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范文

2024-09-08

核电工程范文(精选12篇)

核电工程 第1篇

关键词:核电,EPC,采购,计划,合同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改革的需求越来越显著,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思想中核电及高铁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名片,核电作为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1世纪初开始,正在越来越走入公众的视野,并在国民经济及中国全球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核电工程是事关公众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重大工程,在资金投入、建设周期、社会反响及公众关注度等方面都远超火电、水电、化工等常规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国内的核电工程建设主要采用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指工程公司受业主公司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核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工程公司在此过程中对核电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费用和进度负总责。

P(Procurement)作为EPC全过程当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接口部门最多,事情最繁杂,不可避免要充当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合格的核电采购工作人员,无疑要在如下各个方面具备足够的能力: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采购进度计划的能力,根据采购进度计划督促设计部门按时保质完成技术文件出版的能力,根据设备类别、堆型设计思想、潜在供方情况合理划分采购工作包的能力,根据设备特点及前期合同执行经验反馈编制高质量采购文件的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合法合规的采购过程确定合格合理中标人的能力,从有利于合同执行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角度出发完成合同签订的能力,对卖方的质保体系、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检验试验进行全方位监督管控的能力,设备到现场后的安装调试试运行阶段出现问题时随时配合工程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能力概括来说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下文将逐项说明。

采购计划阶段:一个合格的采购计划工程师应该具备最丰富的核电工程设备采购经验,具备全局视野,因为计划工作贯穿始终。首先计划工程师应能够根据核电工程进度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而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纷繁复杂。采购计划的基础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安装先后顺序、安装调试的复杂程度等制定合理的现场安装调试需求时间,即到货时间,而后依次根据运输时间、生产制造时间、设计资料提交及审查时间、不同设备间的接口资料相互制约时间、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时间、市场调研时间倒推技术文件的需求时间,同时需预留整个采购周期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风险处理时间。以上各个环节时间的掌控对于处在关键路径的重要设备(主泵、压力容器、DCS等)来说尤其重要。若制定设备采购进度的计划工程师不能对上述因素全盘掌握,那么其制定的设备采购进度计划必将是混乱不具备任何指导意义的。

当有了一份合理的采购计划后,计划工程师团队则需要关注各个环节对于计划执行情况的严谨性,因为每个环节的滞后都必将造成在后续环节的偏差累积,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造成所谓的蝴蝶效应。技术文件是否能够按期出版?不能按期出版的原因在哪里?出版的技术文件是否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否有潜在供方能够满足技术要求?技术文件出版后设备采购合同能否按期保质签署?选定的卖方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的质量及进度需求?设备执行过程中是否有生产拖期的风险?如何有效解决?都是计划工程师团队需随时关注的问题,以期早发现、早预警、早沟通、早协调、早解决。

采购策划及合同签订阶段:如果说计划工程师团队的职责在于对整个核电厂设备采购工作的全局掌控,那么合同工程师的职责则在于将工程整体需求落实到自己所负责的设备,做到由整体至局部的专业化。

一方面是对计划工作的补充反馈。计划工程师团队具备对于全局的掌控能力,但是不可能对每个具体的设备都了如指掌,这就需要合同工程师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断补充可用信息,如针对一个具体的设备,技术文件需要详细到何种程度才能具备招标条件,以便有效控制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费用及进度方面的风险,不够完备的技术要求往往造成合同签订后存在大量的合同变更,造成设备采购费用失控;如将潜在供方情况在技术文件出版阶段即反馈计划环节及设计环节,以在源头避免技术要求过高,没有潜在供方可以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对具体设备采购工作的专业性。合同工程师的基本职责在于通过合规合法的方式选择出最合适的潜在供应商,并签订风险可控有利于执行的设备采购合同。而要完成以上目标,合同工程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要对自己所负责的设备有充分的理解,了解技术要求情况,了解市场上的成熟潜在供应商,以及各个潜在供方对于技术要求的响应情况和优劣;掌握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和商务问题,并在招评标和合同签署阶段如何将这些问题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主动引入竞争,培养合格的潜在供应商,在保证核电厂安全和质量可靠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一份好的采购合同才能确保顺利的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阶段:目前国内的核电工程公司在采购工作划分方面各不相同,如中广核工程公司设备采购负责人会从招投标开始直至设备到现场后的消缺处理进行全面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负责人对于全采购周期的技术及商务的全面参与,形成闭环管理,更有利于整个流程的无缝衔接。中核工程公司则实行合同签订及合同执行分阶段负责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各个环节的专业性,提高工作效率。

合同签署完毕后则进入合同执行阶段,合同执行是整个设备采购周期中最长的阶段,要求的专业性更强,设备负责人往往需要对整个设备的技术要求、设备构成、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检验试验、进关报检(针对进口设备)、运输、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有效监控设备生产全周期的质量保证,同时还需结合前期项目经验反馈及设备特点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所预判,避免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等各方面的风险。以高压电缆为简例,前期项目曾出现多次现场踩踏以致电缆损坏报废的情况,基于这种认识,设备负责人则需要在后续的合同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电缆的包装可靠性,避免相同的问题第二次出现。

核电工程AE公司运作介绍 第2篇

Introduction of Operation of Nuclear Power Architect Engineering Company

丁 莹 李洪涛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4)

摘 要 介绍了国际型工程公司具有的22个要素和特点,详细阐述了我国核电工程公司成立的意义、可能的服务范围及运作重点。关键词 核电工程公司 运作 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22 attributes of international nuclear power architect engineering company(AE), and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ment of and some potenti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operation of China nuclear power architect engineering company in the future.Key words Architect engineering company Operation Management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建设部提出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也要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行以项目法人为主体﹑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这个专家系统就是要由既拥有项目建设技术,又拥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工程公司或咨询设计公司等组成,作为业主聘用的代表,为业主服务,实现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建设权相分离。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600万kW左右。核电建设将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指导下,积极开展新的核电项目,以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要,逐步推进大型核电站建设的自主化进程。不论是从当前核电站建设任务的需要看,还是从长远推进核电国产化的角度看,尽快发展核电领域的工程咨询业,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核电工程公司,促进我国核电站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队伍的形成,都显得十分迫切。国际型工程公司具有的要素和特点

国际一流工程公司通常具有22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特点。国内工程公司只有在这些基本要素和特点方面,达到或基本达到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水平,才能与国际上的工程建设界有共同语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为国际用户所接受,才能实现创建国际一流工程公司这一目标。当然,创建国际一流工程公司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这些目标,才能使国内工程公司逐渐向国际型工程公司靠拢。国际型工程公司应具有以下基本要素和特点:(1)经营

公司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为用户提供设计、采购、建设全功能服务,并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酬;公司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随经营范围和业务多少变动,以保障公司效益;公司有能力承担国内项目和国外项目。

(2)组织机构

为了满足项目总承包的需要,实行专业部室体制,项目组织和专业部室实行矩阵管理,职能部门按专业设置。(3)销售

公司销售具有国际性、竞争性;重视业绩宣传、报价管理、售后服务等。(4)合同管理

公司设有专职合同管理部门,采用国际工程建设通用或惯用合同条款(术语),重要合同条款须经律师审查并信守合同;公司具有谈判、处理国际工程建设合同问题的能力,并适应各种合同方式。(5)项目管理

公司采用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学为理论基础的现代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核算制度及矩阵管理;采用国际工程建设标准,并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

(6)项目控制

项目控制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业主和工程公司的利益,因此每个项目任命项目控制经理进行项目费用/进度综合控制,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报告制度。(7)设计管理

公司配备专业化的设计部门,设计工作实行矩阵管理。(8)采购管理

重视设备材料采购,公司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采购部负责每个项目的采购工作,建立合格供货商名单,具有对供货商进行资格评审能力,负责组织对供货商设备制造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具备在国际上进行直接采购的能力,采用国际通用的采购程序、方法和文件。(9)施工管理

公司可以无施工队伍,但负责施工管理,设置施工部门,施工经理从项目初期介入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公司根据进展情况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10)调试管理

调试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司专设调试管理部,负责机组分部调试及整体启动,为用户提供操作手册,进行生产操作指导和培训,负责提供安全手册以及启动调试期间的安全指导。

(11)计划和进度控制

公司任命专门计划工程师,对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进行合理交叉控制,缩短建设周期;采用网络技术优化进度计划,建立实际进度的记录、报告制度。

(12)估算和费用控制

每个项目任命费用估算师,重视报价估算及风险分析,并进行动态估算;每个项目任命费用控制工程师,控制累计工时和费用消耗,编制月度费用报告,及时进行项目变更处理。(13)材料控制

每个项目任命材料控制工程师,并从设计开始即对设备材料进行跟踪控制。

(14)质量管理

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或相关部门法律法规、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15)计算机应用

重视计算机开发和应用,系统集成化、计算机小型化,形成功能齐全的网络;公司具有较高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及应用水平。(16)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

充分利用自身开发的、引进的体现于设备材料的先进技术,不断开发完善自己拥有的技术;公司设置工艺部负责工艺设计及研究,以设计手册的方式体现工程公司的工程设计水平,并强调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17)基础工作

工程公司注重基础工作的实用性和连续性。基础工作包括:建立质量体系文件、专业手册、工时定额、标准规格书、各类报告内容及格式、管理文件格式、公司编码等。

(18)人员素质及培训

职工素质决定公司的水平和竞争力,公司注重培养员工语言能力、计算机使用技能及专业技能,聘用合格的专门人才。(19)财务管理

实行与国际接轨的财会管理。采用信用证支付,重视货币选择和汇率研究,重视税制税法,选择购买保险,研究支付方式和条件。

(20)融资能力

公司具有筹措资金及帮助业主取得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国际财团提供贷款(资金)的能力。(21)法律问题

