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他的犹太人》

2024-07-02

《马尔他的犹太人》(精选9篇)

《马尔他的犹太人》 第1篇

一、为女性服务

犹太商道认为:要想赚钱,就必须瞄准女人。因为,男人赚钱,女人花钱——男人的兴趣根本不放在保管与使用(采购家庭物资)金钱上,而是放在赚钱上;保管与使用(采购家庭物资)都是女人的事。现实生活确实如此,不光是采购钻石、珠宝、金银、服装等饰品是女性的事,就是家庭食品、用品也大多由女性操持。所以,更多重视女性市场,为女性服务是营销人获取成功的一条重要路径。如大凡节假日举家上街,通常都是男人与小孩在择地嬉戏,而女人却不厌其烦地在挑选产品,一直挑到小孩或男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全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而女人若是自己或是与女伴一道,则会一家商场又一家商场地挑选产品,往往一逛就是半天甚至是一天,然后才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为女性服务需要掌握女性市场的特点,如她们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自信;勇于尝试不同方式,享受全方位的乐趣;对从媒体特别是电视上获得的信息反应异常敏捷,获得了新鲜的信息和知识之后便立刻跃跃欲试;如果一条营销信息获得了女性的认同,那么它将很容易成为一种时尚等等。因此,营销人员应该了解女性的消费动向,紧跟女性的见异思迁,适应女性的时尚情结,满足女性的消费偏好,投好女性的爱美追求,打造产品的新潮卖点,全心全意为女性服务。

二、为钱走四方

为钱走四方是犹太人天生的特性。他们不仅自己天马行空、四处奔忙,贩进卖出,而且还鼓励别人这么做。因为犹太人长期没有国家,这使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公民;犹太商人没有固定的市场,这使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商人。犹太商人声东击西、转战南北、广为联系,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大大小小的贸易,只要和犹太人做生意,谁都是朋友。营销也需为钱走四方,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营销应该以全球为市场配置资源,“做四方的生意,赚取八方的钱财”。不断寻求新的市场和转移市场重心,如进军国际市场,在全球背景下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或者从竞争激烈的市场向不激烈的市场转移。

三、78∶22法则

78∶22 法则是一个自然法则,如服饰、餐饮、建筑、珠宝、药物等22%的行业,基本上占了约78%的生活消费,因此,犹太商人的传统经营领域大多集中在餐饮、服饰、珠宝、建筑、药物方面,尤其集中在妇女和儿童用品上。男人挣了这个世界78%的钱,女人则消费了这个世界的78%的钱。78∶22法则在营销中普遍存在,如22%的客户创造了企业78%的利润;22%的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产品等等,因此,在营销活动中,应该实施大客户营销战略,以客户价值为基础,把握重点产品和重点客户,从而提升营销的效率与效益。

四、为嘴巴服务

犹太人认为经销过程中应瞄准人们的嘴巴,做嘴巴的生意,也就是同吃有关的生意。小而言之,犹太人主张经营蔬菜店、鱼店、酒店、杂货店、米店、点心铺及水果店等,因为做这些生意一定会赚钱。大而言之,犹太人主张开饭店、酒吧、夜总会等。犹太人甚至认为,做嘴巴的生意,连毒药在内,也会赚钱。营销也需要围绕嘴巴服务,因为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吃也在与时俱进,消费者不满的地方就存在需求,只有满足大众基本需求的产品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五、用脑去赚钱

只有赚钱的智慧才是真智慧。犹太人认为赚钱是天经地义、最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能赚到的钱不赚,那简直就是对钱犯了罪,要遭上帝惩罚,犹太商人赚钱强调以智取胜,用脑去赚钱,因为智慧是能赚到钱的智慧,也就是说,能赚钱方为真智慧。这样一来,金钱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钱中,才是活的智慧,钱只有化入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钱;活的钱和活的智慧难分。营销者也需要用脑去思考,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如消费者的权力支配欲望,消费者的好奇、恐惧、不安心理等等;营销者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关注营销利益相关者,如影响者、决策者、使用者等等;营销者还需要不断创新,无论是产品、价格、渠道还是促销,创新都是必然,如发现市场机会、引导和创造市场需求,优化渠道组合,寻找战略终端等等。

