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物范文

2024-08-28

人体生物范文(精选12篇)

人体生物 第1篇

先进的美国医界, 早已从疾病治疗的传统医疗服务, 提升到预防疾病的医学观念的建立及实践, 因此, “预防重于治疗”不再是口号。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我们期望更强调活得长久, 更要活得健康, 因此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 就必须从日常生活的饮食、保养做起, 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 这也是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加速科技的脉动与提升人类的美丽与健康, 长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生物科技天然发酵技术的研发, 以及相关产品商品化的开发与推广。

健康新观念新配备

长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美日纳米生物科技技术合作的企业。拥有水果酵素以及菇蕈多糖体生产工厂与技术研发的团队。

1989年成立松延酵素股份有限公司, 与日本研发团队设立水果酵素生产工厂, 开始研发与推广水果酵素事业, 初期着重于台湾市场的推广, 积极探讨台湾市场, 期许引进水果酵素商品。

1996年成立天一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开始致力于水果酵素生物科技的研发与生命酵素系列商品的推广,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价格及质量受到国内爱用者的肯定, 以及企业与客户保持稳定关系。

由于对质量及价格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不断的创新、努力、研发及降低生产成本长达八年之久。对客户的全力支援使得天一果与经销商及技术团队的合作关系更加良好。

2003年成立了长利纳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转投资多糖体生产工厂, 致力于多糖体生物科技的研发与保健食品、饮料系列商品的推广, 并在南科园区设置专业生产工厂, 拥有全自动无尘无菌生产设备, 5吨、10吨、50吨发酵槽两座以及50吨萃取槽4座。长利延续天一果的客户基础, 使得长利在多糖体市场, 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什么是酵素?它有何作用?

酵素是一种催化剂, 可以加速人体的机能作用但不参与化学反应。我们的身体之中有好几千种的酵素存在, 这些酵素的作用, 有消化、吸收、分解、循环、排泄等作用, 很多的生理作业在进行。现在的食物生活, 以快餐为主, 和蔬菜、果实等, 农药物大量使用的情况之下, 体内酵素的均衡是容易被破坏的。说起酵素, 是非常顽固的, 因为一种酵素是只做一种工作。

每种酵素都很重要是不用说的, 为了健康与体力的增进, 增加营养的酵素是很重要的。酵素是每天在摄取食物中制造的, 如果吃食物有偏食的习惯, 就不能有充分的酵素作用。

水果酵素是以新鲜的果实为原料的糖质, (麦芽糖、葡萄糖) 酵母菌等有用细菌的作用, 在原料中的植物性酵素群, 是由营养分子发酵抽出来的, 所以有保持营养的均衡及保养健康的任务。

人的肠内有害菌、有用菌一共100兆之多, 细菌在体内栖息, 有疾病和进入老化现象最多的起因都是这些均衡的破坏所引起的, 酵素饮料是调整肠内均衡, 在肠内发挥强力的抗菌作用, 防止肠内异常发酵的东西。

酵素是由某种蛋白质构成, 它们几乎参与身体所有的活动, 尽管有足量的维他命、矿物质、水分及蛋白质, 如果没有酵素, 仍然无法维持生命。酵素于人体的作用:受酵素改变的物质称受质。酵素会主动捉住受质, 将它握住, 然后将此受质与其它分子一起反应, 细胞大部分的反应均受它的催化才能启动。然而亦因酵素是提供身体能量的主营养素, 身体过度耗损酵素而无适度地补充, 将使身体易患癌症、肥胖、心脏血管疾病, 及成为其他疾病的宿主。

酵素辅助与驱动体内所有的功能, 利用摄取进来的食物建造新的肌肉组织、神经细胞、骨骼、皮肤或腺体组织。它也协助结肠、肾、肺、皮肤等排出毒素。由于酵素的作用, 使铁质能集中于血液, 帮助血液凝固, 酵素亦能促进氧化作用而制造能量, 将毒废物转变成容易排出体外的形式以保护血液。

长利公司认为如果人体能更多地补充消化酵素, 胰脏酵素产能就不用消耗太多于食物方面, 而能分配更多的资源给新陈代谢酵素, 如此身体方面能专注于提供更多新陈代谢酵素给器官与组织使用, 才能执行组织功能、修补、痊愈。我们的肝脏是消化酵素与新陈代谢酵素的生产工厂, 若我们可以借由外来提供消化酵素就可以减少肝脏的作用, 以生产新陈代谢酵素为主提升组织功能会使肝脏更健康起来。

经长时间的研发与实践, 凤梨酵素、木瓜酵素、综合水果酵素、酵素多糖体琉璃皂、酵素多糖体日化品以及其他水果酵素机能性产品便顺应着人体的健康产生了。

人体生物节律的测试 第2篇

在二十世纪初,随着斯沃博达的《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人的临界日》、费里斯的有关论文、佩尔纳的《节律、生命和创造》、泰尔其尔的学生成绩分析等论著的相继发表,体力、情绪、智力三节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和推广运用,和生物钟理论结合成重要的生理周期课题。

人体生物节律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每一个运转周期中,总是由高潮转向低潮,再由低潮转向高潮。高潮期、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被称为临界日。各阶段对人行为的影响见下表:

  高潮期 临界日 低潮期
体力节律 体力充沛,身体灵活,动作敏捷,耐力和爆发力强,充满活力,能担负较大负荷的体力劳动,劳累后恢复得快;此时身体抗病能力强,不易感染疾病,治疗疾病效果明显。 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身体软弱无力,极易疲劳。易受外来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有时表现的动作失常。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易受伤。慢性病极易复发或病情加重,是危重病人或老人的危险点。多数人往往死于临界日。 身体乏力、懒散,耐力和爆发力较差,劳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易疲劳。比较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哮喘病极易发作。低潮期治病的效果一般不明显。
情绪节律 心情愉快,舒畅乐观,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办事有信心,创造力、艺术感染力强。是创作的最好时期。思路灵活、敏捷,是解决矛盾,处理疑难问题的好时候。对待问题的态度积极且富建设性。能与人融洽相处。经商贸易一般不易出错,效率也高。 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精力特别不易集中。精神恍惚,工作易出差错,最易出交通、航空飞行和工伤事故。自制能力差,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一点小事都可能激怒人,人一旦被激怒常做出过火行为。是精神病、冠心病的发病期和危险期。自杀多发生在该阶段。有无事生非心态,做不好调解工作。一些矛盾激化事件如打架斗殴、家庭邻里纠纷也多在此时发生。 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志比较消沉。做事缺乏勇气,信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常感到烦躁不安或心绪不宁,此时也容易出工作差错和事故。
智力节律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记忆力强,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善于综合分析,判断准确,逻辑思维性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高。是学习、创造、写文章、决策、计算的最佳时机。 判断力差、健忘、注意力涣散,严重者头脑发晕发胀,丢三忘四,工作中极易出差错和失误。此时不宜做计算、交易,最好也不强迫自己写文章。 思维显得迟钝,记忆力较弱。理解和构思联想比较缓慢,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判断力往往降低,缺乏直觉、工作详细效率不高。

