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

2024-06-18

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精选12篇)

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 第1篇

一、要注重教材的编排创新

在高职教学教材的编撰过程中, 要加强调查研究, 摸清教学需求, 提高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实践应用性。如, 对定义导入或知识点讲解, 应当佐以大量的来自生活工作实际, 贴近时代步伐的生动鲜活的实例, 增加学习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对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定理和知识点, 要善于利用图形的生动直观性加以说明讲解, 必要时, 还可以适当增加物理背景和实际意义介绍;在知识层次安排上, 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坚持由简入难, 循序渐进, 以便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值得注意的是, 应当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的基础上, 努力丰富习题的题型, 注入时代感强、趣味性浓的元素, 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和深入探讨的欲望, 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如此, 才能使教材在不失逻辑严密的前提下, 变得灵活与生动, 既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也不会使学生因为是纯数学理论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要坚持课程设置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课时, 经常会反复问这样的问题:学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处?这就告诉我们, 数学课与专业课和实际生活脱节了。实际上, 很多数学问题就是源于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正如微积分的建立, 就是牛顿和莱布尼茨为了解决当时存在的物理和几何中的实际问题,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创立而成的。当前, 对于数学教学, 要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针对各专业特点, 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 最终实现数学课与专业课的无缝隙对接;对于部分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深造需求, 学校应创造条件, 增设自考选修课, 补充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内容。

三、要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 应适当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解决”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不同问题或任务,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 实践体验、解决问题, 以便学生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 实现学生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 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环境, 又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性和独创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只有让学生主动置身于问题之中, 才能激励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积极主动尝试探究, 不断丰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要推行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当前高等职业数学教学课时缩减、任务量加大的情况下, 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效提升教学成效目标, 就必须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强调数学的“思维训练”功能, 更应突出强调数学的工具作用。所以,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调动学生课内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他们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收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掌握最新的前沿科技资讯,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处理好经典知识与现代内容的结合, 以确保在必要时能够适时引入专业学科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案例, 克服学生在数学认知上的心理障碍。如, 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就要充分发挥讲授课的长处, 由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将知识点讲清、讲透;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则要结合专业特点, 精讲典型案例, 然后让学生研讨座谈。在当前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已成大势的情况下, 授课教师既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和个人讲课风格的不同,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图像、声音、动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精心设计电子教案, 合理调整知识重点, 适当添加动画素材和例题习题;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阅读, 实践证明, 那些富有应用性、趣味性、总结性的材料, 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点, 也有助于敦促学生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索领悟和探索发现;还可以针对某个问题, 开展网络讨论、举行课外数学实践报告会和学生讲授、教师点评总结等形式, 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五、要落实教学实践的创新

著名数学家欧拉认为, “数学这门学科, 需要观察, 还需要试验”。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改变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较弱的弊端, 增强数学课的实践教学份量。如, 在一年级上学期, 可以开设基础实验教学, 让学生学习一些数学软件的用法, 并在教师指导下, 在实验室或计算机房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通过动画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技术展现传统数学内容, 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直观的印象, 并在下学期逐步接触数学建模, 学习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建模的一般方法。在二年级时, 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选修课, 如, 最优化方法论、运筹学、线性规划等课程, 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还可以组织开展例如“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己组成团队, 自行确定题目, 然后查找资料, 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求解, 推广应用, 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讲解与答辩, 老师给予指导与讲评。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养成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践功效。

六、要尝试考核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评估形式是以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考核为核心的闭卷考试形式, 其命题强调严密、形式演绎、重视模仿, 评分方式简单, 考试卷面成绩加上学生作业成绩为最终成绩。实践证明, 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以多维度、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因此, 我们必须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 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除常规考核方式外, 可以让学生撰写有关本课程的小论文, 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性, 小论文也计入平时成绩, 使考核机制朝着考试温和、学生建构、强调应用、注重趣味、注重创造、善于表达的方向健康发展。

七、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具有润滑油和催化剂的作用

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 第2篇

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折,对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三阶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提出了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作 者:边文莉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23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学课程 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作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作文创新教学 策略

作文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代创新教育理念和职业素质及思维能力的要求,“作文教学”的“清渠”也亟需创新教学这一“源头活水”的注入,使之彰显出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旺盛的生命力。然而,高职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少思考创新的意识。由于缺乏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写作思路狭窄,结构层次不清晰,内容空泛贫瘠,缺乏新意。教师对课堂作文命题的随意性较强,有序安排较少,作文训练量不够,指导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作文创新教学的建构与发展。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突破瓶颈,应成为高职语文教育界深思探讨的问题,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作文创新教学理念、探寻创新的路径和研究能易于实施操作的创新教学的策略。

相似于普通高专的教学目标,高职作文教学是学生识字、组词、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练习,也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职作文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升思维品质,有益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基于此,以提高学生课堂写作质量为目标,教师可以在作文创新教学的策略上作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培养高职学生作文兴趣的创新

