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长论文范文

2024-05-08

智慧生长论文范文(精选8篇)

智慧生长论文 第1篇

现象一:很多英语老师为了追求阳光课堂, 就在语言文字上玩起了游戏, 在新课开始时, 一般都会说“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学生回答当然是异口同声地"Yes", 教师接下来就会故作神秘揭晓游戏内容。 (而游戏的内容往往千篇一律)

但在一次我的课堂上, 传出了这样的声音:“No.这个有什么好玩的, 都玩腻了。”

思考:“阳光课堂”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热闹, 更是一种智慧的生成, 指向学生的内心需要, 能激发他们的智慧火花。

1.在玩耍与学习之间激发潜能。比如:在学习有关人体各器官时, 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个最简单的男孩和一个女孩来展示教学“head, eye, nose, mouth, ear”等单词。请两位同学站到黑板前, 蒙上眼睛, 其他学生用英文来大声说出单词, 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添画, 看哪位同学画得位置最好, 就获胜, 由于眼睛被蒙上, 画出来的效果往往很是滑稽。但这样既能使学生记住各器官的名称, 又使课堂学习显得生动活泼。接下来, 我还请学生同桌之间玩了该游戏, 通过探索, 尝试, 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 学生自由学习, 收获很大。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前提, 只要有了兴趣, 学习才有课可能成功, 同样也只有体会到了成功, 兴趣才能保持长久。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觉得学英语“So easy”.

2 . 在创新与比赛中唤起求知。在授课课堂中, 当一位“小老师”讲到The public sign “No littering”means we shouldn’t litter the things时, 我发现很多同学有疑问, 因为他们不知晓litter这个单词的意思不单是扔, 它是指“乱扔”, 包涵一种贬义味道, 这时, 教师就应指出这一细节, 让授课的“小老师”和听课的学生解开疑惑, 豁然开朗。

二、评价语言阳光——倾听和谐, 同伴间思维升华

现象二:这是一节单词新授课, 老师请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新单词“winter”老师给出的评价语分别是:“Good! Very good! Thank you!Great! Well done! Cleve boy!”等。这些评价语言程度明显是不同的, 而学生的朗读却是大同小异的, 且对于就单词朗读来说, 老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夸张与模糊。

思考:老师虽然对每个学生的朗读都进行了点评, 但是这些程式化的语言, 听起来很模糊。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种模糊单一的评价, 比如“很好”、“真棒”、“真不错”等似曾相识的雷同评价。在模糊单一的评价中学生丢失了探索的欲望, 反而形成了浅尝辄止和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

1.“软”的标准—有 “准”却不定“准”。课标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师尤其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切不可敷衍了事。

2.“活”的方式—有 “法”却不定 “法”。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教师不应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伙伴之间的相互评价, 首先要帮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 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避免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时总是相互挑对方的“刺”。通过教师的评价方法指导, 让学生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又学会欣赏别人, 取长补短, 利于自己改进的同时学会了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

三、课堂内外阳光—精心预设, 融合中动态生成

现象三:教师言而无信, 课后探讨没有下文。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讲解有关“职业”的内容。课前上课老师准备了本课有关职业的图片:cook, driver, worker, doctor, nurse, policeman policewoman, 当教完这些单词后, 老师开始问学生:What’s your father/mother’s job?这时学生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 开始用中文在说自己父母职业。果然马上就有同学来问了:老师, 公务员怎么说啊?老师, 会计怎么说啊……最后上课老师只能如实交代:“这些单词老师也不会说, 但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求助字典, 明天来教老师。”但课后又有几个老师去过问这些活动呢?如果学生不再提起, 老师也懒得再说, 久而久之, 老师便不可信赖。

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前没有充分的预设, 课后学习又缺乏一种约束机制。如果课前教师在备课时能进行精心的预设, 课后又能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追踪, 那我想, 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更高, 收获也会更大。

1.备课——以预设牵动生成。课堂上那“美丽”的生成真正源于的是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要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 备课时必须预想更多的可能, 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 每种情况如何处理, 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教师采用框架式备课, 预设多种可能性的预案, 这样就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

2.拓展——以生成生长智慧。小学英语课堂只有四十分钟, 一周最多四节课, 很多活动都要想在课堂上完成是不可能的, 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拓展, 尤其是围绕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有效资源, 进行再利用。如Halloween、Holidays、At Christma等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话题所隐含的文化内涵, 拓展活动是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浏览各种少儿英语网站和报纸, 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社会习惯、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通过编辑英文小报, 开辟了英语专栏, 丰富学生的知识, 生长学生的智慧。

智慧生长论文 第2篇

数学日记是一种数学交流的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通过符号的、图形的、图表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认识。有助于师生之间加强对话,反映出教与学的动态关系。同时对学习行为的各个方面加以识别,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支持和强化合适的学习行为,纠正和改善不合适的学习行为。数学日记包含的这种对学习与教学的有效管理、对学习行为的支持和纠正,正好体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1.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1.1数学日记加强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我们常会说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更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1.2数学日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解题的思路、推理过程、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还能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体验。

1.3数学日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成绩

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写数学日记,就是学生整理数学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把课堂学习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过程、观察现实的过程、体验生活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也正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就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和创新。

同时,数学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平时就养成了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1.4数学日记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扩大数学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并使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而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不仅能使教师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2.数学日记的内容

2.1学习中的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体会、启发、发现等;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做题情况和考试后的经验总结情况;学生有关数学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实践创新的过程;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情感、建议等内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

