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线条的意义

2024-05-26

油画中线条的意义(精选3篇)

油画中线条的意义 第1篇

现代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设计”源于近代工业文明,“设计”,一方面意味着制作者更为明确地传达意向指向;另一方面意味着其制作目的直指接受者的接受效果。19世纪中叶,伴随大工业化进程,商业传媒崛起获得迅猛发展,首先为报刊、招贴、包装等印刷品进行设计的“平面设计”诞生并快速发展,随着传媒手段的拓展,“平面设计”的概念得以扩展与延伸。伴随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的加入,“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开始流行(始于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并逐渐取代“平面设计”,其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等。我们现在研究的视觉传达设计当然是立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但这一概念从起源、发展及其恒定不变的核心要素看,它显然保留着远古“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半坡人面鱼纹”这些早期人类代表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几乎全部的基因——制作者、制作者主体意向的视觉造型表达、图像构成、作用于接受者的图形所产生的效果。其中处于关键环节的是图像构成,而图像构成最基本的要素正是线条,这正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一般认为视觉传达设计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文字、图形、色彩。其中文字、图形是可以传达明确意向的符号,是可以单独构成视觉传达图像的,构成它们最基本的要素是线条;相对来说,色彩的意向则是多向度的,一般很难传达明确的意向,常常是辅助、烘托、强化某种由文字、图形构成的意向。所以,我们可以说线条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基本的语言要素。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几乎全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手绘线条?上文所说的“野牛”“人面鱼纹”不是绘画吗?绘画与设计早已分属不同的领域,我们现在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中手绘线条的意义这一主题,不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吗?

固然,绘画与设计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从功能上看,前者侧重于情感诉求,后者侧重于实用信息传达;从意向传达上看,前者模糊、多义,给接受者充分的自己解读和再创造的空间,后者表意明晰、确定,不希望也不会给接受者歧义解读的空间。但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学科划分上看,二者都属于“艺术”门类,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又常常被称为“艺术设计”。既然是艺术,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情感传达。

涂鸦手绘为所有儿童所喜爱,也是人类保留至今的原始本能冲动。当这种手绘出于集体或部族的某种仪式需要,包括线条、色彩以及所有视觉造型元素的整个图像都被赋予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会在历史的演进中层层积淀,形成具有厚重的文化象征。在视觉传达设计造型中保留手绘元素不仅是对厚重的文化积淀的尊重,同时也赋予了图像以历史的、民族的精神力量。既然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制作的目的指向是接受者的接受效果,我们便不能忽视这种精神和情感的力量。我们不否认设计中以机械制图方式所形成的陌生化在“吸引眼球”上的效果,但也不能否认,真正的心理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力量,包括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任何文化创造,只有密切保持与历史文化的亲缘性才能真正获得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

差异性原则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所提倡的。“差异”不是完全不同,也不是颠覆,而是避免同类设计同质化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自己鹤立鸡群从而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手绘线条正是这种最具个性化的视觉造型基本手段——线条的起始、收尾方式,线条中段制作时使用工具的不同、刻画运行的快慢、按压的轻重、笔触的不同角度等等因素都会因设计者不同的审美选择、不同的习惯,甚至不同的心境而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再加上承载图像的材质对线条的某些特点或强化或弱化,从而使需要传达的信息得以凸现。而且,手绘是人类最原始的、至今仍然保留着的本能冲动,手绘线条使接受者心里所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互动冲动是其他线条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图像造型最基本的要素——线条,以手绘的方式呈现不仅仅是设计者个人爱好或习惯,更是个性风格的展现,是对传统的回归,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手绘,可以赋予图像以精神力量,拉近与接受者的距离,在增强与文化亲缘的同时,也给接受者更多的亲切感。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提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返祖”。计算机强大的表现力是促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风格得以快速演变的保障,这都是传统手绘所无法比拟的。我们所说的“手绘方式”完全可以计算机模拟。但我们要想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走得更远,尚需要真正的手绘体验。因为只有真正的手绘实践体验,才能对手绘线条的表现魅力有更多的理解,计算机才能更好地完成模拟。

