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2024-07-1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第1篇

经过多年的探索, 我在拼音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拼音教学应把图、形、音三者结合记忆

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 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情趣。现在的教材提供了很好的插图, 若加以合理利用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i时, 我先出示图画:一只可爱的小蚂蚁。我充分借助插图调动孩子的兴趣, 通过讲故事、看插图、编顺口溜, 让他们在快乐中、自我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 准确而迅速地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

二、形近字母比较记忆

声母中有很多字母音或形非常相似, 学生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学生分辨清楚, 我采用了比较记忆法。如b、d、q和p四个字母, 形似难分, 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根小棒, 一张半圆形的纸, 课上自己拼字母。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了四个字母在写法上的区别。而后又引导学生编一些顺口溜辅助记忆, 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三、创设课堂中的“趣”

1. 学拼音的“趣味法”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的孩子, 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 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 影响教学效果。在设计教学时我尽量变枯燥为生动, 把教学内容多运用游戏、演示、表演等方式展现给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游戏法。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 让孩子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拼音的知识, 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拼音时, 我设计了多种游戏, “大风车” (练习拼读) , “运蔬菜” (区分声韵母) , “排椅子” (记忆三表) 等, 用游戏的外观包装了乏味的练习, 学生在兴奋地参与活动时, 就记住了拼音知识。

(2) 演示法。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而拼音的知识则比较抽象, 所以利用教学器具进行直观演示, 是开展拼音教学的好方法, 当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教具展现在学生眼前, 更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多看, 启发学生多说, 结合老师童话式语言的讲解,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下愉快学习。

(3) 表演法。适当地运用表演形式进行情境教学, 让孩子们参与生动的表演, 既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能力。如拼音字母比较难记, 特别是形近的拼音字母, 如b, p, f, t, 等等, 我就自编了一套拼音手指操, 把拼音字母都通过手指的组合表现出来, 并让学生边读边表演, 在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读拼音的“趣味法”

读拼音是记忆拼音发声, 熟悉拼读规则的重要途径。可是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朗读拼音, 效果并不理想。教学中, 我常常发现, 有些学生已经把课文上的拼音读了五六遍甚至十几遍, 但仍然没有记住发音, 是因为读拼音时, 学生只是机械重复, 并没有把拼音的读法内化, 成为自己的记忆。所以, 我在读拼音时, 以“趣”字为出发点, 设计了许多种有趣的读法, 让读拼音像游戏一样, 成为孩子们乐做的一件事。

(1) 口腔体操

把读音相似或读法相近的字母, 用归类的方式让孩子练习, 配合有节奏的律动, 让孩子用类似于做操的方式练习拼读, 如:张大嘴巴a, a, a, 圆圆嘴巴o, o, o, 扁扁嘴巴e, e, e, 牙齿相碰i, i, i, 在读音的同时也让孩子记住了发声的方法。

(2) 儿歌带读

在读拼音时, 用儿歌的方式让有韵律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习, 而且还让学生自编儿歌, 或表音, 或表形, 帮助学生记住拼音字母, 如一只刺猬c, c, c, 杯子喝水h, h, h等。

(3) 联系生活读

学生在入学前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拼音教学中, 特别要注意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 加强拼音与听说读写的联系, 教学中可以采用给音节带调组词的方法, 如:qī—七个、欺负;qí—红旗、下棋;qǐ—起来、企鹅;qì—气球、汽车, 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 如教学“ai”时, 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 “ài—爱, 我爱爸爸, 我爱妈妈, 我们爱祖国”, 通过孩子们自由地组词说话, 把无意义的拼音符号与儿童生活、语言联系起来, 既丰富了课堂教学, 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3. 写拼音的“趣味法”

写拼音是学生学习写字的起点。从写拼音开始, 学生就走进了一个学写规范字的课堂, 拼音虽然不难写, 但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把拼音写得正确、漂亮, 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如何让孩子记住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和拼音的笔画呢?

