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评估范文

2024-05-23

相关性评估范文(精选11篇)

相关性评估 第1篇

一、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的联系

1.资产评估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会计计价方法,资产计价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法、现行售价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标准成本法等多种方法。

2.资产评估的依据依赖于会计数据。由于我国的国情限制,完善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在我国资产评估运用较多的即为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企业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报告,大部分的资产评估的基础资料都来源于会计数据,资产评估工作无法脱离会计工作而独立进行。

3.资产评估离不开会计数据的支持,同时资产评估又对会计工作起着补充和完善的作用。财务会计有时会引用资产评估的结果,甚至有时在会计计价中资产评估的结果直接被采用录入。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也有允许在某些资产变动的情况下的会计计价采用资产评估结果建账的相关规定。

二、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的区别

1.与会计工作相比,资产评估的结果更具多样化。资产评估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其基本职能包括评估和咨询,而会计是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方法和手段,连续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收支及其成果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于资产评估,面对同一资产,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所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存在差异。但由于会计是以账簿为基础,在符合客观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实际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出的计量结果和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资产评估与会计在结果上往往具有不一致性。

2.与会计工作相比,资产评估更加重视资产的贡献性。资产评估中的资产确认和评价主要是以资产效用和市场价值为依据。资产评估的一大原则即评估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该资产对资产整体发挥的作用,从该资产的贡献程度出发评估资产的价值。

3.与会计工作相比,资产评估更加看重资产整体效益。资产评估看重的是资产所形成的整体效应,而不是单个资产的单个效益。会计工作中,资产的整体效应和各项资产价值之和的一致性才是被追求的。

4.资产评估在操作上要较会计复杂,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会计核算都是根据既定的事实产生的资产结果形成的账面价值来进行核算,核算较为简单。而资产评估要考虑资产现时状况、价格变动等一系列因素,既要综合处理公司内部即资产占有者的内部信息,还要从外部世界搜集大量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确认出资产的现时价值。因此,评估是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评估人员应是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5.资产评估所采用的依据标准和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会计具有更大的可选择性。资产评估可以根据评估对象、评估侧重点等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6.政策对资产评估影响大。资产评估所面对的政策法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政策变动较大,对资产评估造成的影响也较大。

7.资产评估是一种动态性的市场活动,通过模拟市场对资产进行评估,因而必须考虑到市场的竞争性、替代性,遵循最佳利用原则等,会计工作更多涉及账务处理,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三、资产评估在会计中的应用

1.在目前的市场规则下,上市公司为获得投资者的亲睐,必须获得投资者对其会计信息的认可,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委托正规的资产评估机构或平台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公允价值,并且在公允价值信息客观公正可信的要求下,对外公开公司真实的财务信息的同时出具由资产评估机构开出的公允价值评估报告。资产评估不仅是上市公司生成可靠会计信息的手段,也是投资者鉴别绩优公司的中介信息,有效地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资产评估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中介,对其进行更加严格而完善的法制化规范不容忽视。对资产评估行业要同会计行业一样,建立诚信责任制度以及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资产评估行业同会计行业一样,不仅需要从业人员专业的从业知识,而且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要尽快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资产评估体系,使我国的资产评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良好的资产评估法律体系规范,为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营造健康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资产评估与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技能工作,都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计量和规范经济行为的社会活动。两者的计量方法、实施范围都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投融资以及各种经营活动的范围都在不断扩大,企业发生的贷款租赁、投融资、保险等经济行为也日益增多。这使得企业的经济行为的管理评估已经无法仅仅依靠账面价值,而必须更加广泛的运用资产评估。加强资产评估和会计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共同体,企业必须从理论与实务上加强两者的协调合作,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摘要:资产评估事业作为一种专业活动,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资产评估事业的从业人员应当由一定数量以及不同类型的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专家或专业人士构成。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又有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关键词:资产评估,会计工作,资产

参考文献

[1]韦群.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1,(1):29-31.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相关知识链接 第2篇

一、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什么?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三、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教育部分的重要论述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四、十一届五次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主要任务”第(五)部分指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教育部对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有哪几方面?

1、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3、教授上讲台,加强本科基础教学。

4、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标准。

5、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6、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7、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

9、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

10、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11、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六、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义、内容、目标有哪些?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选择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希望通过全国性的改革措施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积极参与,带动教学工作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

“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具体地讲,将建设七大系统:即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资助15000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以下九大目标:

⑴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

⑵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⑶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⑷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4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

⑸推进各种科技和有益健康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⑹建设一批教学团队,完善教授上讲台的政策机制。

⑺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

⑻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改进评估手段和方法。

⑼通过对口支援,为西部高校培养师资和教学管理干部,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质量工程”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内,分、分项目逐步实施。

七、教育部和全国科教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什么?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4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5、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相关性评估 第3篇

答:1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督促市、县政府依法落实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保障我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问: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对象是什么?督导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答:《办法》指出,我区督导评估的对象为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督导评估的内容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及发展水平4个方面。

政策制度包括:职业教育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就业准入与职业资格、教产合作与校企合作、学生资助与免学费、质量保障与评价考核、教育管理与教师队伍管理等。

经费投入包括:中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量的比例、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中职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与普通高中之比、中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师资队伍建设师均投入经费年增长率、免学费的中职学生数符合政策规定、获得国家助学金的中职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办学条件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生均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教学用计算机拥有量、专任教师生师比、自治区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教师学历达标率、兼职教师比例、教师培训规模。

发展水平包括: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职业培训规模、中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满意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

问: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由哪些部门组织实施?

答:《办法》指出,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对各市人民政府履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各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对本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主管部门进行督导评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每5年至少实施一次专项督导或综合督导。

问: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程序是怎样的?

答:根据《办法》,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程序可分为5个步骤:

1县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自查自评,填写《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有关情况调查表》,撰写自查报告,并按规定时间上报市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

2市级人民政府按上级要求组织本市所辖县(市、区)进行自查自评,汇总并填写《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有关情况调查表》,撰写自查报告,并按规定时间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

3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根据督导评估计划及市级政府自查自评情况,组织开展督导评估,并向当地政府反馈评估意见。被督导评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督导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于收到书面督导评估意见15个工作日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提出复核申请。

4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发布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报告,并按要求上报国家教育督导部门。

5自查报告及《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有关情况调查表》有关数据以教育事业报表、经费报表中的数据为准。

问: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方式方法是怎样的?

答:《办法》提出了三项评估方法。一是审核材料与实地评估。督导评估工作采取材料审核评估与实地督导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是收集审核信息。由督导评估组听取汇报、审计经费、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学校办学条件,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座谈会等。三是分析评价信息。督导评估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参照调查问卷结果,提出初步评估意见。

问: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结果如何认定?督导评估结果如何运用?

答:《办法》指出,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由自治区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发布。督导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根据《办法》,督导评估结果主要运用于三个方面:

1被督导评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督导报告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进行认真整改,在督导报告发布日起3个月内,将整改方案和整改工作情况书面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

2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各市政府进行督导的结果纳入当年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政府教育工作的依据。对督导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对违反法律法规,截留、挤占、挪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拖欠教师工资,套取学生资助金,中等职业学校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检查结果。

相关性评估 第4篇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国家政策对清洁环保型新能源发展的有效激励,中国丰富的风能资源逐渐被开发,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1-3]。 风电场出力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属于一种不可控的电源形式,其并网后对电力系统的容量贡献与常规机组有较大不同,因此客观评价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对接入系统的长期规划、优化运行以及可靠性评估等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对风电容量可信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11]。 文献[4]采用多状态机组表示风电出力的随机特性,提出基于随机生产模拟的风电场可信容量评估方法;文献[5]基于半不变量法建立了考虑风速变化的风电出力模型,分析了风电出力与接入系统负荷的相关性及其对风电可信容量的影响;文献[6-8]建立了考虑风电场停运容量的等效负荷曲线,通过计算风电场的有效载荷容量得到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文献[9]将序列运算理论引入风电可信容量评估问题,利用序列化的方法描述常规机组、风电机组以及负荷的随机性,实现了风电可信容量的快速计算。 以上文献主要针对单个风电场的可信容量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风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同一风区将存在多个风电场同时接入系统,空间位置临近的风电场出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将对风电场的运行和规划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准确评估大容量风电接入对系统的容量贡献,有必要考虑位置临近多风电场间出力相关性对可信容量的影响。

Copula函数是一种将多个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映射到联合概率分布的连接函数,该函数理论上不限制边缘分布的选择,可以捕捉变量间非线性、非对称性及尾部相关关系,近年来在计量经济学[10]中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等领域的相关性分析,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文献[11]将Copula理论引入到多风电场出力建模中,较好地反映了风电场间存在的相关特性。

