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

2024-07-26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精选12篇)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300例, 其中男160例, 女140例;年龄31岁~70岁;脑梗死210例, 脑出血61例, 蛛网膜下隙出血29例;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多种, 我科护理人员利用口头宣教、文书宣教、动作示范、电话回访等方法对病人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 并在病区走廊设健康教育宣传栏, 每月更换1期;每周五组织病人及家属召开护患交流会, 讲解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在向病人做宣教的同时, 虚心听取病人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改进。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指导

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病人, 并进行自我介绍,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区的环境、规章制度、探视制度、作息时间、主管医生、同病室的病友及传呼器的使用, 告知病人及家属病区安全设施, 如用氧、电及热水的安全标识, 防滑倒标识, 陪侍人签署防止坠床单, 勿随意调节氧流量及液体滴数, 切实做到用氧安全, 用药安全;同时, 还应讲解病区护理服务承诺, 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各种化验标本, 让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适应角色转换, 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缩短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

3.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3.2.1 疾病知识指导

根据临床经验, 入院第2天、第3天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性格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及预后, 包括静脉用药和口服药物的作用、副反应、给药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 告知病人及家属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如何配合检查, 以便及时有效地为病情提供诊断依据。分阶段分时机的健康教育, 其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的全部讲授, 为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在主动对病人进行宣教的同时, 还将内容贯穿于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解释。

3.2.2 饮食指导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常见诱因。脑卒中病人多由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 目前主张病人的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 宜进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 富含钾、钙、镁、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鱼类、蛋类、瘦肉、豆制品、芹菜、胡萝卜、香蕉等。烹饪选用植物油, 每日摄盐量限在3 g~5 g, 因为过度的摄盐量导致钠潴留, 会加重脑水肿。少食油炸及腌制食品, 少食肥肉、动物内脏;饮食应定时定量, 忌暴饮暴食。

脑卒中所致吞咽困难者可进糊状或团状食物, 进食时取半卧位或坐位, 颈部放松前倾。进食时宜细嚼慢咽, 每口量不宜过多, 必要时根据病情遵医嘱留置胃管。鼻饲时应适当抬高床头30°~45°, 鼻饲液温度适宜, 一般保持在38 ℃~40 ℃, 每次鼻饲量在180 mL~200 mL, 每隔2 h~4 h 1次, 每天保持在1 500 mL左右。鼻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保持胃管通畅, 注入流食0.5 h~1.0 h后平卧。鼻饲前检查胃管的长度, 并抽吸胃液, 当抽出的胃液超过150 mL时, 提示胃潴留, 应立即停止注入, 并通知医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3.2.3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脑卒中病人80%伴有肢体瘫痪。为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即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之后48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大于8分就可进行[3]。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置患肢于功能位, 合理使用软枕、毛巾、分指板、足底放托足板, 根据病人情况适度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急性期过后可协助和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按照床上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床边活动、床下活动的次序依次进行,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 幅度由小到大, 每个动作做5次~10次, 每次15 min~30 min, 每天至少2次。手法不宜粗暴, 一般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循序渐进, 因人而异, 活动量逐渐增大。同时, 还要利用动作示范的方法, 指导家属学会功能锻炼, 但应注意适量原则, 不可急功近利。病房或走廊设宣传栏、挂图, 图文并茂, 以便病人及家属掌握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炼和各种体位时的摆放姿势。另外, 指导病人结合自我护理所需活动 (如穿衣、进食、个人卫生等) 进行, 使康复训练与实际生活内容相结合, 通过使用患侧肢体达到最大限度恢复[4]。最后注意输液时慎用患侧, 因患侧血液循环不良, 输液可增加循环压力, 当发生液体外渗时, 诱发加重患肢肿胀。

3.2.4 语言功能训练指导

根据不同的语言障碍类型进行不同的语言功能训练。首先,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细心观察病人的表情, 准确判断病人的心理需求, 切实领会病人的意思。然后, 用不同的手势和口形来教会病人发音, 包括利用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四声, 由易到难, 由短到长, 最后扩展到词和句子;也可通过收听广播、录音机、看电视、阅读等方式, 选取熟悉有趣味的相声、小品、音乐等, 来训练病人的发音、词汇;还可利用指物训练, 在病人面前摆几件常用的物品, 如碗、筷子、牙刷等, 指出某一件物品病人说出名称。数数训练, 让病人从1开始, 一直数到50, 或用看图识字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30 min以内, 内容多样化, 并且鼓励病人大声说话。训练者语速要慢, 态度和蔼, 对病人的微小进步给予鼓励, 以提高病人的积极性, 逐渐达到恢复语言功能的目的。

3.2.5 皮肤护理指导

由于脑卒中病人长期卧床, 瘫痪肢体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 压迫时间过长易发生压疮。所以, 首先应协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好皮肤护理, 肢体活动障碍和极度消瘦的病人, 首选电动气垫床、气圈、减压贴, 以改变全身受压点, 减少压力集中于局部而造成皮肤破损。每隔2 h~3 h翻身侧卧1次, 并建立床头翻身卡, 翻身时避免拖、拉、拽, 体位变换后保持正确的良肢位。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无碎屑;保护骨隆突部位, 根据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气圈, 轮流承受身体重力;定时用温水擦身洗澡, 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裤;注意增加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大小便失禁者, 应及时去除排泄物, 温水擦洗,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 也可用氧化锌外涂保护。

3.2.6 保持大便通畅

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导致脑卒中病人极易发生便秘, 应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建立合理的食谱,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多饮白开水。指导病人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下腹部, 顺序为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反复5次~10次。卧床病人还可进行腹部运动, 如平卧抬腿及抬臀等, 以促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简易通便法。

