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2024-09-09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精选11篇)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0 引言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 对完成组织目标, 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绩效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开展和实施, 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仲理峰, 时勘 (2002) 从适应变革的人的心理行为的角度, 介绍了绩效的基本概念、管理绩效的必要性、绩效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1]。冯英浚等提出开展绩效管理的困难主要在于现有的绩效评价测算出的结果往往含有评价对象之间客观条件优劣的影响, 仅仅体现了它们的实力, 难以反映人们主观有效努力程度, 并提出了管理有效性的概念及测算它的二次相对效益方法, 以解决上述问题[2]。戚海峰等 (2010) 通过对多家实施绩效管理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提炼出绩效管理四个环节的关键“软因素”, 即“承诺”、“教练员”、“管理者素质”、“管理者的艺术”[3]。综观学者们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实施上, 在笔者检索到的文章中, 还没有对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本文是从发展趋势的角度, 对绩效管理进行研究。

1 绩效管理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 首先从理解绩效的含义入手。

1.1 绩效的内涵。

绩效 (Performance) 是一个多义的概念, 有以下几个含义:

(1) 绩效是一种结果。Benrardin (1984) 把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里, 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也就是说, 结果绩效可以用产出、任务、目标、指标等词表示。

(2) 绩效是一种行为。这一观点是由Campbell等 (1993) 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绩效是员工自己控制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

(3) 绩效是“关系-任务”的综合。1993年, Borman和Motow idlo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二维模型, 指出当员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 被视为任务绩效;而员工表现出某种态度、责任等行为方式的时候, 就是关系绩效。

概言之, 在企业管理中, 绩效就是指那些经过评估的工作方式、行为及其结果。

1.2 绩效管理的内涵。

顾名思义, 绩效管理就是管理绩效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诞生了许多关于绩效管理含义的不同观点。综观他们的观点, 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

观点一: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

观点二: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

观点三:绩效管理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

在他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概括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2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许多企业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绩效管理。

尽管部分企业在理念上喊着战略绩效的口号, 而实际操作中绩效管理仍旧与战略脱节, 更没有将绩效管理与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等方法与工具结合起来协同管理企业的战略。上海佐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企业战略绩效管理调查报告》显示, 在被调查的856家企业中, 有810家推行绩效管理, 约占94.5%, 绩效管理的普及程度非常高;但是推行战略绩效管理的 (即真正实现战略与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上对接的) 仅有254家, 占实施绩效管理企业总数的31.4%。

2.2 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国内还有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看作是检查和监控员工工作的手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 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和绩效评估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过程, 上级向员工下达目标任务后就认为完成了绩效计划 (在图1中高达46.40%的企业的绩效计划由管理人员制定) ;在绩效评估时上级按自己的主观了解对员工进行评估, 缺乏上下级之间平等的沟通、意见的反馈和对员工的指导 (在图2中有46.30%的企业的年度考核由管理者直接评定) 。这就造成员工被动参与到绩效管理中, 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没有合理运用绩效评估结果。

如果企业能合理利用绩效评估结果, 将对绩效管理良好的激励效果。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很欠缺, 目前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还比较单一。在所有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中, 仅有22%的企业真正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来发放浮动奖金或固定薪资调整, 仅有不到13%的中国企业综合运用绩效管理结果 (即广泛运用于发放奖金、职位调整、薪资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确定培训需求) 。

注:图中A代指:员工制定, 管理者根据情况进行调整;B:管理人员制定, 员工在形式上参与, 但不起真正作用;C:管理人员制定, 再与员工商量;D: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商量制定;E:没有制定。数据来源:www.China HRD.net

注:图中A代指:完全是员工自评, 管理者不调整;B:先员工自评, 然后由管理者调整;C:主要由管理者直接评定;D:管理者与员工商定评定;E:由熟悉的同事或下属评定;F:不熟悉的同事和下属也会参与评定。数据来源:www.China HRD.net

3 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由前文分析可知,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中还存在着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缺乏员工参与等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使企业的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思路进行改进, 站在更加科学、合理的高度来看待绩效管理, 基于此, 本文概括出了未来绩效管理的几个发展趋势。

3.1 战略性绩效管理将成为主流。

所谓的战略绩效管理, 就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形成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培育, 大多数企业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家们现在也认识到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而企业已经把绩效管理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战略性绩效管理有助于企业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绩效, 实施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 是企业能否从平庸到优秀和卓越跨越的分水岭。

3.2 越来越重视阶段性绩效管理。这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

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的成长阶段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的发展阶段, 企业对绩效考核的需求不同, 考核的重点和方法也不能一样, 如在创业期强调个人绩效, 而一旦到了成熟期, 企业的考核若还按原来的方法推行, 就很可能不利于企业转型和发现新领域。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特征, 制定出不同的绩效管理方案。

3.3 将各种战略绩效管理工具进行整合运用的趋势上升明显。

相关统计表明, 高达70%的中国企业准备将目标管理 (MBO) 、关键业绩目标 (KPI) 、平衡计分卡 (BSC) 等战略绩效管理方法多整合在一起操作, 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简化;而单独采取某一种方法而排斥另外一种方法比例明显较少。另外, 我国企业对目前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的愿望也十分强烈。在佐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企业战略绩效管理调查报告》受调查的中国企业中, 80%企业认为需要学习新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改进、提升目前的战略与绩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仲理峰, 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大学管理评论, 2002, 5 (3) :15—19.

[2]冯英浚, 王大伟, 丁文桓, 任柏明.绩效管理与管理有效性[J].中国软科学, 2003, 5:132—136.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2篇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踝橹屑侗鸩糠稚⒋虮热?视频的技术运用等情况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以期为高校散打教练员指导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以后的比赛提供理论支撑,为在今后的训练实践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单

一、动作不清晰、使用不规范且掌握不够全面;(2)拳法技术主要以冲拳为主,贯拳为辅,冲拳为主要得分手段,抄拳和转身鞭拳使用率很低;腿法技术主,以鞭腿和正蹬腿为主,侧踹腿和其他腿法使用次数较少;摔法技术整体运用地较少,得分率也不高;组合技术使用率不高,技术单一,部分选手只会两三种技术动作并进行反复使用;(3)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大学生男子甲组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将由单一技术转向全方位技术发展,更加突出个人技术风格,重视技术组合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培养运动员临场实战能力。

