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进行范文

2024-07-05

有效进行范文(精选12篇)

有效进行 第1篇

关于有效学习我想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 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 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 提倡学生自主的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 记忆的负担重, 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问题,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实际上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 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而不是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

那么, 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结果才能变化,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 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 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 不清楚的允许问, 不同意的允许争论, 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 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 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

恰当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 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 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 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才能乐学, 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总是被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 他们迟早会丧失学习兴趣的, 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语文的学习空间极大, 如何抓住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真正进行有效学习, 我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一、教材中得法

立足教材, 从教材的学习中得到方法。教材中通过展示台、资料袋、口语交际、提示语等形式向我们介绍如何学习的方法,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引领学生体会学习的方法。

二、生活中学习

今年我校三年级的教研主题是“读读背背, 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我抓住“国庆节”这一节日, 请同学们通过看电视, 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等一系列的活动, 体验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同时又让同学询问父母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俗, 学生了解到很多知识, 学习的热情很高。

三、交流中促进

来源于生活的知识, 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 知识的获取渠道就不一样, 知识的获取内容可能就会各有千秋, 这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就可以起到拓宽知识渠道的作用, 同时同学间又可以进行学法的相互影响, 促进学生学法的融合, 真可谓一举数得。

四、展示中提高

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关注的内容就不一样, 教师要尊重差异, 搭建展示平台, 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有兴趣去探索。

五、活动中运用

通过各种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手抄报、对联、成语接龙、诗配画、舞蹈、歌唱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活学活用。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第2篇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想让一堂课上得成功,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教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我准备了许多小彩旗,告诉同学们,快过“

六、一”了,你们想不想把教室装扮漂亮一些?(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课上让学生装扮教室学生非常感兴趣,把教室布置得非常好。而且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就连本班的两名从不交作业的差生,也能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要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按照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准确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习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讲。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

总之,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起来。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使很多的教育者都有一点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学生要学会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就是一个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问题。

关于有效学习我想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的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

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

恰当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总是被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们迟早会丧失学习兴趣的,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语文的学习空间极大,如何抓住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真正进行有效学习,我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一、教材中得法

立足教材,从教材的学习中得到方法。教材中通过展示台、资料袋、口语交际、提示语等形式向我们介绍如何学习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引领学生体会学习的方法。

二、生活中学习

今年我校三年级的教研主题是“读读背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我抓住“国庆节”这一节日,请同学们通过看电视,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人们对祖国的热爱,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同时又让同学询问父母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俗,学生了解到很多知识,学习的热情很高。

三、交流中促进

来源于生活的知识,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知识的获取渠道就不一样,知识的获取内容可能就会各有千秋,这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就可以起到拓宽知识渠道的作用,同时同学间又可以进行学法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学法的融合,真可谓一举数得。

四、展示中提高

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关注的内容就不一样,教师要尊重差异,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有兴趣去探索。

五、活动中运用

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手抄报、对联、成语接龙、诗配画、舞蹈、歌唱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活学活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一话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总结。

有效进行朗读训练 第4篇

一、教师范读, 吸引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研究朗读方法, 引导学生边听边想, 边看边画, 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轻重缓急, 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 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 更应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才能感染、吸引学生, 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加强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不添字不落字, 不读破词句, 就是说要读得正确、读得流畅, 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 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 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 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积累语言材料就能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抒发自己的感情, 进一步发展语言。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 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 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是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 通过指导朗读, 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 体会战友被火烧时“我”的极度痛苦和焦急的心情, 从而让学生强烈地感受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 学习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 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对邱少云崇高精神的赞美, 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 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 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同, 其教学侧重点也应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 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 其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四、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 有些词语用得很准确, 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 当学到《鸟的天堂》中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这两段时,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读出感情来, 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大榕树静态的美和一群鸟分飞的场面, 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和含义深刻句子意思的理解, 还可以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为学生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第5篇

真正的沟通者关注沟通的效果。在沟通时,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理解了什么,所以要求对方给你反馈很重要。

有一件人人都会做的事情,就是说话。但能把沟通做得好的人,几乎是微乎其微。因为和客户沟通有问题,很多企业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甚至逐渐消失。也因为内部沟通有问题,很多员工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得不离开公司。我最近碰到的一个极端例子是一家兄弟共同开创的公司,因为兄弟二人的不和而陷入内斗和内耗之中。

说话是容易的,沟通是困难的。大部分企业中都可能存在以下5个沟通误区中的某一种:

第一个误区:不沟通,用猜测、甚至猜疑取代沟通。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是在无意识间形成的不沟通,例如上级认为这件事情是明摆着的,不需要再说了,而下属并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上级真正的意图。有时是有意识地不沟通,例如有些人故意隐瞒一些信息,以便给别人制造困难,为自己创造优势。有时不沟通是因为绝望: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叹息:“给他讲了也没用”,“我已经说过100遍了,他就是不听”。但最可惜的是因为(过分)信任而不沟通:我的上级(或我的下级)很棒,我不必告诉他,他肯定知道。

第二个误区:“说”而不“听”。这种情况在上级对下级的“沟通”中十分常见。上司滔滔不绝地说,下级默默地听。但对于下级是否理解了、理解得正确与否,说者似乎并不关心。在他看来,只要我说了,他能否听明白是他的责任。

第三个误区:“听”而不“说”。这种情况与上面的情况正好对应,通常在下级与上级的“沟通”中十分常见。尽管下级对上级的说法有疑问,或感到不理解,甚至有不同意见,但碍于面子,碍于层级关系或仅仅是因为不自信,而不把事情讨论清楚。