1.研究作文创新的思维方式

作文教学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和培养其创新思维。思维的智力品质即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的高低影响着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文字是感知美创造美的物质载体,评判作文创新思维最高境界的标准是创造出蕴含着“美”与“理”的因素,①前者包括思想情操美、理想境界美、艺术形象美、谋篇布局美、风格情调美等,后者指意味深长的启示、哲理。作文教学应与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相结合,然而高职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立意千篇一律。作文创新的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求异思维,它是开拓创新的法宝,是开启学生写作思维视野和培养其写作兴趣的源动力,是提高学生思维智力品质的工具。作文只有新,才美,只有美,才有无穷的魅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到同中求异,写出新意。

2.挖掘高职学生的强项和创造潜力

高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进行点评,要经常创设丰富多彩的写作学习活动,例如开展经典佳作阅读、课外范文鉴赏、分组讨论话题、朗诵古诗、解说故事、演讲比赛、看图说文以及播放视频像观看新闻、影视剧之后写短评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这些活动能营造出较浓厚的写作气氛,一些学生易表现出愿意说、乐意演、喜欢评等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努力寻找自己的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将优势强项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作热情,使写作成为其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高职学生研究作文内容的创新

1.重视作文立意和内容的创新以及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提供素材资料和查询、获取资料的方法,根据不同命题形式和文体要求,系统地讲解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优选新例文,编辑新材料,探索新方法,提供新题目,为学生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写作的机会,比如,设立“立意新思路”、“高分材料例说”、“新表现技法解读”等栏目,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作文创新的方法,使习作能达到“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词中有象,句中蕴情,段有条理,文有感悟,境含意味”的良好境地,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其语文素养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2.明确高职作文创新教学探究的具体对象

(1)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佳作范文,思考作文内容和表现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丰实、总结与提升写作经验。(2)启发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现实世界,从多角度做细心观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4)设计适合各年级认知特点和学习梯度的作文创新的教学流程和评价标准,并加以完善。(5)分析作文创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

三.高职生作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1.模仿、借鉴课文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只有继承才有发展。让学生在仿写中求创新,是写出创新作文的首要方法。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先决条件,厚积薄发,为写作奠定基础。宋代朱熹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通过良好的阅读积淀能“习得”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精读、细读文章,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积淀、人格境界的陶冶和塑造,同时积累大量的内容和语言材料,使文章内容丰富详实,语言多姿多彩。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写作章法和经验,注重对遣词造句、文段结构的分析和仿照,促进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转化。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文章的精髓之处,并有侧重地训练。例如,阅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侧重学习白描手法。精读小说《项链》,学习构思的精巧和立意的深邃。读议论文《咬文嚼字》,借鉴横式结构的运用。品味散文《荷塘月色》,学习布局谋篇的艺术和细腻形象的景物描写。思考文言文《师说》,学习对比论证手法和敢于质疑批判现实问题的思辨意识。读说明文《牛郎织女》,学习文艺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和严密的说明顺序及准确的说明方法。

2.聚合社会焦点、热点创新

焦点、热点是指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视角和问题。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索。大到国际新闻,小到平凡轶事,尤其是涉及国际外交、行业职业责任、人际诚信、航天科技动态、城市建设、环境资源保护、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重要问题或一些贴近民生的新动向、新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广泛阅读重要的报纸和核心刊物,多收听广播,多观看电视新闻,坚持积累新素材,掌握新资讯,并以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这些变化,具备敏感的思维意识,产生灵感的火花,建立自己的观点,形成新颖的立意,这样写成的文章势必具有颇为鲜明的时代感和内在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3.抓住生活创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似万花筒,花朵色彩迥异、争奇斗妍。高职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头脑中储存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抓住生活和课堂学习中的片断进行思考创新。一次考试、一次登山比赛、观察植物、动物的一瞬、同窗间的一次心灵交流、一次职业技能实训操作、一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等生活之曲中的“小音符”都能构成作文“华丽的大乐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过程和社会环境中的新发现,探知新体验,以自己的感知抒写自己的心声。对人、对事的感悟可构思成记叙文、小说、议论文;对景的欣赏品味可写成散文、说明文、诗歌。这样,从内容到体裁及形式都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方能耕耘出创新写作的希望原野。

4.思维方式的创新

高职作文创新应转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兼具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实现两者的融合。文学的特点是借形象来思维。写作教学的本质任务是训练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中,体会和领悟到其本质意义。教师应布置相关的命题训练。例如话题作文:《鸿门宴》项羽、刘邦个性分析;给材料作文:请学生甄别两种现象、对比观点后进行阐述等。若课时有限可让学生进行言语表达练习,再让学生课下写成主旨鲜明的议论文。这些题目,都需要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还应加强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创造想象是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像解读杜甫的《客至》,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和续写邻居老翁前来饮酒、主客三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总之,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力,拓展深化感悟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习惯,以达到提高思维的智力品质、生成作文创新的目的。

