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埋线范文

2024-07-04

中医穴位埋线范文(精选7篇)

中医穴位埋线 第1篇

20岁以下31例。20~50岁261例。50岁以上32例。其中男性43例, 女性281例。体重最重为106kg, 最轻为65kg。腹围最大为112cm, 最小为82cm。肥胖史2年以内者为23例, 2年以上6年以下者为267例, 6年以上者为29例, 自幼肥胖者为7例。

2 辨证施治

穴位埋线减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症状, 不同的肥胖机制, 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 在相应的穴位埋入蛋白质磁化线 (以线代针) , 来达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 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

穴位埋线疗法能调理人体经络, 使人的经络畅通。人体十二经脉内连于脏腑, 外达于肢节。例如:脾虚痰湿的患者, 既可引起黄褐斑, 又可导致肥胖及出现人体疲劳综合征的症状, 只要健脾利湿, 这些状况都可以得到缓解。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对肥胖患者则以抑制胃壁功能、降低饥饿感、促进能量代谢、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达到减肥的目的。也会根据临床症状, 合理调理肝肾, 滋补肝肾, 补益气血, 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从而起到了异病同治的目的。

气虚湿滞, 脾失健运:表现为饮食不多, 肢体劳倦, 动则气短, 大便溏薄, 肌肉组织胖而松弛, 舌淡而胖, 脉濡缓无力。

取穴:手五里、天枢、减肥穴 (关元穴旁开3寸) 、足三里、丰隆 (均双穴) , 中脘、水分、关元。

胃强脾弱, 湿热内蕴:表现为饮食量多, 大便干结, 口渴溲黄, 口臭难闻, 肌肉组织胖而结实, 血压有时偏高, 舌红苔腻, 脉滑数或弦数。

取穴:臂臑、曲池、支沟、足三里、公孙、腹结、减肥穴、梁丘 (均双穴) , 中脘。

冲任失调, 带脉不和:表现为食眠一般, 大便尚好, 小便较频, 腰膝酸软, 月经不调, 经量较少, 腹部、臀部胖水囊, 舌胖而淡, 脉沉细或濡细。

取穴:臂臑、支沟、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溪 (均双穴) , 关元、带脉。

3 疗效标准

显效:经1疗程治疗体重下降5kg以上, 或腹围减少10cm以上;有效:经1疗程治疗体重下降2~5kg, 或腹围减少5~10cm;无效:经1疗程治疗体重下降不到2kg, 或腹围减少不到5cm。

4 治疗结果 (表1, 2)

显效91例, 占28.1%, 有效204例, 占62.9%, 无效29例, 占8.9%, 总有效率是91%。

5 讨论

针灸减肥是通过对肥胖者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整, 一方面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 使胃蠕动减弱、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限, 从而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 减少食量, 同时抑制肥胖者亢进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 控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从而减少机体能量的摄入与储存;另一方面, 针灸可以促进机体脂肪代谢, 产热增加, 消耗积存的脂肪, 可以促进能量的新陈代谢, 增加能量的消耗, 促进体脂动员及脂肪分解, 最终实现减肥效果。

总之, 针灸减肥的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通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 清胃泻热、健脾除湿、疏肝利胆、改善机体对糖和脂肪的代谢, 加速脂肪供能分解, 从而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

穴位埋线减肥疗法是针灸的延伸, 即是一种经络疗法。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利用特殊的针具埋入穴位, 达到长效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 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也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 它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植入人体内的生物蛋白线在体内停留15~30d就会自然地被身体溶解或吸收, 不需要再取出, 比起传统的针灸减肥三天二头要进针的方法, 更适合繁忙的现代人。

穴位埋线减肥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 保证减肥过程中人体健康和精力旺盛, 且反弹率极低;同时能兼治伴随肥胖出现的一些疾病, 如痤疮、疲劳综合征、便秘、月经失调 (月经周期过长、月经量过少或闭经) 、性功能减退 (女性性冷淡, 男性阳萎、早泄)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