微波生物效应与人体健康 第3篇

1.微波的生物效应

微波生物效应是其照射生物体时,生物体与微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生理影响,是一种全身性的综合反应。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及各个组织,既有组织器官的病理和生理功能性的变化,也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射和神经体液途径所引起的症状和变化,而微波的物理化学作用是其生物效应的基础。Rai等人的研究显示微波引发的不同的生物效应依赖于磁场强度、频率、波形、调制方式和曝露时间。由于组成人体的细胞和体液的分子大都是极性分子,外加微波场可使这些极性分子因趋向作用而发生频率极高的振荡运动,消耗能量而发热,导致组织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造成组织器官变化。

一种观点认为细胞的一死亡是由微波加热造成的;另一观点认为死亡不仅由微波加热的作用,而且还有微波的电场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35℃时,没有细胞死亡,而在45、47和50℃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暴露在微波辐射中死亡率远比相同温度下通常的加热消毒法高。该研究虽然没有详细说明微波非热效应的确切机理,只认为微波既可以引发离子加速和其它分子相撞,又可以引起极化旋转,并导致微生物蛋白质第二和第三级结构发生变化。Singh等人用连续波和调制微波照射藻青菌研究微波的非热生理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的微波频率对藻类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

2.微波辐射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

当电磁辐射的频率超过15MHz,动物和人类身体对辐射有明显的吸收,并随身体的不同部位吸收量不同。在70-100MHz范围内,这些频率覆盖了电视和调频广播播出频率,而动物和人体就象一个有效的羊角天线强烈吸收这些波长的电磁波。

Rober的研究发现,当暴露于一定频率的微波时,辐照人员出现明显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和心脏功能性改变,包括心电图波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徐缓以及低血压等。

党连凯等也对微波辐射对小白鼠睾丸发育和精子损伤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功率密度为30-40Mw/cm2的微波照射对睾丸生精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睾丸发育迟缓,曲细精管的细胞层次减少,精子发生过程障碍,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的膜结构,特别是核膜则更为敏感。膜结构的破坏是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他们认为细胞结构破坏是微波的生物效应引起的。

微波照射不仅对细胞有直接的急性效应,而且还可能有续发作用。用2450MHz频率的微波照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温度达42℃,肥大细胞直径从12.7μm增加到37μm,最大直径高达47μm(约占30%)。

刘国伟等人用雄性SD大鼠研究手机微波辐射对去颅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状态的影响。发现完整的颅骨为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微波辐射损伤的重要因素。

邓中荣等人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受微波辐射后,研究发现微波可引起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长期的低强度微波辐射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脑电改变,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等。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零三年二月五日报道瑞典一些科学家研究显示,移动电话的辐射会破坏老鼠大脑内与学习、记忆和活动等方面有关的细胞组织。科学家据此指出,移动电话可能会在人类身上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病(又称早老性痴呆病)过早出现。瑞典马尔默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十二到二十六星期大的老鼠进行研究。这些老鼠脑组织的发育程度相当于人类十几岁青少年的大脑。研究人员让老鼠暴露与移动电话辐射相等的辐射中。五十天后,那些暴露于中量或者大量辐射的老鼠大脑内的死亡脑细胞比较多。由于老鼠的脑组织与人类大脑组织相似,因此,在老鼠大脑出现的问题也会在人体大脑出现,但目前仍缺乏足够资料对此结论加以证明。但是陈安宇等通过实验对116只小鼠施加不同的微波辐射,进行了相关的生物化学和病理解剖学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当前流行手机在正常使用时基本是安全"的推论以及对手机微波防护提出建议。

此外,微波常常使生物体的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改变,外周血管张力下降,而且微波辐射还会影响消化系统,使胃分泌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形成溃疡,还会损坏骨髓,引起肺、肝、肾等脏器的组织损坏,使人的嗅觉迟钝和听觉灵敏感下降,痛阈提高;微波辐射还会抑制人体的免疫能力等。当然如果微波辐射量控制适当,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因此在医疗上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动物和人体受微波局部照射可以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减轻紧张状态和促进恢复。从细胞和有机体层次,可减轻X-ray的作用。微波已成功地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心脏及心血管和呼吸疾病、肺结核、皮肤病的治疗。

因此,低强底、长时间的电磁波辐射生物体时,在生物体中不能产生明显的热量,但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微波的生物效应往往发生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生物对电磁波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外界小能量的诱导可能在生物体内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微波的健康防护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根据照射的强度、辐射的频率、受照时间以及照射重复的间隔和次数,可分为急性整体损伤、慢性整体损伤和局部伤害三种,另外生物体各组织器官对微波辐射的反应也不同,眼晶状体、睾丸、胃、肠等循环不良的器官,受微波辐射后易受损伤。各种的动物实验和卫生学调查表明,在低强度微波辐射下引起的改变,多属功能性变化和可修复的病变,而高强度的微波辐射,所产生的病理改变不但是严重的和不可恢复的,甚至可造成死亡,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避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对微波健康防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构成微波辐射的主要污染源有雷达、广播电台和无线通讯设备,微波加热和理疗用的电子设备等,因而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内的人群可分为职业辐射防护和公众辐射防护。