3.2.7 心理指导

脑卒中病人常有偏瘫、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 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进行社交活动。长期卧床、残疾、大量医疗费用开支, 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病人感到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研究表示, 脑卒中病人心理反应较其他一些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 由于病人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 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5]。所以, 首先护士和家属对病人的不良情绪要表示理解, 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其次,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先进的医护技术及同类疾病的治愈率, 告知病人功能障碍经积极锻炼是可恢复的, 嘱病人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 还可听轻音乐、看杂志、与朋友聊天、散步, 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 帮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碍, 尽快恢复健康。同时, 也要指导家属积极参与, 关心、爱护、理解病人, 多与病人沟通, 如陪伴、交谈, 不能有嫌弃、厌烦感, 努力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 为病人创造平和、安静的生活氛围。大量研究证实, 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促进脑卒中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3.3 出院指导

3.3.1 药物指导

遵医嘱按时按量用温开水服药, 给予用药指导。脑卒中伴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 按时服药,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 学会监测血压。服用降糖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糖调整药量, 学会监测血糖。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时, 应密切观察皮肤黏膜部位有无出血点,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宜在饭后服用, 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3.2 饮食指导

脑卒中伴高血压病人, 食物宜清淡, 忌酱菜、咸蛋、咸肉等腌制品, 减少糖类、甜食及脂肪;糖尿病者, 控制饮食, 3餐合理分配, 少吃零食, 宜吃五谷杂粮、苦瓜、南瓜、洋葱、香菇、柚子, 忌含糖食物;高脂者, 适当控制热量, 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 忌含脂高食物, 如肥猪肉、羊肉、肉馅、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

3.3.3 运动与休息

生活规律, 适度锻炼, 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睡眠。运动锻炼做到持之以恒, 如骑自行车、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 避免参加举重比赛、仰卧起坐等重体力劳动。

3.3.4 其他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保持情绪稳定, 减轻压力, 消除脑卒中的诱发因素, 如便秘、过度疲劳、用力过猛、服药不当。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 季节变换注意增减衣服。嘱家属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通风良好, 地面不宜光滑;日常用品放于病人易取之处;饮食应多样化, 营养均衡;督促和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 不适随诊, 如有复发的先兆, 如头晕、恶心、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等及时就诊。

4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 大部分病人经积极锻炼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于如厕、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护理已能自理;部分病人已重返工作岗位;仅少数病人生活仍需他人协助。

5 小结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 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从而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活习惯。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功能[6]。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 建立了合理的饮食结构, 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提高了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降低了并发症和致残率, 同时, 也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通过向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护士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 丰富了护士的知识面,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秋欣.卒中单元护理与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7.

[2]尚毛措.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6) :66.

[3]何艳文.住院脑血管病病人健康需求指导[J].家庭护士, 2007, 5 (5C) :84.

[4]郑舟军.舒适护理在脑卒中病人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3B) :692.

[5]李踔.脑卒中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4, 24 (4) :180-182.

脑卒中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第2篇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脑中风防控意识,倡导健康生活行为,实现脑中风的早防,早诊,早治。卫生院与镇卫生计生部门联合,于2018年1月30日在国庄村开展了一期脑中风健康教育讲座。我们在活动地点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由公卫科刘强主任主讲,参加人员为国庄村慢病患者及家属。

本次健康教育讲座共有46名群众接受了脑中风的预防与保健知识普及、发放宣传小册子100余份。

浅谈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脑卒中;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89-01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大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或出血)导致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口眼歪斜、抽搐、失语等。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治疗技术提高,病死率已大为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70~80%[1],使病人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国内外学者主张今早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在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护士及时更新护理理念,将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各项护理技能,通过与病人交谈、示范教育等多种方式来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渴求,使得护理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2]。护士应把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协助医生制定和完成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脑卒中的病人52例,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塞32例,这些病人通过健康教育获得了康复基本知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肢体康复。90%病人的肢体康复取得了一定效果。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 入院介绍

在病人入院后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等。以此增加病人对科室的了解.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心理状态.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 心理指导

脑卒中发病急,病人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難难以接受。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针对这种心理反应,责任护士要善于启发诱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并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病人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人,护士要富有同情心,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或应用写字板等沟通方法,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病人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病人进行康复的兴趣。

2.3 脑卒中分期健康教育

2.3.1 急性期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康复介入的时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开始康复介入[3]。详细讲解早起康复的目的、重要性及该阶段的具体康复内容,(如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3.2 恢复期 此期主要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为重点,修正错误运动模式,改善精细活动能力。故护士应耐心地给病人以正确引导,及时纠正病人的错误姿势,训练过程中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做到和蔼可亲。

2.3.3 后遗症期 此期病人表现为肌肉痉挛、关节挛缩、姿势异常等,影响到生活质量,此时病人产生自卑感。故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鼓励病人根据康复目标继续训练,充分利用残存功能,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理,以良好的心态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中。

2.4 饮食指导

以清淡素食为主,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禁食腌制食品、动物内脏、肥肉、鱼卵、奶油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胆固醇。

2.5 休息和活动量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运动锻炼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活动量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原则。

2.6 用药指导

脑卒中伴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和擅自停药,学会监测血压。服用降糖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糖调整药量,学会监测血糖。口服抗血板聚集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皮肤黏膜部位有无出血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宜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7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压力、消除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如便秘、过度疲劳、用力过猛、服药不当。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季节变换注意增减衣服。对于遗留后遗症的病人,鼓励病人坚持康复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如有复发的先兆,如头晕、恶心、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等及时就诊。

3 体会

为发挥健康教育应有的效果,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二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过硬的技术,以使在说明目的等方面有说服力及感染力;三要有耐心,反复多次进行,每项护理措施均应介绍其目的性,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四要及时评价,对病人或家属未掌握或未执行的方面应再落实,要善于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使病人早日治愈或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静.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4):3355.

