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学院范文

2024-09-21

南广学院范文(精选8篇)

南广学院 第1篇

一、改变考试观念, 明确考试目的和意义

以人为本是所有考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考试的最终意义就是实现人的综合发展, 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不断地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 而不单纯是学会某些知识, 更不是为了单纯的分数。不断调整考试内容, 增加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内容的考察, 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核, 对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培养健全的世界观———凡事都需努力才能得到、人生观———知识改变命运、价值观———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展现考试的重要意义。

两种考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不一样, 但都以考试为手段来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显然, 在当今社会, 知识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趋势。因此, 师生都必须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1. 树立考试不是为了获得该门课程成绩, 而是作为前期学习效果的总结的观念。

考试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平时学习中的漏洞, 通过考试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考试时被一个知识点难住, 绞尽脑汁把问题解答上, 回头再看书本, 突然感到豁然开朗, 对整本书的知识结构突然理解了很多, 这往往会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考试“查缺补漏”功能的体现。

2.

树立考试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结束, 而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方式的观念, 这是进入学科学习的起点。通过考试, 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断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观念, 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课程本身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学习结束, 而恰恰是一个新的开始, 学生在大学的几十门课程的学习后, 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为真正的专业研究选择方向。

3. 建立考试后的信息反馈机制。

考试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健全的反馈机制, 善于听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 并加以分析和反思。比如:放宽成绩录入时间、降低教师授课人数, 让教师有时间认真阅卷;增加考试工作人手, 及时到各系督导阅卷、归档工作。让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有精力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考试目标,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考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满足学生人本地位的前提下, 还要帮助他们不断地发挥个人潜力, 激发潜能, 崇尚个性和创造力, 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1. 考试目标应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尊重学生的个性、崇尚个人的创造力应该成为考试的首要目标。只有这样, 所有的学生才能够在考试中, 根据个人的情况, 获得不同的滋养, 不断地促进自己进步。尊重学生的人本地位和个人价值, 更是时代的要求。

2. 考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只有将考试的目标和平时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不仅仅提高考试质量, 同时还能够提高考试的效果。通过考试来对教学进行管理和督促, 不断地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便于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三、针对课程特点, 丰富考试形式

书面考试依然是现在考试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说, 考试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关键因素, 这必然将是一种片面的考核方式, 很难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 要不断地对考试形式作出调整和改进, 最大限度地彰显考试的“人性化”特点。

1. 要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

大学课程考试基本测试形式通常可采用以下六种: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操作团队考试、面试、成果性考试、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这六种考试有各自的优点、侧重点, 也有各自的缺点、偏颇之处。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 选择恰当的考试测试形式, 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 分阶段进行考试,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过程, 因此说单纯地依靠某一次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就很难正确、科学地估计教学效果。所以要间断性地进行考试评价,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考试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学习, 这对于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课程结束后, 教师再出若干个综合题, 由学生自主选择, 以开卷的形式考试。教师在学生完成章节作业之后, 安排作业回顾, 总结学生答题情况, 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作解答或在学生中开展讨论, 鼓励创新,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阶段性的考试, 可以有效地反思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合理的查漏补缺, 这对于知识的巩固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 这种考试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减小压力, 让他们不断地成长、成熟, 不断地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紧扣时代脉搏, 更新考试内容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不再简简单单地强调知识的学习, 更强调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及对于社会的贡献。必须要在考试内容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考试, 帮助学生从考试中建立自信, 让他们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 实现个人价值。

1. 命题要突出能力考核, 要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激发个人思考。

大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人本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能动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熏陶, 让学生不断地通过考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成功地完成相关的闭卷考试, 同时也要完成某些开放性考试, 比如口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课程论文、计算机仿真等考试形式。同时在进行考试成绩汇总的时候要改变相关的比例, 增大平时教学成绩和动手操作成绩所占的比例,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个人能力的拓展, 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考试管理方面, 要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不断地促进考试成绩的整理和管理, 让教学体现现代化的特色,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命题要体现开放性。

考试的命题要着重从培养目标的全局出发, 要反映出课程教学的目的, 而不是课堂教过的和教材中存在的内容。这种开放性表现为很多方面:试题的内容开放, 不再仅仅限于课本和教材的知识, 而是把知识变活, 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和应用能力;试题答案开放, 让学生不再刻意地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 提高应变能力;答题方法的开放, 提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思路打开, 不断地完善自我。总而言之, 只有不断实现开放性的教学和考试方式, 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面对考试的勇气, 只有如此才能够从考试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3. 评分标准人性化。

命题的开放性同时也决定了评分标准的人性化。必须要从根本上打破考试评分的单一性, 因为单一性和标准化的答案, 只会束缚学生的思想, 无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研究, 提倡创意想法和创新思维, 在判分过程中要凸显对于这些方面的强化。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拥有更多独立的空间, 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 能够激发他们的能力, 以更加完善的自我走向人生。

4. 建立题库。

人才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制度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建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通过考试督促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 把学生塑造成为有灵性、有智慧、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不仅仅要做好考试内容的准备工作, 同时还要在考试的形式上做好工作, 不断地完善考试机制, 狠抓考风考纪, 进行严格管理。同时, 要在制度上对考试进行严格管理, 将考试守则记录到教学规章中, 并实现考试和教学的统一, 只有这样, 才能够实现考试和教学“双管齐下”。

这就需要组织好命题队伍;研究学科的考试目标, 制定考试大纲;研究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比例, 保证试题中的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应合理、恰当;完善试题试卷的编制、试测、调整和审定等流程与制度。

考试时, 由教务处负责抽题、抽卷。各系部在利用试卷 (题) 库时, 根据实际授课内容的更新等因素, 每年需有20%的内容充实和更新。

5.

从管理上入手, 规范考试的组织和程序, 严肃考风考纪, 加大对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理力度和速度。

五、教务部适度放权

将考试组织权下放到各系, 除全校性的公共课:大学英语、“两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外, 全部由各系自行组织, 教务部组织的公共课考试, 由于涉及面广, 考试安排和组织上需要教务部协调组织, 所以由教务部安排。开展多种经营, 拓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领域, 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 筹措经费, 保证校内考试的资金和设备。计算机、英语考试逐步实现无纸化, 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 写作、编程等题目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节省人力, 节约纸张。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简介 第2篇

息传播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四年制、本科层次独立高校。并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学院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成立于2004年6月,2004年9月16日举行揭牌仪式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林先生任学院法人代表、董事长。中国传媒大学原校长刘继南教授任学院院长。被誉为国内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独立高校。

中 文 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创办时间:2004-6-19

外 文 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Nanjing

别:独立学院

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董 事 长:蒲树林

所属地区:中国、江苏 现任校长:刘继南

南广简介

学校位于景色秀丽的方山风景区脚下,校内碧草如茵,环境幽雅,建筑错落有致,与方山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南广占地1600亩,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14个系,34个本科专业,88个专业方向。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新模式、新机制,致力于为全国广播电视等信息传领域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

