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2024-07-14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精选12篇)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第1篇

关键词:中国医科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一、中国医科大学珍贵的历史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学院校, 它成立于江西瑞金, 壮大于陕北延安, 发展于东北沈阳, 跟随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历史厚重。

1. 在江西瑞金创立我党第一所医学院校。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民主政府。为满足革命战争对医务工作者的需求, 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医学院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亲自参加开学典礼。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军医学校的历史。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 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卫校师生随军四渡赤水, 二过乌江, 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他们边行军、边办学、边救护, 在我党我军的医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壮丽诗篇。

2. 在长征途中转战至陕北延安办学。

1940年春, 学校随军队迁到延安。在延安办学期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提出“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 并于1940年9月经毛泽东主席提议, 将红军卫生学校正式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即将毕业, 在毕业前夕, 同学们都热切希望毛主席能题词留念。当时的校长王斌很快通报了毛主席, 主席立即答应了同学们的请求。不久就派工作人员送来了“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同学们得知后无不欢欣鼓舞, 奔走相告。

3. 在抗战结束后迁至东北沈阳办学。

1937年根据抗日前线的需要, 学校在山西五台到黄河岸边的大宁之间组成一条千里伤员转运线, 接待伤员, 进行治疗转运等。学员们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 既是护理员、担架员, 又是炊事员, 还是抗日救国的宣传员, 在转运中遇到敌机轰炸, 学员就俯在伤员身上, 用自己身体掩护伤员不再二次受伤。红军卫校创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六年中, 培养了近300名各层卫生医务干部, 满足了红军部队对医务人员的急需,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1948年在辽沈战役即将胜利前夕, 中央依据形势的发展决定将学校迁往沈阳。

二、对中国医科大学旧址和珍贵历史资料保护和利用势在必行

中国医科大学历史厚重, 有很多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和利用。但这些年来, 由于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 造成中国医科大学瑞金旧址和延安旧址房屋和窑洞大部分倒塌, 有的被水冲淹, 有的空房被当地百姓堆放垃圾等。毛泽东主席“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很多医务工作者知道, 但不了解题词背景和来历。中国医科大学被誉为“红衣摇篮”, 有很多历史珍贵资料和不同时期的医疗仪器设备也忽略其保护和利用。因此, 加强中国医科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三、对中国医科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有效举措

中国医科大学跟随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 有很多红色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利用。它是中国革命和医学教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为生动和形象的教材。

1. 对中国医科大学瑞金旧址保护与利用。

为保护中国医科大学江西瑞金旧址, 对全校师生乃至全国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卫生部高度重视, 要求加强对中国医科大学瑞金的保护和利用。中国医科大学领导和师生深入江西瑞金实地寻根, 开展旧址修复前期调研, 并将与江西省文物局以及瑞金市委、市政府就旧址保护、管理、利用达成协议, 目前旧址修缮实施细则在完善中, 下一步将重点实施, 它将成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将申请成为全国医务工作者传统教育基地。

2. 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旧址保护与利用。

中国医科大学领导及师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与延安市文物局, 延安市委、市政府就修缮旧址达成协议, 并得到卫生部的大力支持。2011年旧址一期工程修缮, 工程包括当年学校的教室 (窑洞) 、手术室、围墙、校园地面等;2012年进行二期工程修缮, 工程包括礼堂、纪念碑和校门修缮等;2013年进行内部陈列布展。在修缮旧址中,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管理由陕西省文物局及延安市文物局负责, 资金采取中国医科大学投入60%, 延安市委、市政府投入20%, 延安市人民医院投入20%的办法, 且中国医科大学在医疗技术上长期帮扶延安市人民医院。在延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 旧址已经成为了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正在申请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主席题词发源地的保护与利用。

在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大都知道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这一题词不仅印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生的毕业证书上, 更成为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和指路明灯。为了保护这一重要题词发源地, 在全国医务工作者中开展职业精神教育, 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毛泽东同志“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70周年座谈会,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的首位保健医———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时期的毕业生王鹤滨、卫生部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并在题词发源地延安柳树店的中国医科大学旧址将这一题词刻在石碑上, 石碑一面是主席题词十三个苍劲有力大字, 一面是题词的由来。卫生部和延安市委、市政府, 延安市文物局, 以及中国医科大学在此举行了揭牌仪式, 使之成为了全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基地。

4. 中国医科大学重要历史资料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医科大学被人们誉为“红医摇篮”, 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其中, 有从这所学校先后走出的9位国家卫生部的正副部长、40多位将军、1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多位副部级以上干部和众多享誉海内外的医学科学家;有各历史时期简陋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都是我国医学重要的历史文物, 随着中国医科大学新校园的建设, 学校新建校史馆, 把这些珍贵历史资料采取多种措施加以保护, 并利用这些资料对全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岗敬业教育, 为全国各地来访医务工作者学习提供场所。此外, 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题写书名, 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发扬红军卫校传统, 办好社会主义医科大学”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医科大学的题词与勉励。该校将这些宝贵资料采取了重点保护, 放在档案馆珍藏, 并将复制品放在校史馆对外开放, 以此激励广大师生乃至全国医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倩, 周叶青.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意义[J].法制与社会, 2007 (2) .

[2]刘民安, 钟振寰.中国医科大学校史 (1931-1991) [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6) .

