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语境范文

2024-07-15

语法语境范文(精选11篇)

语法语境 第1篇

语境在俄语语法教学中非常重要, 我们接触的范文中每一个语句的选择、词序的安排和语法方式的运用都是那么恰如其分, 我们感叹语言大师们驾驭语言的能力, 常常自问如何能掌握传授好这种本领呢。这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坚实的语法基础, 还要知晓语境。语境包括语言的内涵、运用的环境和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语境问题在许多论文专著中都有论述, 比如在语法书中的语音、词汇和句法各部分都有。一些专著更是把语境问题作为专项给予专门研究。俄语语言国情学、语义学、修辞学、功能语法等研究不断完善, 也使解决语境问题有了大量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语境是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

1. 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涉及到语境问题。

比如交际法中就特别强调特定环境和特定交际目的中如何运用语言。语法是连接语言素材的结合剂, 所以在语法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研究语境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弄通语法含义表达的意思, 才能用活用好意思相同, 但含义又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法。比如:Егоотецвкороткиебрюки. (给他穿了一条短裤) 。Дедодетвшубу. (爷爷穿着皮大衣) 。前一句表示具体的一次穿衣行为, 后一句表示穿着状态。由于词序的不同, 在不同的语境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些词序的变化在书面语中比较平淡, 如果在口语中就会表现得更加完善, 因为有了语调的变化, 表现力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2. 可以讲每一句话都要涉及到语境问题。

每当要表达一个意思时, 就涉及到这一问题, 什么语境选择什么词。例如不论是选择动词любить和нравиться还是选择хотеть和рад都要看是什么语境。

3. 语境包括词汇的内涵, 如:

дом, домик;дед, дедушка.也包括语法规则, 如:Увасчтоболит? (你哪儿痛?) 请看下列例句:Этотгород-геройбылОдесса. (这座英雄城市是敖德萨) 。Этотгород-геройбылаОдесса (这座英雄城市就是敖德萨) 。系词和主语一致时, 表示一种合乎逻辑的正常情感, 而当系词与表语一致时, 表述的是一种突出的重点为表语的情感。Онипохвалили, чтоонтехническисведующийчеловек. (他们称赞说, 他是一个精通技术的人) 。Онипохвалилиегокактехническисведующийчеловек. (他们称赞他是一个精通技术的人) 。这两句话的差别在于用从属句笼统表示称赞的内容, 而后者客体意义突出了, 前一句回答чтопохвалили?而后者回答когопохвалили?和какегопохвалили?

三、语境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1. 语言本身的语境意义。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 这是毋庸置疑的。词类的各种变化形式体现着这种语境意义。《俄语修辞概论》 (格沃兹杰夫著) 中写到, 普希金在“致诗人” (Поэту) 一诗的手稿上, 在确定一行诗用词之前, 曾几次寻求适合全诗内容的一个形容词, 最后确定的一行诗是:Тыимдоволенли, взвыскательныйхудожник? (严厉的艺术家啊, 他会使你满意吗?) 作者几次更换的形容词有:божественный (神圣的) 、увенчанный (荣誉的) , 最后才决定用взвыскательный (严厉的) 。尽管前面几个词根据语言规范可以使用, 但是最后确定的这个词是最准确的。修辞学中分析各种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使用于各种语境中。又如:Нагрядущейнеделемыбудемрассматриватьвопрособ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архаизмовинеологизмов.与Набудущейнеделемыбудемрассматриватьвопрособ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архаизмовинеологизмов. (下周我们要研究古词语与新词语的使用问题) 。其中两个词的差别是前者为庄严语体, 不适合使用到一般的事务性谈话中, 而后者就为中性, 可以使用到一般事务性的谈话中。

从形容词最高级简单式和复合式的语境, 动词的假定式、陈述式代替命令式的语境, 可以轻易理解语法对于语境的意义。如:

Поспалбытычасок. (你睡个把小时也好啊) 。

Поспичасок. (你睡个把小时吧) 。两句相比第一句语气较委婉, 第二句为命令口吻。

Завтравыпоедетена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您明天到工地去) 。

Завтрапоезжайтена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明天到工地去) 。第一句的语气坚决, 不允许抗拒,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 语言发出者的情感。

语言发出者的情感包括在语境研究范围内。如:Здравствуйте!和Радвасвидеть!都可以用来问好, 但是很难想象一个心中充满哀伤的人会说出Радвасвидеть。

很多情感都是直接用语言来表达。如表达祈求、同意、肯定、确信、怀疑等。如:

Какбыоннезаблудился.Онплохоарентируется. (他可别迷路啊。他对地形很不熟悉) 。

——Оннаснепонимает. (他不明白我们的意思) 。——Пусть. (随他去好啦) 。

3. 语言接受者的情况。

语言接受者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接受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脾气秉性等各不相同, 因此对不同的语言接受者选择的语言也不一样。

用带有不定人称意义的动词复数第三人称形式代替第一人称形式, 可以使语言发出者的意见和一般性的论断融合在一起, 语气缓和耐听。如:Тебетолкуют, чтонельзя, атывсётвердишь! (人家跟你说也不成, 而你总是那么固执!)

医生对病人、大人对小孩儿说话时也常用含有同情和温存意味的动词复数第一人称形式, 语言发出者和语言接受者仿佛是一个人。如:

Какмыпослали? (咱睡得怎么样啊?)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Какмысебячувствуем? (您好!您觉得怎么样啊?)

试比较Каквысебячувствуете?翻译过来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语言接受者来说, 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归纳起来, 语境的三个方面:语言发出者、语言内涵、语言接受者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研究语境对语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

摘要:语境包括语言的内涵、运用的环境和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语言发出者、语言内涵、语言接受者三者之间互相作用, 研究语境对语言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语境,语言发出者,语言内涵,语言接受者

参考文献

[1]格沃兹杰夫.俄语修辞学概论[M].莫斯科:莫斯科语文出版社, 1955.

[2]李国辰.怎样学习俄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语法语境 第2篇

【关键词】 语境 有效教学 语法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设置语境,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便在情景中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生活语境

教师可以借助真实的生动的生活情景,辅助学生理解语法。例如,在教学祈使句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情景,然后对学生说:It’s very hot now. Please open the window. Please open the door. Thank you! (天气很热,请开门、开窗。谢谢!) 也可以鼓励一个学生来到讲坛:Come here, please. Turn on the fan. Good boy! (请来这儿,打开风扇,好样的)。反复的指令和操练中,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感受祈使句的结构和用法。再如,讲授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教师可以把同学身边的尺子、铅笔、笔盒、书本、书包等等的大小、新旧、长短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这样问:Whose ruler is longer? Whose pencil-box is bigger? 学生答:Wang Ming’s ruler is longer than Li Hong’s. Li Hong’s pencil-box is bigger than Wang Ming’s. 又问:Which bag is the oldest? The yellow one is the oldest. 还可以问:Do you like the bigger pencil-box? Do you like the oldest bag? 这样的教学既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学生学习了新的语法,并很容易地记住语法的规则。

二、游戏语境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教学语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心有灵犀”的游戏,这个游戏很多同学在电视上都看过,比较熟悉,我们设计一位同学做动作,让全班同学去猜测,教师要求他们用句型问答: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 .... 然后又分两人一组,一个做动作,另一个猜动作,继续在游戏中操练现在进行时的句型。学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英语语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论文网]

三、竞赛语境

学生常常活泼好动,而且富于挑战性。应用竞赛语境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和活跃课堂。在设计竞赛语境中,要力求学生的可操作性,不能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操作中要做到“活”而“不乱”。例如,复习过去进行时态,教师可以先训练学生使用I/We/You/He/she/They was/were doing ...造句,然后鼓励学生说出I was doing...at 6 p.m. yesterday.竞赛谁说的句子越多,谁就获胜。再如,设计抢答竞赛复习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把全班分成四组或男女两队,每对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当,教师把课前设计好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的题型要求他们在限定时间抢答,全班完成之后进行点评,胜利的一组给予奖励。通过这个形式,学生的好胜心一下激发了出来,在竞赛过程中,他们的求知欲,合作精神也会培养起来。

四、题型语境

针对英语典型题型,特别是中考题或中考模拟题来进行语法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中考题型重基础,重语境,重运用和重能力,学生通过训练这些典型题目,对语法的学习帮助很大,而且对提高中考成绩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1: _______ they are very tired, they feel happy because they’ve finished their project. (广州中考题)

A. So B. Although

C. If D. But

从句子的语境可以得知:他们虽然很累了,但是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完成了他们的计划。这里考察了连词的用法,故答案选择B。

例2:You _______ be hungry after the long walk. Help yourself to some cakes. (广州中考题)

A. can’t B. shouldn’t

C. need D. must

这是一道考察情态动词的选择题,从题目的语境分析:走了很长的路,你一定很累了,别客气吃些饼吧。所以答案选择D。

五、结束语

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在语法教学上多想办法,大胆创新,英语语法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有意义。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周文筑. 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 (3).