聘用专职律师,重要条款经律师审查。

(22)信息管理

重视积累和分析历史数据,重视社会上的专业机构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并开通数据通讯。成立核电工程公司的意义

核电工程公司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定位为核电工程提供建设和管理综合服务的工程公司。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核电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核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2)是实现核电设计自主化,推进核电国产化的需要;

(3)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2.1 提高核电建设和管理水平

具有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核电工程公司可按业主要求,提供专业配套、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标准体系完备、质量保证体系可靠的高质量综合性服务,提高核电工程建设队伍的实力和管理水平。至今,在我国核电建设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特别针对设计,核工业部门与电力部门设计单位在体制上归属不同系统,国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总体设计单位。

2.2 推进核电国产化

实现核电“自主设计,自产设备,自主建造,自主营运”,其关键是自主设计,即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完成核电站的全部设计和进行安全分析。

现在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和建造300~600 MW的核电站,自行建造和运行引进的1000 MW级核电站,为核电设计自主化的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掌握1000 MW级核电站系统设计,并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实现设计自主化的重点。工程公司充分运用和发挥已有的技术能力,通过与国际上有经验的工程公司合作,经过工程实践,可以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的设计和管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全面实现设计自主化,推动核电国产化的发展。

2.3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以行政方式组织实施。企业成立领导小组(或指挥部)自行管理,重复搭班子(组织队伍—撤消队伍),重复花钱买教训,积累经验缓慢,政企不分,弊端较多。正是由于国内缺乏能为核电项目业主提供建设和管理综合性服务的专业单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核电技术和建设的发展速度。创建具有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核电工程公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核电工程公司的服务范围

核电工程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核电建设的前期(初可、可研、概念设计、立项报告、招评标等),中期(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设备采购及监造、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和后期营运、技术支持、技术改造等。除此以外还可承接其它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采购、管理等各种服务。

3.1 可行性研究

公司接受核电业主委托,承担核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

? 研究核电厂厂址条件,为业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址,并进行综合比较,推荐出两个优选厂址;

? 研究核电厂地区的电力系统及电网现状、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规划; ? 研究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案;

? 研究核燃料供应和乏燃料及核废料储存运输方案; ? 研究环境影响并做出评价; ? 研究核安全并做出评价;

? 研究核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方案; ? 研究工程建设方案;

? 研究核电厂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

? 完成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

? 制定核电厂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

? 按业主要求,完成相关专业的专题报告,如地质、地震专业,水文气象专业,水工工艺专业,水工结构专业,环境保护专业,工艺专业等。

3.2 初步设计

公司为核电业主进行核电厂初步设计,包括:

(1)初步设计的计划(包括进度)、组织、协调、管理(包括经费管理)。(2)全厂综合性文件,包括: ? 初步设计总说明书; ? 设计参数汇总;

? 厂址勘查、调查和试验研究工作综述; ? 厂址有关的设计参数汇总;

? 核电厂运行方式;

? 核电厂安全有关设备和构筑物的分级要求; ? 采用的法规、标准清单; ? 工程进度计划; ? 全厂定员编制;

? 设计质量保证大纲概述; ? 设备材料清单;

? 其他。

(3)厂址与总平面设计文件,包括: ? 厂址说明书; ? 总平面设计。

(4)初步设计中总参数平衡和各接口参数的协调。(5)其它各种有关的设计。

3.3 招、评标

公司接受核电业主的委托,从事项目的招标、评标、合同谈判与签约工作。

3.4 设备制造和质量监督

公司按照已签订的设备订货合同及其技术规范书,负责组织和参加设备制造、试验和检验的监督,确保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参数、性能、功能符合合同规定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3.5 工程建设监理

工程建设监理是接受业主委托和授权,以协助业主实现其投资目的为己任,力求在预定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内实现工程项目。公司对于不承担总承包的工程项目,可以承担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监理服务。

3.6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工程公司工作的中心,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搞好项目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降低工程建设造价。核电站建设项目及其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工业项目的显著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核电站属于高科技项目,它的建造及项目管理要比一般的工业项目困难得多;

? 核电站建设的投资大、周期长、伴随的风险也大,因而对投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核电站建设的安全和环境要求特别高,公众的敏感性特别强,从而对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因此,工程建设特别是核电站建设的项目管理与控制工作,必须由一个既熟悉技术又善于管理的专业机构来承担。工程公司是承担项目管理与控制工作最合适的机构。

根据一些国家(如西班牙、韩国等)发展核电的经验,项目管理的自主化和专业化对于促进核电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自主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本国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材料供应和土建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其发展。他们认为,要想实现核电国产化,首先必须实现核电站建设项目管理的自主化,途径就是通过建立本国的工程咨询公司,尽快形成自己独立的专业化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核电工程公司的运作

核电工程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可成立服务范围对应的相应部门,例如:质量保证部、项目部、设计管理部、施工管理部、调试管理部、监理部、采购部、技术开发部、经营部、人事部、信息部、财务部、秘书部等部门。

核电工程公司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必须满足业主要求,为核电工程服务;远期目标必须逐步发展与国际核电工程公司接轨。公司应定位于独立的中介机构。

笔者认为核电工程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技术引进和技术咨询。

核电工程公司应对目前世界各国开发的先进核电站进行技术跟踪,如APWR1000、N4、System80+、EPR、ABWR以及AP600、ESBWR等。学习世界上著名的核电工程公司如Westinghouse、Bechtel、S&L、EDF等的先进管理方法。技术引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技术研讨会; ? 资料交换; ? 人员互访;

? 科研合作或工程相互参与; ? 采购或转让;

?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技术,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我国核电的现状和国情,符合我国核电的发展方向。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实现国产化。

核电工程公司可向业主提供有关核电设计与建设的各种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包括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后期技术支持,除了核电前期可研工作外,有关核电站设计、建造管理、营运、技术支持等的工作都属公司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的范围。结束语

方家山核电工程消防事故规程 第3篇

关键词:消防事故规程;消防行动卡;FAIOp;I4D

中图分类号:TL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20-03

一、引言

根据秦山核电联营公司的要求,方家山核电工程事故规程依照参考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事件导向法(EOP)。

岭澳一期工程参照大亚湾核电站针对每个防火分区为值长、副值长、主控制室操纵员、现场操纵员建立了4个层次的消防行动卡。但其在火灾事故处理中存在程序缺陷,即没有指导主控制室操纵员在火灾情况下控制机组的事故响应规程,具体表现为:消防行动卡针对操纵员的指令中不涉及机组的运行控制;事故规程体系中没有包含火灾的事故情况。

在十年安全审查中,大亚湾核电站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参考法国电力公司(EDF)早期对CPY机组消防改进的经验,提出引入一份专门的火灾事故规程I4D,用于处理电气厂房内一场假想的最恶劣的火灾事故—火灾导致全部失去A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项改进并未最终实施。

岭澳二期工程事故处理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状态导向法(SOP),并同时引入了消防事故规程(FAIOp)。FAIOp是SOP框架下的消防规程,作为SOP的一部分,它与SOP相关规程互相支持,并以SOP83作为接口文件。同SOP文件组织模式一样,FAIOp包括FAIOp rule和FAIOp instruction,其中FAIOp rule主要描述火灾情况下的机组操作要求,并对这些操作要求给予解释和论证;FAIOp instruction则是详细的由操纵员直接使用的操作规程。

据悉,法国已于2006年完成了对其所有CPY机组事故规程的改进,即全部采用了SOP,并相应采用了FAIOp作为消防事故规程。

二、问题及对策

本工程消防事故处理采用哪种方式?

根据目前国内外同类核电站的消防事故规程的应用情况和方家山核电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设想了三个方案:(1)与参考电站一致,在每个防火分区为值长、副值长、主控制室操纵员、现场操纵员建立4个层次的普通意义上的消防行动卡;(2)参考EDF早期对CPY机组消防改进的经验,在电气厂房相关A列防火分区建立I4D规程,用于处理导致全部失去A列的火灾事故;(3)在岭澳二期基础上将FAIOp根据EOP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应用于本工程。

三、论述

方案(一)

由于同参考电站一致,方法论上不会有太多问题。考虑方家山工程对核岛厂房进行了全面的防火分区,消防行动卡数量将大量增加。

如前文所述,由于没有指导主控制室操纵员在火灾情况下控制机组的事故响应规程,本方案在火灾情况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如果在机组正常情况下发生火灾时,操纵员不能根据火灾所造成的具体情况(如哪些设备或信息不可用,及在这些设备或信息不可用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可靠的替代措施等)设定机组的后撤模式,且不能准确地根据火灾后可用的设备或信息引导机组到安全状态;

如果事故后长期阶段发生火灾(根据CPY机组防火指南中的设计原则,需考虑事故发生6~12小时之后的火灾),操纵员无从掌握哪些设备或信息不可用,如果此时仍盲目地根据EOP处理已发生的事故,势必会造成运行偏差并带来安全问题。

目前,火灾对核安全的影响分析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防火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概率风险评价的结论表明火灾是核电厂运行安全风险的重要贡献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应用于火灾安全、防火技术和相关的分析技术方面的设计与管理要求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实质性的努力实施这些进展,以提高新建和运行核电站的防火安全水平。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我国压水堆核电站进行例行检查时,曾明确提出我国运行核电站在消防规程方面的不足之处。

鉴于目前方家山核电工程处理事故规程的原则及现状,采取此方案会存在消防行动卡数量增加和可能产生运行偏差的现象。

方案(二)

I4D规程是大亚湾核电站在十年安全审查中针对消防事故处理缺陷计划引入的一个消防事故规程,与EOP其它规程一样,它是一个自支持文件,不需要与其它规程交叉使用。

I4D事故规程适用条件:机组处于正常运行工况(RRA未连接),在A列电气厂房某些特定房间发生严重火灾,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I4D覆盖的区域:火灾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所有A列房间,如电缆层、配电盘及蓄电池间、继电器间、反应堆保护系统机柜间和应急停堆工作站控制室等,主要集中在电气厂房和连接厂房(非控制区)。

