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毒理学范文

2024-08-20

药理/毒理学范文(精选12篇)

药理/毒理学 第1篇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 其内容是研究药物和机体 (包括病原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这里的药物应该包括西药和中药。但目前多数医学院校, 包括我校在内的药理学教学主要针对西药药理进行讲述, 为西医医药学人才培养服务[3]。但已有一些教学工作者提到可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中药, 以丰富学生知识面, 弥补他们作为西医生对中医中药所知甚少的不足[4]。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有必要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中药内容[5]。

但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 其理论源于实验, 学生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 加深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规律, 并通过实验学习,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严谨的学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在阐明中药药理作用的过程中, 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就是利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 只是在实验设计思路等方面和西药有一定不同。因此, 除理论教学外, 占据药理学教学1/4-1/5的实验教学中也应开设相应中药药理实验, 与理论内容相呼应,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就其意义和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1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的意义

1.1 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药, 发扬祖国医药学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的精华, 无论是在西医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过去, 还是在医疗事业发达的今天, 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目前国内西医院校, 都开设《中医学》等中医教学课程。通过有限的中医药教学, 达到让学生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对中医药感兴趣, 进而为在将来的医疗实践中, 借鉴中医药、挖掘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光大中医药打下基础。但《中医学》等中医药教学课程往往学时较少, 很多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常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而且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验所占比例甚少[7]。此外, 这些中医相关课程主要安排在后期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 对于已经习惯了西医重视科学验证、实验支持思维模式的西医学生来说, 难以完全理解“整体性, 辩证施治”、“阴阳虚实”等中医理论的精髓。利用药理学本身就会涉及到一些中药相关知识的特点, 在其实验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 使学生对中西医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的异同有一个初步认识, 培养学生对中医中药的兴趣。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适合中国医药市场的专业人才

目前西医医药学人才今后的就业一般都在国内, 由于很多中国患者对中医中药具有深厚的感情, 而且中医中药在很多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西医结合”往往会成为很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的方向。对药学专业学生而言, 由于我国目前新药开发主要集中在中药品种的挖掘和开发上, 了解中药药理研究技能对于今后中药新药研发也是必需的。此外, 现在的医药学本科生有很多都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从事研究工作, 而在科研中, 利用中药药理学实验思路和方法进行中药研究也是热门的方向。中药药理学以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阐明传统中药的药理作用, 其实验内容对中医药学生来说是种重要的知识补充[8], 反之, 在西药药理的教学中引入中药药理实验内容, 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有助于今后的学以致用。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授课效率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一些中药的常识, 以这些中药作为实验对象, 通过中药药理实验进行验证, 让学生感觉所学的实验技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通过中药药理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开设, 在中药药理的大方向下, 让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实施、总结, 使学生充分感受自己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以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生动性, 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授课效率。

2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的具体方案及评价

2.1 配合药理学实验教学, 开设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 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 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主要验证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点, 在目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例如我校药理实验教学开设的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碳末法) 、氯化铵的祛痰作用 (酚红排泄法) 、缩宫素对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等实验项目均属于验证性实验, 在对这些西药药理作用进行验证的基础上, 同时设置中药组, 如生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远志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量的影响、麦角新碱对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等, 与西药共用对照组, 一方面大黄、远志、麦角新碱等中药在药理学教材上泻药、祛痰药等章节也是提到的, 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这些经典中药的药理作用;另一方面与西药同时进行实验, 通过中西药药理作用的平行比较, 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西药药理作用的理解, 巩固理论知识;此外也能加深学生对经典药理学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而由于与西药共用对照组, 实验成本增加的并不太多, 也不会占据太多的实验学时。但验证性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有所欠缺。

2.2 配合药理学已有实验, 增加中药实验组, 开设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有些中药在药理学教材中虽然并未提及, 但学生在药用植物学和后继的中医学等课程中会接触到, 而且由于以往的用药经验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 学生对这些中药的作用还是有所了解的, 利用这一点, 可以引导学生将熟悉的中药作为实验对象, 引入已有的药理学实验中。比如配合已有的度冷丁的镇痛作用 (扭体法) 和阿托品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 增设金铃子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青皮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的实验内容, 综合药用植物学和中医学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初步学会查阅资料, 了解医药学课程间的交叉特点,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中医药相关课程和实验, 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与验证性实验相比, 综合性实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要引导学生复习预习相关课程内容, 往往会花费更多的学时。

2.3 引导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方向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药理实验教学虽然主要是以西药为研究对象的, 但是这些实验方法和模型同样适用于中药药理评价, 需要帮助学生将中药的治疗理念转换到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模型上去, 由教师帮助学生完成这种转换后, 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实验。例如, 以感冒治疗中常用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等的药效研究为题, 首先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解表药是一类能发散表邪, 解除表证, 治疗外感性疾病为主要作用的中药, 引导学生主要根据外感的主要症状 (如汗出、发热、头痛、咳嗽等) 和外感六淫邪气 (病原微生物) 设计实验指标, 通过灵活应用已有的实验技能, 结合资料查阅, 使学生自行选取诸如发汗实验 (汗液着色法、汗液定量测定法或汗腺上皮组织形态观察法等) 、抗病原微生物实验 (体外法或整体动物抗感染实验) 、镇痛实验 (扭体法、热板法等) 、解热实验 (内毒素、疫苗等造成动物发热模型) 等实验模型和指标, 设计实验步骤, 集体展开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验方案, 并实施, 最后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

这种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授课方式进行,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但设计性实验花费时间多, 学生设计的具体方案往往也是五花八门的, 为了让一些有创新性的实验思路能够得以实施, 要求实验室配备齐全, 能够满足多种实验项目的进行, 并且集体讨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教师的要求高。

2.4 开放实验室

现在很多院校都设置了一些支持学生科研的项目, 例如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基金”, 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利用开放性实验室, 进行一些课外的研究项目。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很多院校已经大力开展了起来。利用这个平台, 以中药为研究对象, 借助药理学研究手段, 实现实验时间和内容的开放。这种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但是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导师配备和实验室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还处于摸索阶段。

总之, 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方式均可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中药药理实验的开设, 目前在我校主要开展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对西医学生开放实验室, 使他们应用药理实验技能, 解决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资源、学时有限和学生原本知识结构的限制下,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3.1 主要以单味药为研究对象

中药现代化具有复杂性, 从知识体系出发, 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学生还无法理解中药配伍的原理, 因此应以单味药为主要研究对象, 避免引起过于复杂的中药知识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实验中选取的受试物最好都是学生熟悉的单味药或其有效成分。

3.2 不可脱离大纲

由于西医西药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多数医药院校的目标, 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属于锦上添花, 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正常教学, 不用花费过多的学时介绍中医中药的理论, 关键要落脚到药理实验技能的掌握上, 不可脱离药理实验教学大纲。

3.3 注意中西医的区别, 不要完全照搬西医研究模式

中医学讲求整体, 四诊合参, 从病辨证, 而西医则强调微观辨病, 中医的证候不仅仅是几个症状的简单相加, 而是对病因病性、邪正盛衰等疾病本质的集中概括。中药药理学实验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手段, 主要以中药为研究对象, 除一般西药药理研究方法外, 中药药理实验尚遵循中医学的理论、特点和思维方法等特殊规律, 如证候研究、证病结合、中药辨病治疗、中药四气五味研究、功能主治内涵、复方作用特点等[9]。目前药理实验所用的西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理论关系不大, 难以完全体现中医证候的特征, 虽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具有很大意义, 但对中医证候实质、中医药理论的深入研究价值有限。这些中西医的区别需要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经过在数届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和预防医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此教学法, 学生反映良好。当然其效果尚需更多实践来检验, 如果得到进一步肯定, 可以建议药理实验教材编写者在教材中予以扩充, 以培养更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医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清和.中药药理学 (中医药类专业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

[2]沈映君, 陈长勋.中药药理学 (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9.

[3]杨宝峰.药理学 (第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

[4]于海玲, 陈正爱, 曲香芝.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5) :894.

[5]王君, 胡霞敏, 江珍玉, 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6) :1575.

[6]谭梦晖, 沈旭华, 沈伟.建立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总结及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2) :2574-2575.

[7]陶衔, 区鸿斌, 李华峰.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5) :892-893.

[8]游秋云.改进中药药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2) :69-70.