第四个误区:为了沟通而沟通,没有目的地沟通。这个极端是第一个误区的反面。我们经常参加一些热闹非凡的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收获。大家可能联络了彼此感情,但公司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者的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合理设计组织架构以减少这种让大家忙而无效的沟通。

第五个误区:不理解:冲突也是一种沟通。很多管理者为了维护公司表面的和谐,避而不谈一些会触动某些人利益的事情,大家都做老好人,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公司却慢慢变得不好了。其实冲突,包括批评和吵架,都是沟通的有效形式,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不应该害怕或回避冲突。

之所以有这么多关于沟通的误区,是因为我们虽然都会说话,但很少有人学到过沟通的真正意义。从本质上说,沟通不是说话,而是改变行动。所以真正的沟通者关注沟通的效果。在沟通时,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理解了什么,所以要求对方给你反馈很重要。如果对方没有正确理解你的意思,错误不在对方,而在你。当然,沟通除理性层面之外,还有感情的层面。感情层面甚至更重要,这是管理者应该和下属打成一片的真正原因。只有从感情上接受你这个人,他们才会接受你提出的建议。

做好沟通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遵循沟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沟通的效果就一定会得到提升。

我们应该遵循的三大纪律是:

1、面对问题,而不要回避矛盾。

2、解决问题,而不是证明对方的错误。

3、换位思考,而不要固执己见。

沟通的八项注意是:

1、注意倾听,而不是想象或猜测别人的看法。

2、要求反馈,而不是等待反馈。

3、承认错误,而不是考虑个人脸面。

4、积极求得利益上的平衡,而不是隐瞒利益上的冲突。

5、对事不对人,而不是对人不对事。

6、尽量减少非正常的越级沟通。

7、不忽略非正式沟通(一对一,私下)。

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第6篇

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如今绝大多数公立学校,工资仍然是按照国家标准发放,虽然目前实行了聘用制,但还是按职称发放工资,同一职称的人无论其业绩好坏,拿的都是相同的工资,已经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激励作用了。所以奖金、津贴、福利就显得更加重要。

奖金的发放应遵照ABC管理法则,A类人员(占20%)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奖金应高出平均数的20%,甚至更多;B类人员(占60%)是学校的主体,可享受平均数;C类人员可有可无,应该低于平均数20%。班主任、名师、名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师傅等都应该享受相应的津贴。

福利除过年过节发放一些现金、代金券或实物外,在如下这些方面都可以考虑。为学前、小学及初中的教职工子女提供补助;教师子女没考上本校的免除或部分免除在该校就读的经费;为女教师上安康保险;每年为职工做常规体检:老教师教案免检,并且不坐班;值班领导及班主任可以提前下班;身体不好的教师持医院有关证明可以不坐班;设置“健康奖”,对一线教师中连续工作一定年限而且没有大病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教师健康工作3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孩子上小学的,每学期孩子开学时,给一天假送孩子上学;邀请心理咨询机构专家为教师作心理咨询;配备名师、名班主任津贴;设立师傅补贴;妻子生小孩的男教师给护理假;女教师在生小孩前的一个月不坐班,甚至连女教师每月的特殊时期都可以不坐班。另外,在享受了国家规定的寒暑假后再额外享受带薪休假。带薪休假可考虑一部分人优先:第一,考核鼓励优秀。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排在前边的尤其是排在前20%的可根据名次依次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休假。第二,校龄鼓励扎根。在学校工作一定年限以上的,可考虑带薪休假。第三,职务鼓励进取。象学校中承担任务较重的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可考虑带薪休假。第四,照顾年龄偏大教师。比如,一线教师男45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可考虑带薪休假。第五,照顾两地分居。夫妻两地分居的一线教师,可考虑带薪休假。第六,照顾身体疾病。体弱多病的教师可考虑带薪休假。

再有就是免费培训,对教师来说,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精神激励

1.多一点赞美。需要注意的是,赞美要及时,要真诚,要具体。学校领导可以亲自打电话表示感谢,可以亲自写信或发邮件、发短信表示赞赏,可以在公众面前说声谢谢,可以跟他握手并表达对他的赏识等等都是很好的赞美方式。

2.多一点奖励。奖励要公平、公正、公开,要颁发证书、奖章或奖杯,并做好宣传。

可以设置如下奖项:优秀班级团队奖、优秀备课组团队奖、低职高聘、教学进步奖、教学最优奖、班主任进步奖、金点子奖、状元奖、综合排名优秀奖、学科竞赛指导奖、优秀科研奖、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奖、教学成绩提高幅度最大奖、控辍先进个人、敬业爱生先进个人、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优秀备课组长奖、优秀教研员奖、名师奖、名班主任奖、书香门第奖、优秀教师奖、优秀班主任奖、特殊贡献奖等单项奖励。人的智能是多元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全能,也不存在垃圾,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学校领导就是把合适的人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就是要让教师在他强项智能的某个领域成为领跑者,适合做管理的,争当优秀班主任;适合搞研究的,争获优秀科研奖……让大家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价值实现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奖项的评选标准要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事先制定并公布,让各种奖项完全公平地产生,完全公开地操作。同时,要颁布证书、奖章或奖杯。证书、奖章或奖杯是荣誉的见证,它可以让人增强自豪感。另外,要作好宣传,可以让获奖者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宣读自己的事迹,可以让同事谈他们的事迹,可以将他们的事迹刊登在学校的小报上或其他报刊上,还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从而强化获奖者的成就感。

