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调研范文

2024-05-25

用水调研范文(精选5篇)

用水调研 第1篇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划定了“三条红线”, 分别是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益控制, 以及河流纳污总量控制。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云南省的有效实施, 大力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构建云南省科学、完善的水资源用水效率控制监督管理技术平台, 保障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监督管理, 在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范围内对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调查, 并对较有代表性的州市和县区的灌区进行深入典型调查研究。

1 农业用水效率现状调研情况

通过全省16个州 (市) 、129个县 (区) 用水效率指标现状调查和9个州 (市) 的16县 (区) 调研复核的数据, 以各水资源三级区为单元, 采用“调查分析法、平均先进法、对比论证法、专家咨询法”, 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区2009年现状调查水平年的用水效率值 (见表1) 。

表1中的控制指标是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征求长江流域云南省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意见的函》 (长办水资源函[2011]199号) 和《关于征求澜沧江以西区域云南省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意见的函》 (长办水资源函[2011]223号) , 以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征求珠江区及红河流域 (云南省) 2015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意见的函》 (珠水政资函[2011]351号) 文件, 按照上述文件拟定的各流域对应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值, 控制指标值分别为2015年、2020年、2030年。

2 主要问题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值除昆明珠江流域南盘江、昆明红河流域元江、曲靖珠江流域南盘江、曲靖珠江流域北盘江、玉溪珠江流域南盘江、玉溪红河流域元江、楚雄红河流域元江、红河珠江流域南盘江、红河红河流域元江、红河红河流域盘龙河、文山珠江流域南盘江、文山珠江流域右江、文山红河流域元江、大理红河流域元江区域大于2015年的控制指标值外, 其余都小于2015年的控制指标值。昆明、曲靖、楚雄、红河、大理属云南省相对先进和经济发达地区, 灌区的配套和管理相对优于其他地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云南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大都低于2015年的控制指标值, 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目前灌区的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45左右, 也就是说, 从水源到作物根层, 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为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利用。造成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原因除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缺乏节水设备和服务产业化、无效蒸发、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少等因素外, 以下也是造成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主要原因: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水利建设滞后, 工程性缺水严重。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与城市、人口、耕地等的分布极不协调, 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6%, 水利设施调节控制水量时空再分配的能力极低, 水库蓄水总库容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 年缺水总量达42亿m3左右。水利建设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工程性缺水是当前全省的主要缺水形式。

(2) 灌溉工程不配套, 设施老化, 造成用水效率低下。部分灌区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其运行能力大大下降, 工程老化失修, 面积缩减, 因渠道渗漏和管理不善等原因, 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45左右。灌区未经防渗处理的渠道, 渠道水利用系数一般仅在0.3~0.4之间。

(3) 灌区一般农作物、经济作物基本上都是以渠道灌溉为主, 高标准的节水灌溉措施推广较少。

由于云南省灌区目前大部分采用比较落后的传统地面灌水技术, 因此在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上, 浪费现象严重。

(4) 管理水平低, 用水浪费严重, 用水效率低下。云南省的灌区在管理体制上, 目前实行的是“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 实行按量计费, 管理部门为了维持自身生存, 节水则意味着减少收入, 而有的地方是按亩收费, 因管理水平低, 农民节水意识淡薄, 用水浪费严重, 大部分灌区无量水设施, 用水效率低下。

(5) 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存在漫灌现象。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一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 还存在漫灌现象, 因渠道渗漏和管理不善等原因, 水利用系数平均只在0.40左右。

3 建议及措施

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众多部门, 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等部门, 所以, 提高用水效率单靠某一部门是难以实现, 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就需要农业和水利部门联合, 目前, 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各自为战, 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益。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达到2015年的控制指标, 除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需要节水设备和服务产业化、减少无效蒸发、调整种植结构, 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外, 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农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

对于管理水平低, 用水浪费严重的情况, 我们认为应建立农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

(1) 建立农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 主要为云南省辖区内各级农田水利灌区农业用水的用水效率考核体系。考核对象为各级农田水利灌区, 重点是大中型灌区。

