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2024-06-03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精选10篇)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第1篇

一、财务报表产生虚假信息的原因

1、增加效益考核

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 它不但涉及到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 还涉及到企业高管人员业绩的评定, 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等。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 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财务报表进行虚假包装。

2、政治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在这种政治压力下, 国有企业很有可能粉饰财务报表。

3、减少纳税

众所周知, 企业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 按照税法的规定, 通过纳税调整, 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 为了达到偷税、漏税、少交税等目的, 企业往往将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4、获取银行贷款

在市场经济下, 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不良资信的企业。因此, 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 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良的企业, 往往会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获取银行的贷款。

5、公司股票上市

我国的《证券法》对企业股票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中企业近年来的盈利情况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为此,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股票上市的目的, 有组织的进行虚假财务报表编制, 甚至与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串通, 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

6、推卸责任

企业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时进行的离任审计, 一般暴露出许多问题。新任总经理就任当年, 为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 往往大刀阔斧地对陈年老账进行清理。发生自然灾害, 或高级管理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 企业也很可能会粉饰财务报表。

二、控制财务信息不实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 应严格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只有按照一定条件通过一定程序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其次, 强化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及认定工作,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各种培训工作,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全面提高企业会计的素质。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要求很严格, 在当前情况下, 企业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按设置账簿、编制凭证、记账, 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及编制财务报表, 保证账、证、表等业务的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同时, 可考虑实行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 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

3、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首先,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 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的和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 从而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稳定性和持续性, 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 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准则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相应制衡关系, 使各方现。再次, 对于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 避免给会计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4、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对于产权不明晰导致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弱化问题。应明确产权关系, 划分共有产权范围。企业由产权人直接委托代理人管理, 产权人对于代理人有直接任免权力。从而强化产权人监督作用,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加强对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对于“违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5、企业财务报表注释要规范

报表注释是充分揭露原则的一种具体运用形式。但我国企业编制的财务注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财务报表注释内容不完整, 对企业重大问题和政策揭示不充分, 企业在编制报表注释时, 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的企业投资收益占到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不加以说明。可以说, 当前我国财务报表注释是注而不释。所以我国当前在加强对企业编制注释的监督检查的同时, 应抓紧制定注释编制的规范体系。

三、结论

总之, 财务报表虚假信息问题的治理是一个涉及会计环境、管理体制、法律环境等多领域的革命, 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有了有效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财务报表虚假信息现象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定会得到应有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郑宇梅, 刘丽香, 李昕欣.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治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8, (05)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第2篇

摘 要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企业决策运营需要以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为依据,ERP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实现ERP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结合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集团公司为例,从销售收款业务活动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了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而为在ERP系统环境下如何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ERP系统 内部控制有效性 业务流程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经营效率效果、财务报告可靠、经营合法,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企业内部环境、业务流程、ERP信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建立健全与ERP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目标在企业ERP信息系统贯彻执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方面,其中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是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业务。很多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由此导致的财务报表失真以及合法性等风险都产生与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控失效。ERP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工具,内部控制目标与企业ERP信息系统相结合是企业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为实现销售与收款循环内控目标,在ERP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的要求,按照企业内控销售流程要求,分别从控制目标、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方面完善ERP系统的设计,合理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集团公司销售与收款业务ERP内控设计案例

(一)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内部控制主要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提高信息报告质量;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进行监控;促进企业维护资产安全,为资产安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在ERP系统环境下对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内控目标。

1.保障货物安全和完整

ERP系统环境下发货、开票、交付、运输等环节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完整,避免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失,保证货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当以上信息不一致时,ERP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报警等功能。ERP信息系统分别从发货、开票、运费结算、保险理赔等环节完善内部控制,以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中最主要的内部控制目标之一。

2.销售业务运行有效

复杂的内部控制程序通常会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下降,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在保证企业运营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内控目标。ERP系统让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信息更加透明,业务流程变的更简单、审核及时,使各业务环节、各部门间互相核对、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为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3.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真实合法

ERP信息系统另一重要目标是保障业务合法的前提下真实反映业务活动,真实、及时反映业务活动是ERP信息系统的主要优势。在ERP系统环境下,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信息资源可以及时共享,ERP系统具有了及时反映业务活动的功能。当ERP系统数据与实际业务数据不符时,系统可以自动报警,从而保证业务的真实性。

(二)销售收款业务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需要清楚所面临的风险,并对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然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销售与收款业务ERP系统设计同样也需要根据业务情况对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中主要的风险有经营风险、报表失真的风险以及企业运营合法合规的风险。

1.经营风险

销售与收款环节的主要风险能够在ERP信息系统中及时的反映出来,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体现。销售收款环节的经营主要风险体现在销售过程中随意降低价格导致销售额降低的风险,对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不够而导致的坏账或者货款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货物发出后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风险,擅自变更产品销售合同标准文件中涉及权力、义务的条款导致的风险。

2.财务报表失真的风险

在ERP系统运行环境下,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主要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的,业务数据失真,如:ERP系统中订单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合同的实际情况,发货与合同不符、开票与合同不符等。应收账款账龄计算不准确,从而导致企业对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估计不充分等。在ERP运行环境下,当出现以上风险时,系统发生预警或者系统禁止审核通过等手段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企业运营的合法性风险

企业运营的合法性风险主要指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和市场规律,导致遭受处罚或损失,产品销售合同不符合《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和制度的要求,造成损失。以上风险的发生很少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控制目标的,只能通过信息系统之外的合同审核等环节控制风险的发生,因此,ERP信息系统不能解决内部控制的所有问题。

为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得到有效执行,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实施控制行为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三)销售与收款业务控制活动

1.关键控制点分析

加强对销售与收款业务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与控制是ERP系统实现内部控制功能的关键。ERP对销售订单、客户信用管理、销售价格、客户准入、发货计量、财务收款及结算等关键重点环节实施控制。

销售订单控制。ERP系统是通过订单数量来反映销售订单的,订单数量与订单始终保持一致,系统控制发货单数量不能大于订单数量。系统通过用户权限配置,对销售订单录入与订单发货分别赋予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部门人员只能在权限范围内操作业务。