5.教学指导上的细化创新

作文指导对作文创新具有纲举目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般的重要作用。高职教师应予以重视,要多留出作文讲授与指导的时间,做具体分项的启发与指导。所谓细化项目,主要体现在标题、思路、立意、材料、语言、表现技巧和文面排列形式等几大方面的创新。教师可以按这些项目分门别类,逐项做具体讲解和例说,也可以编辑成模块教学,列表讲析,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以材料的创新为例,可以开设三个模块层面:1.材料具有独特性。2.旧材料也能翻出新意。3.材料有丰富的内涵。第二个材料,还可以再细化为历史材料(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今现实材料;中国材料和外国材料;典型人物事迹材料和名言警句材料。

6.写作沟通中创新

高职学生本身也是课堂的资源。在写作过程中应注重同学间的协作,主要包括见解商讨、选材组材、互相评改习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新的知识和启迪。教师要制定出基本标准,明确作文创新的发展等级。大致包括:1.深刻:透过现象思考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③记叙文和散文记写人物或景物描写能细致生动,具有个人的感悟、哲理、意境。议论文写作能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4.有创意:立意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想象推理有独到之处;全文富有人文性、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学生根据此标准来研讨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予以修改,并且将相互沟通中的所得所感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写进作文,思想的切磋碰撞往往能激荡出更多新颖的光波。

四.结语

高职作文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受其认知、兴趣、思维、毅力、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作文创新教学的策略方法要在不断的尝试中予以调整和完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阅读感悟能力;教师要传授具体写作方法和技巧,于写作实践中不懈探索出作文创新教学的广阔天地,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科文.烛光——教育教学文粹.〔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6).

注 释

①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43.

②科文.烛光——教育教学文粹. [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104.

③科文.烛光——教育教学文粹.[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105.

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第4篇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 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题意成为解应用题的第一道关卡, 不少学生就是由于读不懂题意而不能解决问题。因此,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和材料的感知能力和对问题形式结构的掌握能力,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二是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 问题是关键。数学建模的问题是多样的, 应该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其他学科等多方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 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应与高职数学课程内容有联系。教师在教学中, 应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 帮助学生实现问题数学化,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模型的材料,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际问题, 选择好合适的基本建模类型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 是数学应用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从数学角度, 用数学的语言、知识和思想方法来描述、理解实际问题, 把实际问题数学地“翻译”成数学问题。“翻译”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的概念、背景,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并有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本中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多参加实践, 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贴近现实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为实际背景的开放性或探索性例题, 引导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主动用所学过的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方面,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熟悉一些数学模型, 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与传统的数学课程相比, 数学实验课更侧重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即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创新意识和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包来取代那些繁杂的推演和复杂的运算技巧。因此, 数学实验课是加强实践性、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数学实验课的内容可以取自工程、贸易、经济管理等的实际问题, 介绍如何通过建模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讲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介绍各种常用的数学软件。通过在计算机上做实验, 使学生掌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为切实有效地贯彻教学模式的改革, 还需要改革考试方法与之配套。首先要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多项考核指标, 然后采用期末考试、平时测练、开卷考试、学习报告、数学试验报告和小论文作为考核内容和方式,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核方法已不单纯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途径, 是教学活动的延续, 是培养能力和素质的最后手段, 起着既把关又锤炼的作用。合理高效的考试方法, 对于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也是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要“面向专业需求, 融入建模思想, 淡化严密形式, 关注应用思维”的教学指导思想与全新理念, 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信峰, 张翼.高职教育数学课的教学模式[J].北京联合大学高教研究, 1997 (1) :69-70.

[2]郭大力.能力型数学素质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初探[J].工科数学, 2001 (6) :30-34.

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 第5篇

摘 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平面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建议。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的创新 第6篇

一、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

1.高职学生成分复杂,文化基础不一

众所周知,高职的学生成分比较复杂。他们绝大多数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高中学生,还有一部分是三校(职高、中专、技校)学生。从总体看,高职高专的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公德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自我意识较强。高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较差,这对于学生本身的自信以及日后对他们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另外,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对人生的目标模糊。

2.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教学,课堂气氛沉闷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时教师只需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高职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授课方式过于俗套

高职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高职教师都是本科老师兼职,上课时也是依照本科生教学模式进行,其教学工作还是遵循过去的传统模式,很少与学生互动,教学方法完全没有新意。

二、当今高职教育教学的可创新之处

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养成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发现知识”中学习知识,在“发现知识”中使学生学习观念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在“发现知识”中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教师应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还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的进程,使教学循序渐进。高职学校的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搞好课堂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游戏、娱乐和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游戏和娱乐需要。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2.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灵活评价,培养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单纯的理论已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的强项是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中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多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校中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计算机操作比赛、职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以此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的方式可以是开卷、口试或写学习心得等,由教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间完成。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不放松,注意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品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

3.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是富有个性的活动,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高职学校的教师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学是双向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学生建立动态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总之,高职教育教学是一片新的领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实践,就一定会把高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使高职生能学到真本领,走上社会就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作者单位:张冬梅、吕敏,山东省枣庄职业技术学院;

