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与基因

2024-09-20

语言能力与基因(精选9篇)

语言能力与基因 第1篇

1 ABCC8基因多态与运动及能量代谢

1.1 ABCC8基因生物学功能

Noma (1983) 首先发现KATP通道存在于心肌中, 随后在胰岛β2细胞, 垂体组织, 骨骼肌, 组织, 血管平滑肌及肾脏组织中发现该通道。其结构由调节亚基 (SUR) 和功能亚基 (Kir6.x) 二部分组成[2]。心肌细胞、胰岛β2细胞 (调节血糖) 都影响运动能力, KATP可能通过影响以上因素, 来调节运动能力。Seino (2000) 敲除小鼠SUR1基因后, 小鼠细胞膜则表现出持续性去极化, 并造成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上升, 但对葡萄糖引发的刺激不做任何反应, 也未诱发胰岛素的分泌[3]。提示该基因在调节糖元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另有研究报道, KATP在缺血性心肌保护环节中, 处于关键部位[4]。较早的研究, 尽管实验设计较局限, 但仍提示了SUR1基因的调控与心肌、肌肉能量储备存在一定的关系。

1.2 ABCC8基因与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表型与基因关联性研究发现, 家族型白种人SUR1基因区间与最大摄氧量存在关联。反映该基因可能是在人体有氧运动能力中起一定作用[1]。随后, 来自同一家族的人员, 进行20周功率自行车耐力运动, 记录训练前、后数据, 并对测试对象22对染色体, 509个多态位点进行扫描标记, 通过连锁分析发现, 数个与训练敏感性相关联的位点就存在该基因所在区域[5]。进一步从遗传学与运动学证实, SUR1基因与人体有氧运动能力、有氧训练敏感性具有相关性, 但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 仍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1.3 ABCC8基因与能量物质代谢

汪纯 (2004) 、孙颖 (2005) 、冯清 (2010) 对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南方局部人群SUR1基因多态与胰岛素β细胞、糖代谢进行关联系研究发现, SUR1基因16号外显子多态可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与糖代谢[6,7,8]。邵倩 (2013) 采用SNPshot技术对中国山东地区SUR1基因多态研究发现, SUR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个体能量代谢[9]。于淼等 (2009) 对UCP3与SUR1基因多态与肥胖表型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发现, SUR1基因T/G多态与肥胖表型存在关联[10]。冯雁等 (2000) 对中国北方地区人糖尿病人群研究发现, SUR1基因24号内含子多态与血浆总胆固醇含量, 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相关联[11]。国外对日本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北欧白人、丹麦白人等糖尿病人SUR1基因多态研究也提示, 其与人体糖代谢相关联[12]。以上研究都说明, SUR1基因多态位点的变异, 能调控参于运动供能的糖、脂肪代谢。

2 小结

综上, 目前研究的多态位点大多集中于SUR1基因16th, 18th号外显子, 由于SUR1基因16th与18th外显子多态存在着联锁不平衡现象, 因此, 只要测定其1个位点多态就可体现其整体信息。那么该基因多态是否与优秀运动员能量代谢, 有氧耐力优劣相关, 将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

摘要:ABCC8是ATP敏感性K+通道的调节亚基 (又名SUR1) , 最大摄氧量关联基因定位技术显示, 其所在区域与有氧耐力表型高度相关。鉴于此, 目前该基因已经成为国际运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各国糖尿病人的研究发现, SUR1基因多态与糖、脂等能量物质代谢相关。这些能量物质在维持运动员运动能力中起重要作用, 那么, 其多态是否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国内未见报道, 因此, 本文将运用文献综述法, 对目前已发表该基因与能量物质代谢, 运动能力指标相关的研究进行概括、归纳, 为在体育界对该基因开展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因多态,ABCC8,进展

参考文献

[1]J.Rico-Sanzl.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maximal exercise capacity phenotype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raining in the HERITAGE Family Study Physiol Genomics[J].2004, 16:256–260.

[2]A.Noma.ATP-regulated K+channels in cardiac muscle[J].Nature, 1983, 305 (9) :147-148.

[3]H.Seino, A.Mochizuki, O.Haba1.A positive-working photosensitive alkaline-developable polyimide with a highly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based on poly (amic acid) as a polyimide precursor and diazonaphthoquinone as a photosensitive compound[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98, 36 (17) :3197.

[4]罗友军, 董振明.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在药理预适应心肌保护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 2005, 27 (3) :163-165.

[5]Claude Bouchard.Genomic scan for maximal oxygen uptake and its response to training in the HERITAGE Family Study[J].Appl.Physiol, 2000, 88:551–559.

[6]汪纯, 吴国亭, 于永春等.SUR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家系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4, 6:11-14.

[7]孙颖, 刘德敏, 靳立忠等.SUR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 04:96-97.

[8]冯清, 闵运兵, 陈敦金等.KCNJ11和SUR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10, 12:73-76.

[9]邵倩, 班博, 施锦绣.SUR1和KCNJ11基因多态性与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 7:49-53.

[10]于淼, 王兴宇, 向红丁.UCP3及SUR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肥胖及相关表型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

[11]冯雁, 钱荣立, 李琼芳.磺脲受体基因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 6:49-51.