目标激励

目标是所有成就的起点。目标激励的具体方法有: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委以重任,设置“替补”等。

1.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去猎杀野骆驼。到了目的地后,父亲问三个孩子分别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老二回答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老三回答只看到了骆驼。父亲对老三的回答高兴地点点头说:“答对了。”

这是职业规划的第一个法则:目标要明确。

职业规划的第二个法则是:尽可能量化并有完成时限。

教师做职业规划时,要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出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分别要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三年内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三篇,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三篇;十年内要写出两部著作,成为省级名师;二十年进行学术交流20次,成为国家级名师;三十年培养出10名各行业顶尖级人物,成为特级教师……这里的数字是量化的,因为量化的事物便于衡量评估;这里有完成时限,三年,五年直至三十年,因为没有完成时限的规划永远都是空谈,正如管理学教授雷洪刚所言:“工作会延展到填满所有的时间。”这里有明确的目标,省级名师、国家级名师、特级教师……

2.委以重任

一个能挑40公斤的人,你让他挑20公斤,无疑会降低他的成就感,但你让他挑50公斤甚至60公斤,他就会全力以赴,发挥出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创造力。

3.设置“替补”

现在,大多数学校里设置的岗位都没有“替补”,也就是说,一个岗位只有一个人,没有准备接替他的人。这就会让许多有那方面才能的人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另谋高就。有效的办法是在所有可能的岗位设置“替补”。比如,在有教导主任的同时,再另配一个或两个准教导主任,一方面可以让这个“替补”得到培养和锻炼,一方面一旦有空缺就会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人被升职,同时也增加了目前在岗人员的危机感。

行为激励

1.领导以身作则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领导的言行对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校,领导的影响力更多的不是来自职务的权威而是来自人格的魅力和学术的权威,为此,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少说多做,做教师心中的专家。

2.追求“名”牌效应

领导要鼓励教师开动脑筋,多提建议。可设“金点子奖”,对学校采纳的建议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凡是可能的就以提建议者的名字命名,比如××作文法,××排座法,××学习法,××教学法……以教师的名字命名,不仅是教师本人的荣誉,同时也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3、度假式奖励

对于业绩突出的教师可在工作不紧张的时候让他外出度假,既放松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

4.会议后旅游

对于业绩突出的教师还可让其参加在旅游胜地召开的培训会或研讨会,会后让其旅游,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激励方法。

关怀激励

对教师最基本的关怀莫过于让其有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教师会生活在焦躁不安中,是不可能提高工作绩效的。所以,领导一定要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保障制度,适度的心理压力,不随意地解聘,尊重和关爱让其获得安全感。

关怀激励还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领导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单打独斗恶性竞争。要把一个班级所有的任课教师,把一个备课组所有的教师分别作为一个团队去评价,这样才会避免英雄科,人际关系才会互助双赢,教师才会快乐。

另外,为教师提供免费午餐,邀请新教师共进午餐,请优秀教师吃饭,不定时聚餐,邀请教师到家里做客,请教师喝茶或咖啡,教师生日时送一份特殊的礼物,三八节时送女教师鲜花,对困难教师开展“送温暖”活动等都会让教师体会到来自领导的浓浓关怀。

民主激励

民主激励的方法有让教师全员参与,召开特殊会议,设合理化建议奖,公开领导邮箱(或设校长信箱),让教师表决等。

竞争激励

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要创设良性竞争的环境,要鼓励在团队竞争基础上的个人竞争。

反向激励

所谓反向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主流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但惩罚可以让人服从,却不能让人敬业。所以反向激励更多的是要对教师所持有的反面意见进行疏导,把“管”做到“理”,管理就成功了。同时,也包括一些不同于常规的激励方法,比如对一些有价值的失败进行奖励。

1.容许报怨

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没有抱怨,而有些报怨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要容许教师抱怨,可以建立报怨登记制度,广泛听取教师的反面意见,即使有的报怨难以解决,但说出来后,心情也会好很多。有些报怨一旦得到解决,教师的积极性会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

2.一对一沟通

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全体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有些教师在大家面前不一定说的话,在“一对一”的沟通中可能就会和盘托出。

3、公开讨论

学校的大政方针,涉及师生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公开征求大家意见,并将意见分类整理。

4.奖励“失败”

有效进行 第7篇

一、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哲学理论依据。

(1) 以杜威 (美国) 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杜威认为, 教学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经验改造或改组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探究活动的推动者。 (2)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这种理论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它认为学生受直接经验激励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刺激, 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2. 心理学理论依据。

(1) 布鲁纳 (美国) 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 学生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提供信息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试着做, 使学生有一种寻求发展才能的内驱力。 (2) 皮亚杰 (瑞士) 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 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发展。 (3) 罗杰斯 (美国) 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 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可见, 上述学习理论都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创设情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进行有效教学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

1. 自主性原则。

有效教学要求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保证学生有效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加强备课, 巧妙设计, 尽可能在保证“自主”上下工夫, 充分承认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发展。

2. 层次性原则。

由于心理、生理、家庭等条件不同, 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明显。在教学中, 教师应在层次性原则的指导下, 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育, 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3. 探究性原则。

学生的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和发散思维能力、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能力等。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视学生为积极的探究者, 创设让学生能独立或合作探究的情境, 注重学生学习发现的过程, 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解疑。同时, 要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树立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4. 实践性原则。

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加强知识的应用性, 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性原则注重的是实践, 使学生得到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锻炼, 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与体验的机会, 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 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或办法