(2) 考核指标分为定性考核指标和定量考核指标两大类。定性考核指标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工程 (设备) 管理和节水宣传等项指标组成。定量考核指标为灌溉水利用系数。主要根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监督管理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中红线控制指标拟定。全面考核各级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定量数据和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 从管理上有效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2 建立与完善节水灌溉奖励政策

目前云南省农业灌溉水费低也是灌溉水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解决只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 还有就是适当的提高水的价格, 使农户感到节水就是节钱。还有就是制定节水的奖励政策。我们应该学习世界先进国家额关的节水的政策法规。以色列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370 m3, 但他们的供水由国家统一管理, 国家对供水实行严格的配额制, 在配额中, 85%我平价水, 15%为加价水, 超过配额实行高价供水。以色列的经验值得云南省借鉴, 实行定额供水, 节约优惠、奖励, 超额加价。

3.3 加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对现有的灌区的挖潜技术改造, 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工程, 有的灌区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其运行能力大大下降, 工程老化失修, 面积缩减, 但一般都由相应的基础设施, 优先考虑对老灌区进行一节水为目标的技术改造, 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

3.4 激励发展节水灌溉的投入

就目前的情况, 全部由国家负担发展节水灌溉的投资是不可能的, 必须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通过多方广泛筹集资金, 投入建设节水灌溉工程, 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 缓解云南省的工程性缺水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云南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都低于2015年的控制指标值, 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考虑各州市水资源三级区内12个大型灌区、75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持续投入及新项目的建设, 加上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云南省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将会不断提高。

摘要: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水资源的破坏, 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是造成云南省水资源危机的两个原因。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 通过对云南省较有代表性的州市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实地调研, 提出云南省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模式与途径。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用水效率,灌溉水利用系数

参考文献

[1]陈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中国水利, 2009, (5) :9-17.

[2]黄初龙.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衡时空分异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3) :28-31, 35.

[3]黄乾, 田守岗, 张保祥, 等.区域水安全集对分析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5) :42-43, 48.

[4]王建生.我国现状用水主要指标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 1998, (S1) :19-26.

县城用水情况调研报告及应对措施 第2篇

入夏以来,县城区用水量持续攀高,西城路西侧用水户断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县城的用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近几年的降水量偏少,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县城上游企业增多,用水量剧增;县城内自备水源井较多,没有统一的用水管理;县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偏低。

县自来水公司目前遇到的困境折射出**县城水资源供求的严峻形势,根据县政府刘众民副县长 “要研究确保县城用水安全” 的指示,我局组织技术力量,对县城及其上游水源地用水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县城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县是瀑河、老哈河、大凌河、青龙河和老牛河五条河流的发源地,没有客水流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1.3mm。全县的水资源分为地下水与地表水两部分,完全依赖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约为3.56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3826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825亿m3,重复计算量为1.6046亿m3,多年平均出境量为3.0072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84.5%,人均水资源量767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300m3)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

**县城位于瀑河的上游,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水资源具有“总量短缺,供求矛盾突出;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困难”等特点,全年的降水量70%左右集中在汛期,且短历时、高强度、笼罩面积小的局部强降雨较多,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出境外。根据《**县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规划》,目前县城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136万m3,75%保证率水资源量为2122万m3,95%年份水资源量仅有1072万m3。

县城内的生产、生活供水方式采取的是自来水公司集中供水与各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井分散供水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开采第四系孔隙水。城区范围内现有水源井201眼,其中农业灌溉用机井117眼,县城及其上游水源范围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年用水量276.5万m3,规模以下企业31家,年用水量17.75万m3,铁选企业54家,年用水量1024万m3,生活用水231.97万m3,农业用水340万m3,合计计1890.22万m3。近期将要投产的企业还有冀中水泥厂、中盐银港制板厂、华北物流等七家企业,总用水量280万m3。七家企业投入运营后,县城总用水量将达到2170.22万m3,与75%保证率的水资源量(2122万m3)相当(即目前县城的水资源保证率仅为75%)。水资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后劲。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率低,自备水源井多

**县城内目前还没有建成统一的供水保障体系,自来水公司主要承担县城瀑河以西区域内的居民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各用水大户均有各自独立的水源井。城区内现有水源井201眼,2006年供水总量为1397万m3,而自来水公司供水仅96万m3,占供水总量的9%,各用水户的自备水源井的供水量却达到了91%。各用水企业盲目追求自身的利益,无计划地肆意开采地下水,造成本地地下水超采,补充困难。