由于女性其特有的生理特点, 平时活动程度和能量代谢也往往低于男性, 因此临床减肥治疗的效果就差于男性。从年龄而言, 人体20岁以前生长发育没有完全稳定, 机体各方面还在进一步成长完善, 而且20岁以前就开始发胖的人, 通常是自幼过食或遗传因素而致体内脂肪细胞增多造成的, 所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肥胖者减肥效果不一定太理想, 有的虽然减肥有效, 但因为青少年肌肉骨骼还在进一步成长发育, 所以体重不会明显下降, 埋线减肥的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体内各方面机能已有稳定趋向衰弱, 代谢能力也日益低下, 而且与之配合的各种锻炼活动亦较难做到, 所以减肥效果会比较差。但是临床治疗证明, 减肥治疗对中老年人的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20~50岁之间的患者由于生理变化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好动到不好动的过程, 每天能量消耗也由多变少, 因此极易产生肥胖。但是, 这个阶段人体各方面的功能比较健全, 经过穴位埋线减肥的治疗比较容易调整内在机能, 促进分解脂肪, 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

在减肥过程中, 有一部分人盲目的以为要减肥必须控制饮食, 其实不然, 因为过分采取饥饿疗法以后, 重则导致厌食症, 造成消化器官功能障碍产生严重的后果, 轻则能造成人体代谢机能降低, 而代谢机能的降低是进一步致肥的因素, 一旦恢复正常的饮食, 患者可以继续增肥, 甚至可能比控制饮食前更胖。只要在减肥过程中控制油腻食物和甜食, 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即可, 为了保证体内正常的营养需要, 对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不必加以限制。由于傍晚人体胰岛素分泌旺盛, 容易促进糖分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 所以晚饭不能多吃。还有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取量, 过多的摄入盐分容易造成水液潴留而增加体重。

减肥后会不会体重反弹, 这个问题是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由于埋线减肥是通过调整神经及内分泌的功能, 促进能量的新陈代谢, 增加能量的消耗, 促进体脂动员及脂肪分解, 最终实现减肥效果的, 所以减肥后一般不会很快重新胖起来, 然而曾经营养过剩, 脂肪细胞肥大的患者一定要适当的节制油腻食物, 要经常注意活动锻炼。

我们经过2年多的临床随访, 只要是适当的控制饮食和适量的活动锻炼, 重新增肥的几率极低, 相反, 由于埋线 (针刺) 效应的积蓄作用, 不少患者停止治疗后, 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继续产生减肥的作用。

摘要:当人体热量摄人超过消耗时, 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 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 体脂百分率男性>20%, 女性>30%者, 临床上则称为肥胖。本病已成为当今常见、多发病之一。肥胖不仅容易发生并发症, 而且还导致死亡率的增加。由于肥胖不仅有损外貌美观, 而且也不利体质的健康, 所以开展减肥治疗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自2006年2月以来, 我们为大量患者开展了中医穴位埋线减肥的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中医穴位埋线 第2篇

1 对高原反应的中医认识

传统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湿滞、痰瘀阻络[1]。

1)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中, 机体吸入外界的清气不足, 产生气虚, 气虚则血脉瘀滞,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脑) 都表现出相应的气虚征象。

2) 从平原步入高原的人, 突受高寒缺氧, 宗气紊乱, 脾胃失和, 肝胃气逆.恶心呕吐遂作。

3) 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真气虚耗, 无力推动血液, 血行不畅, 遽尔为痰, 痰瘀同源, 郁久成瘀, 肌肤失荣, 则四肢麻术, 感觉障碍。

4) 感受缺氧 (山岚瘴气) 后, 加之痰瘀引起突发性头痛。

5) 异地人不习水土, 加之大气稀薄, 致宗气不足, 气虚血瘀、脑失所养, 则眩晕发作。

中医药单味或复方制剂经研究表明[2], 可针对气虚所致的各脏腑功能加以改善, 如黄芪、党参、西洋参等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健脾利湿、养心通络之功效,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对致病因子的耐受能力;活血化瘀类药如当归、丹参、赤芍、地龙能促进血液流动, 改善脏腑器官的缺氧状况, 快速恢复机体功能;羌活等利湿药物辛温通阳, 升清降浊, 可祛山岚瘴气,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等。目前中医药在高原反应的防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临证辨治

