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分层次教学

2024-07-05

制图分层次教学(精选12篇)

制图分层次教学 第1篇

初中生升入技校或职中后, 由于个性及发展的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环境影响的不同, 造成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尤其对于《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 由于它较抽象以及强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因素, 使学生在进入点、线、面的投影理论学习时, 形成了能力上很大的差异, 严重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教学效果, 且直接造成了学困生的增多与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 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 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就必须以学生为本, 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 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促进包括学困生在内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他还指出:“只要在提供适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次教学就是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分层次教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一) 尊重学生, 隐性分层

针对《机械制图》课程较为抽象的特点, 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区分不同层次, 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 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分层不是简单地、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 而是要通过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可以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即教师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 学生间只有小组的差别而没有分类的差别, 使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小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 以便采取竞争的方法促进其发展。还可使全组学生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 实行小组内的合作互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 既能使学生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 又能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 可以根据一次或两次大的综合考试成绩, 结合学生平日上课表现, 初步分出A、B、C三类, 均衡地分配到全班各个小组中。由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学生分层时,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起主导作用。比如, 在教学评价时, 由学生自我确定组别, 模糊组别之间的界限, 要使学生明白分层是阶段性的、动态的、变化的。学这一章节时, 某个学生可能在C组, 而学另一章节时, 他又可能到了B组, 要体现出教师的爱心、关心, 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 能积极地、愉快地从低组别跨入到高组别, 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 因材施教, 愉快学习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措施, 可以制定基础目标、中等目标、发展目标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体现出针对性。

比如, 在讲授“轴测图”这一章节时, 可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练习要求, 在难易程度上分层次进行练习, 以求各有收获。对C组的学生可提出这样的要求:掌握简单形体的正等测画法, 了解斜二测画法———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理论;对B组的学生则要求掌握中等复杂形体的正等测画法及简单的斜二测画法———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理论;而对A组的学生则可在难度要求上更高一些, 且加入“徒手绘图”的要求———属于提高性质。这样, 内容和要求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励, 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进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 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 提供好方法, 导通阻滞点, 创设成功机会, 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教师还要讲究教学艺术, 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秩序, 要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要改变“总是喜欢好学生”的理念, 要把“让大多数学生听懂、学会”作为教学目标;要学会欣赏学困生, 不嫌弃学困生, 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闪光点, 并及时地表扬他们。

教师还应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结合所教的内容, 事先设计好各种适合于每一层次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将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 原则上要让好学生“吃得饱”, 让学困生“吃得了”, 消除抄袭作业与不交作业的现象。

(三) 建立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变被动接受为自主研究, 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好方法。能够克服并解决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带来的许多弊端。尤其是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方面效果特别显著。这种学习模式力求做到学生人人参与,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 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对于学困生, 这种学习模式为其创设了宽松良好的环境, 使其可以随时想、随时说、随时问, 消除自卑感, 最大程度地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对于A组学生, 教师可以贯彻探究式教学, 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而对于C组的学生, 教师则主要运用成功教育方式, 采用“低起点, 迈小步, 步步准”的学习方法, 慢一点、细一点, 精讲多练, 使学生既学得进、跟得上, 又感兴趣。比如,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 有“根据给定的视图补画另外一 (两) 个视图”的题目。这种答案不确定的构形设计训练, 就可以在暗示的基础上对C组学生提出要求:得出两三个答案就可以认为成功了。而对于A组的学生, 教师则要求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得出答案, 甚至可再加上一些形体变位思考、二三维间的转换互动训练等等, 以培养他们的图像感, 鼓励他们的多向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评价要适合个体发展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于以课本知识作为唯一标准的模式。而采用分层次教学, 就应该重过程训练, 重能力培养, 而淡化考试分数。机械制图课程的综合考核评价可以用考试、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个人能力提升情况、小组整体进步情况等形式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既要量化到个人, 还要捆绑到小组, 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机械制图》考试中, 笔者采取的方法是:70%的基本题要求必须做, 20%的中等题要求A、B组必做, 10%的提高题要求A组必做。在每次考试前, 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 自主选择组别 (评分时教师要参照隐性分组情况适时纠正) , 学生若跨组作对了题目, 则给予加分。这样, 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逐步使一部分学困生转为一般生, 使一般生渐渐向较好生靠拢, 从而步入良性循环。

