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腐败工作范文

2024-06-08

防治腐败工作范文(精选10篇)

防治腐败工作 第1篇

一、深刻理解拓宽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现实意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腐败作为一种现象,不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社会领域,都以不同形式存在着。拓宽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研究当前各个领域中腐败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制定预防和惩治的对策,可以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服务。

通过拓宽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可以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对社会结构中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展开具体系统深入的研究。分别对各个领域中腐败的表现形式和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我们将腐败和防治腐败的研究引向具体,使我们对腐败的表现形式和危害认识更加深刻,反腐败的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反腐败对策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将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二、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 各领域之间防治腐败的力度还不平衡。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同时各种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由于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也日趋多样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思想观念活跃、追求和实现利益的意识增强,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有所滋长。实事求是地说,在基层反腐的力度还不够、领域较窄,侧重经济领域,对其他领域拓展还不够。

2. 对多种腐败现象还没有做出“归口”防治。

通过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目前,对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各种腐败现象没能做到“归口”防治。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既要把握各个领域防治腐败的重点,又要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还要采取与多领域防治腐败相适应的载体和措施,才能全面推进反腐败工作。

3. 缺乏在各个领域有效防治的载体和措施。

防治腐败包括“防”和“治”两个方面。实践证明,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片面强调预防为主,惩治为辅,也不能单纯追求办案指标、查案件数,而忽视教育、制度、监督。在惩治与预防腐败问题上,惩治与预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政策,该惩则惩,该防则防。

三、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具体措施

1. 服务经济发展,建立健全正确利益导向。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健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制度。进一步改革政府机构,改进管理方式,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上来。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政府投资行为的监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惩治商业贿赂,净化市场秩序。纪检监察部门要联合公、检、法、司、工商、农业、经济等各方面力量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反面典型并进行曝光,对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要依法惩处,绝不手软,绝不姑息。

2.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反腐斗争的正确方向。要通过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反腐斗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二是发展民主政治,使公共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监督制约。要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增强监督意识。要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高他们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党内监督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的使命感。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财产收入申报》《综合考评体系》《离任审计》《规范奖励收入行为规定》《述廉制度》《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四是深化改革,着力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的科学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继续推行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差额考核和票决制等,减少干部委任制范围,扩大直接选举制领域。

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一是读书思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性。通过“廉文荐读”,寓教于文,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读书,走向睿智,走向廉政。以提高廉政文化素养为目标,倡导读书思廉,引导党员干部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不断提高免疫力,增强战斗力。二是科技传廉,增强廉政文化的群众性。要开展网络传廉,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继续利用网络这一生动活泼的文化载体,方便人们阅读廉政文章,欣赏廉政图画,聆听廉政声乐,参与廉政话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典型导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教育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挖掘、积极提炼当今社会生活中勤政廉政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等廉政教育基地参加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钱物面前坚守气节,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四是活动促廉,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使党风廉政建设入耳、入脑、入心,把文化的艺术元素揉和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更加体现廉政文化的亲和力。

4. 扩大群众“四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东林中学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方案 第2篇

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方案

根据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乐山市纪委《关于全市教育领域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的建议书》、乐山市教育局党组《关于开展教育领域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的通知》和井研县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教育领域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的通知》要求,决定在2017年开展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责任分工,梳理管理漏洞,落实整改措施,健全完善机制,强化内部监督,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办学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存在有问题,推进我校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务求取得实效,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组织领导

落实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组 长:石卫东(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副组长:周贵明(支部委员、副校长)

成 员:程海军(支部委员、教导主任)邓平(总务主任)刘毅(总务副主任)何勇(工会主席)但建伟(团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校党支部对全校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各成员对本科室和分管工作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深化改革,做到从业务管理工作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深入学习“两学一做”活动和“护根”行动,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1、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上头脑清醒。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局党委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落实井研县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教育领域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的通知》、“两学一做”和“护根”行动的工作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落实。(1)是要加强领导。(2)是要明确责任分工。(3)是要健全机制。(4)是要强化监督。

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廉政教育,坚定办学理想: 加强学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检查。传达学习省、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我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任务。各科室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总结先进典型,组织广大党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举办讲座、读书思廉,按照井研县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在全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党员中层领导干部的监察;二是加强对党员教师的监察;三是要收费、教辅、违规补课等教育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作风建设

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臵。

1、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要坚决克服不敏锐、不干事、不踏实、不干净、不负责任的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在校教师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完成各项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改进会风和文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会务消费。校园基建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并加强审核和管理。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3、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在广饶奋起赶超中争当六个表率,即:善于学习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表率,真抓实干的表率,勤政为民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廉洁守纪的表率,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感。

4、切实抓好“两支队伍”的作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效能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5、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认真解决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认真解决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的问题;认真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认真解决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的监督和廉洁自律工作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严肃政治纪律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弘扬新风正气,充分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在全校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中开展警示教育。

2、认真执行反腐倡廉有关规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反腐倡廉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委“四个不准”“七个严禁”。

3、加强监督考评。每学年教职工都要认真进行述职述廉,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对违规违纪坚决相处,对学生及家长反映强烈的要进行诫勉谈话。

(四)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大营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纠风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在引深、扎实、有效上下功夫。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提高监督规范的质量和效果,保证各项行政行为、服务行为达到群众满意认可和满意。继续把整改和

解决教师及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问题贯穿到纠风工作全过程,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多渠道校务公开

(1)发挥教代会的基础作用。教代会制度与校务公开具有一致性,作为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主要载体的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学校事务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2)通过各类会议落实相关制度。学校主要通过全校教职工大会、行政会、党员大会、晨会、年级组会议、教研组会议、班主任会、教师恳谈会、学代会、离退休人员情况通报会等会议公开校务。

(3)利用各种传媒扩大影响及加强监督。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报、校报、广播站、宣传橱窗等传媒及时快捷地让教职工了解学校的现状,发展前景。

2、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1)学校通过各种传媒报道学校发展动态;召开家长会、印发小册子、建立家长、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通过向社会公开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以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为总抓手,努力营造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干事创业、公道正派、廉洁勤政、高效服务的良好工作氛围。

(2)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工作。坚持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评议、廉政谈话、廉政档案等制度。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工作人员擅离职守、服务态度冷、硬、横、刁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3、利用政风行风建设契机,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对我校各项工作的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并及时妥善解决处理各种问题,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密切家校关系,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工作。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党务公开。要把解决学生家长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的重点,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事项,实行阳光作业。

(五)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

1、把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和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集体议事原则,建立校长办公会制度,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决策。充

分听取各党支部和党员意见,博取众长,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

2、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扩大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3、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推进综合预算,完善收支分类管理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强化对招标投标重点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政府集中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4、继续强化高透明度的职称评审,教师引进和干部选聘等制度。人事选用和职称评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和业绩优先的原则。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