笔者根据接诊患者临床表现, 将高原反应病中医分为五种证型进行辨治:

2.1 痰阻心脉证

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咳嗽吐痰、恶心欲呕、唇色紫、舌淡紫、苔白腻、脉弦滑。法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制南星、桂枝、杏仁等。

2.2 心脉瘀阻证

患者表现为胸闷、心痛如刺、气短、吐粉红色泡沫痰、唇青紫、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化瘀宽心。桃仁红花煎加减。

2.3 水气凌心证

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恶心呕吐、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少尿、或吐粉红色泡沫痰、舌胖苔滑、脉沉弦。温补心肾、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

2.4 肺肾气虚证

患者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声低懒言、吐痰色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咳则遗尿、口唇紫黯、舌质淡、苔白润、脉弱。补肾益肺、纳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送服人参蛤蚧散。

2.5 心阳虚脱证

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回阳固脱。参附汤加味。

3 穴位埋线疗法

主穴选取:肺俞、膈俞、肾俞、大肠俞、膻中穴、中脘、天枢、气海、血海等。

具体操作:被治疗者在去高原地区前几天可给予埋线调理以预防高原反应。治疗室紫外线常规消毒40min后让被治疗者俯卧在埋线床上, 腹下垫一薄枕, 选准穴位, 用记号笔定位, 然后打开一次性埋线包, 局部皮肤用碘伏常规消毒, 用一次性埋线针, 先取掉针芯, 用无菌镊子镊取待用PGLA2-0紫色可吸收性外科缝线3cm, 将一部分放入针头的前段, 采用“线体对折穿刺埋线法”将针头快速刺入穴位, 捻转后拔出针管, 然后贴上创可贴, 被治疗者两天不洗澡, 以防针孔感染, 如患者病情严重, 出现高山肺水肿, 配合给氧, 及早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脱水并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和采取抗感染措施, 中西结合治疗, 一般可短期内缓解症状。

4 典型案例

王某, 女, 22岁, 定西市安定区居民, 于2014年8月在西藏旅游前谈到自己曾有过高原反应, 服用西药效果不显且恶心呕吐严重, 本次出行非常紧张, 故来诊。根据其先前高原反应出现的症状如呼吸不畅、胸闷、心悸、乏力、倦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烦急躁、脘腹痞胀或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 给予平喘固本汤调理;并进行穴位埋线治疗, 取穴为肺俞、膈俞、肾俞、大肠俞、膻中穴、中脘、天枢、气海、血海等, 两天后去西藏, 5700多m的海拔没有丝毫的反应, 患者非常兴奋的给我发信息说:“安全到达拉萨, 呼吸无困难, 走路无压力, 丝毫无高反。”

5 体会

由于从海拔低到海拔高的地区, 氧气稀薄, 呼吸困难, 身体不适, 肺的呼吸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出现气机失畅的一系列诸如咳嗽、哮喘、多痰、胸闷、气短、全身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自汗等症状。故选用肺俞、膈俞、肾俞、大肠俞、膻中穴、中脘、天枢、气海、血海等进行埋线调理, 是人体的气血通畅, 阴阳平衡, 而达到预防高原反应的目的, 由海拔高到海拔低的地区同样会出现醉氧反应, 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 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 就会再次发生不适应, 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经对比埋线后的旅客无高原反应和醉氧反应出现。其实,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尝试, 一点创新, 希望若有需要者进行再次试验, 再次研究, 以达到整体调养而治愈疾病的目的, 使埋线技术得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发展, 从而迎来埋线史上的又一个更新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高原反应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后, 机体因为不适应空气稀薄、气压降低等高原气候特点而引发的一系列高原适应不全症状, 严重妨碍人们在高原地区的工作生活。笔者通过多年来临床实践总结, 运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医药治疗高原反应显示出一定疗效, 本文即浅谈自己在此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中医药,穴位埋线,高原反应,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谢远志, 郭晓.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2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11) :1049-1049.