语言能力与基因 第2篇

孩子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些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完全具备好的,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才逐渐发展起来。许多家长并不十分了解什么时候、怎样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只是当发现孩子说话大舌头、结巴、阅读困难、读书眼酸、写字笔画颠倒、字迹难看等问题时才意识到孩子在语言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

(图1)

孩子的语言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他们通过听大人讲话、和大人沟通来模仿和学习语言,如果孩子的听觉功能发育不好,势必会影响说,这里的听觉不是指听力,听力是指能听到多少声音,而听觉是指听到什么。例如,孩子的“大舌头”,原因之一就是听觉分辨能力的问题,他们听到的也许就是含糊不清的内容。还有的孩子上课也在听课,可就是记不住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专门的训练中进行矫治。例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旋转圆筒、滑梯、滑板等训练,以及音乐治疗中的音高、辨音、听觉记忆等训练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孩子说话的能力培养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训练和说话有关的大脑功能,从下面的幼儿语言发展顺序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和语言发展有关的内容。

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时间,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并掌握科学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语言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孩子说话,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从检查孩子的语言障碍,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心理疾病。孩子的语言障碍有以下几种:说话晚,发音不清,大舌头,口吃,词汇贫乏,抽象能力差,表达不清;话多,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说不听别人讲;会说话,但拒绝和别人沟通,等等。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说话有问题可能是舌系带短,就去做手术;有的家长认为聪明的孩子说话都晚;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是自然而然的事,不用管他,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语言障碍时,不要掉以轻心,而要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检查病因。(图2)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1-1岁半,最晚到2岁之前会说话,如果孩子说话晚,语言发育迟缓,首先要检查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越低的孩子语言能力越差。也有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语言障碍,例如,听觉分辨能力差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孩子在婴儿期通过哭来练习发音,通过吸吮动作来锻炼口腔肌肉运动。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哭,或哭得很少,奶嘴眼儿太大,吸吮用力不足,就容易造成声带、舌头、口腔肌肉训练不足,孩子说话大舌头。本体感差的孩子,大脑神经对声带、舌部、唇部的控制不协调,容易引发思维与发音不同步,造成口吃,表达困难。前庭平衡能力失调的孩子,话多,缺乏抽象概括能力,说话没有条理,喜欢重复广告词,说话絮絮叨叨,但听不明白他在讲什么。

有75%的孤独症儿童同时患有智力发育迟缓,继而造成语言发育迟滞。有25%的孤独症儿童在1-2岁时会说话,但到了4-5岁时拒绝说话,不与别人沟通,或者只是刻板地重复别人的话。

通过检查孩子的语言障碍,可以了解孩子有哪些心理发育方面的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怎样检查孩子的语言发展障碍】

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当孩子到了2-3岁以后出现不说话、说话晚或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时,家长才开始着急就有些晚了。其实,家长可以从孩子刚出生时起,就可以逐月检查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训练矫正。

1个月 在清醒时,能发出细小柔和的喉音; 2个月 会发a、o、e等元音; 3个月 能发出咯咯的笑声;

4个月 在安静时会咿呀自语,高兴或不满时会大声喊叫;

5个月 咿呀学语,看到熟悉的人和物时会咿咿呀呀地好像“说话”; 6个月 叫孩子的名字会转过头;

7个月 无意识地发出da-da, ma-ma的声音; 8个月 会模仿弄舌声或咳嗽音; 9个月 会做欢迎、再见的动作; 10个月 会模仿大人发单字音;

11个月 有意识地发单字音,会用单字音表示人、物或动作;

12个月 把玩具给孩子,再要回来知道给;

15个月 能根据大人的问话,指出眼、耳、鼻等3个以上的身体部位; 18个月 21个月 24个月 27个月 能根据大人的要求,把物品送到指定地方;能有意识地说出3-5个宇音(爸、妈除外); 能说出3-5个字组成的句子,能回答“这是什么”等简单问题; 能说出两句或以上的儿歌,会主动问“这是什么”; 会说8-10个字的句子;

30个月 能说出10种图案;

33个月 能根据问话说出自己的性别;

36个月 懂得回答“冷了、饿了、累了怎么办”等问题; 42个月 会说反义词;

48个月 知道苹果一刀切开有几块。

54个月 会回答“人为什么要穿衣”、“眼睛有什么用”等问题; 60个月 会回答“人为什么上班”、“房子为什么有窗户”等问题。

如果孩子的语言发展晚于上述月龄,那就要找心理医生做一些心理检查,并及早进行训练。

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的理解,二是主动说出语言,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语言,然后说出语言。但是,孩子的语言功能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例如,从小和狼一起长大的“狼孩”,除了会嚎叫以外,语言很难发展起来;从小生长在很少受到关注的环境中的孩子,语言能力也很贫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7岁是孩子语言功能发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没有及时刺激和训练,最容易产生语言障碍,影响将来的心理发展。

在1岁以内,语言训练应着重于主动对孩子说话,即使是1-3个月的婴儿,也会对声音有听觉反应,能辨别声音的来源,会咿呀发声,能辨别讲话人的感情等,家长不要忽略了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要多给孩子听丰富多彩的声音,包括音乐、儿歌、故事、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等。不要给孩子限定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要只给孩子单调的声音刺激。孩子最喜欢看到家长微笑着的脸,所以,家长要多微笑着和孩子说话,多和孩子沟通感情,多带孩子到大自然环境中去感受新鲜丰富的声音。

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引言

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外语专业学生毕业时外语水平的高低,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是和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时安排有关系;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是和学生自己四年的自主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使自主学习成为新的教学模式,而整个学习活动中的30%—50%任务,包括听、说、读、写、译,都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第五部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要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并指出“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越来越凸显出它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1. 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病

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其特定的阶段、特有的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它已经不能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已经严重地影响、制约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妨碍了学生学好英语,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1.1 课程设置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仅对课堂以内的教学规定了具体的科目、具体的内容及具体的学时数,而对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练习的内容就没有作系统的指导性的规定。通过调查、对比研究,本文发现,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极其抽象的、片面的、欠缺完整性。它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二分之一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种只重视形式(课堂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的通过率)、不重视结果(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的教学模式是对英语教学整个活动的一种严重误导,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及语言水平的提高。

