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践教学范文

2024-07-07

电工实践教学范文(精选12篇)

电工实践教学 第1篇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先导

深化改革始终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强大推动力,是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电工基础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是中职教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逐步明确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实现思想观念的三个转变和一个适应,即在培养理念上实现从强调学生知识吸收向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转变;在培养模式上实现从强调各专业课程体系向依托学科、加强基础的转变;在培养环境上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此为契机,先后两次修订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因材施教;单独开设基础实验课程,增列素质教育模块、增加课程设计项目,增设学科前沿讲座,新设创新学分,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

重视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一上课就提出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倾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通过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

把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便于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认识,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讨论式、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讲解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同时,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总结经验。通过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得到的提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教师在上一些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入本课的教学要点和难点,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旁引导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直观性、体验性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能强,光靠上课教师讲解是不行的。这门课需要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才能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实践可以很直观的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很直观很全面的展现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利用“对比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对比法引入新概念和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单相电路和三相电路的分析,Rc电路和RL电路的分析等,对比法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课程组教师围绕教学和当前科技的发展,多次为学生作了相关课程的讲座和学术报告,在学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还对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科技制作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好《电工基础》课的关键在于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的运用。初学者往往表面上理解了定理,甚至可以背诵出来,但在解题时,就不会灵活运用了。经常听学生说,你解题我们能理解,但让我们独立完成就不容易了。其原因,除了练习少之外,重要的是没有真正理解基本概念的内在含义。为此,在教学中,可采用类比等教学法,将一些抽象的理论与容易理解的概念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容易记忆,又不致于混淆。比如:高度和电位相类比,这样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测高度先要确定一个计算高度的起点,从而引出要计算电位必须先确定的是零电位,最后找出电压与电位的关系。其次,将基本概念应用的范围和遇到的情况逐一列出,再辅以必要的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实验演示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资源,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做实验,通过实验理解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以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当然,前提是得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条件。最好是自己设计、调试、独立完成,实在有困难的,可以让老师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加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电子知识,并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实验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队伍建设始终是关键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具体办法为:通过制定教师手册、首席教师责任制、教学事故认定处理规定、校院教学质量小组制、大面积学生评教等措施,努力建设不断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通过制定教学奖励制度,如评选优秀教师、实施优秀主讲教师鉴定制度、制定教学成果奖、教学效果和教学酬金挂钩等办法,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电工实践教学 第2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起到尊其师、信其道的作用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总难摆脱师道尊严的阴影,师生之间未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关系,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及其思想感情,更不利于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建立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的氛围,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成才,从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起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力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讲课时要面带笑容,不责备学生,耐心引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使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使其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教师上课时要面带微笑,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并经常鼓励学生。诚恳的提问态度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不能取笑与挖苦学生,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及时表扬,这样会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运用适当的课堂导入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课也是一样,巧妙的课堂导入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法,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一个简单直流电路,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教师将电路结构稍加改变(变为复杂直流电路),再要求他们分析,此时学生肯定都试图分清各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这时教师上场: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就可解答这一问题,由此引入新课具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效果。

又如,讲授“自感现象”一节时,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职教论文 )至此,教师适时引入课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动作的一瞬间灯泡会亮?而动作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中。

三、巧妙运用比喻,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记忆

学生对身边的生活比较熟悉,教师可以通过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电子基础课时,大多数认为难学、难记、难理解,产生畏难心理,因而影响了学习兴趣。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概念要适当地运用比喻,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这样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授“电流”这―节内容时,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电位”的概念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但如果讲“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老师就以“水位”作比喻来解释:家中鱼缸内的水混浊了,缸底有不少污物需要换水清理,我们要使用一根胶管一头插在鱼缸里,另一头放在比鱼缸低的盆里,这时只要给胶管一定的吸力,鱼缸里的水(上水位)便会向盆里(下水位)流,“水往低处流”。但如果我们把盛废水的盆放到与鱼缸同一水平位置上,鱼缸里的水就无法流到盆里。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能有水流动。此时教师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

这些直观、具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对一些客观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计算,都需要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对技校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多媒体课件能够实现文字、图像、色彩、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

兴趣。

比如,在“电动势、全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课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对非电场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可以通过一个程序控制正电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电荷运动,加深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化解了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技校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听课的耐心。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又可以培养他们探索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经常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逐步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的话,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在设置课堂问题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题不提给差生,避免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知识是否乐学,是否学得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该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电工基础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电工基础教学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的教学应当努力做到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特征,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