鸟瞰南广

[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加强学科建设、全面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心,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院现在不仅有一大批在教育界、传媒界享有盛名、卓有成果的老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品质好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实现学院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普通类和艺术类学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证书,2007级(含2007级)以前毕业生经中国传媒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自2008级学生开始,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信息

学院院长

学院院长

刘继南,女,汉族,1939年2月生,湖北省孝感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65年起一直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和担任领导工作。刘继南多年致力于高校管理、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并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任中国邮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邮电高校学组组长。所任职务: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院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理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协会副会长。

办学特色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新模式、新机制,致力于为全国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成为中国传媒界重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媒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学院派影视节目创研制作基地。

师资力量

鸟瞰南广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加强学科建设、全面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心,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院现在不仅有一大批在教育界、传媒界享有盛名、卓有成果的老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品质好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实现学院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0年09月,共有教职工716人,其中专任教师589人。另从国内外业界、学界聘请了180多位教授、专家任兼职教师,大大充实了我院的师资力量。

院系设置

学院共设有语言传播系、新闻传播系、艺术传播系、广播电视系、动画系、媒介管理系、国际传播系、信息技术系、艺术设计系、摄影系、数字媒体艺术系、语言文学系、基础教学部、公共英语教学部等14个系部。开设34个本科专业,88个专业方向。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教学型、国际化的高等院校。成为中国传媒界重要的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集传媒内容研创和影视节目制作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近期目标

鸟瞰南广

在“十一五”规划末期,将南广学院办成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在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机制、新模式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综合性——学院将延承校本部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坚持“以特色带综合,以综合强特色”的思路,使各学科交叉渗透、相互支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有机结合,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学科体系。

教学型——学院以培养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重点,坚持“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工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建设若干科研基地,逐步适量地发展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学院将顺应信息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嫁接与整合信息传播教育国际资源,延聘国际化师资、培养国际化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利用自身独有的机制,加速传媒教育国际合作的进程。

鲜明特色——特色办学一直是中国传媒大学所秉持的重要办学理念,也是南广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南广学院区别于中国传媒大学,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传媒人才为重点;区别于浙江传媒学院等专业院校,有中国传媒大学校本部的强大后盾和支撑,有更加灵活的办学机制与模式;区别于其他独立学院和办有传媒专业的综合类院校,是全国唯一的从事传媒高等教育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一个“基地”——南广学院作为中国传媒界重要的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传媒大学以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传播发展需要的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相比,更注重人才的应用性与适应性,更贴近媒体的运营需求。与中国传媒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形成南北呼应、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

发展历程

200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2004年10月14日首次院长办公例会召开,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2004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首届团代会召开。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光胜,学校部副部长周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吕学武、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院长许学峰、廖祥忠,学务部部长战琦、总务部部长张继铁等领导以及各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2004年12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首届董事会召开,董事长蒲树林,院长刘继南及董事高福安、丁俊杰、许学峰、江浩、章安强、张景春、刘亚文,中国传媒大学校办副主任张树庭、南广学院秘书长魏峰参加了会议。

2005年1月15日教育部独立学院检查专家组一行四人在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陪同下莅临我院。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刘继南、南广学院董事长蒲树林率南广学院领导及学院各部门负责人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南广风光

2005年3月5日南广学院召开新校区基建工作协调会。南广学院董事长蒲树林、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刘继南、党委书记苏志武、副校长于利、基建处处长曹银生、南广学院股东单位领导、江宁区科学园领导、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05年5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一行莅临我院。

2006年8月17日经南广学院董事会研究决定,将九月十六日确定为南广学院校庆日。

2006年8月21日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刚刚在北京参加完“第三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的世界大学女校长代表64人莅临我院参观。台湾世新大学前校长成嘉玲女士、美国迪拉德大学校长玛瓦琳尼·秀茨女士、芬兰坦佩雷大学校长克里斯塔·微兰托拉女士分别代表来访的大学校长们作演讲。随后,校长们分别在“世界大学校长林”和“国际传媒友谊林”植树。刘继南院长与来宾代表为“世界大学校长林”揭幕,蒲树林董事长和来宾代表为“国际传媒友谊林”揭幕,刘继南院长与台湾世新大学前校长成嘉玲女士一起为成女士捐资修建的“嘉玲苑”揭幕。

2006年8月30日经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批准,中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总支部委员会改建为中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党委会由冯克庄、陈逸男、丁海宴、张五洲、张卓军等五位同志组成,冯克庄同志担任党委书记,陈逸男同志担任党委副书记。

2006年9月11日南广学院06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学院体育场隆重举行。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王湛、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南京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郭秀君等嘉宾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副校长高福安、袁军,中国传媒大学前校长、南广学院院长刘继南,南广学院董事会董事长蒲树林,董事张景春、章安强、江浩,还有中国传媒大学二级学院各院长和南广学院院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南广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冯克庄主持,约有2500多名06级新生、新生家长和南广学院教职工参加。

2006年12月27日我院举行教授受聘仪式,院长刘继南向28位教授颁发聘书。

2007年3月5日我院在主教学楼前举行了2007年春季开学升旗仪式,这是我院首次举行新学期开学升旗仪式,标志着我院正规化教育步入新的阶段。冯克庄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阐述了刘继南院长“大楼、大师、大树、大器”的办学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风光

2007年3月12日我院为期两月的“双月绿化大行动”正式展开。张景春董事在动员会上做 “关于南广学院基建和绿化工作的报告”。冯克庄书记、陈逸男副书记分别做了动员和具体部署。在刘继南院长、张景春董事等领导的带领下,师生们在西校门新建苗圃里亲手种植下了数百棵桂花树。为有效配合此次活动的开展,学院将发起主题宣传周,宣传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院学务部、团委还将举行“双月绿化大行动”征文、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2007年3月25日随着我院师生人数不断增加,学院声誉不断提高,南京市公交总公司决定,运行在南京火车站至江宁大学城之间的公交线路“南金线”从本月23日起正式改名为“南广线”。

2007年4月5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同志一行三人,由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维嘉等陪同视察我院。

2007年4月10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带队的全国广电系统领导一行15人莅临我院视察工作。在我院领导陪同下,金德龙等领导参观了我院主教学楼,了解了我院的建设、教学等情况。参观结束后,各位领导题词留念,并来到“国际传媒友谊林”植树纪念。

2007年4月19日南京市江宁区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东南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召开,南京市江宁区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正式启动。

2007年5月9日受刘继南院长盛情邀请,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仲呈祥、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重大题材办公室主任张志敏、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春武、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张德祥一行6人莅临我院视察并指导工作,并在我院“国际传媒友谊林”植树纪念。

2007年5月11号我院“学风建设”网基本建成。网页分为“学风建设会、制度建设、各系工作、学风通报、我与学风”五方面内容,学风建设网将在学风教育方面加强对学院学生的教育与对外宣传。

2007年5月16日南京市委副书记缪合林一行莅临我院视察,并与我院刘继南院长、冯克庄书记、丁海雁副院长、陈逸南副院长在学院会议室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并在我院院领导的陪同下,在我院“国际传媒友谊林”植树纪念。