东林中学党支部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反腐 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市局的部署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务求落到实处。

2、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

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放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来谋划和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领导干部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对班子内部和管辖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务求取得新的更加明显的成效。

3、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渗透 坚持党员自我教育和从严治党相结合。改变以往多种传统的方法,采用党内互通式、讨论交流式、民主评议式等多种形式的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上党风廉政专题党课(每年至少一次)并写好学习体会。开好民主生活会。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作风和行为,要求他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

4、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责任追究

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对领导干部分工负责的工作落实情况,发现的问题处理和解决情况以及责任追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的或应追究责任却没有追究责任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包庇袒护。

井研县东林镇初级中学校

莲藕腐败病防治措施 第3篇

1.危害症状

病株早期叶色淡,叶缘青枯,叶片卷曲,全叶变褐焦枯。叶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顶端多呈弯曲、褐色干枯。有的叶片在发病初期呈青枯状,后期变黄枯死。地下茎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作横切面检查,在近中心维管束部分变淡褐色至褐色,并可延至当年生的地下茎。后期根茎、莲鞭及根部呈褐色至紫黑色,根茎纵皱或腐烂。采收的根茎储放数日后,上面可长出白色霉状物。

2.发病规律

莲藕腐败病一般在6月上旬前后发病,6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期。阴雨多、日照寡的天气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3.防治措施

莲藕腐败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改进栽培管理技术,采取栽植无病种藕、水旱轮作、清洁田园、科学管理水肥等农业和物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

(1)清理病残体,减少病源。挖出病烂藕,及时清理病叶、病秆,集中销毁。(2)撒生石灰,对土壤消毒。每亩撒施生石灰100公斤。撒施时间一是冬季翻耕时,二是种植前10~15天。(3)藕田灌深水。冬天不宜晒田,要保持水面。(4)科学施肥。不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每年追肥2~3次,分别于立叶开始出现时、长有5~6片立叶时和终止叶出现时追肥。(5)药剂浸种。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0毫升,兑水处理100公斤藕种,覆膜后浸种1天。浸种后直接播种,藕种不能晾干。(6)轮作倒茬。尤其是在腐烂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要轮作倒茬,可种睡莲。(7)科学灌水。灌水原则为“前浅、中深、后浅”。移栽后灌水浅(5~10厘米),提高地温,促进种藕发芽和根系生长;夏季高温季节深灌(22~30厘米)或流水灌溉,发病期宜深水灌溉,降低地温,抑制病菌繁殖;9月后逐步降低水层至10厘米左右,提高地温,以利莲藕积累养分,增加产量。(8)从正规的部门调运无菌藕种。对自留种要求:从无病地块挖取种藕,最好随选随栽。选有2~3节藕身、外皮无伤、色泽正常的种藕。(9)药剂防治。用药剂和泥巴做成药丸(药:土=1:300),在荷叶刚露尖时撒到藕田中。发病初期,叶面喷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莲藕叶片上蜡质较多,应于无风晴天喷药,并加入有机硅类黏着剂。

浅析有效防治腐败 第4篇

腐败问题的产生, 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化因素不容忽视, 它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途径。旧文化的消极影响是产生腐败的文化根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官本位、官僚主义、走关系找门路等思想认识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固化的思维。当前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土壤, 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带来的商品拜物教和极端利己意识为腐败行为带来了可乘之机, 一些人崇尚金钱万能, 个人主义盛行, 自私自利, 总是想着怎样用歪门邪道升官发财。凡此种种, 无不给廉政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也为防治腐败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是构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基础, 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

(一) 重视发挥现有制度功能。

近些年来, 党制定了很多法规制度,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等等, 这些法规制度的出台, 对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规范从政行为,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 多数制度的有效性和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发展会逐渐减弱, 但在新的制度出现之前, 其合理成分的功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保持法规制度的有效性和生命力, 就要持续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 保证其贯彻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打折扣、不走形式。

(二) 补充完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防治腐败的全过程, 形成完备的

制度体系, 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修订, 又与其他制度协调配合;既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 又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既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 又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 注重发挥防治腐败制度建设整体效能。注重制定实施细则, 逐步将一些原则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在制度建设的配套上, 坚持科学有效、行得通、做得到的原则, 推动制度创新, 进一步修改完善不适应时代和发展需要的制度。

(三) 正确运用制度。

运用制度防治腐败是根本性的预防, 需要正确的方法使制度运行顺畅, 切实发挥制度的强制作用, 抓好制度的落实, 要求下级做到的, 上级要首先做到, 一级带一级, 一级抓一级, 做出榜样, 抓出成效, 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良好风气。建立分析预测机制, 运用制度规定定期分析风气建设形势, 搞好预测, 掌握苗头, 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依靠制度, 坚持从小事抓起, 从具体问题抓起, 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专项整治, 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整治。

三、坚持做好监督制约。

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武器, 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努力形成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一) 促进和加强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是对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遵守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机制, 党依靠自身力量, 对党员、党的干部、党组织的各种权力加以制约,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政治意识, 认清党内监督对单位建设和个人成长进步的积极意义, 切实解决不愿接受党内监督的问题。拓宽党内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党委 (支部) 民主生活会和党小组的作用, 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使每名党员都能够自觉接受监督。通过扩大党内监督, 使公务人员体会到监督无处不在, 进而拒绝腐败。

(二) 重视和发展党外监督。

《党内监督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 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群众监督, 是一种最深入、最广泛、最朴实的监督, 也是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保证。要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 还群众最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让群众监督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使公开制度始终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 调动和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监督。

(三) 积极改进监督方法。

防治腐败工作 第5篇

进一步加大防治腐败工作力度

省预防腐败局副处级纪检监督员刘南中

(2012年9月28日)

我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谈谈防治腐败这个问题,主要谈三个方面:

一、防治腐败是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

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如何有什么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突出的一个。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损害党和国家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最终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始终是治国理政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1、腐败是影响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廉政兴邦,腐败亡国。”纵观古今中外,贪污和腐败都

是治国理政的大敌。尽管腐败不是导致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但却起到了激化矛盾、动摇民心、最终导致政权灭亡的“催化剂”作用。“自古王者兴,未有不由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奢侈”。一个新的政权,往往在开始之初,能够实行清 1

明政治,得到蓬勃发展,但往往因为朝政逐步腐朽昏暗,民怨沸腾,人民揭竿而起,最后人亡政息,历史上的无数朝代就在这一怪圈中循环往复,而导致这一怪圈的重要因素,就是腐败。

2、防治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的顽疾,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当今世界,虽然各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所有国家,不管大小和贫富,不论“姓社”和“姓资”,都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没有国别,也没有社会制度的之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防治腐败的历史过程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反对消极腐败现象作为重要奋斗目标,在同腐败作斗争的问题上从未放松过。主要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党后到建国前后,主要是惩治贪污腐化。建党后的几个大案要案,基本都是贪污腐化。