探析线条在现代油画艺术中的魅力 第2篇

油画艺术虽然源于西方,但是绘画艺术天生有着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能力。线条虽然是最基本的绘画元素,但其形态千变万化,所表现出的节奏韵律和视觉张力也都各不相同,这使得线条成为油画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绘画语言。无论是在东方绘画中还是西方绘画中,线条元素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线条在东西方现代油画中的重要体现

在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的印象派,基本上可以说是广义的写实主义。偏重于对客观自然的准确模仿是西方绘画源远流长的传统。线条初期主要在素描中,代表对象、色块和平面的轮廓。因此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并不是主要的表现方式,只是画面轮廓和形象的辅助工具。显然,在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之前,线条一直没有获得独立意义。即使安格尔在那个时代是一位难得的用线大师,他也仅是把线条的功能拓展到图案花纹的形式。直到后来的梵高,才成功的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寄托在千变万化的线条之中创造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姿态的线条:直线、曲线、弧线、旋涡状的花体线等等。这些线条的运用看似凌乱无章,其实严谨有序,展现了艺术家高潮的艺术水准。而当时的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也是极富影响力的艺术家,擅长运用流畅、简单、具有方向感的线条作画。他对于线条的锤炼程度可谓极致,而线条在他的创作中也始终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以说,马蒂斯作品中的每一笔都是在反复思考后才落下的。不论对象是人体还是静物,他都会先作非常多的小稿,也许是素描,也许是速写,直到反复思考之后再定稿,然后再将先前的小稿在脑海中幻化成张弛有度又极富韵律美感的线条,最后把它们全数倾泻在画布上。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线条是集绘画与表现多种效果的要求于一身的造型语言,远远不止于外形的边界,不仅要准确的表现出事物的质地、分量、体积、动态、空间,更要表达出艺术家的个性以及对事物的内心情感。中国绘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到今天都在使用线条,但凡中国的线条,都很厚重,有力量,有变化,有情感,有姿态,有生命力。因此“线”的表现技法所蕴藏的自然之道、事物哲理使线条拥有无上的魅力。中国大部分的现代美术代表人物基本都是自幼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艺术家,例如林风眠、常玉、关良、庞薰琹等等。他们少时学画的岁月胜过异国的求学生活,那流畅的水墨、淡雅的色泽、富有韵律感的线条使得他们的油画创作往往都带有浓郁的东方情调。

线条在东西方现代油画中的相互融合

从东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看,两者正在相互慢慢融合。以线造型的作品在东西方绘画艺术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内在精神的传达和艺术家个性情感的寄托。

中国现代油画家自新美术运动以后留学归来就一直秉承融东贯西的创作理念,希望能从西方油画的视觉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绘画,寻求中西方文化精神与绘画技巧的融合,以期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化艺术作品。20世纪以来的西方画坛既保持了西方绘画原有的精髓,又借鉴了中国画中的传统,这不仅提取了传统国画的线条技法,体现中国绘画的博大与精深,又融合了西方现代美术创新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绘画语言。中国画的线条元素对于现代油画的创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不仅仅是中国油画家追求中西方绘画元素的融合,西方的现代主义的代表梵高、毕加索等绘画的作品中无一不流露出对东方艺术的有意识的借鉴。擅长使用线条造型和分割空间的马蒂斯,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他曾专门研究过东方的地毯,将这些传统纹样中的线条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中,通过简洁的线条来体现一种奔放和热烈,蕴涵了强大的生命力造型。可以说,中国艺术对于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不仅是绘画技法,连哲学思想都明显的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小结