2007年5月31日新闻传播系携手《现代快报》成立我院首个学生记者站。

2007年6月6日—8日我院由院党委副书记郭秀君一行十二人前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宁波万里学院,考察学习宣传和学生工作情况。

2007年6月15日我院与北京京都英才文化发展中心达成合作协议,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刘继南院长任主任,丁海宴副院长、萧延华任执行副主任,全面开展各类合作项目。项目包括:开展联合办学、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北方培训基地”、校园经济及装备项目等,期限五年。

2007年6月26日南广学院学报《传媒与教育》创刊。

2007年8月6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张莉,著名播音主持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秘书长李瑞英一行到我院参观访问。刘继南院长和陈逸男副院长陪同张莉、李瑞英一行参观了我院。

2007年9月9日07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我院新落成的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任彦申、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丛懋林、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耿乃凡、凤凰卫视资讯台台长钟大年等嘉宾出席了典礼。中国传媒大学苏志武校长、高福安副校长、袁军副校长等校领导,南广学院董事会蒲树林董事长及其他董事会成员,南广学院刘继南院长及其他院领导,校本部各二级学院院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开学典礼。

2007年9月12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系(简称CUCNPD)成立大会在南广大讲堂隆重召开。

2007年9月20日图书馆新购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已开通试用,我院师生可在校园网内免费阅读或下载。

2007年10月17日学务部组织召开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工作启动会议。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南广风光

2007年10月20日我院2004级共803名同学参加的首次校本部学位计算机考试顺利结束。校本部教务处处长黄侃、计算中心主任刘立新亲临我院指导,充分肯定了我院考试各项工作的周密组织和安排。

2007年10月28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四川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007(第九届)四川电视节于10月30日圆满闭幕。

2007年11月22日江宁区人大代表选举第八选区南广学院分会场投票仪式在教学楼前广场举行。

2007年12月4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育基金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我院召开。

2007年12月5日首届江宁大学城动漫节开幕式在我院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刘继南院长、冯克庄书记等院系领导,南京动漫协会秘书长张国梁出席了开幕式。

2007年12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一行抵达我院视察。许嘉璐一行在我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校园,并在教学楼前与我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合影留念。许嘉璐还饶有兴致地来到“校长林”,在那里亲手种下一颗桂花树。随后,许嘉璐来到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与我院师生代表进行会谈。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王湛、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等领导陪同。座谈会由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冯克庄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维嘉,我院院长刘继南、董事长蒲树林等领导和师生代表五十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2008年1月1月15日,学院2008年教职工大会在南广大讲堂召开。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冯克庄、副院长丁海宴、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陈逸男分别向大会作学院工作报告、教学工作报告、人事和财务工作报告。刘继南院长及全院近500名教职工到会。院党委副书记郭秀君主持会议。

2008年2月23日上午9:00,学院第十三次董事会在南京多伦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学院董事会成员江浩、章安强、张景春、刘继南、高福安、袁军、冯克庄和陈逸男出席会议,学院领导丁海宴、郭秀君和王小鹏列席会议。

2月25日,学院首批共十九名学生前往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迪斯尼管理课程学习。

2008年3月6日下午两点,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茶话会在学院行政楼309会议室隆重召开。

2008年4月28日,由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刘继南院长和动画系4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8年5月27日,院党委副书记郭秀君代表全院师生,前往江苏省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201568.8元,用于在5.12地震灾区定向援建一所希望小学。

2008年6月6月4日,学院2008年合同期届满人员考核动员大会在教学楼三区114教室举行。院考核领导小组成员、院考核委员会成员、各部门考核小组成员及154名合同期届满人员参加会议。

2008年5月29日—6月6日,丁海宴副院长、国际传播系刘林利主任及部分教师前往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西班牙洛维拉比尔吉利大学等2所合作办学院校交流访问,探访我院留学生。

2008年6月22日上午九点,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和首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千人报告厅内隆重举行。

2009年1月1月刘继南参观考察浙江横店影视基地。

2009年1月8日 学院召开2009年教育基金科研项目评审会。

2009年1月25日——2月2日我院师生赴泰国参加第6届d’Catch国际学生纪录片交流项目。我院广播电视系的5名同学在郑隽尧老师的带领下赴泰国曼谷参加了第6届d’Catch 2009’国际学生纪录片挑战赛。此次挑战赛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大众传播系主办。

2009年2月19日 我院举行教研室主任培训交流会

2009年2月24日 我院与迈阿密大学汉弥顿分校美国之音学习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我院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汉弥顿分校美国之音学习中心正式签署两校互换师生、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

2009年3月5日 加拿大卡普兰诺大学与我院商讨合作计划。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冯克庄等领导与加拿大卡普兰诺(Capilano)大学的Susan Watson女士和卡普兰诺大学的中国代表简渊智,就双方办学情况进行了交流,并初步表示出合作意向。

2009年3月17日 学院第三届双月绿化大行动全面启动

我院第三届双月绿化大行动动员大会在图书馆前广场举行。刘继南院长、学院基本建设总指挥张景春等领导出席动员会。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郭秀君主持,1500多名师生员工参加活动。

2009年3月18日 学院成立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2009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沈纪一行赴我院参观座谈

2009年4月8日 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熊杰访问我院

2009年4月27日 全国50多家城市电视台领导来我院参观指导。来自全国50多家城市电视台的领导来我院参观,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冯克庄、副院长丁海宴、党委副书记郭秀君热情接待来宾并陪同参观。

2009年5月数字媒体艺术系今日成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学院系别增至12个。

南广风光

2009年5月12日“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学院党委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行政楼101会议室集体观看“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现场直播。

2009年6月3日 丁海宴会见加拿大圣尼嘉国际学院访问团

2009年 7月8日 教育教学总结会召开。

2009年8月28日 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全面铺开

2009年9月2日 新学期食品安全动员大会召开

2009年9月6日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南广分院今日揭牌

2009年9月22日 我院被评为2008“绿化达省标单位”

2009年10月1日我院赴美国迈阿密大学短期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2009年10月10日 广播电视系喜获“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多项大奖

2009年10月1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莅临我院参观指导

2009年11月2日第三届读书节开幕式隆重举行

2009年11月4日“枫叶红了”南广电视台两周年台庆典礼隆重举行

2009年11月1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钱洪良一行来访我院

2009年11月27日 越南胡志明国家行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代表团访问我院

2009年11月28日 省传媒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

2009年11月26日 我院获“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4日 《南广大黄页》即将发刊

2009年12月28日 我院被推选为江苏省影视动漫协会理事单位

2009年12月29日 我院2010年法国文化教育体验游项目开启

2009年12月30日 我院优秀教职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2009年12月30日 2010年新年音乐会隆重上演.2010年1月3日 我院广电系教师研究课题获中广协会立项

2010年1月5日 我院与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实习基地

2010年1月7日我院招生宣传片在江苏城市频道播出

2010年1月8日我院召开201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工作会议

2010年2月1日 郭秀君参加江苏省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2010年3月5日我院四川绵竹实践教学基地挂牌

2010年3月11日 我院喜获省高校“文明食堂先进单位”和“文明宿舍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10年3月12日 我院纪念我国第32个植树节活动今日启动