第二阶段,主要是防治行贿受贿。随着我们源头治腐工作的深入,各个部门对财务管理和现金管理越来越严格,要动用一笔钱很不容易了,要经过层层审核,多人签字把关,银行也实行了实名制,各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再想贪污挪用很不容易了。即使你找到漏洞进行贪污,这么多的监督环节,总有一个环节会被很快被发现。因此,贪污挪用的情况逐步少了,而腐败现象也逐步转为以行贿受贿为主。

第三阶段:防治利益冲突。随着我们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行贿受贿也无外藏身了,敢于直接接受行贿的官员越来越少,腐败分子于是又转变了方式:有的行贿人把钱物送给官员的妻子子女,有的把官员子女送往国外并提供学费,有的官员以亲戚名义经商办企业等等,这就是利益冲突。

三、防治腐败的基本方法

坚持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防治腐败的措施五花八门,不可胜数。但是总体而言,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惩治,一个是预防。惩治治标,预防治本。一般而言,现在我们讲预防腐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教育。“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教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反腐倡廉方针政策教育、宗旨教育、党纪政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

二是制度。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二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三是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制度。四是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具体制度。

三是监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了这么一句很风趣的话:“与其说人性善不如说人性恶更加接近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包括领导在内的人都是人而不是神,都必须在监督下开展工作。监督制约有二个重点:一是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二是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

使的监督。监督的重点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

四是改革。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体制性特征。我们有很多腐败都属于制度性腐败。这种腐败往往与现行制度纠缠在一起,借助制度体系提供的便利条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个时期比较突出的腐败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才能彻底得到遏制。主要是七个方面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财政体制、金融和投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

五、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向有关机关申报财产并接受监督检查的制度规范总称。最早起源于英国,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这一制度。

(一)重要意义。

1、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2、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3、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履行联合国义务和回应社会期待的现实要求。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风险顾虑。

2、技术操作困难。

3、法律适用困境。

(三)积极稳妥推进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六、廉政风险防控。廉政风险防控是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一项创新性工作。最早从北京市崇文区开始,后来在北京市得到推广。现在,国内不少地方如江苏、河北、四川、宁夏、甘肃、安徽、福建等省(市)相继开展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工作,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一)廉政风险防控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廉政风险,是指党和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受委派、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廉洁从政的不确定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从防控对象看,具有客观性。

2、从防控目的看,具有前瞻性。

3、从防控部位看,具有针对性。

4、从防控策略看,具有系统性。

(二)主要内容。我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始于2008年。近两年来,我省在全省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逐步形成了有湖北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目前,湖北模式得到了中央纪委的认可,在全国的影响很大。主要内容是建立“五大机制”。

一是建立以情景推理为主要方法的分析查找机制。二是建立以分权制权为主要方式的应对防范机制。

三是建立以流程监管为主要手段的监督控制机制。四是建立以迹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警处臵机制。

五是建立以勤政廉政为主要目标的保护激励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风险教育。

二是开展风险查找。

三是制定防范措施。

四是强化预警处臵。

七、制度廉洁性评估

(一)制度廉洁性评估的由来。制度廉洁性评估来源于香港的制度审查制度。香港廉政公署的防止贪污处主要就是进行制度、程序的审查工作,审查以后提出反贪建议,在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制定新法规、政策和程序时,向他们提供反贪建议,以确保制度不存在贪污漏洞。

(二)制度廉洁性评估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是反腐倡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二是针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及时修订完善制度,防止出现利益冲突,消除腐败条件。

三是针对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

四是针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

五是针对立法腐败。

论把握防治腐败中“两权”环节 第6篇

1 把握“权位”设立环节, 构建适度权力结构

“权位”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中的行政机构、领导干部、普通干部以及其他人员权力位置的合理科学配置。科学设立其机构、干部和其他人员的“权位”是防治消除权力腐败的根本要素。“权位”是展示其机构、干部以及其他人员工作才能的重要舞台。为此, 作为“权位”设置的组织编制机构及主要领导干部, 一是要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 适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并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 科学决策设置各层级的“权位”, 坚决杜绝不按编制法规办事的思想和行为, 做到从顶层确保设置“权位”的工作公正廉洁,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发生。二是依据地域及事务分类范围, 科学匹配相应各层级“权位”的数量, 严禁超额多设、空位虚设和人为漏设某些重要“权位”, 严禁“权钱交易”, 消除权力腐败。三是根据管辖地区及社会事务, 构建对应“权位”的权力大小限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行为或者权力过于分散失去权力执行效能。四是配置适度“权位”相适应的辅助设施条件。坚决制止不切实际的超额高配“楼堂馆所”等设施建设, 杜绝“官商腐败”和铺张浪费。五是根据“权位”工作实践的执行情况, 不断地调查分析研究, 随时进行“权位”体制改革, 适时取消、下放、整合和增设必须的所属“权位”, 合理科学高效地发挥适度权力结构的相应功能。

2 把握“权者”选拔环节, 确保执行权力安全

“权者”是指依据授权组织获得适度权力的行政机构、领导干部、普通干部以及其他人员。依法科学选拔领导班子成员、组织干部人事机构成员、选准所属优秀干部和其他岗位人员, 是防治权力腐败的核心要素。“人看人, 户看户, 群众看的是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以及选拔任用各级干部工作极端重要。为此, 在领导班子建设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 一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及组织干部人事机构, 必须树立“公正”意识, 做到自身思想政治合格、业务素质过硬, 决不在选拔任用所属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及组织干部人事机构工作中存在腐败思想及行为, 要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精神, 确保自身工作廉洁。二是领导班子、主要领导、选拔任用干部以及其他岗位人员, 要严格履行选拔任用干部和其他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等, 把准选任方向,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严格选拔程序, 选准优秀干部和其他岗位人员, 严禁“拉搞关系”和“买官卖官”行为, 进一步根除选拔任用干部和其他人员工作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三是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权者”不论职务级别高低, 思想政治上必须合格, 永远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 确保所授权力掌握在可靠的“权者”手中, 保持思想作风永不变色。四是把握才能标准。“权者”在思想政治合格的前提下, 同时必须具备履行职责的实际才能, 尤其是领导干部, 要具有正确实施组织、决策、领导、指挥、协调和监督工作的能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依据现实定位子, 把握标准选人才, 全面防治权力腐败。