[2] 孙俊娟.心梗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1):56-57.

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的应用 第4篇

1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对包括我科患者在内的广大住院门诊患者、家属以及所在社区内的居民普遍进行健康教育, 教育方式包括发放资料、专家面授、专栏板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 大约共发放各类传单10 000余张、资料手册2 000余册。每月定时请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1次, 提前通知, 尽可能召集在院患者、陪护人员、门诊患者及社区居民参加学习, 并鼓励患者积极互动, 现场提问。现场免费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 自愿建立健康档案。结合季节因素, 每月围绕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更新板报内容2次, 宣教群众普遍关心的知识。对出院患者和已经建立了健康档案者, 予以电话随访, 每月1~2次。尤其是男性和低学历群体, 因其对自身关注度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 应予适当重视和监督, 提高其依从性[1]。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定期体检, 监测高危

全面施行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 对40岁以上健康人群, 建议每月进行1次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 条件许可时每年体检1次, 发现异常, 及时就医。体检项目至少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等, 有条件的可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以了解心血管功能。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高血压病史 (≥140/90 mm Hg) 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脏瓣膜病;吸烟;糖尿病;日常体育活动少;明显超重或肥胖 (BMI≥26 kg/m2) ;血脂异常;有脑卒中家族史, 每一项1分。重点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对以上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

2.2 合理用药, 走出误区

2.2.1 脑卒中的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 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但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脑卒中已经开始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可能存在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 如:嗜烟、酗酒、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 还可能有高血压、代谢异常 (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此,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肥胖者易患脑卒中, 这些的确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我们绝对不可以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人身上, 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及体型较瘦的人也可能出现动脉硬化、血脂紊乱, 虽然发病概率较前者低, 但也不能忽视。

2.2.2 很多慢性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较差, 在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的过程中, 往往吃吃停停, 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自我感觉良好就自行停药。

分析原因除了少部分是未加重视, 造成漏服外, 大多数患者, 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老年患者, 认为身体无自觉不适, 继续用药是一种浪费, 住院期间可以遵医嘱用药, 出院后一旦自觉症状好转, 便自行调整药量甚至停药。患者出院前, 护理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宣教, 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会造成血压、血糖较大幅度的波动, 而且会加重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指导其遵从医嘱, 坚持服药, 同时学会自我监测, 发现波动较大时及时随诊。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 应明确告知其该药物剂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常规二级预防剂量为75~150 mg/d, 若每日剂量低于75 mg, 则不能达到有效预防血栓的目的;而每日超过150 mg, 不但不能预防血栓形成, 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宣教, 使患者明白今天的小投入, 换来的是脑卒中的迟发病或不发病, 那就是大回报。

2.3 调整饮食结构, 改变生活方式

2.3.1 合理膳食

饮食结构中注意增加蔬菜水果, 减少热量、脂肪、盐的摄入, 保持清淡饮食。既要进食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又要搭配粗纤维, 避免精细食物和饮食过饱。不吃泡面、咸菜和油炸食物等不健康食品。一日三餐, 食量营养都要均衡。尤其工作繁忙的上班族, 要避免早饭不吃, 晚饭食量过多, 营养过剩。适当少吃晚餐, 不仅促进睡眠, 而且利于减肥, 同时可以减少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发生[2]。

2.3.2 适度运动

尤其脑力劳动者, 要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 既可和谐家庭, 又可以锻炼身体。情况允许时可以步行上下班, 也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以消耗体内过多脂肪和热量。活动要循序渐进, 以不喘不累为宜, 不走极端, 持之以恒。

2.3.3 心态平和, 健康起居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保持心态平和, 戒烟限酒, 劳逸结合, 起居正常[3]。切忌大喜大怒、疲劳过度。气温大幅变化时, 做好防暑或保暖, 以防患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 尤其脑血管病患者, 一旦出现便秘应及时行通便处理 (如润滑性泻剂开塞露) 或就医, 切忌不可屏气用力。肥胖者要通过坚持节食和运动等来有效控制体重。

2.4 监测早期症状, 及时就医

学会自我监测和管理, 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指导家属学会简单的观察和急救处理知识。脑卒中常见的各种预兆, 特别强调“突然”二字, 如若患者突然自感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手脚麻木不灵活、讲话不清楚, 或者家人发现患者口眼歪斜、步态举止异常, 应该保持冷静, 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切不可在家自行观察, 以免延误病情。

3 讨论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在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 需要向社区延伸, 在健康宣教过程中, 充分考虑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 以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宣教, 使广大群众普遍形成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 或已经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 指导其保持良好心态, 必须遵从医嘱用药, 建立健康饮食起居习惯, 掌握病情自我监测, 达到脑卒中不发病或迟发病, 降低其再住院率。同时不可忽视非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积极干预其不良生活习惯, 灌输防病意识, 提高疾病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逐步形成健康行为习惯, 使其远离脑卒中。

参考文献

[1]张晓蕾.脑卒中高危人群重点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9 (11) :1089-1091.

