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掌握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以便于成果应用,试验在“3414”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不施肥料的空白处理,共计15个处理(见表2)。

试验小区面积30㎡(3m×10m),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施基肥前划分小区做好田埂,统一用塑料薄膜包埂,防止串肥串水。周围设保护行。

1.4 试验操作方法

试验田除施肥不同以外,其他田间操作均一致。猪粪和磷肥全部做基肥施用,70%氮肥和钾肥做基肥,其余30%做追肥,在移栽返青后一次施用。各小区管水实行单灌单排,各小区单收、单晒、单独过称,以确保产量结果准确。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3个试验小区的产量结果列于表2。

2.2 结果分析

从试验的平均产量结果排名可以看出,每667m2产量以处理6(N2P2K2)为最高,为658kg;其次是处理5(N2P1K2),为656.2kg;第三是处理7(N2P3K2),为654.5kg;排名第四至十五位的依次为处理10、4、12、9、13、8、3、14、11、2、1、15。为了探索超级中稻的最佳施肥模式,我们对上述3个试验的15个不同施肥水平所对应的45个产量结果进行了三元二次回归分析。

令自变量施肥量N为X1、P2O5为X2、K2O为X3、产量为Y,经回归分析,得其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效应方程为:

Y=404.53+15.265X1+21.88X2+12.424X3-0.754X12-0.156X22- 0.156X32+0.1205X1X2+0.09X1X3-1.413X2X3(F=21.41,R=0.99)

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其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有着显著的回归关系,可用此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对超级杂交中稻进行科学定量施肥。

在该方程中,令边际产量为零,求出超级杂交中稻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N 11.52kg、P2O5 6.18kg、K2O 15.11kg,其最大产量为653.94kg。根据年初化肥零售价格,纯N为5元/kg、P2O5为5.83元/kg、K2O为7.67元/kg,市场中稻谷的价格为1.8元/kg,求得最佳经济产量为642.5kg,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9.35kg、P2O5 3.45kg、K2O 13.23kg。方程表明:从一次项可以看出施用磷肥的起始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氮肥、钾肥;从二次项看,施用氮肥量对产量的衰减速度最快,磷、钾肥的衰减速度基本相同,由此可见,磷肥对起始增产效果好、对产量的衰减也最小;从交互项来看,氮磷、氮钾的交互项系数为正值,说明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是促进的。

2.3 氮、磷、钾在超级中稻上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分别对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的产量进行分析,不同的化肥施用量与缺素区比较,对超级中稻单产影响最大的是氮,施氮区比缺素区平均增产66.2kg/667m2,其次是钾肥,再次是磷肥,分别增产38.1kg/667m2和19.3kg/667m2。由此可见,由于超级稻的库容量大,因而必须施足氮肥,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再适量增施磷、钾肥,即可获得最大的增产效果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根据年初化肥零售价格和中稻谷市场价格,氮肥的3个施肥处理水平平均比0水平增收106.1元/kg,其中以2水平(处理6,N2P2K2)最高,增加净收益54.2元/667kg。磷、钾肥三个施肥处理水平与0水平比较呈减收趋势,一方面是因磷、钾肥没有氮的增产效果显著,二是因年初化肥销售价格极高。钾肥零售价由2007年的3000元/t猛增到今年的4600元/t。

nlc202309041145

2.4 有机肥的作用

由“3415”试验中提取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和不施化肥只施用猪粪1500kg/667m2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每667m2施用1500kg猪粪可增加超级中稻产量98.8kg,增产24.4%,由此可见,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显著的节本增产。

表4 空白对照与施猪粪的产量(kg/667m2)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本年度超级杂交中稻肥效试验结果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氮、磷、钾肥在超级杂交中稻生产中,以氮肥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磷肥,再次是钾肥,磷、钾肥主要是通过氮肥的交互作用促进产量的增加。因此,在超级中稻生产中,必须在确定合理的施氮量的基础上适量地增施磷、钾肥,这样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增施有机肥(如猪、牛粪等)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表明,在超级杂交中稻生产上,每667㎡施用猪粪1500㎏可增加产量98.8㎏,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节约化肥用量和成本。

(3)3个点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超级杂交中稻每667㎡最大产量的施肥量分别为N∶11.52㎏、P2O5∶6.18㎏、K2O∶15.11㎏;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9.35㎏、P2O5∶3.45㎏、K2O∶13.23㎏。根据农民对超级杂交中稻的施肥习惯调查,产量650㎏/667㎡的施肥量为N∶12㎏、P2O5∶6㎏、K2O∶13㎏,与最佳经济施肥量比较多出了4.97㎏纯量化肥,相当于多开支化肥成本26.36元,按此计算,全县年种植超级杂交中稻13 333hm2,可节约化肥成本527.2万元。如果在每667㎡增施1500㎏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最佳经济施肥量施肥,其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该试验对全县超级稻生产的增产增收和提高生产效益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卫国,黄铁平,钟武云等.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陈小虎,严庆纪,陈芳斌等.晚稻施肥效果及最佳经济施肥量研究[J].作物研究,2008(2):69-72.

[3]罗雅慧,李赛慧.水稻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72.

[4]朱兆良.推荐氮肥适宜施用量的方法刍议[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1):1-4.

[5]包和平,刘士彪.N、P、K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效应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5-8.