1.2 课堂教学

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主宰着整个课堂及学习过程,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机械地、应付性地完成作业。笔者通过和部分学生交谈、问卷调查,以及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繁杂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效果颇具微词,学生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枯燥无味,烦得要死。经常是一篇难度不大、篇幅不长、学生仅用半小时或四十分钟就可以完全读懂的文章,教师却需要几个课时来讲解,比如:语言点、语法点及课后练习,文章的层次结构等内容。正像在北京大学教书的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的那样:“The greatest harm done to students of English in China is Intensive Reading.Intensive Reading is not really reading at all, it is deciphering, analyzing.It teaches students not to read but to use dictionaries and grammar books.It teaches very bad study habits, which are very hard to break.It does more harm than good.”《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英语教学领域,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英语教学就是在教师导演下, 由学生主演的一出宏伟大剧。

2. 自主学习的优势

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而教师仅起到指点迷津、解惑答疑的外因作用。自主学习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英语语言方面的诸多能力,如: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都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练习过程中得以积累而获得的,都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这些能力是“learnable, but notteachable”。

3. 二语习得的途径

3.1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教书育人———是外因,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健康成长———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正像英语谚语说的:“You can lead a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英语是学生自己学会的、练会的, 而不是单凭听教师讲课就能学会的。目前存在于我们教学各环节之中因循守旧的教学理念, 不太合理的课程设置, 过多的课时安排, 既浪费了学校的人力、财力, 又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实训、提高的时间。其最终结果是课没有少上, 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也不少, 但学生实际英语能力提高不明显, 事倍功半。本文认为应强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课内的师生互动、精讲多练, 重在学生练习;强调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背, 读, 练”的功夫;强调学生的语流语感;强调学生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强调实际练习;强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2 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数量是质量的保证,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二语习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天都应有念、记、背、读、练的时间和数量。保证了数量,质量才有保证。从数量的提高到质量的飞跃,由量变到质变,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有可能进步、提高。目前的状况是:学生的实际练习明显不足,尤其是阅读量,可以说是差距很大。

4. 结语

尽管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可轻视。只有通过对课程设置的改革,对课时的适度裁减,废除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出充裕的学习、练习的时间,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练习中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最终得以提高。如何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如何使我们的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最终成为优秀的外语人才,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丁言仁.大学英文写作[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唐芳, 徐锦芬.国内外英语自主写作研究述评[J].外语界, 2008, (4) :26-33.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教学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论文 第4篇

摘要: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受教育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也随之变化。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培养语言能力需要教学环境的支持。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学环境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依赖于教学环境,语言能力是受教育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教学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母语能力培养;第二语言能力培养

一、引言

教学环境对最终语言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言必然要依靠语言环境,处于语言环境之下,所学习到的语言是生动的,运用的语言技能是灵活的,否则学到的语言就是不生动的,死板的,语言学习者也体验不到语言的乐趣,降低了语言培养的学习动机。首先,从不同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方面上看,大体上可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也称课堂教学环境,以及社会教育环境三大类。从以上三大教育环境来分析其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其次从语言的角度来讨论其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从第一语言学习角度来看,也就是母语学习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从第二语言来看,也就是外语学习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不同语言的学习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所达到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程度也不同,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教学环境在其中也起着不同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多种教育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人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所谓语言的学习,大概基本分为听力学习,口语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这四大类。然而由于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语言学习者培养出的能力也不同。家庭环境教育对一个人的语言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语言学习者依附于教学环境,并培养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所谓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语言感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将语言运用到生活中,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效果。无论是学习母语或者是第二外语,语感都是语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沟通也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家庭环境教育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于听力学习与口语学习,大多培养人的认知语言的能力,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而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生活中的基本沟通,依赖于家庭环境教育。成长于什么样的家庭,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程度也是大相径庭。语言环境真实客观存在,人们潜意识里认知并体会语言学习的重要之处。所以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方法不同,则培养出人的语言能力也不同,但是必须承认一点,殊途同归,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环境教育。培养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认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

(二)学校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1.初级学校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初级学校教学环境主要针对于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身处于学校环境的学生第一次切身感受较大的语言环境,所谓班级授课制,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语言的基本教学。但每个班级人数多达几十人,班型过大也对培养语言能力产生了一些阻碍。所以课堂教学环境有其优点长处的同时也有短板和不足之处。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当然不懂得什么说话之道,但通过班级这个大环境下,他们学会了交际,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追寻语言的魅力,在学校的教学环境里,他们不再单纯关注谁考了一百分,更多的是,他们在茶余饭后,会观察为什么某个学生会深受老师的喜欢,为什么某个学生会收到同学的爱戴。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就会反思并发现问题之所在,那就是关于怎样拥有很好语言技能与交际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通过观察甚至效仿,乃至将他们所积累的语言技能运用到生活与学习当中去,他们会渐渐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言的微妙之处,这种学校的教学环境即使不是影响语言能力培养的唯一因素,但也绝对是促使语言技能形成的催化剂。