1. 有效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1) 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要根据它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2) 备教材。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确立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做到胸有成竹。 (3) 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有其自己的特点, 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里, 找出学生的兴奋点, 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 有效的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1) 更新观念, 创新教法。思想政治课涉及的内容有些抽象,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结合实际, 搞好案例教学。思想政治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 思想教育功能突出, 但对学生发展能力的激发作用不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社会热点问题, 进行案例教学, 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效果才显著。 (3) 创设情境, 注重实践, 开拓学生思维。如今的中学生思维活跃, 传统结论式的教学难以收到好效果, 必须搞好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将演讲、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4) 努力探索, 相互交流, 搞好多媒体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 思想政治课必须实行多媒体教学, 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3. 培养学生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1) 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用现实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用教材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使学生得以开阔视野, 锻炼能力, 以实现教学目标。 (2) 把发展学生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思想政治课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 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能够准确地抓住机遇, 选择有效的发展方法, 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3) 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讨论、辩论等, 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及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己面临的现状, 从而产生强烈发展欲望, 作出正确选择。

四、进行有效教学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巨大发展潜力的未来社会主人。师生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关系, 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 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学习者要自己探索和亲身体验, 主动建构知识;同时, 也要注意合作学习, 因为学生在个性、智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来源, 相互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搞好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既要强调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同时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培养能力。

4.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以前好的、可行的做法要继承, 同时要推陈出新, 没有继承不能发展, 没有创新更不能发展。学生是具有创造潜力的主体, 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挖掘这种潜力,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学习是手段, 发展是目的, 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只有正确处理好这几个关系, 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使学生获得知识, 增强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这对我们搞好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进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获得知识。

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有效教学, 由于教师备课充分,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2. 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 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 因此形成了凝聚力。

如何进行数学有效备课 第8篇

一、了解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前提

1.新接班级要“备学生”

新接手一个班, 不要急于第二天就上新课, 因为脱离学生实际的新课准备, 课上完往往与自己当初的设想相差甚远。在着手备课前要向前任教师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 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等。

2.公开课前要“备学生”

上课前必须与学生接触, 了解学生的分组情况、教师常用的表扬方式、使学生快速安静的班级口令, 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尤其是与自己所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基础。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后, 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思考教学设计当中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对他们有没有难度, 不要等到上课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 让学生面面相觑, 造成课堂“冷场”。其次, 还要了解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不同的层次;如果学生表达不到位时, 教师要怎样给予及时的引导, 帮助学生不断完成对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较全面的预设。

3.正常教学要“备学生”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 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中哪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 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 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上完一堂课, 如果学生听到下课铃声还不愿离开, 还向教师问更深一点的问题, 或走出教室时脸上洋溢笑意, 表明学生对这堂课总体上是满意的。如果学生皱着眉头、目光躲闪或回答问题声音小、犹犹豫豫, 就是还有弄不明白的地方, 那么教师在课后就应及时询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钻研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基础

1.从整体出发, 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 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 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 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 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 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就很难谈得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在众多的教辅资料中, 《教学用书》是与课本最贴近的一本教师专用资料, 很值得细读, 这本书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2.整合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美统一,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质量的需求, 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怎样整合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教师在备课时应参阅一些教辅资料, 常见的有“教材全解、名师解教材、奇迹课堂、教材1+1”等, 只有把这些资源变成自己的东西, 才能适应自己的学生, 使备课富有自己的思想。在用教材时, 除了与自己手中的教材对话外, 还要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对话, 如北师大版教材给我的感觉是灵活、探索空间极大, 而人教版教材比较系统, “双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落实比较到位。

三、整合教法是有效备课的重点

1.抓住要点, 确立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 具有可检测性, 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目标是隐性目标, 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便于检测的话, 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 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 而是突出一个方面, 有的课侧重的可能是“过程”, 有的课侧重的更多的是“结果”。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 重点放在“推导”过程, 即强调过程, 把圆等分以后, 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或梯形, 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极限思想, 应该说这样的一堂新课, 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得是比较到位的, 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稍显不到位。因此, 在练习课上, 我们就要侧重于对“圆的面积公式”的巩固与应用。

2.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 备课时一是要突出重点。一节课首先要在时间上统筹安排, 将时间花在刀刃上, 要紧紧围绕重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使整堂课有一个灵魂。所谓难点, 即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 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 一定要注重分析, 认真研究,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把握住重点难点, 千万不要面面俱到, 不少新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就出在面面俱到上。很多简单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自学, 我们没有必要去讲。这样教师就有精力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满堂灌的问题了。

3.凸现方法, 体现实效

目前, 讲授法仍然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许多新教师也多是这样学下来的。讲授法的效果怎样?学生愿不愿意听?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些当然不全是讲授法的错, 该讲的还得讲, 只不过从学生实际、内容需要以及整体效果上的考虑, 作为年轻教师应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注意采用有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4.设计过程, 主旨突出

教学过程设计也就是编写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是准备和计划上课的重要依据, 是经过教师认真备课后写成的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计划, 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凭据。教案不仅是上好课的需要, 也是教师总结和研究教学工作积累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参考相关资料,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 编写自己的教案。在今天的网络时代, 打印代替了手写, 教材还没有翻一翻, 教案已经齐全了。电子备课真的是与时俱进吗?此现象不能不深思。另外, 板书是体现教学内容体系的, 学生可以边看边思考, 所以我们应重视板书的设计, 在备课时要设计醒目的板书, 板书决不能乱画乱写, 应该写什么, 什么时候写, 写在什么地方, 都要在备课时设计好。