对于职业辐射防护应做到,尽可能减弱辐射源的直接辐射,可针对泄露和辐射源采取防护措施,屏蔽辐射源以及辐射源附近的工作位置,加大工作位置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采用个人防护用具。而随着广播电视以及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已经被微波辐射所污染。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不仅对人类的身体有害,还会干扰电子设备,因而要尽量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公众辐射防护可采用的基本措施:1)尽量远离强度微波辐射源如电视发射台;2)对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电器进行遮蔽,可用铜或铝皮封闭起来;3)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对电子烟雾的抵抗力;4)对于开放性天线,雷达装置,必须重点加以监督防护;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观看电视一般都在于2米以外,这个位置的磁场强度很低,不太会影响到人,但有些小孩常在电视屏幕前玩耍,家长应予阻止;6)微波炉启动后应迅速离开,不要逗留;7)电热毯预热后,应在睡前关闭。对于微波损伤无特殊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服谷维素,每日三次,多数病人在脱离接触适当休息后能逐渐恢复。

精妙的人体与超能的生物医学工程 第4篇

纵观生命的起源, 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氮、碳、磷、氢、氧等, 来源于几十亿年前的非生物碰撞发酵形成, 这些元素在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聚交形成小分子和大分子蛋白质, 进化形成单细胞、多细胞生物、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 或淘汰或突变或适应, 直至几万年前猿人、能人、智人、人的出现。现代人类的进化, 是迄今为止各种生物体发展的最高境界和阶段, 人类不仅主宰并创造了这个世界, 它本身也是最完美的生命体。但自从有人类以来, 病和伤也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人类与疾病的抗争也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而越来越有效。20世纪50年代, 一个新型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诞生了, 它对疾病防诊治提供了新方法, 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一个从事医、教、研和医院管理一线工作者的角度, 从对人的自然属性和规律的研究入手, 提炼并运用仿生管理理论, 探讨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贴近人体正常状态下的自然结构和功能需求。

1 精妙的人体

是谁装扮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谁使这个世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是谁让这个世界充满生机生生不息?是我们人类!人类进化到今天, 它神奇的结构、精妙的系统、奇妙的感觉、精准的功能、静默的进化, 以天衣无缝的结构和精密完美的功能, 完善着自身改造着世界!没有任何其他生物或机器可与之媲美!

虽然从功能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来讲, 人类个体之间在内在和外表上存在差异, 有人漂亮有人丑陋, 有人聪明有人愚钝, 但每个正常人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

人类每个新生个体都是由约一百万亿个细胞组成, 在结构上可以被人为分成3个层次, 即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整体水平。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 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组成组织, 几种组织 (上皮、结缔、肌、神经) 相互结合构成器官, 行使某种生理功能的不同器官相互联系构成系统, 若干系统构成了完整的人体;从结构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的角度看, 正常状态下的生理学功能由9大系统来完成: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个体之间的每个系统的结构也一样, 比如每个成人骨共有206块, 其中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颅骨29块;骨骼质量约占体质量的20%, 体液占体质量的60%;这些结构和比例都是相同的。但细胞、组织、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 比如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每3~5 d更新一次, 皮肤28 d左右换一层全新的, 体内红细胞120 d全部更新一次,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新的时间点都是一个新的人[1,2,3]。

既然人是最完美的境界, “人”自身的结构与功能、运行和代谢、信息传递与控制、修复与再生、协调与配合、行为和思想等无一不体现着最精妙、最精细、最完美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方法和管理评价等。从管理学角度看, 到目前为止, 没有任何社会组织和其他生物比“人”本身管理得更好, “人”对自身的管理达到了管理学的最高境界。如果把人的结构和实现功能的机理和调控机制研究清楚, 把规律总结出来, 运用到管理领域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上来, 对提升管理水平和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可能起积极作用。基于此, 我于2012年提出了仿生 (人) 管理学概念[仿生 (人) 管理学 (Bionic Management Sciences) , 重庆市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渝作登2012A-0000006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发文编号:ZC10556869SL]。

人的基本特征首先是整体性, 人是一个完美的系统, 任何结构功能缺陷或紊乱都是不完整的;人是一个复杂系统, 正常生理状态下,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内部和相互之间是自然的无缝的有机联系和协调, 精准地发挥着最佳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下能通过自我调控修复或外部处置恢复正常, 超出调控修复能力或处置无效则导致消亡;人通过长期进化和新陈代谢, 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不断优化, 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能力。基本特征可归纳为:整体性、自然协调性、生态性、成长性和思想性;这些特征和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特性和发展要求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

2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从工程学角度, 多层次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揭示其生命现象, 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它涉及生物信息学、医学图像、图像处理、生物信号处理、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三维建模和系统分析等领域;研究方法中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运用仿生研究[4], 研发出和人体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工程产品以适应疾病诊断治疗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伴随着医学进步和医疗器械的发展而不断成熟, 在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助推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工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则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生物医学工程标志性成果主要包括4个方面: (1) 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发明了光学显微镜, 其分辨能力达到微米 (μm) 级水平;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 (nm) 级的微小个体。 (2) 影像学诊断进步[5]: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线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972年第1台CT诞生, 只能用于颅脑检查;1974年, 全身CT出现;现在螺旋CT (Spiral CT) 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976年, 第1台商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PET) 诞生, 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1980年, 第1台可以用于临床的全身MRI诞生;1984年, 美国第1台医用磁共振获得FDA认证, MRI工程的进步, 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I、f MRI、MRS发展;2000年, 第1台PET/CT诞生;2010年, MRI/PET诞生等。 (3) 介入医学问世[6,7]:1964年, Dotter和Judkin最早使用介入技术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 Margulis首先使用介入放射学, 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 随着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射频消融技术以及高分子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 使介入性诊疗技术飞速进步。 (4) 人工器官 (artificial organ) 的应用:人造心脏瓣膜的试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1953年, 垂屏式氧合器人工心肺机的研发, 开始了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应用;1958年, 瑞典医生奥克·森宁为患者植入了世界首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60年, 美国首次将人造硅胶球心脏瓣膜植入一位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内, 术后长期存活, 开创了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先河;1982年, 美国人工心脏研究小组为一患者植入完全人工心脏使其存活了112 d;AbioCor于2001年获得批准使用人工心脏;同时, 人工关节、人工肝、人工肺也在临床得到了大量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 (1) 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 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 (2) 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 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 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 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有新突破, 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 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 植入型药物长效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 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 可逆抗生育绝育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新突破。 (6) 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 用于社区、家庭、个人医疗保健诊疗仪器, 康复保健装置, 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用[8,9,10]。