作者简介:

李延生,男,1963年4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工作单位:湖南省溆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超级杂交稻 第5篇

中国的杂交稻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超级杂交稻标杆组合的“两优培九”系列品种, 以其丰产特性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通过长期努力, 构建出13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核心重组自交系和1709个用于基因克隆的大规模重组自交系, 并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 对核心重组自交系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 成功构建了一张超高分辨率的遗传连锁图谱。

钩吻可以有效减轻癌症等病患的疼痛——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博士张敬杨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钩吻, 又称“断肠草”“大茶药”, 是一种具有极高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马钱科钩吻属藤本植物,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等地。

超级杂交稻 第6篇

本项目根据天优998的种性特点及当地土壤、气候条件, 研究制订《优质三系超级杂交稻天优998早造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并在项目核心区实行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管理, 按照技术规程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抛秧、统一施肥、统一排灌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的“五统一”管理。现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田块

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高产田块种植。

2 整抛与播种

适时早播能延长水稻生长季节, 充分利用光温资源, 实现足穗、大穗高产[3], 早造采取塑盘育秧加盖尼龙, 避免烂秧, 抛后早生快发, 培育低龄嫩壮秧, 有利于抛后早回青早分蘖。早造于3月4~5日播种, 晚造于7月5~6日播种, 谷种洗净后浸种8~10h, 进行催芽至露白后即播种, 用塑盘750只/hm2 (561穴) , 用种22.5kg/hm2, 播后轻压种以防串根。春播期间因多雨天气, 秧田应采取增施腐熟有机肥, 秧厢做成平、烂、净、肥分适中及高厢中沟加薄膜覆盖和排除田间渍水等防寒育秧措施, 秧苗1叶1针期喷0.02%~0.03%多效唑液, 确保培育嫩壮秧苗。

3 抛秧

要做到浅匀抛秧、合理稀植, 以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及平衡生长。耙田后经过0.5~1.0d的沉浆后再进行抛秧, 做到秧苗带土浅抛, 以利于抛后早生分蘖。早造于3月25日左右抛秧, 晚造7月20~25日, 秧龄3.5~4.0片叶, 抛22.2~25.65万棵/hm2, 确保基本苗60~75万棵/hm2。

4 合理施肥

根据超级杂交稻足穗大穗、粒多、饱满、抗性好的特征特性, 采取前期早够苗、中期不疯长、巧施肥料争大穗、后期补施肥的措施, 以实现穗大、粒多、谷粒饱满和结实率高, 从而获得高产。一般施纯N 180~225kg/hm2、P2O575~90kg/hm2、K2O 112.5kg/hm2 (不含有机肥) 。

4.1 重施基肥

施腐熟鸡屎粪肥3 750~4 500kg/hm2 (或饼肥750kg/hm2) 、其他腐熟农家肥15t/hm2作基肥, 用碳铵375kg/hm2、磷肥300kg/hm2作面层肥。

4.2 前期追肥

抛秧后至够苗期的主攻目标是禾苗早生快发, 平衡生长, 实现早够苗, 抛秧后要及早抓好田间管理。在施足基肥和面层肥的基础上, 一是重点施好回青肥, 抛秧后4~5d, 施碳铵300kg/hm2、磷肥225kg/hm2加20%抛秧好 (抛秧田除草剂) 1 050~1 200g/hm2均匀撒施, 以促早回青及防除杂草;二是施好分蘖肥, 抛秧后10~11d, 施尿素75kg/hm2、复合肥150kg/hm2、氯化钾75kg/hm2, 以促早回青、早分蘖。经过精细管理, 早稻抛后23~25d达到够苗, 从而使超级稻抛后23~25d达到够苗的预期目标[4]。

4.3 中期追肥

中期追肥目标是壮蘖壮茎, 增强植株抗逆力, 增加有效穗, 提高成穗率, 创造条件施好中期肥, 促进穗大粒多, 促进颖花分化, 减少退化, 增加穗粒数。

4.3.1 巧施分化肥。

幼穗分化1~2期, 于抛秧后30d看禾苗长相, 巧施复合肥75kg/hm2, 并用硼砂2.25kg/hm2喷施, 以促进根系发育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及促进花粉管伸长与幼穗分化, 提高结实率。

4.3.2 施好孕穗肥。抛秧后52~53d幼穗进入第5期, 施复合肥 (含N 17%、P 4%、K 9%) 150kg/hm2作壮穗肥。

4.4 后期追肥

后期追肥目标是避免过氮而影响有机物的转化, 确保叶片转色顺调, 促进谷粒充实, 提高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应巧施叶面肥。于始穗期、齐穗期, 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对水1 125 kg/hm2在下午4时后喷施1次。

5 科学用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水稻平衡生长、获得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4]。最好进行好气灌溉, 保持沟中有水, 湿润灌溉, 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根系活力, 促根促蘖, 提高成穗率, 促进禾苗平衡生长和壮秆大穗。采取泥皮水抛秧, 薄水分蘖, 够苗露晒的管理原则, 控制无效分蘖, 增强植株抗病抗倒能力, 减少病虫害发生, 孕穗期、破口期保持浅湿交替, 以湿为主, 幼穗分化始期灌水3~4cm;抽穗后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灌浆结实;黄熟期采取间歇灌溉, 干湿交替, 保持田间湿润;收获前5~6d断水, 切忌后期过早断水。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的基础上, 及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抛秧前秧苗施1次“送嫁药”, 用22%瘟博克525g/hm2+20%螟顿消1 800m L/hm2对水900kg/hm2喷雾, 防治稻瘟病、三化螟等病虫害。有福寿螺为害的田块, 抛秧前用6%密达杀螺剂10.5kg/hm2混拌细沙300kg/hm2撒施毒杀福寿螺1次, 使稻苗免受螺害。早造抛插后35d, 晚造抛插后30d左右, 用5%井冈霉素3 750m L/hm2对水1 500kg/hm2喷雾, 防治纹枯病。破口期 (抽穗始期) 用5%井冈霉素3 750m L/hm2+22%瘟博克525g/hm2+20%螟顿消1 800m L/hm2+20%异噻750g/hm2对水1 500kg/hm2喷雾, 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虫、三化螟。齐穗期用22%瘟博克525g/hm2对水1 125g/hm2喷雾, 防治穗瘟。

参考文献

[1]钟艳, 陈柯芳, 罗锦华.杂交稻天优998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11) :121.