2.中级学校环境教育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正式环境教育也就是学校环境教育,到了中级阶段,不再拘泥于培养基本沟通能力,而是在具有一定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表达能力各有特色,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促进,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深入了解分析教学环境在培养语言能力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有助于更好的探索教育规律,在培养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质量,从而更上一层楼。初中课堂语言环境条件下,不得不承认其对培养语言能力的益处,从教材的选择上,规定了语言培养的大致范围,规定了语言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内容上,注重教材与实际结合,间接地决定了每节课所要培养哪一方面的语言技能,或听或说或读或写,也就是语言培养的方向性,强化课堂内外语言技能运用能力。此阶段的语言培养大多围绕应试而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多种关系,从而了解某一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交谈方式。随着语言教学者的自我专业素养越来越高,语言学习者不再满足于理解表层含义,因而由于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培养程度也不断提高,注重语言的概念性,在不断深化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诊断性总结检验方法,也就是在一定时间阶段,利用所处的学校教学环境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使语言教学多元化。对语言学习者进行言传身教,通过对语言教材的分析解读,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组织和设计语言交流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其结果更多的体现在某测试结果上。在此教学环境下,语言学习者通过相互交流,促进语言沟通能力,在竞争的环境下,努力探索语言的奥秘。从而在此语言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更好的语言能力。

3.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高等教育环境下,语言教学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有了明显的不同。与规章制度严格的课堂教学环境相比,随着供语言学习者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环境的作用愈发强大。处于高等教育环境的语言学习者以实践经验为主,结合基础语言理论知识,更能准确的运用语言,在此教学环境下,语言学习者会开始注重语言运用的场合,对象等,以及有能力清楚地区分日常用语和书面用语,意识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同于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合适的场合使用合乎时宜的语言,把握好运用语言的尺度,这就是语言技能的最高要求。在高等教育环境促使下,不断趋近于语言技能的最高要求。

三、社会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

社会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教育性更是不可忽视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语言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培养语言能力,接触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语言是思想的寄托,通过语言交流,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人类的思维和想法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使人们对语言产生不同的认知,经历一段时间对于环境的适应,形成一定的语言系统。利用语言技能来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发展语言并取得进步。不同教学环境也会带来多元化的语音语调问题。地域环境主要影响语言的发音问题,不同地域环境导致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把握有所不同,作用与生理和心理上,结果会导致所用语言的声调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会大相径庭。例如一个同样的单词,在不同地域所显示的重音或声调会有细微的差别。语言的传播也依赖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常常通过人口迁移来进行传播,这就形成了语言的区域性,较发达的城市往往更加具有语言的多样性,其语言的影响力也尤其较强大。文化背景对语言能力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语言培养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作为依托的环境下,文化素质较高的学习者对培养语言能力会有更深层次的看法,从而带动文化背景相对较弱的语言学习者,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人类在语言能力的不断促进与提高中,增强了自身的语言素养,语言教学环境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四、教学环境与培养不同语言能力的关系

1.教学环境与母语(第一语言)培养的关系

随着现今社会教学手段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发达。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不仅仅止步于言传身教,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新媒体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第一语言的学习的优势在于我们身处在母语环境中,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来学习并深化语言学习。在母语教学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在学校管理中,母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对学习者的素质教育,使之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语言能力者。通过学校教学环境规范的教学系统,具有高素质的语言教学者使用正规的语言和文字,培养语言学习者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设备的先进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教学的水平,经济发达的环境下,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认知、使用情况,也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教学环境与培养外语(第二语言)能力的关系

教学环境大体上分为自然教学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环境。第二语言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对于第二语言的培养也是从幼儿时期便开始,此时自然教学环境发挥了主要作用。自然教学环境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自然教学环境在于语言教学者会有目的的灌输语言观念以及思想,语言学习者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其影响,将第二语言看作是一个必要的学习目标;自然教学环境的消极作用在于,对于语言学习者,大多数所处的自然教学环境为母语环境,语言学习者对语言产生了母语思维,用学习母语的语言系统去对待学习第二外语,自然教学环境对第二外语学习产生了妨碍作用,也称消极作用。培养第二语言能力,自然教学环境的作用也可看作催化剂,创设语言环境,会加快培养语言能力。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语言描述的三模型》中提出“语言先天论”,其中定义了语言习得机制,即人类能够理解一种语言并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就是因为人类大脑内部存在一种天生的语言能力。而乔姆斯基理论的前提在于语言学习者处在语言环境中,即自然教育环境。可以看出任何语言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自然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对语言培养能力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小觑。相比于自然教学环境,正式的课堂教学环境给语言增添了规范性、严谨性。语言学习者系统的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文化,正规的组织语言教学者通过对第二语言的发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向语言学习者灌输纵向的语言学习系统。课堂教学环境也同样有弊端,课堂教学环境大多注重教材,即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用辨证的思维去看待自然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种语言教学环境推动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锻炼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各项语言能力,两种语言教学环境相辅相成。

五、结束语

现今社会,教育环境与语言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来看待,教育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教育环境积极地并促进语言能力地发展,与目标语言相悖的语言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就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同的教育环境对语言能力培养有不同方向的作用,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等自然教育环境对听说影响作用比较大,锻炼语言的听说运用能力。学校教育环境也就是课堂教育环境主要针对于读写,对学生的读写以及理论知识加以锻炼深化。

【参考文献】

[1]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世界汉语教学,(10).

[2]田慧生.论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潜在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3(10).

[3]吴增生.多元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4]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J].国外语言学,(4).

