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2024-07-05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精选12篇)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第1篇

一、实施合作学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分工

实施合作学习, 首先需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 在小组学习开始之前,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一般而言, 以4~6人为一小组, 组内成员的分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个性特点, 能够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 同时组内成员要能够形成性格互补. 在分组工作完成之后, 要对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每个组内成员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 能够担当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比如, 小组讨论的组织者、纪律者、资料员、发言人等等, 都要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 在分工一定时间之后, 要进行角色的互换, 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担任不同的角色, 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锻炼机会. 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最好,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讨论, 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有关问题

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基础, 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 才能够不断思考, 充分探究, 有效讨论, 才能积极地解决问题,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认识, 发展自己的思维, 因此,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 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简单, 如果问题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是无效的. 问题设置应该有一定合理的难度, 问题太难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也难以有效解决, 这样的问题设置是失败的. 教师要能够设置一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 需要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掉的问题, 供学生思考探索, 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 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 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 它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何区别?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它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 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第一、第二个问题, 内容简单, 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课本内容就能轻松解决这两个问题, 因此, 不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于第三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讨论中,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本中的证明方法, 同时很多小组探究出了另一个证明方法:如图, 延长DE到F, 使EF = DE, 连接CF. ∵DE =AAEF, ∠AED=∠CEF, AE=EC, ∴△ADE≌△CFE. ∴AD = FC , ∠A = ∠CEF , ∴AB∥FC, 又AD = DB, ∴BD∥CF.∴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 ∴DE∥BC且DE =1/2BC. 这样, 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参与热情不够, 他们游离于其他学生之外, 当一个听众或者是一块木头, 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自然很难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探究. 在合作交流之前, 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这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对合作学习之后的交流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比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 引导学生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等等. 教师出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促进学生不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第二, 引导学生养成交流与倾听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需要学会交流, 学会倾听,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交流中, 引导学生积极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出来, 并使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使学生明白当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的时候, 一定要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能够积极地思考, 研究别人的观点, 不断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有效发展自己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能够学会交流, 学会倾听, 在合作学习中才能不断发展自己, 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樊兰蓉.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9 (9)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第2篇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视合作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忽视学生学习的差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作学习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探讨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选择适当。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5)增强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訓练全体同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技术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 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再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第4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 再针对学生的实际适当加以调整, 使各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搭配, 使每个学习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基本达到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 按学生的能力与专长合理分工。

2.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合作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 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3.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时, 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是多边进行的,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寻找到获取答案的多种途径。这样, 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 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1.差别分组。合理地进行差别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学习能力、个性特点, 并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分组可以均衡各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 便于小组成员的和谐相处, 有利于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 小组分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避免各小组之间综合能力、水平出现巨大悬殊。

2.合理分工。在对学生分组结束之后, 要对每个组员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 可以进一步提高小组的整体能动性, 同时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小组都要选一位记录员, 主要负责收集材料和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当然还需要选出一位监督员, 维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序参加到合作学习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 学生亦可交换角色, 促进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

3.公正评价。传统的评判方式很多时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 教师评价。即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之后, 对小组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人表现进行关注, 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中肯的评价。第二, 组内互评。即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也能借鉴别人的优长之处。第三, 小组互评。在进行小组互评的时候,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同时,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使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不流于形式。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标准,分为若干个小组,以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结合教学资源,利用适宜条件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1.提升学生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位成员都具有固定的分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相应的作用,这就使得学生们学习目标更明确,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其主动性也就更强。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站在小组的角度上,可以通过与成员的交流,增进感情,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站在个人角度上,组内各个成员间展开公平竞争,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3.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遇到对于较为艰难和复杂的问题时,一位同学的力量难免势单力薄,老师依次进行一对一讲解就可能导致很多宝贵学习时间的浪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集体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可以很容易地攻破难关,而各组中能力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对处于劣势的同学伸出援手,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方法