药理/毒理学 第2篇

课程名称: 药理学 课程代码:120008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总学时:90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前期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使用专业:临床、护理、助产、药学、影像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作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之间一门双重桥梁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基本理论。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所开的实验课均随相应的理论课进行,通过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的:

1、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药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3、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 药理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

2、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及时并如实地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用品

三、操作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计算机、智能化药理生理检测仪、记纹鼓、压力换能器、生理实验多用仪、电刺激仪、热板测痛仪、离体肠肌实验装置、电冰箱、恒温水箱、手术器械等。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药物的一般知识(选修,2学时)

1、了解药物的来源、有效成分、特殊药品的概念。

2、熟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药品管理基本知识、处方规则等。

3、实物展示、练习开写处方。

实验二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必修,2学时)

1.了解药理学实验室一般规则。2.熟悉药理实验课的目的、要求。

3.掌握注射器的使用;逐步学会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实验三 药物的基本作用(选修,2学时)

1、验证盐酸普鲁卡因兴奋、抑制、局部和吸收作用。

2、初步练习家兔椎管、肌肉、静脉注射法。实验四 药物血浆浓度半衰期(t1/2)测定(选修、4学时)

1.了解药物血浆浓度半衰期(t1/2)的简单测定方法,学习家兔采血技术。

2、熟悉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计算器 的原理及基本操作。2.掌握药物血浆浓度半衰期(t1/2)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五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必修,2学时)

1.验证药物的不同剂量对作用的影响。

2、初步学会小白鼠的捉拿和腹腔注射。

3、了解药物的安全范围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六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必修、2学时)

1.验证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对作用的影响。核酸的三大组成成分。2.进一步学会小白鼠的捉拿、腹腔注射及灌胃方法。3.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实验七 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必修,2学时)

1.验证药物间的协同及拮抗作用。2.掌握联合用药时药物作用的相互影响。

实验八 传出神经药对瞳孔的影响(必修、2学时)

1、验证药物的缩瞳、散瞳作用。

2、掌握它们的作用机制,联系临床应用。

3、熟悉家兔的捉拿、滴眼及量瞳方法。

实验九 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必修,2学时)

1.观察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2.掌握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3.练习蛙(小白鼠)捉拿及破坏其脑、脊髓(剖腹探查)等。

实验十 传出神经药对血压的影响(选修,4学时)

1.验证传出神经药对血压、呼吸、心跳的影响。

2、掌握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3、了解实验方法,记录血压变化。

实验十一 有机磷酸脂类的中毒和解救(必修,2学时)

1.验证农药敌百虫的中毒现象。2.掌握阿托品、碘解磷定的解毒特点。3.初步学会家兔的耳静脉注射方法。

实验十二 局部麻醉药对兔角膜的麻醉作用比较(必修,2学时)

1、比较丁卡因及普鲁卡因对兔角膜的麻醉强度。

2、熟练进行家兔的捉拿及滴眼药。

3、掌握丁卡因及普鲁卡因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实验十三 普鲁卡因及丁卡因的毒性比较(必修,2学时)

1.观察普鲁卡因及丁卡因对小白鼠全身作用结果。

2、判断两药的毒性大小,联系临床应用。

3、了解普鲁卡因溶液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十四 药物的抗惊厥作用(必修,2学时)

1.观察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2、学习药物致惊方法及特点。

实验十五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比较(选修,2学时)

1.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2.掌握镇痛药的作用及意义。

实验十六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选修,2学时)

1、学习氏斯离体蛙心灌注法。

2、观察强心苷对离体蛙心收缩强度、心率和节律的影响,与钙离子的协同作用。

3、学习离体蛙心标本制备,掌握生理实验多用仪使用方法。

实验十七 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必修,2学时)

1.熟悉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及应用。2.掌握家兔心内采血方法。

实验十八 呋塞米对家兔的利尿作用(必修,2学时)

1、观察呋塞米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2、学会输尿管插管法。

3、掌握尿液测钠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九 硫酸镁急性中毒及其解救(必修,2学时)

1、观察硫酸镁急性中毒的症状及钙盐的解救作用

2、掌握拮抗作用的临床意义,能熟练的进行兔耳静脉给药。

实验二十 硫酸镁导泻作用原理的分析(必修,2学时)

1、观察硫酸镁、液体石蜡对肠管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2、学会小肠给药(剖腹手术)的操作过程。

3、掌握硫酸镁导泻原理及临床应用。

实验二十一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必修,2学时)

1、观察链霉素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毒性作用及钙离子的对抗作用

2、掌握拮抗作用的临床意义。

五、考核方式

实验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加深理解、掌握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师生上好、学好实验课程,特制定实验技能考 核办法。

实验课考核内容如下:

1、考勤:四分之一实验课未做者,实验成绩为不合格。

2、预习:课前要预习所做实验的目的、内容。

3、实验课:上课时必须穿白大褂。严格实验课纪律,熟悉实验的目的、方法。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好的完成实验。

4、实验成绩包括以下几方面:(1)考勤(10分);

(2)实验技能掌握优劣(50分);(3)实验结果(20分);(4)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分)。

5、教师要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认真带教,学期末教师应将学生实验成绩按30%记入学期总成绩。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王开贞 于肯明主编.《药理学》实验教程(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参考书:弥曼主编.《药理学》(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七、说明

药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3篇

一、依据专科医学教育的特点,构建新型药理学教学模式

本着以建立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多学科渗透的立体式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进行药理学教学研究。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达到让师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标,解决药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模糊、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孤立、综合素质培养欠缺及教学理念和模式滞后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做法。

二、改革教法,注重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关键

1、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熟悉相关知识:就是把整体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即熟悉教学大纲,做到有的放矢;熟悉教材,有整体概念;熟悉每节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2)了解研究进展:坚持岗位学习,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关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尤其是了解该药在临床上目前的使用情况,及时修正课本内容的不足,这样教学时针对性强。(3)突出教学重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并搜集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典型素材,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准备考察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内化。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导读、导思、导论、导练等),理论与实验、文字与实物、板书与图片、动画、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

3、进行理论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掌握共性,熟记个性,找出不同,加深理解。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心理结构,树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三、重视实践,强化能力,加强实验技术革新为突破口

积极进行实验技术和内容的革新,提高实验效果。药理学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使抽象的理论象形化、具体化,鼓励大胆利用理论知识对原有实验进行革新,或进行新的实验技术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将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是两个独立的实验,我们将其有机融合,补充了试验程序,使其更加完整、合理,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准确率,减少了耗材和环境污染,而且通过一次实验让学生同时观察到了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反应和作用的转化。

四、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励创新精神,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

1、利用药理学的客观知识有机的贯彻德育教育,使教育具有说服力。在讲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时,提出心理和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发挥的影响,结合这一内容对学生说明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明确医德的重要性。

2、激励学生创新精神。采用角色转变、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如讲解与提问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操作、临床实践相结合,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

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的兴趣,拓宽知识面。从新医学模式观点看,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生不仅掌握医学知识,具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应具有相对丰富的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人文社科知识很有必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人体的结构复杂,各器官之间的功能相互牵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可能把标本随时拿出给患者进行展示、讲解,如果能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这样,给患者介绍就直观形象,容易理解。自己在教学中就结合相关授课内容,给学生画一些示意图,如呆小症、柯兴症、神经传导等,既增强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学习其他技能起到启发作用。

5、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生动形象的举例,幽默风趣的语言,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也从中学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多学科渗透,立体式教学,构建药理学教学全新模式

1、立体式教学,深化教育理念。改变原紧紧围绕课本教学的观念,强调教师应在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向学生传递,补充和完善课本内容的不足,使教学与实践接轨,缩短过渡过程。

2、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文字、图片、讨论、实物、动画、多媒体有机融合的全新的复合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3、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和现有实验设备,合理进行实验技术和方法的革新,打破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工学结合的目的。

4、多学科渗透,将素质教育有机融入药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药理学的知识,紧扣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养成自我充电意识,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自主创业和职业迁移奠定了基础。

药理/毒理学 第4篇

一、在药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的重要性

(一) 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对中药使用的正确认知

在药物学的课程当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主要是为了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对药物使用的正确认知, 在未来实际的医学工作和治疗干预过程中体现重要的药物应用价值。中医药学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遗产, 也是需要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的历史积淀瑰宝。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基础, 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和情感。当下我国对于中医药学的课程开展现状并不乐观, 积极地开展中药药理实验对于未来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 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医药学的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地位, 因此, 在药物学专业中开展中药药理实验课程对于未来医学专业的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奠定作用, 能够提升我国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的药理知识对于未来专业的医学治疗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地为患者进行病症的干预和治疗。中药的药理实验和分析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 对于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框架都具有梳理和构建的作用。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医药学知识理论基础, 在实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的创新和展开具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影响作用, 能够保障学生时刻对医学专业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开设实验性质的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重要, 学生以主动的形式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实践和总结工作中, 受到了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 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开展中药药理实验具体方案及评价体系

(一) 增设药理验证性实验教学

在开展中药药理实验课程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和科学的操作体系, 并在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的评价和观察, 进而实现对医疗工作的辅助支持作用。实验性质的课程需要学生自身主动参与, 因此, 在实际的课程当中需要增加设置一些关于重要药理验证性的教学, 制定一个研究的相关题目进行实体实验, 观察药物使用效果, 并最终要求学生提供总结性的报告, 以此加深学生对中药药物药理的掌握。

(二) 在药理学实验基础上增设中药药理实验综合知识教学

创新的中药药理实验课程内容需要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不能完全推理传统的教学和药物学研究实验理论, 控制相关内容的发展和深入分析。传统的医药学教育课程拥有长时间的检验积累, 相关的理论基础比较完善, 创新的中药药理研究实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举证, 降低学生对资料收集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并且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复习和验证实践, 提升学科的教学引导质量。

(三) 积极引导学生药理实验开发性思维

在传统医药学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药理的教学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对中药的了解和应用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学生对中药药理的实验设计, 针对同样的病症类型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选择多种药物进行病症干预, 观察具有实际效果的药物类型不同的效率比对数据, 进而得到创新的研究结构, 促进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内容, 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转型要求, 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意识。

