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处理范文

2024-05-07

期末处理范文(精选8篇)

期末处理 第1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凭证,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经济业务

所谓会计核算方法它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 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 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 从设置账户到编制会计报表七种方法, 经济业务从发生到相关会计信息的生成, 至始至终会计核算贯穿、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即或会计事项的记录, 将数据 (账本记载) 转换成财务报告, 对大量数据进行事整理、归档、保管。而在这一核算体系中,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 是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帐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 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这一关键, 就是原始凭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 是会计核算的第一个步骤, 它是我们会计工作的起始环节。各单位发生经济业务事项, 它的记载标准和提示就是以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为依据, 各单位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一般都有明确而具体的业务内容, 在业务发生或完成时, 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原始凭证是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它是最初记载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原始凭据, 作为会计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是发生会计事项合法的书面证明。由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业务具体发生事项,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例如;购买材料要有供货单位开给的发票, 收到现金要填写收据等。一切会计凭证都要经过有关人员的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 因此, 填写和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的最初阶段和基本环节。但是, 是不是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变化都能取得相应的、具体的原始凭证呢?在实务中, 相当会计要素发生变化的结果并没有原始凭证来提示, 而是需要我们在期末对一些数据以会计假设、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专业理论为依据, 凭自己的职业水平判断进行期末加工处理, 通过分析, 判断、再加工, 将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发生的会计事项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的结果得以揭示, 并以相关数据生成会计信息, 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例如,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利润, 只有在期末进行相关账户的分析、计算和结转, 才能得其结果;发生错账更正的红字冲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权责发生制下, 支付环节有支付凭证, 而在受益环节则没有等等, 这些没有原始凭证提示的非日常业务就需要会计人员凭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训导在期末进行某些账务的调整和处理。

那么期末有哪些账项在没有原始凭证提示下需要进行账务调整和相关处理呢?

一、根据权责发生制, 调整有关收入和费用。

(一) 费用类

1、调整“先支付, 后受益”的相关账户

○1固定资产折旧。查找有关账簿, 根据本期相关固定资产

资料, 计算应由本期负担的固定资产折旧, 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并登记入账

○2长期待摊费用。查找“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账和相关资料, 将本期应分担的长期待摊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先受益, 后支付”的相关账户对于企业先受益后支付的费用, 在会计期末, 根据权责发生制, 应将本期应承担的费用采用预提方式计入当期损益。

○1计提各项借款利息。查找短期、长期借款账户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计算应由本期负担的利息费用

○2计提应付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当月受益, 下月支付, 先形成负债, 根据工资结算资料, 计算本月应付工资, 并根据相关规定, 计算应行提的工资福利费

3、计提有关税费。企业在向税务机关缴纳税金过程中, 由于纳税申报和纳税程序的影响, 会造成本期应交而末交的有关税金, 要先计提计入当期损益。

○1应交的消费税。根据产品销售收入相关账户, 计算本月应交消费税

○2、计算本期应交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根据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相关账户, 计算本月应交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二) 调整收入类账户

1、先收后确认的收入, 将负债转为收入例:企业在日常记入“预收账款”的表示企业在未来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负债账户, 期末, 需要按照本期已完成的比例确认已实现的收入

2、计提在本期已实现但尚未记账的收入

例:企业月初购买债券作为长期投资,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则企业在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应计算本期利息收入, 确定投资收益,

二、成本计算和结转

1、计算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如果企业是如月末集中汇总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那么在月末时根据“材料收入汇总表”,

2、计算结转发出材料成本, 如果企业是如月末集中汇总结转发出材料成本, 那么在月末时根据“材料发出汇总表”, 按其领用部门及用途

3、计算结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1分配结转本期制造费用。期末采用一定的方法, 对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

○2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完工产品入库单, 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根据产品成本计算表,

4、计算结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根据汇总销售产品出库单和库存商品明细账, , 计算有关销售成本,

三、结转损益类账户, 确认当期收益

1、结转收入、利得类账户到“本年利润”

2、结转费用、损失类到“本年利润”

3、计算并结转所得税

四、利润分配

1、计提盈余公积

2、分配给投资者利润

3、将“本年利润”科目年末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结转“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余额

参考文献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2篇

图像获取、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压缩、图像分析、图像识别、图像理解。

(1)处理精度高,再现性好。(2)易于控制处理效果。(3)处理的多样性。(4)图像数据量庞大。(5)图像处理技术综合性强。*图像增强:通过某种技术有选择地突出对某一具体应用有用的信息,削弱或抑制一些无用的信息。图像增强不存在通用理论。

图像增强的方法:空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图像反转:S=L-1-r 1.与原图像视觉内容相同2.适用于增强嵌入于图像暗色区域的白色或灰色细节。

*对数变换 S=C*log(1+r)c为常数,r>=0 作用与特点:对数变换将输入中范围较窄的低灰度值映射为输出中较宽范围的灰度值,同时,对输入中范围较宽的高灰度值映射为输出中较窄范围的灰度值。

对数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压缩像素值变化较大的图像的动态范围;

*幂律(伽马)变换 s=c*(r+ɛ)ɤ

伽马小于1时减小图像对比度,伽马大于1时增大对比度。

*灰度直方图 :是数字图像中各灰度级与其出现的频数间的统计关系。*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就是通过变换函数将原图像的直方图修正为均匀的直方图,即使各灰度级具有相同的出现频数,图象看起来更清晰。