李研,清华大学)

高职临床检验教学的创新 第7篇

关键词:高职,临床检验教学,创新

在医学检验学中, 临床检验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学科, 且是一门主干课程, 该门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怎样运用传统或者是现代设备, 对人体的血液和其它体液进行精准的检测, 继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1]。在高职院校中, 临床检验是对检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基础, 因而, 加强对该门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且最大限度的提升检验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水平, 是极为关键且有必要的。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提出几点临床检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学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般是采取如“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而这些教学方式往往会极大的制约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且使课堂显得缺乏活力。在这种情况之下, 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实施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自身为主导的一种启迪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启迪学生上;在临床检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尽可能做到少写、精讲, 且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吸取且掌握更多的知识[2]。例如教师在对“血液教学”、“尿液教学”进行讲解时, 在讲解之前, 应要求学生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 且在上课之前, 向学生展示一份 (具有临床意义) 检验报告, 教师先不说明报告的最终结果, 请学生对其进行分析, 在学生带着问题的情况下开始新课的教学。如此这般,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 继而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之后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一一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能够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培养。

2.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通常情况下, 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并不好, 有的学生甚至是不愿意学习;而如若还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所以, 对高职临床检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 采取多种多样教学方式, 显得尤为关键。在临床检验教学中, 有许多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即教师先提出专题学习框架, 之后要求学生自己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 探索知识, 继而对其创新意识、探究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3];教师可以“瑞氏染色”作为探究的专题, 以往在对该内容进行讲解时, 通常是教师先进行一次示范操作, 之后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开展实验, 这种做法容易发生细胞着色不清、染色太深亦或者是太浅等情况, 对此, 可将缓冲液、染色时间作为主要探究问题, 继而引导学生对染色时间、缓冲液对染色所带来的影响。

病例教学法也是一种不错的临床检验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完贫血一般检验后, 教师可给出一个相应的贫血病例, 且对该病例的临床表现、临床特点等, 之后要求学生做出如下分析, (1) 依据所学知识, 分析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 (2) 有哪些诊断的实验依据? (3) 需和哪一些疾病相区别? (4) 是否还需做其他检验?检验的项目是什么?通过病例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透彻的掌握临床检验的知识;与此同时, 还可加深对有关临床学科的知识。

3. 强调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结合

当前, 高职临床检验的教学内容追赶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 这一现象是极为普遍的, 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机械设备, 远远滞后于实际临床应用, 大部分的临床实验教学内容依然主要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而临床上, 主要是采取现代化、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来开展检验工作, 由此可见, 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 而这种情况对检验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极为不利。因此, 为了能够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检验科人才, 强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是十分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检验专业学生到检验科学习, 即组织学生课外时间到临床检验科, 亲身参与一些临床检验工作, 例如采集血液标本、处理血液标本。一般情况下, 一名带教教师负责3~4名学生, 学生人数不可过多, 以便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使用检验科中的一些检验设备, 如血沉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等。通过这种临床实践, 让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更为彻底的掌握临床检验学的相关知识, 可以及早与现代化的检验设备相接触, 防止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在此过程中, 还能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高职检验专业学生而言, 加强对临床检验课程的学习, 对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更好的应付临床检验科的工作, 极为有利。因此, 高职院校及其相关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思维, 优化创新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手段, 同时注重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以此通过种种措施来最大限度的提升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继而培养出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群芳.对临床检验教学创新的一点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 (27) :176, 封3.

[2]屈林, 郑兰香, 李红卫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检验教学改革尝试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10) :2011-2013.

浅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8篇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为课上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听, 课下学生埋头做题, 苦苦钻研。这种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种被动学习状态下, 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学生课上无奈地听, 既听不懂, 又不感兴趣, 课下为了不挂科, 努力地背公式, 拼命地做题, 最终应付完考试。如此之下, 高职数学教学怎么会有生命力?如此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 不仅自身学不到实在的知识, 而且也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 更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本质在于培养技术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最终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高职数学教学任务为服务于专业, 注重应用, 全面育人,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更好地完善自我。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专业需求, 整合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都有自身专业定位, 高职数学教育要服务于专业, 根据专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教学内容要尽量减少枯燥的理论, 加大信息量和实际应用, 并且在教学中始终渗透现代数学的思想和观点, 服务于专业需求, 突破教材的限制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适应。

如何才能做到以上要求呢?高职数学教师要积极向专业课教师请教, 了解自己所带专业的特点, 尤其搞清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点在哪里, 进而根据专业需求, 将相关的专业模型带入数学课中, 突出了数学的应用性, 拉近了师生关系, 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重视意识。