关键词:中级别 大学生 武术散打 技术运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036―0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文献及武术散打方面的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向北京体育大学(2人)、首都体育学院(1人)、西北师范大学(2人)、西安体育学院(3人)的相关学科老师们进行采访、请教、讨论,得到关于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及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

1.2.3 录像回放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的实况录像进行技术分析。在观看过程中,统计判断标准严格依照国际武术联合会审定的最新《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来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统计,为研究提供切实可靠、宝贵的数据支撑。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软件Excel2010对录像打分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保证研究内容客观、科学。结果与分析

2.1 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2.1.1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比赛场局数总体分析

本研究选取2017年中级别男甲组子大学生散打比赛的21场46局比赛录像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比赛中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在拳法、腿法、摔法、组合、倒地、下擂和判罚情况,从不同技术使用的次数、得分次数、平均每局使用次数及平均每局使用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总结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和变化。本研究中级别的各个级别比赛场次和局数情况如数据所示:

2.1.2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由表2得知,在对21场46局的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大学生散打比赛中拳法技术、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拳法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占总使用次数的比例为53.91%,其次是腿法技术的使用率,为39.51%,而摔法技术的使用率最低,为6.58%。另一方面,得分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摔法技术的得分率最高,为54.65%,拳法技术的得分率为25.85%,而腿法技术的得分率最低,仅为13.95%。

造成该组别拳法技术使用率高的原因是,相比于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而言,拳法技术自身灵活、快速的特点使?技术在日常的训练课中所占比例增加,单一技能掌握程度相对较好,但由于专业训练的年限少、个人的竞技水平低及比赛经验较少,拳法技术在比赛中得分率相对较低。腿法技术其攻击范围广,速度快、力量大也成为运动员使用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腿法技术力量要求较高,技术结构较为复杂,该组别的运动员自身素质水平的相对较低是影响比赛得分率的重要原因。虽然摔法技术对于比赛得分取胜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由于摔法技术难度大及体能的要求较高的特点,整体基础专项水平较低的甲组大学生在比赛中种类选择单一,使用率较低。

2.1.3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组合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由表3得知,在对21场46局的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大学生散打比赛中组合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比赛中整体组合技术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说明男子甲组中级别选手在比赛中多以单一技术动作为主,连击组合技术动作的使用率较少。在所有组合技术动作中,拳法组合使用次数最多,使用48次,平均每局使用率为41.2 7%。拳法腿法组合使用率仅次于拳法组合,但成功次数最多,成功18次,得分率为56.25%。腿法摔法组合和拳法腿法摔法组合的使用次数和成功次数均为最低,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为0.07次,使用率非常低。由此得出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甲组比赛运动员组合技术主要是拳法组合,其次是拳法腿法组合。拳法组合使用率最低的是70KG级,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不到一次;总体组合技术得分率最高的是70KG级。

2.2 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散打技术发展趋势

相对于其他项目的大学生运动项目而言,虽然武术散打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很多年,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但武术规则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规则逐步完善和变动,从过去1928年的国术国考到至今使用的新规则,都体现出其易变性,再加上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刚刚兴起,大学生运动员与丁组运动员相比较,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在对规则的认识,技术的体悟,训练体系的全面性和竞赛经验的丰富性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前面的分析和相关学者对散打技术的研究情况,总结出了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影响因素为:对规则的熟悉和运用程度,拳法节奏,腿法和摔法的临场运用效果,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风格,竞赛经验,教练的临场指导能力,运动员技术训练的体系,技术组合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该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2.2.1 拳法:由无节奏向节奏感转化,重视击打效果

对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拳法技术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该级别大学生对基本拳法的掌握程度存在稳定性差和拳法技术动力性定型程度较低的特点。拳法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拳法技术除了与冲拳、贯拳、抄拳等单一技术动作结构的完整性和基本功的稳定性相关外,还与使用技术动作的速度和频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即节奏感)配合密切相关。由于拳法技术作为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其拳法技术使用的成功率对于竞技实战的结果至关重要。随着该级别大学生竞技实战比赛的进一步开展,对拳法技术节奏感进行的专项技能练习已然成为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越来越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广泛关注。

2.2.2 腿法:突出隐蔽性,成为抢分制胜的法宝

在竞技实战的众多武术散打专项技术动作中,腿法技术由于其速度快、力量大、成功率高,攻击范围广等特点已然成为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竞技实战中选取的得分和防守技术之一,并成为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经对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腿法技术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在前八名比赛21场46局的比赛得出结果中鞭腿在该级别所有使用的场次数中最多,鞭腿使用成功次数最多,其次为正蹬腿,再次为侧踹腿,其他腿法没有出现,说明腿法训练结构也是比较单一,虽然腿法技术在该级别大学生的使用率较高,但由于其自身力量水平的欠缺以及技能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使动作时间延长,另一方面,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专项素质相对较差,且腿法技术对体能的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表现为腿法技能手段选取单一(鞭腿技术为主)可被识别性强而隐蔽性较差的特点,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高使用率而低得分率的状态,随着比赛的进行进而导致运动员的体能下降,竞技表现能力降低。随着该级别大学生竞技实战比赛的进一步开展,武术散打腿法技术的多样性、快速性、隐蔽性和力量性将随运动员水平的提升而越发得到相应的重视并进行专项训练,不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中将成为抢分制胜的重要法宝。

2.2.3 摔法:讲求快速巧妙,力量大

尽管武术散打摔法技术分类多、得分高、效果强,但由于摔法技术的难度较大且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特点,使得男子甲组中级别的运动员在竞技实战中表现为技术种类选择单一,动作结构掌握程度相对不成熟以及积极主动采用摔法技术进行攻击的频率不高的现状,这些实战中摔法技术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如果被不合理地使用,不仅不会对掌控比赛形势有益,另一方面将影响其他武术散打技术的发挥。运动员除了需要加摔法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力量素质的练习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训练中一方面强化已掌握的摔法技术,增强技术意识,使动作快速巧妙,另一方面还需全方位练习多种摔法技术,才能在时刻变化的比赛形势中选择恰当的摔法技术,在比赛中把握主动权,这将是未来摔法技术的发展趋势。

2.2.4 技术组合:提高组合能力,突出个人技术风格在武术散打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能快速、灵活地将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等根据散打项目的技击规律有机进行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各技术动作的速度,而且还能提高比赛中运动员进攻的持续性,增加技击强度,因此得分率相对较高,是决定比赛走势的重要一环。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高度认识到组合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战比赛中已经广泛采用组合技术进攻,运动员组合能力的提升、多种类的组合技术风格及连续多次的技术组合将越来越成为比赛中组合技术制胜的关键因素,是今后男子甲组中级别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个性突出的组合技能能力的趋势。

