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配范文

2024-08-30

市场分配范文(精选12篇)

市场分配 第1篇

1 我国现阶段不存在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矛盾

首先, 在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会导致私有制的产生, 从而与实行按劳分配的初衷相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话, 劳动者可以将个人的消费剩余转化为投资, 而投资是具有资本主义私有制性质的, 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这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理论就具有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性质, 而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要求产品经济、计划经济, 两者是相矛盾的, 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

其次, 按劳分配的逻辑过程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过程是相矛盾的。按劳分配的逻辑过程是先将公有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私有的劳动力资料投入生产中, 生产出产品后, 做必要的社会扣除, 即拿出补偿投入的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和用于储备的部分, 最后将剩余下的生活消费品进行产后分配, 即按照按劳分配的方式进行产后分余。按劳分配是先进行生产, 最后再进行分配即付给劳动者报酬。商品经济的逻辑过程是先购买投入品即物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将购买品投入生产, 生产出产品后销售获得货币, 去除成本投入即可计算盈余。商品生产是在将购买投入品时就已经确定劳动者的工资, 因为劳动作为生产要素, 劳动力价格是成本的一部分, 只有确定劳动力价格才能确定产品成本进而计算商品销售价格, 所以劳动力价格是在生产开始前就确定的, 这与按劳分配的逻辑过程是相矛盾的。

按劳分配的逻辑过程:

商品生产的逻辑过程:

最后, 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中企业计算盈亏的规则相矛盾。市场经济中企业计算盈亏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企业的生产成本 (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

格) , 剩下的部分即为企业的利润, 存在一个盈亏的临界点。但是在实行按劳分配后无法界定盈亏临界点, 即何为盈?何为亏?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个人主观决定。所以按劳分配违背了市场经济中企业计算盈亏的规则。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和贡献向所有者分配报酬。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够高, 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公有制, 产权还分属于多元私有主体, 所以生产力条件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且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必须使生产要素属于多元主体, 所有权多元化, 即不同所有者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 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时才能使不同要素所有者按照生产要素的预期贡献获得报酬。同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在全社会范围内适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是通过价格实现, 要求社会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形式,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经济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对象既有消费品又有投资品, 这也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同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层次不是单一的, 既有社会对企业的分配, 又有社会对个人的分配, 还有企业对个人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保证了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 调动了其投入积极性, 具有历史进步性。

3 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可行性

由生产要素价值论得出要素分配理论的观点最早由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他认为, 生产有三个要素:资本、土地、劳动, 这三个要素又是价值产生的源泉, 因此, 每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 即资本家得到利息, 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 工人得到工资。马克思把萨伊的这一理论讽刺地称为“三位一体公式”, 即资本—利息, 土地—地租, 劳动—工资。马克思批判这一公式, 认为它否定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马克思虽然否定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但并没有完全抛弃它, 而是将其修改为:“资本—利息;土地所有权 (即对土地是私有权, 而且是现代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私有权) —地租;雇佣劳动—工资。”并指出:“这样, 这个公式应该包括各种收入源泉之间的联系。”马克思在谈到分配问题时强调:“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 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 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他在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就是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生产的条件, 即我们所说的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则是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 (消费资料) 本身, 而不是物质财富或消费资料的价值。因此, 我们通常讲的分配方式也就是指由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的分配所决定的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从上面的引文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也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消费资料。

马克思所倡导的按全部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全部生产要素必须私有制。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分为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格分配。按劳分配要求有三个前提条件:物质生产资料公有、劳动力要素私有制、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也有三个前提条件:物质生产资料公有、劳动力要素私有制、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个人收入分配规律的选择是由四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要素所有制、社会经济形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不够高, 社会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形式,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经济方式。生产要素所有制名义上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但实际上我国公有制的成分越来越低, 所有制实现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为我国现在不是计划经济, 不是产品经济, 只有部分公有制成分, 结合图2得出我国目前不能实现按劳分配。再分析图2得出:我国目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力作为其中一个要素也参与分配。劳动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是按劳动力价格参与分配。

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规律仅仅是简单地按生产要素分配,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现在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但笔者认为现在我国达不到完全按生产要素的实际贡献进行分配的水平, 甚至连按生产要素的预期贡献进行分配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是因为劳动力的价格在分配中被人为地恶意压低, 劳动力的价格远远低于劳动力的实际贡献。而且在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过程中, 对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率的评定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 贡献评定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且劳动力的贡献比例被人为压低。所以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客观公正环境。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所有制结构是多元化的, 社会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形式,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经济方式, 因此个人收入分配规律只能是按全部生产要素分配。

摘要:目前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的观点很多。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出我国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目前采用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分配政策。其实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完全按劳分配的条件, 也达不到完全按要素贡献分配, 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仅仅是简单地按生产要素分配。

市场分配 第2篇

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考核分配办法

目录:

1.采掘单位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2.辅助单位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3.后勤单位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4.地面机关井下单位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5.地面机关井上单位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6.效益奖考核支付办法

7.部分井上下交叉工作人员井下津贴包干支付办法

8.职工考勤管理规定。

附件一:

采掘单位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考核

支付办法

为树立“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内部市场化经营管理理念,有序纵深推进采掘内部市场化运作,将采掘工资收入划分为五大块,即固定性工资收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切块工资收入、产品工资收入、费用市场化结算工资收入、其它工资收入。借助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矿(一级市场主体)对采掘单位(二级市场主体)实现的安全、质量,完成的产量、进尺、修复、工效视为商品进行收购;对管理的材料、电力、单体租赁、设备租赁、加工修理、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结果实施奖罚,遵循“收入-支出=工资”的经济规则,实行内部有偿往来,有偿结算,量化考核分配,从而充分调动采掘职工实现安全生产,完成经济责任指标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区队挖掘内部可控成本管理、节支创效潜能,努力提高职工收入。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一、采掘固定性工资收入考核支付

采掘固定性工资收入包括年功工资、有资假工资、夜班津贴、保健回民津贴、交通费、班中餐。固定性工资收入根据集团公司及矿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二、采掘安全质量标准化切块工资收入考核支付

从采掘岗位绩效工资和下井费中人均切出600元与安全、质量挂钩考核支付。具体按安全1号文执行。

三、采掘产品工资收入考核支付

1、从采掘岗位绩效工资和下井费中人均切出1725元(600×岗系+下井费-600)与生产任务挂钩考核支付,实施产品内部市场化运作。

2、矿对职工所生产的产品,如:原煤产量、成巷进尺、修复工作量、杂项工作量、计时工作量进行验收计量考核,按对应价格结算收入。其中产量、进尺主产品与单产单进、工效指标挂钩,超指标部分按加价价格结算超指标所得收入。

3、采掘产品工资收入考核兑现政策

掘进巷道月进尺加价指标说明

⑴ 掘进巷道月进尺加价指标的生产天数按30天计算,如遇全矿性停产检修或计划生产天数减少时,按月进尺指标进行折算。因机电、运输等影响因素造成的停产,不进行折算。实际生产天数不满15天的,不进行折算。

⑵ 施工中因煤岩别发生变化时,可根据月计划的煤岩别并按照岩:半煤:煤=1:1.6:2的折算系数进行折算。

⑶ U型钢棚支护的巷道月进尺加价指标按架棚巷道月进尺加价指标的0.95进行修正。

⑷ 后运为链板机、皮带机出货的掘进工作面月进尺加价指标在以上规定的标准上乘以1.15系数。

4、采掘产品工资收入

采掘产品工资收入=生产任务计件工资收入+单产单进超指标加价收入+工效挂钩收入+单项工程清包收入+理赔索酬收入

四、采掘费用市场结算工资收入

1、矿将材料费、电费、单体租赁费、设备租赁费、加工修理费纳入采掘内部市场化运作,运作结果形成的收支增减额纳入单位总收入分配。

2、采掘费用市场工资收入考核兑现政策

3、采掘费用市场结算工资收入

采掘费用市场结算工资收入=材料费指标按政策考核兑现额+电费指标按政策考核兑现额+单体租赁费指标按政策考核兑现额+设备租赁费指标按政策考核兑现额+加工修理费指标按政策考核兑现额。

五、采掘其他工资收入考核支付规定

1、采煤工作面按作业规程规定使用的特殊支架(包括支移π型钢梁支架)、超运距运料、超范围的巷道维护、支柱穿铁鞋、工作面铺联金属网等工作量,以集团公司定额水平为基础通过考核按内部市场测算价结算收入。

2、掘进零星修复,经生产技术部、经管部、调度所、安监处现场核定后,根据验收后的工作量按内部市场价结算收入;成巷修复在“四定”的基础上,实行以定额为基础的清包,按清包协议结算收入。矿严格考核成巷修复后的工程质量和工期。具体按《巷修工程管理办法》操作。

3、停工工资支付规定

⑴因本单位自身责任造成的停工,不支付停工影响工资;

⑵工作面发生事故影响(非本单位责任)在一个小班以上的,从第二个小班起至影响结束,应安排其他工作,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按内部市场价支付工资;无工作安排的,区(队)如实填写影响报告单,经矿追查认定后,按调度管理规定理赔索酬。

4、采掘搬家期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实行计件或计时。

5、开泵工、回收工、下料工、核算员、材料员矿按岗位定员标准进行配备,按对应的岗系拔付工资。单位要根据工作量完成情况和精细化管理考核结果计分分配。

6、为机采服务的机电队,其岗位绩效工资按标准支付,考核影响时间。属机电工维修责任(考核以调度事故追查记录为准),按调度管理规定赔付。

7、采煤预备区从事采煤、工作面安装、回收工作时实行计件。若为其它采煤区服务,岗绩工资按标准支付,超额绩效工资按所服务采煤区人均超额工资60%支付。

六、采掘工资收入结算分配

1、采掘市场主体实结工资收入=固定性工资收入+安全质量切块工资收入+产品工资收入+费用市场结算工资收入+单项工程清包收入+其它工资收入。

2、为平衡和调节因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生产波动,职工工资水平发生较大改变,采掘单位可与矿协商,自愿借贷(存贷利息1%),以丰补歉,以便均衡生产,稳定职工队伍和收入。

3、区对班组分配、班组对个人分配以内部市场结算方式,实行日清日结,当班公布。

4、矿→区→班→个人实行精细化层级考核。工资收入按考核结果分配。

⑴ 个人实分工资收入=个人实结工资收入×精细化考核系数。

⑵ 精细化考核系数=精细化实际考核得分/100×100%。

七、采掘管技人员工资收入考核兑现政策

㈠ 年功工资、下井津贴、夜班津贴、班中餐、交通费等固定性工资收入按集团公司及矿相关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㈡ 岗位绩效工资收入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生产任务、工效、经营、职工培训、职工出勤率、下井班数、一体化考核等经济责任指标挂钩考核支付。

1、安全

实行安全工资切块。每月从采掘管技人员岗位绩效工资中切出300元作为安全切块工资,与安全风险抵押金合并考核,月度兑现,具体按安全1号文执行。

2、质量标准化

实行质量标准化工资切块。每月从采掘管技人员岗位绩效工资中切出300元与质量标准化挂钩,实行月度考核,具体按安全1号文规定考核兑现。

3、生产任务、单产单进

⑴ 采掘管技人员岗绩工资收入与考核工人“生产任务”、“单产单进”块产品收入挂钩。单位正职按该单位在册工人月平均产品工资收入2倍支付。

⑵ 为提高单产单进,提高工效,矿根据生产接替需要开展采掘上台阶劳动竞赛。

⑶ 当月完不成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收入;完不成工作面安装、回收、修复等单项工程任务,按承包协议“延误工期”的考核规定扣减收入。

4、工效

当月所属单位工效完成率每增减1%,单位正职工资收入增减20元。

5、经营

⑴ 材料费

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执行。

⑵ 煤质

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执行。

⑶ 资源回收

按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考核执行。

⑷ 回收复用、修旧利废

按回收复用、修旧利废政策考核执行。

6、职工出勤率

职工出勤率达不到规定标准(采煤85%,掘进88%),每下降1%扣减工资收入50元。

7、职工培训

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8、一体化考核

按一体化考核办法兑现。

9、下井班数

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岗位绩效工资标准。

10、其他指标

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㈢ 其它相关规定

1、副职、中级职称及主管技术员岗位绩效工资收入按本单位正职考核所得绩效收入的80%支付;

2、技术员按主管技术员考核所得绩效收入的85%支付。

附件二:

辅助单位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考核

支付办法

根据辅助为采掘服务的生产特性,从实际出发,将辅助单位划分为四大专业市场,即保运转专业市场、运输专业市场、通防专业市场、修护专业市场。各专业市场紧紧围绕安全、产品、服务、材料等安全生产要素,本着“收入-支出=工资”的内部市场化经济法则,将工资收入分为五大块,即固定性工资收入、安全质量切块工资收入、产品服务工资收入、费用市场化结算工资收入、其它工资收入。各级市场主体之间借助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内部有偿往来,有偿结算,从而充分调动辅助单位职工从事安全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区队挖掘内部可控成本管理、节支创效潜能。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一、辅助固定性工资收入考核支付

固定性工资收入包括年功工资、有资假工资、夜班津贴、保健回民津贴、交通费、班中餐。固定性工资收入按集团公司及矿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二、辅助安全质量切块工资收入考核支付