[2]董申琴, 邵小青, 靳春艳.社区护理在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3C) :836-838.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 第5篇

课 题:脑卒中、冠心病的预防

教学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教学重点:忌烟酒,少食盐,合理膳食,加强锻炼 教学难点:早期发现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检 教 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课 型:新课 授课形式:大课堂面授 课 时:1.5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现状:心脑血管病是世界上是造成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是全死因第二位死因。

2、揭示课题 脑卒中、冠心病的预防

3、内容 人群高血压的防治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第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的心、脑血管这一类的疾病,通过健康教育在改变知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进而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显得格外重要。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病理变化及危险因素起源于生命早期,因此可利用儿童具有可塑性强,容易形成动力定型的生理特点,将预防成人期疾病列为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很必要的。实践证明,在童年期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最终降低成人期上述疾病的发病率是完全可行的。故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应以全人群为对象,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有重点的进行,提高疾病防治的卫生知识普及率,以降低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

1.限制盐摄入量 盐摄入量较高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也高。临床试验表明,限制高血压病人的盐摄入量,可明显降低一部分人的血压。据WHO资料,人群中每日食盐平均减少5g,则舒张压平均下降0.532kPa(4mmHg),在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钾的量,降低钠/钾比值,使<2~3,食盐每日以3~5g为宜,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2.劝阻吸烟和限制饮酒 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好不抽烟、不饮酒、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硬化症在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严重广泛,且病变的程度与吸烟量有密切关系。有酗酒习惯的人要戒酒,或减少饮酒量,每天饮酒量不宜超过一两白酒,以防血清脂蛋白增多。

3.加强体育锻炼 经常性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对控制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减轻体重均有极大好处。

4.膳食预防 合理膳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根据WHO专家委员会的推荐,宜采用预防性食谱,预防性食谱的基本原则为:

(1)避免体重过重,如有超重,应减少能量摄入及增加能量消耗。

(2)使碳水化合物和“天然形成”的糖类的摄入,占总能量摄入量的48%(3)控制精制糖或经过加工的糖类的摄入,使仅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4)控制总脂肪摄入量,使占总能量的30%.(5)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使占总能量的10%,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平衡,各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6)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至每天300mg.(7)控制盐的摄入至每天5g,以减少钠的摄入。

上述内容可基本归纳为“忌烟酒,少食盐,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具体应该注意下列几点:

(1)以素食为主,宜多食豆类及其制品,不仅蛋白质含量多且质量高。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多,还含有卵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运转。

(2)少量多餐,以易于消化和清淡的食物为主,且以早、中餐为主,避免晚餐过饱。

(3)适量饮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茶碱鞣酸可以吸附脂肪及具收敛作用,减少脂肪的收。

(4)以豆类或含硫氨基酸高的蛋白质为主,使其占总热量约15%左右,以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机会。(5)蔬菜、水果是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不 的良好来源,还有利于降低体重。人群监测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

要开展人群中心脑血管的防治,首先应重视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建立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数据的信息网络。

(二)早期发现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检

临床实验表明,通过对高血压的检查与治疗,可以降低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加强病人的计划管理

对就诊或体检中发现的临界和确诊高血压患者应列为管理对象,对患者进行完善的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脑并发及进而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讨论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从儿童期就注意合理膳食。

姜卫剑:让脑卒中患者圆健康梦 第6篇

第一曲——为救治脑血管病首开先河

“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父亲,求求你了……”一名脑血管病患者的女儿双膝跪地哀求着医生。可因医疗设备和技术落后、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一名40多岁的壮汉离开了人世。每每谈起曾经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姜卫剑总会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医者,仁者大爱也。上世纪80年代初,初出茅庐的姜卫剑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患者被“脑血管病魔”夺去了最宝贵的生命,然而在病魔面前他却总是无能为力。看着那么多人因患脑血管病而悄然离去,那么多家人忍受失去亲人的苦痛与折磨,姜卫剑的心一次次比针扎还疼。

为患者解除病痛,挽救鲜活的生命是一名医生的天职。年纪轻轻的姜卫剑在心中立下铮铮誓言:拼尽全力,战胜脑血管病!光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是远远不够的,姜卫剑深知这一点。为了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实现突破,他牺牲所有休息时间,向脑血管病发起“总攻”,不分昼夜潜心研究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和路径。为从根源上治愈脑血管病,他对脑血管病种类、发病前期症状、发病后的治疗和治疗后的并发症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钻研,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脑血管病治愈案例进行分析,在摸索和实践中总结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通过不懈努力,2000年,姜卫剑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组建了国内首个多学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团队,专门针对如何降低颅内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风险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众多科研人员的加入让姜卫剑实现梦想的羽翼日渐丰满,一帮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常常碰撞出“思想火花”。很快,由姜卫剑领衔的国内第一个适用于颅内动脉专用支架研制成功,建立了术前个体化评估、手术操作规范和围手术期管理诊疗体系,为脑血管疾病救治首开先河。迄今为止,姜教授率领团队成功实施脑血管病介入手术近5000例,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摆脱了病魔困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记者把这组数据与国际上同期公布的脑血管手术进行了对比,姜卫剑团队实施的手术数量最多,治疗效果最好,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形成了独树一职的国际品牌。

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姜卫剑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临床研究专家,国家卫生部神经介入专家组组长、美国综合实力排名前五名的克里夫兰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兼职医师,为提高我国神经介入治疗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曲——“从军”创业破解“看病难”

据有关统计显示: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脑卒中,每6秒,卒中杀死一个人;每隔一秒,有一个人发生卒中,不分年龄和性别。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每年正以8.7%的速度递增。目前,卒中已经成为我国首位致死和致残原因。2007年,我国新发脑卒中270万,其中三分之一死亡,三分之一残疾。脑卒中是一种医学急症,一旦症状出现,治疗时间窗非常有限,也非常重要。

“人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我的光环和成就,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纠结与困顿……”在谈到为何有登峰造极高地位还会毅然率团队从军时,姜卫剑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原来,姜教授一直有一种深厚的“军人情结”,从小就希望有朝一日能穿上绿军装,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为奉献给军队。可让记者感叹的是,这并不是姜教授率团队从军创业的根本原因,而是他想建立完整的脑卒中救治体系,破解脑卒中患者“看病难”,让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得到最及时、最科学、最有效的救治。

为什么有了先进诊疗技术,依然有那么多患者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失去生命?悲痛之余,姜教授和团队总结分析原因,得出了最终结论:要有效挽救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必须具备完整的救治体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并且必须赢,因为赢时间就是赢生命!