2、水源过度集中,布局不合理

无论是自来水公司的水源井,还是各企业的自备井,均为浅井,以当地的第四系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由于水源均集中在县城及其附近的浅层地下水上,增加了当地水资源的供给压力,且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受季节和降水丰枯的影响,水位变化较大,因此保证率低;同时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快,容易因外部环境影响而被污染,存在着安全隐患。

3、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县城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尚无中水回用措施,生产用水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优质水资源;部分企业虽拥有污水管理设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均没有投入运行。同时城区内除了几家大型企业外,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安装节水设施,其生产工艺落后、节水措施不到位,加上供水管网老化、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

4、水体污染加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瀑河流域是我县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2008年工业和污水排放总量达320万m3,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据监测,瀑河在**境内的111公里河段中,Ⅰ类水质河道仅17km,占15.3%,Ⅲ类水质河长59km,占53.1%,Ⅳ~Ⅵ类水质河长35km,占31.5%。地下水受污水排放和过度开采的影响,水质有逐步变差的趋势。

5、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到治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过程,而我县的水管理采用的是多部门、多系统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这一循环进行了分割,因此很难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建立安全、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1、在水源方面,要多方开源,建立水源保障体系

按照**县城的发展规划,县城区将分为主城区、北城区和南城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城市发展需求对当地资源的压力。但由于三个城区均位于瀑河流域,且相距较近,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并没有减轻。要想实现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统筹考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利用,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地表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和开发利用率;建立分散型的县城水源地,以避免水源过度密集,将县城水资源的承载压力分散到较大的区域内来承担,这是解决县城水资源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径。

具体的工程措施有:一是完善县城生态防洪工程,修建第一道橡胶坝,以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二是实施鸽子洞水电站供水工程,在王土坊乡单杖子村建一座水电站,沿西河埋设输水管道,将引至县城;三是建设黑山口水源截潜工程,在南城区下游形成一座地下水库,作为南城区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四是开采南城区附近的深层地下水;五是实施县城北水源工程,主要是引哈入瀑,以老哈河富余的水量弥补瀑河流域水资源的不足;六是在瀑河干流党坝镇陈家湾子村处建一座扬水泵站,将水扬至上游的南城区;七是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主城区的污水处理厂现已建成,目前应建设中水利用的配套工程,北城区和南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配套工程也应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八是加强各水源地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资源的涵养能力。

开发利用雨水也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大面积的建筑群、街道所形成的不透水面为雨水收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可在小区、绿地等地段修建一些蓄水池、水窖,收集雨水,以备城市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

2、在给水方面,要加强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落实《规划》中提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方面要进一步摸清县城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及供水工程可供给的水量,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编制水权分配方案,将水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社会各行业之中;同时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县城及其水源地的产业结构,做到以水定发展、以水调结构,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拟建的县城水源保障体系中涉及的工程较多,所要保障的区域也分为北城区、中心城区和南城区,客观地要求实现城市供水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县城区内供水管网,提高覆盖率,对县城内的自备水源井实行关井压采,将各用水户统一到一个供水保障体系中来,从而实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杜绝盲目开采,减少浪费;其次是统筹考虑各水源工程向三个城区的供水量,从而提高县城区供水安全的保障程度。

3、在用水方面,要落实节水措施,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狠抓节水技术创新。农业上大力推广应用以管灌、喷微灌为主的节水技术,城市推广节水型器具和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工业上开发使用清洁型、节能型工艺设备,实行生产用水闭路循环和污水处理回用。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三同时”管理,即将节水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加强节水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章开采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保证各项水事活动和节水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四是强化节水工作领导。组建节水机构,落实目标责任,确保节水建设的顺利进行。

4、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城市供水是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具有经营性质,因此建设资金应以县政府支持为主,受益单位和广大市民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水源地建设,因建设工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于输水管路、水厂、城市管网及中水回用工程,则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由县政府创造条件或县财政适当扶持,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或利用贷款进行建设。另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超用累进加价”的制度,谁用水、谁出钱,利用水价对供水市场进行调节,也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供水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用水调研 第3篇

