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经济范文

2024-06-22

混合经济范文(精选11篇)

混合经济 第1篇

我们以前讲的混合经济是由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混合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但是, 我们讲混合所有制精神是指企业自身有两种身份, 就是国有和民营的交叉, 而且把这部分作为我们下一步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这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方式。现在我们推出来混合所有制企业, 又推出来一个新的形态, 这是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 量变都有投资。把这样一个企业拿出来, 建立一个经济的形态存在, 我觉得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现在基本上进入了市场, 国有企业这几年有了市场管理, 其来源于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和社会体系进入到国有企业, 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所以, 国有企业才有今天的竞争力, 今天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是来源于市场。同时, 在混合所有制里面员工可以持股, 那么, 混合所有制经济我觉得现在几乎所有的国有上市公司都是混合所有制, 我们的合资企业也是混合所有制, 民营企业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就显示民间资本进入到国有企业参与改革也是符合经济发展的。我们就要把各种要素都用于企业的发展中来。过去我们讲是非此即彼, 现在我们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形态, 这样民营企业非公有资本控股的国有资本, 就是民营企业控股的、国有企业参与的经济形势。其实, 我们现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已经占了大约60%, 都超过了50%。所以, 今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 民营资本的合作都成了一个混合的整体。三中全会把这些问题高度的融合, 为其打开了一条道路。

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方案 第2篇

2011年4月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集团公司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发【2010】84号)和《省国资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指导意见》(国资发【2010】84号)等文件精神,集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公司《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发挥国有企业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入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资本调整和企业重组。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职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积极性。

二、总体目标

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大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力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优做大做强企业。到十二五末,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得到理顺和健全公司形成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知名品牌以及核心市场竞争力,通过改制、改组、改造、调整和重组,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力争到“十二五”末,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融资5亿元。

三、工作原则

根据省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主业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时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集中精力发展主业。要重点加大业的投入,在继续增加国有资本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各种经济成分参股。通过引进国际国内同行业内的优势战略投资者,实施资产重组,开展互利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收缩非主营业务领域。对有一定竞争优势、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业务领域,要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引进其他经济成分,由国有独资和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参股转变;对资产质量较差、债务较重的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积极创造条件,使国有资本逐步全部退出。

三是逐步退出非主营业务和不具备竞争优势领域。包括竞争性强的传统工业以及除国家专营以外的零售、贸易业等,可采取

参股、退出或转让等方式,以产权变动为重点,以转让存量资产为主要方式,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工作措施

在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项目合作、资产置换、增资扩股、股权转让、改制上市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搞活国有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三、工作步骤

根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工作的层级程度和企业自身特点,公司确定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第一步(2011-2012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企业内部劳动保障、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的母子公司体制,强化集团公司在战略管理、资本运作、结构调整、财务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对业务和资产的调整或重组,发挥企业整体优势。重点做机构合并和事业部改制重组,撤销重复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建新的管控模式,逐步推行集团所有公共服务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并进一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节约成本、创造效益的作用。

第二步(2012-2014):优化企业内部资本机构。继续深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优化资本结

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体制,根据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积极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大国有资本的调整和重组力度。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现国有资本向主营业务集中,壮大粮油产业优势,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积极引入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对集团的主营业务和重要子企业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对不属于主营业务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并确保国有资产转让收益。重点做好公司的股权退出和资本重组,做好陕西金海大酒店的改制重组工作。通过对集团的整合,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参与项目合作和资本合作,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混合经济的要义与路径 第3篇

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之前大力发展的股份制,实际上就是各类资本相互参股或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国有或公有产权的流动、重组,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有利于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市场化、民营型的运营机制,增长国有经济或公有经济利益;有利于减少非公有资本对公有资本的直接侵害,增强国有资本或公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辐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整个公有经济的竞争力。总之,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33.3万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已经占63.6%,作为国有经济代表的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占公司制企业数的比例接近57%。这表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势所趋的必然,必须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前进步伐。

当前,实施混合经济要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改善国有经济布局不太合理的状况。不少国有经济资源占据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产能过剩领域,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而那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产权多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金融、保险、烟草、电力等国家垄断性行业领域产权单一,政策限制和体制瓶颈问题突出。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亟待在产权制度创新中寻求突破。

二是改善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当前,非公有制经济虽已超过经济总量的60%,但还存在结构(包括产业和地区)失衡、活力不强、动力不足等问题,以家庭制、家族制为主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亟待向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受政策环境的制约,还存在市场主体权益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规则不平等、民营企业投资者顾虑较多等问题。实施混合经济必须完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行政,打击非法占有或损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是智慧选准合适对象。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等公有资本应主要与非公有资本参股,只有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改进公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推动公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非公有资本进入,同时允许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股私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形成不同性质资本组合而成的股份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四是严格遵循市场原则。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等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参股要严格遵循市场原则,既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在法制框架内自愿进行,不搞行政主导的“拉郎配”,尤其是不得强制对非公有制企业参股;也要坚持效益原则,使资本的联合或融合有利于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行效率,最终实现企业效益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把握好思想文化融合。来自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非公有资本的员工,由于企业背景、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的差异,势必存在融合中的矛盾和冲突,因而必须因势利导、求同存异、循序渐进,逐步缩小差距、“熨平”纠结、破解矛盾,使之融为一体,和谐向前,确保混合经济“混而不杂”“合而有力”。

六是把握好员工持股问题。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据了解,由国资委参与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等多份改革文件,有望在进一步“锤炼”中出台,而在员工持股方面,将会作出明确的比例划分及持股细节规定。企业必须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让员工合理合规持股,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实施混合所有制,前进中的问题和障碍不少,需要在实践中破解难题、在发展中完善体系。相信破局之举一旦实施,砥砺前行的中国经济必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阔步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2010年美国经济呈混合趋势 第4篇