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建模思想, 注重数学的理论和应用的最佳结合点, 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专业概念, 通过专业概念进行实例讲解, 如医学、保险、建筑等专业领域的例子。这样, 通过对学生自身专业的实例讲解,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 关注的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而这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并不适用, 他们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并不需要出色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数学是服务于专业的, 但是数学也是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工作中的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加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计算机的学习。所以, 教师要通过借助数学软件, 展现数学的与时俱进和实用性。当下数学软件的完善和数学实验的出现, 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对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感触, 使用教学实验展开教学, 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学习兴趣提高了, 听课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高职数学是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对于公共基础课学生并不重视, 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高职数学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对于他们所学专业的重要性, 更要让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完善自我, 使其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职业道德。高职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 还要进行人文教育和情操教育。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魅力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教学实践中, 越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 学生越喜欢;越是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师, 学生越尊重, 所以高职数学教师要把人文教育贯穿于数学知识教学的始终。

二、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例题———练习”, 教师想要改变这个模式, 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教学方法可以是问题引导式, 任务驱动式, 也可以讨论, 或者专题……只要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有较强的学习的效果均可应用在课堂之上。高职学生相对于其他高校学生, 学习主动性不强, 独立思考能力稍微欠缺, 所以高职数学教师要有耐心, 尽可能地发掘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高职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 高职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项特点, 多进行尝试和创新, 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 组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师生共同进步。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更新教学手段

高职数学不同于初高中数学, 教学手段要体现先进性和信息化。随着教学手段革命时代的到来, 高职数学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

关于多媒体教学是否适合数学存在诸多争议。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能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并结合板书教学, 那么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数学教学的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 比如, 可以将空间、时间和过程呈现得简单易懂,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数学概念本身很抽象, 如果再空用语言解释, 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是, 多媒体可以将数学概念形象地呈现, 并且在展示过程中, 学生会充满了兴趣,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由于当前网络的流行, 计算机和教师的吸引力, 哪个更强, 学生心中有自己的判断。教师与其训斥学生, 不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开展教学。高职数学教师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网络共享, 给学生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网络信息平台, 可以将课件、讲义等呈现在网络信息平台之上, 供学生自学使用, 还可以建立交流论坛, 交流群等, 这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帮助。网络信息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和欠缺的内容, 从而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四、从实际出发, 改革考核方法

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9篇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 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 比较传统和陈旧, 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数学学习就意味着坐在教室里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知识, 然后努力记住一堆公式、定理, 然后再做练习, 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多少年来, 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 与专业结合不密切, 反映现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内容单薄。这就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而影响了高职数学课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 高职数学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这样陈旧、失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显然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 建立优化的高职数学课程内容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 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为将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

2.1 整合教学内容, 服务专业需求

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紧贴专业需要,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整合成计算机数学, 将经济数学、线性规划、概率统计整合成新的经济数学等;教学中减少枯燥的理论推导, 加大信息量, 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 精选经典教学内容, 引进不同专业的新的科技成果, 克服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着力于高职数学的应用教学。要注意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进专业模型, 强化概念的运用。要实现这一要求, 数学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积极求教于专业教师, 请他们提供专业课上所用的数学知识点, 弄清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情况, 将相关的专业模型引到数学课中来, 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比如在讲了导数概念及其计算后, 在经贸专业可介绍产品总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 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 (边际成本) ;在制药专业授课时可介绍身体对药物的敏感度;在机电专业授课时则可介绍质量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 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 电子电路课程的感应电动势、磁场的变化率等变化率问题, 加强学生的导数概念在专业实用性方面的认识。

2.2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实践能力, 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 给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强有力的方法论指导。教师教学应尽可能地将相关的专业模型、其他学科领域的外部应用引到数学课中来, 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培养训练, 使其亲身体验到数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连续函数性质时, 可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如四条腿的桌子、凳子只须任意旋转几次就一定可以使四条腿同时着地放稳。在讲授函数最值时, 可结合建筑工程、医药、保险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实例。这样用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解, 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 有利于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3 借助数学软件, 更新计算技术

传统的数学教学, 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而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 从业以后不会要求他们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 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 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 会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迅速、准确地加以解决, 他们就是完成了任务。这说明使用数学工具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2.4 加强人文教育, 全面育人

高职教育不仅要是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美的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眼光,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加强人文教育, 把情感、态度、理想、价值、职业道德等也作为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 这些知识的引入, 将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工作能力、迁移能力、美好情操、意志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一定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使之成为既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 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既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世界性的开放眼光, 又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

3 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应由“知识的传授”与“例题—练习”的模式逐步转变到以“对学生的鼓励”和“积极的探索”为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 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较为全面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己“学会”, 并使学生“会学”, 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此外,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地学习的兴趣。

4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可以有效地改善数学教学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 能够呈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的特点, 简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例如, 在讲解定积分的定义时, 我们往往用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作为引例。讲述了分割、近似替代、求和这几个过程之后, 单纯地用语言描述取极限的过程——当分割加密之后, n个小矩形面积之和趋近于曲边梯形的面积。这显然显得比较抽象。如果使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学生就会看到一系列连续的画面, 很容易就理解了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 从而得出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即求和式的极限;继而再抽象出其中的数学含义, 就得到定积分的定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可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4.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 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 避免了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 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 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结语

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适应培养高职人才的需要, 教师应优化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 不断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 成为新时期的合格的高职数学教师。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以下内容:即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思想为指导, 优化教学内容,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改革考核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玄令.对高职数学课教法改革的几点看法.辽宁高职学报, 2002-02-20期刊.