文本语境的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第3篇

一、语法结构的归纳

课堂对所学的语法形式和功能进行总结是必要的。一个学习者要理解语法规则有基本两个方法:演绎法(规则—驱动)和归纳法(规则—发现)。新课程主张用探究发现是教学方式学习语法,语法教学用归纳法更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更利于语法规则的理解。当然,归纳法有时耗时过长,教师可以在提供语言情景的时候,可以先前对情景句进行梳理,满足语法教学的效率原则(E—因素:效率=简练、容易和效能)(ScottThornbury,2011)。因此,开始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语法现象的认知,让下一阶段文本情景的运用“有法可依”。如设计下图表:

二、文本语境的语法分析

归纳法不仅适合于语法规则的总结,同时也适用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语法规则。多数学生对非谓语的法则记忆准确,但学生在写作中很少使用非谓语动词结构,这是课堂中缺乏语用教学造成的。

本文以分词语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为设计重点,如何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使用该语法结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是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一思考,教师提供同一主题joke的三个不同版本(见下面文本1、2、3),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一个是用简单句和状语定语从句进行描述,另一个是恰当使用分词形式,第三个版本则是分词的滥用。

文本1:句式单调冗长的文本

Mr. and Miss Lazy, who were named after their lazy character, lived in the same city. Because both Mr. Lazy and Miss Lazy were known for their laziness, they got to know each other and got married. Because they shared the same lifestyle, they allowed the dust to pile for an inch in their house. However, after Mrs. Lazy was criticized by the God in her dream for several times, she decided to clean her house carefully. After Mrs. Lazy cleaned the house, she got a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felt proud of herself. Because Mr. Lazy was dedicated to his work, he didnt notice the change at first. Finally, one day, Mr. lazy saw the table which was shining and shouted angrily, “I cant figure out the phone number I left on the dust!”

文本2:句式变化多样的文本

Mr. and Miss Lazy, who were named after their lazy character, lived in the same city. Known for their laziness, they got to know each other and got married. With the same lifestyle, they allowed the dust to pile for an inch in their house. However, having been criticized by the God in her dream for several times, Mrs. Lazy decided to clean her house carefully. After she cleaned the house, she got a sense of achievement, feeling proud of herself. Dedicated to his work, Mr. Lazy didnt notice the change at first. Finally, one day, Mr. Lazy saw the shining table and shouted angrily, “I cant figure out the phone number I left on the dust!”

文本3:非謂滥用的文本

Mr. and Miss Lazy, named after their lazy character, lived in the same city. Known for their laziness, they got to know each other and got married. Sharing the same lifestyle, they allowed the dust to pile for an inch in their house. Having been criticized by the God in her dream for several times, Mrs. Lazy decided to clean her house carefully. Having cleaned the house, she got a sense of achievement, feeling proud of herself. Dedicated to his work, Mr. Lazy didnt notice the change at first. Finally, one day, seeing the shining table, Mr. Lazy shouted, “I cant figure out the phone number I left on the dust!”, feeling angry.

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以下几个目的:

1.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新旧知识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學生不难发现简单句或状语从句与分词之间的联系,即表达相同含义使用不同形式。

2.认知语法的关联作用。从讲述故事呈现要复习的语法现象,学生很容易通过故事情节理解分词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和它所起的句法以及关联作用,体现文本语境的合作文本特点。

3.体会语法的得体运用。交流需顾及和听众的角色和关系,以及交际方式,不能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也不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第三种是文化语境,学生很容易在三个小语篇的对比中,发现分词形式让语言简洁、生动、多变。这样,学生不仅形象地了解学习该语法结构的目的,也激起了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的欲望。同时,也把恰当使用分词的概念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在后面的写作练习的环节中滥用分词。

4.激发语法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开始语法课的学习,消除语法学习的畏惧和抵触。

三、文本语境的输出

真实情境的课堂环境具备实际情景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能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联想,更易提取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内容,从而使学习者更易对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发生。(鲁子问,康淑敏,2008:43)

此环节设置两个递进任务:一是对高考开放作文或模拟试卷作文进行描述,一是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都需有意识的运用非谓语的表意功能。

Task1: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a hero in your heart, using participles as adverbials or attributives.

Task2: Write a short story or joke, using participles as adverbials or attributives.

这一部分的语言输出环节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输出要真实、有意义。最终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话题与学生本身密切相关,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二是多样选择,开阔学生的思路,确保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同时,上一阶段的训练为最终的输出提供了范例,使得最终的输出水到渠成。学生也能够通过最终的写作获得成就感和运用语法的自信心。

四、结论与建议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态中学。所设情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在语用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语法教学呈阶梯层层推进。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实施学习语言行动,积累学习经验,享受学习语法的乐趣。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1991.Teaching Grammar to Grammaring[A].In M.Celce-Murcia(Ed.),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C].Boston.MA:Heinle & Heinle.279-283.

[2]Nunan,D.2001.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ONeil.1970.English in Situ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cott Thornbury.2011.How to Teach Grammar[M].Beijing:Posts & Telecom Press.

[5]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英语语法教学语境创设之探索 第4篇

1 教学语境

教学语境简单地说, 就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环境。英语中的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语篇教学等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语境下进行的。教学语境有多种情况, 它包括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语言内语境包括书面上的上下文和口语中的前言后语以及语言本身的结构体系。语言外语境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认知语境等[1]。对语言教学来说, 语境可分为课内教学语境和课外教学语境。课外教学语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之外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语言环境, 包括课外辅导、与学生个别交谈甚至包括在校园外与学生的交谈等;课内教学语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所进行的交流环境。在此, 我们主要涉及课内教学语境的创设。

教学语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环境。教学语言环境中主要包括两个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在教学语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作为学生来说, 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学习的本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实际上, 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要经过“理解”或学生的“吸收”, 即新知识被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图式中。这表明学习活动并非“习惯性学习”, 而是“创造性学习”。 (2) 学生的学习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教师指导的一种活动, 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独立的个人行为, 是学习共同体 (community of practice) 行为。当然, 学习者个体有其独特性, 但任何学习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文化整体性的大环境。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是依存又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学习者通过习得社会的规约而发现“规则”,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在这样一个任务面前教师又起怎样的作用呢?第一, 主导作用、导向作用和组织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教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褒奖、启发、鼓励,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 发现者。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既要备课, 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首先发挥自己的优势, 创造性地工作,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适应性的经验和知识, 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与能力, 让学生享受学习进步的乐趣, 快乐学习。第三, 中介者。教师是整个教育链中的重要一环, 既要把最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这样才能创设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语境。

2 语境的导入

在英语学习中, 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英语基础很差, 花了很多时间, 还是说不出一句英语。他们通常是在说英语的时候先从汉语的角度想出该怎么说, 然后再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这样, 除了语法、语音和语调都和汉语相似以外, 其思维惯式说出来的话也是汉语式的。这样, 虽然他们也学习了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但他们的意义系统、思维模式还完全是汉语式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不学习英语语言的文化因素就不可能学好英语。文化从这个角度讲对英语学习可起到干扰作用。正由于文化的干扰作用, 教师有时讲授语法很难让学生理解, 特别是一些惯用法, 体现了英语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师很难说清。因此, 学生在学习语法过程中常摸不到边际, 容易忘记。针对这一困境,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模拟法, 或者采用思维认同法进行外语语法教学的语境导入, 即引导学生想一想, 外国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自己是否也可以这样想。这样, 我们就更能理解语法中的惯用法。例如, 我们学习英语中“见面打招呼”的句型:“Hello”, “Hi”、“How are you”, 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想, 外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会发现, 他们见面时要表示:“我们又见面了, 我们认识很高兴, 我们是朋友”, 或者“你身体怎样?你感觉怎样?”而不关心“是否吃饭、到哪儿去”这些问题。他们会问:“What are your hobbies and interests?”“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It’s a nice day, isn’t it?”等, 而忌讳问年龄、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那么, 我们见了外国人也要这么问候, 也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兴趣爱好等, 而不问他们的个人问题。这种意识的导入会指导学生按照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做事习惯和说话习惯行事, 这种语境的导入会让学生对一些语法惯用法的学习更易接受。