所谓无巧不成书。正当姜卫剑苦苦追寻脑卒中救治的新突破时,第二炮兵总医院对脑卒中防治方面引起了高度重视,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方协调,姜教授率团队走进了军营。穿上军装的姜教授,内心的那份喜悦和兴奋溢于言表:“没想到自己真的能成为一名军人,这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我一定带领团队为部队医疗卫生事业多做贡献,使更多的官兵和百姓受益。”

为给姜卫剑团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上级机关和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任命姜卫剑为副院长,引进了一批最先进的诊疗设备,配备了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和强大的医护队伍,由姜卫剑领衔的脑血管病救治中心很快建立起来,优雅的环境、强大的平台、良好的前景,让姜卫剑团队充满了无限激情和动力,个个卯足了劲搞研究、求探索、重实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经过半年的整合和实践,一个有生机、有成绩、有前景的学科脱颖而出。经过总后勤部卫生部评审,该中心被批准为“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

谈起“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的重大意义,姜卫剑动情地说:“这是源于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学科实力、顺畅医疗流程、拓展服务功能的长远考虑,它减少了内耗,突破了“瓶颈”,打造了“人无我有”的技术品牌,推动了我国脑卒中防治技术整体跃升。”

在该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姜教授的发言震憾全场:“我们迈出了解决脑卒中患者‘看病难’问题的关键一步,前面的路任重道远!”。

第三曲——让脑卒中不再是“医界大难”

没有多学科、多部门密切配合与协作,脑卒中的救治效果甚微。这也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nlc202309040642

“感谢姜教授让我老公重新获得了健康,除了感谢,还是感谢……”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王先生的妻子喜极而泣。4月17日上午,记者在二炮总医院“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手术室外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据了解,两小时前,姜教授率团队为王先生成功实施脑血管支架介入手术,使他恢复了正常生活。

谈起“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的突出亮点,姜卫剑的脸上总掩饰不住一份自豪和欣喜。姜教授娓娓道来,这个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科室的医疗模式,有机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急诊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建立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组织化脑卒中防治新模式,提供了个体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有效治疗措施,有效缩短了脑卒中院内诊治时间。

在姜卫剑的领导和管理下,如今,二炮总医院在脑卒中救治上已形成了规范、系统、完备、快速的“一站式”救治体系,使得患者能够在60分钟内完成从急诊窗口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所有诊治流程。有效地发挥了医疗资源,降低了病死率、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极大减轻了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数据统计,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姜卫剑率团队成功实施急性脑卒中手术数百例,逐步现实了“不延误、急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救治目标。

姜卫剑团队在快速救治急性脑卒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多学科协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前不久,姜教授发起并启动了“急性脑卒中联合救治工程”,北京地区29家医院加盟该工程。该工程以患者获益最大化为宗旨,实现跨区域、跨医院、跨领域的联合与协作,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现脑卒中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无缝对接,使脑卒中患者享受到最优质、最高效、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姜卫剑团队的加盟,使二炮总医院成为了国家神经介入技术培训基地,军队仅此二炮总医院一家,姜教授通过手术示教、病例分析、授课辅导等形式,对全国各地医院的21名技术骨干进行全方位培训。将最实用、最有效、最利于推广的脑卒中防治技术辐射至全国,造福更多患者,使脑卒中救治不再是“医界大难”。”

姜卫剑简介

姜卫剑,第二炮兵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脑卒中救治与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神经介入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神经影像学组副组长、介入学组副组长,《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美国神经介入外科杂志》国际编委,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客座教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脑血管病中心兼职教授。擅长进行心脑和外周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肿瘤与非血管介入手术近2万例。率先在我国开展了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研究,成功植入我国第一例Apollo和Wingspan颅内动脉支架。每年开展各类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千余台。

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第7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 脑卒中导致的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国外医院住院脑卒中病人中病死率亦上升到30%~40%[1], 其致残率约占存活率的80%, 给病人及家属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带来极大的负担,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 世界各国的健康教育发展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发展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阶段, 使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善, 对疾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经临床实践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病人随机分为教育组与对照组, 教育组36例, 男24例, 女12例;年龄34岁~79岁;受教育年限0年~14年。对照组36例, 男22例, 女14例;年龄37岁~78岁;受教育年限0年~14年。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 确诊, 均为第1次发病, 意识清楚, 无痴呆, 能配合治疗及评估。实施方法:组织所有神经内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包括:①关于健康教育的新观念和方法;②关于脑血管意外的防治知识, 心理卫生健康、老年性保健、安全教育、功能训练的重要性等, 将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病因、症状、体征、病程、用药原则及危险因素、先进的治疗设备、康复锻炼的步骤及方法等;③为病人建立个人档案, 设登记本, 记录病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自我教育内容及病情。病人出院后由专人进行家庭随访, 每周随访1次, 共随访3个月。

1.2 治疗

两组病人均常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 每天1次, 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和脱水剂, 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护理前后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 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

1.3 健康教育

1.3.1 心理教育

脑卒中病人的突然发病及其后遗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 急性期表现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 病人由健康变为瘫痪, 这一变故使病人感到悲痛欲绝,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部分病人由脑出血致性格怪异, 使家人难以接受, 针对病人各种情绪反应, 护理人员应采用良好的心理疏导, 告诉病人功能障碍经过积极锻炼时可以恢复的,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与病人沟通时使用肢体语言, 如微笑、抚摸、握手等方式多与病人及家属交谈, 使病人感觉来医院的安全感无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1.3.2 运动指导