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观察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研究学术会议确定的计算方法:成人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 (cm) -100]×0.9 (kg) ;男性=[身高 (cm) -105]×0.9% (kg) 。超过标准体重20%为轻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30%为中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排除各类继发性肥胖症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针灸科门诊肥胖症患者, 共89例, 年龄10~50岁, 平均35.6岁, 病程0.2~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 男性19例, 女性26例;轻度肥胖6例、中度肥胖22例、重度肥胖17例。对照组44例, 男性19例, 女性25例;轻度肥胖7例、中度肥胖23例、重度肥胖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中脘、下脘、气海 (或石门) 、关元、大横、天枢、外陵、滑肉门。辨证配穴:脾虚湿阻加脾俞、胃俞、心俞、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肝郁气滞加肝俞、胆俞、风市、阳陵泉、地机;胃肠腑热加胃俞、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阴陵泉、阴谷。随症配穴:食欲亢进加上脘、梁丘、内庭;便秘加支沟、上巨虚;便溏加水分、阴陵泉;水肿加水分、水道、阴陵泉;月经不调加三阴交、关元、归来、子宫、血海、地机;腹部肥胖加上腹或下腹脾胃经上的经穴与阿是穴结合应用, 如梁门、关门、太乙、大巨、水道;腰部肥胖加志室、带脉、风市;臀部肥胖加承扶、白环俞、环跳;大腿肥胖加髀关、伏兔、殷门、大腿内外侧最胖处。治疗时按主穴、辨证配穴、随症配穴顺序, 在腹部、背部、下肢或上肢选取8~10穴, 连续3次, 穴位均不重复。

2.2 操作方法

治疗组:令患者仰卧, 暴露埋线部位, 在穴位上画十字定位, 用碘酒消毒。用利多卡因在穴位上进行局部注射麻醉, 接着将线根据需要截取不同长度, 并将线用生理盐水浸泡一下, 然后穿入准备好的套管针, 一般在四肢, 线长1~1.5cm;在腹部、背部、臀部线长2~4cm为宜。埋线穴位一定要用创口贴覆盖保护, 防止感染。一般1次埋穴根据需要, 埋7~13个穴位, 以上穴位可以交替使用。埋线后, 针眼位置3天不能沾水, 同时要服抗菌素, 连服6天即可, 若个别穴位红肿还要继续服药。每周1次。对照组:选穴同治疗组, 常规针刺, 平补平泻, 每天1次。两组均1个月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控制高脂、高热量饮食的摄入。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肥胖症疗效评定标准[1]。

3.2 结果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肥胖是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 肥胖的治疗对于防止上述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灸疗法能有效地抑制患者亢进的消化吸收功能, 控制患者的热量摄入[2],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可能与针灸能够激活饱中枢, 使饱中枢兴奋水平升高, 抑制了饥饿中枢的活动作用有关[3]。另一方面, 针刺又能促进能量代谢, 增加能量消耗, 促进体内脂肪的动员与分解, 故可达到减肥的目的[4]。穴位埋线减肥是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所埋之羊肠线, 产生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 “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的作用。埋线时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 肠线在体内特殊的留针和埋针效应及其组织疗法效应, 又可起到长期续效作用。其配穴可以形成一种远近、上下、前后、左右相互呼应的阵势, 交通阴阳, 沟通各经气血, 以达到协调脏腑气血阴阳而治疾病的目的。

本院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时一般选任脉、脾胃经腧穴为主, 治疗多以腹针为主。因为腹针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 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其中, 大横为“调脾气”方, 具有调整脾之功能及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滑肉门、外陵为“腹四关”方, 可通调气血、疏理经气, 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 乃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引气归元”方, 具有调脾胃、补肝肾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 具疏调肠腑、理气通便作用。再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 选择合适的配穴, 诸穴合用, 标本兼治, 故收效显著, 总有效率达97.8%。与传统针灸相比, 患者更易接受, 不易产生耐受感和厌倦的心理。因此,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娄玉方, 张雅珍, 谭馥梅.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 2001, 20 (2) :12.

[2]金涛.电针结合耳压治疗单纯肥胖30例.江苏中医药, 2002, 23 (11) :45.

[3]苏静, 刘志诚, 赵玫.饱中枢在针刺减肥中的作用研究.上海针灸杂志, 1999, 18 (6) :30.