2.2.5 技术创新:借助传统武术精华,提高技击功能

高强度的技击效果是武术散打项目运用最为显著的,训练和比赛中任何技术的练习或使用都应以高成功率和高得分率为基础。换句话说,武术散打竞技实战中没有技击功能的拳法、腿法、摔法和组合技术动作是没有用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现如今,面对武术散打项目的不断开展,运动员竞技实力的日益提高,单纯紧紧依靠项目本身固有的技术动作并不足以面对现如今比赛中技术种类激烈竞争的现状。创新是突破自我束缚的灵魂,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对于技术动作的创新迫在眉睫,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形成各自独有的技术结构特点,只有相互借鉴,在实战中推陈出新,才更有助于运动竞技能力的发挥。例如,当今武术散打摔法的部分技术的不断革新就是积极主动借鉴中国式摔跤并结合武术散打项目快、准、狠的专项特点产生并发展以提高散打技击功能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在我们借助相似动作模式的传统武术的精华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与不断更新修改的竞赛规则相适应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有利于竞技实战观赏性的提高,而且在保证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使运动员针对性的发展专项技能动作,提高技击功能,促进竞技水平的提升。

2.2.6 技术训练:从单一转向全方位训练,训练水平趋向科学合理化

合理科学的专项训练是决定运动员能否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并取得佳绩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传统训练思维模式向合理科学训练思维的转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武术散打训练模式中,主要针对散打专项的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以及组合技术进行独立的练习,而忽视各个专项技术之间的内在规律,使得大多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作为回合制的运动,比赛是在有氧能力的基础上,无氧能力是其发挥竞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进行专项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使其达到稳定的动力定型,更为重要的是进行运动员基本的有氧能力的训练,只有经过基础体能和专项技术动作的全方位训练,才能确保专项训练课的科学合理安排,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合理科学的从单一技术训练向全方位训练的转变,将是未来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运动员转向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参赛的技术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单

一、动作不清晰、使用不规范且掌握不够全面;(2)拳法技术主要以冲拳为主,贯拳为辅,冲拳为主要得分手段,抄拳和转身鞭拳使用率很低;腿法技术主要以鞭腿和正蹬腿为主,侧踹腿和其他腿法使用次数较少;摔法技术整体运用的较少,得分率也不高;组合技术使用率不高,技术单一,部分选手只会两三种技术动作并进行反复使用;(3)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大学生男子甲组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将由单一技术转向全方位技术发展,更加突出个人技术风格,重视技术组合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培养运动员临场实战能力。

3.2 建议

(1)大学生武术散打运动员在竞技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仍区别于专业运动员,所以在日常训练、比赛设置、项目设置、运动负荷强度和量方面,需要针对这一个群体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设置。在以后的比赛中,应加强对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设计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案,以确保其在比赛中技术稳定发挥。(2)要注重运动员个人技术风格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散打运动员临场不惧,获得佳绩。(3)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重视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训练关系,由简单化转为多样化,提高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4)要重视技术创新,借鉴传统武术动作,提高训练水平和技击效果,特别是腿法的训练,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3篇

1大学体育改革发展趋势

1 . 1体育课程理念的有效转变

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课程理念的有效转变对于大学体育的发展尤为重要。想要实现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作为指引,而体育课程理念就是指导思想。随着全球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体育的教学理念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实现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成功。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实现了对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转变,体育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强身健体”,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全面化体育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体。

1 . 2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

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当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大学体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其中北京大学的“完全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清华大学的“三自主式”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深圳大学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先进代表。这些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完成体育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还能够实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充分调动,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不同体育学习内容的需求,既提高了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主参与性,实现了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从而有效完成了大学体育课程培养目标。

1 . 3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设置

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之前,大多数大学的体育课程内容都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完全达不到要求。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后,各学校实现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并能够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

1 . 4体育课程评价的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大学都已经改变了自身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传统的以竞技水平论高低的体育教学评价时代已经过去。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学习进步程度以及学习效果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化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成为了大学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 教学评价模式的出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还能够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专注态度与努力付出给予肯定,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自信,为学生全面体育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客观条件。

2大学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体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大学体育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突破,但很多高效仍没有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2)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陈旧,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

(3)虽然实现了向树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方向进行转变,但程度不够明显,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仍不够,无法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和常造型培养。

(4)过于重视体育竞技,忽视体育理论的学习和培养,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习惯,易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

3大学体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对策研究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深刻的理解改革内容,从而将体育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提供主观支持。

3 . 1大学体育教学的综合化发展

在大学教育当中,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教学目标之外的综合性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课程也是如此。从基本教学目标来讲, 大学体育教学不可能只是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身体锻炼的学科。但越过基本教学目标之后的综合性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在完成提升体育锻炼意识和学会正确锻炼身体基础上,对学生意志品质和综合素养的锻炼。另外,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其与人文学科、美学、心理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这也充分证明了大学体育课程本身所存在的综合性发展潜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完成体育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使综合性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基础。

3 . 2大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是大学体育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变,来实现学生对于大学体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改变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对于体育课程的错误认识,从而让学生以更加正确的态度来进行体育学习。在进行大学体育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之外,还必须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因为体育改革的多样化发展并非只是单纯的技术上多样化发展,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和意识上的多样化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对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进一步实现多样化体育教学背景下,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

3 . 3大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发展

体育活动来源于生活,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生活化发展方向是体育改革的有效目标。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体育存在于生活,并将此意识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不再局限于每周的2课时时间,教学地点不在局限于操场、体育馆,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班级,让体育教学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体育来实现与大学体育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在增加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鼓励学生去参加社会体育文化活动,从而让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曾经经历了一段低谷时期,但随着全面素质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必然会将大学体育教学带入到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期。在改革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之外,还必须要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使体育成为他们的基本技能,从而在为大学体育教学发展提供主观保障的同时,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条件。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事业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传统教学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改革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在全面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然会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突破,从而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其对策进行研究。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4篇

报告链接:

正文目录第一章面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1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1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

3三、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4四、2010-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6第二节我国面粉产业政策分析10

