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速升值

2024-05-15

人民币加速升值(精选11篇)

人民币加速升值 第1篇

人民币升值,通俗来讲,意味着与美元相比,人民币更加值钱了。最直观地体现在对外购买力上:出境旅游相对便宜了,如果到美国、香港等地旅游,游客可买到比从前更多的东西,更显实惠。人民币购买力增强,进口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以汽车为例,由于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成本有望继续降低,进而带动国内汽车价格下调。这对于购车族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消息。

在降低进口企业成本的同时,人民币升值反过来就不利于出口企业。但是,加速升值,也是一次强制性的升级换代的过程。从日本等国的发展过程来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企业将被淘汰,但是,另一部分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将在这次的考验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人民币升值演讲稿 第2篇

一、我们走在升值的大道上

我国经济正面临贸易条件恶化、通货膨胀、经济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不合理等根本性问题,如果人民币不升值,这些问题几乎无解。而且如果强制压制人民币汇率不升值,会使热钱赌人民币未来一定会大幅升值,大举进入中国,使中国的资产泡沫更加严重。还有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也会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打击中国留下口实。

人民币兑越南盾:1人民币元=3270.3317越南盾

(所以说为什么,越南人觉得中国人有钱,并不是我们的工资比他们多,而是因为汇率。所以也有玩笑话说,花2万块去越南讨老婆。当然事实上,越南的物价并不低。)

二、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

(一)为什么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贬值?

1、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人民币升值确实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举个例子:

但是为什么在我国,人民币兑美元一再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国内却造成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那或许你会问,到底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其背后的原因是政府的货币发放的太多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不管政府对货币政策如何形容(从紧、适度从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起实质都是超发货币。

人民币升值理论上来说,可以减少我国的对外出口,同时因为我国对外购买力的增强,可以购买国外的商品,从而使国内的商品价格下降,即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但是,我国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并非是因为商品的匮乏,而产生的供求矛盾,相反,我国制造业发达,生产力是很旺盛的,甚至可以说是过剩,而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低下(美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是70%,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恰恰是美国的一半35%。我国的GDP靠得是投资拉动,就比如前几年的4万亿投资),这就导致了由过剩的生产力生产出的产品不得不出口至国外,获得的大量外汇储备。又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我国实行结售汇制度。这么多外汇通过结售汇制度,由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再放入中国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出口越多,我国国内货币就越多,即所谓的货币超发。那么多的货币对应那么少的商品,使得我们的人民币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即通货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顺差越大、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越是不值钱。

(结汇售汇制,是指企业获得外汇后,首先卖给央行,在需要外汇时,再到央行去买进;加上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也不愿意持有外汇资产,而愿意立即将其售给央行。因此,央行每年要发行大量的货币来收购这些外汇。)

2、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一次又一次地提出“量化宽松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听起来文绉绉的,其实质就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那些钞票可以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产品,增大了美国的市场供应,使美国处于低通胀时代。而中国获得这些美元之后,央行被动的发行人民币来购买这些外汇,是人民币处于超发状态,推动物价上涨。因此,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外因来自于美国,甚至可以说:美国一量化宽松,中国就通货膨胀。

那么你也许会问:“为什么美国滥发货币,结果是对外贬值,对内升值;中国超发货币,结果是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呢?

因为美国超发货币后这些货币直接流进了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储备;人民币是不能自由兑换的。我国的外汇买不到想买的东西,比如外国的高科技,他们不愿意把核心技术卖给我们,即便我们再有钱。那么多外汇花不掉。而且,又因为人民币升值,我们手里面的外汇储备一直在亏损。

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美国国内长期处于低通胀和低通胀预期的状态,所以敢肆无忌惮的一再量化宽松。如果,中国把通胀的“皮球”踢回去,提高美国国内的通胀预期,反通胀的公众会约束政府进一步量化宽松。

怎么改变呢?改变汇率体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一旦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人民银行立刻能够实施“对外独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拥有更多政策工具控制国内流动性、热钱就不再是问题。

3政府该如何应对?(1)在短期内,肯定会采取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调控物价,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要解决物价问题,最重要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变外向型经济为内需型经济。【截止至2011年,央行进行了5轮25次调高利率、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峰值。2011年第三次加息,同时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调整收入分配。】

(2)中期调整结构

①处理好第一个矛盾:出口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所奉行的政策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的巨大惯性、国内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平,使中国在进行战略性转型方面举步维艰。

②甩开另一个包袱: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我们国庆期间,美国国内举行了华尔街示威。

三、保卫资产、理性投资

在泡沫面前,巴菲特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只是错过了一次赚钱的机会;而在CPI很高、实际通胀率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老板姓面对的确是财富的不断缩水。

(一)、假定我国GDP为40万亿,而每年货币大概能够流转1.2次,那么,市场仅需要33.3万亿元的人民币;而由于央行历年的超额货币注入,市场可以自由流通的资金达到70万亿,那么,剩下的36.7万亿就是多余资金,构成了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资金注入股市和楼市等交易性资产市场。如果这些市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资金来进行交易,则会导致流动性过剩。

(二)、泡沫持续的时间比你想象的更长

(1)何谓“泡沫”?——资产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2)1630年,一朵荷兰郁金香花的售价是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宝马还贵。这意味着郁金香花已有超级严重的泡沫存在。但是,直到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的售价可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旁边的一幢豪宅,郁金香泡沫才开始破灭。这场郁金香泡沫至少延续了17年之久。

反观中国股市不过20年历史,期间还经历了本世纪的两次大幅度调整,楼市也只有12年历史。

未来1—2年,泡沫化生存将是我们经济生活的常态。

(三)、房地产的最后机会

买股票吧,一方面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上投机行为盛行,市场波动非常大。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规模也不大。

【就比如2008年最牛散户刘芳,在ST金泰连续42个涨停板以后,刘芳就与“史上最牛散户”画上了等号。可事实上,刘芳不是女的,央视调查说是一个小司机。但我们知道,私募基金会同时使用很多个人的账户来炒作股票,刘芳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 买国债吧,其收益率还不一定能跑赢物价。投资实业吧,传统制造业到处生产过剩,资源性行业被国家垄断,新兴行业缺乏具有职业精神的经理人管理。

由于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政府不会主动捅破泡沫,政策导向性有误(在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中,基本政策都是抑制需求为导向,这个原则大家都很熟悉,典型的计划经济思路。这样,就产生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特有的现象:一方面是需求方的极度市场化,一方面是供应方的极度垄断化。

北京的房价已超纽约,而其人均GDP还不到纽约的1/8,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

1、房价已快达到国民收入承受的极限

2、说明热钱开始撤退

3、政府承受着经济过热的压力

4、央行为了买进外汇而超发的货币数量开始减少。

5、大部分刚性需求已由政府来满足,买房子不再是“全民运动” 当然我指的是大范围的房价走势,并非所有,局部地区还有上涨可能。

四、就业冲击波

企业是员工的立身之处,企业的经营好坏,直接关乎员工的饭碗。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利润,自然通过其内在的传导机制,波及员工的饭碗,增加或减少就业。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如果made in china 的NIKE鞋在外国的售价就变高,国内企业不就又有的赚了吗?如此一来,就在同类产品中缺乏了价格优势,而此类附加值低的产品主要拼的就是价格。