应用分层次教学的成效

笔者于2006~2007学年度在两个普通班共98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测试:在第一学期前半学期, 先按常规方法教学, 结果, 在期中考试中, 这些学生只有50%的及格率, 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在40分以下。然后, 再通过半学期的分层次教学, 到期末考试时, 学生的总体及格率达到了75%, 成绩最差的也在40分以上。而到了第二学年, C组学生只剩下5名, 而A组的人数则增加到32人, 及格率也上升到了85%。

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建立以人为本, 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 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实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密切了师生关系, 提升了教学质量, 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 同时, 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 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控制了流失学生的数量。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任曰金.分层次教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如何分层次教学 第2篇

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决定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学生分层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教师要特别关注C层学生,通过耐心辅导,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多鼓励他们,尽量多提问简单的问题,多找闪光点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及时完成作业。2、教学目标分层次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 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3、教学过程分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 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 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次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可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与层次题的比分为4:1.7、评价分层次

制图分层次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制图课“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过程考核”

我校制图课进行了“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通过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考核模式的改革,能够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将介绍本校制图课的“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的实施过程。

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本学科对机电类制图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它既能体现因材施教、人人成材的理念,又能通过工程项目带动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工程项目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能取得最佳效果。采取过程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上好每节课,做好每次作业,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对自律性差、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督促。“过程考核”方法即过程监控法,这种方法保证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合格,最终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种检验方法胜于最终检验方法——即一次考试定成绩。

一、“班内分层次”教学

“班内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专业课对制图课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大纲,采用班级统一讲授: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不同。“班内分层次”教学可归纳为“四分一统”,即培养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试分层和统一讲授。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课前,任课教师找班主任进行调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约10名,C层约10名,剩下为B层。再让学生自愿选择,任课教师与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最后确定A、B、C三个层次。其中,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工程项目的完成度,进行层间流动,实行“首位上升,未位淘汰,层间流动”制,即低层学生成绩优秀者——首几位,可以升入到高一层次,而高一层次的学生成绩较差者——末几位,也会降至低一层次,这种层间流动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引入了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座位的排上,让学生按层次分开坐:A层坐教室右边、C层坐教室左边、B层坐教室中间。学生按层集中坐,便于监督、辅导、提问、管理等。

为了进行制图课的“班内分层次教学”,我组编写了“班内分层次教学”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使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不同习题。

二、“工程项目”教学法

将六个工程项目带入教学中,把制图课的主要知识点与能力点连接起来。学生在完成工程项目过程中,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能够提高画图能力与看图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与技巧,为日后专业课及到企业工作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正如我校潘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中专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社会上我们靠技能、技巧和双手吃饭。”通过工程项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绘图与识图能力、动手能力、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运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等表达技术要求的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表达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与学都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制图课的知识点骨架是:三视图→基本体→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通过六个工程项目把它们串起来。本学期,先完成四个工程项目,下学期将完成剩下的两个工程项目。

三、“过程考核”

(一)“过程考核”模式的实施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引起考核模式的改革,针对目前实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法。在制图课授课过程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练习、课堂笔记、课下作业、大作业、测验以及四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

1.通过过程考核模式,本学期重点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必备的学习用品必须齐全,课堂笔记和作业必须完整。

