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X线摄影术

2024-07-26

计算机X线摄影术(精选7篇)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1篇

1线扫描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成像原理

1.1 成像原理

线扫描成像原理已在X线骨密度测量仪、口腔曲面断层机以及CT定位像的扫描中得到初步应用, 但将该原理用于常规X线摄影, 则是近年来随着影像数字化和探测器技术的进步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其代表产品:国内有“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机” (仅用于人体局部摄影) , 国外所见有南非LODOX公司产“STATSCAN数字化X线全身扫描摄影仪” (可用于人体全身摄影) 。这种设备是通过对准直器、采样方式以及影像接收装置的重大改革和优化, 采用计算机自动智能毫安控制技术, 并依靠强大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功能, 将传统的“面曝光”一次投影成像改变为线扫描快速成像, 使低剂量成像不再以牺牲影像质量为代价即可满意获得 (图1) 。

1.2 成像过程

X线管球发出的X线束经窄槽 (裂隙栅) 聚焦成一窄束高能量趋于单色的圆锥扇形X线束, 在人体Z轴面射线宽度仅为0.4~1. 0mm, 类似管球小焦点发出的射线。穿透人体后的X线束由多丝正比电离室式高灵敏度探测器接收。探测器接收的信号经放大器、模/数转换器以及缓存器等处理完成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经计算机22~88ms完成重建, 并可将影像 “实时再现”和输出。

2线扫描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优越性

2.1 低剂量、“零”散射

X线经聚焦成一窄束后, 与激光原理相似, 其纯度和强度显著提高, 加之使用高kV摄影自动曝光控制技术, 使被照体的每个局部的照射剂量均得到精准控制, 被照体无论密度厚薄均勿需采用铅条板, 既降低了投照条件又减少了散射线量, 使影像本底灰雾度降为“0”。采用“STATSCAN”完成一次成人全身的X线扫描, 所用射线剂量约等于CR摄影胸部正侧位的剂量 (表1;使用国产设备拍摄胸部正位所用射线剂量为0.035mGy) [1]。由于聚焦后的X线束被严格限制在探测器所调宽度范围内, 曝光时测量:在135 cm外无散射线泄漏, 可达到无“线”安全程度[2]。因此该设备不需要设铅防护墙, 也无房间规格和固定安装的特殊要求, 不但提高了设备的机动灵活性, 还大大降低了配套设施成本。利用该原理还制成了广泛用于人员、货物安检, 以及工业探伤和产品质量检测用X线机。

2.2 数字化、高清晰

目前线扫描影像质量已达到像素大小为0.12~0.48μm;对比分辨力1.4~5.0LP/mm;影像灰阶显示达12000~48000[3];其技术指标优于目前最先进的DR设备。而且利用数字影像后处理软件, 一次扫描所得的影像数据可分别突出显示人体的高密度 (骨组织) 和低密度 (软组织) 影像, 也可将两者密度同时兼顾显示在同一幅影像上[4]。还可在全身影像上任选局部进行放大“微观” (如观察密度差较大的颈、肩部侧位影像) , 使影像诊断从检查范围到结构层次上均无遗漏。据文献报道的“脊椎X线影像两种摄影方式的比较”, 线扫描成像术的正确诊断率为96%;而计算机X线摄影 (CR) 仅为87.5%[3]。

2.3 操作简便、快速成像

使用线扫描成像术对需全身扫描的患者操作时不需传统的特殊摆位, 仅取正常自然仰卧位即可, 通过调节管球“C”型臂的不同角度即可扫描获得正、侧或任意角度位的不同体位影像。使创伤、骨折及危重患者免去了挪动翻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副损伤, 而且扫描期间允许患者携带输液、输氧或其它急救装置, 这样即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完成一次成人的全身成像, 扫描时间仅需13s[5]。

3线扫描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临床应用

线扫描成像术用途广泛, 可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X线摄影, 还包括普通造影和血管造影等检查。尤其在以下领域更有其它成像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1 复合外伤拍摄“全身X线像”

传统全身X线照像的方法是分段多次曝光, 然后拼接成像。此法费时、费力, 影像放大失真, 诊断定位存在较大误差, 同时患者需接受较大照射剂量。线扫描术用于全身X线成像仅需一次曝光即可快速、完整地完成受检者的全身X线检查。不需要重复选择中心线、调整照射野以及翻动患者, 不但操作快捷、定位准确、诊断无遗漏, 而且射线量大大降低。据美国华盛顿中心医院使用该设备后的对比统计:采用常规或CR设备拍摄成人全身X线影像, 一般需分别曝光8~10次, 所用辐射剂量超过1.5mGy, 平均每个患者的摄影全程需耗时17.2min。而采用线扫描术, 仅需一次曝光 (13s) , 辐射剂量降至0.35mGy[[1,6], 摄影全程仅需7.4min。因此该技术非常适宜创伤急救、灾害医学和急重患者的快速X线诊断 (图2) 。

3.2 婴幼儿

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中, 医生常常面临“两难”的选择。一面是许多儿科疾病的诊断是以X线影像学为“金标准”, 而另一方面婴幼儿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 (NAS) 发表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第七次报告”成人受照射200 mSv、儿童100 mSv就会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因此婴幼儿是射线防护的重点人群, 需谨慎选择X线检查。对影像技师也有技术难点, 一面是婴幼儿体积小、密度低、自然对比度差;另一方面, 患儿不合作要求技师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 必须采用低剂量摄影技术, 并尽量减少复照率。线扫描成像术使医生和技师的难题得以圆满解决。采用该技术因剂量低、安全性高于同类任意一种X线检查, 而且摆位简单, 不但婴幼儿可以接受, 甚至包括孕妇在内 (在诊断特殊需要时) 也可选择该项X线检查方式。根据儿科不同X线检查方式的对比测试:相同部位的照射范围, 采用线扫描成像术通常仅需常规摄影术射线剂量的18%~20%[6], 同时影像质量的主要指标均高于常规摄影。

3.3 超重患者

随着超重人口 (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 身高 (m2) , 该指数≥25为超重) 的逐年递增, 由超重引发的疾病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日趋增多, 目前的影像设备在体重指数 (BMI>30) 时, 受设备承重量、输出功率以及MRI机扫描孔经的限制, 均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线扫描X线机已兼顾到未来影像学检查所要面临的新问题, 以“STATSCAN”为例:在机器设计上可承重204 kg;输出功率可达80kW;最高使用电压为145 kV; 常规扫描条件下, 可持续曝光时间为16s[3]; 同时因高灵敏度探测器的应用, 显著降低了射线使用量, 使得超重患者的X线检查均可达到满意的影像诊断效果。