一、1、就如前面提到的制鞋厂老板,这种出口依存度高、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影响力、附加值低的企业必然会想办法节省成本,其中包括人工成本。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有二:减少员工数量或降低员工工资。而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降低工资成本的空间不大,这就导致了出口型企业员工的失业困境。

2、人民币升值,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自然愿意出国投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成本上升,也会考虑把在中国的投资转移出去。势必减少国内的就业岗位。

3、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强。为了减轻这种压力,人民银行需要进行冲销,就会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这些手段促使企业借贷成本增加,融资困难,不得不大量裁员。

二、通胀猛于虎

中国有着无数的光环,比如“中国世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我们的日子却越来越难。

工薪阶层永远是物价上涨的受伤者。工资是劳动的价格,但它不会像普通的市场价格那样时时随行就市,而是由合约确定,不会轻易地升或降。看似保护劳动者的合约却帮了老板大忙。因为产品价格顺势而上工资成本相对固定,老板们坐地生财。

教科书说,通胀是由于旺盛的购买力所推动的;而前面讲过,中国严重的通胀背后,却是购买力的不振。我国硕大的经济体全靠投资来拉动。即便是前几年的家电下乡等政策,也是杯水车薪。

我认为,人民消费不振的背后是

1、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医疗保障倾斜制度、养老保险、)

2、各种税费太多(馒头税、个税起征点太低)

3、薪资相对较低

人民币加速升值 第3篇

即期汇率屡触涨停

10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再创6.2373的历史新高,为5个交易日内第四次触及涨停位,凸显出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强劲。事实上,在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甚至几度冲击跌停,但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一轮贬值后,人民币自7月底以来开始强势逆转。

据统计,美元对人民币上月累计下跌0.75%,创汇改以来第五大单月跌幅。

自10月中旬以来,人民币的升值之势进一步强化,波动幅度也明显加剧。彭博数据显示,短短十几个交易日,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就从6.34跌至6.3的关口。同时,在香港离岸市场上,人民币也受到热烈追捧,这在无形中也加大了境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跌停到涨停,人民币的这一波走势显然超出了市场之前的预期,而对于人民币此番强势升值的原因,市场也众说纷纭。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兴起,资金需要寻找新的出口,但在欧洲市场上,欧债危机持续胶着,未找到明显有效的解决途径,而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出德国、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欧元区的前路仍充满坎坷,并不是热钱的最佳去处。

从美国市场看,尽管房地产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失业率也出现明显好转,但目前面临着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以及财政悬崖的风险,二者的叠加效应犹如一把悬在美国经济头上的利剑。加之刚刚遭遇百年一遇的飓风,市场担忧其复苏步伐遭到拖累,因此美国也并非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虽然新兴经济体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但仍然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资金回报率,因而吸引了资本的流入。

经济企稳吸引热钱流入

花旗银行每周资本流向跟踪报告显示,自QE3推出后,资本大举流向新兴市场,而北美地区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尤其是中国经济,自三季度开始,便逐渐呈现出见底回升的态势,而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也都有明显好转迹象,因此,人民币成为热钱追捧的对象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一点,从中国近期的外汇占款数据便可窥见一斑。

在经历了7月和8月的外汇占款负增长之后,9月份外汇占款陡增1307亿元,新增额仅次于1月份的1409亿元,增长规模创今年以来的月度次高。而香港金管局三年来首次频繁出手干预市场汇率,也是迫于热钱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市场对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大幅增强,企业和个人提前购汇、延迟结汇的意愿明显下降,也会助推人民币升值。

除此以外,市场上还有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主要是美元本身走弱。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以及胡志鹏,在10月30日撰写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尽管人民币自7月末以来对美元升值超过2%,但相对于一揽子货币,按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几乎为0。自8月以来,由于欧洲央行推出OMT计划、美联储实施QE3,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走弱,尤其是欧元。受此影响,人民币起初对一揽子货币贬值,但在随后几周开始回升。”

对此,招商银行(行情 股吧 资金流)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济环境及QE3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由于人民币外汇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参与机构以中资大行为主,走势相对独立,市场的交易行为对汇率的影响可能更大,例如最近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出现的集中抛售美元行为。”

未来双边波动或增多

相比人民币势如破竹的升值趋势,其远期汇率却出现了背道而驰。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一个月期人民币远期汇率11月1日收盘贴水0.95%,上周贴水0.98%,为2008年12月份以来最大。一边是不断触及涨停线,另一边却是创下最大跌幅,人民币汇率出现上述局面,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与即期汇率在近两个月才出现的疯狂态势不同,人民币远期贬值的预期由来已久。从今年5月份开始,人民币汇率便进入贬值通道,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度从6.27升至6.38。与此同时,12个月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合约价格也一路大跌,虽然近期有所回落,11月2日报于6.35,仍远低于即期汇率,显示出市场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悲观态度。

有分析报告指出,人民币出现较长时期的贬值預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信心,投资者因此看低人民币;其次,全球经济疲软导致我国出口出现大幅缩减,此前对外保持的巨大顺差如今有所下降,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由此降低;再次,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净资本流入变为流出,让人民币短期内遭遇做空压力;另外,由于欧债危机不断恶化,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对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的需求减少,导致其汇率下跌。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大选结束后,关注焦点将回到中国经济基本面,人民币便可能开始贬值。

瑞银证券在其10月30日发布的全球经济报告中称,人民币已不再被显著低估,并没有重回升值通道,预计未来12个月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在6.3区域震荡,并在6.2~6.4区间内表现出更多的双边波动。

人民币加速升值 第4篇

2010年6月19日,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消退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发言人对外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下简称“汇改”)***。在此之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金融体系大幅动荡,我国在2008年至2010年6月期间实质上回归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稳定在1美元兑6.8人民币左右。这一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我国汇率体系在金融危机蔓延时期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屏蔽和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通过汇率渠道对我国的冲击。但在后危机时期,重新盯住美元的弊端再次显现,我国货币当局重新启动“汇改”,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

“汇改”重启后,在弱势美元、欧元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升值明显。那么,人民币汇率这种升值趋势的波动特征如何,是如何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究竟哪些因素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这些因素是否将长期作用于人民币汇率?为应对这些升值因素,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推进“汇改”?上述一系列问题是我国政策当局和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关系到我国以何种节奏和步骤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应对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体系错综复杂的局面。

谷宇,经济学博士,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与资本流动。现主持1项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二、“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