3 把握“两权”环节的相关问题及要求

把握“两权”环节, 还要同时把握“权责”、“权督”和“权惩”三权环节, 这“五权”建设是防治腐败的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 密不可分。一是“权责”方面。坚决履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机构职责、党员、公民义务及权利;履行干部的一般职责和特别职责;制定权力职责要“权责”边界分明, 避免重叠职责或遗漏失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观、学习观、履职观”;注重实时执行环节, 随时“回头看”, 及时反馈问题, 并进一步加以调整改进。二是“权督”方面。“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顶层决策建立中央人民监督院及直属地方人民监督院, 其干部要垂领直免, 人、财、权、物单列独立, 中央人民监督院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监督院机构干部要德优才良, 道德素质优秀, 履职才能良好, 决不贪腐变质, 否则严惩不贷;人民监督院及其干部要权大薪高和身健人安。三是“权惩”方面。地方人民检察院和地方人民法院, 垂直对上级机构负责, 以便独立执行公务;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地方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干部, 上级组织公正直线任免, 当地任何机构无权任免, 权力级别适当高于当地同级职务;检察官、法官思想政治合格, 业务素质过硬, 严格履行职责, 严厉惩治权力滥用;以制度规定保证检察官、法官的人身安全, 工薪待遇较高, 人、财、权、物独立单列, 保证其全身心投入工作, 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

摘要:“两权”是指“权位”和“权者”。防治腐败要素中, “权位”是根本要素, “权者”是核心要素。重点论述了“权位”和“权者”的“笼子”及政治体制建设, 即:把握“权位”设立环节, 构建适度权力结构;把握“权者”选拔环节, 确保执行权力安全。做到:设立“权位”服务人民, 选拔“权者”德才兼优, 进一步防治权力腐败。

关键词:权位,权者,防治,腐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C].2013, (11) .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C].2014, (10) .

高校腐败现象的诱因及防治对策 第7篇

有专家认为,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腐败高潮, 并对高校产生了深刻影响[1]。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高校工作人员腐败行为滋生蔓延, 到21世纪某些人员腐败组织更加成熟化, 手段更加隐蔽化,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职务之便,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近年来, 大学高级管理层犯罪、尤其是卷入经济犯罪的案件已频繁发生, 高校中少数干部与普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一直是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类型之一。根据河南省检察机关举报中心提供的数据, 从2006—2009年, 高校干部腐败按涉案罪名看, 贪污罪、受贿罪占比例较大。在查处的80人中, 涉嫌受贿或单位受贿的36人, 占45%;涉嫌贪污的28人, 占35%;涉嫌挪用公款的7人, 占8.8%;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的6人, 占7.5%;涉嫌行贿的3人, 占3.7%[2]。

2. 徇私舞弊, 渎职犯罪。

高校大案、窝案、串案时有发生, “扎堆腐败”, 其特点由过去的单人作案、金额较小发展到现在分管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串通一气, 结成犯罪联盟, 共同实施犯罪, 肆无忌惮地为个人谋取私利。高校内部存在的比较牢固的关系, 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科研合作关系使人们相互协作、共得利益、相互推介, 不同高校之间横向联系, 共同参与实施受贿行为, 如某省几所高校基建腐败案, 利用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在学校基础建设中横向联系, 共同参与, 利益均沾。

3. 利用行业部门权力为小团体与个人谋私利。

从近年情况来看, 高校腐败的主要领域主要集中在采购领域、财务管理领域、基本建设领域、招生领域、后勤管理领域等掌管学校资金、物资进出和权力较大的人、财、物等相关部门, 而且主要涉及中层处级领导干部。基建、采购、招生部门三个部门的案发率占到高校腐败案例的63.5%[3]。根据河南省检察机关举报中心提供的数据, 在2006—2009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 在基础工程建设环节涉案21人, 占总人数的26.3%, 在后勤管理环节涉案20人, 占总人数的25%[2]。高校内发案领域逐步扩大, 某些部门腐败案发过程长, 手段隐蔽, 查处难度比较大。

4. 学术失范, 学风不正。

高校中个别工作人员学术失范行为也屡见报端, 被人痛斥为“学术腐败”。如在职称评审之中由于门户之见、亲疏之分、个人利害等因素显失公平, 或者托人情、走后门、送红包行贿赂。有的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虽然这只是个别与局部现象, 但是这种学术不良行为危害了学风与校风。

综上所述, 与社会其他行业、部门相比, 高校腐败现象具有如下特点: (1) 滞后性。作为象牙塔的高校,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相对于社会其他部门要来的晚。 (2) 趋同性。在社会公权部门腐败的背景下, 少数高校干部抵制物欲的能力不断下降, 高等教育的独立精神不断缺失[4]。 (3) 轻微性。相对于其他行业、部门, 高校干部的腐败程度较轻, 高校的学风比社会要好。 (4) 智能性。是高校腐败案件涉及的作案人员普遍学历较高, 并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 在实施犯罪前精心策划, 方式多样, 有些还采用高科技作案, 出现智能化作案倾向。 (5) 强辐射性。高校干部腐败在社会上影响恶劣, 关系到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的未来。

二、高校腐败现象的成因分析

1. 经费筹集渠道的增多, 为高校干部腐败提供了机会。

根据《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 高校经费的来源已经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5], 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向学生及其他服务收取的费用、校办产业的收入、科研经费的收入、社会捐赠赞助及各种基金等。国家财政拨款在学校全部经费来源中比例逐年下降, 其他经费的筹措显得越发重要[6]。对高校筹资渠道的规范与监控不力, 必然会导致高校财务管理的无序, 增加高校违法违纪的机会。

2. 社会利益群体对教育资源的非正当竞争是高校干部腐败的外部诱因。

随着学校办学经费的增加, 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些对学校的教育资源有着需求的企业、团体和个人为谋取利益, 拉拢掌管“人、财、物”等大权的实权部门与实权人物。2009年河南省纪检委查处的80名高校腐败干部中, 在基础工程建设环节犯罪方式包括单位负责人收受工程承包商贿赂、暗箱操作发包工程, 基建工作人员利用购买基建材料之机索贿受贿, 财务人员利用划拨、支付工程款的便利对承包商吃拿卡要等。在后勤管理环节主要犯罪方式有:利用购买教材、图书、物资装备之机收取回扣, “明扣”转入“小金库”集体挥霍, “暗扣”则中饱私囊;利用管理学校食堂、超市等便利, 贪污挪用租金或收取承包商的贿赂[2]。

3. 内部管理薄弱与外部监督欠缺, 是高校干部腐败的制度诱因。

高校管理不同程度存在内部管理薄弱的问题, 表现为“权力无为”[4], “责任主体不到位”。作为权力主体, 一些高校领导干部或者责任心不强, 工作缺乏创造性;或者为了个人或团体的利益不去行使应尽之权力, 该管的不管, 或者缺乏管理能力, 为一些实权部门的权力滥用提供了机会。一些领导作为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 责任意识淡薄, 不认真履行监督责任, 疏于教育、管理、监督, 致使一些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发生。