而如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刚毕业,对职业技术学校要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但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爱好广泛,但怕吃苦,专业知识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对老师讲的专业知识感兴趣,由“你去学习吧”,不如“我要学习”的效果更好。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一谈《电工基础》的教学。

一、对专业课进行兴趣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平时的培训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专业课特别感兴趣,有时下课了,还不想走,而一些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不想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专业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成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要尽可能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但“万事开头难”,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而《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对这些内容往往提不起来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我们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如果老师的教学单调死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最后掌握电工这门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应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以日常生活为入切点,方便学生理解知识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以我们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又比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理解和运用“电功与电功率”这两个概念。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不妨尽可能多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便学生理解知识

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室的建立,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动态的形式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电工基础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势必是不透彻的。而多媒体教学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电工基础情境,而且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加深对电工基础概念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和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更容易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我们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技术工人,对专业课的讲解,不能“纸上谈兵”,而应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对于《电工基础》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更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的安装、调试等,都可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教师在讲述基础元件时,更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使同学们直接地了解有关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以便于加强记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集中讲解分析图纸,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按自己的理解去动手操作,并要求注意安全第一。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会了电工操作的实际技能和方法,学生的实践兴趣大增,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学习兴趣,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训练了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号,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电工知识有趣,学习电工知识有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并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的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浅淡《电工基础》教学 第4篇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多层次教学, 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将学生客观上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然后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 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课前准备和预习

课前准备和预习是有效教学展开的前凑, 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具体而言, 我认为学生预习时应做到看、做、练。看:就是快速地看一遍, 以求对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能够感知将要学习是什么内容。其次就是将教材一点一点地认真读。一边看, 一边想, 尽量理解所看内容的知识点, 并能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就是抓注关键地方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发现有关问题。做:就是将自己看过的、理解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运用, 将“做一做”独立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 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共同探讨、研究解决疑问。练:就是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就是对相应的练习习题进行解答, 灵活运用知识。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自主预习的成功与快乐, 体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喜悦, 从而养成学生乐意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二、课堂中的教学

教学是教师实施目标的过程, 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渠道。首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虽然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学生目标不一样, 但要保证各层次学生弄清概念, 掌握要点, 理解难点。在合理展开课堂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信心, 要求全体学生悟出实质, 学会方法, 掌握规律, 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 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这就要求教师除讲解、练习、作业评讲外, 根据中职生智力和基础等的差异, 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 开展课堂讨论, 典型方法交流、错题评析、学习心得交流与单元小结、考查等活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于, 同时让他们在课堂中“动”起来, 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调动他们对电工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堂练习和作业

课堂作业一般也应依据学生的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优等学生都要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或课外补充提高题, 以开发学生潜力;对较好的学生布置作业以基础性的习题为主, 同时配少量有一般难度的题目;对一般学生只布置基本知识性作业;对学困生要只布置最基础的作业, 以教材为基点加以完成。教学实施过程中, 鼓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教育方式,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模仿成绩好的学生完成作业。同时, 要求学生求实立异, 一题多解, 充分拓展学生思路, 积累多种方法, 提高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课后强化和巩固

课后短时高效地巩固课堂所获取的知识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下课后, 根据自己的记忆把笔记整理一下, 把漏下的笔记补上。先不要着急做作业, 而是对老师这堂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下“尝试回忆”。可以拿上笔和纸, 一边回忆一边往纸上写本节课的要点。这一节课有几个问题?哪些理解, 哪些不理解?边回忆边把重点写出来。想不起来的地方, 一定是没掌握的地方, 这些地方往往是知识死角或漏洞, 原因是预习和听课时做得不好, 所以才出现问题。这时学生要把不细的地方弄清楚了, 再看书, 再查笔记, 此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作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重点, 注意力有所指向, 目标感强, 记忆效果明显优于直接看书。

电工教学大纲 第5篇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

职业定义: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1.1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掌握维修电工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维修电工基本技能独立完成一般常用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常规工作。1.2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维修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维修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电子、电路基本概念,变压器和交、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1.3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电工常用工具材料的应用,能够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电气故障检修、配线与安装、电气线路调试等基本技能,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2.1 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2)职业守则。(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直流电路基础 教学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3)电阻的串、并联及其应用。(4)磁场基本知识。

