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平等关系范文

2024-05-17

民主平等关系范文(精选12篇)

民主平等关系 第1篇

1. 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思潮在教育领域风靡了好几个春秋,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那种教师就是权威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教师说,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学生的引领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思想和意愿, 努力用开放探索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师要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当我们的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做认真分析,正确引导,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痛下杀手。实际上, 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以后, 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仍然记得这位老师就是当年的“问题”学生。因为我们在他身上花的时间和心血最多, 这是我们应得的回报。所以我们的学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地伸出双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3.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 进步

教师对学生作出适当而合理的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通过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很欣赏你。”而对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还在思考吧, 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的办法来的,你先想想。”然后对他施以鼓励的眼神。而对于常犯错误的学生则抓住他们的其他优点进行表扬,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记得我班上有个同学非常调皮,经常惹得同学生气。为了这个事我伤透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可就是没有效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打得很好,好多同学围着他看。我想可以在班上举行一场篮球比赛。结果他赢得了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后来我让他当了体育委员,发现他不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 课堂上也安静了许多,也会听课了。我很欣慰。后来我又让他代表班集体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他每天都会用课后的时间来练习,结果校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男子100米、200米、定点投篮的冠军都是他。从此他成了我们班上的骄傲,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所以我想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教师能够多一些耐心和爱心, 一定会使学生有所进步。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世界

小学生和成人一样,也有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情感需要。学生不但希望老师关注他们的学习,他们更希望老师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我从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刚出大学校门,走进三尺讲台的第一年的教学生活。因为那一年让我学到了很多。当时我是住在学校的,所以和学生的相处就多了起来。学生有什么高兴、苦恼的事, 都愿意向我诉说。而我也会尽心地为他们解决心中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以后,学生愿意把我当作自己的朋友, 愿意向我敞开自己的胸怀。所以,他们一上我的数学课也特别兴奋。由此我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才会认可我们,才会乐意上我们的课,甚至喜欢上我们的课,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接纳了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用心去呵护他们,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就觉得我们的课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民主平等关系 第2篇

课题研究报告

尚义县第二中学

侯晓红

一、问题的提出

几千年来,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唯师独尊)使教师一直处于绝对权威与支配的地位,学生只能对教师“惟命是从”。这种师生关系下肃杀的课堂气氛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权、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想象力,情感受到压抑,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创新能力低下。此外,违背师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应试教育下扭曲的师生关系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所以笔者努力倡导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其确立为研究课题。

专家们曾对中、美大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做过比较,美国学生研究问题能力远远高于中国学生,原因是因为两种教育体制之下的教育观念导致的不同课堂氛围,民主、宽松的美国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我国教师则认为美国的学生太随便了,难以接受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任务艰巨,此课题研究应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产生。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形势及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悄然发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逐渐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成功的人,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形成的师生关系不很和谐,许多智者重新审视我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已成为牵动家长、学校及行政部门甚至社会的重要问题。我国于本世纪末进入了课程改革,新课程也正在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诞生,国内外许多专家也正在从事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结构,师生关系与儿童的发展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笔者此时对“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倡导新型师生关系,使这种师生观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学生奠定基础。

2、理论设想

(1)优化教育思想,真正地“传道授业”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中小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中”指出,初中生对喜爱老师所传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非智力因素会弥补智力因素带给学习的不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学生喜爱成为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及健全心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深入了解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没有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做保障,学生不可能展现他们的心灵,教育者又怎么会了解?

(3)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实现创新学习

江泽民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中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品质(如好奇心、兴趣、爱好、自信、质疑、意志力、研究能力)是创新精神的精髓。这些品质主要形成于中小学时期,没有平等的师生观下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形成不了的。

(4)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旨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情商的重要指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独立人格是人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独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理性思维、勇于开拓、敢于负责的处事态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很难想象在只有师道尊严的课堂中能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所以平等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活动有实践的价值,而树立平等师生关系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如师生关系不健全,很难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素质教育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特别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课本的影响来完成,还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即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成为可能。

4、新课程教育理论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离开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学生个体需求得不到关注,无法形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5、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四、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从一个全新角度———情感因素探究教与学,通过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真正达到优化教与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创新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将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与杜威儿童中心论完美结合。本课题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既会培养出民主型的教师,亦会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解决“书难教”,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局面,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能促进学生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所以对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将课堂做研究主阵地,边研究、边修正、边应用。

2、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辅,在研究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及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更好的开展研究,了解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

掌握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学习他人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总结经验教训,修改研究措施。

4、个案研究法

针对个别案例跟踪研究,积累经验,总结研究成果。

六、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课题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寻找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将转变教师观念,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作为突破口开展课题研究,从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2、确定研究重点

从传统师生关系弊端出发,确定从几方面着手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作为研究重点。

3、确定研究内容

将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做法作为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深入教育实践,广泛多渠道进行调查,多角度了解师生关系现状,找出弊端,以便展开有针对性地研究。

1、考察现行教育模式,了解现行师生关系特点:

(1)单向性。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应试教育使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得以长存,但弊端是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不能发展能力,自我完善和做出独立判断。

(2)功利性。应试教育具有功利性,提高升学率同时学生付出了失去道德和情感教育的代价,“有偿家教”、“集资赞助”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影响。

(3)间离性。教师视升学为己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使师生关系日益疏远、陌生,以致于师生间产生隔膜。

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其不合理性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问卷调查:

(1)学生方面。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目前师生关系的看法、期待及建议,决定研究的着眼点(学生渴望新型师生关系诞生)。

(2)教师方面。通过调查了解部分教师对当前师生关系的看法,尤其是对学生的不满之处,分析不满形成原因,确定方案,决定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以改变当前局面,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式教师。

通过本阶段工作,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二、从教师、课堂、家长、活动等研究因素入手,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1、对新时代教师重新定位,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树立平等师生观。(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我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独立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所以我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个性,满足他们 的合理需要,让学生自由充分表现自己,体验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