本文采用Copula函数建立空间相邻的多风电场出力的联合概率分布,将风电场等效为多状态机组并入系统发电侧;基于等可靠性准则,利用截弦法得到了考虑多风电场出力相关性的风电容量可信度, 并分析了考虑风电出力相关性与否对计算风电容量可信度的影响。

1风电场出力相关性分析

在中国的西北及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且集中,同一风区通常存在多个地理位置相近的风电场,各个风电场之间的出力会由于风速的连续性而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忽略同一风区不同风电场之间出力的相关性,将不能准确地评估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增加系统运行的不安全性。 图1所示为2个空间直线距离约8.66 km风电场小时级出力统计一周的时序曲线(图中风电出力为标幺值), 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由图表可以得出相邻风电场出力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文献[12]评估了风速完全相关和完全独立时风电场接入系统对可靠性影响的不同,但实际的风电场出力相关性应该介于两者之间。 图2为江苏省2个地理位置相近的海上风电场的出力概率分布散点图,图中风电场出力为标幺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电场出力的概率分布左上方较为集中,具有明显的下厚尾特性。 2个风电场的出力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不对称的相关性,而且尾部相关性更为敏感。 线性与非线性相关系数对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相关关系进行全局的度量,不适合用于尾部这种局部特征的相关性衡量。 本文将描述尾部相关结构的Copula函数引入多风电场出力的建模中,该函数可以包含尾部相关的全部信息,可以较好地描述多个风电场出力中存在的相关关系。

2 Copula函数理论

Copula函数作为一种多随机变量间的连接函数,其应用的理论基础为Sklar定理[13]。

Sklar定理:m维随机变量x1、x2、… 、xm,设H是边缘分布函数为F1(x1)、F2(x2)、… 、Fm(xm)的联合分布函数,则必然存在一个Copula函数C,满足:

从描述的函数特征的角度,Copula函数可分为描述下厚尾特征的LTDC(Lower Tail Dependence Copula)函数,描述上厚尾特征的UTDC (Upper Tail Dependence Copula)函数,描述对称分布的SFC(Sym- metric Frank Copula)函数及基于以上3种函数的混合Copula函数。

根据风电场出力相关性的分析,其联合概率分布具有非对称、下厚尾的特点,因此可以采用LTDC函数对多风电场出力的联合概率分布进行建模,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显然当u→0时,LTDC描述了二元随机样本在下尾部的相关结构。 若C是一个阿基米德Copula函数,当u→ 0时LTDC将收敛于一个与函数C具有相同参数的Calyton Copula函数[14]:

其中,α为联合分布函数的相关参数,α∈(0,∞)。当α→0时,随机变量x、y趋向于独立,即;当α→∞时,随机变量x、y趋向于完全相关,即。

Calyton Copula函数可以由二元随机变量函数扩展为多元随机变量函数,用于描述m个风电场出力相关特性:

其中,p1、 … 、 pm为m个风电场的出力;F1(p1)、 … 、 Fm(pm)为对应概率分布函数。

3基于Copula函数的多风电场出力建模

3.1确定风电场出力的边缘分布

在已知风电场出力的历史时间序列{c1,c2,… , cn}的情况下,利用式(6)—(8)来计算各个风电场出力的离散概率分布,基于插值逼近法对统计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将得到其单个风电场的出力分布函数作为Copula函数的边缘分布。 其离散概率分布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i为等效的出力状态值;CN为风电场额定出力;M为离散的状态数,M越大,拟合效果越好。

其中,pi为出力状态Ci的概率值;cj为统计序列中某一瞬时出力值;ni为出力值落在Ci范围内点的个数;I(·) 为指示函数,当括号内条件成立时取1,否则取0。

3.2构建Copula函数

在确定风电场出力边缘分布及Copula函数的基本形式后,对其相关性参数 α 的估计成为构造Copula函数的关键。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为两阶段极大似然估计。 以2个风电场为例进行说明:2个风电场的历史出力时间序列分别为{c11,c12,… ,c1n}和{c21,c22, …,c2n},其出力边缘分布分别为F1(c1l;α1)、F2(c2l;α2), Calyton Copula函数为Hl(F1(c1l;α1),F2(c2l;α2),αh), α1、α2边缘分布函数的参数,αh为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参数。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其中,argmax(·)表示寻找具有最大评分参量的函数; f1、 f2、hl分别为函数F1、F2、Hl的概率分布函数。

本文采用计算经验联合分布函数与所选Copula函数的欧氏距离ED(Euclidean Distance)作为评价其优劣的准则。 理论Copula函数C与经验联合分布Cn之间的欧氏距离为式(12),欧氏距离越小说明其拟合程度越高。

其中,uij、vij为取自两维联合概率分布的样本。

本文以江苏2个风电场历史出力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比较了描述上厚尾、下厚尾和对称分部的Gumbel Copula、Calyton Copula和Frank Copula 3类Copula函数对其出力联合概率分布的拟合的优劣程度,由两阶段极大似然法迭代得到各Copula函数的参数, 并计算其欧氏距离。 表2所示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欧氏距离最小的Calyton Copula可以更好地拟合2个风电场出力之间的相关性。

4多风电场容量可信度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方法建立多风电场出力联合概率分布,将风电场等效为多状态机组并入原始系统,依照随机生产模拟的思路,首先计算含风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如电力不足概率(LOLP)、电力不足期望值(LOLE) 和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等;然后计算原始系统增加一定步长容量的常规机组后的系统可靠性指标, 利用截弦法调节新增常规机组的容量,使新系统与含风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相差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之内,由此迭代得到的新增常规机组的容量即可定义为风电场可信容量。 多风电场可信容量计算流程如图3所示。

通过调节新系统装机容量ck可改变新系统可靠性指标,利用截弦法迭代寻找某一新增机组容量CE, 使新系统可靠性系数R(ck)与含风电系统可靠性指标R1差别满足给定精度e:

若接入电力系统的多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Cwind,则多风电场容量可信度为:

5算例分析

本文以IEEE RTS-96系统为基础,利用本文所提方法,进行了出力相关多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研究。 该系统总装机容量为10 250 MW,系统峰荷为8 550 MW,具体参数见文献[15]。 在该系统中接入2个处于同一风区的风电场,额定装机容量均为512 MW。

5.1多风电场容量可信度计算分析

根据本文所述多风电场容量可信度评估方法, 分别计算考虑相关性和不考虑相关性时两风电场的可信容量,计算得到的各方案可靠性指标及可信容量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风电场并网后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对于地理位置相近的2个风电场,考虑其出力相关性后对系统中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比不考虑相关性时降低了22.8%。 因此,风电场出力相关程度将是影响评估同一风区内多风电场并网后的风电容量可信度水平的关键因素。

5.2风电场出力水平对可信容量的影响

本文采用的是江苏两风电场的历史出力曲线, 不同风源地区的风速不同,风速直接影响风电场的出力水平大小。 本文通过改变历史平均出力水平来分析由于风源不同导致的风电场出力水平大小对容量可信度的影响。

由图4可见,随着风电场出力水平(标幺值)的增大,风电容量可信度也在增加。 在全年风速较大地区的风电场出力水平较高,会使得风电场出力的年利用小时数增大,从其对发电系统可靠性贡献的角度而言也就提高了其容量可信度。

5.3风电接入水平对容量可信度的影响

根据本文所述多风电场容量可信度评估方法, 改变风电场群总装机容量,得到风电渗透率分别为5 %、10 %、15 % 和20 % 时风电容量可信度。 如图5所示,随着风电渗透率的增加,虽然可信容量在增加,但其容量可信度逐渐降低。 由此可见,风电渗透率水平是影响风电可信容量的重要因素,在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规划中应结合风电接入水平考虑风电的容量效益。

5.4常规机组强迫停运率对风电容量可信度的影响

本文采用常规机组的替代容量衡量风电的容量可信度,因此,被替代常规机组的强迫停运率(FOR) 的大小会对风电可信容量产生影响。 图6给出替代常规机组强迫停运率分别为0.06、0.08、0.10和0.12, 风电渗透率水平分别为10%、15% 和20% 时风电容量可信度变化趋势。

由图6可见,替代的常规机组强迫停运率越高时, 相同风电场的风电容量可信度也越高。 这主要是由于常规替代机组的强迫停运率越高,单位容量对系统的可靠性贡献就越低,在相同的总可靠性贡献的前提下,等效的风电容量贡献值就越高。 因此,采用容量可信度衡量风电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时需考虑接入系统未来规划的主力常规电源可靠性参数。