褐皮书指出:“12个地区联储所在地报告显示,2010年10月上中旬至11月中旬,经济继续改善。”

报告还称,多数联储地区制造业活动继续扩张,汽车和金属加工行业相对强劲。但在所有区域,住宅房地产和建设活动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褐皮书指出,楼市仍然承压,数个地区报告过去6周楼市表现进一步恶化。商业地产市场状况喜忧参半,建筑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区域呈现需求疲软和闲置率较高的形势,继而转化为有限的非住宅建设活动。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出炉的报告显示,2010年10月,全美建筑支出增至8 023亿美元,增幅为0.7%,同比下降了9.3%。公共设施建设、电力建设、私营交通建设(货车运输、铁路和航空运输投资)、私人多户住宅新建项目及现有住宅私人整修项目等出现了0.4%~8.8%不等的增长,但除公共设施建设部门外其他部门与2009年同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10月私人住宅建设总支出增长了2.5%,但由于独户住宅新建项目下滑1.2%,在12个月内下降了9.2%,连续第6个月出现下降,同比下降3.0%。尽管当月电力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出现增长,但私营非住宅建设支出当月下滑0.7%,同比下降21%,人口普查局调查的11个部门均出现年度下降。

洛克菲勒政府研究所日前的报告称,“2010年第3季度的初步税收数据表明,国家总体税收持续改善”。该研究所对早期报告的48个州的数据进行了汇编,结果表明,与2009年第3季度相比,主要税源的税收增加了3.9%,但与2年前同期相比下降了7.0%。税收收入下降通常导致建设支出缩减;然而,只有在其他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才会导致建设支出的增加。

股利资本研究所也对50多个大都市区的5种租赁地产进行了季度分析。分析表明,第3季度5种地产的租用率均出现增长,但租金情况较为复杂。办公楼的租用率增长0.1%,租金与第2季度相比下降0.3%,同比下降2.7%。工业用房的租用率增长0.1%,租金分别下降0.7%和5.9%。公寓租用率增长0.2%,本季度租金上涨0.6%,同比下降0.3%。零售租用率增长0.4%,租金分别下降0.7%和4.0%。宾馆入住率增长1.1%,但2010年第3季度每间可用房收益下降0.5%,同比增长9.2%。这些市场均未出现足以保证新建房产需求增加的现象。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讨 第5篇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讨

侯彩侠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

“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名词。文章通过对相关概念出现历史背景的梳理,认为 “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称为“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经济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

所谓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1]。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就是“所有制”,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最初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到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提出,再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最先提出“个体经济”是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指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个体经济是公有经济的必要补充”。之后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2]。由此,个体经济在社会的地位得到了肯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十三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私营经济”的概念,明确“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988年,私营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合法地位得到确认,并载入宪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为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为后来的混合制经济的推进奠定了基础。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完善,我国以非公有制形式成立的企业,已慢慢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物质更加丰富,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安置就业人员得到进一步扩充,非公有制的发展,特别是对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市场竞争力,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为此,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被提上日程。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这次的会议概括总结了只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重要保障,这一思想的提出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次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一词写入中央文件是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4]。此次会议详细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实行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后,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十七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5]。这一系列文件都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6],这更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加快发展的要求,混合所有制由“大力发展”到“积极发展”再到“加快发展”,这是所有制结构改革中迈出的一大步。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也证明,通过改革,涌现了一批较强竞争力的集团企业,企业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竞争力得到逐步提高,社会效益得到加强。以中联重科为例。2000年,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在1.5亿股总股本中,国有股49.83%,其他股东50.17%。在后来的混合股权结构中,中联重科实现了股权合理分散,股东相互制衡,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权比例,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政干预。自2000年上市起到2013年期间,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从49.83%下降到现在的16.26%,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丝毫不减,国有资本增值最高达到800倍,极大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化的体制,让中联重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7]。现今,各个地区都加快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步伐,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方式将全面深化。

二 “混合所有制经济”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目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宏观上来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多元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微观上来讲,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8]。通俗的讲,宏观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强调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性,而微观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区分两个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现实的意义。目前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有引起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其很好地实现了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制度设计,将高深的理论问题转化为某个具体经济实体的所有权架构。目前专家学者在讨论“混合所有制经济”时,既有宏观层面的所指,又有微观层面的所指,大都使用“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个术语来表达。如果能将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以进一步明确,可以将宏观的问题具象化,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 “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天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原本各有所指。但“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在微观层面——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的结合,有着不容忽视的渊源。

一方面,“股份制”是从资本组织形式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是从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角度提出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对参与主体性质的要求不尽相同。“股份制”对于不同经济主体的组合方式没有特殊要求,两个以上的主体即可以是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合,也可以是若干非公有制主体的组合。而“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的出现则强调为公有制资本和非公有制企业资本的组合。

另一方面“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天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之所以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其核心一方面在于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避免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度干预,另一方面还在于通过不同投资主体(即股东)股权的相互制约,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对大部分股东负责任的理性抉择。而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更多的也是得益于股份制所具有的一系列优势。

因此,“混合所有制”被认为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行为,是适应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特殊形态的股份制[9]。

四 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可称“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要探讨概念的定名,首先需要明确概念的所指。要弄清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了解其内涵。

第一,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混合所有制”的总体范畴,满足“混合所有制”所强调的不同性质经济成分,尤其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存在的本质特征。

第二,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指的是一种具体的企业组织形式,即“企业”或“公司”。因而,“企业”或“公司”是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属性。

第三,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天然是“股份制”。前者是内容实质,后者是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下,具有无法割裂的优势互补关系。

目前,常常被用来指代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它虽然抓住了“混合所有制”和“企业”这两点属性,但是忽略了“股份制”这一重要属性。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共同参股组建而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成功走出过分强调在市场竞争中区别对待不同经济成分的困局,走出一条双赢的融合发展之路,其关键在于通过“股份制”这一具体形式,实现不同产权主体多元投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功实践也证明,“股份制”是公有制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因此,笔者建议,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进一步明确为“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1] 基本经济制度[EB/OL].[2014-04-15].http://baike.baidu.com.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1982-9-8)[2014-04-20]. http://www.xinhuanet.com.