四、进行反思是有效备课的关键

立足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第9篇

一、给自己一个目标

我的目标是, 做一个给学生带来兴趣和自信的高一历史教师。高一历史学科需要的基础要求不高, 当学生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高中, 开始高一新的学习旅程时, 我们历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并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我对自己的教学要求是, 通过我的教学, 让我所教班级中下游学生的历史成绩成为他自己9门学科中最好的一科。有目标, 才会有挑战, 才会有责任。

二、改变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取得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1. 抛弃经验主义, 做改革型历史教师

经验是财富, 但也可能成为我们发展的制约。有的老师爱用自己花了好多年才形成的授课方式, 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授课时靠经验, 自己“舒服过瘾”, 而不顾学生“死活”。以我为中心, 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但是却重教轻学, 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学生来说, 缺乏发散思维、批评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前我市推进的“活动单”教学, 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用确当的方式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原有授课模式肯定会不适应, 改变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

2. 打破保守主义, 做合作型历史教师

现在, 靠单干已经注定无法走远, 实现资源共享、参与集体备课、主动听课和被听课这三点已经成为提升自己和提升一个团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需要“无私的胸怀”, 资源共享可以让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好上加好”;集体备课需要“务实的碰撞”, 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听课和被听课, 都会得到收获和进步。

三、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不在课堂, 而在课前的精心备课

1. 对教材进行“二次编写”, 形成适合学情的学案

学案的编写要紧扣“课程目标”和最近版的“高考考试说明”, 编写时要至少结合人教版和人民版两种教材。这样的学案编写才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经过精心“二次编写”的学案, 不仅解决了学生上课又要听课、又要记笔记、又要看教材的应接不暇的难题, 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腾出宝贵时间解决重点难点。有了学案, 还会解决部分学生课堂未听清, 课后复习有依靠的问题。学案的实施, 对高一学生来说, 好处多多, 也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和好操作。

2. 对课堂上“设问”的精心备课

课堂设问是课堂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实现知识能力升华的重要载体。课堂设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 是课堂教学质量好坏优劣的关键。课堂设问的语言必须用心组织, 必须用词简洁、指向明确, 设问要“设”在关节上。如何将课堂设问“设”在关节上, 关键是课前教师要在网上大量做与本课知识相关的题目, 教者在“题海”中得到启示和灵感, 得出设问的关节点和角度。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游刃有余, 效益最大化, 课前就必须精心准备。

四、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尝试

1. 实施“3+40+5”的授课模式

“3”是指历史课上课前的3分钟。上课铃响之后, 学生需要几分钟才能进入历史学习的氛围, 45分钟的课最多只有40分钟的效果。针对这个现象, 我实行历史课课前3分钟读书活动, 所读内容为上节课知识。这样做后, 我进教室示意学生停下时, 学生进入了历史学习氛围, 这样就确保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说, 课前3分钟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状态, 课堂变得主动、积极、严谨。“40”指用40分钟完成预设的备课内容, “5”指最后5分钟小结, 小结方式可以是教师进一步点明本课重点难点, 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5分钟的小结是学生知识升华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使学生对一课内容产生“整体感”和“立体感”。

2. 学法的规范和指导很重要

学法的规范和指导, 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 对学生课堂笔记的规范指导。课堂笔记是学生巩固和复习的依据。规范指导好学生的课堂笔记, 是学生成绩提高的保证。学生的课堂笔记, 左面是学案, 学案对折起来的空白做默写历史关键词句用, 学案掀起来为本课的经典错题;右面为学生自我整理的“每课重点”, 右面多余部分留空, 备总复习和高二高三知识深化时用。这样的学生课堂笔记, 为学生3年历史学习“一本通”。课堂笔记是学生历史思维技巧、考试收获和题型专解集。

(2) 对学生试卷订正小结的指导。学生试卷的自我反思是提高练习价值的关键。在精选精练精评后, 学生对试卷要做5个方面工作。一是在选择题栏目处标明三个分数和一个结论, 即年级班级历史选择题最高均分、班级均分、个人选择题得分, 在对比中找到自己的大概位置, 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并得出结论:是要保持, 还是要警惕。二是在每小页试卷的顶端中央写上“必看题”, 学生经过自我考情的取舍, 把今后有价值看的试题的题号写到“必看题”后面, 所选题必须注明入选的精彩之处。三是在课堂笔记专栏里, 写“某次考试的3大收获”, 让试卷变成学生“收获”的舞台。四是及时将分散的试卷贴进试卷集。五是一周后安排20分钟历史自习课, 让学生将试卷的大题目重做 (我校试卷采用试卷和答题纸分开, 但试卷大题处留空的做法, 我们在评讲大题时学生可画关键词和信息, 但不可以记答案) 。重做不仅能将考卷的效益落到实处, 学生在重做中还会赢得信心, 找到破大题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有效进行工程索赔 第10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建筑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后, 由于国情的原因,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完善管理机制, 又加上竞争激烈, 各个施工单位为了争揽工程, 不断地降低报价, 招标单位也抓住了施工单位的心理, “你不干他干, 总有干的”, 给工程的承发包方留下了好多不良的后遗症, 种种的索赔纠纷不断出现, 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证。然而国外承包商投标报价的原则是“低报阶, 高索赔”。承包商在投标时便将工程中可能引起的各种因素考虑在其报价中, 从而使投标价很低, 在合同签定后工程实施中, 利用各种非已方责任或业主风险而受到的损失向责任方或业主方索赔, 从而取得利润。那么国内承包商又如何争取更多的索赔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1 读透招标文件, 合理编制投标报价