2.措施:(1)每次课前,先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是否齐全,重点检查C层学生。(2)每次课后,抽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是否齐全,重点检查C层学生。(3)每次收作业,检查作业上交情况,重点检查C层学生。此种方法是为了督促中下层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课前准备、课堂听课至课后作业,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加大监督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奖励方法。班内为分层次教学,为了解决学生期末评优与评奖学金的问题,A、B、C三层的学生成绩进行横向比较,采取“兼顾层次,奖励先进”的原则。每层学生的成绩乘以相应系数,为期末最终成绩,A层系数为1.1,B层系数为1.05,C层系数为1,即:A层=1.1F,B层=1.05F,C层=1F(F为汇总成绩)。A、B层的成绩大于100分时,计为100分。

4.考试。在第六和十六周测验的考试试卷中,按大纲要求将试题分为A、B、C三层,分别进行考核。

(二)预期的目标

1.通过“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达到A层的学生“吃得饱、成长快”,培养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学校的“优秀产品”“拳头产品”;B层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C层的学生不掉队、不流失、学有专长,成为德、智、体合格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为社会、学校、家庭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贡献。

2.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使A层的学生出色发展,B层学生稳定发展,C层的学生不掉队、不流失,学有所得、学有专长。一技在手,顺利就业,就是本校最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为:说话有礼貌、遵守纪律、做事认真。在“过程考核”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使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对课堂进行严格管理,对课后作业及时督促,使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在制图课授课过程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练习、课下作业、笔记、大作业、测验以及四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实践证明,采用过程考核制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第一,制图课的“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教学综合改革,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运用“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这三种方法,可及时有力地督促学生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较好地接收所学知识。

第三,通过“工程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想象力、绘图与识图能力、动手能力、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四,通过“过程考核”教学法,在制图课授课过程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练习、四个项目等多方面的完成情况,对创建优良学风和严肃学习纪律有显著的效果。

第五,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把过去备课主要备教材,变为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教师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层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金大鹰.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分层次教学尝试 第4篇

一、学生的分层

先向学生说明分层次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 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达到班级的整体优化。首先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 知道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明确自己能独立完成哪些题目, 哪些题目只是一知半解, 哪些题目又根本没有思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 让他们自己申报A、B、C、三个小组, 教师制定每个小组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的不同目标和要求。C组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基础题目, 熟练掌握理论知识, 教师注意对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B组学生在完成C组学生任务的前提下, 还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解决一些综合性题目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要注意培养B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优势, 要能主动解决益智类题目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 教师注意对A组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但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够达到上一小组的要求, 就可以申请调到上一小组。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鼓励, 更增强了自信。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为分层教学法做准备。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 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 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掌握程度, 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 注意知识的衔接性。知识的重点、要点要精讲精练, 具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使各组的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在教学中以处于中层的B组学生为主线, 为C组学生设计一些较简单, 但必须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回答的小问题, 帮助C组学生体会“理论知识是基础不能忽视”, 并深入了解知识的连贯性, 也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同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我们要使一个东西牢固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我们要从家去学校, 为什么走直线最近等。教师为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 就要有一定的深度, 还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B组学生就不只是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应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了, 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如:我军要去敌营营救我们的同志, 怎样才能正好躲过敌军探照灯的照射而不被发现?这类题目需要知识的综合运用, 更能激发学生为了营救战友脱险而义无反顾的责任心, 为此, 学生在计算中更会一丝不苟, 也会使学生为了出色完成任务而更专注于学习。A组学生的问题比较随性一些, 我通常打破了老师问学生答的惯例, 而是让他们通过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 或是运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给同学们出些题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也通过他们问题的提出, 了解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先是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最后老师做一下点评。A组学生的思维必须给其留有悬念, 而且是最能吸引他们的, 又不能让他们处在胜利之中。我把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小智力题, 作为奖励分发给他们, 既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 又让他们以高涨的荣誉感、饱满的热情、愉悦的心情, 主动去做这些题目, 为此达到的效果会更佳。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相应层次问题的前提下, 还要激励学生回答高一组学生的问题, 如果回答准确, 会赢得全班同学认可的掌声,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使学生的自信满满, 为升到高一组而更加努力。正因如此, 分层次教学法能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B组学生“吃的好”;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 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一节, C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掌握一种证明方法即可;B组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证明方法;A组学生需要以教师讲的方法为基础, 拓展思路, 寻求不同的证明方法。