教师教学语言与表达能力透析 第5篇

然而, 事实往往与意愿相悖。曾经听过很多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 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在语言表达上不尽完美。针对这种现象, 我就个人多年的教学感受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

1. 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教师工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知识相

对老化, 这部分教师年龄稍大, 一方面遵循传统教学思想, 墨守成规, 一方面靠已有的教学经验吃老本, 过一天算一天, 长此以往, 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就导致了今天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

2. 百分之二三十的老师工作于21世纪初期。

这部分教师虽说刚刚步入教坛, 但更为让人可怕, 特别是承担启蒙教育的老师。由于社会的原因, 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地位的低下, 使他们从心理上很难承受这个既定的事实, 于是在心理上有一种抵制情绪。而从不想着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而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 很随便地将知识传递出去, 不但缺乏严密的逻辑, 而且在语言的组织上极其零散, 这就直接导致在传递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重重障碍, 学生也因此受到影响, 本来是一棵很好的苗子, 其结果因遇到这样的教师而前程尽扫。

3. 社会环境的制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目前, 我国正实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 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便是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殊不知这一条对于头脑灵活的学生来说是天赐良机。的确, 这一因素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给了他们一个发展个性的机会。但对于一部分学生, 特别是父母宠爱的学生来说, 却营造了一个不听话的氛围。他们认为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爷爷奶奶怀中的小太阳, 受不了一点点的压力, 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 便借机大闹而特闹, 本来是一个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老师, 由于出现了这样的事而心灰意冷, 进而发生连锁反应, 其他教师也受其影响, 不敢管教学生, 最终落得一个得过且过的局面, 哪有心情再去铸炼自己的语言, 日复一日时间长了, 语言表达能力也就降低了。

二、多角度、全方位地多读书、读好书, 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论是文科教师, 还是理科教师, 都需要语言的优美和讲究, 对学生有吸引力, 想达到这样的境界, 光靠几本手边的参考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花大力气把参考资料上的东西点滴不漏地全背了, 在教学中也不一定能够发挥到极致。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以及注意力。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 就很难驾驭这门艺术。譬如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只有在富于表现力语言的讲授下, 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多好的文章, 讲起来也只能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 听起来像催眠曲。

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 第6篇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同时又是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学习的公共科目,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在各个层面的英语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语法、词汇、翻译,但轻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传授学生相关的交际文化知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和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增加其跨文化交际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文化的培养。

2. 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文化的相互关系

语言在从人类社会中产生以来就一直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表达不仅与词汇、语法、句型有关,而且还受到社会的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的影响。由此可见,语言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包括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交际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于交际文化来说,语言能力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是学习交际文化的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学习交际文化就失去了意义。对于语言能力来说,交际文化知识是促进语言学习者使用语言能力的条件,只有深入地了解交际文化知识,语言学习者才能运用好语言能力。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师要处理好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的关系,不能仅仅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中的运用。

3. 当前我国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学生英语能力评价方式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英语教学仍偏重于语法、句型、听力等语言知识,仍有一定的应试教育倾向。虽然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已开始偏重对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教学,但是对于交际相关的文化知识的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少英语教师本身就缺乏英语交际文化知识,无法开展相关的教学。另一方面,高考、四六级考试等对西方文化知识的考查相对较少,这样就无法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

4.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

4.1 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跨文化礼仪知识的传授

交际文化的教学应渗透在日常英语的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社交礼仪、行为准则、生活习惯、体态语言等交际文化知识。例如:在我国,当熟人见面以后,可以问“吃了吗?”“到哪去啊?”等问候语,而在西方,往往会认为这样问是干涉对方的私事。又如:中国人由于谦恭的民族特点,在一些涉外贸易活动中,经常使用perhaps, maybe等词语,但这些词语只是一种谦逊的说法,并非对陈述的事件内容有所否定或肯定,但西方人往往对这些词语可能会产生怀疑或否定,从而对贸易合同产生误解。

再如:在中国,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一般不说谢谢,否则会给人见外的感觉,但在西方即使是子女和父母、夫妻之间,哪怕是帮了一个很小的忙,互相之间也经常说“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这些礼节和习惯都与中方不同,如果不能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即使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也可能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笑话或误会。

4.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许多英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因素,但往往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对里面的句型、词组的教授,而忽略了里面的文化因素知识的教授。比如,在教授有关西方节日的过程时,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文化教育的课堂活动,给学生看一些有关中西方节日的阅读材料,比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与西方的圣诞节与万圣节,然后让学生就阅读的材料进行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再进一步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又如:在教授一些国外旅游相关的课程时,英语教师可以先找些关于国外旅游介绍的英语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国外相关的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外文化的兴趣,拓展学生了解国外文化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在国外旅行或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学会怎样去解决问题和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

4.3 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欧美名著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的有效方式,尤其是一些欧美的世界名著,这些世界名著中由于包含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背景、社交礼仪、风俗人情,因此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求精选一些世界名著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还可以从名著中选择一些语篇让学生精读,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语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可以选择让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通过对这些国外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新的词汇、句型和训练阅读技巧,还能使学生学会欣赏外国戏剧,从而进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

4.4 增加设置交际文化课程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在课程上存在许多局限性,未能充分发挥语言教育的功能,把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培养学生在词汇、语法、翻译、阅读、听力等方面的能力,忽视对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西方交际文化的教学,这导致了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仅仅注重对词汇的记忆、对语法的理解,把英语的学习变成死记硬背。

4.5 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我国英语教育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文化知识,必须要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因此,学校必须建设一支既有英语教学素养又兼备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学校要定期对教师展开西方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多输送各种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实地考察西方的文化,同时学校还要鼓励教师自学研究西方文化,做到博学通才,以适应交际文化知识教学的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英语的目的并非简单地为了懂得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型,而是为了使用英语与国际友人进行交际,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商贸合作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对我国国民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必须注重在语言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同时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跨文化礼仪知识的传授,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欧美名著,增加设置交际文化课程,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知识的培养和传授。本文首先论述了英语交际能力和交际文化的相互关系, 然后分析了我国目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最后提出了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知识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交际文化,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严.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6) .

[2]余秀娟.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吉林教育, 2009, (10) .