自2010年6月人民币“汇改”重启后,外汇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人民币汇率随后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波动的特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逐步小幅升值,并且,在我国宏观经济强劲增长的数据一再出台、美国宏观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加速的态势。特别是在标普下调美国国债信用评级后,人民币汇率更是屡创新高。截至2011年9月26日,人民币汇率达到1美元兑6.3735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10年6月央行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上涨6.91%,2011年以来的升值幅度也已经达到3.21%*。而与2005年7月“汇改”实施前相比,“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9.86%(如图1)。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在2011年可能进一步延续,一些研究预计,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2011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将达到5%左右。及经济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快速升值趋势也引发了政府和学界一些人士的担忧,即担心快速升值将显著影响国内一些以产业部门的出口,进而影响就业、产出和经济增长。但就进出口部门整体而言,我国2011年的外贸形势发展良好。2011年,我国前2个季度进出口总额达到17 03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顺差达到449.3亿美元。实际上,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经接近30%,而我国整体出口并未受到严重冲击,一直持续了贸易顺差的局面,外汇储备也持续累积。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提示我们,外需是导致我国外贸大幅波动的原因,汇率并不起是影响进出口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尽管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利润率较低的出口部门出现困难,但从总体经济来看,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是有助于实现贸易平衡、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另一作用在于对我国通货膨胀局面的影响。我国2011年呈现出高通胀的局面,前8个月的CPI都在高位运行。尽管汇率工具并不是直接调控价格的常规手段,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再考虑到我国对进口能源、原材料的依存度较高,人民币升值实质上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加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而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外汇占款,因此人民币升值也降低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规模。因此,在我国一方面通胀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出现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是受限的,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则是则为央行提供了控制物价的可行工具。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形成的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

外汇市场中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存在多重原因,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1)我国在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在高位运行,而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仍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复苏乏力,我国强劲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长期升值压力。(2)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欧盟等国家为重振国内经济、促进出口和就业,纷纷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的汇率政策,导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些货币纷纷被动升值。并且,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也导致美元及欧元在短期内大幅波动,引起人民币汇率近期出现快速升值局面。

1. 我国宏观经济强劲增长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形成的根本动因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并配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述财政及货币政策有效地拉动了基础建设投资,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消费。2010年,我国GDP增速达到10.3%。虽然进入2011年以来,为应对较高的通胀水平,我国政府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但预计全年GDP增速仍将达到9%~10%。而同期,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都较为疲弱,还未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完全复苏,美国及欧元区在2011年经济前景堪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9月份预测美国全年GDP增速在1.5%,预计欧元区17国全年GDP增速在1.6%,而对我国的GDP增速预期则达到9.5%*。因此,我国宏观经济相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强势增长将使人民币汇率在长期内保持升值动力。

2.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直接引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累积

我国外汇储备截至2011年2季度末已经达到约3.2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既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结果,也是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进行干预的结果。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转变当中,短时间内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局面难以改变,而稳定的经济环境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使得资本账户将保持顺差局面,因此预计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势头将持续下去。我国政府为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也付出了大量成本,特别是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央行为应对外汇占款的增加而发行央票进行的冲销操作也导致了巨额的利息成本。因此货币当局也有必要通过人民币的适度升值降低外汇储备增速,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

3. 我国与美国、欧盟实施的货币政策背离,导致国际资本内流,加剧升值压力

美国在2010年10月开始实施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也采取了类似的宽松货币政策。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实质就是推动本国利率水平下降,在短期内对本币形成贬值压力。同时,由于美国、欧盟等国家的货币政策存在强大的外溢效应,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金融市场注入的流动性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增加和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而我国出于控制国内通胀目标的需要,则正式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导致国内外利差扩大,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迅速增加。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疲弱,国际金融业界都预期美联储将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旦这一政策推出,我国内流资本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将出现进一步升值的局面。

4. 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凸显了人民币汇率的避险价值,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并呈现强势货币态势

由于近期美国受到国债评级下调的影响,而欧元区则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国、欧元区等经济体的国家信用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普遍质疑,美元、欧元因此呈现出弱势状态,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些货币被动升值。特别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从希腊等较小的国家逐步蔓延到意大利等欧洲较大的经济体,欧元区经济前景不乐观,欧元在短期内迅速贬值,这直接引发人民币对欧元出现跳升的局面。美债、欧债危机的发展凸显了人民币汇率的避险价值,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呈现出强势货币的态势,这些因素也加剧了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升值趋势。

四、稳步推进“汇改”的政策建议

本文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升值趋势时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但升值的根本动因还是我国经济相对美、欧等经济体的强势增长,这一因素也将导致人民币汇率在长期内维持这一升值趋势。但考虑到“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已达到7%左右,短期内人民币继续升值可能导致实际汇率高估,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稳定汇率水平、控制汇率波动区间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内外部均衡,符合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

据此,我国央行应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秉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主动选择汇率调控的时机和幅度,使人民币汇率逐步向均衡水平校正,同时央行还可以通过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实现汇率的双向波动,消除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预期。进一步,我国政策当局还应当积极运用汇率工具,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具体建议如下:

1. 控制汇率波动区间,避免在国际压力下被动升值。

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空间,我国政府并不需要对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进行大幅调整,而应根据国内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确定汇率调控的时机和幅度,避免在国际压力下被动地升值。

2. 加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应对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升值预期。

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行为应着力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消除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同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密切监控短期资本的流动,并对外资进入股市和楼市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预防资产泡沫的形成和金融风险的累积。

3.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在美国国债信用等级下调和欧洲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当以此为契机,通过国家间货币互换等措施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区域化的交易、储备货币,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4. 以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改革、提高居民消费率为主,以人民币汇率调整为辅,逐步改善贸易失衡局面。

我国贸易失衡、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局面实质是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不合理的体现,人民币汇率对解决贸易失衡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政策当局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优化贸易结构,才能在长期内实现我国经济内外部的均衡发展。

摘要:回顾了人民币汇率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及经济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升值趋势的动因。分析表明:我国经济相对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强劲增长是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的根本动因,我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背离是导致人民币汇率近期升值的原因,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则加速了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升值趋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汇改

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2010年6月19日www.pbc.gov.cn(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本文数据来源:www.db.cei.gov.cn(中国经济信息网宏观月度库)及www.safe.gov.cn(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紧扣人民币升值主题 第5篇

2006年的中国股市终于以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姿态谢幕。可以说,2006年的超级牛市是由股改和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如今股改进入收官阶段,而如火如荼的人民币升值是否能继续铸造牛市?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们将关注哪些股票?

人民币加速升值股市热钱涌动

众所周知,自小布什总统入主白宫以来,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而人民币实行与美元固定汇率的结算制度,随着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相对世界其他主要币值的汇率跟随美元相应贬值。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当天中间价首度跌破7.81关口,以7.8087报收,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这已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进入去年12月份之后第7次刷新汇改以来纪录。至此,人民币自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3.86%。

在过往的2006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虽然央行行长助理易纲重申,中国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加强汇率弹性,不希望仅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经济不平衡,但经济学家仍纷纷乐观预期,人民币汇率在2007年有加速升值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际游资云集中国香港,流入内地,抢购人民币资产,豪赌人民币升值,从而形成了一个资产价格上升链:人民币升值预期一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期获得以人民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一导致相关资产价格上涨一预期增强,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一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一推动股价上涨一赚钱效应吸引国际资本、国内基金、券商、国内私募资金、普通投资者蜂拥而上一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