三、课内、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对于各组学生的作业, 我每天都要细心安排。C组学生的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外加一道较灵活的题目, 逐步提高C组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B组学生的作业除了基础性题目, 还要有综合性、灵活性,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深深感悟到, 知识来源于生活, 也服务于生活, 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出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A组学生的作业不失综合性、灵活性, 实际应用, 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注意一题多解, 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 让他们做出固定题目的同时, 还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 或是自己出一道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点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会被知识禁锢, 而是作为知识的主人, 通过不同的调配方法, 提出不同的问题, 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课外辅导的分层主要在学生之间完成, C组学生选出自己做着困难的题目, 说出困惑之处, 然后由B组学生说清知识点和思路帮忙解答。而A组学生则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其中, 要进行最后点评。同样, A组学生帮忙解答B组学生的疑惑, 如果有疑问, A、B组学生可以进行讨论或辩论, 如果得出大家公认的结论那是最好, 但最后的裁定者是教师。这样的方法, C组学生提出问题后, 通过B组学生的解答, 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 找到了症结所在, 更能做到有的放矢。B组学生通过解答C组学生的问题, 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更会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 督促自己要认真学习来帮助同学。A组学生责任感会更浓厚一些, 遇到的问题会更困难一些, 但他们有讨论或是辩论的交流机会, 为了能最终取胜, 就需要更灵活、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为浓烈。

四、考核和评价分层

生物分层次教学总结 第5篇

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情况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法的优点体现在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有利于避免传统教学法中忽视相对成绩、能力较弱的学生,片面强调开学率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在实践中难度较大,常见阻碍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小班教学在较发达城市中已成为主流,但对于广大农村中学来说,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每个班级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甚至近百人的现象司空见惯。在这样的状况下开展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了解的学生数量过于庞大,超出了教师工作能力。

二、教师结分层次教学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只有“精英教育”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唯一手段

长期以来,学校、家长片面强调学率和考试成绩,一些教师错误地把考试成绩看成检查自已教学成果的唯一手段。

事实上,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每一位学生的素质提高,能力得到培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算成功。

二、教师自身能力有限,难以驾驭分层以次教学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一轮课改启动以后,从教学目标到教材

教辅、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教师不及时给自已充电,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势必影响到教学工作。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我对自已在分层次教学中的探索做出初步总结:

一、分层次教学的运用可因地制异,因人而异

分层次教学本身强调的就是“求异”,关注不同之处,利用学生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如果简单笼统地把这一教学法运用在所有教学场合,显然违背了它的本意。

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尽最大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坚持重难点问题的分层次教学。

在一节课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分层次教学,尤其是在教学条件中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重点是基础,在分析重点问题时要以B层次学生为主,多提问B层次学生,促进他们深入理解重点。难点是提高,遇到难点要充分启分A层次学生思考,他们的探究中帮助所有学生实现升华。

二、端正对素质教育的态度,放眼长远利益 教师对学生影响往往是终其一生的。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已在学生中影响。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缓慢而艰难,但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我们不能回避。

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学困生的关注过程,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促使他们不断成长的有效手段。

我的一位学生曾对我说:“汪老师,你上课让我回答的问题总是我知道答案的,这使我觉得自已也是课堂上的重要一员呢?每次站起来胸有成竹的回答问题是,我觉得自已也很棒!”