(5)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三相交流电路。(6)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2)半导体三极管。(3)晶体管放大电路。(4)晶闸管简介。(5)整流电路。(6)稳压电路。电工识图知识

教学内容

(1)常用电气图形符号、文字符号。(2)生产机械电气图的构成。

(3)一般生产机械控制线路图的读图方法。变压器知识

教学内容

(1)变压器的种类及用途。(2)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3)单相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三相变压器的结构、外特性及效率特性。(5)特种变压器。交、直流电动机知识

教学内容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及使用维护。(4)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5)直流电动机的分类及使用场合。常用电工仪表及工具、量具知识

教学内容

(1)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构造、工作原理和符号。(2)通用工具、量具的结构、使用和维护。电工材料知识 教学内容

(1)常用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的名称、规格及用途。(2)电机常用轴承的类别、名称、型号及使用知识。照明、动力线路及接地知识

教学内容

(1)照明的分类及照明线路的安装。(2)照明线路及动力线路的检修维护。(3)接地的种类、作用及接地要求。(4)保护接零的作用与要求。

操作技能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安全生产

教学内容

(1)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2)安全用电知识及规章制度。(3)人工急救。(4)安全防护。电工常用工具、材料的应用

教学内容

(1)电工材料的性能。(2)电工工具的使用。(3)电工仪表的使用。(4)电工材料的选用。(5)登高器具的选择与使用。电气故障检修

教学内容(1)线路分析。

(2)常用低压电器的检测。(3)动力、照明线路的检修。(4)电动机变压器的检修。(5)机械设备的电气检修。配线与安装

教学内容

(1)导线连接及绝缘恢复。(2)动力、照明线路的配线与安装。(3)设备电气线路的配线与安装。(4)继电器的校验与调整。(5)电子线路的安装。电气线路调试

教学内容

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 第6篇

《电工基础》是一门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电工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与素质教育、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技校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是掌握高新技术的需要,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单从书本上学,还须通过实践获得。因此,笔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搬进电工实验室。例如,在讲授元器件识别这部分内容时,尽管电阻、电容、电感都是最普通、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没见过、没用过这些元器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出真正的元器件是什么样的。即使教师对学生讲过以后,他们见到这些元器件实物,仍不知如何识别和区分,尤其是角色环电阻和色环电感这种外观比较相近的元器件。为此,笔者把这些内容放到实训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并用仪器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识别元器件,也学会了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对所测量的元器件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标称值”、“实际值”、“误差”等名词的含义。

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将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这是职业教育的需要。在课堂上,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四至五人为一组,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轮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对有分歧的地方由老师进行引导、补正。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协作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对所学的知识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能够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笔者将《电工基础》的学习与其它课程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画电路图时,笔者不提倡手画,而是要求学生用电脑软件画电路图,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又如,在讲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时,笔者结合仪器面板上的英文,以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仪器设备上每一个按键、每一个旋钮的功能,再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并提出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为他们今后独立使用新的仪器设备奠定了基础。

这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引探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习教学

课堂教学在实习教室中进行,并不意味着实习教学的任务完成了。技校学生不仅要学懂理论知识,还要对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准确操作,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还应了解市场。例如,功率因素的提高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在实习教室中亲手接好一个日光灯电路,并以日光灯这个感性负载电路为例,观察并联电容后功率因素的变化,再让学生到电子市场去实地考察各种规格、各种容量电容的价格。这样,他们对功率因素提高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在实习教室中,笔者还要求学生拆装鼠笼式电动机,自制小型变压器及缠绕电感线圈,并鼓励他们将这些自制的产品应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如自制无线话筒等。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很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自觉地通过实践补充自己的知识欠缺点,将所学的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有能在一线组织生产并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学完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后,都要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贯穿起来,针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做一个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件实用物。例如,学完《电工基础》课后,安装万用表: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后,自制无线话筒或安装调试扩音机;学完高频电子技术后,安装调试对讲机等等。这是实习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此外,笔者所在的学校还与很多公司企业联系,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从实习教室训练到校外实训基地训练来了解、熟悉、直至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并通过这些实践找出自己学习中知识的欠缺点,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因此,电工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浅谈电工基础的技能实践教学 第7篇

因此,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学校培养的重中之重, 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 应该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加强技能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使学生学习后能讲会用直接上岗, 本文就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中实践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前, 可采取参观、讲解、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可带领学生参观机械电气设备, 介绍电力拖动在各类生产机械中的作用, 了解掌握此项技能的重要性, 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并可结合观看教学录像, 讲解电力拖动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可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为今后的自觉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 组成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虽然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 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 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 轻实践, 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和向导, 以实验为辅助手段, 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忽视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使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任务得不到应有的突出。