I4D基本运行策略:

切断所有A列设备供电

使用“最小运行方式”设备将机组带到安全停堆状态:

-一回路压力0.45Mpa,

-一回路温度180℃,

-具有冷停堆硼溶浓度的中间停堆状态。

“最小运行方式”设备:

所谓最小运行方式设备是指,执行与I4D规程有关的运行操作时,操纵机组达到预期的安全停堆状态所必须的设备,包括必要的B列执行机构、测量仪表、配电盘,以及个别属于A列的控制阀,如RCV 061VP和ASG136VV。

对于“最小运行方式”设备,包括其电缆,必须保证其在火灾情况下可用。

I4D规程存在如下缺点:I4D仅仅是电气厂房火灾事故规程,它仅适用于电气厂房某些特定的房间;与EOP规程一样,I4D规程也是基于既定的操作策略,而火灾情况下实际需要处理的工况与预定工况相比往往有所偏差。

综上所述,运用I4D规程会与事故或火灾情况下的电厂运行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缺少I4D规程的相关技术资料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方案(三)

FAIOp编制主要基于火灾薄弱环节分析后果,当某些防火分区的火灾可能导致重要功能失效并且给机组操作带来困难时,则需要编制FAIOp以帮助操纵员完成相关操作。简单的判定标准是,如果火灾情况下需要执行SOP,则同时有必要完成FAIOp中的操作要求。

FAIOp主要操作策略如下:执行预备行动和断电程序(为了减少设备不可预见性动作的风险),列出失效的NSSS功能和支持功能清单。

除此之外:根据火灾后可用的设备和信息,设定了机组可到达的后撤状态,列出了确保SOP正确导向必需的且可能受火灾影响的信息,列出了由OTS监测的失效设备,列出了可能产生的SOP伪报警。

需要指出,当火灾情况下不需要执行SOP规程时,则无需编制FAIOp。

FAIOp根据下列不同的机组初始状态而采取不同程度的操作策略:

FAIOp要全部执行,对应机组初始状态如下:

火灾在机组正常情况下发生且机组在正常的操作程序下;火灾在机组正常情况下发生,当火灾确认时,DOS已经在运行;火灾在机组正常情况下发生,当火灾确认时,ECP1(或ECPR1,ECPRO)已经在运行;火灾在机组正常情况下发生,当火灾确认时,ECP1(或ECPR1,ECPRO)已经在运行,且安注已经投入(由火灾引起的误安注)。

FAIOp仅部分执行,即执行FAIOp中“SOP必要的且可能受到火灾影响的信息清单,对应机组初始状态如下:

火灾在事故后长期阶段发生,且ECP/R>1正在执行。

FAIOp与SOP的接口关系如图1、图2。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FAIOp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支持文件,在处理火灾事故时,它需要与其它SOP交互使用。另外,无论是建立原则,还是章节结构设计和具体运用中的导入导出原则均与SOP密切相关。

所以,将FAIOp进行改进应用在EOP体系中将有诸多因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原则

SOP体系中,在判定一个防火分区是否需要编制FAIOp时,最根本的原则是火灾是否会导致SOP的运用,EDF在运用中已总结出三个简单易行的判定原则,即当火灾引起的可能危害会导致下述情况时,则建立FAIOp:失去一个支持功能;可预见的或已经发生反应堆跳闸,同时伴随NSSS正常运行功能失效;某个NSSS正常运行功能失效能够导致事件瞬态或事故瞬态(例如,一回路单相状态下失去RCV下泄功能)。

如果将FAIOp应用到EOP中,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FAIOp编制原则,即给出一个可靠且易于操作的方法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编制FAIOp。

2.规程内容

FAIOp主要包括以下章节:预备行动,断电程序,失效功能记忆(包括NSSS功能和支持功能),后撤模式,OP所必须的且在火灾情况下可能破坏的信息,其它可能的失效信息(包括OTS监测设备信息,其它SOP测量信息,SOP误报警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FAIOp大部分内容是为了辅助执行SOP,其规程本身不能独立地将机组带到一个既定的后撤模式。而EOP规程则是自我支持规程,因此将FAIOp应用到EOP体系中需根据EOP相关规程对其作大量补充,并将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为了保证SOP规程体系的一致性,FAIOp的预备行动中的操作模块直接引用了EFS或EFC规程的操作模块,如ASG泵的管理,全厂断电程序等。显然,这种操作本身是基于状态导向的原理。在EOP体系中使用时,类似操作必须根据EOP操作模式作相应修改。

3.规程接口

如上文所述,在处理火灾事故时,FAIOp需要与其它SOP文件交互使用,所以在SOP规程中有多处火灾监视模块和火灾初始导向模块(IO),举例如下: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FAIOp穿插于SOP各个规程中。除此之外,FAIOp运用策略(全部运用或部分运用)与机组状态和SOP规程执行状态密切相关。如果将FAIOp运用于EOP体系中将有如下两种选择:

延用FAIOp原来的“非自支持”设计理念,FAIOp与EOP穿插使用,这种情况下,需重新设计FAIOp与EOP规程的接口,修改EOP规程,并需要重新研究在EOP体系中FAIOp的运用策略。

参考EOP规程设计理念,将FAIOp设计为自支持文件,即火灾事故情况下,独立运用FAIOp将机组带到后撤模式,这种情况下需大量根据EOP规程调整FAIOp规程。

4.设计验证、安全审评及进度

FAIOp和I4D规程均是EDF成熟的设计,它们分别应用于SOP体系和EOP体系,其设计均得到了法国核安全局(ASN)的认可,并经过了设计验证和工程实践。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如果将FAIOp运用于EOP体系中,FAIOp内容需作大量的修改,同时要借助于大量的基于EOP的支持性研究。这项工作在国内外均无任何经验可谈,如果将其应用到具体工程中,必须经过设计验证和国家核安全局的认可,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由于FAIOp与SOP规程之间联系紧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火灾情况下的处理规程,因此能否将FAIOp规程进行整改以符合EOP编制原则、满足进度要求并适用于工程实践,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四、结语

方家山核电工程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第一个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因此,方家山核电工程技术方案在满足“采用新技术,应用新标准”的同时,必须成熟可靠,以避免不必要的潜在风险。

本工程消防设计以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为参考电站,并参照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已经实施的消防改进,进行消防设计。但鉴于EOP规程在本工程中的使用,消防事故规程必须做出调整。如果采用方案一,即参考岭澳一期工程中消防事故处理的模式,会导致业主编制消防行动卡数量增加并存在运行偏差的可能性;如果采用方案三,即将FAIOp从SOP中剥离出来应用于本工程的EOP,首先要研究EOP设计原理,其次要对FAIOp与SOP的接口进行逐一核查,同时找出与EOP的合理接口,并调整FAIOp内容以适应EOP的编制原则,此项工作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支持性研究,且其过程中存在过多未知因素,因此不能保证在缺乏相应技术支持的条件下此项工作能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虽然I4D规程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消防事故规程,但考虑其与EOP规程的兼容性,且在法国核电站有工程应用的实践,建议在本工程中采用方案(二),即引入I4D规程。但是,由于I4D规程在国内核电站没有应用的实例,具体实施中除了需要积极同相关行业进行技术交流外,还应针对本工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ules for fire protection in PWR nuclear power plants RCC-I,Revision 4,October 1997,EDF

核电工程进度管理体系研究 第4篇

核电工程进度管理的方法论是一整套方法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 各种方法相互联系、作用, 并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以用来解释曾经发生的各种进度有关的现象、问题, 评估项目进展情况, 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进度数据。一个完善、合理的方法论是编制各种进度管理程序、制度的必要条件。

进度管理体系不是一程不变的, 不同类型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状态, 但是核电工程进度方法论可以不变, 不同的情况核电进度方法论的含义, 作用用来制定制度用来确定如何采用方法, 制定政策, 分析和评估进度管理体系的问题, 不断改进。

核电项目进度管理是否合格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 这为保证这三个方面的而采取的方法构成了核电进度管理方法论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进度管理的PDCA基本流程和职能;

PDCA:PLAN (计划) 、DO (实施) 、CHECK (检查) 、ACTION (调整措施) , 核电工程进度管理, 就是按PDCA的顺序不断循环, 直至项目结束的过程。PLAN (计划) :为实现进度管理的目标, 必须编制科学、合理、可行并留有适当余地的进度计划;DO (实施) :计划执行中严格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安排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以保证计划执行;CHECK (检查) :项目开始后, 定期及时地收集进度完成信息和工程量、资源情况, 并与计划比较。同时进度检查要有预见性, 对进度数据要进行趋势分析, 以便尽早采取措施;ACTION (调整措施) :项目开展期间, 一旦认定某项活动落后于进度计划, 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赶工, 以维持进度的正常进行。如果活动远远落后, 无法赶上, 就必须对进度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第二个维度是核电进度的分级和分板块 (单元) 管理;

核电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参与单位众多, 为了有效地控制进度, 必须建立分级和分板块 (单元) 的计划体系。分级和分板块 (单元) 计划体系的进度管理要求保证进度计划的整体性、一致性。

为保证计划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各级进度计划要逐级落实分解, 各板块进度计划要协调一致;加强单位之间的接口管理;加强点面控制, 点面双管齐下;通过关键路径控制, 解决重点问题。为保证进度计划体系管理有效, 不同单位、人员之间的管理职责界限必须清晰分明, 责、权一致。

如涉及外部单位, 在对外签订合同或承诺时, 必须在条款中明确规定里程碑目标, 工作接口、进度计划管理文件,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必要的奖惩措施。