六、节流更需开源

财富是赚来的,而不是靠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立足于赚,是犹太商人不可动摇的信念。营销活动的高回报需要高投入,开源是根本。如维系客户的同时去开拓新的客户,进行有影响力的传播,通过事件策划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等。当然,也需要节流,在营销活动过程中,强调效率和效益,一方面要制止浪费,另一方面要打造“营销生态系统”和“和谐营销”。

七、惜时如金

犹太人经商格言中,有一句叫“勿盗窃时间”。这句格言,既是关于赚钱的格言,又是犹太人经商礼貌的格言。所谓“勿盗窃时间”,是告诉犹太人不得妨碍他人的一分一秒时间。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就是生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还是金钱。犹太人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犹太人重视时间,它的另一层意义是抓紧一分一秒可以抢占商机。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快鱼吃慢鱼”,因此,营销活动需要快速反馈,争取竞争的主动权,以变制变,不断动态调整。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第2篇

朋友传来的文章,读完后,感觉应该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

> 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

>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

> 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

> 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

>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

>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

>“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 “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

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

> 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

> 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 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

> 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

> 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噱头就在于可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 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 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 老师问过他们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 >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 > 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

> 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资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 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 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 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

> 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

> 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像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

> 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

> 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

> 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

> 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

> 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

> 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

犹太人的家教 第3篇

据资料记载,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对人生大有裨益。

犹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人的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读书求知却永无止境。

古往今来,犹太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的家庭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是智慧的大门,知道的越多就越会产生疑问,所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使人进步。

犹太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父母对孩子说:“将黑暗作为开头,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这样教育孩子先吃苦,后享受。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确实很成功,也很实用,值得我们学习。

(摘自《家庭百科报》)

犹太人的商业观念 第4篇

犹太人很注重诚信, 恪守人和人之间的契约。他们认为, 契约是神圣的, 至高无上的, 不能随意变更和侵犯, 一旦和别人签了契约, 不论发生任何情况都决不毁约, 同时他们也要求对方严格遵守合同。在海湾战争期间, 虽然发生了不可抗力的情况, 以色列企业仍然恪守着商业信誉, 按合同办事, 从未落下一个订单。犹太民族流传三千多年的羊皮卷《塔木德》, 是一部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 是仅次于《圣经》的典籍。这本书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 而且教会了犹太人如何思考, 构建了犹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中的契约精神, 使犹太民族确立了平等观念和交换意识, 使犹太人养成了公平竞争、合同至上、诚信经营等商业规范。

犹太民族特别重视创新的方法和能力, 他们说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和本质, 如果总是机械地模仿别人就是愚蠢。世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 在纳粹德国设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 一个犹太人对自己的儿子说, 现在我们身上一无所有, 而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 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 你应该想到一加一有大于二的可能性。二战结束后, 侥幸存活下来的父子俩去了美国, 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经营着铜器店。有一天, 父亲问儿子, 一磅铜价格是多少?儿子回答是35美分。父亲说, 说得对, 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 可这是整个德克萨斯州的人都知晓的事实, 但你应该想到把每磅铜的价格变成3.5美元。你可以试着把铜做成门的把手, 这样每磅铜的价格可能会提高。后来, 儿子在父亲的启发下, 不仅把铜做成门把手, 还做成铜鼓, 做成钟表上的零部件, 做成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奖牌等。最高时, 他曾把铜的价格卖到一磅3500美元。他就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人企业家卡尔·麦考尔。

犹太人认为, 要实现创新, 就应当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要经常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现实, 并以此为突破口, 才能真正地领会和掌握要领, 不断创新。

在犹太人的眼里, 做生意就是要讲利润和效率, 不论是做钻石业务的还是做棺材生意的, 本质上并无差别。犹太人这种以利润、效率为中心的意识, 练就了犹太商人的火眼金睛, 他们反应敏锐, 常常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创造可观的利润。在1984年以前, 举办奥运会都是一项赔钱的事。但是, 在犹太商人尤伯罗斯看来, 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商机。尤伯罗斯出任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组委会主席后, 通过出售奥运会各种比赛的电视转播权, 从中就获得了3.6亿美元的许可费用;通过与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签订赞助合同, 获得860万美元赞助费。正是尤伯罗斯的精明, 采取一系列措施, 改变了奥运会赔钱的历史。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 智慧是一种永恒的财富, 知识是一种“随身携带、别人抢不走的财富”。因为重视教育, 犹太人的文化素质普遍都较高。有关数据表明, 在美国的犹太人当中, 接受过大学教育所占的比例, 是全部美国人平均所占比例的五倍以上。有关数据表明, 只要是年满十八岁的以色列人, 不论男女都要去服兵役, 服兵役结束之后, 大多数以色列人都会去读大学。有了服兵役和上大学的经历, 年轻的犹太人更加成熟和充实, 对犹太人独特的商业文化、价值体系、经营哲学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更有利于开展各种商业活动。