3.4 法医学和解剖学

在枪击、爆炸以及凶器暴力伤害案的刑侦断案和法医鉴定中, 通过全身扫描成像, 可查明包括:人体内子弹、爆炸物以及暴力伤是否存在、数量、类型、伤及部位、进入方向、穿过路经以及致命 (伤) 原因和程度[7], 上述问题的解决, 为案件的侦破和鉴定提供了方便快捷而有价值的信息。据统计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年均发生枪击案1500起。在该市的法医中心实验室有64%的这类案件需通过“线扫描技术”来获得鉴定结果。

在临床尸检病因的探查中, 线扫描成像术在不损坏人体条件下可实现虚拟尸体解剖, 为部分尸检死者查明死因提供了大量客观准确的信息, 使死者家属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这种“尸检”方式。

在解剖标本制作前, 如预先将尸体扫描, 也可避免标本制作中许多事先不可预见的故障 (如畸形、变异或病理原因的缺陷等) 发生, 导致标本制作中途报废。

3.5 乳腺X线检查

近年来随着人类接受的各种射线照射剂量逐年加大, 以往作为安全检查方法, 用于妇女乳腺肿瘤检查或普查的乳腺X线摄影。近年来, 由于射线防护标准和人们防护意识的提高, 许多相关专家通过实验研究, 对这项检查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目前, 在尚无新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产生前, 为进一步提高乳腺X线摄影的安全性, 线扫描X线仪在发明初的“第一时间”即被应用于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改造, 采用线扫描原理制造的小型乳腺专用X线机, 有效克服了 “面曝光”投影方式无法在射线剂量上根据乳腺形态结构的特点 (近胸壁密度大;远端则密度小的解剖特点) 进行逐一局部的线量调节的缺欠, 实现了射线剂量调节的个性化, 即根据解剖密度大小逐一进行局部调节。根据对比测试: 常规乳腺X线摄影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一般为3mGy, 而线扫描摄影术仅为0.22~0.44mGy[8], 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平均降低86%。在影像质量上, 通过两者检查方法的调制传递函数 (MTF) 测定, “常规法”测值为25%, “线扫描术”为60%[8], “线扫描术”大大优于“常规方式”。由此证明, 乳腺X线摄影采用线扫描术是目前该检查方法中最为安全有效的。

3.6 血管造影

线扫描成像术由于扫描时间短, 成像速度快, 还适用于普通造影和部分血管造影检查 (如静脉肾盂造影、下肢动脉或静脉造影) 。在血管造影中, 尽管目前仅限于“手推式” 造影剂注入方式, 而且成像速度还不及DSA, 但在急诊抢救中它却以操作便利和节省时间优于DSA, 以下肢血管造影为例:DSA完成一次检查至少需要20~30min (其中包括搬动患者) , 而线扫描术毋须搬动患者, 可在检查床上直接采用手推式造影剂注入方式进行, 在10~15 min内即可完成一次下肢动脉或静脉造影检查[2]。是急、重患者快速诊断赢得了宝贵抢救时间的应急诊断方法。

4展望

随着现代医学对影像检查的需求日趋增加, 公众接受X线检查的机率不断上升, 对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 为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射线剂量, 应积极推广“合理使用低剂量” (ALARA) 的X线检查原则[9]。线扫描成像术使“剂量”与“质量”达到了完美的和谐和统一, 是目前所有X线检查方法中射线剂量最低, 影像质量 (在同类摄影方法中) 最佳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限于目前设备造价昂贵和认知程度上的原因, 线扫描术尚未普及。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它将像数字化影像设备 (CR、DR) 逐步淘汰模拟影像设备一样, 迅速在常规X线检查技术领域独领风骚占据主流。

关键词:线扫描,数字化,低剂量X线摄影术

参考文献

[1] Lisa A, Stuart E, Lois Harris, et al.Total-body digital radiography fortrauma screening:Initial experience.Applied radiology, 2004, 33 (8) :8

[2] James S, Kenneth D, David L, et al.LODOX critical imaging technolo-gy.www.lodox.com.2007

[3] Stuart E.Recent study gives STATSCANhigh marks over traditional com-puter radiography (CR) .LODOX auntminnie.Com.2005

[4] Mulligan M, Flye Ch.Initial experience with Lodox Statscan imag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injuries of the pelvis and appendicular skeleton.Emer-gency Radiology, 2006, 13 (3) :129

[5] Jame S, Dennis S, Thomas M, et al.Full-body X-ray for trauma.www.advance web.com advance for imaging and oncology.Feb 2005

[6] Boffard KD, Goosen J, Plani F, et al.The use of lowdosage X-ray in ma-jor trauma:comparison between low dose X-ray and conventional X-raytechniques.The journal of trauma, 2006, 60 (6) :1175

[7] Knobel GJ, Flash G, Bowie GE, et al.Lodox Statscan proves to invalua-ble in forensic medicine.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2006, 96 (7) :594

[8] Lease A, Vaughan Ch, Beningfield S, et al.Feasibility of using LODOXtechnology for mammography.Medical Imaging, 2002, 46 (4) :656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危重新生儿床边胸片1000张, CR胸片500张:男286例、女214例;常规胸片500张:男323例、女177例。年龄:1d 180例, 2~7d 158例, 8~14d 64例, 15~21d 58例, 22~28d 40例, 最小者仅出生后1h, 最大者出生后28d。

1.2 摄影方法:设备:CR摄片应用美国GE AMX-4+ 300mA充电带红外遥控移动式X线机, Orex CR系统、影像板 (IP) 、图像管理软件和基于PC的阅读工作站; AGFA Drystar 5500干式相机及医用干式胶片。常规胸片摄影也同样使用美国GE AMX-4+ 300mA充电带红外遥控移动式X线机, 富仕医用X线感蓝片配中速增感屏, 柯达3000RA洗片机医用柯达显定影套液。摄影方法:全部检查均采用双上臂固定仰卧位, 滤线器 (—) , 焦片距为80cm。中心线对准第3胸椎下缘或第4胸椎上缘 (即胸锁关节下方约三横指处) 或向足侧倾斜5~8°角 (减少膈肌与肺野重叠) 。