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 第10篇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下,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了高职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 随之相关数学软件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也逐渐进入学生的学习范畴。数学软件的出现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借助计算机观察数学现象, 亲身体会、发现数学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借助于它创新教学方法, 开启新的教学模式, 促进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1 借助数学软件建构观察教学法

借助数学软件, 制作出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官的参与, 培养其自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后做好感性准备, 进而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听课效率。

例如在学习梯度时, 我们知道梯度是一个向量, 指向函数增长最快的方向, 但是很难理解, 我们用Mathematica软件 (1) 里的Locator控件制作一个可以随意拖动的动态图来演示梯度。

首先根据给出的数学表达式, 定义出其梯度函

运行结果:

定义梯度函数的单位向量函数

运行结果:

利用定位器控件+箭头标识来演绎梯度的概念

运行结果:

如图1,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拖动鼠标, 观察梯度的变化, 直观明了。

2 借助数学软件建构验证教学法

建构验证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软件来检验所学的定理和结论的正确性, 辅助达到教学目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一些定理和结论通常不要求学生掌握证明过程, 这样使得数学的严密性打些折扣, 借助于数学软件我们可以证明给学生看, 这样的结果是正确的, 使得学生更易理解并牢固掌握这些定理与结论。

3 借助数学软件建构模拟教学法

数学中的一些量是在动态的变化中刻画而来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数学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教学。例如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有两个概念, 频率和概率, 事件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为了更好地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们可以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很小的投掷硬币的模拟实验。

假如投掷硬币800次, 模拟投掷硬币的结果 (3)

当再次运行程序时, 结果与上面的不一定相同, 因为这又相当于做了一次投掷硬币800次的实验。当程序中的n=800改为n=8000时, 就相当于投掷硬币8000次的实验。借助于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模拟大量重复性劳动, 弥补了常规实验的不足。

4 结束语

基于数学软件的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新颖独特, 将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定理及结论等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加强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与应用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学生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观察数学现象, 一方面能够亲身体会到验证、解释、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另一方面也能培养高效率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技术的能力。

注释

11 丁大正.Mathematica基础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1) .

22 嘉木工作室.Mathematica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 .

创新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的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实训教学

一、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了清晰的规划,特别是在实训教学环节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给予了实训教学环节前所未有的重视。实训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高职学校应脚踏实地搞好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出更多更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应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确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穿插进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实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每阶段主要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次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随时随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把教、学、做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教育整体。

二、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把实训教学放在次要位置,体现不出高职特色,甚至将高职教育办成了压缩式的普通高等教育。如此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使高职教育偏离办学初衷。

2.实训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在我国高职院校多为新建院校或中专转制为高职的院校,本身办学基础较差,实训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受场地和资金限制无能力去添置和更新实训教学设施,导致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实验实训开出率较低,基地建设停滞不前。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第一,教师来源的单一化。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中,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由于这些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上没有经过工作实践锻炼,对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工程实践水平较低。

第二,教师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尽管《职业教育法》已出台多年,但是由于没有鼓励性和强制性的政策制度,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能够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人数不多。

第三,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各高职院校制定的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如: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享受某种工作环境、优先考虑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等,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受社会及高职院校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多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型”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教师聘任制无法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目前面向社会的招聘仅仅停留在人才引进上,热门专业教师的引进尤其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的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其竞争性、择优性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4.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在我国,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企业必须参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如何参与在法律法规上没有硬性规定。大多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难以稳定。此外,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高职教育追求人才培养“零适应期”的目标存在矛盾,很多企业不热衷基地建设,也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因此,我国实训教学虽然也注意发挥企业的作用,但尚未真正过渡到“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均为主体。

5.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立法建制,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出台适用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使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标准化、职业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开通“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性干预、宏观调节、政策引导,从而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对于坚持到业务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参与项目开发和参加实习培训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待遇上的倾斜。要妥善解决 “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的职务晋升的问题。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应用开发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他们的创新成果,要象其他科研和教学成果一样,给予充分的重视。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是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要在技术要求上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实际应用的本领;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相对稳定、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以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3.完善实训内容改革实训方法

结合行业需求,编写具有综合性、系列性、多元性实训教材。综合性、系列性是指将各单元讲授的理论知识按其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综合到一个系列性的实训中去。多元性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的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可以殊途同归,即实验具体方案的多元化。实训内容既要直观易行,又要引人入胜;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紧跟时代具有内容先进性;实训内容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主持者、承担者,而不是简单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对课程产生兴趣,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技之长,甚至对将来的求职和走入社会参与竞争都会建立一定的信心。

4.加强实训管理

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为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训教学文件。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实训基地负责人职责;指导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勤与请假制度。实训应该建立的实训教学文件包括: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实训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实训进度计划;实训教案。

5.严格实训教学的考核

实训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规范实训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训教学质量。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训教学文件。实训教学考核办法主要考核指导教师。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本系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学校实践教学检查组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实行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先、超课量津贴奖惩挂钩的办法,这样可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实训成绩评定办法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实训结束时,各实训基地要成立实训考核小组,负责评定学生实训成绩。考核人员应严格公正,认真履行职责。凡被评为实训成绩不及格者,一定要补考(补做),补考(补做)仍不及格者应随下一届学生重新实训。各实训基地可收取一定的补考费。若能认真落实以上措施,便可在较大程度上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炳文,孙淑敏.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功能与重点探讨[J].南方论坛,2006,(2):16-27.