2010年3月18日喜报:我院喜获“2008-2009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3月18日Music Radio 中国Top排行榜南广校园拉票会火热上演

2010年3月18日我院动画系学子作品再次入围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

2010年3月20日我院艺传学子荣获第六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全国金奖

2010年3月25日 我院召开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2010年3月29日 我院五名学子入选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形象大使

2010年4月1日 我院学子当选广州亚运会校园传播大使

2010年4月9日 十二月影像季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隆重召开

2010年4月14日 我院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主办公益事业

2010年4月16日 我院举办“爱在蓝天下,清泉汇西南——为西南灾区募捐主题晚会”

2010年4月21日 我院下半旗志哀 悼念玉树地震遇难者

2010年4月28日 广播电视系与四川绵竹台合作项目正式开启

2010年4月28日 中科大洋数字媒体技术培训基地落户我院

2010年5月3日我院学子荣获超模环球大赛中国区亚军

2010年5月13日 我院学生作品入围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2010年5月15日纽约城市大学斯图尔特教授来我院讲学

2010年5月16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来我院举行讲座

2010年5月17日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卓伯棠来我院举行讲座

2010年6月1日 我院与芬兰坦佩雷大学举行合作交流会

2010年6月9日 我院广电系师生参加上海电视节“MIDA导演计划”活动

2010年6月20日 我院举行2010届毕业生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2010年7月5日 我院在北川县广电局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2010年7月26日 我院摄影学子当选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会“校园传播大使”

2010年8月31日《大学生拍世博》特别节目暑期在旅游卫视播出

2010年9月14日 媒介管理系校外实践基地“落户”普华永艺公司

2010年10月13日 “成名在望” 演唱会校园巡演南广站拉开帷幕

2010年10月16日“血液有限,爱心无限”我院义务献血有序进行

2010年10月27日 美国IPOP推介会在我院举行

2010年10月30日 我院第七批参加迪斯尼实习项目学生即将赴上海面试

2010年11月6日 第二届高校模拟新闻发布会在我院举行

学院风光

2010年11月11日 学院新一届董事会召开蒲树林任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会议选举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蒲树林董事长为南广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和学院法人代表。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董事会章程》,新一届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

2010年11月27日 江苏省2011届传媒类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我院举行

2010年12月我院举行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2010年12月2日 “梦响媒管VS魅力广电”明星辩论表演赛激情上演

2010年12月6日 我院2011安全工作二级责任书签订仪式举行

2010年12月7日 我院师生代表聆听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

2010年12月15日 我院召开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监考培训会

2010年12月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中央领导视察校本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7日下午到校本部视察,就加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一同调研。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等陪同调研。

2010年12月27日 我院五党支部获“最佳党日奖”称号

外交合作

学院风光

2007.4.25 我院与德国吕奈堡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

2007.8.30 国传系代表团出访巴西合作学校(巴西南大河州天主教大学、联邦大学、及巴西圣保罗大学)

2007.10.29 我院与英国莫桑比克大学达成合作意向

2007.11.01 韩国艺苑艺术大学来我院参观访问

2007.11.06 芬兰坦佩雷大学校长Krista Varantola做客南广

2007.11.30 国际传播系代表团圆满完成对西班牙驻上海领馆交流考察工作

2008.02.26 国际传播系与德国吕奈堡大学访商谈合作事宜

2008.03.03 意大利著名诗人赴我院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2008.05.19 泰国Chulalongkorn大学访问团来我院交流访问

2008.09.18 德国埃森大学访问团与我院洽谈合作办学事宜

2008.10.14 意大利著名教授Casacchiamodified到我院讲座

2008.10.26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教授再访南广

2008.10.28 日本NHK电视台著名女主播做客南广

2008.10.28 我院荷兰语新闻专业师生应邀参加中国—荷兰校友会

2008.10.31 学院举办中荷文化交流座谈会

2008.11.23 埃及两大学校校长来访 突出校友

任曦 2006年江苏卫视《绝对唱响》总冠军

郭子渝 偶像组合HIT5成员(队长)

余声 安徽卫视当家主持人 第59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冠军

浅谈新建南广铁路路基填筑试验 第3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实验;结论

一、试验路段的确定

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路基全管段施工,同时结合分部管段路基主要集中在IDK186+900~IDK189+000段,而且管段内路基均涉及到半路基半路堑施工,路基试验段选择在IDK188+560~IDK188+660段,他很典型的代表了分部管段的路基工程实际情况。

二、试验目的

通过改良土、渗水土及A、B组填料试验段施工,我们将确定如下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通过试验对比,确定现有施工工艺的调整方向;通过试验确定各施工区段的合理长度;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系数并确定合理的控制填层厚度; 通过试验确定各区(基床以下和基床底层)合理的碾压方式及遍数;通过试验确定检测过程的合理性。

三、工程概况

IDK188+560~IDK188+660段路基试验段区间,填筑高度为3.34m,试验段填筑基底最大宽度为23.62m,总填筑方量1700m3。

四、机械及人员配置

本试验段施工由二分部第4架子队负责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为李川,质量负责人为蒋光青,试验负责人为邱永兵,测量负责人为杨春,同时有相应的技术人员配合共计24人。

五、试验段填料的选择

(一)A、B组填料(包括渗水土):试验段采用的B组填料主要来源于IDK188+600右侧4.2km处小顶冲取土场,该处取土场在原天平至藤县公路右侧,存为石料厂,取土便利在附近是最好的A、B组填料料源,合格料可开采量达100万m3。

六、试验段施工工序

(一)A、B 组料:原材料取样试验→破碎→挖装运输→摊铺平整→碾压→检测→分析→确定参数。

(二)改良土:原材料取样试验→改良土拌合→运输→摊铺平整→碾压→检测→分析→确定参数。

七、路基试验段施工

(一)填筑施工前准备

1、填料的选择和室内试验:土样取样后,进行颗粒级配分析、颗粒密度、标准击实等试验,以确定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2、填筑前的基础处理及标高测定:填筑前的压实及标高测定:基底先经平整处理并经压实处理,当达到规定压实度后,测量场地的标高。

首先按设计断面将中桩测设好,并按实际断面高程放出路基填筑边线,(路基填筑每侧加宽50cm),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在边桩外设护桩,将边桩位置保护好。

本段地基为粘土,则将表层土全部挖除,并按要求填筑碾压找平,并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保障施工时场地内不积水。清除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并能达到地基相关指标。

(二)试验段填筑施工:1、路基填筑:(1)根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路基填筑第一层只检测孔隙率n及动态变形模量EVd来评估。(2)根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路基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的分层要求。(3)根据现场填料及压实设备情况,决定第一层最大松铺厚度控制在25cm;施工时在检测合格的基底上恢复线路中边桩和边桩,每3m设置一个断面,测设出中边桩的高程,用红色橡胶带绑住作为标记,同时用水准仪校核。(4)用一台CAT320挖掘机从小顶冲取土场取土,4台20t自卸汽车运输车运土,每台自卸汽车的运量为16.8m3(车料容量:5m×2.4m×1.4m)。施工前在碾压平整的基底上用均匀白灰撒出方格网,基底两边各加宽50cm,方格网尺寸6.0m×9.3m。白灰洒出网格后派专人指挥自卸车运土,卸料次序为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每一个网格刚好一车。