我增强法制意识,不做侵犯学生权利的事情,如拆阅学生信件,翻学生书包等,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

(3)加强自身修养,净化师生关系。

我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侵蚀,把身心全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体会到我对他们浓浓的师情,师生间形成了纯洁的情谊,民主、平等在我和学生中悄然而生。

2、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师生观(1)热爱学生。

国内外成功的父母教子案例证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一样,只要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导,从学习身心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去爱他们,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便成为可能。

A、爱生如子。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导,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在生活上更加照顾他们。学生病了,拿来药品,学生进步了,买来奖品,学生遇到挫折,送去鼓励的话语,鼓励优等生朝更高目标前进,利用休息时间给学习吃力的学生补习,为了工作产后40天重返课堂。学生把我当朋友,师生间互相关心,共同前进。

B、刻苦钻研。

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常借阅书籍并参加研究生班学习,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用于工作之中,努力钻研,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绩不断提高。

由于有了爱,班级像个大家庭,师生关系很融洽。(2)进行赏识教育,拉近师生距离。

周弘老师用赏识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我也尝试赏识学生。

A、积极发现学生闪光点。

2011年班内有一男生,在初一同老师吵过架,但字写得很漂亮,我没有对他产生偏见,肯定其优点,后他主动利用休息时间给班级办板报,书写了一首毛主席诗词送给了我。他也改掉了自身的缺点,考取了重点高中。

B、同学生一起前进。

班内一男生擅长美术,但文化成绩有待提高,我便同他探讨学习方法,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考入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北京美院。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和期待中前进,在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主动走进教师。有效的沟通是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关键。A、谈心。

同学生谈心,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我经常找学生谈心,先后共达百余次。2002年班内一男生长期不同他人交流,后经过同家长沟通,了解到他在小学受过老师的嘲讽,形成了独处的性格。我主动同他聊天,消除他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和老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B、通信。

除谈话外,在班中设立通讯箱,同学生用书信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在信中向老师吐露心声。学生给老师写信达60多封,信中向老师表达思想、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教师担当了心理医生的角色,通过同学生的有效交流,转变了思想,班内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4)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点。

信息时代,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未必不如教师,教师应做到谦虚,尽量避免绝对化的教育。

A、主动听取学生意见。

俗语说:教学相长。听取学生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会觉得教师亲切,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愿意和教师接近,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充分发扬民主,师生共同完成。如此,学生和老师构建了和谐的关系。

B、不断充实自己。

教师要努力学习,在各方面充实自己。为了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我认真找资料、查东西、不断学习、丰富自己。记得2002年学校举行足球比赛,我提的几点建议遭到了班中足球队长的否定,真是无地自容。从那以后经常收看足球比赛,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

由于老师爱学生也善于向学生学习,班内形成了学习交流的气氛,师生在交流中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5)师生合作,融洽师生关系

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对融洽师生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班主任同学生活动机会多,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在歌唱比赛中我充当临时指挥,赛跑中我当发令员,劳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干活,不怕脏、不怕累。在活动中教师更像一个队长,师生配合默契,活动中他们也把我当“头头”对待,有时戏称我为“头”。

师生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也给予了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塑造,从而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更进一步构建了平等师生关系。

(6)拥有一颗童心,自然地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使之延续。

有童心的教师更容易同学生沟通。我经常同学生一起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课下同学生一起聊天。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沟通效果,为形成良性师生关系,成功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在课堂上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参与、创新意识,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优化教师的“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在这一点上,我常教学生学习方法,采用自学的形式,设立一些自学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外还设立一些讨论课,设置情景,营造气氛。讨论促进了师生间民主与融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优化教师的“问”,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精于设计课堂提问,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把让学生动脑的金钥匙。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愤、悱状态的最高境界。设计问题时我还因人而异,对尖子生,要激励他们去思考更深的问题。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要

点燃其学习热情。总之,要达到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鼓励学生质疑,使之乐于思考。

过去教学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的发问认为是无礼要求,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我满腔热情,欢迎学生突发奇想,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君子之学必好问”。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自己问。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都应提供给学生机会,哪怕是极细小的闪光点,教师也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4)优化学生的练,增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业负担。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而要讲练结合。教师要安排好练的内容、练的时间。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与效率。

如此,在课堂中构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与坏,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

(1)我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同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通过家庭联系卡的形式同家长进行联系。2003年班中有两位男生上网入迷,常深夜回家,同家长发生冲突后,夜不归宿。家长十分着急,找到我。同家长达成共识后,我们没有立即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表扬了他们自尊心强的优点,促其实现自我教育,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了保持在大家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他们悄悄的改正错误。过了一段时间,家长反映说,他们到网吧的次数减少,对家长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善。

(2)通过家长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教育方法,共同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内容。向家长介绍成功的教子方略,不少家长到书店主动购买有关教育书籍,订阅教育书刊,从中获益匪浅。

(3)通过家访,多方面获取学生信息。两年多共家访达几十次,我曾经冒雨到学生家中,主动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对一些贫困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这些都进一步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家长下载教育讲座、国内外名人教子事迹,使其从中受教育。

经过同家长共同努力,许多学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改变,顺利的升入了高中。

(5)建议家长同学生一起读经、读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增长做人的学问。

5、改进师生交往方式和方法,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交往方式,可增强师生间的相互认知,彼此间更平等。

(1)在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畅通师生对话渠道,不定期举行班会,师生沟通,互提意见和要求,增进了解。

(2)开展师生通信活动,教师和学生互通信件近百封,拉进了师生心理距离。

(3)开辟“学生心语”、“教师心语”板报专栏,学生在板报中写到:老师,我做错了一件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现在向您道歉。教师写到: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老师佩服你的勇气,相信你会改正错误,不断前进。板报加深了师生情感交流。

(4)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一起参加学校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郊游、联欢、拔河比赛、队列比赛等,加速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