第三个维度是多项目进度管理的成熟化、标准化和管理组合。

多项目进度管理是核电总承包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核电在建机组数量增加, 将先开工项目积累的知识经验资产, 迅速复制到后开工项目, 并加以规范、标准化, 从而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同时, 统筹管理多个项目稀缺资源, 有利于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进度管理职责不仅适用于单个项目, 还包括多项目经验反馈机制、知识积累机制, 进度管理工具、方法、制度的标准化, 发挥规模化效应。

2进度计划体系和分级管理理念

核电建设一般采用六级进度计划, 分级控制, 上级进度对下级进度逐级进行控制, 下级进度对上级进度逐级进行保障的六级进度计划管理模式。进度计划体系可分为里程碑进度、一级进度、二级进度、三级进度、四级进度、五级进度和六级进度, 专项进度作为补充。

进度计划编制一般应遵循由粗到细、逐级分解和细化的原则。上级进度计划是下一级进度编制的依据, 上级进度控制下级进度;下一级进度在上一级进度框架内展开和分解, 保证上级进度得到执行和落实。各级进度计划应协调一致, 下一级进度的编制或任何调整, 如果引起上一级进度中活动日期的延误, 必须事先征求上一级进度责任方的意见, 经协商同意后再调整。

3工程进度信息统计和报告制度

为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和分享工程进展信息, 把握工程进展趋势, 必须建立的工程进度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严格界定进度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 建立统计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对进展报告报告的内容、格式、提交方式、统计周期、提交时间等方面做出规定。

应建立进度数据信息的核查制度,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核查, 及时发现并纠正进度统计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问题。

4工程进度协调机制

为加强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 及时解决工程进度问题, 抓好各种接口管理和协调, 需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 如定期或不定期的协调会制度。

应规定各类进度协调会的名称、内容、形式、组织者、召开时间、频度和参加人员等。

5工程进度计划的变更

为保证进度实施的严肃性, 避免进度被随意修改, 进一步加强进度控制, 应对工程进度计划的变更进行管理。被修改的进度, 若影响其它相关进度或上级进度活动, 需征得相关单位同意, 并按相关程序办理。任何进度活动时间修改, 均需报进度管理归口单位审核、备案。

进度变更须填写进度修改申请, 并报请相关授权人批准。进度修改申请批准后, 其有效性等同于进度本身。

6工程进度考核

对工作范围、进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每项工作对应项目组织机构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合理的、可考核的进度管理指标, 如里程碑、重要进度控制点、赢得值指标等, , 并作为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目标的考核基础。

摘要:进度管理是核电工程建设的关键工作, 也是核电项目管理中投入最多、困难最大的环节, 文章从核电工程进度管理的三个需求角度提出了核电进度管理方法论框架, 并对核电工程进度计划体系、进度信息统计和报告制度、进度协调机制、变更机制、考核机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核电,进度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子春.岭澳二期建造总工期压缩的可行性探讨[C].中国核能论坛, 2004.

[2]程平东, 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核电工程建筑学笔试题选择 第5篇

选择题

1:为观测裂缝而连续布置的应变测量仪器在裂缝出现时,跨裂缝的仪器的`读数将有较大的跃变,而相邻测点仪器的应变读数一般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2:现浇钢筋砼栏杆的工程量按( )计算,

A.平方米

B.立方米

C.延长米

D.实际体积

3:关于冷底子油的说法,下列选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常温下是沥青溶液

B.可以常温下施工

C.常用汽油做溶剂

D.与混凝土基面不能牢固结合

4:无机非金属材料有

A.石材、玻璃等

B.石材、钢材等

C.竹、木等

D.沥青、塑料等

5:围墙高度在2m以上者,套 定额,

据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A.外墙脚手架

B.双排脚手架

C.单排脚手架

D.内墙脚手架

6: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 )。

A.实事求是

B.以权保责

C.建立施工项目承包责任体系

D.按劳分配

7:在定位轴线端部注写编号的圆的直径应为

A.6mm

B.7mm

C.8mm

D.9mm

8:出屋面有围护结构的电梯机房按( )计算建筑面积。

A.围护结构的水平投影面积

B.围护结构的1/2水平投影面积

C.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发展探讨 第6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 项目管理 现状 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害。世界上的发电技术主要是使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这种技术不仅会产生更多废弃和垃圾,破坏环境,而且对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也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使用煤炭和石油资源进行发电会极大地造成这种资源的紧缺。因此,发展新型的、清洁的、安全的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和新型的发展技术,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和煤炭发电技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最为核大国之一,核技术在世界上已经趋于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的核发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核电技术简介

核电技术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技术。因为受控核聚变存在技术障碍,目前核电站都是采用核裂变技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为第一代核电技术;70、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核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安全性以及经济型的发电技术,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的发电技术,我国早已制定的核发电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火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水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水的流动性能进行发电,而核电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原子能之内的核聚变进行发电,其主要使用原料是鈾。

三、我国的核电发展简介

我国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就开始研究核技术,迫于世界强国的压力和我国石油煤炭资源的紧缺,因此我国在1985年开始建设第一座核电站,并在1992年初开始第一次成功发电,这标志着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成功。经过近2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核电站也有最初的一座开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主要有方正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等,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仅1.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仅2.4%,而核电发电量占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0%。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一贯推行有限的发展核电技术,因此在2003年以前我国的核电站只有一座。但随着2003年国际性煤炭和石油资源的紧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本土资源的不足,国家开始改变方针策略,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我国的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对于核电站技术的政策,国家对于核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政策优惠和资金鼓励,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使用40余座核电站。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核电计划已经步入正轨并且稳健往前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核电技术,我们依然与发达国家支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不容忽视不可否定的事实。

四、我国核电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核电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核电技术在国际排名中趋于前列,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存在的,我国的核电项目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核电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核电是需要长期进行发和规划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至规划的2040年,首要目标只规划到2020年。因为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缺乏一个长期的计划,目标也是不明确的,因此这对于我国核电发展有着根本上的限制。

(二)缺乏对于核电事故的处理经验

核电技术虽然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核巨变是有非常强大的辐射性,核电安全管理是核电发展的首要保障。世界上的每一次核电事故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我国缺乏处理核事故的经验,也缺乏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经验。

(三)核电人才的紧缺

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技术,追求核电的清洁性。但由于我国的核电发展较晚,对于核电人才缺乏培养经验,对于核电人才的培养时间过短,导致我国的核电人才储备少。因此我国严重缺乏具有大量核电研究经验的人才,缺乏安全管理核电的技术人才。

五、对于我国核电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核电发展计划

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是我国发展核电技术的首要目标。我国能源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该制定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核电发展规划,对于我国的核电发展提出新的目标。

(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核电事故处理经验

我国已经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之一,对于国外的先进的核事故处理经验应该积极引用到我国的核电发展过程中,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政府也应该介入其中,加强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积极培养核电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对于我国的和技术人才,我们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培养人才,制定好长期培养规划,另外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高校与核电研究所进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我们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人才,并且把我国人才送到国外去学习深造。

六、结语

核电技术作为一项清洁的安全的以及新型的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主要发电技术。因此,我国发展研究核电及技术也是势在必行的,这对于我国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改变我国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最终将核发电作为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

参考文献

[1]《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1

[2]连培生,樊喜林,陈曝之等.核电站建设的项目管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3]时光.岭东核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模式选择与采购策略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电缆敷设设计实践 第7篇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作为实现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的依托项目, 采用美国西屋公司研发的AP1000百万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其主要安全系统, 如余热排出系统、安注系统、安全壳冷却系统等, 均采用非能动设计, 系统简单, 不依赖交流电源, 无需能动设备即可长期保持核电站安全。因此, 相对于传统压水堆核电厂, 非能动设计使得AP1000核电厂电缆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根据IEEE、NEMA、NFPA等规范, 采用从美国引进的电缆敷设管理软件进行设计及管理, 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 保证电缆敷设质量及工程进度。

2 电缆敷设设计分工

根据设计合同约定, 各构筑物设计方负责本构筑物内的电缆通道规划及具体路径选择;对于穿越多个构筑物的电缆, 由各设计方给出其范围内的电缆路径, 由电缆开列方汇总完整的电缆路径。

3 电缆敷设设计准则

3.1 执行标准

核岛电缆敷设设计执行美国相关设计标准, 电厂电气设计准则、电缆设计准则、电缆通道设计准则、电缆隔离准则均由核岛设计方制定, 常规岛及BOP设计方参照执行。主要的电缆及电缆通道设计标准见表1。

3.2 电缆及电缆通道分类

根据电缆电压等级及电缆截面大小, AP1000核电厂电缆通道服务等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并规定了各类电缆通道中电缆的敷设要求。AP1000电缆通道主要包括电缆桥架、电缆保护管、电缆排管、电缆沟、电气贯穿件等形式。其中, 电缆桥架从上到下按W、XB、XA、Y、Z类分布, 层间距一般为300mm, 根据各等级电缆的数量确定相应等级的电缆桥架层数。电缆敷设时各等级的电缆须敷设到相应服务等级的电缆通道内 (表2) 。

另外, 电缆管或管沟中的电缆填充率应进行限制, 最大敷设工况应满足1根电缆时为53%, 2根电缆时为31%, 3根及以上电缆时为40%。

3.3 抗震等级

电缆通道及其支撑分为抗震I类、抗震Ⅱ类、抗震Ⅲ类及非抗震类。所有1E级回路的电缆通道及其支撑结构为抗震I类, 非1E级回路电缆通道及其支撑为抗震Ⅱ类、抗震Ⅲ类及非抗震类。在非1E级回路电缆通道中, 如果其本体或支架结构对抗震I类设备或结构构成了功能失效的潜在威胁时, 或影响到主控室人员对核电站进行操作时, 这里通道及其支架为抗震Ⅱ类。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内不允许使用非抗震类电缆通道及支架。