客户准入控制。ERP对客户准入实施三个环节的控制:一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资质进行审查;二是资质审查通过后,对客户进行标准化编码,同时由集团公司标准编码部门将客户信息录入系统才可以与客户发生业务往来;三是客户信息分别由集团公司集中管理,由业务公司使用,这样保证了客户信息的公开透明。

客户信用评价控制。ERP系统客户信用管理,根据客户历史交易情况设置客户信用指标,通过信用指标的评价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客户信用一旦超限,系统立即冻结订单,关闭发货流程,直至客户缴纳规定数额的货款后才重新打开销售流程,有效降低了销售货款回收的风险。

发货流程控制。数量控制,发货数量不能大于订单的订单量,设定一定的发货容差,进一步控制发货数量。发运方式、地点控制。在发货单中可以限定产品的发运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或管道运输;还可限制提货地点,并使不同提货点的操作人员在ERP中发货权限无交叉,实现了内控管理对发货权限的控制要求。

价格管理控制。按照内控管理的要求,ERP在系统中采用以下方法对价格进行管理和控制:将销售价格锁死,业务人员无权在系统中调整价格,价格必须由专人维护。在一般产品的销售价格审批方面,开发了销售指导价线上审批程序,在ERP系统中设定了不同级别的价格审批权限,取消了以往填报纸质价格申请的方式,使销售模块的ERP应用水平进一步加深。

收款与结算控制。ERP系统可自动核对内、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并把异常情况及时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如财务部门记录的往来款项是否与销售部门实现的销售收入相符,库存变动是否与生产部门实际的出入库情况相符以及通过对账单核对企业收付的资金是否与银行记录相符等。

ERP系统环境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提高了控制效率。在内控管理的相互牵制、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利用ERP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限制了主观因素。实施ERP后,一切以系统规范的标准进行操作,一切按系统出具的数据为准,使得控制人或检查人主观因素大为减少。当系统中出现不规范操作时,ERP会及时进行提醒,必要时关闭流程,有效控制了经营风险。

2.销售与收款环节不相容岗位职责分工

不相容岗位设计。根据内部控制原则,不相容岗位应分别设置,编制不相容岗位矩阵。

二、ERP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ERP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的信息的控制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生产、资金、人力资源等全面控制。ERP信息系统从以下几方面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

(一)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ERP系统环境下,控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控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者的经营风险和经营理念;董事会、组织结构的权、责体系和制约体系;员工的品行和素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管理控制方法等。外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法律规范、思想意识等。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学会在一个流动和动态的环境下构造组织,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ERP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内部运营环境,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在ERP系统环境下得到有效的沟通,信息能够及时共享,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ERP系统让公司内部员工更清楚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以及业务操作规程,管理者也可以随时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公司的内部环境也影响着ERP系统的运行。

(二)对风险评估活动的影响

在ERP系统环境下,公司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控制对ERP系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让这些应用程序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关键在于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在多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对系统本身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风险评估的难度,这就要求在ERP系统条件下的公司内部控制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对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作重新进行评估,不断完善监督审计程序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公司内部控制的各要素发生了变化,给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风险。

(三)对业务控制活动的影响

业务流程是确保公司管理层的指令实现的制度和业务规范,ERP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公司的业务流程简单化标准化。这些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杜绝或减少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行为和风险。ERP系统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和纠错的功能。对企业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让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规范,ERP系统重新设计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三、结束语

先进的ERP信息系统可以促进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操纵因素提供保障;同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但是,信息技术也有不利的一面,不是所有的内部控制目标都可以通过ERP系统实现,企业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系统,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相结合才可以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达到内部控制目标。ERP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企业管理理念、ERP系统使用者的素质、态度以及企业的文化传统、经营方式等内部环境因素,只有将管理思想与ERP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才是实现企业内控目标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赵闽.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分析.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73-74.

[2]董汉丽.我国财务管理系统在ERP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苏仰娜.基于ERP的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4).

[4]石玲.试论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集团经济研究.2007(28).

[5]陈玲.关于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08).

[6]何红渠,姚刚.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财会通讯.2002(05).

[7]吴水彭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05).

[8]阎达五等.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02).

[9]杨琳,宾红.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商业经济.2005(10).

试析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有效控制 第3篇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储、处理的信息的安全。本文就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有效控制谈几点粗浅认识。

2 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计算机网络的病毒攻击

目前, 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大多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传播, 所以广大用户很大可能要遭到病毒的攻击。病毒可能会感染大量的机器系统, 也可能会大量占用网络带宽, 阻塞正常流量, 如:发送垃圾邮件的病毒, 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2.2 软件本身的漏洞问题

任何软件都有漏洞, 这是客观事实。就是美国微软公司, 全球的软件霸主, 也不例外。但是这些漏洞恰恰是非法用户窃取用户信息和破坏信息的主要途径。针对固有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 主要有:a.协议漏洞。利用POP3等协议的漏洞发动, 获得系统管理员的特权;b.缓冲区溢出。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发送超长的指令, 超出缓冲区能处理的限度, 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 使用户不能正常工作;c.口令攻击。黑客通过破译, 获得合法的口令, 而入侵到系统中。

2.3 用户使用不慎产生的后果

计算机管理人员平时工作马虎, 不细心, 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很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将自己的生日或工号作为系统口令, 或将单位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使用, 从而造成信息的丢失或篡改。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有效控制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使用很广泛的网络安全技术。顾名思义, 防火墙是用来阻挡外部火情影响内部网络的屏障。无论外部世界多么错综复杂, 良莠不齐, 经过防火墙过滤, 内部网络大可隔岸观火, 不受火灾危害。用专业术语来描述, 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 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料的、潜在的破坏入侵。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 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被保护网络的信息、结构和运行情况等, 防止外部网络的未授权访问, 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这一技术一般适用于相对独立, 与外部网络互联途径有限, 并且网络服务相对集中的网络, 如企业内部网, 即Intranet网。防火墙的职责就是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策略, 对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交流的数据进行检查, 符合的予以放行, 不符合的拒之门外。基于“包过滤”的包过滤型防火墙是防火墙技术的初级产品, 这种类型的防火墙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后, 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连接请求的方向 (连入或连出的端口) 、数据包协议和服务请求的类型等因素的组合, 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只有满足访问控制标准的数据包才被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出口端, 其余的则被删除。其它类型的防火墙包括代理服务器型、复合型、自适应代理型和监测型等。防火墙技术不同, 其安全性能也大不一样。由于防火墙的隔断作用, 一方面加强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另一方面却使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信息交流受到阻碍。此外, 防火墙只能阻截来自外部网络的侵扰, 对于内部怀有恶意的工作人员却不产生防御作用, 即防火墙不能替代墙内的安全措施。防火墙在当今因特网上的存在是有生命力的, 但它不是解决所有网络安全的万能药方, 而只是网络安全政策和策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不能完全依赖防火墙来保证网络的安全, 应将它与其它技术, 如加密、监控等保密手段在内的综合性安全措施结合使用。