我在课堂教学中, 把四线格称为“拼音宝宝的家”, 写拼音就是“送拼音宝宝回家”, 把上中下格称为“一楼、二楼、三楼”, 如写S, 就是把S送回二楼;写P, P正在梳辫子, 长长的辫子一直垂到一楼的一半。形象的教学, 让孩子们很快记住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如C就是“刺猬弯着腰”, 所以要写成长圆形, W是“房子的屋顶”, 所以写的时候两个V的大小是一样的, 这样的比喻, 让字母的写法更直观形象, 更能帮助孩子记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巩固学习成果

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 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 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 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 激励学生学好拼音, 说好普通话。除此以外, 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不好, 有许多写错的音节, 而且只能写一句话, 但通过写日记, 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 并学以致用, 巩固了学习效果。

五、争取家长支持, 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第2篇

庙渠小学

教师 : 路明

2017.6.9.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号里算小括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 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教学准备: 10个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7-5,这道题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40-6+4,这道题既里有()法,又有()法,先算(),再算()。3.说说计算过程:

4+3+3=

5+0+3= 3+4+9=

3+2+1=

9-3-4=

10-3+7= 10+5-2=

7-0-6=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每位同学的桌子上有10个五角星,剪掉2个,再剪掉3个分。2.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过程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送给几个,再算还剩几个。3.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怎样列式先算2+3呢?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4.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标法: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示先算。

把2+3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2)认识小括号,感受优越性

组织学生说说感受,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揭示“小括号”板书课题。(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师:将算式10—2+3加上小括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

(4)总结提升,明确小括号意义

师: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3-4+5=

7+7-6= 13-(4+5)=

7+(7-6)=

(三)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第3题

先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关于识字教学,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方法论和策略,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等问题。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 第4篇

一、观察图画, 创设情境

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画画, 课本中有许多情景图画, 我们可以顺势将学生引入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 出现的画面为农村一角。整个画面涉及 a o e三个单韵母。在此情境图里, 阿姨的“阿”是提示 a 的音, 公鸡喔喔啼的“喔”是提示o的音, 池塘中游动的“鹅”是提示e的音, 鹅的翅膀提示的是e形。通过课文提供的情境图画, 同学们就能形象直观地掌握a o e。我们在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现有的插图, 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 来掌握所学拼音字母。

二、鼓励动脑, 观察发现

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源泉, 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进行创造发明的第一步。如:我们在教学单韵母iu ü 一课时, 学习后让学生观察:i在标声调时, 与字母i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看着板书:i ī í ǐ ì 很快发现, i标声调时头上的圆点不见了。老师又指着板书 ü 问:ü 的四声为什么不去掉上面的两点?学生明白了, 要去掉两点就不念 ü, 念u了。可见学生自己不仅能发现, 而且还能比较呢!

三、手指做操, 牢记字形

手指操简单易学, 在手指活动中记住字母的形状。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弯就成o, 松开一点就是c, 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 ɡ, 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 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 等等。又如两手伸出大拇指, 半握拳, 拇指朝上, 左手是b, 右手是d, 拇指朝下, 则左手是p, 右手是q, 可以同座配合, 一个做手型, 一个发音, 玩得愉快, 练得高兴, 这样做, 同学们既动眼、动口、动脑、动手, 又发展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相近声母的形状, 加深了对它们的认识。

四、借助实物, 助力学习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跟我们的拼音字母相似, 可以用来帮助记忆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 学习声母f和t时, f和t的形状像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 拐杖拄地可表f, 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 所以记住弯头拐杖, 就记住声母f和t的形。我们坐的小椅子不就是拼音字母h吗?老师指黑板用的教鞭就是l呀。又如, 在区分b p d t的发音是否送气时, 可选用一张薄纸作为学具, 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 有意识地发出b p d t各音, 纸飘动表示送气, 没飘动, 表示不送气。

五、投其所好, 音韵相交

小学生在幼儿园就非常喜欢儿歌, 他们来到一年级, 当然同样喜欢, 所以把读儿歌和学拼音结合起来, 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厌烦。例如:正六b b b, 反九p p p, 两个门洞m m m, 一根拐棍f f f。左下半圆d d d, 鱼儿跃起t t t, 一个门洞n n n, 一根小棍l l l。九字加钩 ɡ ɡ ɡ, 机枪向上k k k, 一把椅子h h h, 一只母鸡j j j。一个“9”字q q q, 一把小钗x x x, 像个“2”字z z z, 半个圆圈c c c。半个“8”字s s s, 织毛衣zh zh zh, 吃东西ch ch ch。石狮子sh sh sh, 一棵小苗r r r, 一个树杈y y y, 一只乌鸦w w w。双门m, 单门n, 拐棍f, 伞把t, 一根小棍l l l……

