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2024-08-16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精选12篇)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1篇

对于很多高校学生而言, 都知道C语言是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其中的一项。计算机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代码语言, 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编写, 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C语言本身的语言简练性、数据类型丰富性、较强逻辑性以及完全结构化的特征成为在计算机程序编写设计中最为广泛的程序代码语言之一。例如在给某班2学生进行身高的排序时, 则按照下列步骤:登陆数据用函数input () ;按身高排序用函数sort () ;输出排序结果用函数output () 。计算机C语言除了是那些高等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科中的基本语言和之外, 作为进行计算机数据结构和数据库部分知识内容教学的重要基础部分, 也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学习的一项入门课程。我们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 还要注重对于实验课程的开展,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被有效运用到实际, 才能实现计算机C语言的实际应用的作用。

1 大学计算机 C语言实验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相对而言,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的内容是较难理解和把握的, 因此一旦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出现教学模式不当或教学内容不合理等问题时, 会极易导致初学者对此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趣, 更严重的则会导致兴趣缺失。例如那些由于缺乏相应教学课程内容思维模式的学生, 在进行实验课程时, 可能就会因为自己的进度难以跟上而产生过大的压力和学习上的问题, 这些过重的压力便会成为其兴趣缺失的原因。

依目前看来, 较为单一的C语言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实验课程开展的原因之一, 这一问题的存在使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都难以实现或效果甚微。此外, 如果高校进行C语言教学的教学设备较为落后的话, 则会导致实验课程的无法开展或是无法全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这无疑会为C语言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高校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相信这一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完全改善。

2 大学计算机 C语言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1 注重对实验前期的准备

在介绍计算机C语言的特征时, 我们曾说到计算机C语言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做实验课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时, 首先要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 因为其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指导, 不仅指导和约束着理论教学部分, 也约束和指导着实验课程的教学, 由此, 唯有师生共同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 才有可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师在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中, 要对大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保持熟练的掌握, 再将其与实验教学进行尽量完美的融合, 而据此设计出的实验题目最好有一定的新颖性, 以此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将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融入到实验课程之中, 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吸收消化这些理论知识, 并完成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目标。对于大多数而言, 语言的编程是一项较为枯燥的工作, 因此尽量将这一课程设计的更有兴趣一些则显得十分重要。为此, 我们可以将C语言的实验教学按照理论课程的内容划分。例如按照基本结构则可以有三部分。在做好这些准备之后, 教师便要开始对实验课程的开展进行充分的准备。每次实验课程的开展, 必须要使学生清楚的知道该实验课要做什么, 在做什么, 学了什么, 需要掌握什么。因此教师必须要设置好明确而便于理解的教学目的。为了教学内容更加合理, 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自己先将题目做一遍, 将那些可能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如此也能节约上课时间。初次之外, 为了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老师在开展课程之前要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沟通, 确保实验机器都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最后在实验课程的模式上, 教师要对学生的状态做充分的了解。例如哪些学生有过一定基础, 哪些学生完全没有基础。在了解之后, 在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一些特别照顾, 避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如此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注重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C语言虽然在程序语言中使用的较为广泛, 但对于编程语言的初学者而言, 依旧是一门较难以理解的课程, 因为一切的理论与模型都是新的知识。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 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学生不再是机械的将编程敲入计算机, 而是建立编程思想便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在开展一节实验课程时, 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全体学生复习一下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 尤其是涉及本节实验课程内容的部分。其次, 对于那些在预习或学习的过程中困扰着学生们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 之后才是C语言实验课程的真正开始。在C语言实验课上, 目前一般采取的步骤都是教师先控制所有机器, 令学生更好的观看和理解教师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演示, 或者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查看程序运行的结果。但仔细分析这种模式就会发现, 它将讲解和实际操作进行了分立,

由此并不符合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学习规律, 可以试想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学生, 往往在跟随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能够相对容易的理解这些知识, 但是等到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 就会发现很难像教师那样轻松的完成编程工作, 这种结果无疑令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 对于重点内容则做较为详细讲解, 但也要控制讲解时间, 其余的时间则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操作, 如此学生才能在自己的琢磨和老师的提点中掌握这一知识, 才能实现对于C语言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2.3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实验课程中, 学生依旧是这一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 教师除了从科学合理化教学模式与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度之外, 还要注重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在学生自行才做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此时, 我们要求教师们在教室内的不断巡视, 以及时注意到学生们的难点和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不过巡视的也不用过于频繁, 避免干扰学生心境。但是,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条件都不相同, 因此教师们不能对于提问那些极为简单的问题的同学表现出一丝不屑。总之, 要想开展好C语言的实验课程对于教师而言的要求很多, 但我们希望致力于教育工作的教师们, 可以将实现教学目的,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毕生追求的一项目标。

3 结语

为了使学生对于C语言的理解不至于局限在理论上, 我们必须加强C语言的实验教学, 但在开展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本文, 希望可以给广大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课程带来一些启发, 我们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实践中找到更多有效策略, 由此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人才。

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些年, 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从未减弱。由此计算机专业在我国很多高校都有开设, 而C语言更是成为了各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对大学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C语言,实验

参考文献

[1]李俚.计算机C语言计算机编程实验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01 (13) :96-97.