2.2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和改正问题的过程等。

观察,智慧生长的源泉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方法;观察力培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与提高是科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和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維方法等科学素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却把科学观察等同于简单的“看”或“感知”,这就使得学生的观察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履而来的前进”。下面本人就平时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方法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培养观察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科学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如在教学《影子》一课中,一上课通过投影展示花样手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手影游戏中。当学生观看兴趣正浓时,即时将手影转换成物影——用纸小兔进行投影,形象逼真的兔影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所说:“认识活动发动了游戏,游戏反过来加强认知活动。”

二、明确观察目标,找准认知方向

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学生观察就有了方向,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之前,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和明确的观察目标,防止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视而不见。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所看到的现象产生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如在《昆虫》一课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前,明确昆虫成长过程有几种形态?是根据什么分的?昆虫的足有几只?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观察目标的明确,引导学生走上科学观察之路。

三、运用多种感官,依托感知基础

科学实验活动中要观察事物的特征时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各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可以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有效观察。如在《怎样认识岩石》一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岩石作如下的观察感知:

(1)看:借助放大镜观察各种岩石标本的颜色、光泽、构造等。

(2)摸:用手摸一摸岩石标本的外表,感受粗糙度。

(3)刻:用刀刻划岩石的表面,比较岩石的软硬度。

上述的观察和感知调用了学生视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让学生能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多种特征。

四、精心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本质

当观察结果不能确定或不明显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如在《自然界的水是不纯净的》一课教学中,透明清澈的河水、井水、自来水,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出其中所含的杂质,可以通过沉淀、过滤、蒸馏等实验手段,观察到水中所含有的各种杂质,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水域的水是不纯净的这个科学知识。运用实验来验证观察的结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学生对自然事物的主动感知建立起一种比较清晰、牢固的概念。

五、巧妙渗透方法,提高观察实效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在科学教学中除了简单的直接观察法外,还应渗透其它科学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是非常的重要。

1.比较观察法

比较观察法是根据事物各自的特征比较相互间异同的方法,往往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特征时会用到。如在《豌豆荚里的豌豆》、《油菜花开了》等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豌豆、油菜花等植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再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触摸观察实物,然后根据观察所得填写观察比较表,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特征的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利用比较观察法,可以清楚地比较各项观察点,对观察内容进行有序观察,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事物进行科学比较、分析的能力。

2.验证观察法

验证观察法就是通过观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事物,进而验证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论。例如在四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几条身边的食物链。教师引导学生:“它们既然都是食物链,但看上去好像不怎么一样,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比较,老师在学生合作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都是食物链,必定会有共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在观察比较中找出同类事物的相同点,再根据食物链的特征去寻找一些新的生物食物链。运用验证观察法,可以使课本中的理论性知识具体化、现实化,在验证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3.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是让学生运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头到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物体外表特征的方法。如在《油菜花开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观察油菜花,从看花萼、再到花瓣、最后观察花蕊,然后指导学生探究观察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

4.显现观察法

如在《冷和热》这一单元教学,学生在完成水的传热实验过程中,由于水是透明无色的,所以不容易看到实验中水的流动现象。这时我们可以在实验烧杯的底部放一粒固体高锰酸钾。然后对烧杯进行加热,让学生认真观察这粒高锰酸钾的变化。学生就能清晰看到紫红色的固体高锰酸钾随着水慢慢散开,一丝一丝地往上流动。学生惊奇地叫道:“我看到水在流动了”。运用显现观察法,不但降低了观察的难度,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科学观察的积极性。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每一种观察法都有利弊,在运用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的实效性。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往往是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六、多思善思深思,促进思维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思、善思、深思,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和核心。任何有意识的科学活动都离不开思维,观察也不例外,认识事物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探究。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学生认识到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后,让学生思考固体、气体是否也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象思考问题(如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切割出缝隙、夏日车胎气太足易爆等),给学生探索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作出解释其思维过程。但在《不倒翁》一课教学时,我们就不能急于告诉学生不倒翁的秘密,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认识不倒翁的奥秘,从而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只要我们在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活动,合理利用各种课内、外观察探究活动,增加学生科学观察的训练机会,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刘默耕先生的小学科学教学思想简述》桑建辉小学科学教学网2005年

[3]方红、常利梅著《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季荣臻著《在科学课中如何教学生学会观察》《科学课》2005年第8期

作者简介:

智慧,在体育游戏中生长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智慧,选择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 它融身体锻炼和智力开发于一身, 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教育性为一体, 把所要学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整合, 在设立规则、方法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游戏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体育游戏的合理选择

体育游戏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 还应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 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许多游戏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体力,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智力。小学阶段主要是7~14岁的学生, 根据年龄、心理特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 他们对体育课与体育游戏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都希望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自我, 他们好胜心强, 有较浓的竞争意识, 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意识还不太明显, 容易受外界感染, 有少部分同学遇到困难时有害怕退缩的表现, 小群体意识较浓, 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因此, 在选择游戏时要给学生一定的创新机会, 不应拘泥于形式, 要充分发挥游戏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的方法也不一定规定得过细, 应注重学生思维活动和效果,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根据以上的特点, 在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中, 教师要选择灵活多变、开动脑筋、强度相对较弱、趣味性强的游戏方式融入教学。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及训练水平,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提高身体素质, 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并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水平一阶段:选择身体发展为主要活动的游戏 (如:贴药膏、拉网捕鱼等) , 选择配合基本教学任务的辅助游戏 (如:迎面接力跑、运球接力等) 。