[3]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EB/OL].(1993-11-17)[2014-04-20]. http://cpc.people.com.cn.

[4]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EB/OL].(1999-9-22)[2014-04-20]. http://www.people.com.cn.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EB/OL].(2013-11-12) [2014-04-20]. http://www.xinhuanet.com.cn.

[6]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

[7] 光明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EB/OL].(2014-3-13)[2014-04-20] http://www.gmw.cn.

[8] 辛华. 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J]. 四川统一战线,2014(1):21.

[9] 混合所有制[EB/OL]. [2014-04-20].http://baike.baidu.com.

热点关注

详解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产科发生的一种急症,它是指大量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继发引起患者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一个综合征。由于其较为罕见,发生迅速、凶险,病生理机制复杂,加之临床医生一般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处理,因此继发的母婴死亡率很高。

羊水栓塞最初报道于1926年,从发现到20世纪60年代几乎在治疗上没有进展,故被认为是不可预料、不可预防的疾病。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由于对DIC的病理生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以及肝素的应用使得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

羊水栓塞发病非常罕见,由于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不一,报道的发病率相差较大,约为1/8000~1/80000。实际发病率可能略高些,因为有不少羊水栓塞可能会被误诊为产科休克、产后出血或急性肺水肿,轻症的患者因短暂的一过性表现而漏诊。尽管总的发病率很低,但是,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却高,是围生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病的认识。

通常情况下,认为临床上发生羊水栓塞的一些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人工破膜、宫缩过强、急产、催产素引产、高龄初产、多胎经产、前置胎盘、死胎、巨大儿、子宫破裂、手术产、羊水粪染。存在一个以上的高危因素时,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更大。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羊水是被封闭在羊膜囊内,由于母体和胎儿之间存在着胎盘屏障,羊水是不能与母体的血循环系统接触的。在分娩或其他损伤的情况下,母体和胎儿的胎盘屏障可出现缺口,此时,羊水进入母体的循环中也就成为了可能。

随着妊娠时间的不同,羊水来源、容量与组成也有变化:早期羊水与母血清及其他部位的组织液十分相似。而中晚期羊水内含有分泌物及排泄物,胎儿呼吸道与消化道的脱落细胞、黏液,以及胎体表面的脱屑细胞、胎脂与毳毛,是为高渗液体。在病理情况下羊水成分又有变化,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死胎、羊水继发感染以及胎膜早破等情况发生时,由于胎盘功能不良而影响羊水的循环,羊水量减少,羊水内成形物相对增多、含有凝血活素,此外还可能含有其他酶,如玻璃样酸酶,胃蛋白酶,组胺含量约2.5倍于无胎粪者。如果胎盘屏障发生缺损,羊水,尤其是羊水中的这些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可能会诱发羊水栓塞。羊水栓塞症状的轻重缓急及预后与羊水中所含有的成形物质,尤其是胎粪及黏液有重要关系。

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羊水栓塞发生的病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目前主要是血液动力学的支持和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给予成分血。需要强调的是:应边检查,边组织抢救,分秒必争,哪怕是过度诊断,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可能是羊水栓塞的患者,决不可等待检验结果后再予治疗。

(叶艳玲摘自龚晓明新浪微博)

Discussion on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HOU Caixia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has been hot term for many years in China’s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 Based on the review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article mentions the two levels of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both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at micro level could be called “mixed-ownership joint-stock company”.

economic system,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mixed-ownership joint-stock company

2014-06-15

侯彩侠(1975—),女,安徽亳州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通信方式:cxhou@sina.com。

H083;F01

A

民企在混合经济中将再获生机 第6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的对民营经济的重大支持信号、减少小微企业税负、取消和下放百余项行政审批事项、混合所有制为民企开辟的巨大发展空间……

有识之士不难看出,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无疑是送给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最大礼物和最大利好消息。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此作了非常全面、深刻、准确的描述, 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支持、政策支持和纲领性的肯定。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样的表述首次在中共全会公报中出现。更为重要的是, 在随后发布的《决定》中, 又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详细规划。此次《决定》将有助于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两种经济今后形成平等合作以及竞争关系, 使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发展处在同等公平竞争环境之下。

国资国企改革大幕的启动, 混合所有制的推行, 简政放权的加速,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民资进入银行业的跃跃欲试, 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 这些充分说明, 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思路是首先要求政策公平, 要求在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公平、一视同仁, 另外, 一些行政垄断行业将来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将来从中央到地方, 均会在制度、体制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存在倾向性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也一定会得到修订, 以促进两种经济共同发展。

民营企业一旦进入曾经的一些垄断行业, 那么《决定》中用百余字进行阐述的产权保护制度就变得至关重要。如何保障这些民企, 增强其进入一些垄断行业的信心, 应该也是此次《决定》强调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将改变以行政命令来决定谁为主导的模式, 在市场的决定下,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在某一领域成为主力的可能性。混合经济就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发展, 在市场经济制度的环境下, 以市场为主决定价格水平、资金水平包括利率水平等等, 两种经济都能够混合发展, 甚至可以互相支持、共同推进。可以预见, 未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将以合作形式, 也就是混合所有制成分共同担负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