3.2 病毒防治技术

随着国内计算机市场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病毒如同瘟疫一般在我国流行开来。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影响很大的病毒破坏事件,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事实上, 计算机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准备攻击计算机系统, 破坏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为扼制计算机病毒的蔓延, 国家专门成立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科研机构, 反病毒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技术上来讲,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一是在服务器上装载防病毒模块;二是软件防治, 定期或不定期地用防毒软件检测计算机;三是在计算机上插防病毒卡;四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 但需要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毒软件, 而且往往在病毒发作以后才能检测到。防毒卡可以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但防毒卡的升级不方便, 而且对计算机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防病毒芯片将存取控制和病毒防护合二为一, 但是版本升级不及时。病毒的技术防范毕竟是属于被动防御型的措施, 对它的全面治理需遵循“防杀结合, 以防为主, 以杀为辅, 软硬互补, 标本兼治”的原则, 从管理等方面着手,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加强有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力争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国对单机的防查病毒较为重视, 对网络病毒的防治意识十分淡薄。事实上, 当网络用户将对方带病毒的文档或其它文件作为电子邮件接受过来并且另存到硬盘或软盘上时, 文件一直处于重编码状态, 传统的基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杀毒软件对它都无能为力, 用户等于把整个系统完全暴露在病毒的攻击下。

3.3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要确定合法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资源所享有的权限, 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和合法用户使用非权限内资源。实施访问控制是维护计算机安全运行、保护系统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包括网络的访问控制技术、主机的访问控制技术、微型机的访问控制技术和文件的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可以起到如下作用:保护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保护公司重要信息的机密性;维护机器内信息的完整性;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延缓感染的传播速度。访问控制的过程可以用审计的方法加以记载。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某一计算机系统所进行的所有活动的过程, 它通过记录违反安全访问规定的时刻、日期, 以及用户活动而在计算机的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审计过程中收集的数据量非常大, 所以审计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控工作已经有了显著成效, 逐步倡导网络文明和净化网络环境内容。信息产业部启动的“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 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并正在长期系统地净化着网络环境。与此同时, 国内各大网站也开始倡导文明办网的良好风气。我们只有构筑一个长效机制, 计算机信息安全才有可能得到根本地改善。

摘要: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储、处理的信息的安全。就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有效控制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杨凯.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现[J].科技信息, 2011, 18.

浅谈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第4篇

关键词列控系统;CTCS;CTCS-2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81-0133-01

1我国CTCS技术平台的确立及分级

国外铁路列控系统的研究和使用起步较早,从发展到现在已比较成熟,各国铁路列控系统也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的TVM300/UM71和TVM430/UM2000、日本的ATC和数字ATC、德国的LZB80、欧洲的ETCS等系统。

我国铁道部参照欧盟发展ERTMS/ETCS的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初步制定了中国铁路列车控制系统CTCS总体技术规范,分为5个等级:

CTCS-0级为既有线的现状,由通用机车信号和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构成。

CTCS-l级由主体机车信号和安全型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组成。面向160km/h以下的区段,在既有设备基础上通过补点强化改造,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点连式ATP.达到机车信号主体化要求,增加点式设备,实现列运行安全监控功能。

CTCS-2级是基于轨道传输信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2级面向提速干线和高速新线,采用地面—车载一体化系统设计,车载没备有机结合;速度监督可采取大台阶,也可采取速度距离模式曲线;地面可采用模拟多信息轨道电路,也可采用数字轨道电路,井辅以必要的点式没备,组成点连式ATP.CTCS-2级适用于各种限速区段,地面可不设通过信号机,机车乘务员凭车载信号行车。

CTCS-3级是基于无线通讯(GSM—R)传输信息并采用轨道电路等方式检查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轨道电路在实现区段占用与列车完整性检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CTCS-3级面向提速干线、高速新线或特殊线路,无线通信(GSM-R)在满足我同铁路移动信息网需求的同时,又能解决超防信息高速率可靠传输,两者结合是强强互补。再辅以定位校核的点式设备,系统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性。

CTCS-4级完全基于无线通信(GSM—R)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4级面向高速新线或特殊线路.可实现虚拟闭塞或移动闭塞,区间占用靠GPS和GSM—R实时数据传输解决(站内仍需轨道电路),CTCS-4级由RBC和车载验证系统共同完成列车定位和列车完整性检查,使得室外设备减少到最低程度。

2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客运专线一般采用国内的CTCS-2级或者国外的ETCS-1级列控系统,是一种基于轨道电路传输信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2.1CTCS-2级列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CTCS-2级列控系统适合面向提速干线和时速为200km/h及以上的新线,采用车地一体化设计。适用于各种限速区段,地面可不设通过信号机,机车乘务员凭车载信号行车。

CTCS-2级列控系统主要由应用层、地面设备层、车载设备层和网络传输层组成,如图所示:

CTCS-2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系统应用层: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密切相关的调度指挥系统和维护管理系统。

地面设备层:由轨道电路、应答器设备和车站列控中心等组成。

车载设备层:由车载主控单元、查询应答器单元、传感器层和人机接口等组成。

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CTCS的网络分布在系统的各个层面,用来实现车地、系统内部、系统外部的数据传输,包括地对车和车对地之间传输信息的信号电缆、通信光缆及无线传输设备等。

CTCS-2级列控系统工作原理: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并连续向车载设备传送空闲闭塞分区数量等信息。应答器向车载设备传输定位信息、线路参数、临时限速等信息。列控中心具有轨道电路编码、应答器报文储存和调用、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站问安全信息(区间轨道电路状态、中继站临时限速信息、区间闭塞和方向条件等信息)传输等功能,根据轨道电路、进路状态及临时限速等信息产生行车许可,通过轨道电路及有源应答器将行车许可传给列控车载设备。车载控设备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信号动态信息、线路参数、临时限速等信息和动车组参数,按照目标—距离模式生成控制速度,监控列车安全运行。