直方图均衡化变换函数必须为严格单调递增函数。直方图均衡化的特点:

1.能自动增强图像的对比度2.得到了全局均衡化的直方图,即均匀分布3.但其效果不易控制

*直方图规定化(匹配):用于产生处理后有特殊直方图的图像的方法

*空间滤波即直接对图像像素进行处理。

获得最佳滤波效果的唯一方法是使滤波掩模中心距原图像边缘的距离不小于(n-1)/2个像素。

*平滑滤波器用于模糊处理和减小噪声。

平滑线性空间滤波器的输出是:待处理图像在滤波器掩模邻域内的像素的简单平均值。

优点:减小了图像灰度的“尖锐”变化,故常用于图像降噪。负面效应:模糊了图像的边缘,因为边缘也是由图像灰度的尖锐变化造成的。空间均值处理的重要应用是,为了对感兴趣的物体得到一个粗略的描述而模糊一幅图像。

*中值滤波器机理:将像素邻域内灰度的中值代替该像素的值; 对于处理脉冲噪声非常有效,该种噪声也称为椒盐噪声; *量化:把采样点上对应的亮度连续变化区间转换为单个特定数码的过程,称之为量化,即采样点亮度的离散化。

*灰度图像:指每个像素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述的图像,它只有亮度信息,没有颜色信息。*图像锐化滤波的几种方法。

答:(1)直接以梯度值代替;(2)辅以门限判断;(3)给边缘规定一个特定的灰度级;(4)给背景规定灰度级;(5)根据梯度二值化图像。*伪彩色增强和假彩色增强有何异同点。

答:伪彩色增强是对一幅灰度图像经过三种变换得到三幅图像,进行彩色合成得到一幅彩色图像;假彩色增强则是对一幅彩色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与原图象不同的彩色图像;主要差异在于处理对象不同。相同点是利用人眼对彩色的分辨能力高于灰度分辨能力的特点,将目标用人眼敏感的颜色表示。

*图像编码基本原理是什么?数字图像的冗余表现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答:虽然表示图像需要大量的数据,但图像数据是高度相关的,或者说存在冗余(Redundancy)信息,去掉这些冗余信息后可以有效压缩图像,同时又不会损害图像的有效信息。

数字图像的冗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空间冗余、时间冗余、视觉冗余、信息熵冗余、结构冗余和知识冗余。*什么是中值滤波,有何特点?

答:中值滤波是指将当前像元的窗口(或领域)中所有像元灰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中间值作为当前像元的输出值。特点: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图像平滑法,它对脉冲干扰级椒盐噪声的抑制效果好,在抑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有效保护边缘少受模糊。*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图像进行加工,使其结果比原始图像更适用于特定应用。“特定”一词表明图像增强技术是面向问题的。*图像锐化与图像平滑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图像锐化是用于增强边缘,导致高频分量增强,会使图像清晰;图像平滑用于消除图像噪声,但是也容易引起边缘的模糊。联系:都属于图像增强,改善图像效果。*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的主要区别是:

图像增强主要是一个主观过程,而图像复原主要是一个客观过程;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是如何退化的,而图像复原需知道图像退化的机制和过程等先验知识

*图像增强时,平滑和锐化有哪些实现方法?

平滑的实现方法:邻域平均法,中值滤波,多图像平均法,频域低通滤波法。

锐化的实现方法:微分法,高通滤波法。

*对于椒盐噪声,为什么中值滤波效果比均值滤波效果好? 椒盐噪声是复制近似相等但随机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图像中又干净点也有污染点。中值滤波是选择适当的点来代替污染点的值,所以处理效果好。因为噪声的均值不为0,所以均值滤波不能很好地去除噪声。

*什么是区域?什么是图像分割?

区域可以认为是图像中具有相互连通、一致属性的像素集合。图像分割时把图像分成互不重叠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图像中微分算子的特点

 1.一阶微分产生较粗的边缘,二阶微分产生的边缘则较细; 2.对于孤立的噪声点,在该点及其周围点上,二阶微分比一阶微分的响应要强很多;3.二阶微分有一个过渡,即从正回到负,在图像中,表现为双线。

*二维图像函数f(x,y)的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为:

锐化图像= 原图像+ 拉普拉斯图像

*对于数字图像处理而言,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其反变换必定存在。

用(-1)x+y乘以f(x,y),可以将F(u,v)原点变换到频率坐标的(M/2,N/2)处。在决定形状特点时,相位信息非常重要。

*理想滤波器的在频域的剖面图类似于盒滤波器(矩形窗口),因此相应的空间滤波具有sinc函数的形状。

sinc函数的中心波瓣(主瓣)是引起模糊的主因,而外侧较小的波瓣(旁瓣)是造成振铃的主要原因。*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BLPF)

1阶的巴特沃斯滤波器没有振铃; 2阶的滤波器振铃通常很微小;

20阶的巴特沃斯滤波器就非常类似于理想低通滤波器了。*高斯低通滤波器(GLPF)

高斯低通滤波器没有振铃

在需要严格控制低频和高频之间截止频率过渡的情况下,巴特沃斯滤波器是个更合适的选择,但其代价是可能产生振铃现象。

*图像变换:将定义在图像空间的原图像,以某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些空间,并利用这些空间的特有性质方便进行一定的加工。离散余弦变换主要用于图像的压缩,压缩方法是给高频系数大间隔量化,低频部分小间隔量化。