2013年, 有民营企业家在“双11”创造出“消费时点”让全民见证消费奇迹;有民营企业家在城镇化建设、民营银行创立等机遇前摩拳擦掌……面对空前机遇, 我们呼吁民营企业首先要抓紧练内功, 要自我完善, 抓紧发展, 走企业管理现代化道路;二是要技术现代化, 每一个企业无论大小, 都要进行技术革新;三是生产方式的转型, 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这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凡此种种, 皆预示着2014年或今后的中国民营经济将迎来一个全新发展的时代。如果民企能实现自身新发展中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无疑会得以大幅提升, 中华民族则有望能早日实现复兴之梦。

民字号银行争相试水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从顶层制度设计上明确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在加强监管前提下, 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随后,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 2014年银行业将细化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思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财务思考 第7篇

一、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三个难点

(一) 与谁发展混合所有制, 选择难

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之一是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之路,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跟谁“混”、怎么“混”, “混”多少, 如何不越“混”越差, 都是摆在出资人和国有企业面前的大事、难事。当前,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一个很大的难点, 就是国有经济决策者们不太敢和民营企业接触, 因为政策性风险较大, 把赚钱的资产拿出去“混”, 老百姓会说国有资产流失了;把不赚钱的资产拿出去“混”, 民营企业和其他资本肯定不愿意进来, 根本“混”不了。同时, 由于有的民营企业财务不透明, 运作不规范, 国有企业不敢“混”。像中石化油品销售板块进行重组 (中国石化旗下最为赚钱板块之一)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当然不愁民营企业不参与, 但对于投资大回报低的行业、过剩行业和资源性行业来说, 选择难度就会增加。比如, 川南城际铁路经过长达半年的引资窗口期, 直到2014年2月底成立之日均无民间资本加入, 令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深为尴尬。

(二) 文化差异和财务理念不同, 融合难

在实际工作中, “混”难不仅难在产权融合, 更难在文化融合。众所周知,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企业联合重组, 融合失败者不乏其例, 究其原因, 大多数发生在文化理念冲突上。由于文化的融合不到位, 致使发展理念产生分歧, 在企业运营机制、金融策略、财务战略、企业家精神方面难以融合, 导致矛盾难以协调, 直至分道扬镳。如何让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融合成为一艘“航空母舰”, 而不是众多“小舢板”的捆绑体?文化融合、财务理念融合是关键, 也是难点。这需要融资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等宏观层面的不断改善, 也需要各所有制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逐步趋同, 需要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新体制的需要。

(三) 国有企业的资产多, 合理估值难

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绕不过去的就是资产价格, 但资产价格如何确定是个难题。以宝钢股份为例, 2013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6.71元, 而股票的收盘价是每股4.09元, 搞混合制, 资产以何种价格来定, 是个难题。若这个难题没解决好, 混合所有制发展要取得成功是一句空话。还有国有企业掌控了大量的矿产、土地和各类社会资源、无形资产, 这些资产如何合理确定价格, 则更难。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难点, 民营企业状况又如何?据德勤中国的统计, 对于目前提出的混合所有制, 有60%以上民营企业家选择“暂不进入, 等待制度明朗或先完善自身条件”;担心“开放股权比例过低, 民营企业难有话语权”的企业家占66.7%。究其原因, 固然有能否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顾虑, 但也与两种所有制间不同的财务管理理念、监管模式有关。

(一) 管资产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 不适应混合所有制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特点

多年来, 国有企业经营目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监管部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国有企业围绕这一体系要求, 建立起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财务管理体系, 即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 对保护国有资产, 发挥了很好作用, 但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和自身的局限性。会计资产静态与经营的动态矛盾, 资产营运、调整的不确定性, 使资产保值增值不可能有一个科学和准确的标准。企业为了发展, 有时要退, 也要舍弃一些东西, 时点上看, 这时国有资产可能要减值。而一项战略投资, 投资效益的释放有个过程, 有的要三至五年, 甚至更长时间。

二是仅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有不重视其他股东利益的嫌疑, 不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以资产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实际上, 资产只是资本的一个方面, 仅从资产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是不全面的,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 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作用, 使得股东各方更加关注企业的控制权问题

管理会计 (Management Accounting) , 又称“内部报告会计”, 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 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 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 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国有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存在层层委托代理关系, 使得管理会计往往注重为管理层服务, 为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提出建议, 增强管控。而企业内部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 实质上掌控了管理会计行为, 使得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大部分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导向, 而对决策层战略财务管理缺乏支撑。

(三) 当前会计信息满足不了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当前的会计信息基本可以满足单一所有制状况下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但在混合所有制情况下, 如何满足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还有待于会计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及实务界的探索。

混合所有制不等同于股权多元化, 也不等同于股份制。首先, “混合”前提需要产权清晰, 其特征是要求通过企业会计准确计量和报告企业产权, 以保护各个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国有出资人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国有母公司也以管资本为主线的情况下, 就更要通过企业会计报告来了解企业产权中国家权益的存量和增量情况。其次, “混合”有效运行的保障是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其特征是要求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准确量化产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权利和责任, 从而使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债权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强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对企业的不同影响, 作为前者只能通过有关法规和政策间接地对企业会计进行规范;作为后者, 则要求与其它投资人一样通过会计得到利益上的保护。第三, “混合”成功的关键是管理科学, 其特征要求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上, 为企业优化战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管理支撑。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议