教育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在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病情不再进展的第2天 (脑梗死) 、第3天 (脑出血) 开始辅助康复训练,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指导。具体方法:急性期以预防为主, 保持肢体功能位, 取仰卧位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 肘略弯曲, 腕和手指轻度伸展, 手握纱布卷, 膝下放一小枕, 腿外侧放砂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被动体位, 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变动运动, 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对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 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 应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下或6下, 每天3次~5次。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 伸肌侧按摩与揉捏相结合, 并按摩胸大肌, 减轻其痉挛性收缩, 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 每天2次, 每次15 min~20 min。恢复期增强患肢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当病人能自行翻身后, 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 健手扶床, 两腿下垂, 增强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 坚持循序渐进, 防止肢体萎缩。行走训练:在病人站稳10 min~15 min而无疲劳时, 即可开始步行锻炼。日常生活训练对病人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澡、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 帮助病人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1.3.3 饮食指导

指导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 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 戒烟、限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率比较, 教育组36例, 改善率32%±7%, 对照组36例, 改善率14%±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3],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病人在心理调节、坚持康复训练、生活方式和行为, 再结合合理的治疗方案, 效果显著, 调动了病人及家属抗病保健的积极性, 降低了脑卒中的再发率和病死率,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大量资料表明, 脑卒中发病3个月以内是进行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4,5], 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治疗, 病人的运动功能将恢复的较快,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使病人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护理人员由被动询问转变为主动教育, 病人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合作参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周华东.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8.

[2]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25.

[3]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3) :54.

[4]任字.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112例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9) :1288.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104例病人,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5], 并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病人, 其中脑梗死62例, 脑出血3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能参加适当劳动32例, 生活基本自理42例, 能在家人陪同下行走30例, 并都具有正常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男62例, 女42例;年龄46岁~79岁;病程3个月至6年;合并症:冠心病9例, 糖尿病15例, 高血压病27例, 高血脂37例, 语言障碍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3例, 初中35例, 小学以下46例。

1.2 方法

1.2.1 健康干预措施

干预前调查:将10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对两组病人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问卷调查 (调查表是自行设计并经过脑卒中专家指导认可) 。对观察组制定具体的健康干预计划, 每月一次讲座, 专家讲座2次。发放脑卒中疾病手册, 看电视录像, 组织讨论, 鼓励病人咨询、提问, 特殊病人进行个别指导。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进行分组, 让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快的病人帮助接受能力慢的病人, 并相互介绍经验, 互相启发鼓舞。欢迎家属参与。干预后调查:12个月后, 采用相同的问卷再次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

1.2.2 健康干预内容

脑卒中的基本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教育;定时体检的指导。

1.2.3 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并经过脑卒中专家指导认可的问卷调查表, 于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的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遵医行为进行比较;脑卒中复发率采用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评定, 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首发症状和体征加重, 并排除进行性脑卒中;上述情况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2个梗死灶[6]。12个月后, 统计两组病人脑卒中的复发总数, 比较复发情况。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干预后两组病人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

健康干预12个月后, 观察组病人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详见表1。

例 (%)

2.2 干预前两组病人遵医行为比较 (见表2)

例 (%)

2.3 干预后两组病人遵医行为与脑卒中复发率比较 (见表3)

例 (%)

3 讨论

3.1 社区健康干预可提高病人对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目前, 我国脑卒中后大部分病人的康复阶段是在社区和家庭中度过, 由于社区干预网络建设尚不成熟, 而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属缺乏相关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 致使脑卒中病人对疾病的康复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7]。健康干预给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以及面对面的个人咨询使病人容易理解, 学习有了兴趣, 且病人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交流经验。本次研究, 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对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而在健康干预后, 病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理解、脑卒中康复知识的理解、脑卒中饮食知识的理解、脑卒中药物知识的理解有了显著提高。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

3.2 社区健康干预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 需要长期遵从医嘱, 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由于短期内康复效果不明显, 病人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也有部分病人脑卒中症状减轻后, 产生麻痹大意心理, 从而产生不遵医行为。社区健康干预不仅可提高病人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 而且从多方面直接干预病人的遵医行为, 纠正不健康行为。同时让家属共同参与,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情绪稳定, 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提供合理锻炼和服药条件, 帮助病人戒烟限酒, 定期复查, 督促病人严格按时服药, 劝说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从而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干预后,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健康干预可督导病人的遵医行为,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社区健康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脑卒中后复发率相当高, 25%~33%的病人在2年~5年内可能复发[8]。社区健康干预可以在疾病康复阶段强化病人及家属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先兆表现及急救处理等知识;能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 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而且当问题发生时病人与家属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向干预小组人员咨询, 得到帮助和指导, 为病人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干预12个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社区健康干预在控制脑卒中病人病情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2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干预。两组病人于干预前后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其遵医行为分别进行比较。并于干预后, 对两组病人脑卒中疾病的复发率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病人对疾病的知晓率和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且观察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社区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健康干预,遵医行为,复发率

参考文献

[1]Vladimir Hachinski.Stroke in Chinese[J].Stroke, 2006, 37:1347.

[2]黄为民, 高展, 冉春风, 等.早期介入运动疗法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25) :3484-3485.

[3]Koening KL, Whyte EM, Munin MC, et al.Stroke-related knowl-edge and health behaviors among poststroke patients in inpatientrehabilit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7, 88 (9) :1214-1216.

[4]周成业, 谷笑蓉, 邹长琳, 等.脑卒中病人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 5 (6) :103-105.

[5]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23.

[6]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 1996, 29 (6) :319-380.

[7]李丽英, 任重贤, 高井全.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8) :2154-2155.