4. 拜金主义与享乐思想盛行是高校干部腐败的道德诱因。

在社会转型期, 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也趋于多元化。一些高校干部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了倾斜、扭曲, “投机”、“侥幸”、“冒险”心理成为他们犯罪主观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 腐蚀着高校的党风、校风、学风。

三、高校干部腐败的滋生蔓延规律及防治对策

1. 高校干部腐败现象已进入腐败的易发高发期, 高校反腐败必须知难而进。

高校干部腐败现象有一个规模由小至大, 数量由少至多, 程度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 大量的事实与迹象表明, 虽然高校干部腐败较之于社会公权部门, 规模较小、数量相对少、程度相对较轻, 却又逐步与社会腐败趋同的特征。防治高校干部腐败要“知难”。高校反腐败之难, 不在于高校干部腐败的严重程度, 而在于这种认知的误区或不足[4]。在高校一个熟人群体中, 老乡关系、同事关系、师门关系错综复杂, 反腐败会受到层层干扰或人情攻击。

2. 高校干部腐败现象易发于“人、财、物”管理比较集中的实权领域与部门, 反腐败必须重点突出。

近年来, 各高校立案查处的案件统计表明, 高校干部腐败绝大多数发生于“人、财、物”管理比较集中的领域与部门, 如招生、财务管理、基建工程、后勤等领域, 这些部门大多有一定实权, 权力具有一定的易腐性, 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越轨与滥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纪检部门定期校务公开, 特别是敏感领域, 如人事任免、基建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结果等都要采取公示的方式向全校教职工公开;进行静态信息公开的同时, 加强决策过程中、决策前的信息公开[7]。建立重点部门的财产申报和离任审计制度。其他领导干部及处于特殊岗位的人员在任职前要申报个人财产并公告。规范高校信息公开的形式、内容、程序、方法, 激励一般职工、教师、学生监督, 同时借助社会媒体力量和其他外部力量监督, 健全新闻、舆论、纪检、举报等全方位社会监督体制。

3. 高校干部腐败现象易发于权力监控薄弱处, 消退于有效的权力制衡时, 必须加大权力制衡与监督力度。

哪里的权力监控薄弱, 哪里就有权力的滥用。何时缺乏权力制衡, 何时引发权力腐败。高校运行的内外部监控薄弱, 减少了腐败的风险与机会成本。健全高校的权力监督机制, 改变目前高校行政部门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的模式, 合理设置高校权力机构, 明确决策权、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权责界限, 将重要部门的资金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等管理权限分开, 使职权部门内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形成既互相分工又互相制约, 加强工会、教代会、职代会对部门权力的监督。

4. 高校腐败现象常滋生于行业改革启动之时, 消退于新

机制日益完善时, 必须不断探索经验, 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遏制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经过改革开放所形成的规则、体制、制度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社会公共秩序体系尚不能实现完全的良性运作, 存在着滋生腐败的大量的秩序缝隙或制度漏洞[8]。在高校发展变革比较大的时期, 制度漏洞就会为腐败的滋生提供可乘之机。如高校收费的“双轨制”、“创收活动”的蓬勃兴起, 导致了资金体外循环, 截留和私分应缴款项的现象比较普遍。当一些高校实行“财力集中, 财权下放、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后,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违纪行为明显减少。

上述规律启示我们, 伴随着行业变革滋生的腐败现象, 只能通过深化机制改革得到解决。必须在重大变革措施前预计到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 而给予预先的防范。防治腐败必然贯穿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吴一平.经济转轨、集体腐败与政治改革——基于中国转轨经验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05, (3) :21-29.

[2]乔德福.预防腐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156.

[3]常天义, 王开业.高等学校反腐败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23.

[4]罗忠敏.腐败成因与防治对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92-293.

[5]高云华, 叶宏开.高等学校纪检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99.

[6]刘文革, 张广中, 曲振涛.道德文化、腐败与经济转型[J].经济研究, 2003, (12) :27-33.

[7]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56.

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问题与防治对策 第8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腐败形式更是复杂多样。2015 年伊始,中央将“打虎拍蝇”战略重点转移到国企甚至央企,上市公司已然成为反腐肃贪的主战场之一。据统计,在2009 年至2013 年仅五年的时间里,我国企业家犯罪案件多达1116 起,涉及的国企高管犯罪金额高达8812 万元,而2014 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显示,本年度企业家犯罪案例多达426 起,相当于每天至少出现一例,频率之高令人咋舌。不仅如此,高管腐败手段也呈现出高超的技巧性和隐蔽性,“窝案”、“串案”、“塌方式腐败”以及“葛朗台式”腐败数不胜数。很多反腐大案例如华润集团宋林案、刘铁男案、中国移动腐败案和中石油窝案等等,不仅涉及范围广、牵扯人员多,而且表明了腐败已经蔓延至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尤其危害到了经济命脉产业。治理高管腐败问题刻不容缓,应该在剖析高管腐败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寻找有力的预防和惩治对策。这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健康发展,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成因

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产生源于多方面原因,本文按照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将其分为三类:人性层面、公司治理层面和外部环境层面。

(一)人性层面

1、利益寻租动机

企业高管腐败主要表现为权力寻租,与企业内部的权力配置紧密相关(徐细雄,2012),寻租可以带来更多报酬,所以企业热衷于腐败,而非研发创新(Shleifer and Vishny,1994)。利益驱动是产生财务腐败的先决因素(高天宏等,2002)。谋取控制权私利的寻租动机是高管腐败的关键驱动因素(高旸,2005)。由于信息不对称,高管利用自身的权力寻租,进而为自己谋取利益,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利益,例如权力、金钱、地位等。

2、价值观念扭曲

很多高管选择腐败一方面是受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部分高管自以为是地认为那些腐败而来的利益是一种理所当然。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下,几乎所有的高管能够有他们今日的成就,肯定是比常人多付出了几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就目前公司高管的学历而言,绝大部分都是硕士以上学位。所以当成为高管的那一刻或许是他们认为苦尽甘来的时刻,于是高官们开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攫取公司和社会的利益,甚至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取款机”。其实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高管的职业道德观念也是淡薄的。目前我国公司给予高管的薪酬和福利可以说是和高管的劳动付出是相匹配的,甚至有些公司高薪养廉,所以关键还是在于高管的价值观念扭曲,思想道德沦丧。

(二)公司治理层面

1、法人治理结构失衡

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上市改制并不成熟,也不彻底,致使这一重大遗留问题。一方面,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功能。另一方面,董事会中成员虽多,而有人是“一股独大”、“独掌专权”,有人是“搭便车”,管理秩序冗杂无章。而且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错位严重破坏了公司治理的正常运行秩序。