2.2CTCS-2级列控系统方式

基于CTCS-2级列控系统大致有2种方式:

一种是基于ZPW-2000轨道电路和点式应答器构成的列控系统;该方式主要采用ZPW-2000轨道电路向机车传递控制信息,在特殊地点设置点式应答器补充轨道电路信息量的不足。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是在引进法国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技术及国产化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行的提高系统安全性、传输性能及可靠性的技术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轨道电路传输安全性、传输长度、系统可靠性上都有了提高,同时提高了技术性价比、降低了工程造价。

另一种是数字编码轨道电路和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列控系统。

数字编码轨道电路信息传输量大,可以采用轨道电路连续信息完成区间临时限速,实时功能强,反应迅速,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高。

应答器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用于向车载设备传输定位信息、进路参数、线路参数、限速和停车信息等。点式设备组成包括应答器、查询器、查询器主机等主要设备,查询应答器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构成的高速点式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在特定地点实现机车与地面间的相互通信。

3结束语

我国在建的客运专线是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也是整个铁路网的重要干线组成部分,能否解决好与既有信号系统的兼容,是CTCS3能否成功的关键。CTCS-2是由车、地设备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为充分发挥新增点式应答器的作用,应深入研究ETCS-l的成功应用经验,结合我国既有自动闭塞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CTCS-2。特别要根据我国的需求引进ETCS2关键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创新,一定能为我国客运专线的列车运行控制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方案。

参考文献

[1]傅世善.闭塞与列控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科技运函[2004]14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2级技术条件(暂行)[S].

[3]邹少文.客运专线列控系统模式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5(1).

试析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有效控制 第5篇

1 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计算机网络的病毒攻击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网络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 也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的人也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病毒的传播, 这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而且对于一些企业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信息损失。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中的病毒攻击, 也对影响着计算机信息安全。

1.2 软件本身的漏洞问题

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问题, 也是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原因之一。目前, 计算机软件都普遍的存在着一些漏洞, 这些漏洞也给一些非法入侵的用户盗窃信息提供了途径。如今人们在针对安全漏洞进行攻击的主要手段有三种:第一, 通过入侵软件对软件漏洞的协议程序进行攻击, 从而获得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控制权;第二, 就是攻击用户采用超长的缓冲区存在漏洞, 对计算机软件的缓冲区进行限定处理, 从而影响计算机软件的工作性能, 使其不能正常的工作;第三, 就是黑客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进行口令的破译, 入侵计算机软件系统, 对其重要的信息进行窃取。

1.3 用户使用不慎产生的后果

计算机操作人员在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对计算机进行操作。, 或者操作人员把计算机系统的密码或口令转借给其他人, 从而造成数据的丢失和信息的篡改, 严重影响着计算机信息安全。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有效控制

2.1 防火墙技术

防护墙技术室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信息安全技术, 它有效的控制着信息的安全, 让人们的信息不会轻易的流失, 这也是阻挡各种外来入侵的一种安全措施。当前,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有许多企业都开始采用信息窃取的方法, 来对同行内部的各种信息进行窃取, 以占有市场竞争有利的地位。因此, 在企业的运营时, 采用防火墙技术就可以将这种不利的因素排挤在企业局域网系统之外, 这样也更好的保证了公司企业重要信息的安全, 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实防护墙技术的原理十分简单, 主要是在局域网系统中建立起一道屏障阻碍各种恶意软件的入侵, 对各种外来信息进行过滤, 对于符合防火墙基本要求的网络信息进行读取方向, 以防止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重要信息的流失, 也保证网络信息的绝对安全。由此可见, 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防火墙技术, 有着较强的防护能力, 对计算机软件信息有着有效的保障, 不过这种防火墙技术, 也存在这一点的局限性, 他只是用于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 而且对于涉及房屋较广的网络, 如互联网系统的防护能力就比较弱。

目前, 在网络信息生活中, 我们采用的防护墙的类型有很多种, 主要的还是采用的过滤型的防护墙, 它主要是通过对外界网络信息进行过滤, 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信息有威胁的网络信息, 来达到计算机防护的目前。而且这种防火墙技术, 使用比较方便, 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有着很强的保护性, 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 这种防护墙技术还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它只能防范外来因素的攻击, 对于内部因素, 比如管理人员的恶意破坏, 就无法进行防护, 并且防火墙也有着一定的生命力, 不能永久的对其进行防护, 因此我们在网络信息管理中只能把防护墙技术当做一种防护措施。

2.2 病毒防治技术

随着国内计算机市场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病毒如同瘟疫一般在我国流行开来。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影响很大的病毒破坏事件,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事实上, 计算机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准备攻击计算机系统, 破坏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为扼制计算机病毒的蔓延, 国家专门成立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科研机构, 反病毒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技术上来讲,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一是在服务器上装载防病毒模块;二是软件防治, 定期或不定期地用防毒软件检测计算机;三是在计算机上插防病毒卡;四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 但需要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毒软件, 而且往往在病毒发作以后才能检测到。防毒卡可以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但防毒卡的升级不方便, 而且对计算机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防病毒芯片将存取控制和病毒防护合二为一, 但是版本升级不及时。

2.3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要确定合法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资源所享有的权限, 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和合法用户使用非权限内资源。实施访问控制是维护计算机安全运行、保护系统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包括网络的访问控制技术、主机的访问控制技术、微型机的访问控制技术和文件的访问控制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知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系统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 这对我们的生活生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就要找到造成影响的原因, 再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对其进行安全控制处理, 以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目前, 我国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并且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其恶意的信息攻击和窃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我国的绿色网络工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我国网络技术提供一个安全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让人们足不出户都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许多网络犯罪攻击事件的也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这也说明了当前我们的计算机信息安全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各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讨论了当前人们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倪超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2) .[1]倪超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2) .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第6篇