1.3 分析方法:全部胸片均经集体阅片:由一名主任医师, 三名副主任医师, 二名主管技师, 三名技师, 按照《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准, 应用主观目测法评级, 将新生儿胸片分四级, Ⅰ级片 (优质片) , Ⅱ级片 (良好片) , Ⅲ级片 (差片) , Ⅳ级片 (废片) 。Ⅰ级 (优质片) 的标准: (1) 摆位正确:要求两侧胸锁关节对称, 胸廓两侧骨性结构均包入片内。 (2) 适当的密度与良好的对比度:肺、纵隔软组织等不同密度的组织层次分明。 (3) 良好清晰度:要求心缘及膈面轮廓锐利, 肺细微结构显示清楚, 无任何污影、划痕及人工伪影。 (4) 心影内胸椎间隙可以辨清, 左心后或横膈下肺纹理隐约可辨。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 (V11.0) 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χ2, 计量资料以t检验。

1.5 重点分析: (1) CR进行急症新生儿胸部床边摄影的优势和价值; (2) 新生儿床边胸部摄影优质率不高及出现废片原因。

2结果

2.1 新生儿CR胸片与常规摄影胸片影像质量分级情况:

CR胸片与常规摄影胸片两组影像质量有明显差异, CR组胸片质量优于常规组, 卡方检验χ2=77.45, P<0.01, 见表1。

X2=77.45, p<0.01

2.2 废片统计:

两组摄影方法均出现了废片, 共计38张, 其中, CR摄片废片4张, 常规摄影废片34张, 废片原因见表2。所有废片均重照后满意。

3讨论

3.1 CR系统与传统X线成像方式的异同点

CR系统和传统X线摄影都是间接成像方式, 但载体不同。CR系统的信息载体是成像板 (imaging plate, IP) , 其感光涂层内为辉尽性荧光物质, 主要的成分为含有微量铕离子氟卤化钡结晶 (BaFXEu2+, X=Cl, Br, I) , 该结晶在已知的光辉尽性物质中光辉尽发光现象最强。而传统X线摄影中的载体则是胶片, 胶片中的感光物质主要为卤化银颗粒 (AgX, X=Fu, Cl, Br, I) , 卤化银光吸收程度与发射光谱密切相关, 其固有吸收光谱在蓝、紫光范围。

3.2 CR在急症新生儿胸部床边摄影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3.2.1 CR提高了优质片比例及摄片成功率:

根据表1显示, CR胸片与常规摄影胸片两组影像质量相比有明显差异, CR组胸片质量优于常规组胸片, 卡方检验X2=77.45, p<0.01, 而且CR胸片优质片明显高于常规摄影胸片优质片, 明显提高了优质片比例。我们知道, 常规床边摄影有不足之处, 常规床边摄影使用屏胶系统, 受干扰因素太多, 如摄影条件、洗片机、药水新旧程度等, 使其质量较难达到诊断要求, 故胸片质量不高。而CR胸片摄影是以IP板作为成像的载体, 它有较高的宽容度, 动态范围广, 灵敏度高, 即使原始图像质量不高, 经后处理可使图像改善, 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

3.2.2 CR显著降低了X线曝光剂量:

基于X线具有放射性损伤及电离辐射等缺点, 所以只要涉及到X线工作就应尽量减少X线的照射量。有文献报道CR照射剂量为常规X线照射剂量的1/2~1/20。但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 为保证图像质量, 我们的CR摄影曝光剂量约比常规摄影剂量减少一半, 虽不能完全达到文献报道的结果, 但这对患儿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值。CR系统的曝光宽容度大, 对比分辨率提高以及各种后处理功能的实施, 缩短了曝光时间, 可显著降低照射量, 减少患儿和医护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 提高了安全性, 同时使该项检查更易于令患儿及家长们接受。另外, 我们不主张采用“三大一小”法 (即大照射野、高 kV、高mA、缩短曝光时间) , 我们主张应用尽可能高的kV、低mA、短时间、小照射野, 并选用相对较远距离的摄影距离进行投照, 同时保护性腺和防止射线对新生儿皮肤及敏感器官的损害。

CR组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常规屏/片组, 而废片率小于常规屏/片组。在新生儿胸部投照过程中,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 (如呼吸频率难掌握、体位易动等) , 一般难以达到一级片的标准。CR系统因降低了曝光剂量而缩短了曝光时间, 加之IP中辉尽性荧光物质对X线的投照可得到高质量的影像, 经过丰富的后处理后, 即可获得一张影像清晰的照片。由于动态范围扩大一次曝光可以在同一图像中清晰显示肺与纵隔, 对于心前、后肺野及纵隔肺野的显示也较常规照片有利, 明显提高了影像质量。CR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床边胸部摄影中可提供稳定的最佳密度的高质量影像, 大大降低了重复检查 (重拍) 率, 科室内胸部X线摄影领域内以荧光存储为基础的影像对于纵隔、心后区及膈下隆突区的显示优于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结节及阴影时相当或优于传统胶片。White报道:应用CR技术做实验兔模型评估正常新生儿胸腔功能性余气量, 结果表明CR能准确的估计新生儿功能性余气量等。因此, CR系统提高了信息的显示量和照片的质量, 减少了重检率和废片率, 这些都是传统X线摄影所不能比拟的。

3.3 急症新生儿胸部床边出现废片原因分:

两组摄影方法均出现了废片, 常规摄影废片34张, CR摄影废片4张, 而运动伪影造成的废片就有9张, 占所有废片23.67% (9/38) 。究其原因:急症新生儿CR胸片废片主要原因是运动伪影和异物, 而常规摄影胸片废片主要是由于暗室技术运动等造成。详细原因见表2分析。常规X线床边摄影由于技术原因 (如暗室、曝光条件控制) 使照片质量难以保证而出现废片, 而CR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大的宽容度, 并有高于常规屏片系统摄影的密度分辨率, 加之丰富的后处理功能, 弥补了常规摄影的不足, 但仍有由于运动 (主要是呼吸运动) 造成的废片。而对于运动伪影造成废片, 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没有屏气控制的能力, 加上患儿易哭闹、躁动等原因。

3.4 提高急症新生儿胸部床边摄片的体会和建议

3.4.1 正确的摄片摆位, 减少位置不正影响照片质量:

一般是摄取仰卧前后位胸片, 摆位时要两臂自然展开、沙袋固定, 据我们观察, 造成位置不正的原因往往由于头颅扭屈造成的, 另新生儿头颅相对较大, 去掉垫枕可减少与肺野重叠, 所以摄影时除固定四肢外, 应撤去枕头, 摆正头颅。

3.4.2 胸部摄影条件:

尽可能以短的曝光时间和适当的毫安值以及相应的高仟伏提高优质片率。我们的体会是应根据新生儿的胖瘦以及不同年龄组的生理特点和病种的特殊情况等选择恰当的摄影条件, 如:根据不同年龄组的生理特点选择摄影条件, 出生后3~4d内新生儿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体重下降, 约于生后3~4d达最低, 7~10d恢复到出生体重, 而且在急症新生儿尤为明显, 故出生2~7d的新生儿摄影条件要比出生1d的新生儿低。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选择摄影条件主要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3.4.3 选择最佳的曝光时间, 减少运动伪影:

