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父母的唠叨

2024-09-17

应对父母的唠叨(精选5篇)

应对父母的唠叨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昆明市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五华区和禄劝县5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学生4 189名,其中初中生1 980名,高中生2 209名;男生2 061名,女生2 128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3]、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4]分班级进行团体测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为1980年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Pierris等编制,我国岳冬梅等1993年修订。包括父亲养育方式6个因子: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MF1情感温暖、理解,MF2过干涉过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此量表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目前在国内应用十分广泛。

陈树林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有2个分量表:一个是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 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3个因子;另一个是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4个因子。每个因子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条目为4级评分:1=不采用;2=偶尔采用;3=有时采用;4=经常采用。因子分由条目分相加而得。

1.3 统计分析

将测验结果进行录入、整理,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性别、学段差异

不同性别中学生除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学段中学生比较,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学段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因子、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各因子得分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消极应对方式上,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因子也是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初中和高中生除了幻想、否认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 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父母的养育方式中, 父亲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方式与被试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均呈正相关,与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呈负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方式与被试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均呈正相关,与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呈负相关等。从总体趋势上看,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见表3。

注: *P<0.05,**P<0.01。

3 讨论

3.1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所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所不同[5,6]。国内有研究认为,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在教养方式的多数维度上有明显的区别[7,8]。有研究报道,男孩更多地受到父母的过分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偏爱等[9,10,11],认为这与父母对两性子女的看法和关注不同有关,因此父母对男孩给予更多的管教和严厉的惩罚,支持本研究的结论。张志群等[12]对成都市中学生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研究结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能与样本量的大小以及调查对象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学生年龄等差异有关。随年级的升高,父母采用消极教养的方式逐渐减少。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身心发育逐步成熟,父母在惩罚、严厉消极的教养方式上存在逐渐减少的趋势[13]。可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逐渐懂事,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度也提高了;同时高二、高三课业比较重,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或者去干其他的事情,因此受到父母的管束和惩罚就少了,而且课业负担比较重,父母会更加关爱孩子。

3.2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中学生采取最多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说明中学生在遇到烦恼和困惑时,较多采取成熟的应付方法,即首先将目光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面对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与压力时能够想到寻求社会支持,而不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本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的应对方式,可能是在强调社会性别平等的今天,女性的力量更加强大,还有父母对女孩给予良好的教养方式,使其在遇到问题时会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女孩也有弱小的一面,也会更多地采用幻想的方式来减少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此外,进入青春期后,女生比男生有更低的自我评价,而低自我评价可能导致低成就期望,一旦具有低的期望和自我评价,易使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倾向于采用幻想的消极应对方式来应对。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忍耐方式。可能是因为高年级的父母采用更多的良性教养方式,使得高年级学生遇到问题时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3.3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父母的唠叨 第2篇

我觉得张老师第一个环节真心话健身操,让我知道了近段时间自己与父母的沟通的情况和家人的关系如何。也让我明白了只有跟家人和睦相处才能有更美好的家庭环境。

第二个环节是自我检讨:你是否掉进了沟通的陷阱,没错,我被张老师说中了,真的掉进了沟通的陷阱里,妈妈已进门看见我低头正拿着手机以为我在玩手机其实我是在写作业看一下作业的内容。我的心里突然很委屈,于是妈妈就和我了吵了起来。其实我心里想跟妈妈说的,妈妈我并没有看手机,我只是看一下作业的内容而已。可是,我看见妈妈生气的样子,我感觉很害怕。所以我就没有跟妈妈说了,就这样我们就吵了起来。所以我在这里想对妈妈说“:妈妈您对我不理解,能先了解清楚事情在说我,好吗?”