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痛经 第4篇

祖国医学又名“月水来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中医将痛经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笔者临床上以地机穴为主穴, 运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痛经患者10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10月门诊收治病人, 年龄最大35岁, 最小18岁, 平均 (26.3±5.3) 岁;病程最长48个月, 最短11个月, 平均 (21.1±10.8) 个月。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4版《妇产科学》[1]及《中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临床诊断标准并对患者进行评分。

1.3 评分标准[3] (表1)

此分为标准分。疼痛每增加1d加0.5分。积分在14分以上为重度痛经;8~13.5分为中度痛经;8分以下为轻度痛经。

2 方法

2.1 材料

使用9号一次性使用埋线针 (扬州市邗江国祥医疗器械厂, 苏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660308号) , 2~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山东博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070065号) 。

2.2 方法

以双侧地机为主穴,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直刺穴位, 得气后推针埋线。湿邪阻络的可以配足三里、阴陵泉;气血不足的可以配气海、关元、归来等;肝肾不足者可配肝俞、肾俞;寒湿凝滞者配阿是穴。湿热凝滞可配太冲, 丰隆。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1) 治愈:治疗后积分恢复为0分, 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 停止治疗或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2) 显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 腹痛明显减轻, 其余症状好转, 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3) 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 腹痛减轻, 其余症状好转, 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4) 无效:腹痛和其他症状无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显效7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有效率90%。

3.3 典型病例

孙某, 女, 34岁, 痛经3年, 依据评分标准评分14.5分, 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痰湿阻络, 西医诊断;肌腺症。

经期疼痛时取穴;地机、足三里、阴陵泉。经间期再次埋线脾俞、血海、丰隆。此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 患者腹痛轻微, 不需要依赖止痛药物, 评分为5分。

4 讨论

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 属于特定穴, 是临床治疗痛经的要穴。郄穴的记载首见于针灸著作《甲乙经》, 是经脉气血曲折深聚之处, 常被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分病症, 阳经的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痛经既属于血分之证, 疼痛又常剧烈而急迫, 故取地机为主穴, 取其疏通经气而通达止痛之意[4]。

穴位埋线治疗痛经其机理与神经内分泌调节有关[5]。从疗效观察, 埋线的穴位刺激强烈, 对痛经的止痛效果明显, 有立竿见影之效, 这主要是短期形成的机械刺激, 促使体内脑啡肽含量升高, 提高痛域, 达到止痛效果。长期来看, 缝合线被机体完全吸收需要7~10d, 在此期间, 对穴位会形成持续的刺激, 与临床常用的毫针刺法的刺激量相比, 其穴位效应会更加持久。长期的穴位刺激还可以调节体内前列腺素的释放, 缓解子宫收缩, 减低宫内压, 改善子宫平滑肌的血液供应, 从而使痛经得以治疗。

痛经的形成病因病理复杂, 经期疼痛剧烈, 当急则治标, 以缓解疼痛为主。经间期, 应依据中医的辨证结果, 治病求本, 力求根治。穴位埋线的方法操作简便, 疗效良好, 与传统的针刺方法相比, 可以减少针刺的次数却有长期的穴位刺激效应, 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 (6) :3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1~62.

[3]刘敏如, 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673.

[4]李蔚江.运用推拿手法治疗痛经伴晕针的病例报道[J].中外医疗, 2008, 27 (33) :97.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犬腰椎病 第5篇

1 病例与病症

48例病例均来河南农业职业自学院附属动物医院和郑州伊康宠物医院, 其中京巴犬24例, 西施犬 (包括混种) 9例, 博美犬6例, 比格犬3例, 斗牛犬3例, 可卡犬2例, 雪纳瑞犬1例。雄性28例, 雌性20例。年龄在1~12岁之间, 体重2~14 kg。

犬腰椎病轻症主要表现为弓腰收腹, 触诊敏感疼痛, 走路摇晃或一后肢拖地行走。重症病例表现为弓腰, 两后肢瘫痪, 拖地行走, 尾力丧失, 不排便, 尿潴留, 部分病犬出现尿失禁症状。无论轻症或重症, 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或钙化等影像。

2 材料

针具选用江苏扬州市江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7号腰椎穿刺针;药线选用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4-0医用羊肠线。