[2]曹红梅.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09 (14) :78-79.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2篇

分析总结了目前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机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工作.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教学方法的推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佳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

作 者:徐晓蓉 陈洪波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福建电脑 英文刊名:FUJIAN COMPUTER 年,卷(期): 25(4) 分类号:G71 关键词:C语言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融合计算思维的C语言教学探析 第3篇

关键词:C语言;计算思维;教学改革

一、引言

目前,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中,C语言作为基础的高级编程语言,已经在高等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要想掌握C语言的使用方法,学生要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计算思维。由于对学生的抽象能力要求较高,C语言的教学效果始终提升不起来。为此,本文提出了融合计算思维的C语言教学方法。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计算思维的特征有如下三个方面:(1)计算思维采用一般的数学思维方式对复杂问题进行求解,改变了目前人们对复杂系统设计和评价的传统方法;(2)计算思维站在计算过程的能力与限制的上层,通过计算思维,能够处理原本无法由个人完成的计算问题与系统设计;(3)计算思维是计算内容的高度抽象,超越了传统物理思维的时空观,计算思维的抽象内容是用符号来表示的。因此,计算思维比物理思维的抽象更加丰富与复杂。

根据上文所述,计算思维对复杂问题有着很强的求解能力。因此,在高校的计算机学科的C语言教学中融合计算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解决C语言编程的能力。

目前,C语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C语言教学中,一般的授课方法是,语法说明,按照固定的模式编程,这样的教学形式容易造成学生片面的理解。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C语言这门课程比较难学,而且毫无兴趣而言,学生只是为了编程去编程。因此,我们应该更换一种教学思维,推行计算思维融合到C语言教学。这样就能通过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与主动学习。

三、计算思维融合的方法

如何将计算思维与C语言的教学相融合,如何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与分解的能力,对学习C语言的学生与教师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提供了几种计算思维与C语言教学融合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授C语言是过程化的语言,主要有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是学习C语言编程的基本架构。而对于数组以及指针部分,教师要多选取生动、印象深刻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例如,指针是存储地址的变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一个学生通过学号找到对应的学生,并讲解,这个学号变是地址,而持有学号的学生就是指针变量。再如,从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来引入C语言的计算思维,可以举例求解1至100的连加和。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思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也可以从一个更高层级的思维高度去思考问题和理解C语言编程,这对学习C语言的学生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2.交互式教学法。教师要注重课堂的互动方式,教师不能一直在讲解知识点,而是要适当地与学生互动,进行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3.课程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也应该融入计算思维的模式,比如课程设计题目为酒店入住管理系统,从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思路出发,使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将设计题目分成几个功能模块,对每个模块进行思考、讨论、验证。

四、结论

本文探析的是将计算思维融入C语言的教学,并提出了几种融合方法,通过教学效果来看,通过计算思维在C语言教学课堂的融合,提高了大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这对大学生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牟琴,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 2011(3).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3]李国杰.信息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取向[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1).

[4]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4).

[5]朱亚宗.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科学定位、基本原理及创新路径[J].计算机科学,2009(4).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探讨与研究 第4篇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情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低年级的一门公修课,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目前学生的差异较大, 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机制下,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够, 对专业的学习自我意愿不够明确, 普遍只满足于“被学’d的状态。而当前高校学生主要为90后的学生, 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加以正确的引导是能学习好相关的课程的。

2. 教学软硬件较为陈旧

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 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多为市场上较为成熟的产品, 然而成熟的产品往往很快就会被新技术所取代。而且经历过大学扩招后, 计算机作为当时热门的专业, 在短时间专业建设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是这一行业中的技术更新很快, 当时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几年后就成为了落后技术。所以,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 辅以一定量的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形式下, 陈旧的教学软件和硬件已不能完全胜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 教学内容分配不够合理

当前普遍的教学模式仍旧是理论知识讲解为主, 教师的教授为先的教学模式。当前教师的授课中, 普遍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教室中进行知识的梳理, 在大量的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到了实验教学环节中, 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下, 只是在进行基础的编写语句。而简单的语句编写过程无法让青年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效, 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是件有利的, 但是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欠缺。

4. 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课程, 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应主要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 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检测教学质量的目标。当前, 众多学校的教学目标的是否实现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作为评测的标准, 这种评测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 无法对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情况作出全面的检测和评价。

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1. 合理选择教材、增强综合课程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类多个专业的公修课, 在选择课程教材时, 应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选择更适宜的专业进行课程教学。例如:信息类专业相较于材料类专业而言,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选择教材和教参时, 可酌情选择难度略高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 青年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教师应结合专业、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选择和布置。既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转化, 同时也要避免问题过难导致学生无法入手。每次实验应该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提高性题目综合性较强, 供提前完成规定实验任务的学生选做。最后实验教材中应增设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内容, 将一个较大规模的程序分成若干模块, 由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 让学生在项目开发中学习和体验软件开发的各个步骤和方法, 培养软件开发能力和合作精神。