3.4 电缆隔离要求

为满足核电厂安全级电缆独立性要求, AP1000核电厂电缆及电缆通道分为6个隔离组, 即A、B、C、D、N和S。A组包括从A序列引出的安全级回路, B、C、D同样是相对于的安全级回路, N组对应非安全级回路, S组为冗余安全级回路。根据Regulatory Guide 1.75和IEEE 384-1974的要求, 不同组的电缆须敷设在实体隔离的电缆通道内, 各类通道须规范中最小间距要求。另外, 实现冷停堆、纵深防御等功能的设备的相关电缆须满足NFPA 804等标准规定的防火隔离要求。

另外, 所有电缆敷设时应考虑所有可能导致电缆设计温度超过限制的热源影响。如果某些电缆在敷设路径中难以远离热源, 需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通过计算分析确定电缆与热源间的最佳距离及隔热措施的设计方案, 确保电缆正常运行温度不超过要求限制 (90℃) (表3) 。

4 主要设计文件

4.1 标准文件

在设计初始阶段, 编制相关标准文件和典型施工图, 主要有:《AP1000核电厂电气设计准则》《电缆线缆设计准则》《电缆通道设计准则》、《电缆隔离准则》、《电缆桥架及支架安装典型图》、《电缆沟及电缆排管典型图》、《电缆防火封堵典型图》等。

4.2 电缆通道布置图

电缆通道布置图直接作为施工图纸, 主要包括电缆桥架布置图、电缆保护管布置图、电缆沟施工图等。对于电缆桥架或托盘, 图纸标明桥架或托盘的编码、尺寸、相应的托盘轴线标识、底标高、安装方式、支架形式及支架的定位信息等。

4.3 电缆敷设文件

核岛采用计算机电缆管理软件进行电缆敷设设计, 由该软件针对每根电缆生成相应的电缆敷设票, 每张电缆敷设票即是一份施工文件。常规岛及BOP子项采用电缆清册作为电缆敷设施工文件。电缆敷设文件均包含电缆编码、规格型号、始终端设备编码及定位、各段电缆通道编码、电缆长度等信息。

5 计算机电缆管理软件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电缆敷设软件已在电厂设计中广泛采用。海阳核电一期工程采用了核岛设计方提供的电缆管理软件 (Shaw Cable Manager) , 该软件主要用来完成电缆和电缆通道的设计, 并可追踪现场施工状态, 可实现打印作业票、验收、电缆分类统计等相关功能, 其中作业票包含电缆敷设票、电缆端接、电缆通道安装作业票。该软件可实现电缆路径的自动敷设或手动敷设功能, 并能自动检查各段电缆桥架的填充率。桥架填充率为选择合理的电缆路径提供依据, 电缆分类统计报表为电缆设计进度计划及电缆采购提供依据。

6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

6.1 专业间协作配合

核电厂电缆敷设设计工作需要设计院内部各专业协调和配合。电缆通道规划需要考虑主要设备布置、设备检修维护空间要求、人员通道、主管道布置、暖通风管布置、灯具布置、火灾报警设备布置等诸多因素。虽然目前电厂设计中已广泛采用计算机三维模型进行设计综合及碰撞检测, 但由于设计疏忽或者施工偏差等原因, 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电缆桥架与其它物项位置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此类问题, 首先设计方应加强专业间沟通与配合, 深化施工图设计;其次, 要落实设计图纸会审制度, 提前发现问题;最后, 施工承包商在大宗材料安装过程中各专业要协调配合。

6.2 设计接口管理

由于电缆敷设区域广、设计分工复杂, 电缆及电缆敷设设计存在众多接口。一是物理接口, 例如常规岛第一跨与核岛辅助厂房、附属厂房均存在电缆通道的接口, 厂区除盐水箱、凝结水储存罐等BOP子项与主厂房存在电缆通道接口;二是功能接口, 例如常规岛内的14个核岛工艺系统配电设计、DCS设计、发变组及辅助变保护设计等均存在核岛与常规岛设计方的设计接口。

针对设计接口问题的管理, 首先根据合同需理顺设计分工, 明确各方设计范围;其次, 按照接口管理程序, 使用接口控制手册 (ICM:Interface Control Manual) 作为接口管理工具, 跟踪电缆通道接口定位信息、电缆敷设信息的交换流程;另外, 适时组织相关接口会议以协调处理数据交换中遇到的问题。

6.3 设计进度匹配

由于AP1000项目缺乏设计经验及项目管理经验, 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滞后、设备提资延误、设计变更较多等情况, 这给电缆采购、电缆敷设进度甚至调试移交带来影响。

为保证电缆敷设设计进度与施工进度相匹配, 自主化依托项目现场设计管理主要对设计三级进度进行管理, 确保设计三级进度计划能满足现场三级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三级施工进度计划上的控制点所需要的相关的设计文件能及时地发布给下游的施工承包商[1]。另外, 施工承包商根据施工和移交进度计划, 梳理出三个月内施工或移交包内的电缆, 定期向设计管理部门反馈, 设计方优先敷设此部分电缆以支持现场进度需求。

7 结语

AP1000核电厂作为大型的百万级先进压水堆核电厂, 其电缆具有数量多、分类细、用途广、分布区域大、敷设要求严、设计及施工接口多等特点。再加上设计变更多、设计固化晚等不利因素,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各设计团队首先要熟练掌握AP1000电缆及电缆通道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 然后理顺设计思路、制定合理的设计进度, 各方积极协作配合, 从而保证电缆敷设质量和施工进度。通过一期工程电缆敷设设计实践, 希望能为后续工程电缆敷设设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摘要:核电厂电缆具有数量多、分类细、用途广、分布区域大、敷设要求严等特点, 电缆敷设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缆采购投资、现场施工进度, 以及相关系统的安全运行。结合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实践, 介绍电缆敷设的设计准则、设计过程及电缆管理软件的应用, 总结工程管理经验, 为后续工程电缆敷设设计及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电厂,电缆通道,电缆敷设,设计,管理

参考文献

谈核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第8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质量,监督,施工

1 概述

“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是我国核电建设的总方针, 保证核电站施工质量是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业主方作为核电站的营运单位, 对电站的质量负全面责任。

国内某核电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 由总承包工程公司全面负责核电站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调试管理。业主方为进一步保证现场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全面可控, 又单独委托监理公司对核电工程施工实施监理。

2 质量管理体系

2.1 文件体系

根据HAF003-199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及其有关安全导则, 业主方编制了该核电工程设计与建造阶段的质量保证大纲和大纲管理程序。同时要求总承包商及各分包方编制和实施与之相匹配的质量保证大纲和大纲管理程序。

业主方对总大纲的完整性和适用性负责, 使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均处于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之下, 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案可查”。

2.2 组织体系

该核电工程在质量管理上采用三级质量管理方式分层次管理, 即:

第一级:业主的质量保证 (QA) 、质量监督 (QS) ;第二级:总承包商的质量保证 (QA) 、质量控制 (QC) ;第三级:各分包方的质量保证 (QA) 、质量控制 (QC) 。

QA验证质量体系是否有效运行, QS验证质量活动中是否实施了有效控制, QC验证质量活动形成结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特征要求, 管理层次从高到低, 职能范围边界清晰并相互衔接。各级质量管理体系在组织形式上、接口联络上、程序文件、监督验证活动内容上将通过各级质量保证大纲进行明确规定, 以此对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起到充分的保障作用。

质量监督组织体系见图1。

3 质量监督内容

业主方在监督中主要负责原则性、总体性、导向性的问题, 重点监督总承包方和监理单位实施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监督采用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相结合方式, 参与见证和绩效评估。

质量监督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体系监督、过程监督。

3.1 体系监督

承包方质保体系的有效运作是施工质量受控的重要保障, 为加强对承包方质保体系的有效监督, 业主方定期组织对总承包方施工管理相关程序和有效执行进行质保监查;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业主方还会组织进行专项质保监督;业主方同样参与总承包方组织的对分包商的质保监查和质保监督。

3.2 过程监督

业主方对施工过程监督主要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用以监督各项施工活动是否符合已形成文件的程序、标准、细则及图纸要求, 既包括文件方面监督也包括实体方面监督, 采用包括计划性监督、专项监督、质量计划见证以及日常巡检等过程质量监督方式, 形成全方面有重点的过程质量监督。

3.2.1 计划性监督

业主方工程管理部门每年结合年度工程进度计划, 并考虑到该年度重点或代表性施工活动 (如里程碑项目、重点关键项目) , 编制年度工程质量监督计划, 并按计划实施质量监督。

年度计划性监督应全方位有重点, 全方位是指监督涵盖各施工领域和子项系统, 不留盲区, 不因为核安全等级或质保等级低而忽略;有重点是对重要物项和重要工序进行监督。监督对象覆盖了监理、总承包商、施工单位等各工程相关方。监督的内容主要是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3.2.2 专项监督

专项监督是在特定条件下实施的必要性监督活动, 如: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质量偏离情况, 如实体检查持续不合格、质量趋势持续下降等;重大设计修改的实施;重要不符合项的处理;质量计划需重点关注的控制点等。

对于重要的专项监督活动, 可以由监理单位组织, 业主方和总包参与联合专项监督。

3.2.3 质量计划见证

核电厂因其核安全要求, 设置了大量安全相关系统和部件, 但并非所有的物项和活动对核电站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以就质量保证方面而言, 应根据各种物项或活动对核安全和运行所具有的不同重要性, 运用合理的分级方法, 贯彻严格程度不同的质量保证要求[3]。该核电工程构筑物、系统和设备质保分级分为3大类, 7个级别, 即:QSA1~3级;QRA1~3级以及QNA级。

为保证施工承包商进行的所有影响质量的施工活动以有组织的方式得以检查、测试和记录, 工程总承包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计划系统对现场各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业主方也参与到该质量控制系统, 对QSA1, QSA2, QRA1以及QRA2级质保要求的工序质量计划进行审核、选取控制点并进行现场见证。

3.2.4 日常巡检

业主方工程管理部门各专业工程师根据规范、图纸等技术文件, 以及编制的各工艺/工序施工监督导则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对于现场发现的可即时处理的质量问题口头要求整改, 对于较大质量问题或现场反复整改仍不能有效解决的质量问题, 通过向总承包商发送《质量问题通知单》及质量管理考核处理。工程管理人员巡检完成后及时填写《日常巡检单》, 对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记录。所有的质量问题全部需整改验证完成, 形成闭环。

3.2.5 质量趋势分析

为结合工程实际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现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活动, 监督施工质量的持续改进, 业主方根据每月日常巡检、监督检查形成的巡检记录及质量文件情况, 对质量趋势进行分析, 发现潜在的质量不良趋势, 提出下月的质量监督重点关注问题。同时要求总承包方及承包商建立自身的质量趋势分析程序, 定期向业主提交质量趋势分析报告, 质量趋势分析报告需对各种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提出有效纠正措施。

4 结语

根据核安全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 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建立一套适合项目特点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核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有助于项目各参与方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保障核电工程建设的质量。但仍应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反馈, 联同监理、总承包方以及各施工分包商共同持续改进, 形成一套更加高效完整的核电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HAF003-1991,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S].