1.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在对于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上,教师不可盲目地随机选择,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考标准,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组织能力、接受能力等。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不易过多,以7名左右为宜。小组与小组间的平均分差异也不宜过大,尽量保证每组都具备一名成绩较为优异,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以此带动能力偏弱的同学共同进步。2.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向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判断准确的思考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对有多种求解方式题目的讲解上,若教师依次将其罗列在黑板上,不仅效率低下,学生也不易接受。对此,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对于方程(x+1)(x+2)(x+3)(x+4)-8=0的解,常见的解题方法为将其变形为以x^2+5x+4为底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将其变形为以x^2+5x+6或者x^2+5x为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进行求解。思路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求解过程要让学生在组内经过讨论后完成。在这道题目的讲解结束后,给予学生其他类似题目,让他们在各自独立解题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互补。这样不仅转变了刻板呆滞的教学方式,还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3.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而数学的理论知识也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打破空间限制,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情感带动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上,需要教师善于联系实际。例如,在统计和概率一章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实地考察的任务。首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实践题目,如一小时内经过校门口的汽车数量、学校小卖部一小时内的客流量、本年级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等,接着让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配任务,自主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在增进了同学间感情的同时,还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和与人沟通的能力。4.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们产生学习动力的来源。而由于一部分教师观念僵化,不懂变通,仍然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可他上走神、分心,教学效率也就无法提升。因此,设计富有趣味性教学环节就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七巧板拼图的游戏,将两套七巧板给予每组同学,让他们通过与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利用工具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其中最富有想象力、各个板块利用率最高的一组可获得奖励。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于素质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若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采用多种科学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能在与同学的频繁交流中获得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秋芳.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5(33):88-88.

[2]刘荣国.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5):194-194.

[3]张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11):13-13.

[4]张雪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山东青年,2016(4).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让学生在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狭隘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学习

我通过听课以及跟一些教师课下交流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中凡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分小组一起讨论(小组讨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但决不是唯一形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分组讨论这一表面形式,而是看课堂活动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合作因素: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合作效果。所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它的内涵及特点,不能只讲求“形式”而不重“实质”。

2.极为随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现象的极端例子就是,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碰见问题就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形式就是小组讨论),根本不顾问题的价值:重点、难点要讨论,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要讨论,好像只有这样处理问题才算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实际上,有些问题更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完全没必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下

有些教师片面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为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讨论时,教师往往是“冷眼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独自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或干脆无所事事,生怕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妨碍了学生们讨论的热情。而事实是,学生们因为没有了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在小组学习中显得很盲目,甚至有些学生因逃离了教师视线而各行其是。片面的“热闹”取代了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意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课上闹哄哄,多是无用功”。

三、初中数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要点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如今,国内外的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及社会需要的就是自主创新探索能力,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展现思维的独特性。

在初中数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学习数学的目标,毕竟有目标就会有方向,有方向就会有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几何图形,那么,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就会有目的有方向地探索各个几何图形的特点,而且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用处,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自然而然能够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小组探索的过程中。其次,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积极提出问题,并且要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时,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就不会局限于课本。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要注重归纳总结,数学学习重在归纳总结。在小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归纳总结,完善相关的数学理论体系等,及时归纳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要点,更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四、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的策略

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应该确立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的组合并不是随机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而是通过对学生作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将互补型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将各类学生合理分配,做到优生带动“差生”,在学习上让他们共同进步。小组成立之后,同样需要一个带领小组成长的领导人,最大限度地督促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努力学习。

在小组成员确定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注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了。首先,在讨论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被给予独立思考的机会。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协商,将各自的方法写在纸上,然后再把所有成员的方法拿出来讨论、甄选,最后通过商定,得出最好的方法。其次,在各个小组中,可以合理分工,互相推敲对方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推敲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探索、研究能力。最后,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各类型的题分开,然后指定一部分学生做指定类型的题,通过做不同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做题的类型、涉及的知识点等熟练掌握,然后再集体交流讨论汇总,学生各自反思,提高能力并且巩固知识,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能很好地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总之,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承华.“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13(4).