2.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等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 它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授课中, 应本着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相关的语法和编译器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算法, 培养编程思维, 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也可以把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做成相应的屏幕录像, 学生在实验课时, !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屏幕录像来加深记忆, 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验课的内容不合实际、很乏味、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授课前应充分做好备课工作, 将枯燥、繁琐的知识, 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动画等资料,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改革考核方法, 建立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同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在C语言实验课的教学评价方面, 应建立面向过程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机制, 单纯注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可能助长作弊的行为。因此, 有必要改革实验环节的考核方法, 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每次实验的完成情况,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在成绩评定中的影响。为体现教学的公平公正及客观, 教师

山东工业技术2014.08 TECHNOLOGY11112山东工业技术TECHNOLOGY2014.08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公修课, 本文对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有效增加课程实验教学成效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课程改革建设, 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程序的编写、调试、优化等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C语言,实验教学,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魏滢.《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3 (6) :41-47.

[2]张琴.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视界, 2012 (3) :84-141.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5篇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是便于分工合作,便于调试、维护和扩充。这种程序设计方法是将一个大程序分成若千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功能,由一个总控模块来控制和协调各个模块来实现总的功能;因此,这种程序设计方法又称为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在C语言中,函数是构成C谙言程序的最小模块。实际上,C语言的程序是由一个或者多个文件组成的,每个文件叉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的。因此,一个程序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的,其中,须有且仅有一个主函数,生函数的名字规定为rnaino这样,组成一个程序的者干个文件中,仅有一个是主文件,只有主艾件中才含有main()函数。另外,函数是由若干条语句组成的,语句是由若干个单词组成的‘单词是由若干个字符组成的。字符是构成程序的最小单元。e语言程序的构成如下所示:

程序~文件~函数~语句~单词、字符。

C语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构成三种基本结构模式的语句,这种结构化程序设计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如下:

顺序结构棋式

它将由若干条顺序执行的语句构成,这是程序设计的最基本形式。

分支结构模式

C语言中具有条件语句和开关语句,它将会构成各种需要的分支结构模式。

循环结构模式

C语言中提供了三种循环语句(for循环,whil。循环和do-while循环),用它们可以构成

各种循环结构模式

在讲述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同时,还必须指出它与其他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语言)相比较,还有一些不完全之处,因此,C语言是一种不完全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其表现如下:

第一,完全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不允许使用goto语句,因为goto语句会破坏结构化。

但是。got。语句在某些时候会使得程序简练,因此,在C语言中原则上允许使用goto语句,为了减少它对结构化的影响,采取了限制使用的办法,即规定got。语句的转向范围只能在一个函数体内。不得使用gates语句从一个函数体内转向到另一个函数体中,这种限制性地使用goto语句会给编程带来一些方便,又不会影响棋块之间的结构化。但是,建议在G语言的程序中尽量少使用goto语句。

第二,完全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要求一个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这样便于结构化的管理。但是,C语言程序中允许函数使用多个返回语句(return语句),即允许函数有多个出口,返回到调用函数。这样做也是为了编程中的方便。在C语言程序中,可以使用条件语句来返回不同的函数值。

由此可见,C语言虽然是一个不够严格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但它是一个使用起来十分灵活的高级语言。

1.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解析:C语言程序实例

2.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指针

3.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函数

4.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数组

5.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点:字符型数据

6.计算机二级c语言试题

7.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解析:常用的输人函数

8.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解析:常用的输出函数

9.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单词及词法规则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6篇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教学改革 C语言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尤其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这句话充分说明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实现培养和训练大学生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理想课程。因此,如何深化《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组建贯穿计算思维培养的知识体系,探索适宜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既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国家对战略型人才的培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提出并定义的。周教授认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国外,计算思维不仅得到美英等国教育界的广泛支持,而且还直接促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大基金资助计划CDI的产生,旨在使用计算思维促进美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成果。英国计算机学会也组织了欧洲的专家学者对计算思维进行研讨,提出了欧洲的行动纲领。

在国内,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率先将国际同行倡导的“计算思维”引入国内,中科院李国杰、陈国良、孙家广等院士以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董荣胜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朱亚宗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也就此开展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计算思维的培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讨。

3研究目标、内容和拟创新点

3.1研究目标

一是丰富和完善C语言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分别在专科、本科教育层次上建成一套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件、实验辅导教材、课后辅导和习题资料;二是推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三是推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计算思维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在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

3.2研究内容

根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的阐述: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为如何求解它的思维方法。计算机语言类教学和程序设计是学习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是理解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途径。由于长期以来受“狭义工具论”思想的影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语言表达形式的误区,把重点放在语言语法知识点的学习上,忽视程序设计能力及更为重要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本项目主要通过选择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和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和面向典型计算环境的问题求解方法和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推动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研究内容包括:C语言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整合课程内容,把原侧重“语言”使用的内容转变为注重与专业结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注重于思维能力培养;构建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程作业与项目训练相结合、常规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设计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手段,以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教学体系,并推进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从而建设可持续的计算机学习形式。