高速动车组一般是指运营时速350 km以上, 运量大, 密度高, 距离长的新一代高速列车。以主流的CRH02型高速列车为例, 其能在200 km/h~300 km/h速度区间内正常运行。列车运行时, 采用8节编组, 4动4拖的分布。其中8个编组又被分为2个动力单元, 每个动力单元包含2个动车和2个拖车[1,2]。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系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列车由传统的内燃机或者单电机驱动转变为多电机同步驱动。列车牵引电动机和普通电动机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在同一列车上的数台牵引电动机, 不论在电的方面还是机械方面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 同一台机车上牵引电动机特性有差异, 个别轮对发生“空转”、“滑行”等原因, 均有可能造成各电机的负载分配不均, 有的电机处于过载运行, 有的电机又处于欠载运行状态, 从而使机车牵引力不能充分发挥, 增加了运行成本, 也使得对于各电机的精确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在列车运行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利用电同步而需要利用机械力保持同步, 将会加剧列车部件的损耗, 轻则会增加维护成本, 严重的更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3]。所以随着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 找到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有着良好同步性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常见的电同步控制方式主要有主令同步、主从同步、交叉耦合同步、虚拟主轴同步等等。主令控制和主从控制电机之间耦合程度较低, 不适合于对同步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交叉耦合同步控制 (Cross Coupling Control) 系统中电机之间耦合程度较高, 但是数据处理较为复杂, 主要用于两台电机间的同步控制。虚拟主轴同步控制 (Electronic Virtual Line-Shafting, EVLS) , 通过控制算法模拟机械主轴, 从而实现各个单元之间的同步[4,5]。这种同步控制方式能根据系统输入的转速信号做出快速响应, 同时能较好地保持各个电机之间的同步性。

本研究将虚拟主轴控制应用到高速铁路牵引包机中, 并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

1 虚拟主轴控制原理

虚拟主轴控制最早由Lorenz教授和Meyer教授提出[6]。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新的控制策略使电同步模拟出类似于传统机械主轴控制的优秀机械刚性以及系统稳定性, 以克服转速变化时瞬态转速的不同步所导致的系统失同步。同时也保留了电同步控制适用性强, 维护简单的特点。

传统的机械主轴控制之中, 各个电机通过齿轮箱以及锥形滑轮和一个机械主轴相连实现耦合。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控制过程中, 这一系统通过机械主轴实现了信号的双向传递。而齿轮部分除了传动之外, 也有着使系统中不同额定速度的电机之间同步运动的功能[7]。

本研究对于虚拟主轴控制使用虚拟的控制模拟的“主轴”来替代实际的机械主轴, 使电机在反馈速度的同时, 反馈各个电机转矩之和, 有:

式中:T—虚拟主轴的转矩, Ti—各个电机内轴的反馈转矩, J—转动惯量。

在机械主轴中, J由主轴的物理特性决定, 而在虚拟主轴中, J需要根据使用场合由使用者设置, 其代表着虚拟主轴中所储存的能量。一般而言J越大稳态性能越好, 但是其动态响应会变慢, 影响虚拟主轴输出追踪输入的能力[8]。

而主轴的转矩T则可以通过下式得到:

式中:Km—主轴刚度, Krm—机械内轴衰减系数。

不过由于后一项较小, 在很多文献中都选择忽略[9]。

在虚拟主轴控制中, 本研究加入了各个电机的转矩作为反馈, 同时输出的控制信号除了转速信号还加入了转角信号, 使得不同输出转矩的电机也能较好地保持同步。根据文献介绍以及之后所做的仿真实验, 仅当所需输出转矩超过电机额定转矩1.7倍以上的情况下, 才会开始出现失同步的情况[10]。

2 仿真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对CRH02型高速列车牵引电机系统进行建模。首先基于矢量控制建立的单电机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笔者在单电机控制中使用id=0控制, 设id*=0, 通过转速差和转角差加权得到iq*, 之后通过坐标变换得到abc相电流的输入值, 并通过逆变器输入给电机。其中在iq*的计算中, 速差和转角差两者在计中的加权系数在机械主轴中是由主轴和连接器决定的。而在虚拟主轴之中则可以人为设定。由于控制目标是良好的同步性, 且考虑到实际使用中需要减少机械连接损耗的需要, 在建模过程中增加转角信号的比重, 使得转角和转速之比为6∶1。

本研究建立的主轴在Matlab中的模型如图3所示。在建模过程中由于式 (2) 的形式和PI控制器的数学形式基本相同, 所以为了简化建模过程就考虑使用PI控制器模块来完成主轴转矩T的计算。通过这个办法, 在不改变系统传递函数关系的前提下, 简化了建模过程。

考虑到虚拟主轴系统中, 其所虚拟的主轴速度和电机真实转速无直接关联。故在加速阶段会出现主轴的转速与转角和电机实际有较大的差值。转速差值并不会对控制系统有较大影响, 但是转角由于是转速的积分, 且牵引电机加速有一个过程, 并不能瞬间到达设定的转速, 同时列车一般设定转速较高。所以在经过加速过程之后, 主轴和电机内轴的转角会有较大的差值, 而如果通过系统本身对差值进行调节则会出现较大的超调, 超调值可能会达到设定转速的130%。这在实际的列车运行中是不允许的。解决办法由两个:一是采用目标转速逐渐增加的办法, 使主轴和电机内轴同步, 但这种办法设定的加速度难以确定, 过大则依然会出现超调, 过小则增长加速过程, 且电机无法发挥最大转矩。另一种是在启动过程中仅考虑转速环进行控制, 启动过程基本结束后, 再加入转角环同时给转角环一个补偿值, 来抵消之前加速过程中积累的转角差。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利用电机最大转矩, 较快的加速到达设定转速,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除加速过程结束之后的超调。

最后本研究结合上述两部分模型, 得到一个包含4台电机的虚拟主轴控制系统。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仿真, 首先测试模型对于负载扰动的响应性能。笔者设定4台电机的转速为4 000 r/min, 初始负载为1 300 N·m, 0 s时4台电机初始速度都为0, 开始带负载启动, 分别在1.5 s, 3 s, 5时刻对电机1施加100 N·m, -50 N·m, -130 N·m的负载扰动, 并在8 s时结束扰动, 负载恢复为初始的1300 N·m。整个过程之中, 电机2, 3, 4的负载始终保持为1 300 N·m, 仿真结果如图4、图5所示。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 在启动和稳定运行阶段, 当无负载扰动时4台电机之间都能保持较好的同步, 且启动过程也较平稳和迅速, 同时在启动结束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超调, 有着良好的启动性能。其在全过程中输出的转矩和设定的相同。当负载扰动出现后, 系统内有扰动和无扰动电机之间的转速差十分不明显。