试论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第2篇

审计资源是审计执行主体权力所管理或掌握的人员、信息、财产、技术和方法等。人才资源是第一审计资源,是关系审计事

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资源。广义的审计资源还包括被审计单位应该提供审计的内容,如财政财务预决算资料、电子数据等。在国内,审计资源占优势的地区,通常拥有事业发展的优势。审计资源的分布不是固定的,我国审计发展的过程,是审计资源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分布状况不断改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资源的总趋势是:在资源构成中,外在于人的要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具有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掌握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能够准确运用法律法规的人的因素不断上升。在审计基本资源基本稳定、相对资源趋于减少的今天,审计机关认识和开发新的资源——最广泛地整合审计机关的人才、财产等资源和规范地利用审计体系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源已越来越重要。

一、审计机关资源安排的基本状况

依据宪法规定,我国于1983年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审计机关组织体系,即国务院设审计署,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安排一般是围绕审计职责而进行的,是与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与国家选择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和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的要求相联系的。

在审计机关设立至审计法颁布实施以前,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我国实行了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在这期间,国家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大包干过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是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审计,金融机构信贷计划、企事业及基建单位财务计划执行结果审计等。审计资源安排基础主要是审计对象所处的行业,辅之以审计对象的职能。

这种资源安排格局,与当时政府对审计部门关于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要求是适应的。在这种资源安排下,全国审计机关协调审计体系三轮齐转,共同动作,在监督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等财政财务收支,特别是监督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履行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经济监察作用。

审计法颁布实施后至审计法修改前,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构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及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所作出的规划和部署,我国完成了经济体制的基本转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期,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国家审计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同级审”和“两个报告”成为审计机关的例行性工作。在这段改革集中期内,政府管理经济的重点逐渐从微观转向宏观,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建立,财政通过筹集和分配一部分社会资源、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其调控经济的职能日益凸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法、技建设成为审计建设的重点。国家审计的重点逐渐由以企业审计为主转为以公共资金审计为主。审计资源安排基础是审计对象的职能。

审计机关适应政治、经济、法制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审计资源的安排进行调整,符合审计法关于审计机关和人员要依法“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规定。审计法实施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调整审计重点、拓展审计类型、优化资源安排、创新工作方法,在促进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实现对权力制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审计机关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网络 整合

随着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的不断增多,好的实用的教学资源成为急需,学校曾花钱甚至是老师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的书籍、图册、光盘。很多老师根据教学问题制作和开发了一些很好的课件、课例,同时还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的物理教学素材,生活中诸如照相机、遥控器、自动复位的水龙头、电饭锅、电视机等都能成为教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直接来源于生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一些老师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些简易的实验器材。如:让学生收集了几十个“喜之郎”果冻杯,用杯装水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用废可乐瓶做罩子、驱蚊香制造烟雾,成功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等。再如讲大气压强时如果没有马德堡半球可以找一个医用针筒,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针头堵塞起来针筒活塞下而拉不下来,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引导学生认识磁化现象时,可以在一个试管内装满铁屑,塞上胶塞,用蹄形磁铁的一个极在试管壁上沿同一个方向轻轻滑动,使试管内的铁屑被磁化,便可以吸引铁钉、铁片,振动试管后磁性便消失,从而直观地演示铁磁性物质被磁化和退磁现象等等。

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开发和整合。要精心制作、整合一个好课件,从构思到收集素材到制作到修改到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同一课题多人赶制、质量不高,没有统一部署,教师的保贵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物理教研组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把这些小规模、零散的宝贵教学资源保留、优化并加以利用,共同享用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资源的开发、整合过程中,除了需要发挥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他们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如: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声现象、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让学生调查、分析马路灯为什么用红、绿、黄三种颜色;让学生自制照相机等。为配合浮力、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电磁等教学,可以让学生制作土密度计、橡皮筋测力计、杆秤、指南针电铃等。教师也可以结合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调查、探究活动。如学习《功能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后,可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活动,学习《生活用电》后,可开展农村照明问题的调查活动;学习《压力和压强》后,可开展农村公路损坏原因的调查活动。学生在资料的收集、归类、重组、优化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现有资源,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介绍一些家用电器等的结构、实施原理及其发展史,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生活,讲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以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科学的物理渗透其中,实现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还要加强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加强学科内外老师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

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 第4篇

一、立足物理教材, 挖掘有效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 也是学习的最好资源, 尤其是新课程教材, 充分体现编写者的教学思想。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例如, 笔者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 引导学生学习诸如“探究实验”“阅读材料”“生活·物理·社会”“想想议议做做”之类的内容, 这些学习内容图文并茂, 生动鲜活, 趣味性很强, 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对于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 可以进行因势利导, 组织学生阅读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视野。新教材提供的各种演示实验、随堂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验,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积极尝试,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概念, 提高整合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学习资料, 整合课堂学习内容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 学生可以去图书室借阅各种物理书籍, 根据自己的兴趣也会订阅一定的报纸和期刊。增加课外读物既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一定要做好试题的整编, 让学生精选精练。对于随堂练习,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教辅材料, 做好筛选和整合, 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使用效率。

例如, 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后, 笔者首先深入图书馆, 筛选几期《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等杂志, 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内容, 给学生提供几篇研究分析透彻或者富有拓展性的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阅读研究。对于那些物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强烈, 并且有着很强的探索能力的学生, 则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学习材料, 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对于学生手中的教辅材料, 尤其是习题材料进行整编训练, 依照学生的基础层次, 进行有效分层设计, 提供基础题与能力题, 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三、充分整合物理实验, 创新实验方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只有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器材, 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设条件, 同时整合物理实验, 创新实验方式。

例如, 学习“动能定理”时, 笔者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我校实验室的有关器材, 自行设计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他们结合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原理、步骤, 及根据笔者提供的实验器材,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得出一套较好的实验方案。

这样,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 而且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整合社会资源,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时代是最好的学校, 社会是最好的图书馆,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要做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紧跟时代, 走近社会, 有效挖掘各种社会资源,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调查研究, 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组织学生学好教材的同时,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者发现, 研究生活的各种物理现象, 用高中物理的知识解读生活常识。比如, 本班里有的学生家长是电工或者在工地负责水电工作, 他们技术非常过硬, 但是, 很多家长没有经过专业学习, 笔者请几个学生家长在方便的时候走进课堂, 讲解自己的工作流程,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有关电学原理在家长工作中的应用。学生家长的工作操作既丰富又紧跟社会发展, 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与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这样, 不仅能够做到家校合作, 而且为学生提供最为现实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学习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 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潜力, 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和高效利用, 为学生提供充足而又高效的学习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鲁世明.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 2011 (5) .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第5篇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各种功能室,充分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后,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把大量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对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有深远意义。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并结合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地体现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整合性,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现就以《赤壁之战》一课为例进行整合利用远程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效率课堂设计说明:

九年制小学语文人教义务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第17课《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编写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旨在研究如何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前博采众长 整合资源

初备这一课,我先细致阅读了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共参阅了十篇不同的教学案例,博采众长,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计划。为了教学的需要,我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了影像VCD资料、“媒体播放”、幻灯片、音乐等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时我首先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课程资源”里下载了有关于《赤壁之战》的扩展资料。然后以下载了《赤壁之战》的课文朗读资料(配动画),根据教学所需准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音乐,还准备了历史上古战场中的三国英雄图片,赤壁之战两军进攻路线图、对峙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小学课本中的几首古诗,做了幻灯片备教学时使用。

二、课内研读理解感悟

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这节语文课,主要围绕“引—赤壁英

雄、说—英雄事迹、析—英雄智谋、评—谁是英雄、成—课堂英雄”展开,整堂

课的教学以英雄为主要线索,教学思路一目了然。即当今英雄—到古代英雄—成课堂英雄。是一个兴趣盎然、学、玩、讨论、互动、诵读相结合的轻松活泼的课

堂。

(一)、运用资源激趣设疑开课

新课开始后,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80-3=?3(﹤)80 ]打开本

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

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好正确率还高。

生:好。(幻灯演示)

(学生当然能做出这两道简单的题目,但,语文课怎么算数学题目?在学生

纳闷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导入新课)(完成板书:17《赤壁之战》)

师导入:《赤壁之战》,这是一则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

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历史故事。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

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曹操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当曹

操率领80万虎狼之师虎视眈眈,欲一口吞吴之时,东吴没有惊慌,调兵遣将,而是锋相对。

(幻灯演示第一张有课文名字的幻灯封面:要求有《三国演义》主题曲在文

字出现的时候随机出现)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

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

师追问:3和80在本文中分别代表什么?这场战争双方都是谁(曹操;周瑜、黄盖)(幻灯出示图片)

生:曹操 80万人马,对手周瑜 只有3万人马。(兵力悬殊大)

师:“曹操”凭什么打?

生:兵多将广。(演示: “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布阵图。)

板书: 曹操 80万周瑜 3万

师:两军相逢谁会胜利?我们来重温英雄的事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

个历史故事,把赤壁之战进行到底。

[激趣设疑的开头设计别具一格。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学生的求知

欲,激发思维兴致,同时对儿童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运用资源 理解重点

1、齐读课题。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和谁交战?怎么战的?结果怎样?„„)

2、看看并听听这个故事,看看你们能看懂和听懂些什么?(播放《赤壁之

战》的录像资料)学生直观而清楚地看、听。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3、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

为好不好?为什么用火攻?)用一个字来评价火攻这个计策--?(妙)请同学们

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至最后,看谁首先能识破黄盖的妙计妙在那里?

学生快速浏览后交流:

A、生:我认为黄盖的信写得妙!因为„„

B、生:趁着东南风来的妙。因为„„(见课文插图)

C、生:我感觉到了鼓声之妙。因为„„

D、生:还有这小船,安排得很妙!因为„„(见课文插图)

E、生:离曹操的船队只有一公里了,才点火。这样的时机把握得好。因为„„

师:真是高、妙,绝呀!当然,基于这些原因,结果是:东吴以少胜多!曹

军大败,败走华容道。(学生围绕这个分析妙计之妙的练习读懂课文。体会了以

少胜多的原因以及火攻的经过,而这个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个环节有以下设计特点:

1、因为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我就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先找准教材中思维的“支点”,以大跨度的“扫描”,从教材的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信息,进行接通、叠合,然后提供足够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行读书、自行思考,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学习成果汇报,学

生解说,教师点拨,学生动手拆折好连着的小纸船按新方案作战等一系列学习活

动,高速高效的形成新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的积极迁移,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学习效率。

2、两次用火烧赤壁的影像资料,一次用电脑动画,非常直观再现火攻的过程重点。火攻为什么妙?利用远程资源就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了这个过程。而通过动画演示,就更能让学生直接地感受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运用资源轻破难点

师:课文分四步来写火攻,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课件演示)

析--英雄智谋

师:刘备、周瑜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而美名久扬,他们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找出重点词句细品:请同学们找找还有什么原因?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完成板书:多少)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不利于及时散开,致命弱点)师: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完成板书:战船相连(弱点))

(3)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师:这说明——(完成板书:借风势(优势))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4)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师: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完成板书:胜败)

师:正因为以上原因,使得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录像、动画、图片的利用,结合学生合理的想像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对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进行训练。]

(四)运用资源,重知识延伸,培养写诗兴趣才能

成--课堂英雄

以作诗、儿歌、拍手歌等总结全文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

幻灯演示:

[在备课时,我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寻隐者不遇》包括我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课堂英雄”是本课的高潮,这一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学生兴趣极高。]

三、充分整合运用资源,教学结尾超时空对话,展现智慧,拓展语言

师: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就在两节课的时空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相信这场战役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内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的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现在将时间回到那个时期那个背景下,请同学装扮一勇敢的谋士,对吃败仗的曹操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总结大会上,会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总结本次战役。请你来扮演一下大会发言的曹操,来一番慷慨陈词。

(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为背景下,学生仿佛有看到了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而学生代表可以以不同身份,声情并茂的台上演讲,拓展了语言。)

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1、致曹丞相的一封信(以曹操身边一谋士的身份)