(四) 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应当积极地给学生提供实验辅助, 学校要向学生开设实验室, 提供开放性的使用制度, 能够保障学生自身积极地投入到中药药理的学习内容中来。通过创办科学实验基金项目保障学生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中药药理实验, 通过教师的课外辅助实现一些专业的研究项目, 从中使相关的实验得到成功, 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以及积极的创新和发展意识对于自己未来工作的深远意义。

三、在药理学实验课程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 侧重把单味药物的研究作为实验对象

中药药理实验开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需要重视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向, 在中药药理实验的内容中, 应当注重中药使用的复杂性质, 采用单味的药物作为研究的实际对象, 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负面的结果。因为多重药物的干预, 很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药物效果的理解出现歧义。

(二) 中药药理实现不能脱离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实验的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的药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应当重视以人才培养和教育为主要目标, 进行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 不必要进行没有意义的实验操作, 提升学校的研究课程品牌, 降低实际的研究成本, 提升中药药理的实验内容, 才是促进中药药理实验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中药药理实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 才是增加课程的终极目标。

(三) 区分中西药药理实验, 进行中药药理实验创新

观察中药药理与西药药理之间存在的差异, 能够反映出中西医科学之间存在的不同, 增设的中药药理实验研究主要是未来提升中药医学功能的发展, 因此需要重视与西药药理实验研究的区分。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通过综合方式的干预实验保证中药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 区分与西药药理之间的差别, 是开设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首先从药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的重要性入手进行相关的理论认知和分析, 关注到其能够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对中药使用的正确认知, 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再进行开展中药药理实验具体方案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需要根据中药药理实验的特征入手, 进行增设药理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 并在药理学实验基础上增设中药药理实验综合知识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药理实验开发性思维, 向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的服务。应当观察到药理学实验课程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需要重视的问题, 其中包括侧重单味药物的研究作为实验对象, 注意中药药理实验不能脱离实验教学大纲, 着重区分中西药药理实验进行中药药理实验创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实现对我国中药药理分析的教学质量提升, 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瑞兰, 范蕾, 常福厚, 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科研设计性实验研究[J].北方药学, 2012 (1) .

[2]龚梦鹃, 王晖, 胡旭光, 等.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药与临床, 2012 (2) .

[3]穆阳, 武清芳, 赵晖.提高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120-121.

[4]张海英, 王昕宇, 薛洁.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5) :97-98.

[5]阮叶萍, 陆红, 姚立, 等.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4) :278-279.

药理学总结 第5篇

药理学

第一单元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异丙肾上腺素

1、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碱化尿液,减少重用途:心室自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 吸收)。II、III房室传导阻滞

2、药物进入经胸最常见的方式(脂深性跨膜扩散)。支气管哮喘

休克 第二单元 拟胆碱药

(二)多巴酚丁胺

一、毛果芸香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用途: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 作用:直接作用于受体。

四、a、b、DA受体激动药

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多巴胺

用途:治疗青光眼。用途:用于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

二、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充血性心衰:用强心甙、利尿药无效的难治性心衰 作用:影响递质的代谢。急性肾衰 常合用利尿药。

兴奋骨骼肌、胃肠、膀胱平滑肌;减慢心室率;对抗筒

箭毒碱和阿托品的作用。第六单元 抗肾上腺素药 用途:重症肌无力。尿潴留。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a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苄胺唑啉)

用途: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第三单元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 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阿托品+AchE复活剂 休克(感染性、出血性)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胆碱能神经递充血性心衰和急性心梗 质破坏减少)。防治手术时发生高血压危象

二、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第四单元 抗胆碱药 用途: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一、阿托品 急性心梗早期 作用:

1、对眼睛: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甲亢(辅助用药)

2、解除平滑肌痉挛 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

3、抑制腺体分泌 偏头痛

4、解除迷走神对心脏的抑制。禁忌证: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我不是度房室传

5、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

6、提起抗诉乙酰胆碱

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第七单元 镇静催眠药

用途:

1、虹膜捷状体炎

一、安定(地西泮)――苯二氮䓬类

2、内脏绞痛 用途:抗焦虑首选药

3、全身麻醉前给药;胃、十二指肠溃疡 镇静催眠首选药

4、缓慢型心律失常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5、感染性休克 中枢性肌肉松弛。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二、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用途: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二、山莨菪碱 苯巴比妥:常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三、东莨菪碱――中枢性抗胆碱药 麻醉:硫喷妥钠

第五单元 拟肾上腺素药 第八单元 抗癫痫药

一、a和b受体激动药

一、苯妥英钠

(一)肾上腺素 用途:治疗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 用途:心跳骤停;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长期服低血钙。有致畸和齿龈增生。

抗休克;

二、苯巴比妥――防治大发作的首选药 支气管哮喘及其他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三、乙琥胺――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 局麻、制止鼻粘膜出血和牙龈出血。

四、氯硝基安定――失神小发作

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室颤

五、丙戊酸钠――广谱抗癫痫作用

(二)麻黄碱

六、卡巴西平――精神运动性发作 用于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

二、a受体激动药 第九单元 抗精神失常药

(一)去甲肾上腺素

一、氯丙嗪(冬眠灵)用途:休克和低血压,用于药物中毒致低血压 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

1、中枢神经系统:镇吐作用――部位:延脑第四脑室底部;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降低体温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用酚妥拉明)

2、内分泌系统(溢乳、闭经:阻滞结节-漏斗通路D2受体)

急性肾衰。

3、植物神经系统:降血压

(二)间羟胺 用途:人工冬眠: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乙酰丙嗪

三、b受体激动药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过敏;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二、氟哌啶醇――各型精神分裂症

三、丙咪嗪(米帕明)――抗抑郁药

效应:拟交感作用;增高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镇静作用;阿托品样作用。用途:各种抑郁症

小儿遗尿症

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血管疾病;癫痫。

第十单元 抗帕金森病药

一、左旋多巴(拟多巴胺类药)

作用用途:对轻症、较年轻疗效较好,对重症、年老者差。

改善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较好,对肌肉震颤差。

显效慢。

还可用于肝性脑病。

不良反应: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二、苯海索(中枢性抗胆碱药)作用用途:早期轻症患者

不能耐受或禁用左旋多巴的患者。

抗肌肉震颤效果好,改善强直和运动障碍的疗效差。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

第十一单元 镇痛药

一、吗啡(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作用: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缩瞳;止泻 用途:镇痛;心源性哮喘;急慢性消耗性腹泻。拮抗药:纳洛酮

二、哌替啶(度冷丁)

用途:镇痛;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心源性哮喘

三、美沙酮

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用于和海络因的脱毒治疗。

第十二单元 解热镇痛药

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作用:解热镇痛

抗炎、抗风湿 治疗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 抑制血小板聚集

不良反应:诱发哮喘;瑞夷综合征。

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作用: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无抗炎作用。

为小儿退热首选。

三、保泰松(布他酮)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弱。

四、安乃近――解热作用强,损害造血系统。

五、吲哚美辛(消炎痛)

是最强的环氧化酶抑制药之一。(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作用最强。)

六、布洛芬

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无水杨酸反应

第十三单元 抗组胺药

一、H1受体阻断药

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吡苄明、氯苯吡胺(扑尔敏)、氯苯那敏、阿司咪唑、布可立嗪、美克洛嗪、特非那定、赛庚啶

作用:

1、H1受体阻断作用

2、中枢抑制作用(但阿司咪唑无中枢副作用)

3、(弱)阿托品样作用、局部麻醉作用和奎尼丁作用。

4、抗乙酰胆碱样作用。

用途:

1、防治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防治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首选

2、防治晕动病和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

3、镇静、催眠(苯海拉明、异丙嗪)苯海拉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镇静、嗑睡

二、H2受体阻断药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

作用:可逆性地与组胺竞争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可拮抗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致胃酸分泌。

用途: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佳。

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乏力、肌痛;精神错乱;粒细胞减少。

第十四单元 利尿药及脱水药

一、利尿药

强效利尿:呋喃苯胺酸(速尿、呋塞米)、布美他尼 中效利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苄氟噻嗪(利钠素)低效利尿: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 利尿剂与其他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

1、与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可增加其耳毒性

2、与头孢噻啶合用增加肾毒性。

3、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作用增强,起效时间缩短。

4、与降血糖药合用应注意补钾并增加降血糖药用量。

(一)呋塞米(速尿)

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包括髓质部和皮质部)对氯的主动再吸收。抑制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

用途:

1、各类水肿 顽固性水肿病人宜选用。

2、肾功能不全:急性少尿性肾衰早期

3、心功能不全:左心衰

4、加速毒物排泄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性碱中毒。

2、耳毒性

3、胃肠反应

(二)氢氯噻嗪 作用:

1、利尿:抑制髓袢知支粗段皮质对氯的主动的吸收及对钠的被再吸收。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2、降压作用

3、抗利悄作用:减少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及烦渴。用途: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对早、中度心性水肿可做首选。

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常规用药。不良反应:

1、低血钾

2、升高血糖

3、高尿酸血症。

(三)螺内酯

作用:利尿作用较弱,起效缓慢而持久。

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内的醛固酮受体 用途:治疗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与噻嗪类并用)。禁忌: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症。