3 生物医学工程在疾病救治中的应用与思考

临床医师作为患者疾病救治的具体实施者, 必须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案, 尽其所能帮助患者康复;以临床常见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治疗为例, 生物医学工程的解决方案首先是使用体外膜肺氧和仪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控制症状, 然后寻找合适的时机植入人工心脏;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是利用人的心脏蛋白骨干架构和干细胞培养出一个组织学心脏, 植入患者体内;临床医师常用的方法有: (1) 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 (2) 一般治疗:休息, 饮食生活调节; (3) 药物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要考虑体外膜肺氧和仪 (ECMO) 改善血液动力学、人工心脏移植或者同种异体 (异种) 心脏移植等。作为医院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对患者本身心力衰竭的治疗, 更要考虑高品质地促进患者安全康复的全过程的人力和条件的配备和使用, 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脱节, 或者临床医师不能正确理解生物医学工程产品性能, 常常容易造成错诊、漏诊;治疗方向偏了, 没有抓到疾病本质;症状压下去了, 病并没有好;手术很成功, 患者却死亡了;患者身体装满了器材设备、成了机器人;生命是维持住了, 但没有生活质量;患者医疗费用增高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仿生 (人) 管理学的理论可以给生物医学工程的临床应用很多启示: (1) 整体性, 患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不能只看病不看人, 不能破坏人的整体性和内在平衡; (2) 自然系统协调性, 研发的任何诊断治疗设备和装置尽量和人的自然结构和功能保持一致, 能和机体保持自然的协调性; (3) 生态性,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和调控, 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研发的产品也应该能自控和自调节以满足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的需要; (4) 成长性, 生物医学工程也必须不断优化, 持续改进, 满足需要; (5) 思想性, 也就是智能化, 医学仪器能根据人体活动自动调节仪器的参数设置。

医学工程专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心—身状态的 (个性化) 辨识和调控, 即仿生和仿生管理。需要弄清的3个基本科学问题是: (1) 人的生命运动状态的表征, 即心—身系统状态参量特征信息的提取和归纳; (2) 个体化心—身状态分析、辨认; (3) 心—身状态的个体化调控。生物医学工程需要解决的4个关键技术是: (1) 心—身基本状态变量的长期、连续、动态检测 (从24 h~1个月或数月) ; (2) 重要生理、病理生理参数周期性定时检测, 如血糖检测; (3) 信息在线处理、信息挖掘、信息融合技术及工程技术、专家经验的结合; (4) 心—身状态信息传递 (无线/有线) 、存贮、管理技术。

4 结语

4P医学模式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生物医学工程也将转向“治未病”的医学工程, 即健康保障工程 (health care engineering, HCE) , 形成一个以提高人的健康和功能水平, 改善人的行为和素质, 增进人际和谐, 强化群体效能为目标的多个学科、多种技术汇聚交融的领域———人类健康工程。这需要全新的理念、概念、思路、方法、技术和技术装备。

在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临床应用中, 要注意把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而不是某个器官, 更不是一小段DNA和一堆金属非金属的零件或机器;人是一个生物体, 是由细胞组成的, 身体质量中有80%~60%是体液、15%~18%是蛋白质、16%为脂质、2%~6%为无机质、1%的碳水化合物;它们构成了占身体质量20%的骨质, 支撑着身体的骨架;20%以上的其他组织和60%的水构成了各种器官和漂亮的形体;不要随便改变人的结构和成分;人的细胞来自双亲, 不要随便把别人的东西移植到体内, 更要注意避免异种移植;安装生物工程装置或机器, 一定要非常慎重。

生物医学工程是仿生学成果的一部分, 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研发和应用于患者时, 应遵循保持人体整体性、自然系统协调性、能自适应性 (智能化) 和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的理念, 更加贴近人体正常状态下的自然结构和功能需求, 实现生物医学工程研发成果和人体的有机结合。

摘要: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 人体结构和功能变得如此精妙完美, 但伤和病不断摧残着人类的肉体和精神;生物医学工程的诞生和发展, 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伤病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带给患者福音的同时, 也有一些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人的仿生思考着手, 创新性地提炼出了仿生 (人) 管理理论, 提出生物医学工程是仿生学成果的一部分, 指出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研发和应用于患者时, 应遵循保持人体整体性、自然系统协调性、能自适应性 (智能化) 和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的理念, 更加贴近人体正常状态下的自然结构和功能需求, 实现生物医学工程研发成果和人体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仿生学,仿生 (人) 管理学,医院仿生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人体,伤,病

参考文献

[1]高秀来.人体解剖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2]姚泰.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路甬祥, 童秉纲, 崔尔杰.仿生学的意义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 2004 (4) :22-24.

[5]李健.影像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西医药杂志, 2002, 31 (2) :91-93.

[6]邹英华.浅谈介入医学技术与发展[J].中国介入放射学, 2007, 1 (1) :15-16.

[7]邹英华.介入医学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 2010, 16 (11) :238-239.

[8]胡兴斌.浅谈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前景[J].医疗卫生装备, 2004, 25 (9) :99, 101.

[9]马兴成.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今日科苑, 2008 (12) :21.

生物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5篇

预习

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预习

方法[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预习提纲:人粪尿的价值:

1.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这些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和等多种无机盐。

2.人粪尿同家畜和家禽的粪尿等同属于。同化肥相比,人粪尿具有

和、、和特点。

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3.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就会污染、、以及农作物,进而传播疾病。

4.无害化处理:

沼气池:(1)密闭的沼气池,使生活在条件下的会大量繁殖。

(2)它们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秸秆中的.分解,并产生。的成分主要是。沼气池中的残渣可以作肥料。

(3)这些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

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和大量繁殖,将分解,并且释放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生态厕所:地下有,

屋顶可以。

5.(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包括、、和肾小管三部分。

人体生物钟的形成与生物钟医学 第6篇

对人体生物钟节律的长期研究与探索成就了生物钟医学,进而形成其五大分支:生物钟节律学、生物钟病理学、生物钟免疫学、生物钟临床学和生物钟药物学。

生物钟节律学目前有十个支系,分别为血液系统节律、循环系统节律、呼吸系统节律、消化系统节律、代谢系统节律、排泄系统节律、内分泌系统节律、生殖系统节律、中枢神经系统节律、感官系统节律。对这十大系统节律的认知与把握,是生物钟病理学、生物钟免疫学、生物钟临床学和生物钟药物学的灵魂。