电工专业的教学可以尝试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 把专业理论知识中有关内容与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使操作技能按相应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实践组织教学内容,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又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例如, 以往在讲“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一课题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认为“双重联锁”是多此一举的, 没有必要在按钮联锁的基础上又添加接触器联锁,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实践经验。而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 当他们在实习“只有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一课题时, 很多同学在操作中发现了电源两相短路的故障, 这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双重联锁”的必要性了, 使原来在课堂上讲不清的理论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就可以理解了。

3 实习教学课堂化, 增强各教学环节的效果

建合理的教学模块不表示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全盘否定。复习提问引入新授仍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 在学习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时, 就要对点动控制和单向启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接线方法进行回顾, 指出两种线路的异同, 寻找两种电路合并的途径, 给学生打开探求新知识的思路。新授讲解应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适当、语言精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要加强教学演示,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还要注重突出重点, 多用启发式教学化解难点, 使传授的知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再如, 在学习三速电动机变速控制线路的安装时, 就要对电动机变级调速的原理和定子绕组的接线方法加以复习, 使学生心里想得清楚, 手上干得明白, 在操作中得心应手, 缩短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发挥示范指导, 巡回指导, 结束指导在实习教学的作用。示范操作是指导教师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教学形式, 要以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熟练规范的操作动作给学生以深刻直观的表象感性知识, 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注重启发式指导, 重点在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并结合学习内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创新意识。

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学的保障环节, 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要求教师在练习中针对元件的安装方法、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故障排除的思路方法和通电实验的安全性, 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到每个学生的工作位置进检查指导, 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在巡回指导中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

实习结束, 实习教师要结合当天训练课题的完成情况, 总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分析原因, 指出解决办法。如在正反转控制线路实习教学结束后, 有的学生按钮接线错误, 出现正反转均不自锁的现象, 这时, 要引导学生分析两自锁线接反的原因, 并指出正确的接线方法。同时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态度、实习效率、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情况进行总结, 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生产经验, 巩固教学成果,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赖承彬.技工院校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新校园 (学习) .2011, (7) :85-86.

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实践与探讨 第8篇

电工实验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泛。在传统的“重理论, 轻实践”教学观念影响下, 通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造成实验教学质量不高, 未能充分实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本文将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 深入分析目前实验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比较明显的若干问题和现象, 进而结合教学过程的体会与心得,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以求探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电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 课前准备不充分

实验课程是对基础理论教学的巩固与深化, 同样它时刻离不开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与基础理论的支持。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现象, 诸如概念模糊、知识点混淆、甚至个别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而言, 以这种状态直接对其进行实验教学, 难免会出现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对于基础概念模糊或遗忘, 学生则不能准确理解实验教学内容, 如关键参数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进而不能正确进行实验设备或仪器的连接、调节、及至关键数据的预测、记录与处理等, 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由此难免带来教学内容的偏失、更无从谈起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缺乏必要理论知识的支持, 教学实验易于陷入盲目被动,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实验课变成了无准备、无目标的“自由活动课”了。

2.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与基础理论教学相比, 实验课程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在于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直观化、甚至实体化、应用化,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为强调学习行为的独立性, 进而创新性。与此相应,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将实验设备、仪器、仪表介绍给学生, 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 独立动手完成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解决完成。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实验不少是以指导老师讲解、传授为主, 学生动手操作为辅,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 学生依赖教师的操作显示, 然后重复教师的操作过程, 具有十分明显的消极与依赖心理。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缺乏应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感觉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及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

3. 有待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报告的组织与撰写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问题能力的提高, 并且是规范写作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初步训练。目前, 部分学生对实验报告环节重视不够, 只是一味照抄实验指导书, 把实验目的、实验设备等照搬上去, 对实验数据简单罗列, 缺乏实验数据及其误差的理论分析与处理, 难以真正完成对实验内容的整理与总结, 甚至出现一个班的实验报告都是一个模版的抄袭现象。