(四)氨苯蝶啶

作用: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Na交换 禁忌:高血钾症、肾功能不全

药物相互作用:不与螺内酯并用;与洋地黄毒甙合用疗效降低

二、脱水药 甘露醇

作用:

1、脱水作用: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

2、利尿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并扩张肾血管。用途:

1、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

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大面积烧伤、外科手术、严重创伤。

3、青光眼

禁忌: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及活动性颅内出血。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第十五单元 抗高血压药

一、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一)哌唑嗪(a1受体阻断药)

作用: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a1受体。降舒张压更明显。用途:单用治疗中度高血压。

与利尿药或b受体阻断药全用治疗重度或伴有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首剂现象: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

(二)普奈洛尔、美托洛尔、吲哚洛尔(b受体阻断药)用途:单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伴有心输出量增多和肾素活性偏高的患者疗效较好。

重度高血压常与氢氯噻嗪和(或)肼酞嗪合用。

硝苯地平与普萘洛尔合用可拮抗反向性心率加快;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高血压伴甲亢,伴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者宜选用。

不良反应:可致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

可诱发哮喘

血脂异常者不用。

二、钙拮抗药

(一)硝苯地平

作用特点:

1、降压快而强,且较持久。

2、伴随血压下降而引起的心率变化比直接扩血管药小

3、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用途:对轻、中、重度高均适用。

尤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加用利尿药可避免。

(二)尼群地平

作用:

1、选择性扩张血管

2、降压进加快心率的副作用较轻微而短暂。

3、有排钠作用,长期用药无耐受现象。

4、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

用途:单用治疗各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适用。

(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高血压伴快速心律失常/溃疡病者宜选用。

三、血管肾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

(一)卡托普利

作用:

1、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2、减少缓激肽水解,舒张血管

3、PGE2和PGI2的形成增加。

特点:

1、降压作用强,起效快

2、降压明心率无明显改变。无水钠潴留。

3、降低糖尿病、肾病等肾小球损伤的可能性。

4、防止和逆转血管壁增厚和心肌肥厚

5、久用不易引起脂质代谢障碍。

用途:单用可治疗多种类型高血压。对高肾素型有特效。

常与b受体阻断药或利尿降压药合用。

不良反应:引起刺激性干咳。

致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

(二)依那普利――降压作用较强、持久。

四、利尿降压

氢氯噻嗪

作用:早期降太作用与排钠利尿有关。用途:治疗轻度高血压可首选

中、重度与其它药合用。

禁忌:血脂异常者不用。

五、中枢性交感神抑制药 可乐定

作用:降压在中枢。激动延髓孤束核一级N元,导致末梢释放NA,使血管平滑肌张力下降,血管扩张。

作用特点: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静注先知后降。用途: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选用。不良反应:嗑睡、口干;停药反跳现象。

久用可致水钠潴留。

六、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利血平

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耗竭。

降压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

用途: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肌注静注治疗重度高血压。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可产生抑郁症。禁忌:有溃疡病或抑郁病史者禁用。

七、直接扩血管药

一、肼屈嗪

作用:降压快、强,舒张压下降比收缩压明显。

直接松弛小动脑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

用途: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可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诱发心绞痛。

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全身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禁忌: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硝普钠

作用:强效扩血管药。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降压快而短。用途:治疗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导致甲减、低血压。

第十六单元 抗心律失常药

一、钠通道阻滞药

(一)Ia类药物――奎尼丁

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适度抑制Na内流;抗胆碱作用。用途: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房颤的转律宜选用。

治疗房颤常合用强心苷(对抗奎尼丁使心室率加快作用)奎尼丁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

(二)Ib类药物――利多卡因

作用:选择性作用于浦氏纤维,提高室颤阈值。用途: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对房颤无效。

对急性心梗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苯妥英钠――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

(三)Ic类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用途:防治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二、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作用:主要部位在窦房结和房室结

用途:用于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变异型心绞痛不用。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作用: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用途:多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四、钙拮抗药――维拉帕米 作用:阻滞心肌细胞膜钙通道。

用途: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第十七单元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一、强心甙类(地高辛、洋地黄毒甙)

作用:

1、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强心甙对心脏具有高度选择性。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3、减慢传导(负性传导作用)。

用途: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及某些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易过量中毒。最常见的最期症状是胃肠道反应。中毒抢救:对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

过速型心律失常――静滴钾盐

室性早搏、心动过速-苯妥英钠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室性心动过速――利心卡因

注意事项:

1、与排钾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应补钾。

2、合用强心甙期间禁用钙剂。

3、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避免与强心甙合用。

二、减轻心脏负荷药

(一)扩血管药

主要扩张小运用药:肼酞嗪、硝苯地平

主要扩张小静脉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

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药:卡托普利、硝普钠、哌唑嗪

(二)利尿剂

第十八单元 抗心绞痛药

一、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药理学基础:降低心肌耗氧量

作用:直接松弛平滑肌,尤以血管平滑肌作用最明显。

扩张小静脉、小动脉、冠状动脉的输送血管和侧支血管。用途:

1、控制心绞痛发作,对劳力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均有效。

2、急性心梗

3、作为减负荷药,可用于难治性充血性心衰。

不良反应:

1、治疗剂量→可引起面颈及胸部皮肤发红、搏动性头痛和反射性心率加快。

2、颅内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3、大剂量→体位性低血压

4、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心绞痛

5、连续用药可出现耐受性

二、b受体阻断药(普苯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作用:

1、阻断心脏b1受体→心舒期延长,冠状动脉灌流延长

2、改善心肌代谢

3、单用增加心肌耗氧量。与与硝酸酯类合用。

用途:治疗劳力型心绞痛。对变异型心绞痛无效。注意事项:

1、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时因均使血压降低,故剂量不宜大。

2、支气管哮喘、心衰、孕妇、低血压、房阻、窦缓禁用。

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䓬)作用:

1、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2、拮抗心肌缺血时高交感活动。

3、保护缺血心肌。

用途:

1、变异型心绞痛――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2、劳力型心绞痛――地尔硫䓬、维拉帕米

3、急性心梗

第十九单元 血液系统一、抗凝血药

(一)肝素 ――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好的药 作用: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

激活血浆抗凝血酶III,加强其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作用。

用途: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毒性较小,自发性出血对抗药→硫酸鱼精蛋白

(二)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作用:口服,体外无效。

与VitK产生竞争性对抗作用

用途: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过量引起出血→VitK对抗

药物相互作用: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等能加速华法林代谢。

(三)枸橼酸钠

与血浆中的Ca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降低

(四)链激酶(溶栓酶)

――外源性纤溶酶原间接激活剂。

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五)乙酰水杨酸

――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环氧酶的活性→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

(六)潘生丁

――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阻止cAMP分解→抑制Ca活化

(七)尿激酶

――过量出血的解救→静注氨甲苯酸

二、止血药

(一)VitK

作用:肝合成凝血酶原时所需酶的辅酶 用途:防治Vit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对肝硬化及晚期肝癌无效。

(二)酚磺乙胺(止血敏)

――增加血小板生成

(三)垂体后叶素

――用于肺及消化道出血。

(四)氨甲苯酸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可对抗胰腺手术后出血。

三、抗贫血药

(一)铁制剂 ――治疗缺铁性贫血

(二)叶酸 ――治疗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三)VitB12――治疗恶性贫血及其它大细胞高血色素性贫血

(四)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久服苯妥英钠引起的巨幼贫

第二十单元 消化系统药

一、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H2受体阻断药)作用:可逆性与组胺竞争H2受体。

可拮抗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胃酸分泌 用途: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佳。

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乏力、肌痛;精神错乱;料细胞减少

二、抗酸药

1、氢氧化镁――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作用强,起效快,不溶性抗酸药。

2、三硅酸镁――不溶于水、起效慢、中和胃酸作用弱

3、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起效慢持久。有收敛止血和引起便秘的作用。

4、碳酸钙――作用快强、持久。但可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多

5、碳酸氢钠――易溶于水、作用强、快、短暂。

6、硫糖铝――保护胃肠粘膜。

第二十一单元 呼吸系统药

一、抗喘药

(一)茶碱类

氨茶碱

作用:促进儿茶酚胺的物质释放。

促进肾上腺素释放;增加膈肌收缩力;拮抗腺苷的作用 抑制磷酸二酯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

用途:急慢性哮喘及慢阻肺。可用于伴有心功能哮喘急性发作。禁忌:急性心梗、低血压、休克

(二)拟肾上腺素药(沙丁胺醇、肾上腺素、异丙肾、麻黄碱)

作用:通过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b2受体→cAMP↑

异丙肾――激活腺酸环化酶→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 用途:沙丁胺醇――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三)过敏介质阻滞药――色甘酸钠

作用: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用途:预防外因性支气管哮喘。对已发作的哮喘无效。

第二十二单元 糖皮质激素类药 短效: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 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作用: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用法:大剂量突击疗法→中毒性菌痢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

小剂量替代疗法→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隔日疗法→肾病综合征。可避免反馈性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机能。

用途:不可用于鹅口疮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几乎无钠潴留

去氧皮质酮――几乎无抗炎作用,潴钠潴水作用强。

不良反应:高血压、高血糖、低血钙、低血磷

第二十三单元 抗甲状腺药

一、硫脲类(硫氧嘧啶类;咪唑类)