语言能力与基因 第7篇

1.语言知识学习、语言能力提高与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

1.1 语言知识学习为基础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该成为整个语言学习过程的基础。我们只有掌握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交际策略知识等基础性知识后, 才有可能谈到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地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1.2 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上文中已经提到,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该成为语言能力提高及学习能力增强的基础。除语言知识外, 语言能力教育还包括语言技能的培养。构成语言能力的技能部分包括听说读写译等, 是融语法 (及词汇) 、语篇、语用、交际策略等知识于一体的实际操作技能。然而, 传统的英语教学却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 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 导致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四六级改革新题型的出现, 正反映了传统教学的漏洞, 也体现了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把重心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语言能力的提高要将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就是要以全面传授语言知识为基础, 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

1.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

自主性学习也被看成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先决条件 (Wenden, 1998) , 当今教学活动的中心越来越多地从教师转向学生, 教师更重要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更应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指导原则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 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 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并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一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在校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其个体差异要求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在学习实践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训练。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水平会各有差异,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得教师无法针对各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因此就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针对自身问题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练习,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2人的学习是终身的, 而学校学习具有暂时性和局限性。学生若想在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作为当今一种学习与教学理念, 正是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途径实现的。

2.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明确把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重点,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同时指出,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 以弥补传统课堂听说训练的不足。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1 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 学校通常把教师认真备课、课堂讲述内容丰富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 就会出现教师一个人讲解占用太多课堂时间, 而全部学生都只是围绕教师这个中心成为被动的接收者。要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方式, 教师角色的转变就尤为重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只有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利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3.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要脱离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反, 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起引导、帮助、调节、控制、评估等作用,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多考虑学生的兴趣, 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 教给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善于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有张有弛, 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稳定学生的情绪, 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3.3 对学生评估体系的改进

传统的“应试型教育”使很多学生都通过考试成绩和老师及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 但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或他人意见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很片面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自我监控和评估能力。自我监控和评估使学生对学习责任更加敏感, 也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我曾让学生在学期初拟定自己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然后分别在期中和期末时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这种让学生自己发挥自主性, 拟定适合个人的学习目标, 并进行自我评估的方法往往比考试成绩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三大问题的关系, 并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策略。

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考查命题例谈 第8篇

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考试当然也需要这样的氛围, 要尽量拉近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 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 让学生感受考试的乐趣,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一) 设计提示语和激励语

创设宽松的考试氛围在试卷上出现一些友情提示语和激励语, 能提高试卷的亲和力,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营造宽松的氛围, 让考试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1. 设计卷首寄语。

如:“同学们, 一个学期的语文之旅又要结束了, 回首这次旅行, 你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一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天就让我们抽点时间检测一下。努力吧, 老师真诚希望你能满载而归。”

2. 设计卷末提示语。

如:“同学们, 对自己的测试结果满意吗?如果满意, 你就是积累小明星;如果不满意, 今后可要多阅读、多积累呦!”这些温馨的提示, 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 营造了和谐的氛围;这些激励的话语,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 改变题目要求

1. 采用第一人称。

如:“我能写出十个带有数字的成语”“我能填加词语”等等, 以增强试题的亲和力, 拉近试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请”字当头, “你”字为中心。

题目力求亲切, 如“今天你的心情怎样?请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下来, 并恰当运用两个四字词语”。“同学们, 熟读背诵古诗词是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 平时你这样做了吗?请写出你积累的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等等。这样的题目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提高自信, 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所有的能量。

在题目中适当地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看谁写的多”“积累你真棒”等, 以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二、注重情境性

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无论是口头的, 还是书面的, 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 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同样, 对语言积累的考查不应是学生平时所积累语言的简单呈现, 积累应是和运用相互关联的, 应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的能力。因此, 试题中应多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文, 学生才会觉得积累是有用的, 所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例如:

1.用你积累的形容人多的成语填空

今天街上人真多啊!人行道上 () , 车行道上更是 () 。来到服装市场, 哇, 人更多, 每个店铺前都 () 。来到影剧院, 前面的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真是 () , 影剧院里面更是 () 。

2.读下面一段文字, 看这段文字你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 试着写出三个。

春天到了, 阳光明媚, 天气转暖, 花儿开放。院子里, 柳树发芽, 各种花都开了, 黄莺在啼叫, 燕子在飞, 望着眼前的一切, 我心情非常愉快。

3.现在, 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真是“___________” (填一句歇后语)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积累的成语、古诗句、名人名言、歇后语, 这是活的语文, 这比单纯说几个词、背几句话对学生帮助更大, 更能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到语文不仅仅在书本上, 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进而真切地体验到, 语文真有用!

三、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考查中不是孤立地考查学生的一种能力, 而是有机地融合几种能力地考查。就积累与运用考查而言, 既要引导学生加强积累, 又要以此为基础, 进行语言迁移运用, 重组仿造, 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例如:

1.“赤壁之战”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请你再写一个出自这部名著的故事, 它的名字是《》。

【这道试题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了, 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 也要适度地超越文本。】

2.《红色之旅》这本书中,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最深, 读后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

【这道试题是把课内和课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既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同时又是考查学生读课外书的情况, 对课文中心理解的迁移运用能力。】

四、突出生活性

语文源于生活, 又广泛用于生活。所以试题要强化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命题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 焕发出学生学语文的激情和活力, 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开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

1.仿照例句, 给学校设计标牌用语:

例句:某居民小区的一个标牌上写着:保护公共设施, 人人有责。在学校的花坛边或草地旁可以写:

【这道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意在考查学生语言内化和外显,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同学们即将小学毕业, 眼看就要离开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 此时你一定想表达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你想用上哪些四字词语?