3 情景语境的创设

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 教师要努力导入文化因素,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语言惯用法产生的语境;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努力创设语境来讲授语法知识。这在外语教学中特别重要。孤立地研究语法不可能掌握好语法。干巴巴的语法条文绝不代表语法, 语法要在活生生的语言中体现[2]。我们试图把课堂看作一个小社会, 社会上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搬到课堂上来。例如, 我们在讲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基础模块”Unit6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时,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典型的点餐句型。笔者在课前稍做些准备, 把课桌椅重新排列, 4张课桌拼成一方桌, 学生围坐一圈, 预先安排学生自备些饮食摆放在桌子上。课堂上不可能有饭店就餐的环境, 只能尽量创设所谓“真实”的语境, 营造一种就餐的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先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饭菜名称, 接着编写一些真实的对话。比如:先引导学生练习下面的简短对话:A:Good.Who wants what?B:I’ll have a Big Mac, large fries and a small coke.A:George, how about you?C:Get me a fillet of fish and a glass oforange juice.

引导学生将这一对话看作一个真实的交际过程, 让学生进行替换练习。这种“真实语境”的创设, 既能重温以前学习过的饭菜之类的词汇, 又能引入新的知识点, 即点餐所使用的主要句型。尽管我们知道这种环境的“移栽”没有了原来的“生机”和“活力”, 但从根本上讲,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模拟性的、预测性的、假设性的。教师所教的东西需要在实践中现实化。通过情景语境的创设, 我们还可以在巩固以前所学句型的同时, 引出新的句型, 如上例中的祈使句“Get me…”和特殊疑问句“How about…?”还有服务员和顾客常用的句型如:“Are you ready to order?Would you like…?What would you like, …or…?I’d like…, please.I’ll have the same.What’s the specialty of the house?Let’s go Dutch.等。将这些常用的语法句型进一步实化, 尽量接近“活的”社会交际过程, 尽量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意象。请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对话, 掌握句型。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生积极参与, 乐在其中。对于一位十分熟悉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环境的学生来说, 能更清楚课堂教学的这种特点, 并能够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训练, 从而达到语言交流、学以致用的目的。

利用课堂资源, 感悟语法、归纳语法。比如, 在帮助学生区别“have (has) gone to”和“have (has) been to”的用法时, 笔者故意叫一位学生去办公室拿东西, 等他离开后问:“Where has he gone?”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出:“He has gone to the office.”强调他“去了”、“他不在这里”。这位学生回到教室后, 接着问他:“Where have you been?”引导他回答:“I have been to the office.”强调他“去过”、“现已回来”。在学生理解两者的差别后归纳用法:“Have (has) gone to”表示“到某地去了”。如:She has gone to live abroad.她到国外居住了 (她现在国外) 。The kids have gone to the zoo.孩子们到动物园去了 (他们在动物园) 。Where has Mary gone?玛丽到哪里去了? (她不在这里) 。“have (has) been to”表示“到 (来) 过某地”, 如:Where have you been?I’ve been to the cinema.你到哪儿去了?我去看电影了 (人回来了, 在这里) 。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 Kong?你到过香港吗?I’ve been to Europe several times.我到欧洲去过几次 (现已回来) 。

再让学生分组交谈各自去过的地方, 活学活用, 加深理解, 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和语法句型。

利用阅读语篇, 分析语境, 巩固语法。利用语篇来分析语境, 巩固语法, 意味着教师要超越传统的词汇和语法讲解, 立足语篇, 从语篇层面上分析、处理输入材料。同时还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单向传递的语法灌输模式, 引导学生利用语篇本身提供的语境来猜词释义, 解读复杂句子[3]。比如, 在补充学习“SARS”这篇文章时, 笔者要求学生讨论冠词的用法, 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冠词出现在不同语境中, 但学生把冠词的用法放在一边, 而讨论起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来, 如“SARS”产生的原因、防治, 它的出现对人类的启示等。这时, 笔者没打断学生的思维, 而是顺水推舟, 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就诊、求医、问药等知识, 要求学生找出语篇的中心句并猜测词义。再分析语篇的语境, 复习巩固相关的语法知识。词汇、短语甚至句子表达的意义都是由篇章决定的, 离开了语境, 的语法学习, 会导致“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从而导致运用词汇时产生偏差。因此, 分析语篇的语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 也是一种创设情景语境的灵活方式。另外, 还可以设置一些争议性的话题, 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运用语法, 拓展语境, 从而提高语言技能。可见, 情景语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 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灵活应用。在外语教学中, 如果能把学生带到无数不同的语境中恰如其分地进行交流学习, 将所学的东西实化, 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4 认知语境的创设

语境的创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教师一方面要利用情景语境来分析语篇, 让学生理解语境产生的背景,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情景语境来实化所学语言, 同时还不能忽视认知语境的作用。“情景语境和认知语境两者相辅相成[4]。”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在教学英语语法时, 可以从认知方面来向学生解释某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比如当我们向学生解释不定式和动名词的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时, 可利用认知图式为语言中的这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不定式表示某一情景是以个例为出发点被感知的, 而动名词表示某一情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认知输入而不注重其个例[5]。以此类推, 语篇中所有类似现象都可得到解释。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使役动词如ask, tell, persuade, invite, permit等和动作词agree, arrange, choose, decide, promise, threaten等后面只能用不定式, 而一些有否定意义的动词, 如avoid, postpone, delay, prevent等和表示心理经历的动词如consider, imagine, enjoy, grudge, anticipate, dislike等后面只能用动名词。同时, 也说明like, remember, stop, continue, begin, prefer等后面用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

另外, 功能语法也可帮助我们从认知方面理解语法现象。功能语法认为语言行为首先是一种行为潜势, 它是通过语言的意义潜势表达的, 而意义潜势则需要通过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来表达。根据这一观点, 功能语法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需要区分合乎语法的句子和不合乎语法的句子, 而是关注语法结构和结构成分的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意义。也就是说, 通过发现语篇中的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发现语言使用者如何构建意义和进行交换, 以此了解到语言表达的真正内涵。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抛弃那些单纯以结构为纲, 脱离语境和语言运用的实际进行句型操练的做法, 而是教会学生根据所表达的意义从多个系统中做出选择, 融入为实现意义的语法结构。

如: (1) The glasses was broken by John. (2) John broke the glasses.两句虽是在描述同一事件, 表达的意义也类似, 但话语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对语言的选择不同。句 (1) 侧重描述眼镜已打破的状态;句 (2) 则强调眼镜被John打破的动作。根据“选择就是意义”原则, 作者对语篇所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 都为语篇整体服务。我们在教学中, 应当向学生分析:语篇中主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 而是由作者在意识中想要突显语篇中的某些成分决定的, 可以说与人的认知和说话的视角或语篇的整体有关。若说者要强调眼镜已被打破的状态, 可用句 (1) ;而若想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选择句 (2)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说者使用语言的动机, 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际运用。

可见, 英语句型教学不应孤立地教句子的结构形式, 而应将句子的结构形式与句子的交际功能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和训练, 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句型。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正确地、恰当地运用好所学的句型。

5 结语

“语言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还是一个话语过程[2]。”作为教学中的引领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 如何精心设计课堂任务, 创设有利的教学活动语境, 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如何使学生从对语言的认知转变为现实的话语, 使得所学的语言实化?当然, 语境的创设不仅应用于语法教学中, 词汇教学和语篇教学等都可通过语境的创设使得教学更加生动, 但语境的创设也不是教师随心所欲可以做的事情, 语境创设应该自然生动, 不宜太过复杂而且要新颖,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索不止的课题。

摘要:语言教学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从教学语境创设的视角探讨英语语法教学, 着重探讨教师如何通过情景语境、认知语境的创设来解释某些语法现象,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

关键词:英语语法,情景语境,认知语境,教学语境

参考文献

[1]史秀菊.语境与言语得体性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4.