生物钟病理学是从生物钟节律学角度解释人体病征的诊断科学;生物钟免疫学是以生物钟节律学为参照系的一种生理自我调解保健科学;生物钟临床学是参考生物钟节律学理论进行随机治疗的实用临床学;生物钟药物学是参考生物钟节律学理论进行药物调剂的给药科学。统而言之,生物钟医学是以生物钟节律学为灵魂的动态医学。

生物钟节律学不仅是生物钟医学的灵魂,也是大众科学养生的可靠参考依据,做为现代人,尤其养生意识较强的现代人,生物钟节律学应是必修课,因为它是帮现代人提高养生质量的实用科学。

如果你想减肥,同时又掌握消化系统生理节律,知道胰岛素早晨分泌量高,晚上分泌量低,就会适当控制晚餐的食量,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如果你是渴望受孕的女人,同时又掌握生殖系统生理节律,知道排卵期多发生在满月时段(朔望月),就会有计划地安排与丈夫的同床时间,而不会在新月当空的日子里,白做违背生理节律的傻傻期待——如果现代女人和古代女人一样傻,那她可枉为现代女人了!

人体生物力学多媒体教学效果浅析 第7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被高等院校广泛采用, 并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学习资源,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已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1]。本文通过人体生物力学教学实践, 探讨多媒体教学在人体生物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结了多媒体授课在教学中最优化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以便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优化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效果分析

1.1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力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丰富的教学内容, 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 在生物力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性。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 对学生的眼、耳等器官进行多重刺激,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记忆力, 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直观、易懂,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力学[2]是用力学的观点、方法和理论来研究生物体力学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从宏观上讲, 人体生物力学是以力学的观点研究人体的脏器、肌肉、骨骼、关节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从微观上讲, 人体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细胞、组织等的力学性质。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等直观、清晰地观看人体运动过程中各关节部位的位移和力学特性的变化, 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增加教学容量, 节约空间和时间

人体生物力学研究内容较多, 涉及范围较广, 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主要靠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信息的含量, 多媒体教学充分地利用了电脑能够存贮大量信息的优势, 授课的信息量明显增多,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视野, 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1.2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人体生物力学教学过程中有其固有的优越性, 但也存在着不足[3]:

第一:教学双方缺乏互动和交流

人体生物力学研究对象是活的人体, 涉及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关节软骨、肌腱、韧带等活体组织的特性和功能, 同时也要研究组成人体整体器系的运动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保证授课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忙于多媒体的播放, 有可能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和接受程度, 与学生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密切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 一些鲜明的案例可能来不及记笔记, 或者忙于抄笔记, 又不能全神贯注的听讲, 并且与教师交流匮乏, 从而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多媒体教室自身的弊端和多媒体设备缺乏正常的维护

多媒体教室窗户大多是茶色玻璃, 或安装窗帘,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视频效果, 但这会造成多媒体教室光线太暗, 以至学生和老师之间视线的交流受阻, 同时导致学生的视力下降。有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机老化, 人体图片、图像、标注文字模糊不清, 多媒体设备缺乏正常维护, 故障较多, 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活动的视频不能正常播放, 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多媒体教室空间太大和回音过大, 教师未配备麦克风, 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都非常吃力,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利用

多媒体教学虽有其不容替代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 在人体生物力学教学实践中, 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合理、适度地使用多媒体,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第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扬长避短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摒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优势,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比如, 人体生物力学中人体惯性参数转动惯量及其计算三个定律的讲述, 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讲解, 可以使学生对定义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容易理解, 便于沟通交流。而且人体生物力学中的实验课程必须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第二:突出教学主体, 增强交流互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把握住这一点。人体生物力学课有其极大的优越性, 其研究对象就是活的人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譬如, 在讲授人体关节的运动时, 运动形式包括移动、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等, 要结合动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 同时引导学生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 自己来模仿关节的运动形式, 实现各个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实时地观察学生的反应, 灵活的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导, 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此外, 教师还应通过提问、作业、笔记、习题和讨论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增强师生间交流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第三:甄选优秀课件, 提高教学水平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现代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人体生物力学课件的制作应遵循符合教学目的, 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尽可能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课件中使用简洁的语言、充实的内容、形象逼真的图片和深动真实的视频,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即不能盲目夸大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也不能一概否定, 在人体生物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结合,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王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合理利用[J].工会论坛, 2008, 14 (4) :118-119.

[2]唐文春, 赵新君.医用物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

微生物: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8篇

人体许多部位都生活着微生物, 其中以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群最丰富, 大约80%的人体正常微生物都集中在这里, 它们的数量超过100万亿个, 总重量超过一公斤, 种类有四五百种, 绝大部分是不需要氧气的厌氧细菌。人的皮肤上也生活着许多微生物, 人体汗液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是这些微生物惬意的食物。口腔是微生物生存的好地方, 唾液给这里的微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 口腔高低不平的表面又为各类微生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因此近百种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都能在这里安详地生活。

人在出生时身体上是没有微生物的, 但随后几小时内, 微生物便通过呼吸、母乳等各种渠道进入人体, 这便是人体正常微生物的来源。科学家怀疑, 对于那些人体需要的微生物 (尤其是肠道微生物) , 人体可能通过某种化学信号不断地与它们对话, 这样就可引导它们到达合适的位置定居。若非如此, 很难解释微生物那么精确地定位以及人体免疫系统为何不对付这些外来者等一系列问题。科学家现在发现一些哺乳动物肠道组织甚至发生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变化, 这更坚定了科学家的想法。

微生物显然也懂得双赢的道理, 人体正常微生物在享受人体提供的生存空间时自然也感恩戴德极力回报人体。首先, 它们能够抑制外来病原微生物, 外来病原微生物要想在人体内捣蛋就必须先在人体内找到立足点, 但人体既然已生活着正常的微生物菌群, 病原微生物要夺取一个立足点必须要和这些微生物进行恶战, 但大部分情况都是这些病原微生物败下阵来, 因为人体正常微生物以逸待劳自然很容易打败外来的入侵者。人体正常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为人体吸收。此外, 肠道微生物还能提高人的免疫力, 通过降解食物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防止肿瘤, 科学家现在发现一些中药药效的发挥还得靠肠道微生物。