水平二阶段:选择某些相当于教学训练手段的游戏 (如:垫子障碍跑、冲过封锁线等) , 选择能使大脑皮层兴奋, 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的游戏 (如:三人篮球赛、传球接力等) , 选择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游戏 (如:台式排球、三门球等) 。

水平三阶段:选择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游戏 (如:快乐定向、校园越野等) , 选择能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游戏 (如:星火传递、抗洪救灾等) 。

二、游戏规则的合理简化

所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兼顾省时、省力、高效的原则。一堂体育课中, 对体育游戏运用成功与否的评价, 除了看教师选择、创编的体育游戏内容之外, 还要看体育游戏选择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游戏而达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思路。只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身体发展的特点, 遵循科学规律, 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练习的任何游戏手段都是值得运用借鉴的。

例如:小篮球游戏中, 如简化规则, 降低要求和标准, 将两次运球和走两步变为可以理解的运动范围, 学生不会因为烦琐的规则和复杂的动作而缩手缩脚, 反而兴趣大增, 享受到了篮球运动的乐趣, 体会到了快乐篮球的真谛, 生命的活力在活动中彰显。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容和满头大汗的小脸, 我们会觉得弱化规则, 可以使本来复杂、有难度的游戏变得有趣、生动, 更加适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已有游戏的合理拓展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方式, 可将已有的游戏合理拓展, 加以提炼, 重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经验也是体育游戏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教师的专业不同, 所掌握的技能也不同, 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体育游戏的创设,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传统的体育游戏形式, 在原有基础上加一加, 减一减, 扩一扩, 缩一缩, 变一变, 改一改, 联一联, 学一学, 代一代, 搬一搬, 反一反, 定一定, 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心理等特点进行体育游戏的改变。同时还要注意通过游戏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等能力。将学校现有的资源物尽其用, 学生各得其趣。把一般的大众竞技进行科学选择并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 如投掷教学中, 将学生喜欢玩的纸炮、飞机、飞盘、花色空心球等引入课堂;接力跑先用学生喜爱的五颜六色的羊角球、七彩胶圈为器械;利用旧报纸揉成球做抛、接、投的练习……同时将一些其他的类似于日常生活的活动进行改造、创新, 学生不仅学得积极而且学得愉快。所以说, 体育游戏对实施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伟, 吕东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6) .

学生情感和智慧生长的地方 第5篇

朴实——返璞归真也精彩

诚如孙校长所说,他想力图呈现一堂“家常课”。的确,整堂课没有多少华美的课件来帮衬,没有所谓的煽情音乐来辅助,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交融,朴实得像一堂“家常课”。但是,这又是一堂不寻常的家常课,有的时候返璞归真也是一种精彩。仅看看孙校长的导入,就可见一斑。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同阅读一篇长文章,共同尝试几种阅读方法。

生(大声地朗读几遍课题):《老人与海鸥》。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齐答:预习过了)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你能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吗?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高度概括课文的本领。

生: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特殊感情。

师(侧耳倾听,追问道):怎么样的特殊感情呢?可以稍微展开一点,要注意前后衔接。

生:老人长年累月地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老人死了,海鸥对老人恋恋不舍。

师:不要说“死了”,说“去世后”,感情色彩会更好!同学们,高年级的同学就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课堂的导入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课文,明确预习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于一个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学生说的一个“死”字,老师也不轻易放过,告诉学生这样用感情色彩不好。这就是帮助并教给学生锤炼语言文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我们在课堂上也常常做,但就是那样的蜻蜓点水,没有达到实效,没有训练到学生的心里。像这样朴实的话语常常出现在孙校长课堂里,虽然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

真实——简简单单教语文

在孙校长的课堂里,我看到了“真实”。每一个导入、每一个过渡、每一个问题都是真实地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一堂真实的课堂。孙校长在课堂上重点在于教给高年级学生学习长文章的方法:理清文路,品味文题,紧扣文眼,体悟文采。在学法的指导上,孙校长不惜笔墨,真实地一点点地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孙校长在解释什么是“文路”时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都是来自附小的学生,从附小到东大礼堂有一条路,先从学校出发左拐向前走,走到东南大学再左拐,然后沿着中间的大道一直向前走,这样就可以走到礼堂了,这就是同学们的行踪路线。其实,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有一条线路,这便是文路。把文章的思路抓住,这样文章的脉络更清晰,这是我们读长文章的方法。

孙校长在解释“文路”这个名词的时候巧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就知晓文路便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解释什么是“文题”时又是这样点拨学生的: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而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核心内容。聪明的你,能找到文章的眼睛吗?

孙校长仿佛是一个魔术师,口袋里有变不完的魔法,通过一个巧妙的类比,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文眼,哦,原来它就是文章的眼睛。

对于文章的文眼学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于是孙校长又开始一番精彩的点拨。

师:文眼藏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呢?它就藏在文中已经看到了你的眼睛,你看到它了吗?

(学生紧皱眉头,在文中迅速查找,但是文章太长,一时半会儿还是不能确定是哪一个词语,课堂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师(扫视全班,充满鼓励):大家看着我的眼睛,课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生(抬起头来,毫不犹豫):情!

师板书“情”

师:在文中找一个词语和“情”有关。

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纷纷举手说):找到了,就是情义!

听到此处,我不得不佩服孙校长的点拨能力,四两拨千斤,巧妙地引导学生找到文眼,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和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扎实——扎扎实实学语文

孙校长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念。在孙校长的引领下,学生沉浸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喜悦中。

在理清“文路”时,孙校长为了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是这样引导学生遣词造句的。

师:你能仿照老师的方法,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吗?