所以老师在教拼音时应该多编些儿歌, 大家认真诵读这些儿歌, 儿歌背熟了, 拼音也掌握了。

六、动手操作, 寓教于乐

(一) 做一做

学生每学完一课汉语拼音, 教师就鼓励学生回家制作卡片。这个动手作业, 学生兴致极高, 找纸板, 量尺寸, 裁剪, 书写, 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 看, 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卡片。从孩子们得意的拼读神色, 无不流露着成功、自豪的喜悦。

(二) 摆一摆

课上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卡片, 让学生动手摆拼。如:学习 ɡk h一课声母后, 让 ɡ k h与u、ui相拼时, 教师就让学生动手左边摆出 ɡ k h的声母卡, 右边摆上u的卡片, 让声母与韵母的四声分别相拼, 再让同桌一人当老师, 提示声调, 一人依次拼读, 再互换。学生在摆玩中, 既感新奇, 又有趣味。

(三) 画一画

在教学中还可以变换一下, 先出示所学的拼音, 然后让学生为之配图。如学习z时,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z, 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声母, 你们能为z配上一幅画吗?”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画一个马扎, 因为马扎打开后的形状像z, 有的写一个数字2, 把2 展开像z, 还有的画一只呲着牙的大灰狼, 有的画一只游水的小鸭子……通过学生的描述, 这个字母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这样变作花样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 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七、开展游戏, 激发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 可以使得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

(一) 开火车

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字母卡片, 哪个同学不认识了, 火车就断了。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 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二) 摘果子

所认读的字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 学生上台任意摘, 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字母, 读对了, 带着大家读两遍, 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通过实践, 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他们才会精神百倍, 乐此不疲, 学习兴趣也会与日俱增。而我们老师, 只需要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学生乐学的活动。这对我们老师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 它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 是一年级学生入学的首要学习内容, 是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但因为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 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学得扎实, 学得灵活。我将多年来教学拼音的点点滴滴道来与大家探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第5篇

船场中心

洪艺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6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一:复习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2:(口算练习)

30+30=

5+3=

30+4=

50+20=

4+20=

8+30=

3+3=

60+5= 我们班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二:新课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当老师给你们发新书时,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现在有一个班级正在发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桌子上零星的数学书有3本,语文书有8本。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数学书一共有几本? 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桌子上一共有几本书?)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数学书一共有几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数学书一共有几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一包数学书35本,零星的数学书有3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谁来说说算式。(35+3)

35+3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办法来解决的,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呢?(学生到讲台前演示)A:我是接着数的36,37,38;

大家注意听了吗?刚才他在数数时哪一位数上发生了变化?(个位上的数)在个位上依次加1加了3次是吧!那为什么会在个位上加3呢?(3表示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加3)说的真好,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我是先算5根+3根=8根,再算3捆+8根=38根

为什么要先算5根+3根呢?(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再与3个十合起来是38)【师板书35+3=38】

C:我在计数器上先拨35,因为加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再拨上3个珠子就是38.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35+3=38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先算5+3),为什么5和3要加在一起呢?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35+3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35+3=38 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出示课件】(2):练习

刚才你们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都会计算了吗?小朋友们打

开数学书63页做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4=

62+7= 5+31= 86+2= 4+72= 44+3=(学生做在书63页,做完集体讲评)

(3):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一包数学书35本和一包语文书30本)该怎样列式呢?(35+30)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35+3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35+30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35用3捆5根表示,30用3捆小棒表示,先算3捆+3捆=6捆也就是60根,再算60+5=65)【师板书35+30=65】

(在计数器上先拨35,在十位上再拨3个珠子。)

刚才35+3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现在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呢?(因为30是表示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回答得真好,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掌声送给他。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35+30的计算过程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小结:35+30=65 35是两位数,3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出示课件】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练习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

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出示课件】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有个小朋友名字叫马虎,为什么叫马虎,因为他计算特粗心。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快就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老师给他批改一下作业好吗?