[2]黎辉雄.浅谈如何提高实验实习教学效果[J].大众科技,2006,(3):141-142.

[3]张义平.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能力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6):149-151.

作者简介:

王长松(1963-)男,辽宁沈阳人,工程师,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疗器械系实验员,研究方向为医疗器械实验实训教学。

关于高职高专教学创新的建议 第12篇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原则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为:能够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生产、建设所需, 投入到服务社会的第一线。全方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高级人才, 一方面, 学生需要具备各自专业的基础理论性知识, 并且可以熟识各自专业领域的现实实践能力, 掌握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 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高职高专在学生教学的培养方面, 首先, 是以各个岗位的工作属性、学生的能力属性等综合方面设定了人才培养的性质, 在此前提上, 高职高专在今后的教学任务中, 都应当紧密地团结在该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增加组织一系列具有高职高专独有的具有针对性教学特点。现阶段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实际的教学现状中, 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 即沿用一些过去的本科或是专科的教学流程, 教学课程的安排, 甚至在教学课本的内容中也是照搬硬套。如此一来, 学校的管理人员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固然会相对轻松, 但从实际的教学质量来看, 高职高专学生既不能在教学所学到的知识理论中和那些本科与专科生对比;在技能实践的操作上, 也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导致高职高专教育不仅迷失了最初的教学目标, 也失去了最根本的教学意义 (2) 。对比本科教学, 高职高专的教学具备最显著的特征属性便在于应用性, 应用性的内涵不仅注重学生在学校的素质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职高专实现教学创新工作, 必须以理论、技能、素质作为教学任务的纲领性文件进行教学。同样, 倘若要完成高职高专所制订的教育创新目标, 就必须从建立与完善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开始。

高职高专的教学创新必须立足于应用性、包容性、前瞻性 (3) 。所谓应用性便是指学生应当积极的面向社会。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高级实用性人才, 属于社会资源中关键的要素之一, 即智力资源。学生总有一天在毕业之后, 依然需要面向市场竞争, 满足客户需要。教学创新中应用性就是让学生明白,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额度, 需求阶段以及需求预期。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是手段, 就业才是目的。而只有更好地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应用于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就业。而包容性的意义, 就在于高职高专院校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与世界接轨, 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的结构。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作用时, 学校也有义务将我国的教学融入到国外教学中来, 以此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化人才培养。教学的前瞻性是指教学必须符合面向未来的要求, 高职高专的诸多院校学生中, 有许多计划在今后利用不同的学习形式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所以, 当前的高职高专教学应为学生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深造, 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 我国现阶段所奉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作为当前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功能, 其重要性无需累述。因此, 应当鼓励高职高专院校实施企业的自办, 并且按照高职高专院校的人力资源或是根据院校的自身特点、文化特色延伸发展出相关产业。高职高专院校创办企业的原则便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以及实际训练当作第一发展的效益, 其次才可以权衡高职高专院校创办企业的经济效益, 确保学生在校所学技能与进行企业之后的岗位工作完全契合, 其重点就在于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在实施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与引进院校师资队伍时, 都需要尊重与征求企业一方的相关意见, 并且可以告知企业对相关实践活动的指导。