(一) 培育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促使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又是一项急需推进的工作, 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 让社会公众和企业都能认识到单一国有制或私有化都不符合中国国情,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让广大财务会计人员意识到以管资本为主线的现代财务管理, 有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 也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改革中出现一些失误, 多提建设性意见, 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 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二) 抓紧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早日出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

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规定, 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思路、发展重点、实施方式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提供依据和执行规范。以管资本为主,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有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加快出台财务管理指导意见, 加强业务培训, 引导广大财务人员转变观念, 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三) 做好资产的审计和评估工作,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资产的审计和评估是发展混合制经济的基础工作, 资产的审计和评估要全、要实、要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一整套公开透明的流程, 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资产评估结果和跟谁“混”、“混”多少、什么价格“混”等情况, 自觉接受监督, 使国有企业既能卖出好价钱, 既能实现保值增值, 又能实现更大的发展。让改革在阳光下推进, 是保证混合所有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保护产权, 搭建交易平台, 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市场手段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协同效应。

(四) 以管资本为主,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国资层面的管资本意味着国有资产管理将从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退出, 站在资本投入者的角度对企业的资本使用效率进行管理和监督。企业层面以管资本为主线, 以投入资本回报率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 将有利于统一不同投资者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保护各方股东的权益, 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 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 加强审计监督, 重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样需要加强审计监督, 但是监督的方法和内容应与监督国有企业有所不同。在国有资产评估和国有资产交易阶段, 国有企业出资资产的真实性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审计。在正常生产经营阶段, 必须减少重复监督, 要坚持“混和”人自行监督的原则, 由企业出资各方联合组建审计机构, 加强出资人监督。重构的审计监督管理体制应与混合经济体制相适应, 要超越传统内部审计所强调和偏重的监督职能, 逐步接轨现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责任,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国企改革的现状和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财务角度谈点看法和建议。

民企融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四重障碍 第8篇

第一重障碍:最核心的门仍然未对民企完全开放

国企改革已经引入混合经济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有些国有企业集团的二级、三级或更下面层级的子公司很多都已混合了,但集团层面的母公司还未对民企放开;有些自然垄断性国企(如石油、矿产等行业)仍然将主要业务及主要盈利模块紧紧抓在手中,只拿出产业链上的末端或非主要盈利模块对民企开放;还有些处于市场化竞争领域(如建筑、食品等行业)的国企没有完全退出。

第二重障碍:民企不能充分获取信息

交易信息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需要进行混合的国有企业释放信息不完整、不开放;二是现有产权市场不够成熟。在欲引入民企混合时,部分国企没有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广泛发布拟引入民间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人为封闭消息;部分国企仅在小范围发布相关信息,或是不完整、不详细的信息,主观设置产权交易信息渠道行业性封闭、地域性封闭等障碍;还有的国企混合不进入正规产权市场进行公开竞价,依靠地方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拉郎配、划拨等,或是私下定价,联手搞内幕交易,肥了个人和小团体,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有的国企仅在本地产权市场发布信息,由于各地市场相互分割、缺乏信息共享机制,造成市场割据、信息闭塞,不能使产权交易真实地反映市场洪求状况,也不能形成真实的国有资产市场价格。

第三重障碍:民企在交易中遭遇道德风险

在资产评估方面,国企混合交易前没有进行资产评估,或仅仅找一些小的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人为操纵企业价值;有的国企忽视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有的国企对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低估,采用“历史成本法”,不考虑随着时间增长带来的地租增值、技术进步带来的价值增长等因素;还有的国企,对存量资产分配、历史包袱、债务分解等问题也没有做相应考虑或刻意隐瞒。

第四重障碍:民企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丧失话语权

表现在混合后控股股东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小股东缺乏保护的机制;董事会机制不健全;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没有建立诚信机制等方面。混合所有制项目中没有控制权的民营企业小股东,难于参与项目经营管理和对大股东投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只能依靠大股东自觉、自律,也就是依靠大股东的道德约束,而不是所谓的制度约束,国企仍然我行我素按照原有的规则来运行,民企权益得不到保障,容易造成对小股东利益的忽视和侵犯;董事会议事和操作程序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议事制度和会议程序,有的是没有规则,有的是规则空泛粗糙,有的是制定了规则不执行,无法保证决策的公正和独立性;董事会缺乏健全的内设专门机构,外部独立董事缺位,如缺乏必须设立的、主要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业绩评估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有些企业虽有外部独立董事,但由于缺乏相关的选择、任命、职责、待遇等法律和规则,缺乏对小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权益的保护,难以体现非执行董事、特别是外部独立董事对总经理的监督;企业信息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不透明,难以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地将公司信息送达所有相关者,有些企业甚至用虚假或不完整的信息误导投资者;企业没有建立诚信机制,无论对内对外,都容易发生各种资方不遵守章程、随意修改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不兑现与项目有关的承诺、在合同之外增加义务、等等双方扯皮事件。

在“应该混”已经成为共识的前提下,必须重视民企融入混合所有制的几重障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混合门槛、信息对称、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等方面打消民企疑虑,引导民企积极融入混合所有制经济。

参考文献

[1]林加奇.混合所有制发展实践的政策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6,(5):52-57.

[2]王小龙,赵秋菊.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6,(5):17-18.