53+20=55

45+3=75 5+31=81

64+30=67 3游戏:摘苹果

小朋友们真厉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摘苹果,(出示苹果图)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在答题时,其他小朋友就当小法官,每算对一题就奖一个苹果。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数学书一共有几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35+3=38(本)

35+30=65(本)

8

浅议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 第6篇

一、趣味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景,通过听故事唱儿歌做游戏猜谜语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自愿地学。

1.津津有味听故事

童话故事学生最爱听,它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有效记忆。将教学与孩子们喜欢的动画故事相结合,能够帮助儿童在听故事中获得知识,形成记忆。

如我在教韵母“a、o”时,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们、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多开心啊!瞧,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 a——aa 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的读音,练读a)。那又是谁把小朋友叫起床的呢?喔,原来是大公鸡啊!大公鸡正在o o o,o o o地啼明呢!我们也来跟大公鸡啼明吧。(出示o,教学0)。小河的清晨好热闹啊!学生在听听、学学、练练的过程中掌握了的a、o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

2.快快乐乐唱儿歌

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通俗易懂,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怎样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呢?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像,小组讨论编儿歌,记得准,记得牢。

(1)对于易混淆的字母可编儿歌,帮助他们记忆。

如:我们编“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马儿跑得d d d,拐棍加横f f f,伞把撑开t t t,两个门洞m m m,一扇小门n n n,小鸡出壳j j j,一把椅子h h h,”……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一年级学生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2)在区别ei-ie、ui-iu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读记“e在前i在后,用力砍柴ei ei ei”“椰子树上椰子多,前i后e,ie ie ie”“u在前i在后,拿起围巾ui ui ui”“i在前u在后,漂亮邮票iu iu iu”……学生拍手、说唱,生动的儿歌让学生轻松地区分了易混淆的复韵母。

3.高高兴兴玩游戏

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把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识记拼音。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拼音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我在教学韵母“ü”与声母“j、q、x、y”的拼写规则时,除了利用儿歌进行教学外,还可以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戴上这几个字母的头饰,全班拍唱“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y要脱帽”。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表演,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很快撑握了所学内容。

4.联系生活说一说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把声母、韵母这些单调的符号融合到丰富的词句中,如zhī——织毛衣,妈妈在织毛衣;chī——吃苹果,我爱吃苹果;shī——古诗,小红会朗诵古诗。

二、综合性

拼音教学是不能孤立识记,为教拼音而教拼音,因此教师应注意把孩子已有的各种知识与汉语拼音教学有机结合,做到灵活多变,把毫无意义可言的注音符号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加强练习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拼音练习,使学生的拼音能力得到提高。如:当个小小售货员。在黑板上贴出商店里出售的水果蔬菜等,把声母和韵母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我对学生说:“商店里新进来一批水果和蔬菜,我们来当小小售货员,给它们巾上标签吧。”学生纷纷动手把字母组成音节贴在相应的商品下面,贴完后在读一读,看看贴得对不对。这样的练习有很多,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找名字,为小动物找名字等等,学生乐于做这样的练习,积极性很高。

这样把孩子生活中一些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物品与拼音相结合进行教学,能让孩子掌握快,记得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制作手工,感受成就

一年级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汉语拼音,能有效加强品在他们头脑中的记忆。

如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天色过程中记住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区别。

此外学习了音节的拼写,教师可引导学生给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贴上自己写的拼音标签,还可以指导学生做拼音贺卡、拼音课程表、拼音花名册……举办“拼音制作展览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拼音的印象,有效提高了识记效果。

3.鼓励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我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拼音读物,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弟子规》……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念着,借助拼音,認识了很多字,和书交上了朋友。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切忌为教拼音而教拼音。要多动脑,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语言运用、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使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让拼音教学不在枯燥无味。

浅析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 第7篇

一、作文与写作

要分析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需要分清“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作文”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