3.你的好朋友认为当班干部吃亏, 耽误学习, 你怎么想?若你的想法和他不一样, 你怎么开导他?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用语文的能力,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基于R语言病人基因微阵列样本分析 第9篇

根据相关部门调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约为0.67/10万, ALL儿童期 (0~9岁) 为发病高峰, 可占儿童白血病的70%以上。ALL在成人中占成人白血病的20%左右。ALL与其他白血病一样, 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为了短时间内找出受疾病影响的基因, 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语言开源开发平台, 利用生物计算环境Bioconductor提供的数据资源以及软件包, 初步建立All病人基因微阵列样本数据分析系统。因此本文分析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

在医学领域, 为了获得有关的病人样本基因表达水平, 需要利用短寡苷酸芯片的技术。短寡苷酸芯片是一种可以输入初始图像, 经过图像数据的预处理, 可以映射为一组基因表达水平, 进而通过分析这些基因表达水平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出疾病影响的基因, 目前可作为早期医学的临床诊断[1]。

1 DNA微阵列

1.1 DNA微阵列分析

DNA微阵列技术的出现将对生物学和医学产生一场革命, 微观阵列实验正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帮助研究人员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在癌症研究中, 微阵列可以用于研究肿瘤中分子的变异, 以便发现更好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2]。

微阵列分析是用来测量观测值的“变量”集合的最好办法之一。这里的“变量”指那些基因数据的集合, 对每一个变量, 实验中都会测量一个相对应的表达水平。如果这些个案有一些与其相关的疾病特征, 就可以找到一个未知的函数, 利用该函数把基因表达水平映射到疾病状态。

1.2 DNA微阵列分析的特点

微阵列主要优势在于能同时大量地, 全面性地侦测上万个基因的表达量, 通过基因芯片, 可在短时间内找出可能受疾病影响的基因, 作为早起诊断的生物标记。然而, 由于这一类技术的高度自动化, 规模化以及微型化的特性, 使得它们所生成的数据非常庞大且数据形态比一般实验数据更加复杂, 因此, 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已经不堪使用。由于微阵列数据分析所牵涉的统计问题层面相当广且深入, 针对整个统计问题的过程, 基于R语言基因微阵列样本多种过滤方法预处理是其主要特色。

2 相关技术概述

2.1 R语言简介

作为S语言的一个分支, R在统计领域应用广泛, 它也是S语言的一种实现。S语言由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用来进行数据探索、统计分析和作图的解释型语言, 最初S语言的实现版本主要是S-PLUS, S-PLUS是一款商业软件, 进而由Math Soft公司的统计科学部进一步完善。后来Auckland大学的Robert Gentleman和Ross Ihaka及其团队人员开发了一个R系统, 是基于S语言的一个GNU项目, 所以也可以看作S语言的一种实现, 通常用S语言编写的代码都可以不作修改可在R环境下运行, R语法来自Scheme, R的使用与S-PLUS有很多类似, 这两种语言有一定兼容性。

2.2 数据集

数据集ALL是生物信息学软件包也就是Bioconductor的一部分, 可供用户开源共享[3]。为了更好地使用该数据集, 本文从Bioconductor网站安装基本添加包, 即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集ALL来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4]。实际上, 这些数据都是患有这类疾病的128位个体得到的微阵列样本, 这些数据样本中有2个不同类型的肿瘤:T细胞ALL (33例样本) 和B细胞ALL (95例样本) 。

本文实验主要研究B细胞ALL样本数据。在后一组样本中, 实验中将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突变, 即ALL1/AF4、BCR/ABL、E2A/PBX1、p15/p16和没有细胞异常学异常。而在对B细胞ALL样本的具体分析时, 只有一个样本的突变类型为p15/p16, 所以要在分析中将该观测值剔除。实验中建模的目标主要根据它的微阵列能够预测出个体的突变类型。图2-1给出了这些数据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布图。

2.3 基因 (特征) 选择

在数据挖掘的问题中, 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特征选择。一般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数据挖掘问题的特征 (或者变量) 子集, 这个子集与所分析的问题相比有更高的相关性, 在基因特征选择的方法目前有过滤和封装两种选择方法。

2.3.1 基于分布特征的简单过滤

基因过滤方法, 是基于表达水平的分布所给出的数据, 而数据包含有多个无法被表达的基因或者变动性较小的基因, 这些基因不能用样本进行区分。但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散点图表达得到的每个基因在所有样本的总体分布情况, 若一个基因在所有样本上的变动性很小, 它就不能起到区分不同类型B细胞ALL变异的作用, 则可以安全地把这些基因从分类任务中剔除, 高维度数据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困难的。实际应用中, 往往考虑将每一个基因的四分位距 (IQR) 界限值做衡量标准的单独处理, 将变动性小于总体IQR1/5的所有基因剔除。从图2-2可知, 很大比例的基因的变动性很小, 则可以考虑剔除。

2.3.2 ANOVA过滤

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简称ANOVA) , 又称"变异数分析", 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过滤方法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 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如果差异较大, 说明影响较大, 则具有统计意义。基于以上的出发点, 实验分析中比较同一类B细胞ALL突变样本在数据子集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均值。ANOVA创建了一个新的函数来执行ANOVA过滤, 通过genefilter () 产生一个向量, 根据ANOVA统计检验, 如果想的值为true, 则认为相应的基因是有用的, 最后只得到了752个有用基因, 图2-3给出了ANOVA检验所选出的基因的中位数和四分位距。

用中位数和四分位距来衡量基因的变化性提供了依据。

2.3.3 随机森林过滤

随机森林[5]是一种集成的机器学习方法, 它利用随机重采样技术bootstrap和节点随机分裂技术构建多棵决策树, 通过投票得到最终分类结果。本文利用随机森林得到变量对分类任务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得到变量和目标变量的相关程度, 最终返回每一个分类值的分类。