一些人体微生物为科学家所钟爱, 在更大层面上造福着人类,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就是一个典型。这种闻名遐迩的细菌是一种被人类了解得最清楚的生命, 对一些生命现象的研究往往用它作为模式生物。科学家也喜欢将一些外源基因导入这种细菌来生产有价值的生物物质, 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技术产品人胰岛素就是用这种细菌生产的。

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 第9篇

动物性食品自屠宰加工到销售, 各环节均会受到不同途径的污染, 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 食品安全问题, 备受世人关注。动物食品污染问题, 主要源自两类:一类为化学物质的污染, 另一类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就污染程度而言, 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要远远超过其他来源的危害。

2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微生物

2.1沙门氏菌

多分布动物肠道, 作为肠道菌群, 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随动物传播开来。沙门氏菌多源自病死动物尸体、变质动物产品, 经中毒感染后, 中毒者往往伴有急性肠胃症, 比如:呕吐、腹泻、腹痛等等, 严重感染病例, 高热、虚脱、很快死亡。

2.2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菌普遍存在自然界中, 人类粪便同样可分离此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大量繁殖陈置米饭、奶制品、淀粉类食品中, 中毒者反复呕吐、剧烈腹泻等等。严重感染病例, 同时可引发肺炎、心包炎、败血症等等。

2.3副溶血性弧菌

此病大量存在海中, 各种海产品中此菌带有率最高。像是, 未煮熟的海产品、腌制的被污染的肉制品、蛋类、咸菜等等, 食入后易诱发中毒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尤其肠充血、, 糜烂、水肿, 严重甚至休克、溶血。

2.4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 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及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腔、咽喉中, 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粘膜伤口感染, 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

3动物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3.1气相色谱法

微生物细胞经水解、分解后, 经衍生化处理分离尽可能多的化学组分, 通过色相谱仪分析处理。通常情况下, 不同微生物色谱图的峰值是共性的, 个别具有特征性。同样, 可经微生物鉴定, 分离检测常见菌。

3.2“既定胶”测定

无菌液体培养基加入1ml食物样品, 混合待均后倒入有胶质的特殊培养皿。两者充分接触后, 可形成琼脂状的复合物。经培养后, 准确计算菌数和菌种。此系统应受美国AOAC鉴定, 更适合野外鉴定用。

3.3生物化学手段建立的检测技术

3.3.1微生物专用酶快速反应系统。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酶, 这些酶用特定的底物和指示剂, 在培养基中配置可见明显的颜色变化。通过颜色的变化, 能快速确定待分离菌, 有利于分离菌的快速诊断。此项技术将分离鉴定与生化反应有效整合在一起, 确保检测结果的直观可靠, 为今后动物微生物检测重要的发展方向。

3.3.2生化鉴定。不同细菌产生的代谢物略有差异, 利用细菌间的不同生化和生理特性, 可实现对细菌的鉴定, 此为细菌鉴定最常用的方法。

3.4免疫学方法建立的检测技术

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 不同微生物有特异性抗原, 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动物微生物检测中, 可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特异抗原, 或利用微生物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

3.4.1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标记技术,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所用的荧光素标记抗体通称为荧光抗体, 免疫荧光技术在实际应用上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在检测样品上直接滴加己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血清, 经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间接法是在检样上滴加己知的细菌特异性抗体, 待作用后经洗涤, 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

3.4.2酶免疫测定技术。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和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均相和非均相两种类型。非均相法较常用, 包括液相免疫测定法与固相免疫测定法。固相免疫测定法的代表技术是ELISA。ELISA技术是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上作为一种试剂来检测标本中抗体或抗原的一种方法。根据反应原理, 加入某种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 洗涤除去未结合物, 加人该酶的底物, 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 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的量有关, 根据反应颜色的深浅可定量测定。

3.4.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是应用免疫学中的抗原抗体反应, 借助可见的标记物, 在组织原位显示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荧光免疫和酶免疫组化技术、金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电镜, 该技术特点是对细胞涂片、印片、组织切片进行处理和染色镜检。

4结论

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动物性产品消费数量日增。在频繁调运买卖过程中, 被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等污染, 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 消费者食入后多数呕吐、恶心、腹痛、头晕、发冷等等典型肠胃炎症, 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休克症状。由此, 做好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查工作, 就显得尤为关键。除上述介绍的气相色谱法、“既定胶”测定、生物化学手段建立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方法建立的检测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 PGR检测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用流式细胞术Fc M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等等, 在今后的发展中都将得到推广和发展,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唐靓, 李跃中, 朱染枫.微生物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及其控制[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1) :46-48.

[2]熊强, 史纯珍, 刘钊.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 2009, 25 (5) :133-136.

伊曲康唑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第10篇

1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

受试制剂伊曲康唑分散片(浙江大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50201,含伊曲康唑0.1 g/片;参比制剂伊曲康唑胶囊(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315986,含伊曲康唑0.1 g/粒)。伊曲康唑对照片(纯度99.3%,批号:100631-2004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内标洛伐他丁对照品(含量97.2%,批号:10060-20050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为色谱纯(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天津市大茂化学制剂厂);其他试剂为分析纯,空白人血浆由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提供;水为纯净水。

1.2 仪器

LC-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VP型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

1.3 受试对象

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年龄19~24岁,身高155~189 cm,体质量52~86 kg,体重指数19~23,经体检证明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均符合受试者人选要求,实验前两周及实验期间未服用其他任何药物,试验期间统一饮食,受试者实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试验方案经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药事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第一周期试验甲组服用伊曲康唑分散片(T)0.2 g ,乙组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斯皮仁诺,R)0.2 g;第二周期试验甲乙组给药顺序颠倒,两周期试验间隔为14 d,服药方法:禁食10 h后清晨按规定的剂量和方法单次口服试验药品,服药后4 h和10 h进食统一的清淡饮食,服药后受试者在室内休息,采血期间禁烟酒和含咖啡类饮料,避免剧烈运动。

血样自给药前(0 h)和0.5,1,2,3,4,5,6,8,12,24,48,和72 h由前臂静脉采血5 ml并立即移入经肝素处理的试管中,离心(3500r.p.m)10 min,分离血浆,于-70℃冰箱中冷冻保存待测。

1.5 血药浓度测定

1.5.1 色谱条件

Discovery-C18柱,5um粒径,250×4.6 m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7.0)(取磷酸二氢钾6.8 g,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291 ml、加水稀释至1000 ml)(65:35,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23℃,检测波长为263 nm,进样量20 ul。