辅助单位(井下岗)从岗位绩效工资和下井费中切出400元与安全、质量挂钩,形成安全收入和质量收入。具体按安全1号文考核支付。

三、辅助产品(服务)收入考核支付

辅助单位(600元×岗系+下井费-400元)为服务收入。与生产服务、影响时间、岗位责任制挂钩分配,形成产品服务市场。

㈠ 保运转专业市场

保运转专业市场主体是保运一区、保运二区。

A、保运一区

保运一区向矿提供准时完好的服务,矿向保运一区支付劳动报酬。

1、四大件按计时工资支付月度服务所得收入,考核影响时间。

⑴ 圆班累计影响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超过半小时,每分钟扣减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⑵ 因自身责任影响主井提升,每影响1分钟扣减工资收入20元,按调度统计影响时间累计计算。

⑶ 考核以调度所记录为准。

2、灯房服务收入与矿灯完好率和自救器丢失率挂钩支付,考核文明窗口服务。

⑴ 矿灯完好率每下降1%扣减工资收入1%。

⑵ 矿灯自救器丢失按原值赔付。

⑶ 灯房文明窗口服务考核具体规定:

① 确保灯房文明环境。地板、灯架、窗户干净无积尘,否则,每发现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00元。

② 灯工仪表端庄、衣冠整洁。若衣冠不整,每人次扣减工资收入20元。

③ 严明劳动纪律。班中脱岗按一般“三违”论处,扣减安全切块工资;班中睡觉按不良行为扣减安全切块工资。

④ 考核以稽查结果为准。

3、其它工种根据提供的岗位职责服务按计时工资支付服务收入。

B、保运二区

保运二区向矿和采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如开车、维修、安装、回收等),矿和采掘单位向保运二区支付劳动报酬。

1、采煤机械化队(包括绞车班、泵站班)

⑴ 采煤机械化队向采区提供开车和维修服务,实行现场签票制度,双方以劳务票的形式进行内部交易,支付其劳动报酬。劳务价格按所服务采煤区人均产品工资收入60%测定。

⑵ 若出现倒服务,按《内部市场劳务票操作办法》操作,实行索酬。

⑶ 因开车工脱岗、维修工维修质量不符合标准(经追查认定)影响采区生产,机械化队按调度管理规定赔付。

⑷ 全月出现责任事故每影响1分钟扣减工资收入20元,按调度统计影响时间累计计算。

⑸ 设备完好率(90%)每下降1%,扣减工资工资收入1%,累计计算。

2、掘进机械化队

⑴ 掘进机械化队向掘进区提供绞车、链板机、皮带机、局扇等设备的安装、维修、拆除、回收等服务,实行现场签票制度,掘进区队以劳务票的形式进行内部交易,支付其劳动报酬。劳务价格以“计时+挂钩”方式测定。计时按服务收入×70%测算;挂钩按所服务掘进区队人均产品工资收入20%测定。

⑵ 若出现倒服务,按《内部市场劳务票操作办法》操作,实行索酬。

⑶ 若出现责任误工影响,按调度管理规定赔付。

⑷ 设备完好率(90%)下降1%,扣减收入1%,累计计算。

3、安装队

⑴ 安装队为矿采掘工作面接替进行安装、回收,矿以设备安装、回收定额为依据测定计件单价,根据完成的安装、回收工作量支付计件工资。

⑵ 安装队计件工资考核安装任务、回收任务、安装质量、影响时间等指标。

① 安装任务:按期完成矿下达的安装任务,保证采掘工作面正常接替安装。安装工期每推迟一天,扣减安装计件工资收入1%,累计计算。

② 回收任务:不按期完成规定的回收任务,每台件扣回收收入0.5%,累计计算。丢失、损坏按原值3倍赔偿。

③ 安装质量:工程安装必须达规定标准。若验收不合格,一次扣减安装收入5%。安装使用保质期(7天)内出现质量问题免费维修,影响生产扣减收入5%。

④ 影响时间:因安装队自身责任,影响一个采煤面或一个掘进头,每次扣减安装、回收收入0.5%,累计计算。

安装队计件工资价格见《石台矿业内部市场化结算及价格目录》。

㈡ 运输专业市场

运输专业市场主体是运输区。运输区向矿及采掘、井下其他单位提供拉煤、排矸、车皮供应、装料、下料、大轨道运输开车、把勾等服务,矿及被服务单位负责向运输区支付劳动报酬。

1、拉煤

北部拉煤根据工作量计件,实行二部加价。

⑴ 以日产600吨(月产18000吨)为基础,月拉煤量在18000~20000吨之间部分,在支付基价的基础上,每吨另行支付1元;月拉煤量在20000吨以上部分,在支付基价的基础上,每吨另行支付2元。

⑵ 若受采区生产能力制约,从事其它工作,易岗易薪。

⑶ 满眼一次超过20分钟,每次扣减拉煤收入2%,累计计算。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

2、排矸

矿每月根据用矿车出货的掘进工作面计算排矸量,按提供的重车车皮流量计资,并考核影响时间。因运输生产班车皮供应不及时或其它责任影响进尺排矸量,按调度管理规定赔付。考核以调度记录和事故追查结果为准。

3、车皮供应

全矿车皮供应实行内部买卖交易,按劳务票结算收入。具体按《车皮管理办法》操作。

4、机电队、钉道队

机电队、钉道队按计时工资价格支付收入,考核影响时间和设备完好率。

⑴ 以调度事故追查记录为准,因自身责任一次影响时间超过半小时,扣减收入0.5%,累计计算。

⑵ 及时检修矿车、乘人器和机电设备,清理矿车底,确保生产正常运转。经检查1台次不完好而影响生产,扣减收入0.5%,累计计算。

5、其它岗位提供的服务按计时工资支付收入。因轨道运输发生责任影响,按调度管理规定赔付。

㈢ 通防专业市场

通防专业市场主体包括通风区、防突区。

A、通风区

1、通风区为矿提供通风安全生产保障及通风、测气、防尘、瓦斯管理等服务,为采掘单位提供放炮服务,矿和采掘单位向通风区支付劳动报酬。

⑴ 放炮员向采掘区队提供放炮服务,实行现场签票制度,采掘单位以劳务票的形式进行内部交易,支付其劳动报酬。劳务价格按所服务采掘区人均产品工资收入85%测定。

放炮员劳务收入考核“事故影响”和“火工品管理”两项指标。

① 事故影响

若发生放炮事故(经追查属本工种责任事故),按安全1号文及生产调度管理规定执行。因放炮影响采掘工作面作业,每影响一次,扣减收入1%,累计计算。

② 火工品管理

按规定对火工品及时编号,对号发放,跟踪考核,及时回收。发现火工品丢失,按安全二号文处罚。

⑵ 为矿井提供通风、测气、防尘、瓦斯管理、封闭等服务事项,按计时工资支付劳动报酬,考核“瓦斯管理”、“ 防尘管理”、“ 仪器仪表完好”、“ 生产影响”等指标。

① 瓦斯管理:按规定对全矿井下各点、面逐班监测,认真填写瓦斯情况汇报牌板、瓦斯监测记录,不得空班漏检。发现空班漏检一次,扣减收入2%。瓦斯超限要及时汇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否则,影响安全生产一次,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扣减收入4%,累计计算。

② 防尘管理:做好大巷喷雾、各转载点灭尘等工作。防尘设施配套齐全完好,不得出现跑漏水或管路无水现象,否则,每发现一处(次)扣减工资收入0.5%,累计计算。

③ 仪器仪表完好:仪器仪表性能达到灵敏、准确,及时校检、检修,确保仪器仪表台台完好,检查发现1台次不完好,扣减收入1%,累计计算。

④ 生产影响:保证供水管路畅通,因管路供水不足影响生产,在2.5个小时之内未处理完毕的,扣减收入1%。

B、防突区

防突区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打钻、抽排等服务,矿以计件工资的方式支付防突区劳动报酬。其它工种为矿提供岗位职责服务,矿以计时工资的形式支付劳动报酬。

1、钻机队

打钻抽放工依据集团公司矿井统一劳动定额标准,根据实际完成的打钻、抽放、安装、拆除工作量,实行直接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收入考核“打钻工作量”、“ 瓦斯抽排”两项指标。

⑴ 打钻工作量:完成计划规定的钻孔进尺数量。否则,每亏1%扣减钻机队收入1%,累计计算。

⑵ 瓦斯抽排:

① 瓦斯抽排量和瓦斯抽排率达规定要求,否则,每面每一项扣减收入5%,累计计算。

② 因瓦斯抽排效果不好,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一次,除按有关规定罚款外另扣减收入10%,累计计算。

2、其它工种岗位

矿按在岗定员劳动力支付计时工资报酬。

钻机队计件工资价格见《石台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价格目录》。

㈣ 修护专业市场

1、修护专业市场的主体是修护区。修护区向矿提供修复、清理产品,矿以计件和计时工资方式支付劳动报酬。

2、巷道大修实行计件,根据大修量按计件单价支付计件工资。

3、巷道小修、斜巷清理、水仓清理等以定额为基础实行包干。

4、误工影响按调度管理规定赔付。

巷修定额和价格详见《石台矿业内部市场化结算价格目录》。

四、辅助费用市场化结算工资收入考核支付

辅助各专业化市场主体消耗的材料费矿实行责任包干,纳入各单位内部市场化运作,运作结果所形成的收支增减额作为市场化结算工资纳入单位工资总收入分配。辅助各专业市场主体责任包干材料费节奖超罚兑现政策为:

1、限额材料费实际发生额与包干指标之差为节超额。按节超额100%兑现。

2、大型专项材料费实行矿和行业责任单位共管。大型专项材料投入按规范流程操作,实行经济论证,总量控制。

3、单项工程发生的材料费单独考核,单独结算;多领、冒领、搭车审批材料,按多领、冒领、搭车审批材料原值扣减收入。

4、生产现场丢失、浪费的材料对责任单位按材料原值的3倍(闲置材料按材料原值的2倍)进行赔付,从收入中扣减。

五、其它收入

根据集团公司及矿其它政策规定考核兑现的收入。

六、辅助管技人员工资收入考核兑现政策

㈠ 年功工资、下井津贴、夜班津贴、班中餐、交通费等固定性工资收入按集团公司及矿相关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㈡ 岗位绩效工资与安全、质量标准化、任务、经营、职工培训、下井班数、一体化考核等指标挂钩考核支付,形成绩效收入。

1、安全

实行安全工资切块。每月从辅助管技人员岗绩工资中切出200元与安全挂钩,具体按安全1号文操作。

2、质量标准化

实行质量标准化工资切块。每月从辅助管技人员岗位绩效工资中切出200元与质量标准化挂钩,具体按安全1号文规定考核兑现。

3、任务

⑴ 保运一区、保运二区、运输区、通风区、防突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实行双挂钩考核,即一方面为采掘提供服务,与采掘任务收入相挂钩;另一方面与本单位职工绩效收入相挂钩。工资收入考核相关经济责任指标。

⑵ 修护区与本单位职工计件工资收入相挂钩,考核相关责任指标。

一、保运一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挂钩考核兑现表

服务收入支付规定与单位挂钩部分正职副职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按本单位工人此块工资在册人均2倍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与采掘挂钩部分按采掘在岗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超额绩效工资收入70%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主管技术员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5%支付。

服务收入考核规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

产量: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材料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修旧利废按修旧利废政策考核兑现。

煤质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二、保运二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挂钩考核兑现表

服务收入支付规定与单位挂钩部分正职副职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按本单位工人此块工资在册人均1.5倍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与采掘挂钩部分按采掘在岗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超额绩效工资收入75%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主管技术员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5%支付。

服务收入考核规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

产 量当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材料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修旧利废按修旧利废政策考核兑现。

煤质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三、运输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挂钩考核兑现表

服务收入支付规定与单位挂钩部分正职副职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按本单位工人此块工资在册人均1.7倍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与采掘挂钩部分按采掘在岗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超额绩效工资收入75%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主管技术员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5%支付。

服务收入考核规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

产量当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材料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修旧利废按修旧利废政策考核兑现。

煤质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四、通风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挂钩考核兑现表

服务收入支付规定与单位挂钩部分正职副职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按本单位工人此块工资在册人均1.5倍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与采掘挂钩部分按采掘在岗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超额绩效工资收入75%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主管技术员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5%支付。

服务收入考核规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

产量当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材料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修旧利废按修旧利废政策考核兑现。

煤质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表

五、防突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挂钩考核兑现表

服务收入支付规定与单位挂钩部分正职副职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按本单位工人此块工资在册人均2.2倍支付①基础部分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②超额部分按正职超额部分80%支付。①基础部分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②超额部分按正职超额部分80%支付。①基础部分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②超额部分按主管技术员超额部分85%支付。

与采掘挂钩部分按采掘在岗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超额绩效工资收入75%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正职人均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0%支付。按单位主管技术员月任务考核所得绩效工资收入85%支付。

服务收入考核规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

产量当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材 料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修旧利废按修旧利废政策考核兑现

煤 质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六、修护区管技人员服务收入挂钩考核兑现表

服务收入支付规定与职工计件工资收入挂钩正职副职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按本单位工人计件工资收入在册人均1.6倍支付①基础部分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②超额部分按正职超额部分80%支付。①基础部分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②超额部分按正职超额部分80%支付。①基础部分按本人岗位系数支付;