*图像复原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以预先确定的目标来改善图像,尽可能的减少或消除图像质量的下降,恢复被退化图像的本来面目。图像退化的部分原因:1.光学成像器件的相差;2.成像衍射;3.成像过程的非线性系统噪声。*图像退化/复原模型

图像复原处理的关键是建立退化模型,原图像f(x,y)是通过一个系统H及加入一来加性噪声n(x,y)而退化成一幅图像g(x ,y)

g(x,y)=H[f(x,y)]+n(x,y)*谐波均值滤波器对于盐粒噪声效果较好,但不适用于胡椒噪声。它善于处理高斯噪声那样的其他噪声。*逆谐波均值滤波器

当值为正时,可消除胡椒噪声; 当值为负时,可消除盐粒噪声; 当值为0时,其简化为算术均值滤波器。*中值滤波器

对于某些类型的随机噪声,中值滤波器可提供良好的去噪能力,且比同尺寸的线性平滑滤波器引起的模糊更少

在存在单极和双极脉冲噪声的情况下,中值滤波器尤其有效。*简述基于边缘检测的霍夫变换的原理。

把直线上点的坐标变换到过点的直线的系数域,通过利用共线和直线相交的关系,使直线的提取问题转化为计数问题。*数字图像的定义,什么是数字图象处理?

数字图像是将一幅画面在空间上分割成离散的点(或像元),各点(或像元)的灰度值经量化用离散的整数来表示,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

数字图像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数字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某些数学运算和各种加工处理,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图像实用性的技术。

*图像分割就是指把图像分成互不重叠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

*在计算数字梯度的实践中,Prewitt算子和Sobel算子是最常用的。*高斯拉普拉斯(LoG)

*阈值分割方法总结

优点:简单、高效。局限性:对于目标和背景灰度级有明显差别的图像分割效果较好。对于目标和背景灰度一致性或均匀性较差的图像分割效果不好。只能将图像分割为两个区域,对于含有多个目标的图像分割几乎难以奏效。

*对于彩色图像,通常用以区别颜色的特性是 色调、饱和度、亮度。

*一个基本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由图像输入、图像存储、图像输出、图像通信、图像处理和分析5个模块组成。

*低通滤波法是使 高频成分 受到抑制而让 低频成分 顺利通过,从而实现图像平滑。

*多年来建立了许多纹理分析法,这些方法大体可分为 统计分析法 和结构分析法两大类。*图像压缩系统是有 编码器 和 解码器 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构块组成的。

*图像数字化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采样、量化和扫描

*数据压缩技术应用了数据固有的冗余性和不相干性,将一个大的数据文件转换成较小的文件。

*基本的形态学运算是腐蚀和膨胀。先腐蚀后膨胀的过程为开运算,先膨胀后腐蚀的过程为闭运算。

*灰度分辨率是指在灰度级别中可分辨的最小变化。

空间分辨率是图像中可分辨的最小细节。

*因为图像分割的结果图像为二值图像,所以通常又称图像分割为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腐蚀)是一种消除连通域的边界点,使边界向内收缩的处理。*(膨胀)是将与目标区域的背景点合并到该目标物中,使目标物边界向外部扩张的处理。

*对于(椒盐)噪声,中值滤波效果比均值滤波效果好。

*常用的彩色增强方法有真彩色增强技术、假彩色增强技术和 伪彩色 增强三种。

*常用的灰度内插法有 最近邻元法、双线性内插法 和(双)三次内插法。

*假彩色增强和伪彩色增强的区别是什么? 假彩色增强是将一幅彩色图像映射到另一幅彩色图像,从而达到增强彩色对比,使某些图像达到更加醒目的目的。伪彩色增强是把一幅黑白域不同灰度级映射为一幅彩色图像的技术手段。

*图像编码基本原理是什么?数字图像的冗余表现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用友总账期末业务处理问题解析 第3篇

关键词:用友,总账,期末业务

1外币汇率问题

1.1采用固定汇率

如果采用的是固定汇率, 制单时一个月只按一个记账汇率折算本位币金额,日常业务按记账汇率处理,月末按调整汇率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1.2采用浮动汇率

如果采用的是浮动汇率, 制单时按当日记账汇率折算本位币金额,月末无需调整。

2结转完工产品成本问题

例:原材料一次投入,则在产品完工程度按50%计算,完工数量200、在产品数量100,库存商品明细科目140 501,生成成本—直接材料科目500101, 生成成本—直接人工科目500102生成成本—制造费用科目500103, 采用自定义转账方式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利用自定义转账方式定义公式如下:

3计提坏账准备问题

例:提取比率1%,坏账准备科目1231,资产减值损失科目6701, 应收账款科目1122, 利用自定义转账方式定义计提坏账准备公式如下:

4转出本月未交增值税问题

例:转出本月未交增值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22210101,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科目22 210105,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22210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2221010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22210107。 利用自定义转账功能设置本月未交增值税转出公式如下: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总结 第4篇

1热强性:在室温下,钢的力学性能与加载时间无关,但在高温下钢的强度及变形量不但与时间有关,而且与温度有关,这就是耐热钢所谓的热强性。

2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同热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获得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综合效果的工艺方法。