由于长期干旱少雨,许昌市正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旱情。许昌市全力以赴抗旱保秋,目前已累计浇灌农田54.5亿平方米次。8月1日,在小召乡赵庄村玉米田内,浇过三遍水的玉米生机勃勃,长势良好。韩长赋认真询问当地农民节水浇灌、田间管理等情况,并走进田间仔细察看土壤墒情和玉米长势。在陈曹乡尚庄村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韩长赋详细了解许昌市3.3亿平方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情况,并亲自体验刷卡浇地的高效便捷。

今年,平顶山市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是全省旱情最重的地区。由于老虎洞水库已无水可取,导致郏县黄道镇门沟村的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长缓慢,叶片卷曲发黄。茨芭镇也因缺水,1666.7万平方米耕地无法播种,仍旧麦茬覆盖,地面裸露;1333.3万平方米秋作物长势低矮、叶子枯黄,面临减产或绝收;全镇21个村庄人畜饮水困难。

在地头听取情况介绍后,韩长赋对河南各地抗旱保秋工作给予肯定,认为面对严重旱情,河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干群齐心协力,科技人员服务到田间地头,高标准粮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夺取秋粮丰收付出很大努力,取得较好效果。下一步,各地要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项目为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增效。

韩长赋指出,在旱灾面前,基层干部更要冲在前面帮扶,农技人员更要在田间地头服务,带领群众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各地要在保障人畜用水的基础上,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应,能浇一亩是一亩,能浇一分是一分;没有灌溉条件的农田,要及时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尽早谋划秋季农业生产。

用水调研 第4篇

关键词:珠三角,农村,饮用水,调研

作为我国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的“珠三角”地区, 其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对“珠三角”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本项目组在广州市番禺区金山村、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和广州市白云区鹤亭村调研。在调研前期, 本项目组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获得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下面就本次调研的相关结果、初步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进行陈述。

一、调研地点基本情况介绍

(一) 广州市番禺区金山村

广州市番禺区金山村是革命老区村, 位于番禺区石碁镇的北端。该村的面积为4平方公里, 全村人数为3792人, 其中常住人口为973户, 而外来的暂住居民为430人。该村共有14个生产队。共有8个自然村归属于该村。由于第1队至第7队与第14队总共八个生产队都由金山坊村负责, 所以金山坊村是其中较为代表性的大村。金山村的集体总数占人口比重的58%。鱼塘发包、耕地、企业租金、少量厂房和商铺发包用地发包的收入为该村集体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的农业常年耕作面积和鱼塘面积共为1820亩。通过在广州市番禺区金山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 并且重点对当地的农户进行了调研, 例如:采访当地的农民, 发放调查问卷等等, 项目组成功收集到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且对资料进行了统计。

(二)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

由竹湾、官冲、霞路、文楼、长乐、长沙等多个村组成的古井镇, 坐落于新会区的南部、银洲湖的东岸, 该镇的总面积为113.2平方公里, 全镇人数为43200人。同时, 该镇也是著名的新会区侨乡之一。该镇的农作物主要有两种, 一是水稻, 二是甘蔗。但是, 耕种并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明显不高, 所以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前往附近的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通过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 并且重点对当地的农户进行了调研, 例如:采访当地的农民和生产大队的队长, 发放调查问卷等等, 项目组成功收集到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且对资料进行了统计。

(三) 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鹤亭村

项目组所调研的鹤亭村坐落于白云区人和镇南边, 该村的北边临近自西向东流向的流溪河, 且该河穿越该村的北部。来利食品集团是村内较具代表性的企业。鹤亭村的面积总共约为5平方公里, 其中, 耕地面积为2690亩。人和镇有四个村, 共13个经济社。鹤亭村现共有26间厂房 (总面积为58300平方米) , 此外, 还有土地划入区———云和工业聚集区 (总面积为2500亩) 。通过在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鹤亭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 对当地的农田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实地调研, 同时, 还重点对当地的农户进行了调研, 例如:采访当地的农民, 发放调查问卷等等, 项目组成功收集到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了统计。

二、调研的结果

(一) 问卷反映的内容

项目组对调研三个地区进行了问卷调研, 共发放问卷100份, 实收问卷100份。结合调研情况和问卷统计情况, 可以初步得出如下数据:

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农民为受访主体, 大部分受访者的年龄为25至65岁, 初中水平文化程度为主, 家庭人口数量为5至12人居多, 耕种和外出务工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2.受访者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的了解程度

受访者中, 将近90%的人听说过水污染事件或相关报道, 但对其不是非常了解。而知道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的占61%, 但仅有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比较了解。

3.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产生的来源

受访者中, 将近90%的人在日常的生产过程当中会使用化肥、农药, 甚至是过量地使用。此外, 约70%的受访者表示认可周边工厂的生产活动会对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有影响。同时, 约60%的受访者表示村内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4.饮用水安全保障缺失的危害情况

将近60%的受访者承认偶尔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此外, 还有将近80%的受访者表示近几年的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约90%的受访者表示近几年生活环境恶化严重。

5.政府对饮用水保护的情况

三个调研地点中, 根据将近90%的受访者的描述, 基本上没有相关部门到当地的水源地进行抽样或者调研等工作。同时, 受访者均还表示, 相关部门也未能定期地开展促进饮用水安全情况得以改善的工作。

6.受访者维权途径的情况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均认为, 倘若当地的饮用水被污染了, 相关的单位 (如:工厂以及政府) 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问卷调查中, 针对“如果饮用水被污染, 并因此造成您的损失, 您会进行哪些维权行动”这个问题, 将近95%的受访者的首选途径是向村委会反映以寻求解决之道, 很少有人会选择到法院或者政府部门。

7.受访者对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意见情况

将近9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 假若当地的饮用水被污染了, 政府部门等单位由于需要对其进行修复而迫使他们暂停例如耕种等生产活动, 他们则是不愿意的, 但如果政府部门给予他们合理的补贴以维持生计, 那么他们则愿意配合。理由主要为, 当地居民靠土地养活自身。然而仅仅有3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到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管理之中, 并积极配合。

(二) 实地考察的情况

关于广州市番禺区金山村:该村的生活垃圾没有很好地处理, 而是堆放在农田上, 且该村的灌溉水源大多已被污染。同时, 项目组还在调研中发现, 该村的塑料厂在生产过程中将固体废弃物随意放置, 且该塑料厂靠近水源地。此外, 也有大量的废气从该塑料厂中排出, 排出的废气中, 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饮用水中。总体而言, 该村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关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该镇水源地的周边环境同样十分恶劣。镇中的大型造船厂和水源地之间没有设置隔离带, 该厂产生的工业“三废”直接造成水源污染。另外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是:水源地附近有一条通往城区的马路, 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质经过大气沉降同样会直接进入水源中。总的来说, 该镇的生态环境也是较为恶劣。

关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鹤亭村的调研中发现, 村内的河水浑浊, 有大量死鱼浮在水面上, 且该河流发出阵阵恶臭;该村的工厂分布较为密集, 工厂废气排放严重;水源地附近的乡村公路车流量较大, 汽车排出的尾气和扬起的尘埃使得附近的空气质量很差;村民大部分是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农田。归纳总结, 当地的饮用水安全是缺乏保障。

(三) 访谈笔录的内容

通过和广州市番禺区的农民进行交谈, 项目组了解到:当地村民大部分都知道饮用水和水源是会被污染的, 然而却不觉得这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他还提到, 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大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化肥和农药, 但他认为这应该不会与饮用水和水源的污染无关。他亦认为, 倘若灌溉水源被污染了, 造成污染的工厂和监督不力的政府均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若因此问题需要维权, 他会选择到村委会解决, 他们均对法院或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力持怀疑态度。当被问及由于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原因, 政府部门需要进行水体修复, 因此迫使他们暂停耕种能否接受时, 当地农民则表示, 如果有关部门给予合理的补偿, 那么就可以接受的。