[2]黄丽君.杂交稻天优998特征特性及抛栽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8, 24 (9) :21.

[3]李荣改, 孟令启.亚种间杂交稻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0, 15 (25) :6-10.

超级杂交稻 第7篇

兴宁市农业部门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华农大等科研单位扶持指导下, 根据优质超级杂交稻自身的特点以及种植地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水平等, 针对不同的水稻品种制定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选用优良杂交稻新品种

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攻关目标, 利用多项先进技术相结合, 选育出适宜于兴宁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超级杂交稻新品种, 如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天优3168、明优06、五优308、深优9516、五优615、Y两优1 号等新品种。

1.1 做好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的推广工作

兴宁市农业科研部门从引进每个新品种都进行试验示范, 逐步推广、研究集成和提出适合兴宁地区不同生态稻区早晚两造超级稻栽培技术, 通过供应良种和技术建立了万亩高产示范片、百亩核心区, 供农技干部参观、学习, 以点带面, 对新品种辐射带动推广, 加快超级稻大面积推广应用, 促进粮食增产丰收和农民增效。

1.2 确定超级稻新品种的应用

对确定大面积推广的超级稻品种, 制订相应的配套技术, 根据品种的特性, 土壤、肥料、灌溉条件, 农科部门都会编成技术小册子, 或印发资料, 宣传优良品种的配套技术, 对针对生产上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培训, 使农民及时掌握高产栽培技术。

2 合理选地

为了发挥出超级稻产量高的优势, 宜选择在中上肥田、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进行种植。

3 塑盘育秧

为了给秧苗抛栽后的回青及分蘖创造良好的条件, 应培育低龄嫩壮秧。若用于早造栽培, 则播种期一般安排在3月4—5 日, 若用于晚造栽培, 则播期安排在7 月5—6 日。采取塑盘育秧的方式, 一般用750 个/hm2, 用种量为22.5kg/hm2。播种后为了防止发生串根现象, 应将种子轻轻地往土中按压一下。早造栽培中, 雨水天气较多, 可增加充分腐熟有机肥的用量, 要及时做好排水及防寒措施, 以培育出长势健壮的秧苗。在水稻2 叶1 心炼苗后及时施断奶肥。保持湿润, 即沟里有水, 厢面不积水。晚造播种期应防台风暴雨冲涮和高温烧芽。

4 适时早抛

为了获得高产, 应适时早抛, 同时种植的密度要适宜, 适当稀植, 以促进秧苗的快速生长。耙田结束后要静置一段时间 (不能超过1 d) 后才能进行抛秧, 做到秧苗带土浅抛, 以为秧苗的快速分蘖创造良好的条件。早造、晚造的抛秧时间分别在3 月25—29 日、7 月20—25 日, 抛秧时的秧苗叶龄一般在3.5~4.0 叶, 抛秧的密度一般控制在22.50 万~25.65 万株/hm2。

5 规范管理

5.1 重施基肥

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 t/hm2, 大力推广稻秆回田, 禾苗收割后, 稻茬割后切碎沤田作基肥, 用碳铵375 kg/hm2、磷肥300 kg/hm2作面层肥。

5.2 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使秧苗的早生快发, 及早实现够苗。为了达到此目标, 应在秧苗抛下后做好田间管理工作[1,2]。除了施好基肥及面层肥等, 还要做好回青肥、分蘖肥等施用工作。一般在抛秧后4~5 d施磷肥225 kg/hm2、碳铵300 kg/hm2+20%抛秧好1 050~1 200 g/hm2作为回青肥;在抛秧后10~11 d, 施土壤调理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为分蘖肥。若管理合理, 一般早稻在抛栽后的15~23 d即可达到预期的苗数。

5.3 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培育长势健壮的分蘖、使植株抵抗逆境的能力增强、有效穗数及成穗率增加, 为实现穗大、粒重、粒多、高产提供基础。此阶段的施肥上要巧施分化肥、施好孕穗肥。分化肥在抛秧后的40~50 d施用, 可喷施硼砂2.25 kg/hm2等;孕穗肥在抛秧后52 d左右施用, 可施复合肥 (17-4-9) 150 kg/hm2等[3,4]。

5.4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籽粒的饱满、提高结实率、增加单位籽粒的重量等。主要做好叶面肥的施用, 以达到护叶、养根的效果, 一般在幼穗分化的1~2 期喷施硼砂水溶液;在始穗期、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

6 科学用水

水分管理上, 要坚持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的原则, 促使秧苗根系的健壮生长, 提高有效分蘖数。如果水稻生长期遇到较多的降水, 够苗时可采取措施促进秧苗的稳健生长, 使植株抵抗逆境的能力增强。在幼穗分化后为给其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应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在水稻的破口抽穗期田间的水层宜浅, 以实现抽穗的整齐。后期保持土壤湿润, 干湿交替至黄熟[6]。

7 病虫害统防统治

兴宁市超级杂交稻的病虫害防治上, 要坚持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包括稻飞虱、纹枯病、三化螟、穗颈瘟等, 应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防治。

8 结语

通过多年来, 实践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攻关实践, 笔者认为要想取得超级稻高产, 除了选用优良品种外, 还要培肥地力, 认真推广稻秆回田, 扩种绿肥、紫云英, 增施有机质肥料, 提高土壤供肥供水的条件基础上, 选育出适宜于本地种植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 通过适其适量, 早晚两造科学搭配, 科学调控, 建立合理的群体之间结构, 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 在适宜的有效穗基础上, 通过良好的株型、穗型, 使群体内光照充足, 提高穗粒数、粒重, 提高结实率, 千粒重, 采用综合措施, 尽量提早抛插, 延长植株生长期, 光合高值时期, 营养光合性能, 提高光合利用率, 积累营养物质, 协调粒数、穗数、粒重三者, 才能获得高产的要求[7]。

参考文献

[1]王思明, 夏如冰.中国杂交稻发展的技术、经济与社会学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4) :88-92.