②超额部分按主管技术员超额部分85%支付。

服务收入考核规定考核指标考核内容

产 量当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 尺当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材料按材料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回收复用按回收复用政策考核兑现。

煤质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附件三:

后勤单位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为推进我矿后勤内部市场化运作,根据矿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后勤单位包括生活服务公司、社区服务中心、水电科三家单位。

二、年功工资、有资假工资、夜班费、保健回民津贴、交通费、班中餐等按集团公司及矿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三、岗位绩效工资(600×岗系)实行安全和满意度考核,形成安全收入和服务收入。

1、从岗位绩效工资中人均切出200元与安全挂钩考核,形成安全收入。具体按安全1号文考核。

2、(600×岗系-200元)是服务工资,与服务满意度和工作量完成情况挂钩考核,实行市场化结算分配。

四、满意度测评考核

1、确定考核单元。

后勤满意度测评以班组为考核单元。

2、确立考核标准(另行制定)

3、明确考核责任主体

满意度测评考核责任主体是矿检查组,涉及安全、材料、用电、设备、计生、调解、治安等方面考核时,有关管理科室参与考核。

4、考核实施

⑴ 满意度考核采用随机检查、月末定期检查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每月为一个考核周期。检查时间由检查组确定。

⑵ 随机检查。矿检查组依据满意度考核标准,现场打出满意度考核分数,标准分为100分。随机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⑶ 定期检查。矿检查组依据满意度考核标准,现场打出满意度考核分数,标准分为100分。月度定期检查时间为每月25~31日。

⑷ 调查问卷。

① 调查问卷填表人员分布表

人员分布生服公司社区中心水电科

矿领导3~5人3~5人3~5人

采掘3~5人3~5人3~5人

辅助3~5人3~5人3~5人

地面3~5人3~5人3~5人

机电科1人1人1人

经管部1人1人1人

社区居民4~6人3~5人

单身职工

其他

② 调查问卷表

调查问卷表标准分为100分。在定期检查时间段内发放问卷调查表格20份以上,至少回收15份调查表,按矿领导打分占50%、采掘辅助打分占10%、机电打分占10%、经管打分占20%、其他人员打分占10%标准统计问卷得分。调查问卷表不记名。调查问卷得分适用于科级建制单位内部所有班组和服务项目。

⑸ 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加权计算。随机检查权重40%,定期检查权重40%,问卷调查权重20%。按权重比例计算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

五、工作量完成情况考核

1、经管部牵头,工程科等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对后勤系统各服务项目工作量进行实地测算。服务项目要注明服务地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满意度基准分数等方面的说明。

2、有明确计量的服务项目根据定员人数服务工资和测算工作量之比计算服务项目单价,计价单位为:元/工作量词;无明确计量单位的服务项目,以定员人数服务工资和服务满意度基准分数之比计算服务项目单价,计价单位为:元/分。基准分数为95分。

3、矿检查组负责工作量验收考核。

每月末满意度定期检查期间,同时进行工作量考核验收,现场统计服务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项目内容界定范围内未开展服务的量为未完成工作量;局部范围内按满意度记分标准检查,得分达不到70分的为未完成工作量。

实际完成工作量=界定工作量-未完成工作量。

六、市场化工资收入结算

内部市场化结算中心根据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和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工资收入。

1、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95分及以上,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按标准进行市场化内部结算。

2、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服务项目,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95分以下,按月度满意度得分和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所得工资收入。

市场化结算工资收入=实际完成工作量×项目单价×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100。

3、无明确计量单位的服务项目满意度考核得分95分以下。

市场化结算工资收入=项目单价×月度满意度考核得分。

4、后勤单位管理干部服务工资收入与调查问卷平均得分挂钩考核。平均得分85分以上(含85分),按服务工资标准支付;平均得分85分以下,按服务工资标准×平均得分÷100考核支付。与工人同岗位的专业技术干部,如幼儿园教师等一般管技人员,参加所在班组内部市场化结算工资收入分配。

七、其他相关规定

1、后勤各单位需严格贯彻执行矿各项工资分配制度,加强对职工出勤、纪律、劳动效果等方面的考核,并根据矿分配制度和对单位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内部工资收入市场化考核分配办法及细则,对市场化结算收入一律实行计量或计分分配。考核分配办法及细则报经管部审核备案。

2、后勤各单位材料低耗品管理要带指标运行,单位指标分解考核到班组,班组指标分解考核到具体业务、岗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把材料低耗品管理纳入本单位内部市场化考核分配。

3、矿检查组每季度对后勤系统各单位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打分;标准分为100分,健全管理制度占30%,市场化结算收入分配占40%,材料低耗品管理考核占30%;得分第一名的单位正职各奖励500元,最后一名的单位正职各罚款500元。

八、社区中心防疫站服务工资结算实行问责制考核。

完成各项卫生防疫工作,按在岗人员服务工资标准考核支付;在上级部门及矿卫生防疫工作检查时,各项标准和制度一项落实不到位,扣减服务工资的10%。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和疾病疫情,应负责任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不支付服务工资。

九、各单位及班组现有人数,根据经管部定岗名册确定。

单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人员重组,须报经管部审批后在工资测算基础表中予以调整。否则,经管部内部市场化结算中心不予结算单位内部市场化工资收入。

表一:

后勤系统服务满意度考核标准

单位班组服务规范和标准标准分扣分标准备注

生 服 公 司浴 池 队① 岗位责任制:小班负责人组织提前15分钟开班前会,手拉手现场按时交接班,材料低耗品及现场情况交接清楚,有交接记录,不留后遗症;不迟到不早退,班中不脱岗、串岗、干私活、喝酒、打架斗殴;保持水清池净、水温适宜,池内三班循环放水,一放水一清池,不烧乏水,24小时有适温热水,冬季水温保持在40-50度、淋浴40-45度;走动式管理,保持窗户、地面、墙面、更衣箱干净,无污秽杂物浮尘,无乱写乱画,垃圾当班外运,卫生不留死角;② 安全管理:有安全管理、防火应急措施;浴池内部划定吸烟区,非吸烟区内不准吸烟;不在工作场所烧水、做饭,不超规定使用大功率电器、灯具,插头座、开关等集中控制管理,专人负责;登高时地面有人监控;器具放置于固定地点,有明显标志,摆放整齐;有工序操作规范,按规范执行; ③ 防盗窃:走动式巡查,发现可疑情况上前询问,不听劝阻及时向保卫科汇报;定期检查箱锁完好情况,不安全锁具及时更换 ④ 牌版管理:定期对更衣箱使用情况进行核实,调出、退休、非井下工作人员占用更衣箱及时回收;根据更衣箱使用量在室内布局,扩大人员活动空间; ⑤ 茶炉房及茶站管理:室内卫生、岗位职责制度与浴池同标准;24小时开水供应,水开后温度保持80度以上,严禁开水中加凉水供应;加强安全培训,杜绝空烧和水开后送气,注意观察茶炉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用并向上级汇报;禁用开水洗衣物、餐具,杜绝长流水;茶站供应开水保持在50度以上;喝水用具用前、用后两消毒,茶桶每天清洗一次;热情服务,使用文明用语;茶水室内禁止他人进入;⑥ 两廊及休息室卫生、岗位标准、安全管理与浴池同;休息室防盗与浴池同;⑦ 有材料低耗品消耗定额及节支降耗工资考核分配制度,材料低耗品不到使用期用完或损坏,按价陪偿。1001、岗位责任制一处执行不到位扣1分;

2、无安全管理、防火应急措施扣5分;其他安全管理,一处执行不到位扣2分;

3、发生失盗现象,除按矿有关规定处理外,执行检查时一次扣5分;

4、牌版管理不及时调整收回应收更衣箱,一人次扣1分;

5、茶炉房及茶站管理一处不符合规定扣1分;

6、两廊及休息室管理一处不符合规定扣1分,7、违反材料低耗品使用规定一次扣1分。根据规范和标准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内部管理措施与工资挂钩考核分配,制度内容缺失一项扣2分,以下班队同此要求。

生 服 公 司绿 化 班

1、岗位责任制:坚持一天四点名制度,上岗穿工作服,班中不脱岗、睡觉,中午不喝酒,坚持请假制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绿化植物栽培、施肥、修剪、打药、浇水任务;管理的绿化带内无杂物;自培育栽植花木成活率95%以上;外购花木保留验收副联备查,外购花木及时栽植、培护,存活率90%以上;会议、办公用花及时摆放、收回、更换,自育品种占80%以上;园内花卉分类摆放整齐,错落有致,造型美观,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进出温室,花房室温科学控制,花卉按时浇水、施肥、换盆、整形、剪枝、灭虫;不损坏花木、花盆,不将花木送人。

2、卫生安全及防盗:管辖范围内卫生标准与浴池同;有防火措施及应急预案,上班先检查火灾隐患,每人均会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到期及时更换,发现隐患、问题及时汇报或处理;办公区不使用50w以上灯泡和其他电器,人走灯灭;院内严禁烟火,易燃有毒物品单独存放,专人管理,有发放领用台帐;花房内花木及院内名贵花木挂牌管理,有出入台帐,有领用记录,禁止外人随便进入花房,有防盗措施。管理车辆专人负责,凭证驾驶,不外借他人。绿化用具用品专人管理,有消耗定额并严格执行,肥料花木花盆及其他消耗品不外流。

3、聘用季节工经矿同意,劳务费发放明细经本人签字。

4、对绿化工程监督考核,验收工程造价费用不超标的。1001、岗位责任制一处执行不到位扣1分;

2、卫生制度执行不到位一处扣1分;

3、安全防盗措施一处执行不到位一次扣5分;

4、劳务费本人不签字、代签,一处扣2分,所领奖金由代签人退回财务;

5、绿化工程监督不力或存活率低于规定标准一次扣5分。

6、违反其他规定一次扣1分。

附件四:

地面机关井下单位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一、地面机关井下单位包括生产技术部、调度所、安监处、机电科、经管部、坑代科六家单位。

二、年功工资、有资假工资、下井费、夜班费、保健回民津贴、班中餐、交通费等按集团公司及矿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三、岗位绩效工资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单位业绩等指标挂钩考核。

1、安全

从岗位绩效工资中人均切出200元,与安全挂钩,实行月度考核,具体按安全1号文执行。

2、质量标准化

从岗位绩效工资中人均切出200元,与质量标准化挂钩考核支付。具体按安全1号文考核执行。

3、(600×岗系-400元)实行效能考核,形成绩效收入,单位内部实行计分动态考核分配。坑代科电焊班从事修旧利废工作,实行计件工资加奖励。

四、管技人员绩效收入与采掘辅挂钩,其挂钩标准为:

单位正职超额绩效工资收入按采掘辅在岗正职任务考核所得人均月超额绩效工资收入65%支付;副职、工程师、经济师、主管技术员按单位正职80%执行;其他管技人员按单位副职85%执行。

五、计划科、煤管科、通讯科、工会生产部、调度分站等有井下业务的管技人员若下井班数经考核达规定的标准(月下井班数至少15个),其挂钩工资可比照井下生产经营科室标准执行。

1、生产技术部(技术部门)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 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产 量当月完不成原煤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 尺当月完不成进尺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按地面同级岗位工资收入标准支付。

技术管理确保采面正常接替,因技术科工作失误造成生产脱

节,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

无特殊情况准备工作面待采时间不得超过4个月(抽

排不超过6个月),否则,每面扣减工资收入1%。

优化工作面设计和巷道布置,因技术科设计失误造成 无效进尺,每米扣减工资收入0.5%。

技术科员工出现重大技术失误,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0%。

生产现场管理对照措施认真检查各工作面,各环节的工程质量,若发现技术科人员下井检查不认真,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

工作面收作、放顶,因技术科措施不完善,酿成顶板事故,扣减工资收入5%。

因技术措施问题造成采掘工作面冒顶,扣减工资收入5%。

加强矿压、锚杆拉力监测,每发现一次技术科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扣减工资收入1%,累计计算。

工程管理参与所有竣工工程验收,少参加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累计计算。

煤质、材料、资源管理按《煤质管理办法》、《材料管理办法》、《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质量标准化按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其他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2、生产技术部(地测部门)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产量当月完不成原煤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完不成进尺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按地面同级岗位工资收入标准支付。

地质及时提供各类地质预报和治理建议,若提供资料不及时或不准确影响生产,每次扣减工资收入5%。煤厚观测按规定每少测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

测 量巷道贯通达规程标准,误差不超过测量规定要求,每超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因工作不负责任,送线不及时,测量失误等造成巷道偏差事故,每出现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0%。

资源管理加强各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处罚到位。因监管不到位造成煤炭资源丢失,每低于规定回收率一个百分点,扣减工资收入2%。

土地征迁落实征迁工作,以征迁科书面联系为准,每推迟一天扣减工资收入1%。严守征迁秘密,每失密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000元,并追究相关责任。

煤质管理按《煤质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质量标准化按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其他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3、调度所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产量当月完不成原煤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完不成进尺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按地面同级岗位工资收入标准支付。

生产调度做好生产调度协调工作,随时掌握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向矿值班领导反馈信息。组织好生产调度会,落实安全生产24小时复命制。少落实一次,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