(5)让学生写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分析,对一件事情的动机、后果进一步进行思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七、研究成果

该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同学生构建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不仅造就了民主型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使教师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班级在学习、纪律以及学校各项活动中都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校先进班集体。全班学生充满朝气,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于迎接挑战,自理能力强,他们都充满自信的结束了初中生活,走向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1、教师方面

(1)形成了先进教育理念。

该课题研究更加坚定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更加感受到了学生是鲜活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也进一步体会到了“人”的真正含义,更觉教书育人使命之光荣伟大,更加理解了“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也更加感受到了做教师的成就感,找到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动力,从而更加喜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工作更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也理解了教育是一门艺术的真正含义。

我获得了“2011年师德标兵称号”这归功于课题研究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自身素质不断的提高。更令人欣慰的是毕业学生写给教师近百封信件和贺卡,许多学生从悲观走向乐观,从怯懦变得自信,从内向变得开朗„„,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成为了朋友。

(2)提高了业务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大大提高了业务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经常到图书馆借阅教育书籍,经常收看有关教育的方面电视节目、电影,开阔视野,更好的开拓进取、创新,更可贵的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点,丰富了思想,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课题研究也促成了其他有关教师的反思,他们开始接受新型教师观,学生观,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开始关注学生的行为,树立更加适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先进教育理念。

2、学生方面

(1)学生形成了独立健康的人格。学生在言谈话语中经常会说:“我能行”。他们学会了认识自己,能独立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勇于承担责任,克服挫折,善于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具有宽容的心理,适应能力强,能吃苦,有毅力,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民主,懂得了平等,更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

(2)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敞开了心扉,心理能量得到了释放,心理承受力增强,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能正确对待家长和

教师的批评,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乐观向上迎接每一天。

(3)培养了善于思考、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主动问询老师,彼此间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别人说对的东西他们敢提出质疑,并且尝试自己的想法,敢于求新求异。在演讲、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奥赛中均有获奖。他们学会了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由于师生间的和谐气氛,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观点和建议。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转变了学习态度,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家长也多次向教师反映说孩子变得爱学习了,他们很欣慰。

(5)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更平和的心态下学习,心理压力减轻,正视自己的成绩,提出不同的目标,进而朝着目标继续努力。每个学生在一年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毕业后均升入了高一级学校。我班的语文成绩在中考取得了第一名的可喜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

(6)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努力汲取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他们订阅各种报刊,到图书馆借书,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有益书籍,而且经常动手写文章,所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创新、写作等各项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3、师生关系

(1)生生之间更加团结。

因为老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不少同学组成了互助学习小组,一帮

一、共受益,学生间骂人打架的少了,我班也常被评为纪律优秀班。

(2)师生之间更加和谐。

学生同我无话不谈,我从不嘲笑学生的弱点,关键时刻为他们保密,师生互相信任,朝着共同目标,共同前进。学生也主动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经常会骄傲的对我说:xx老师表扬我了!老师们也向我反映说学生们越来越懂事了。我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初四毕业及考上大学的学生仍同我保持书信联系,他们在心中写到:侯老师,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请您多保重身体„„。

就这样,老师同学生之间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4、家庭关系

(1)父母同孩子更加融洽。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教会了学生民主,不少学生改善了同家长僵硬的关系,以前家长一批评就出走的学生也学会了同父母沟通,与父母达成协议,家长反映说学生懂事了,学会了体谅别人,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

(2)父母之间更加和睦。

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学会了交流,有的学生父母有隔阂,孩子主动做其工作,使之关系变得融洽。

八、讨论

1、经验和体会

平等师生关系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至今有些教师仍持怀疑态度,他们说师道尊严不能丢,不能让学生骑在教师头上,不管怎样,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我认为他们对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理解有误区:

(1)认为民主平等就不承认教师的尊严是错误的。

A、教师的尊严并不妨碍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在知识、心理等诸多方面,同学生有不对等性,在学生面前教师是成熟的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尊严,这种尊严不会因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而消失。

B、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始终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如果他没有高尚的师德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也不会得到学生的真正尊重。

(2)认为民主平等即“大撒手”是错误的。

A、民主平等并没有剥夺教师的教育管理权,只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B、民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民主是靠纪律作保障的,所以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

(3)认为平等不可能实现是错误的。

发达国家成功的民主、平等师生观有在我国实现的可能。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科学的管理,不断的创新,定会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总之,民主平等不是无原则的,它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但严格要求不等于搞家长制、一言堂,严格要求不妨碍广泛听取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对学生关爱会获得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尊重,如何会爬到教师头上?所以严师同平等师生关系并不冲突,整天满脸堆笑,也不等于民主平等。民主平等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教育观,一个民主型教师本身就是高素质的体现,他需要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业务知识,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试问这样的教师如何不会得到学生尊重,又怎么会受到不礼貌的对待呢?所以笔者认为那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不适应教改的传统教师观应彻底被根除,具有这种观念的教师应痛定思痛,加紧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做一个民主型的现代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迟早被淘汰。

2、展望

民主平等关系 第3篇

【关键词】民主;平等;和谐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维系师生和谐关系的桥梁与纽带,能使受教育者产生亲和感②。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1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与学生民主、平等相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缺乏平等的沟通,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师生关系。

在了解学生方面,一是要注意与学生交谈。常与学生交谈能加深师生情感交流,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因材施教,无形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教师应坚持每周(每天)采取集体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学生动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二是要注意教师间的交流。任课教师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时常沟通,交流学生学习信息,共享教学情报资源,有助于教师从多个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形成对一个学生较为准确的认识。三是要坚持家访。通过经常性的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从更深层面上把握学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获知学生更多更详实的信息。