2、曹操在败仗会的总结讲话

3、一个小学生写给曹操的信

四、实践反思 认识提高

设计这一课后,本人先后上了2节课,参加了镇中心校组织的全镇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教究教学活动,深感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确优化了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也感觉到,它决不是语文教学的万能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我们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电教资源时也应该注意:

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一节好课不要仅仅看其使用了多少电教资源,而要看重教者是否真正更新了教育观念,运用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教育手段,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整合,有效地、适时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自有其科学性、优越性、先进性,而许多传统教学手段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教学效果,举手投足间、蹙眉敛容间,许多语文教学的神韵而化于无形。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语文教学手段的其中一种手段、一种辅助手段。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资源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07

提高历史教学成效应当综合着力、有序推进,其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与历史教学相关的资源开发出来并发挥其作用,能够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丰满,使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整合互联网资源

电脑与网络成为了信息社会最为迅捷的传播工具,其信息容量大、演示方式灵活,与教学工作的完美融合可以拓展教师教学思维,让课堂更加生动丰满。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首先结合教学网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各种新型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广大教师要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和时代发展同步,善于运用相关信息来完善自身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信息演示上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手段展示与历史教学相关的补充信息,文字、图像、视频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比如在《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青铜工艺精品,尤其是其代表司母戊鼎。另外在石窟艺术宝库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展示国内著名的石窟景点,让学生加深形象感知,增强理解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挖掘重要节日资源

历史教学要增强历史厚重感,要紧密结合关键时间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其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提高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传承五四精神做新时期奋发有为的青少年是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五四运动的由来,以及讲述在五四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勇于奉献、不怕艰难困苦的壮举,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比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与抗战相关的重要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落后就会被欺侮,我们只有勇敢承担起振兴国家与民族的重任,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运用时事政治资源

时事政治资源对初中生而言是流动的历史、发展的历史,也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历史。教师要重视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将时事政治信息运用到当前历史教学工作之中,更好地促进教学。例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制度改革,从戊戌变法的背景、推进难度、成效,与我国当前的改革背景、推进力度、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充分比较,分析其异同点。这样的对比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化了时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改革的力度、决心与取得的成效,让他们耳闻天下事,心知世界事。再比如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港澳回归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分析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并结合当前部分“港独”分子所制造的事端,对其卑鄙恶劣行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增强对这些港督势力真实嘴脸的认识,提高时事政治教学成效。

四、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体现社会生活资源

历史是过去的生活,是曾经的发展历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历史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社会生活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受到教育。例如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自己的爷爷奶奶了解“文革”中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受到了怎样的破坏,十年动乱又是怎样结束的等情况。通过课前搜集这样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可以获得有关“文革”的更多信息资料。而且这些信息就发生在本地,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般,对学生而言更加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师生有效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再比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研究从改革开放前后到现在国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以及本地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程度、家庭收入与生活条件变化等方面的情况,从国家大的层面到家庭的小层面,全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历史知识,又能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许多资源可以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利用,关键在于广大教师要加大思维创新力度,积极挖掘和运用更多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高考综合版),20149).

[2]陆文霞.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J]. 学周刊,201332) .

整合利用资源,做优秀的科技辅导员 第7篇

一、因漏就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利用好现有资源

现有小学实验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普九配置的自然课仪器设施设备,由于课程的设置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耗损和老化都比较严重,很多仪器设备都已不能再使用。为了给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尽力使用好这些有限的资源,能用的尽可能派上用场,能替代的尽可能替代,将小学科学课时尽可能地错开安排,避免同一时间因上同一课程时出现仪器设备紧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作用。同时,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行政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软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培养兴趣,积极动手,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就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都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例如,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天之后,有几个学生问我有没有办法做个模拟飞船,我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翻阅了大量资料,启发他们去思考、去创作,引导他们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使他们成功制造了自己的“宇宙飞船”。

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废旧的、生活化的材料,充分运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三、均衡发展,活动开路,利用好远教资源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最有效的手段。作为科技辅导员,最重要的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己动手。辅导员必须在学年或学期初制订出本学年或学期内的各种科技活动规划,并有计划、有系统、扎扎实实地予以实施。如“三小”制作、社会调查、科技发明、模拟航天飞行、专题网站、夏令营等。通过开展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等的评选活动,从中发现人才,并予以培养,并对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予以推荐、表彰。近几年,我辅导学生撰写的科技论文、科技制作获得县级奖励就有十几项。这些论文和作品充分显示了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

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就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得出结论,启发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力寻找,虽然资源有限,但是也一定能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第8篇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网络环境的产生与发展, 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的主要手段。既要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组织与扩充, 纵向挖掘和横向开发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 又要把运用不同技术开发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起来, 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用服务, 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必要性

1. 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无序化要求进行整合。

网络环境下, 档案信息资源除了单纯的文字信息, 还有文字、照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组成的综合信息, 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从载体形式看, 不仅有刻写型、印刷型、视听型、缩微型, 还有机读型、网络型, 各种形式并存互补, 档案信息资源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 由于缺乏统一的控制, 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且呈分散无序状态, 其价值实现明显受到限制, 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 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2. 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资源一体化要求进行整合。

网络环境下, 档案信息资源不仅有本馆馆藏档案信息, 而且有虚拟馆藏档案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地域、国籍的界限, 档案馆一方面把自己的档案信息资源构建成各种层次和级别的档案信息体系提供上网, 另一方面还代表本单位参与其他单位的各种活动, 除延伸传统的档案征集方法外, 档案信息采集方式和途径也被大大拓宽, 可通过网络传输、下载、共享档案数据库、购买光盘档案数据库和网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形式扩充馆藏, 并将其他行业领域的前沿信息、热点问题及信息资源接收过来, 补充自己的不足, 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逐渐一体化。