3.3拟创新点

首先,课程讲授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其次,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尝试,探索双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对学生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计算思维的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和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第三,在教学网站的建设上,用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借助优秀媒体的辅助作用,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提供内容丰富、多种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4结束语

计算机C语言教学方法探讨 第7篇

1.1、C语言课程特点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功能齐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许多院校的信息专业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入门先修课程,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等。但由于大多数院校都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本课程,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编程还相当陌生,加上C语言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它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1.2、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C语言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讲授主体。教师教学中往往是概念、举例、练习三部曲的方式来按部就班的组织。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在讲授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等重要概念和应用时,已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去做一些具体的综合性练习。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仅仅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编程仍是一无所知。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从事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

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

2.1、语言与程序设计不能有机结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C语言与程序设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解C语言的一些语法规则,又要重视程序设计。可老师还是老套的从基础知识讲起,然后讲解语句语法,最后应用举例,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重点简单放在讲述学生不感兴趣的语法规则方面,这不仅会使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2、灌输式的理论学习,缺乏较好的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大多数的C语言课程授课方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不少教师还是黄汤不换药式地授课方式,即基本上把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输入到课件,这对于教师是很方便,可以明显地提高授课速度,但对学生而言,只是这大量信息的快速灌输,并没有真正动手实践加深记忆,久而久之,极易使学生听得疲劳、困乏,效率极低。

2.3、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缺乏学习兴趣

大一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又加上C语言比较抽象,教师的举例也很枯燥,所以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学,上了几次课之后就对C语言产生了畏惧感,到后面涉及较复杂算法时,就更感到心力不足;有的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的学生上课时能听懂,可实践上机时就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听得懂,编不出”现象,也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些都是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3、C语言教学改革方案

3.1、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包括的章节比较多,涵盖的内容丰富。另外,它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时,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合理地分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把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在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放到首位、作为主线,在培养能力的过程当中逐步引入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3.2、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理论性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把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验环节和练习,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研究式授课等教学方法,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3、重视上机实践

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才能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时,老师要重点设计选题,使得选题既贴近实际需要,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教师提前布置上机课或自由上机的内容。

4、结束语

针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理论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提高学生C语言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只有不断尝试、改革,才能不断地发现以往教学中的弊病和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完善我们的C语言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小遐.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第8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所深刻地认识, 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且在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必然对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已经不再是理论型的人才了, 更注重的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必然给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这也是每一所高校办学的最终目标。

C语言作为目前每一所高校的一门必修课, 在进行C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实验教学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依据学生的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启发学生, 即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主体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上机演练,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答疑, 最后根据实验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应用到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C语言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况, 现将实验教学方法做以下总结:

1 要想上好一节实验课, 实验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就是必须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 可以说教学大纲是计算机教学的指导棒, 它不仅仅对理论教学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必须围绕教学大纲进行, 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熟练掌握大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并将其完美的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设计出的实验题目不仅要新颖, 还要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还不能够背离教学大纲的内容。充分的将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编入实验教学中, 使学生在实验的动手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语言编程是一项很枯燥乏味的工作, 所以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说:C语言的实验教学可以根据理论课的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 例如C语言的三种基本结构, 按照每一部分的内容编写出实验内容, 这三部分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 应该举出比较典型的例题来进行实验教学。

其次就是教师必须在实验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确定实验内容。教学目的要明确、便于理解, 利用明白的讲解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每次实验课都要做什么、学什么;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但不能脱离大纲, 还要每节课都突出重点, 使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教师还要在每一节上实验课之前将每次的实验题目都做一遍,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免在课堂演示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再来解决, 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教师还要对实验机房的机器进行调试与维护, 对有故障的机器要及时进行维修, 以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浪费时间。最后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状态, 这是上好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不同, 有的对计算机编程了解得多一些, 有的根本没有基础, 完全不理解, 如果教师只是教, 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 会的同学知道怎样学, 而不会的同学不知道怎样学、学什么, 这样肯定不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实验内容, 而是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别进行引导、启发, 教给学生如何学习C语言和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 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 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耐心讲解, 细心指导。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每次C语言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先复习理论课所学的知识, 然后对实验题目进行预习, 完成对实验课的预习工作, 并列出疑难问题。有了课前预习,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容易, 学生也能更快的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

2 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初识编程语言的学生来说, C语言是一门相当难理解的课程。他们没有语言编程的理论和模式, 一切都是新的。所以, 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编程理念和编程模型, 要比让他们机械的把程序敲入计算机, 简单的查看运行结果更重要。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们对C语言变成感兴趣, 如何建立编程思想才是实验老师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具体的讲课过程如下:

首先要把理论课上所学的与实验课相关的内容做一下简要的复习, 加深学生们对C语言重点难点的理解, 因为理论知识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前提基础, 只有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上号实验课;然后针对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 再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课内容的教学。在C语言实验课上, 一般教师都是先把教学步骤从头到尾的演示一遍, 或者是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 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查看程序运行的结果。实际上,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 不符合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学习规律, 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是听懂了, 但是一到实际操作, 还是做不出来,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应该把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 每次讲解的时间不要太长, 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实践, 着重强调操作要点, 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题目。现在的C语言实验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利用大屏幕和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及效果, 使得学生加深了印象, 在税后的动手操作中增强了信心, 教学效果较好。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验课的内容不结合实际, 很乏味, 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对于C语言中循环这一问题的编程实例, 如果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来讲解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 但相反, 我可以这样给学生上课, 我要求和学生做一笔生意, 把循环当中“富翁和陌生人”的典型例题带入到实验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然会想办法把程序编写出来, 他们也想知道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怎样的答案。学生只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编程思想, 这就达到了我们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

学生完全了解了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后, 就可以开始上机操作。不可避免的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要在教室内不断巡视, 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及时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讲解说明。对于学生的提问, 老师注意态度要和蔼亲切, 一定不能表示出瞧不起学生, 认为学生基础差, 这样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当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改进, 真正找出一套适应本学校学生以及本校实际情况的, 切实可行, 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徐立, 倪衡建, 等.“学生主体性引导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 (4) :47-48.

[2]张震.论课堂教学的信息沟通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山东师大学报.2008 (3) :66~67.

[3]苏根良.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 (2) :122-123.

计算机C语言计算机编程实验研究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C语言,计算机编程,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探讨

1、计算机C语言教学特点分析

计算机C语言是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写设计使用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代码语言, 在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写设计应用中, C语言具有语言简练、数据类型丰富以及逻辑性强、完全结构化的特征, 在计算机程序编写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和普遍。同时, 计算机C语言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科中的一门基本语言, 也是进行计算机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部分知识内容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学部分, 是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学习的入门学习课程。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教学过程中, 由于C语言的基础入门学科特点以及数据类型丰富、多样特征, 对于C语言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尤其高, 对于计算机C语言课程知识的教学以及对于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查, 都需要通过学生上机的实际编程操作进行实现。因此, 对于计算机C语言教学来讲, 在进行C语言理论性教学过程中, 也应注意加强对于C语言实验的教学开展, 以培养学生C语言课程的相关能力和素质。

2、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中, 由于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的模式不当, 导致初学者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部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或者是学习兴趣不大。比如, 一些C语言初学者, 在进行实验教学内容部分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内容学习的思维模式, 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C语言与实践解决问题之间的转换与描述, 导致C语言编程设计任务无法完成, 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学习问题与压力, 逐渐失去C语言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其次, 在进行C语言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 由于进行C语言实验教学的教学应用设备比较落后, 导致实验教学开展中, 设备无法满足一些实验教学的需求, 从而对于正常的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从而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再次, 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 由于进行C语言实验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也是目前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目标、任务等的实现, 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和作用。最后, 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为了通过上机的计算机编程设计实验, 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检测。但是, 目前C语言的实验教学中, 存在着对于C语言教学上机实践的考核措施与机制, 这也对于老师进行实验教学成果的检验以及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真正掌握情况了解, 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从而对于实验教学计划与教学开展设计、教学效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3、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计算机C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的影响作用, 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 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的方式以及内容进行改革推进, 以提高C语言实验教学的效果与水平。首先, 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合适实验教学方式, 来提高学生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比如, 通过错误案例的分析教学法, 将学生编程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 提前进行教学设计, 并通过教学分析, 在吸引学生兴趣同时,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记忆、理解。其次, 应注意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开展多媒体网络的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并且主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计算机C语言编程设计的相关实践能力与水平, 推进计算机C语言的教学发展。

如下, 是使用计算机C语言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实验教学应用过程。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首先使用计算机C语言进行多项式除法的程序模拟设计, 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计算机程序的函数名称:polydiv;

计算机程序函数原型位置:CRC.H;

所属计算机数据库:CRC.LIB

在使用C语言进行函数计算设计过程中, 会产生一个余数, 余数存放在remainder文件中。

其中, 计算机C语言多项式除法模拟设计中, 头文件为siodef.h

在进行上述应用计算机C语言进行多项式除法程序的模拟设计基础上, 在使用CRC函数进行CRC测试程序设计实现, 就可以实现计算机C语言对于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设计实现, 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 进行教学实现。

4、结语

总之, 计算机C语言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 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视对于学生实践动手以及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锻炼, 因此, 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有利于对于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避免与控制, 取得较好的C语言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卜登立, 彭嵩松, 唐卫东, 龙侃“.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井冈山大学学报, 2009 (5) .

[2]方艳红, 赵海龙.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9) .

[3]朱旻如, 郭剑, 朱立华.计算机语言课程中案例实验教学法的实施探讨.计算机教育, 2008 (18) .