2注重学生间差异,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注重学生间差异,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智力、情趣等差异往往比较大。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讨人喜欢,给教师留下了较好的印象,有的学生或因学习成绩不好,或因纪律松懈,或因不太听老师的话而给教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一部分学生偏爱,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则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被偏爱的学生往往有一种优越感,而被冷落的学生会逐渐产生失落感,感到老师处事不公平,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的形象就会在这部分学生心中降低,整体教育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只有公平地对待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鼓励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才会让全体学生觉得老师在时刻关注自己,时刻期望自己进步,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端影响下,强调班级、学校升学率,学生负担加重,班级文化建设被削弱,学生个性与爱好被抹杀。使个别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班主任、老师唱反调。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学校以升学率考核老师、班主任的业绩,于是升学率成为老师、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一方“要你学”,一方“我不想学”,出现师生紧张不和谐的关系。

3用真诚的师爱感化每一位学生,构建美好的师生氛围

爱心永驻是教师的天职。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是教师职业自身特有的一种情感因素,这种感情的链条将师生双边活动愉快而又和谐地联系起来,构成一种美好的氛围。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逐步强化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周围的人特别是老师的关心、爱护、支持、理解和尊重,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

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只要建立一定的师生友情,多点信任,多点帮助,多点落实,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学生们就会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老师个人的榜样,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

关爱学生就不能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对有不当行为的学生应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耐心教育,使之加以改正。同时,关爱学生也不能护短、娇惯、放纵,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

民主平等关系 第4篇

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 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为此, 笔者就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与学的的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把原先的“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听”的关系转变为“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我的做法是:

(1) 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只有理念新, 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才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才能激发学生求知好学的欲望, 欲望高了、兴趣浓了,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会迸发, 教与学才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环境下进行, 教者才感教有滋味, 学者更感学有味道。因而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 教学设计必须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 依据教材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知识水平, 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钻研课标和教材, 掌握课标的要求, 熟悉教材的内容, 同时深入社会生活, 体验、观察社会, 从社会生活中获取资料和知识, 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尽可能多地走近学生, 多和学生接触, 掌握学生, 分析研究学生, 真正了解学生, 切实做到即掌握教材又了解学生且懂得社会生活, 全方位、多角度为教学着想, 为学生着想, 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这样教与学才能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方可建立起来。

(2) 要采取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的手动起来、眼睛看起来、耳朵听起来、脑袋想起来, 如此, 才能彻底解放学生的手、眼、耳、脑, 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牢笼中解救出来,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接受好的且为自己所熟悉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要虚心学习同事、同行, 校内、校外的先进教法, 多听听他人的讲课, 多看看别人方法的介绍, 日积月累, 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形成一套为自己所有的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一旦付诸实施, 就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使之爱学、乐学、好学、学会、会学。老师教得得心应手, 学生学得也就舒畅自如。教于学胜似阳光普照、雨露滋润。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多采取鼓励的语言、奖励的办法, 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认识到“我能行”, 始终让学生有成就感, 真正激活他们学习的源泉, 彻底打开他们学习的闸门, 让泉流不断涌现出来。一句“你不错”的语言, 一个充满爱的眼神, 一个关切和赞许的手势, 都会使学生感到他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老师关爱学生, 学生很自然地亲近老师, 师生关系怎能不和谐融洽呢?

(4) 在作业批阅中, 教师一定要做到细心认真, 批语要妥切, 时时处处渗透爱心, 多激励、多表扬,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无处不在。

二、善为人师, 敢为人师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要善为人师, 敢为人师, 为人典范。要善为人师, 敢为人师, 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教师形象,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 必须文明规范, 这样才能善为人师, 敢为人师。人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因此, 教师要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理论和文化知识, 做到厚德博学。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行为, 变“严师高徒”为“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与学生做朋友, 做知心的朋友, 这样, 方可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将爱贯穿教学始终

要彻底摒弃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粗野管理手段和方式, 运用科学、民主、平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多与学生谈心、交流、沟通, 消除师生间的隔膜, 跨越师生间的代沟。只要我们跨越了代沟, 以爱心去温暖学生, 以爱心去教育学生, 以爱心去感化学生, 将爱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体现于师生关系的各个方面, 就会使“我爱我生、我生爱我”。

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纽带, 把教师和学生紧紧连在了一起, 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 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学生时刻感受到爱的温暖, 他们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构建起来。

总之,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建立在浓浓的尊师爱生氛围中, 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 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当然,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不是只靠片言只语就能详尽的, 还要靠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在民主平等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品质 第5篇

江西九江第一中学  郭朝霞

【关键字:】  民主、平等、创新品质

【摘  要:】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品质。

我校2000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重点课题,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我是课题组成员之一。2002暑期开始指导学生通过班级网页的制作,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是要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落到实处就是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创新品质体现为思维独立性、自信心,有问题意识,对权威的审视。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制作班级网页这个学生创意成果可视化、学校评价可操作的实践方式。在实践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和策略,完善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课和校本课程为体系的课程改革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

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1、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把这个课题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资料收集、处理等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技术制作平台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则信息技术老师提供技术支持应相应减少。老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相信学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更有指导意义,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导师,老师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

信息技术课程是引入课堂最年青的学科,它是基于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特别是在软件应用层次上,没有定法,没有权威。不同的软件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如word、wps都是文字处理工具,超级解霸和豪杰解霸都可以播放vcd、cd一样。只是个人喜好不一样而已,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老师不是权威,容易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2、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班级网页的制作自愿参加,而不是分派任务。暑期,学校根据班级自愿报名及信息技术课堂实际动手能力评估,选定3个班级作为国家课题探讨研究的试验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每个班推荐6-8名同学作为班级网页制作者,是班级集体的代表,他们是自愿主动参与者,积极性非常高。由于信息技术课堂在初高中课程资源的重复,学生高一阶段还没接触网页制作软件,如果让老师从头开始,手把手的教他们,时间不允许,而且也违背了学校开展这个课题的初衷。为了按时按质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可把我们这些提供技术支持的老师难住了。正当我们老师忧心忡忡的时候,各制作小组组长提交了班级网页制作计划和网页框架图。学生在自己的计划书中对班级网页有详细的设计、安排和策划,并且各有各的不同之处,突出各自班级特色。对技术制作障碍非常乐观,一致同意边学边用,美其名曰:“三个臭皮相顶个诸葛亮”。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特点采用多种任务分工合作方式:Ⅰ、根据成员特长有:①创意②美工③技术④协调等;Ⅱ、根据成员学科专长有:①数学②文学③物理④化学等;Ⅲ、根据网页版块构成有:①校本课程②学习园地③创意空间④班级成员等。我们老师也分工,一人负责一个班级,精力相对集中。