第三个环节是如何避免这种沟通的陷阱,老师告诉了我们爱的唠叨三部曲,让我明白了只有学会沟通才能更好地与父母和睦相处。我们可以这样子对爸爸妈妈说“:你们是担心我过多的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我知道你为我好,你希望我自律一点是吗?”但是我同时感到没有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我其实已经看了2小时的书了,我渴望有点放松和自由,所以你下次能先了解清楚情况。“我们也可以了解父母的长处,向父母学父做一道菜,给他们品尝。我们还可以跟父母交谈知道彼此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了解父母的喜好,更好相处亲子关系。

可怜天下父母心——话说妈妈的唠叨 第3篇

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小学小记者许艳采访———

◆小记者:李曼玉,你好!最近,经常听到同学们议论妈妈的唠叨,请问,你妈妈整天都唠叨什么?

◎李曼玉:我妈妈每天都说:“你看实验小学吕婷成绩多好,你为什么赶不上她?你一定要赶上她呀!”

◆小记者:张珺,你妈妈经常唠叨什么?

◎张 珺:我妈妈经常对我说:“现在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

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小学小记者余璐、金宝花、吴琛、吴艳采访———

◆小记者:你们的妈妈经常唠叨些什么呢?

◎甘露月:每当我考得不好时,妈妈就说:“下次要努力,我们大人挣钱供你读书不容易。”当我没有读课外书时,妈妈说我就知道玩,不看书;当我正在看课外书时,她又叫我不要看多了,以免影响功课。

◎郑善升:有一天,我独自一个人到外婆家去。临出门时,妈妈叮嘱我路上要注意安全,见到舅舅、舅妈要大声地喊一下,要与小表妹在一起好好地玩,不要与她吵架……我刚走出家门几步,妈妈又从家里跑出来追上我,给我披上一件外套,还给我五块钱,说:“不要步行了,还是打个的吧。”———唉,我简直受不了!

◎李佳伟:我写作业时,不管字写得好不好,妈妈都要说:“把字写好,让老师好认。”吃饭前,我都自觉地去洗手,但妈妈还是要说上一句:“洗完手再吃饭。”好像不说上这一句,她心里就不痛快似的。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小记者孙宇佳采访———

◆小记者:刘春同学,请问你妈妈唠叨不唠叨?

◎刘 春:唠叨,而且还很唠叨!

◆小记者:那她主要唠叨些什么呢?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刘 春:她特爱唠叨我的学习,而且还喜欢把话反过来说。上次,我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眼睛跟本子贴得很近,她的嘴又“开工”了:“哟,离得这么‘远’,再近一点嘛,鼻子还没贴到本子嘛!”我不好意思地挺直了身子。

◆小记者:赵晓,你学习很好,平时你妈妈是不是也特别唠叨呀?

◎赵 晓:我妈妈在学习方面可从来不和我唠叨,只不过在生活自理方面还是有唠叨的时候的。比如每天早晨她都会说:“你呀,要检查一下书包,看看书本带齐了没有。三天两头叫我送书本,烦不烦呀!”每当这时,我总要无奈地查一下书包。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小记者王洁采访———

◆小记者:王欧阳,在大家心目中,你是一个听老师、家长话的乖乖女,你妈妈为什么还唠叨呢?她主要说一些什么样的话呢?

◎王欧阳:主要是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经常不厌其烦地说,快点吃药;提醒你多少次了,怎么又把棉袄脱掉了?快穿上;我讲话你怎么不听……许多这样的话。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小记者施嘉羽采访———

◆小记者:何亚川,假如你一个人在家,你妈妈会经常打电话来吗?

◎何亚川:会,而且还很多呢!她会问我吃过饭了吗?要写字啊,不能看电视啊!作业有没有完成啊?要写得认真些……太多太多!

◆小记者:你觉得烦吗?

◎何亚川:当然烦喽!天天都是这些话,头都快听炸了!

看来,妈妈唠叨的话基本上都是与学习、生活有关,体现了母亲对儿女无限的关爱。那么,小同学们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小学小记者许艳采访———

◆小记者:张珺同学,你妈妈唠叨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张 珺:我会躲进自己的小房间,关上门,在里面生闷气。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小记者李文采访———

◆小记者:姜文静,你妈妈唠叨的时候,你有没有顶撞过她?