[2]石永生.中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

[3]仲进东.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4]周改哲.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J].学周刊,2013,(17).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刍议 第7篇

我校秉承课改精神,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完成了学—化—新的臻美蜕变. 即: 一学习,先后多次组织一线教师赴山东、江苏、河北、陕西、宁夏等地学习先进课改经验. 二内化, 学习回来后紧锣密鼓地组织以级、教研组等为单位的课改专题会议,将所学的经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创新, 在内化的基础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创新之路. 也就是“六步三会”教学法. 在这样的课改氛围下, 本人从2009年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进行课堂教学. 下面就本人的一些做法及感受谈一点拙见.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1. 教师转变观念有效地调控课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调控者.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加与活动. 教师要深入合作学习小组,把自己当作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地合作与互动,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学生的交流及展示中, 教师要避免过多干预,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过多地限制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猜想,老师不急于得到或给学生抛出圆满答案,最好在关键时刻启发、引导其得到答案.

2. 教师科学地分组高效组织教学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这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协商安排学生座位.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组内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合作小组的组长、发言人、候补发言人. 组间某些角色可以互换或轮换,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发言人、候补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 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 教师合理引导适时点拨

在合作学习及交流中,让学困生先发表看法,不作出对或错的判断,让中等学生发言各抒己见,大胆提问,再让优等生进行归纳小结, 老师作最后的点评. 让整个学习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调控措施. 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步骤;扩大学习交流的参与面,使每个组员都有均等的表达机会;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学生思维受阻讨论无果,这在数学课堂上是很普遍的﹚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当学生的语言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

4. 教师应全面评价有效激励

小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很好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观念以便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全面、正确的评价方法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小组建设健康发展. 记得刚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时, 各小组之间、每小组各成员之间缺乏竞争,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不好分配 (主要是各小组不积极承担学习目标中的学习任务,而各小组中的成员也不愿承担分配到组里的任务), 一度想重回到老路上去. 自从尝试着对各小组、各小组每名学生的课堂行为(达到两全即全体学生、每名学生课堂行为的全过程)赋分评价后,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大为改观,学生在课堂上抢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任务在前一天就让各小组长一抢而空,唯恐自己的积分、自己小组的积分落后. 可见,课堂量化(积分)评价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激励措施.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简单 “复制 ”,机械模仿

教师运用该教法往往教学任务不明确,对各小组的探究学习缺乏引导. 从上课开始到结束老师只说两句话“上课”“下课”. 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可有可无 ,把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是完成一项程序而已.

2. 放任自流 ,缺乏调控

教师运用该教法时没有认真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对整个课堂缺乏宏观的掌控和微观的调整. 教室里嗡声一片,有探究学习的,但还有玩的,. 教师却视而不见.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初探 第8篇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 教师不再仅仅扮演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开始扮演学习的合作者.杜威曾说过:“当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换一换, 教师成了学生, 学生成了教师的时候, 最好的教育就发生了.”大量事实表明, “教”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学生也可以“教”.学生同教师一样, 他们同样能把知识教给同龄伙伴, 甚至可以比教师做得更好, 因为他们比教师更能体谅同伴的处境与困难, 更能站在同伴的角度为同伴着想, 更能用同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一、合理的小组结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内的几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 把班级学生按学业水平分为A, B, C三个层次, 每个小组各由两名A生、两名B生、两名C生共六名学生组成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人数做适当调整) , 每组分别安排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各一名, 由组长负责组织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中各成员都安排具体的工作, 使得小组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互相督促, 共同成长.这样, 既发扬了学生的特长, 又增强了自信心, 并保证活动效果, 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行政组长的职责有: (1) 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课堂纪律等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管理, 有评价. (2) 明确分工, 落实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管理岗位. (3) 全力协助学科组长搞好小组合作.学科组长的职责有: (1) 认真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情况, 做好评价, 并报告任课老师. (2) 认真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确保小组活动有序、有效. (3) 认真组织展示, 分工要明确, 展示要精彩, 努力彰显小组魅力.