3、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班级网页版块内容自定。为了便于将课堂内外统一于班级网页,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网页应共有三个版块:①学习园地(课堂心得体会,疑难困惑的交流)②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活动课,社会实践等开阔视野的经验总结)③学术厅(对教材建设方面的.思考,文章,个人才华展示)。其他版块设计自由,特色自拟,虽然内容大致相同,但是名字各异,如:完全资料、温馨小屋是班级成员信息;才艺展示、绝对原创、创意空间是学生天地等。这些都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对一些知名网站熟悉,但不可能将自己的班级网页制作那么详细,面面俱到。在了解班级网页制作过程中,一般是参考学生网站。虽然学生网站风格各异,内容侧重各异,但有一个版块是相同的――班级成员资料。简单的,将班级成员名单罗列一下;详细的,每个成员有详细资料,如生日、爱好、座右铭、理想等。在形式上多用换页或多页面显示。由于各人资料长短不一,用表格制作,页面显得杂乱单薄。

其中有个学生说:“幸好他们班人少,否则同样的事重复若干次,斑竹好辛苦”。这使其他同学也提出许多相似问题:如果每个人想在班级网页上留张照片,照片放在哪里?如果一开始没预留空间,后期怎么加载照片?如果像chinaren、5460那样,别人想作为好友加入到你们班级,成员资料又如何在页面显示?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明确了两个问题。1、班级网页制作只是第一步,网页的完善和维护是个长期的过程,以后要不断更新。如果班级网页整合到学校主页中,则可从INTERNET访问班级网页。那么即使以后毕业,离开了九江一中仍然可时时更新,即时了解每个人的现况;或者为高中生活留一份美好回忆。这要求更新便捷,且要可通过网络远程控制。2、远程控制更新怎么实现呢,难度多大,我们是否可以完成?老

师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库,上传等多种技术方法完成,只要用心,没有学不会的。

技术上除了要制作基本页面,还要学生自己了解数据库,会上传资料等。问题多了,难度大了,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掌握这个技术后,可随时上传照片和更新班级资料,班级网页会自动刷新。不会出现因静态手工添加,而使得页面冗长,更新不方便等缺陷。班级成员资料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登录校园局域网,每个学生按预先设置好的个人详细资料栏目,如实填写自己的资料即可。一方面让所有学生参与了解班级网页,另一方面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力度。小组成员看到数据库操作方便,控制灵活,更新容易,在对照片、文章系统的管理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一劳永逸!

作为老师我很欣赏佩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技术的实现都是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学获得的,是集体智慧的展现。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最大时空

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素材、创作实例原型,实现感知可视化。如果给学生讲怎么做网页,网站建设应该有几个步骤,这些理论多,动手机会少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喜欢,可能老师教的不一定会用。在机房让学生登陆因特网,搜索一些知名高中学校(北京四中等),查看学生制作的网页,了解他们制作网页情况,对班级网页的构成、功能、制作目的有初步了解。通过实例参照、对比,学生自己体验,对知识理解的更深更透。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探究活动提供工具和方法,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想象可视化。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想用数据库技术解决班级网页更新问题,使网页更新便捷,易维护。那么怎么将想法付诸实践呢?技术上又怎么实现呢?这时老师的主导作用就不可忽视了,引导学生寻找可供学习的网络资源。搜索引擎使用的关键字不断修改、尝试:网络数据库――网络资源更新――网站文章管理――文章管理系统,最后找到一个绿色软件――动网文章管理系统。在这个寻找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些数据库知识,也客观的认识到,如果凭他们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发一个合适的软件比较困难,费时费力。纵然在网络这个虚幻的空间里,学生仍很尊重网络知识产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提倡文章、资料不能抄袭,出己之手,绝对原创。老师建议,对网络资源有时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因为很多软件是个人开发的,他希望很多人去试用软件,发现了问题及时反馈给他,以便完善软件功能,提高开发者编程能力。这是双赢,不是盗用!他们这才安心使用别人的技术成果。

如何将动网文章管理系统无缝接入班级网页?学生不断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因为这个软件比较小,应用面比较窄,相关网络资源就少了,没找到针对性的帮助信息。

学生各显能耐,有的找相关提供技术帮助的论坛,有的找通过QQ找网友帮助……网友回复信息,告诉他们用“帮助”菜单。学生回想起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讲软件界面时候,总是会强调一个“帮助”菜单,它就像一个软件使用说明书。学生恍然大悟,打开动网文章系统的帮助菜单,查看“readme”文档,发现软件开发者已经为使用者想的很周到,解释了怎么使用软件,如何将它嵌入网页。学生都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那种艰辛后的愉悦无法言传。学生制作网页的劲头更足,对高质量完成班级网页充满信心,以不负众望。

大家发现软件界面不符合他们原创的要求,图标是否可用自己美工人员绘制的?如何更改软件的图标,减少一些动态更新的冗余信息等?有问题就要解决。为保护软件产权,开发者不会提供这些技术服务,“帮助”菜单没帮助。同学们都感到山穷路尽了。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代码视图将我们在设计视图模式下的操作用HTML语言描述出来,反过了就是说……,“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用老师再说什么,学生一个个砸开了锅!――查看软件HTML源代码,了解其技术实现语法,简短时间内学生了解了HTML语言,完全明白如何使用这个软件。