混合经济 第9篇

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主要是企业的所有制问题, 包括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经济中不同所有制的结构。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一种财产所有结构, 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而言的。这一提法本身并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出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 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同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多, 规模大, 总体实力雄厚, 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则具有体制机制活、创新意识强等优势。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有助于二者在交融中取长补短、发挥更大优势, 也有利于平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争论, 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最终实现“国民共进”、“公平竞争”, 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有产权市场

国有产权市场在实现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和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有资本一直存在流动性差的问题。不论哪类资本, 只有在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如果国有资本不能按市场规律在产权市场上进行自由灵活的流动和交换, 而是大量沉淀在静止的实物资产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资产在无形中产生损失, 有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比喻为“夏天的冰棒”, 国有资本在无声无息中消融于无形。为了防止发生上述现象, 需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国有产权, 实现国有产权多元化,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鼓励各类非国有资本通过国有产权市场增持、受让国有企业股权, 把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效率低下的领域中退出来, 进入真正需要国有资本支持的基础性、战略性领域。随着国有、民营等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相互交融力度的加大, 将产生大量的产权流转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国有产权市场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平台。国有产权市场非标准交易的特征, 也使得它的服务面比较宽, 适应性比较强, 能够充分发挥供需撮合交易能力及价格发现的功能, 一方面帮助国有资本找到合适的重组对象, 实现战略目标;一方面积极拓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领域, 用市场化服务满足非公企业的并购重组需求。

三、国有产权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 及其配套文件为制度基础, 以国资监管部门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为操作平台, 以国资、财政等部门为监管主体, 以产权交易信息网络为市场纽带的国有产权市场体系。然而国有产权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要素市场, 市场化进程不快, 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 公平、开放、透明的国有产权市场规则有待进一步健全。一些产权交易机构反映,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涉及面广、操作程序多, 政策复杂, 制度规则层面已不能完全适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要求。对实物资产转让、债权转让、主辅分离中的产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没有明确进场交易的政策细则。有的地方监管部门在国有产权转让时把关不严, 对应该进场交易的项目实施了协议转让, 没有做到应进必进, 场外交易仍然存在。一些产权交易机构受利益驱动, 放松了对交易质量的把关, 管理交易的水平亟待加强。二是, 市场决定国有产权价格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产权转让项目进场之后竞价率不高是产权交易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个别产权交易机构对一些进场公开转让的项目, 满足于“填个表格、发条消息、出个鉴证、收点费用”, 交易竞价规则不统一, 交易流程不规范, 造成市场竞价能力不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指出, 目前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尽快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价机制, 增加定价弹性。非上市公众公司兼并重组, 允许实行股份协商定价。因此, 产权交易机构需要运用电子竞价和网络竞价等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探索增加定价弹性、实行股份协商定价的方式, 激活价值、提升价值。三是, 国有产权交易机构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全国大多数省份即将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国有产权交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政府提供行政服务的窗口, 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完善公共资源市场配置,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国有产权市场经过多年发展, 已拥有较为规范的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和竞价体系, 如何将产权交易市场纳入政府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需要整合共享资源、统一制度规则、完善监管机制。

四、形成相对成熟的、满足国有产权流动的资本要素市场, 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供给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窗口期, 全会决定中关于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 也为加强国有企业产权市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国有产权市场要成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主渠道, 尽快形成相对成熟的、满足国有产权流动的资本要素市场, 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下政策供给:一是, 尽快清理和废除妨碍国有企业产权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监管部门对国有产权转让实行清单管理, 以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为重点, 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 向民营资本开放非明确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 为各类社会资本依法平等进入国有企业产权市场提供机会。二是, 完善国有产权市场操作细则, 推动交易机构对金融资产、涉讼资产、实物资产等进场实行统一规范的交易细则。随着改革不断深化, 产权市场交易品种创新层出不穷。监管部门要立足交易实际, 出台统一规范的交易细则, 通过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实现产权交易品种的多元化。三是, 出台对国有产权交易机构的扶持政策, 着力提高交易机构专业服务水平。国资、财政等监管部门要在推进国有产权顺畅流转过程中, 培育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产权交易机构, 从资金、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五、监管部门加强国有产权市场建设亟待采取的举措

尽快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国有产权市场, 监管部门除了完善相应的政策供给, 还要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 着手推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机构建立交易信息互联互通和集中共享机制。以各省产权交易机构与国务院国资委产权交易监测系统实现联网为契机, 做好各省产权交易机构与国务院国资委产权交易监测系统的对接工作, 推动交易信息资源全国共享, 推动交易机构切实好发现市场竞争主体、发现市场成交价格的功能。二是, 完善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 推进产权交易机构简化手续、提高技术、改善服务, 实现充分的信息披露、充分的市场价值发现、充分的市场竞价, 进一步提高国有产权转让进场率和竞价率。三是, 协调有关部门, 将国有产权市场作为子平台统一纳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和集中共享机制, 坚决杜绝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发生国有产权违规交易行为和交易业务的可能, 确保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行为的合规、有序。四是, 在严格遵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防范交易风险的通知》两个文件的基础上, 指导国有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业务创新, 丰富交易品种, 扩大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人民出版社, 2013.

[2]李伟.在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暨产权交易机构工作会上的讲话[J].产权导刊, 2009.

混合经济 第10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资本的载体,那么基本经济支柱落实到企业,就要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协调、融合、共同发展,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我认为研究改革促进发展,应当是第八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所以我选了这个题目,我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搞好顶层设计继续探索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我充分肯定十多年来公司制、股份制改制的成效。