二、正确的学习流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1. 预习环节

预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 结合小组内的互帮互助,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来说, 每天都需利用自习课或回家时间认真阅读课本内容 (数学概念、基本例题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数学教学案中以自己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 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以问题的形式记在自学笔记上, 这些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讨论时组内解决, 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 通过课堂其他小组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 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巩固.预习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解决双基问题, 做好预习笔记, 记下自己的难点、重点、感悟和理解, 为展示做准备.

2. 讨论环节

数学课堂上的前10~15分钟, 组长组织本组就预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 全组人员有序 (C生先讲, B生补充, A生总结) 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话题应集中在解题方法的选择、数学思想的归纳、数学知识的疑惑等方面.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从而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3. 展示环节

学生将本组合作学习的精华进行归纳总结后, 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学生结合书面板演, 进行口头讲解, 其他组的同学给以评价, 有错误还可以及时纠正或补充, 最后由教师适时地点评.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展示时要充分自信, 昂首挺胸, 面向绝大多数同学, 发言大方, 手势到位, 声音洪亮, 动作迅速. (2) 语言精练, 站位合适, 不遮挡黑板, 发言时尽量脱稿. (3) 板书时要字迹工整, 布局正规, 美观大方, 字体大小以5~7.5厘米为宜, 注重数学学科要求, 体现解题格式, 兼顾细节.板演时用白粉笔, 修改和重点可用彩色粉笔, 评价时强调用红粉笔, 学生可以自己画图并作出标注.

4. 反馈环节

数学课堂上的反馈环节时间并不需要多长, 5~10分钟, 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在教学案上或做成课件展示出来, 学生完成后利用小组、对子进行批改, 教师及时进行统计, 并让组长组织小组内的讲解帮扶工作.兵帮兵, 兵教兵, 兵强兵, 从而实现小组共赢.还有个别疑问的, 再由教师进行辅导.

三、适时的教师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

在数学课堂上强调小组的合作, 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和补充作用.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掌控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当学生讨论时, 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 参与到讨论中, 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展示出现解题困难、思路不清晰、讲解不到位时, 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或补充, 将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握住, 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 不断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碰撞,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也就是说, 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9篇

一、分析学生情况,成立合作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将全班学生分为“好、中、困”三个层次,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般以4~6人为宜,各组相邻两块桌子的学生中均由“一好、二中、一困”组成,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气氛。每个小组的组建犹如班级的缩影,而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就是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全班搭配成若干个这样的同质学习小组,为高效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各组民主推选—位小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具体工作,课前检查本组成员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组织开展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课后指导本组成员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

二、科学组合、分工明确

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的人数—般以4-6人为宜,成员构成要考虑学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 学会自主探索。

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

2. 学会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 学会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气氛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请学生观察下列乘方的计算结果:

向学生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小组合作解决。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惰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最后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五、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索 第10篇

那么, 教师如何更好的用好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不仅适当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契机, 精心预设, 同时需要合理分组, 加强过程监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课堂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避免过度依赖

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学习形式的一种, 但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底下。例如, 有些教师在问题过易或过难的地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造成了合作无效;有的在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安排小组讨论, 降低了自主探索与实践的效果;有的在适合于教师引导或教师组织教学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 造成了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出现偏差, 这些都是没有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更有部分教师, 一堂课用了很多次的小组合作讨论, 如果认真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内容, 几乎没有信息量, 学生之间过度依赖组内的个别同学的学习成果, 造成了很多同学不动脑经, 从而养成了学习上懒惰的坏习惯。