通过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某生产大队的队长交谈之后, 他表示:“我们生产大队粮食产量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大家的受教育水平不高, 不清楚水源到底会被何种物质污染”;“倘若出现粮食减产或者身体状况异常的情况, 通常大家都觉得是天灾造成的, 而不会联系到是我们的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原因”;“为了减少虫害和增加产量, 大家在种植粮食时必然会使用化肥和农药, 可大家不觉得这样会造成任何危害”;“基本没有相关部门到镇上进行水体抽样调研之类的活动, 饮用水及水源的保护工作也没有落实到位”。当被问到他们会使用何种途径进行维权时, 该大队长则回答:“假若饮用水或者水源被污染了, 产生污染源的工厂、未尽职责的政府都应该负责;如果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 且造成损失的话, 我们通常找村委会反映。毕竟找法院或者是政府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他还提到, 若饮用水被污染需修复而迫使大家停耕的话, 可能大家不会配合。毕竟依靠土地生存, 若停耕则难以维持生计, 但若有补贴则另当别论。

而在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的某位农民进行访谈时, 当提到关于水源地附近的污染物时, 该村民显得异常激动, 不满当地市场的污水、垃圾等废物均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或放置;而且附近的造船厂的“三废”排放问题十分严重。然而相关的部门却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管理和惩治, 他们更没有见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水体抽样调研或者定期开展水体保护工作。此外, 倘若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并因此遭到相关损失的话, 他会先到村委会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他认为找村委会解决问题省时省力, 但去法院或者是政府既较耗时耗力又不一定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地帮助农民解决相关问题。被问及假使由于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原因, 政府需要进行水体修复工作而令他们暂停耕种是否可以接受时, 该村民坦言, 仅可以接受间歇性的修复, 且需要在农闲的时候进行修复, 因为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生存, 如果完全地停止耕种, 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当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鹤亭村的某位农民进行谈话时, 该村民则表示, 他们村土地由生产大队进行统一的管理。如果在耕作方面出现问题, 村民们一般会保安向生产大队反映, 由生产大队统一地解决。而在日常生活中, 政府等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没有对水体定期检测, 也没有进行谁提的修复和维护。受访的村民表示, 强烈希望政府能够健全相关的检测机制, 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安全与生活质量, 能够吃上放心的食物, 住上舒适的房子, 呼吸新鲜的空气。如果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了, 他认为政府应当负主要责任, 有关进行水体修复并进行维护, 此外, 他还表达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的意愿。

三、调研的初步结论

结合项目组前期的调研资料和以上的调研内容, 且经过初步分析, 结论如下:

(一) “珠三角”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多方面问题

1.工业污染严重:如今产业不断升级, 使得工业不断地向农村地区转移, 尤其是许多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迁至农村地区。由于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重、政府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 这些工业企业的“三废”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工业排放的污水污染物含量一般较高, 污水未经必要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必然会污染水体。而重污染企业的“三废”排放, 也能够通过大气沉降、水体流动等方式造成水体污染, 从而导致饮用水污染。

2.农业污染加剧:由于粮食需求的不断上升, 部分农民会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在短期内增加, 但是长远而言会对水体和农作物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这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 在很多的农业生产资料中, 例如地膜中的热稳定剂, 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质, 如果大量施用亦会对导致水体污染。

3.城镇生活安全问题增多:因为农民环保意识较低、政府等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进而导致农村的水体进一步污染。此外, 机动车的使用率也在不断的上升中, 汽车的尾气通过大气沉降等方式也在不断地威胁着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在调研中发现, 公路的两侧形成了较明显的污染带。如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 水源地位于城区周边, 很多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便被丢弃在水源地的附近, 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此外还有公路从农田区域穿过, 加重了农田水体重金属污染。

(二) 农民对饮用水安全保障的认识不足

通过上述的问卷调研以和访谈笔录等资料,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农民对于饮用水安全保障这一问题的认识十分有限。

第一, 受访者大多是通过近几年的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才初步了解到饮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破坏性和严重性, 然而还只是暂时停留在“初步了解”这一层面,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关注与了解。

第二, 不少受访者表示, 饮用水安全保障应该对于自己的生活而言影响甚微。这几年来, 虽然他们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偶尔会出现异常或者是粮食的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可是他们却不认为这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破坏有任何的关联性。

第三, 本项目组调研的区域的水源缺乏相关部门到当地定期地抽样调研, 此外, 该地区的水体保护工作也不到位。然而, 当地农民们却基本上都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 他们对此并没有任何意见挥着建议, 这表示他们对相关主体的权责的认知还处于缺乏阶段。