八、试验结果分析

路基段:通过这9层的施工,A、B组填料、改良土(加5%水泥)、渗水土试验松铺25cm部分指标或者个别参数达不到基床以下填料要求,基本不能满足基床底层填筑要求;碾压6遍松铺30cm、松铺35cm、松铺40cm厚碾压6遍(静1+弱振2+强振2+强振2)后都能满足基床底层填筑压实指标要求,但是松铺40cm厚检测的实验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松铺30cm、松铺35cm的检测数据相比较试验所得数据不均匀,且大部分数据接近指标值,从施工质量考虑留一定的余值不考虑松铺40cm层。

从经济合理和加快施工进度考虑采用“松铺35cm厚,碾压6遍(静1+弱振1+强振2+强振2)”是最符合路基填筑压实方法。即:静压1遍、压路机速度为2~3km/h,然后弱振1遍,压路机速度为2.5 km/h,最后强振4遍,压路机速度为3.0km/h。共计碾压6遍。此种方法挖掘机配合压路机、自卸汽车与推土机、平地机进行经济合理的施工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机械产量的要求,充分发挥了机械效率;同时测得改良土(添加5%水泥)松铺35cm填料碾压6遍松铺系数为:1.093;A、B组填料松铺35cm填料碾压6遍松铺系数为:1.170;A、B组填料(渗水土)松铺35cm填料碾压6遍松铺系数为:1.125。

九、总结

南广学院 第4篇

今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以供业界同仁参考。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教育部直管的独立学院,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这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的成功办学管理经验及其雄厚的师资力量, 力争将学院打造成中国广播影视传播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学校拥有大量优秀的老师, 对于理论的讲授当然是驾轻就熟的, 但是理论与实践就像鱼水相依一般, 缺一不可。有了完整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才能融会贯通, 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深刻地以理论知识来进行解决, 另外,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过硬的操作能力,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快的上手, 成为真正的更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以上考虑学校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能够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传媒行业在今后工作中采用最广泛的就是非线性编辑, 因此校领导一直考虑着组建一个非编教学网, 切实的从学生应用的角度考虑,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校的资金问题, 将实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集于一身。通过多方考察论证, 考虑到大洋在国内2000多家电视台的占有率, 而且教学网络与真正实际应用中的设备相同。于2007年秋, 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立了一套大洋教学制作网。

如图所示:

该网共有20个学生站点, 教师机是一台大洋D3-Edit3500, 整个系统采用的是IP-SAN技术。IP-SAN技术采用先进的i SCSI协议, 网络硬件架构则采用纯以太网结构。i SCSI即SCSI over IP或者Internet SCSI, 简单讲, 就是将SCSI数据打包在IP网络中传输, 是连接到一个TCP/IP网络的直接寻址的存储库, 通过I/O SCSI指令对其进行访问。i SCSI是一种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 通过它可以用TCP/IP对SCSI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一种数据传输的公共协议) 指令进行封装, 这样就可以使这些指令能够通过基于IP (千兆位以太网) “网络”进行传输。这一标准的目的是允许使用现有的以太网网络传输SCSI指令和数据。

利用i SCSI技术, 可以很方便的搭建基于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架构的存储网络, 在提高存取性能的同时, 为企业存储的整合、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迎合了目前整个IT行业大整合的趋势, 同时也可以实现存储的共享, 这一点对视频非线性编辑尤为重要。

通过纯以太网的成本实现了85%的光纤网性能, 是目前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网络环境, 非常适合中小型的非线网络。IP-SAN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 其卓越性能不仅完全满足学院的教学要求, 还可以为学院的专题、课件等提供高效、完美的制作环境。

非线性编辑系统融合和计算机、视/音频、多媒体等先进技术, 集录像机、编辑机、特技机、动画、调音台和字幕机等功能于一身。非线性编辑主要是对原素材任意部分的随机存取、修改和处理。非线性编辑可以离线编辑, 同时综合了高速下载、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高速接口技术和硬盘阵列技术, 使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硬件系统构成

硬件实际上是配备有高质量视频处理卡的高性能计算机 (计算机平台和视频卡) 。包括输入接口单元、存储单元、中央处理单元、输出接口单元。视频卡的主要功能是A/D、D/A转换、压缩及解压缩、编码及解码、硬件特技等。

(2) 软件系统构成

非线性编辑应用软件可分为3个层次:硬件接口层、逻辑事务层和用户界面层。还有非编硬件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平台。非编系统可实现特技效果、切换、字幕叠加、配音配乐等功能, 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节目制作系统。

实验教学所需的素材通过教师机采集生成时间上精确同步的高码流文件和低码流文件。系统根据设置自动将高码流素材存储到教师机的高速盘中, 低码流素材则根据系统设置存储到存储管理服务器的高速盘中, 相应的图文素材、故事板也都存储在存储管理服务器上, 采集的素材根据相应策略共享给本组成员。学生机通过网络共享管理服务器上的低码流素材来进行学习、实验。每个学生只要通过相应的帐号登陆编辑系统, 即可进行学习、实验, 最后将编辑好的故事板进行命名保存。老师在教师机上登陆系统后, 直接调用学生所做的故事板, 并进行作业审核等。对需要进行保存的学生作业, 可通过教师机直接下载到磁带或将作业打包成所需的数据文件进行光盘刻录保存。

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节省了对于高端机器的投入, 在有限的资源内使学生能够做到第一手的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 让学生们对电视制作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软件的操作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完全一致,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南广学院 第5篇

一、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5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内容新颖,层次清楚,格式正确,结构完整。

(2)避免抄袭现象:①整段抄、整篇抄 ②移花接木 ③冒名顶替 ④直接从网上下载⑤雷同现象。

(3)如果发现抄袭或雷同,成绩60分以下。

二、论文撰写的步骤:

1、查阅有关资料:查过刊、查现刊或者网上查阅

2、写作:课程论文包含(1)封面(2)摘要(3)关键词(4)正文(5)参考文献五个部分。

正文包括:1 引言 2 论文正文主要内容 3 结论或问题分析、展望等

五、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封面[统一要求]

论文题目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不宜超过20字]

学号[黑体,小四号,居中] 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居中]

[空一行]

摘要 [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本文介绍了……..的种类、现状等,对…………有意义。×××××××××××××××××××××××。[摘要内容为宋体, 五号, 200汉字左右]

[空一行]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宋体, 五号,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空两行]

正文[宋体,小四或五号]

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南广学院 第6篇

关键词: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电视编导,融媒体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 虽然属于新兴学科, 但凭借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新媒体的崛起, 如今的传媒行业更是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5.2%。而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 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一政策的推行无疑为文化传媒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 作为培养传媒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 电视编导专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广播电视编导 (电视编导方向) 专业 (简称“电视编导”) 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品牌专业之一, 作为一所独立民办学院,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各级电视台及影视传媒机构, 培养具有传播学、艺术学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 掌握影视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影视节目制作的专业技能, 能够从事电视新闻的采访与报道, 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实栏目等策划、编导与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核心词汇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即应用型人才。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 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 那么, 如何达到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同时又具备南广特色的合格毕业生?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性的学科培养模式, 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便是课程设置。