三、努力工作与不断充实自已相结合才能开创新的教育教学局面 人民教师是春蚕是红烛,我们要安贫乐道,要甘于奉献。但是,在现代教学中仅仅靠自已身上的一点光 和热是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只有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业会交流合作,我们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具体的说,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掌握;教学研究讨会我们可以多参加多关注;教育教学政策的新动态也不能忽视。

英语分层次教学构想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26—01

班级授课一直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该形式有许多优点,诸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但也暴露出了许多缺点,集中表现在:教学内容、标准、进度等固定、划一,难以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致使有潜力的学生难以获得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无法调和教学要求和学生可接受性能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对学生分层是个棘手的问题。首先,必须充分、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通过智商、非智力因素的调查,把握他们的智力、学习兴趣、动机等情况;其次,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再者,通过个别谈话、家访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家庭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客观科学地确定学生的层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秀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层为中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有升有降。分层不是手段,是为了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教学中要做到内容安排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层。

1.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目标的制定必须有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层次分为认知领域的层次和知识迁移的层次。认知领域的层次指的是对知识点的识记、领会、理解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层次指的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掌握其变化规律,以获得新的能力。根据巴班斯基的“可接受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可以根据各自对应的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就认知领域来说,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将学习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评价五个层次。其中,在英语学习中,前三个层次尤为重要。识记,是指能够储存和提取学习过的材料;理解,即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内部分析,掌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指能够解决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问题。识记和理解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运用属于对基本能力的要求。

2.讲授分层

分层施教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在课堂上教授同一教材内容时,对三个层次进行相应水平的教学,从最低起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发展、分和有致,并且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学生全员参加,各有所获,既使中下水平的学生吃得了,又使优等学生吃得饱,最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3.操练分层

一般情况下,要求A层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或者是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要求B层学生能背诵对话和教师规定的课文部分段落,并模仿A层学生自编对话和复述课文;要求C层学生熟读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并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另外,对于作业可以根据三种不同的层次布置三种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三种批改方式。Level C:基础题+补缺补差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订正。Level B:布置基础题,教师全部批改。Level A:基础题+提高题,教师只批一两本,其余由学生核对。

职专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第7篇

伴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普高热的升温, 昔日百里挑一, 今朝来者不拒, 职业学校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入校文化基础的差异越来越大, 数学科的问题尤为严重, 学生的数学程度参差不齐。按照目前教育的标准, 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 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弱, 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教与学都不得法, 他们的数学成绩、能力分化严重, 课堂教学中效率低;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 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 有的导致丧失学习信心, 自暴自弃。这些状况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为职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 以学生为本,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 既要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 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既要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 又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 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努力转化差生, 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实施分层教学, 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有效途径。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层次教学”思想, 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如果得到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就是“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 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 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 不掌握前面知识, 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 也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让所有学生得到同一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 “分层次教学”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

1.分层备课, 确定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 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的层次, 进行结构分层备课, 结合课程要求确定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新生入学后, 可先进行摸底测试, 根据测试成绩, 大致将全班学生分为A (高) 、B (中、低) 二个层次。对基本知识, 因是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则全班同步学习, 原则上以中、低层次组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标准, 一般只要求能领会和能简单应用, 也就是低起点、慢开头。目的是使全班的学生都有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如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应加大提问和练习量, 作“底速”处理,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例如在教“不等式性质与证明”, 先从具体数字入手, 然后过渡到一般字母的证明。同时注重学法指导, 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学习为主, 通过模仿教材中的例题的解法, 让学生从中找到一般规律。基础好的, 则以创造性学习为主, 启发举一反三发展智力。在设计教案时例题的选取要把握低起点、有梯度。同一例题要体现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不同要求, 对学习差的学生, 要求就题论题, 一题一解, 而对基础好的同学, 可要求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分层教学, 抓中间, 顾两头

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应抓中间, 兼顾两头。如:课堂提问除应考虑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外, 还必须使所提问题与被问对象“相匹配”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注意给差生刺激和鼓舞的机会。即对于B组的提问, 应以基础知识直接应用为主, 若是综合性的问题, 则要适当设置一些台阶, 使其简单化。对于B组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鼓励。对于A组的学生则应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充分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 让A组学生与B组学生一帮一, 结成对。使学生课后有时间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同时设立帮教小组, 开展互帮互学等活动, 加强个别辅导, 查漏补缺, 辅差提优促中, 促使大面积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 介绍数学趣事, 激发学生的好奇。如教等差数列时, 可讲儿童时代的高斯计算1+2+3+……+100=?轶事;教等比数列时, 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教直角坐标系时, 讲“笛卡儿梦游坐标系”的故事;这些轶事,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3.分层布置作业及时反馈、纠正