2、权力资本过剩

高管之所以敢于腐败,是因为其有能力和权力腐败。过度的权利为高管的腐败行为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并以表面看似合法合理的行为掩护了其丑陋不堪的罪行。其实追溯到我国历史的各朝各代,可以发现每个腐败案件背后都藏有巨大的权力在支撑。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领域的高管腐败现象日益猖狂,主要是由于高管同样“手握大权”。企业赋予高管控制权就有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贬损企业价值和投资者财富。所以权力过分集中是腐败的总病根儿(李永忠,2013),也是高管腐败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有了绝对的权力,高管才可以有能力控制和决定资源的配置,进而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各种腐败手段为利益相关人提供好处,为自己谋取利益。例如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行为主体都以董事长、总经理为主,甚至是兼任两职的CEO,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企业腐败的高发群体是拥有过度权力的高管们。

3、公司内部监督失效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备并不完善,虽然按法律程序都设有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但实际上有名无实,形同虚设。一方面,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些高管甚至直接由董事会成员擅自任命,其中就包括部分监事会成员,这些成员出于感恩或无奈,不愿也不敢去监督和揭发上级高管的腐败行径,有甚者可能会协同腐败。另一方面,由于独立董事是公司外部人员,获取信息量少且时效性差,再加之有些独立董事纯属“挂名”董事,无所作为,这就造成监督不力的局面。

4、经理人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少数高管成员手里。虽然经理人选拔必须通过董事会集体决策,而现实中往往是这些少数高管掌控一切局面。由于职业经理人在选拔过程中,外部经理人市场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格局,所以主要通过内部市场选拔,但内部市场可供录用的职业经理人的数量有限,有资格和能力竞聘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最主要的是负责选拔的董事会成员徇私舞弊,完全不考虑公司利益和长远发展,直接提拔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亲近之人,严重影响了职业经理人的质量。

(三)外部环境层面

1、法律约束环节薄弱

有效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惩罚措施可以打击高管腐败,减少腐败发生率。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并未有好转之势,这说明法律法规对于高管腐败的管制并不到位,不仅打压力度不够,而且有诸多漏洞。首先,关于惩治腐败的高管人员的法律规定很少,甚至无法可依,这就给高管腐败以可乘之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腐败的成本。其次,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令,但是执法不严、制裁无力,对高管的约束力不强。再次,法律监管和处罚的效率低下,时效性差。例如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决定,一般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给出披露公告。

2、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理论上讲,政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媒体等部门都对公司负有监管责任,而实际上,这些部门监管不到位或是缺乏力度。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现状之一就是官商结合,政府为企业及其高管的腐败行为撑起保护伞,非但没有做好监管的本职工作,还“为虎作伥”。而金融机构通常作为公司的债权方,应该经常关注公司的债务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比,防止高管在经营惨淡的情况下继续贪腐,但实际上金融机构往往在借贷程序完成后,对公司经营状况了解甚少,这就减少了高管腐败的债务约束力。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财务、上市资格等方面的审查单位,对整个证券行业都至关重要,而有些事务所由于与公司存在长期合作,这种关联性可能使得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并不真实,不仅没有对公司经营过程进行监管,还可能给众多中小投资者以错误的导向。

三、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防治对策

(一)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预防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准确定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等的职能,调整错位和越权现象,确保各级别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真正落实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保证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真正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经理人是真正凭借知识和才华受聘于董事会。此外,公司在调整股权方面,应该依据自身发展情况而定,把握最优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

(2)加强内部监督。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对整个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方面负有监督职责,而实际上,两者的职能并未达到理想功效。所以要加强公司内部对高管腐败行为的监督,确保监事会成员产生于股东大会的公平选举。另外公司在从外界选择聘用独立董事成员时,不仅要考虑候选人能力的大小,还要考虑其作为独立董事,能够有所作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为公司带来最大化效益。

(3)健全经理人选拔机制。第一,应重视经理候选人的个人信用水平,经理人的信誉关乎公司整体的商誉;第二,要完善外部选拔市场,扩大选拔范围,提高选拔质量;第三,选拔过程要严格按程序执行,不给“关系户”可乘之机,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第四,延长考察期,增加业绩评价考核,这样才有利于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重复博弈,避免道德危机。

(4)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加强公司财务的透明程度,是要让一切财务事项都在“阳光”下进行,应该保证公司信息逐渐向社会及中小投资者公开,增加成本投入,加强反腐的力度,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财务腐败(张天明,2003)。

2.强化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包括新闻媒体、各证券报纸、地方报纸、证监会、沪深交易所诚信档案、社会群体等外界监督。应该在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强化社会监督的效果,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一方面,可以将新闻媒体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单独设立一个证券市场监督模块,使其规范化和法律化,同时增强其主动权与独立性。另一方面,鼓励人民群众监督,建立匿名信访制度,扩展电话网络举报途径,这样既可以保护群众自身利益,又可以有效监督腐败现象。

3、加强高管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

利益驱动及对金钱和权力的强烈欲望是高管人员主动腐败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高管人员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可以从主观心理方面抵制腐败诱惑。第一,应增强高管人员的思想教育。反腐工作的重心应转向培训和教育,同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宋国勇,2008)。第二,应提升高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完善道德建设体系可以使高管正视会计法律法规,正视职业操守,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违背道德良知,做出不正当甚至违法的行为。当然,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也并不是说公司每周举行例会就可以的,而是高管修正自我认知并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消除腐败风气。

(二)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惩治措施

1、健全高管腐败惩治机制

健全高管腐败惩治机制,是从多方位多层次来达成对于腐败高管的惩戒效果,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强硬的队伍(施丽君,2012;边志新;2012),这支队伍不仅要包括纪检部门、司法机关等,重要的是要联合上市公司及其下属部门,建立企检共建活动。首先纪检督查部门作风要正派、过硬,有些高管之所以肆无忌惮地腐败,部分原因是纪委监察的失职,甚至官商结合。所以必须肃清反腐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加强政治修养。此外还要重点完善财会人员的举报机制。想要财会人员主动举报,提供反腐线索,必须为其职务权利要提供法律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还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2、提高高管腐败的成本

依据成本收益理论,上市公司高管普遍腐败的原因之一在于腐败的低成本和高收益(王莹,2011)。所以让高管承担不起腐败后果,才是遏制腐败最直接有效的举措,本文认为增加高管腐败成本应从法律、经济和社会三方面考虑:

(1)提高高管腐败的法律成本。一方面,立法机构应该制定更加具体明晰的实施细则,明确腐败行为的判断标准和对腐败人员的刑事责任,避免法律条例的混乱与漏洞,使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更有可执行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严加审查高管层的行为,避免高管将其责任推卸为集体过错而逃离法网。

(2)提高高管腐败的经济成本。针对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行为,不仅要加大对高管的法律制裁,而且要全力追回其贪赃的经济利益,特别是涉及到重大财产的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等违规行为,对于移资外逃的高管,更要加倍惩处。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增加了高管腐败的后顾之忧,就会从心理上筑起一道不敢轻易腐败的防线。