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 男42例, 女28例;中位年龄57.5岁。所有患者均为颈内系统脑梗死或出血, 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经CT、MRI证实, 且均为初次发病, 患者均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康复治疗。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35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卒中病房常规护理, 每2小时评估1次并记录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言语、有无面瘫、肢体肌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并配合医师采取相应措施。试验组在应用脑卒中病房护理常规的基础上, 采用入院后24h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健康路径如下。

1.2.1 第1天: (1) 床单位整齐、干净,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室环境及主管医师及护士, 面带微笑; (2)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预后, 告之其治疗方法,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 介绍康复组成员, 并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4) 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以及康复流程和方法; (5) 及时准确解答患者疑问。

1.2.2 第2~5天: (1) 何患者讲解早期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 亲自耐心指导, 并作示范; (2) 指导家属做好皮肤护理, 定期清洁皮肤;保证两便通畅, 并做好便后清洁工作, 防止并发症; (3) 坐位喂食, 观察有无噎塞或吞咽困难, 并做好口腔护理, 饮食要搭配合理; (4)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给予必要的指导及疏导, 配合各种治疗及护理,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第6~10天: (1) 制定观察目标及治疗计划,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关于脑卒中康复知识和一般方法的教育, 确立现实的目标和制订治疗计划; (2) 指导被动运动, 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肘关节的屈伸, 前臂的旋前、旋后、腕的掌屈、背伸、手指及髋、膝、髁关节的活动; (3) 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如Boba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协助患者从一侧向另一侧翻身的训练等; (4) 头和躯干的控制训练, 鼓励患者克服肌无力、易疲劳及本位感觉丧失等情况; (5) 坐位平衡, 帮助床边坐, 以作为站立和转移的先决条件; (6) 立位平衡, 利用斜床重获垂直感, 使患者负重。

1.2.4 第11天至出院: (1) 口面部训练; (2) 上肢功能训练; (3) 下肢功能训练; (4) 行走训练; (5) ADL评定; (6) 出院康复指导、循序渐进坚持锻炼, 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及娱乐活动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自我护理方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 (80分以上为合格) 、遵医行为、满意度和治愈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 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14±2) 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30±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住院费用为 (5627±139) 元, 对照组住院费用为 (8931±267) 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护理方法、ADL评分、遵医行为、满意度及治愈信心 试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方法、ADL评分、遵医行为、满意度及治愈信心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 论

健康教育路径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住院需求变化, 将各期护理要点列于表中, 患者各期的康复内容贯穿于整个住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院过程中, 使其既有重点又不会遗漏, 加强了患者在不同时期康复护理的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的培训, 提高了患者ADL评分值, 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路径加强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对自己的康复护理有预见性, 有效减轻焦虑, 并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遵医行为大大提高, 同时使更多的患者及家属掌握该病的治疗、护理、康复、预防的方法;从而缩短了住院天数, 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了继发性疾病, 增加医、护、患之间的沟通, 改善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方立珍.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6.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 第10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356例,男105例,年龄18~89岁,平均(63.2±1.3)岁;女251例,年龄18~92岁,平均(63.6±1.5)岁。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研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准入条件与工作要求(试行)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表[3],搜集并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相关信息,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糖尿病病史、血压、不良生活习惯、锻炼、饮食、房颤、生化检查和脑卒中家族史等,根据问卷调查评分,结合检查结果和风险评分对体检人群的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脑卒中评估标准包括高危、中危、低危、正常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予以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性别脑卒中发生风险比较:男性人群中,高危6(5.71%)例,中危7(6.67%)例,低危21(20.00%)例,正常71(67.62%)例。女性人群中,高危8(3.19%)例,中危25(9.96%)例,低危36(14.34%)例,正常182(72.51%)例。经过比较,男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年龄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比较:伴随年龄增长,脑卒中发生风险呈升高趋势,其中≥80岁者脑卒中发生风险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同体重指数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比较:伴随体重指数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呈升高趋势,其中体重指数>26 kg/m2者脑卒中发生风险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不同血压水平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比较:高血压越严重,脑卒中发生风险越高,Ⅲ级高血压脑卒中发生风险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研究证实,影响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我中心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对健康体检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结果进行了相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水平对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均有影响。筛查结果显示,男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众多研究结果相符合。此外,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80岁者脑卒中发生风险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肥胖也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健康人群应注意控制体重,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控制血压水平也对防治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应结合体检人群特点,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秦玲,唐芳,张成琪.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及行为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5):433-435.

[2]董珊珊,芦桂林,黄磊,等.颈动脉彩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32):180-181.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16-02

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与康复医师等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紧密配合,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帮助残疾者或病人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性残疾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伤、残者的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与传统的病人被动地接受护理人员照顾的“替代护理”相比,康复护理强调的“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

社区康复护理指的是在社区的康复过程当中,护士以全面康复目标为中心,依照总的康复医疗计划,针对残、伤、病人员的整体进行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康复指导,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坚持做康复锻炼,尽可能的使残疾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预防继发性的残疾,最大限度地达到康复。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類。缺血性脑中风由血管阻塞引起,占中风的68%-80%。突然发生脑梗塞,处理不当,会使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意外。患上脑卒中后不易治愈,加上住院费用和其它的原因,然而患者和其家属经常因为缺少一些有关康复与护理的知识,导致了大多数患者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护理,从而导致了“废用综合症”和“误用综合症”。我们对“脑卒中”恢复的后期以及后遗症期的有关对象,展开了为期六个月的家庭康复护理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本社区脑卒中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患者共有102例,其中缺铁性的脑卒中92例,出血性有55例;男90,女57例,平均年龄70±10岁,平均病程:10.9±5.0个月。