3热硬性:热硬性是指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

4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5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6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7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回火稳定性。8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9水韧处理: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温度(1050-1100℃,视钢中碳化物的细小或粗大而定)并保温一段时间(每25mm壁厚保温1h),使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基本上都固溶到奥氏体中,然后在水中进行淬火,从而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

10分级淬火: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首先淬入温度略高于钢的Ms点的盐浴或碱浴炉中保温,当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再从浴炉中取出空冷至室温,完成马氏体转变。

11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是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分解直接得到全部马氏体(含残留奥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12季裂:它指的是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内有拉伸应力存在又处于特定环境中所发生的断裂。

13奥氏体化: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14本质晶粒度:本质晶粒度用于表征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二、简答: 何为奥氏体化?简述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答:

1、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

2、它是一种扩散性相变,转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形核。将珠光体加热到Ac1以上,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奥氏体优先形核。珠光体群边界也可形核。在快速加热时,由于过热度大,铁素体亚边界也能形核。

(2)长大。奥氏体晶粒长大是通过渗碳体的溶解、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扩散和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为了相平衡,奥氏体的两个相界面自然地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推移,奥氏体便不断长大。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铁素体消失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通过碳原子扩散,残余渗碳体逐渐溶入奥氏体。

(4)奥氏体的均匀化。残余渗碳体完全溶解后,奥氏体中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只有经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让碳原子进行充分地扩散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奥氏体晶粒大小对冷却转变后钢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简述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

答:

1、奥氏体晶粒度大小对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奥氏体晶粒度越细小,冷却后的组织转变产物也越细小,其强度也越高,此外塑性,韧性也较好。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持时间过长会显著降低钢的冲击韧度、减少裂纹扩展功和提高脆性转变温度。

2、奥氏体晶粒大小是影响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下列因素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

(2)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形核率和长大速度越大,则奥氏体的起始晶粒越细小,但快速加热时,保温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晶粒反而更加粗大。(3)钢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在一定含碳量范围内,随着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及铁的自扩散速度增大,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当含碳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碳能以未溶碳化物的形式存在,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减小。

(4)钢的原始组织的影响钢的原始组织越细,碳化物弥散速度越大,奥氏体的起始晶粒越细小,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越细小。简述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

答:奥氏体成分(含碳量、合金元素)、奥氏体状态(钢的原始组织、奥氏体化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及应力和塑性变形。

1、含碳量的影响

亚共析钢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使C曲线右移,Ms和Mf点降低。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使C曲线向左移,Ms和Mf点降低。

2、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Co、Al(WAl>2.5%)外,所有合金元素的溶解到奥氏体中后,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Ms和Mf点降低。

3、奥氏体状态的影响

奥氏体化温度越低,保温时间越短,奥氏体晶粒越细小,C曲线左移。

4、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

在奥氏体状态下承受拉应力会加速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承受压应力则会阻碍这种转变。

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有加速奥氏体转变的作用,C曲线左移。

4简述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

答:

1、片状珠光体 组织:WC=0.77%的奥氏体在近于平衡的缓慢冷却条件下形

成的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组织。

性能:主要决定于片间距。

片间距越小,钢的断裂强度和硬度均随片间距的缩小而增大。随片间距减小,钢的塑性显著增加。片间距减小,塑性变形抗力增大,故强度。硬度提高。

2、粒状珠光体 组织:渗碳体呈颗粒状分布在连续的铁素体基体中的组织

性能:主要取决于渗碳体颗粒的大小,形态与分布。

钢的成分一定时,渗碳体颗粒越细,相界面越多,则刚的硬度和强度越高。碳化物越接近等轴状、分布越均匀,则钢的韧性越好。

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好,冷变形性能,可加工性

能以及淬火工艺性能都比珠光体好。

5何为马氏体?简述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及转变特点。

答:是碳在α-Fe中过饱和的间隙固溶体。

2、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在钢中有两种:体心正方结构WC<0.25%,c/a=1。

体心正方结构WC>0.25%,c/a>1。

组织形态: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200℃以上,WC<0.2%,完全形成板条马氏体,因其体内含有大量位错又称

位错马氏体。特点强而韧

0.2%

200℃以下,WC>1.0%,完全形成片状马氏体,因其亚结构主要为孪晶又称

孪晶马氏体。特点硬而脆

4、(1)马氏体的显著特点是高硬度和高强度,原因包括固溶强化、相变强

化、时效强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板条马氏体束大小。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的硬度影

响不大,但可以提高其强度。

(2)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

5、(1)无扩散性。奥氏体成分保留在马氏体中

(2)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

(3)马氏体转变具有特定的惯习面和位向关系(4)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简述淬火钢的回火转变、组织及淬火钢在回火时的性能变化。答:

1、钢的回火转变包括五个方面

(1)80℃-100℃以下温度回火,马氏体中碳的偏聚,组织是马氏体

马氏体: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

(2)80℃-100℃回火,马氏体开始分解,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和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回火马氏体。(3)200℃-300℃回火,残余奥氏体开始转变,组织是回火马氏体(4)200℃-400℃回火,碳化物的转变为Fe3C,组织是回火托氏体 回火托氏体:由针状α相和无共格联系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5)500℃-650℃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回复或再结晶,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回火索氏体:回复或再结晶的铁素体和粗粒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2、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总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简述回火脆性的分类、特点及如何消除。