调度记录严格各类汇报制度,记录规范准确,发现弄虚作假或工作失误等,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

事故追查严格事故影响追查制度,若追查不到位或处罚不到位,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

重点工程严格考核重点工程进度(包括工作面验收、收作、放顶、安装、回收、开拓延伸等),未按纪要落实,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

质量标准化按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其他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4、安监处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产量当月完不成原煤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完不成进尺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按地面同级岗位工资收入标准支付。

现场安全管理因监察不力发生重伤1人次,扣减工资收入5%,累计计算;跟班不负责任造成重伤以上事故,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0%;发生伤亡及重大非人身事故,除按安全1号文处罚外,另扣减工资收入10%。

职工培训按《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考核支付

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检查每月不得低于规定次数,每少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

抓“三违”每月完成抓“三违”指标,少一人次扣减工资收入2%。“三违”人员亮相曝光,张榜公布。不曝光、不公布,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

井下干部考勤认真做好下井人员考勤工作,若弄虚作假每发现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每周要认真检查各单位安全例会并做详细记录,每少一个单位或记录不详细扣减工资收入1%。

其他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5、机电科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产量当月完不成原煤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完不成进尺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按地面同级岗位工资收入标准支付。

设备管理

1、按月下达设备回收计划,井下设备因无计划造成回收不及时或未按规定进行考核,每一台次扣减工资收入0.5%。

2、设备完好率达不到原部颁标准,每一项扣减工资收入额100元。

承包指标承包的原煤电费、设备租赁费、设备中小修理费、外转供电回收率指标节超按专项文件进行奖罚,超支扣减工资收入额:原煤电费超支扣减10%、设备租赁费超支扣减5%、设备中小修理费超支扣减5%、外转供电回收率完不成规定指标扣减5%。

运输专项治理认真检查全矿各系统设备,做到安全可靠、灵活方便,保证正常运转。检查不到位,出现事故1次,扣减单位工资收入1%,累计计算。

维修设备维修入库设备达到“三包”,对入井、入库、升井设备进行鉴定,达到100%完好,因鉴定不负责任,造成入井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影响生产的,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0%。

用电管理按《用电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质量标准化按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考核兑现。

其他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6、经管部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产量当月完不成原煤生产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完不成进尺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按地面同级岗位工资收入标准支付。

劳动工资管理

1、工资、班中餐实行年度总额控制。出现不合理工资性支出,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年度工资总额、班中餐总量出现超支,每一项一次性扣减工资收入5%。

2、制定平均先进劳动定额,为矿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加强计件工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若一个工作面劳动定额制定不合理(偏高或偏低)扣减工资收入1%。

3、加强职工考勤工作。因考勤等工资失误造成不合理性工资支出,全额赔付。

4、工资结算、做帐仔细认真,不得出错。每出现差错,除及时更正外,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

5、加强职工调配、劳动合同管理、劳动用工优化、职工培训、职工奖罚等工作。若违反管理规定,每一项扣减工资收入1%。

材料考核

1、因监管考核不到位,致使全矿材料费发生不合理超支,扣减工资收入1%。

2、材料审批严格慎重。若无计划盲目审批,每一项扣减工资收入1%。

3、强化材料现场跟踪管理,生产现场出现材料丢失、浪费、闲置及管理混乱现象,及时下联系单和通报促使整改,若无业务联系单或通报,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

4、工具等限额用料及大型专项材料实行建帐跟踪考核。若发现台帐不全或帐物不符,每次扣减工资收入0.5%。

5、材料核算。材料核算出现500元以内的差额扣减工资收入1%;出现500~1000元之间的差额扣减工资收入3%;出现1000元以上的差额扣减工资收入5%,并根据差额的大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若发现弄虚作假,除全额扣减工资收入外,并追究责任人责任。

政策研究吃透、消化上级政策精神,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制定符合我矿管理和发展需要的经济政策。若出现明显失误,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

经济责任考核按集团公司经济责任考核工作要求,做好我矿上报集团公司经济责任考核报表工作。若上报的指标出现差错,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若报表不按规定期限申报,每延误一天扣减工资收入1%。

工作责任心若考核人员工作马虎造成考核失真,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若考核人员遇事推诿,不敢碰硬延误考核,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若考核人员弄虚作假,除全额扣减工资收入外,并追究责任人责任。

其他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7、坑代科工资收入指标考核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矿安全1号文相关规定考核。

产量当月全矿完不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进尺当月全矿完不成进尺计划任务,按未完成任务比例扣减工资收入。

下井班数当月完不成规定的下井班数执行地面同级工资标准。

工作任务矿安排的月度工作任务没完成,每一项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0元。

影响时间全月影响时间超过矿规定的限额(考核以调度记录为准)。每超规定1小时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

设备完好当月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规定标准,每下降1%,扣减人月工资收入10元,累计计算。

质量标准化按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考核。

“四铁”管理出现丢失,按原值扣减工资收入。

材 料按《材料精细管理办法》和《材料费分解承包考核兑现办法》考核支付。

修旧利废按修旧利废政策考核兑现。

其它指标按相关文件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附件五:

地面机关井上单位工资收入考核支付办法

一、地面机关科室包括物管科、煤管科、武保科、综合办、工会、政工部(含组织、宣传、团委、纪委、审计等)计划科、财务科、通讯科、社保科、工程科、职工学校、离退休管理科、计生办、生产技术部(征迁办)等十九家单位或部门。

二、年功工资、有资假工资、夜班费、保健回民津贴、班中餐、交通费等按政策规定考核支付。

三、岗位绩效工资实行安全和一体化效能考核,形成安全和绩效收入。

1、从岗位绩效工资中人均切出200元,与安全挂钩,实行月度考核。具体按安全1号文执行。

2、(600×岗系-200元)实行效能考核,形成绩效收入,单位内部实行计分动态考核分配。

1、综合办公室绩效考核工资收入考核兑现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文秘会务做好会议的通知、签到、文件、材料拟稿和会务工作。及时传达、汇报上级文件及指示精神,及时整理印发会议纪要,每错办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

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和标准分类管理,发现违规现象,扣减工资收入2%;有涂改、丢失、泄露等现象,除扣减工资收入5%外,并追究当事人责任。确保档案管理达标,检查不达标,每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

小车管理确保行车安全,具体按《小车行车安全管理办法》考核。未经领导安排,私自出车,发现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信访工作因工作协调不力、解释不当,造成职工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每出现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

小汽车修理费承包的小汽车修理费按相关管理文件考核奖罚。修理费超支扣减工资收入10%。

劳动纪律检查参加劳动纪律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工作(每月至少两次),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少参加一次扣减工资收入5%。

其它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2、计划科绩效考核工资收入考核兑现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生产计划编制科学合理编制月度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必须完全分解全年指标,否则年终一次性扣减工资收入500元。

环保计量上级对环保、计量管理工作罚款一次,扣减工资收入2%。

修理费(大修)承包的修理费(大修)节超按相关管理文件考核奖罚。超支扣减工资收入10%。

水资源费、排污费水资源费、排污费超矿规定指标扣减工资收入2%。

生产统计生产统计、工程统计每出现一次差错,扣减工资收入1%。

其它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3、工程科绩效考核工资收入考核兑现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土建中小维修费承包的土建中小维修费节超按相关管理文件考核奖罚,超支扣减工资收入10%。

工程预算严格执行工程预算标准,因预算不准确经上级审计部门核减3万元以内的,扣减工资收入2%;3万元以上的,扣减工资收入5%。

工程结算工程不按规定及时结算,扣减工资收入2%。

工程管理当计划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在一个月以内提供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不能及时提供的扣减工资收入2%。无预算、无验收报告的,每一项扣减工资收入2%。因管理责任造成工期拖延的,每拖延一天扣减工资收入0.5%。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扣减工资收入10%,并追究责任人责任。

工程质量管理按工程质量有关管理办法执行,若管理不当造成出现安全隐患或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且无法弥补,扣减工资收入10%,并追究相关责任。

其它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4、财务科绩效考核工资收入考核兑现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可控费用承包的可控费用节超按相关文件考核,超支扣减工资收入10%。

财会管理严格执行内部财经管理制度。报销、收账、付款和结算中每违反一次会计制度,扣减工资收入5%。每月按要求及时对帐、结帐和报帐。任务完成不及时,每次扣减工资收入1%;内部核算时数据出现差错,每处扣减工资收入1%;上报财务数据出现差错,每次每处扣减工资收入3%;若出现重大失误、错误和舞弊,根据影响程度和客观表现另行处理。

服务质量会计业务人员服务质量差(遭到投诉等),发现一次扣减工资收入3%;不履行既定的岗位职责,不遵守职业道德,每次扣减工资收入5%(若因此致使矿利益受损的负赔偿责任)。

其它指标按相关政策规定考核兑现。

5、政工部(组织部门)绩效考核工资收入考核兑现表

考核指标兑现规定

安全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考核支付。

组干管理定期做好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考察及宏观调控工作,做好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及考察工作,若违反规定一次扣减工资收入1%。

党务管理抓好各项党务工作,做好支部考核、党员先锋岗及党员责任区考核、新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等工作,每出现一次失误扣减工资收入1%。

档案管理做好干部档案的管理工作,达到上级要求。出现一次失误扣减工资收入2%。

职称评定及时做好全矿干部职称评聘、考试、考核等工作。每出现一次失误扣减工资收入2%。

完善市场经济促进公平分配 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完全竞争市场;帕累托效率;公平分配

市场经济是“以维护产权,促进平等和保护自由的市场制度为基础,以自由选择、自愿交换、自愿合作为前提,以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为特点,以市场机制导向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简单的说就是追求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分配是指一种分配既是平等的又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能确保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结果的机制,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第一条件使任何单个主体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减少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二条件由于个别售卖者的产品和他的竞争者完全一样,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价格。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这包括:

第一,劳动可以毫无障碍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无障碍流动。

第二,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垄断要素的投入。

第三,新资本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老资本可以毫无障碍地退出。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帕累托效率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菲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做出的。按照帕累托的说法,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的,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帕累托效率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之上: 第一,一个社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的偏好函数是既定的; 第二,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不变。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要素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商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以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如果存在竞争性均衡,那么这种均衡就实现了帕累托效率,即竞争均衡是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但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对于分配却是中性的。因此帕累托效率有多种情况存在,有可能是不公平的帕累托效率,也可能是公平的帕累托效率,那么如何从无数个帕累托最优点寻找最优点,即如何使得不公平分配变得公平呢? 福利经济学家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即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可依据每个消费者禀赋的价值对其征税,并将这些钱转移给他人。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始于任何初始商品禀赋的交易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为此只要税收是根据消费者的禀赋价值课征的,就不会影响效率。只有按照消费者的选择征税时,才会导致无效率的结果。所以通过一次性总额转移方案可以解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而且不会导致帕累托无效率。

所以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帕累托效率只有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实现,但实际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经济,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市场失灵因素的干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就出现了对次优和第三优问题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纠正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公平的实现即需要市场的作用,也需要政府的作用。市场通过竞争才能够实现过程的公平,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实现规则公平、程序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高度均等的国家变成最不均等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这几年基尼系数达到0.5,远超过国际公认的警界线0.4,紧次于巴西和南非,位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之间、劳资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和腐败问题一起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2007年5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06全球财富报告》指出,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60%的财富。

为什么在我国市场经济走了30年,但是分配却越来越不公平,是不是市场经济阻碍了公平分配的实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只是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存在极大的垄断力量,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是长期的过程。我国产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农民土地可被任意剥夺。目前中国失地农民达到5000万人,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权钱交易的需要,低价甚至无偿地把土地送给房地产开发商及外商。由于没有法律保障产权,极少数人可以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化公为私、一夜暴富。国有资产流失惊人,与此同时我国有3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被迫失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分配不公平。 要素市场价格严重扭曲。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中,我国工资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17%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11.32%(美国是58%)。 政府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掌握太多的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表现在垄断存在于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大学生走向市场后,要靠自己的劳动艰难谋身,而有关系的人可以在国家的要害部门和垄断部门工作获取较高收入。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强的企业和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大量利润,而民营经济处于弱势地位。由此造成的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是最主要的不公平。 因此可以说不是市场经济造成了分配不公,而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间接造成分配不公,所以要促进公平分配的形成,必须进一步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建设。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有效率的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完善市场经济,促进公平分配首要责任在政府。首先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形成的初次分配,政府是不应该进行干涉的。政府最大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市场经济的监督人。通过立法,保证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的运行,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税收体系,特别对于公平分配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来支持弱势群体,平衡收入分配。要大力健全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在垄断国企招用人员时必须通过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方式,消除暗箱操作走后门。

论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4篇

一、我国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指导思想上对公平重视不够

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是由政府发动自上而下进行的, 政府的指导思想对分配结果有很大影响。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主张让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实现先富带后富, 等到世际之交的时候再来突出地解决收入不公问题。我国采取的是先发展后分配的战略, 而不是像台湾和韩国边发展边分配从而实现收入较为均等。这样的发展战略把公平放在兼顾的次要位置, 实际上是不重视公平。在当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的时候, 政府是经济建设的主体, 指导思想在强调一个方面时, 往往会忽视另一方面。