3 方法

3.1 选穴与埋线

在胸腰部选取悬枢、命门、百会三穴;后肢选取后三里、委中二穴, 严重时加配阿是穴1~2穴。

将腰椎穿刺针尖端磨平, 浸泡于75%酒精液中消毒备用, 用镊子夹取一段 (0.3~0.5 cm) 已消毒备用的羊肠线, 从针突孔处放置在腰穿针套管的前端, 从套管尾孔插入针芯。右手持针, 左手拔开埋线部位被毛, 用镊子夹取碘酊棉球对穴位消毒, 再以75%酒精脱碘 (必要时剪掉部分被毛) 。左手定穴后, 右手持针, 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并行针, 得气后, 边推针芯边退针管, 将羊肠线推注进入穴位皮下或肌层, 针孔处用酒精棉球按压数秒。每15~20 d埋线1次。

3.2 西药配合治疗

5%葡萄糖注射液10~20 m L/kg, 消旋山莨菪碱 (654-2) 注射液0.5~1.0 mg/kg, 维生素C注射液30~50 mg/kg, 混合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用5~7 d;维生素B1注射液0.2~0.5 m L/kg, 维生素B12注射液0.1~0.3 m L/kg, 混合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5 d;氨苄青霉素0.05 g/k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0.5 mg/kg, 氨痛定注射液0.1~0.3 m L/kg, 混合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3 d。

3.3 护理

嘱咐宠物主人每天对犬腰背部、后肢肌肉和足底按摩, 每天2次, 每次20 min, 以防止肌肉萎缩, 每天辅助排尿排便, 防止粪尿潴留。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病犬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站立、行走及跑跳自如, 触诊腹壁及腰背部无疼痛反应, 排粪、排尿、食欲正常。有效:病犬能正常站立和缓慢行走, 但跑跳时仍有痛感, 排粪、排尿、食欲不受影响。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后肢仍不能自主移动、站立和行走。

4.2 结果

治疗的48例病犬中, 痊愈35例, 占72.92%, 显效8例, 占16.67%, 无效5例, 占10.42%, 总有效率89.58%。见表1。

5 讨论

(1) 穴位埋线是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埋线后, 肠线在体内逐渐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 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 d或更长时间, 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针刺或留针法所不能比拟的, 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痊愈慢、就诊次数多等缺点。因此, 以穴位埋线代替针刺治疗犬腰椎病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2) 西药在治疗中的作用。西药采用654-2、维生素C等药物静脉滴注, 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 起到局部消炎、消肿及减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的作用, 有利于病犬较快恢复。同时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改善脊髓神经损伤以及营养神经组织;安痛定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能减轻局部疼痛对神经组织的刺激, 有利于受损神经组织及时修补。

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64例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2]:男性腰围≥85cm, 女性腰围≥80cm。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3]中“肥胖”的辨证分型。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0周岁者;②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③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3 一般资料

61例病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33例;年龄18~59岁, 平均 (37.64±11.56) 岁;腰围超标率[ (实际腰围-标准腰围) /标准腰围]为0.0044~0.3882, 平均 (0.1453±0.1010) %;因患者对腰围超过标准的时间不能确切知道, 故病程的具体情况不详。

2 方法

2.1 穴位埋线治疗

取穴:主穴取中脘、气海、天枢、大横、带脉;配穴为胃热滞脾型加梁丘, 脾虚不运型加足三里, 痰浊内盛型加丰隆, 脾肾阳虚型加关元俞, 气滞血瘀型加血海。操作方法:严格消毒穴位皮肤, 用一次性自制穴位埋线器将一段医用外科肠线 (长度1cm、粗3-0, 杭州华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植入穴位内, 中脘、气海沿腹正中线向脐的方向斜刺, 其余各穴均直刺, 深度1.5~2cm。每10天1次, 连续治疗4次。