急诊新生儿多为腹式呼吸, 一般认为在深吸气末至呼气前有0.05~0.15s的短暂间歇期, 是曝光的最佳时间, 特别是肺炎患者, 吸气末照像可使横膈下降、肺泡充气膨胀, 增加胸片对比度, 我们建议要根据新生儿腹部运动情况进行曝光, 即在患儿腹部鼓起当时马上曝光。

总之, 提高急诊新生儿的优质片率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CR系统在急症新生儿胸部床边摄影中充分体现出了这一价值。CR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并直接进入PACS系统, 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 获得了质量良好的影像, 大大的提高了床边片拍摄成功率和优质片率, 是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影像检查方法。但是, 要获取高质量的优质胸片, 除重视上述提到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外, 我们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医风医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这样, 我们才能使摄片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 27 (2) :134.

[2]林世龙.婴幼儿X线胸片摄影的几个问题[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1998, 5:31.

[3]祁吉, 高野正雄.计算机X线摄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3-7.

[4]袁聿德.X线摄影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53.

[5]孙自玲, 朱淑梅, 咎志生.床边小儿胸部CR摄影中S数与L值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 2004, 14 (1) :77.

[6]祁吉, 高野下雄 (日本) .计算机X线摄影[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7.

[7]王骏, 陈君坤.计算机放射摄影和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8]White KS, Muelenaer AA, Beam CA, et al.Determinationof functionalresidual capacity from digital radiographs of thenormal neonatal chest:studies in a rabbit model.AJR, 1991, 156 (6) :1209-1214, 33:857-858.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3篇

我院新上的CR系统为Konica170+Konica771激光相机[1], 其系统配置多达三台微机组成的系统, 数据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Windows系统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崩溃, 因此备份的积极性勿庸置疑, 本文整理了C R系统重要数据的备份还原方法。

1 使用克隆软件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GHOST[2]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克隆软件, 它能将硬盘或硬盘分区制作成镜像文件。可保证数据与备份时完全一致。

1.1 备份系统分区

用Ghost执行备份与还原最好在DOS状态下进行。运行Ghost后, 单击O K按钮后即可进入到G H O S T的主界面。在主界面中选择“local (本地) -partition (分区) -to image (到映像文件) ”菜单命令, 以便将分区制作成一个镜像文件。接下来, 程序要求你选择一个硬盘驱动器, 如果有多个硬盘可根据硬盘的大小进行判断, 然后程序要求你选择分区, 选择要备份的系统分区即可。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先选择要保存文件的磁盘分区 (这个分区的剩余空间应大于系统分区的已用空间) 并为映像文件命名, 然后单击save (保存) 按钮。接下来会出现压缩映像文件对话框, 尽量选择NO (不压缩) 选项, 在确认对话框中选择YES后, 即开始制作系统分区的映像文件。

1.2 恢复系统分区

制作好系统映像文件, 就等于为系统进行了完整的备份, 一旦系统再出现问题, 只要将各级系统从映像文件中恢复过来就行了。在GHOST主界面中单击local-partition-from image (从镜像文件) 菜单命令, 然后在出现的映像文件对话框中, 浏览映像文件所在的位置, 选拔好后单击open按钮将它导入。接下来, 程序要求选择映像文件恢复的目标驱动器和分区, 务必选择正确, 如果出错, 目标分区里的所有数据都将被覆盖, 选择好之后选择Yes开始恢复分区, 恢复工作结束后, 重新启动计算机, 此时系统分区又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态了。

2 为确保备份操作切实有效, 请注意以下三点

2.1 在备份系统前, 应该先检查和修正磁盘错误, 删除不必要的文件, 将垃圾箱清空并整理磁盘上的碎片。

2.2 预先准备好存储备份数据文件的位置。应尽可能准备一个读写操作不太频繁的空间用于存储备份文件。

2.3 在备份后, 请尽量不要移动备份文件或在存储备份数据的磁盘上进行任何可能威胁磁盘数据安全的操作。

总之, 在进行系统备份后, 已平稳运行了2年多的时间, 较好的保证了C R系统的顺利运转, 为医院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Konica.170技术参考手册[K].

计算机X线摄影在床旁摄片中的应用 第4篇

床旁摄片主要为住院及急诊重症患者服务, 所以摄好床边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影像学检查中日益普遍, 极大地改善了X线摄片的条件和图像质量, 尤其是对急、危、重、老年患者床旁摄影的应用价值更加明显。床旁摄影对摄影技术要求较常规摄影高, 照片质量受摄影条件的影响较大, CR系统的应用相对降低了对摄影技术要求, 床边照片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通过应用CR系统对597例患者床旁摄影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 以期获得更高质量的床旁摄影图像。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7月在我院行CR床旁摄影检查的患者597例, 男342例, 女255例;年龄17~99岁, 平均年龄63.2岁。在597副图像中, 胸部图像403副, 骨关节图像194副。

1.2 设备

日本岛41津MUX-10J移动式X线机 (30MA) ;FUJIFILM FCR XG-1CR系统;美国柯达8150柯达激光相机及胶片。

1.3 方法

摄影前输入患者的相关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等) , 摄影部位摆置与传统屏/片相同, 55~70kV, 4~12mAs, 焦片距90~120cm。根据kV、mAs参数, 运用CR后处理技术进行细微调整, 分别评出甲级片、乙级片、废片。甲级片:影像清晰、位置合适、无人工伪影, 满足诊断要求。乙级片:影像清晰、位置欠佳、可见人工伪影、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废片:影像欠清晰、位置欠佳、可见人工伪影、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2结果

根据床旁摄影的体位设计和曝光剂量, 通过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 满足诊断要求的甲级片占45%, 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的乙级片占53%, 因体位设计和曝光剂量不合理造成, 而无法通过工作站后处理来补偿的废片占2%。

3讨论

3.1 在日常CR床旁检查中, 由于被检者相对危重, 故无法测量体厚, 只能目测将被检者分为瘦、中、胖三种体型, 用适当尺寸的IP和不同的kV、mAs值, 距离90~120cm进行CR摄影, 对每幅影像进行后处理, 即谐调 (层次) 处理 (gradation processing) 和空间频率处理 (spatial frequency processing) , 以Lgm值和诊断医生来评定影像质量。谐调 (层次) 处理是以旋转中心 (GC) 、旋转量 (GA) 和移动量 (Gs) 为调节参数的, 空间频率处理由三个参数控制, 即:频率等级 (RN) 、频率类型 (RT) 和增强强度 (RE) [1]。