金融、房产受益最大

在这一轮牛市背后,我们经历了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拒绝回调、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持续升值、股权分置改革加速推进、股市制度建设预期向好、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等重大事件。几此种种,均是牛市生成的基础。但从根本上来说,对牛市影响大的还是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对各行业及上市公司影响相当复杂且有区别。具体而言,在人民币升值下值得关注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类行业;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航空、电力、炼油、造纸、工程机械等行业。其中,地产和银行股受惠最大。这一点在牛市初期的2006年已有所表现,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旗帜的银行股,以万科、金地集团等为龙头的房地产股暴涨。

根据统计,上证指数2006年累计上涨约130%左右,同期金融板块指数和房地产板块指数则分别上涨了234%和174%,远远超出市场整体的上涨水平。

面对已经不小的涨幅,金融股和房地产股的未来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先以银行股为例。银行股无疑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大的板块。因为人民币升值,对资金吸引力增加,无论是从事于房地产等实业经济的资金,还是从事于虚拟经济的期货、债券、股票的资金,最终都会汇聚在银行体系,这对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金充足率、中间业务拓展、盈利模式等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银行外币资产缩水,但是,目前7家上市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其他6家银行外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占银行总资产比重较小,实际影响十分有限。

从国际资本市场经验看,当本币升值时,意味着银行持有大量债权的价值上升,特别是间接融资在我国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单单人民币升值因素,就能够提升国内银行(包括上市银行)的资产价格。

此外,从新兴市场发展经验看,本币升值诱发外资大量流入以后,资本市场都会出现一个疯狂上涨过程,从而引起银行业巨变。如当年日元升值期间,1978年世界最大10家银行中日本仅占1家,美国银行占绝对优势;到1985年,日本已占5家;到1989年最大10家银行中已有8家是日本银行,占据绝对优势。

最近,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连续大涨后,两家银行的市值已大幅上升,尤其是工商银行的市值差点赶超花旗银行,成为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品种的即将推出,汇集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市值“巨无霸”们的银行股板块仍将是下一阶段的热点。

再以房地产板块为例。在2007年,房地产板块可以遵循两条主线去进行价值投资。首先,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拥有较多土地储备的公司值得关注。宏观调控下国家对土地实施了更加有效的管理,使土地市场价格水涨船高,而许多上市公司此前拥有的土地储备成了它们应对行业竞争的有利武器。如万科A、保利地产、华发股份、金地集团等。

其次,我国于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其中物业重新估值将使上市公司资产数值大幅度提升。物业租赁将成为许多地产龙头股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物业租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不仅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收入,还将在新会计法则下给公司带来较大的重估溢价空间。如去年香港绝大部分地产上市公司因采用新会计准则,需把物业升值或贬值差价列入损益账中,以致利润出现了三级跳。建议关注招商地产、张江高科、百联股份、新世界、杭州解百等。

不少个股仍有投资价值

那么对于队伍庞大的银行和地产板块,我们该选择谁才能在将来获得更多收益呢?

工商银行拥有庞大的营业网点和客户群,是公司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看好、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陡增,工行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以及税收利好带来的利润提升的前提下,工商银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的银行是迟早的事。而基金经理则对工商银行在2007年的股价普遍看高8元。

招商银行上市银行中的优秀品牌,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的杰出代表。招行初步形成了立足深圳,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目前,招行在境内30多个大中城市及香港设有分行,网点总数400多家;在美国设立了代表处,并与世界8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招商银行以总资产逾8000亿元的规模成为国内第六大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最新排名中,资产总额位居114位。

民生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民生银行特色以民营且分散的股权结构著称,使其具有市场概念,并提高了其商业应变能力,摆脱国有银行的官僚文化与政府的干预。同时,该股还具有定向增发和外资购并的概念,想象空间广阔。

万科A作为地产股的绝对龙头和深圳市场第一权重股,万科必然受到机构的争抢。近来,万科定向配售的成功,缓解了其因快速扩张面临的资金压力,预计万科截至2006年末的净负债率将由102%降至41%,同时使得公司能够在2007年继续保持较快的土地储备扩张速度。

保利地产其目前土地储备已经达到929万平方米,为目前两市中每股土地储备最高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实力雄厚,在今后几年中,能助上市公司呈倍数级的发展。

华发股份前几年不断加大土地储备,尚待开发的土地可建筑面积达233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存货和土地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就达25亿元,占到总资产的90%,实力不可小估。

招商地产不仅拥有258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还在2005年12月收购了招商局物业管理公司和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其中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已在2006年陆续对外租售。

人民币升值之争 第6篇

张明:坦然面对人民币升值问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指出,一旦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形成并得到强化,中国可能重新面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抬头等不利局面。中国政府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抗住各种压力,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维持汇率稳定的代价是很大的。从根本上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加快结构性调整的步伐,通过提高居民相对收入、增加社会性公共产品(教育、医疗、社保)供应、开放服务业等措施来刺激居民消费,以缓解产能过剩引致的出口压力。中国政府应加快国内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取消扭曲性的外资外贸激励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缓解双顺差规模甚至改变双顺差格局。最后,如果我们承认人民币汇率的确存在明显低估,那么人民币升值就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在选择未来的人民币升值策略时,应努力避免再度形成持续的单边升值预期。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与其消极回避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倒不如坦然面对,有理有节地选择最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汇率政策。(摘自:《中国证券报》2009年10月14日)

何志成:人民币必须稳步升值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认为,从中国经济短期目标的实现角度观察,人民币升值的确是好坏参半,好处可能稍多一点;但对中国的长期战略目标而言,人民币必须稳步升值。更何况,人民币稳步升值是符合货币价值规律的——单位人民币中所包含的劳动力价值是增加最快的。何志成表示,中国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都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即使不考虑赶超什么国家,仅仅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币稳步升值也是普惠于中国老百姓的好事,因为它能从最大层面上提升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进而提升全民的购买力,同时极大地提高内需在GDP中的比重,反作用于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当然,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的今天,人民币若出现加快升值趋势,一些出口企业会倒闭,因此,人民币稳步升值更有利于保增长。中国出口遇阻并非中国产品太贵,而是太便宜了。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度地提高中国商品价格,不但可以增加出口效率和绝对值,也可以刺激外国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增加中国商品出口的绝对数量。(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0月14日)

丁志杰:未来人民币汇率将走强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总体趋势在未来还是走强的。短期来看,这个走势取决于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一旦形势稳定,人民币就有可能退出盯住美元的局面,由市场决定走向。他指出,从2005年汇改到2008年,人民币的走势一直是升值,中国是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化的过程中,实现人民币汇率向均衡调整。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如果汇率不动的话,会产生新的失衡,因此会有所调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力度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实现了稳定,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其他国家必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人民币的升值等。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的形势相对其他国家要好,事实上也会产生人民币升值的状态。同时,随着市场化汇率机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必然会呈现出强势货币的特征。但是,中国一直在防止汇率的大起大落,所以人民币汇改不可能像西方国家要求的那样,一步到位。汇率更多的是反映国家的战略意图,中国政府呼吁大国货币稳定是必要的,否则很容易造成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0月16日)