与此同时, 有许多理论认为, 收入分配越是高度不均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其理论根据归结起来就是:富人会把自己的财富用于储蓄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而穷人的财富都消费了。等经济发展了再来分配, 大家都可以得到更大的份额, 而在这之前的分配都会影响蛋糕做大。库兹涅茨认为, 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收入差距先扩大而后缩小的过程, 这很容易诱导人们坐等收入公平时刻的到来。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把经济部门分为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 主张牺牲农业的发展来发展工业, 这对五六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战略有很大影响。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梯度转移推进理论, 有利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

2、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初次分配不公平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是长期的过程, 现在在相当程度上是按权力分配。

(1) 我国产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的后果是农民土地可被任意剥夺。目前中国失地农民达到5000万人, 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权钱交易的需要, 低价甚至无偿地把土地送给房地产开发商及外商。由于没有法律保障产权, 极少数人可以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化公为私、一夜暴富。1997年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每年流失一千亿, 与此同时我国有3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被迫失去工作, 造成了极大的分配不公平。

(2) 要素市场价格严重扭曲。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 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中, 我国工资所占比例持续下降:我国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1989年为16%, 2003年下降为12%, 2005年只占到10.91%。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和稳定的需要在劳资冲突中经常站在资本的立场上。

(3) 政府掌握太多的资源并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表现在垄断存在于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人事制度方面, 我国的优秀人才走向市场后, 他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艰难谋身, 而有关系的人可以在国家的要害部门和垄断部门工作获取较高收入。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强的企业和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大量利润, 而民营经济处于弱势地位。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是最主要的不公平。

3、再分配制度不合理加剧了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由于市场而形成的收入差距应在人们的可承受范围内。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 可以增进人们起点的公平, 是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二元结构, 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外, 还有地区二元结构、部门二元结构。我国的利益集团结构非常明显, 有行业性利益集团、地方性利益集团、特权性利益集团和暴富性利益集团。就城乡二元结构来说, 各种资源纷纷由农村流向城市, 这是因为城市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农村, 城市是金融和政治中心。区域结构也是这样, 发达区域具有回波效应的特点, 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都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根据这些二元结构的特点, 我们从协调发展和分配公平的思想出发, 财政税收等再分配政策要向农村、向不发达地区及向弱势群体倾斜。但事实上, 我们的再分配使得富者更富, 而贫者更贫。我国富人的财产很难统计, 向他们征收个人所得税很困难。我国富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不同于西方, 他们很少有捐赠的表示。由于我国的弱势群体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表, 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我国的社保基金也被层层节流或者被挪用。

二、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容性分析

1、市场经济体制能提供机会的公平

在市场制度下,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市场而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涉, 其所遵循的仅仅是市场供求规律和等价交换规律, 不因为自己的出身等不可控因素而受到影响。在劳动力市场上, 每个人都是平等竞争的主体, 都有劳动的自由, 有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职业的自由。虽然市场也分为多种形式, 但任何市场都比封建特权制度好, 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市场更有竞争性。这就要终止诸如给予外商等的特殊优惠政策, 各种所有制企业权利和地位一律平等, 还权于民营企业。自由竞争的市场需要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锁, 特别要打破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制度。机会的公平需要各种要素可以自由地流动, 机会的公平使人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 使人们的潜力充分发挥, 以此带来整个社会的效率, 让社会充满活力。这正是实现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机会的公平需要制定各方面完善的规则。这就需要规则的制定更加透明, 需要分权, 弱势群体要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 它强调的是价值规律而不是等级特权。我国分配不公平的现实主要在于人们不是通过劳动知识和创造从市场获得财富, 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进入特权的圈子, 这应成为加快我国市场制度建设的动力。

2、市场经济体制能保证过程的公平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 这样的分配制度是公平正义的,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其根本保证。由于人们的出生环境、所受教育和天赋才能的不同, 人们的起点总是不平等的。政府要整顿非法收入, 调整过高收入, 扩大中间阶层, 扶持弱势群体, 以促进人们起点公平。政府给人们创造起点公平的同时, 应让市场保证人们过程的公平, 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场打破了人们身份地位的限制, 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尊重的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市场经济体制能促进结果的公平

根据经济学理论, 如果人们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 那么市场作用的结果———收入分配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因为市场的权力是分散的。而在国家掌握过多资源的情况下, 收入分配的结果会高度不均。这是因为权力的集中使得人们只要进入权力圈子、进行一些权钱交易就可一夜暴富。市场结果的公平, 指的是没有权力集中在政府时的差距那么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差距一般说来是人们能接受的, 而且这种差距是公平的体现。市场竞争作用的结果是企业利润会下降到平均利润, 从而有利于分配结果的公平。分配的公平不是没有差距, 而绝对的平均才是不公平的, 因为人们的才能、机遇与所付出的劳动不同, 结果当然会有差别。市场作用造成的收入分配结果差距需要政府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4、市场经济体制能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公平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的, 没有效率的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当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 就是有再好的指导思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当强调一个方面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另一方面, 因此只有市场体制能自动地保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这是由它的内在机制决定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表现在经济主体是自由的, 经济主体进出某一行业都是按价值规律办事, 可以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决策。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表现在它是竞争经济, 价值规律鼓励人们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做到产销对路, 以此赚取超额利润。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对各方面的人才可以兼容并包, 做到和而不同。市场经济是权力分散的, 它所需要的信息没有计划经济那样多, 经济决策能较客观地反映现实,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没有计划经济那样的大起大落, 从而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市场经济体制提倡每个人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 这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追求个人利益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从制度变迁理论看来,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市场的成长过程。

摘要:我国分配不公平问题日益严重, 其原因包含城乡二元结构、市场化程度、再分配制度等方面。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容表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以及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解决分配公平的根本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分配公平,市场,体制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培刚:影响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公正的原因探析与治理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 2007 (4) .

[2]田国强: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J].经济研究, 2007 (3) .

市场分配 第5篇

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业的办法

晋人办字[1994]61号

来源: 山西人才市场

各地、市、县(市)人事局,省直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高等院校人事处,各大中型企业,各人民团体:

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中专自费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是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为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作用,维护用人单位和聘用人员权益、规范聘用手续,现对我省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中专自费、职业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业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就业去向

毕业生的就业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及山、老、贫困地区。

鼓励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民办企业、个体企业等各类企业就业。就业采取签订合同聘用的形式。

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业,遵循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毕业生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有权根

据需要择优聘用。

二、就业程序

1、毕业生档案可由所在院校或本人按晋人字[1990]

25号文件规定转省、地(市)、县(市)人才市场管理。

2、毕业生就业可由学校向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推荐,联系接收单位,也可自行进入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自主

择业。

3、毕业生落实接收单位后,持接收单位函,按接收单

位隶属关系到省、地(市)、县(市)人才市场办理聘用手

续。

4、毕业生跨地区聘用时由接收地区人才市场办理聘用

手续,不转移粮户关系。

三、就业待遇

1、凡经省、地(市)、县(市)人才市场签证聘用合同的人员,其工龄从签证之日起开始计算。

2、毕业生聘用合同期满后,经聘用单位考核,可继续

签订续聘合同,也可再进入人才市场另行择业。一年内找到

聘用单位者,其工龄可连续计算,一年后找到聘用单位者,其工龄可合并计算。

3、毕业生聘用后的流动按晋人调字[1992]93号文件

规定执行。

4、毕业生聘用后的工资、福利待遇可参照国家大、中

专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由聘用单位确定。

四、其它

1、未成立人才市场的地(市)、县(市)可由当地人

才交流中心办理有关事宜。

2、毕业生聘用后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

定执行。

3、毕业生聘用期间,任何一方终止合同,必须提前一

个月通知对方。如双方发生争议,可向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

属流动人员争议仲裁办公室提出申诉。

4、本办法由山西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5、本办法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市场分配 第6篇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意义:①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③政策: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④适用范围: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②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根本原因:我国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

(2)具体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现实要求:实行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实践证明:这一分配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考警示钟 高考中对分配方式的考查往往会结合工资、奖金的收入分配方式进行考查,关键在于明确其所属所有制经济的性质。①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入。②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知识点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表现: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②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3)措施: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热点链接:2012年6月22日至24日,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和莫滕森专程从美国来到开封,与国内外200多位经济学家一起,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国发展”的课题,进行了一场国际学术研讨。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其特征主要是: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分析: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诚信机制等。

知识点三、国家财政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②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4.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如财政用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帮助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民生问题。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等。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增长滞缓或经济过热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热点链接:2012年7月14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6 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 526.03亿元,增长31.2%。从今年前6个月的数据看,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民生项目,如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增长均超过30%,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增幅更是分别达到58.3%和68%,远远超过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

分析: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知识点四、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①增值税。a.含义: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b.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c.税率:实行比例税率,基本税率17%。d.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②个人所得税。a.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b.纳税人:在我国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在我国居住不满一年或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c.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d.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①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树立权利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热点链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分析: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国家可以让利于企、藏富于企。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提升企业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点五、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市场与计划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配置资源

(1)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资源的配置。

(2)优点:①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弊端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和枪支弹药、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①自发性。a.原因:生产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只顾追求自身利益。b.表现: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不正当竞争行为。②盲目性。a.原因: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b.表现:有利可图,一哄而上;无利可图,一哄而退。③滞后性。a.原因: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b.表现:价格上涨、下跌的周期长。

(3)危害: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市场秩序

(1)市场规则:①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②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热点链接:2012年3月22日,国务院在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指出,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有领域,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知识点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优越性: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宏观调控

(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必要性: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热点链接: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此次降息是自2008年9月16日以来首次不对称降息,也是年内第二次降息。

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运用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此次降息将鼓励投资与消费,刺激内需,从而增强经济实力。

知识点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至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①表现: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②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本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高考警示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高考中的冷考点,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建设目标的新要求,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②要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

知识点八、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1.科学发展观

(1)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基本内涵:①第一要义: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核心: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原因: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措施: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原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措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②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①原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②措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①原因: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②措施: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热点链接: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该《规划》与5月底刚刚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相衔接。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节能环保业正在加速形成支柱产业。

分析: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知识点九、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①含义: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②作用: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使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世界市场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热点链接:自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希腊经济累计衰退幅度已达14%,失业率高达20%,人均收入减少四分之一。2012年6月17日,希腊保守派新民主党在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获胜,该党将寻求联合其他政党组建支持紧缩措施的联合政府,并将迅速采取措施以实现国际债权人设定的严格财政紧缩目标。该选举结果或将减轻市场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担忧之情。

分析: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使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③希腊危机、欧债危机的解决,既需要本国自身的有效措施,也需要各国相互配合、协力合作。

知识点十、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标志: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①性质:世界性、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经济组织。②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③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④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①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①“引进来”: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②“走出去”: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③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特别提示 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热点链接:2012年7月5日,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石资明在“2012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上表示,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类境外风险呈上升趋势,给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损失。在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欧美经济增长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全球保护主义日渐升温,中外文化和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我国企业开拓市场难度加大,利润增长空间受限。

市场分配 第7篇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过度消耗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1,2]。人们开始反思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自英国政府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3],并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伊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受到各国政府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青睐[4,5,6,7,8]。我国是全球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耗煤量巨大的电力工业势必成为减排的主力军。如何在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是电力工业乃至全国所面临的时代议题。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经济时代的到来。它为全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品:碳排放权交易。文献[9]简要介绍了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并详细讨论了碳排放市场中不同气体的度量方式、度量标准。文献[10]则阐述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欧洲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弊端。与此同时,与碳排放配额交易密切相关的碳排放权的分配机制也应运而生[11,12,13]。文献[14]讨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及排放权在全球的分布状况。文献[15]则分析了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对电力投资商的影响。

可以看出,国外在排放交易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侧重于分析其设计机制及相关影响;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较多集中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框架性的分析,尚未深入到与电力市场相结合的碳排放交易及排放权分配的系统研究层次。

1 全球CO2排放及国内外减排举措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全球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电厂、钢厂以及消费品使用所排放的CO2将从2002年的2.36×1010 t增加到2030年的3.80×1010t,28年间将净增1.50×1010 t(详细分类见表1[16])。全世界大气中,CO2年均增长浓度已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小于1.0 g/m3增至80~90年代的1.5 g/m3;21世纪2000—2007年已增至2.0 g/m3[16]。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产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CO2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量的70%,而发展中国家CO2的排放占不到25%。但根据预测,未来大气中CO2增加的部分几乎均由发展中国家排放。世界各国的排放趋势大致为:在200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的排放量最大,占全球的54%,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分别占30%和40%;到2020年早期,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将会超过OECD国家从而成为最大的排放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将达到49%,而OECD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又将分别降到42%和9%[16]。照此趋势,从1971—2030年,全球每年与一次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将平均增加1.7%,如图1所示。

面对如此挑战,国际上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以应对。而在针对各行业的减排政策中,电力工业减排以其潜力巨大受到广泛关注。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旨在降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依赖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法案还引入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根据这一机制,占据排放之首的美国电力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将逐步减少,超额排放需要购买排放权。法案要求到2020年,美国电力生产中至少15%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另有5%通过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费。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向国际社会做出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标志着美国迈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