负载干扰下电机间转速差和转角差如图6、图7所示。进一步观察图6、图7可以看到所产生的转速差十分微小, 而由于转速差所产生的转角差也十分微小, 不超过0.02 rad, 表现出虚拟主轴控制良好的同步性, 且在出现扰动后, 转速差和转角差都有着明显的回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

考虑到列车运行时除了负载扰动还可能存在车轮大小不均、摩擦等因素导致的负载不平衡, 仿真系统在4台电机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运行情况。4台电机设定的初始额定速度为4 000 r/min, 4台电机在1.5 s后分别加入不同的负载扰动, 同时结合列车实际运行的情况, 加入速度变化。在1.5 s时加速, 加速度为40 rad/s2, 在4 s时加速度变为-200 rad/s2, 6 s时再变为-50 rad/s2, 之后在8 s时加速过程结束, 恢复匀速运行。

不平衡负载下电机输出转矩如图8所示。从图8可以看出4台电机在加速过程结束了之后被施加了不同的负载转矩和不同的转矩扰动。各电机转速如图9所示。从图9可以看到在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下, 4台电机在加、减速时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同步性, 基本能保持同样的转速, 不会出现明显的失同步。

负载不平衡下电机间转速差和转角差如图10、图11所示。通过对于图10所示电机间转速差和图11所示电机间转角差的分析可以看到, 随着负载的扰动, 电机间会出现转速和转角差, 但是最大的转速差仅为额定转速的0.17%, 而最大的转角差仅为0.3 rad且随着扰动结束, 转速差和转角差都有着回零的趋势。结合以上4张图可以看出, 即使列车处于负载不平衡状态, 通过虚拟主轴控制也可以使牵引电机间保持良好的同步。

为了分析虚拟主轴控制能保持系统同步的控制范围, 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仿真。初始状态4台电机均带1 300 N·m的负载, 在3 s时对电机1施加转矩负载, 不断重复并加大所加负载, 直到系统出现失同步, 得到的结果如图12所示。可以看到当负载为2 200 N·m时系统才开始出现失同步, 当负载继续增加时, 电机1将出现明显的转速下降。可以看到虚拟主轴控制有着控制范围广的优势。当负载扰动小于额定转矩1.7倍的情况下, 4台电机之间都还能保持相同转速。而在实际情况中, 这么大的转矩扰动出现的概率很小。

4 结束语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将虚拟主轴控制应用到了高速铁路牵引电机之中, 并且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1) 虚拟主轴控制应用在列车牵引电机上有着响应迅速, 同步性好,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2)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和传统的虚拟主轴控制应用场合有一定的不同, 但通过对于加速过程的单独控制以及对于转角和转速比重的调节, 能使得其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应用条件。

参考文献

[1]邓小军.国产化CRH2型200 km/h动车组及技术创新[J].机车电传动, 2008 (1) :1-6.

[2]顾春杰, 韦巍, 何衍.基于RT-LAB的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实时仿真[J].机电工程, 2013, 30 (2) :218-222.

[3]巩思茜.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电机同步控制建模与仿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3.

[4]Perez-Pinal, F.J., et al.Comparison of Multi-motor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C]//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2004.IECON 2004.3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EEE.Pis-cataway:[s.n.], 2004:1670-1675.

[5]范岩.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改进[J].机电工程, 2007, 24 (6) :65-66, 82.

[6]蒋毅.多永磁电机传动系统的同步控制策略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电气学院, 2014.

[7]肖亮亮.基于虚轴法的多轴同步运动控制系统设计[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2010.

[8]Perez-Pinal, F.J.Improvement of the Electronic Line-shaft-ing[C]//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4.PESC 04.2004 IEEE 35th Annual.Aachen:[s.n.], 2004:3260-3265.

[9]李晓明, 李鹏翔.基于虚轴法的高速液压同步控制策略研究[J].液压与气动, 2008 (11) :32-36.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第7篇

一、创设环境, 保驾护航

传统的校本培训一般是将人员分为若干个小组, 然后各自集中进行的, 这有两个弊端:其一, 人员的集中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证;其二, 小组间或者跨学科的沟通无法做到充分。基于此, 我校积极优化校园网络, 为校本培训搭建起整体共享的平台。

在硬件方面, 为每位教师配备个人电脑, 每个教室安装电脑、投影仪和实物展台, 同时保证信息网点通到每一台电脑。这样, 在整个校园里, 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处理, 更可以将校本培训的成果高效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随着网络终端的不断普及, 教师获取数字信息的方式不再仅依赖电脑, 而是多途径的。为此, 我校在教师办公区、教学区、休闲区均创设了无线上网的环境, 既是为有线上网做了补充, 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网络服务。教师在这样的数字环境之中, 能够及时、有效、全方位地获取资源, 学校校本培训的后续开展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资源建设, 有容乃大

在硬件设施齐全的情况下, 我们感到, 要使校本培训扎扎实实地开展, 没有丰富的资源, 就会寸步难行。其实, 每个教师都是一块资源宝藏, 如果能进行整合和共享, 那将是我们无穷无尽的财富!于是, 资源库的建设便应运而生。

在具体的校本培训中, 有时我们需要对一节优质课进行共同探讨, 有时需要对名师的成长历程共同分享, 但是, 人员无法全部集中总是让这样的活动事倍功半。因此, 我们建立了网络视频点播系统, 学校只需发布校本培训的信息和内容, 教师可以在任何空余时间登录系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将个人的感受即时在这个系统中留言, 达到交流感想的目的。我们还将教师所上的研究课、公开课进行录像, 然后在点播系统中发布, 向全校教师展示, 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可以说, 这个系统使得教师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也使这样的校本培训更具可操作性, 得到了教师的普遍欢迎, 至此, 我校的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态度从被动真正转为了主动。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资源, 如果这些资源只是在纸上或者散落各处, 那将是巨大的浪费。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建立了数字资源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又设立了课件库、素材库、音乐库、图片库等, 教师的各种相关资源都能上传至这里, 积少成多。同时, 我们将视频点播系统也整合到数字资源否是这次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遇到干涉情况时, 要让学生注意杆件搭接的调整顺序, 并反复尝试, 总结规律。最后, 我让每组学生选出代表发言, 展示本小组设计成果,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 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 就更乐意参与到课堂之中, 课堂效率就能得以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这开放、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中, 勤于动手, 乐于探究, 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开发着自己的潜能, 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可以说, 实物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为学系统中, 并将资源库的建设做到极致。如今, 我们的资源库已经积累得相当庞大, 教师可以在其中轻松地选取各自需要的资源, 个人的成长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如果将软硬件的建设看做信息高速公路的地基, 那么资源的建设则是将这条路变得更宽或是变成了若干条路, 我们的校本培训扬帆启航了。