二、根据社会所需, 调整相关专业设置

由于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与市场经济发展所涉及的诸多岗位职能拥有很高的契合性, 因此, 高职高专的教学专业设置上更应该以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 按照具体的行业发展, 适时地对专业进行调整, 从而把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中。所以,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设置新型专业课程时, 相关负责人应当积极地深入到企业的一线中来, 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能要求, 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并且全面地开展对该行业的调查, 对该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额度, 做出准确的预测, 与企业共同协商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准确定位。另外, 高职高专在设置新型专业课时, 除了要权衡该行业的市场背景与发展潜能外, 还应该考虑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办学优势,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避免到时盲目地扩充新型专业, 最终发现自身并无办学的条件与不具备充足的教师资源。其结局最终只会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行业所需发生巨大鸿沟, 使得高职高专人才无法被社会广泛接受, 同时也背离了学校最初的培养目标。在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资源与行业发展规则后, 高职高专院校在设置社会所需专业课时, 要正确地处理好专业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与调整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稳定性的基础上, 专业课程设置才能够具备规模化、质量化, 也只有对专业课程的内容始终维持在灵活性范畴里, 才不至于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淘汰。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当对当前国内外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准确地把握当前市场经济结构所可能发生的变化, 认识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于一些传统的不切实际的专业进行革新, 增设一些现代化的新型专业, 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当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论充足, 进而确保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将教学理论与工作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 是历来高职高专院校所面临的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 依然要明确要求“理论联系实践”不动摇, 方向不改变。这样一来,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便更加严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联系学生接收教学的能力实际、社会实际与专业实际技能的关系, 增强学生面对问题时,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属于高等教育, 但对教学要求与教学质量评估的界定比较模糊, 所行使的教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普通本科教材。故而, 高职高专教师在“取法其上”的前提上, 准确地理解教材, 既不提升教学内容的标准, 使学生接收吃力, 也不降低教学标准“得乎其下”。教师要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 反复更新教学方向。当教学内容始终维续在一个稳定的标准下, 对于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 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坚决淘汰;让一些新型的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知识补充进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适时地进行增减。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就业率显示, 高职高专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业成绩上, 通常比许多普通本科与普通中等学校的学生更为突出, 尽管出类拔萃、拔尖的学生并不占据大多数, 但是学习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的学生也只是占据极少数, 大部分的高职高专学生都处于“中间地带”。面对此现象, 学校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勇于创新, 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的摸底考试, 然后按照考试的结果, 进而分成“快慢班”完成教师教学 (4) 。对于一些分班之后人数不多的无法分班教学的专业, 学校可以给那些学习能力突出、理论知识强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 让他们可以更加充实地投入学习;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不强, 不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学生,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专业的补习课, 在完善他们基础能力时, 以备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在现行的高职高专教材中, 许多课程章节仍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选择与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之后再按照教学所需重新制定内容顺序, 完成教学安排。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本之外的参考书目, 方便学生对内容更好地掌握理解,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 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时, 在规范教学行为的同时, 也需要增强自身的讲授艺术。一方面, 在教学的主要行为中严以律已, 根据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实施教学, 另一方面, 也需要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与个人魅力, 最大程度地将知识趣味化, 把科学的内容与感染力完美结合, 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管理的创新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中, 一方面, 需要重视组织管理的机动性, 另一方面, 也需要秉持制度管理的实效性。组织管理主要分为阶梯型管理:学校中的教务处、教科所属于第一梯队, 这两个部门即代表学校的管理职能;学校中的各个系部属于第二梯队;教研处属于第三梯队。其中, 负责教学管理工作配置的主要便集中在校教研处;而对教学管理进行决策与判断的在校教务处和科研所;在这两个阶梯中进行协调工作, 属于校各个系部。同时, 对这三梯队的部门职能都需要实行明文规定, 可以采取激励机制进行相关奖励, 更重要的是将约束机制带到教学管理任务中来。通常情况下, 人们常常只会重视目标管理, 而忽略过程管理。从本质来说,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是无法分割、紧密相连的。教学中的目标管理, 顾名思义, 便是注重目标所发挥的效果:而教学中的过程管理主要是统筹管理过程中的措施是否运用得当。只有将两者进行统一结合, 才可以预防管理过程中只有目标, 不重过程与只重过程, 缺失目标的行为 (5) 。另外, 在三个梯队的教学管理中, 一方面需要重视专职管理, 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群众管理。创新教学管理中, 专职管理的专职便是突出针对性的力量, 其职能便是重视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完善工作。例如, 可以将在第一梯队中的教科所一分为二:分别设立为科研处与高教研究所。而在群众管理教学中, 可以把教学量化处理, 联合学生与三个梯队给每一位教学教师施以评分机制, 在四方面的评分综合后, 得出最终得分, 得分的成绩计入教师的考核成绩。高职高专学校相较于普通中等学校有本质区别, 这便是科研要求更高。因此, 为了增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全方位展开, 必须发挥上述所提及的激励机制功能与约束机制功能。学校可以依照当前教师的职称, 以每年必须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作为任务要求, 并且将教师能否任务要求与教师的奖金挂钩, 活跃学校科研氛围。

六、结束语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与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传输工具与传统技术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方面, 随着信息网络对学校、社会的全面深化, 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 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应用也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选择自由, 学生能够按照自身专业的兴趣特点, 在信息时代中汲取自身所需, 更好的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现代技术媒体的介入, 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的直观生动, 对各个专业的所需要运用的具体操作实践与工艺制作流程等方面,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仿真模拟。将抽象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的放置在多媒体技术中,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 从而增进学生对于教学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的加大, 人才竞争与企业竞争的局面日益复杂与激烈。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职高专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更应根据社会形势的需求变化, 改革教学方式与内容。要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加以创新, 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创新,教学建议

注释

11 董大奎:《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78-86页。

22 曾峥、缪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刍议》, 载于《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4年第2期, 第150-152页。

33 张永湘:《试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创新型人才培养》, 载于《时代教育》, 2014年第1期, 第187页。

44 黄秋玲、李国新:《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研究》, 载于《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25期, 第6-7页。

上一篇:云南出台民办教育条例下一篇:养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