3. 全方位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提升要求进行整合。

相对于传统印刷型档案, 电子型、网络型档案服务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网络环境下, 档案的服务对象跨越了时空限制, 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向档案馆提出自己的信息要求, 而档案馆则需要通过对因特网、国内网、档案馆局域网等网络的检索, 经过再组织形成信息服务产品, 以迅速及时地传递给利用者, 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全方位服务, 而要做到这一点, 离不开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措施

1.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其目标取向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是一个长期实践过程, 必须按照总体的规划, 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在基于共享与服务的前提下, 主要应该重点抓好标准体系的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 对档案文献信息的描述深度不再满足于仅对文献特征进行描述, 而是深入到文献全文的知识单元、信息单元, 在档案信息编辑过程中, 一定要优先选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所有入网的档案信息都必须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 形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 尽量减少地方标准, 在没有通用标准, 需要制定地方标准时, 要力争使其成为通用标准, 还可借鉴图书、情报等其他相关行业比较成熟的通用标准。要在统一的标准下分系统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只有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 并在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遵循, 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理想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有效配置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 相互协调, 合作共建, 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

网络环境大大强化了资源共享的理念和整体建设的规模效应, 档案馆将以整体形式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已逐步得到认知和支持。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要求各系统、各级别的档案管理部门内部的密切配合, 还要求档案部门与社会其他信息部门的协调一致。为此, 要树立整体化理念, 要求各个档案机构树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 打破行业、地域和机构的界限, 自觉地将各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放在全国档案信息资源整体建设的背景中加以考虑, 强化分工协作的意识, 积极承担全国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任务。首先, 对本馆信息资源实施集成化组织与整合, 逐步实现馆内档案资源跨类型、跨载体、跨时空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式。各档案馆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采取虚拟主机、主机托管、联通专线等不同的技术方案, 按照一定的入网程序, 并采取“以网站服务补网站维护”的运营模式建立并维护各自的网站。以逐步实现馆内档案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式。其次, 在各馆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的基础上, 实施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 形成信息资源分布式存储和管理、集成化一站式信息检索和利用格局。通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软件, 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连接一起, 组成信息网络, 在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速传输的基础上实现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各级各类档案馆在不断完善其自动化档案管理系统和丰富其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 构建网上交互式的数字档案, 真正实现档案的网上管理与网上利用。最后,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知识挖掘, 使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从形式组织转至内容组织、知识组织的发展方向。信息是知识的原料或半成品, 知识是经过整序和提炼的信息, 知识组织是信息组织的高级形式。信息组织正朝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其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便于利用的、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序化的知识, 充分挖掘档案的知识内涵, 实现从信息层次到知识层次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 才能打破条块分割和空间障碍, 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3. 抓住重点, 注重实效。

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 才能卓有成效。目前, 中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必须以档案信息网站建设为落脚点, 以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在当今网络普及的环境下, 档案馆应该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 以档案馆网站为中心, 加强网站内容建设, 通过网络集中整合分散的各种信息资源, 并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联合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而最终目的就是:以现代化的网络为平台,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高效实现。

档案网站揭示丰富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 使档案用户能够借助网络实现即时即地的档案信息查询, 并通过网络完成档案信息的传输服务。如果档案网站能与国内外各类专业网站、图书情报网站、信息资源网站等其他相关网站建立直接或间接的链接, 就会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在网络空间的整合, 起到资源连接的中介作用。此外, 还可以依靠域名进行收集, 并为其提供静态的IP地址, 利用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 把分散的网址集中起来, 并对已开发的网络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和专业标识, 把常用数据库的地址和相关资料汇集起来, 以满足利用者更便捷、更广泛的信息需求。

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共享的最佳方法。数据库, 是将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 并提供若干检索路径, 用户通过检索入口, 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 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连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当前要着重建立两种数据库: (1) 以馆藏档案数字化为基础的馆藏档案数据库。 (2) 以归档电子文件为基础的电子文件数据库。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重点、有选择地将馆藏的核心文献、特色文献数字化, 开发能在网上共享具有特色的数据库。

4.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大力开发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

在当今网络普及的环境下, 档案馆应该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实档案信息存储量, 改善档案馆信息结构, 提高档案信息产品质量。任何档案馆离开网上档案信息资源而只靠自己收藏的有限的档案信息资源, 能提供广泛的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本馆馆藏, 要利用网络优势, 大力开发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对网上信息的深度加工、有效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下载以及对有效网址和有效信息来源等资料的收集。并根据本馆的特点及利用者的需求, 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使之变成本馆的虚拟馆藏, 以此不断延伸自己的馆藏。以现代化的网络为平台,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高效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社会化, 已成为当务之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的主要手段。既要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组织与扩充, 纵向挖掘和横向开发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 又要把运用不同技术开发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起来, 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用服务, 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讨[J].档案学通讯, 2005, (3) .

[2]刘瑞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模式研究[J].湖北档案, 2007, (9) .

[3]余厚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J].兰台世界, 2008, (4) .

[4]梁英, 武宇玲.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J].兰台世界, 2006, (4) .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第9篇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 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上,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夸夸我的家乡》中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有哪些家禽?有哪些林业?有哪些矿物等?有哪些水产?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家长、商场、电视、广播、电脑等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家长带他们到大自然中看看家乡如火如荼地现代化建设, 这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最好的教材。当然带学生认识自然, 融入自然, 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是学生公民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应体现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交流中无不露出喜悦的笑脸, 住在九江县的小朋友脱口而出:马回岭的西瓜;黄老门的生姜;涌泉的葡萄;城子镇的水梨;江州的棉花;港口的草莓;狮子的石灰石。睿智的小朋友自豪地说:九江的云雾茶和茶饼;湖口的酒糟鱼和石鼓;庐山的三石即石鱼石鸡石耳;星子的大龙虾;彭泽的鲫鱼;修水的宁红茶;武宁的辣味;瑞昌的山药。更有炫耀的孩子说:我家住在工业园附近, 那里生产的仙客来也是家乡的特产。孩子们的思绪随着生活的住处, 随着生活的经历, 随着生活的经验, 迫不及待地说着, 交流着:我们家乡有城门山铜硫矿, 有东湖的仙鹤, 有金矿, 有九江开发出的水产业——螃蟹、虾、鱼……