一、国家对面粉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10

二、我国面粉税收政策1

3三、我国面粉投资政策15第三节面粉行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7

一、行业内竞争17

二、买方侃价能力19

三、卖方侃价能力20

四、进入威胁2

2五、替代威胁25第六节影响面粉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28第七节2015-2019年我国面粉行业发展及趋势预测29第二章中国面粉行业生产分析31第一节2010-2014年我国总产量分析31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32第三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产销率与产品库存分析33第四节2015-2019年我国我国面粉行业产量预测34第三章中国面粉行业消费分析36第一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总消费量分析36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37第三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需求满足率与潜在需求量分析

一、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满足率分析38

二、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潜在需求量分析41第四节2015-2019我国面粉行业市场价格变动分析44第五节2015-2019年我国面粉行业消费量预测45 第四章中国面粉市场供需状况分析47第一节2010-2014年年面粉行业供需状况47

一、2010-2014年面粉供给状况47

二、2010-2014年面粉需求状况48第二节2015-2019我国面粉供给变化趋势预测51第三节2015-2019我国面粉需求变化趋势预测52 第五章 中国面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54第一节2010-2014年我国分面粉行业生产分析54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分面粉行业消费分析5

511

1第四节2015-2019年我国细分面粉行业预测57 第六章中国面粉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59第一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国际贸易市场分析59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进出口量分析60第三节近年我国国内外进出口相关政策分析61第四节2015-2019年我国面粉行业进出口市场预测62 第七章中国面粉行业市场价格分析64第一节2010-2014年我国面粉行业平均价格走势分析64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分面粉行业价格走势分析65第三节2015-2019年我国面粉行业价格走势预测66第四节2015-2019年我国分面粉行业价格走势预测67 第八章中国面粉行业产品技术发展分析69第一节当前我国面粉技术发展现状69第二节我国面粉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70第三节中外面粉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71第四节提高我国面粉技术的对策72第五节中外主要面粉生产商生产设备配置对比分析73第六节我国面粉产品研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74 第九章中国面粉行业产品营销分析76第一节面粉行业国内营销模式分析76第二节面粉行业主要销售渠道分析77第三节面粉行业广告与促销方式分析78第四节面粉行业价格竞争方式分析79第五节面粉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80 第十章中国面粉行业消费者偏好调查82第一节面粉产品目标客户群体调查8

2一、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调查8

2二、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偏好调查8

5三、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调查87第二节面粉产品的品牌市场调查89

一、消费者对面粉产品的品牌偏好调查89

二、消费者对面粉品牌的首要认知渠道9

1三、面粉品牌忠诚度调查9

2四、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调研94第三节不同客户购买相关的态度及影响分析98

一、价格敏感程度98

二、品牌的影响10

1三、购买方便的影响10

3四、广告的影响程度10

4五、包装的影响程度106 第十一章中国面粉行业及企业竞争格局分析111第一节国内外主要企业分析(含企业发展介绍、近期经营状况等)第二节面粉行业历史竞争格局综述11

2二、面粉行业竞争程度114第三节面粉行业企业竞争状况分析118

一、领导企业的市场力量118

二、其他企业的竞争力121第四节近期企业并购分析124第五节国内外企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125第六节2015-2019 年面粉行业竞争格局展望126

一、面粉行业集中度展望126

二、面粉行业竞争格局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展望129

三、产品竞争格局有所改变131 第十二章中国面粉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34第一节2015-2019面粉行业投资机会13

4一、2015-2019面粉行业主要产品投资机会13

4二、2015-2019面粉行业主要出口投资机会137

三、2015-2019面粉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139第二节2010-2014年面粉行业投资风险展望1

41一、宏观调控风险1

41二、行业竞争风险1

43三、供需波动风险14

4四、技术风险146

五、经营管理风险149

六、其他风险151 第十三章中国面粉行业投资建议分析154第一节2015-2019年面粉行业投资分析1

54一、2015-2019年行业热点投资产品分析1

54二、2015-2019年行业热点投资地域分析157

三、2015-2019年行业热点投资方式分析159第二节2015-2019面粉企业经营战略建议16

1一、2015-2019面粉企业的标竿管理16

1(一)国内企业的经验借鉴

(二)国外企业的经验借鉴第二节2015-2019面粉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166

一、面粉企业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166

(一)面粉企业的兼并及收购建议

(二)面粉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建议

二、面粉企业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171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10-2014年中国面粉市场规模变化图表:2010-2014年中国面粉市场规模变化图图表:2014年中国面粉市场销售收入区域分布图图表:2010-2014年东北地区面粉市场规模变化图表:2010-2014年东北地区面粉市场规模变化图图表:2010-2014年华北地区面粉市场规模变化图表:2010-2014年华北地区面粉市场规模变化图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特点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对学习有帮助的程序、方法、技巧及控制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英语素养越高的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概率就越大,这也就说明,学习策略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它影响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全过程。

1.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多难题,根据大学生自身不同的特质,周围的学习环境以及专业的不同,学生们所选择的学习策略也大不一样,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也影响着今后的发展。

(1)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大学生英语的学习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其中以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最能被接受。所谓的直接策略是指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用了一种记忆策略或者是元认知策略,也就是说,学生使用一种背书、背单词、背题目的这种常用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英语,而元认知策略则是指用一种推理性的方式学习,在遇到难题或者决定学习某一部分的英语知识时,评估自己是否理解了内容、预计的学习时间或者是怎样做才可以学得更好等,这些都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使用这样的方法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读一段英文故事或者作文的时候,遇到了不懂的内容,那么该用什么方法去加强理解,如何深刻学习这段文字就是在用元认知策略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大学生之间十分常用,可以说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使用这样的方法,它分为计划、监控、和调节三个策略过程,计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进度;警觉自己的理解方法、对材料进行提问,监控自己的考试用时;对于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调节,当自己监控到自己有不明白,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就应该放慢学习进度,进行分节强调性学习,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吸收知识;

而另外一种学习策略,间接策略则是指,通过情感的抒发和交际策略来进行英语的学习。情感策略是指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而引起的心理体验,循着这种心理体验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在学习英语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习态度和动机,加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意志力,通过与周围人的合作和相互指导,进一步的在英语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所谓的交际策略则是指,通过交际性的活动来进行英语学习的加强和锻炼,这种方法在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常见,例如参加英语角、参加英语故事会活动之类的,而大学生则可以通过为中小学生做英语家教、参加校园英语学报的讨论和编制等活动,来对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力求在实践中掌握书本知识。