1.2方法。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共同计划,第一个月上门指导每周3次;第二个月上门指导每周2次;第三、四、五、六个月上门每周1次护理指导。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心理活动是脑神经功能活动的具体表现。中风突然发作会在瞬间伤害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为患者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压力,所以应根据患者各自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疏导活动。听取患者的心理感受时要有充分的耐心,平时的时候可以经常帮患者整理衣服、头发、握握患者的手等等,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与“关爱”,而且,还应当想办法使患者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让他们能够走出家庭,让患者能够在集体中自由地与别人适当的进行交流,进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②患侧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主要是对病患的侧肢体上关节的被动运动。在活动过程当中,应当有充足的耐心,要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每天坚持锻炼,一天至少要进行一小时运动,但是在训练当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护好患者的身体,坚持鼓励他们由自己去完成锻炼。如果患者实在不能改善运动功能,那就应当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加以改造,比如将门槛去掉等。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护理。在病情许可的范围内,要积极地鼓励患者日常生活尽量自理,适当的做一些运动,多下床走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一些生活当中的娱乐、学习、家务和其他社交活动,这些活动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帮助锻炼他们的身体,为以后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1.3评价康复干预护理的效果。用SWLS、FCA表和bethel和Fugal-Meyer指数评价法,于护理干预和入组时在第1、3、6个月评价。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以后, 家属的照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良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负面情绪减少。患者Fuga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ethe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具体见表1。表1患者护理干预后的Fugal-Meyer、Bethel、FCA、SWLS评分

项目列数入组时1月末3月末6月末PFugal-Meyer10240.15±18.9540.35±18.3440.44±18.1640.92±18.14>0.05Bethel10248.26±10.672.01±14.7275.24±12.8476.08±12.53<0.01FCA10257.92±10.7771.69±11.7674.85±11.3275.40±11.45<0.01SWLS10211.73±5.5617.80±3.2119.31±3.4620.23±3.53<0.013讨论

我们认为在社区护理当中,护士所扮演的角色不单是照顾者,也是病人以及家属促进健康行为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医护人员参与社区护理时要先能够适应医院护理角色转变为社区护理角色的这个过程,将医护工作由医院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作为致残率、发病率都很高的疾病脑卒中长期以来倍受大家的关注。在本实验当中,护理人员在进行行为干预与心理干预的同时,还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康复干预训练,可以在家庭当中开展康复治疗、训练,病人的肢体障碍康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日常的活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实践表明,社区护理干预这种方法用较低的成本来取得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使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关键在于规范的康复训练。参考文献

[1] 梁月香,严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9):49-50.

[2]殷艳玲,窦丽君,王桂香.家庭跟进服务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20):1873-1874.

[3]徐迎,刘杰.脑卒中后抑郁40例全方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56-57.

(上接第15页)

[16] Kyriakidis AV,Karydakis P,Neofytou N,et a1.Plasmaphere—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severe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report of 5 cases.Panereatology,2005,5:201—204

[17] Chen JH,Yeh JH,Lai HW,et a1.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World JGastroenterol,2004,10:2272—2274

[18] 葛政举,周国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J].胰腺病学.2006. 6(4):243-245

[19]Berger Z,Quera R,Poniachik J,et a1.Heparin and insulin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caused by hypertriglyceridemia.Experience of 5 cases.Rev Med Chil,2001,129:1373—1378

[20] Henzen C,Rock M,Sehnieper C,et a1.Heparin and insulin inthe treatment of acute hypertriglyeeridemia——induced pancreati—-tis.Schweiz Med Woehensehr,1999,129:1242—1248

[21] 周亞魁,杨体雄,何跃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J].临床外科杂志,2002,10:52—53

[22] 毛恩强,汤耀卿,张圣道.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542—545.

[23] 薛平,邓力晖,张肇达.早期益活清下法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3(6):262-265

[24] 时枫,熊旭东.通腑活血方对伴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降脂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7.5(39):40-41

[15]王震宇.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798—799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证实。药物治疗方案:降压降颅压抗感染等。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 经问卷调查, 2组具有不同程度对疾病预后和应用药物心理等问题有顾虑。

1.2 方法

1.2.1 分组

对照组给单纯的执行治疗及护理和简单的卫生宣教。观察组除药物治疗护理外, 还给予系统的健康, 对患者存在的不正确认识或对疾病不利想法予以指导纠正, 于出院后1周、3、6、12个月返院检查或通过电话及书信方式随访患者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1.2.2 健康教育方法

(1) 解析病情:根据患者病情, 用简单明了通俗语言来讲解病情, 让患者清楚自已的病情.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2) 消除顾虑:入院时的心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患者病后心理适应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不相信现实;接受事;再组合;承认自已的变化;寻求支持[1]。 (3) 正确评估患者心理是进行健康的前提:在观察组是, 我们在取得患者信任的确基础上,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的担心耐心细致的解析。根椐问卷调查所有的患者都担心自已的功能能恢复得怎么样, 能否回到从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到:一对一教育: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适时予以心理疏导[2]。电化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康复训练的录像, 因老年患者视、听、记忆力减退, 我们在播放视、听材料时, 适时地放慢播放速度, 并对重点内容重复播放, 以便记忆。示范教育:向脑卒中患者演示床上翻身、上下轮椅的方法等。它的真实感可以启发患者及家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4) 小组教育:利用召开公休座谈会的机会, 将患者组织起来, 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 并组织患者进行讨论, 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2.3 用药指导

告诫患者遵医嘱, 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关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等, 以便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宣教是巩固疗效, 预防复发的保障。告知患者回家后须注意的事项、饮食、活动、情绪等。然后根据所患疾病发一份“出院指导卡”, 供患者出院后参照。告知家属因脑血管病的高致残率, 因此,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我们健康宣教工作的重点。

2 结果

观察组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5例, 对照组发生10例。观察组生活满意度调查满竟率100%, 对照组85%;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教育的知识, 自觉培养关心健康的行为, 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促进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提高了患者的自控行为能力, 改变了不良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同时患者获得了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和自护能力, 促进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能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减轻痛苦, 减轻并发症发生, 促进疾病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益平.护理程序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2.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发展因子下一篇:国外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