可以这么说, 正是中世纪以前欧洲社会对犹太人的排挤、迫害逼迫犹太人走向从商的道路。久而久之, 从商反倒成为最适合犹太人从事的职业, 成了犹太民族谋生的最理想手段。也是因为受到排挤, 形成了犹太人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心理意识, 使得犹太人具备更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世界各地犹太商人普遍都把为自己的同胞提供帮助视为应尽的责任、义务, 也为此感到自豪。例如, 对于那些生活困难、到处流浪的同胞, 犹太商人除了免费为他们提供吃的、喝的、住的外, 甚至还采取“开分店”的办法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从而,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也正是这种联系和互助, 无形之中形成了全世界犹太民族超国籍的信息网和保护网, 为犹太人从事商业与经营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论在历史上遭受多大的苦难, 还是眼下的生存状况多么恶劣, 犹太人总是在努力抗争, 从来不放弃、不退让、不颓废, 同时又勤勉、忍耐、乐观, 这正是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犹太人还非常讲究慈善和爱心, 热衷于施舍济贫。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捐献出自己财产的约十分之一做社会公益活动, 甚至连那些贫穷的受施者也毫不例外地捐献。

犹太人的赚钱秘诀 第5篇

犹太人的赚钱秘诀6:想赚钱,开源是根本

财富是赚来的,而不是靠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立足于赚,是犹太商人不可动摇的信念。营销活动的高回报需要高投入,开源是根本。如维系客户的同时去开拓新的客户;进行有影响力的传播;通过事件策划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等,当然,也需要节流,在营销活动过程中,强调效率和效益,一方面要制止浪费,另一方面要打造“营销生态系统”和“和谐营销”。

犹太人的赚钱秘诀7:珍惜时间,才能赚钱

犹太人独特的“家教” 第6篇

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才使得这个民族以“头脑聪明”、“游刃有余”而著称于世。犹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惊讶甚至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方法——书本涂蜜。在犹太人的家中,最多的“家产”不是金钱,而是书籍。犹太人深知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读书非常重视,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读书教育。为了能让孩子从小认识到书本的重要性和喜欢上读书,父母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便在家中的书籍上涂上蜂蜜,引导孩子去舔书本。这样的教育方法,意在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因此,犹太人的孩子,个个养成了从小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孩子成年后,为了让他们继续热爱读书,父母们又在孩子的房间和床头上,分别摆放书柜、书橱,使孩子时时刻刻看到的是书,随手便可以接触到书,随时都可以坐下来读书。读书,便成了犹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有关组织调查,犹太人平均年读书15本以上,少年和中年人最多,达到了20本,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图书、人均读书数量最多的,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也就成了世界上国民人均藏书量、读书最多的国家。

智慧第一。犹太父母有一个共识:智慧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财富无法同他们相提并论。因此,在犹太人家庭中,孩子六七岁时,便要接受“家庭考试”——试题只有千古不变的一道:“如果某一天家中失火,或是你身上的财物被抢,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书籍,父母会很满意地奖励孩子一些藏书;如果孩子回答是其他的东西,如钱财、玩具等,父母们不恼不急,会进一步启发孩子:“世间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沒有气味的宝贝,隐藏在每一个家庭中。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孩子答不上来时,父母就会告诉孩子:“是智慧。智慧是这个世界上谁也抢不走的东西,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这样的“家庭考试”会让孩子终生难忘,尤其是父母们对智慧重要性的描述,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烙下了“智慧第一,千古不易”的烙印,从而使孩子们一生一世都崇尚智慧、感悟智慧、积累智慧。真可谓是“一道考题,终生受益”。