(2)与学生的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策略会有相应改变

根据林崇德在1997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策略是各不相同的,随着自身的年龄增长和学识程度的不断积累,他们会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同学,认知度比较低,自身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其理解能力语气年龄成正比,他们多采用的学习策略则是模仿死记硬背型的无策略学习方式,只是通过一遍一遍的学来加深记忆;而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们就会从原先的无策略学习慢慢的找出自己的学习规律,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他们不再只是读书,而是选择了多做题目,不同的题型组成了他们所学的知识框架。;初中生和高中生们都会选择一种比较轻松的系统学习方法,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年龄而选择不同的学习圈子和合作者,这样就形成了,由于年龄的不同造成了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的情况;

(3)个体水平的不同决定不同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科与国语学科不同,由于周围的环境限制,造成不同的人对英语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个体对英语理解和积累的知识的差异,从一定方面影响了学习策略的不同选择。一般学校里的尖子生、中等生和困难生对于学习策略的选择也是各不相同的,简单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运用学习策略会更加频繁,使用的方法更加灵活,而一般不成功学习者,大多数都还停留在无策略或是选择的策略并不适合自己的状态下。

2.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及发展前景

了解了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现状之后,会让我们更加明白英语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其发展趋势越演越烈,可以说已经是学习英语的必经过程。

(1)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打通英语学习的初始关节

英语学习的最主要难点在于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就像学中文专业要背诵大量的古文,学习法律专业要学习大量的法律条规一般,英语学习的重点在于怎样背熟书本上那千千万万个单词,记住那些难用的语法以及怎样去揣测外国人说话的逻辑思维。在深入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写作和对话更加喜欢哪一种或者书面的和现实的自己希望更注重哪一块,然后对症下药。如果我喜欢写作,那么我会选择去阅读优美的外国文摘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外语故事,来帮助自己组句措辞,学习文章中优美的好的句子和片段用来作为以后作文的辅助。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打通首要关节,解决最棘手的怎样开始的问题,一旦选对了开始的方法,后面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2)记忆与交际策略互补运用

英语学习中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真正的背熟了那些单词记住了单词间的不同和相近之处,才有可能选对正确的使用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枯燥的记忆策略与灵活的交际策略相结合,例如我今天背熟并理解了classic amusive这样的词汇,那么我可以与英语系的同学或者去一些英语活动的现场,跟别人聊一聊关于这两个单词的一些相关内容,例如a classic film一部经典的电影或者是电影中的amusive speaker等等来展开话题,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对话水平,在对话中更加运用到了自己所学习背诵的单词和句子,让它们在简单的对话中变得更加深刻更加灵动,这样学习英语就不再被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策略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英语之前应该寻觅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才能保证将所学知识系统的掌握住并且加以运用。(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罗红芳.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莫新语.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变化趋势调查与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1).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6篇

通过借助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 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能力, 因此不断革新现有的体育教学课程, 将先进成熟的体育教育理念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一) 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

体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体育教学应该贴近大学生的生活, 通过体育学习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 同时也能够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 这对于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 让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不会产生太多排斥感, 能够充分享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 在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的同时, 能够提升自己的体育综合能力。

(二) 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

大学体育教学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只有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 才能够满足不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对于不同的大学生来说, 其认知、感受、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这就要求高校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的时候, 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感受, 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大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除此之外, 个性化发展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三) 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现代健康的标准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 同时心理健康也包含在内。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 其不仅仅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也是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 其心理正在发生着较大变化, 在这个阶段注重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体育教学作为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一系列体育活动, 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注重集体荣誉、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 因此将心理教育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始终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充分尊重大学生对于不同教学活动以及教育内容的要求, 注重教学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真正让大学生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人。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积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摒弃传统的只注重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体育教学模式, 建立综合的体能培训以及测试体系, 注重对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以及心理的引导, 实现体育教学个性化目标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

(二) 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

制度是执行的标准, 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来说, 制定并且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 不同的体育课程对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体育课程的喜好以及接受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

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 可以实时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以及对于教学活动的感受, 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推动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差异化评价,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习能力以及体育教学目标, 制定出具有差异化的评价标准, 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三)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身体素质进行灵活调整。而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普遍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 同时学生每周体育活动的时间很少, 学生根本没有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因此在高校课程设计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体育课程的内容, 延长体育课程的时间。

强化大学生基础体育锻炼, 明确大学生健康测试标准, 对于通不过测试标准的大学生应该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对于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开设保健课, 在他们身体允许的条件下, 让其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

(四) 合理选择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类型,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作为教学素材, 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研究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单独地进行体育课程, 培养学生的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础活动能力。

同时又可以将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相结合, 使得学生能够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 丰富体育教学成果。强化团体运动, 实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调, 积极地去和别的同学接触和交往, 能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孤僻、羞怯、逞强等性格缺点, 强学生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实现团队的高效协作。

同时在活动中,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团队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 可以不断提升大学生迎难而上、勇敢果断、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

(五) 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教学者与引导者, 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测试, 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鞭策与督促, 以便于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下去。积极引进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师, 不断优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从而有效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宝军.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

[2]王开银, 谢茜.高校体育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7篇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构成

1、政治素质

大学生政治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对党和政府、国家法律制度等所表现的态度。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素质

大学生思想素质是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针对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形成的理性认识。具体包括发展实践观点、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以及具备的民主、法治和竞争意识、科学态度等等一系列现代意识观念。

3、道德素质

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发展和需求, 形成的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行为素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是我国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特点

1、政治觉悟趋向成熟

近年来, 党和政府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注重了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学习和追求。

2、人生价值观念升华

人生品德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 它对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具有调控与导向作用。整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追求进步, 追求独立, 追求发展, 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

3、社会公德意识提高

近几年来, 各高校加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 大学生通过义务献血、捐款救灾、敬老助残、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 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4、个人务实思想明显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以及人才竞争意识的定位,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想意识和人才发展观念有了更新的定位与转变,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个人务实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强化, 个性化思想突出明显。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时代感强而责任意识滞后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 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必然给当代大学生群体带来思想意识领域的影响和矛盾冲突, 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与价值认识上的多元化、个性化。

2、个性观念突出而集体意识淡化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形态的导向意争观念, 推动了大学生自我主体、个性独立意识的发展。同时, 大学生在个性主动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 忽视了正确集体与个体观念意识的辩证关系, 结果导致了对集体观念的异化, 个人主体意识突出。