[2]蔡润明.杂交水稻增产技术措施[J].种子, 1989 (2) :60-61.

[3]林高宝, 郑春寿.优质杂交稻丰产栽培技术示范[J].闽东农业科技, 2005 (1) :4-5.

[4]张世院, 谢风超.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70) :50.

[5]陈怀良, 彭凯华, 汪维志, 等.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4) :55-56.

[6]涂继庚, 何平璋.早稻直播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2) :45.

超级杂交稻 第8篇

一、实践效果

成都市于2007年率先启动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探索实现水稻单产再提升的突破口。为此, 在成都近郊郫县的唐昌镇战旗村建立了300亩的示范片, 通过1年的实施, 示范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经专家组验收确认, 示范产量平均亩产达729kg, 超过了郫县前5年平均亩产490kg的48.8%, 达到了“种三产四”的目标。

2008年, 结合“国家丰粮”工程的实施, 郫县整合资源, 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全县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面积10 000亩, 经专家组验收, 平均亩产为700.3kg, 比该县前3年水稻平均单产515kg, 亩增185.3kg, 增幅达36%, 超额完成了“种三产四”目标任务。其中30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789kg, 最高田块产量达到847.43kg, 刷新了成都市水稻最高单产水平。

二、成功经验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主要是坚持了“八个强化”, 落实了“八项措施”。

1. 强化领导, 落实了组织保障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和成都市政府《关于成都市百万亩优质稻丰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 郫县立即建立了组织机构, 制订了实施方案, 落实了配套资金, 规划了实施地点, 确保了水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工程的快速启动。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 县农发局、财政局、科技局、粮食局、水务局、气象局和各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项目总体策划, 核心区、示范片规划布局, 资金筹措, 方案制定等工作;还成立了由县农发局主要领导任组长, 成员由农技、农机中心等骨干单位构成的技术小组;同时邀请了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技总站的水稻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 为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意见。

2. 强化利用, 落实了配套资金

郫县县委、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优了充分保障和大力支持, 县财政紧急筹措200万资金作为水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工程的配套资金, 用于良种统购、配方肥、病虫统防统治、机械化育插秧补助和机具购置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药试验示范、科技人员目标奖励、示范农户水稻保险和项目检查验收等分项补贴。通过整合“国家丰粮工程”、“三百工程”、“优质稻丰产示范”等项目资源, 共投入320余万元用于整个项目建设, 确保了水稻丰产示范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并取得显著成效。

3. 强化责任, 落实了目标任务

郫县将万亩水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县与项目镇、镇与村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 全县76名农业科技人员被分派到项目区进行技术指导, 并同县农村发展局签定技术承包责任书, 每名技术人员承包200亩左右的技术指导, 形成54个技术承包单元, 全程负责每户示范田块的确定、良种的选择、技术的培训、播种的安排、栽培质量的把关、肥水的督查管理、病虫的适期防治等技术指导服务, 做到技术到田、服务到户。

4. 强化推广, 落实了配套措施

示范工程实施期间, 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专家指导组通过多次会议和现场调研, 制订了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了“五个统一”, 即工作统一部署, 方案统一制定, 良种统一供应, 技术统一培训, 病虫统一防治。项目区良种得到全面落实, 旱育秧、机插秧、优化定抛、规范化移栽等轻简高效的水稻集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示范区成功推广了水稻配方肥, 效果明显, 得到群众普遍好评。

5. 强化合作, 落实了试验研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技总站等科研推广单位紧密合作, 进行了优势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和集成。先后进行了新品种试验和川香9838、Ⅱ优498等高产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 集成推广了水稻三围强化栽培、优化定抛、机插秧、杂糯间栽等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实施期间, 邀请了全国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现场指导传授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还开展了麦 (油) 茬机插水稻关键农艺技术的机插秧需氮规律与施氮技术研究、机插秧生长发育特性及高产技术研究、适宜机插品种筛选及高产特性研究、机插秧适宜栽插深度和取秧量研究、麦 (油) 茬机插秧轻简、高效育秧技术等研究;开展了不同品牌不同用量壮秧剂试验、多效唑梯度试验、配方施肥小区试验;开展了主要病虫防治药剂试验等;建立了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9个, 农机综合服务组织1个, 配备机动喷雾器400台, 大型喷雾器15台, 确保了示范工程各项技术措施科学落实到位。

6. 强化创新, 落实了产业化经营

项目实施期间, 郫县农发局引导组建了“神农”农机专业合作社, 解决了机插秧推广过程中“秧由谁来育, 钱从哪里来, 机由谁人买”的难题, 由合作社开展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烘干等一条龙农机专业服务;引导县域内金稻米业加工企业、张寿宽蔬菜种植大户等推进土地流转, 建立了水稻规模化种植基地。金稻米业与万亩优质稻丰产示范基地的农户签订了订单收购合同, 确保了优质优价收购农户余粮。与此同时, 加强了与中保等金融保险公司的合作, 示范区水稻参与了金融保险, 并为示范农户补贴了保险自筹部分资金, 这一措施减轻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 确保了农户的切身利益。