一、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状况剖析

从目前来看, 包括本校在内的国内电视编导专业普遍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 编导专业扎堆, 传统媒体趋于饱和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995—1999年, 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5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 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2004年, 5年共增加335个专业点, 平均每年增加近70个。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数据, 2006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 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2008年, 新闻学类专业点更是超过了800个。一方面是迅速扩张的传媒类专业及在校生数量, 另一方面则是日趋饱和的传统媒体。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最新统计显示, 截至2012年11月5日, 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 其中报纸、期刊记者105942人, 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142159人。

对于日趋饱和的传统媒体而言, 庞大的传媒类在校生是一块难以消化的大蛋糕。面对蜂拥的应聘者, 各大媒体对人才的挑选也更加苛刻。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2013年度校园招聘计划”为例, 100余个岗位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要求具有硕士学历的达23个岗位。

(二) 新媒体需求剧增, 相关课程配置尚显单薄

《传媒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指出:“2011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在平静之中涌动着深刻变革的一年……微博的盛行使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网络广告正以近60%增长速度快速赶超传统报纸广告, 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是多种媒体形态存在, 并影响到整个传媒产业的格局。”

与传统媒体有限的需求量形成鲜明, 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数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以腾讯为例, 截至2012年4月, 其员工人数已突破2万人。而作为国内传统媒体“领头羊”的中央电视台截至2005年末, 全台和直属单位职工总数只有近万人。“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年春节后第一周人才行情分析显示,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经历了过去三年的高投资和高增长后, 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 招聘量比2012年度同期增加了6.3%, 位居十大招聘量最大行业前列。

与此同时, 传统媒体也在不断与新媒体融合, 除了与新媒体的合作外, 开办自有网站、开通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纷纷上马, 因此, 如何加强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已经成为电视编导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纵观目前的南广学院电视编导专业培养计划, 与这一方面能力培养相配套的新媒体课程设置尚显薄弱。以本校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在所有的课程中, 与新媒体相关的有一门C1类专业系统课《新媒体节目制作》, 及一门C2类专业拓展课《新媒体前沿研究》。由于C2类属于选修课, 因此, 严格意义上来说, 与新媒体有关的课程仅为一门32课时的课程。且这门科目侧重于新媒体内容制作能力的提高, 对于提升学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能力的关注度尚不够充沛。

(三) 实践能力脱节, 与业界需求尚有差距

如今, 众多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本科教育的高校, 虽然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思路上渐成共识。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 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素质与实际需求之间的沟壑长期存在, 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 这也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典型表现。

对于南广学院这样一所独立民办学院而言, 与其母体中国传媒大学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更加明确。从笔者与诸多资深媒体从业人员交流中了解到, 我们的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虽然经过四年的专业培养, 但是毕业生整体专业技能不够娴熟、自我学习能力欠缺、发展后劲不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 如何加强知与践的互动,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学生在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平稳过渡, 是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深思的问题。

(四) 实践环节分散, 课程配合性亟待提高

对于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 除了理论性课程外, 绝大多数专业课均有实践性作业, 参与实践的频次非常高。但如果各门科目布置的实践性作业失少配合性、重复度过高, 那么同样会导致实践的效果下降。笔者就曾收到学生反映, 在同一学期差不多时间内, 有三门课程布置了与拍摄相关的实践作业, 然而由于机器有限、能借出时间短, 使得同学纯粹为完成作业而奔波, 无法过多顾及作业质量。

在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中, 作品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其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标准。近年来, 笔者以为, 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出“好作品”比“多出作品”更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加强课程间实践作业的配合性, 使得同学对“完成作业”的认识提升到“创作作品”层面, 方能为创造精品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综合本校电视编导专业面临的整体环境与自身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期望能对课程设置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 整合全校课程, 增强院系合作

作为一所传媒类专业院校, 本校不同学院之间的诸多专业配合性极强, 如播音专业、编导专业、摄影专业、编剧专业、录音专业、动画专业等。一个影像作品的创作往往是团队整体合作的过程, 只有协调好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方能创作出出色的作品。

在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 笔者经常听到学生抒发创作体会:例如没有找到好摄像、没有出色的包装师、配音不行、周围的同学出镜不专业等。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这类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专业。如何增强不同院系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合作契机, 这是课程设置中需要通盘考虑的内容。

1. 加强师资流动。

不同的院系均有自己的强势课程, 如广电的“影导”课, 语传的“主持”课、摄影的“摄影”课等。同理, 每个院系均有自己的弱势课程, 需要延请外援。建议这类课程尽量邀请校内具有此专业优势的院系, 安排其老师担任主讲或参与教学。这将有助于促进不同院系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而合理的教师流动恰恰是学生跨院系沟通的纽带之一。

2. 开设“联合课程”。

笔者所说的“联合课程”是指有针对性地开设的全校性实践课程, 此类课程通过全校公选课的方式报名, 但应设置一定的选拔门槛及院系名额, 通过测试遴选报名者。采用“选拔”的方式, 一是为了择优, 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联合课程”实践活动, 不同院系同学增加了接触机会, 帮助其在实践中寻找合作伙伴,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 打通实践环节, 提升作品质量

针对前文中所述, 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类作业频次高, 但重复性强。根据不同课程之间散兵作战的情况, 笔者建议打通课程间实践环节, 充分整合实践资源, 构建大实践平台, 为学生创作提供最大支持。

1. 统筹实践类作业。

在学期伊始, 安排相关教师对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科的实践类作业进行统一梳理, 将同一时期的同类别作业合并。一方面可以保证设备的使用时间, 另一方面可保证团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作质量的提高。通过精品意识的灌输, 让同学认识到, 创作再多的应付式作业, 不如打造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 让“作品”意识深入人心。

2. 打磨高水平作品。

在同学完成的实践作业中, 除了少数高质量作品有望参加各类大赛外, 大部分的学生在作业提交后就将其荒弃, 其实这中间不乏有可塑之作, 往往只需要经过补充、调整, 同样也可以成为佳作。而这一方面的工作尚未形成体系。建议院系可建立“作品登记”目录, 将学生实践作业中质量较高或可待完善的作品进行登记, 有组织地对主创人员作进一步指导, 帮助学生打磨出高水平作品。

(三) 汲取一线经验, 引入行业专家

1. 定期邀请专家。

传媒类是实践型行业, 资深的专家不在学校课堂, 而在业界一线。要了解传媒市场的动向, 学习相关经验,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邀请传媒行业专家亲临交流。这类课程应定期开设, 通过短课程、微课程和学术讲座的方式, 让学生及时接收到来自社会最前沿的经验知识和业界动态。

2. 培养自有专家。

南广学院创办于2004年, 师资构成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已退休的老年专业教师, 二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 且第二类比重较大。以广播电视学院为例, 目前在任的23位专职教师中, 有近7成教师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 鼓励本校涉及实践类课程的教师参与各类实践, 有意识地引导专业教师进行角色转变, 成为理论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通过业界培训、组建工作室、参加项目等方式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 尽快成长为行业专家, 这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 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是课时量的完成, 衡量标准较为单一。能否根据教师所授课程的性质, 增加实践或者学术两个方向的成果考核, 将之与教学工作量合并考查, 必将促进教师队伍的更快成长。

(四) 注重社会效用, 提升实践效果

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提升应用能力, 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对于媒体人才的需求。从学校发展的层面来看, 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样也是高校教育效果的良好展示, 是应用型院校的最佳名片。那么,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学生实践的社会效用呢?