二、关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改革建议

1. 重视并加强实验预习

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盲目进行实验操作的现象, 应加强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清楚的掌握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 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并非仅限于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内容、方法、步骤等简单照着实验指导书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结构情况以及按照实验指导书, 分析实验内容, 提出实验应该解决的预期问题以及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等等。例如, 验证性实验, 应该明确要验证的基本电路理论的原理, 确定采用的验证方法, 采用计算机的软件仿真或者根据现有的实验的仪器设备进行实物操作验证等。而对于设计性实验, 实验开始前, 学生则应该做出一份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内容, 采用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电路原理图, 明确设计这个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预期的效果以及实际的应用价值。总之, 通过合理布置课前预习, 使学生积极思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完成实验角色的转变。

2. 实验操作阶段, 学生主动实验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进来,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现在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 所以大部分实验学生都依靠教师先作一边, 然后重复教师的操作, 存在”鹦鹉学舌”的现象。为了消除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思想, 应改变并且优化教学方法。对于验证性实验其内容要求不深, 主要突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教师的作用是对实验内容、步骤及仪器使用等一一介绍, 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 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而不是包办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能熟练运用各种实验仪器, 具有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多种测量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实验任务, 自拟实验方案, 独立完成实验现象的观测、分析与处理[2]。由于实验的一些不定因素, 实验中可能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分析解决, 传授学生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 建立完善系统的考核制度, 严格细化实验考核

实验课的考核没有严格的标准, 考核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 挑选某个实验作为考试题目或者以实验报告做为评判的材料等等。单一的、不系统的实验考核制度也是造成抄袭报告、被动上课的原因之一。因此,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对于加强学生实验课操作, 提高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实验考核阶段存在的问题, 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评估制度。打破以往仅仅依据实验报告或者某个实验的操作情况确定学生实验分数的局面, 改善实验考核管理参差不齐的问题。综合考虑多元化因素, 制定综合性的全方面的考核制度。通过教学实验活动, 考核制度应该包括4个方面: (1) 将实验预习纳入考核内容之中,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 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进实验室。 (2) 严格课堂操作环节, 教师准确记录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 对于两人一组的实验保证两个学生都独自操作。根据实验情况确定平时成绩。 (3) 重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成绩具体可以从书写质量、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原始数据及数据整理、总结、分析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 得出结论等几大方面细化考评。例如:戴维南定理实验, 如果采用EWB软件来实验和采用仪器设备两者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如何分析实验中的这种情况。设计性实验, 如采用PLC设计电动机的正反转, 报告必须反映设计出来的梯形图, 程序等等。 (4) 规范最后实验考核。学生从实验考题库中随机抽取考题, 单独实验。每一个考核实验都制定出评分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所用时间当场打分。从上述4个方面出发, 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 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看似老生常谈, 但是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实验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特殊功能, 不断探讨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改革, 努力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效率, 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项永恒的主题。

摘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与心得, 系统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电工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建议[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2

浅谈《电工基础》的创新教学 第9篇

一、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引导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 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 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 对教学内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 又要不囿于教材, 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 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要改变现有教材中对知识点的陈述性排列结构为小课题探索研究性矩阵结构, 强化知识点的建立过程教学, 将平铺直叙、权威定论式描述方法改变为论证求解、层层剥笋、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问题研讨方法。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 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权威论断性知识点的继承性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现象、总结规律的开拓性学习。

如我在进行“电磁感应现象”定性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教学时,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并通过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 创新设计导体运动、磁场不动的实验和磁场运动、导体不动的实验, 独自进行验证并评价观点。把操作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自主探索发现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 让学生分享创新发现的成功乐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我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陈述性的知识答案, 而是努力创设“望梅止渴”的情境教学, 把“梅子” (知识点) 打扮得引人注目一些, 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吸引学生主动进入教学环境, 启发引导学生在列举磁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时会遇到几种情况, 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异同, 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二、进行教学手段创新, 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幻灯片、录像带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 便于创设情景, 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 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培养其创新认识, 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 它能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 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 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 通过一个程序控制正电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 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 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 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加深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 化解了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 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微观的物质宏观化, 静态的效果动态化, 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认识,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进行教学管理创新,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在《电工基础》绪论教学中, 我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 社会对职业的挑战将更加复杂多变,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职专生要有关注自身未来前途命运发展的危机感, 从而增强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教育学生要胸怀爱国之志, 增强勤奋学习, 努力成才的紧迫感。列举本校优秀毕业生的自主成才的具体事例, 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创业成才的自信心。

我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15-20分钟的自主探索学习时间, 做到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 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建立直接的联系, 从思维辨别中感悟学习。以思维训练为目的, 提倡分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及时对学生的创新观点及合理想法进行评价。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 从质疑中学习, 从体验中学习, 从论辩中学习。