学以致“疑”。犹太人最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死抠”书本、盲从书本,他们非常支持孩子对书本产生疑问。犹太父母认为: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的创新,而怀疑,才可以透过知识的表象,启开智慧的大门。学而不问,不会使人进步。所以,在犹太人聚居的中小学里,课堂上向老师发问最多的孩子,便是这个班级的“三好学生”;而从不发问的孩子,不管学习成绩多么好,也被视为“劣等生”。在犹太人家庭中,父母每天必做一份“家庭作业”:向孩子提问题,或接受孩子的提问。在犹太人身上,终生都保留着“提问”的良好习惯,很多人一生真的是生活在“十万个为什么”之中,可谓“活到老、问到老、学到老”。

犹太人的生意经 第7篇

一一、重视契约

犹太人认为, 契约是和神的约定。所以在经商中十分重视契约。犹太人一经签订了契约, 不论发生什么问题, 决不毁约。犹太人不仅自己恪守契约, 也要求对方严格遵守, 他们认为:“给对方以仁慈、让步, 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是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构成了现代商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运作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和精神动力, 也是构成“世界第一商人”的深厚社会文化的土壤。犹太商人极少毁约, 甚至在同有毁约习惯的民族做生意时, 也很少毁约。他们认为, 如果不履行契约, 就意味着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约定, 就会给人带来灾难, 因为上帝会惩罚他们。签订契约前可以谈判, 可以讨价还价, 也可以妥协退让, 甚至可以不签约, 这些都是人们的权利。但是, 一旦签订了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而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犹太人由于普遍重信守约, 相互之间做生意时经常连合同也不需要。口头的允诺对他们也有足够的约束力, 因为“神听得见”。

犹太人信守合约几乎可以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做生意时, 犹太人从来都是丝毫不让, 分厘必赚, 但若是在契约面前, 他们纵使吃大亏也要绝对遵守。这对他们而言, 是非常自然的事。有一个犹太商人和雇工订了契约, 规定雇工为商人工作, 每一周发一次工资, 但工资不是现金, 而是雇工从附近的一家商店里领取与工资等价的物品, 然后由商店老板和犹太商人结账。过了一周, 雇工气呼呼地跑到商人跟前说:“商店老板说, 不给现款就不能拿东西, 所以, 还是请你付给我们现款吧。”过了一会, 商店老板又跑来结账了, 说:“你的雇工已经取走了这些东西, 请付钱吧。”犹太商人经过反复调查, 确认是雇工从中做了手段。但是还是付了商店老板的钱。因为他同时向双方做了许诺, 而商店老板和该雇工并没有雇拥关系。既然有了约定, 就要遵守。虽然吃了亏, 也只能怪自己一时疏忽轻信了雇工。

二二、厚利适销策略

“薄利多销”本是一般经商者常用的招数, 犹太人经商则反其道而行之, 很少做薄利多销的买卖, 而善做厚利适销的生意。

犹太商人认为, 利用薄利进行竞争, 如同商人争相在自己脖子上套绞索, 是同归于尽式的“死亡赛跑”。如果大家都相互以低价促销, 就不可能维持长久的经营。何况市场是有限的, 消费者已买够了商品, 价格再低也很少有人要了。犹太商人认为, 如果卖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等于卖出一件商品的利润, 其上策是经营出售一件商品。这样, 既可省了各种经营费用, 还可保持市场的稳定性, 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而以低价一下卖了三件商品, 市场已饱和了, 你想多销也无人问津了, 利润起码比高价出卖者少了很多, 并毁了市场后劲。

犹太商人在经营活动中除了坚持厚利适销做法外, 为了避免其他商人的“薄利多销”的冲击, 他们宁愿经营昂贵的消费品, 不经营低价的商品。所以, 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首饰的商人中, 犹太人居多。犹太商人选择这个行业, 显然是想避开那些薄利多销的竞争者, 因为这些竞争者一般没有资本或力量经营首饰类商品。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营销策略, 是把有钱人作为着眼点的。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 一掷千金, 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既然是富裕者, 他们付得起, 又讲究身份, 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相反, 如果商品定价过低, 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 认为“价贱无好货”。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开展厚利适销经营。即使经营非珠宝、钻石首饰类商品, 也是以高价厚利策略营销。如犹太人经营的美国梅西百货公司, 它出售的日用百货品总要比其他一般商店同类商品价高50%, 它的生意仍比别人要好。