6结论

为准确评估大容量风电接入对系统的容量贡献,有必要考虑位置临近多风电场间出力相关性对可信容量的影响。 本文基于Copula函数提出了考虑多风电场出力相关性的风电容量可信度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Calyton Copula函数拟合处于同一风区的多风电场出力的联合概率分布;将风电场等效为多状态机组通过随机生产模拟计算含风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采用截弦法进行常规机组替代容量的迭代, 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多风电场容量可信度的快速计算。

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相关管理制度 第5篇

第一章 评估服务部管理制度

1、具备合法的相关从业资格。

2、信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熟悉评估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

3、具有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证明及语言表达能力。

4、做好评估服务宣传工作,公开服务热线电话,热情接待每位需求者。

5、对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建立老年人数据库。建立健全评估服务对象和服务队伍的档案。

6、负责对评估服务队伍的组建评估、管理、考核、协议书的签订等工作。

7、对评估服务对象进行定期回访和情况反馈,接受老年人的投诉,协调处理投诉案件。

8、服务内容多样化,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调查和增设服务项目。

第二章 评估服务部站长职责

1、了解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评估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负责评估服务部的全面工作,做好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考勤、奖惩及日常管理等工作,接待投诉。

3、负责对评估服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经常与工作人员交流,及时掌握服务中的情况。

4、适时掌握服务对象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做好技能培训。按照老人的不同需求,安排工作人员,适时上门听取意见。根据老人及家属意见,合理调整评估服务方式方法。

5、组建和管理服务队伍,监督、指导服务人员开展工作,协调解决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纠纷。

6、落实评估回访工作,根据服务对象的意见,充实服务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章 评估服务部工作人员职责

1、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严格依照执行。具备与服务内容相适应的岗位技能。

2、服从中心领导,认真完成领导和上级交办的事项。关心集体、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树立服务中心良好形象。

3、严格执行服务中心指定的工作流程,受理群众诉求,落实服务人员,跟踪服务质量。

4、尊重所有老年人,热心为老年人服务,严禁用简单粗暴或冷漠的态度对待老年人。

5、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熟练掌握为老服务知识、技能,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6、工作期间佩戴工号牌,规范作业,注意安全,严禁酗酒上班,杜绝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

7、热情礼貌的为老年人服务,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老年人发生争执。上门服务时,不得接受老年人的任何馈赠。

8、工作期间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中心领导和社区领导报告。

第四章 评估服务队伍管理制度

1、接受统一管理、指导,及时为评估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认真参加服务站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3、严格执行制定的工作流程,不得有意延长服务时间和提高价格。

4、开展承诺服务,坚持中心各项服务制度,做到守时守信,有问题及时解决。

5、接到服务指令后,要认真填写服务记录薄,完成服务后,要请住户签署意见及工作时间等,并将记录薄送交服务站备案。

6、工作时间不得饮酒,规范作业,注意安全,杜绝安全隐患,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7、热情礼貌的为客户服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不得与客户发生争执,严禁偷盗现象发生。

第五章 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条 总则

为加强中心的管理,明确管理权限及管理程序,使中心管理工作有所遵循,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中心全体职员,即中心聘用的全部从业人员。除遵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本中心的规定外,本中心的人事管理,均依本制度规定办理。

第二条 管理权限

总经理确定中心的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一线经理的任免去留及晋级,决定全体职员的待遇。

评估部经理工作职责:

1、协助各部门办理人事招聘,聘用及解聘手续。

2、负责中心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修订。

3、负责中心日常劳动纪律及考勤管理。

4、组织中心平时考核及年终考核工作。

5、组织中心人事培训工作。

6、协助各部门办理中心职员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等人事手续。

7、组织各部门进行职务分析、职务说明书的编制。

8、根据中心的经营目标、岗位设置制定人力主管规划。

9、负责劳动合同的签定及劳工关系的处理。

第三条 职员录用

被正式聘用的新职员,由中心发给《职工聘用合同》,由中心与其签定《职工聘用合同》,一式两份,一份交由中心存档,一份交新职员自留。《职工聘用合同》时效可由中心与职员双方协商签定,最底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聘约期满,如不发生解聘和离职情况,自动续约。职员如不续聘,须在聘用期满前十五天书面通知中心。

第四条 工作守则和行为准则

员工工作守则包括

1、每位员工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处处以中心的利益为重,为中心的发展努力工作。

2、牢记“客户第一”的原则,主动、热情、周到的为顾客服务,努力让顾客满意。

3、员工要具备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习新知识使个人素质与中心发展保持同步。

4、讲究工作方法和效率,明确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5、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是对所有员工提出的敬业要求。

6、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有勇气战胜困难、挫折。

7、要善于协调,融入集体,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分工不分家。

8、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直无私的个人品质。

9、明确中心的奋斗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

第五条 保密义务

1、职员有义务保守中心的经营机密。职员务必妥善保管所持有的涉密文件。

2、职员未经中心授权或批准,不准对外提供中心文件,以及其它未经公开的经营情况、业务数据和资料。

第六条 行为的自我判断与咨询

职员在不能清楚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本准则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以该行为能否毫无保留地在中心公开谈论,为简便的判断标准;

2、向部门经理或总经理提出咨询;

3、接受咨询的部门应给予及时、明确的指导并为当事人保密。

第七条 职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1、职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心一切规章制度;

2、职员必须服从中心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对未经明示事项的处理,应及时请示,遵照指示办理;

3、职员必须尽职尽责、精诚合作、敬业爱岗、积极进取;

4、职员应严格保守中心的经营、财务、人事、技术等机密;

5、职员不得利用工作时间从事第二职业;

6、职员不得损毁或非法侵占中心财务;

7、职员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有令即行。如有正当意见,应在事前陈述如遇同事工作繁忙,必须协同办理,应遵从中心指挥,予以协助;

8、在公众面前做到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行为检点,谈吐得体。切记每位员工的言行是中心形象和风貌的体现;

9、中心内员工之间要团结合作,互相信任,互相学习,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第八条 中心员工礼仪

第一条 职员必须仪表端庄、整洁。具体要求是:

1、头发:职员头发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2、指甲: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女性职员涂指甲油要尽量用淡色,不准在上班时间内出现花指甲,如发现,每次扣10元工资。

3、胡子:胡子不能太长,应经常修剪。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食品[经总经理同意的除外]。

5、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能浓妆艳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第二条工作场所的服装应清洁、方便,不追求修饰。具体要求是:

1、衬衫: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2、领带:外出前或要在众人面前出现时,应配戴领带,并注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弛。

3、鞋子应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

4、女性职员要保持服装淡雅得体,不得过分华丽。

5、职员工作时间不宜穿大衣或过分雍肿的服装,也不能只穿长短裤、拖鞋、带钉子的皮鞋、背心、吊带衣服。

第三条在中心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具体要求是: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腰背挺直,胸膛自然,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会见客户或出席仪式站立场合,或在长辈、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3、中心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4、握手时用普通站姿,并目视对方眼睛。握手时脊背要挺直,不弯腰低头,要大方热情,不卑不亢。伸手时同性间应先向地位低或年纪轻的,异性间应先向男方伸手。

5、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也要看住机会。而且要说:“对不起,打断您们的谈话”。

6、递交物件时,如递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对着对方的方向递上去,如是钢笔,要把笔尖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着;至于刀子或剪刀等利器,应把刀尖向着自己。

7、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无论在自己的中心,还是对访问的中心,在通道和走廊里不能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更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等。在通道、走廊里遇到上司或客户要礼让,不能抢行。

第九条 员工的考勤、休假、请假制度

职员考勤、休假和请假应严格按照中心《职员考勤即休假、请假管理制度》执行。

1、标准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合标准工作时间:8小时

2、周末及平时的晚上:原则上自行安排[但不能关手机,中心有业务时按中心安排]。

3、管理层人员工作时间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灵活安排,但每天必需填写个人一周活动表,每周五例会上向上级汇报。工作人员外出需请示,每日填写外出活动记录报告,每周五在例会上向上级汇报。

4、迟到、早退或旷工:上下午上班前和上下午下班后,职员要由本人亲自打卡或签到,若因故不能打卡或签到,应及时填写请假单报负责人签字,然后送主管备案。如因工作原因不能签到必需至电通知部门经理。发现替他人打卡或签到,每次会扣除双方薪金各10元。

5、员工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旷工。迟到或早退5分钟以上15分钟以下者,每次扣除薪金20元;15分钟以上,两