[2]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席晓青.语篇分析:思维、策略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4]张德禄, 苗兴伟, 李学宁.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语境作用下语法化的语用研究 第5篇

关键词:语法化 语用充实 语义变迁 语法变异 “被”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是一种词汇语法现象,指语境中实词演化为虚词,或由语法性较弱的词演化为语法性较强的词的过程。语法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语法化研究词汇由实词演变为虚词的轨迹和产生机制等,而广义语法化将词汇层面的演变扩展到句法、语篇及语用层面[1](P7)。语法化的产生最初发生在语言的语用层面上[2](P223),语法化是语言语用法规约化的过程[3](P67~85)。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语法化则不能忽略语境的作用。Diewald[4](P103~120)、Heine[5](P83~101)、刘坚[6]、郝书阁[7]等认为,语境因素是语法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从语言的内在特性来看,“词语语义和语法功能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得到体现的,实词虚化最终是在一定的语言表达使用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8]。然而,语法化过程中,语境是如何影响词汇语义和语法意义的?语义变迁和语法变异是如何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语法化的?语用因素是怎样通过语境触发语法化的?围绕以上问题,本文以汉语“被”字的历时演变为例,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对“被”字语法化进行考察,从而进一步揭示“被”字语法化产生的语用机制。

一、语法化与语境

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整个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狭义上的语境指‘上下文”[9]。狭义上的语境不仅丰富语言语义,而且为语言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Levinson指出,“语用学研究语言结构被语法化或被编码的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10](P9)。显然,语用学将语法化了的语言和语境视为统一体;语言变化也是基于使用者对语言的高频使用。语法化所引发的变化存在于语境当中,不论词汇语义变化还是语法意义变化,都离不开具体语境的制约。显然,语境是语法化得以实现的载体。

此外,“语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语意和功能”[11]。一般来讲,语境对语义和语法意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方面,实词的语义在具体语境中不断泛化,从而衍生出更加抽象的新意义;另一方面,一些实词受语境的制约其语义会被抽空,这些词通过去范畴化(decategorialization)会在句法环境中获得某些语法功能,从而保持其语境中使用的稳定性。这时,这些词的句法结构会被重新分析(reanalysis),新的语法意义就会出现。在高频使用和归约化的过程中,实词最终演变为语法标记词。

语境的制约作用下,语义和语法意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语用充实(pragmatic enrichment)。语用充实是指词语或概念的编码意义所指范围在语境中出现具体化或者泛化[12](P230~259)[13]。从词汇语用学视角来讲,语用充实包括两类:语用收缩(pragmatic narrowing),即词语或概念意义在具体语境中比其编码意义所指范围更小或者更加具体化,如多义词语义项的确定;语用扩充(pragmatic broadening),即词语或概念在具体语境中出现泛化或延伸,实际意义比原先编码意义更加广泛、抽象,如词语的隐喻、转喻用法。从历时语言学的视角来讲,语用充实作为语法化产生的一个重要机制,不仅对词汇语义有所充实(如语义、语音、形态句法特征等的消弱),而且对其语法意义也有一定的充实(如语法性增强、语法功能的扩展、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变化等)。词汇语法化涉及了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语义、语法意义变化。

二、“被”字语法化

“被”字是现代汉语被动句中最典型的介词。现代汉语“被”字由先秦时期的名词形式虚化而来。“被”字为名词,作“被褥”解释。“被”字词义逐渐泛化,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后又变为抽象行为动词。先秦时期,“被”通“披”字,作动词用。“被发”指披散着头发。“被”字通假用法是其向动词演变的基础。大约在汉代,“被”字已出现了介词形式,常作为被动句的标记词使用。被动标记“被”经过归约化后,其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里‘被完全退化掉了原来动词的用法而成为一个纯粹的施事标记(介词)”[14](P119)。“被”字语法化完成并没有终止,而是进一步虚化。

现代汉语里,“被”字仍有进一步虚化的趋势,新的语法功能或形式在语法化的基础上可能衍生出来。从近几年的网络语言(如“被小康”“被就业”“被自杀”等)来看,“被”字的自主性越来越弱,可附加在其他词前作为实词使用,这更像类词缀(quasi-affix)①。类词缀是语言在语法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形式,可以直接附加在词根上形成新词,这与词缀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但又与之不同。类词缀保留了较少的语义成分,同时兼具抽象的语法意义,其虚化程度要比词缀弱。语法化过程中,当某个词虚化到一定程度时,语义尚未被完全抽空并且获得了某些语法意义,可能演变成词内成分附加在其他词类上构成新词。因此,类词缀也是构词的一种形态。就“被××”结构而言,“被”字演变为类前缀(quasi-prefix),附加在其他词前面,更加突出词语整体性,其不再是被动标记,语义也较为特殊、隐含。当然,“被××”结构的语义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内涵,语言使用者必须通过习得才能够理解。该类新词有少数已经归约化,正逐渐被语言使用者广泛使用②。

由此可见,汉语“被”字经历了由名词虚化为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在现代汉语里,被动标记“被”的语法化历程并未因此而终止,它继续向着类前缀的方向进一步虚化。

三、“被”字语法化的语用分析

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看,“被”字语法化是语言使用者为了满足言语交际的需求,利用语境的制约作用,对其语义、语法意义进行不断充实的结果,可从语义变迁和语法变异两个方面对“被”字演变中的语用充实进行分析。

(一)“被”字语义变迁

语境制约着词汇语义变化以及语义项的确定。在语言演变过程中,新的语法功能或形式已经产生但却尚未完全取代旧的语法功能或形式时,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词汇新旧形式共存的情况,词义也可能存在多个语义选项。语境对词义的确定以及后续的演变趋向起了重要作用。古汉语“被”字最初作名词用,本义为“被子”,语境中引申出了“衣服、被服、覆盖物”等语义。实际上,这是“被”字语义不断泛化、抽象化的过程。受语境的制约作用,这些泛化的语义最终确定了下来并且接续演化。名词“被”通过隐喻转为动词,其语义泛化为“被覆、覆盖”,进而引申为“承受、蒙受”义。如:

(1)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2)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3)凝霜被野草。(阮籍《咏怀》)

(4)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5)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以上演变过程中,“被”字通过隐喻实现名词转动词,语义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值。具体来讲,“被”字语义在语境中出现了语用扩充,如例(1)中的“被子”义,逐渐泛化为例(2)中的“被服”,指军队衣着装备。例(3)中的“覆盖”义泛化为例(4)(5)中的“遭受、接受”义。动词“被”字在语境中表示主动,但已经蕴含了强迫、被迫、遭受等被动意义,这为进一步虚化为被动标记奠定了语义基础。“被”字虚化为被动标记的过程也是去语义化(desemanticization)③过程。被动句中“被”字已经失去实义,而在语境中传递比较虚化空灵的语法意义。如:

(6)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7)呼延灼道:“我被那厮的陷马捉了。”(《水浒传》)

自2008年“被自杀”出现以来,“被××”结构成为时下热门的新词。新兴“被”字与传统被动句中“被”字不同,其语义已经发生变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情愿、被欺骗、虚假、讽刺”等隐含意义[15]。例如“被自杀”一词,可以解读为“出于某种原因而被迫自杀了”或“事实上没有自杀而被人们当成事实传说”。新兴“被”字语义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是用来凸显或修饰“自杀”,强调词语整体所传递的虚假、被迫、谣传等意义。此外,“被自杀”的语义也不是简单的词义叠加,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才能推导出来。“被××”结构的出现不仅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变化,而且折射出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语言使用者利用这些词对某些社会现象或行为表达不满,进行调侃和讽刺。

综上所述,随着“被”字逐渐虚化,“被”字语义在语境中出现语用扩充,最终使语义成分变为虚化的语法意义。

(二)“被”字语法变异

语境对“被”字语法意义的影响一般表现为组合关系、句法结构上的变化。“被”字在实词阶段语义发生了泛化,动词形式替代了名词形式,充当句子的谓语动词,后接名词作宾语,句法上表示为“NP1+被vt+NP2”。如:

(8)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墨子·尚贤》)

(9)身被二十余创。(《汉书·赵充国传》)

在演变过程中,“被”字动作性逐渐减弱,在句中可接其他非限定动词连用,如例(10)中的“被害”。这表明,“被”字的语法功能在逐渐增强,这为“被”字虚化为被动标记奠定了语法基础。这种用法最初萌芽于战国末期,到了汉代才比较常见[16](P425)。这时期“被”字可以后接及物动词,表示被动意义,但不能带关系语,句法结构为“NP(受事)+被+VP”,如例(11)。被动标记“被”带关系语的用法在汉代末期已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较为普遍。“被”字可引入关系语(人称施事),被动意义更加凸显,“被”字语法性进一步增强,句法结构上可以表示为“NP(受事)+被+NP(施事)+VP”,如例(12)。

(10)百姓被害,迄今不止。(《潜夫论》)

(1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世说新语·德行》)

(12)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

被动句中,“被”字后可跟关系语也可不带关系语,这两种用法为现代汉语被动句发展奠定了语法基础。现代汉语“被”字句分为两类:NP(受事)+被+NP(施事/工具)+VP和NP(受事)+被+VP。现代汉语中,“被”字句所带关系语包含人称施事、非人称施事和工具等,例如(13)(14)(15)。从这两类被动句的使用频率来看,“被”字句省略施事的例子较多。郭鸿杰和韩红对《红楼梦》、原生汉语以及翻译汉语文本中“被”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被”字句省略施事的使用频率比英语语言接触前明显增高,“被”字句施事制约弱化可能是语言接触导致的[17]。此外,语言使用者可以对交际双方已知或者泛指的施事进行省略,这也是受“经济原则”支配的结果。例如:

(13)张三被李四打死了。

(14)张三被蛇咬死了。

(15)脚被钉子刺穿了。

(16)张三被打瞎了一只眼睛。

“被”字在虚化为被动标记后又出现了一些新奇的语法形式,如“被自愿”“被捐款”“被PS”等。“被××”结构与现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被”字用法有很大差异。“被”字已经不能介引施事,后接词类更加多样化,如:动词类(“被增长”“被失踪”)、名词类(如:“被民意”“被高铁”)、形容词类(“被幸福”“被小康”)以及特殊数字或字母(“被67%”“被G2”“被PS”)。据此推测,“被”字仍有进一步虚化的趋势。例如“被G2”一词,当“被”字与“G2”融合为一体并且不可分离的时候,该词获得了自主性,在句法上充当一个独立的词。“被”字语法化程度加深的同时其语法性不断增强,“被”字自主性也随之减弱或消失,最终虚化为词汇内部组成成分的类前缀。就其句法成分而言,“被××”结构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如例(17)(此处,“被时代”指“被××”结构的在当下时代的统称,不属于本文所探讨的“被××”结构);也可以作谓语,如例(18);也可作宾语,如例(19)。

(17)“被雷锋”是“被时代”的影射。(《河南商报》2010年12月10日)

(18)广州“房叔”因经济问题被“双规”。(新华社 2012年10月22日)

(19)流动摊贩未必愿意“被合法”。(《长江日报》2009年7月30日)

总之,“被”字语法化过程中,其语法性不断增强,其句法强制性也越来越大,后接的词类更加广泛。这是“被”字在语境中语用充实的结果,随着语义泛化出现了新的语法功能,经过去范畴化词性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

(三)“被”字语法化的语用机制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语境是语言历时演变的载体并制约着语言各层面的变化。语法化所引起的变化最初是语用上的变化,随着语法化的推进而使其语义、语法意义也相应发生变化[1](P76)。显然,语法化的出现是语言使用者在语境中不断使用的结果。现代汉语“被”字语法化是语言使用者借助语用手段来满足语言交际需求的结果,这反应了语言语用法的规约化过程。一方面,“被”字语义出现了语用扩充,从而产生新的语法功能或用法,“被”由实词变为虚词,其语法功能也逐渐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语法化过程中,“被”字语法功能出现语用充实,句法上重新组合,新的语法形式代替旧的语法形式。“被”字新用法经过过滤,一些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形式将会固定下来,将继续推动“被”字变化。因此,语用充实作为一个重要机制,推动“被”字语法化的完成。

四、结语

语法化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历时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语言演变多数倾向于从实词向虚词的演变,但也有少数词汇在一段时期内出现逆向演变的过程,如“只”字由量词演变为表“孤单”义的形容词[18]以及日语接续词が演变为接续助词[19](P199)。显然,语言演变过程中也存在去语法化(虚词实化)的实例。从总的语言演变实例来看,语法化仍是语言演变最主要的趋势。语言使用者受“经济”原则的支配,借助语用手段使词汇在语境中传递更多的语义项,或者利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来实现更多复杂的语法功能。因此,词汇语法化过程中,语义出现泛化的同时也伴有新的语法意义出现,语法性也在逐渐增强。语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语言演变在不断变化;词汇的语法功能随着语法化而规约化为常规语法,在此基础上新的语法功能又会衍生出来。因此,“没有固定的语法,只有语法化过程”[20](P455-476)。

总之,语法化一直是历史语言学研究范畴的热点话题。语法化不仅跟语言本身相关,而且与社会、文化、语言接触、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等因素密切联系。汉语言演变所引发的语言变异虽然与汉语传统语法不同,却与汉语固有的语法是相关联的,词汇的演变不能脱离汉语传统语法太远[21]。因此,“被”字语法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结构“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固化才能被纳入现代汉语语法体系里。此外,“被××”结构中的“被”字词性很难判断,其归属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语法化研究需要历时层面与共时层面考察相结合;语法化作为语言演变的一种主要趋势,不但要关注语言演变的轨迹和机制,而且还要同跨语言对比、翻译、词典编纂、语言教学等方面相结合,这对跨语言的演变规律、语言习得以及对外语言教学有很重要的价值。

(本文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语用充实视角下语法化机制的研究”[trzy-2014-sk19]产出论文。)

注释:

①“类词缀”是由吕叔湘在1979年出版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

提出来的,他将类词缀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

②“被就业”“被小康”等新词已经收录到了《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当中。

③去语义化是语法化中语义虚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词汇语义成分

不断弱化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虚化、抽象的语法意义。

参考文献:

[1]Hopper,P.J&Traugott,E.C.Grammaticalization(Second

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Givón,T.On Understanding Grammar[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3]Hyman,L.M.Form and Substance in Language Universals

[A].In Explanations for language universals[C].B. Butterworth,B.Comrie&?.Dahl(eds.).Berlin:Mouton, 1984.

[4]Diewald,G.A model for relevant types of context in

grammaticalization[A].In New Reflections on Grammaticalization[C].Wischer,I & G.Diewald(eds.).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5]Heine,B.On the role of context in grammaticalization

[A].In New Reflections on Grammaticalization[C].I.Wischer & G.Diewald(eds.).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6]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

[7]郝书阁.从语境角度看语法化的语用本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0,(10).

[8]周国辉,隋虹. 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J].西

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

[9]陈治安,文旭.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J].外国语,1997,(4).

[10]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1]石毓智.语境影响词汇的概念义和语法功能的一个例证[J].汉

语学习,1999,(3).

[12]Wilson,D & Carston,R.A unitary approach to lexical

pragmatics:Relevance,inference and ad hoc concepts[A].In Pragmatics[C].B.-R.Noel(ed.).London:Palgrave,2007.

[13]冉永平.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

2008,(1).

[14]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5]赖鹏.基于语义变异的新兴“被”字组合语义习得探讨[J].现

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6).

[16]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7]郭鸿杰,韩红.语料库驱动的英汉语言接触研究:以“被”字

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

[18]李宗江.语法化的逆过程:汉语量词的实义化[J].古汉语研究,

2004,(4).

[19]Norde,M.Degrammaticaliz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20]Hopper,P.J.Stability and change in VN/NV alternating

languages:A study in pragmatic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A].In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985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C].J.Verschueren & B.-P.Marcella(eds.).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7.