1.5.2 样品处理

精密量取500 μl血浆置5 ml离心管中,加乙腈-水(70:30)混合溶液50 μl,加内标溶液(132 mg/L甲醇洛伐他汀溶液)50 μl,再加1 mol/L磷酸氢二鉀溶液100 μl,涡旋30 s,加甲基叔丁醚3 ml,振荡混合5 min,离心5 min(1000r.p.m),取上清液于5 ml离心管中,在40℃的氮气流下挥干,残留物用150 μl流动相复溶,涡旋混合60 s,离心5 min(15000r.p.m),取上清液20μl供HPLC分析。

1.5.3 检测方法专属性

分别取6名受试者的空白血浆500 μl,按“样品处理”依法操作,得色谱图A;将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加入空白血浆中,依同法操作,得色谱图B;其中伊曲康唑保留时间约为9 min左右,内标物洛伐他汀的保留时间约为10 min左右;按“样品处理”同法操作,得色谱图C。结果表明,空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伊曲康唑及洛伐他汀(内标)的测定。

(A)空白血浆;(B)空白血浆中加入50μL伊曲康唑(100 μg/L)和50μL内标洛伐他汀(132 μg/L);(C)受试者1服用参比制剂伊曲康唑胶囊6 h后的血浆样品(9 min左右峰为伊曲康唑,10 min左右峰为洛伐他汀)

1.5.4 标准曲线

取空白血浆500μl,加伊曲康唑标准系列溶液50μl,配制成相当于伊曲康唑血浆浓度为4.97,9.93,49.65,99.30,198.60,297.90,496.50 μg/L的标准溶液,按“样品处理”依法操作,每一浓度进行双样本分析,进样20 μl,记录色谱图;以待测物浓度为横坐标,待测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运算,求得的直线回归方程:Y=-0.00187+0.00414x,r=0.9996,线性范围为4.97~49650 μg/L。

1.5.5 提取回收率和精密度

按标准曲线配制方法制备含伊曲康唑低、中、高三个浓度分别为9.93,99.30,297.90 μg/L的含药血浆0.5 ml,每一质量浓度进行6样本分析,按“样品处理”项下操作,计算相对回收率,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伊曲康唑相对回收率为97.58%,96.48%,102.4%,n=6。按标准曲线配制方法制备伊曲康唑低、中、高三个浓度分别为9.93、99.30、297.90μg/L的含药血浆0.5 ml,每一质量浓度进行6样本分析,按“样本处理”项下操作,求得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伊曲康唑日内RSD分别 为6.35%、2.12%、3.10%。N=6,日间RSD分别为7.09%,2.42%,4.18%,n=6。

1.5.6 稳定性

取空白血浆500 μl,按“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配制伊曲康唑低、中、高三个浓度分别为9.93,99.30,297.90 μg/L,每一浓度进行三样本分析。结果表明伊曲康唑血浆样品处理后室温24 h,反复冻融3次和长期冷冻17 d稳定。

1.6 数据分析

将各受试者服药后各时间点血浆中伊曲康唑的浓度数据通过计算机,采用梯形法计算AUC0-t和AUC0-∞值,以半对数作图法,由消除相的浓度点计算t1/2,Tmax和Cmax采用实测值,按下式计算受试制剂伊曲康唑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

F=AUC0-t(受试制剂)/AUC0-t(参比制剂)×100%

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孙瑞元、郑青山等主编的生物统计软件,DAS2.0对主要药动学参数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进一步采用(1-2a)置信区间和双单侧t检验法评价制剂的生物等效性;Tmax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2结果

2.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20名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2 g后伊曲康唑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图2 、表1。

2.2 生物等效性评价

将伊曲康唑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先用双交叉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双向单侧t检验以及90%可信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均拒绝伊曲康唑分散片生物不等效假设。受试制剂中,伊曲康唑AUC0-t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的90.0~97.5%,AUC0-∞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的91.9~98.1%,Cmax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的95.1~104.1%。

3讨论

本研究采用的高效液相内标法测定伊曲康唑血浆浓度,经方法验证,定量限为4.965 μg/L,结果较为理想,甲基叔丁醚干扰少,与主药内标分离良好[2,3,4],所以选用甲基叔丁醚作为提取溶剂处理血浆样品 。所以,在生物等效的基础上,使用分散片可以使起效时间更快。

摘要: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对20个健康受试者采用对照试验设计,分别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受试制剂T)和伊曲康唑胶囊(参比制剂R)200mg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伊曲康唑浓度,以其药动学参数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伊曲康唑与内标及血浆杂质分离良好,在4.97~496.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对回收率大于96.48%,日内和日间RSD<7.09%,伊曲康唑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83±0.71)和(3.56±0.78)h,Cmax分别为(105.519±14.806)和(106.504±18.081)μg/L;t1/2分别为(19.91±3.48)和(19.83±4.67)h;AUC0→t分别为(1695.499±381.040)和(1803.281±372.540)μg/(h·L),用面积法(AUC0→t)估算的伊曲康唑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1+8.9)%。结论2种制剂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关键词:伊曲康唑分散片,高效液相色谱,生物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黎,等.伊曲康唑制剂的临床应用.医学导报,2002,21(2):99-101.

[2]魏敏吉,等.国产伊曲康唑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16(6):415-418.

[3]白林,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伊曲康唑浓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7-9.

人体内的生物钟 第11篇

活动。

人体内的生物钟有“日钟”和“年钟”。

科学研究发现,日钟不同时点的神奇特点在于:

1点:人体进入浅睡眠阶段,易醒、对痛觉特别敏感;

2点:体内大部分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时刻。肝脏在紧张地工作,为人体排毒。此时,人的视力最差;

3点:全身处于休息状态,肌肉完全放松;

4点:血压最低,人体脑部供血量最少。所以,此时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5点: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睡眠,人体得到了充分休息。此时起床,显得精神饱满;

6点:血压开始升高,心跳也逐渐加快;

7点:体温开始上升,人体免疫力最强;

8点:体内有毒物质排除殆尽,性激素含量最高;

9点:皮肤痛觉降低。此时,是就医注射的好时机;

10点:精力充沛,最适宜工作;

11点:精力最旺盛,人体不易感觉疲劳;

12点:经历了一个上午的工作,人体需要休息;