通过上述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平时言谈上唯唯诺诺、精神上恍恍惚惚、思想上闭门造车的学生少了, 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增加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教学效率提高了。

四、进行教学评价创新,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非智力因素

的评价, 走出单一以分数评价的误区, 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评价学生

更新传统的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生学习质量好差的绝对静态评价标准, 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取精神、课堂协作、学习行为表现、自主探索能力、成绩上升幅度等发展过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相对动态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我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 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性行为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 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

浅谈《电工电子》课教学 第10篇

《电工电子》是一个理论性、专业性、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所涉及教学内容广, 内容本身也较难掌握。因此, 如何在规定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初步知识, 为各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电器设备在工程中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教学实施的难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完全不适合今天的中职学生了, 这是由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今天的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学习劲头不足, 贪玩, 枯燥无味的电子电工知识根本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终于探讨出了一些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今天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抓好立身之本

要想上好课, 先做好老师。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要做好老师, 这就要求老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 且要专业知识渊博, 能讲、能做, 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提高自己。对于“电工电子”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电工电子, 又要懂得机电, 掌握新国标, 并能实际试验。此外, 热爱自己的职业, 愿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 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2 备好合理教案,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 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那么, 如何备合理性教案呢?在领会教学大纲, 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每备一份教案, 都必须准确的备学生, 备教学资源, 备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第一, 要掌握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 怎么讲学生能爱听, 怎么样学生能听得懂, 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做不到这点就无法和学生沟通, 也就根本谈不上教会学生了;第二, 要准备好课堂所用的教学资源, 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如果上课“抓瞎”那可就“演砸了”;第三,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这是上好课的保障;第四,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语言要和谐、幽默, 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搞好双边活动, 让同学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 化复杂为简单, 降低学习的门槛

“电工电子”对于学生来讲是“天书”, 电工知识更是高级工程师的研究学问, 如果不能让学生轻松地入门, 那是很难走进下一步的。比如我们在讲电阻时是在电路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 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控制电流, 从而改变灯泡的亮度。这已经是很简单的事了, 但这里边实际上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更是很多学生不好理解的。不如我们直接拿两个阻值不同并且相差较大的电阻来做实验, 这样是不是更能直观地显示电阻的作用并且摘出了滑动变阻器的参与。当学生明白了其中道理之后, 我们再在电阻的位置换上变阻器, 这时同学就自然明白了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对教学内容的小小调整就能起到非凡的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4 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学, 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教师教得再“好”也是徒劳, 采用“三注重”的教学手段, 可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4.1 注重电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设备已大量运用于职业技术教学中。模型、示教板、挂图在观察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 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 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 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 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 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 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使得视觉、听觉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 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性和完善性,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指针式万用表使用中的安全注意”时, 其中“不能在电路工作时测量电阻值”和“测量高压时一定要注意触电”时, 我们当然不能实际操作这样的危险动作, 但如果我们能制作一个课件, 让这种危险的过程在电脑屏幕上模拟显示出来, 那一定会加深学生的感观印象, 从而让同学扎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4.2 注重学生自主试验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 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课堂上实践试验就是将试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实验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试验。教师仅提出要求, 作一些必要的指导, 学生可讨论,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试验是《电工电子》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试验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 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试验, 在试验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 促进知识的获取, 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 认识上发生飞跃的变化, 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 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

4.3 注重活跃课堂气氛

只有教师讲, 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烦, 最易疲倦, 也是最缺乏思维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 教学效果最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端庄, 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 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齐、互相调节, 互相促进, 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实验室中实践试验, 让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 互相学习, 互相启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个别学生因各种原因, 学习困难。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倍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为他们出谋划策, 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如采用个别辅导, 区别对待后进生的作业, 时刻鼓励他们, 使他们增强自信心, 逐步提高识图、作图水平和应用能力, 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体会 第11篇

一、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种因素导致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基础差,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尤其是电工专业的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但是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陶行知先生也曾讲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作为电工实习的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

以实例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1.上第一节课时,着重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例如,讲电的应用时,突出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教学贴近生活。强调在实际操作中,若严格遵从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的。通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克服对电的畏惧心理,而且也会产生好奇心。