人们常说写作文, 写作文可以拆开成“写”与“作文”。“写”为动词, “作文”为名词, 这样拆开就会发现这里的 “作文”一词与“写作”一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作文”与“写作”两者之间是一个量与质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写作”的解释为“写文章 (有时专指文学创作) ”[1];对“文章”的解释为“ (1)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 泛指著作”[2];对“作文”的解释分为两种, 一种“作”为动词:“写文章 (多指学生练习写作) ”[3], 另一种“作文”为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4]。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可以发现“作文”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练习是为了达到“写作”的水平, 达到能够完成一篇篇幅不很长的作品或是一本著作的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分学段的, 对小学1—2年级学段提出具体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显然小学一年级就进行“写作”教学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属超纲。

二、写作与写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有不同的名称。 第一学段 (1—2年级) :写话;第二学段 (3—4年级) 和第三学段 (5—6年级) :习作;第四学段 (7—9年级) :写作。 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那么写作与写话在课标上有哪些不同呢?

上文中已经提到写话阶段的要求, 这里不再重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第三学段写作的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 围绕表达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 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 做到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 修改自己的作文, 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6]

首先, 从篇幅上, 写作的要求明显增多, 并且要求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次, 写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思想, 而写话则重在培养兴趣。 再次, 相较于写话, 写作提出了文体的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学会缩写与扩写。 最后, 写作额外提出了练习的时间、篇幅、次数的要求, 这些都是写话中没有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完成这样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吗?

三、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以上论述仅能够证明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是一个超纲的要求, 那么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到底是否可行呢?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述”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同时, 学生写出的文章好坏也与其知识的储备积累的多少有关。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 写作的一大障碍是该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储备足够多的字词, 也存在会说不会写的情况。 这是以往在小学低段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通过学习, 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否会影响一年级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

(一)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转折时期, 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生理方面有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低等特点。 由于以上特点, 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并不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讲解也并不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 因此并不能够完成写作过程中的采集写作素材的部分。 同时因为自控能力较低, 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对每个问题或事物进行良好的长时间的思考与分析, 而注意力易分散更是会导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被周边事物吸引, 从而中断思考。 这同样不利于完成写作过程中的构思整篇文章的部分。

由于一年级学生生理方面的特点并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采集”与“构思”部分, 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是不大的。

(二)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由“依附父母“的“小霸王”转变为“独立生活”的“小个体”的过渡时期。 学生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会因为例如被同学欺负或是听不懂课程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是一个较枯燥的过程, 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在小学一年级, 这个可能存在负面情绪的时期, 进行写作训练可能会造成学生更强的抵触心理。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想要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能性亦是不大的。

由上述论证, 可以看出,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在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作文能力, 亦可能在日后的作文教学中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小学一年级不可以进行作文教学。 那么,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以便解决学生日后写作难的问题, 在小学一年级应该展开怎样的作文教学活动呢, 下文将进一步进行分析。

四、小学一年级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收集材料的能力, 培养构思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培养表达能力都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是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需要培养的并不是上述的写作能力, 而是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为后期的作文教学做铺垫性的、准备性的作文教学。

(一) 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强行提前进行写作训练并不是良好的开端。 虽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已经被说过千万遍, 但对于每一个初学者来说, 培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7]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 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出现语言缺乏色彩, 如同记流水账一般乏味的现象。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作文课上, 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提笔练习, 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对上作文课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将作文教学与阅读及口语交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铺垫式的作文教学。 例如, 多鼓励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体会用文字所表达事物的乐趣。 再如,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并不应该急于催促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 打好基础, 为后期的提笔练习做好准备工作才是该阶段学生需要的作文教学。

(二) 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近几年, 一个热门词汇引领着整个语文教育界———语文核心素养, 这其实是重提双基。 但过去的双基更加侧重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层面上, 现在重提双基则加入了以前忽视的人文性。 教育本身, 一为教书, 二为育人。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也应该在教书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课堂,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尤其是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成熟, 如同一张白纸。 因此他们所想象的事物很多都是不符合逻辑, 是天马行空的, 该阶段的学生是需要成年人进行引导的。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仅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够的。 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