小时以下者,每次扣除薪金50元,迟到或早退超过两小时按旷工处理。

6、第一次迟到(早退)提醒注意,第二次迟到(早退)口头警告,第三次迟到(早退)写出书面检查,并再加扣除薪金50元。当月累计7次迟到(早退)的,给予警告处分,当月连续三次警告的,中心有权予以劝退。

7、旷工一天扣除2倍的当日基本工资。当月累计旷工6天,连续旷工超过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者,作除名处理,中心不负责其一切善后事宜。

8、请假须填写请假单,获得批准并安排好工作后,才可离开工作岗位,同时对请假进行备案。请病假必须于上班前或不迟于上班时间15分钟内,致电所在主管或直接上级主管,且应于病假后上班第一天内,向中心提供规定医务机构出具的建议休息的有效证明。

9、上班时间不允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如需外出应请示主管。

第十条 工资待遇

1、工龄补助:在中心工作年满一年的职员,每年增加70元的工龄补助。

2、奖金:按中心奖励规定发放。

3、全勤奖励:全年出满勤,未请假、无迟到、早退、旷工者,发放全勤奖金。

4、职员工资发放日期:职员工资,采用月工资制,于每月底发给。

5、中心工资实行保密制度,员工个人的工资对其他员工保密,如员工对其工资有异议,请直接与经理联系。

第十一条 奖惩

第一条 中心对以下情形之一者,予以记功受奖:

1、保护中心财产物资安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

2、业绩突出,为中心带来明显效益者;

3、对中心发展规划或业务管理规范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给带来明显效率或效益者;

4、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足为中心楷模者;

5、其他制度规定应予记功授奖行为。

6、记功授奖方式有:大功、小功、嘉奖、通报表扬、一次性奖金等。

第二条 中心对以下情况之一者,予以记过处罚:

1、利用工作之便图取私利、盗窃、殴斗、诈骗、索贿、违反中心财务制度者;

2、中心遭遇任何灾难或发生紧急事件时,在场职员未能及时全力加以挽救者;

3、在中心外的行为足以妨碍其应执行的工作及中心声誉或利益者;

4、恣意制造内部矛盾,影响中心团结和工作配合者;

5、怠慢、欺辱、谩骂、殴打顾客,给中心形象带来损害者;

6、玩忽职守、责任丧失、行动迟缓、违反规范、给中心业务或效益带来损害者;

7、严重违反中心劳动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者;

8、窃取、泄露、盗卖中心经营、财务、人事、技术等机密者;

9、触犯中心其他制度记过处罚规定或国家法律行为;第三条 记过处罚方式

1、开除、记大过、记小过、警告、通报批评、一次性罚款等;

2、若职员行为给中心造成重大损失或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将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中心有权起诉;奖惩记录,纳入中心考核内容。

第十二条 福利

1、保险:按中心现行的保险规定,中心的在职有资质的人员,中心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医疗费用报销按中心规定。

2、困难补助:职员个人或家庭有特殊困难,可申请特殊困难补助,补助金额视具体情况而定。

3、过节费:根据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元旦、春节、妇女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中心将发放适当的过节费或物品。

4、外出郊游: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组织员工外出郊游。

5、住院慰问:员工住院期间,视具体情况中心组织人员慰问。慰问金最高200元。

第六章 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中心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中心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中心章程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中心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第三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1、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中心经济效益。

2、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3、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监督中心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行政办公室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5、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6、财务管理是中心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中心秘密。

二、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中心发生的每项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

2、中心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3、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相一致。

4、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5、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账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6、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7、会计人员因工作变动或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交接人员及监交人员应分别在交接清单上签字后,移交人员方可调离或离职。

三、资本金和负债管理

1、资本金是中心经营的核心资本,必须加强资本金管理。中心筹集的资本金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根据验资报告向投资者开具出资证明,并据此入账。

2、经中心领导会议批准,可以按章程规定增加资本。财务部门应及时调整实收资本。

3、加强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管理,及时核对余额,保证负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流动资产管理

1、现金的管理:严格执行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根据本中心实际需要,合理核实现金的库存限额,超出限额部分要及时送存银行。

2、严禁白条抵库和任意挪用现金,出纳人员必须每日结出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相核对,发现不符要及时查明原因。中心的一切现金收付都必须有合法的原始凭证。

3、银行存款的管理:加强对银行账户及其他账户的保密工作,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银行账户印签实行分管、并用制,不得一人统一保管使用。严禁在任何空白合同上加盖银行账户印签。

4、出纳人员要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将银行账户出借给任何单位和个人办理结算或套取现金。在每月末要做好与银行的对账工作,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报财务部门负责人。

5、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应收账款,每季末做一次账龄和清收情况的分析,并报有关领导督促积极催收,避免形成坏账。

6、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应按户分页记账,要严格个人借款审批程式,借款的审批程式是:借款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借用现金,必须用于现金结算范围内的各种费用专案的支付。

五、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要做到有账、有卡,账实相符。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与管理,行政办公室负责实物的记录、保管和卡片登记工作,财务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2、固定资产的购置和调入均按实际成本入账,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分类计提,分类折旧年限为:

(1)房屋、营业用房30年;(2)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3年;(3)电子电脑、办公及文字处理设备3年;(4)电器设备、安全保卫设备3年。

3、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4、对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要进行定期盘点,每年末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盘点一次,盘点中发现短缺或盈余,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编制盘盈盘亏表,报财务部审核后,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六、收入管理

1、中心的收入包括购买中心服务收入、其他营业收入等购买评估 服务收入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并认真核实、正确反映,以保证中心损益的真实性。

2、购买服务收入要按照规定列入相关的收入专案,不得截留到账外或作其他处理。

3、中心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业务有关的支出,按规定计入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是管理中心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控制好成本费用,对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中心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4、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包括:利息支出、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等。

(1)利息支出:指支付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成本支出。(2)营业费用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医药费、职工培训经费、保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管理费、通讯费、交通费、招待费、差旅费、车辆使用费、报刊费、会议费、办公费、劳务费、奖励费、各种准备金等其他费用。

(3)固定资产折旧费:指中心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计算摊销的费用。

(4)摊销费:指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分摊期不短于5年。(5)管理费用包括:物业管理费、水电费、职工工作餐费、取暖降温费、全勤奖励费等其他费用。

5、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14%计提,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2%计提,培训经费按工资总额3%计提。

6、加强对费用的总额控制,严格制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和审批许可权,财务人员应认真审核有关支出凭证,未经领导签字或审批手续不全的,不予报销,对违反有关制度规定的行为应及时向领导反映。

7、中心各项成本费用由财务部负责管理和核算,费用支出的管理实行预算控制,财务部要定期进行成本费用检查、分析、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

七、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1、中心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中心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培训费附加返还款、罚没收入、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式经批准的应付款项等。

(2)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中心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和毁损报废净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2、中心利润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照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

(1)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2)弥补中心以前亏损;

(3)提取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计提,主要用于中心的职工集体福利支出。

(4)向发起人分配利润,根据发起人会决议,向发起人分配利润。

八、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

1、财务报表分月报和年报,月报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营业费用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中心财务月报表应于次月15日内完成,财务会计报告应于次年90日内制作,必要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相关性评估 第6篇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单;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66-01

深靜脉置管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输液手段,临床广泛应用于进行大量快速的输血输液、有效扩容、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综合化疗、监测中心静脉压等。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深静脉置管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否则容易发生一些严重性感染等并发症,而一旦发生感染将会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了治疗难度。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针对深静脉置管患者设计了表格式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见表1),并于2013年4月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表1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

说明:入住ICU>24小时患者进行评估,1次/日。符合项目打“√”,不符合打“×”。

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1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1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1.1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1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表主要是对入住ICU>24小时患者进行评估,1次/日。符合项目打“√”,不符合打“×”。通过评估监测表中相关内容,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1.2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的内容

所有深静脉置管患者入住ICU大于24小时,均需要填写评估表。要求:(1)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无空项。如有需补充内容,在表格中简洁说明。(2)每班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进行评估,及时记录并签全名。(3)置管时引起患者皮肤破损,损坏了皮肤正常的防御屏障以及患者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导管相关感染,随时观察患者置管部位情况及评估拔管指征尤为重要,同时为医生治疗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2深静脉置管护理记录单的优点

2.1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便于交接班

由于现行的护理排班模式,无法实现责任护士24h负责制,每日交接班频繁更换护士,易导致护理工作交接不严的情况[2]。在护士交接班过程中,评估表可以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引,并作为交班内容的书面补充材料,既避免了传统的口头交接常发生遗漏、交接信息不准确,出现交接班不全面、不详细现象,又确保了护理质量。

2.2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方便护理人员获得患者疾病信息

通过对置管监测表的连续评估,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置管情况进行纵向比较,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将信息提供给医生,及时给予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及处理措施。无形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动观察患者病情的意识。

2.3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减轻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内护理人员文书记录单已远远不能满足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书面记录内容的增加,浪费了护理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为了规范护理文书记录内容,同时提高护理质量,科内设计了感染监测表。以表格形式记录,内容条理清楚,书写时间较短,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文书记录时间,减少因文书记录不合格而导致的护理缺陷的发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好评。

2.4深静脉置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突出护理重点

有些患者深静脉置管由院外带来,入院后护士根据感染监测评估表及时进行评估,发现堵管及静脉炎等异常,如实记录在感染监测评估表中,并且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这样家属就不会将院外带来的异常认为是住院期间造成的,护士也会针对这些异常进行重点护理。

2.5有利于管理者加强管理

科内每周组织一次质控查房,护士长及质控小组对感染监测评估表进行检查,这样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各岗位护理工作质量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细节问题,明确下一步质量改进的目标,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效能。

笔者认为,科内现实行表格式感染监测评估表,是必要的,势在必行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缩短了护士文书书写的时间及减少了记录的内容,又便于护理管理,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观念。由于患者病情变化的需要,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在临床应用中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使其更规范化,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董化江,罗悦晨,徐健等.在危重病人中使用深静脉置管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22-24.