在获得招标的信息后, 要熟读招标文件的每一个条款, 如果不注意就会给编制报价工作时造成很大的误区。现在报价的方式, 多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 便于以后调整。但报价应注意几下几个方面, 否则会给承包人带来损失。

1.1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为不可调整的闭口清单, 投标人对投标

文件提供的分部分项清单必须逐一计价, 对清单所列内容不允许作任何更改变动。每一个项中的价格为最后价格, 工程如有变更时, 均按此价格进行增减调整, 如在投标中知道有哪些设计项目不符合当地要求, 可能要修改, 就将此单价降低, 使得以后设计变更索赔获得更大。

1.2 措施项目清单为可调整清单, 投标人对招标文件中所列项目, 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作适当的变更增减。

投标要对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措施项目和措施费用作通盘考虑。清单一经报出, 即被认为是包括了所有应该发生的措施项目的全部费用。如果报出的清单中没列项, 且施工中又必须发生的项目, 业主有权认为, 其已经综合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中。将来措施项目发生时, 投标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提出索赔和调整。

1.3 其他项目清单由招标人填写的项目与数量, 投标人不得随意更改, 且必须进行报价。

如果不报价, 招标人有权认为投标人就未报价内容无偿为自己服务。当投标人列项不全时, 投标人可自行增加列项并确定本项目的工程数量及计价。其他项目清单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参照下列内容列项:预留金、材料购置费、总承包服务费、零星工作项目费。”在投标报价过程中, 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 如了解招标单位的情况、资金到位情况、拨款方式;当地的材料价格、当地的质量要求、特殊要求、甲方的一些无理要求;当地政府的一些手续费用, 编制报价的同时为今后埋下伏笔, 把风险承担交由发包人, 以利于在施工阶段进行索赔。

2 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索赔事件

施工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复杂过程, 随时有与合同及计划不同之处, 因此需要我们时刻重视索赔, 在索赔管理中要体现效益。一个小的疏忽马虎而漏掉索赔的可能性始终会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合同管理, 认真处理每一个索赔事件, 施工中的常见索赔项目主要有下面种种类型:工程延误开工;暂停施工;工期延误;工程检查及中间验收;设计变更;合同中约定的“三通一平”由业主负责, 而实际中经常有由施工单位完成全部或一部分;与设计图中不相符的地质情况, 复杂地基处理、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业主分包工程 (桩基、通风、消防、电梯等工程) 取配合施工费;业主供料的二次运输、装卸车费用、保管费;安全生产的要求的施工措施 (边坡防护、特殊安全通道、市容维护等) 在施工组织中要明确, 并计算费用;业主已批准施工进度计划, 要求加速施工, 应付赶工费;高层及特殊结构的人工降效、机械降效;特、大型机械安拆、检测、场外运输、基础;场地狭小造成的材料的二次搬运;冬季、雨季、夜间施工增加费;混凝土及砂浆实际配合比与定额配合比的调整, 并且其中掺入的外加剂费用;未考虑的地下水的降水费用, 抽水台班的计取费用;管道消毒、冲洗、压力试验费用。

3 认真履行索赔的程序

发包人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或发生错误以及应由发包人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况, 给承包人造成各种损失, 承包人可按下列程序以书面形式向发包人索赔;

3.1 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 向业主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3.2 发出索赔意向通知28天内, 向业主工程师提出补偿经济

损失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 (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情况简介、合同依据、索赔要求) ;

3.3 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 于28天内给予答复, 或要求承包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

3.4 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28天内未予答复或未对承包人作进一步要求, 视业主对该项索赔已认可;

3.5 当该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 承包人应当阶段性向工程师发

出索赔意向, 在索赔事件终了28天内, 向工程师送交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索赔答复程序与3、4条相同。

4 掌握好索赔的要点

4.1 要有充分的索赔证据, 没有证据就不能索赔。

在过程中要收集索赔证据资料, 包括招标文件、合同、设计变更、气象资料、备忘录、会议纪要、工程照片、声像资料、进度计划、隐藏工程检查记录、施工日志、业主或监理已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签证。

4.2 需要施工现场临时签证的, 要在索赔的第一时间内完成签

证, 不能等事件完成后再签, 以免发生漏签, 更不要把各个索赔事件进行累加后再签证, 一次性大的数额, 业主也会不满, 要学会积少成多, 签证是索赔的第一手充分必要证据。

4.3 编写索赔报告, 数额计算。

在索赔报告概述中要简明扼要地论述事件发生的过程;论证中详细介绍和分析索赔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理和解决过程、索赔依据等;索赔计算中要具体在对施工进度影响、工程成本的损失等方面合理地计算, 各项费用要有依据, 不可无理夸张加大。

4.4 在业主索赔时, 要处理好关系。

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尽可能通过友好协商的办法解决, 争取业主的同情理解, 或调解解决, 如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 再提交仲裁。

随着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管理章程进一步健全, 索赔工作也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只要我们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 合理安排施工组织, 正确履行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和各项往来性文件, 在索赔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 将会有更多的索赔项目被受理或批复, 从索赔中获得效益。

参考文献

[1]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何红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例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3]何伯森主编.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危道军, 刘志强主编.工程项目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第11篇

一、激发兴趣,唤醒学生思考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一些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产生认识的渴望。教师要充分寻找“兴趣点”,以趣激思,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