生:海鸥想老人。

师:“想”字准确吗?再想想。

生:海鸥思老人。

师:思和想是一个意思。

生:海鸥瞻仰老人。

师:用一个字就是?

生:海鸥瞻老人。

师:好,老师先把它写下来。还有吗?孙老师就爱听不同的声音。(把“瞻”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守老人。(把“守”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伴老人。(把“伴”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陪老人。

师:“陪”和“伴”重复了。还有吗?

生:海鸥送老人。(把“送”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悼老人。(把“悼”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还认为可以用海鸥留老人。(把“留”写在黑板上)到底哪个字最恰当呢?通过我们精读课文大家就知道了。endprint

不一会儿,黑板上已经出现了六七个都是对同一个段落进行解读和概括的字,这不仅仅是几个字,而是一个个跳动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使着学生们一直在进行着紧张而激烈的思维活动,丝毫不敢开小差,眼睛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在解读文题的时候,孙校长教给学生把题目扩充成一句话的方法,这一次让学生去填写四个字的词语。孙校长是这样处理的:

师:关于文题,老师教同学们用一个方法来解读,那就是将题目扩充成一句话。老人与海鸥怎么样呢?(在黑板上添加一道横线和一个句号)你能添一个四个字的词语使它成为一句完整的话吗?老师想听听你的独到见解。

(经过上次对词语训练之后,学生一个个妙语连珠:依依不舍,相伴相随,情深意切,亲如家人等等,老师均将这些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抓住文章的灵魂就从捕捉题目开始,平时在读书时不要轻易放过题目。

从一个字的斟酌训练开始,到四个字的选择运用,显得那么自如,学生正在攀登思维的高峰。每个词语的诞生都是学生智力活动的体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扎实的语文课。

厚实——把书读薄,把人生读厚

品读语言,深入到语言的内核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是渗透在孙校长课堂中的一条线。由于孙校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章独到的理解,使整堂课立体起来。在讲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推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这句时,孙校长是这样处理的。

师:老人喂海鸥与一般的游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学会品味语言,不是一读就完了。

生:老人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他很小心。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人为什么要把食物放在围栏上呢?

生:老人害怕食物会掉到水里面。

师(紧接着追问):饼干掉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生:这样饼干就会被海水污染了,饼干掉到水里就找不到了,海鸥也就吃不到食物了。

师:是啊!老人对待海鸥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样的细心。我们再来看这个词语——“饼干丁”,换成“饼干块”可以吗?

生:当然不可以了,因为“饼干丁”更能突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

师:是的,如果是饼干块的话,那就会卡着海鸥的喉咙了,你们瞧老人多细心哦!老人为什么要很小心地放呢?

生:如果不很小心地放,说不定饼干丁就会掉到地上、掉进水里,这样海鸥的食物就被污染了。所以老人要很小心地放。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这就叫推敲字词句,这样才能把文章读出味道来。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读好的。好,我们拿起课文齐读这一部分。注意:集体朗读的时候,集体的感情都要进去!(全班学生手捧讲义声情并茂地朗读)

孙校长的每一句话,都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追问学生,让学生向更深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让学生的智慧不断生长。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倾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孙校长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时紧扣着“抑扬顿挫”这个词展开,通过自己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忽高忽低、忽轻忽重的起伏变化,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最后学生都能读出来。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深入人心,学生充满趣味地练习朗读,非常想把文章读好。在强烈的阅读兴趣指引下,学生的朗读也渐入佳境。整篇课文更加丰满起来。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学生读的时候读成了“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孙校长敏锐地捕捉了学生朗读的错误,并且“借题发挥”。孙校长是这样说的:“你有一个词读错了,‘不大一样和‘大不一样可大不一样哦!”这个学生莞尔一笑,其他学生们也领悟地频频点头。听到这里,我发自内心地佩服孙校长思维的敏捷和表达的幽默,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同时也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个词语的不同。诸如此类的亮点,频频出现在课堂里。孙校长本着把书读薄,把学生的人生读厚的初衷,努力实践着教是为了不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智慧生长论文 第6篇

【主持人付灿华】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和各位行业同仁的积极参与, 今年以来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装配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深圳作为首个试点区域, 作为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 如何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 如何进一步地推动装配式建筑以及如何推动装配式项目的落地, 所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同样是今天这次建筑产业化分论坛的主题, 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

【关键词:百年建筑】

促成建筑百年之约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胡建新:

各位嘉宾, 非常感谢大家对论坛这么重视, 亲临指导, 也感谢专家们的智慧分享。建筑产业化实际上是在传统建筑1.0基础上做出来的建筑, 可以称为“绿色建筑2.0”, 再加上健康建筑, 我觉得应该是3.0。如果再加上智能家居、智慧家居、智慧建筑这个概念的话, 完全就可以叫作绿色建筑4.0。所以, 未来一定是这样的一个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在座的是我们建筑行业的利益相关者, 我想在这里呼吁, 本次论坛是否应该形成一个共识给政府提出来——我们的建筑寿命应该提高一倍, 因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技术都在进步, 完全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相信未来的建筑一定是长寿且实用、低碳且美观的。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谢谢!