三、全面参与, 整体提升

在我校教师全面参与、日积月累之时, 教师们发现, 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之上, 原来每个人都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连很多老教师也乐于参与其中, 这给了我们莫大的欣慰。慢慢地, 所有教师在信息平台上参与校本培训已经成为了自觉行为, 并且乐此不疲。对于学校而言,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都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那不就是一种成功吗?

我校的校本培训已经全面普及, 一些小组展示自身成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基于这种发展状况, 我校在资源系统中开辟出专题频道, 经过努力, 教师们自主建立了自己的专题网站, 如艺术、科学、信息技术、文学、课题研究等专题网站, 从单纯地获取网络资源过渡到网络资源的生成。利用这些专题, 教师们在展示自我成果的同时, 更能深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 随着这些小组的脱颖而出, 极大调动了其他教师的热情, 他们也主动、全面地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 并成为了一股热潮。其实,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强烈需要, 只要我们铺好发展之路, 这趟校本培训的列车就能越开越快, 教师就能演绎更精彩的教育人生。

四、动态生成, 羽化成蝶

当教师的个人成长成为了自觉行为, 那么美丽的蜕变则是水到渠成。在校本培训的浪潮下, 我校的很多教师将自己的所学积极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从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不甘落后, 从循规蹈矩到自主生成, 从模仿练习到个人风格, 一些教师正是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市、区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如今, 教师们充分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 并在信息高速路上继续勇往直前。

校本培训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 只有人的素质发展了, 校本培训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如何让教师的素质得到发展是我们的目的, 而如何让教师的个人成长成为自觉行为, 更值得我们去研究。信息化就像是校本培训的催化剂、润滑剂, 更像是高速公路, 有了它, 同样的列车能够行驶的更快更平稳。校本培训的列车没有终点, 我们相信, 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作为铺垫, 它必将驶向更辉煌的明天!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生创造了条件, 使学生掌握了曲柄存在的条件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并能进行简单制作, 增强了直观性, 使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提高了感性认识,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2]黄森彬.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第8篇

一、“双闭环控制”原理

“双闭环控制”原理来源于自动控制领域,它主要被运用于复杂且内部干扰较大的工业生产中的控制系统。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各生产环节和最终产品信息进行收集、反馈和分析,与预设的目标进行对比,将偏差值转化为新的输入量作用于生产过程,从而使产品符合目标要求的一种控制方式。它的原理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双闭环控制”系统中,“内环”的作用在于消除或减弱部分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有效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扩散,由此减弱或消除干扰因素对系统目标正常实现的影响,加快问题处理的效率。“外环”的作用是将最终产品与系统目标的偏差转换为输入量作用于新一轮的生产过程。系统的运行效率由此获得提升,使最终产品与目标要求更接近。

二、“双闭环控制”理论下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的构建

依据“双闭环控制”原理构建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框架如图2所示。

在该双闭环控制框架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铁路实际需求为最终目标,分别由课程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担当不同的的环节,构建了以在校生质量为反馈的内环以及由毕业生质量为反馈的外环。内环的反馈信息由校内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提供,外环的反馈信息由铁路及社会评价提供。在内环中,反馈信息传递到教学计划及内容环节,依据在校生质量动态调整和优化该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外环中,反馈信息传递到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环节,以对比设定的目标,求得偏差进而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双闭环控制”理论下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的要点

1. 明确课程标准与培养方案。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是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列车运行间隔和运行速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超速防护,使列车能够安全运行并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能够减轻司机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乘客舒适度。《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信号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广大信号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于铁路。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应该明确该专业与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合理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较强。列控系统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地面设备主要由一些信号设备组成,功能是检查列车在区间的位置及占用情况,形成速度信号,向列车传送允许速度、线路参数等控制信息。车载设备主要由天线、信号接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司机控制台显示器、速度传感器等组成,功能是根据接收到的地面信息,结合列车特性,计算列车速度控制曲线,实时监督列车运行状态,控制列车安全高速地运行。

3. 正确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介绍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内容繁多枯燥,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教学效果影响将产生很大影响。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增加教学信息量,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CTCS-2和CTCS-3系统时可借助自主研发的列控仿真平台;在学习完机车信号与LKJ监控装置设备后可进行现场教学,带学生到机务段参观学习,既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达到抽象与具体的转化,使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教育教学质量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高效的教学过程。规范和控制教学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选择,本文借鉴经典的自动控制理论——“双闭环控制”原理,将其应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闭环控制原理,教学过程,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黄斌.关于高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1:37-38.

列车信息的有效控制 第9篇

【关键词】信号工 讲训辅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44-02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使命。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具有的独特优势,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原有的模式不是重理论、少实训实践,就是偏实践、缺理论,前一种模式导致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验证与实践,后一种模式导致学生只是一个“熟练工”。而没有理论知识指导,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利于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偏离认知的基本规律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达不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和要求。而我院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高素质要求,为铁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是铁路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开展“讲训辅行”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个别辅导与全体辅导、学校实习与生产实训的有机结合,改变现有的纯理论讲授教学组织模式,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局限,构建“讲训辅行”教学模式和对应课程体系,结合实际需要改进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在每个实训项目中融入模块化的职业技术理论知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通过实训将理论升华到新的认识,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做出贡献。

一、教学模式实践

“讲训辅行”是指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坚持“理论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讲授、技能实验实训、个体或群组辅导及能力体现融为一体,构筑起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讲、训、辅、行相融的教学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的教学形式。