随机森林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变量, 在决定类别时, 评估变量的重要性。从结果中可以预测, 不同类型突变的基因的中位数表达水平的区别, 我们用leveplot () 这个函数绘制一个数值矩阵的彩色图形, 绘制按照突变类型来排序的样本表达矩阵。具体结果如图2-4:

2.3.4 用特征聚类的组合进行过滤

Z组合方法是一种学习方法, 它构建一组组合模型, 然后用这组模型对新记录的预测值的某种形式的平均来对该记录进行分类。本文的组合方法是用不同的预测变量来得到组合中的每个模型。聚类方法基于距离, 本案例中是基于变量间的距离。如果两个变量的表达水平在94个样本中相似, 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是接近的。通过聚类变量, 我们期望找到相互类似的基因组。通过调用函数cutree () 得到了由30个变量组成的变量, 基于这个聚类, 我们可以通过随机在每个变量组中随机选取一个变量来构成我们的预测变量集合。

3 遗传学异常的预测

3.1 定义预测任务

每个数据挖掘问题都可以是一个预测问题, 精确地说, 它是一个分类问题。预测分类任务包含用一组预测变量的信息来预测一个名义目标变量取值的建模过程。用一组已知的其所研究的对象所属分类的观测值来得到模型。

本案例中:目标变量是B细胞ALL样本的遗传学异常分类。在所选的数据集中, 变量有4个可能的取值:ALL1/AF4、BCR/ABL、E2A/PBX1和NEG。预测变量由一组选定的基因构成, 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已知的。

3.2 模型评价标准

预测任务是一个分类问题, 预测分类模型大多数用误分率或者正确率来衡量。在本案例中可能存在把一个属于类E2A/PBX1突变误分为NEG的损失和把类ALL1/AF4误分为BCR/ABL的损失相等。此外, ROC分析还没有很好地推广到分类问题, 基于上面得分析, 本文用标准的标准率评价标准, 定义为:

这里N是测试样本的大小, 而L0/1 () 是损失函数, 其定义如下:

3.3 建模技术

为了解决除目标变量外, 所有信息都是数值型的,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建模技术, 分别是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K邻近算法。基于随机森林的模型特别适合于处理大量特征的问题。而选择k邻近方法, 其动机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同一类型的突变样本有类似的基因“签名”, 即在用于描述这些样本的基因上有类似的表达值。本文采用看邻近算法, 一种基于观测值之间距离的方法。

K邻近方法善于与懒惰学习算法[6], 它简单地存储某个训练集数据, 当给出一个新的测试个案, 它会在存储的训练集中寻找类似的个案作为预测值, k个最相似的训练集个案被用来得到给定测试个案的预测值。这种模型依赖于个案之间的相似性的标记方式, 这种相似性通常用距离函数作为测度, 这个测度来计算代表任何两个观测值之间差异的一个数值, 常见的欧氏距离函数, 定义如下:

这里p代表预测变量的个数, x是观测值。

3.4 模型比较

本文中, 实现了几个特征选择的例子, 用基因的过滤法删除了较小变化的基因和对照探针。接着, 用基因表达水平在目标变量上的条件分布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ANOVA统计检验, 最后从ANOVA检验的结果中, 尝试用随机森林和变量聚类方法来进一步减小基因的数目。除了第一个简单的过滤方法外, 其他所有的方法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目标变量的值。我们怀疑这些过滤阶段是否可以在实验比较之前进行, 或者是否可以把这些过滤过程集成到比较的过程中。如果目的是获得对新样本分类正确率的无偏估计, 那应该吧这些过滤过程作为需要评估和比较的数据挖掘过程的一部分。

对于每个建模技术, 我们将评估几个变体, 这些变体不仅在模型本身的几个参数上有所不同, 而且所应用的特征选择过程也不相同。对于每一个参数, 给出了一组可选值。所有这些值的组合将决定系统的不同变体。

对于随机森林, 考虑参数ntree的3个值。它设定组合中的树的个数, 参数mtry有3个值, 当用于确定每个树节点的检验时, 该参数决定变量的随机子集的大小。对于支持向量机, 参数cost和参数gamma都考虑3个取值。对于k邻近方法, 考虑参数k的4个值, 对于决定是否标准化预测变量数据的参数, 考虑2个值。对于每个训练方法, 本文将考虑3个不同的特征集合。

4 总结

本课题是基于R语言病人基因微阵列样本分析, 根据给定的病人基因表达情况的微阵列表, 确定这个病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因突变类型。实验具有推动生物医学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减少误诊率。同时, 后续还可以开发其他不同的病例的样本分析, 从而提高R软件在医学上的可用性。本系统主要功能有遗传学异常的预测, 为医生确诊病患及比较诊断提供了便利, 同时省时又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基于R语言开源的开发平台, 提出了一种以Bioconductor为生物计算环境, 利用软件包在本地服务器构建初步数据分析系统。主要围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alstic leukemia, ALL) 病人基因微阵列样本展开分析研究, 利用给定病人的基因表达情况的微阵列表, 确定这个病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的类型, 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R语言,Bioconductor,基因微阵列,数据挖掘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生物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2014.

[2]韩利, 祁云嵩, 王俊.基于粗糙集的支持向量机微阵列数据分类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1) :152-155.

[3]托尔戈.数据挖掘与R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1-20.

[4]纪相禹.基于R语言的差异表达基因检测研究[D].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2011.

[5]Breiman L.Random forests[j].Machine Learning, 2001, 45:5-32

上一篇:激发识字兴趣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