3、认识趋同感强而实践意识落差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较为先进, 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的青年群体, 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在价值情感认识上具有与社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认同感, 并具有趋向意识。由于价值观念的定位不准, 导致个人践行能力比较薄弱, 自我评价错位、自我控制能力差, 往往出现行为与认知的偏离。

4、主体意识增强而甄别能力弱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勤于思考, 民主参加意识强烈, 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深, 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 对社会问题看法过于简单片面化, 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少数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

四、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1、国际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 同时,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意识形态都将影响对我国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化。

2、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体制的运行, 导致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严重失调。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朽思想观念, 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导致一些学生心态失衡, 产生焦虑、急躁、偏执和抑郁等消极思想道德心理问题。

3、学校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 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波动, 推动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急剧变化。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指导多偏重政策教育, 缺乏健康心理疏导, 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定位意识, 因此产生了偏执、自负等不良思想问题。

4家庭因素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市场化经济体制运行促使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 导致大学生踏入社会时急功近利, 虚荣心理严重, 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视价值观念的深层拓展。

5、自身因素

由于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比较浅, 心理发展程度尚不稳定, 不善于甄别问题和分析问题, 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心理承受力差, 所以会产生盲目轻率的自卑、自傲心理等等相关思想道德观念的落差。

五、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1、基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前瞻性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要基于体现社会发展需求的前瞻性, 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方向、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观念, 履行公民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协调性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要积极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体现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各种影响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发展的行为规范, 价值意识, 社会公德标准等形式。

3、坚持开拓创新教育原则,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要坚持与时俱进, 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 拓展教育领域, 创新教育管理形式, 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发展。

4、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

新形势下, 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荣辱意识的培养,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5、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要积极开发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校企联合、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结合等多种方式, 让大学生感性认识、理性思考、综合体验,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 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增观, 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总之,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新形势下,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探索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形式,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适应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发展需要, 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金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讨.宁波技术学院.2010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8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供电企业变电检修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变电检修存在着检修针对性不强、检修技术分析不够精细、检修人员技能水平低以及检修成本较高等问题。伴随新的设备在电网中的运用, 传统意义上的定期检修已不能满足新形势所提出的要求,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供电企业变电检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试图探讨供电企业变电检修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并提出一种新的状态检修方式, 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我国电力设备检修维护是执行以预防性试验规程为基础的计划检修制度 (Time Based Maintenance, 以下简称TBM) , 其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主要依据的是现行试验标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在全国大区电网逐步实现互联后, 由于电网中设备数量巨增, 按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 设备维修工作量也将大幅度上升。同时, 电力设备维护不当 (过修或欠修) 将对电网安全稳定造成重大的威胁, 并造成设备维护资源的大量浪费。

状态检修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以下简称CBM) 是根据设备性能和参数的监测结果及其处理措施进行的预防维修状态检修, 是1984年由美国优先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型维修制度。实施基于状态检修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 在技术上能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线监测技术在广泛使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状态检修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目前, 国内各网省公司都进行了数字化变电站试点, 对DL/T860标准的应用程度和技术水平各不相同, 有单在变电站层应用DL/T860的, 也有在过程层试验的, 还有结合电子式互感器应用的;有单一厂家实现的, 也有多达10多家设备制造商参与的。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已经较为充分, 现应进行总结成功经验、探讨发展策略。

电力系统的配电设备在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也正在逐年的升高, 社会对其要求的发展导致了电力系统的发展也在不断的优化, 以达到最佳。电力系统输配电设备朝着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社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的要求不断提升。但是, 实施状态检修并不只是简单地采用在线监测技术, 其还必然伴随着设备检修制度及管理模式上的深刻变革, 特别是对于供电企业这类传统垄断型企业来说, 推广实施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状态检修技术应用、管理保障体系、状态检修标准化体系、状态检修指标评价体系、设备状态监视和维修辅助决策平台等研究和开发是其中的主要实施内容。

1 变电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变电检修存在检修针对性不强、检修技术分析不够精细、检修人员技能水平低以及检修成本较高等问题, 定期的检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许多供电企业开始采用状态检修。

变电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采用分散管理模式, 由高压检修调试所和供电局的多经公司共同承担。高压检修调试所负责110 k V及以上变电设备的大修、小修、维护、预试、消缺和更改工作, 负责全局绝缘、化学、继电保护、电测、直流等技术监督工作, 以及所有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检修维护;多经公司负责35 k V及以下变电设备的大修、小修、维护、预试和消缺工作。

状态检修一般可分为CBM (Ⅰ) , CBM (Ⅱ) , CBM (Ⅲ) 3个等级。其中, CBM (I) 是最简单、费用最低的一种, 其配备简易手提式状态检测仪器, 由检测人员对设备进行巡回定期检查;CBM (Ⅱ) 是最高级、费用最多的一种, 其配备永久性的监测系统, 这些系统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故障检测, 有相应的报警装置甚至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这种检测系统一般配备在关键 (瓶颈) 生产线或设备关键部位上, 即那些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重大损失的设备上;CBM (Ⅲ) 的效能、费用与级别介于上述2个等级之间。

1.1 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指依据供电设备状态所执行的预防性作业, 在该设备使用寿命期内实现最低的检修费用及稳定的运行。以稳定性为中心的检修是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 判断分析设备发生障碍的类型及各个障碍对设备威胁的权重, 通过分析判断可以指定出一个相应的检修计划, 科学地安排检修间隔的时间, 在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检修及成本的同时又对突发性的事故起到很好地预防。最近几年我国供电企业在科学利用诊断技术所进行的预知性检修中取得了重大进步, 这种预知性检修是利用诊断系统来监测供电设备状态, 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故障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进而降低了检修的成本, 提高了检测的效率[1]。

1.2 状态检修的效果

首先, 状态检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提高设备的可用率, 从可用率的定义中可知延长故障间隔时间可以缩短故障后修复所需要的时间, 真正做到需要检修才检修, 不需要检修则坚决不检修, 快速检修产生快速效果。其次, 虽然状态检修采用的是状态监测及诊断, 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资金, 然而状态检修可使设备的检修间隔得以延长, 降低了检修的频率,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而节约了电网费用。与此同时由于预先检查到关键性故障, 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抢修费用。与传统意义上的定期检修相比, 状态检修的工作量只有原来的1/5, 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资源及形象资源。总的来说状态检修实现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2]。