3.2 数字化影像的优势是充分发现和挖掘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各项功能, 通过窗宽、窗位、边缘增强的调节, 把因摄影条件不合理造成的图像调节到可以诊断的程度。由于CR系统后处理功能强大。具有读取、记录的自动控制装置, 可克服曝光过度或不足对图像造成的影响, 在很宽的动态范围内自动调节, 就可获得最理想的密度与对比度, 实现图像质量稳定, 这种优越性主要是数字摄影的特性决定的。另外, 由于IP板暗盒的使用以及暗盒数量的足够, 在按摄影部位选择携带暗盒的数量和尺寸方面, 工作人员可以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3.3 床边摄片中68%为胸部摄片, 32%为四肢盆腔以及特殊要求的体位摄片。投照体位尽可能选择患者能够接受的体位, 尽量少搬动或不搬动患者, 以免加重病情。 (1) 常规胸片患者可采用仰卧前后位摄片; (2) 对有气、液胸或急腹症患者, 应采取坐或半坐位, 必要时采取侧卧位水平投照; (3) 骨折牵引患者或髋关节术后患者的侧位片可采用仰卧水平投照摄片; (4) 新生儿摄片由于其不配合摄片, 为了防止意外, 因此技师应穿着防护服站在可以直视的地方直接曝光; (5) 每次给患者摆体位前, 应先检查机器, 选择好投照条件, 投照时尽量使用大胶片, 尽可能包括周围软组织及邻近关节, 在胸部摄片时, 尽量采用高千伏短时间, 减少患者因呼吸运动的模糊影像, 提高CR床边摄片的成功率。

3.4 床旁摄取胸片因缺少滤线器, 散射线无法得到控制, 图像灰雾度将会增加, 因CR装置其强大的后处理系统可在适当范围内均能通过后处理系统处理, 但应控制适当曝光条件。并在投照过程中应该尽量缩小投照范围来减少散射线提高床边片拍摄成功率, 基本消除床边废片, 射线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减少患者家属的辐射。

3.5 CR在临床应用中, 图像经强大的后处理, 可以弥补摄影条件的不足, 从而获得足够的影像诊断信息。CR在胸部摄影的条件为传统X线摄影的1/10~ 1/7[2] 。实际上, 如果要想获得一幅优质的图像, 就同一摄影部位而言, CR系统的摄影条件要比屏片系统的要高一些。即摄影电压增加l~5Kv或曝光量增加20%mAs。CR虽有较大的宽容度, 但后处理的补偿与增益并不能完全取代摄影条件的选择, 条件相差较大时也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 因为随着剂量的降低, 图像信噪比降低, 这将影响图像的对比度和锐利度, 即使通过工作站的后处理软件也很难将图像质量调整到理想状态。特别在曝光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图像上会产生无法消除的量子斑点。

总之, CR系统在重症患者床旁摄影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 提高床边片拍摄成功率, 基本消除床边废片, 易为诊断医生阅读、理解, 满足了临床诊断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摄片

参考文献

[1]费强, 刘蓉, 陈君坤.CR在床旁胸片摄影的曝光量和影像噪声的相关性探讨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 15 (12) :1110, 1113.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5篇

关键词:CR,床旁胸片,废片率

在影像界经历了数十年的增感屏-胶片系统成像方式后, 终于在1982年研制成功了计算机X线摄影 (CR) , CR与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一起走进21世纪。CR与传统增感屏-胶片系统相比其优势在于: (1) 密度分辨率高; (2) 动态范围大, 线性好; (3) DQE高, 提高X线的利用率; (4) 立即显像; (5) 多种软件处理功能; (6) 网络功能。CR具有强大的软件后处理功能, 是传统摄影不能比拟的, 如灰阶处理、窗位处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处理、时间剪影处理等。本文通过CR系统与床旁胸片二者的配合应用来探讨CR系统的优越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A组:于2002年2~7月在我科行传统床旁胸片摄影检查的患者407例, 其中男233例, 女174例;年龄19~101岁, 平均年龄63.91岁。B组:于2006年5~12月在我科行CR系统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相结合的检查的患者832例, 其中男502例, 女330例;年龄17~99岁, 平均年龄65.35岁。

1.2 设备

Kodak CR 800, Kodakdo 8200干式激光相机及Kodak DV医用红外激光胶片PVB+, 岛津R-20CA型床旁机。摄影条件:3.2 mAs, 80~90 KV。

1.3 检查方法

A组患者采用14×17inch Kodak感绿胶片、岛津R-20CA型床旁机摄影。B组患者采用14×17inch IP板、岛津R-20CA型床旁机摄影, 使用Kodak CR 800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Kodakdo 8200型干式激光相机及Kodak DV医用红外激光胶片进行打印。

1.4 评价方法

对以上两组得到的图像进行客观分析, 比较二者的废片率。评价标准内容如下: (1) 上下布局; (2) 左右对称性; (3) 照片应包括所摄部位; (4) 兴趣部位显示情况; (5) 运动模糊情况; (6) 号码的布放; (7) 异物、污染阴影; (8) 总体印象[1]。采用双盲法, 由两位长期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技师对上述两组胸片图像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对A组和B组病例的优良率比较使用χ2检验, P值比较。

2 结果

对行传统床旁胸片摄影检查 (407例) 和行CR系统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相结合的检查 (832例) 两组病例的床旁胸片废片率评价结果及所占总数百分比见表1。表格显示使用传统床旁胸片摄影检查方法废片率 (8%) 高于CR系统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相结合检查方法时废片率 (2%) , 经统计学计算后得出χ2值为24.59, P<0.0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床旁摄影的主要对象是急危重症患者, 患者既不能搬动又不能主动配合, 而在摄影工作中因受设备、环境影响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并且投照条件也难于准确控制, 因而导致床旁照片质量普遍较低, 重照率和废片率较高, 我院是市级综合性医院, 每日床旁摄影工作量大, 要面对10~20名患者, 而其中多数患者以照胸片为主, 因为胸片是很多科室住院患者的例行检查, 反复多次投照不仅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同时也大大加重了技师每日的工作量, 给我们的放射防护带来难度。

3.1传统X线摄影原理传统X线摄影以胶片为介质, 用溴化银作为感光物质, 记录影像。即经X线照射, 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 在显、定影处理后, 影像才能在照片上显示, 通过X线片上各部位黑白对比来反映人体正常和异常的信息。显示的是固定的二维图像, 一经形成照片, 就不可调节;图像分辨率取决于溴化银颗粒, 照片质量易受曝光条件、药水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且灰雾度大, 对比度低, 宽容度小;在传统X线片上无法同时兼顾肺组织和肋骨, 有些不完全性肋骨骨折显示欠佳, 漏诊率较高。