◎姜文静:没有。妈妈的声音稍微大一点,我就不敢吱声了。

◆小记者:你表面上没有顶撞过,心里可能还是不快活吧,你是怎样发泄的呢?

◎姜文静:顶多在背后嘀咕两句:“烦人!”第二天就没事儿了。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小记者施嘉羽采访———

◆小记者:朱睿同学,你有没有因为妈妈的唠叨生过气?

◎朱 睿:生过气。有一次,我好饿好饿,很想吃米饭,可是妈妈偏要让我吃鸡蛋,说什么鸡蛋好,有营养,吃了能长高,对身体好……唠叨了半天,我气得没吃饭。

◆小记者:马伶俐,你喜欢妈妈的唠叨吗?

◎马伶俐:不喜欢!妈妈天天唠叨来唠叨去,搞得我们头都晕了!

◆小记者:程方颖同学,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你妈妈说“好好读书、认真点,写作业把头抬高些”这类的话,你会怎么办?

◎程方颖:有时候我会说:“烦死啦,我知道了嘛!”不过,说过以后,就后悔了,因为妈妈说这些话也是为我们好。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小记者王洁采访———

◆小记者:王君怡同学,关于妈妈的唠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王君怡:妈妈唠叨,我知道是为我好。但是同样一句话,说了无数遍,妈妈说得累,我听得也烦。所以请亲爱的妈咪改掉这个毛病。

◆小记者:王欧阳,你对妈妈的唠叨是怎样理解的?

◎王欧阳:其实我妈妈像许多母亲一样,刀子嘴,豆腐心,有一颗火热的慈母心,所以我对她的唠叨并不十分讨厌。但是听得太多了不免有些烦。

◆小记者: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呢?

◎王欧阳:我感谢妈妈对我的爱!

应对父母的唠叨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阳市区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 所全日制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 个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 551 人,回收问卷1 551 份,有效问卷1 541 份,有效率为99. 36% 。年龄12 ~ 25 岁,平均年龄( 15. 30 ± 1. 80) 岁; 其中男生857名,女生684 名; 初中生625 名,高中生614 名,高职生302 名。

1. 2 方法

1.2.1调查工具

( 1) 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家庭结构等。( 2)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Perris等编制,我国岳冬梅[3]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 ,量表包括父亲、母亲各11 个维度( 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 66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 3) 陈树林等[4]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量表由36 个条目组成,分为指向问题应对( 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 和指向情绪应对( 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 2 个维度,采用1 ~ 4 四级评分( 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 。( 4) 王极盛等[5]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MHI - 60) ,分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0 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 个条目组成,采用5 级评分,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计1 ~ 5 分。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 2 分为正常,2 ~ 2. 99 分为轻度心理问题,3 ~ 3. 99 分为中度心理问题,4 ~ 4. 99 分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5 分为严重心理问题。

1.2.2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不记名方式,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实施。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现场无教师,统一发放回收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Data 3.02双录入数据库,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探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 1 不同学段、性别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得分比较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11个因子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平均分最高,父亲惩罚严厉得分高于母亲,母亲过分干涉得分高于父亲,在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方面父母亲的差异不大。除了父母亲偏爱被试外,不同性别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除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他7 个因子均是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P值均< 0. 01) 。初中生被试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得分均高于高中生( P值均< 0. 05) ,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得分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 P值均< 0. 05) 。见表1。

2.2不同学段、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比较

根据量表计分标准,1 541 名安阳市中学生群体中心理状况正常者946( 61. 39% ) 人,轻度心理问题者488( 31. 67% ) 人,中度心理问题者96( 6. 23% ) 人,重度心理问题者11( 0. 71% ) 人。女生抑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问题得分均高于男生( P值均< 0. 05) ,男生偏执、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问题得分均高于女生( P值均< 0. 05) 。高中生心理健康10 个分量表因子分均高于初中生( P值均< 0. 01) 。见表1。