7. 强化考核, 落实了激励机制

项目立项之初, 建立了技术人员包社包户包田的科技承包制度, 每名技术人员负责辖区内200亩左右的水稻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并对技术承包结果实施专家现场验收。郫县农村发展局聘请成都市农技总站专家组成验收组对全县56个承包单元进行水稻现场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对技术承包人实施考核奖励, 落实每亩5元的技术指导费, 并据产量排序评出一、二、三等摸高奖, 分别给予了5 000元、3 000元、2 000元的现金奖励。

8. 强化督查, 落实了关键技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为确保各项技术的全面落实, 在水稻各生育阶段, 组织力量重点对农户良种落实、育秧时期、播种质量、移栽密度、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关键农艺技术的落实和建设质量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并召开技术研讨会、交流会、观摩会和现场会10余次。在水稻生产关键生育阶段, 技术组及时形成技术意见, 同步开展技术培训261期, 向农户发放水稻各阶段技术资料22万份。

三、增产机理

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工程之所以能达到理想的增产效果, 其增产机理主要是依靠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增产潜力、最佳的栽培方式和科学的肥水管理来实现的。首先, 在品种组合上选用中迟熟、大穗型、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组合, 如川香9838、Ⅱ优498等品种。其次, 选择适宜的高产栽培模式, 如强化栽培、优化定抛、机插秧等高产配套技术。应用小苗早栽, 利于早生快发, 提高大分蘖成穗率;配合稀植利于通风透光, 实现个体与群体均衡生长;应用“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重晒田, 可以减少无效分蘖, 促进低位分蘖成大穗, 还有利于强健根系;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既有利于根、茎、叶、穗和籽粒的健壮生长, 又有利于延缓生育后期根、叶早衰, 显著提高了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积累, 达到“足穗、大穗、大粒”而实现高产。

四、推广潜力

通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 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应的外部条件也已完善和优化。因此, 成都市已具备了大面积推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工程所需的有利条件。

1. 有一批适合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高产品种

如川香9838、II优498、D优527、富优1号、冈优909、金优188、泰隆系列等超级杂交稻组合。这些品种的产量可达750kg以上, 与大面积农民种植之间存在30%左右的产量差距, 增产潜力很大。

2. 试验研究和储备了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

如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机械化育插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优化定抛高产栽培技术、杂糯间栽技术等。

3. 有适宜小苗早栽的高产区域

成都市有适宜小苗早栽且高产的蔬菜、食用菌和早熟油菜等种植田块120万亩左右, 能满足示范工程的大面积推广。

4. 成都市自然条件优越

土地肥沃, 水稻区域自流灌溉, 具有高产稳产的自然条件。

5. 科研推广实力雄厚, 农技服务体系网络齐全

在蓉有四川省农科院、川农大水稻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等科研院所;各市县、乡镇和片区农技服务体系健全, 拥有1 200多人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

五、主要措施

1. 抓好规划设计

示范片要集中规划, 连片种植;核心示范片要求两片以上, 每片500亩以上。要完善农田基本建设, 疏通沟渠, 做到能灌能排, 便于田间管理, 利于机械化操作。

2. 抓好组织措施

市县两级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主要负责项目总体策划, 制订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规划实施地点, 确保示范工程的正常运转。要建立技术指导机构, 成员由农技、农机、种子、植保等技术骨干构成, 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 邀请在蓉科研院所的水稻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 为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意见。

3. 抓好示范培训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现场指导等多种渠道对农技人员和种植农户进行宣传培训, 做到家喻户晓, 规范操作。

4. 抓好资金投入

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资金上的充分保障和大力支持, 主要用于良种统购、病虫统防统治、机具购置补贴、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药试验示范、科技人员目标奖励、农业保险和项目检查验收等。

5. 抓好“五统一”

示范片要严格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实施方案、统一品种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病治虫。召开培训会和播栽现场会, 印发有关技术资料, 将实用技术培训到农户, 落实到田块。

六、关键技术

1.选用良种

要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2. 确定最佳播种期

成都市播种期宜选择在3月20日左右, 确保7月25日抽穗扬花。这一时期成都温度较高, 阳光充足, 有利于夺取水稻高产。

3. 大力推广旱育秧

旱育秧低位分蘖多, 秧苗素质好, 带泥移栽返青成活快。

4. 抓好小苗早栽

小苗早栽是高产的基础, 一般秧龄控制在45天以内易获得高产。

5. 抓好高产配套技术

要主推强化栽培、优化定抛、机械化育插秧和杂糯间栽等高产栽培模式。

6. 科学灌水

采用浅水插秧, 湿润分蘖, 重晒田块, 浅水抽穗扬花, 干湿交替灌溉结实的管水措施。

7.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不同土壤种类, 不同田块, 不同前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是重底早追保穗, 一般亩用纯氮10~12kg, 氮、磷、钾比例为2∶1∶2, 增施有机肥。

8. 综合防治病虫害

超级杂交稻 第9篇

关键词:超级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96;育秧;机械栽插;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121-02

2012年以来,安徽省年均推广超级稻87万hm2左右,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超级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总面积1/3以上,超级稻示范推广促进了我省水稻均衡增产。天长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江淮之间,温光水资源分明,气候适宜,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和安徽省粮食优势主产区之一,超级杂交中籼稻的种植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天长地区引进种植超级杂交中籼稻品种后,良种与良法配套不够完善,机插高产田块1hm2也仅达9 000kg,未能充分挖掘超级稻单产潜力。目前,对于机插稻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1],通过多年的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天长地区的超级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1 育秧

