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阅读的世界里

2024-09-05

生活在阅读的世界里(精选6篇)

生活在阅读的世界里 第1篇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着他们阅读效率的高低, 也影响着他们的语文水平。如果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 并且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其中, 不仅能够使他们获得多样化的知识, 加深理解和体验, 还能够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反之, 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他们就会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 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 精心设计情感教学,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 要带有一定的情感, 这样才能感悟文中所蕴含着的真挚感情。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后, 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例如, 教师在教学散文、诗歌等题材的文章时, 通常会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阅读一些相似的文章, 通过对比让学生寻找相似和不同之处, 并且让他们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 通过自己的感悟去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背影》这篇文章为例, 笔者先推荐学生阅读《父爱是金》这篇文章, 然后再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 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等同类型的文章,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真切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二)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感到阅读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使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进入到文本学习中。以《口技》为例, 文章中讲到听众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等神态。为了更好地将文章中的内涵讲解清楚, 我先请学生想象听众们的神态、举止, 然后边讲解边用肢体语言解释,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句话。通过惟妙惟肖的描述后, 学生也会被文章中妙趣横生的内容吸引,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时的课堂阅读也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的延伸,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很多教师一直在强调学生对文章的精读, 往往忽略了延伸阅读,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 进而使他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激情。因此, 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到课外, 让他们的思维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让阅读变成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当然, 学生从各种课外阅读中能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 开展多彩的知识讲座,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定时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比如, 每周可以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一些与经典著作配套的视频, 如播放《百家讲坛》系列中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等视频, 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能加深他们对这些名著的印象。又如, 学生读完一些优秀的作品后, 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一些由名著改编的电影, 如《城南旧事》《雷雨》《威尼斯商人》和《乱世佳人》等。观看完这些视频后, 让学生再根据观影心得提出一些疑问或者点评感悟义, 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著作, 领略经典的韵味。总之, 我们要想办法地唤起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二) 要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

在阅读学习中,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随时把一些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 还要让他们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此外, 教师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 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 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点, 也能感受到丰富的阅读积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有持续的阅读兴趣, 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阅读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要引导学生阅读真正有价值的书籍, 切实提高阅读的效果。此外, 教师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阅读方法、技能, 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渠道。而且, 学生可以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另外, 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升学生的社会感知能力, 学习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基于此,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张丽红.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策略[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8 (10) .

[2]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 2007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4]蔡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S1) .

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更精彩 第2篇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播下心情的种子,收获了快乐;播下感觉的种子,收获了幸福;播下友谊的种子,收获的并不是地久天长——题记

友谊的道路坎坷曲折,围绕在我身边的是悲欢离合,使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握,心情由欣喜变低落。

感受友谊

复杂的家庭背景,使我拥有了一颗冰冷坚强的心,决定把心的大门关闭,不容许任何人进入,同时,也不让自己再为任何人掉一滴泪。

进入初中的我,决定试着打开那扇关闭已久的大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叩响了那扇门,我迎接了第一个贵宾的到来,不知不觉,他成了我的常客,我们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感谢他的到来,感恩他的存在,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存在,知道了原来友情也是那么美。

珍惜友谊

渐渐地,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一次不经意间的谈话,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却触动了我的心。“我们之间的友谊会不会出现隔阂,而且我们变得很尴尬?”“决对不会!”他的回答既简单又肯定。他所说的“决对”震撼了我的心,让我有一种莫大的安慰,同时也隐藏着一些许的恐惧。

不管怎样,我的心感觉到他的话是认真的,发自内心的,心中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对他,因为这份友谊来之不易。

感谢他真挚的话语,感恩他肯定的决心,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持续,知道了珍惜。

情谊分离

原来,友谊地久天长还是不可以,虽然上天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但注定还是要分离。就这样,我和他之间的情谊渐渐远去,原来“决对”藏有的恐惧出现在这里。

现在的我们就这样默默无语,从他朋友的口中,我听到了他为我付出了许多许多,感受到了没有这份友谊的难过,坚强的心最终还是变软弱了,眼睛变得朦胧了,天空中下雨了,下雨了„„

感谢他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感恩他那不图回报的爱,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失去友谊的痛苦,知道了友谊无法舍弃。

在感恩的世界里,让我懂得了精彩的生活需要感恩,不仅要感恩欢快的经历,同时也要感恩痛苦的分离。但是,痛苦的分离任何人都不想得到,都希望拥有完美的结局。为了完美的结局,用心去感恩精彩的世界吧!