气候变化问题也是欧盟今后10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07年3月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欧盟首脑同意在2020年之前实现将欧洲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20%的宏伟、独立且有约束力的目标(与1990年的标准相比),同时承诺作为国际协议的一部分,将减排目标提高至30%。会议还决定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之前占欧洲能源消耗总量的20%,这对于控制电力工业的碳排放将起到重大作用。此外,在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方面,欧盟排放贸易机制是欧盟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的核心要素。该机制于2005年正式启动,涉及了欧盟几乎一半的CO2排放,其中包括全部的电力工业生产排放。

根据相关研究,中国与世界CO2排放量对比情况见表2[17]。从表2中可看出,中国CO2排放净增量将占世界的1/4以上,减排压力逐年增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低碳化发展路线,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见表3);优先开发水力和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国家将出台各种税收和财政激励措施。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尤其是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这对于2012年前不需要承担减排责任的我国而言,无论是在缓解排放压力方面还是在引进清洁资金、技术方面都有极强的现实作用。

2 2种碳排放权分配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在主推“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的碳排放交易方案,通过该方案一方面可以实现以成本有效的方式达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吸引资金向低碳化产业流动,最终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碳排放配额交易在我国的引入也值得期待。需要留意的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方案能否公平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否合理。本文正是基于此,对2种排放权模型的划分合理性进行比较。

文中比较的电力工业2种排放权分配模型,一种是基于发电量的排放权分配方式,即排放限额与发电企业的发电量成正比。普遍认为该分配机制将会减少漏排现象的发生。然而,人们逐渐发现碳排放量低的发电商会因为其较低的碳排放量而得到过多的额外补贴,但那些碳排放量很高的企业则会付出过高的成本代价。出于公平性考虑,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CPUC)随后提出了另一种基于发电类型的排放权分配方式。哪一种分配方式更加有效,本文将做详细比较。

本文采用利润函数进行建模,即采用利润最大化来衡量电力市场碳排放权分配的有效性。处于位置l且包含j类发电机组的发电公司i在时刻t的企业总发电量用表示。各公司和不同发电技术的碳排放率用γj()表示。假设碳排放率可以随着时间变化而增长;生产成本也随着指标变化而变化。对于每一公司i∈{1,…,L},地理位置l∈{1,…,L}和生产周期t∈{1,…,T},在完全竞争市场状态下公司i在成本最小时的最大利润是:

式中:pl,t和ζ分别为不同区域的电价和CO2排放的单位费用。在碳排放量受到管制的所有地区,假设其单位碳排放许可的价格是相同的。然而,电力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一是电厂所在地要受到碳排放总量的限制;二是当电厂发的电传输到其他地区时也会受到当地的碳排放总量限制。所以用D来表示那些受排放限额与交易管制的区域。式(1)描述了一种标准的碳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市场中排放权的分配问题,在该市场中发电企业有明确的碳排放指标。下面讨论2种排放权分配模型。

2.1 基于发电量的排放权分配模型

基于发电量的排放权分配模型将碳排放权的分配与发电企业的发电量联系起来,即每兆瓦发电量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量。文中排除利率或其他动态因素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在以上假设下,可以在考虑每个公司利润最大化问题中加入基于发电量的碳排放权分配因素。设处于地区l,时段t∈{1,…,T},发电量为时的公司i碳排放分配额为: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假设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不变,只是每个公司的允许碳排放量随其相关的产出和生产设备而改变。其中单位电量分配额度δ的表达式为:

式中:U为行业碳排放总量限额;Qt为在时刻t的发电量(即市场需求量);为根据各企业现实排放量分配的碳排放许可量;t∈{1,…,T}为排放周期。考虑到产量增加后额外排放额度带来的潜在收益,公司i的最大利润为:

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则根据监管机构所分配的量,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对超出的部分进行“惩罚”。当企业生产的碳排放量低于监管机构所分配的量时,即,企业会得到相应的生产补贴。

2.2 基于发电类型的排放权分配模型

基于发电类型的碳排放权分配模型主要针对不同发电类型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了减少碳排放交易制度对那些严重依赖煤电的公共事业部门的成本影响,这种碳排放权分配的总体思路为:给不同发电类型的电厂分配不同的碳排放量(不同发电类型电厂的平均排放量)。本节的模型中,发电类型用j表示,每兆瓦发电量所分配的碳排放量用ηj表示。即每一种发电技术在理论上对应一个碳排放量。此时,公司i的最大利润为:

与基于发电量的分配机制相比,这种基于发电类型的分配方式所产生的分配量δj削弱了发电企业排放费用对边际成本的影响,因此减弱了实施碳排放限额机制的阻力。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是所有区域的发电企业碳排放量仅因发电技术不同而不同,即,i,l且所得到的排放权与其实际的排放量成正比,即。这样,式(3)可以表示为:

式(6)与式(1)基本相同,假设碳排放率与各公司和发电技术有关,则企业获得碳排放许可的成本可用()来表示。

2.3 2种排放权分配模型的比较

假设表示发电企业i采用基于发电量的排放权分配模型后可获得的总利润,表示发电企业i采用基于发电类型的排放权分配模型后可获得的总利润。同时,采用上节中提到的比较极端的情况,即,i,l,且所得到的排放权与其实际的排放量成正比,即。比较式(4)与式(6),可得:

将式(3)代入式(7),即得:

比较结果表明:

(1)当γj·∑l…T QtRf。即碳排放总量低于行业碳排放限额时,发电企业采用基于发电量的排放权分配模型比较合适。此时,还可以在排放交易市场中出售剩余的碳排放额度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2)当γj·∑1…TQt≥U时,Rg≤Rf。即碳排放总量超过行业碳排放限额时,发电企业采用基于发电类型的排放权分配模型比较合适。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即排放总量一旦超过排放限额,需要从排放交易市场中购买额外的排放额度,否则将受到重罚。因此,可以对购买额外排放额度的成本与收益差进行比较,然后给出合理的决策。

3 结论

本文在分析世界各国碳排放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电力工业减排的典型实践案例。文中根据CPUC的研究实践,简要介绍了2种碳排放权分配模型的由来,并对二者进行了详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可根据实际碳排放总量与行业碳排放限额的差距,以及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的成本收益情况,需酌情考虑。

市场分配 第8篇

关键词:经营分配方案,组阁制,绩效工资抵押承包制,项目投资节约奖,超额利润提成奖,股份收益奖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革的。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后, 国企改革进入初期的放权让利阶段;1982年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 突破了“大锅饭”的旧体制, 同样, 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以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自1992年起, 我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沿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自1997年起, 在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 我国开始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步伐加快;自2002年,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 我国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阶段;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 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这标志着国家大力推进国企改革, 以管资本为主,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保护性”与“开放性”原则并重的情况下推行的。“保护性”体现为在重点领域保护国有资本, “开放性”体现为在竞争行业引入市场经济, 具体来说, 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资本大规模投入并保证国有控股的主体地位, 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 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在这种大背景下, 很多国有企业主推市场化开放型改革, 实行市场化经营, 那么如何更好的推进市场化改革活动?从最核心、最根本的经营分配方案做起, 才能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 增强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二、做好国企市场化改革的经营分配方案作用

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分配方案主要涉及两大方面, 一是“经营”, 指经营管理层, 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 组成管理层;二是“分配”, 指分配方式, 不再是传统的薪酬体系“工资+奖金”模式, 而是探索多种多样的市场化薪酬分配方案, 更加体现收入与个人价值、贡献挂钩。做好国企市场化改革的经营分配方案作用如下:

(一)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经过市场化改革之后, 由单一的国有资本控股变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股权结构的变更引入了民营或者个人的资本,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随之改变, 为股东创造价值成为企业的使命, 其引入的资本、人才、技术、理念等真正的促进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原因是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土地真正负起了责任, 付出和收入挂钩。同样, 当企业的人员通过抵押承包、出资入股等形式成为了企业的“主人”, 才能如爱家一样爱企, 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三) 促进员工收入的增加

市场化薪酬分配方案带来的是员工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不再是单一的“工资+奖金”的模式, 可以通过承包项目或工程获得承包收益, 通过创造利润获得利润提成奖励, 通过节约投资获得节约奖励, 通过投资入股获得股份收益, 多种形式将促进员工收入的增加。

三、经营分配方案的探索

(一) 市场化改革的抓手是领导班子队伍

企业内生动力的激活, 离不开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 国有企业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要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 提倡“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 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 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 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 加快建立退出机制”, 进一步鼓励国企市场化引进人才。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 全凭车头带”, 阐释的就是领导的作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市场化手段选聘企业总经理, 赋予总经理相应的权利:一是组阁权, 总经理有权提名经营班子成员以及中层以上干部, 这些人可以是公司内部的, 也可以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引进的人才, 大家通过公开竞聘的形式竞争上岗, 形成向上、竞争、团结的团队;二是考核和罢免权, 总经理对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考核, 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中层以上干部, 总经理有权对其罢免, 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三是管理权, 总经理对自己“组阁”的团队, 有充分的管理权, 实现了“一把手负责制”, 要对团队成员的业绩负责。通过市场化选聘组建的干部队伍, 能够更加精干高效。

(二) 市场化经营分配方案的探索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鼓励国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下面分析四种市场化经营分配方案:

1.风险抵押承包制。项目团队可以缴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 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制。对按期保质完成目标任务的团队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 并归还风险抵押金;对未完成或者推进工作情况效果不好的团队扣除一定比例的风险抵押金;对于提前完成承包任务的项目, 参照超额利润提成思路, 从提前产生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提成效益奖, 并归还风险抵押金。

2.经营活动投资节约奖。为鼓励团队节约投资、多出成果, 探索建立行业投资节约奖。团队所有人员的原岗位工资绩效部分作为风险抵押基数。对投资成本低于该行业近三年平均投资成本的, 对节约部分按一定比例实行提成奖励, 发放全部绩效工资和项目投资节约奖, 相反, 未完成项目投资节约指标的, 按比例扣减, 直至绩效工资为零。

3.超额利润提成奖励。对已进入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或为公司增赢的经营项目、贸易项目等实行完成既定目标利润指标后、对超额利润部分按一定比例提成奖励。团队所有人员的原岗位工资绩效部分作为风险抵押基数, 超额完成投资收益指标后, 发放全部绩效工资加超额利润提成, 未完成投资收益指标的, 按同比例扣减, 如有亏损, 不发放绩效工资。

4.投资入股股份收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核心人才、管理技术骨干人才, 按照本人自愿、公司同意和风险自担的原则投资入股。根据员工的岗位价值、到岗工作时间和近几年绩效结果等分配股权数量。员工享有相应的分红权和增值权, 建立员工与企业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而保障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市场化经营分配方案, 做好多元化的市场化经营分配方案既能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又能促进企业效益的增加, 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市场分配 第9篇

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条件下, 由于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劳动者的联合劳动是全社会范围内的联合劳动, 全社会是一个生产单位和分配单位, 因而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 (或国家) 。然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类型, 社会主义联合劳动主要表现为企业范围内的联合劳动, 各个公有制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因此, 企业便成为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在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社会主义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这样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结构至少是包括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的三元利益结构。另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均客观生产条件的差异和供求不平衡等非劳因素都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对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能在各公有制企业内部大体和近似地实行“同工同酬”;在不同的公有制企业之间, 甚至在同一公有制企业内部的不同的经济核算单位之间,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必然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者既可以拿货币工资去购买生活资料 (或个人消费品) , 也可以用于储蓄、购买生产资料或进行其他投资。

许多经济学家最先把社会分配收入机制界定在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 主要由市场机制制约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重新分配。第三次分配是随着人类自身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建立起了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 对社会财富和资源的运行进行有机的和合理的调整。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 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使初次分配中生产各要素所占比重趋于合理, 使再分配的各项指标更加匹配、更加有效, 使在第三次分配中社会分工更趋精细、完善与和谐, 发挥整个社会的巨大潜能和效益。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 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 在一个社会中, 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壮大有助于社会稳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应该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其体现的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两者之间主要表现在:第一, 一方面,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所有制结构 (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是相适应的, 也与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 (或社会财富) 中的贡献大体上是相符合的, 因而实现了经济公平;另一方面,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有利于充分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更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 因而也符合效率原则。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第二, 国家主要通过税收政策来变相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 调节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变相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以体现社会公平, 并为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创造条件。我们党自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根本原则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与效率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它们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不可分离。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 而分配的公平也有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 促进效率的提高, 不应以降低效率来追求低水平的公平, 也不应以牺牲公平来追求盲目性的效率。就我国而言, 所谓“效率优先”, 实质上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所谓“兼顾公平”, 实质上就是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中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就必然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两者在逻辑上是高度一致的, 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抽象到具体的必然转化和表现。公平的社会评价应该是使社会成员按贡献大小平等分享生产成果, 同时又享有基本福利和有效的社会保障, 保证大多数劳动者满意, 这样才能塑造出居于人口多数的中间阶层力量, 逐渐形成稳定协调的社会基础。