(3)提高高管腐败的社会成本。社会成本包括职位处分、声誉受损、再就业困难等方面的成本,增加高管腐败的社会成本,既要营造反腐的社会监督环境,还要拓宽大众传播渠道,包括增设腐败案件查处的报刊专栏与广播公共频道等,保证查处的一起高管腐败案件都长期暴露在阳光之下。

鉴于治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漫长过程,想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定很难。但高管腐败问题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各部门和大众群体齐心协力,多管齐下,那么高管自身道德提升,便不愿腐败;公司治理的完善使其不能腐败;外界监督和法律惩治使其不敢腐败,如此,最终一定可以还社会一个清明廉洁的资本市场。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其形成原因可以从人性层面、公司治理层面和外部环境层面来思考。为了有效遏制高管腐败引发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可很据其成因从源头预防和事后惩治两方面进行治理。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预防,惩治

参考文献

[1]徐细雄.企业高管腐败研究前沿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04)73-80

[2]Shleifer A.and Vishny R.Politicians and Firm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4)995-1025

[3]高天宏,李惠琴.浅谈社会转型期的财务腐败问题.社科纵横.2002(01)40-41

[4]高旸.上市公司财务腐败的寻源与治理策略.辽东学院学报.2005(01)5-47

[5]张天明.财务腐败的生成及治理.中国农垦经济.2003(06)5-46

[6]宋国勇.论财务腐败的成因及综合治理.财会研究.2008(21)68-69

[7]施丽君.企业财务腐败的治理研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02)52-54+61

[8]边志新.浅谈如何加强监管杜绝财务腐败.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40-141

腐败马铃薯中毒的危害与防治 第9篇

在马铃薯种植地区, 每年春天都会有一些家畜——马、牛、羊和猪因吃发芽腐烂的马铃薯而发生中毒的病例。这是因为发芽腐烂的马铃薯中有毒物质“龙葵素”的含量增高所致。龙葵素又叫马铃薯素, 是一种有毒的生物碱, 主要存在于马铃薯的花、块根、幼芽和茎叶内。据有关资料显示, 马铃薯幼芽中含龙葵素0.5%、绿叶中含0.25%、花内含0.01%、成熟马铃薯块根含0.004%、马铃薯皮内含0.01%。

经长时间贮存后, 马铃薯块根的龙葵素含量明显增多, 当贮存到第2年7月份时块根内的龙葵素可增加到0.11%;贮存到腐烂变质时块根内的龙葵素含量可达0.58%~1.84%、芽内龙葵素含量可达4.76%。

农村很多地方贮存的马铃薯到了腐烂变质的时候一般会通过2条途径处理:一是随意扔到垃圾堆, 二是稍好的直接扔到圈舍喂猪、喂牛、喂马或喂羊。扔到垃圾堆的土豆往往又被外出使役或放牧的家畜拣食, 引起中毒;扔到牲畜圈内的腐烂土豆, 则可以直接引起动物龙葵素中毒;其次, 腐烂变质的土豆中硝酸盐含量可达4.7%, 还可以在外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或在肠道中转化成亚硝酸盐, 引起动物亚硝酸盐中毒;第三, 腐烂变质的土豆中腐败菌产生的毒素对机体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2发病机制

龙葵素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 动物的胃肠道黏膜正常时对毒素的吸收很慢, 故动物吃食腐烂变质的马铃薯块根后一般不会马上发病, 多在吃食后4~7 d时间才会发病;当胃肠发炎或黏膜受损时, 毒素就会被迅速吸收。

龙葵素毒素首先对胃肠道黏膜呈现强烈的刺激, 引起患畜发生重剧性胃肠炎;其次, 毒素被机体吸收后, 到达延脑和脊髓, 使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末梢发生麻痹, 患畜出现口唇黏膜肿胀、麻痹, 轻度流涎, 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第三, 龙葵素被吸收后还能破坏红细胞, 使动物机体出现溶血现象。

3主要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天和初夏季节, 气温回暖、土豆发芽变质的时候, 马铃薯中毒的共同症状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机能紊乱。

1) 重度中毒。当动物吃食了含毒量高的马铃薯部位 (如马铃薯茎、叶或腐败变质的马铃薯块根) 数量大时就会引起剧烈中毒。患畜先出现兴奋不安、狂暴、向前猛冲猛撞症状;继而转为精神沉郁、后驱无力、步态不稳, 共济失调症状, 甚至麻痹。发病后期, 患畜可视黏膜发绀、呼吸无力、次数减少, 心脏衰弱, 瞳孔散大, 全身痉挛, 约经2~3 d死亡。

2) 轻度中毒。当动物吃食有毒马铃薯的量少、而且动物的胃肠道黏膜健康时, 就会出现轻度中毒症状。轻度中毒的动物一般在吃食腐败变质马铃薯4~7 d后开始发病, 有的甚至在吃食后7~10 d才发病。病初, 患畜食欲减退、口腔黏膜肿胀、流涎、呕吐, 个别患畜可能出现剧烈腹泻。再往后患畜还会出现精神沉郁、口唇麻痹、肌肉迟缓, 极度衰弱, 皮温不正等症状。孕畜往往发生流产。

临床上发生轻度马铃薯中毒时, 常常和消化不良或胃寒胃虚症状相混淆, 但按照脾胃不和的原理去治疗很难有确切的疗效。

3) 慢性中毒。当动物采食量小时, 往往表现慢性中毒症状。无论是牛、羊、还是马, 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 都会在患畜口唇周围、肛门、尾根、四肢的系凹部以及乳房和阴道部位发生湿疹和水泡性皮炎, 这种症状叫“马铃薯性斑疹”, 是慢性龙葵素中毒的特征性症状;“马铃薯性斑疹”在猪则为腹部皮下发生湿疹, 头颈和眼睑部则发生水肿。

4治疗方法

1) 立即停喂可疑的马铃薯饲料, 改喂其他优质安全饲料。

2) 排出胃肠道有害内容物:可用盐类泻剂或油类泻剂缓泻 (如人工盐、石蜡油) 灌服, 牛、马还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猪还可用1%硫酸铜溶液20~50 m L灌服催吐。

3) 对中毒较重的患畜, 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 5%葡萄糖盐水以及复方氯化钠溶液 (林格氏液) 以解毒和补液。

4) 笔者在治疗这类病时, 常常配合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效果更好。既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功能恢复, 又可以增强解毒效果。

5) 对狂躁不安的患畜可应用镇静剂, 如溴化钠或盐酸氯丙嗪。2.5%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用量为:马、牛10~20 m L, 肌肉注射, 或马、牛5~10 m L静脉注射;猪1~2 m L肌肉注射。