【关键词:顶层设计】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

科斯一百岁高龄的时候对我们中国提出了十大忠告, 说我们中国最缺乏的是“思想市场”, 这个是致命的。以前我们是模仿, 现在我们是全世界第二, 模仿不了了, 那这个市场就危险了。

现在产业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盲人摸象”, 看不清全局。产业化为什么做不好?我们现在缺什么?缺钱吗?我们现在中国最有钱。缺技术吗?我们单项技术最多, 单项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用日本人的装配式框架技术, 用德国人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那么为什么我们整体做不好呢?那是因为建筑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需要资源整合。所以我们现在要推行顶层设计, 从整体上把握建筑产业化的全局。PC只要求该预制的预制, 该现浇的现浇, 深圳只要求达到15%的预制率, 推行BIM技术的应用, 鼓励工程总承包的EPC模式。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的技术全都具备了以后, 缺什么呢?缺中化民族血性。在市场条件的约束下, 没有血性就意味着死亡, 很多企业就是在黎明前死掉的。

因此我要强调长征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初心, 提高质量, 提高效率, 减少人工, 节能减排, 向着理想前进再前进。

【关键词:以小推大】

逆向设计

万科广深区域副总建筑师逯薇:

我们天天在谈产业化, 我发现对于住宅产业化或者精装产业化而言, 真正贴身的东西叫部品的时候, 而国内现在整个在我们设计链条中部品本身无论是重要性还是前端受重视的程度, 完全是一片空白。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使用逆向设计的手法开始改善, 我们先从居住者客户出发, 来决定部品, 然后又用部品来决定精装修和部品之间的契合条件, 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最终再向建筑反提要求。也就是第一步, 确定居住需求与功能家具, 第二步倒推精装修完成面, 第三步, 根据精装修倒推结构完成面。也就是说, 依次从最小的东西开始向中等的东西推, 从中等的东西再推向更大的东西, 所以它是从最小的东西一路向上去推的, 要想精巧地把这些解开, 它的难度也不亚于造九连环。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回到人上面去, 我觉得中国人的居住还处在非常粗糙的状态下, 当然这有很多原因。不过现在我们终于搞得清一个鞋柜能放得进多少双鞋、多少鞋盒。我更愿意给到居住者的32毫米恐惧可调层板, 而不再是水平非常有限地为他们提供所谓的产品解决方案, 外观华丽, 内里欠佳, 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到人身上, 因为房子是为居住者服务的。我相信在良性的推动之下, 深圳也好, 中国也好, 在未来的若干年间, 我们还是能够踏踏实实地寻找自己的住宅化之路。

【关键词:系统集成】

装配式建筑的北京+深圳实践报告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樊则森:

在北京做了很多装配式项目, 我们在建筑构造中用了防水节点, 保证没有漏税的情况, 门窗也用了毫米级的公差特点, 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性能;在工艺工法方面, 使用无外架施工, 像钢结构一样, 使用挂架作安全防护, 提前落架, 便于穿插施工, 高效、环保、减少浪费, 文明施工。同样在工艺工法上, 默剧体系、工艺配套、机具工法、质量管理体系也逐渐地建立起来;一体化装修方面, 以完整的建筑产品为对象, 系统集成厨房、卫生间关键设备, 集成家庭收纳系统, 集成固定家具系统, 集成地板和门等内装部品。同样, 要可持续使用, 通过三明治式的夹心保温构造, 保温性能和热惰性良好, 可以实现冬暖夏凉绿色居住, 预制外墙采用瓷砖反打工艺, 形成耐久、安全、精致的效果。

在深圳提供了较低预制率、较高预制率、PC+铝膜配套、装配式钢架框架等多种装配式建筑体系。在结合北方的基础上做了适应南方气候的构造变化, 比如说通过跟南方的气候相适应, 我们没有“三明治”外墙, 水平方向把铝膜放进去, 通过相交形成一个整体。在整体的装配率可以做到70%, 预制率构件的种类所有的外墙都是预制的, 利用免抹灰的工艺, 让系统成为一个整体。防水的做法是三道防水, 水平缝的连接让它实现结构防水。同样, 门窗按照深圳的特点做了预装法, 北方是后装法, 这也是分析了当地的气候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一体化方面, 也是学习了深圳的好经验集成进来, 形成全专业化的一体模型, 完成整个设计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深圳的一些实践考虑。

我认为装配式建筑成功的关键: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第一, 项目是基础, 技术和经验都要依靠项目实践来提升, 所以一定要先有项目;第二, 项目要有目标, 我们要针对当地的地域性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 来决定我们装配式的目标。然后, 按照这个目标采用渐进式的方法, 需要若干个工程逐渐地总结提炼, 来达到提升的目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建筑产业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系统决定成败, 集成者得天下。所以, 我们不妨提出建筑系统工程学这样一个概念。可能我们技术不是最新的, 但是这些技术的组合是革命性的东西, 我们做的不是发明创造, 我们做的是技术集成, 做的是系统工程。所以, 建筑学在今天比任何时代都迫切地需要建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精致内装】

铸造百年住宅, 装配式内装技术及部品体系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副研究员魏素巍:

精装修可以将装修质量纳入到工程监管体系中去, 出现问题可以有根可寻, 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也越来越鼓励精装修了。

建筑主体的支撑结构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的标号等一系列措施把它做到更高的年限。但是我们的内装和管线, 由于使用的要求没有达到它同样的寿命, 要想保持主体结构不被破坏, 管线和内装更换的时候不对它造成破坏, 就使用分离的结构。另外, 强调一种用户参与设计的概念, 你买下来的是这块空间, 我们要做出大空间的设计, 里面不再设计承重墙, 用户可以一居变两居、两居变三居。还有共有和私有设计的分离。给住户多样化选择提供条件, 为家庭全生命周期提供了条件。