个人认为合作学习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值得讨论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有挑战性、开放的、有价值的、容易让学生感兴趣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例如,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 当学生发现了用火材棒摆金鱼游戏中蕴含着数学规律, 我不失时机地设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后面有很多条小鱼所用火材棒的根数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发现想表达却苦于表达不出来, 这个时候适当引导他们合作学习, 组内很多同学很快通过其他学生的指点, 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生不断地在思考问题中体验、领会了数学规律,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合理分组,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分成四人小组, 而座位的编排都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尽管简单方便, 但人员地搭配不免会存在不合理,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提高。甚至有些小组在汇报所谓的合作成果时, 往往都是几个人的天下,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其他人一言不发, 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而有的小组汇报时互相推辞, 谁也不愿意等。究其原因, 主要是小组成员之间分组不合理, 分工不明确。

如果我们分组时考虑到不同性格, 不同学习基础, 不同表达能力等因素, 将这些个性各异的同学安排到一起合作学习, 也许以好带差, 以强带领弱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在选择当小组长汇报时, 多点考虑, 让每位同学都轮流做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 组织大家交流、争辩、实践等活动, 给了那些反应较慢, 表达能力欠缺, 羞于开口的学生一个锻炼机会, 也让其他学生在讨论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他们在合作中不仅学到知识, 更能养成良好的品质。

当然, 合作学习的提前首先是独立思考, 教师要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要组织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倾听组长汇报时, 要认真倾听, 同时汇报后, 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 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 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 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设计有一定质量的数学问题, 激发合作的欲望

通过观察发现, 很多教师对不分主次轻重, 缺乏价值思考的数学问题也都用合作学习, 片面追求形式化, 也忽视合作学习的主题质量。甚至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 走入了教学误区。俗话说“学源于思, 而思源于疑”。课堂合作学习中应认真把握合作的主题, 设计好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猜想, 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活动, 寻求证据, 获得结论。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 他们能说出每个角都是90°, 内角和是360°, 然后要求学生将长方形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 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再追问学生:“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那么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呢?你能验证吗?”学生很自然的通过独立思考后, 进行合作学习并想提出多种方法:有的用量角器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度数, 通过计算;有的把三个内角剪开拼在一起, 组成了一个平角;有的把三个内角剪开刚好拼成一个平角。

这些通过合作讨论得到富有创意的结果, 尽管有的不够严密, 但都体现小组集体的智慧, 学生大胆思考, 合作讨论交流, 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欲望, 体验小组合作带来的快乐。

总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变革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但也需要教师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常用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比较, 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的优越性, 但不可否则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问题,实效

参考文献

[1]孔庆辉.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新课程实验教材初中教案设计.2003.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团队意识;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深入人心,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一种广为人知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单打独斗”始终是无法在各种困难中取胜的。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协作,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让学生在一起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各尽其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目前,在新课改大潮的推动下,这种教学模式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很多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尝试选择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

优化。

1.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忽视团队合作

很多教师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学生某次测试成绩作为分组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在活动中能起到主导作用,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高。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导论中被关注的程度不是很高,不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能力将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之间出现学习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同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一旦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关注,就会导致学生在小组内关系紧张,不利于小组合作进一步开展。

2.教师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缺乏引导

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使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先将学生简单分成小组后出一道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方法。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当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自讨论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兼顾大部分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对讨论问题不引导,一味放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去解决问题,这样往往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导致学生对小组学习产生厌烦,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学校方面

在当前教育下,农村初中生源日渐萎缩,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育资源也显得有点匮乏,学生平时接触先进教学模式的机会很少。在素质教育下,虽然大多数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老师与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学生对合作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和激情,但许多学校只是将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实验活动,由于教师对教学的基础环节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把握问题的切入点,只是让学生盲目地参与简单的讨论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却成了“无头苍蝇”,不能够深入开展,无法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2.学生个体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活动中,有的学生会抓住机会极力去表现自己,而有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自私”心理严重,不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動,将个人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还有的学生不善于言辞表达,胆子较小,不能够融入小组集体合作学习中来。