中立方

隆国强:人民币走势取决于政策的调整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指出,日元、欧元对美元都有大幅的升值,而人民币一直盯住美元,名义汇率并无明显变化,实际上加权有效汇率还是贬值的,这也是我们近几个月出口回暖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会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单从出口来看,人民币升值肯定对企业是不利的,但是,它也能迫使企业去升级产品。对于对外投资企业、进口企业来说也是好事,因为人民币更值钱了。人民币的走势还是取决于政策的调整、央行的调控、市场的供需。与贸易摩擦相比,汇率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中国政府也会非常慎重,不会轻易有大的动作,况且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0月16日)

斯科尔斯:人民币汇率要依中国立场而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表示,人民币汇率水平要依照中国立场而定,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立场,因为这一问题关系中国利益。斯科尔斯说,一旦人民币急剧升值,中国的出口势必受到打击,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也可能缩水。斯科尔斯强调,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埋单。中国金融改革和创新必须循序渐进,要做好必要的知识和制度准备。(摘自:新华网2009年10月7日)

反对方

谢太峰: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包藏祸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谢太峰表示,无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衡量,人民币都绝不能继续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才是最佳选择。从实践上看,人民币几年来的持续升值已经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的几年中,由于国内物价持续上涨,人民币对内已经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对外价值却逆势不断升值。这两方面的夹击对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的背景下,更应该通过保持人民币对外价值的稳定来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汇率环境。况且,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长期而言,任何国家的物价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即使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其实际汇率也会变相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名义汇率再继续升值,只能进一步加剧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困难。谢太峰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再次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为了转移国际视线,推托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形成、发展以及应对危机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想以此迫使中国为金融危机埋单。至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及其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联系,不过是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转嫁责任的借口。(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0月15日)

陆前进:要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撰文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宜升值。一是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了人民币的调整空间。二是从9月份数据来看,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在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进出口进一步下滑。三是若人民币持续升值,“热钱”会大量流入。境外热钱投机我国获得收益率,主要是投资于我国金融资产获得的收益率加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它包括投资收益和人民币升值后货币的汇兑收益。一旦人民币升值趋势确立,将更加刺激投机资本涌入,可能又会出现2007年时热钱流入的情形,如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和宏观经济进一步失衡等问题。因此,一是要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能给市场形成人民币升值的稳定预期。二是加强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防范美元贬值风险。三是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适当时机,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摘自:《东方早报》2009年10月16日)

陈炳才:人民币还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基础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认为,汇率的变化应该切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外贸进出口的实际情况。海关总署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1%。这一数字虽然在降幅上比上月收窄10.8个百分点,但显示出目前我国出口仍然十分困难,因而短期来看,人民币还不具备大幅升值的贸易基础。(摘自:新华网2009年10月15日)

点评:人民币是否升值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的金融战略格局。近期而言,则集中体现在对出口以及热钱的影响上。硬币总是有两面,关键在于“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以目前的经济局面和金融制度而言,人民币升值还须步步为营。

企业直面人民币升值 第7篇

压力企业:再升值企业将亏损

纺织服装业: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 当时全行业2/3企业的实际利润率只有0.62%。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当下提价非常艰难, 欧美不少专卖店里的服装多年价位都未曾改变过, 一旦中国服装出口商提价, 等于将从欧美采购商腰包里掏钱, 而这些国外买家处于强势, 不可能那么轻易就掏。然而, 汇改五年来,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纯利润基本保持在3%~5%, 汇改没有削弱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而是逼迫着行业转型升级加速。

浙江省大部分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4.88%, 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在2%~5%之间。如果人民币升值3%~5%, 许多微利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将倒闭。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 如果企业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明确, 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时调整。企业可以向上游分摊成本、企业内部挖潜、向下游销售商提高议价能力等方法消化。

浙江省诸暨市达亨控股集团董事长何先永表示, 汇率改革是预计之中的事情, 基于对汇率调整的预期, 达亨利用多种货币结算、远期结汇等财务手段, 避免更大的利润亏损。这家主要从事服装出口的企业在国外开设了分公司, 通过大陆的总公司原材料运往国外生产基地生产、销售, 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人民币汇率波动造成的出口压力和经营损失。

机电业:

根据机电进出口商会近期调查, 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 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 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所以产品涨价已成必然。

据广东东莞一家电子产品企业负责人介绍, 金融危机后虽然订单减少, 但工厂仍能保持3%~5%的毛利率。尽管目前订单量已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 但因为人力成本和采购成本一直上涨, 利润明显缩水, 估计毛利率只有1%~2%,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幅度过大, 企业将面临亏损。

不少专家表示, 2010年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料将放缓, 出口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项下的出口负面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汽车业:

对于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来说, 由于大部分零部件通常是在国内进货的, 因此人民币走强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优势。此外, 中国汽车生产商的出口量也不大, 去年只出口了28.5万辆, 占中国生产的1 300多万辆汽车的2.2%。

不过, 并非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都会毫发无损。比亚迪公司负责汽车出口业务的高管李竺杭说, 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到他们的竞争力。他说,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3%或许是可以承受的, 不过如果升值幅度更大, 比如5%, 就难说该如何顺利应对了。

钢铁业:

铁矿石是钢材的主要原料, 而中国的铁矿石主要也依赖进口, 其价格的波动会对钢铁行业利润造成较大影响。人民币升值将降低铁矿石进口成本, 还将降低海运费, 铁矿石进口企业由此受益。

但对于钢铁进出口企业来说, 升值使企业利润受到挤压, 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的调查, 国内主要钢厂5月份后出口接单出现量价齐跌。

受益企业:

升值=进口成本降低

石油业:

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的某石油企业相关人士表示:人民币如果升值, 总的来说对我们是有利的。一般来说, 石油贸易链条上大部分企业以美元结算为主, 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意味着进口原油的成本相应降低。在石油运输环节的运费一般也是美元结算, 升值将使这部分成本降低。中国是原油进口大国, 2009年, 中国全年进口原油量首度超过2亿吨, 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人民币升值, 石油化工类行业将受益。

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 第8篇

首先, 美元贬值, 不仅能减轻其外债负担, 转嫁美国潜在的经济危机, 而且还能刺激美国产品的出口。其次, 中国实行“盯住美元汇率”政策, 美国达不到美元贬值全面发挥的效果, 仅仅造成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急剧增强, 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 因此美国一直极力施压人民币升值。再者, 美元贬值试图通过干扰中国的货币金融环境, 引起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背离, 进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希望通过上世纪80年代打垮日本经济类似的手法大打压中国的经济。

美国QE2的货币宽松政策, 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 联邦基准利率也持续降低, 从而致使人民币升值。虽然中国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持人民币币值不受打击, 但增发人民币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产生, 使人民币在国内急速贬值, 又削弱了货币政策维持币值稳定的效果。

从实体经济看, 汇率升值通常会抑制中国出口数量的增长并减少中国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 从而削弱中国产业的竞争力, 引起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减少, 进而破坏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平衡。我国大多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率都较低, 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无疑使这一利润变得更低。而出口占中国经济增长很大比重, 出口能力下降, 这个时候, 政府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实体经济, 而这无疑会造成产价格暴涨, 从而产生经济泡沫。