(一)“讲”:针对学生从事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引入、视频动画、模拟仿真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法。如项目“机车信号设备维护”,在学习时,以2006年“4·11铁路重大交通事故”引入,主讲铁路机车信号系统构成与机车信号功能。按照铁路机车信号工职业标准,对系统中的主机、机车信号机、接线盒、双路接收线圈分别进行讲解,并结合检测或检修标准、步骤、方法,讲授所需要的职业理论知识。

(二)“训”:每学完一个环节或一个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实训或仿真实验等。比如,在学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后,铁路车载信号工职业标准要求:能够对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进行安装与调试。为了达到该职业标准所定的目标,开设了“LKJ监控装置安装与维护”实验,分别进行了主机箱、屏幕显示器、传感器及事故状态记录器的安装。安装完毕,进行通电前的检查等工作,最后通电进行LKJ调试。实验实训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故障现象,定位故障,从而解决故障。

(三)“辅”:对学生存在疑问开展一对一重点辅导和跟踪训练。在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知识。对于个别学生达不到要求时,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进行讲解,对共同的问题,老师可以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跟踪指导。在实验实训中,有问题时,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达到教学目的。

(四)“行”:通过自我践行,强化辅导、训练成果,实现知识内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故障、设计课题,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对于理论知识,坚持“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能实践,通过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设置铁路现场常见故障,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进而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的自我践行,实现知识内化、技能融通。

该教学模式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满足“理论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讲训辅行”教学模式实践,构建了针对讲解、及时实践、个别辅导与跟踪及自我践行的新的教学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整理素质,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要。

二、教学效果

通过“讲训辅行”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不断构建新知。在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中,提高技能,强化理论。教师通过个别辅导与跟踪,及时了解与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自我践行,提高学生技能。“讲训辅行”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完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讲训辅行”教学的实施,解决技术理论和技能操作的问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拓宽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途径。具体效果有:

(一)丰富了教学方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建立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明确了教学目的。比较系统、具体地阐述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在高职铁路信号专业中的地位,并从学生参与铁路信号设备维护与建设、意识的养成及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这么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高职学生厌烦理论学习的陋习,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出发,兼顾学生的特点、专业需求以及课时安排,较好地解决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学习吃力等诸多教学问题,并比较成功地化解了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

(四)从学生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内容与结果的作用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在学生中作了一个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的目的更加明确,自觉性、主动性更高,学习感觉更轻松,学习感觉收获更大,对授课老师满意度更高。

“讲训辅行”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开放式思路,是实现理论讲授、实践讲练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对个别或群组进行实际辅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侯.高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2011(12)

[2]张铁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姬瑞海,李存霞,潘荣江.“教学做赛融合”培养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基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讨论 第10篇

1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概述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也被称为ATC系统, 其英语全称为:Automatic Train Control。该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列车自动防护、列车自动运行、列车自动监控。从这三个子系统可以看出,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有:

(1) 自动驾驶化。传统的地铁运行需要技术人员的操作来实现, 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存在, 则是在设定了一定程序的前提下, 免除了人工操控地铁的需求[2]。

(2) 自动监督化。在地铁的运行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多种故障, 或者是风险性因素, 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可以减少原本需要用来监督列车运行的人力, 并依靠其程序的设定, 提高对地铁的整体性监控, 可靠性更高。

(3) 自动防护化。地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在我国当前的地铁发展历史中, 存在多种因为外界原因, 导致地铁停运的事件, 而这些事件本身不存在危害性, 但是, 会让地铁的自我保护系统在不完善的情况下, 阻止地铁的运行。自动防护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实现地铁运行的便捷化与可靠化[3]。

2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

所谓系统就是由多个工作部分所组成的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工作机构。每个工作部分都具有其自身的原理功能。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五个原理功能, 即:ATS功能、联锁功能、列车检测功能、ATP功能和列车识别功能。

2.1 ATS功能

这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功能, 可以由其自动化设定或者人工控制来进行。

在列车的整个运行中, 必然会涉及到行车的调度与指挥问题, 而ATS就是用来解决该问题, 并向行车调度员与外部的控制系统提供对应的信息, 以便于实现整个列车的运行。ATS功能其需要依靠控制中心的多种设备来实现, 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4]。

2.2 联锁功能

地铁信号联锁设备是为了响应ATS功能运行中所发布的命令, 并在满足安全准则的前提下, 适当的进行进路管理、道岔与信号的控制, 并及时将其信息发回控制中心, 满足ATS与ATC功能的实现。联锁功能主要是依靠安装在轨道旁边的联锁设备来实现。

2.3 列车检测功能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故障, 而这些故障会因为其他因素的掩盖导致很难被人发现。但是, 自动控制系统中, 就存在列车的自行检测功能。由轨道电路完成。以实现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高。

2.4 ATP功能

联锁功能具有的约束性会作用到ATS的实现上, 而ATS的要求会让列车运行受到一定的控制。ATC功能又具有几个子功能, 即:ATP/ATO轨旁功能、ATP/ATO传输功能和ATP/ATO车载功能。其中, ATP/ATO轨旁功能主要是实现列车的间隔与信息数据的生成;ATP/ATO传输功能则是负责各种感应信号的发送, 类似于信息传输, 其中也包含有其他两个功能的实现需要运用到的数据信息;ATP/ATO车载功能主要是负责列车的安全运营与自动驾驶。

2.5 识别功能

识别功能, 又被称为PTI功能。PTI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输和接收地铁运行中的各种数据, 然后在特定的位置传送给ATS, 向ATS报告列车的识别信息、目的号码和乘务组号和列车位置数据, 以优化列车运行。

3 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较快, 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并且将其运用在实践之中。但是, 该系统的发展还不够完备, 需要对其自身的性能做进一步的优化。只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才可以将该项技术切实运用到地铁的运行中, 让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实现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让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而传统的交通网络已经难以满足扩大化的城市化发展。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实现人们工程与生活的便捷, 地铁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首选。在此背景下, 地铁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的地铁已经从传统的人工操控过渡到自动化控制。本文针对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展开论述, 希望能为我国地铁技术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有利参考, 让当前的城市交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姚理.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王洪坡.磁悬浮列车速度控制与自动驾驶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3]康太平.基于模糊预测控制的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上一篇: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一篇:爬行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