作用: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不影响碘的摄取和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作用。咪唑类〉硫氧嘧啶类

卡比马唑―在体内转化成甲硫咪唑才产生抗甲状腺作用。作用机制:

1、抑制过氧化酶

2、抑制单碘酷氨酸和双碘酷氨酸综缩合T3、T4

3、丙基硫氧嘧啶还能抑制T4在周围组织中脱碘转变为T3 药物起效慢――待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耗竭后才能生效。用途:甲亢治疗。

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最重)

二、碘及碘化物

三、放射性碘

四、b受体阻断药――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不宜手术治疗的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控生长发育。幼儿期缺乏→呆小病

第二十四单元 降血糖药

一、胰岛素

作用:

1、降低血糖;

2、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其分解;

3、促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4、降低血钾

用途:

1、糖尿病

2、纠正细胞内缺钾和治疗高血钾症

3、重病恢复期增加食欲

4、治疗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长期注射易造成注射部位肌肉萎缩。

二、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ADH)的分泌→抗利尿 格列本脲――有利尿作用。

用途:

1、糖尿病

2、尿崩症――氯磺丙脲

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过敏;胃肠反应;N系统

(二)双脲类(苯乙双脲,二甲双胍)作用:作用时间短,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用途:轻中型糖尿病,适用于肥胖者。

不良反应:乳酸血症,酮血症,低血糖,胃肠症状。

第二十五单元 合成抗菌药

一、氟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了,阻碍DNA复制。

(一)诺氟沙星(氟哌酸)

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大。用途: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淋病

禁忌: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青春期儿童

(二)培氟沙星(甲氟哌酸)

作用:对大多数G-和G+葡萄球菌

(三)氧氟沙星

――抗菌活性强。对G-菌作用为诺氟沙星的2-4倍

(四)环丙沙星

――对G-菌和G+菌较前药增强,对厌氧菌绿脓杆菌都有效

二、磺胺类

作用机制:与细菌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作用:G+菌中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G-菌中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放线菌 对病毒和立克次体无效。

用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磺胺嘧啶

全身性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局部感染等 不良反应:肾损害;过敏;造血(再障贫)

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作用:竞争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四氢叶酸合成

与磺胺类合用――抗菌作用↑↑↑ 复方新诺明:(SMZ+TMP)――致叶酸缺乏症 增效联磺片(SD+SMZ+TMP)

四、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抗厌氧菌、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的首选药物

五、硝基呋喃类

1、呋喃唑酮(痢特灵)――用于肠炎,菌痢

2、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用于泌尿感染。不用于全身感染。

第二十六单元 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一)苄青霉素(青霉素G)

作用机制: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粘肽的合成。

主要用于大多数G+菌、G-球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感染。特点: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

治疗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

用途:溶血性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气性坏疽、淋病、梅毒、鼠咬热首选

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首选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苯唑西林)特点:抗菌谱同上,抗菌强度弱于苄青霉素。用于金葡菌

耐酸

苯唑西林――不易产生耐药的青霉素

2、广谱青霉素(1)氨苄青霉素

作用:对G-菌杆菌作用较强。

对绿脓杆菌无效,对多数耐苄青霉素的金葡菌无效。(2)羟氨苄青霉素

作用:对肺炎球菌与变形杆菌作用较氨苄青霉素强。(3)羧苄青霉素(羧苄西林)

作用:抗绿脓杆菌感染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 用途:用于全身性绿脓杆菌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 ――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b-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少。

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呋新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 作用:

1、抗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2、对各种b-内酰胺酶稳定性:三代>二代>一代

3、抗G-菌:三代最强:对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强效。体内过程:第二代头孢呋新和第三代能透过血脑屏障。

用途:第一代: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其它敏感菌所致的呼吸者、软组织、泌尿感染

第二代: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 第三代:绿脓杆菌,新生儿脑膜炎和肠杆菌,脑膜炎 不良反应:第一代大剂量→肾毒性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你的考试好帮手,记住我们的网址:.快乐阅读网

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白霉素)

作用机制:作用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影响蛋白合成静止期抑菌剂。

1、红霉素――军团菌病首选

作用用途:主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

与抗毒素联合治疗白喉或单用于白喉带菌者。

用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空弯,阿米巴痢。

红霉素不宜与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共用。

2、乙酰螺旋霉素――常作红霉素的替代品。

四、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是治疗急慢性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五、氨基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不良反应:

(1)肾毒性:新霉素>卡那>庆大>丁胺卡那>链霉素(2)耳毒性:前庭损害:新>卡那>庆大>链霉素

耳蜗损害:新>卡那>丁胺>庆大(3)过敏反应

(4)阻断N肌肉接头

1、链霉素(SM)――主要对结核杆菌及多种G-杆菌有强效

为鼠疫首选药。

对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者,以青霉素合链霉素首选。过敏性休克抢救药:10%GS酸钙

2、庆大霉素(GM)――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为败血症、骨髓炎首选。

3、卡那霉素(KM)――对结核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无效。

丁胺卡那――耐酶。绿脓杆菌等及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均敏感。六、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

作用机制:抑菌剂,在极高浓度时才有杀菌作用。

药物能特异地与敏感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作用:

1、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部分葡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有效

2、对肺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有间接抑制作用。

3、对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4、对G+菌作用不如青霉素类。对G-菌不如氨基甙类和氯霉素。用途: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及布氏杆菌病――首选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症状

2、二重感染:鹅口疮;伪膜性肠炎

3、对肾、牙生长的影响

4、大剂量长期服→肝损害

七、氯霉素

作用:抑菌剂。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可逆结合。

对G-菌作用强

对G+球菌作用<青霉素和四环素 对立克次体和沙眼衣原体有效。对真菌、原虫无效。

用途:全身应用治疗伤寒、副伤寒――首选

立克次体和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脑膜炎

不良反应:

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再障贫

2、灰婴综合征

3、二重感染。视N炎、周围N炎、中毒性精神病

第二十七单元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一、抗真菌药

(一)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用途:

1、克霉唑:对皮肤癣菌感染作用好。

用于皮肤真菌病(体癣,手足癣,耳道/阴道真菌)

2、酮康唑:对念珠菌和表浅癣菌有强效。

用于治疗慢性粘膜念珠菌病和癣病

3、咪康唑:深部真菌感染(静注)。皮肤真菌(局部)

4、氟康唑:用于念珠菌与隐球菌病。毒性反应最小。

(二)土黄霉素――只是浅表抗真菌药。口服有效。

对体癣,股癣,甲癣有效。

二、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首选

2、利巴韦林――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

第二十八单元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耳毒性加重

2、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链霉素+碳酸氢钠

3、上呼吸道感染:磺胺嘧啶+NaHCO3→使尿偏碱性,增加溶解度

4、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青霉素+链霉素

5、耐药金葡菌所致的严重感染:苯唑西林+庆大霉素

第二十九单元 抗结核病药

一、异烟肼(雷米封)――抗结核病首选

机制:抑制结核杆菌细胞所需成分――分枝菌酸的合成 不良反应:N系统→周围N炎;肝毒性

二、利福平――一线抗结核病药

作用: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G+球菌均有强效

还用于治疗麻风病

三、链霉素――一线药

四、乙胺丁醇

不良反应:视N炎,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高尿酸血症。

首选抗生素

化脓性扁桃体炎

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过敏反应)大叶性肺炎

青霉素 气性坏疽

青霉素 炭疽

青霉素 梅毒

青霉素 钩端螺旋体病

青霉素 肺炎杆菌感染的肺炎

青霉素

肺炎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庆大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全过程,耳聋性)

变形杆菌引起的胆道感染

庆大霉素

布氏杆菌

四环素+链霉素 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链霉素 鼠疫

链霉素

伤寒、副伤寒

氯霉素(作用50S,抑制骨髓造血,灰婴综合征)

斑疹伤寒

四环素(作用于30S,抑制蛋白质合成)立克次体感染

四环素

军团菌

红霉素(作用于50S)金葡菌性骨髓炎

克林霉素(作用于50S)

烧伤绿脓杆菌

磺胺嘧啶银盐(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叶酸合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磺胺嘧啶 结核菌

异烟肼(周围神经炎)阿米巴肝脓肿

甲硝唑

药理/毒理学 第6篇

【关键词】药理学;问题情境;探索;实践

中国分类号:R96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心理困境,即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通过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思维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借助问题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多年来,我们在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尝试了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1.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药理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药理学现象的本质。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教学实例:在学习《氨基苷类及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时,我们设计了青霉素G与硫酸链霉素的毒性比较的实验:取体重相当的小鼠两只,一只由腹腔注射2%链霉素0.5毫升,另一只腹腔注射2%青霉素G钠溶液0.5毫升并做好标记。观察二鼠各有何反应,待小鼠出现中毒后(行走困难、肌肉瘫痪、腹式呼吸等),立即腹腔注射5%氯化钙0.3毫升并观察中毒症状恢复情况。利用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氨基苷类》教学活动,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学生自然很容易掌握链霉素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应用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出现中毒症状如何解救等等知识。

2、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境

《药理学》的学习,是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其教材的内容也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在课堂中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实例:在《四环素类》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课前查找四环素的危害及生活中发现的四环素牙的人,然后课上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出课题:四环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它对骨骼和牙齿的生长有何影响?为什么对孕妇和婴幼儿禁用?课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出发,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现实性。