6) 对胃肠炎患畜, 可灌服1%鞣酸溶液, 同时饮水中加“补液盐”防止脱水。

摘要:龙葵素又叫马铃薯素, 是一种有毒的生物碱, 主要存在于马铃薯的花、块根、幼芽和茎叶内。发芽腐烂的马铃薯中有毒物质“龙葵素”含量增高, 若被家畜误食, 会发生中毒。本文介绍了误食腐烂变质马铃薯的危害、发病机制、主要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防治腐败问题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反腐倡廉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执政的经济基础支柱,直接关系着我党的执政形象,其腐败问题一直都受到社会的关注。搞好国有企业的防治腐败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树立党的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国有企业防治腐败的现状,分析制约防治腐败的一些现实因素,提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防治腐败的对策,将推动我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开展。

1 国有企业防治腐败的现状

国有企业一直致力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决策,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防治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体现出明显的不足,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1 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多样但收效不易巩固

国有企业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并将其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大、宣、教”格局基本形成。

就中石化集团公司来讲,在形式上,进行了学习教育、实地教育、专家教育、外出培训教育等;在人员上,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新任干部、重点岗位干部进行教育;在内容上,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法规法纪教育、先进典型教育、警示案例教育、各类主题教育等。2006年以来,又在企业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廉洁理念渗透到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干部职工的廉洁从业意识和自觉监督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反腐倡廉的制度、教育、监督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综合体系,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得到其它几个方面工作的配合和支撑。而在日常工作中,制度执行失之于宽,监督检查失之于软的痼疾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教育的效果得不到防治腐败体系中其它要素的有力支撑,使得教育雨过地皮湿,落入表面化工作的俗套,难以使受教育者内心得到真正的撼动。

1.2 反腐倡廉制度逐步完善,但执行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和企业修订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制度,包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内控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对于规范干部从业行为,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遭遇执行难、执行不到位、执行走样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普遍问题和难解之题。这样一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出现了制度覆盖不到的真空地带,出现了制度约束不了的特殊人物,反腐倡廉的实际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1.3 反腐倡廉监督积极推进但监督合力没有形成

国企纪检监察监督的主要手段是效能监察和业务公开,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手段是信访监督。效能监察特别是近几年的专项治理效能监察对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促进领导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行业务公开,及时监控企业重要业务流程。信访监督有利于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及时纠正,畅通了群众监督的通道。这些都是目前为止较为有效的监督方式,而监督成果的运用是监督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监督行为本身的权威性。实践证明,一个健康的企业应该是存在于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资源整合综合发挥作用下的,这样才能弥补各自职能和手段上的不足,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现在的企业监督基本是各自为阵,难以避免角度单一、手段单一、力量分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多管齐下、惩防并举的水平有待提高。

2 国有企业防治腐败的制约因素

对于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我国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林喆教授指出:“就各个企业来讲,采取了很多的预防腐败措施,但收效甚微,企业的很多措施都是积极的,但不管用,需要深思。”

2.1 体制机制的制约

我国中央企业均为国家控股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它的监管模式是两套并存。一套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监督;另一套是企业党委领导下的纪检监察监督。作为股份公司,只有总部设有监事会,其它所属单位监事会职能缺失。党委领导下的纪检监察监督,由于纪检监察人员的任用和薪酬由所在企业管理,没有履行监督职能要求的独立性,所以很难对同级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一些国有企业只在市级公司设一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且挂靠到政工科,而且专职不专,平时还要承担好多政工科的事务性工作,呈现出业务的大头在基层,但管理的大头在上级,监督同业务脱节的现象,影响到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由原来的单纯的纪律检查和监督监察转换到承担组织协调单位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这样一个体系,几乎覆盖了单位所有的综合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现有纪检监察的体制设置、机构人员以及工作机制不足以支撑完成这样一个庞杂的任务。

2.2 监督手段的制约

“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是传统纪检监察监督的典型写照,可以说,传统监督靠人为监督和主观监督多。如果环境宽松,就敢于监督,监督作用发挥正常;如果环境不宽松监督就必然流于形式。所以,要想使监督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的是客观刚性的监督手段,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履行相同的职责,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2.3 评价手段的制约

现在对于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教育、监督、制度、改革、惩处、纠风的效果没有定量定性的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只要所属干部不出事就没问题,出了事责任也追究不到纪检监察头上,导致纪检监察工作缩手缩脚,工作被动。

3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防治腐败的对策

面对变化了的反腐倡廉工作形势,要想使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应该从改革体制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建立反腐倡廉有效评价三方面入手,推动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3.1 改革体制机制是治本之策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纪检监察机构职能作用良性发挥的必要条件。企业内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管理应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权责清晰、职责分明,这样有助于各项反腐倡廉决策的真正落实,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及监督的有效性。此外,对单位选人用人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等其它容易产生腐败的流程进行配套改革,从源头上治理,也可以防止旧体制滋生腐败。

3.2 反腐倡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见效之策

科技反腐近年来迅猛发展,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融入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当中,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它规避了企业管理中的人为因素,为权力设置、权力执行特别是权力监督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各项制度的落实,最终有利于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要努力把规章制度、廉政要求、监督机制与网络程序融合起来,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制度机制“网上固化”、工作程序“网上规范”、经管管理“网上监控”、权力运行“网上制约”,确保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和权力在信息化流程的“管道”内运行,把企业管理的关键部位、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作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制约的监控点。二是将纪检监察的有关要求编入信息系统,通过日常上报和日常办公,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的日常化管理。国资委开发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公众信息、廉洁从业、日常办公、纪检业务、统计信息、考核预警等内容,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自己填写落实廉洁自律规定情况,既解决了落实难的问题,又达到了教育提醒的效果。应尽快投入实际使用。此外,将管理信息化手段引入效能监察,充分利用录入的数据,及时准确掌握工作运行情况,使组织监督更加客观有效。把管理信息化引入廉政教育,利用网络宣传反腐败斗争形势、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正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和思想经验交流,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3.3 尽快制定反腐倡廉绩效评价体系是巩固之策

到目前为止,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做到什么样的标准就合乎要求,现在还没有依据。所以纪检监察工作的弹性很大,刚性约束少,长期下去,纪检监察的功能必然被弱化、淡化。另外在一般情况下,纪检监察接受的考核大多是单纯纪检监察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考核。实际上,纪检监察的工作成效更多体现在公司的一些综合管理上。比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单位选人用人情况、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情况、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职工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情况,这些项目直接反映了一个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成果,反映了一个单位反腐倡廉的工作水平,反映了一个单位廉洁与否的大环境。所以,需要制定反腐倡廉绩效评价体系,来考核评价这项工作最终取得的预期成效,真正达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企业保驾护航的目的。

4 结语

上一篇:班班通下一篇:选型配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