这段看似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却令人感慨颇多。 这段文字不仅逻辑不通, 用词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文化、政治都在不断进步,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通过一些事物, 间接地接受一些正确或不正确的信息, 从而导致学生写出与上述段落类似的语句。 如果学生出现这类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 课上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鼓励学生将心中所想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 每周请2到3名学生讲述一个自己编的小故事, 在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 亦可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课后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科普读物, 多与大自然接触, 让学生减少与媒体不必要的接触, 同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端正三观, 避免使用一些错误的词汇。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习惯了以游戏为主的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学生练习。 如造句接龙, 教师给出一个情景, 并让每一位同学设想在这个情景下会发生的事情,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并请学生逐个读出自己的句子, 以此丰富整个情景。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虽然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 但是教书育人的初衷是不变的, 不能因为目标的提高而不断超前教育, 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时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最终适得其反。 作文教学如此, 其他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揠苗助长的故事众所周知, 但仍然有很多人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不顾后果的不适合学生发展情况的超前学习。 我国的教育方式被世界称之为“中式教育”或是“精英教育”, 但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不少被人们称为“死读书”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并不能做出很好的成绩, 反而一些在学校里成绩一般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社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进行不适合的超前, 真的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不败的成绩吗?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娜.谈谈小学低段写话兴趣的培养[J].大庆:作文成功之路 (上) , 2014, (12) .

[4]姚晴.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高敏.小学低年纪写话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 第8篇

一、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刚刚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自身学习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语文上,有些学生可能认识了不少常用的汉字,不过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很多习题即使学生能够解答出来,但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往往会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对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时,首先就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不会在面对作业时无法着手解答,更加不会胡乱猜测题意了。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正确掌握题意呢?为此,教师需要总结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比如,“最长、最短、最多、最少、总共有、数一数”等,并制成相应的生词卡片,通过课堂内早自习等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认读。借助于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更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准确掌握题意,进而提高自己作业的正确率。

二、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对于家庭作业的各种题型,往往都是第一次遇到。因此,不少小学生就算理解了题意,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指导的话,学生只能借助于自己没有系统化的认知来解答问题,而题目形式的多样化将会混乱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造成一些学生错误解题。对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指导时,还需要传授一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同时,不少教育学者赞同“小孩子天性”好动的观点。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也与好动的特点相符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心智,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满足小学一年间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促使其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具体来说,在指导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枯燥、单调的作业内容游戏化,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成绩。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材中,会出现“在()里写出小于9大于4的数”之类的问题。对此,在指导该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不出示题目,而是与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数字游戏。首先,教师准备好0~10的数字卡片,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参与该游戏,在11个学生拿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后,教师指导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提问,请小于9的学生蹲下,然后再请大于4的学生蹲下,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小于9大于4的数是哪些了。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一方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为健全人格的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将对其一生的长远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而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小学生的细节,注重其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比如,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评价的环节中,应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笔者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时,一般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常用的百分制,另外就是奖励学生小红花。百分制主要是对学生对错进行评价,而小红花则是用来奖励作业整洁、端正的小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小红花,往往会在作业质量上狠下工夫,这有助于减少写字潦草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细节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其数学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堂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更要对作业指导的方式进行优化。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其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指导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关注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摘要: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教学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天性,有效结合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提高,并为其数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析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方法 第9篇

全世界的文字超过5000种,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数量巨大的人所说的主流文字亦有几十种之多。那么这几十种文字之中,大部分语言文字都是源自古拉丁语或日耳曼语,在观察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些文字互相之间比较像,读音也不会差异很多,尤其是印欧语系的众多分支。其中唯独汉字和汉语非常特殊,单从外表来看,汉字同其他文字就有很大的差异。汉字是有众多“横竖撇捺”“横折弯钩”等构成,而非字母,尽管汉语拼音与字母非常相似。从含义上来看,则更能表明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中国的汉字本身具有含义的,汉语本身也是表意的语言。这从汉字的构词法就可见,汉字分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指示字等,也就是说每一个字都表达着具体的含义或指代具体的事物。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才变成了我们如今学习认识的汉字。但是尽管经历长时间的演变,汉字依旧没有丧失表意的功能。而其他文字则并不具备这种特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二者的语言都是以汉语为基本经后天改造而成,尽管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其语言却都只表音,而不表意。在汉语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失去了表意的功能,造就了今天的日语和韩语。汉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音调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个。汉语不像英语读音比较固定,汉语的读音非常不固定,这也是外国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因为一句话中不同的音太多,差异过大。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