答:1分类: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250℃-400℃)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450℃-650℃)2特点 第一类回火脆性:(1)具有不可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1)具有可逆性;

(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关

(3)与组织状态无关,但以M的脆化倾向 3如何消除

第一类回火脆性:无法消除,合金元素会提高脆化温度。第二类回火脆性:(1)选择含杂质元素极少的优质钢材以及采用形变热处理;

(2)加入适量的Mo、W等合金元素阻碍杂质元素在晶界上便聚;(3)对亚共析钢在A1~A3临界区可采用亚温淬火

(4)采用高温回火后快冷的方法可抑制回火脆性,但不适用于对回火脆性敏感的较大工件。叙述淬透性和淬硬性及淬透性和实际条件下淬透层深度的区别。答:

1、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反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临界冷却速度越慢,淬透性越大。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

2、淬硬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硬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大。用淬火马氏体可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示。

3、实际条件下的淬透层深度:是指具体条件下测定的半马氏体区至表面的深度。

4、区别:(1)同一材料的淬透层深度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

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透层深。

(2)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是钢的一种属性。相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的同一钢种,其淬透性是确定不不变的。何谓淬火热应力、组织应力?影响因素都是什么?简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造成的变形规律。

答:

1、淬火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内外的温度差异导致热涨(或冷缩)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内应力。

2、组织应力:工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组织转变不同时,引起内外比体积的不同变化而引起的内应力。

3、影响因素:

(1)含碳量的影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热应力作用逐渐减弱组织应力逐渐增强。

(2)合金元素的影响:加入合金元素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增加。

(3)工件尺寸的影响:a.在完全淬透的情况下随着工件直径的增大淬火后残余应力将 由组织应力性逐渐变成热应力性。

b.在未完全淬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应力特性是与热应力相似的,工件直径越大淬硬层越薄,热应力特性越明显。

(4)淬火介质和冷却方法的影响:如果在高于Ms点以上的温度区域冷却速度快而在温度低于Ms点区域冷却速度慢则为热应力性,反之则为组织应力型。

4、变形规律:

(1)热应力引起的变形①沿最大尺寸方向收缩,沿最小尺寸方向伸长;②平面凸起,直角变钝,趋于球形;③外径胀大,内径缩小。

(2)组织应力引起变形与热应力相反。何谓回火?叙述回火工艺的分类,得到的组织,性能特点及应用。

答:

1、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

2、分类: 低温回火:(1)得到回火马氏体。

(2)在保留高硬度、高强度及良好的耐磨性的同时又适当提高了韧性,降低内应力。(3)适用于刀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及

高频表面淬火件。

中温回火:(1)得到回火托氏体。

(2)基本消除了淬火应力,具有高的弹性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3)适用于弹簧热处理及热锻模具。

高温回火:(1)得到回火索氏体。

(2)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3)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件如轴、齿轮等热处理。

也可作为要求较高精密件、量具等预备热处理。简述化学热处理的一般过程;渗碳的工艺、渗层深度、渗碳后表层含碳量、用钢、热处理、组织和应用。

答:

1、过程:(1)介质(渗剂)的分解

(2)工件表面的吸收

(3)原子向内部扩散。

2、渗碳工艺:气体渗碳法,固体渗碳,离子渗碳

3、渗碳层厚度(由表面到过度层一半处的厚度):一般为0.5-2mm。

4、渗碳层表面含碳量:以0.85%-1.05%为最好。

5、用刚:为含0.1-0.25%C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碳高则心部韧性降低。

6、热处理:常用方法是渗碳缓冷后,重新加热到Ac1+30-50℃淬火(分三类:遇冷直接淬火、一次淬火、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7、组织:表层:高碳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心部:低碳M回+铁素体(淬透时)、铁素体+索氏体

存货的期末计量会计处理解析 第5篇

如果两者比较, 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 就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差额部分要提取存货的跌价准备。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 按照成本计量。

一、存货是否跌价的判断

只要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 那么存货就发生了减值, 如果存货的价值一点也没有了, 就将它核销, 全部减值, 相应地对存货要计提减值准备。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是指可变成现金的净值, 有的存货如商品、产品直接出售, 那么能够变成现金的净值就等于存货的售价扣除存货在出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费用;有的需要加工出售的, 如材料, 计算可变现净值的时候, 就用加工后的产品的售价扣除进一步加工所发生的支出再扣掉相关的税费。举个例子:杯子和做杯子的钢材, 如果算杯子的可变现净值, 就用杯子的售价扣掉出售杯子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而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就不能简单以钢材的售价扣掉出售钢材发生的一系列费用, 而要用杯子的售价扣除加工成杯子发生的费用再扣掉出售杯子发生的费用。

三、可变现净值确定的具体运用

1.只要是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 第一就是不要进一步加工的, 没有加工成本的;第二是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 其可变现净值就是将这一存货的一般售价也就是市场价格扣除掉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费用和税金。

【案例1】假定A公司2005年12月31日库存W型机器12台, 总成本 (不含税) 为360万元, 单位成本为30万元。2005年12月31日该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2万元/台, 发生销售费用为0.12万元/台。

【解析】本例中直接销售的存货是产品型机器, 其可变现净值 (万元) , W型机器的成本=360 (万元) , W型机器成本低, 所以存货期末按照成本计价。

【案例2】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持有的库存Y材料, 该批材料账面价值为300 000元, 市场销售价格280 000元, 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28 000元。