通过这一堂课, 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 我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课本活动上, 要多让孩子联系生活, 把生活带进课堂, 来促进课堂教学, 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感悟, 在活动中提高, 更要注意把握好活动的尺度,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课程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爱好和长处, 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课堂要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 情操得到陶冶, 素养得到提高。讲课时让学生列举他们的所见所闻。

思想品德课“实践性”的特点, 要求课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 扩展知识技能,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学生是思品教育的主体,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要走近孩子, 顺应孩子认识发展的特点, 由浅到深, 由具体到抽象, 选择并创造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方式。如《平安回家》设计活动游戏,

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做, 大部分学生很快将此题轻松完成。

师:手能做事, 手还会说话?学生站起来发言, 我马上向下拍了两下手,

看学生们的反应。

生:发言的学生马上坐下去。

师:你为什么坐下来?生:因为你的手叫我坐下的。

师:警察叔叔的手势你懂吗?谁来表演一下, 车停行人走过手势。师:你是用眼睛看到的。对, 过马路时, 眼睛要看红绿灯标志, 来往行人车辆, 警察叔叔的手势, 尽量做到一看二等三通过。

师:说说生活中过人行横道线时, 你是怎么做的?

游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 学生在愉快活动中流露了一个真我。轻松地体验到平安回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道德认识。教师结合学生实际, 及时把生活中获取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 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 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活的源头, 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最真实有效的。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课程资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上课伊始, 我以本班学生的作品——《秋天的画》揭题, 并师朗读儿歌:果园里, 苹果红红的。石榴张开大口, 露出甜甜的微笑。梨子像一个个黄色的葫芦, 金灿灿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 你能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到秋天的收获与大家进行交流吗?

有一位学生很得意的大声说, 我听奶奶说黄豆是秋天收获的, 圆圆的黄黄的。

其他学生不以为然了, 我也知道, 得意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有的说我吃过妈妈做得猪脚炖黄豆, 味道鲜美;有的说我喜欢吃奶奶自己亲手用黄豆生的黄豆芽, 新鲜营养;有的说我经常在饭店里吃炒黄豆, 香脆可口, 还有的说黄豆做成的豆腐、豆条是我的最爱……

在画秋天这个环节中老师要求学生要勤动手, 勤动笔, 勤动脑, 善于在课程实施中, 敏捷捕捉和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 作为活动的资源, 以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

师:秋天硕果累累, 绚丽多彩, 桌上摆放了许多不同水果, 干果, 请大家用各种感官, 用手摸, 用鼻子闻, 用眼睛看各种水果的特点。将自己分类的情况写或画在39面的方框里。

师:秋天的果实给我们大自然披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

总之, 只要我们的老师作为生活的有心人, 做一个关注儿童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的人, 做一个利用教材中的范例的, 做一个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的人, 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并内化其自觉的行为。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发展性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这门学科的教学要生活化、活动化。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信息,资源整合

网络信息高度分散, 需要集中化, 资源整合是把分散在不同领域, 不同媒体表达方式的医学信息集中在一起, 使网络信息不仅得到固化、纯化, 而且浓缩化, 有用信息富集, 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力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然而, 信息资源整合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最佳选择, 因此实现资源整合是提高信息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 新信息环境下文献资源分类整合

1.1 印刷型纸质文献的整合

主要指以印刷形式和复制方式出版的文献, 各个图书馆长期以来都比较注重印刷型纸质文献收藏, 收藏相对连续稳定, 医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馆藏印刷型纸质文献原始的一初级的文献进行加工处理, 生成二次文献, 如:书目、索引、文摘、资料汇编、图书馆动态等, 及时揭示馆藏信息, 帮助读者了解馆藏, 利用馆藏, 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为保障该项工作的实施, 建立相应的资源开发与整合机制。对此, 医院图书馆组织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人员对以开发出的纸质医学信息, 以汇合整合方式、组合方式、重组方式和一体化综合整合方式, 将对医、教、研有实用价值的医学信息进行科学整合, 分门别类建立各种数据库, 把丰富的医学资源转化为最快、最准的情报信息, 提供给用户[1], 从而提高了信息利用的途径。

1.2 电子文献的整合

电子文献主要是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CD-ROM光盘等。文献服务是医院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以此, 馆藏电子文献的揭示非常重要, 宣传、讲授、讲座等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利用文献资源, 同时, 要让医学信息增值提高利用率, 医学图书馆员必须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和重组, 形成有序化、专业化和可利用的信息。以此, 建立专门的机构, 加强电子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对有学术价值、动态性强、真实医学信息, 对其进行分类, 主题分析及标引, 以提供多个检索入口。这样既可以提高检索速度, 又可以将稍纵即逝的可利用动态信息保留下来, 方便用户随时查询, 以提供信息利用率。光盘资源以光盘为载体的资源, 按统一标准著录并采用专用的光盘系统进行管理, 供读者查询和访问。

1.3 数据库文献的整合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必然, 而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是由数据库软件, 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载体信息组成, 而数据库又是网络最重要最丰富的资源, 然而数字资源整体呈无序化分布, 内容组织的程度不高, 资源间相互交叉, 关联程度较低, 致使用户需要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不同的信息空间中切换, 这无疑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最大障碍, 有时甚至会给用户造成了混乱[2]。所以, 图书馆员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数据库的文献特征, 制定汇总策略, 编写计算机软件, 实施对检索结果进行汇总整合, 从大量医学文献数据库经过分析关键词、分类号以及文摘进行规范。其次, 建立一个集成的、可以实现对多个数据库进行互操作的统一检索平台, 用于对多个数据库的集中检索[3], 最后返回经过虑处理的检索结果转化为集中、系统的数据集合, 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1.4 网路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路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医院图书馆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理和加工, 使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读者使用, 然而网络医学文献资源开发与整合, 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 有许多医疗单位纷纷建立网站并发布了许多医学信息, 而且大多都是免费资源, 但是这些信息不一定都是有价值可用的信息, 人们要花时间进行筛选和排除。对此, 医院图书馆设专人根据服务群体的特点及需求, 对网络上的医学信息进行有目的的采集、挖掘、遴选、整合, 以形成临床医学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使之成为虚拟馆藏, 为此建立网路医学信息资源导航[4], 将采集到的、经过过滤整合的网路信息资源和超链接, 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体系进行整理汇总, 以便于访问。