二、教育学生探索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正是学生智力发育的高峰阶段。因此学习应着重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培养各种能力以及不断探索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扎实学好汉语,为日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时候,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己记汉字的方法,比如,与说结合去背词组,或者将汉字放入到简短的句子、短文中去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积累,每天记20个生字,经过一段时间便可以记住很多生僻字。抑或教学生短时间内快速记忆,规定一星期背下来200个生字,高度专注,每天反复看反复背等,这样也许会有一定遗忘,但是经过短时间内高强度地记忆,可以有效保留50%左右,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复习。总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总结学习汉字的方法,经验异常丰富,而且也已经历了多次试错,科学性强。这样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自己去选择最符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同学也要学会自己去探索,自己寻找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全新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寻求到符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利用更短的时间背诵更多的字、词等。扎实掌握汉字,学习汉语将会事半功倍,对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个人发展也会大有裨益。

三、注重汉字教学的补充内容

由上文可以知道,学习汉字既需要动脑思考,也需要动手练习。而且汉字和汉语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根本。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汉字教学,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准确把握学过的每个汉字。此外,在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其他内容。首先,力求精确。不论是在笔画书写上,还是在发音规则上,一定尽量做到精确。这样学生才能精确地掌握一个汉字。追求精确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这对学生把握并驾驭汉字的能力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有人会写错字或混淆字词的意思,遗忘当然是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学扎实。其次,练字。尽管如今互联网时代,科技大行其道,需要用笔手写字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但是写得一手好字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个人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目前来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扎实地记住汉字,想要写出好看的字,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多动笔写,多动笔练习,用电脑练字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要求学生买字帖练字。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此阶段学习汉字对于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教师深刻认识汉字、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己勇于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还要注意要求学生多练字,练出漂亮的字体。

摘要:小学一年级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对从学前班或幼儿园走出来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业的正式开始。因此,学生需要利用好一年级这一整年的时间来适应校园生活,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的乐趣以及高效率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定针对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其中,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规律以及汉字本身有充分的认识。围绕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来探讨教学的方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点明相对于其他语言文字,汉字所具有的特殊性;第二部分着重介绍教育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或认知方法的重要性等;第三部分主要讲解围绕汉字教学的其他相关内容的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第10篇

(一)教师教学过于随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对拼音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认为只要学生认真听,认真记就能够把拼音学会。拼音学不好的学生都是学生的自身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无关。

再者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不就喊口令,要不就点名批评违反纪律的学生。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方法单一

因为学校都会要求教学要常规化,所以许多老师无论教什么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变得麻木。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应该形式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一年级拼音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

1. 教师对学情不了解。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有差异,儿童的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上机械地让学生从零学起,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兴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知识,对学习产生恐惧。

2. 教师没有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上教师习惯性地提问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当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就会认为全部学生都已经掌握,而不懂的学生都不会及时向老师提问,导致不懂的学生把问题越积越多。

(二)课堂实效性没有落实到位

1. 拼音教学与识字分离。

汉语拼音是识字工具,但是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误区,把拼音教学独立出来。拼音教学没有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在短时间能记住相关内容。

2. 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教师认为拼音教学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会读,导致出现个别课堂知识容量太少或太多,这样的课堂不利于锻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二、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在教学的各环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学生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就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让孩子快乐学习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一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常常不能长时间集中。那么,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是学好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起来也就会全神贯注,特别投入,学习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三)拼音教学生活化

刚入学的儿童年龄小,没有定性,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感兴趣,感到好玩,他们才会投入注意,才会用心。