【解析】本例中直接销售的存货是材料材料, 其可变现净值 (元) , Y材料的成本=300 000 (元) , 可变现净值低, 存货期末计量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也就是发生了减值。

2.需要进一步加工的材料存货, 计算可变现净值的时候, 就用加工后的产品的估计售价扣除进一步加工所发生的支出再扣掉相关的税费。

【案例1】300吨N型号的钢材单位成本为每吨20万元, 可生产乙产品60件, 将N型号的钢材加工成乙产品每件还需发生其他费用5万元, 预期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2万元, 假定300吨N型钢材生产的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 市场价格为每件118万元。

【解析】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万元) , N型号的钢材的成本 (万元) , 钢材的成本低, 所以N型号的钢材按照成本计价。

【案例2】公司库存B材料的成本为120万元, 市场价格为110万元, 由于B材料市场价格的下降, 市场上用B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市场价格有所下降, 公司估计, 用B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由300万元下降到270万元, 产品的成本为280万元, 将B材料加工成甲产品尚需投入160万元, 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0万元。

【解析】因为B材料价格的下跌, 用B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下降, 所以先考虑甲产品有没有发生减值,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70-10=260 (万元) , 甲产品的成本=280万元,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所以B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70-160-10=100 (万元) , B材料的成本=120 (万元) , 通过计算可变现净值低, 所以发生减值。

3.上面两种情况都是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的, 如果是订有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那么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就不能以一般售价 (市场价格) 作为确定的标准, 而要以合同价格扣除掉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税费。

【案例1】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合同, 每件合同价为150万元, 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 产品的成本为120万元, 销售甲产品预期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的税费为2万元。

【解析】本例中存货的数量等于合同约定的数量, 甲产品的成本 (万元) ,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50×150-150×2=22 200 (万元) , 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 存货按成本计量。

【案例2】2008年末该公司库存A产品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 其中60%是订有销售合同的, 合同价总计350万元, 预计销售费用及其税金是35万元;未订有合同的部分预计销售价格为210万元, 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是30万元。

【解析】本例中存货的数量大于合同约定的数量, 则分别计算可变现净值。 (1) 有合同部分的, 按合同价格计算:可变现净值=350-35=315 (万元) , 成本 (万元) , 成本低, 存货按成本计量。

(2) 无合同部分的, 按一般销售价格计算:可变现净值=210-30=180 (万元) , 成本 (万元) , 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 所以发生减值。

四、存货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

在确定存货的期末按什么计价时, 我们知道, 比较成本和可变现净值, 哪个低取哪个, 如果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那么就要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

接上面案例, 6种情况下, 涉及减值的有

1.【案例2】;2.【案例2】;3.【案例2 (2) 】

我们相应地做如下会计处理:

1.【案例2】借:资产减值损失48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48 000

2.【案例2】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200 000

3.【案例2 (2) 】无合同部分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200 000

五、可变现净值转回的会计处理

【案例】2006年12月31日, 某公司存货的账面成本是10万元, 可变现净值是8万元;2007年12月31日, 某公司该存货的账面成本是10万元, 可变现净值是9万元;2008年12月31日, 某公司该存货的账面成本是10万元, 可变现净值是10.5万元。

【解析】

2006年12月31日:借:资产减值损失20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20 000

2007年12月31日:借:存货跌价准备10 000;贷:资产减值准备10 000

2008年12月31日:借:存货跌价准备10 000;贷:资产减值准备10 000

随着价格的回升, 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但是应在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增值税期末汇缴会计处理浅析 第6篇

一、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期末汇缴的会计处理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涉及增值税的抵扣问题, 只是在销售时按照其不含增值税的售价乘以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税率即可, 其汇缴增值税设计的会计科目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例1]某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12年4月完成销售额 (含税) 20600元, 计算其应交增值税, 并写出相应会计分录:

(1) 4月份计算应交的增值税=20600÷ (1+3%) ×3%=600 (元)

借:银行存款20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600

(2) 缴纳4月份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600

贷:银行存款600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汇缴只要注意两点:一是计算增值税时其计税基础是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如销售额含税需将其还原为不含税销售额;二是增值税会计处理时只涉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不涉及其他科目。

二、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期末汇缴的会计处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涉及问题较多, 特别是增值税汇缴时涉及增值税明细科目较多, 应纳增值税计算较为麻烦, 下面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期末汇缴的会计处理进行举例分析。

(1) 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增值税期末会计汇缴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期末借方表示本期购进货物或劳务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期末贷方表示本期销售货物或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期末贷方表示本期因改变购进货物用途或毁损而不得抵扣的增值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缴增值税) ”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结转本期应交而未缴的增值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转出多交增值税) ”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结转本期预缴增值税大于本期应缴的增值税额;“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结转本期应交而未交增值税额, 借方余额表示结转本期预缴增值税大于实际应交增值税数额或者借方表示上交上月应交增值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借方数额表示本期预交本期应交的增值税。