2.3不同学段、性别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得分比较

中学生指向问题应对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和指向情绪应对的发泄情绪得分均为女生高于男生,忍耐和偏执得分男生高于女生( P值均< 0. 05) 。指向问题应对3 个因子得分初中生均高于高中生,而指向情绪应对的4 个因子得分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 P值均< 0. 05) 。见表1。

2.4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应对方式的Pearson相关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统计学相关( P值均< 0. 01) ,且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维度均存在负相关。应对方式也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除问题解决与强迫症状,寻求社会支持与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和心理不平衡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应对方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相关性( P值均< 0. 01) ,且问题解决和积极合理化解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维度存在负相关。见表2。

注: * P < 0. 05,**P < 0. 01。

2.5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stepwise) 。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有父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拒绝否认2 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父母教养方式71. 3% 的变异量。在应对方式各维度中,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和积极合理化解释4 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其中积极合理化解释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负影响。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安阳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最高,父亲惩罚严厉得分高于母亲,母亲过分干涉得分高于父亲,表明在家庭中父亲对子女惩罚较多,母亲更多的管理、支配子女,即体现了父母亲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性,也反映了其存在的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女生更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方式,而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更多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与高中生生活、学习压力大有关。有研究表明,学习和家庭生活越快乐,心理健康水平越高[6]。因为愉快而稳定的积极情绪状态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发挥,提高学习效果[7],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8]。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 61% ,低于河南省2013 年的调查结果( 45. 70% )[9],亦高于武汉学生( 24. 39% )[10,11]的调查结果,与同类调查结果接近[12,13]。女生抑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得分高于男生,可能由于女生较男生更为细腻、敏感,更易出现情绪问题; 而男生偏执、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得分高,说明其情绪波动性大,更易出现适应问题,但与陶龙翔等[14]研究结果不同。

本研究还发现,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 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呈负相关,而惩罚严厉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呈正相关,说明父母给予子女越多的尊重、理解和情感温暖,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说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

进一步研究显示,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拒绝否认进入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方程,说明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会伤害子女的自尊,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抑制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甚至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和积极合理化的解释均进入了方程,说明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大。因此,虽然教养方式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且不易改变的,但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应对方式,来改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父母的唠叨作文 第5篇

“凡凡,作业完成了吗?还有,书桌怎么这么乱?还不快去收拾收拾!”妈妈的唠叨炮又开始轰了,我一边收拾一边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就别再说了,我都快被你给烦死了!”收拾好书桌,我慢吞吞地拿出作业本,心不在焉地写起作业来。“难得一个双休日,被你给搅和了,还一停不停地唠叨,我的耳朵都快长老茧啦……”我心里不满的嘀咕。“你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字啊?这也叫是在写字吗?给我擦掉重写!”我吓了一大跳,定了定神,一边改一边想:“妈妈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的呀?吓死我了,不过,妈妈要是能哪一天可以不唠叨了,那就好了。”

妈妈还真是一刻也不消停,就连吃饭也不放过。你瞧,又来了。“凡凡,来吃点鱼肉吧!”平时我最讨厌吃鱼了,一看到鱼肉就头疼,“妈妈我不爱吃鱼肉!”“鱼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还能补脑,怎么能不吃呢?哦,对了,还有菠菜也要多吃点,它含有身体所需的铁……”妈妈说着,用筷子在我的碗里堆起了一座小山。我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唠叨,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把碗中的小山清理干净。好不容易吃完了饭想出去散散步,“灾难”又降临了:“吃完饭后要漱口,不要剧烈运动,别马上坐下,来回慢慢走……”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其实明白,慢慢的唠叨完全是出自于对我的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好好努力,减少妈妈善意的唠叨。

上一篇:房产查询系统下一篇:3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