我们回忆一下,党的十五大、十六年以前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十六年前提出来,确实是理论的突破。我记得当时是洪虎同志在体改委具体指导国有企业的改革。十六年来公司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因为《公司法》代替了《企业法》,股份制改革也全面推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算了一下,到去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33.3万户,其中股份制企业占了63.6%,资产占了58.5%,主营业务收入占了58%,税金占了58.9%,利润占了59.1%,大体上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股份制企业占了六成。其中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资产出让,转变为股份制企业,或者民营化;一大批私营企业通过合伙,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有的还参与了国企改革。股份制企业无论上不上市,都进一步通过股份的流转、增减,使股权结构更加优化。在股份制企业中,就有不少是属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股份制企业中,虽然上市的是少数,但都是各个行业的骨干企业、优秀企业。据统计,到2013年10月份,全国在境内上市的公司有2849家,当时统计的总市值是23.6万亿,最新数据是24.4万亿,境外H股上市有179家,总市值5.1万亿港元。还有一些企业在其他国际市场上市,当然这个数字还是很小,对照全国的企业数量和我们的经济总量,这个数字还是不大。与此同时,随着扩大开放,境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股东,国内企业特别是近几年走出去,在外面投资、并购,吸收境外资本,或者成为国外公司的股东。到2012年底,外商即港澳台投资形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7700多家,数量占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3%,资产占19.7%,总业务收入占24.1%。同时国内对外的非金融投资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达到了4355亿美金。以上这些数字说明我们十多年股份制的改造和企业的上市走出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股份制企业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组织框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转化了经营机制,激发了投资人、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其中,混合型企业对促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混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企业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新型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对股份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思想观念、法制环境、政策执行和企业运作几个方面。

一是对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如何把握,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公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同时又指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怎么办呢?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当初我和洪虎主任参加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起草,对这段话确实是反复推敲,一个字一个字推敲,现在看来还是完全正确的。在实行过程中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如何区分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部分持股,当时我在国资委研究这些问题是非常谨慎的。近些年来,不断引发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无谓争论,或者束缚了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或者阻碍了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觉得是一个问题。

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性服务以及经营服务这些领域,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为此,国务院已经颁发过两个文件,2005年一个,2010年一个,俗称两个36条,国家发改委组织相关部委出台了42个实施细则,298页,在一些行业领域提出了路径图和时间表,落实到部门和行业,所以社会反映玻璃门、弹簧门,又出来个旋转门,这些现象仍然是存在的。铁路、石油、电力、电信、金融以及城市公共服务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应该说是步履艰难,但现在有了好的苗头,工信部于2013年12月26日向11个单位发布了购买电信基础服务的牌照,前进了一大步。在对外开放方面,如何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准入,又维护我们的产业安全,这两方面都有顾及。

三是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方面存在缺陷,不少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缺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甚至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影响很不好。一些上市公司也是,长期不利润分红,侵害股民尤其是小股东的利益。上市的目的,我认为首先是转换机制,规范经营,提高效率,接受社会的监督。而一些企业把圈钱放在首位,不仅丧失了信誉,而且对社会造成了危害。

四是资本市场还不适应需要,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相适应,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需求不相适应。刚才我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万户,全部工商企业1000多万户,在国内A股上市只有2849家,这太少了。为什么A股市场IPO要停止一年?是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到位,对违规行为惩罚不力,还有一些券商者经营行为需要规范、提升。

第三,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三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一些主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就有了时间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肯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应当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和任务。当然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很难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该有个定性的要求。

混合所有制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一起来研究和谋划,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说,要在现有60%股份制基础之上,我认为到2020年绝大多数企业应该实现股份制,同时积极构筑混合所有制,形成多个投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要规范上市,并且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各类企业要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十五大提出这个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如果算到2020年就23年了,23年过去了,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普遍建立了,不应该再有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具体地说,一是国有企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少数行业,甚至是个别企业外,都应该实行股份制,其中处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哪些是绝对控股,哪些是相对控股,或者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照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的原则,有些就要退出市场,实现民营化。对公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作出具体的方案。

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突破。特许经营要有大的经营者,根据行业的特点,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企业,或者是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要为之创造条件上市。

三是要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在股东大会结构之下,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不断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

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比如上市公司的数量肯定不是2849家,到底多少?应该有个预测。总市值肯定不是24.4万亿,是多少?市盈率是多少?包括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发债,债券的规模等等,这些不可能有一些要求必须达到的指标,但是应该有预测。

第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政策支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扩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的经济方式和路径。

一是无论哪类企业,都可以通过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转换经营机制,实现股份制改制。

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要用好资金、资产、专利、品牌等各类有形、无形资产实行股份制,并尽可能实行混合制企业。

二是基础好的企业,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通过境内外各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选择A股、H股或者到境外上市,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

三是无论上市公司还是没有上市的股份制企业,都可以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私募等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融合。

四是继续坚持改革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要继续深化,进一步改制,有条件的母公司,核心业务上市,核心业务股份制,剩下的母公司就要有条件改制成控股公司,或者投资公司。控股公司我们十多年以前就提出来,现在才条件成熟,能够成为真正的控股公司和资本运营公司。

大企业还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分别上市,创造资本的功能,模式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入股等方式,吸引外资或者我们成为国外公司的股东,这也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在政策支持方面,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以后推出和正在谋划一些有效的措施,值得称道。比如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宽条件、降低门槛,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负面清单,这个是有新意的,比如IPO审批制改成注册制,简化上市的程序,缩短准备时间,注重保护小股东利益。比如工商注册便利了,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便利中小微企业进入市场。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产权、知识产权、品牌商标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能便利流转,得到法律的保护。近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的有关问题的决定》,大大前进了一步。

改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三中全会有一句话,管资产要以管资本为主,十年以前组建国资委的时候,我们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现在要以管资本为主,这是一个新亮点,这样使国有企业有了更大的投资自主权,管资本就不要再管国有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国有企业的具体项目往往是这个批,那个批,最后这个市场机会丢掉了,希望能给国有企业更大的投资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交由企业自主,审核制度改为备案制,还有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持股,这个是很大的进步,十多年以前我们在国资委搞公有企业职工持股,后来证明没什么用,当时是不成熟的,因为国有企业优质资产上市了,大家分红,劣质资产没有上市,亏损没人管,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所以搞持股是好的政策。上海市日前发布了深化上海国资改革的20条,提出新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将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实行混合所有制要体现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激发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端正舆论导向,加强政策指导,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防止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我这可能是杞人忧天,但是我想恐怕还有点风险要注意。