(2) 核算本期应交增值税, 影响本期应交增值税的主要因素有:本期销售货物 (包括自用、发放职工福利、投资等视同销售的货物) 、提供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应税销售额;本期购进货物 (包括购进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器具等固定资产) 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本期购进材料发生毁损、改变其生产用途等不得抵扣的增值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税务机关的核定和自身业务特点选用合适的增值税税率。通常情况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核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公式表述为:本月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3) 缴纳上期未缴纳的增值税, 按照现行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按照上月应缴纳的增值税额预交本月增值税, 对于月末实际核算的应纳增值税大于预交增值税额的, 在下个月预交时必须补交。为了分别核算本月预交本月增值税和补交上月增值税, 会计上设置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核算预交本月增值税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核算补交上月增值税。

[例2]甲企业是以生产销售A产品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12年5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5月1日, 增值税明细科目中“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方余额为500元。 (2) 5月3日, 购进一批原材料M,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该批材料的价款100000元、税款17000元, 该材料已验收入库, 开出转账支票支付上述款项。 (3) 5月7日, 销售一批A货物,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该批货物的价款为200000元、税款34000元, 成本为120 000元。已收到购货方开出并承兑的一张3个月期的无息商业承兑汇票。 (4) 5月15日, 购进一批原材料N,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该批材料的价款250000元、税款42500元, 该材料已验收入库, 货款未付。 (5) 5月20日, 销售A货物一批,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该批货物的价款为300000元、税款51000元, 成本为180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6) 5月26日, 甲企业的一在建工程项目领用本公司生产用的原材料N, 该批原材料购进价款为2 000元, 应负担的增值税为340元。 (7) 5月28日, 公司将企业其生产的A产品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给公司销售业务人员, 该批产品的市场售价为5000元, 成本为3000元。 (8) 月末, 公司依据上月实际应交增值税额补交上月增值税500元和预交5月份增值税22000元, 已转账汇缴。

会计分录:

5月3日, 购进一批原材料M:

借:原材料——M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5月7日, 销售一批A货物:

借:应收票据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4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A120000

贷:库存商品——A120000

5月15日, 购进一批原材料N:

借:原材料——N2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42500

贷:应付账款292500

5月20日, 销售A货物一批:

借:应收账款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5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A180000

贷:库存商品——A180000

5月26日, 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N:

借:在建工程2340

贷:原材料——N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税 (进项税额转出) 340

5月28日, 公司将企业其生产的A产品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给公司销售业务人员:

借:应付职工薪酬5850

贷:主营业务收入——A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50

借:主营业务成本——A3000

贷:库存商品——A3000

月末, 补交上月增值税500元和预交5月份增值税2200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22000

——未交增值税500

贷:银行存款22500

月末结转本月应纳增值税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85850- (59000-340) =21790元

业务 (8) 描述本月实际缴纳增值税22 000, 这就意味着本月多交增值税210元, 需要转出本月多交的210元, 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1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转出多交增值税) 210

假如, 本企业6月份预交当月增值税20 000元时, 可以用5月多交的210元冲抵, 具体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20000

贷:银行存款1979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10

综上分析可知, 增值税的期末会计汇缴的会计处理, 重点在于掌握会计科目的运用, 特别是要分清缴纳增值税是本月产生的还是上月欠缴的, 或者是上月多交的。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固定资产系统期末处理业务难点 第7篇

折旧处理是指根据前期已录入系统的有关固定资产资料, 系统自动每期计提折旧, 并生成折旧分配表, 如图1所示。本环节的难点是根据折旧分配表生成计提折旧的记账凭证。点击保存后, 凭证左上角会出现“已生成”标志, 一旦成功保存凭证, 凭证就会从固定资产系统传递到总账系统。打开总账系统的填制凭证, 就会看到从固定资产系统传递过来的凭证。在总账系统修改、作废该凭证时需注意, 因为是从外部系统传递到总账系统的凭证, 所以不能在总账系统直接修改、作废凭证。

二、制单处理

在固定资产系统处理完日常业务和计提折旧后, 在会计上要通过生成会计凭证的形式来反映。这就反映了固定资产系统和总账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即:固定资产系统的日常变动数据和计提折旧的数据通过生成的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管理系统。

1. 凭证生成。

在凭证生成时, 需要注意制作凭证有两种方式, 即“立即制单”和“批量制单”, 见图2。到底选用哪种制单方式, 和期初选项有关。如果在系统“选项”中选择了“业务发生后立即制单”, 那么在有关业务发生后在保存时系统会自动□·2014.9

调用不完整的凭证供修改后生成;如果没有选择“业务发生后立即制单”, 那么在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处理完成后, 系统不会进行相关提示。

在本月所有固定资产业务都完成后, 可以通过“批量制单”功能将一批需要制单的业务连续制作成完整的凭证, 保存成功后传递到总账系统中。

2. 凭证修改。

在固定资产系统生成的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后, 在总账系统是不能修改、删除的。那么在凭证生成后发现凭证信息有误, 应如何进行处理, 这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修改是通过“凭证查询”功能进行的, 见图3。

固定资产系统的凭证修改, 可分为两种情况:

(1) 在固定资产系统生成的凭证, 传递到总账系统中, 在总账系统中没有记账。对于这类凭证, 直接在“凭证查询”页面选中需要修改的有关记录行, 再点击删除按钮;这样就可以把已生成的相关凭证从凭证库中删除, 然后再返回到固定资产系统有关业务部分, 修改业务部分信息, 通过“立即制单”或“批量制单”重新生成正确的凭证。