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稿变成了电子文本,成了班级网页的一部分,心里很高兴。学生文章资料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来高。各版块内容逐渐充实起来。在处理文稿中,发现有学生交了一篇《立体几何影射证法》,学生在分析解答中用了几何画板制图,多角度展示数学抽象的几何关系。技术负责同学犯难了,已经上传的文章都是纯文字,没有碰到图文混排情况。老师没有用过此软件,也不清楚具体的细节操作技巧。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探索中将问题解决了。

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中,老师深深感受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很快。短短一段时间内,学生对网页制作相关软件的应用比老师还熟练,让老师感到惭愧,同时也为“青出于蓝而成胜于蓝”感到高兴。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找和发现新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这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的条件,构建起“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认识的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充满魅力。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为探究结果的物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创意可视化。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自己脑海中的创意逐步呈现出来,逐步成形并使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充实。来自学习生活中的文章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解析题目思维方法新颖,得到学校师生和领导的赞赏。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成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体验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问题探究意识。

网络电子文本参考资料:

民主平等关系 第6篇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作风是民主的。建立这种关系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关怀、爱护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活生生的学生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吗?人虽各不相同,但总“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绝活”。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大家不能用智育这把尺子,具体说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一好百好,一差皆差。要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先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差生”找一个适度的竞争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人、成材。成人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成材就得服务于社会和他人,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严格意义上说,所有木头都可以称作木材,只是有大小之分,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大材可以用于建筑,硬材可以用于雕刻,就是一块下脚料甚至“朽木”,不也可以当柴烧吗?不也同样发热发光吗?这些都是观念问题。由此教育工作者对眼中所谓的差生不能冷眼相待,甚至不屑一顾,横加指责,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自由地思考和想象,最终从“差生”转变为“优等生”。

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更深刻,教育手段更成熟。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同时特别要重视启发、诱导和扩充教师的真善美的愿望,唤起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良好结合,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强制的、训诫的德育方式,代之以平等的为他人着想的德育方式教书育人。

三、勤于质疑,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能调动和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更好地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平等探讨问题的气氛。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一是自问自答式。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求知不教一疑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自己问自己,自己想法解决。二是切磋互动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合作互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做”和“行动”中获取知识,领悟道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要素和契机,广泛收集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和问题,才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创造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通过实物、图像、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中,激发起参与创新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探索的习惯。

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自己是否做到了平等、民主,教后要经常反思,检视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压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没有耐心听学生的意见,有没有训斥、打击学生。要思考今后将如何改进、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上的进步,经常反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几点便是我们通过听课、评课所得到的粗浅的感想。总之,通过两年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我泉山镇中小学校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式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参与式教学理念已渗透到课堂,师生能平等参与,真诚合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相应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均衡教育资源,开展参与式教学、送教下校、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目前,学区整体教育水平上升了。2009年泉山镇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3分,校际相差不到5分;泉山中学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九科”合格率为76.18%,较之2007年的53.38%上升了22.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更是以催化剂的形式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整合,值得借鉴和深化。

民主平等关系 第7篇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缺陷

(1) 拉大师生距离。传统教育中的一个公式是:教育=不许××, 鲜活生动的教书育人显得机械和冷冰, 致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拉越大。据有关人士调查, 目前职校学生中, 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 12.16%和5.95%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现状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当心中有了秘密时, 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

(2) 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绝对主宰。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 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出现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况。

(3) 扼制学生创新能力。职校学生在思维上已经逐渐具备了独立性、批判性, 不愿意盲从, 喜欢追求新生事物。但师道尊严的思想让学生不敢多说、不敢置疑, 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民主平等教育观念的要求

(1)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爱是教育的保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拥有了真爱, 自然就愿意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2)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爱好, 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创造, 理解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权利, 理解学生的幼稚。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只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

(3) 信任学生、宽容学生。相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对学生的未来有足够的信心,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 以平和客观的心态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信任和宽容是一种力量,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包容学生, 学生才会信任和尊重教师, 真正的教育也才会开始。

三、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议

(1) 正确认识师生关系。营造教育民主氛围, 教师必须明确两点:第一, 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第二, 每个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前者要求教师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后者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 公正对待。

(2) 重视师生沟通。教师必须经常与学生交流, 倾听学生的心声, 采纳学生正确的建议与意见, 同时引导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扉, 把自己的困难与问题说出来, 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以便“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3) 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应当坚持“人各有别, 才各有用”的教育原则, 不断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 然后因材施教,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4) 尊重学生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学生观,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不歧视、不排斥, 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或者学生自身的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古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 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 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见,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意义重大, 职业学校更是如此。

摘要: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 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观念因其日益明显的缺陷,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民主平等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 为此,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沟通, 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关键词:民主平等,教育观念,和谐社会,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官会林.别解“师道尊严”[J].班主任, 2005 (9) .

民主平等关系 第8篇

一、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

平等和尊重是实施有效教育、避免因师生关系所导致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前提条件, 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坚信学生都是有价值、有尊严, 并且可教育的。任何时候, 对于那些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都特别需要这种信念的支撑。平等意味着师生平等, 也包含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的含义。师生平等的低水平的要求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有尊严的人看待, 特别是在师生事实上不平等的文化背景下, 平等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放低姿态。平等还意味着无论学生成绩、出身、外貌特征或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教师都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 教师应该把表扬和奖励带给每一个学生, 并且去赏识他的每一个闪光点, 切忌讽刺、挖苦学生。

二、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学生将来对社会没有贡献, 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学生将来不会取得成功。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很早就发现了所谓“第十名现象”。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那些最终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 当年在学校的成绩仅仅是中等偏上而已, 那些当年在学校成绩优异者反而没有取得大的成就。这一发现促进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特别是对教育目标、人才标准和学生观的反思。