(三) 相关部门工作严重缺位

在调研的过程中, 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我们了解到, 日常生活中, 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项目组调研的三个地点进行抽样调研, 水体保护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水体修复工作更是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从中不难看出, 政府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的作用, 没有尽到其应尽的职责, 而是在其中担任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消极、被动的角色。在另一方面,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解决具有高度的技术性, 难以通过农村自发地行动而解决, 此外, 农民的环保意识较低, 难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基于以上多种原因,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亟需政府等相关部门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扮演好牵头和引领的角色, 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的工作地进一步开展。同时, 政府部门将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状况进行公开, 真正把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到位, 进一步地保障当地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的话,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情况定会有所好转。还有一点不置可否的是, 应该尽快将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应该真正地建立起来, 对相关部门不作为的行为进行彻底、终身的责任追究, 从而促使相关部门对水体进行定期保护。

四、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法律制度

(一) 坚持基本原则

整体而言,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发展要遵循我国《环境法》中提及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源具有隐蔽性, 不易观察, 潜伏期长, 并且不易分解。由于对技术的要求较高, 所以水体修复工作显得格外不易。另一方面, 该问题的整治周期较为漫长, 而且治理的成本颇高。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 相对而言较为有效且较为经济的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方法便是对该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预防。因此, 加大力度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该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二) 落实政府职责

政府部门应明确其职责, 保障农民的知情权, 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发展过程中担任积极、主动的角色。根据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行政机关必须依职权公开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主体的切身利益具有密切联系的政府信息, 此外, 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也应该定期公开。如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将会导致有关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传言较多, 造成对农民的误导, 从侧面而言, 也会导致政府公信力骤然下降。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防治和解决亦需要公众一起参与, 所以政府应该定期公开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数据, 为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与支持。除此之外, 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其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实行终身追责制。政府有职责和义务严格监管对工厂和企业的工业“三废”排放, 并定期开展农村地区的水体保护工作。

(三)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提高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防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否认, 要想更好地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是需要多方主体一起共同努力的。政府主体方面, 政府必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定期将当地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内容进行公开, 发挥其积极、主动地作用;媒体主体方面, 媒体应客观、公正、广泛地报道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相关方面的资讯, 提高农民对这一方面的了解;村委会主体方面, 作为农民最为信任的主题, 村委会应该大力地宣传有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知识, 提高农村对相关方面重要性的认识, 奠定公众参与的基础。

(四) 增加违法成本

我国现行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破坏方面的规定较少, 违法成本过低, 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三废”的排放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禁止。与此同时, 相关部门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职能分工不明确, 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综上所述, 我国确有必要制定单行的“饮用水安全保障防治法”。

参考文献

[1]孙宏亮, 李璐, 张涛, 刘伟江, 郜志云.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现状与对策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5.

用水调研 第5篇

三、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议

(一)分工负责,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宏观管理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服务农民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工作发展主体靠自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将其视同直接服务农民的水利公益设施管护组织来对待,将国家对相关公益设施的投入重点向农民用水者协会倾斜扶持。民政部门依法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按社团进行登记管理,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社会组织。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协会的业务指导,对群众收益面大,协会运作规范、信誉度高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适当扶持奖励,对水毁工程维修项目在政策条件许可范围内向协会倾斜发包,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增加协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信心。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水利公益设施的财力投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对本区域内的用水者协会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运行好的协会组织进行表彰。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本村用水者协会直接提供基层组织保障,教育村民,提高村民素质,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为其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推介,使社会进一步了解协会、认识协会,努力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协会,支持协会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协会真正融入社会,增强协会和会员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建立用水者协会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协会实施有效管理。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离不开上一级组织的监督管理、扶持指导,否则,它将处于无政府状态或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这样对农村公益服务组织的发展是很不负责任的。笔者认为,县政府有必要授权水利管理部门对用水者协会的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设施维护、诚信服务、工作绩效等方面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考核评估,对运作管理好的用水者协会给予必要的奖励性扶持。如枝江市在前两年就是采取的对搞的好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按20xx―5000元不等的标准进行奖励扶持的,我们县也有必要采取奖励性扶持政策,激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具备为农民会员服务的技术本领。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

上一篇:分析模型下一篇:数字化网络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