[21]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

(4).

依托语境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第6篇

关键词:语境,语法教学,有效性

当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 仍然有许多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脱离语境直接讲授、呈现语法规则, 然后进行操练。学生虽然认真听讲, 但实际应用时错误百出。而语法教学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不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律, 那么就不能具备准确、灵活地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如何摆脱当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窘境、创建高效的语法课堂呢?笔者从语境的定义入手探讨语境对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一、语境的定义

《韦氏英语学习词典》把语境定义为言语环境, 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牛津高阶英汉词典》把语境定义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Firth在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in Society中提出语境既有语言因素构成“上下文”的语言语境, 又有非语言因素构成的非语言语境。综上所述, 语境指在交际过程中影响语言使用者分析、理解语言含义的各种因素。

二、语境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语法有系统性, 主要体现为语法结构中的主谓关系, 从语义角度看, 句子的谓语成分是构成命题的关键部分 (述谓) , 表示静态意义和非静态意义 (行为和过程) 是不同的, 这体现了语法结构的系统性特征。其次, 语法有交际性, 语法结构和规则反映语言活动者的相互关系、思想交流和交际方式, 体现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主观认知态度。比如句子的语序体现词汇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形成的句法结构及由此表达的不同意义, 而虚拟语气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 不一定是事实或与事实相反。同时英语句子的时体特点和从句的使用具有情境性, 受语境的影响很大。时态和体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 表达某行为或状态的意义时必然指出其所处时间, 同时表现的方式往往体现说话人意图, 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从句补充主干句的信息、帮助表达交际意图。另外, 语法有语篇性, 语法中的语态不仅体现意义的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 还有较强的语篇性, 对复合结构的主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交际性、情境性和语篇性在高考测试中有充分体现,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再拘泥于语法形态的考察, 更重视考察在情境与语篇机制下理解语法规则和结构的能力以及交际活动中对语法规则的变通能力, 即体现学生的交际能力, 测试学生在语篇和语境条件下理解语言的能力。因此有效的语法教学应创设以交际性为导向的话题, 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习得语法结构及其所要表达的意念、人际和语篇等功能。

三、依托语境, 有效提高语法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弱化语法, 但不是说学语法没什么用, 而是要重新认识语法学习的作用, 要重新思考语法教学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 创设与所教语法有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归纳语法规则, 并融入到实际的语言使用中, 语法知识上升为语言能力, 最终实现交流的目的。

1.利用语篇创设语境。脱离具体的语境学习语法知识必然乏味, 而语篇是含有一定语境的多种语法形式的有机组合, 因此要把语法放在语篇中, 让学生感知、体验语法知识。语篇可以为语法规则的比较、归纳和总结提供良好的上下文语境, 语法所蕴含的意义也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理解。例如: (1) I’ll go and see my parents tomorrow.I____ (not see) them since I left my hometown. (2) I saw my parents yesterday.I____ (not see) them since I left my hometown.仅从从句看二句都用现在完成时, 但两句语境不同: (1) 句指到现在为止, 用现在完成时; (2) 句指到昨天为止, 用过去完成时。利用具体的语篇进行时态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时态用法实例, 也充分展示各时态之间用语和意义上的区别。若忽视语境, 说出或写出的句子不一定恰当, 甚至是错的。当然教师设计和选择语篇时要贴近生活和时代脉搏、要关注语篇的难度和趣味性。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语境。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 利用多媒体不仅为语法规则的学习提供了语言使用和交际的具体情景语境, 而且能使枯燥、静态的语法知识变成有趣、动态的语言环境, 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参与学习,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了语法课堂效率。

3.利用课堂活动创设语境。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创设情境, 如信息沟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猜谜竞赛等, 学生在活动中真实运用语言进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从而熟练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输出的前提, 教师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对象, 多角度考虑适合的教学方法, 积极创设语言情境, 让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语法知识。教师只有把现有教材的话题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融入语法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 努力创设真实的活动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语法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3.4.

语法语境 第7篇

第一、利用较为完整的语篇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和孤立的句子相比,一个较为完整的语篇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上下文语境,而对于一些语法点而言,这些学生所能够获得的语境知识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语法点的涵义,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将一些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进行辨别和区分。因此,在语法教学设计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较为完整的语篇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语境语法教学。比如,在对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即时态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语境语法教学的方法,先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语篇。这样,通过这一个语篇,学生可以体会到某种时态运用的较为真实的语境,并且也能在语篇中接触到大量的有关该种时态的例子。因此,学生就可以将某个时态的语法规则,以及其具体的含义和用法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某个时态的用法,并且提高自己在实际的语境中真正运用该时态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的一个语篇:

Little Robert asked his mother for two cents“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money I gave you yesterday?” asked the mother. “I gave it to a poor oldwoman,”Robert answered.“You’re a good boy,”saidthe mother proudly. “Here are two cents. But wh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e old woman?”the motheasked.“She is the one who sells candies.”

通过阅读这一个语篇,学生可以体会到运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真实语境,并且能分辨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之间的差别。整体而言,通过语篇进行语法教学远比通过一个个孤立的句子进行语法教学更为有效。

第二、利用现实中的真实情境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为了尽量避免传统的语法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自如地进行语法学习,教师还可以在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利用现实中的真实情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语法。比如,在讲解高中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虚拟语气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和用法,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设计语境:“Boys and girls,now, let’s imagine that if you were 80 years old, whatwould you think and do?”通过设置这一情景之后,学生便可以想象当自己80岁时的情景。由于这是一个虚拟的情景,因此,学生便可以利用虚拟语气来进行会话。在会话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虚拟语气的使用场景,还可以重点把握虚拟语气的有关法则,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教师在平时的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这是因为,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文字、声音、图像的一体化,从而能够打破语法规则的枯燥性,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动态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关注这些语法知识,还能掌握有关语法的用法。比如,在讲解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和must时,由于这几个情态动词都有表示可能性的意思,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几组简单的动画,并且每一个动画要展现不同的场景。在讲解must表示可能性的用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动画场景:学生A准备去找学生B,正好发现学生B的家里的灯是亮着的,这时,学生A用情态动词must进行了表达:“He must be at home.”通过这个场景的设置,学生便可以掌握在什么的情景下可以使用情态动词must, 并且能明白must和其他几个情态动词在表示对某事的猜测时的区别。

结语: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当前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有的教师还在课堂上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以孤立的语法结构为课堂的重点而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灌输。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学会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利用语法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然而,另一个极端是由于目前新的英语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英语教师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淡化英语语法的教学,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语言结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语法语境 第8篇

事实上,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离开了语法知识传授,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句空话。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阅读中很难分析长句子结构, 准确理解句意, 这就减弱了他们的语篇理解能力。在语言输出时, 学生不能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表达, 降低了他们语言输出的质量, 甚至出现表达错误, 使别人产生误解。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 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精神, 重新认识到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 从传统的语法教学、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不断优化语法教学, 在具体语境中将语法教学渗透于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 使语法教学具有实践性、互动性、高效性。

通过创设具体语境进行语法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及语言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 形成语感。下面笔者将结合“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阐述如何在语境中展开语法教学, 使学生通过观察、感悟、探索和运用内化语法知识, 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生活语境中引入语法主题

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整堂课的高效教学奠定基础。首先, 笔者播放了一个Little John的英文歌曲视频, 并对视频进行简单提问:what is little John doing。然后, 笔者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在座的听课老师以及同伴同学, 对他们进行提问, 比如:Look at that beautiful lady, what is she doing? Look at me, what am I doing? How about Mr. Guo?What is he doing?这样, 同学们的兴趣就被激发了。

二、在游戏语境中加深语法印象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 都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其中一名学生选择一个数字并将数字所对应图片内容比划出来, 另一名同学背对黑板进行猜测。这时就需要用到“Is she crying? Are they playing basketball”等一般疑问句型。在游戏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快乐, 而且牢固地掌握了现在进行适当的一般疑问句, 气氛相当热烈。当然, 如果没有多媒体, 也可以这样进行游戏:把主语、动作写在纸条上.