2 变电检修工作建议

2.1 提高变电检修工作效率

首先, 对检修管理人员来说, 要使每一项工作具有细致、精确的技术说明;要编制详细的标准作业指导书;要彻底地讲明检修项目的技术定义, 以便检修组成员对检修的目的有一个真正的领悟。其次, 要利用科学的检修管理方法, 对检修人员而言要拥有责任心,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是必须要加强员工的考核。要把企业的检修力量放在主要的检修工作上, 在条件允许时, 不重要地检修可以外包。要强化检修资料管理, 构建供电企业检修资料库。最后, 要努力提高检修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加强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定的操作工艺完成检修工作, 将工作误差降低到最低。

2.2 变电检修方式的变革

我们知道要将我国全部供电设备都进行状态检修是不切实际的, 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区别对待。在一些新建项目中, 要依据状态检修的要求将诊断及监测设备安装预先纳入规划设计中。对于出故障较少或者不太重要的地方的变电所, 采用一次性投入较大的监测诊断系统, 从经济上来看是不划算的。对故障率较高的重要部件安装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慢慢延长定期检修间隔, 等到资金充足后再利用状态检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衡量一种检测技术要充分考虑它的经济性、稳定性及有效性。在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时, 要全面分析在利用后对提高稳定性所带来的收益与投入之比是不是科学合理。此外企业还必须要充分利用一些检修及运行人员经验丰富的优势,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检修工作中, 运用经验判断设备检修状态是否正确。在变电检修革新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为资深检修人员经验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了基础[3]。

3 结语

变电检修经历了事后检修、定期检修及目前兴起的状态检修几个阶段, 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趋势。供电企业要根据具体的问题, 紧紧把握降低检修成本, 提高检修效率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是否实现了稳定性及安全性;是否可从延长使用期中获得效益;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发了状态检修等几个标准。只有结合实际、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推广状态检测, 才能使供电企业变电检修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孔庆功.变电检修工作现状及趋势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34

[2]于雅丽, 刘洋.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研究[J].农村电工, 2010 (5) :26~27

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第9篇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采取群居的方式, 管理在人们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 这也成为了人类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在当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管理作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理利用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手段, 也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于企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自从进入到二十世纪以来, 对企业管理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当前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形势;第二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三种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经济的出现。这三种外部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面我们主要对这三种外部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分别阐述及具体的应对措施。供大家参考。

2 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2.1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 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迄今为止, 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IBM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 W.Mc 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所谓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细致的掌握并作为管理的核心, 并对企业当前的知识存在形式进行分析并发现其运行的规律, 通过知识资源及知识资本来推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来说, 知识可以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这两种知识形态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该借助各种手段使两种知识形态相联系并能够互相促进,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来建立各种系统, 使各方面的知识在网络上实现联盟。企业可以建立内部的资源库, 并对未来的知识发展形势进行预测, 来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

2.2 当前的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 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人才。

主要是通过人掌握一定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创新企业管理, 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可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人才得以发挥自身潜力的重要方式, 所以作为企业来说不仅要主要生产管理方面更应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起来, 加强自身的发展实力, 并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氛围。人才作为企业竞争中的特殊方面, 应该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力, 为企业的科学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 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2.3 企业在面临知识经济发展的环境时应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来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

这种发展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第一, 在竞争的过程中, 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自身权益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应该增强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 并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第二, 在企业投资方面, 应该改变过去的注重生产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的投入, 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技术培训, 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有效的提高企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第三, 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改变过去的主要依靠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通过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创新生产技术来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

3 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3.1 自从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不仅促进了各国人民的交流, 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的严峻,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当前的经济形势, 使企业的生产管理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市场, 应该发展世界的各个地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只是国内的资源, 更应该有效的利用世界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自己, 通过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来提高自身的发展实力。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 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合作伙伴, 实现双赢。企业不仅要时刻关注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更应该紧跟世界形势的变化, 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3.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

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 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 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 否则, 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 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 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 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 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 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 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虽然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地点不同, 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 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 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 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 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3.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10篇

1.1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的运营现状

手机应用与报刊的融合案例多发生在社会化报纸中,但是目前已经有一款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已经在各高校运营多时。

青梅,是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北京中青融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校媒联盟理事单位、会员媒体打造的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青梅以其本地化服务、即时性发布、个性化定制和安全性运营为特点,致力于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服务校园媒体及校园资讯发布,进而引导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全国已经有120多所高校拥有自己的青梅,并将青梅与学生的生活无限贴近。

2012年5月,青梅项目开始启动。它是为每个学校量身定做的校园手机客户端,是单个校园媒体的全校性内容平台,更是一个校园内与学生用户息息相关的资讯平台。学生独立后台管理,打造信息传播新方式是青梅正在走的新路。据了解,吉林大学《吉大青年》是青梅试运营的30所高校推广试点之一,《吉大青年》整个“青梅团队”共40多人,他们中除了软件专业的学生之外,还有学中文的,学编导的,学经济的……构成体系涵盖了校内的大部分专业。尽管同样的一篇文章,针对这样的特点变得与众不同吸引其他受众,这也是手机应用一种新形态。

青梅目前实现的功能有很多,举例一些热门的项目,比如单独定制每个学校的专属App,依托该校校园媒体、知名社团自主运营。另外,开放平台的青梅平台使得校园资讯、活动预告、周边外卖、热门社团都得到宣传。而且,受众可以按照自己个性订阅,只选择你想看的内容。活动日历则是将校园的活动在青梅上面均有标注,使受众一目了然不错过校园里的每一次活动。并且将学校的重要通知直接提醒到受众的手机上。学生看到的永远是学校最新的资讯、通知,体现新媒体快速、高效、直达的特点。

青梅的运营已覆盖了大大小小的不同学校,其中西南科技大学则是这些学校中不可不说的翘楚。西科青梅的成功运营使得《绵阳日报》也为此进行了报道。举一个突出的例子,西科青梅上一篇名为《我校新生入学生活费平均水平出炉》的文章发布仅一周便收到了1300余次的浏览。而在最近青梅举行的“青梅”部落榜中,西南科技大学以激活人数12905,校园覆盖率42.917%稳居榜首。这种种迹象都说明了青梅运营的成功。