以绿地南崴廉公馆项目为例谈谈我们装配式内装的实践。项目管控的重点是空间可变、干式技术、部品选型, 解决了效果保证、工艺成熟、成本可控的矛盾。原来它的设计方案中户内剪力墙特别多, 我们做了优化设计, 在中间局部的部分加了柱子, 也考虑了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的形式。还有比如对于室内可能需要挂空调、挂画等部位都进行了特别处理。全现场干作业, 用工少。结合同层排水技术, 采用地排的形式, 保证更少的漏水和更明细的户界。新风系统这块, 项目综合考虑采用的是负压式的, 房屋进风的同时有过滤网会过滤到一些杂质和颗粒微尘, 空气更清新。

做装配是最终的目的, 其实还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最后希望行业的同仁为大家创出更好、叫好又叫座的项目。

【关键词:提前介入】

招商中环产业化案例分享

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吴楚强:

我们项目开始首先考虑的是组建团队, 设计单位选择了华阳国际, 它是经验比较丰富的一个单位。前田 (深圳) 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是作为我们的顾问单位,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总承包施工单位, 还有预制构件厂。没有产业化经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 我们是不会选择的。

先做户型排布, 户型不能做得太多, 这样成本太高, 我们只是考虑三个户型, 而且是东西对称, A、B、C, 也就是两房和三房的户型。东西墙是做PC外墙, PC阳台2种, PC楼梯1种, 内隔墙1种。PC构件, 铝膜设计, 附着式爬架, 空心墙板, BIM手段等, 该项目都用到了。

设计管理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铝膜与PC孔位的对接问题, 铝膜与PC板斜撑的撞墙问题, PC交接处的防水问题, 转换层的施工做法, 砌块与铝膜搭接位置, 抹灰压槽的处理。铝合金门、窗位置压槽的处理;门垛及门过梁的绘制等。设计阶段的管理经验, 产业化项目各专业设计单位应尽早介入, 甲方必须主导设计深化工作, 多单位的联合审图对于施工图的成功至关重要。

招商中环现在在逐步地积累经验, 我们打算从1到N, 逐步扩散, 把其他的方面应用起来, 把产业化的规模、路子越走越远。我们相信只要产业链能够建立起来, 产业化的品质会越来越好, 终能成为一个行业内的引领者, 这是我们招商蛇口的目标, 也是努力要争取和实现的一个东西。

【关键词:先试后建】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应用实践

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君峰:

BIM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 即建筑信息模型。我们可以通过BIM技术不断地进行数据积累和共享。我们通过信息的方式, 先试后建, 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BIM可以作为一个信息流, 从设计分解到工厂、运输、仓库、现场安装的过程全部能监控起来, 还是信息在背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目前我们需要建立很多基础的资源, 首先是“库”, 如果有这个构件库之外, 对应的图和统计是跟着一起来的, 因为我的信息是跟着集成在一个模型里来的, 这才是BIM最大的优势。BIM更多的是一个信息的集成, 为什么不是通过图纸集成呢?因为图纸太分散了, BIM可以在同一个空间里思考问题, 而且可以把误差降低掉。

BIM可以粗, 可以浅, 可以大, 可以小, 我可以从使用空间来控制一切, 这是一种控制的方面。有了这样一个可视化的信息模型, 我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里面出现。因为我们有了BIM的构件, 下一步就可以直接做我的运输、加工的持续、现场施工的安排, 可以通通地在里面做模拟, 运输的组织、生产的进度管理, 都可以在里面看到。

BIM的精华在于“先试后建”, 当然背后起最大的作用, 不是看得到的模型本身, 而是那个数据流。因此, BIM可以说是属于信息化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是嵌入到工程过程中的一种三维的方法。我们可以精细地分析每一步的工艺和步骤是怎么做的, 怎么样的先后顺序, 还有没有预留的空间等等, 我们都可以在里面模拟出来, 让我们提前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风险,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主持人付灿华】

智慧生长论文 第7篇

艾:王校长,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刊的采访。在采访之前, 我注意到您将办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关怀, 这个定位无疑很富有前瞻性, 那么, 学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确定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呢?

王: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从教这么多年, 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是一个过程, 是智慧生长的过程, 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是顺应生命成长规律的知识积累与智慧顿悟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应该是生命的觉醒, 智慧的觉悟。其他的一切目标都是附属的, 外在的, 亦或是媚俗的, 肤浅的。然而,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 人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属性, 更多强调的是它的终点。在这个“终点”的引导下, 我们满眼所及的教育只信奉“塑造”“控制”和“效率”, 这种脱离生命属性的教育是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 湮灭天赋本能的教育也不可能获得生命主体的认同与顺应。

基于这样的认识, 沙市实验中学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关怀。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师生个体的智慧生长和生命发展, 实现师生个体生命的超越, 从而优化生命存在, 提升生命价值。

艾:毫无疑问, 贵校的这种价值取向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那么, 贵校是如何将这种取向付诸实践的呢?

王: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为智慧生长而教, 为生命发展而学”。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 我们把“智慧”和“生命”作为学校办学实践的的两个关键词, 通过文化引领, 着力构建了以“智慧·生命”为内核的办学模式。

艾:您所说的文化引领具体包涵哪些内容呢?