三、在竞赛语境中归纳语法规则

初中生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好胜心、自尊心强, 喜欢比赛竞争。所以笔者时不时采用一些分组积分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兴趣。在学习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规则时, 我把一些动词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分类, 并说明分类原因。全班分为男女两大组, 每一名同学回答一次问题可加2分, 最后得分多者可获得奖励。在之后的操练变形环节, 同样采用这种形式。大家都很活跃, 想为自己的组加分。

四、在任务语境中体会语法意义

语法的熟练掌握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实践。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 进行有意义的言语训练, 可以实现语言知识运用的自动化。教师应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 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结合起来。在本节语法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假如你在美国留学, 正值端午佳节来, 你很想知道家人此刻在做什么, 于是你拨通了熟悉的号码……请以小组为单位,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编一段情境剧。最后同学们的表演相当精彩, 在运用语法知识的同时将想象力、创造力等才华表现地淋漓尽致。

总之,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提高交际能力。语法是语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准确输出的前提。设计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目标语法的语境, 让学生在语境中探索语法规律, 运用语法规则, 内化语法知识, 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筑.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 3, 1-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语法语境化 第9篇

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不是很牢固, 学生总感觉学习到了某个阶段后, 就很难再取得更大的进步, 所以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巧妙穿插语法知识训练, 但是, 纯粹的语法规则的讲解因为其枯燥无味的性质而收效甚微。

学生已接受了十几年的“填鸭式”应试教育, 虽然有意愿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础较差, 不会主动学习, 只依靠短暂的课堂教学, 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结构主义教学方式, 在上课前充分备课, 罗列大量的语法规则, 广泛举例, 讲解得口干舌燥, 通过一大堆练习给学生操练, 希望学生能巩固加深基本语法知识。但教学结果往往是老师辛辛苦苦, 学生昏昏欲睡, 于是教师抱怨学生不学, 学生抱怨老师上课太无聊。

二、语法教学的课堂形式

自十六世纪后期, 英语语法教学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纵观其发展历史, 主要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方法。其中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是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教学法, 而且目前仍然被一些教师所使用。

语法翻译法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和语言练习方式, 以母语和外语的互译为主要学习活动形式, 主要是教师先讲解语法规则, 后举例说明, 再让学生机械地背诵, 并反复操练给定的语法形式, 从而促使学生模仿、生成相同的语法形式。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 然后系统地教语法, 最后阅读原文。语法课的安排顺序一般是先讲词法, 后讲语法。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盛行, 语法教学一度不受重视, 甚至被一些老师完全抛弃。交际法倡导教学过程交际化, 主张语言在课堂上只是交换和获取信息的手段, 要尽量用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实际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 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强调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情景, 强调语言使用的流利。除非语言中的语法特征得到认知处理, 否则语法信息无法被摄入进中介语发展系统。由此可见, 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并不如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早在1989年, Willing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过分忙于交际, 学习者在交际活动不能学到语言。”交际法中使用的语言大多简短、句法单一, 类似洋泾浜语, 对语言习得并无积极作用。

三、语境与语法教学

根据语言习得规律, 单纯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要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在能力训练中得以内化, 语法教学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现象, 结合具体的语法语境教学语法。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 必须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篇不离用, 准确把握语言项目的运用形态, 在运用层面设计教学活动, 在真实运用的活动中进行操练。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白, 必须在语境中学语法, 在运用中练语法, 在练习中巩固语法, 唯此才能在语法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Stern认为, 语言教学包含四个重要概念:语言观、学习观、语言教学观和语言教学环境, 其中语言教学环境起决定性作用。他将语言教学环境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讨论:语言环境、教学场景、语言教学背景。语言环境指整个社会、文化、政治大环境, 涉及语言和语言教学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教学某种语言的社会语言学语境等问题; 教学场景指语言教学在学校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及二语教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背景主要指语言学的历史、学习传统, 以及教育学理论等。

将语法教学融入特定语言环境之中并灵活组织课堂活动, 使学生学有所用。借鉴母语习得规律, 遵循二语习得规律, 从情境中引出语言现象, 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具体的语言事实, 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设计不同的语境, 在相应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感知、体验和发现语法规则,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观察、归纳、认识并内化某一语法规则的具体使用情况, 并理解其语义限制和使用条件, 如此语法教学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 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 其途径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语法情景设计能作有意义的语言反应上。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 因为有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 可使学生的语法意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情景重复出现频率越多, 学生语法意识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 教师对语法规则或用法稍加点拨, 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论高度, 深层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 使语法知识与语法技能合二为一。

在操练时, 教师应注意使用大语境, 也就是整节课用两三个大的语境,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境, 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法, 所有的语法讲解的例句都围绕这些语境展开, 那样的语法教学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法教学。要特别注意的是, 从词典、教辅书上找一些没有语境的语句作为语法例句是没有意义的。

四、课堂设计语境化

如何在语境中进行有效的语法教学, 既然我们知道语法教学对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很重要, 语境在教学中提高语言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关键就在于在语言形式与实际语境的使用之间如何架起一座桥梁?

英语语法教学无处不在, 其实不必专门开设一门语法课, 教研组长可以统筹设计, 把语法点融入阅读、精读、写作、英美文化等课中, 通过有趣的阅读材料, 通过对情境主题的不断练习、讲授语法, 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认知发展。有关美国日常生活的实例, 如简历写作、处理远程交易等, 有利于学生获得及扩展对美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利用新颖的活动设计, 讨论阅读和作文中创造性思维技巧的训练, 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交流技能。

在语法教学中, 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脱离文本的, 要充分利用语境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能使学生投入的操练, 而不是脱离文本的机械化练习,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语法知识的输入还是活动设计, 都应该在一定语境下进行, 而不是简单地记语法、做习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具备语言知识又有能力使用好第二语言。对英语教师来说, 要不断学习吸收并思考新的教学方法, 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设计好课堂教学, 使英语学习既有趣又有效。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英语语法教学的语境化, 讨论了以往语法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 提出了语境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并提倡课堂设计语境化。

关键词:语法,语境,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Bolinger, D.Meaning and Form.London:Longman, 1977.

[2]Ellis, R.Does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implicit knowledg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223-238.

[3]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Leech, G.N.&J.Svartvik.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London:Longman, 1975.

[5]Nassaji, H.&S.Fotos.Current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Annua l, 2004.

[6]Norris, J.&L.Ortega.Does type of instruction makes a difference?Substantive findings from a meta-analytic review.In Ellis, R. (ed.) ,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PP157-213.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2001.

[7]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u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S.Gass&C, 1985.

[8]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rnan, 1996.

[9]陈朝晖.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思考.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11) .

[10]戴炜栋, 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2) .

[11]戴炜栋, 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外语界, 2006 (1) .

浅析语境语用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语境;语用;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68-1

一、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比较注重语言的含义和形式,缺乏具体的语用环境,学生只能更多地通过老师的反复讲解和机械操练来记住语法概念和结构,但是这种脱离了语境的语法教学必定会使英语语法学习变得生涩枯燥,反复机械的操练也必定会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最终也没能将所学的语法规则灵活运用,交流中时而出现用词不准确,表达不得体,语言不连贯等问题。

为此,英语教师需要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语境,在语境中呈现语法,使语法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增加语法学习的乐趣,保持英语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重视语言运用的环节,引导学生在语用过程中体会语法的概念和结构,自己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相信建立在语境和语用基础上的语法教学和学习必定轻松有趣而又效果显著。

二、语境的含义及作用

语境,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也就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包括时间、空间、语言交际参与者和语言活动的目的等等。

语境的创设使语法变得直观形象,合适的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语法概念时,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变化动作,边走向门边说:“I am walking to the door.”此时教师再借用手中的一块布,边擦门边说:“I am cleaning the door.”边走向课桌边说:“I am walking to the desk.”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上台做动作,进行人称的转换:She is cleaning the door. He i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They are walking. 学生通过观察动作以及对句型的感知,获得了对“现在进行时”概念的基本理解和对结构的初步感知,学生们在看看、做做和说说的过程中轻松习得语法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远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显著得多。

三、语用的含义及作用

语用,即语言的实际运用,既包括语言形式的语用,也包括社交语用,即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