[2]核电总承包与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核电工程及运行评价指标开发初探 第9篇

国家对核电发展高度重视,提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核电项目建设工期长、工序较为复杂、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较高;核电运行技术也较为复杂。近期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也为我国核电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我国核电企业需要贯彻国家核电发展方针,以及有关部门近期提出的关于确保核电安全的有关指示,开发和完善量化管理工具,通过分析评价核电建设和运行情况,不断总结和提高。同时,目前核电在建项目多、堆型有所不同,各企业核电工程管理模式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研究建立统一的核电工程及运行评价指标,为核电行业开展经验交流以及有关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具体来说,核电工程及运行评价指标开发和应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对核电工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管

有助于核电企业管理部门对核电建设和运行开展量化管理和过程管理;有助于行业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及时了解核电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同时也有助为其它相关行业提供核电发展信息和数据,以促进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

1.2 有利于行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统一和通用的指标可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量化管理工具,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研究设定各种指标的目标值,设置发展规划目标,开展针对性的量化评价和监督。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关部门也可以更多地使用量化指标对核电企业进行指导。

1.3 有利于行业内技术与管理经验交流

使用指标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尺,行业间各企业可以通过和国内企业、以及国外企业对标找到差距和主要问题,并通过开展技术与管理经验交流,相互学习与提高,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2 国内相关工作情况调研

在核电工程建设方面,国内主要核电企业结合工作实际与需要,开展了工程管理指标的开发与应用工作。例如岭澳核电二期工程应用相关指标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经济性、自主化、环保6个主要领域进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预测或预警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确保了项目目标的达成。我国“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早期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主要采用业主负责制管理模式,具体的核电项目组织模式和管理程序也各不相同,因此业内还未建立较为统一和通用的核电工程管理指标。目前,各核电企业正大力推进核电工程建设专业化,部分企业正开展基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核电工程建设管理指标开发工作。

在核电厂运行评价方面,我国核电企业主要采用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设计的13个性能指标,来对在运行的核电机组进行评价,并通过性能指标排名与国际水平进行客观的比较。结合WANO指标的使用,我国主要核电企业开发了关注范围更为广泛的核电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例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运行评价指标内容涵盖安全、业绩、维修与改进、三废排放和环境监测、大修、人力资源等方面。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通过对历年指标数据的对比,不断分析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提升业绩的方法,并通过指标持续监测业绩改进的效果。

总之,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统一、通用的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及评价指标,核电运行评价指标也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拓展完善。为适应新时期核电规模化、自主化发展需要,需要结合核电在发展阶段、技术特点、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加强核电工程及运行评价指标开发工作。

3 指标设计原则

3.1 针对性原则

指标应充分反映核电建设和运行特点。核电行业特点首先反映在核安全管理方面,核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是影响核电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核电发展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相对于一般的能源项目,管理部门对核电安全和质量的管理深度和力度有更高要求。核电项目建设时间长,核电设备制造技术含量高,核电运行安全技术也较为复杂。因此,指标设计应适应核电管理深度要求,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改进。

3.2 系统性原则

贯彻国家“高效发展核电”方针,需要系统协调核电发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安排核电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并确保质量。指标应该能够系统反映影响核电发展安全和效率的各种要素,为开展系统性的分析和管理提供量化工具。

3.3 通用性原则

由于国内核电企业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存在不同,需要根据核电企业情况设计统一的、通用的指标体系。同时,相关指标还要与国外指标统一起来,或是更多的采用国际通用的指标,以便于开展国内、外对标工作。

3.4 可操作性原则

首先是要统一指标口径,明确计算方法。指标设计紧密联系企业实际,科学合理,计算数据均可以从企业现有条件获得;建立统计制度,防止统计过程中人为差错造成统计差错和执行效率不佳的情况。

4 指标初步设计及应用

初步提出了核电工程与运行评价指标的重点关注领域和具体指标(见表1)。指标选择力求简明扼要,切中重点,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如表1所示,核电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关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环保、自主化等六大领域的控制情况;核电运行评价指标(见表2)主要关注安全、业绩、维修与改进、三废排放和环境监测、大修、人力资源等方面,相关指标与WANO指标一致,并根据需要拓展了统计范围。

使用上述评价指标对我国核电站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2005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共开工建设了16个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相比“九五”期间的建设的核电站,其建设工期有望显著缩短、设备国产化程度、经济性有望显著提高:各电站计划建设工期均为5年以内,宁德核电厂和阳江核电厂计划建设工期进一步缩短为56个月,而较早开工的岭澳核电厂3号机组以及秦山第二核电厂3号机组实际建成工期分别约为57个月和53个月,均提前完成工程建设;各电站主要设备国产化率目标均设置在75%以上,其中红沿河核电厂后续的3、4号机组主要设备国产化率目标有望达到85%,是目前国内主要设备国产化率最高的项目;由于计划工期的缩短以及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各机组单位千瓦造价有望控制在12 000元/kW以内,其中,阳江核电厂项目采用同一厂址批量建设6台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以上75%,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00亿元,计划建成价比投资约为10 700元/kW,是目前在建核电工程中计划总投资最低的项目。预计项目完成后含税上网电价约为0.364元,将远低于广东省现在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引进的三代AP1000核电技术自主化依托项目,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55%,建成价比投资约为16 000元/kW,根据我国二代改进型核电建设经验,通过提高工程自主化水平和设备国产化率,我国三代AP1000核电技术项目的经济性有望显著提升。

在核电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我国在建核电工程未出现过核安全事故和重大环境事件,但工业安全事故和质量事件偶有发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

核电运行业绩方面,我国目前已投入运行13台机组,对于运行一年以上的10台核电机组,安全、环境排放控制、发电能力等方面业绩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并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但部分电厂自用电率较高,还有待进一步降低。近5年来,中国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厂0级运行事件和1级运行事件数处于受控状态,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并已连续两年没有发生1级及1级以上的运行事件;近5年来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火灾和设备故障损坏事故。

在核电厂运行阶段的维修和改进方面,我国核电站都十分重视在运核电设备的维修和改进,制定和实施了较为规范的工作制度。各核电厂维修项目数总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表明核电厂设备可靠性逐步提高;通过加强不符合项管理等,各核电厂质量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在技术和设备改进方面,主要核电厂也取得显著成绩。核电厂运行维修和改进是提升核电安全性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但是主要核电企业相关工作模式和深度还有所不同,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该领域的指导和管理,同时相关的经验交流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5 工作总结与建议

指标应用情况表明,核电工程建设评价指标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监管各项目工程建设预期成果,以及工程建设预期成果的达成情况;通过国内、外项目工程建设水平对标,有助于找出差距,制定对策,与及开展经验交流。在核电运行方面,相关评价指标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监督和评价各核电厂,特别是新投入运行的核电厂的安全、业绩、技术提升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同时也为各电厂开展运行经验交流创造条件。

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统一、通用的核电工程及运行评价指标,相关研究工作还比较分散,还没有权威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对相关工作有必要加强指导和统一部署,加大研究工作的投入,使得相关工作更好地为核电企业管理、以及核电行业管理提供支持。

摘要:总结了核电工程及运行评价指标开发的意义,介绍了国内相关工作情况现状和成果。结合核电行业特点提出了指标设计的原则,以及指标关注的重点和初步指标设计,并应用指标简要分析了我国核电工程及运行现状和成绩。最后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工程建设,核电运行,指标

参考文献

[1]高明石,陈桦.我国核电建设管理模式的探讨[J].核动力工程,2007(2):111-114.