3、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去探究。

教学实例:在讲授《抗病毒药》时,先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微生物学》知识,比如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增殖过程等,思考: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阻断或抑制病毒增殖的哪些不同阶段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抗病毒药总体会有些什么特点?为什么大家那么惧怕AIDS?使学生们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即学着分析和解决问题。

4、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例:在学习《抗疟药》时,恰逢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成分。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开始研发抗疟新药。筛选出的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均未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历史记载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她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以此新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青蒿素是怎样的物质?具有怎样性质?是怎么得来的?有什么重大的意义等等,再根据情境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基本方法,得出结论从而获取知识,并且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执着的精神,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利用药物发展史创设情境

大学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如果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各种药物发展或发现史的教学教育时机,便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实例:学习《奎宁 Quinine》时,关于奎宁用于治疗疟疾,其发现过程就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它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曾经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氯喹出现后,已不作首选,但氯喹的耐药性问题使奎宁再次受到重视。金鸡纳树皮原产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一印第安人患严重疟疾,口渴,到厄瓜多尔南部地区的一个小池塘边喝了许多水后,顿时感觉病情好了许多。这时他发现水很苦,有许多金鸡纳树浸泡在池塘里。一个传教士用此法治好了西班牙官员和一位总督夫人的疟疾,1639年夫人的一个侍臣威加Juan de Wega传出了国界,开始有了记载。1826年法国药师佩雷蒂尔和卡文顿(Pelletier 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才被普遍用于治疗疟疾。事实证明,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观察,思索和实践等科学方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药物发展史料可以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供一条捷径。

问题情境的設计源于教材的难点、重点,涉及社会热点,必须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力求做到: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在问题情境能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情况下,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药理学发生兴趣时就会觉得"其乐无穷"。上述实例,只是我们问题情景创设的一部分,通过药理学课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邱建英.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探究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9):63-64.

中药药理学教学浅析 第7篇

1 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机会少, 理论知识多

课堂上, 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材理论知识的灌输, 更多的注重“教”的方面, 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纸上谈兵”的被动接受知识, 而极少有机会去接触中药房、中药厂等有关中药药品生产、流通的实际环节。

中药成分的多样性与药理作用的多效性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我们知道中药成分复杂, 导致其药理作用表现出多效性。每一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而中药药理学的内容通常是对其中某一成分的药理作用阐述, 往往有单一成分的作用与单味药作用相冲突的现象, 因此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既有相关性, 又有差异性。如附子, 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还有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和四丙酰关附醇胺等, 药理作用除了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 还有抗炎、镇痛、提高应激能力等, 尽管可以用来抗心律失常, 但是因其毒性大, 尤其对心脏毒性较大, 心电图表现为过性心率减慢, 随即出现房性、室性期外收缩和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1], 即如果使用剂量不当, 反而会引起心律失常。此外中药药理作用无明显量效关系, 无明确规律可循[2]。每一味中药的药理作用非常繁杂, 学生很难记忆。

1.2 研究方法特殊, 难以提高主动性

中药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而中药药理学的大部分教学内容是基于对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 因此中药药理学的内容是从临床到实验研究, 其目的是用现代医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为中药的国际化奠定科学基础。这与通常的药物研究是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的思路相反, 因而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色, 强调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其研究应该保持中医药特色, 这是它与其他实验科学研究的明显区别。中药药理的研究过程涉及到以中医“证”为基础, 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很多是基于以上研究方法的结果, 因此学生难以理解。

中药药理学属于实验性科学, 中药药理学所阐述的理论内容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医疗实践的研究。但现有的传统中药药理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模型实验, 即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 实验时学生不用思考和创新, 只要按照实验指导照方抓药, 比较所得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指导一致就行了。虽然验证型模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但其内容单调、陈旧、方法简单,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中, 很多学生不愿意深入思考和探索, 仅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实验后学生也没有多大的收获, 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而相互抄袭或拼凑数据。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验证性模型实验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很大的局限性。

1.3 知识更新速度有待加快

由于新药研制周期极大缩短,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新药层出不穷, 药物的名称也是目不暇接。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 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有些新药或老药的新用途, 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 但是教材却没有收集;而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或几乎不用的药物教材还没有及时删除, 甚至是教学的重点。这就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实践教学

有些中药和复方制剂作为传统药或代表药, 要花大量时间去讲这些内容, 医院、药店很少有, 而书上没有的药, 药店、医院药房很多, 所以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 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补充和完善。在制订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 可根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主渠道, 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目前学生就业主渠道是药品营销工作和企业, 而这些企业销售的主要是OTC类药物, 如化湿药、温里药、清热药、泻下药等。中药药理学教学不重视这类药物的学习, 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就业岗位上很少接触到的一些处方药物上, 学生在药品零售岗位不可能接触到这些药物。有些中药属精神药品, 零售企业无权经营;还有些药需在医护人员监护下才可应用。而对于接触最多的OTC类药, 所学有限, 难以满足指导顾客购药和用药的需要, 往往不能令顾客满意。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健胃消食药多为一些复方制剂, 而教学多不讲复方制剂, 只分散地在各个章节介绍单一的药物知识, 缺乏连贯性、针对性。因此加强OTC类药物及复方制剂的学习, 才能增强指导合理用药能力。

药品超市是中药药理学教学最佳的第二课堂, 经常到药品超市有目的逛逛, 哪些药教材上有、哪些药教材上没有, 了解药物新剂型、新品种, 并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做某类药的市场调查, 如解表药的市场调查分析。也可以上网络查阅有关资料, 扩大知识面, 养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例如查阅补虚药的最新进展[3]。

2.2 应用对比记忆

中药的药理作用复杂, 各论的学习难度较大。首先以中医药治法为线索, 把中药各论的各章节进行分类, 在讲各章节的概论时, 从这类药物的定义入手, 说明它们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然后把这类药物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病症相联系来分析这类药物的作用, 并要求学生对其个性知识具体掌握。例如介绍解表药时,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有发汗、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过敏等, 这是本类药的药理作用概述, 代表药麻黄的药理作用有发汗、抗炎、抗过敏、平喘等, 基本上和概述作用一样, 有个别不一样的需特别记忆。这样学生对药物的作用既能抓住共性, 又能找到个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中药药性理论与西药药理基础理论对比。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与现代西药机制的关系;十八反十九畏与西药配伍禁忌的关系;受体学说等理论是现代西药药理的基础理论。如中药的归经, 中医理论认为, 每种病症都是脏腑或经络发病的表现, 因而某种药物能够治疗某脏腑经络的病症, 就意味着该药入某经, 如大黄具有泻下的功效, 归大肠经;治疗阳痿滑精的淫羊藿、鹿茸人肾经。可见中药的归经是从药物功效及疗效总结而来, 是药物的作用及效应的定位与定向。而西药则是某药的分布, 有的器官、组织分布多, 浓度高, 有的少, 与中药归经相比, 实质一样, 只是说法上有差别。在教学过程中, 以西药药理和中药药性为理论主线进行讲授, 学生有了学习理解上的参照物, 利于其删繁就简, 提高学习效果。

中药与西药药效学的对比。在教学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把西药药理知识与中药的药效学内容进行对比, 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药理的知识。如在介绍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功能主治时, 选择作用机制和药效相似的西药与其进行比较, 分析它们的异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如在讲到清热药时, 清热药有抗病原微生物的功效;西药抗生素也是用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 可以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助于加深理解。

2.3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中药的作用大多来源于生活, 经验性很强, 通过联系, 可以指导学习理论。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山楂能帮助消化, 这是一个常识, 但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消食药, 我们了解到山楂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丰富维生素C, 能促进胃中消化酶的分泌,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消化;如果一个人淋雨了, 可以熬一些生姜汤, 用于预防感冒,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姜属温里药, 含有姜酚、姜醇能扩张血管, 使全身感到暖和。这样就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 用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加强理论。

2.4 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针对药物更新速度快的现状, 中药药理学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不断了解世界新药研制开发的最新信息, 追踪临床新药应用最新动态, 不断更新拓展新知识, 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网络上建立中药药理学学习网站, 把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讲义、课件等教学资料放在网络上, 学生通过浏览相关网页, 能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听课时就更容易掌握教学重点;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站视频点播学习课堂上没弄懂的知识点, 以加深理解。此外, 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专题讨论课, 要求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书写报告或综述;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互相提问和解答, 教师有针对性的及时纠错, 最后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总结归纳答案和课堂发言, 对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 对教师而言, 教好任何一门专业课程, 既是对自我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挑战, 又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实验是艰巨的, 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探索, 并在探索中完善、总结和创新, 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目标的需要, 才能使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价值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摘要:目的促进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价值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 并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来阐述。结果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 如加强实践学习, 应用对比记忆等, 可以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水平。结论上述方法可以为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药理学

参考文献

[1]沈映君, 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周宁娜, 何晓山, 李秀芳, 等.多途径提高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 (6) :68-69.

[3]罗琳, 徐济良.改革药理学教学模式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5) :931-933.