2.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

应该在实习课中先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操作时,部份同学认为导线连接就是把导线扭在一起就行了,根本没按要求来接,练习极不用心,随意连接一下应付差使。教师应该及时抓住这一苗头,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线头发热等故障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而知道是由于接点不牢靠而引起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一旦通过电流后,就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事例的分析,同学们自然就会意识到正确连接导线的重要性,从而也知道了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师传授基本技能的工作

向学生传授电工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是生产实习课教学的基本任务。

1.正确的操作姿势和动作是掌握技能的前提

教师应对每一个操作姿势,正确无误地给学生示范。要采取总体示范和个别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在操作过程中多次反复示范,常抓不懈。教师要做到“一讲解、二示范、三检查”,要求学生做到“先听、后做、再改进。”

2.为了保证学生能正确操作练习,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发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具体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巡视中,教师除了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纠正不合理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操作姿势和测量方法外,还要注意教育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爱护工具以及爱护设备。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注意及时讲清一些带倾向性及普遍性的问题,多发现典型,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二要采取个别纠正、集体指导、典型示范等多种灵活的指导方式。

三、注重理论与实习相结合

在技能教学中,一般都是将实习安排在理论课后面进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此应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习教学,强化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对基本控制电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这些电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在教学中,学生往往由于看不清而无法深入了解触头系统的整个工作情况。因此,应将接触器的实物拆开,讲清各部分的作用,动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对自锁与连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

实习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阵地。对一些复杂的线路,我们先让学生在电拖实验室用导线自动手接线,并进行检测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让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采用单股硬铜线,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并要求布线趋于合理、美观。并针对每个课题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和技巧。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 第12篇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教师能否对教学实施严格管理是决定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 教师必须对电工课程教学的课堂出勤和纪律进行严格管理, 并纳入到本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中去, 对课堂旷课或违纪严重的学生组织单独座谈, 认真做好转化工作。其次, 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实训教学的管理, 对畏首畏尾的学生要鼓励, 对眼高手低的学生要督促, 对骄傲自满的学生要鞭策, 对调皮掏蛋的学生要批评,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再次, 教师要对每个教学模块及时地组织在“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的测试, 检查每一阶段的教学效果, 以此促进广大学生对电工课程学习的高度重视。

2 结合学科特点, 设置研究课题, 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 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 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 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 更是一个难点内容, 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 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 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 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 我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 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 并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 (1) 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2) 磁铁插入 (或拔出) 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 (3) 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 (4) 通电线圈插入 (或拔出) 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5) 由磁铁改铁棒, 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 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 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 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3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使用价值,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技术理论课, 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技能的基础。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 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 另一个是白炽灯的电路连接, 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 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 灯管发光的瞬间,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 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又如, 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 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 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 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 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理解和运用“电功与电功率”这两个概念。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 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制作模拟课件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 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 而它们对于学生的理解, 掌握概念和规律又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 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 可信度小, 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 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 增强实验效果, 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在教学中, 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 学生感到很抽象, 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 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 变抽象为形象。

5 项目教学法, 让学生在“做中学”

当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 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 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挖掘。若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将会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 而且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拓展他们的思路, 调动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照明电路安装》这一项目时, 教师可布置安装照明电路, 测试相关功能的任务, 完成这些任务必然要用到诸如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电路检测、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等一系列理论知识。一边动手实践, 一边讲解理论, 学生必然乐意接受, 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在这一项目实践中, 还会用到万用表电阻测量的使用、掌握各种开关接插件结构与使用等相关联的知识, 使学生所学得的知识得以反复巩固, 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 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使他们能够相互协作、共同面对任务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6 加强电工实训教学

电工课程的教学都被要求侧重实践教学、侧重技能训练和侧重实际应用, 所以应建立以规范性实践教学为主线,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训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各阶段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例如在安排“某一典型电动机控制电路安装”模块单元时, 先要讲相关的理论模块, 使学生了解电路组成、特点、原理及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掌握有关低压电器的选择和使用知识, 再让学生进行实际安装, 安装完毕经教师通电检查后, 教师就在线路上人为地设置故障, 要求学生进行检修, 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进行搭配分组, 让广大学生在实训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并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就业素质和能力。

总之,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以新思路、新方法的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 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设备条件, 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 综合加以运用。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电工基础》由于概念很多, 理论性较强, 让中职生感到深奥难学、枯燥乏味。为改善这一教学现象, 本文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最优化、新课导入合理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改进《电工基础》的教育教学。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对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物联设备下一篇:未来学习空间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