犹太商人的高价厚利营销策略, 表面上从富有者着眼, 事实上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是消费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在富贵阶层流行的东西, 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这种连锁反应, 使得昂贵的商品也能成为社会流行品。比如, 金银珠宝首饰现在不是成为各阶层妇女的宠物吗?彩电、音响、汽车等原来富有者享用的产品, 现在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可见,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 也是一种从长计议培育市场的行为。

三三、把时间当作金钱

犹太商人很懂得时间的价值, 认为时间也是商品。“勿浪费时间”是犹太生意人的格言之一。对于犹太人来讲, 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他们的机会, 也等于浪费他们的金钱。

正因为犹太人把时间视作金钱, 他们对时间如金钱一样是按分按时计算的。老板请员工做事, 工薪是按时计算的。犹太人会见客人, 十分注意恪守时间, 绝不拖延。客人来访, 必须要预约时间, 否则要吃闭门羹。犹太人对于突然来客是十分讨厌的, 如果是做生意, 可能会导致失败。犹太商人的工作时间有个规律, 每天早上上班后的第一个小时, 称之为“发布命令时间”, 他们利用这一小时处理昨日下班后至今天未上班时间送到公司的有关文件。“现在是发布命令时间”这句话, 已成了犹太“拒绝会客”的公用语。

犹太人把时间看得那么重, 是有其道理的。时间是任何一宗交易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达到经营目的的前提。与对方签订合同时, 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交货能力, 是否能按客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去履行合约。如可以办到, 就与其签约, 如办不到, 切不可妄为。时间的价值还显示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获取好价格和占领市场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谁能在市场上一马当先, 让质优款新的产品问世, 谁就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电子手表, 刚上市时每块售价几十美元乃至几百美元。曾几何时, 当许多竞争者推出同类产品时, 其价格一落千丈, 每块售价只有几美元。

四四、借船出海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的, 但本钱总是有限的, 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拥有几百亿美元左右。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它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按照犹太人的思维, 在经营中许多资源都是可以借用的。这个世界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 商人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搜集起来, 并让智慧把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而已。

研究犹太富翁们起家的历史就会发现, 他们可以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 发财速度之快让人咋舌。著名的希尔顿从被迫离开家庭到成为身价5.7亿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时间, 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用资源经营。他借到资源后不断地让资源变成了新的资源, 最后成为了全部资源的主人——一名亿万富翁。犹太人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 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 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 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 主要就在于他善于借助先进的通讯科技和善于借助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 他不惜血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备, 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聘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这样, 使他的公司信息灵通, 精通操作技巧, 因此竞争能力总是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取得这些优势, 但他借助这些高技术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 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犹太人的乌托邦 第8篇

一、犹太人问题

谈到乌托邦,不得不提及犹太人的问题。虽然他是德国人,但又有犹太人血统。在二战期间,容易受到迫害,先后逃往苏黎世、美国。正是为了解决犹太人问题,他后来提出了建立“具体的乌托邦”。我们来了解犹太人的生活处境。

(一)犹太人被同化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犹太人不断的被同化。其中的一部分犹太人变成了中产阶级,也就是资产阶级分子。卢卡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另一部分犹太人则变成了德国市民和犹太人的混合体。他们拼命的挤进德国的上流社会,同时又不愿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其实这部分人已经没有了原有的宗教的弥赛亚内涵,已经是被同化了的具有自己犹太教信仰的德国市民。然而即使是这样,这些被同化了的犹太人就被接受了吗?并没有,他们被排斥进入公共领域,无权进入文化领域。

(二)犹太知识分子

因为犹太人被排斥,被厌恶。因此,新的年轻的犹太人被纷纷送入大学。学习新的知识,为犹太人谋求出路。他们也真的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总的来说,有四种。首先,是同化的道路,就是1843年马克思写的《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到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进而消灭宗教。追求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不是像鲍威尔说的那样放弃宗教信仰。其次,就是犹太复国主义。建立自己的社会文化,维护自己的宗教。建立以犹太文化为核心的国家。最后,也就是以布洛赫等人为代表的追求,既不放弃自己的宗教,同时又有对弥赛亚的“盼望”。此处的盼望,在我理解而言就是人的主动性。人主动追求更好的生活,进行实践活动,从而改造社会,创造属于犹太人的生活。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具体的乌托邦。当然,这是不同于第二条道路的,因为第二条道路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义。