核电工程设计进度的量化方法 第10篇

核电工程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国内核电设计起步较晚, 在设计过程中, 由于工作流程不顺畅、各专业之间接口不明确而造成的工作反复和返工现象经常发生, 从而影响到设计进度, 延误工程进展。而负责进度控制的系统目前还不是很完善, 仅仅能达到对设计工作的重要节点的最终状态进行跟踪, 即到了进度控制的出图日期时未能实现出图的节点, 这个时候才知道设计出现延误, 无法提前或者及时发现设计出现延误, 甚至是提前预知延误的发生, 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或者做出补救方案, 这也是与国外工程设计控制的差距所在, 我们必须正确定位并努力加以改进。

2 核电设计的现状和问题

为实现核电工程设计进度的量化测量, 首先需对核电工程总体设计过程和设计逻辑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其次对各种类型图纸文件 (如管道布置图、制作等轴图、风管图、土建施工图、系统手册等) 的设计流程、持续时间等也要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设置进度监控点等方法, 把不同类型文件的设计过程细分成不同的设计阶段, 并按重要性对每一设计阶段附以不同的权重值。通过对设计过程中各个节点完成比例的控制来预测整个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弥补或者消除因为某个节点延误所影响的后续工作, 设计进度控制的目的也在于此, 避免失去对设计工作过程的控制, 发生延误使后续工作面临连锁延误, 给整个工程带来影响。

就进度而言, 在目前的设计现状下, 不能一味的照搬国外的进度控制方法, 应该结合国内设计实际情况, 制定出目前对设计进度控制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 通过对国内工程设计的流程的了解, 个人认为国内核电设计进度控制目前应采取量化测量的方法, 此方法把设计过程细化为一条有多项单个工作节点的长期工作, 通过对单个工作完成的情况的跟踪来反映整条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 并通过权重比例表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不断细化工作, 把进度控制工作深入到设计环节中去, 对设计工作做到实时控制, 这样才能防止设计工作突发延误带来整个工程的大范围延误, 有了这样的进度测量方法就可以做到延误预警, 事先制定解决方案, 保证后续工作不受到很大的影响。

就设计而言, 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 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理清各专业或工种在设计过程中的上下游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以此为依据, 划分各专业或工种之间的接口, 确定互相应该提供的接口参数清单。在这个基础上, 制订出包含上述内容的设计流程控制文件。只有这样, 才能使设计工作顺畅有序地进行, 提高效率, 从而保证设计进度和质量。当然, 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进技术部分地加以解决。但是, 由于国外公司在与中方合作或进入中国核电领域时, 推荐的核电技术都是几乎已经完成全部设计的成熟技术, 中方人员不可能再经历设计的全过程, 不可能在核电设计的各方面、各专业、或各个层次上对外方的设计流程加以了解。所以, 真正解决问题最终还要靠我们自己。

核电设计工程的复杂性, 决定了没有一套完整的自洽的标准进度控制体系是不可想象的。为实现核电工程设计进度的量化测量。

3 设计进度的量化方法

怎么样才能实现设计过程的量化:

第一需对核电工程总体设计过程和设计逻辑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对那个阶段做那些设计工作要做到心知肚明。

第二要对各种类型图纸文件 (如管道布置图、制作等轴图、风管图、土建施工图、系统手册等) 的设计流程、持续时间等也要有非常详细的了解。

第三要理清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工作, 设计接口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很多设计延误都是因为接口未及时打开或者接口不清所造成的, 所以理清接口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设置进度监控点等方法, 把不同类型文件的设计过程细分成不同的设计阶段, 并按重要性对每一设计阶段附以不同的权重值。各个设计阶段所占权重值大小决定了这个设计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可以很明了的了解整个设计工作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设计延误甚至预警设计延误, 随即制定出解决的方案, 避免或者减少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分析设计流程, 通过例子来解释设计流程量化的方法。

整个核电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反映了设计全过程的工作流程, 目前国内工程并非所有的设计工作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进度控制, 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配合阶段”和“设计回访总结阶段”, 只需跟踪结果即可;但到了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尤其是后者) , 就必须进行严格的进度控制。而且国内核电设计对施工图设计的重视程度几乎为全部。

针对设计工作的特点, 采用设置过程进度控制点并分配权重系数的方法进行进度测量。首先根据工作流程选取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节点作为进度控制点, 其次还须根据该进度控制点对整个设计成果的重要性分配权重系数, 最后将已完成 (或计划应完成) 进度控制点的权重累加并除以权重总和, 得到该阶段设计工作实际完成 (或计划应完成) 的比率。“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过程控制点设置及主要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设计工作接口众多的, 而且各个环节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经常出现反复工作, 特别是各专业之间须互相提供资料 (以下简称“提资”) 。在对设计进度进行量化时目前先不考虑这些复杂的循环, 对每项工作只做一次评估。只监控每个分项工程的完成结果, 例如主工艺专业给土建专业提资料, 资料签字确认即认为提资任务全部完成, 但如果主工艺专业随后对该提资做了升版, 则该任务以提资升版出版日为完成日计算延误, 分段提资应结合设计院的程序以及工作流程并有相应的说明。

设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时候一个提资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很多次的反复才能关闭, 这个也说明了国内核电设计还没有完全达成模式, 经验和水平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对设计过程进度量化的时候, 不能去钻牛角尖, 应该从易到难, 所控制的节点也应该是不断细化, 要想达到国外先进的工程控制技术, 我们还要不断的结合国内工程设计的流程, 国内设计的力量, 结合实际情况先制定出核电工程设计进度量化的雏形, 不要奢望一步到位。

相比于国外核电工程设计进度控制, 国内设计进度控制的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难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国内核电设计流程尚不成熟, 很多程序需要规范, 没有足够行业规范, 未形成核电设计的专业规模。

第二, 缺乏进度控制理念, 对设计人员的进度考核不能细化, 仅对结果考核有失公平。

第三, 没有形成设计人员自行申报进度作为考核的管理模式, 对设计的控制还处于事后控制阶段。

因此应从基础工作做起, 逐渐细化设计流程, 最终实现对设计进度的全过程跟踪控制。

4 设计进度量化举例

为了清楚地说明设计进度测量采用的设置进度控制点及权重分配方法, 以一个虚拟泵房的设计进度测量为例进行剖析。泵房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图中所列流程与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可能不全一致, 但基本涵盖了主要设计布骤, 可在此流程的基础上, 结合设计公司的实际流程进行调整, 设计量化的方式应以子项来分, 可细化增补基本流程。

根据表1中所列的进度控制点清单及其权重、各进度控制点的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情况, 很容易计算出截至2008年5月31日, 该泵房设计进度量化指标:

累计计划完成率: (8%+8%+5%+2%+3%+2%+2%+2%) =32%

累计实际完成率: (8%+8%+5%+2%+2%+2%) =27%

分项实际按时完成率: (8%+5%+2%+2%+2%) =19%

计划执行率:27%/32%=84.4%

分项计划按时执行率:19%/32%=59.4%

各完成率名词解释:

累计计划完成率:计划完成的控制点在整个子项设计中所占的权重。

累计实际完成率:实际完成的控制点在整个子项设计中所占的权重。

分项按时完成率:在计划完成时间前完成的任务权重。

计划执行率:在截至时间前计划完成的控制点完成的比率, 其中包括延时完成的任务。

分项按时执行率:在截至时间前完成的控制点, 并满足按原定计划时间完成的要求。

从计算结果很容易的得出泵房设计工作截至2008年5月31日累计设计完成率为84.4%, 按时执行的任务完成率为59.4%, 进而实现了设计进度量化测量的目的。

5 结束语

本文论述设计进度量化测量的进度跟踪方法, 能将设计进度跟踪从以前的结果控制模式提升为过程控制, 而设计的过程控制一直是进度控制的难点, 一旦实行及时跟踪设计进展的程度, 第一时间发现进度延误, 预警设计进度的延误, 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其影响的其他工作环节进行相应调整, 保证总体进度的可控性。这种进度量化测量的方法提升了进度控制的能力, 更好的服务于项目设计, 达到设计进度的精确测量的要求, 为后续项目的进度控制提供支持。

摘要:文章论述了设计进度量化的方法, 从设计进度控制的实用性出发, 制定出一种可以适用于目前国内核电设计现状的有效进度控制方法, 把设计过程进行量化处理, 根据完成的设计控制点所占权重, 跟踪设计进展的程度, 及时发现进度延误, 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其影响的其他工作环节进行相应调整, 保证设计工作有序进行并保证重大节点的按期完成, 相比目前核电工程设计进度的管理, 此方法提高了设计的过程控制, 能预警设计进度的延误, 保证总体进度的可控性。

核电工程 第11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电气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精细化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44-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能耗低,环保清洁越来越被重视,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指出,核电比重将逐步加大,成批量的核电工程项目会上马,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视,一旦发生安全,将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电气工程师应当对所管理的电气项目品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全面运用自身的职业技术,深层次、全面地抓好电气项目的签证、建造工期、安全、技术、品质等管控工作,把电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应用在核电工程项目当中,将会取得较好效果。

1 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构建并完善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责任机制,首要工作是构建管控网络,明确工程的责任人;各个职位、各个机构等各层级主要负责人的电气项目的品质、安全责任,把责任逐层细分、落到实处。

在管理机制建立以后,应当依据其实际工作状况明确每个人的管理责任,构建层级质量与安全管控责任体系,且签署责任状,立足于组织层面确保品质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除了配备质量责任人与安全责任人以外还应当把整个工程部各个组织的主管划入到管控机制中,明晰其质量与安全职责,分期对其质量与安全责任践行情况加以考评!唯有这样完善的电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控体系设置,才能杜绝质量和安全隐患的产生。

2 健全的管理流程、工作机制

为了各部门、各岗位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确定有关流程,流程指的是引导有关人员开展工作的根据,与建造现场情况相一致的流程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有利。在项目部组建初期,应当构建与建造现场相一致的管理流程,让其在将来的工作中有能够参考的依据,工作开展得更顺利。对当前的管理流程、工作机制实施年度评定,对于施工现场不一致的管理流程、工作机制加以改进,让管理流程更为符合施工现场需求,具有较强可行性。

3 有效的过程管理

3.1 方案的审核和监督

施工计划是开展分部、分项项目建造的有效方法。一个先进的方案必定将建造过程中存有的安全风险要素加以有效归纳、整理,力争不遗漏任何安全隐患。在核电项目建造过程中,每一个施工计划都要包括JHA(工作风险剖析),施工技术计划且全面审核,一定要包括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保障项目品质的各种技术手段,并且应当与设计图、政府当前实施的关于电气项目的建造要求相一致。

3.2 电气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

核电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是关乎子孙后代的事,项目建造和科学实验不一样,不可以不成功,不可拿项目来做“实验”。电气项目品质的优劣对于核电项目能否顺利制造电能,能否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物质收益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3.2.1 施工准备时期的质量与安全管控