注重收入分配机制和制度的完善, 就应该强化宏观调控体系的职能和结构的日臻完备。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问题时进一步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二者是统一的, 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不如此便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 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 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这说明, 我们把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等于说市场就是万能的, 也不是说计划就一无是处。相反, 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反应灵敏的优点的同时, 通过包括一定的计划调节在内的宏观调控来抑制和弥补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与局限性。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尤其是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与建国之初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资源相对贫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 但人均GDP仍排在世界的第100位以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和它们既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也没有并驾齐驱。这些都决定了宏观调控对于我们比对于它们更加重要, 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基础和历史环境等不同。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需要把“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把“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当成自己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优势, 因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有可能和条件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 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但也离不开对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的运用。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进程中, 为保证整个国有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甚至混乱现象, 必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金融手段等, 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那种以为搞市场经济就可以离开国家的宏观指导和调控, 放任自流、自行其是、随心所欲, 完全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都是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并用的市场经济, 国家干预与市场作用同时并存。这是政治经济学上继亚当·斯密发现“看不见的手”和凯思斯发现“看得见的手”之后的重大发现,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首次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两手并用的运行模式, 明确地展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新特点。这个经济理论观点, 使我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关系, 特别是国家干预, 是当今时代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存在的。市场机制虽具有巨大的活力, 但不是万能的, 存在着失灵的缺陷, 必然需要国家予以干预, 使国家制定的计划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的市场经济, 必须深刻明确这一点, 而且还要认识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 经济的“能见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看不见的手”的驾驭力量也日益增强。国家对经济作用以宏观调控的合理干预, 就是自觉利用经济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能把国家干预和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对立起来。从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成就来看, 尊重事实, 注重效果, 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 丰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为今后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宏观调控的规模正在扩大, 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在增加, 市场运行的机制更加地多元化了,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着基础性和密切性的作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的问题, 以及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方针与策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 促进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社会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 以及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成就和经验, 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 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市场分配 第10篇

1 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

弗里曼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1]。此后, 有关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个人观点, 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例如, 在国外, 查克汉姆 (Charkham, 1992) 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型的利益相关者。英国学者威勒 (Wheeler, 1998) 则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4种。弗雷德里克 (Frederick, 1988) 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克拉克森 (Clarkson, 1994;1995) 提出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的种类, 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另一种是根据相关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 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2]。在国内, 相关学者也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陈宏辉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 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的个体和群体, 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 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并认为虽然其中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但他们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从而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将利用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种类型等。[3]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清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中, 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该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据此而可能获得的利益分配权, 从而分清企业管理中的主次, 优化企业管理。然而, 当前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营模式还没有发展到企业化程度, 即市场开发程度不够, 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相对较少, 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标准来执行。

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的形式

市场开发是指应用人口统计市场、地理市场等方法开发新的区隔市场, 突破进入现有市场。[4]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目的就是要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走出校门, 与市场相接轨, 利用高校和高水平运动队自身优势, 根据高校所在地人口、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等, 融入市场, 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从而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向更高层次发展注入活力, 实现人才培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重效益。

当前的体育市场开发主要包括体育消费, 即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市场, 即商品交换关系及交换活动的总和;体育产品, 即包括社会上所有与体育有关的体育劳务与体育实物产品;体育产业组织, 即泛指在体育市场上提供体育产品的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体育产业即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表述,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市场开发可以分为四类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咨询服务、培训市场;无形资产市场;中介市场。[8]根据对湖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的调查, 目前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市场开发主要集中在竞赛、表演市场, 约为76%;技能培训及健身娱乐培训较为落后, 约为23%;无形资产市场主要在球队冠名和服装用品的特供方面, 约为29%;中介市场主要是队员的租借, 约为29%。由此可见,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内容停留在高水平运动队上, 而对高校两字的开发较少, 利用高校的平台, 在咨询服务和培训市场上开发的还远远不够。

因此, 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市场开发, 今后的重点应放在咨询服务与培训市场、无形资产市场和中介市场三个领域。在这些市场开发中获取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不仅可以保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日常训练、竞赛所需要的费用, 而且可以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步入科研、训练、竞赛良性循环后, 从而逐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市场开发后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以在经济上减少对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依赖, 并进而可为高校带来经济、文化和科研等效益。

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外部、内部两类管理体制。外部领导体制又分为以教育厅体卫艺为主线和体育局群体处为主线两种;内部管理机构是指主管体育校长的领导下的“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的管理体制。[9]从调查情况来看, 湖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的市场开发主要依赖于运动队的领导小组, 因此受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程度较大;其次是教育厅体卫艺为主线的外部管理体制;体育局群体处为主线的外部管理体制影响较小。充分说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是依靠高校内部管理为主;经费匮乏乃是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瓶颈[10]。因此,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市场开发主体是高校本身, 高校可选择本校在社会上相对影响力较大的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先期市场开发先锋, 组建专门的市场开发团队进行专业性运作, 分别针对咨询服务与培训市场、无形资产市场和中介市场三个领域制定开发方案并予以实施。

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即不仅只是高校、教练员和运动员等运动队主体, 而且还是市场开发团队及市场开发后对高校给予注资或赞助单位;此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所谋求的利益已不仅仅是高校这个主体的利益, 还应当包含投资或赞助方、市场开发团队等。因为当这些利益相关者在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后, 他们要么是分担了一定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营风险如高校和投资方, 要么是为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如市场开发团队等。因此,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培训、竞赛和经营等决策就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从某种程度上讲,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逐步由高校单独管理向校企联合式治理结构过渡, 并最终达到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为主要目的, 兼顾资金投资方经济利益的同时, 按市场需求治理和专业化管理、投资模式来运营。

4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的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涉及到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关的各个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在进行市场开发中, 需要考虑到市场开发团队和投资方的利益, 并兼顾高校其他学生的利益。这是因为市场开发团队的精心设计与努力工作, 是市场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投资方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注资也是想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高校其他学生既是高水平运动队的顾客群体之一, 也为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竞赛牺牲了一定的利益。虽然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开发未完全成熟时, 还不能简单地将利益相关者按照企业的分类方式来划分, 但必须要考虑到为高水平运动队运营付出专用性投资者。

就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现状和市场开发来看,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应为高校 (包括管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部门) 、投资方、具体承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单位、教练员和运动员、市场开发团队、其他高校教师和普通学生。

其中, 在市场开发的前期可以将高校、投资方、市场开发团队和相关教练员或教师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这是因为高校和为高水平运动队注资投资方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得以流畅运行的主体、相关教练员或教师是提供咨询服务与培训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而市场开发团队则是拓展市场的关键;此时的运动员或队还只是处于各方努力打造的产品之中, 属于主要的被投资者之一, 在市场开发的利益分配中不应归入核心利益相关者。

在市场开发初具规模后, 再将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列入核心利益相关者。因为此时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属性, 更是后期继续拓展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当市场开发成熟后, 承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单位、有关的其他高校教师和普通学生也将进入核心利益相关者行列。这是因为当市场开发成熟后, 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应有一部分用于回馈曾经和一直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作出牺牲和奉献的相关教师和普通学生, 进一步地为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增添活力。

5 结语

国外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经验表明, 进行市场开发应当说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一个必然选择。而在市场开发的不同阶段合理分配利益, 是推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良性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当前国内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利益分配研究不多, 利益分配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本研究只是对湖南省内的小范围研究, 希望能为同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若玫, 靳云汇, 著.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用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宏辉, 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04, (4) :80-90.

[3]陈宏辉, 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2) :85-92.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5]刘勇.体育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7]熊建设.我国体育舞蹈竞赛市场化运作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少林与太极, 2011, (7) :18-20.

[8]宋述光.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经营策略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 2008, (6) :594-597.

市场分配 第11篇

事实上,丹邦科技只知道一味的从资本市场索取,公司上市以来仅有过一次象征性的分红,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金0.35元,暴露出“铁公鸡”的本性;另一方面,丹邦科技上市以来的业绩却不敢恭维——201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8.69万元,同比仅增长3.62%,增幅远低于上市前;此外,从2012年前三季度来看,公司的营业总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各项指标均显示公司未来业绩存隐忧。

重融资轻回报

丹邦科技主营业务为FPC、COF柔性封装基板及COF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于2011年9月上市,发行价格13元/股,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4.96亿元。

今年1月21日,丹邦科技又推出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根据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1.38元/股的发行价格,发行5300万股,募集资金6亿元,全部用于“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公司称,该项目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PI膜)。项目顺利达产后,丹邦科技将成为全球极少数产业链涵盖从“原材料→柔性基材→柔性基板→芯片封装”的企业之一。

记者注意到,本次推出定增方案距离丹邦科技首发仅仅时隔1年4个月,通过这两次融资,丹邦科技拟从资本市场“抽血”11亿元。而丹邦科技2011年的营业总收入也不过2.7亿元。

另一方面,丹邦科技只顾着从资本市场索取,但却不重视回报投资者,公司上市以来仅有一次象征性的分红,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金0.35元。记者查看了与丹邦科技上市时间同为2011年9月的几家公司,发现丹邦科技的分配方案最为小气。如巨龙管业(002619)每10股派现金2.5元、每10股送3股;瑞和股份(002620)每10股派现金1.2元,每10股送5股;大连三垒(002621)每10股派现金1.5元,每10股送5股……

丹邦科技2011年共分配的现金红利仅有560万元,而公司剩余未分配利润高达1.32亿元。有中小投资者在论坛里抱怨道,“刚刚上市一年多,又要圈钱了!给股东分了多少红利?”

不仅如此,记者还注意到,此次丹邦科技的定增价格为11.38元/股,而公司IPO首发价为13元/股,这意味着届时参与的机构投资者将以更低廉的价格拿得筹码,公司这一作法明显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甚至有小股东呼吁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对定增方案投反对票。

恐成资金黑洞

丹邦科技上市以前,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2010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1亿元、1.83亿元和2.0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14.35万元、4663.14万元和5268.05万元。

但在丹邦科技上市首年,公司的业绩增幅出现了明显的大幅下滑。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8.69万元,同比增长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63.06万元,同比增长仅2.52%。

更为严重的是,到了201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已经开始“变脸”——2012年1-6月丹邦科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9.73万元,同比下滑10.38%。同时,从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来看,已同比减少了近4%,这显然不是一个好迹象。公司在三季报中同时也预计2012年全年业绩变动幅度为-15%至15%。因此,从目前来看,公司2012年全年业绩是否摆脱了下滑的局面还很难说。

此外,对于公司本次定增方案中的唯一募投项目“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研发与产业化”也仍存在诸多疑点。据了解,募投项目的产品PI膜是目前公司主导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公司目前连PI膜的技术研究还没有进行,就上马项目,显得十分仓促。公司也在方案中仅仅表示,“公司以往的研究与本次募投项目关联度高,具备足够的研究能力”。

此外,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完成后第一年、第二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0%、80%,第三年完全达产。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53年。不难看出,投资回收期时间较长,这期间会不会有新的替代品出现都很难说,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新产品层出不穷。

值得注意的还有,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已同意其全资子公司广东丹邦向相关银行贷款4亿元,用于先行启动本次募投项目。这其中蕴含着较大风险,如果定增无法实施,那么巨大的资金窟窿需要丹邦科技自行解决,但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公司仅有货币资金1.89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2.3亿。定增项目会不会成为丹邦科技的资金黑洞?目前来看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本刊将持续关注。

市场分配 第12篇

在我国大力发展碳市场与碳交易的过程中, 市场参与者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已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碳交易既涉及到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的一级市场, 也涉及到在初始碳排放权合理分配基础上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二级市场,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保障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 是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初始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是二级碳市场顺利运行的先决条件;同时, 作为碳市场的核心部分, 二级碳市场可以弥补一级碳市场有效性不足的缺陷, 进而实现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在我国, 一级市场中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一般由政府核定的总配额所决定, 但该机制无法同时保障各经济主体的利益, 会导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从而降低了处境较困难区域的积极性, 并加大了二级市场中碳交易机制建立和运行的难度, 对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同时, 二级市场中的低碳交易政策也尚不健全, 在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际, 各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纷纷筹建碳交易平台, 这种相互独立试点间的利益博弈将产生标准不统一、资源浪费、规模小和低效率等不利因素, 甚至会使得碳交易产品难以与国际对接[1]。可见, 碳市场参与者间的利益博弈导致的不合作结果, 已成为我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阻力。

本文针对上述博弈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对于一级碳市场, 引入了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 将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给各低碳试点, 该分配方法不仅包含了碳排放权分配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更考虑了三大分配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 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试点的利益, 有利于其完成减排任务。对于二级碳市场, 应用基于权重向量改进的多权重Shapley模型, 分析了统一碳交易平台建立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并用一个算例对模型改进前后求解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2 基于ANP的一级碳市场中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

2.1 初始碳排放权分配博弈描述

现阶段, 我国碳交易体系正面临由自愿减排向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过渡的重要时期, 中央政府在参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碳排放许可分配到各个低碳试点的过程中, 可以借鉴国内外提出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目前, 世界各国正在寻找一个能够满足自身利益并遵循上述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 从而保障联盟稳定运行。现有的主要方法有RIVM (荷兰国家公众健康与环境研究所) 的逐渐参与法与多阶段法, 考虑人均、效率和碳排放系数等以确定减排目标的Triptych方法, 以人均排放趋同为基础的多部门趋同方法, 美国提出的基于GDP碳排放强度下降方法, 韩国主张的二元强度目标法, 南非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措施法[2,3,4,5,6,7]。至于我国, 陈文颖 (2005) 等提出了基于历史排放量的人均累积排放原则[8]。

然而, 上述方案只能满足某一经济体的利益, 无法保障合作联盟的稳定性。可见, 寻求各个经济主体都接受的碳排放分配方案是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必要途径。