相关性评估 第7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统计2008年6月-2011年6月之间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大于48h的患者94例, 排除对象:上机前已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或严重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VAP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 1999 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方法。

对于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在上机之前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Pitt bacteremia score(表1)。

注:1mmHg=0.133kPa。

根据国内外对两套评分系统的研究成果将APACHEⅡ评分≥21分,Pitt评分≥4分作为判断病患危重程度的指标,且其发生感染几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并将两组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中Pitt评分系统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验证其是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及死亡率预测当中有统计学意义,并将Pitt评分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是否Pitt bacteremia score与APACHEⅡ评分同样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早期预测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指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1.2.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版软件和MedCalc 9.2.10统计软件,单样本检验使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 多样本数据比较用Student t检验,分类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危险性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用单一变量分析变量有显著性,受多因素影响的数据使用多因素数据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检验)和Pearson分析。ROC曲线表明其评分与VAP发生及死亡的相关性, 诊断价值的比较使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的U检验。此外,Youden 分析也被使用(P值<0.05),两者的相关性用Spearman检验。

2结果

比较2008年6月-2011年6月之间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大于48h并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 94例,其中发生VAP者为57例,VAP发生率60.64%。平均年龄(56±19.784)岁,死亡率为31.91%,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9.99±6.375)分,Pitt评分平均得分为(4.7±2.196)分。

此外,通过单因素使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得出Pitt bacteremia score曲线下面积为0.742(Sig<0.01,CI=0.634-0.850),而在统计学上,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时,笔者认为该评分系统对于预测疾病转归的发生率有比较高的临床价值。

比较APACHEⅡ评分与Pitt评分与疾病预后的价值用ROC曲线来进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PACHEⅡ评分(0.740、P<0.01、95%CI 0.63-0.85),Pitt评分(0.742、P<0.01、95%CI 0.63-0.85)。以U检验来了解两者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得出结论U值为0.03,根据统计学意义,APPACHE评分与Pit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尚不能说明这两种评价方法中哪种方法对预后的评价效果更好。因此,可以认为两者在预测疾病转归方面具有同等的统计学意义。

同法,比较两套评分系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同样以ROC曲线下面积来描述得出结论APACHEⅡ(0.728、P<0.01、95%CI 0.578-0.878),Pitt评分(0.775、P<0.01、95%CI 0.651-0.898)。以U检验来了解两者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得出结论,两者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1)。另外,用Spearman质检验来检验两者的相关性,值为0.712,P<0.01。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危重疾病患者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当中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因素,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外文献中常用APACHE评分和Pitt bacteremia score评分系统来评价疾病的危重程度,自APACHEⅡ评分1993年我国广泛应用, 包括用评分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 选择手术时机、 评估救治水平等。但是,APACHEⅡ评分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如其对实验室数据要求非常精准,需要实验室数据支持,对于数据缺失的回顾性研究起临床意义则不及Pitt评分。Pitt评分最早出现于2001年Hill PC, Birch M对424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重病患的影响因素和死亡率时提出[1],更高的Pitt评分患者感染几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此后国外Pitt评分被广泛应用对危重病患的预后及感染的评估。C.Feldman,S.Alanee,V.Yu等在对766名患有肺炎球菌感染的危重病患的前瞻性调查,并对PSI、CURB_65、CRB_65及美国胸部疾病协会评分的评分系统进行比较,发现敏感度最高是Pitt评分。从本文对Pitt评分与APACHEⅡ对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病患的比较来看,患者的平均得分(4.7±2.196)分,以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742,证明该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与国际上论点一致,在死亡率预测中Pitt积分越高则死亡率更高,并与APACHEⅡ评分在预测死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进行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的结果均提示两者在预测危重病患死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具有比较准确的意义。比较两套评分系统可以看到Pitt评分系统的准确性和简便性,该系统无需患者诊断、年龄、实验室数据和相同疾病下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患者未知年龄及既往疾病诊断时将会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当然,在对慢性健康评分时,对于起病呈慢性衰退的患者,没有手术的情况下,门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必须使用血生化结果的疾病如白血病和血钾异常,而在包括所有明显的危险性多因素中,发现Pitt评分比之APACHEⅡ评分系统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Ji-Young Rhee,Ki Tae Kwon等[2]在对菌血症的不同评分对照研究中以及C.Spindler 等[3]在对多套评分系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预后评估中,提出Pitt评分系统和APACHEⅡ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在对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患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两者均提示两套评分系统之间存在相关性。早期准确的判断,可以认为是预防上机病患发生危险因素的第一步,而Pitt评分则更加体现出其简便、早期、准确的评估效果,这是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基础。Pitt评分系统能够简单有效地对危重病患预后早期施行比较准确的评估,是一套值得在国内推广的临床评估系统。

摘要:目的:通过对观察Pitt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预后的回顾性调查。方法:不同的评分系统观察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予以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病患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回顾性整理调查及统计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套系统的优劣,找到适宜临床的快速评估方法,以及对病患预后进行早期评估,并对其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对94例患者分别使用Pitt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进行上机前得分评估,发现两者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两者具有相关性,相对于多项实验室结果Pitt评分具有更加快速、简便、易掌握、准确的特点。结论:比较Pitt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发现,前者具有简洁,容易掌握的优点,且无需临床辅助资料即可得出较高的针对危重病患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预测效果,较之APACHEⅡ评分系统有更加简便、实用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Pitt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Hill PC,Birch M,Chambers S,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424cas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aemia:determin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J).Int Med J,2001,31(2):97-103.

[2]Rhee JY,Kwon KT,Ki HK,et al.Scoring systems for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sepsis:a comparison of the Pitt bacteremia score and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scoring systems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J).Shock,2009,31(2):146-150.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相关问题探讨 第8篇

一、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按照《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后续教育规范》,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职业道德、专业准则、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法规及规章的继续学习与研究”。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可谓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加油站”, 后续教育无论是对评估师还是对资产评估行业, 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 保持优质的资产评估服务质量

资产评估是一个评估结果受评估师能力影响较大的行业, 评估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及评估程序是否全面对于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都有很大影响。健全的后续教育体制不仅能使评估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有进一步提高, 而且可以实时掌握国家新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 由此确保资产评估服务不断满足时代需要。另外, 后续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将全面提升评估师的执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二) 拓宽资产评估业务范围

目前, 我国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工作人员大多出自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 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受此影响, 评估业务范围比较小, 主要是针对国有资产产权变更开展业务。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产评估业务种类越来越多, 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作为新兴的资产评估领域, 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评估人员若想胜任这些新领域的评估业务, 需要通过后续教育掌握新业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及评估方法。

(三) 提高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素质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的时代, 网络把世界的各个角落连为一体,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职业后续教育为实时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资产评估后续教育通过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将使资产评估师具备进一步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 实现智力资本的增值。而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班则使业内人士可以就热点问题展开积极地探讨, 为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之间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聘请的专家、学者也可以使评估人员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执业水平。

二、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应遵循的理念

后续教育是一种比任何教育形式的学制都要长的延续性教育。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需格外注意遵循如下理念。

(一) 终生教育理念

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 学到老”, 正是终生教育理念的最朴素表达。终生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 将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工作与生活中。职业后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正应秉承这种理念, 使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学习新的技能,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