[4]刘丹, 刘德山.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研究.计算机教育, 2012 (9) .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C语言,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

目前, C语言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大部分学校选择它作为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必选入门课程, 并且要求学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然而,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讲授语法作为核心, 运用一些简单的程序示例, 对知识的应用不够重视, 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案例教学法具有扩展学生思维、创新知识等优点, 是一种新的有效教学方法[1]。

1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将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选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实践中解决有关C语言的概念不易理解的问题。实践中所选的案例必须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典型性、时代性和真实性, 并且体现每个案例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若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就需要采用学生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 提高学生对C语言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2,3]。

2 C语言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课程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在毕业以后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 因而对C语言的重视程度不高,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C语言已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没有可以应用的领域。因此, 学生对C语言学习的兴趣慢慢降低, 学习效果也不好。

2.2 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不足

大部分学生认为C语言的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 原因在于C语言本身具有概念复杂和运用灵活两种特性。如何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成为了首要问题。

2.3 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 大部分学校选用谭浩强教授撰写的《C程序设计》作为教学教材, 这本书中每一章对基本概念介绍完以后, 都会提供一些例题、对应的解释以及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在章节结束后提供一些关于本章内容的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该教材的优点是将基本概念介绍得非常清晰, 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概念的记忆;缺点是仅记住了概念, 没有深入将其理解, 并且章节之间的连接性不强, 导致对综合应用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4 上机目的不明确

在教学过程当中, 大部分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上机任务, 导致学生在上机之前对上机的内容不是很清楚, 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直接将老师上课讲解的例题或者是书中的例题编辑到电脑软件中, 不去分析程序的语法结构和具体的算法, 使得上机课程不具有实践创新性。

2.5 整体设计概念性不强

C语言的逻辑性很强,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引导, 解决不了综合应用相关内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会使得学生很难在应用阶段完成具体的专业设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都将《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 可以了解C语言的规定及其基本语法, 使得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算法, 从而培养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对上机调试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形成良好的风格、设计规范和编辑习惯, 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的基础比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认为C语言是非常枯燥的, 语法很多, 在课程结束以后, 会觉得知识点特别零散混乱, 看得懂程序, 却不知如何编写程序, 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很老旧, 只注重语法教学, 没有添加相关案例, 导致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对其兴趣也不足,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日常生活当中, 学生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新事物, 因此, 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添加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3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其特征

(1) 直观性强。案例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从案例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案例。可见在整个模式中, 案例既是起点, 又是终点, 将理论知识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桥梁, 体现了C语言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学习方式。

(2) 全息性。案例本身具有直观性, 并且有关案例的信息涉及面广, 可以从所需要的侧重点出发, 多方面进行分析, 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3)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形成学习小组, 遇到不懂的问题, 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 可以给大家带来很多灵感, 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升自身的协调配合能力。

4 案例的选择及其相应设计

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是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时效性特点。如何使案例教学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得以体现, 成为了重点问题。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过程是案例的引入、案例的学习与分析、案例的总结。若想完成案例中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严谨的设计。

(1)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并不是简单举例, 该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所涉及的知识点必须占据课程中大部分知识, 并且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注重所选取案例应具有挑战性、可行性和趣味性。

(2) 设计的案例具有一定的规模, 且要求该设计与工作或者实际生活相关,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还能够符合知识点所具有的特点。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 选取不同的案例, 采用从易到难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3) 随着学生对C语言掌握的程度逐渐加深,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较高难度的且具有挑战性的案例, 可以将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的题目选为教学案例,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C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还为以后的比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5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当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 并且自主认真思考问题。将7~8名学生分到一个活动小组中,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学生利用多向思维分析方法对案例程序的源代码进行分析, 把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体会进行相互交流。老师应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做出相应的讲评, 并且对该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再次进行详解, 以加深学生对解决该类型案例方法的印象, 在上交的分析报告中, 必须体现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有助于创建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QQ聊天群、E-mail信件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 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 布置一个包括综合知识的案例, 让学生自己完成案例分析、案例设计、上机编码并调试、撰写总结报告, 最后参加答辩。在整个环节中, 教师都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答辩过程中, 师生共同交流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每次课程设计结束以后, 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调整、补充, 提高教学质量。

7 结语

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还可以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当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方法使得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 突出了知识的重点, 使得问题简单化, 激发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但是, 对于理论部分的知识, 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授, 不可以完全依赖于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乐.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运城学院学报, 2016 (3) :73-77.