人民币升值, 会使中国国内的大量财富转移至外国政府和外国投机家手中。中国资本市场虽未完全开放, 但美国和欧洲同盟利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垄断, 总能将许多国际上的"热钱"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方式, 注入到中国的银行体系。然而, 中国央行不可能因此抛售人民币购买美元, 否则人民币汇率就会下跌。央行有义务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所以他们必须购买人民币抛售美元。而这个时候由于人民币升值, 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将贬值, 使中国对外国的债权价值降低, 从而带来了巨额损失。

人民币升值, 会逐步导致中国政府无法自主运用货币政策调控中国经济。人民币升值幅度一增大, 中国居民就会兑换美元, 购买美国资产的热情也变得高涨, 从而美元的需求将会增加, 这会使得人民币汇率趋势迅速降低, 最终汇率发生大幅波动。

总的来说, 人民币升值, 会使得中国经济产生泡沫, 从而抑制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这也是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最大危害。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在美联储不断通过降息措施和推行货币宽松政策, 缓解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 进而带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的情况下, 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将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效果减到最小, 打破美国扰乱中国经济发展的念头和目的。

第一, 努力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 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我们知道,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看, 中国希望主要靠消费来拉动, 其次是投资和出口。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全国各地基本上都主要靠投资拉动, 其次才是消费和出口。2008年,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 这4万亿主要是用在民生方面的10大刺激措施, 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一经济政策着力点立足于民生, 其发力点还是来自民生, 民生才是扩大内需的根本。然而, 中国的4万亿投资, 让投资过热, 也加重了人民的税负。从中国的物价一直比美国的高, 而收入水平却不及美国这一现象即可简单但又清晰地反映出这个问题。

而我国的内需为何一直不足, 比较明显的原因也是可以简单分析得出的。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 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贫富的差距拉大。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需要改革, 具体来说, 首先, 应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其次, 稳定国外需求, 同时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

第二, 大力培养和完善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 促使储蓄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从而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三, 人民币需要通过适度的升值来达到平衡政治、经济以及短期、长期等各方面的矛盾。以此同时, 我们还要避免国外的闲钱流入, 以免我们失去对升值的控制权。为了避免出现连锁效应, 中国应该从政策层面甚至是制度层面去缓解资产价格的泡沫。

第四,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以质取胜。长时期以来, 我国出口商品处于产业的较低端, 大部分产品是依靠低廉的价格取胜, 而且把污染和劳资问题都留在了国内。我国需调整行业产业结构, 努力开拓国际高端市场。

最后, 国家要强化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 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强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人民币升值利弊分析 第9篇

1.1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1.1 对进出口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压力, 出口成本增加, 原来一样价钱的东西, 在人民币升值后换算成国外价格就将要涨价, 这样就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如果要降低价格, 生产者就要降低利润, 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大量生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企业, 使得我国中小型出口贸易的企业利润下降甚至濒临破产。

对于进口来说,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进口增加, 国外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会比以前要便宜, 这样就降低了进口的成本, 人们购买国外进口的产品数量增加。所以人民币升值将会刺激进口, 抑制出口。但是实际上国际收支的情况还是要受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制约, 只有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中国的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顺差才会有所减少 (马歇尔-勒纳条件) , 否则只会让顺差更加严重。

1.1.2 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对于长期资本投资,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国外投资者用同样的钱购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减少, 这样可能不利于国外投资者到中国进行投资或追加投资。不过, 汇率上升, 也会使得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挣到的钱兑换回其本币的数额增加了, 这样又会吸引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所以对于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而可以确定的是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到短期资本流入, 短期资本多是国际游资, 具有投机性和趋利性。一旦市场上人民币升值, 大量资本将涌入中国, 通过汇率上升赚钱。这样国际收支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短期内将会扩大, 而且大量的投机热钱进入中国容易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短期资本的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 可能会引发我国的货币和金融危机。所以这样看来人民币升值还有待商榷。

1.2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汇率上升使进口商品价格下跌, 这样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下跌, 成本减少, 国内物价也应该下跌。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币在升值, 而国内物价也在上涨。我认为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后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国内, 而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提是将外币兑换成为人民币。这样中国政府就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来兑换外币, 这也是我国的外汇储备为何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吧。市场上流通者过多的人民币, 当然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 使得物价上涨。现在中国政府一面在用人民币兑换外币, 一面又在马不停蹄的发行国债收回流通在市场上的过多的人民币, 来控制物价和汇率的上涨压力。所以在我看来, 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才是至关重要的。

1.3人民币升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取决于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国民收入是由储蓄、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差额决定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则国民收入将会下降, 反之则会上升。

1.4人民币升值对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给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压力, 国内的出口商就会转移自己的资金, 将其投入一些非出口部门或从事一些进口行业, 改变了产业结构。而更多的出口企业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 比如资金链断裂, 企业濒临破产, 这样就会裁剪员工, 影响了整体就业水平。

2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就目前来看, 人民币升值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当然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从国内角度考虑, 升值会增加进口, 改善国际收支顺差。并且可以改善产业结构, 使得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压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思考如何自主创新增加竞争力。这些都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可是人民币升值后的负面影响显然更多, 例如上面考虑到的一些影响:首先, 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而且这个影响对我国经济来说是巨大的。我国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出口, 如果出口贸易受影响, 我国整体经济也要受到重创。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并没有为我国带来低物价, 反而近几年来物价飞速上涨, 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汇率上升而改善。再加上在人民币升值期间, 江浙一带很多中小型出口型企业纷纷裁员甚至倒闭, 导致我国就业压力增大。

从国际角度考虑, 美国一直以来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主要考虑的是其自身的经济利益。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经济发展一直低迷, 本国企业竞争力减弱, 便针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大作文章。长期的持续贸易顺差让中国看上去是应该调整汇率, 让人民币适度升值。可是就我国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升值后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太多了。这些都不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可以应付的了的。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以为中国应该顶住压力, 保持汇率的稳定。而最重要的是要加快金融监管的建设, 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 完善汇率制度。在金融市场更成熟后, 我国就可以放开手, 大胆的将我国汇率调整到与我国经济相适应的程度。

参考文献

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 第10篇

近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在安静了一年以后又重新响了起来。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大致上始于9月底G20匹兹堡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议上把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列为重点议题,弦外之音无非是指责人民币被低估。在10月3日结束的C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久违的人民币升值的老调又开始重弹。尽管在10月15日刚刚公布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小心翼翼地避免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美国的全美制造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仍在紧锣密鼓,向美国政府施压。10月22日在《纽约日报》上,克鲁格曼先生,这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甚至发表措辞非常不当的专栏文章“人民币必须与美元脱钩”,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最不讲理的抨击。