(二) 因材施教理念

资产评估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行业, 各类型评估业务跨度较大, 评估从业人员层次也各不相同。若不能针对各个资产评估专业、各个人员层次分别设置后续教育内容, 那么就会使后续教育培训收效甚微。因材施教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应用在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问题上恰恰强调了这一点, 因而在实践中要格外引起重视。

(三) 科学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新时代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的新阶段,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此理论的指引下, 应该认识到资产评估行业同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 未来资产评估行业会有哪些领域的评估业务、需要怎样的评估技能与评估知识都是一个未知数。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发展时刻不能偏离这一科学发展的理念, 必须不断求新求变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三、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资产评估业发展至今的近20年间, 各级资产评估管理部门和评估协会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后续教育的规章、制度, 并制定了后续教育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项目等内容。可以说, 我国的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正逐步走向制度化、法规化。但不容置疑的是,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 后续教育出现的新课题很多, 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后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方面, 后续教育培训缺乏专业针对性。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目前的培训大多是各类型评估专业人才统一参加一个培训班, 这样的培训大多会造成培训的内容仅与某一部分评估专业直接相关, 而另一部分类型的评估专业人才由于培训内容与自己相关度不大导致参会仅仅是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 后续教育未能考虑评估人员存在的层次差别。资产评估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的是资深机构负责人, 有的是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 也有的是刚刚进入评估行业的一般执业人员。目前“一刀切”的培训形式忽略了层次性, 必然造成不能各取所需、针对性较差、培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

(二) 后续教育教材匮乏

尽管近年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已经组织编写了一些后续教育的教材和案例, 但对于广泛的评估业务, 后续教育教材仍显匮乏。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教材建设目前已成为影响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的评估业务不断涌现, 教材的编写相对滞后;另一方面, 教材编写缺乏有效的组织与计划, 也是导致后续教育教材匮乏的重要原因。

(三) 后续教育师资匮乏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 授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教师为数甚少。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已越来越成为束缚后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基本设想

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应主要围绕后续教育的目标、法规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设计。

(一) 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目标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目标就显得异常重要。确定后续教育的目标, 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培训使资产评估从业人员获得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为此,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 后续教育应注重培训内容的专业化。由此, 使各类型评估专业人才学有所用、专业对口。其次, 后续教育应考虑培训组织形式的层次性。每个资产评估机构都有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 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 自然要求具备的能力也不同, 因而后续教育理应分层次展开针对性培训。最后, 后续教育还要注意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资产评估行业是一个具有市场中介性质的服务行业, 从业人员若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 就难保评估业务的服务质量, 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确立了如此的目标体系,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开展才能有章可循, 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制度化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发展必须制度化, 这已成为我国资产评估相关部门的共识。自1998年颁布《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培训制度 (试行) 》以来, 先后出台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大纲》、《上岗前培训指导意见》和《后续教育培训班考核办法》等。尽管如此, 我国的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制度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已经颁布的试行制度和相关法规要针对新变化进一步完善, 而对法规执行效果的考核要在制度上规定更加具体可行的奖惩措施, 使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三)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教材实用化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教材的实用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因而, 教材的编写内容一定要突出时代特点, 包含最新的评估业务、最新的理论探讨、最新的实践经验总结。此外, 教材的编写从选择适合的教材编写人员、确定合理的教材编写计划, 到评估教材编写质量都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使教材更贴近资产评估实务, 更具有指导意义。

(四)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梯队建设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梯队建设应着重从师资的聘用和培训两方面入手, 逐步形成丰富的师资储备, 以提高后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1.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聘用

师资的聘用应首先立足国内现有资源, 聘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资产评估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 由他们构成最稳固的师资来源;其次, 吸收资产评估实务界的精英, 由他们构成重要的补充师资来源;最后, 应放眼世界, 聘请国外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国内讲学, 了解世界范围内最新的资产评估动向和最新的技术方法。

2.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培训

相关性评估 第9篇

企业想让员工提高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就必须进行培训,然而大多数企业只进行了培训,却忽略了培训后的评估,导致盲目培训,培训效果不佳。现代企业在培训时往往具有一定的驱动机制,动机与培训效果是否具有关联性将给企业指导性,告诉企业从什么方面入手进行培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本研究通过对多家企业进行前测,确定具有明显动力机制导向型的兰州市H企业及其参与培训的员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理论基础

(一)员工培训驱动机制

关于员工培训驱动机制,国内外有很多相关文献研究。

Sherman(1998)和Noe(2000)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们指出,任务分析是以对工作任务和义务的研究为基础,所得出结果是对工作活动所进行的描述,包括雇员所要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任务分析一般由专业人员完成,很少考虑从业员工,至多进行访谈。这种培训方向可称为任务分析驱动型培训。

Dessler(1994)认为,工作绩效分析时检查员工当前工作绩效与组织要求的工作绩效之间的差距,并确定是否应该通过培训缩小这种差距。在正规组织中,由于绩效考核压力,员工一般都会主动分析工作绩效,并寻找减少差距的方法,组织往往只是一种顾问。这种培训方向为工作绩效分析驱动型培训。

综上所述并且结合了研究对象后,在本次项目研究中,主要分析任务分析驱动型和工作绩效驱动型两类培训驱动机制。

(二)柯氏评估模型

柯式模型由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关于柯式模型,前人已有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意见和完备评估体系。模型结构如“表1”

三、培训动力机制与培训效果相关性的假设

本研究涉及的两个变量中,员工培训动力机制为自变量,培训效果为因变量。其中,自变量包括任务分析驱动型、工作绩效分析驱动型三种动力机制;因变量的测量基于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估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

任务分析驱动型培训是在组织根据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的情况下,由组织积极推动员工参加的培训。由于在培训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融入员工,导致员工在培训的参与度、积极性、学习态度等方面比较消极,继而使得员工在培训知识的掌握、培训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没有很好收获。

工作绩效分析驱动型是在员工意识到自己缺乏相关知识、技能或能力而无法达成组织设定的目标,从而主动向组织提出或表现出希望得到相关培训的意愿的培训。在这样一种员工主动分析的情况下,会使得员工提高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得培训成果自觉转化,员工获得较大收获。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工作绩效分析驱动型动力机制与任务分析驱动型动力机制相比对培训效果具有正面影响。

四、实证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实证调查

根据柯式模型的四个层次,把实证调查分为了五个部分依次进行。

1、培训项目制定阶段:遵循大样本原则,对培训的员工进行培训前动因方面问卷调查,经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后,根据结果显示的样本员工进行培训的动因,删去无效问卷和动因不明显的问卷,通过前测最终确定以H企业中任务分析驱动型和工作绩效分析驱动型员工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

2、培训课程进行阶段:即反应层评估阶段,对H企业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观察员工进行培训时的表现,以及培训结束后员工对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教师、培训场地等要素的直接反应和满意度来评价培训项目的效果。

3、培训课程结束前期:即学习层评估阶段,在培训结束后的第二天进行培训测试,事先和该企业的培训师联系,通过问卷的形式获得员工对于培训的知识、技能的直接、客观的评价,从而进行效果评估。

4、培训课程结束中期:即行为层评估阶段,选择在培训结束个月后,首先根据工作绩效的对比来确定员工培训后行为的改进。从而评估被培训者经过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具体行为是否因为培训而产生了积极的变化,确定该层面的评估效果。

5、培训课程结束后期:即结果层评估阶段,在培训结束2个月后,通过对公司该部门的经营报表,培训投资回报率,客户满意度报告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企业培训后的运营情况,确定该层面的评估效果。

(二)数据分析

分别计算各层次中任务分析驱动型员工和工作绩效分析驱动型员工各自得分的平均值,获得如表二所示的数据。

由于进行柯式模型各层次评估的评估人员和评估标准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更多的关注每个层次内部的的比较结果。

通过SPSS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反应层任务驱动型和绩效驱动型员工得分的显著性差异为0.012,学习层的显著性差异为0.392,行为层的显著性差异为0.007,结果层的显著性差异为0.001。

除行学习层显著性差异0.392>0.05以外,其余三个层次的显著性均小于0.05,由此,我们可以说从反应层、行为层、结果层来看任务驱动型的员工的得分明显不如绩效驱动型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得分高,而从学习层的检测来看,两组员工的差别并不大,得分高低并不明显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可判断,在反应层、行为层、结果层这三个层次上绩效驱动型员工得分明显比任务驱动型的员工得分高,但是在学习层来看差别并不明显,甚至任务驱动型员工的平均得分更高一些。

从结果反映的情况来看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的驱动机制确实会对培训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两者具有关联性。