英语语用和语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法习得,同时语法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语法课堂进行语用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例如,在教授“there be”句型概念和结构时,教师借用图片、视频出示外国朋友Nicole的卧室以及室内物品,引导学生用“There is... in Nicoles room.”或者“There are... in Nicoles room.”来描述Nicole卧室里存在的东西。开口说英语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对相应语法的学习能够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而学生的语用能力也能在语法指导下得到切实提高。

四、如何发挥语境语用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1.语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真实性和趣味性。

语境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是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语境的创设并不是随意的,更不是盲目的。在外语语法教学的输入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营造一种既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接近英语自然语言使用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如教师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语法时,现场呈现一系列变化的动作,或呈现学生们熟知的动画图片或视频,贴近生活的语境,一下子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法教学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创设趣味性较强的语境作为载体促进学生语法的习得,如选择一个与所教语法点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美妙歌曲等贯穿语法教学的始终,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高昂起来,自然学习的效果就更好。

2.语言运用贯穿始终,兼顾操练的广泛性。

相关理论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法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语用贯穿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切实必要的。正如笔者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语法时,选择了One rainy day这一充满童趣的小故事,描述了小刺猬雨天帮助鼹鼠的情景,“现在进行时”句型结构贯穿始终,结合生动的语境,语法学习变得不再枯燥,贯穿始终的语用让学生加深对“现在进行时”句型结构的感知和理解。同时语言的操练需要兼顾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提问、同桌交流、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对故事的理解,尽量扩大学生的语言操练面。在故事后也利用教室内的情景进行问答,使语言的运用具有延伸性,也很好地巩固了所学语法。

3.不可忽视语法功能。

合适的语境创设,有效的语言操练,正如语法教学的两个有力支撑点,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但教师有了这两个支撑点,也不能忽视语法的基本功能。譬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时,教师会创设一系列自然生动的语境,引导学生不断操练和使用相关的语法结构语言。学生记日记,描述一天的活动等可能都会出现“现在进行时”结构的句子,而这样往往忽略了语法的功能,即“现在进行时”表示某个动作正在发生或进行,当前状态下正在进行着的动作必须用到“现在进行时”;以时间为截点,在某个特定时间发生的动作必须用到“现在进行时”,语法教学中切不可为了语法而教语法。语境语用下的语法教学,切不可忽略了语法的基本功能,否则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4.注重语法体验,引导自我总结。

通过亲身的体会和实践得出的知识,会牢牢根植于学生心中,学生学习语法亦是如此。仍然借用教授“there be”句型的例子,教师呈现了一些卧室物品的单词,有单数名词,也有复数名词,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所房子,引导学生上前将单数名词的卡片放在第一个房子,复数名词的卡片放在第二个房子,单词分组结束后,教师在第一所房子前写上there is,第二所房子前写上there are,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了there is用于单数句,there are用于复数句,“there be句型”语法的难点自然就突破了,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去感知参与,学得轻松,也学得扎实。

语法语境 第11篇

语境早在上世纪初由波兰人类学、语言学家B.Malinowski提出, 他指出“如果没有语境, 词就没有意义”。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语法规则的解释和机械反复的操练, 而语义和语境等英语口语、书面语意义理解、协商的关键要素弃之不用, 从而使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如何使用语法规则, 在哪种情境下使用相应的语法规则, 不利用语境理解话语, 等同于瞎子摸象, 对语言输入和输出规则一知半解, 随意处理。语境理论研究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语言使用者正确的理解、运用语法规则及语言意义, 排除歧义, 读懂句子的潜在语意。对于语法规则的学习来说, 语境理论应用于语法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习者学习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使用语言规则。随着语法教学法的发展, 用语境理论教学语法的方法在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 应用人数多、形式多样, 部分教师照葫芦画瓢不顾其应用原则的限制乱用、滥用, 甚至是断章取义截取部分语境应用模式套用, 这种隔靴搔痒的做法不仅收效甚微, 甚至影响了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使语法教学顾此失彼, 得不偿失。

二、语境的基本范畴

探讨语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必须以语境的基本范畴为出发点, 语境主要指的是语言环境,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即语言语境 (linguistic context) 和非语言语境 (nonlinguistic context) , 我国著名学者胡壮麟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使语境的分类更趋向功能化, Halliday认为“语场 (field) 、语旨 (tenor) 、语式 (mode) ”为语境不可或缺的三种要素。语场, 即语言活动发生的场所、地域和范围, 涉及面较广, 如科学, 文艺, 教育等学科领域;语旨, 即语言使用者的身份, 地位, 阶级层次、相互关系等;语式, 即语言活动的方式, 言语活动借助这种方式进行, 如口语方式或书面方式。语境的三个要素对于语言使用者正确处理语境中使用的话语有决定性, 正确理解语境也就为话语的使用与功能形式的预设做出铺垫。

三、语境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顾名思义指的是语境的真实性, 非真实、主观捏造的语境, 牵强附会拼凑的上下文结构, 使语境应用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容易混淆甚至误导学习者, 使之产生英语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歧义。真实的语境不单单指语言的真实性, 还包括非语言因数如情感、态度、行为上的真实。情感、态度必须是符合常理及当时情境, 悲伤的情境中构造出欢快的情感诚然有些偏颇;行为也应符合当下情境, 比如“小明正在飞往北京的途中, 他现在觉得很疲惫, 所以在飞机上洗了个澡来缓解疲劳”显然在飞机上不可能发生的行为———洗澡却被强加以发生, 语境上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学生也难以把握句子结构的准确意义。

(二) 交际原则

交际原则即语境必然是在交际中存在的, 没有交际就没有语境。在过去的语法教学中, 学生基本存在着对语法学习感觉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究其原因是过去过于侧重语言规则的讲授和句型的机械操练, 随着交际教学法和英语教学法的诞生, 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交际的重要性, 在语境教学的模式下, 语法教学在练习、运用语法结构时, 必然要运用交际法、任务法进行灵活有意义的任务练习, 同时交际也要兼顾语境, 交际任务要符合特定语境来进行, 交际所使用的话语结构也要符合所处的语境, 从而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则的意义和功能。

(三) 文化原则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承载体, 同理, 语法规则里包含有文化。不同的文明有着符合当地文化的特点语法规则, 如汉语、日语的特殊疑问句结构为陈述句加疑问副词, 而英语为疑问副词加助动词构成的倒装结构, 这无疑和其文化意识有关, 母语为英语的人更强调事情的结果, 而母语为汉语、日语的人强调事情发生的过程。在教授语法时, 必须配合文化一并教给学生, 即教规则也教其包含的文化及其构成溯源, 有助于学生从文化意义上来理解运用语法规则, 提升对不同语法规则的文化适应度。

(四) 对比原则

汉语与英语在语法规则上有异有同, 相同点受到母语正迁移的推动, 不同点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制约, 所以在语境语法教学中恰当的使用中英对比是及其必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从语言形式上对比, 还可以从话语意义、功能、文化、惯用语多种方面对比, 抑制或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五) 学生中心原则

语境教学语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语境为基础, 教师为辅助。学生为中心即学生从语境中自主观察分析, 探索发现, 大胆思考归纳出语法的意义, 教师只是作适当的引导, 辅助学生归纳出准确的语法规则, 开展任务练习活动, 监控学生开展交际运用, 反对大包大揽式的教学模式, 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四、结语

语境理论应用于语法教学在当代英语教学中是时下较热门的语法教学法, 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展起了教学实验, 检测其运用效果, 在教育实践者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找准方向, 瞄准侧重点, 不偏离语境理论的理念核心, 遵循必须达成的教学原则, 以上述五大原则为纲, 为语境教学理论及在国内的应用研究的丰富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本文从语境理论的发展和范畴出发, 就其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为主线, 旨在对语境理论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所要遵循的原则做出探讨和建议, 希冀借此帮助教学实践者找准语境理论应用于语法教学的目标方向, 遵循应依据的基本原则, 为语境教学应用于英语语法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力助行。

关键词:语境理论,英语语法教学,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Bobbinet B.W.1978.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New York:University ty of Minnesota Press.

[2]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文军.现代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语法语境】相关文章:

交互语境05-13

动态语境06-11

新闻语境06-12

语境运用06-12

语境模式07-02

“后”语境07-11

语境结构07-15

情景语境08-01

语境框架08-05

不同语境08-06

上一篇:开发调试下一篇:天津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