3.2 CR的成像原理CR, 科学的讲应该是光激励存储荧光体成像或叫做数字化发光X线摄影。由于替代X线暗盒的IP板为含微量二价铕离子的氟卤化钡晶体, 该晶体层内的化合物经X线照射后可将接受的能量以潜影方式储存在晶体内, 为模拟影像。当用激光束来扫描有潜影的成相板时, 可激发储存在晶体内的能量使之转化为荧光, 继而被读出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则可馈入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最终形成数字影像, 然后被送到潜影消除部分, 经强光照射, 消除IP上的潜影[2]。

3.3 CR成像的优点X线曝光量比常规X线摄影有一定程度的降低;IP替代原有的胶片可重复使用;可与原有的X线摄影设备匹配使用;具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 显示的信息更易被影像医生阅读, 且质量更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可数字化存储, 可进入网络系统, 可节约部分胶片, 减少废片率;通过运用后处理功能可以发现一些传统X线片不能发现的异常征象, 对于床旁胸片, 如果增加影像的锐利度, 可见肋骨边缘更加清晰, 可疑骨折时, 可通过局部放大功能, 使骨折线更显而易见, 避免漏诊, 而对于血性胸腔积液高密度阴影对肋骨骨折的遮挡, 可通过调节图像的窗宽窗位使骨折线得以显示。

3.4对行传统床旁胸片摄影检查 (407例) 和行CR系统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相结合的检查 (832例) 两组病例的床旁胸片废片率评价结果显示:行传统床旁胸片摄影检查时废片率 (8%) 明显高于行CR系统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相结合的检查 (2%) 。由于曝光因素和暗室技术不良, 传统床旁胸片检查时的废片率大幅度上升, 而CR的宽容度大, 曝光条件易于掌握, 扫描后对图像的窗宽窗位适当调节, 感兴趣区域可达到最佳显示状态。细微结构显示差异比较:CR的肺纹理、骨纹理及软组织层次等方面的显示率均优于传统屏片。由于IP板中的辉尽性荧光物质对X线高度敏感, 量子检出率高达60%以上, 技师在投照过程中即便不能给予较好的投照条件, 也能得到较为清晰的图像, 从而弥补了投照条件的不足。

通过对CR系统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相结合的检查与传统床旁胸片摄影检查二者废片率的比较, 我们了解到CR系统在床旁胸片应用中的优越性, 现今多数医院中的放射科已经越来越依赖CR系统, 它在我们的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李敏, 牛俊荣。探讨床边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越性[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 (12) :38-39。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我科2005年9月~2010年6月CR检查中显示有伪影的照片243张。

(2)系统设备:Kodak DirectView CR950及CR850 IP影像读取装置,Kodak Dry View 8900 LASER IMAGER激光打印机,Kodak DirectView CR激光片。

(3)方法:与柯达(现锐珂)工程师共同分析、总结伪影产生的原因,并探求减除伪影的方法。

2 结果

各类CR照片中伪影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归纳如下:

①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不洁产生的伪影24张,占9.88%;②IP自身伪影18张,占7.41%;③荧光物质老化产生的伪影23张,占9.47%;④IP受灰尘污染产生的伪影39张,占16.05%;⑤激光扫描器和信号传输器部件灰尘造成的伪影17张,占7.00%;⑥激光扫描器的遮光器漏光导致激光器进光量增加产生的伪影2张,占0.82%;⑦曝光剂量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产生的伪影51张,占20.99%;⑧滤线栅使用不当产生的伪影30张,占12.35%;⑨散射线伪影21张,占8.64%;⑩边缘增强产生的伪影7张,占2.88%;11激光打印机棱镜产生的伪影5张,占2.06%;12激光打印机中激光器的其他反射镜产生的伪影2张,占0.82%;13激光打印机热鼓产生的伪影4张,占1.65%。

3 解决方法

(1) IP不洁产生的伪影:①IP指纹状伪影[1]:影像上表现为数个指纹状影,多为清洁IP时粘上的指纹所致。在定期使用医用脱脂棉清洁IP过程中,双手应保持洁净,并尽量避免接触IP成像部分,同时应防止在清洁IP时划伤荧光层表面的保护膜;②散在的致密点状伪影:系IP表面残留血迹、造影剂等所致,在对外伤出血或行特殊造影的患者投照时,应在暗盒外套一透明塑料袋,即可避免此类伪影;③散在的小霉点状或片状伪影:多由附在IP或暗盒表面的石膏所致,在对石膏固定患者投照时,也可在暗盒外套一透明塑料袋,即可避免此类伪影,一旦出现了该伪影则要立即用无绒毛的纱布及镜头清洁剂擦拭IP表面以消除伪影[2]。总之正确使用IP是减少或消除成像环节产生伪影的关键。

(2) IP自身伪影:IP对自然界的本底辐射较敏感,如果IP长期不使用本底辐射会积累,影像上可表现为随机小黑点,分布于整个影像,使影像模糊不清。只要在使用前先行擦除一遍IP,即可防止这种伪影产生。

(3)荧光物质老化产生的伪影:随着曝光次数的增加,IP的荧光性能会逐渐降低,IP的吸收效率逐步下降。当曝光达到一万次后IP荧光性能会出现明显衰减,影像上表现为噪声显著增加,阅读器不能将影像信息完全读取,IP上有残留影像不能消除,严重影响以后的成像质量,摄影时如没有及时适当增加曝光量,图像可表现为重叠影像或出现圆形黑色点状伪影[3,4]。阅读器扫描IP影像时若出现此问题应调高CR设备擦除系数,最好及时更换IP。

(4) IP受灰尘污染产生的伪影:工作环境中的微小灰尘可随IP在扫描过程中进入阅读扫描仪内,附着在读取光路及滚轴传动部件,在IP扫描过程中滚轴传动挤压使灰尘又粘于IP上。随着灰尘不断增加,激光强度减弱,激光的正常读取受到阻碍,使扫描仪不能正常匀速传动,因而在影像上可见到横线形粗细不一的白条纹状/片状灰色伪影,在灰尘少时可显示为小斑点状白色伪影[5]。消除方法:要求操作室内减少灰尘,保持洁净,无关人员减少进出,定期对IP、暗盒、影像读出装置内的灰尘进行清除,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医用脱脂棉小心擦拭IP,用细软湿布对暗盒表面进行擦拭,影像读出装置内部用无水酒精轻轻擦拭干燥后方可使用。