1.1 品种选择与准备

1.1.1 品种选择 小麦茬水稻选择生育期145d左右的适宜江淮地区种植并通过审定的超级杂交中籼稻品种,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出芽率高。

1.1.2 种子处理(1)种子清选。采用风选、水选等方式,清除种子中的瘪粒和杂物。(2)晒种。浸泡种子之前在阳光下晒种1~2d,以提高种子发芽势,促进种子出芽整齐。(3)药剂拌种。将经过精选晒过的种子用杀菌杀虫种衣剂拌种包衣处理,待晾干后直接播种。

1.2 秧田选择与准备

1.2.1 秧田选择 育秧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的田块,要求排灌方便,并且要在机插大田附近,减少机械插秧时搬运秧苗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力。

1.2.2 秧田耕整 冬前机械翻耕或旋耕冻垡,播种前10~20d机械进行旋耕第二遍,碎土灭草。晾晒2~3d后做畦宽1.5m,畦面之间开沟深20cm、宽40~50cm,秧田四周开沟深20cm、宽30cm,沟系相通方便排灌。

1.2.3 苗床水整平 育秧田灌浅水进行水整平,拍打畦面使其平整、沉实,防止苗床高低不平影响后期灌水、出苗、管理。

1.3 播种

1.3.1 整齐摆盘,刮平底土 将秧盘拉线摆放整齐,每个畦面对接平铺两行秧盘,盘与盘之间对接整齐、不留空隙,软盘底部要与畦面充分贴合。秧盘摆放完毕,均匀撒底土,并要刮平。

1.3.2 均匀播种 采用流水线或人工播种,力求均匀,特别是秧盘边缘,防止漏播或叠谷,每盘播种75g,270~300盘/hm2,浅土盖籽,以不露籽为宜。

1.4 秧田管理

1.4.1 精确管水 播种后灌浅水,水面漫过土壤畦面即可(切不可大水漫灌过秧盘),让水分慢慢渗透到秧盘土壤中,待秧盘湿润后,将水排出,盖无纺布。待出苗后可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雨天要注意排水,移栽前7~10d要逐渐减少灌水,采用旱育管理,以干促盘根,移栽前1d浇“起身水”。

1.4.2 病虫防治 出苗后根据田间情况防治稻飞虱、螟虫、稻瘟病、立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在移栽前2~3d要喷施一次“送嫁药”。

1.4.3 合理施肥 一般情况下秧盘育秧无需撒施肥料,若秧苗明显发黄可用尿素配置1%溶液喷施。在移栽前配合“送嫁药”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性。

2 机械栽插

2.1 大田准备 水稻大田耕整水平与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机插秧质量[2]。因此要精耕细耙,提高耕整质量,使大田肥足田平,上烂下实,田面干净[3]。小麦茬秸秆粉碎还田后基肥要增施氮肥,用大型旋耕机旋耕一遍,然后灌水,均匀撒施化学除草剂和秸秆腐熟剂,再用机械水整平。沉降3~4d后移栽。

2.2 适宜秧龄 塑盘育秧秧龄在20~22d便可移栽。小心卷起秧盘内秧块,整齐码放,不可积压过多,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并注意遮阳防高温日晒。

2.3 合理栽插 田间薄水机插,机插超级杂交籼稻规格16cm×30cm,19.5~22.5万穴/hm2,基本苗45万~60万。

3 田间管理

3.1 水浆管理

3.1.1 前期 田间薄水进行机械插秧,保持田间湿润,5~7d后灌浅水(不可漫过秧心)撒施分蘖肥和除草剂,5~7d后排水,保湿田间薄水-湿润促进分蘖。

3.1.2 中期 当分蘖数达到标准的80%时,开始晒田,若苗旺应重晒。拔节孕穗初期田间灌浅水,田间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如此反复。

3.1.3 后期 抽穗扬花期要灌深水直至灌浆期,逐渐回浅水,灌浆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收割前7d断水。

3.2 合理施肥 超级稻基肥氮、磷、钾大量元素和硅、锌等中量元素配合撒施,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地力情况精确定量施肥,1hm2施肥总量氮肥195~240kg、磷肥75~120kg、钾肥90~150kg。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要增施氮肥,因此要施足基肥、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氮肥的50%~55%、全部的磷肥、60%的钾肥和全部的硅锌肥作为基肥,氮肥的10%~15%作为分蘖肥,30%~40%作为穗粒肥。

3.3 病虫害化学防治 超级杂交中籼稻种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植保”的理念[4],选择综合抗病好的品种,根据苗情监控预报,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办法进行防治。天长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应重点防治稻飞虱、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按照产品说明书合理、安全用药。

4 收获

水稻黄熟末期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及时晾晒至水分13.5%后出售或储藏。

参考文献

[1]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农业技术装备,2007(1):14-15.

[2]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4/T588-2006,安徽省地方标准-沿淮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S/OL],(2006-04-20)http://www.docin.com/p-62298245.html.

[3]吴文革,杨剑波,张健美,等.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规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04):1018-1021.