三、要真诚地对待学生

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的中国文化使师生互动变得虚伪客套, 教师往往是端着架子、装模作样, 这既累了教师, 又苦了孩子, 并且这种虚假的沟通方式和现代社会对人际关系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真诚要求教师开放、自然、个性化地投入师生关系中, 以“真正的我”的面目出现, 不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后面, 也没有防御式的伪装。放下架子、平等交流, 这样学生轻松, 教师自己也轻松。

基于上述原则的新的师生关系, 应该是充满理解和尊重的。这种理解和尊重意味着“目中有人”, 承认学生的独特性, 提倡同感的理解, 要理智、客观、设身处地, 无讽刺、挖苦、忽视、蔑视和强加于人。新的师生关系下的沟通表达应该是真诚开放的, 这种真诚开放意味着安全、信任和说真话, 不掩饰、不做作、不说套话和无需预演。

四、要对学生充满爱与期望

教师要学会运用期望效应, 特别注意避免负面期望的发生。为此, 教师要多使用表扬与奖励, 少使用批评, 并且批评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切勿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概括性的否定评价。对好学生要减少表扬, 对学习困难的所谓差生要多鼓励和肯定。并且经常使用表扬的形式传递批评的信息, 如说“如果……就更好了”。教师要更清楚地意识到批评带给学生什么———自尊的伤害、逆反, 甚至对错误的强化。请大家记住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不仅要少使用批评, 在新的师生关系下, 我们还要把让学生感觉良好作为师生关系的明确目标。为此, 请不要吝啬“溢美之词”。人总有闪光点, 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 即使他成绩不好, 即使他经常和你作对。

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发展而言, 教师有生杀予夺之权———是灵魂的工程师, 还是心灵杀手, 全在一念之间。切记:与人快乐, 自己快乐;爱学生, 就是爱自己。

五、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应注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做魅力型的教师。为提升师生交流的质量, 教师要学会幽默的智慧。有心理学家认为, 幽默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对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既有直接的示范作用, 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六、要做到为人师表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师要用自己的好榜样去教人, 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身教重于言教, 可谓教师育人之本。

民主平等关系 第9篇

一、懂得将学生当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教师要知道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 应该正确看待学生身上的缺点与优点。初中生由于年龄限制他们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都还在发展中, 因此他们身上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需要接受教育, 所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将学生看成可塑造的人。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学生的引路人, 表扬肯定他们的优点, 同时正视他们的缺点,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而不是一味的责怪甚至置之不理。在帮助学生解决错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的关心自己, 是在帮助自己,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一个好的教师是会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的。

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应该严于律己用良好的形象吸引和感染我们的学生。一个有良好形象的教师当然更能吸引学生注意, 因此平时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学生全看在眼里。一个举止得体, 谈吐文雅的教师当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就愿意接近这样的教师, 和谐融洽的关系何愁不能建立。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可以通过可课堂教学过程展现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 学生对教师最直观的认识就在课堂上, 一个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 旁征博引, 这样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三、关注学生心理, 常常与学生沟通交流

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能关注学生心理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要关心学生言谈和学生的一些反常现象。初中的学生处于生理成长的关键时刻, 加上成绩的压力, 同学之间的矛盾, 生活上的困难等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出现焦虑、消极、叛逆、厌学等不良的心理严重者还会自我封闭, 逃学。这时候教师就是学生的指路明灯,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要实现这一过程与学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口气口吻, 要放下身段, 不要给学生一种说教或是高高在上的感觉, 而是要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 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平等的交流,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就是一些特殊的学生, 如父母离异, 家庭生活困难, 单亲家庭, 智力发展迟缓, 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叛逆, 自卑, 内心非常的脆弱。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多陪他们聊聊天, 多给他们一些爱的呵护。在爱的基础上帮他们找到生活的方向, 树立目标。让他们知道教师并没有歧视他们, 他们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一个能这样关注学生的教师自然而然能获得学生的尊重, 自然而然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师生心与心的交流体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关注后进生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要分层次来进行教学。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一般是要求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加强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中等学生我要求他们先扎实基础, 合理的安排预习, 学习和巩固的时间, 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对于后进生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 后进生都有上进心, 自尊心强, 就是缺少自制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他们身上的亮点, 即使是很小的亮点我们也要放大, 每一次有小小的进步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表扬, 这样他们就有了动力愿意去尝试去努力。当然这还只是在学习上,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道德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老师, 在家里接受父母的教育, 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教师除了“传道, 授业, 解惑”尽到教书的责任, 还应该肩负育人的重担。在这方面的教育我是深有体会, 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首先教师就要以身作则, 做一个行为的高标。教师平时言谈举止最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好的教师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不会仅仅存在于“言传”, 更应该注重“身教”。当你要一个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首先你自己就要行动, 弯下身捡起地上的纸屑比你夸夸其谈来得更有教育意义, 跟学生说书写要规范要工整, 而自己的字却张牙舞爪;强调审题的重要, 自己平时讲解的时候又不注重, 那么学生又怎么会重视呢?等等这样的例子多得说不完, 但是它们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来得重要, 效果要更好。一个具有良好行为规范, 具有高尚情操, 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榜样甚至是偶像, 学生因为对教师的崇拜就会不自觉的去模仿教师, 所以高尚的道德是教师受学生喜爱的基本前提。

民主平等关系 第10篇

一以学生为本, 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由重知识、重智力转到重学生上来。要把握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使我们的语文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真正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 这是实现教学民主思想的根本。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活泼的人, 具有思想个性的人。看不到这点, 就会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 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无论对他们今天的学习, 还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儿童有与现代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有点类似于原始人。他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儿童——原始思维”。我们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孩子, 特别是看他们做错的事, 如他回答问题错误, 有时违反纪律, 或者一种错误发生几次, 我们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 一切又顺理成章。只要孩子的学习行为不至于对社会和自身产生危害, 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 都应当有足够的宽容, 宽厚的品格, 宽容的精神, 宽广的胸怀, 无论在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 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是构建民主教学的前提。