2 强化医学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的整合, 数据库及网路资源的揭示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努力, 因此, 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度、知识结构和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对网络数据库的利用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 图书馆员要履行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责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和敬业精神。其次, 图书馆员要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现代社会信息稍纵即逝、数据库的产生和引进也是层出不穷, 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捕获、鉴别处理和转换能力, 并及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才能提高对数据库的宣传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加强学科化服务的用户信息能力培养

用户信息获取能力是指用户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查找所需学科资源信息的能力。学科馆员要教会用户信息获取和利用方法, 而不是代替用户查找和利用文献, 只有将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转化为用户的信息能力, 学科化服务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影响。为提升用户自助信息服务, 医学图书馆专门开设用户信息素养培训, 并在网上长期提供数据库使用指南, 全文传递与馆际互借方法, 网路资源筛选与调研策略等, 从而提高用户信息获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芳, 杨秀丽.网路康复医学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方式探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3) :60-62.

[2]白海燕.数据资源整合的模式与解决方案[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 (10) :88-91.

[3]尚武.网路信息资源整合与统一检索平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9, 18 (2) :28-29.

提高档案资源整合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档案资源;丰富馆藏;整合利用;科学布局;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98-01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是为了提供服务。当前,档案部门要订立和完善档案资源的形成机制和运转程序,既要确立规划好档案馆舍的空间布局,又要突破物理空间布局局限性,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档案馆藏资源数字化,立档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化,以实现档案管理布局科学有序,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化。

一、人社部门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是人社部门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人社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人社部门管理的档案分为干部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职工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失业人员人事档案、社保业务档案、专业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种类繁多,利用率极高。目前有的人社部门档案由各科室、各单位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管理利用上存在弊端,使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档案的功能与效用没有完全得到发挥。

二、人社部门档案管理的探索实践

一要扒排业务档案管理问题。社保档案涉及多部门,形成范围广,业务性强,且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把加强社保档案工作,作为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来抓。要分析档案的分散管理与群众的集中利用相矛盾、档案的收集范围狭窄与利用需求广泛相矛盾、档案管理散乱、不规范、不齐全,使档案面临着流失、失控的现象。

二要创新业务档案管理模式。针对社保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管理不规范、利用困难等突出问题,应该对经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模式,共同研究可行方法,要根据管理要求,探索建立起科学的社保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规模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还需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从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更要懂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维护知识,具有管理信息资源的创造能力,要能全面了解和自觉执行档案管理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才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要实行业务档案集中管理。要顺应民生需求,从抓档案资源整合入手,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从为民服务角度考虑,从优化服务、快捷利用等方面入手,在做好档案纸质管理的同时,建设档案电子化,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最后实现以电子档案利用为主,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通过触摸屏直接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方便群众的查询和利用。

三、人社部门档案管理的整合利用

一要加強档案资源建设。做好档案资源建设,主要从丰富馆藏总量、优化馆藏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三方面开展。在硬件配备到位的前提下,将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有序整合,丰富馆藏,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从而使全局业务、人事、文书等各类档案合理布局。要加大考核力度,档案资源整合后,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全系统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加强培训,档案人员每月不少于一次,每年不少于12次的业务培训。通过强化培训,使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强化指导,除了对人社部门各科室、各单位兼职档案员的档案业务培训,还要加强对档案初始材料形成的业务指导,使今后档案材料的形成得到提高。

二要开发档案利用服务。完善档案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要不断完善信息查阅平台,大力改造查阅环境,添置查阅利用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完善查阅制度,健全资料检索体系,积极为档案查阅利用提供前提条件,为服务对象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在档案基础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档案电子目录,充实和更新档案目录数据库,保证安全快捷地查阅利用档案,保证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场地建设要到位。库房容量是档案保管的必备条件,确保能保证10年档案增加的容量。硬件配备要到位。移动密集架、服务器、空调机、监控、除臭机、杀菌机、除湿机、吸尘器、防磁柜、灭火器、温湿度仪以及扫描仪、复印机、电脑、打印机等档案保管所需设施、设备,达到档案保管“十二防”要求。软件开发要到位。利用软件系统,建成业务数字库和图片管理库,争取在局内部联网,实现内部信息共享。

三要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工作者队伍。档案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注重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举办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信息开发、保护和法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档案工作者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要提高档案安全体系。档案入库前,要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时限性和保密程度进行分类鉴定和处理;在完成档案基础工作以后,加快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要对系统内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图片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以便将来更好地利用查找。档案安全始终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务。首先要加强档案人的安全思想建设,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为档案安全构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其次要不断完善馆库安全建设和安全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开展由纸质档案向数字化档案转化,扎实做好电子档案工作。

遗产资源整合利用 第12篇

1. 学校德育资源

学校德育资源是班级德育资源的主要来源。普通高中大多是寄宿制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这是学校作为班级德育资源主要来源的重要原因。学校德育资源是多样且多元的,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功能。

(1)学校的教学资源

学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德性的形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等多样的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为班级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学校的活动资源