王:文化引领是我们的核心策略。品牌学校需要独特优秀的学校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 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未来学校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涵的主流价值观, 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 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并影响着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艾:请您为广大读者具体介绍一下贵校的学校文化。

王:好的, 我校的主流文化是“沙石文化”。她源于实验中学几十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也是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沙石文化的内核是“甘当铺路石子, 敢于破石惊天”, 她蕴涵着“实中”人的两种精神, 即铺路石子——乐于默默奉献的精神;破石惊天——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几十年来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像一面旗帜感召着实中人, 凝聚着实中的人心, 像一把火炬, 照亮了实中师生的心灵, 促进着实中的持续性内涵发展, 使实中在激烈的竞争中,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终极的竞争力。在这种文化的引领下, 学校已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上, 学校已经具备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和谐的人文环境, 优雅的育人环境。不过,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高品位、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全国一流学校, 要实现这一目标, 构建优秀的现代学校文化, 仍然是我们今后要做的重要工作。

艾:我注意到您提到了现代学校文化, 那么, 现代学校文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王: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现代价值观, 它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其一, 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也就是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学生造福, 为教师造福, 并通过教师为学生造福。学校领导要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教师将学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惟一宝贵的, 值得尊重和善待的;其二, 人性化的师生共同学习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形态,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就业和生存,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享用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伴随人一生的生命需要, 因此, 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 也是教师的任务;其三, 竞争创新、开放开拓成为学校文化的精神表征, 传统文化主张力向内用、忍耐节制, 主张不偏不倚, 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 精神生活中讲求恬淡自然、随遇而安, 科学技术的钻研和物质财富的创造, 并不倡导穷根究底, 竭尽力量, 而现代学校文化鼓励冒尖, 进取和永不知足的创新精神。具备了这种精神文化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才能持续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校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学校文化的主体是由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构成的。

艾:您所说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指什么呢?

王:所谓教师文化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 而某个学校的教师文化就是指该校教师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所谓学生文化, 是指学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特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由于学生处在经常性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 所以, 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旦形成, 将会对全体学生成员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 建构学校文化的主要功夫要放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的改进和提升方面。总之, 随着社会变革和转型, 教育正在摆脱过去的从属可具性质, 正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学校不再是“单纯”培养人的机器, 而是关注生命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 因此, 学校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与时俱进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提升生命价值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实践反思, 不断创新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团队学习、优质服务的文化;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精神。

艾:作为一家语文刊物, 我想请您谈谈语文学科与学校文化的的关系。

王:对于语文, 我是个门外汉。然而, 语文对于学校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往往依赖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须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 那么对于一所普通中学, 如何摆脱文化浅、价值观冲突明显等客观原因带来的劣势, 准确定位“学校文化”而在竞争中胜出呢?首当其冲的就应该以语文为战略武器, 通过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等, 从而积淀一种独特的“文化力”——“资本能量”、“人本力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经典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趣味、民族智慧和理想人格, 学生能够从中吸收各种文化营养, 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发展自己的健全人格。我们认为, 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另一方面站在时代的讲台, 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更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历史使命, 让学生在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 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艾:除了文化引领外, 您还有哪些举措促进学校发展呢?

王:学校发展当然不会只靠文化引领, 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上, 精细化管理是办学的关键。近几年来, 我们在强化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学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也尝到了很多甜头, 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是促进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老子说:“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在事, 必作于细。”“美善、儒雅、和谐、超越”是我校的校风, 如何教导学生追求和向往美善, 如何培养学生的儒雅之气,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如何不断实现新的超越等等, 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于实践的问题。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校风建设, 必须注重细节管理。社会对一所学校的校风评价的标准是, 既是看学生在校的表现, 也要看他们在社会、家庭的表现。如学生的言谈举止、文明程度;有无良好的教学秩序、浓厚的学习风气、有序的课间纪律;对校内各项设施的爱护程度, 学校的门前秩序和遵纪守法情况及违法犯罪现象多少等。这些决定着人们对学校的认可程度, 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而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将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

艾:您认为精细化管理和文化引领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吗?

王:学校文化是内隐的, 学校风气是外显的。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是风气的改变, 文化引领本质的提升,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推进精细化的管理, 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这样就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 使学生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 会使学生终身难忘, 并将成为学校里每一位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 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细节管理是激活学校这个巨人神经末稍的法宝, 只有这具肌体上每一根神经都保持应有的活力, 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而这种精神、习惯、活力长时间的保持在师生中间, 就会慢慢地沉淀为学校的文化。

总之, 沙市实验中学通过精细化管理, 就要求我们所有实中人在细微之处尽职尽责,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深入管理, 而不能“因小失大”, 空留遗恨, 只有强化精细化管理思想, 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 学校才会发展得又快又好。

“学校有书香气, 教师有学者气, 学生有儒雅气。”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办教育就是一种服务, 要为社会、家长、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始终坚持“用优秀文化引领师生成长, 凭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发展”这一基本办学策略, 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为智慧生长而教, 为生命发展而学”的办学理念。

为智慧生长而教 为生命发展而学 第8篇

王君健,湖北省沙市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因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中学物理优秀教研员,并有多节优质课获国家和省一等奖。

湖北省沙市实验中学似一支奇葩傲立杏坛。学校优美的育人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一流的成绩,享誉荆州古城。在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该校却独树一帜,倡导生命关怀和智慧追求,受到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怀着对智慧的好奇和对生命的敬畏,本刊记者采访了学校的王君健校长。

艾:王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刊的采访。在采访之前,我注意到您将办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关怀,这个定位无疑很富有前瞻性,那么,学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确定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呢?