一是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的重大决策,如果没有细则和办法,如果缺少路径图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业和企业,将可能仍然停留现状或改进不大。因为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也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到现在为止什么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还是严重存在,进展不是太大。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免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国务院刚刚发布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若干意见,我觉得这个很及时。

二是如果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可能会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党的文件里从来没有说国有经济要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而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能误读。如果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国有资本很难保持增值。所以要规范中介服务,防止出现这种状况。

三是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放宽准入是对的,但是要区分不同行业制定规范的标准和门槛,掌握好整个行业的混合程度,即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者服务业,也要防止全盘外化,具体我就不指哪些行业了,要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

四是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多种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还要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济。

混合经济 第11篇

一、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现状

就目前而言, 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自身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石油企业不仅仅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 国外的石油企业, 同样会给我国的石油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刺激, 那么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势必要与国际接轨。

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 往往是以石油为主, 兼顾多个方面业务的综合企业, 并且在众多企业中, 国有控股的企业占有很大一部分, 那么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势必要以国家的调控为主, 因此, 适应国家、市场以及国际领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仅仅依靠现有国家调控, 而在此基础上的管理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形势下, 要发展, 就要懂得创新,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 同样在管理领域更需要创新, 但是我国石油企业在经济管理中还有很大的缺陷。其中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参与创新的主体较为狭窄同时创新手段有较为有限, 那么这就为石油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创新带来更大的难题, 因此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点以及其发展趋势, 将石油企业的企业创新进行下去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我国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特点与发展趋势

混合所有制经济顾名思义即在国家经济中有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性质是由控股主体的所有制来决定的, 它是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即它是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 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策略。由此可见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合我国经济现状的。

对于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只要适合, 必定会向前发展下去。并且我国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寄予厚望, 它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提高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整个国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样在国有资金控股下的石油企业, 更要结合经济发展现状, 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而推进企业的创新, 使得企业可以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 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是与国有企业有相互明显的界限为基础, 转变经营机制改善管理措施, 加强管理环境, 进而加强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石油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创新

针对企业的创新, 尤其是具有一定国有性质下的石油企业, 首先就要解决创新意识创新主体以及创新手段等几个方面的为题, 那么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发展, 企业创新势必会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石油企业在进行企业创新时就要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改进。

1、石油企业制度体制的市场化

在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石油企业中, 要发展企业创新, 首先就要使得石油企业制度的市场化。市场化的企业制度是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加强石油企业的授权经营体制, 将管理内容由原来的管人、管企业、管资产转移到管资本, 这也是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石油企业的企业创新之一。其次进行企业创新还要注意产权制度优化等问题。提高石油企业的产权结构多样性, 完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以制度促进改革。最后, 还要在体制制度的约束下, 石油企业中还要加强资本的流动性, 提高资本的利用率进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进而反过来促进石油企业的企业创新。

对于发展石油企业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将石油企业制度体系更加市场化适应企业的发展, 有助于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市场投资机制、技术创新制度等等结合石油企业的本身发展进行改进与优化, 从而使得石油企业的发展更加适应其未来发展需要。

2、石油企业效率效益的最优化

为适应石油企业的创新机制, 石油企业的产能势必要进行效率效益的改善。反过来石油企业效率效益的完善同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石油企业的企业创新。而这些企业创新是要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基础之上的改进创新。

提高石油企业在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创新, 提高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益与管理效率, 加强及完善经营决策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职工持股, 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使得职工做自己的主人。对于石油企业的科研技术等人员也要进行更加适应实际的政策调整, 通过企业创新从而加强石油企业的效率与效益。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使更多的员工持有股份, 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职工的积极性, 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将企业内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深化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使得石油企业的效率效益在整个石油企业在未来运转经营中更加有活力和竞争力,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得石油企业的效率效益能够达到最优的目的。

3、石油企业主导能力的最大化

石油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时,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资本的注入, 甚至可能是国外资本的加入。那么石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得股权多元化, 多元化的股权管理势必需要进行企业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使得石油企业在整个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

集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石油企业的企业创新,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布局条件, 加强内外部的沟通, 提高企业创新的实力, 使得企业创新在实质上能够帮助石油企业快速的发展, 石油企业的创新, 还可以从优化企业布局方面入手, 加强石油企业在国家重要领域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国有控股的石油企业, 进而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待整个国家资本的控制与发展。

要充分发挥石油企业的主导能力就要充分发挥现有经济体制的特点, 即市场经济下的石油企业就要充分结合具体市场行情, 建设有充分的需求和补给, 此外对于整个石油产品的充分流通也应该有所关注。优化石油企业的布局结构, 以石油企业本身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积极性, 力争使得石油企业在整个业界的主导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

综上所述, 石油企业在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下进行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非常多的, 但是不论是在什么形势下, 首先必须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相吻合, 从石油企业制度体制的市场化, 石油企业效率效益的最优化, 石油企业主导能力的最大化三个方面着手, 切勿“偏题”。而企业创新不仅仅是在企业进行转型需要的, 在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要进行企业创新, 因此企业必须跟进经济发展潮流, 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俊霞.薛云元.鄢哲明.国有企业如何迎接“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挑战——基于西部某省国有企业的调研[J].国有资产管理, 2010 (9)

[2]魏梅光.积极推进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上一篇:河道堤防管理下一篇:几何推理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