对于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的难易程度和量的掌握要恰当。B组低层次的学生可仿例题做简单的练习和基本题形, 检测公式的套用;B组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脱离例题能独立做基本题和带有小技巧的主题练习题, 检测公式的逆用和活用。A层的学生要求能处理有一定难度的题和有探索性的题, 检测公式有变通和发挥。例如在复习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后布置的一组作业:①undefined②undefined③undefined④undefined, 从易到难,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差错情况, 进行纠正, 并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这样, 学生乐意完成各自的作业, 抄袭作业现象会逐渐减少, 乃至消失。

4.分层测试, 分层评价

测试的命题原则是:试题的难度必须适合多数学生的水平, 即8:1:1, 基本题约占80%, 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约占10%, A组和B组中层次中等的学生做;拔高题约占10%, 这种题型有一定的难度, 供A组学生做。当然, 拔高题也可作为B组学生的附加题。或按9:1的难易比, 即基本题约占90%, 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约占10%供A组学生做;总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定。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 学习成绩较低, 在评价学生时, 如果单纯从考试成绩作横向比较, 势必会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考评注重从学习态度、听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平时量化占30%, 期中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40%。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要公正, 恰如其分。评价一个学生, 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的进步情况。

四、问题与思考

1.我校从04级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 分层次教学如何与“学分制”结合起来;

2.目前我校用的教材不太适合分层次教学, 应针对职专学生的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整理或补充资料, 也就是说编写校本教材;

3.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分层教学要求, 少数教师处理教材能力较弱, 对适应分层教学的教法、学法研究不够, 学校对教师还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总之, 在分层教学中,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还要我们继续深入教学实际, 作更深入研究和探索。

摘要:针对职专学生的实际, 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 改变统一的数学教学模式, 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持续发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中专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第8篇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的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及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许多学生可获得同样的收获”。这就是“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 其内在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 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 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 让所有学生得到同一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数学分层次教学”正是依据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 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分层次教学过程, 是教师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划分为多个层次来进行的,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操作, 在不同目标的指引下,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分层次教学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要使分层次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必须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 知识结构, 生理因素, 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 因此, 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 对同一对象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大要素的关系。分层次教学的要求是教材层次性与学生层次性必须有机结合,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必须一方面挖掘符合教材的层次性, 另一方面必须了解符合学生心理的层次性, 并且使这两方面的层次性匹配恰当, 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 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 摘到桃”。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 必须注意对学生最新发展区域的了解,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四、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 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 用爱心唤起学生的信心, 用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用耐心培养学生的恒心, 以此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第五,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 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体育课分层次教学初探 第9篇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 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 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 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 (取素质五项总成绩) , 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 各项都差的学生, 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 定期重点调查, 分阶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 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 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 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 年终或期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 平时根据自报情况, 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订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 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 阶段目标的确定, 在教材的达成度上, 第一层次为100%, 第二层次为85%, 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 在内容方面, 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 中等的完成一个, 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 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 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 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 中速跑, 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 根据事先测得数据, 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 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铅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 270~375分为中, 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 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 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 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 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 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如果完不成, 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 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 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 启发诱导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好尝试点, 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中, 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 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 分析教材, 重温某些技能, 练习体会动作, 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 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提出的问题, 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 适当练习, 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 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 编制好练习顺序, 让学生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 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 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 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 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职业院校英语分层次教学 第10篇

一.按培养目标分级

根据社会的需求, 制定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完成基础性目标是按教学大纲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 此类学生基础差, 编为基础班, 根据个人情况补讲了国际音标、读音规则、英语语法, 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中级班在基础班的要求下对英语