让孩子生活在健康的世界里 第3篇

“第三名。”

“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

“我没抄。赵明抄了,得了第一名,老师没有看见!”

又问她:“你是三好学生吗?”

她说:“我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生。”

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话!我们这些做大人的真不知道怎么看现在的孩子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有这样一些症状: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比如,同学考试得了高分,他会觉得是偷看得到的;别的孩子比他多得了一面小红旗,他会认为是老师偏向。假如他总是因为别的同学比自己好而压抑,心情不愉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孩子的心理最容易受到家长表现的影响。有的家长很喜欢干这样的事:孩子考了个第五名,他说:“怎么没进前三名呀?”孩子考了第二名,他又说:“怎么没考第一名呀?”假如家长老在名次上给孩子施加压力,就会使孩子心里老是不舒服,从而对同学、老师也产生恶意。因此,家长千万不要把成绩排名看得太重,注意点到即止。

还有一些孩子缺乏同情心,暴躁残忍。有位老师给班上的学生做过一个心理试验,问,假如有一天你在路上拣到一只受伤的小猫,会怎么办?竟有孩子说:“掐死它完了。”“浇上汽油烧死它。”孩子不会平白无故这么狠的,很可能是在家里常常挨骂挨打,看到家长的狠劲和凶相,也可能是看多了凶杀打斗片,受到片中人物和场景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类孩子,需要加紧培养同情心。

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只顾自己,不会为别人着想。一次我和女儿外出旅游,当时正是旅游高峰,火车上根本找不到座位,过道上也挤得几乎没有立脚之处,好不容易中途有人下车,等到了一个空位,我就让女儿坐了下来。一路上女儿都心安理得地坐着,不曾说过让妈妈坐一会儿的话。夜深了,女儿在座位上香甜地睡去,我却站了一整夜。当时她已16岁,不是一个小孩子了。这件事让我反省: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没有同情心。该受到责备的是我这个当妈的。

生活在阅读的世界里 第4篇

一、“读”中品味,感受美

感受美是审美的基础和前提。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要载体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能够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用“原汁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于美读。通过美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并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学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都能够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效果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在《海燕》的教学中,老师则可以通过饱满的情绪、高亢的语音、急迫的节奏、奔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海燕搏击风浪、高傲飞翔、热切叫喊的壮美形象,激发出一种革命预言家的豪情,一种热情的赞美崇敬。

二、“导”中引领,鉴赏美

如果说人在审美感受阶段只能直觉美“是什么”,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使审美主体懂得美之“为什么”为美,对审美对象作出本质的分析、综合,进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

中学语文课文有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包容了美的各种形态范畴,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美的因素,把知识理论容纳在以美的方式带动的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学习环境中,同时将感知、表象、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综合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课文的同时,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一旦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的愿望和热情。同时教师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所表现的父子情,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里的师生情,这是这些课文的审美鉴赏的关键,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真切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出审美鉴赏的情感效应。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鉴赏过程。适时的、精当的启发和引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灵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茅塞顿开,拓宽思路,兴趣倍增。要让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需要教师在关键处予以辅导、引领。这种“导”可以是非定向性的,例如:看看这篇作品美在何处。但更多为定向性的,而且要遵循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的层次,例如:本文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很有特色,请在这方面多加留意;在××段落,集中描写心理活动,看看究竟精彩在哪里;最典型的细节、关键的词语是什么,联系其他内容加以体会;进一步思考,谈谈作者用什么艺术手法创造出这样一个美的形象的等,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和细处,使之调动审美经验,积极投入新的审美活动中去,逐步提高他们对美的评判水平。