[2]陈春丽, 刘正东.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4) :5945-5946.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11篇

【关键字】计算思维 C程序设计 教学实践

2010年,教指委明确指出,要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1]。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问题求解算法和实现算法具体过程,在教会学生计算机编程的同时强化计算思维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以及计算思维能力,是教学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计算思维

(一)概念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主任 Jeannette M. Wing(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提出。

其理论精髓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它就像逻辑思维能力一样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应用计算思维在实际算法实现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及内部存储器容量等问题。

(二)重要性

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方式,非计算机的。 教学过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算法的过程,要使同学们循序渐进的体会计算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形式逻辑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算法实现并编写程序,最终领会计算思维。实际教学当中,带领、引导学生使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思考问题,是计算思维重要体现的一个方面。

二、计算思维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一)计算思维和算法

对程序设计来说,算法是其精髓。在同学们刚刚接触循环程序设计时,最为经典的例题就是求1到100的所有整数之和。应用计算思维的理论,具体算法为循环变量从1开始,连续累增,直到循环变量首次越界,退出循环。请同学们比较该算法与著名高斯算法的区别,阐明原因。

(二)计算思维和理论教学

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遇到的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同名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什么叫作用域越小越优先原则。可以借助生活中遇到的交通堵塞问题,当既有交通红绿等又有交通警察指挥交通时,作为普通行人和车辆应该听从谁的指挥,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警察”。通过这个实际问题,不但让同学们瞬间掌握了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同名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从计算思维的理论出发从而带领同学进一步理解计算思维的运用方法。

(三)计算思维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计算思维的目标是明确的,其培养的核心就是实际问题的求解能力的培养。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知识体系,着重强化利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描述问题和使用机器语言解决问题的训练。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启发与引导同学们运用计算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独立求解。同时在程序设计的各个章节,和练习中,不断渗入计算思维的思考问题方式。

例如,在练习三大基本结构所有知识点的“输入银行密码”程序,最能体现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连贯性。采用任务逐步细化、计算思维逐步渐进的方式。“输入银行密码”程序知识点分布如表1 所示。

通过具体实践来领悟计算思维在程序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计算思维的精髓就是要培养同学们应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算法并灵活编程实现。专家指出:“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都应热心于它的学习和运用” [6]。

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对于高等教育下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更有利于他们进行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九校聯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3.

[3]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thinking about computing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J].series A.2008.7.

[4]jan cuny, larry snyder, jeannette m. wing. demystifying ct for non-computer scientists[J]. work in progress.2010.

[5]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第12篇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不仅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而且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以后,大一上学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C语言的先修课程,为以后学习C语言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C语言是新生进校后首先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尽管他们高中都通过了计算机会考,但仍有很多学生未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甚至有些学生连Windows的基本操作都不会。C语言又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语法限制不严,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困难,并不同程度产生畏难心理,有的甚至怀疑自己选错了专业。笔者从事了多年的计算机相关专业C语言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对C语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讲授C语言课之前,先用2或4课时补充介绍学生学习C语言前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制及其转换,信息的编码,Windows窗口,文件和文件夹概述与管理等。这样做看似浪费了一部分时间,但在后面的C语言教学中效果明显。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C语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数据类型与基本运算、输入输出操作、流程控制语句、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位运算与文件及其应用等。多年来采用谭浩强主编的“C程序设计”作为主教材,该教材的最大优点是“内容详尽、解释清晰”。“内容详尽”体现在教材中除了介绍相关语法的一般格式外,还增加了相当多“特殊格式”和“特殊情况”的解释和说明。按照该教材组织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放在了“语法研究”上。“语法研究”型的课堂讲授,不仅占用了较多的课时,也增加了C语言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错误的学习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了“懂语法、会做题,但不会编程序”的教学后果。

从课程任务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C语言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通过简单算法掌握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的数据结构课程和其它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笔者本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归纳,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的一般格式描述和直观易懂的语义表述上”,避免涉及各种过细的“不符合人类阅读习惯”的语义描述,避开“特殊格式”或“特殊情况”,摆脱“研究语法”的错误向导,侧重培养学生的程序阅读和程序设计能力。教材前5章的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与基本运算、变量与常量、输入输出操作、流程控制语句。大家都知道,前5章是后面几章如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文件的基础,前5章的内容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后面的内容就很难继续进行。鉴于此,笔者对前5章的内容作了调整。例如:避开表达式中对同一个变量多次进行自加或自减的操作;转义序列只介绍常用的n和t;字符串常量不在第2章介绍,而放到第6章字符数组之前讲;介绍printf()时先避开八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输出格式;避开for语句中省略表达式1、表达式3或循环体的情况等等。这样一来,难度小了,学生的信心有了,学习积极性也就很快被提高起来。又比如:通过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例题,重点介绍累加器算法、计数器算法、累乘器算法等迭代算法以及穷举算法,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也掌握了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用小组长取代课代表

课代表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课代表一般是由班级推举、学生自荐或任课教师指定。几乎所有课程的课代表相对于班级的其他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绩好。一个班的学生住在几个宿舍里,大学通常没有班级自习室,这给课代表收发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的原因之一。学生从众心理强,一个宿舍的学生彼此影响很大,对某门课程的学习,要么都好要么都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在最近几轮教学中,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推选自己的小组长。一个班的一位课代表被几位小组长代替。小组长负责收发本小组的作业,与教师联系,甚至可以让小组长为本小组的每位学生给出一个初步的作业评阅成绩。这样不仅调动起每位小组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带动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便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2.2.2 增加课堂讨论