二、具体的乌托邦

(一)现实来源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到,上帝已在生活中隐退,生活已经属于我们。但是,上帝走后,我们又创造了新的“上帝”。布洛赫曾道:“资本主义本身,已经沦为一种宗教”。①生活中,不仅仅是犹太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都过着丧失自我的生活。特别是犹太人,深深的被生活折磨,忘记了自己的宗教内涵。面对这样的生活,犹太人必须自救。弥赛亚不会自己到来,我们要做自己的弥赛亚,救赎资本主义社会,救赎自己。当然,这不是许多人认为的神秘主义,是更多地感性,是在对美好社会的盼望中进行社会实践。

(二)理论内涵

在《乌托邦的精神》一书中,前面的一部分讲到了宗教之爱,基督之爱。基督之爱是广博的,是和谐的,是互爱的。这与资本主义社会是相反的,是冲突的。这样的基督之爱要求我们反抗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布洛赫的乌托邦,也就是现实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理性意识去把我现存社会,因为我们把握的是已经过去的一个瞬间。我们希望的是未来,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还有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在我们的希望中,把未然变成已然。在斗争中展开社会实践,在斗争中重新发现人。马克思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类自我解放。这与基督身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彻底的无障碍的互爱不谋而合。所以,布洛赫大体上追求的是同马克思相同的。

再有,这里的乌托邦是具体的乌托邦,不是抽象的。是需要人们具体去操作、实践的。是循序渐进的,并不是像莫尔提到的那样毫无社会基础的,靠人力维持的社会。这里的乌托邦是有物质基础的,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必然得到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到极大丰富。但私有制抑制了生产力力量的发挥,同时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急需改变。这样,人们主观上希望步入更好的社会。需要从被商品所主导的现实社会中挣脱,需要与资本对立。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赫与马克思都关注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都突出人的尊严,理解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人性的抹杀,对人的歧视。当然,布洛赫这里的人又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者有所不同,尽管他们的目标一致。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等同。犹太人最终还是需要宗教的,不是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最终会消灭宗教,完全的信仰哲学。这里的犹太人是有灵魂的人,他们是自己的弥赛亚,当然也不是有宗教神秘色彩的人,他们是有着弥赛亚精神的人。

摘要:在一大批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许多哲学家为我们所熟知。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等,但是有一位哲学家,至今我们都未给予其正确的评价与认识。那就是恩斯特·布洛赫,有许多人认为他的哲学是非理性的、饱含宗教色彩的。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康德哲学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乌托邦一说。为解决犹太人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而他的一些思想至今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乌托邦,犹太人,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周惠杰.祛除恶世界的革命:具体的乌托邦实践[J].学术交流,2012(04):23-26.

犹太人的谈判策略 第9篇

谈判是政治、外交或商业经营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于明确合作、排解纠纷和获取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三言两语说得好能皆大欢喜,千言万语说不好会不欢而散。有“世界商人”美称的犹太人深谙谈判之道,凭借不凡的见识、过人的智慧和出众的口才,每每在谈判桌上大获成功。

胸有锦绣 口若灿莲

在社交场所或谈判席前,犹太人能够幽默风趣,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其实,他们都不是天才,关键是他们充分做好了谈判前的一切准备。犹太人认为,从容不迫、应对自若,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谈判气氛,但前提和关键是付出艰辛的前期努力,尽可能地做好大量的准备。

作为犹太人的杰出代表,基辛格被称为20世纪最杰出的谈判专家。在谈判前,他非常注重做好周密的事前准备和掌握详尽的背景资料。为了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基辛格曾赴我国访问。临行前,他照例要求有关人员进行彻底的调查。他的部属根据多方面提供的资料加以反复审核修正后提交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除了核心的中美问题以外,还包括美苏、中苏、中印、中巴关系等翔实材料,基辛格在赴北京的前一周将这份报告呈尼克松审阅,并另外附上他自己所作的详细分析和综合评述。事实上,即使对中美关系不甚了解的政治家,只要读了这份报告,就会成为卓越的内行。为此,基辛格总结为:“谈判的秘密在于知道一切,回答一切。”在他看来,事先调查谈判对手的心理状态和预期目标,正确判断双方对立中的共同点,才能胸有成竹,不会让对方有机可乘;相反,不知根底,在谈判时优柔寡断,不能立即回答对方的问题,会给别人权限不够或情况不熟的印象。