各个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各种大型的主题活动,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阅读文化节等。各种大型活动基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这就为班级德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也为班级德育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3)学校的人文资源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力资源,这是学校的特质。时间越长这种特质就越厚重,就越能激发人的情感,触动人的心灵。挖掘学校的人文资源、提升班级德育资源的内涵,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特色,培养出具有学校特色、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受着学校文化的熏陶,具有了该学校的特质。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据学校的要求,培养高素养、有内涵、个性化的人。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人文资源。

(4)学校的社会资源

学校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文化场馆资源、媒体资源、交通资源、人力资源等。对学校教育起到支持和帮助作用的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学校德育或者班级德育的资源。社会资源虽不能满足学校所有学生的需求,但却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这也为班级德育资源的拓展创造了条件。

2. 家庭德育资源

家庭德育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德育的重要资源。德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等不断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悟,最终促进内在品德的形成。这个过程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不仅是个体品德教育的重要环境,也是班级德育的重要资源。家庭作为班级德育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人力的多元化。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将每个学生的家庭成员加起来数量能达到上百个,而且职业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职业为班级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班级德育的内容更加广泛。

3. 社区德育资源

社区服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考评中占有两个学分。社区服务是学生接触社会、学习服务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还隐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社区德育资源包括敬老服务、文明邻里、传统文化、社会风尚等。社区德育资源更贴近生活,更能反映人们生活真实的面貌。班级德育可以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合理地利用社区德育资源。

4. 教师德育资源

教师是与学生生活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人之一。教师的行为与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许多优秀的教师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深厚的个人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特别是一些德育的名师、专家等,都为班级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资源。

5. 同伴德育资源

同伴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基础。同伴之间年龄相仿,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很容易相互影响,产生一致的认同。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影响力,开展班级德育。在同伴教育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具有优秀品德、正确价值观、释放正能量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德育引导,帮助同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6. 传媒德育资源

传媒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班级德育资源的第二大来源。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获取信息的模式。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出黑板报等都依赖于网络的内容。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专题栏目、特别节目等都蕴含着德育价值,为班级德育提供了素材。

二、班级德育资源利用的现状

1. 局限性

丰富的班级德育资源,在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首先,表现为时间上的制约。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紧张的学习,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时间宝贵,大大减少了德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另外,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大多集中在周一至周五,与社区、家庭等提供资源的时间发生冲突,导致很多的资源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制度上的制约。现行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关于学生外出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外德育活动的开展。第三,场地的制约。一项外出活动的开展要有足够的场地,而很多场地难以容纳几十个人同时开展活动。诸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主任的积极性。

2. 低效性

从班级德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总体表现为低效;从学校德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看,很多班级没有抓住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很多学校都开展体育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竞技活动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文化节中,运动员的竞技过程中会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些宝贵的瞬间为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然而,我们发现很少有班主任在此期间开展德育活动,甚至有的班主任连总结会也不召开,导致优质的德育资源低效或无效。

从班级德育活动开展情况看,德育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领悟其中的道理。班级德育活动准备得不充分,导致德育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或是学生运用了很多的故事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看似引发学生的思考,但由于信息资料准确度不够,或选取的角度不一定符合班会的主题,降低了德育资源的使用率。

3. 无序性

德育资源利用的无序,体现了班级德育活动的盲目性。优秀的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在优秀的班主任眼里,德育活动是育人之本。要做好育人工作,就要充分挖掘班级的德育资源,利用优质的德育资源为班级的德育活动服务。多数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是随意的,想到什么做什么,学校要求什么做什么,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活动的重要性,也不善于发掘和利用优质的德育资源,导致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无序性。班级德育活动缺乏规划,德育资源的利用就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三、班级德育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1. 做好规划,有序开展德育活动

有序开展德育活动是合理利用德育资源的前提。要做到德育活动有序开展就要做好德育活动的规划。很多班主任认为班级德育活动无法规划,理由是不知道学校将开展哪些德育活动。其实,每所学校都有其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学校所有德育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围绕育人目标展开的。特别是学校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开展,目的是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校的育人理念。这些活动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具体的日期或者是固定的周次。掌握了这些,班主任就没有必要为学校德育的不确定性而烦恼。

有一句流行语“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就是班主任的地盘,是班主任开展教学和德育活动的阵地。这块“阵地”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海洋,学生思想成长的摇篮。这块“阵地”应该具有浓郁的班级特色以及浓厚的个人色彩。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德育活动。

2. 根据主题,挖掘德育资源

规划好班级德育活动,并明确活动的主题,接下来就要挖掘能为班级德育活动提供服务的资源。在资源挖掘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现有资源,也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在资源挖掘时,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德育资源的挖掘中,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成长,而且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3. 分类整理,建立德育资源库

在多方面挖掘班级德育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多样化,提供的资源也是多种多样。面对内容参差不齐的德育资源,班主任该如何选择好资源,为班级德育服务?班主任须将所有的德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先将某一主题服务的资料归为一类,然后再根据资源的类型进行细化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剔除一些粗糙的、模棱两可的资源,保证资源的优质。通过整理、归类建立班级德育资源库。德育资源库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删减,体现德育资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 优化利用,班级德育资源课程化

经过努力,班级德育资源的体系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在活动中不可能利用所有的德育资源,所以对其德育资源要进行合理地优化和有效地利用。要做到有效地利用,就要对班级德育资源课程化。班级德育资源的课程化,有利于班级德育体系的建立,纠正班级德育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真正发挥德育资源的功能。班级德育资源的课程化,是德育课程校本化的标志。我们经常说德育是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课程体系,但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德育校本课程,都是一些活动的拼凑,在最基本的时间上都很难保证。所以,班级德育资源的课程化,是校本德育成熟的标志。

摘要:班级德育资源是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活动、事件、信息、环境等因素的总称。因此,班级德育资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多元化等特点。多元的德育资源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如何整合并得到有效的利用,是班主任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班级,德育资源,班主任,整合,利用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蔡辰梅,刘刚.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黄宝源.试论中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Kinect应用系统下一篇: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