1. 组建师生创作工坊。

最好的实践便是投入到真实的生产实践中, 目前广电学院承担着江宁电视台播出的一些小型栏目制作, 这类有播出平台的创作不仅能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也能通过播出反馈更好的检验创作的效果。可见, 减少模拟性实践, 提高实战性实践, 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更为迅速有效。

2. 建立作品推广平台。

历届学生创作的作品是一座富矿, 如何通过整合、包装、营销, 使其成为具有南广特色的“优质产品”, 推广平台的构建不容忽视。

首先, 将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学生作品汇总成册, 创建节目资源库。

其次, 按主题、类型等标准, 将所有作品按照市场化视角进行分类、包装。比如, 纪录片可以按主题区分为“自然生态”类、“社会问题”类、“生活情感”类等。

再次, 建立自有的推广平台, 充分运用人脉、网络推广等方式, 向各类媒体及影视制作公司推出系列作品,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3. 挖掘自有媒体效能。

许多高校都设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校内媒体, 南广学院也不例外。对于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 身边的媒体是展示实践成果的最快平台。目前来看, 这三类媒体各有管理机构及运营模式, 如果能更好地整合校园媒体, 将现有的采编队伍与学生实践课程对接, 择优选择学生作品予以刊播, 不仅能提高校园文化塑造的参与性, 更能为编导专业学生提供展示实践成果的出口, 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 掌握新媒体技术, 培养全媒体人才

“打通”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关键。随着3G时代的来临, 媒体之间的融合速度加剧。对传统媒体影响力的衡量, 已不仅局限于原来的发行量、收听率和收视率, 因为网络的存在大大扩展了信息到达受众的途径, 加强了信息传播力度。因此, 新时期的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已经不可能像以往一样在单一的环境中去理解一种媒体、掌握一类技能, 只有全方位、跨媒介地深入各类媒体实践, 才能跟上媒体发展的速度。

1. 培养全媒体理念。

“全媒体”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提出的一个概念: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 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彭兰强调, 从总体上看, 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 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也就是说, 新型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尽可能了解全媒体转型战略, 懂得利用尽可能多的媒介技术, 在多介质平台上呈现与传播其新闻产品。这一理念的培养应始终渗透进实践教学, 帮助同学树立全媒体理念指导, 以此指导实践行为。

2. 锻炼融媒体能力。

那么, 在媒介加速整合的全媒体时代, 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实际应用能力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指出“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 新媒体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媒体能力和素养, 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评技能是不够的, 还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打造“融媒体”人才并非是培养“通才”、“全才”和包揽一切的“超人”式奇才。媒体运作始终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而个体能力所能涵盖的范围均有局限, 因此在了解全局的情况下, 夯实采、写、编等基础技能, 并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及能力选择主攻技能, 从而锻炼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是融媒体时代要求。

综上所述, 新形势下“应用型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通过课程设置增加新的内容, 消减传统课程中的一些旧有知识, 构建大实践平台, 完善并优化应用型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才能培养出高效、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走出具有南广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人民网.2012中国传媒蓝皮书发布去年传媒产业总产值达6379亿元[D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7884490.html.

[2]周思思.对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S1) .

[3]中国新闻出版网.中国记者队伍现状:持证采编人员近25万人[DB/OL].http://www.chinaxwcb.com/2013-01/08/content_261463.htm.

[4]江苏广电官网.江苏广播电视集团校园招聘计划[DB/OL].http://hd.jstv.com/job/campus/Jobs.aspx.

[5]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 2009 (6) .

南广七星椒高效栽培技术 第7篇

一、品种特征特性

南广七星椒株高约1.25m, 开展度约60cm×50cm, 分枝力强, 叶片卵圆形;第一花着生于18~20节, 每丛花一般7朵, 果长约5.5cm, 宽约1.2cm, 单果重约4g, 近圆锥形, 果顶钝尖, 果脐凹下, 果柄向上直立;耐旱、耐热性较强, 味极辣, 适干制;晚熟, 定植至始收红椒120~150天, 在其它朝天椒品种罢市后陆续上市, 能填补市场空缺。

二、高效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

(1) 床土准备宜选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6份, 腐熟农家肥4份, 加5‰过磷酸钙和锯木粉作苗土, 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用70%百菌清500倍液喷洒苗床, 然后用薄膜覆盖闷3~4天后, 敞晾2~3天待播。

(2) 种子处理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15分钟, 并不断搅拌, 然后放在清水中浸种3~8小时, 捞起后用纱布包好, 在28~30℃温度条件下催芽。当种子有60%左右“粉嘴”时, 即可播种。

(3) 播种育苗该地方品种系晚熟种, 在川南地区宜在2月中下旬播种。苗床播种量6~8g/m2, 播前浇足底水, 均匀撒播后盖0.5cm湿润细土, 再盖薄膜保温保湿。

(4) 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揭膜, 视天气情况早晚浇水, 保持床土湿润;加强炼苗, 注意控温、控湿, 晴天上午10时后应揭开棚膜通风换气, 增强幼苗的耐寒抗病性;下午2~4时盖膜, 提高床温;幼苗2~3叶1心时假植, 采用营养钵、纸钵、方格土团均可, 密度8~10cm见方;假植后床温白天要保持在22~28℃, 夜间10~15℃。苗龄70天左右, 5月上中旬选择壮苗带土移栽。

2. 土壤选择

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蔬菜、质地疏松, 排灌方便, 有机质含量高, 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轻壤土或砂壤土, pH值以6~7为宜。

3. 整地开厢

定植前20天左右施足基肥, 深翻整细;每亩厢面均匀撒施生石灰50~60kg, 翻匀备栽;1.2m包沟开厢, 厢宽0.9m;将厢面整平整细后覆盖地膜, 拉紧薄膜使其紧贴地面, 四周用土压严, 实行深沟高厢地膜栽培。

4. 合理栽植

移栽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 以便起苗多带土, 少伤根;运苗时要轻拿轻放, 减少秧苗损伤;株行距 (0.4~0.45) m× (0.5~0.55) m, 亩栽2000~2 500窝, 双株栽植;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带土移栽;栽后用泥土封严窝孔, 并及时浇足定根水。

5. 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整个生育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雨天要加强排水, 保证厢沟不积水;需水时尽量在阴天或傍晚浇水, 严禁大水漫灌;采收前半月停止浇水, 防止含水量过高影响品质。