13点:此时胃液分泌最多,胃肠加紧工作,人体稍感疲乏,需要短时间的休息;

14点:人体应急功能下降,全身反应迟钝;

15点:体温最高,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6点:血糖升高,脸部最红;

17点:工作效率最高,肺部呼吸运动最活跃,运动训练量可以加倍;

18点:人体痛觉再度降低;

19点:血压略有升高。此时,情绪最不稳定;

20点: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1点:脑神经反应活跃,适宜学习记忆;

22点: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

23点:全身机体功能处于休息状态,人体开始缓解一天工作的疲劳;

24点:进入睡眠状态,充分恢复体能。

年钟的神奇特点在于:

春季:萬物复苏,人体各器官功能加强,人体开始进入消耗状态。

夏季:最旺盛季节,各器官超负荷运行,人体达到最大消耗。

秋季:自然界处于渐收状态,人体消耗开始下降。

冬季:自然界生物处于冬眠状态, 以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之春夏。

摘自《中国校外教育·读书》

人体生物 第12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510高效液相色谱仪;N2000色谱工作站B03001-004在线脱气机 (上海笛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Waters2487可变波长检测器。TG13M毛细管血液离心机 (湖南星科科学仪器公司) ;奥豪斯Explorer专业型分析天平 (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ELGA超纯水器 (上海澜锐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JΜLABO TW系列通用水浴槽 (优莱博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 ;HX-06超声波清洗器 (武汉恒信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TΜ-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1.2 色谱柱:奥泰公司。C18色谱柱 (250 mm×4.6mm, 5μm) 。

1.3 对照品:尼美舒利。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试剂: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5 试药:尼美舒利颗粒剂 (国药准字H20041489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 。

2 测定方法确定

2.1 色谱条件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 (三乙胺调p H=6.5) (55:45) , 检测波长:298nm流速:1.0ml·min-1。柱温:35℃。理论板数按尼美舒利峰计算应不得低于3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尼美舒利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尼美舒利对照品适量, 置容量瓶中, 加65%甲醇制成每1m L含3.0μg的溶液, 即得。

内标溶液:精密称取吲哚美辛对照品适量, 置容量瓶中, 加20%甲醇制成每1m L含30.5μg的溶液, 即得。

2.3 提取方法确定

2.3.1 洗脱液的选择

在供试品溶液制备中, 分别选用了40%乙腈、65%乙腈、50%甲醇对活化好的strata-X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洗脱, 结果表明65%乙腈分离效果、峰形及含量为最好, 所以选择65%乙腈为洗脱液。

2.3.2 洗脱液用量的选择

在供试品溶液制备中, 分别选用了800μl 65%乙腈、1000μ65%乙腈、l200μl 65%乙腈对活化好的strata-X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洗脱, 结果表明用1000μl 65%乙腈和l200μl 65%乙腈洗脱含量相同, 选用800μl 65%乙腈为洗脱液含量低于1000μl 65%乙腈和l200μl 65%乙腈洗脱, 所以选择1000μl 65%乙腈为洗脱液。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血浆样品液100μl于2.0ml塑料离心管中。加100μl内标液, 混匀, 后全部上活化好的strata-X固相萃取小柱, 待其自然滤过后, 再以2遍1000μl蒸馏水和1遍1000μl 8%甲醇水洗杂质, 然后将萃取小柱转移到干净的2.0ml塑料离心管上, 向萃取小μ柱加入l000μl 65%乙腈, 自然滤过接取洗脱液。混匀后取150μl转移到进样小瓶中, 5μl进样, 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2.4 专属性试验

取空白血样, 照2.3.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液依上述方法测定, 结果在尼美舒利出峰处阴性液无色谱峰, 结果阴性试验没有干扰, 表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尼美舒利对照品适量, 加65%甲醇制成每1m L含3.0μg的供试品溶液。照上述色谱条件, 精密吸取10μl, 连续进样6次, 记录峰面积。结果, RSD=0.52%, 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6 对照品的线性考察

精密称取尼美舒利对照品5.0mg, 置100ml容量瓶中, 加入65%甲醇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分别精密吸取0.2、0.4、0.6、1.2、1.6、2.0m L, 置于10m L量瓶中, 加空白血浆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上述溶液吸取10μL, 注人液相色谱仪, 依照2.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 记录色谱峰。以峰面积 (Y) 为纵坐标, 对照品进样量 (X)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尼美舒利在1~1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 重现性试验

称取同一批的尼美舒利颗粒剂样品6份, 按测定方法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测定含量, 并计算样品的RSD值, 结果RSD为0.92%,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2.8 准确度试验

取空白血浆及对照品溶液, 制备尼美舒利低、中、高三浓度的标准血浆样品, 每一浓度平行操作5份, 代人线性方程计算浓度.以测得值与加入值的比值, 计算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1%, RSD为0.88%。

2.9 样品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尼美舒利颗粒剂样品, 按2.3项下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 将供试品置室温下放置, 分别于第0、2、4、6、8、10小时,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色谱图。测定尼美舒利颗粒剂中尼美舒利的RSD=0.81%。结果表明供试品10小时内稳定。

3 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

分别考察甲醇-水-冰醋酸 (33∶66∶1) , 甲醇-水-冰醋酸 (13∶86∶1) , 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 (三乙胺调p H=6.5) (55:45) , 甲醇-水 (40∶60) 不同比例的流动相, 结果以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 (三乙胺调p H=6.5) (55:45) 为流动相, 供试品各峰分离效果最好, 故选用, 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 (三乙胺调p H=6.5) (55:45) 为流动相。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制备尼美舒利对照品稀释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A) , 于190~9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全波长光谱扫描, 记录吸收光谱。在298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故选用298nm为检测波长[2]。

3.3 结果。

受试者单剂量给予尼美舒利胶囊T和R200rag后血浆中尼美舒利的含量缓慢上升至3分钟时达到最高。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的AUC0→t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 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AUC0→t和Cmax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受试和参比制剂的Tmax值经Mann-Whitney检验, 不同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参考文献

[1]Alberto Bemareggi.Clinical Pharmacokineties of Nimesulide.ClinPharmacokinet, 1998, 35 (4) :247[1]Alberto Bemareggi.Clinical Pharmacokineties of Nimesulide.ClinPharmacokinet, 1998, 35 (4) :247

上一篇:打破沉默方法下一篇:属性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