1.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结合教学目标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思维。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胜多”的原因,这是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问题,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插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三幅插图:第一幅,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第二幅,鬼子迷路;第三幅,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在学生充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想看看故事的结尾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想,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教学媒体的趣味性。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水的多姿多态,从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的山来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从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是奇峰罗列,引导学生用一个“险”字来概括这个特点,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着,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这样,学生既学得有趣,又学得生动。

二、设疑问难,促进学生思考

疑难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问题解决的过程便是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问,不断生成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效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围绕课文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出示填空题:小女孩第( )次擦着火柴,看到了( ),因为(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完成填空,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为什么我们擦燃火柴时看不到小女孩所看到的这些景象呢?”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探究和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2.布置悬念。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在积极的思考中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板书“林则徐”和“鸦片”,要求学生把二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并把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林则徐销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接着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讲述虎门销毁鸦片的过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有层次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结构,要把科学知识的内在顺序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有机结合,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路线,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年”的来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整理并有顺序地呈现出来:年是怎样的一种怪兽,对人们有何危害?白胡子老头儿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说明“年”害怕什么?后来这一风俗又是怎样演变为“过年”的?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阅读课文,分析问题,在思考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

三、营造环境,激励学生思考

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板书“小壁虎”,问:“同学们见过小壁虎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几幅小壁虎的图片进行介绍:“壁虎,外貌像蜥蜴,对人完全无害,全世界的壁虎有750种。他们头大个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喜欢夜里爬在墙上静候蚊蝇,尾巴有的尖长,有的短钝,有的是球形。”介绍后板书“借尾巴”。接着让学生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当学生提出疑问: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它向谁借呢?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求答案了。

四、给足空间,保证学生思考

思考是一个过程,学生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往往是学生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地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提高思维能力。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结合教材问学生:课文中说“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在绞“我”的心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进而提出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心研究这个问题。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思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经过了三个层次的不断深入:战友被烈火焚烧的痛苦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时还有担忧、无奈和绝望→这是多种复杂的情感纠缠、撞击“我”的心,使“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抓住了学生思维和情感上的焦点,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五、方法导引,助推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形成语文能力的同时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一方面要关注课文内容来挖掘文本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抓住作者表现母爱的语言形式,从有特色的语言来深入分析课文。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三个“我的母亲”有何用意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句式倒装、语气重复而产生的特殊表达效果,即,缓慢的节奏感、艰辛的形象感、惊讶的情味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习得语言,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学到习作的方法,还有效地发展了思维能力。

关注准备部分进行有效教学 第12篇

一、精彩的开始, 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 抓住直观创新元素激发兴趣, 提 高低龄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的水平一与水平二阶段, 可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是比较低的。在此阶段,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的态度。态度是否积极的前提对于7~10岁的学生而言非常简单, 就是体育课堂有没有最直观刺激他们兴趣产生的元素存在。而这个兴趣点有无新奇元素, 则直接决定着学生维持参与度的深度, 也可说直接关系着准备部分环节甚至延展到基本部分教学的有效性。活动中, 几位低段的教师较好地抓住了这一点。如, 太原市一节障碍跑课, 教师在师生问好后, 直接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他们自创的小器材“彩色积木”上, (教师语:同学们看老师在场地上摆放了什么?) , 然后用儿童化的语言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自己去了解一些它们都能做什么) 。此时, 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而后教师顺势而为, 将学生的这个兴趣点不断发散, 将学生的参与度始终保持在高位, 较好地达成了全课的教学目标。同样, 天津的小木马课与之有一脉相承的表象;合肥市的《校园集体舞》一课, 场地布置富有新意, 教师围绕这个点直接地加以利用, 同样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 引导学 生快速进入角色

当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叛逆的行为便与其成长相伴。这个时期一般在水平三和水平四阶段, 常态的兴趣点已不能吸引他们, 兴趣强度也往往难以保持。此次活动中, 笔者发现, 有两节课其教师并没有使用特别的手段, 学生却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且参与度和学习的有效性较高。其中, 长春市的初中体操课中规中矩, 但教师在上课铃声响起的刹那, 身姿就异常挺拔, 微笑始终自然地挂在脸上, 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每一句话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觉得有一份爱在教师的言语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让学生觉得与她没有距离感, 这份“情”感染了学生, 学生被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心甘情愿地与教师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而在哈尔滨市的《跆拳道》一课中, 教师展现了专业的魅力, 同样让学生不可抗拒。上述两种魅力能迅速地感染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为有效教学做好准备。究其原因, 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被关爱, “小成人”的学生对“能人”充满了崇拜。

(三) 利用体育的科学性吸引学生, 引 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比较成熟的青少年, 尤其是高中生, 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是急切的。因此, 课的开始, 可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以体育科学性的问题直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 石家庄的一节高中韵律操课, 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将运动中适宜心率如何调整的科学话题抛给了学生, 这立即引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心理, 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后面的教学形式不是很新颖, 教学内容也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还是孜孜不倦地探究着。究其原因, 就是在课的开始教师充分利用了体育的科学性知识, 让学生“不可自拔”。

二、“多维化”的准备活动, 使一 般性准备更具效率

一般性准备部分的有效性表现在, 教师引领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为基本部分做了充分准备。本次活动16节课中的多数课, 在准备部分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任务”展开, 使准备部分的教学环节既有特色又有效率。