ANP是Saaty (1996, 2007) 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决策科学方法, 是层次分析法的扩展[9,10]。ANP适用于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和反馈关系的决策问题, 运用该方法来分配初始碳排放权可以从横行和纵向两方面综合考虑各分配原则[11,12,13]。因此, 应用ANP实现碳排放权分配符合三大原则的标准, 可以兼顾不同经济体的利益, 不仅提高了现有低碳试点区域的积极性, 且有利于更多的省市参与到低碳减排的行列。

2.2 基于ANP的初始碳排放权分配

(1) 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的评价体系构建

在解决碳排放分配问题时, 依据的准则为公平合理原则, Rose等 (1998) 、王文军和庄贵阳 (2012) 提出了基于公平合理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14,15], 杨骞和刘华军 (2012) 指出我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16]。借鉴学者们提出的各种方案, 本文按照影响排放权分配的三大原则将各方案进行如下分类:

第一类, 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涉及福利趋同、祖父制、土地面积、市场公正和人均平等五个元素。

第二类, 共同承担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该原则包括支付能力、贫穷程度、相对福利和人均累积四个元素。

第三类, 可持续发展原则。此原则含有GDP碳系数、环境价值两个因素。

(2) 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的ANP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ANP把单位1 (初始排放权额度) 的碳排放权市场份额分配给湖北、广东、重庆、上海、北京、天津六个试点省市, 这里不妨设各省市按照现有碳排放权分配由多到少依次为湖北、广东、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根据上文对问题因素的分析, 建立Alternatives (备选方案) 、Fairness (公平性) 、Common but Different Duty (共同承担有区别责任) 和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四个组。备选方案包括湖北、广东、重庆、上海、北京、天津六个因素, 其含义为现有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 其他组的内容如上文所述。利用SD软件得到碳排放份额的ANP网络如图1所示。

(3) 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结果分析

碳排放份额的ANP网络构建完成后, 在SD软件中通过判断矩阵的两两比较, 可以得到各个元素的优先等级和包含分配结果的完整报告。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即可得到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条形图, 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在决定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各种标准中, 重要程度排名较前的因素分别是人均平等原则、福利趋同和环境价值。这表明人均平等原则是相对受推崇的标准;且只有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相应的政策优惠才能保证其加入减排行列;同时, 自然环境的改善也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而GDP碳系数、祖父制及市场公平排名较后, 说明了发达经济体逃避自己责任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并且拍卖机制尚不适用于我国国情, 运用该机制分配的碳排放权比例很小。另外, 图2中显示出各省市现有排放权的分配对未来的分配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表明各省市碳排放权的分配会受到其他省市份额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模拟报告中的数据可得, 湖北、广东、重庆、上海、北京和天津六个成员的碳排放权分配份额分别是20.22%、30.88%、7.8%、19.05%、11.7%和10.35%.该结果是基于各省市人口、面积、现有排放水平、历史排放量、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特征、减排成本等各因素的分配方案, 兼顾三大原则, 考虑到各个省市的利益。可见, 它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配, 有利于低碳经济试点联盟的建立和顺利运行。然而, 在专家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的过程中, 专家的知识储备不足和个人情感因素影响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结果。因此, 本文结果主要用于展现方案的可行性而非局限于具体数据。

初始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为碳排放权交易创造了条件。然而, 碳市场博弈中的利益分配还与二级碳市场中的交易是否有效密切相关,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博弈利益再分配的又一重要手段。下文将针对碳交易开展过程中统一碳市场建立的利益博弈问题进行讨论。

3 基于改进多权重Shapley值法的二级市场中碳市场收益分配

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 便于高科技技术的引入和发展, 使得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给联盟成员带来额外收益[1]。然而,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的碳交易平台过多, 这一特有现象使得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统一碳交易市场平台, 成为继碳排放权合理分配后的首要任务。

碳交易平台联盟成功建立和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合作收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在收益分配过程中, 各试点区域的创新能力、投资额、面临风险等不尽相同, 众多影响因子的存在加大了公平分配的难度。针对该问题, 下面将运用基于权重向量修正的多权重Shapley值法来解决统一碳市场建立过程中的收益分配问题。

3.1 传统的Shapley值方法及对其修正存在的问题

Shapley值方法是Shapley (1953) 提出的一种解决n人合作中利益分配问题的数学方法, 它是基于边际贡献的合理分配法[17]。Shapley值是满足有效性、无序性和可加性三条公理的一个公式:

其中, V (·) 是特征函数;m表示M中成员的个数;M (i) 表示含有成员i的子集的集合。

然而, 该方法假设每个参与者加入联盟的意愿为1/n, 且每个联盟建立的可能性为1, 这一假设没有考虑到各联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承担问题、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 显然与现实不相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Shapley (1953) , Hart等 (1987) 以及马士华和王鹏 (2006) 对于传统的Shapley值方法进行了修正, 探讨了风险因子、技术创新系数等因素的影响[18,19,20]。这些修正都建立在各影响因子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相同的假设前提下的。

针对该问题, 王振锋 (2011) 等应用AHP确定风险因素、投入因素、努力因素的权重, 修正了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21]。张捍东 (2009) 等考虑了各影响因素间的横向联系[22]。然而, 这些基于单一权重的修正, 各影响因子在参与者所有联盟活动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不符合实际情况。而Haeringer (2006) 、刁丽琳等 (2011) 提出的多权重Shapley值模型, 能够反映成员在多项联盟活动中的不同权重[23,24], 但没有提及如何得到权重向量。同时, 上述所有的修正过程都将某因子的权重直接作为其作用向量, 忽略了联盟成员将针对这一因子进行博弈的事实。下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3.2 基于权重向量修正的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

多权重Shapley方法的关键在于构造原对策的等价对策。对于一个满足超可加性的博弈D=[N, V], 存在它的一个Shapley等价博弈D′=[N, V′], 且D′可以分解成一系列满足超可加性的简单博弈。不妨假设γi是单元素联盟{i}的常系数, θj是不少于二的实质联盟Cj的常系数。权重向量为ωj={ωji}, ωji表示Cj中成员i的权重。则可以引入权重向量, 得到多权重Shapley值公式:

多权重Shapley方法是在传统的Shapley值方法基础上为每个有效联盟引入权重得到的, 使得参与者在不同联盟中的利益分配权重可以不相同, 更加符合实际情形。然而, 该模型中的权重向量是直接给出的, 不能体现合作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如何起作用。且权重向量直接影响最终的利益分配结果, 不合理的权重向量会导致分配结果背离参与者的期望值, 使得联盟参与者退出联盟。因此, 合理权重向量的构造对于联盟的稳定十分关键。

下文在多权重的Shapley值模型基础上, 引入基于Shapley值方法的决策向量和基于ANP的影响程度向量。在考虑投票权与决策权分离[25,26]的前提下, 利用Shapley值法算出各因素的决策向量, 构造决策权矩阵;并用ANP得到影响利益分配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向量;将该决策权矩阵与影响程度向量相乘, 得到权重向量。可见, 改进的多权重Shapley值模型是由两阶段三次博弈过程构成的。

对于影响利益分配的t个因素, 需要通过ANP求得它们对利益分配的影响程度向量。此时, 权重向量ω′为:

其中, ωi′表示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对参与者i收益分配的修正系数。, 只要从ω′中抽取Cj中成员相应的系数, 进行归一化处理便可得到Cj的权重向量。

将该权重向量代入式 (2) 即得到基于权重向量修正的多权重Shapley值模型:

可见, 基于权重向量对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进行修正是十分必要的, 其更适用于实际情况。下面将运用该模型来模拟统一碳市场中的利润分配。

3.3 改进多权重Shapley值法在统一碳市场利润分配的具体应用

不妨以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地区统一碳交易平台建立的博弈为例加以说明。分别求出传统Shapley值、多权重Shapley值以及改进后多权重Shapley值下的利益分配结果, 并通过结果比较验证基于权重向量修正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的有效性。

不妨设上海单独筹建碳交易平台可以盈利a个单位, 北京和上海合作筹建图交易平台可以盈利a+b个单位, 上海和天津合作筹建碳交易平台可以盈利a+c个单位, 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地区合作的盈利为a+b个单位, 其中, a>0、b>0、c>0、a>c、b>c、a+c>b, 且其他的合作方式无法盈利。

(1) 基于传统Shapley值方法的收益分配

基于传统Shapley值方法的北京碳交易平台的收益分配额计算过程 (如表1所示) 。

用同样的方法, 可得上海和天津分配的利益分别为a+0.50b+0.17c和0.17c.

(2) 基于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利益分配

为方便结果比对, 设影响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地区利益分配的权重向量为下文中三个影响因子投票权向量的平均值, 即为 (23.3%, 33.3%, 43.4%) , 则实质联盟 (北京, 上海) 和 (上海, 天津) 的权重向量为 (0.412, 0.588) 和 (0.435, 0.565) 。代入式 (2) 计算出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地区的多权重Shapley值分别为0.41b-0.27c、a+0.59b+0.09c和0.19c.

(3) 基于权重向量修正的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收益分配

以上计算过程考虑了影响因素的作用, 但忽略了投票权与决策权的分离以及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从而使得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影响利益分配的因素有很多, 为方便计算, 本文以风险因素、创新因素和投入因素为例加以讨论。不妨设北京、上海和天津建立碳交易合作联盟时在风险因素、创新能力和投资额影响下的投票权向量分别为 (20%, 30%, 50%) , (30%, 40%, 30%) 和 (20%, 30%, 50%) 。

由于投票权和决策权存在分离问题, 不能直接代入投票权向量进行计算。其中, 对于风险因素的影响下的决策权向量计算如下:

由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地区合作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平台, 这三个联盟成员构成的排序序列数为6, 临界值为60%.仅当Sk={天津, 北京, 上海}时, 北京是重要的参与者, 因此ο北京=1, 同理, ο上海=1, ο天津=4, 可以得到风险因素影响下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决策权向量为 (16.7%, 16.7%, 66.7%) 。同样, 可以计算出创新能力和投资额影响下的决策权向量分别为 (16.7%, 66.7%, 16.7%) 和 (16.7%, 16.7%, 66.7%) 。不妨设由ANP得到风险、创新和投资三个因素的影响力向量为 (15%, 60%, 25%) , 由式 (3) 可得权重向量的转置为 (16.7%, 46.7%, 36.6%) 。从而, 代入式 (4) 计算得出北京、上海和天津的收益分配分别为0.26b-0.18c、a+0.74b+0.03c和0.15c.

(4) 结果对比

利用传统Shapley值方法, 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和基于权重向量修正的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值是有差别的 (见表2) 。

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 相对于传统Shapley值法的分配, 多权重Shapley值法下北京的收益减少了, 而上海和天津的收益增加了, 且天津收益增加的百分比大于上海。这体现了北京面临的风险最大, 且创新能力与投资额度最小, 而天津的创新能力虽稍逊于上海, 却在所面临的风险和投资额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比较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和基于权重向量改进的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计算出来的利益分配值, 发现北京和天津的收益分配大幅度下降, 而上海的收益获得了更大程度的上升。这反映了创新能力在碳交易盈利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且参与者针对该因子的博弈又加大了其影响力, 上海通过创新能力博弈过程实现了其利润最大化, 而天津因创新能力较弱抵消了其在风险和投资创新方面的优势, 导致其收益反而减少。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 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赋予了不同联盟中同一成员不一样的权重, 优于传统Shapley值方法。而基于权重向量修正的多权重Shapley值法较多权重Shapley值法更能体现统一碳市场建立过程中所有影响因子间的横向联系以及联盟成员针对各影响因子的纵向博弈过程, 是最优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碳交易市场建立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促进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进而为二级市场中碳排放权再次分配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4 研究结论

一级碳市场中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问题和二级碳市场中各试点区域争相建立碳交易平台的博弈行为, 是我国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现有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往往只体现了部分参与者的利益, 从而导致了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博弈, 使得碳市场和碳交易发展受阻。同时, 碳交易市场中诸多碳交易平台的建立是我国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试点区域间的利益冲突将导致碳交易中的非效率状态。因此, 建立统一的、国际性的碳交易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针对初始碳排放权分配中的博弈问题提出基于ANP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 该方案兼顾了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 使减排联盟能够顺利建立和运行, 为碳交易市场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 本文提出了基于权重向量改进的多权重Shapley值方法, 此方法在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和以博弈论的思想探讨影响因子效用的基础上赋予不同联盟中同一成员不一样的权重, 具有更符合实际的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我国碳市场中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和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都存在利益冲突与博弈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 的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 并应用基于权重向量改进的多权重Shapley模型, 分析了统一碳交易平台建立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该分配方案不仅包含了碳排放权分配的三大原则, 更考虑了各种分配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参与减排行动各个主体的利益, 有利于各个经济体完成减排任务。而改进的多权重Shapley模型不仅运用ANP考虑了所有的影响因子, 且以博弈论的思想分别探讨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 具有更符合实际的应用价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市场分配】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制度论述09-12

财政分配05-10

分配激励05-13

分配不公05-16

功率分配05-25

优化分配05-29

分配结构06-10

质量分配06-13

行为分配08-02

分配格局08-06

上一篇:配电改造下一篇:当前网络广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