1.2青梅应用在大学校园发展的瓶颈

尽管青梅优势良多,但不可避免的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青梅作为一款年轻的软件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其自身仍有许多类似应用闪退、打不开等方面的问题。西体青梅安装初期就曾因为应用闪退这一问题使得很多人卸载了青梅。这需要青梅后台的不断更新,便又会使得受众不愿意继续使用该应用。其次,因为载体的变化,受众会对于深度报道的大篇幅内容失去阅读下去的耐心。手机应用不像校园报刊还可以选择强制阅读,它自由度高安装简单卸载也方便,这就让很多受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卸载了青梅应用。而且因为它必须依托于手机,如果一旦手机没有电量,那么青梅应用便形同虚设。最后,青梅的登陆采用学号进行注册,这一步骤让很多怕麻烦的人拒绝了青梅。

综上所述,青梅应用并不是完美的。它需要与校园报刊进行互补。两者的交互能让对方都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2. 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的前景探析

校园报刊如何转化为新媒体,在手机应用上最先能得到突破。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受众和采编人员的一致性。无论是校园报刊还是手机应用,在校园中这两类媒体的受众基本为该学校的师生。这一类受众基本关注校园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使得手机应用变得有市场。另外,同一学校的不同媒体编辑团队成员大都有一定的重合,手机应用便可沿用校园媒体的采编人员。

2.2媒介特点的互补性。校园报刊表现形式单一仅能呈现文字和图片,但手机应用却依托着现代科技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手机应用后台系统的互动性、及时性、易修改性等特征恰好弥补了可校园报刊的单向传播、时效性差、无法修改的缺陷。相反,校园报刊可以弥补手机应用缺乏深度、可信度低的缺陷。

2.3手机应用的可实施性。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简便的后台操作使手机应用的实施性加大。只需要一台电脑便能将手机应用管理到位。而且手机应用的后太操作简单易学,只要同学经过学习就可以上手,不用专业设备专人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2.4受众设备的普及性。现在,智能手机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而手机应用也已经及时发布了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并且及时进行更新,更加确保了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融合的可能性。

3.建议

媒介融合的方式有很多,这里所探讨的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运作。校园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在校学生,这类人群表现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不喜欢纯文字的枯燥内容以及追求高效率和便捷性。校园报刊的优势大大下降,与其竞争不如双赢。如果校园报刊能够很好地与手机应用结合,那么将极大地发挥双方的合力,受到学生的关注。

大多数的校园报刊采用内容采编与社务管理兼顾的模式。而且根据发展,部门的细分也越来越多。这种模式适合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这一模式下,手机应用可以自立一个部门,依附报刊又独立自我。它既可以从全局考虑整个团队的运营,又能独立挑出思维模式实现创新。这为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了保障。

无论是校园报刊还是手机应用,它们都有着吸引受众的特质。最近几年,纸媒已死的言论我们不时可以听到,也有不少新闻大家预言纸媒将在近二十年里彻底消失。很多的社会化报纸甚至门户网站例如华商报、网易、搜狐等等都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应用,这说明这条路是校园报刊可以借鉴的。优势互补,将看似走向绝境的校园报刊拉回一把使其的生存压力得到缓解。(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乔洁琼 薛迎宾,《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和隐忧》[J],人民网,2013年

[2] 李燕茜《校园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之道》[J],《清新时报》,2011年

[3] 刘振远《新媒体时代下校园纸媒的融合趋势》[J],中国报业网,2013年

[4] 金菊爱《高校校园媒体作用探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

企业大学发展趋势研究 第11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高校道德观念教育也树立了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 由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诸方面要素, 共同构成的新型德道德观念。因此, 从总体分析体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1) 没有抓住道德观念教育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希望。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客观时代背景下, 当代学生道德观念现状主要呈现出:成才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社会公德弱、心理素质弱、自我控制弱等特点。可是现代高校教学中关于道德观念的教育却没有抓住重点, 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 缺乏深入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也就难以达到道德观念教育的目标。

(2)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人精神世界中的道德观念教育主要包含两部分因素, 一类是理性因素, 即系统的道德规范知识和道德理性认识;另一类是非理性因素, 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需要、道德自觉、道德信念等。审视现阶段高校教学中的道德观念教育就不难发现, 高校教师只是在课程进行中穿插部分道德观念教育内容, 而很少有教师能够将其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并加以研究和总结。

(3) 没有根据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开展教学

道德观念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出于自愿、自觉的选择, 将道德观念的本质特征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结合。高校教学活动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知识和理论, 更应在强调当代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展开相应的道德观念教育。学生的需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高校教学也要坚持这一原则。

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成了社会主体意识的变化与发展, 反映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上, 则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务虚走向务实

传统的高校道德观念教育普遍只注重教育的表面, 而很少关注教育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这就造成了传统高校道德观念教育虚有其表的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以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利用知识和信息比创造知识、获取信息更为重要, 这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从务虚, 走向务实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当代大学生已经能够主动地把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其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有逐步向实事求是、重视社会需求的务实方向大步发展。

(2) 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的高校教育中, 道德观念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化”, 而“个性化”却受到较大的压制。传统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其道德观念完全由社会化的因素影响和制约, 往往表现出封闭的道德观念体系。而现代高校教育中, 道德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这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当代大学生不满足于学校相对枯燥呆板的教育模式他们渴望接受更新的教育也希望与世界接轨因此高校教育中道德观念教育也要逐步向开放式的趋势发展。

(3) 从单一走向多元

多元化是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 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教育标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人生经历, 其理想观念、政治抱负、道德观念、情感态度, 以及对于事物现象、本质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些内在或外在的因素都进一步加剧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发展趋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高校教育已经更多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多元道德文化也决定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内容的多元性。现代高校教育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要硬性的束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允许学生在不违背社会道德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特点、性格、爱好等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和成长的道德观念教育。

三、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的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也是国家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以新的模式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的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深化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当代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历史、国情, 在理性的高度上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 并将其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强大动力。现在各高校都在开设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 就是很好的道德教材, 使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恪守道德的意识更加规范。

(2) 精心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组织引导当代大学生讨论道德观念学习的收获、进行自我总结。以典型的榜样力量教育和感染他们, 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朴素感情, 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

(3) 加强高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高校文化建设, 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价值观等方面, 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并且也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是学校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

摘要:道德观念作为调整人与人, 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主要行为准则之一, 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崭新的社会环境中, 道德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本文就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作以深入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发展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1]韩琦.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启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革新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力为.大学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魏海霞.现代高校教育的新模式[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5]钟守权.高校思想道德教学艺术研究[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以观众为导向下一篇:处置突发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