王: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从教这么多年,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智慧生长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是顺应生命成长规律的知识积累与智慧顿悟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应该是生命的觉醒,智慧的觉悟。其他的一切目标都是附属的,外在的,亦或是媚俗的,肤浅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属性,更多强调的是它的终点。在这个“终点”的引导下,我们满眼所及的教育只信奉“塑造”“控制”和“效率”,这种脱离生命属性的教育是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湮灭天赋本能的教育也不可能获得生命主体的认同与顺应。

基于这样的认识,沙市实验中学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关怀。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师生个体的智慧生长和生命发展,实现师生个体生命的超越,从而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价值。

艾:毫无疑问,贵校的这种价值取向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那么,贵校是如何将这种取向付诸实践的呢?

王: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为智慧生长而教,为生命发展而学”。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我们把“智慧”和“生命”作为学校办学实践的的两个关键词,通过文化引领,着力构建了以“智慧·生命”为内核的办学模式。

艾:您所说的文化引领具体包涵哪些内容呢?

王:文化引领是我们的核心策略。品牌学校需要独特优秀的学校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涵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并影响着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艾:请您为广大读者具体介绍一下贵校的学校文化。

王:好的,我校的主流文化是“沙石文化”。她源于实验中学几十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沙石文化的内核是“甘当铺路石子,敢于破石惊天”,她蕴涵着“实中”人的两种精神,即铺路石子——乐于默默奉献的精神;破石惊天——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几十年来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像一面旗帜感召着实中人,凝聚着实中的人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实中师生的心灵,促进着实中的持续性内涵发展,使实中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终极的竞争力。在这种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已处于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上,学校已经具备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谐的人文环境,优雅的育人环境。不过,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高品位、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全国一流学校,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优秀的现代学校文化,仍然是我们今后要做的重要工作。

艾:我注意到您提到了现代学校文化,那么,现代学校文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王: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现代价值观,它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其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学生造福,为教师造福,并通过教师为学生造福。学校领导要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教师将学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惟一宝贵的,值得尊重和善待的;其二,人性化的师生共同学习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形态,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就业和生存,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享用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伴随人一生的生命需要,因此,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其三,竞争创新、开放开拓成为学校文化的精神表征,传统文化主张力向内用、忍耐节制,主张不偏不倚,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精神生活中讲求恬淡自然、随遇而安,科学技术的钻研和物质财富的创造,并不倡导穷根究底,竭尽力量,而现代学校文化鼓励冒尖,进取和永不知足的创新精神。具备了这种精神文化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才能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校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校文化的主体是由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构成的。

艾:您所说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指什么呢?

王:所谓教师文化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而某个学校的教师文化就是指该校教师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所谓学生文化,是指学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特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由于学生处在经常性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所以,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将会对全体学生成员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建构学校文化的主要功夫要放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的改进和提升方面。总之,随着社会变革和转型,教育正在摆脱过去的从属可具性质,正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学校不再是“单纯”培养人的机器,而是关注生命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与时俱进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提升生命价值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实践反思,不断创新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团队学习、优质服务的文化;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精神。

艾:作为一家语文刊物,我想请您谈谈语文学科与学校文化的的关系。

王:对于语文,我是个门外汉。然而,语文对于学校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往往依赖于长期的办学实践,须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那么对于一所普通中学,如何摆脱文化浅、价值观冲突明显等客观原因带来的劣势,准确定位“学校文化”而在竞争中胜出呢?首当其冲的就应该以语文为战略武器,通过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等,从而积淀一种独特的“文化力”——“资本能量”、“人本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经典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趣味、民族智慧和理想人格,学生能够从中吸收各种文化营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发展自己的健全人格。我们认为,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另一方面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更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历史使命,让学生在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艾:除了文化引领外,您还有哪些举措促进学校发展呢?

王:学校发展当然不会只靠文化引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上,精细化管理是办学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在强化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学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尝到了很多甜头,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是促进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在事,必作于细。”“美善、儒雅、和谐、超越”是我校的校风,如何教导学生追求和向往美善,如何培养学生的儒雅之气,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如何不断实现新的超越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于实践的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校风建设,必须注重细节管理。社会对一所学校的校风评价的标准是,既是看学生在校的表现,也要看他们在社会、家庭的表现。如学生的言谈举止、文明程度;有无良好的教学秩序、浓厚的学习风气、有序的课间纪律;对校内各项设施的爱护程度,学校的门前秩序和遵纪守法情况及违法犯罪现象多少等。这些决定着人们对学校的认可程度,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而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将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

艾:您认为精细化管理和文化引领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吗?

王:学校文化是内隐的,学校风气是外显的。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是风气的改变,文化引领本质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推进精细化的管理,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这样就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使学生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会使学生终身难忘,并将成为学校里每一位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细节管理是激活学校这个巨人神经末稍的法宝,只有这具肌体上每一根神经都保持应有的活力,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而这种精神、习惯、活力长时间的保持在师生中间,就会慢慢地沉淀为学校的文化。

总之,沙市实验中学通过精细化管理,就要求我们所有实中人在细微之处尽职尽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深入管理,而不能“因小失大”,空留遗恨,只有强化精细化管理思想,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学校才会发展得又快又好。

“学校有书香气,教师有学者气,学生有儒雅气。”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办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要为社会、家长、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始终坚持“用优秀文化引领师生成长,凭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发展”这一基本办学策略,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为智慧生长而教,为生命发展而学”的办学理念。

艾:再次感谢您接受我刊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上一篇: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下一篇: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