超级杂交稻 第10篇

关键词:甬优12,超级稻,产量表现,高产群体,节能增效,栽培技术

甬优12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采用甬粳2号A/F5032杂交组配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优势特强的中迟熟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 具有强根、壮秆、厚叶、大穗等典型的超级稻品种特性[1,2]。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浙审稻2010015) 。2011年3月通过国家农业部超级稻推广品种确认 (农科办<2011>10号) 。象山县从2007年引入甬优12试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持续高产, 平均产量9 938kg/hm2, 最高产量达12 543 kg/hm2, 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获浙江省吉尼斯水稻产量第2名。截至2011年, 甬优12推广面积达到3 070 hm2, 已成为该县的主栽水稻品种, 在宁波市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为象山县的粮食增产、粮农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1 产量表现

2007—2011年, 象山县连续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与示范工作, 从品种试验结果来看, 甬优12表现出了极高的增产能力, 单产水平从2007年的8 222 kg/hm2提高到2011年的11 692 kg/hm2, 每年递增867.5 kg/hm2, 比对照品种中浙优1号 (CK) 平均增产20%以上, 单产水平在历年参试品种中始终居第1位 (表1) 。从高产示范和攻关结果来看, 4年来共落实甬优12高产示范方59个, 示范面积600.5 hm2, 平均单产10 362 kg/hm2, 高产攻关田59块, 面积6.80 hm2, 平均单产11 138 kg/hm2, 比全县晚稻平均单产增产30%以上 (表2) ;其中2008—2011年西周赖岙百亩高产示范方平均单产分别为10 388、10 884、12 191、12 141 kg/hm2, 攻关田单产分别为10 791、11 426、12 543、12 435 kg/hm2, 创全县最高历史水平。5年来, 象山县结合推进水稻节能增效栽培技术, 从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推广, 面积逐年扩大, 单产始终领先, 累计示范推广甬优12超级稻4 977 hm2, 平均产量9 938 kg/hm2, 比常规粳稻和籼型杂交稻平均增产30%以上, 全县累计增产稻谷12 000 t (表3) 。

2 高产群体结构

2.1 历年实割验收田块

2008—2011年象山县组织实割验收甬优12超级稻83块田, 面积8.162 hm2, 平均产量为11 069 kg/hm2, 有效穗179.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323.5粒, 结实率87.1%, 千粒重23.4 g。其中产量在12 t/hm2以上的有15块田, 占18.1%, 平均产量为12 263 kg/hm2, 有效穗189.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329.2粒, 结实率89.1%, 千粒重23.5 g;产量11 250~12 000kg/hm2的有21块田, 占25.3%, 平均产量11 559 kg/hm2, 有效穗184.1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307.6粒, 结实率89.8%, 千粒重23.5 g;产量10 500~11 250 kg/hm2的有25块田, 占30.1%, 平均产量10 861 kg/hm2, 有效穗179.9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323.9粒, 结实率86.9%, 千粒重23.4 g;产量10 500kg/hm2以下的有22块田, 占26.5%, 平均产量9 905 kg/hm2, 有效穗165.9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334.6粒, 结实率83.5%, 千粒重23.2 g (表4) 。

2.2 历年品种比较试验

2008—2011年, 4年平均产量为10 239 kg/hm2, 有效穗184.7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297.7粒, 结实率84.9%, 千粒重23.5 g。试验结果表明, 2008年直播比2009—2011年的机插栽培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要高, 但产量、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低。在机插栽培中, 2011年产量最高, 达11 693 kg/hm2;2010年产量次之, 为10 185 kg/hm2;2009年产量最低, 为9 633 kg/hm2;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成正向关系 (表5) 。

2.3 不同密度及落田苗数试验

甬优12杂交优势强, 不同插种密度及落田苗数对群体组成影响较大, 但对产量影响不大。2010年和2011年对不同密度及落田苗数进行比较试验, 产量均在11 250 kg/hm2以上, 有效穗154.35万~206.55万穗/hm2, 千粒重22.9~23.7 g。2010年穗大粒多但结实率低, 每穗总粒数343.4~428.8粒, 结实率71.0%~76.2%;2011年穗型偏小结实率高, 每穗总粒数276.3~347.7粒, 结实率86.1%~94.6%。试验结果表明群体基数过大, 虽然增穗明显, 但减粒更为显著, 且抗灾能力减弱, 不利于高产潜力发挥 (表6) 。

2.4 不同基本苗试验

同等插种密度、不同基本苗数对群体组成影响较大, 但产量差异不大[3]。因试验田块基础田力较差, 群体偏小, 产量水平均在10 500 kg/hm2以下, 其有效穗均在165.0万穗/hm2以下, 每穗总粒数365.0~381.7粒, 结实率70.8%~73.2%, 千粒重23.3~23.8 g, 但仍以基本苗数偏少的为好, 成穗率、结实率明显提高, 抗灾能力增强 (表7) 。

2.5 不同基质育苗试验

秧苗素质直接影响甬优12的群体发展和产量结构。基质育苗试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 各处理的单产均超过12 t/hm2, 比CK均增产, 增产幅度为2.11%~5.57%。有效穗184.05万~208.95万穗/hm2, 成穗率50.0%~52.8%, 每穗总粒数267.1~312.0粒, 结实率85.9%~92.3%, 千粒重23.9~24.2 g (表8) 。

2.6 不同配方用肥试验

不同配方用肥试验田块基础田力较好, 空白 (CK) 产量为9 916 kg/hm2, 有效穗133.6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337.3粒, 结实率90.3%, 千粒重23.2 g;而不同配方用肥在用氮量195 kg/hm2的条件下, 各处理间产量为11 211~11 645 4kg/hm2, 差异不大, 比空白 (CK) 增产13.05%~17.43%, 有效穗在189.75万~216.1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253.0~312.2粒, 结实率86.2%~88.8%, 千粒重22.9~23.5 g, 但综合来看以有效穗在195.0万穗/hm2以内的群体为优[4] (表9) 。

综合上述各项试验和考查结果, 甬优12高产群体目标为:机插栽培、插种密度以适度偏稀为宜, 基本苗掌握在30万根/hm2左右, 最高苗控制在300万根/hm2左右, 成穗率55%以上, 有效穗180万穗/hm2左右, 每穗总粒数300~330粒, 结实率85%以上, 千粒重23 g以上。