二尊重学生, 树立平等新型的师生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为归依,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漠视学生的存在, 教师灌、学生听, 忽视学生的个性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师讲, 学生记, 答案、理解要求千篇一律, 结果教出的学生“千人一面”, 凡此种种都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转变角色。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实现这一转变, 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放下架子亲近学生, 做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挖苦讽刺学生, 帮助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积极发现学生的长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教书育人,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熏陶的感染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由重自己到重学生的转变。树立平等新型的师生观是实践教学民主思想的关键。

三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新课堂

“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原则其核心就是把学生当“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觉、自主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收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能运作好教学方式, 既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 又可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模式。这种教学原则就是变“师道尊严”为“师生互尊”。让学生像与亲人一样亲切的交流、朋友聊天一样友好地上好每一堂课。高度体现语文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学中的完美统一。这种教学原则就是变“要你怎样”,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自觉、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合作、研究、创新的学习精神, 真正学好现代语文。

要实现学生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 我认为要不断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语文学习环境,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欣赏学生的独到见解;要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创造条件, 提供机会, 鼓励学生发现创造, 为学生的探索环境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实践机会。同时, 语文教师本身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不断开放、创新。这是实现教学民主思想的桥梁与纽带。

内控的核心是平等与民主 第11篇

进而有人认为:对企业最高领导的监督与制约,内控无能为力,应当由上级组织负责。但立即有人质疑:一个企业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外部组织对其主要领导进行监督,但一个国家呢?能够请外国的某种组织负责对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进行监督制约吗?

内控,顾名思义谋求的是从企业内部解决问题,通过一种科学的内部管控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当然,内控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但是绝不能产生这样的疏漏:让企业最高领导超脱于内控之外。

上述案例启示我们:企业内控发展到今天,它已超越了单纯规章制度的层面,而上升为一种企业文化。它与公司治理一样,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种科学、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体现着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这种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内核是平等与民主。

为什么建立起了内控机制,领导人却出了重大问题?企业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应不应该在内控制约之内?这本是一个早有答案无需再讨论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美国COSO(一个专门研究内控的权威组织)对内控作了如下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十分明确地给了我们两点重要提示:一是内控不是静态的制度而是一种活的动态的积极的行为过程;二是这一行为过程涉及决策层、执行层乃至全体员工,没有任何层级和任何个人可以超脱于内控之外。

内控绝不是一部分人操控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而是一种反映现代社会意识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必须人人参与人人遵守的双向制约的民主平等的自我约束机制。内控是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体现就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的。

有些企业领导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较深,缺乏民主平等的现代社会意识,总把自己置于企业员工之上,只愿把监督、控制实施于人而不愿身受其缚,有的甚至还在孜孜追求不受任何制约的绝对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帝王思想的残余),这正是内控存在盲点与盲区的主要原因所在。

COSO的报告提出了内控的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环境是内控的首要因素,它包含着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最高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与经营理念。如果企业最高领导没有树立民主和平等的现代社会意识和现代管理理念,不可能搞好内控。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曾任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民主平等关系 第12篇

什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呢?民主可以说成:学生有参与课堂或对课堂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学生的权利是本身有的, 关键是我们教师给予学生了没有。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在课堂中玩的权利, 说的权利。平等的含义显而易见, 但这里主要讲的是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地位, 民主与平等, 师生地位的平等, 如可以像朋友似的聊天, 即平等对话。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 相处得十分愉快。三者合一, 就是要创设一个师生关系融洽, 平等对话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环境。

一、尊重学生, 个性发展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祖国的希望。祖国需要各种专长和各种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萌芽阶段就被扼杀。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不要拔苗助长, 导致学生的压力过重, 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过于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知识会逐渐增长, 原来不懂的知识就可以在无形中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为什么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 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想他们之想, 需他们所需, 求他们之求。

1.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今天主要是讨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很长, 一般在15-20分钟之间,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注意这样的心理特点, 上课的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游戏和比赛等, 让他们热爱数学。中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与低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差别, 知识量明显增加, 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成熟点了, 在学校的生活也能够适应, 所以现在设计教案不能太花哨, 应注意知识点的落实, 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 让他们有异议, 有争论。高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已经和青少年比较相似的, 比较的自我, 害羞。所以教师要和他们进行交谈, 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要学习理论的同时, 还要不断地进行接触, 摸索。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定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做到事半功倍。我想不同的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 平时要多观察学生, 多多地了解他们, 这是一个成功老师的起码尺度。

2. 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 个性和创造力是肯定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每一种个性都是好的, 没有不好的。儿童将依据自己的个性建构起一种只有他自己才有的思维和情感的方式, 表现出的形式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新课程不是提出了算法的多样化吗?这难道不是发展个性的写照吗?

在学生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 不能够打击学生, 要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还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的精神, 完成一些难的问题。我们课堂中要有“同中有异”的宗旨, 要循循善诱, 不断地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潜力, 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二、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并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美, 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武器。教师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的坏心情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害怕的心情, (表面上很听话的) , 思维处于压抑状态, 所以接受能力都比较差, 导致这堂课的失败;教师的好心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的心情, 所以课堂气氛被调节, 开始活跃, 学生思维会顿时开朗, 接受能力就比较的强。

三、和谐的教材, 和谐的师生

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 而是以同等的姿态站在课堂上, 与学生是平等的。同时新课程的教材也对教师有新的要求, 课本的绚丽多姿, 知识由此生成。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钻研教材, 要明白编者的意图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 还要学会整合教材, 使教材与学生达成一种和谐的美, 实现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追求,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新课程中提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 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他 (她) 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所以教师的任务是理解教材, 发现身边的数学, 真正做到理念与实践相统一。

上一篇:创业心理资本下一篇:建筑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