(2)绩效驱动型动力机制下的员工培训效果整体好于工作分析型动力机制下的配训效果。

(3)工作分析型动力机制下的培训,更多是由专家来对工作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培训课程,在培训一两天之后,也就是学习层的反馈中,受这一动力影响的员工表现较好,然而在之后的一两个月的考查中,工作分析型动力机制驱动下的员工表现反而不如绩效驱动型动力机制下员工培训的效果更好,说明专家的课程设计可能与实际的员工需求存在脱节之处,在进行培训方案设计时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准确掌握员工的需要,进而做出培训方案的设计。

(4)绩效驱动型动力机制下结果层比行为层的显著性更高,表示在培训结束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绩效驱动型培训下的员工与工作分析型培训下的员工更能够主动吸收培训的效果,将培训化为成果的动力更大。

摘要:本研究基于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对某H企业的培训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对员工培训动力机制与培训效果的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假设,为企业将来确定培训类型和提升培训效果从动力机制的角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具体案例分析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柯式评估模型,驱动机制,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雁枫.培训效果评估及其在企业的运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88-93

[2]蒋宏丽,周志明,刘沁.企业培训跟踪评估的尝试[J].中国培训,2011(1)40-41

浅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相关问题 第10篇

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分析了当前国内隧道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从而使我国的隧道风险评估的水平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高, 使评估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隧道存在的风险情况, 为施工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

1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原则

1.1 隧道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评估

在隧道施工工作的开展之前, 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做好隧道施工的可行性方案论证。在综合考虑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工期以及资金等因素的前提下, 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隧道通过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进行考查, 初步确定隧道线路的备选方案, 特别要注意特殊的岩层以及不良地质对隧道工程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1.2 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

在隧道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本阶段的隧道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勘察资料开展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如果施工方式采用矿山法, 那么就要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瓦斯以及较大的变形等常见的风险情况。如果在施工中采用掘进机等施工设备, 那么就要对设备以及掘进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

1.3 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评估

在隧道施工图设计阶段, 评估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大范围的修改的隧道时, 应该充分考虑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

1.4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之上结合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意见来评估需要施工的隧道的风险。为了保证矿上法施工的安全, 应该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渗水以及瓦斯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现状

2.1 隧道初始、残余风险等级综合判定

现阶段国内的隧道风险评估中, 对于采用矿山法施工的风险评估基本上都是分隧道段进行的对残余风险的评估。现行的《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对于全隧道的残余风险预计初始风险的判定缺乏相应明确的规定, 这就使等级判定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进行参考, 导致综合等级判定标准的混乱。在实际的风险等级判定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将风险尽量定高或者说重, 造成隧道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 不能为施工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2.2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风险因素缺失

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大多是依据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 同时考虑施工组织设计来评估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 这就导致很多风险性因素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 只是属于设计图示的内容或者是细化了的设计图示内容。检测的结果无法反映不良地质的实际位置以及施工图设计规定的防范措施后分风险的真实状态, 造成了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中某些风险因素的缺失。

2.3“谈虎色变”、“避轻就重”

今年来的瓦斯爆炸事故使得隧道风险评估过程中对于瓦斯过分重视, 一些穿越下伏地层的隧道, 如果底层中存在天然气, 在风险评估中都将确定极高的初始风险等级。在一些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中, 很多将已经开始施工的隧道的初始风险定位极高, 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3 对策

3.1 隧道初始、残余风险综合等级判定建议准则

3.1.1 就高准则

铁路隧道如果经过煤层, 瓦斯气体具有流动的特性, 不仅仅聚集于煤层, 很有可能沿着地质构造的一些空隙流动到别的位置, 因此瓦斯气体的溢出位置并不确定, 因此对于通风不良的一些角落要特别留心。对于经过煤层的铁路隧道, 应该将瓦斯风险作为主要的风险, 建议在对其初始风险以及残余风险采用就高的原则。除此之外, 对于隧道可能出现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如塌方、突水等的初始风险以及残余风险在等级判定上应该采用就高原则。

3.1.2 权重决定准则

分段隧道一般没有可能出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大型地质灾害, 因此对于分段隧道的初始风险以及残余风险可以采用权重决定的原则。该原则的使用应该慎重。

3.2 隧道施工阶段快速适时风险评估

如前述, 目前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基础上, 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进行评估, 某些风险因素的缺失, 特别是施工通过风险段时出现的真实情况的缺失, 必然造成隧道施工阶段分段隧道风险评估结果失真, 只有通过将缺失的真实的风险因素, 如施工期防排水、支护及衬砌情况, 特别是监控量测结果加入到风险评估中, 进行快速适时风险评估, 反映分段隧道真实风险, 根据快速适时风险评估结果修正风险处理措施, 才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因此, 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 应是按隧道洞内各风险分布段及其各自风险因素适时进行, 真正起到动态风险评估应起到的作用。

3.3 合理确定特殊地区隧道初始风险等级

对通过方案比选, 如通过线路改道增加的工程投资远大于采用高瓦斯隧道施工增加的投资, 铁路线路不得不通过下伏天然气田的隧道, 应视隧道穿越地层产状及构造变动程度, 区别对待, 合理确定隧道初始风险等级。勿容讳言, 对隧道施工必须切穿的地层, 而地层受构造变动较大者, 隧道初始风险等级确定为极高是毫无疑义的, 隧道必须进行绕避。

对隧道施工不需切穿地层, 即穿越地层倾角很小、地层受构造变动影响程度极低的, 下伏天然气仅存在沿岩体裂隙上升到隧道所在位置的可能, 通过严格的防范措施能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 隧道初始风险等级宜确定为高度, 通过采用高瓦斯隧道施工方案将隧道残余风险等级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 残余风险可降为中度。

4 结论

从上面可以看出, 铁路隧道的风险评估对于隧道建设本身以及整个铁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铁路隧道风险评估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为了有效的避免隧道风险综合等级判定标准的混乱, 对于隧道初始风险以及残余风险统一使用就高原则来决定其风险综合等级。第二, 在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中, 应该及时的根据风险的分布以及相关的一些因素进行灵活及时的风险评估。第三, 铁路隧道如果穿过特殊的地质结构, 为了缩短铁路长度、降低施工成本以及减少施工时间, 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防范, 然后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最终获得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 从而有效的指导施工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毛儒.隧道工程风险评估[J].隧道建设, 2003, (02) .

[2]陈赤坤, 郑长青, 曹磊.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 2007, (S1) .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第11篇

一、非股份制企业的价值评估

(一)企业类型与企业价值评估

从组织形式看,我国企业分为股份制企业、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全国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为42.72%,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非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则高达57.28%。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重点是股份制企业的价值评估问题,而对于数量众多、影响广泛的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的价值该如何评估则极少涉及。《指导意见》第二十条指出:“本指导意见所称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著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讲解》(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讲解》)对该条款的解释为:“企业价值可以进一步分为企业的整体价值,即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付息债务的价值之和,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部分权益价值。” 很显然,《指导意见》针对的是股份制企业价值如何评估以及股份制企业价值评估如何规范等问题,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则被排除在外。

(二)非股份制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的差异

毫无疑问,作为微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同样具有价值,但由于股份制企业与非股份制企业在企业组织形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企业价值评估也必然有所不同。导致股份制企业和非股份制企业价值评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益投资人以及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存在差异。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而非股份制企业中,权益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相对应的是股份制企业的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非股份制企业债权人的风险。

2.权益转让限制(流动性)的差异。从法律的角度看,对于股份制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只要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份转让即可。而在合伙制企业中,合伙人向企业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企业财产份额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在个人独资企业中,投资人可以依法转让其权利。从权益转让的市场条件看,股权交易市场发育得比较成熟,为股权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而非股份制企业的权益转让市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市场的活跃程度都要比股权交易市场差很多。

3.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股份制企业的普遍现象,股东仅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经营权往往由非股东行使,因此,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股东所起的作用相对比较有限。而在非股份制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由于与股份制企业相比存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明显差异,从而导致非股份制企业价值评估有别于股份制企业价值评估,这种差异并非表现在评估方法上,而是表现在具体的评估要素确定上:首先,根据风险收益平衡理论,资产的风险越大其预期收益越高,因此,非股份制企业的权益投资将需要获得更高的风险报酬,与此相对应,必须赋予折现率更高的风险溢价;其次,在预测非股份制企业的未来收益时,应充分考虑所有者的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如采用成本法评估非股份制企业的价值,则需要将所有者的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估其价值后加入到评估值当中;最后,因非股份制企业的权益流动性较差,在评估值最终调整时,需要给予较大幅度的折价。