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更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两者缺一不可。一个讲课精彩幽默的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状态,也只能短时间内吸引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课堂上听明白了,课后很容易忘记,知识掌握不牢固。山东建筑大学从2007年开始,C语言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一次2课时改为3课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笔者的做法是,在讲完每个知识点后,设置几个思考题,组织大家讨论。例如:采用冒泡排序法对存放在a[0]到a[N-1]的N个数完成升序排列,经过教师对算法基本思想的分析,得出采用两个for构成的循环嵌套结构的程序代码是,for(i=1;ia[j]){a[j-1]与a[j]进行交换}。讲完后设置3个思考题:1)如果i,j的初值从0开始,则需要修改哪些代码?2)如果用a[1]…a[N]存放N个数,需要修改哪些代码?3)如果按降序排列则需要修改哪里?通过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真正理解。

2.2.3 时时强化内存的概念

内存是一种存储设备,存放着正在运行的程序和程序中使用的数据。内存的概念几乎贯穿于C语言的每个知识点。定义变量、数组的语句实质上是向系统申请存放数据所需的内存空间,变量、数组的初始化无论是采用赋值语句还是输入函数,其实质就是将数据存入指定内存的过程。程序中对数据的操作实质上就是对相应内存的存取操作(即读写操作)。访问变量、数组元素对应的内存既可以采用“直接访问”,也可以采用通过指针进行的“间接访问”。变量、数组的数据类型决定了其对应内存空间的大小,存储属性决定了系统为其对应内存空间进行管理的时间。

在介绍基本数据类型、定义基本类型变量、赋值语句、变量的地址时引入内存、内存空间、内存地址的概念,在后续教学中时时强化内存概念,在分析程序运行结果中,时时提醒学生在不同时刻内存里数据的变化情况。内存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强化。只有理解了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内存里的各种数据的基本变化,才能真正理解C语言中各种概念的含义,并且关于指针的学习也就容易多了。

2.2.4 通过一个典型例题将C语言的内容串联起来

学生反映循环结构之后的内容,如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文件很难掌握,不会编写程序。笔者使用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理解每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由浅入深的掌握程序设计方法,锻炼编程能力。典型例题:某班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中给出了每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M门课程的分数。编程实现,根据学生的平均分由高到低的顺序,重新输出一张成绩单。本例题涉及到的数据类型丰富。学生的每门课成绩可以作为整型数据使用;平均分可以作为实型数据使用;性别一项,如果用W表示女,用M表示男,则性别可以作为字符型数据使用;如果直接用汉字男、女表示性别,则可以和姓名,学号一样作为字符串数据。例题中的数据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存放:用数组存放、用结构体数组存放、用链表表示、用文件存放等。例题用到了排序算法。例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覆盖了整个C语言教学活动。

在介绍C语言绪论的第一堂课,可以把典型例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学完C语言后应该具备的编程能力。在讲授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基本输入输出函数—scanf()、printf(),循环语句时,都可以把典型例题的某部分抽出来作为例题讲解。在讲完数组后,可以把典型例题作为一个综合例题进行分析,找出特点:1)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M门课程的分数以及平均分分别存放在不同类型的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里,使得排序算法中交换两个学生的对应数据的操作比较复杂。2)输入的学生数据只能使用一次,下次运行程序时还需重新输入,因此上机实践时只能取少数几个学生的数据进行练习。3)输入操作、排序操作及输出操作等所有程序代码都写在主函数里。4)N个学生的人数必须具体给出。在讲授函数知识时,针对特点3)可以编写3个函数分别完成输入操作、排序操作及输出操作。在讲到结构体数组时,可以采用结构体数组存放N个学生的数据,简化了特点1)的操作。在讲到链表时,可以把一个学生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结点使用,解决了特点4)的问题。在讲到文件时,可以创建班级成绩库文件来存放班级学生的成绩,解决了特点(2)的问题。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典型例题始终贯穿于C语言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将各章的内容、各个知识点串联了起来。数组、函数、结构体与文件,其各自的特点都可以通过典型例题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提高了编程能力。

2.2.5 加强上机实践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C语言课时为64(总课时)=40(理论课时)+24(上机课时)。为了弥补上机课时的不足,笔者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每一次上机实践课,另一方面每周必须做到至少一次的自由上机实践。教师需要提前布置上机课或自由上机的内容,为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对于三四个班的合堂教学,上机课分批进行,一个教师一次只能带一个班,这样每位学生的上机情况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教师可以兼顾到每位学生,学生出现问题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辅导,并杜绝了学生上机课玩游戏的现象。另外,要求学生在上机课完成上机实验报告,下机时上交上机实验报告,不仅可以杜绝实验报告出现抄袭情况,也可以将收上来的实验报告作为本次上机课的考勤依据。采用上述几种措施,提高了上机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束语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C语言课程教学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笔者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上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今天,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使C语言课程教学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登记范围下一篇:水利工程中的监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