电气工程师不可仅停滞在按照图纸建造的水平,应当对设计图有科学的把控,积极且能够发现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提出解决建议,对业主来说是保障其利益,对自身而言同样是水平的提升。

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认真学习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对方案进行审查。对不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承包商进行升版。在方案实施前,监督承包商对建造队伍和有关人员进行项目的整体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因为建造人员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还应当依据项目的建造状况分时期加以交底,明晰当前使用的规则和操作流程、工序。对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和有关技术章程、指标力争做到胸有成竹。对项目中全部的资料、设施加以检查与明确,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2.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的重心,对于项目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有决定性作用,质量不达标便谈不上经济收益,不能按时竣工便谈不上社会效益,所以项目建造时期的质量管控是达成3大控制(投入、工期、质量)目标的核心。要确保项目的收入回报、建造工期与社会效益就一定要增强施工时期的质量管控,提升项目的品质。施工时期是让业主和项目建造意向最后达成且构成项目实物的时期,同时是最后构成项目实际质量的主体过程。

建造过程中应当依据已经审核后的电气设计图与有关技术标准,依照我国当前实施的电气项目建造和验收要求,当地关于项目施工的法律规章,通过审核的施工技术方案实施。建造过程中假如发现设计图存在不足应当第一时间提出且进行解决,不准许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同意擅自更改。应当全面贯彻与落实“三检”制重要部位,实行监理旁站制度,全面管控(表1)。

过程中施工检查是工程小组确保品质与安全管控的主要措施。工程经过运用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多种措施的专门的质量与安全检查,找到建造过程中与政府法制规章和标准规范等方面相违背的,及时制定纠正措施,达到消除质量和安全事故的目的。

3.2.3 检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检验,对于各流程的产出品,应当首先由建造企业依照要求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检查达标以后向监理部门申请检验,监理部门接到申请单后,应当在合约限定的时间内对工程品质加以检验,确定其质量达标,才可以开展后续工作。重点的项目部位、流程与专业项目,亦或监理人员对建造企业质量存在不同意见,和重点的材料、半成品的运用等,还需要监理单位加以测验亦或技术再审。

3.2.4 电气工程完工后资料检查

督促承包商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做到与工程实际同步。做好ITP资料的验收工作,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技术规格书对施工承包商资料进行审查,严格进行验收,对不符合国标资料要求的,及时要求承包商进行整改。

4 电气工程中常态化的日常培训、学习

核电项目是一项复合的、系统的项目,并且在技术与运用方面发展较快,投入比重持续提升,电气工程师应当持续革新知识、了解动态来提升自我,深层次掌握各类电气项目所运用系统及验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精细化管控下的培训核心是针对性培训,在年初编制全年培训方案,培训电气工程相关的各种规范和标准,通过标准和规范的学习,职工素养有了大幅提升,职工素养提升产生的最直接的成效是现场品质与安全管控工作开展难度减小,质量与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5 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从小处着眼,所以一定要将工作贯彻到所有的管控小节上,一定要从细节处取得成效。安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由小节引起,在对安全要求逐渐提升的当今,其的运用可以给项目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

参 考 文 献

[1] 蒋玉林.核电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工程,2008.

[2] 顾军,夏利明,金湘,陈国才.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实践[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

核电工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第12篇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也更加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注重把风险控制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1]

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阶段, 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控制体系。[2]美国1985年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发起委员会, 简称COCO。1992年, COC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一经发布就在内部控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 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理论依据几乎被其占满。在2002年美国颁布了SOX法案, 使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五部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来指导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时至今日, 内部控制体系在国内各类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颇为广泛。

2000年以来, 核电行业迅速发展, 公众对核电接受度普遍提高。在核电行业大发展的环境下, 如何提高核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保障核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也成为了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毋庸置疑,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才能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 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众所周知,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面广, 投资不菲的系统工程, 即使某一个环节、层级或者职能出现问题都可能降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2]

众多案例表明, 内部控制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有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阶段, 仅仅是照搬照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指导性文件, 或完全借鉴类似企业制度等不严谨的建设方法往往导致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是一个摆设;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准确, 导致控制偏离正轨, 最终导致控制失效;内控建设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也影响着内控体系建设的质量, 内控体系建设虽然有指导性文件支持, 但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 实际操作中主观性较强,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所以, 本文利用规范的研究方法, 深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在建核电工程为例, 研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律, 归纳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模型和重点关注问题, 为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二、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较晚, 核电企业接触内控也不过寥寥数年, 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闭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使全员均能够认可并重视内部控制需要更长的时间。核电企业, 尤其是在建核电企业, 企业规模大, 涉及资金多, 每个领域或部门都有制度或程序来约束各项工作流程及工作人员行为,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们已经有风险管理了, 还要内控做什么?或者说我们有程序制度, 之前就是这样控制的, 为什么内部控制还要多此一举?这样的疑问反射出的就是核电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误解, 当然也就不可能去重视。

(二)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度依赖咨询公司或指导性文件, 内控体系本地化程度不足。受公司组织形式及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制约, 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很多选择外包给咨询公司, 即使选择自主建设更多的是照本宣科, 照搬照抄指导性文件。然而, 咨询公司所擅长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企业, 多为上市公司服务;指导性文件也仅仅起到指导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不能贴合核电企业的特殊性。目前尚缺少针对核电行业等特殊行业的内部控制指导文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建立适合核电工程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 内部控制体系执行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仅是成立个组织, 编个手册的问题。执行才是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是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来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核心是控制, 而控制的关键恰恰就是执行。如果企业只是建立了内控体系, 却不执行, 将内部控制束之高阁, 那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然而受我国内部控制起步晚, 核电企业内部控制起步更晚, 以及企业性质等因素制约, 核电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完成上级单位的任务或者监管单位的要求, 仅仅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 而在内控执行上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 且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仅靠内部评价和内部审计, 导致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三、在核电企业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发达国家, 核电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 是一种成熟高效的清洁能源。我国的核工业已也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 建立了从地质勘察、采矿到元件加工、后处理等相当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已建成多种类型的核反应堆, 并有多年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经验, 拥有一支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队伍。近年来, 核电行业发展迅速, 核电技术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国内核电运行及在建机组已颇具规模。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能够设计、建造和运行自己的核电站。核电技术不断发展, 核电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且核电企业涉及资金面广、资金数额庞大。核电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核电企业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一) 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本质。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特殊的企业管理活动, 它由企业管理需要衍生而来, 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多基于已有的COCO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 然而, 至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意义而又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定义, 人们常常忽略内部控制本质而谈概念, 或者混淆本质与概念的区别。即便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最发达的国家及组织———美国及COCO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给出了较权威的描述, 但也颇具争议。[3]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为依据, 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内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工具, 用它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过程, 强调控制及执行。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 应作为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 提高全员内控意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以及维护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国内企业基本上都设有专职从事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机构, 合理分工。一般来说, 核电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是非常繁多的, 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先理顺工作流程, 明确职责, 这样才能快速高质量地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不断发展, 新问题会相继出现,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机构, 企业管理者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也要不断提高。重视有关人员的培养, 优化各岗位员工知识结构, 注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加快人才的培养, 是企业搞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三)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度。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针对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的进行就要有一定的规则。企业搞内控却没有原则没有计划, 很难把内控工作做好。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制度, 把内部控制工作规范化, 会使内部控制工作事半功倍。如果说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是软件, 那么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制度就是硬件, 软硬件都配置合理才能更好地工作。

(四) 立足核电特性, 以目标为导向形成有行业特色的内控体系。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应着眼全局, 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公司结构、企业规模以及所处不同时期等角度分析企业特征, 探索恰当的内部控制体系。合法合规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最基本的目标, 核电企业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在核电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 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核电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有着更加深入的体现:促进发展战略实现, 通过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工作, 不断完善各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划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监督检查、提升风险意识, 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监督的内部管控机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持续评估和控制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领域中的重大风险, 持续改进自身在重大风险管控中的各类缺陷, 提升业绩指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内部控制工作,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制度流程梳理为基础, 以财务内部控制为切入点, 以关键控制活动为重点, 不断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与成绩。核电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几个方面的控制:一是人力资源的风险多是隐性的, 不易被企业发现。选聘合适的人才, 避免用人风险。从事核电行业需要很高的职业技能, 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 更要能够适应核电所处地域偏远、工作机械枯燥以及倒班等工作环境。在人才培养上更强调人员素质的提高, 责任意识的提高, 从根本上防止人员流失。二是采购与付款业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工作量大, 运行环节多, 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核电所需的设备或配件相对来说制造难度大, 价格较高, 如控制不好采购工作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在建机组采购业务发生频繁, 工作量大, 工作环节多, 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在控制中应充分考虑国内外采购核级设备的风险点。据2007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 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存在合同纠纷问题。且核电工程浩大, 承包商众多, 合同管理复杂。经济业务往来多, 数额巨大。由此可见, 在核电工程期间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对合同的管理格外重视。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 (含服务)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具体的事项中。核电作为清洁能源, 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核电工程的浩大也为社会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不仅促进了核电工程相关的产业发展, 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更是引领新能源发展建设的生力军。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 社会责任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4~5]

(五) 与时俱进, 内控体系随企业发展而发展。内控体系的建设不是短期行为, 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进步了, 内控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政策有变化, 内控要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在不同的阶段, 内部控制也要有不同的重点控制。所以说内控体系的建立要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要不断优化以适应企业及市场的变化。

四、结语

核电企业管理较一般企业有所不同, 自身特点鲜明, 管理复杂、难度大, 应更加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率。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 将内部控制体系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必将大幅度提升核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更好更快更好质量地实现核电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J].中国会计报, 2010, 7

[2]张继德.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 2013, 6

[3]樊行健, 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 2014, 2

[4]王德敏.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6

上一篇:远程无线测控下一篇:基于场景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