二、成本法的独立使用

(一)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主流方法的变迁

与国外成熟市场中收益法、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不同的是,自从我国开展企业价值评估活动以来,成本法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而收益法、市场法仅仅处于从属地位。虽然早在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规定,资产评估可以采用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等方法,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评估主体素质及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限制,评估机构、管理部门和委托方、使用方都习惯于运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成本法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1996年,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颁布实施后,实务界逐渐形成企业价值评估的一种普遍模式,即以成本加和法为主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采用收益法对成本法评估结果加以辅助验证。

2004年12月颁布的《指导意见》使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第二十三条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同时,第三十四条规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唯一使用的评估方法。”上述规定体现了与国际评估实践接轨的指导思想,强调了收益法和市场法是企业价值评估最为适用的方法。自此以后,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逐渐被广泛应用,成本法的垄断地位逐渐被颠覆,且成本法丧失了独立评估持续经营企业价值的权利。

(二)对否定成本法独立使用的商榷

成本法的评估思路是通过分别估测构成企业的所有资产价值加和后扣除负债价值的企业价值。这种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无法把握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价值整体性,忽视企业组织化资本(organizational capital)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评估结果得到认可的程度较低,因此,在国际上不作为一种主流评估方法使用。但如果像《指导意见》中规定的那样,对持续经营企业彻底否认成本法的独立使用则值得商榷,对于某些条件下的持续经营企业,独立应用成本法评估其企业价值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础。

根据托宾q理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信息充分,不存在交易成本,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某一行业,企业中也不存在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专利、专有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此时,托宾q值等于1,即企业市场价值等于重置成本(成本法评估的企业价值)。如果托宾q值不等于1,则套利活动将使企业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趋于一致。虽然信息充分、不存在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不存在,但还是有一些企业所处的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这种市场上,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中几乎不存在有碍市场竞争的无形资产,因而,企业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相差无几。也就是说,成本法的最大缺陷在于容易忽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没有无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价值微乎其微,此时,应用成本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出企业的价值。

另外,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企业经历市场洗礼较少,与西方成熟市场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寿命普遍比较短,这就增加了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困难(从本质上看,市场法的基础是收益法和成本法,故在此不列入讨论范围),加之,参数选择缺乏客观、科学的标准,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目前普遍推行收益法,所得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出现的偏差可能也比较大。因此,目前还不宜彻底否定成本法的独立使用。

三、持续经营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选择

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产权变动和产权交易提供交换价值意见。不同的价值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评估值,企业价值评估人员有责任为委托方发现最大化的企业价值,不应机械地选择评估价值类型。结合到企业价值评估实践,对于处于持续经营中的企业,评估人员往往简单地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选择持续经营价值来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但持续经营价值未必一定大于非持续经营价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非持续经营价值(清算价值)甚至高于持续经营价值,因此,如果相关权益人有权启动被评估企业清算程序,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委托,分析评估对象在清算前提下价值大于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价值的可能性。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的非持续经营价值可能高于持续经营价值呢?

以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为例,根据剩余收益模型有:

undefined

式中:V 表示股东全部权益价值;B 表示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yi表示 i期的收益;Ri表示 i期的净资产收益率;r表示折现率。

上式表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是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加上未来剩余收益(收益扣除资本成本)的现值。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强,净资产收益率高于折现率,则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大于0,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要高于账面价值;相反,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折现率,则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小于0,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假设账面价值与清算价值相等,对于持续经营企业,未来净资产收益率与折现率相比,若净资产收益率小于折现率,那么,该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将小于清算价值。更加极端的情况是,对于一个连年亏损且将来难以改善的企业而言,持续经营的结果只能是负债累累、破产清算,其持续经营价值为0,甚至为负数(非股份制企业),而清算价值则可能远大于0,此时,价值类型选择清算价值所得的评估值将较高。

四、收益法中折现率参数的确定

(一)折现率对企业价值评估准确性的影响

折现率是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估值对该参数具有非常大的敏感性,若以Gordon模型计算企业价值,设E为预期的下一年度收益额(股息、股权自由现金流等),r为与预期收益流相对应的折现率,g为未来收益的永续增长率,企业价值V为:

undefined

企业价值对折现率的弹性系数ε为:

undefined

由于,g≥1,r>g,故有ε≤-1。当g=0时,ε=-1,当g→r时,ε→-∞,由此表明,若折现率偏差1%,所得到的评估值至少偏差1%,企业收益增长速度越快,折现率偏差所导致的企业评估值偏差越大。正因为企业价值评估值的准确性对折现率高度敏感,所以科学确定折现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折现率由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报酬率构成,其中,无风险收益率是不存在违约风险以及不存在再投资收益不确定性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报酬率是风险资产收益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很显然,折现率的准确性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报酬率的准确性。

(二)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

根据无风险收益率的内涵,在国际评估实践中,无风险收益率一般取短期国债或长期国债的收益率。而在我国多年来的评估实践中,由于《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中规定:“折现率可以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础,再加上3%-5%的风险报酬率。除有确凿证据表明具有高收益水平或高风险外,折现率一般不高于15%。”因此,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采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无风险收益率的取值一般为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这种确定无风险收益率的方法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一方面,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包含了风险因素,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经过风险经营后获得的报酬,它不符合无风险收益率选取的标准;另一方面,无风险收益率应该是任何投资者均可以获得的无差别报酬,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则无风险收益率的获得被限制在不同的行业内,且不同行业的投资者获得的无风险收益率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指导意见》对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进行了完善,第二十九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本化率或折现率。”,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不再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取值依据,然而,在评估实践中,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评估人员仍然以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据此所得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

关于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指导意见讲解》建议取评估基准日中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无风险收益率是与收益流期间相匹配的无风险收益率,而评估基准日中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仅仅是评估基准日的无风险收益率,并未涵盖整个收益流期间。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评估基准日相隔不久,无风险收益率可能相差很大。比如,2004年2月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为4.42%,而2005年10月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仅为2.14%,不到前者的一半。

国际上确定无风险收益率的通行做法是,将足够长时期(一般是数十年)的短期国债或长期国债的利率加以平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故无风险收益率不会因评估基准日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与西方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国债发行历史比较短,国债的市场化交易起步比较晚,但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也有20多年的数据可以利用,运用20多年甚至更短时期的国债利率信息计算所得的无风险收益率,其准确性和科学性显然要强于运用评估基准日中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

(三)风险报酬率的确定

对于风险报酬率的确定,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一般是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将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风险价格)与β系数(风险数量)相乘得风险报酬率,这也是西方评估界普遍采用的方法。问题是,CAPM建立在投资者理性、资本市场有效的假设前提之上,这些假设前提在西方成熟市场上基本能得到满足,并得到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非常短暂,市场体系与有效市场的要求相去甚远,CAPM在中国缺乏运用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尚不具备对风险进行定价的功能。很显然,如果无视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这一基本事实,机械地套用CAPM,则所得的风险报酬率必然会出现偏差。

上述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1.如果运用CAPM计算风险报酬率,则要合理选择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包括风险溢价的时间段以及风险溢价的大小,并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非有效性,对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2.运用风险累加法而非CAPM计算风险报酬率,即从实体经济领域着手,将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予以量化并累加得风险报酬率。

3.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先计算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收益波动之间的关系,由此得行业的风险系数α,然后计算待评估企业的综合杠杆系数DCLi及该企业所在行业的综合杠杆系数DCLh,则待评估企业的风险报酬率Rr为:undefined,其中,Re、Rf分别为整体经济的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

五、结论

我国是新兴加转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价值评估需求巨大且增长迅速,为了更好地提供企业价值评估服务,我国理论界必须加强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针对我国市场发展、所有制结构、企业治理等方面的特点,探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我国的评估界则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而不应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简单地加以引进。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非股份制企业的价值如何评估、成本法的独立使用、持续经营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选择、收益法中折现率参数的确定等。因此,我国评估界必须加紧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以此推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企业价值评估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企业价值,价值评估,折现率,风险溢价

参考文献

[1]Aswath Damodaran.Valuation Approaches andMetrics:ASurvey of the Theory and Evidence.Working Paper,NewYork University,2007.

[2]Aswath Damodaran.The Dark Side Of Valuation[M].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2001

[3]Jay B,Abrams.Quantitative Business Valuation[M].McGraw-Hill,2000.

[4]Fama,Eugene F.Efficientcapital market:a review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2):383-417.

[5]Sharp,William F.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Journal of Finance,1964,19(3):425-442.

[6]程兵,张晓军.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1):14-19.

[7]朱世武,郑淳.中国资本市场股权风险溢价研究[J].世界经济,2003(11):62-69.

[8]廖理,汪毅慧.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溢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3(4):23-31

[9]汤姆.科普兰.价值评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传统文化旅游业下一篇:大学生涯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