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开发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性目标是对那些英语基础好, 对英语感兴趣, 英语能力强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些学生编入高级英语班内, 主要培养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将来查阅专业性文章。也为专升本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使用的教材为《高等院校英语能力考试指南》, 要求学生通过国家英语A.B级考试。

二.按英语水平分级

组织英语摸底考试, 将学生分为快、中、慢教学班。为了使教学从一开始就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结合本校具体实际, 对每届新生组织一次英语摸底考试, 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然后参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 将他们分为快、中、慢教学班, 并在分班后, 设置相应的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分级教学目标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畜牧兽医快、中、慢三级教学班相应的教学

模式。快班学生一般基础较好、对英语也较感兴趣, 而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能力, 因此, 教师授课主要采用交际法, 结合少量精讲,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扩大词汇量, 开阔视野, 教师只需适当引导。交际法教学对快班学生利大于弊。分班后即可开设口语和写作课, 加强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这样, 学生有望用三年的时间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超出《大纲》的要求。中班学生人数最多, 分班时要尽可能地控制人数, 避免特大班出现。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活动应该将精讲和泛讲相结合, 但以精讲为主。精讲不宜过难, 而且比重应大于快班。教师要首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和语法知识的讲解, 授课语言和内容不能太难。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写作应循序渐进, 可先从简单句练起, 再逐步到段落, 最后过渡到语篇。中班一般需要两年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慢班。慢班学生英语基础差,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过了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关。他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把初中、高中的学习内容再学习一次, 与此同时加强对他们进行听、读、说、写、译等能力的强化训练。慢班学生词汇量很小、缺少英语语感和兴趣, 教师授课应以翻译和语法讲授为主。完成中学内容学习任务后, 可仿照中班学生入学时的情况安排教学, 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缺乏信心, 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要善于引导, 平时要多鼓励少批评, 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心理, 摆脱对英语的恐惧感, 培养和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三.按教材分级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掌握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目标,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选用了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教材、畜牧兽医专业英语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实用英语教材。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占多数,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英语选修课, 为更有效的提高专业英语能力, 我们编写了畜牧兽医专业英语教材。该教材覆盖面广, 专业性强。教材包括专业所学的主要知识如:牛、羊、猪、禽类的饲养及治疗等, 使英语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 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英语作为计算机的基础语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决定了计算机从发明之日起就使用英语作为交流的桥梁。因此, 我们可以说英语和电脑是“天生的一对, 地配的一双”, 两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电脑中的第一条命令、第一个语句乃至每一个符号以及用各种电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都是用英语单词或英语单词的缩写形式写成。只要打开电脑, 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各种信息都是用英语表达的, 因此我们为网络专业, 软件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一般性交际, 借助工具书看一般性文章, 对这些学生设定目标,

当然, 职业院校英语薄弱的情况较复杂, 分级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 如学校经费、教师资源、教室安排、排课、教材和个人意愿等。而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更要关注教师业务的培训。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作为一种岗位要求, 为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培育一支科研队伍创造条件。提高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学生心理研究能力, 并系统地学习语言测试、学生评估理论和实践。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管理, 切实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估。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因为学生是教师教学最直接受益者和最长时间的观察者。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教学, 在以上保障条件的监督运行下, 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对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 使分级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使高职院校的英语分级教学更加完善, 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摘要:英语课分层次教学主要是激发所有学生的英语兴趣, 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放弃英语的学习, 都能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英语课分层次教学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能保证基础差的学生学到一定的英语, 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11篇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教学”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繁星》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理解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中等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优等、较差等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较差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较差生在听课时不等待,优等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较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如教学《陋室铭》时,在精读课文时候设计这样的环节:小组合作解决三个问题: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上述问题,全班交流。明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这个问题可由优等生来发表见解并评价,中等生适当参与。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

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阅读,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四、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篇课文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较差学生吃不消,优等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较差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对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检测,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较差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优等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第12篇