(2) 在固定资产系统生成的凭证, 传递到总账系统中, 在总账系统中已经记账。对于已记账的凭证, 根据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 要实现凭证的“有痕迹”修改。因此, 应在“凭证查询”页面选中需要修改的有关记录行, 再点击“冲销”按钮, 这样在总账系统中会生成一张和原来错误凭证会计科目相同、但金额为红字的凭证, 把原来错误凭证冲销。然后再返回到固定资产系统有关业务部分, 修改业务部分信息, 通过“立即制单”或“批量制单”重新生成正确的凭证。

三、对账

固定资产系统在结账之前, 应该保证固定资产系统所记录的固定资产价值和总账系统中固定资产有关科目的数值相等。即固定资产账套所记录的固定资产原值和总账系统记录的“1601固定资产”账户金额相等, 固定资产账套所记录的累计折旧和总账系统记录的“1602累计折旧”账户金额相等, 见图4。

在实务中, 如果对账结果不平, 说明会计处理有误, 固定资产系统是不允许结账的。但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在设计题目数据时没有考虑到总账和固定资产系统数据的衔接, 大部分账套固定资产系统对账都不平。对此在固定资产系统期初选项中, 可以选中“在对账不平情况下允许固定资产月末结账”选项, 见图5, 这样在对账不平情况下仍可结账。在教学过程中, 向学生讲明这一情况即可。

四、结账

同其他系统一样, 固定资产系统完成了日常业务处理以后, 要进行月末结账。在月末结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结账前必须完成折旧计提, 如果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 系统是不允许结账的, 见图6。结账以后本会计期间的所有数据不能修改, 如果在结账后发现会计数据有错误需要修改, 可通过“恢复月末结账前状态”来进行反结账。

摘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中, 固定资产一般单独作为一个子系统建立账套进行核算。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 固定资产期末处理业务是教学重点、难点之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以用友U-872为例, 说明固定资产系统期末业务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固定资产系统,期末处理业务,用友U-872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账务处理探讨 第8篇

公允价值计量是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中的重要内容, 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重要意义。但在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处理方面, 现行规定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下面以金融资产中的公允价值变动业务为例加以探讨, 希望对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有所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三十八条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做了如下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

其中第 (二) 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比较好处理, 基本的账务记录为: (1) 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记或贷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 (2) 年度结束时不需要做业务处理; (3) 该金融资产出售时,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借记或记贷“资本公积”。

第 (一) 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看起来很简单, 但在实际处理时有问题。举例如下:

例:甲企业为工业生产企业, 20×7年1月1日, 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 020, 000元 (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 000元) 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 另发生交易费用20, 000元。该债券面值1, 000, 000元, 剩余期限为2年, 票面年利率为4%, 每半年付息一次, 甲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资料如下: (1) 20×7年6月30日, 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50, 000元 (不含利息) ; (2) 20×7年12月31日, 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00, 000元 (不含利息) ; (3) 20×8年3月31, 甲企业将该债券出售, 取得价款1, 180, 000元 (含1季度利息10, 000元) 。

为简化起见, 此处省略与利息相关的处理, 只考虑公允价值变动部分。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7年1月1日, 购入债券

(2) 20×7年6月30日, 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3) 20×7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4) 20×8年3月31日, 将该债券予以出售

二、现行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上述账务处理是会计准则讲解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讲到的处理方法。但该处理方法遗漏了年度结束时将损益结转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 如果考虑这一问题, 则在20×7年12月31日, 还需要增加如下账务记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 贷:本年利润100000”。这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不再有余额, 那么在20×8年3月31日该债券出售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不应该再出现在借方;但另一方面, 前一年结束时虽然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去了, 这部分损益属于未实现的损益, 需要在未来实现时 (即20×8年3月31日) 转为已实现损益, 所以还需要将其转入“投资收益”。这种处理方法容易造成误解, 即原本没有余额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凭空多出了借方余额, 当然在本年度期末它将和转入的“投资收益”同时结转至“本年利润”, 并不会对年度利润有任何影响, 但该处理方法显然令人费解。

三、两种解决思路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 一个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法, 就是在年度末结转利润时, 为了全面计算该年度损益, 仍然进行“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贷:本年利润100000”的账务处理。但是, 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未实现损益, 在下年度初须将其从本年度利润中转回, 做“借:本年利润10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的账务处理, 将其转回。依此类推, 直到该金融资产出售时再将其转入“投资收益”。

另一种解决方法, 为配合“综合收益”的列报, 可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全部列入“综合收益”, 不再区分“计入当期损益”和“计入所有者权益”两种类型。设置“综合收益”科目, 无论是原先计入“当前损益”还是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都不再按原先的账务处理进行记录, 而是在年度末都计入“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上不再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而是以“综合收益”表的形式出现, 这种处理方式更好地体现了公允价值变动最终属于“损益”的本质属性, 比现行的计入“资本公积”这样的临时性处理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谢获宝, 魏美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跨期核算及信息披露——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J].财会月刊, 2012.19.

[2]李继楼.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入利润表的质疑[J].财会月刊, 2012.11.

[3]谷强平, 周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及利润表列示改进——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J].财会通讯, 2012.7.

[4]龙志伟.浅谈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J].商业会计, 2011.33.

[5]李红梅.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及其列示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 2011.9.

上一篇:对外宣传品下一篇:植物叶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