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在继承中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是东方的绘画语言还是西方的绘画语言都是出于艺术家内心对外界的感性认识。这绝不是简单的视觉传达,更不是对客观自然的临摹再现,而是艺术家们用线条在自己的油画创作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对于现代艺术家而言,即便是一个超写实的画家也不是机械地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客观事物,以线造型的作品更需要画家对所表现的物象有着极高的敏感性,所有的线条不是为了讲究形式美,而是作为“意”的载体,“意”不足,形也会变成“非形”,没有感情和精神的作品是无法感动他人的,这是关乎艺术修养的技巧问题。

因此,线条本身是有生命的,是艺术家们个性化的精神体验和情感的寄托。正因如此,线条技法才会呈现出发散性的发展,出现了东西方不同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灵动愉悦的线条还是孤独寂寞的线条,都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精神的载体。精神性本就是艺术的特性,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几乎在每一位现代油画家的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精神性影响,这是一种融入血液、渗入骨髓、直达心灵的感染。艺术家们用线条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突破了对事物的客观描绘去追求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在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是高雅的艺术。从古至今的现代油画大师们的艺术之所以能呈现出如此迷人的魅力正是因为他们的艺术都是源于他们内心真正的和真挚的感情和高深的艺术修养。

论线条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意义 第3篇

在达·芬奇还没有创立明暗渐变法的文艺复兴前期, 明暗调子对比的画法还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出来, 画家们的素描观念更多是借助线条来说话。其实, 西方古典素描的精髓并不是在明暗的效果, 而是在于通过线条所表达的形体。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素描并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单色画, 而是指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为绘画作品所做的草图, 为大型题材的作品所做的局部练习图, 在现在看来, 这些草图当然也具备独立艺术作品的意义。如果只将素描作为单色画来理解, 就无法凸显其造型的重要意义。素描只有作为草图来理解, 才能彰显鲜活的造型感受, 从而拓宽素描的表现力, 开辟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一、对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是对应当代艺术教育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有效起点

线条的严谨性能产生精湛的写实艺术, 即便对色调把握极尽微妙的写实画家, 他也不会放松对一根线条的处理。例如, 当代西班牙画家洛佩斯就有大量以线条描绘的素描作品, 那些朴素的线条在理性精神的驾驭下愈益显示出浓烈的当代气息。如果将线条独立提出与画面联系起来进行形式研究, 那么线条无疑就是抽象绘画的观念起点。我们可以从马蒂斯的线条中找到单纯简练的形式之美, 可以在当代表现主义奥尔巴赫的素描中感受到线条所张扬的粗犷直率的情绪。对于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 一方面可以紧密地连接着传统教学的写实造型观念, 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地开启学生感悟内在形式的潜质, 从而以实现从传统写实的基础塑造向当代多元表现手段的过渡。因此, 在素描教学中强调线条的造型作用, 是对应当代艺术教育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有效起点。

二、对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对当今艺术应试化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 应试化教育有着“短平快”的特点, 就是对作画的时间、整体的大效果, 以及作画速度都提出了要求。在这个前提下, “快准狠”的线条无疑会比空洞的光影效果来得更加明确有效。明暗的大效果必定建立在对轮廓线、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等形体位置的准确描绘的基础上, 这一步工作一旦到位, 明暗效果也可以迎刃而解。所谓“快准狠”的线条也就是做到“干脆、准确、肯定”, 学生一旦拥有这样一种线条功力, 无疑是手握了一把应对考试的利刃。而线条训练也体现在速写教学环节的强调上。

另一方面, 坚实严谨的线条是写实素描内在功力的基本体现, 素描最终呈现的效果依然要还原到视觉整体的最初感受上来, 素描的长期作业尤其不能偏离这样一个原则。在教学中, 学生在长时间的“磨调子”当中, 有可能会带来对基本形体观念的忽视, 这在应试化的教育中极为不利。相反, 坚实严谨的线条更为直接地达到造型这一目的。

三、对素描教学中线条的强调上升到素质化教育上, 意义更为凸显

上一篇:半导体制冷技术应用下一篇:投资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