(一) 从心理特点维度出发找到心理最 近兴奋区, 让学生从心理上有效进入课堂

如果开始的环节没有让学生的心理进入兴奋状态, 那么, 音乐下的律动 (可以持器械) 、自我表现、竞争是学生心理最近兴奋区, 如果能够加以有效运用学生同样会快速进入兴奋状态。低龄学生往往对游戏情有独钟, 对有竞争的游戏更是乐此不疲。如果在游戏的环节中加上音乐, 学生将会瞬间兴奋起来。本次活动中, 有7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低龄学生, 其中, 三节课选择了竞争游戏和音乐结合的形式 (另有两节选择了音乐结合器材的自编操) , 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的有效性。而在水平三至水平五的9节课中, 有七节课选择了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伴奏下, 让学生有节奏地进行律动, 并在律动中尽情地表现自己。教师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事实证明, 教师的设计是有效的。当然, 使学生迅速兴奋还有很多种方式, 但最直接、有效和便捷的方式就包括以上的三种。这三种方式或单一, 或组合, 都能将学生的心理有效地带入课堂。

(二) 从生理全面发展的维度出发平衡 机体需要, 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1.围绕基本部分的需要做好相应有效的生理准备。16节课中, 有14节课在这个环节做得较好。教师们根据基本部分运动负荷的需要, 无论是在音乐伴奏下, 还是在游戏中, 或是直接进行, 都恰当地进行了热身和关节、韧带的拉伸以及主要肌肉的活动, 并在活动中将灵活性和协调性自然融入其中, 为学生在后面活动提供了安全而健康的铺垫。即在生理上为基本部分进行了准备, 又发展了相关的体能, 使课堂的准备部分富有实效。

2.平衡全课运动负荷, 使准备部分在 体质健康的贡献上更具实效性

一堂体育课是否有效, 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学生在一堂课中的运动负荷是否合适, 是否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显性目的。而教材是各种各样的, 有些主教材不可能在基本部分达到理想化的运动负荷, 这就需要我们在准备部分的环节进行适度补充。这种补充不是盲目的, 必须预测基本部分可能的负荷而进行。16节课中, 只有长春市的一节课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在准备部分围绕体操教材运动量和强度偏小的特点, 进行了强度和量较大的运动, 使全课的运动负荷达到了有效性的程度。

三、围绕基本部分运动技能的 学习, 使针对性准备活动体现 有效性

(一) 准备部分针对性地“植入”, 有 效促进了基本部分的技术习得

本次现场的16节课, 大部分主教材的技术难度虽不高, 但在准备部分有效植入主教材的主要技术的显性行为还是在多节课中有效进行。如, 成都十二中的《武术散打》, 它的主教材是探究直拳怎样能力达拳面, 同时能结合另外两种拳法进行组合攻击。教师在准备部分中, 将三种拳法有机融入自编操中, 并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使学生未经探究就基本了解了拳法;又如, 广州的《羽毛球》课, 主教材是进一步学习退步劈扣、上步挑搓技术。教师在准备部分中, 将羽毛球的几个基本技术进行了串联, 在音乐的伴奏下, 反复进行着羽毛球退步劈扣、上步挑搓等技术练习。这些有针对性的植入行为, 为学生在基本部分的主要技术的习得做了有效铺垫。

(二) 准备部分中针对性的技能对接, 直接促进主要技能的形成

在进行相对复杂的技术环节的教学前, 教师往往运用与之相关的针对性强的准备活动, 这种准备活动可能是把器械的动作出于安全和便于练习的考虑放在了平地进行, 也可能是变换了一下器材和形式, 但主旨还是这个技能。如, 双杠移动动作或支撑跳跃等技术都可进行这样的针对性准备, 其有效性通过基本部分的验证必定是显性的。

四、精当的教学组织, 给准备部 分的有效打好了基础

本次活动的准备部分的教学组织多数采用的是集体和小组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形式的变化往往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顺势而为。但无论怎么变化, 教师们的教学组织都很精当, 基本没有不合理时间的出现。其最直接的有效性佐证表象主要有两种:

(一)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相应地展 开准备活动, 使活动效率最大化

16节课中, 教师运用的准备内容有新授也有已知的。教师们抓住了这一特点, 采取对应的组织形式。如, 新授内容, 无论学生年龄多大, 教师一般采用集体集中的形式进行, 这样能最大化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学生在新知的引导下, 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使准备部分的效能有量的保障。在将已知的学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年龄和技能熟练度) 分组进行, 这样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化地利用每一秒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关节、肌肉和韧带拉伸活动, 使准备部分的效能有了质和量的双重保障。

(二)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迁效率化地 串联练习场地, “零化”不合理时间

16节课中, 进行队列练习的有11节, 可以看到, 每位教师不是为了简单的队列练习目标而进行队列练习, 而是有效发挥了队列练习的串联作用, 使准备部分中调队的行为都是有目标、有内容的。这样做提高了教学的效能, “零化”了不合理时间, 让准备部分更加有效。

五、建议

综上所述, 我们这次活动从整体而言, 在准备部分的有效性上, 多数现场课值得借鉴和学习。但不可否认, 每节课都有瑕疵。从准备部分有效性的角度出发, 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很多, 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以下两点。

(一) 不要把准备部分做成表演部分

从准备部分有效教学出发, 针对基本部分教师应该知道做哪些必要的活动。此次活动中, 有个别课堂, 在必要的课堂常规之后, 全部的内容就是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 跟着教师精彩的舞动笨拙地模仿。而其活动的关节、韧带和后面的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 甚至缺乏针对性。不可否认, 这样的活动形式可能对调动学生的参与心理起到一定作用, 但体育课首要关注的是生理上的健康。因此, 笔者建议, 无论上什么课都要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 不可为了展现自己而使准备部分变得低效。

(二) 不要忽略准备部分同样存在生 成性

上一篇:作文批改方式的多样化下一篇:设计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