3 节能增效栽培技术

甬优12感光性较强, 适应性广, 单季、连作兼用, 手插、机插、抛秧、直播皆宜, 山垅田、烂塘田均可种植。但以小苗机插, 宽行稀植, 通风透光好, 群体容易调控, 节能增效定量栽培较能获得高产高效。

3.1 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打好丰产基础

甬优12生育期较长, 产量形成的灌浆期也长, 机插育苗适当稀播可提高秧苗素质, 同时可有效控制用种量和群体基数, 为高产群体调控打好基础, 对促早发、增产作用显著。适时早播、及时早插, 能有效延长营养生长期, 打好丰产基础, 也能为后期灌浆、产量形成提供良好的温光条件。在该县甬优12宜在5月中下旬适时早播, 采用基质营养土育苗, 每盘播种量50~60 g, 培育壮苗, 掌握秧苗叶龄3.0~3.5叶, 秧龄20 d以内及时早插, 则可在9月初抽穗, 11月上旬末成熟。

3.2 匀株浅插, 宽行稀植, 优化群体基础

甬优12作为单季晚稻小苗机插栽培, 群体可塑性大, 插种密度及基本苗多少对产量影响均不大, 但从节能增效栽培技术及后期防灾安全性角度来考虑, 适当降低插种密度和减少基本苗数有利于节本、增产、高效。插种质量是小苗早发的基础。机插本田要求耕耙精细, 做到田平草净, 田面平整, 上糊下实, 泥浆沉淀, 隔夜机插, 深度宜浅, 插秧作业不陷机、不壅泥。同时要根据秧苗的密度及用秧计划调整取秧量, 目前VP6高速插秧机一般控制机插密度在16万丛/hm2左右, 取秧块1.4 cm×1.2 cm, 基本苗控制在30万根/hm2左右, 空株率控制在10%左右, 可降低群体基数, 优化群体质量。

3.3 因产定氮, 因缺补足, 优化肥水调控

甬优12耐肥抗倒, 增产潜力大, 但更应充分发挥其省肥高产的优势和特点。根据测土配方多年多点试验结果, 甬优12在象山县沿海塘田作为单季晚稻栽培, 空白基础产量上等田在9 000 kg/hm2以上, 下等田也在7 500 kg/hm2左右。因此, 采用节能增效定量栽培技术, 测土配方, 定量适时施肥, 因产定氮, 因缺补足, 目标产量上等田12.0 t/hm2, 下等田1 0.5 t/hm2, 总用量控制在纯氮180~195 kg/hm2、五氧化二磷36 kg/hm2、氧化钾45 kg/hm2, 即能满足目标产量的肥料投入与稻谷产出平衡, 达到节本安全、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施肥方法上要采取“前促、中控、后补足”的原则, 简化施肥方法, 节省施肥用工, 降低成本。基肥施用有机复混肥 (含氮7%以上) 1 200 kg/hm2, 或用碳酸氢铵525 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促蘖肥在插秧后6~7 d结合化学除草用尿素112.5~150.0 kg/hm2;保花肥在7月底倒三叶期前后看苗施用尿素75.0~112.5 kg/hm2, 山边缺钾田块补施氯化钾75~150 kg/hm2;齐穗期看苗看天勺施壮粒肥或根外喷肥。水浆管理与施肥、除草、治虫、防病相协调, 在施肥除草后和孕穗抽穗期各保水15 d, 其余阶段以湿润为主, 间歇灌溉, 干湿交替。做到薄水插秧, 活苗露田促根, 浅水促蘖早发;够穗苗80%开始超前搁田, 多次轻搁, 搁实搁硬, 控蘖促根壮秆;孕穗到抽穗期活水灌溉, 灌1次水落1次干, 养胎壮苞促穗;齐穗以后间歇灌溉, 湿润到老, 防止断水过早, 实现青秆黄熟不早衰。

3.4 综合防控, 加强管理, 确保丰产丰收

甬优12作为单季晚稻机插栽培, 分蘖优势强, 个体发展快, 群体繁茂性好, 穗粒优势大, 边际补充效应好, 漏插空株率在10%左右, 对产量无影响, 如果连续空株则需要适当补植[5]。整个生育期苗色较深, 易招致害虫入侵危害;穗大着粒密, 易感稻曲病;单季晚稻小苗机插, 前期易受杂草危害, 病虫草害要采取农业、生态、生物和化学等措施综合防控。化学除草剂宜选用较安全高效的35%丁苄可湿性粉剂1.5kg/hm2结合施苗肥拌肥撒施, 药除结合水控, 彻底控制草害。病害重在预防, 做好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 预防种传病害和幼苗期害虫;秧苗期做好治虱防矮工作;本田重点是预防纹枯病和稻曲病, 孕穗初期要采用重药防控稻曲病。虫害防治要根据《病虫情报》, 及时选用安全对口高效药剂混配兼治, 交替使用。一般间隔15 d, 全季用药5~6次, 即可有效控制害虫危害。特别注意防控中后期病虫危害, 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黄根元, 李国雷, 林百合, 等.甬优12的主要特性和节能增效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 2011 (2) :21-26.

[2]赵冬明, 朱伟军, 毛玲荣, 等.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2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2) :61-62.

[3]张建民, 孙健, 章玲芬, 等.杂交稻甬优12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5) :988-989.

[4]何旭华, 许杰, 裘希雅, 等.富阳市杂交水稻甬优12氮磷钾肥适用量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 2011 (6) :1312-1314.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索赔下一篇:影视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