1. 把生活引入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如复习b、p、m、f时。我在课堂上出示以下实物教具:杯子、皮包、墨水瓶、发卡。同学们看到这些东西都迫不及待地喊出了它们的名称。我适时地在黑板上写出b、p、m、f四个声母。我再问谁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杯子的杯中有声母b的音,皮包的皮中有声母p的音……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 让拼音走进生活

我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我在教读完声母、韵母后,让学生在自家的电脑键盘上认读。老师在课堂上也可准备一副键盘,让学生来给大家认读。这样让学生在不自觉地状态中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它们以后操作电脑打下基础。

3. 走出课堂

打造小学一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58-02

夷陵区教育局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掀起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这学年我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内容看似简单,运用起来却需教师多动脑筋,要活用新教材,运用新教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集中能力时间较短。针对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我觉得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因此,本人就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所要关注的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一节成功的课学生会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部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次下课后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这么快就上完了。”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来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3的分解时,形象地把它画成,并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先左手拿1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3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1和2。”再让学生左手拿2根,右手拿1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2和1。”利用3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3的组成分解和3的加减法。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牙膏盒、茶叶筒、药盒、皮球等,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的特征,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学生由于这堂课利用了直观教学,并结合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较大。

三、要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能真正深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处于导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思考教师的问题,遇到难题师生要相互讨论,同学们也要相互讨论。从而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上课后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遇到困难,可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接着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要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手段

“今天的课堂黑板还需要吗?”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时机,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应该树立整合的思想,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并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优越性,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8加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数学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学知识的王国,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拓展题教学之我见 第12篇

一、适当操作, 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 还没有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也还不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 更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因此, 很多的拓展题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想, 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想, 教师即使苦口婆心讲个三五遍, 他们也没法将所讲的知识内化。但是, 如果我们能从积累经验出发, 学生不仅能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 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拓展题:一天, 妈妈从超市买来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 那么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呢?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 如果让学生从已经看到的苹果和梨的个数去推想,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 如果我们之前准备好可操作的实物, 并且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 并随机展示不同的情况, 在事实面前学生就会知道:如果苹果有5个, 梨就是10个;苹果有6个, 梨就是9个;苹果有7个, 梨就是8个……苹果有13个, 梨就是2个, 而且在操作时也能明白苹果不可能少于5个, 梨不可能少于2个, 苹果最多13个, 梨最多10个。

由此可见, 有些看似很难明白的推理,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通过操作, 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 他们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难。

二、适时梳理,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学生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必须伴有一定的交流、思考, 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且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 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进而建构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 在上面的拓展题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知道答案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梨最少有几个, 为什么?最多有几个, 为什么?让学生试着结合操作的实际现象去学会推理。如果学生推理有困难, 大家可以一起帮忙, 教师也可再次操作, 或者直接换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苹果最少有几个, 为什么?最多有几个, 为什么?这样,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再比如,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 会有这样的问题:一个足球48元, 小明买一个足球如果付的钱都是10元, 他最少要付多少张?或者是:一个足球48元, 小明买一个足球如果付的钱正好, 他最多付多少张10元?这里不管是哪个问题, 学生推理都有困难。我们需要让学生有实践操作活动, 但活动后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说一说最后得到答案的理由, 即说一说推理过程, 让学生慢慢学着去思考, 进而学会思考。

如果教师在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后, 能适时的帮助学生梳理一下, 促使学生有一定的思考, 对学生的成长帮助会非常大。

三、适量练习, 帮助学生内化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 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实的权力感。”小学生获得知识不容易, 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更不容易。但是, 有了知识, 不意味着有能力, 有了能力如果不加以运用, 能力也会逐渐丧失。总而言之, 练习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适量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内化学到的方法。

比如, 仍然是上面“梨最少有几个, 最多有几个”的问题, 操作疏导过后, 虽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明白了, 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内化方法, 他们的思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们同样还会有困难。但如果我们当时能及时练习巩固, 让学生将方法内化, 结果就又不一样了。

同样人民币的问题, 只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还不足以内化方法, 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学生在练习中才能慢慢自己悟出门道、形成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进而有所成长。

其实, 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方面都取决于运用。学生在运用知识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迫使他们再次回到教材, 再去学习, 经过这样几个回合,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上一篇:致因模型论文下一篇:道路施工测量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