三、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将学习成绩好和学习差的学生合理地安排在同一个小组中,尽量做到各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保持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合理地分组。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小组团队意识,形成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真正达到小组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目前,在教育改革下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驾驭它的能力,教学实施有些难度,有些教师却是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认清自我,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尝试、探索和总结,以期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分析 第12篇

一、小组分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学优学困生高低搭配。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搭配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力强的、自觉性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带动不特别主动或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 一方面使能力低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 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自尊心的促使下更有效地学习, 另一方面也使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 也使得他们能够在帮助同学之间得到信心上的满足。

2. 同学之间自由组合。

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组合, 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压力和悟性的竞争中成长。

3. 轮流或竞选当组长。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首次进行小组分工合作, 应该对小组长统一培训, 例如教他们怎么进行小组的分工合作、分配任务, 还有组织小组的各项活动或者是调解小组内出现的问题等。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分工的措施

1. 耐心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 需要老师通过一定的耐心加以培养。首先, 应该由老师监督并且提出各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各小组之间推选一名大组长或是课代表能够代表和组织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的活动, 老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中的不足, 各小组组长也应该充分了解本小组成员的情况, 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工、分配任务等, 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1) 补充式。

这种方式是先由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进行解答, 其他的同学根据指定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等。“一题多解的题目”、“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等均可以采用此法。这个时候作为小组长需要及时记录同学们的发言并进行有效的总结。

(2) 辩论式。

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和提出的问题应该及时记录, 并且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 最后得出解决办法, 如果实在不行就提出来由其他小组成员解答或是请教老师。小组合作的形式结束之后, 将由小组人员轮流作为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 归纳整个组内的情况。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发言人的积极性, 能够使他信心倍增, 认真地对待这样的事情, 同时也能够获得其他的同学信任。由于小组各个成员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所以小组长和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存在的这种差异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一性的辅导,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 积极主动, 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 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 接受能力差, 因此, 需要老师较长时间并且有耐心地进行辅导。

2. 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参与的竞赛活动。

(1) 限时解题竞赛。

先由老师出几个题目, 然后分组讨论, 再由各小组分工合作解答。以这种形式学习, 能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 他们能够互相学习, 分工合作, 最后由一名代表 (可以是小组自荐也可以是老师点名) 出来演示。之后还要进行评分对比, 由老师或是同学一起评定其他小组的分数, 并登记在案, 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评分一次, 有效地激励了各小组各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2) 卡片复习竞赛。

在上课之前, 老师应该把上课的内容以卡片的形式发给大家, 最后统一公开地进行解答和评分, 最终选出得分最高和最低者, 予以奖励和处罚等措施。以这种竞赛的方式来教学, 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分工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还能够充分地让他们去查阅和复习大量的书本、课外知识。小组合作的好处就是让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课堂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 比如说与人相处合作的方式、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老师在这里都是起润滑剂的作用。

(3) 优化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点拨。

老师对合作教学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站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和立场上对每个分工小组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的空间以及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合作的方式等, 这种评价内容能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为人处事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老师应该从细节入手,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分工形式等进行客观的评价, 比如说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分工形式的多样性或单一性等, 要多看到小组分工学生的积极的一面, 并加以鼓励和赞赏。然后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本小组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 或许可以从更细微的方面看到他们之间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这个时候应该在中间作正确的引导, 如果出现争执, 需要立刻阻止。再是小组内部进行评价, 各小组内部成员评价本小组其他成员需要改进的地方和被大家赞赏的地方, 这种评价形式也能客观地知道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 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小组分工合作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很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

总而言之,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是课程改革以来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能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摘要: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 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迫切任务。新一轮的课改提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一篇:传统文化基因下一篇:制剂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