谈药理学总论教学 第8篇

1 激发学习兴趣, 寻找学习动力

怎样拉开总论课的序幕, 才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位学生, 使他自觉、主动地进入药理学世界的大门呢?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原动力, 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总论课上的首要任务之一, 对今后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有着重要意义[3]。

笔者在第一堂课上, 首先根据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 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而不是照本宣科。如:在大家的经历中, 多多少少都曾受过疾病的侵袭, 治病的手段都有哪些?学生争相回答后可总结并提示:在各种治疗方法中,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生治病的基本手段, 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紧接着再抛出第二组问题:在用药过程中, 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种疾病要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进入机体后如何发挥作用, 机体如何代谢药物, 等等。然后再举出一个临床实例, 简要回答上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初步明确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药理学, 就会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 由此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 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 但初接触药理学的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 在介绍这部分知识之前, 首先以具体数字向学生展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之高;再举出实实在在的案例, 如反应停事件,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反应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大。至此, 学生自然而然要想到究竟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都有哪些种类的不良反应, 各自发生于什么情况, 等等。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求知欲被高度唤起的时候, 再给他们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 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势必要容易得多, 甚至还有的学生感觉这些内容不够多, 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更多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不仅“授人以鱼”, 还“授人以渔”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想办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会”为“我要会”, 使之爱听、愿学、勤问, 敢于知难而进, 真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掌握基本概念, 打好学习基础

药理学总论涉及众多概念, 如药物、首过效应、受体等。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 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分解-合并-实例验证-引伸的方式, 彻底将抽象的概念讲透讲清。

如教材中药物的定义是这样的: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 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看似简单的一句话, 仅凭死记硬背却难以奏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 先将其拆分为容易理解的单句:药物的作用、用途、本质分别是什么, 并采取边板书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 既掌握了药物的概念, 又理解了药物所涵盖的范畴, 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继而复述整句话时学生对药物的定义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也不再认为难以接受。最后再介绍一些有关药物的其他知识以加深印象, 如药物的特性, 尤其是两重性,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等。

再如, 副作用是药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但学生在学习具体药物之前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认识。将概念分解, 着重指出其要点, 如发生前提是治疗剂量下 (有别于毒性反应发生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 , 发生原因是药物的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本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 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 并以阿托品为例来强化上述认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 使得抽象的药理学名词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 不仅改变了药理学教学乏味单调的状况,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后期药理学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

3 把握时代脉搏, 触摸学科前沿

当今药物研究日新月异, 新药层出不穷, 药理学内容也与时俱进, 更新较快。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总论的讲解就可以是“一潭死水”, 而应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总论教学同样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 力争在讲授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 又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长期以来, 临床用药总是针对同一疾病应用相同的药物和剂量, 由于个体差异常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 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药物治疗学正经历着由经验式向个体化治疗的革命性转变。

大量研究证实, 除环境因素外, 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以及药物作用靶位等基因的变异是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5]。因此, 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用药将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和更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重要途径。这就是方兴未艾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6], 即通过对包括药物起效、活化、排泄等过程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 鉴定基因序列的变异, 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基因突变与药效的关系, 将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个体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使研究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得到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 也是人类进入“个体化医学”的重要标志, 其结果有可能对每位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等作出预测, 从而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也将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 提高其投入产出比。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的是, 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人类已知和探索人类未知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为他们今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发展趋势, 符合更好地培养跨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合理运用, 学生普遍反映对总论部分不再感到畏惧, 而认为是药理学课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时有所侧重, 能够抓住学习精华和知识点。重要的是, 通过总论的学习, 学生对药理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次印证了我们古老的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李金莲.上好解剖学绪论课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6) :629-630.

[2]赵燕燕, 李春玲, 范华英, 等.密切联系实际多种方法并用强化生药学总论的教学[J].中外医疗, 2009, 28 (1) :96-97.

[3]胡慧玲.浅谈《药用辅料学》的教学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10 (3) :31-32.

[4]孙志春, 郭常亮.对精心组织上好绪论课的探讨[J].职业圈, 2007, (16) :73-74.

[5]刘昭前, 周宏灏.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新时代[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 12 (1) :1-6.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第9篇

1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入学分数情况, 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虽然有的学生文化基础教程, 学习较为困难, 但是要注意这些学生的特点, 这部分学生可能思维活跃、表现欲较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希望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认可,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首先在第一节上课时提出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哪些药物治疗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 通过思考以上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其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3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在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学生作用。在传统药理学教学环境中, 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环节, 课堂气氛沉闷, 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 在课堂上, 老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比如在课堂上预设定几个问题, 先让学生积极回答, 而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给予分析和总结, 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

4整合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医学教育不断改革, 在以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导思想。通过整合相关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以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4.1 合理应用教具

以前由于教学条件限制, 应用模型能够提高学生的直观印象, 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即使现在具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应用模型等直观教学方法仍不能完全丢掉, 毕竟图像效果是无法与模型的直观效果相比的。采用模型演示, 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2 应用病例教学法

改变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方法,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病例的判断能力。病例教学法中, 选择典型病例, 以此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线, 启发学生探讨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过程, 让学生提出用药措施并制定给药种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其团队合作意识[1,2]。

4.3 应用多媒体教学

药理学除了其专业性很强外, 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 不可能每个疾病或者章节的教学均找到实例病人来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以上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把相关临床疾病治疗过程采用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4.4 自学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章节特点, 可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之前, 教师首先要布置相关的思考题, 让学生自己阅读内容, 进行独立思考, 而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自学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

药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开展实验教学, 把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主动融入到实践中, 从而提高其应用理论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 要把理论教给学生, 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验能力与临床需要相符合。在实践教学中, 要把课堂教学、操作练习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取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和教师总结的模式, 提高学生在教和学中的互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的原则, 以解决学生疑问为主要轴线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中, 除了采用以上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外, 同时还有加强对实践能力的检验-实践能力考核。可以采用小组抽查模式, 把学生划分成小组, 每次实践操作结束后, 可抽查某一小组进行技能考核, 可在本次抽查当场打分, 此分计入期终考试成绩[3,4]。

6培养学生护患沟通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 选定疾病, 并模拟病例的症状和表现, 让学生充当临床医生为模拟病例提出用药种类和用药措施, 分析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提高学生对药理学中药物相关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 药理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勇于改革教学方法和措施, 不断创新, 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药理学人才。

摘要:医学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在药理学教学中, 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整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现代药理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前.药理学教学中体现高职特色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9) :78-79.

[2]陆红.多种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7) :890-891.

[3]王梅.论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J) .素质教育论坛, 2010, 3 (4) :13-15.

讲授药理学总论的体会 第10篇

关键词:药理学,总论,激发兴趣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学科。其内容繁杂, 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 药理学中所涉及的新名词、新理论及作用机制较复杂, 基于这一现象, 学生学习药理学感觉比较困难, 容易混淆, 以至于对学好该门课程丧失兴趣和信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特别是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和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仅8个学时, 但是却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他把整个课程中常见的名词解释、概念都集中在一起, 还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如果教师能把总论讲得精彩绝伦, 可消除学生的恐惧情绪,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学生对药理学全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精彩的开场白, 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药理学总论的讲授中, 教师开始的表现极为重要, 它可以起到与学生拉近距离、激发兴趣等作用。所以, 我们刚一开始的讲课不能照本宣科, 通过提问一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大家都是医学院校的学生, 每次假期回到家都会有左邻右舍问起关于邻居具有什么类型的疾病和该用什么药物治疗的问题?另外还要问同学们都有感冒发烧的经历, 学生自己都使用了什么药物, 针推自己的症状怎么选用一些药物?如果买来一个药物, 药品说明书上都具体介绍了关于这些药物的哪些方面, 你经常看到的内容有哪些?这些看似简单而常见的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会议论纷纷, 把自己遇到的情况很激烈的讲出来, 这种在讲授具体课程之前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情绪, 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列举典型例子, 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上课时常举一些例子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举的例子好,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举例子的方法和技巧, 给课堂锦上添花。当讲到食物、药物、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我们巧举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盐, 食盐在我们的饮食中无所不在, 在各种食品中食盐是食物, 但在输液时用的氯化钠注射液就成了药物,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 过多的食盐就成了毒物。另外, 还有葡萄糖在奶制品中是食物, 葡萄糖口服液就成了药物,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就成了毒物;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还举了《水浒传》里武大郎怎么死的, 学生兴趣高昂回答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 死的时候七窍流血, 非常痛苦, 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这么毒的物质, 现在开发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妇科卵巢癌, 效果极好。讲到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剂量和时间对药效的影响时, 列举了不同浓度的酒精, 临床疗效不一样, 用70%酒精手术器械消毒, 用45%左右的乙醇擦皮肤, 防止发生褥疮, 用25%擦皮肤, 使局部血管扩张, 降低体温。学生对这些常见例子比较熟悉, 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 也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巧妙掌握基本概念