犹太人这种充分做好谈判前准备工作的方式,在世界商界和外交界都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普遍的认可,是一种“凡大事谋定而后动”的成熟智慧。现实中,有许多人太愿意成为一个成功的谈判专家,可是却太不愿意去承受想成功之前必须要去经历的艰辛和努力,又怎会不半途而废呢?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犹太人主张,在谈判中,要尽量和有决定权的人谈判。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眼中,每一个组织都有等级制度,平稳地和每一个等级人员交涉谈判,一级一级地,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低效率和浪费时间的行为。高阶层的人掌握更核心的决策权,谈判的级别越高,越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因此,如果他们考虑要和某一个人打交道,首先会弄清楚:他是什么职位?他能做哪种程度的决策?谈判开始时,精明的犹太人会很礼貌地向对方询问:“您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吗?”或者说:“您能够决定达成我们的共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或犹豫的,他们会找借口来终止谈判,立即再找其他的高层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东和谈中,以色列的领导人排除很大困难,要求与美国总统直接面对面和谈。当美国终于同意遵循中东和平方案时,他要求卡特总统做出承诺,卡特总统最后只好说:我无权做一个明确肯定的国家承诺,但是我个人保证,如果美国的议会不批准这个合约,我就辞职。对此,犹太人终于达到了目的。在谈判时,犹太人也明白没有人有绝对的决定权,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有适当或有相当权力的人谈判。有了协定之后,犹太人就会尽力执行,兑现他们的承诺,为自己千辛万苦争取到的权益提交满意的注解。

在谈判中,犹太人学识渊博,简直跟博士一般。即使吃饭时,他们的话语也会滔滔不绝,从不让人觉得冷场。当犹太人向人讲述某洋海域特有鱼群的名字、汽车的构造、植物的分类和品种……对方会以为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

犹太人的博闻强记并不是天生的。他们一方面精于心算,另一方面又非常勤奋,时时动笔。只要是看中的东西,他们都要记录。犹太人爱做记录,却并不随身携带笔记本。而是买到香烟抽完后,把烟盒里的锡箔纸抽出来,在背面做记录,给人很随意的感觉。回家后,他们还要重新整理。在谈判中,犹太人也是用这样方法做记录。日期、金额、期限、地点,样样都清晰明白,没有失误。谈判中的这种记录实际上是犹太人商业交易的备忘录。

一次,犹太人和日本人洽谈了一笔合同。“好像谈判时交货日期定的是某月某日,先生您记得有误吧?”时间一到,对方想拖后耍赖。犹太人微微一笑,说道:“是吗?也许我们记错了,可这张记录是这样的。”在清楚地记载着时间、地点、见证人、谈话内容的原始记录面前,对方哑口无言。

广博的知识对犹太人而言,不仅是用来作为谈话的资料和改变谈话的气氛,更重要的是知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使谈判更准确、更实际,从而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犹太人在谈判中很少吃亏。

真诚相待 以情感人

谈判可以说是一种较量,不可避免地会有争执。但犹太人认为双方不管怎样利益冲突,都必须真诚相待、不伤感情。因为他们认为,当对方感到失了面子,他会变得充满敌意,冷漠无情,危及眼前和长远的合作。

一次,隶属于两个商业组织的犹太人约定谈判。到了会场,发现其中一个团体十人中竟多了一位,其中肯定有一人是不邀自来的。为不伤及情面,于是另一方有礼貌地说:“我们这次双方约定各为十名成员。如果有到我处来参观赴宴的,我们在另一个房间专门有美酒佳肴款待。”很快对方有一人快步走了出去。这时大家都震惊了,因为他是最有名望、大家知道一定会受到邀请的那人。他为了不给未受邀请的人难堪,宁愿牺牲自己的机会和声誉。很快误会澄清了,是对方有一个职员来送急电,并非参与谈判的。双方在互谅互敬的友好氛围中,缔结了永久的合作关系。

上一篇:高考考查内容下一篇:语音传输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