(5)激光扫描器和信号传输器部件灰尘造成的伪影:激光扫描部件的可见光在光收集器收集光束扫描IP时通过传输线路把信号传递给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再将光线转变成电压送至CPU进行处理。当可见光收集部件吸附大量灰尘后,可导致光收集器反光信号不正或信号减弱,则会在影像上形成灰白色细线条状伪影[6]。有时扫描仪和光电倍增管磨损老化不仅会使图像产生伪影还会使图像失真变形,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和诊断质量,在必要时应更换激光模块,以保持其性能的稳定性。日常维护须做好定期除尘,用专用清洁剂擦拭机内部件,经调试后方可操作使用。

(6)激光扫描器的遮光器漏光产生的伪影:激光扫描器的遮光器漏光导致激光器进光量增加,激光器进光量增加时,可导致光收集器反光信号增强,在影像上出现垂直或斜形白色细线条状伪影。解决办法:激光扫描器室光线不要太强,在激光扫描器正上方应避免安装照明设备。

(7)曝光剂量产生的伪影:①异常饱和伪影:常出现在影像最亮区域(如胸片侧位胸廓白亮区域)的异常饱和伪影,是因曝光剂量过大引起的;②影像重叠伪影:如前一张照片使用曝光剂量过大,IP板经激光扫描后,不能完全消除潜影,后一张照片再经较低条件曝光就会造成影像重叠伪影。消除方法:当IP板遇到曝光量过大问题时,应通过2~3次擦除去除残留影像伪影,方可再使用[7];③黑斑点伪影:摄影后IP经阅读器扫描,影像上出现散在的黑斑点,分布于整个图像,同时伴有噪声性灰雾,原因是曝光剂量过低,产生的量子噪声较多而导致了废片的产生[8]。经过总结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人体组织自然对比明显的部位,如足、踝、腕、手、胸等,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少1/3曝光剂量;自然对比明显较差的部位,如胸椎、腰椎、骶尾椎、季肋等,在原有正位条件的基础上增加1/3的曝光剂量;较胖体型的人腰骶部侧位摄影kV值应与正位条件基本相同或稍高,mAs要增加1/3~1/2以增强对比度;CR摄影操作时所摄部位既要有足够的kV值,也要有一定的曝光剂量[9],只有根据该系统所设曝光剂量阈值的上限和下限,将曝光指数(LgM)控制在1800-2300之间,才能抑制噪声,有效减少伪影,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8)滤线栅使用不当产生的伪影:摄影时操作者不小心关闭滤线栅开关,或在检查床上投照时,体重较重的患者引起检查床下陷进而压迫滤线栅,使滤线栅不能移动,显示器上可产生等距宽条纹状竖形伪影。使用固定滤线栅摄影,IP影像上会出现弧形细花纹样伪影,分布于整个图像。这种伪影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可能与固定滤线栅的形状、栅比有关。为减少伪影,应尽量使用高栅比滤线栅,因栅密度越高吸收散射线的效果越好,对比度好成像就越清晰,使用12:1以上活动滤线栅一般就不会产生该类伪影了。

(9)散射线伪影:为矩形白色伪影,是由于摄影操作者不慎将IP放在X线球管附近曝光所致。另外散射线还会改变直方图的形状,使有效影像的最大值和信号的最小值不能被准确的探测出来[6]。为防止出现该伪影,摄影时应根据摄影部位选择合适的IP,并严格控制照射野,降低IP对散射线的吸收,最好不要在检查室放置多余IP。

(10)边缘增强产生的伪影:适当使用边缘增强影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影像高频信号的强度,但如果使用过度,不仅会增加影像噪声,还会产生影响诊断的伪影:①在成人胸部影像后处理调节中,使用过强的边缘增强处理技术会造成肺纹理增多的假象[10]。在小儿,因肺部(0~5岁)尚未发育完全,肺含气量较少,实质部分较多,过度使用边缘增强可能造成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假象[4];②在长骨影像后处理调解中,边缘增强过度使用会在长骨边缘出现一条波浪形状的致密白线影[11],可能会被误诊为轻度骨膜反应;在内固定位置或人工假体周围可能产生密度减低带,易误被诊为固定物松动[4]或周围溶骨。应适度使用边缘增强处理技术来避免该类伪影的产生。

(11)激光打印机反射镜产生的伪影:①多棱镜产生的伪影:由激光打印机多棱镜上沾染的灰尘引起的白色细线条状伪影[4],一般垂直于打印机激光扫描线。该伪影与影像读出装置的可见光收集器被污染所产生的伪影相似,两者可通过影像软拷贝或网络传输加以区别,由打印机多棱镜污染所造成的伪影不会显示在软拷贝图像或网络传输上[4];②其它反射镜产生的伪影:激光打印机其它反射镜被灰尘污染也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伪影。该类伪影产生时应立即用专用清洁剂或无水酒精清洁各反射镜。

(12)激光打印机热敏头产生的伪影:白色条状规则形伪影,是由激光打印机热敏头附着灰尘造成的,清洁热敏头以后再试片,伪影消除[12]。

(13)激光打印机热鼓产生的伪影:激光打印机热鼓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因为高温产生气雾及结晶物,这些都会积存在热鼓表面形成污垢,从而使胶片产生不规则的成片的灰雾样伪影。应定期用专用清洁剂清洁热鼓来避免该类伪影的产生。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CR系统伪影产生的影响因素有摄影条件、成像板、阅读扫描仪、影像读取、图像处理、激光打印、滤线栅以及技师操作技术等[4]。通过不断向柯达售后服务专业工程师请教学习,就如何抑制或消除伪影以收到良好效果,总结了三点措施:①严格日常管理,正确存放与使用暗盒(IP),认真执行规范的摄影操作技术,做好系统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②学习CR系统基础知识、成像及工作原理、系统设备构造及工作流程,经常进行经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③在CR使用方法上多与专业工程师进行信息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工程师,及时排除故障消除伪影,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影像信息。

摘要:目的 找出伪影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减除伪影,提高CR影像质量。方法 收集显示有伪影的CR胶片243张,分析伪影形成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 共找到13种伪影产生原因,如IP不洁产生的伪影、IP自身生成的伪影、荧光物质老化产生的伪影等,且每种伪影的消除方法也已探讨出来。结论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减除伪影,提高诊断质量。

关键词:CR伪影,成像板,荧光物质,激光扫描器和信号传输器,曝光剂量,滤线栅,散射线,边缘增强,激光打印机

参考文献

[1]涂益建,钟国康.CR影像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5):352-358.