2.2 饮食建议

治疗期间, 勿暴饮暴食, 避免进食高脂、高糖的食物, 如肥肉、坚果、巧克力、方便面、薯片、可乐等。

2.3 观察指标

临床整体疗效:每次治疗后第10天 (下次治疗前) 评定1次, 共评定4次, 评定方法见疗效标准。腰腹部周径 (腰围) 测量方法:于空腹时测量, 让被测者自然站立, 腹部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 双足并拢,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正前方, 用1根没有弹性的软尺放在右腋中线髂骨上缘与第12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 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1周, 紧贴而不压迫皮肤进行测量, 读数精确到0.1cm。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阶段临床整体疗效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4]

显效:治疗后腰腹部周径较治疗前减少10%以上。有效:治疗后腰腹部周径较治疗前减少5%~10%。无效:治疗后腰腹部周径较治疗前减少小于5%。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4 体会

腹型肥胖也称内脏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或中心型肥胖等, 主要表现是腹壁和腹腔内脂肪组织的过度堆积, 以腰围粗为特点。有研究认为腰围与各个代谢指标的相关系数最高, 腹型肥胖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5]。穴位埋线治疗中心性肥胖可减轻或消除肥胖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状况[6]。本研究采用腹部局部取穴和远端辨证取穴相结合, 以调节五脏六腑的代谢功能, 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脂减肥。结果显示, 经4次治疗后64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1.80%, 由此可见穴位埋线疗法对腹型肥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与总的治疗时间有关, 4次治疗中, 临床整体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逐渐变好。提示, 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与总的治疗时间呈正相关。穴位埋线治疗具有长效刺激、治疗次数少、省时方便等特点, 不失为治疗腹型肥胖的好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但尚需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伟扬, 李晓霞, 高凤敏, 等.中年人群腹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11) :64.

[2]翟屹, 赵文华, 周北凡, 等.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值的进一步验证.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7) :560.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37.

[4]李晓格, 李世荣, 曹川, 等.超声技术治疗腰腹部肥胖效果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 (11) :1499.

[5]宋秀霞, 姜涛, 庄惠君, 等.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刊, 2008, 43 (12) :44.

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消瘦25例 第7篇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9-09~2012-08针灸科门诊, 年龄23~46岁;其中男性17例, 女性8例;病程最短1年, 最长20年。其中轻度消瘦12例, 中度消瘦9例, 重度消瘦4例。

1.2 诊断标准

①成人标准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0]×0.9], 低于标准体重的10%为轻度消瘦, 低于标准体重的11%~19%为中度消瘦, 低于标准体重的20%为重度消瘦;②BMI=体质量 (kg) /身高 (cm) 2, BMI<18.5即为轻体重。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①+②的诊断标准; (2) 年满18周岁, 自愿并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精神疾患, 有内分泌或代谢紊乱方面的疾病如糖尿病、垂体病等, 合并造血系统、肿瘤等严重原发或继发疾病者。

2治疗方法

取穴:胃俞、脾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其中胃火亢盛型可加内庭点刺, 以清胃火;脾肾阳虚型可加肾俞埋线, 以培肾固本。操作方法:准确定位, 将所选定穴位处用龙胆紫做出埋线点的标记, 常规碘伏消毒, 然后镊取一段长约1cm的医用羊肠线 (一般选用4-0号, 操作时剪取1cm) 放置在7号注射针头的前端, 后接28号平头毫针, 左手拇食指捏起进针部位皮肤, 右手持针, 刺入到穴位后 (脂肪层较薄部位, 需采用斜刺法进针) 推动平头毫针, 将羊肠线埋入脂肪层, 退出针管, 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每隔15天埋线1次, 6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1月, 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 (体重增加并达到标准体重范围) 10例 (占40%) ;显效 (体重增加5kg以上, 但未达到标准体重) 6例 (占24%) ;有效: (体重增加1kg~5kg, 但未达到标准体重) 5例 (占20%) ;无效 (体重无增加或增重小于1kg) 4例 (占16%) , 总有效率为84%。

4体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医穴位埋线】相关文章:

中医穴位注射08-10

穴位埋线疗法08-07

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效果分析09-13

穴位养生06-07

康复穴位按摩05-26

中药外敷穴位07-07

敷贴穴位疗法08-16

穴位治疗失眠08-31

甲钴铵穴位注射06-10

穴位贴敷艾灸06-14

上一篇:工业大气污染下一篇:家用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