何以致此?记得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关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变得非常客气,而且相当克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再玩弄汇率“根本性失衡”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了。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虽仍与美元挂钩,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冲击太大,其时都希望经济仍能健康、金融资产质量尚好的中国,成为带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此外,当全球经济衰退几乎冻结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在全球贸易大幅滑坡,各国需求大幅萎缩时,国际贸易对于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也大为降低,那时候对人民币施压是徒劳的。而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面临的金融危机创伤开始愈合,有些国家也开始有精力对贸易和汇率问题指手划脚了。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快,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背景下,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汇率上亦属自然。目前美国经济依然起色不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一背景下,净出口成为拯救美国经济的一线希望。2008年净出口为美国GDP贡献了1.2个百分点,2009年第一、二季度分别贡献2.64和1.60个百分点。为了刺激本国出口,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迫切让本币贬值或迫使他国货币升值。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总是和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相伴相生。与其在特定商品上打压中国出口。自然不如要求人民币升值更一劳永逸。这是外部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真正原因。还有美元进一步下跌,也会助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美元近日在国际汇市跌势惨重,美元指数正向75一线靠近,欧元兑美元已突破了1.49水平创年内新高,澳元兑美元也上涨到0.9150附近,为近14个月的新高。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都表现出和美元指数同涨同跌的特点,因此美元的大幅下滑更给了投资者在NDF市场看多人民币的理由。

从中国国内形势看,升值的压力也开始形成。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截至今200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已超过20%。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突然停止了,并转而回归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进入2009年后,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下挫而有所贬值。另外,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还不及2007-2008年,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确实再次提速。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9月当月的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提速无疑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

那么,人民币汇率政策应当如何选择?人民币目前是否应当升值?这对于中国来说已是极为现实的问题。在奥巴马总统11月的访华之行中,很可能提升汇率问题的优先级,与中国进行洽商。在当前情况下,汇率政策已不仅是一国之金融政策那么简单了,而是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利益搏弈。中国的政策选择其实不应和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有什么太大差别,亦应坚持以自己国家利益为主,以国内事体为大的原则。相信各国也注意到了,虽然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欧美国家要小,但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也比许多国家要大。在全球经济复苏如此脆弱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任何一次“着凉”,都可能导致其它国家的“重感冒”。这也是全球化的一种诠释。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政策选择对全球经济亦有着作用不小的影响。

面对国际上和国内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政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从中长期看,中国应该放开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多的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价格,从而调整过去对人民币资产的扭曲定价。近期可考虑一次性实行较大幅度的升值。比如人民币在一次性对美元升值15%之后,宣布在一段时间汇率不变。这种措施的好处,是能够较好打消市场升值预期。缓慢的升值会加剧升值预期,升值预期会导致热钱流入。但是中国目前出口复苏乏力,9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5.2%,进口同比下降3.5%,今年1—9月份贸易顺差累计1354.8亿美元,同比减少26%,显示中国出口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大。加之出口利润本来就很薄。升值会使出口企业更为艰难,国内的就业形势更为恶化。此时重启人民币升值,进行一次性大幅升值显然是条件不成熟、不可行的。二是考虑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2005年汇改公告中谈到,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已经放弃了对货币篮子的参考。如果正式盯住一篮子货币,对维护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是最有利的。为了维护一国的贸易竞争力,适当的汇率安排应该是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实际有效汇率是一国货币与所有的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并扣除通胀因素。盯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是盯住篮子中包括所有的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大篮子”,也可以是盯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即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货币的“小篮子”。“小篮子”与“大篮子”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假如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货币盯住SDR,就会大大提高SDR的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谈判中也会有更大的讨价还价余地。中国何时放弃人民币汇率既定政策,再改回到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2005年汇改公告立场,关键要看中国经济的实际状态,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和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的稳健程度。三是保持现状,执行人民币汇率的既定政策。在现阶段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理由。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不再赘述。去年年底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并没有伴随大多数货币贬值,为世界货币稳定做出了贡献。根据彭博统计,在去年8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年2月末期间,美元受到避险资金青睐,新兴市场货币全线下挫,其中,韩元兑美元下跌幅度达到34%,俄罗斯卢布和巴西雷亚尔双双下跌35%,泰铢下跌8%,马来西亚林吉特下跌12%,而人民币在此期间,仍旧保持了汇率稳定。现在美元还没有回到前期低位,人民币也无需升值。此外,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停止升值,但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美元先升后降,目前的有效汇率与危机前相比仍是升值。所以,以名义有效汇率来衡量,人民币是少数在金融危机以来仍然升值的货币。中国并没有操纵汇率,因为人民币自汇改的4年以来,对美元累计升值21.2%。因此外部的压力难以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威胁。再次,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 第11篇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人民币升值首先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政府认为, 中美长期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使美元贬值的贸易作用得不到发挥, 反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然而, 美国外贸逆差的剧增是由其对外直接投资过大、个人消费支出远高于储蓄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单靠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挽救其经济衰退的局面。其次是来自日本的压力。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萧条期, 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 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商品低价向国外销售, 不仅使日本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状态, 也给日本国内市场带来了通货紧缩的威胁。因此, 日本极力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改变其国内经济持续不景气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状态。再次是来自欧盟的压力。美元兑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与其挂钩的人民币对欧元也相对贬值, 近年中欧贸易持续增长, 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导致欧盟企业对中国商品的成本上升, 企业出现亏损, 于是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承担美元贬值的部分后果。

2、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

首先, 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内部原因。197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首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但是外汇储备的激增是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表现, 十多年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也是一种反常态现象, 过多的外汇储备必然促使人民币升值。其次, 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奠定了人民币汇率上升的经济基础。再者, 中美利差的倒挂也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升值。中国当前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上涨的状况,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央行需要以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其中包括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美国在连续降息之后仍有可能降息, 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使得从美国流出的大量短期资本更有可能流入中国, 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人民币升值后, 若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 则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我国的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 但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若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 则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上升,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出口量减少, 企业利润也会下降。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率的下降程度因出口产品的不同类型而存在差异。其对于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最大, 这类产品主要是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压低出口价格以获取国际竞争力, 由于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 人民币升值对其冲击较大。其对于深加工、拥有较高附加值以及具有独立民族品牌的企业影响不大, 甚至没有影响。这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以外的产品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协商议价、锁定汇率风险等方式化解利润减少的压力。

(2)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改善贸易结构。对于进口依赖型的企业来说, 人民币升值使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 同样的资金可以进口更多的资源, 企业进口原材料越多就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我国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引进稀缺技术成果, 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 提高生产率。进口的增加短期来看可能会造成贸易逆差, 但长期来看, 人民币升值所引起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将会起到调整贸易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改善贸易结构带来机遇。

(3) 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促使其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减少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已经是出口贸易大国, 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加工贸易, 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很小, 出口产品大多依赖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中国企业需要改变思路, 把以价格取胜变为以品质取胜, 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从生产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逐渐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同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理论上, 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 外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 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但是自人民币升值以来, 我国贸易顺差并未减少, 反而仍在持续增加。这是因为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国商品的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才会扭转贸易收支状况, 而我国目前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 因此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不会使我国的贸易顺差下降, 并且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小于1, 升值会带来出口数量的减少, 但出口额反而会增加。这是小幅升值的情况, 然而如果年升值幅度超过5%就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开始加速升值, 截至3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超过3%, 如果继续升值, 随着出口价格的提高, 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会逐渐增大, 直至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之和等于1甚至大于1, 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逆转的状况。