三、“写”中借鉴,创造美

语文审美教育不仅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审美创造力”就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表达的是对美的感受与认识的实践,是审美情操的深化与体现。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在说写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去创造美。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和规律以及表现“美”的方法,来抒写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崇高理想的执著向往等美好的感情。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第5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晚上,一位教授看到他的一个学生还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就问他:“上午你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做试验。”教授又问:“下午呢?”学生回答:“做试验。”没想到教授听后大发雷霆:“晚上你还在做试验,这一天当中你都在做试验,请问你什么时间思考?”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会得到教授的夸奖,没想到却挨了一通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有多么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六十二条中,专门谈到了思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但遗憾的事,许多教师常常忘了这一点。

这个问题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容易教,而要让学生掌握起来,变为自己的东西,只有靠大量的阅读实践。时下进行的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视这一点,还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校在理想课堂构建中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可以说,预习几乎完全是学生自己在学习,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但往往是一部分学生做不好,这就是说我们教师还没有点燃学生勤学好稳、渴求知识的火焰,我们还没有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学生

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总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承认,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此,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要分层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预习要求,这样或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做法。

另外,我们还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只有看展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而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往往功利性太强,为了让学生写作文由素材而活动,甚至在活动之前,就告诉学生活动之后要写作文,结果让学生兴趣大减,甚至有的孩子为了逃避作文宁可不参加活动。这就得不偿失了。

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快乐地飞翔 第6篇

一、点燃火花,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地追求,逐渐转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走近书。当他们爱上读书时,读书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唤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书就是故事书,他们喜欢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于是,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天,我都会利用晨会课给学生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个个挺直身子,聚精会神,在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中进入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世界,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期待。讲到精彩处,我还会让学生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每当这时,孩子总是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发表想法。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去读更多的故事,去感受课外读物的魅力。渐渐地,课后爱读书的孩子变多了。

2.榜样激趣。名人榜样。小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爱模仿,可塑性强。针对这些特点,我经常给他们讲苏秦、鲁迅、周恩来等名人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向名人学习,热爱读书。

同伴榜样。对于班上热爱读书的学生,我经常表扬,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课后,很多孩子变得喜欢和这几个学生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慢地,他们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了。

师者榜样。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平时,我一有空余时间,就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一起交流、讨论。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给学生带来了力量,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爱读书,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3.活动激趣。为了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我经常利用班队课举办精彩诗文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课外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对学生一点一滴的收获与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从中评选出“阅读之星”、“阅读进步之星”、“讲故事能手”……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赏识,获取阅读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学生阅读的劲头更足了,没有一丝地不情愿。阅读渐渐成为他们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正确引导,学会选择,快乐阅读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只有合适的课外读物才能引领孩子攀登成人成才的高峰。但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善于自我选择,有的甚至不会选择。根据这些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1.精心挑选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外读物。内容过浅或过深的课外读物,学生会失去兴趣或望而生畏。因此,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推荐给他们阅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少儿版的《西游记》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他们能读懂,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2.结合课文,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我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习了《祁黄羊》、《卧薪尝胆》等课文后,我举一反三,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中外历史故事;学习了《哪吒闹海》、《日月潭的传说》等课文,我推荐学生阅读《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学习了《詹天佑》、《钱学森》等课文,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有选择地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三、培养习惯,掌握方法,有效阅读

张之洞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实用功能,又要注意它的熏陶感染功能,感受其中的精华和思想情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边划。读书有“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边读边思考,手到就是动笔划。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时,边读边思边划,在书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便于找出重点、难点,并加深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剪书剪报,制作剪贴本。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课外书上各类好的段落、文章、图片等剪下来,分门别类地贴在自己准备的笔记本上,如教育类、艺术类、卫生类……日子一久,笔记本就成了“百科全书”。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使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三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触感想;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自己准备一篇佳作张贴在欣赏角中,供全班同学阅读。如此有效地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上一篇:有效期药品的规范管理下一篇:作文教学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