(2) 中耕除草雨后土壤易板结, 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和除草, 防止根系缺氧而生长不良。

(3) 整枝打芽门椒下易长腋芽 (侧枝) , 应及时打掉。

6. 肥料使用

(1) 施肥原则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重施基肥, 合理追肥, 控制氮肥用量, 增施磷钾肥;提倡使用蔬菜专用肥、有机复合肥;不允许施用未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土杂肥等。

(2) 施足基肥保证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kg、过磷酸钙40~50kg、钾肥30~40kg。

(3) 合理追肥追肥做到苗期肥淡, 开花结果期肥多, 翻花期肥重, 增施磷钾肥;移栽缓苗后施1次提苗肥;花期结合中耕亩追施腐熟人畜粪1 000kg、尿素20 kg和复合肥15kg;初次采收后亩追施腐熟人畜粪1 000kg、复合肥15kg;以后每采收2次追肥1次;提倡使用0.2%磷酸二氢钾于下午4时左右进行叶面喷雾。

7.病虫防治

(1) 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烟青虫、螨类 (红蜘蛛等) 。

(2) 病虫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 以农业防治和机械防治为重点, 采取培育壮苗、苗期治蚜、深沟高厢、地膜栽培、合理栽植、科学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加强排水、搞好田园清洁、设置太阳能捕虫灯、银灰色膜避蚜、粘虫黄板等综合控防措施。

南广学院 第8篇

南广铁路NGZQ7标内软土地基分布广泛, 本区段CFG桩施工总长度达974286m, 主要集中在南江口车站范围内。

2 CFG桩施工程序

2.1 CFG桩的形式及布置

本区段内CFG桩设计直径为0.5m, 呈三角形布置, 桩长、桩间距按各工点具体情况设计。桩顶铺0.6m碎石垫层夹二层土工格栅加固, 桩长必须穿透软土至硬底。

2.2 施工流程

在对南广铁路NGZQ7标南江口车站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 项目部选取了地质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对振动沉管和长螺旋钻机两种设备都进行了CFG桩试钻。结合现场情况, 振动沉管施工至原地面2-3m时无法继续下沉, 而长螺旋钻机可以施工至全风化层面1m以下。所以对本区段软土路基选用长螺旋钻机设备进行CFG桩施工。并以3根桩进行了工艺性试验。

经过试桩总结出施工流程如下:

2.3 材质及配合比要求

本区段CFG桩体混凝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桩体原材料采用碎石、粉煤灰、水泥、砂、高效减水剂配合而成。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Ⅱ级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粗骨料采用粒径为5-20mm的碎石, 其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500kg/m3;细骨料选用河砂, 掺入1%的高效减水剂。混合料搅拌按配合比进行配料, 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每盘料搅拌时间按照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控制, 控制在75~120s, 坍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

2.4 施工操作与工序控制

2.4.1 施工准备

提前作好施工方案、桩位布置平面图、施工技术交底、钻孔深度控制交底、截桩的桩顶标高控制交底等技术工作。平整压实施工场地, 复核场地的地面标高。场地标高控制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50cm。利用先导孔法进行地质核对, 通过取土样与设计进行核对, 土样有变化的请设计确认。开挖场地四周排水沟, 保证场地内有组织排水。测量放样。

2.4.2 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后, 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 确保桩位偏差≤5cm, 确保CFG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采用在钻架上挂垂球的方法, 在钻架上刻上明显的对照位置线, 每根桩施工前都有专人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 满足要求后, 方可开钻。

2.4.3 钻进成孔

钻孔开始时, 关闭钻头阀门, 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 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 同时检查钻孔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在成孔过程中, 根据电流变化控制进尺或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 放慢进尺, 防止桩孔偏斜、钻杆位移、钻具损坏等。根据钻机塔身上的进尺标记, 成孔到达设计深度, 停止钻进。

2.4.4 灌注及拔管

钻孔至设计桩底标高后, 停止钻进。通过砼运输车把混合料输送至钻杆芯管内, 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灌注, 边灌注边拔管, 每根桩的投料量应不少于设计灌注量。钻杆采用静止提拔, 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且拔管连续, 压灌混凝土时一次提钻高度小于25cm, 提管速率控制为2.0~2.5m/min, 施工桩顶高程高出设计高程50cm, 灌注成桩完成后, 桩顶盖土封顶予以保护。在成桩过程中每台班抽样做混凝土试块一组, 测定其28天抗压强度。

2.4.5 移机

上一根桩施工完毕, 钻机头进行保护, 移位, 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2.4.6 截桩头

规范中明确要求, CFG桩顶端浮浆应清除干净, 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且截桩过程中, 不得造成桩顶设计标高以下的桩体断裂和扰动桩间土。本段所施工CFG桩采用软截桩的方式进行截桩, 每根CFG桩在灌注完成24小时内用小挖机进行截桩, 并预留10~20cm进行人工清除。

2.4.7 褥垫层施工

CFG桩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 桩顶填筑0.6m厚碎石垫层夹两层土工格栅加固。土工格栅上下各铺设0.05m厚中粗砂保护层, 碎石垫层采用静压法施工, 密实度应满足地基系数K30芏130MPa/m孔隙率n<13%。

3 CFG桩质量检测

3.1 复合地基试验

为了检验CFG桩施工工艺及复合地基加固效果, 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取得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数据。在成桩28天后, 任意抽取总桩数的2‰进行了一点三桩复合地基和三根单桩静荷载试验, 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均不得小于工点设计承载力。南江口车站CFG桩一点三桩复合地基和三根单桩静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曲线基本属于渐进型的光滑曲线, 不存在陡降点, 且沉降随荷载和时间变化都是均匀的, 且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180 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 单桩复合地基在标准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值满足新建南广铁路设计要求, 表明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2 轻型触探试验

为对比加固前后桩间土承载力的变化, 完工后, 采用7个轻型触探点进行试验。综合分析桩间土测试结果, CFG桩处理后浅层桩间土的承载力基本值不低于150kPa, 比地基处理前的桩间土承载力有所提高。

3.3 低应变动力试验

利用低应变检测CFG桩桩身完整性, 抽取孙少于总桩数10%的桩, 根据《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进行桩身低应变动力试验, 所测的76根CFG桩均属于完整桩或基本完整桩。

3.4 芯样无侧限试验

若发现成桩质量问题时, 可取芯样检测, 在成桩28天后, 在桩径的四分之一处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在桩身范围内取芯, 检验桩体完整性和均匀性,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 且不少于3根, 每个孔在不同深度取3个试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取芯后的孔洞应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封闭。

4 结语

CFG桩与桩间土以及与基础地面间的褥垫层共同组成复合地基, 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变形稳定快、施工方便、易于控制施工质量、工程造价低的特点。根据上述施工技术指导施工的南广铁路NGZQ7标南江口车站CFG桩通过了相关的质量检测, 地基加固效果优良。

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TZ212-2005,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TB10414-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4]JC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5]铁路工程桩基无损检测规程

上一篇:应用电子技术研究下一篇: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