[2]胡鹏.CR照片伪影表现及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1):83-84.

[3]朱华勇,樊树峰,徐胜与成像板相关的67幅CR图像伪影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58-2559.

[4]Cesar LJ,Schueler BA,Zink FE,et al.Artefacts found in computed radiography[J].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01,74(878):195-202.

[5]尹梅芳.CR影像的质量分析与控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52-353.

[6]王卫星.潘鄂武.王瑞.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临床急症的应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7]蒋新平.CR伪影的研讨及解决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57.

[8]李峰,马骏.CR图像常见伪影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9):708-709.

[9]张冶,王宁,封雪菲.乳腺CR曝光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60-61.

[10]苏勇,余杰.CR系统在小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46.

[11]王骏.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伪影与对策[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178-180.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7篇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计算机X线摄影,茎突综合症

茎突综合征 (styloid process syndrome, SPS) 是因茎突过长, 或其方位、形态的异常, 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 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痛等症状的总称[1]。以往诊断茎突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 指诊及影像学检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茎突形态, 但由于影像的重叠, 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64层螺旋CT检查及其三维重建等后处理功能, 能够清楚观察茎突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目前已成为观察茎突长度及走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术后确诊为茎突综合征的31例患者) CR图像及64层螺旋CT图像, 并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考虑为茎突过长症者31例 (49侧)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9例;年龄38~68岁, 平均48岁;病程3个月~7年。双侧发病者18例, 单侧发病者13例;临床表现:咽痛31例, 其中伴有咽部异物感18例, 伴有耳痛3例, 伴头痛4例, 颈部放射痛3例, 伴耳鸣1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茎突CR及64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别在CR及CT显示茎突最佳的位置上观察走行;在显示茎突最长距离的位置上测量其长度, 并测量茎突内倾角度。以茎突>3.0cm为过长, 向前或内偏斜角>25°为角度过大[2,3]。

1.2.1 茎突CR成像检查

使用1000m A柯达Direct view 900型CR系统成像 (图1) 。

1.2.2 茎突64层螺旋层螺旋CT检查

使用西门子Sensation64层螺旋CT机, 并在西门子的syngo工作站中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 (图2) 及容积再现技术 (VR) 等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测量茎突长度及内倾角。见图3、图4。

2 结果

2.1 茎突CR成像检查结果

本文31例49侧茎突长度大于3.0cm者29例 (45侧) 。3例 (4侧) 大于40度角, 12例 (18侧) 小于20度角;但有2例 (4侧) 茎突显示不清。

2.2 64层螺旋CT检查

本组31例 (49侧) 茎突均可清晰地显示, 显示成功率100%。CT成像所见:茎突呈细棒状, 自外后方略向前内方走行, 直行或略弯曲。在显示茎突全长的层面上进行测量, 自茎突基底部至末端的距离为其总长度, 并测量茎突与矢状面的夹角[45]。本组31例中18例为双侧过长, 其余13例为单侧过长 (8例为右侧过长, 5例为左侧过长) 。其中长度范围在3.0~3.5cm者11例 (20侧) , 在3.5~4.5cm者17例 (24侧) , 4.5~5.5cm 3例 (5侧) 。

见表1。

2.3 术中探查截断茎突长度

31例患者均在耳鼻喉科行全身麻醉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手术治疗。31例 (49侧) 患者术中均可触及茎突。其中18例为双侧过长, 其余18例为单侧过长 (8例为右侧过长, 5例为左侧过长) , 与茎突CT检查相符合;其中茎突CR未显示的2例 (4侧) 病例中, 术中亦比较容易地触及茎突并截断。截断长度范围在1.0~1.5cm者13例 (20侧) , 在1.5~2.0cm者15例 (23侧) , 2.0~2.0cm3例 (6侧) 。

3 讨论

3.1、茎突的解剖与临床症状关系

茎突起于颞骨下茎乳孔的前内方, 伸向内前下方。茎突与周围解剖关系紧密, 被颈内、外动脉和舌咽神经包绕, 是三条肌肉和两条韧带的附着点, 即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骨韧带和下颌韧带。茎突舌骨韧带钙化, 可造成茎突过长, 可与舌骨小角呈骨性融合, 其间或有假关节形成。茎突过长或角度异常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咽痛、耳鸣、耳痛等症状。所以茎突的长度、方位异常, 刺激周围血管神经, 是造成临床症状主要因素。本组31例患者茎突长度超出正常范围, 包括17例伴有角度异常。

3.2 茎突常用的检查方法

由于茎突的位置特殊, 普通X线投照诊断此症者不足1/3, 尤其是一次摄影成功率较低, 其原因主要是:病人颈部较短使下颌前伸不够;角度不准确使茎突显示不完整;摄影条件过高或过低使茎突显示不清。

作为数字X线成像技术的一种, CR系统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它能拓宽数字照片的X线曝光宽容度, 增强解剖结构的对比度, 改善照片骨组织密度和软组织的显示, CR系统应用于茎突摄影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不能避免X线影像重叠, 不能准确地测量茎突的长度。本组资料, 5例 (8侧) CR检查茎突显示不清, 但是患者有咽痛等症状, CT-3D成像显示茎突过长 (长度大于3.0cm) , 且术中探查茎突较长, 截断术后患者症状消失。

普通CT横断位可以显示茎突大致走向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 但对茎突全貌的显示以及茎突的长度、走行、角度的判断不够全面;而利用多层螺旋CT, 尤其是64层螺旋CT检查, 利用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可清晰显示茎突的全貌以及长度、走行、角度, 并可直观地重建出茎突的三维影像, 为临床提供最清晰、逼真的解剖关系[6]。

茎突CR及64层螺旋CT不同的成像:图1 CR显示茎突大体长度;图2用MIP技术显示茎突的全程及长度;图3, 4用VR技术显示茎突的三维解剖。

总之, 在茎突的影像学检查中, X线片、普通CT均可显示茎突的影像, 而多层螺旋CT, 尤其是64层螺旋CT以其快捷的检查, 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多方式的表现形式, 更加精确的解剖关系的显示, 能更加全面逼真地显示茎突的影像, 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兰宝森主编.茎突综合征[M].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9~220.

[2]黄选兆, 汪吉宝, 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17~418.

[3]彭俊红, 袁德华, 王仁法.MSCT VR与MIP诊断成人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 2008, 23:2325.

[4]罗清.多维螺旋CT三维重建在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的使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1, 106107.

[5]王霞, 盛蕾, 等.多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测量与茎突综合征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 (5) ;452-254.

上一篇:师范类大学生下一篇:农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