药理学总论涉及很多概念, 如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首过效应、肝肠循环、受体、亲和力, 内在活性等, 而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 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可这些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来讲解, 根据我的教学经历, 总结出分解-合并的方法讲解定义, 如课本上对受体的定义为: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 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这个概念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点困难,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我把这个概念分解成受体是什么物质, 具有什么样的用途, 作用主要是什么, 经过分解后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受体的激动药和拮抗剂比较抽象, 教师打一个合适的比喻, 学生就容易接受, 如把受体比喻成锁, 药物比喻成钥匙, 钥匙能插进锁孔代表成亲和力, 能否打开锁代表内在活性。激动药指的是钥匙能插进锁孔, 并且能把锁打开, 而拮抗药指的是一个不配套的钥匙, 能插进锁孔, 但是打不开, 可是却占据着锁孔, 影响其配套的钥匙将其打开。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 能够把复杂的知识, 简单化, 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也是提高医务人员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合理应用药物防治疾病的理论知识, 成了大部分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今药物研究是日新月异, 新药不断出现, 药理学教材也与时俱进, 更新较快, 很多版本。可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 这就要求教师要给总论注入新的活力。在讲到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概念时, 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 把最近几年新出现的新药的严重不良反应介绍给同学们;对于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教师应该把国家对每一类新药的临床前药理实验和临床药理实验的要求讲授给同学们。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只是才能更新,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拓新知识, 扩充学生知识面

在第一篇总论当中虽然涉及了很多的基本概念, 但是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概念还有待进一步补充, 因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 对这些概念的掌握, 更有利于他们将来工作的开展。如什么是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 学生理解了这些分别是药物和医务工作者的言谈, 举止等造成的疾病, 这有助于将来提高他们的用药规则和服务态度。另外, 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是玲琅满目, 很多人误认为保健品就是药品, 为了区分保健品和药品, 分别向学生介绍其定义和功能, 消除对保健品和药品的误解;针对药品的名字更是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课堂上了增补了药品的中文名、英文名、通用名和商品名。特别是通用名和商品名。通用名称是药品的法定名称。在我国, 药品的通用名称, 是根据国际通用药品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命名的, 即同一处方或同一品种的药品使用相同的名称, 商品名是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 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 具有专有性质, 不得仿用。在一个通用名下,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 可有多个商品名称。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 还举了一个用于缓解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氯雷他定片 (通用名) , 而他有很多商品名, 如息斯敏、开瑞坦等。讲完之后, 学生恍然大悟, 之前都知道息斯敏, 但是不知道息斯敏和开瑞坦是同一个药物。这些新知识的增加, 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充, 增加了他们对药理学今后学习的动力。

总之, 对于药理学总论教学, 教师应该寻找有效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浅谈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11篇

因材施教一只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的药理学教学,一定要区别三年制高职学生。这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因此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逻辑分析能力都相对欠缺。如何才能教好教会,一直是困扰广大从教者的难题。笔者认为只要通过合理拓展知识并引入举例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以下就笔者十余年从事五年制高职药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

一、举例教学,有利于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药理学总论中,涉及了大量药理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结果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常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既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举的例子好,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举例的方法和技巧,引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要比深奥的道理更能让学生理解接受,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例如:在药理学总论里提及到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到阈浓度以下,所残存的药理效应)的概念,这时我们可以引用地震过后的余震这个例子对该概念进行解释。列举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既能让学生对概念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紧密的联系到临床。

以案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案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工合成抗菌药中讲到磺胺类药物时,让学生看下此病例“女性,7岁,因头痛发热,喷射性呕吐,休克入院,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胸部及背部皮下有瘀斑,WBC 20000/mm3,中性85%,脑脊液压力高,蛋白含量高,糖明显减少,氯化物减少,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在抗菌治疗方面应采用治疗”。此病例我们就应该先通过病人的症状和各种检查数据考虑对病人疾病的确诊,然后再考虑应用什么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描述,我们能得出该病人系流行性脑膜炎,而我们在青霉素时提到,当脑膜炎时,青霉素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从而治疗流脑,但上述病人对青霉素过敏,我们在磺胺类药物中提到,磺胺嘧啶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作为治疗流脑的首选药,因此此处答案便是磺胺嘧啶。引入病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满足学生想迫切将理论知识联系于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渴望,还能使枯燥的理论学习更丰富,轻松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

三、实验教学,有利于形象生动直观的观察到药物的药效。

药理学教学很多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很多药物作用的描述,我们只能用抽象思维去想象。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由于初中起点,恰恰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薄弱,这时我们就应该用实验教学来弥补。药理学实验大部分对象是小白鼠,应用药物后能直观生动的观察到,小白鼠的变化情况。例如:呼吸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达到中毒剂量应用于小白鼠,能明显的观察到小白鼠的惊厥现象(呼吸急促,活动度极高,竖尾等)。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很好的将理论联系于实践。

四、多媒体教学,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单一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生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运用要适度,要和传统的黑板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效果。

五、课后习题的练习,能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掌握,在校期间资源有限,只能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就需要学生加强习题的练习,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很多,但是真正做题时无从下手,所以说习题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读懂题。例如:药物经肾排泄的内容中,有如下一些练习“弱酸性药物中毒为何要碱化尿液?”我们首先通过读题,了解弱酸性药物中毒,说明体内弱酸性药物大量堆积,减轻中毒症状,必须加速药物排出,而大多数药物排泄的方式是以肾排泄为主,那么可以推出碱化尿液可以加速药物从体内排出,那又为什么?在理论学习中知道,酸性药物经过碱性环境,药物的解离度可以变大,解离度大的药物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会减少,自然排泄增多,加速了药物的排泄,从而减轻了弱酸性药物的中毒症状。只有通过各种习题的练习,才能在考试中,处事不惊,得心应手。

六、拓展知识,扩充学生知识面。

目前临床上新药是琳琅满目,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很多书本上未提及到。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于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拓展知识,大量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材料,尽可能合理、巧妙的揉入相关的学科知识中,在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延伸,让学生掌握其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山药多糖的药理学研究 第12篇

1 降血糖作用

何云[1]通过将正常大鼠和四氧嘧啶致高血糖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山药多糖大、中、小剂量6组, 二甲双胍组每日灌服二甲双胍0.8mg/ (kg·只) , 山药多糖组分别灌胃50mg/kg、75mg/kg、100mg/kg 3种剂量的山药多糖;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每日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5d后, 分别测定进入实验程序的各组大鼠血糖水平, 来探讨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显著降低造模大鼠的血糖, 而且大剂量的山药多糖降糖更明显, 其降糖效果与剂量呈一定关系。郜红利[2]等通过对昆明种、体重为20~25g的雄性小鼠进行实验, 山药多糖具有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 促进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恢复。

2 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相湘[3]采用比色法技术测定D-半乳糖衰老大鼠经山药治疗后脑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丙二醛 (MDA)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变化, 实验表明, 山药可显著提高脑中的SOD, GSH-Px的活性, 降低氧化产物MDA的含量 (P<0.01) , 进而证明山药具有显著的抗衰老能力。王丽霞[4]等通过对山药蛋白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发现山药蛋白多糖对活性氧自由基如H2O2、O2-、·OH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可减少红细胞溶血和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 在一定范围内和剂量成正比, 从而证明了山药蛋白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并且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蛋白多糖浓度呈正相关性。詹彤[5]等水溶性山药多糖对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给药组小鼠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歧化酶和脑Na+-K+-ATP酶活性均增加;单胺氧化酶B活性及过氧化脂质和脂褐质含量均降低。

3 免疫调节作用

蒋艳玲[6]通过怀山药多糖对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的研究, 证明怀山药多糖可明显拮抗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的萎缩, 使皮质厚度增加, 皮质细胞数增加, 淋巴细胞数增加, 以大剂量怀山药多糖作用为优。徐增莱[7]等为了探讨淮山药粗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 (200、400和800mg/kg) 的淮山药多糖, 1次/d, 连续8d, 进行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MTT法) 、测定血清溶血素测定 (半数溶血值法) 、小鼠碳廓清实验, 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具有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 促进小鼠抗体生成的作用和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的作用。

4 抗肿瘤及抗突变作用

赵国华[8]等山药多糖RDPS-Ⅰ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50mg/kg RDPS-Ⅰ对Lewis肺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对B16黑色素瘤没有明显作用, ≥150mg/kg RDPS-Ⅰ对B16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都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且中等剂量 (150mg/kg) 作用最佳。阚建全[9]等山药活性多糖抗突变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山药活性多糖对3种致突变物及黄曲霉毒素的致突变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山药活性多糖具有抗突变作用。

随着分析技术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 人们对于山药多糖的认识会越来越深, 应用会越来越广, 相信山药多糖必定会开发出巨大的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云.山药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 10 (4) :448.

[2]郜红利, 肖本见, 梁文梅.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7) :804-805.

[3]相湘.山药的抗衰老作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24) :109-110.

[4]王丽霞, 刘安军, 舒媛, 等.山药蛋白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 (2) :242-245.

[6]蒋艳玲.怀山药多糖对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药刊, 2002, 17 (6) :18-19.

[7]徐增莱, 汪琼, 赵猛, 等.淮山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2) :1040-1041.

[8]赵国华, 李志孝, 陈宗道.山药多糖RDPS-Ⅰ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J].药学学报, 2003, 38 (1) :37-4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药理/毒理学】相关文章:

药理学和毒理学专业11-20

药理学08-20

三七/药理学06-08

中职药理学06-20

中药药理学08-12

姜黄素/药理学05-07

药学专业药理学08-09

药理学论文提纲09-13

药理学概论总结05-13

药理学考试总结07-10

上一篇:图形计算下一篇:交通视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