当今正处于科技迅猛发展, 事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社会对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对各行业来讲, 既需要能较快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也需要进行深入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的科学研究型人才, 而且, 这两种类型的人才“一个都不能少”。因此, 从社会这一外界因素来讲, 对人才数学基础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一个人们从理论上都认可的教学规律。从本质讲, 每个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力, 教学过程本来应该是引导学生朝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 但是传统教育往往只注意求同思维的培养, 忽视求异品质的塑造, 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学生的学习潜力往往得不到发挥, 但我们看到, 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无法适应这些转变, 老一套的教材, 清一色的教学大纲, 一成不变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 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些都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束缚学生的特长, 严重阻碍了高等数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存在着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 在一堂课中, 既有系统的概念引入、推理论证, 又有导出方法、分析范例等, 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学一堂数学课的内容, 致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很不习惯和很不适应, 加之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自然造成学生学习层次上的差异。基于以上的认识,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现今实行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想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就必须客观对待学生间的差异,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挥其潜能、发挥其特长;个性心理得到良性发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生主要由本、专科生构成,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不尽相同, 特别是对专科生来说, 其高中所学的更少, 所以他们的基础比较差。在这样的不同水平下, 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 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时, 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学得不够, 而基础差的学生又会觉得太难学, 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 建议采取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每个学生的差异, 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的入学来源及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 分层授课, 分层训练,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以做到有的放矢, 区别对待,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用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来阐明我们的观点, 即物品的价格是由其供求双方所决定的, 物品的均衡价格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学生的数学水平是由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所决定的, 教师充当了数学知识的供给方, 学生则是需求方。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改革中, 如何找出不同教学层次教师的“供给曲线”与学生的“需求曲线”的最佳契合点, 这是有效地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 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别, 又要考虑到以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使大部分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对于任何一项革新, 经验和知识都是在前期的摸索与实践中积累的。

数学多层面的分层次教学包括教材分层次, 教学内容分层次, 教学班级分培优班等。可以在入学时根据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分为两个层次组班, 分别为强化班和基础班。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的知识, 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本着“够用为度”, 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层:强化班要求学生“知道什么, 也要知道为什么, 如何用”。而基础班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掌握, 只需“知道是什么, 如何用”就可以了。强化班要求灵活应用, 而基础班只需简单应用。这样, 学生不会因为太简单而失去兴趣, 也不会因为太难而打击积极性。学生好学, 教师好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之上我们同时还采取了分组教学即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法, 实现以好带次, 共同进步, 团队合作, 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讨论问题时的总结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友好的交往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不过在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中, 固定的分层次法也会给一部分要求上进的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不断运动中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滚动式分层次动态管理, 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差异, 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重新分层。这样, 给每个学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大大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将学习中的压力变为动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分层次教学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高等数学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是何等不受欢迎。无论是目前大学中的“教与听”的模式, 还是热闹过一阵的“自学”模式都不是理想的教学模式。鉴于数学课程的特点, 教师的讲授还是必不可少的。在优化分层次教学中, 教师本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分层次教学, 表面看, 同一层次的学生水平差异不大, 教师的讲课可以有的放矢, 讲课的空间很大, 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制定讲课的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体系、难度、要求等因素, 将内容区分为教师精讲、泛讲和学生自学三部分, 改变过去重理论, 轻应用的教学方法, 注意将实际问题模型化,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一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方式, 引进多媒体教学, 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为应付各种考试、片面追求解题技巧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21世纪的人才, 应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三大能力, 因此。教育过程就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 而应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将作为这一过程中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协助者与促进者。因此, 教师传授的不能仅局限于数学知识, 而更应是数学思维方式, 教会学生“数学的思考”。在教课中,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演绎和推理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数学的精神, 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上这些, 都将是优化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分层次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一是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尊和自信, 端正学习态度。二是分层次教学也能融洽师生关系, 缓解师生的对立情绪, 减少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也能降低不及格率, 解决困惑院校多年的教学难题, 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上一篇:多智能系统下一篇:消毒的公共卫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