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包括长期的投资资本和短期的投机资本, 人民币升值对这两种资本都有一定影响。升值使得等量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 并会提高我国相对于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 因此投资所得的利润减少, 导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减少。短期资本的流入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是短期利率处于高点或还在走高, 二是短期内汇率正要升值, 目前国内存在的利率和汇率上升的趋势都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这是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 若在升值之前把外币换成人民币, 升值就使投资者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短期资本流入后会大量涌向股票和房地产部门, 这些资本除了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外还会获得增值收益。以投机为目的流入的资本会导致出口和贸易顺差被高估, 带来更大的外部不平衡。

4、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从理论上,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汇率的变动会通过影响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影响相关产业的就业。出口的增加会带动有关产业就业的增加, 而进口增加对就业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直接使得国内相同产业的就业减少;二是若进口的是中间产品, 则会带动产出的增加, 从而增加就业。一般来说, 货币贬值会促进就业增加, 失业率降低;货币升值则使就业减少, 失业率上升。一个国家或相关部门的开放度越高, 汇率波动对就业的影响就越大。

我国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 对外经济依存度近70%, 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进出口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进而对就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进口依赖程度不同的外贸行业和企业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同时, 行业和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性质不同、利润水平不同等, 也决定其对汇率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其中, 受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是劳动密集、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 如纺织、服装、玩具等非农行业和农业。对于电子信息产业、部分机械设备和基础件等行业, 由于这些行业的加工贸易比例较大或价格优势明显, 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具有较大的提价空间, 升值对其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一些行业的就业因人民币升值而受益, 如:房地产、机场、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商业及服务业;外币负债高和成本中进口用汇多的行业;原料、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的行业等。因此, 人民币升值最终能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不能一概而论, 要比较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才能得出结论。

三、我国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途径

当前美元的持续走软仍是加快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美联储未来仍可能降息以刺激市场的风险偏好。此外, 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完全显现, 其引发的金融资产贬值仍促使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元资产, 也导致美元继续贬值。因此, 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不会转变, 即使破7后仍有可能加速升值, 升值速度加快和幅度加大使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日益突出, 最直接的影响是抑制我国的出口。如何调整以减少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金融手段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

1994—2005年, 我国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十分狭小, 始终在8.2766~8.2799范围内波动, 因此出口企业不必担心汇率波动的影响, 一般很少采用避险工具。然而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阶段, 出口企业要想维持业务稳定, 必须采取一定的金融措施。由于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应对汇率风险的衍生产品较少, 可供企业选择的有远期结售汇和外币掉期交易的方式。远期结售汇可预先锁定汇率, 以锁定的成本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对其主营业务带来的风险, 对产品生产周期长的企业来说, 可以大大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人民币与外币的掉期交易是即期外汇买卖与反向的远期外汇买卖的组合交易, 既有进口业务也有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可选择此种金融工具。此外, 出口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与进口商协商采用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收汇结汇, 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2、利用财务手段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

一是要灵活选择结算货币。我国外贸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在美元持续走软、人民币升值趋势依然存在的情况下, 若企业不改变原有结算习惯, 将承担更多的汇兑风险。外贸企业应根据具体交易对象以及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结算货币, 出口企业应使用硬货币收汇, 增加美元以外的外币结算, 并在边贸中积极推广使用人民币结算。二是要适当提高出口价格, 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的增加部分转嫁到出口产品的价格上, 与进口商共同承担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利润损失。但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能在我国具有较大出口议价优势的产品上使用。三是可以适当提高进出口的业务比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对于既有进口贸易又有出口贸易的大企业来说, 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将业务重心从出口逐渐转向进口, 规避升值带来的风险。

3、利用经营性手段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金融手段与财务

手段虽然相对简单易行, 但只能作为暂时规避外汇风险的权宜之计,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 必须采用经营性的调整手段。

(1) 调整和升级产品结构, 走品牌化、差异化道路。人民币升值会通过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来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对我国出口企业原有的廉价出口模式提出了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口企业必须调整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层次, 打造自主品牌, 实现产品从低附加值、初级加工到高附加值、深加工的转变, 提高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仍处于求生存阶段, 缺乏品牌意识, 要实现产业的长远发展, 就必须开发并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 实行品牌化战略, 提高综合效益, 有效避免人民币升值及其他国际不利因素的影响。

(2) 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实行“走出去”战略。我国的国内资本投资渠道单一, 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虽拥有较高的储蓄率但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 给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契机。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生产要素进行本土化生产, 对进口国进行直接投资, 即使对外投资的成本大于在国内生产, 但本土化生产可以避开各种贸易壁垒, 减少贸易摩擦, 从长远看, 这也是我国企业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此外, 我国出口企业也可以到一些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投资设厂, 利用当地的成本优势进行生产。现在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等国投资环境已有很大改善, 市场规模相对更大, 我国企业可以在本土接订单并进行研发, 在海外生产, 再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能够维持或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是人民币升值情况下跨国企业一种较好的选择。

(3) 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持国际主要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出口产品对这些市场的依赖性很强, 此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要改变这一状况, 减少对市场的过度依赖, 需要对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份额进行调整, 并开拓有潜力的国际市场, 通过增加和转移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来弥补由于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升值带来的出口损失, 缓解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四、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建议

1、遵循人民币升值的渐进性原则, 避免超调汇率。2008年

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的速度大大加快, 并不断创下新低, 与此相伴随的是贸易逆差出现了连续的增幅回落, 人民币升值的贸易影响越来越突出。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整不平衡的国际收支, 但若升值过快并出现持续的升值预期, 短期资本就会大量流入, 造成进一步的升值压力, 国际贸易收支将发生逆转。日本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导致资本外逃并最终酿成日本的金融危机。人民币渐进的小幅升值也给我国出口企业足够的时间调整产品结构, 进行产品升级, 转变我国的贸易增长模式。我国要吸取国际教训, 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 要注重对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进行调整, 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政策上应尽快调整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出口部门和企业的过度激励措施, 并加大石油、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技术设备等重要要素的进口。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对人民币升

值压力, 我国要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运行规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企业, 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要确定我国的优势产业, 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 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实现我国产品由低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 减少贸易摩擦,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竞争力。

3、扩大内需, 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确立的出口导向战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但是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也意味着我国经济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现实的汇率波动也对我国经济提出了挑战, 应把对外依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积极扩大内需。内需不足也使得部分产品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到海外市场, 从而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造成巨额贸易顺差。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要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 实现居民的消费升级, 以内需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

4、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总结国际上曾出现的金融事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市场对金融事件的预期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可怕, 而汇率升值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则显得更为重要和特殊。近期由于美元加速下滑,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 但对欧元和日元来说仍在贬值, 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挥之不去, 消除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高怀世、郭锦墉:人民币的升值走势:原因与对策[J].国际金融, 2007 (6) .

[3]李若愚:人民币升值部分中国企业陷困境应借鉴日企经验[J].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007 (7) .

[4]赵晓: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J].国际融资, 2007 (11) .

[5]尹莉:人民币升值过快的风险及对策[J].理论学刊, 2007 (3) .

[6]朱鮀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五个强调下一篇:船舶留置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