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2024-09-16

合理使用历史课件(精选12篇)

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第1篇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因为多媒体特别是课件教学的便利,往往盲目地使用,有的明明不需要课件,但因为有现成的,就拿来在教学中使用,效果却不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学和认识规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发挥它的最大优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选择课件讲究适宜性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找到许多可以为我们教学服务的图片和课件。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倾向于使用现成的教学图片或课件,但是我们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有什么就用什么,把现成的课件播放一番,附加几点解说了事。运用这样的生吞活剥、移花接木的方法,不仅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课堂效果也不会好,这不是我们教师使用课件的初衷。

幼儿园的许多课件,都是音乐动听,画面优美,演示逼真,幼儿由于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被一些外在的形式而非实质的内容所吸引,所以在选择课件时,我们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那些摒弃多余干扰因素、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课件。这类课件往往会用美观生动的屏幕来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删除了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影像,直接阐明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网络上还有一些课件制作比较粗糙,有的是一键到头,没有留给孩子动脑的空间,而是直接把答案展示给了幼儿,这类课件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课件,服务于教学,这样才能起到优化作用。

●使用课件讲究整合性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媒体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不是独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和完善的。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与多媒体的关系,把传统教学的方式与课件的使用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发挥幼儿各种感官,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起来, 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而不是一味地使用课件,让课件代替所有的东西。如许多科学、数学活动需要让孩子通过操作来理解其中的关系,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将孩子的操作也用课件演示来代替,整个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了,真要用课件,也只能是将一些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展示出来。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寻求两者的结合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操作课件讲究互动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协调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课件的交互作用与孩子进行有效地互动,充分发挥课件的交互性,将使我们的教学受益非浅。如根据活动设计要求、教学进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反馈信息,在课件播放过程中该停的地方要停,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该放的时候就放,给孩子认识、了解新事物的机;需要重复播放的时候就要重复,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

除了利用课件与孩子之间进行互动之外,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不可忽略。不能因为有多媒体课件,就把一切都交给它来完成。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孩子与教师的直接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体态语、情感表达和交流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要播放课件,就忙着点鼠标,仔细搜寻,而是在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的同时,和孩子进行语言、动作方面的交流,让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教学功能,使教师和孩子之间更加亲近。

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第2篇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己具备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的爱上历史这门学科才能真正爱上学历史。史料教学中有许多有趣的环环相扣的知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可引用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所对的一幅对联导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伊藤博文),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李鸿章),由此设问:(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又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这幅对联可谓是妙趣横生,用历史史实中的对联引入课堂教学,又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激起学生探究史实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去,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相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更加具体化,但是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历史性使学生难以窥得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貌,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于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选择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课本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发展[1]。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史料,就能够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更好的理解历史、掌握历史。例如,讲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时,就可引用殖民主义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上的一句话作为史料:“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通过克莱武的这段话,学生可以得出殖民主义无理与残酷,完整的再现了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与压榨。

1.3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史料教学则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救出来,学生可以根据史料自己归纳总结史论,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权威”的解释。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印证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自我编制新的信息网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2关于合理运用史料教学的相关建议

史料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那么如何更好的运用史料教学呢?现针对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2.1合理选取史料:

合理选取史料不仅要做到合理选取教材中的史料,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的补充相关的史料,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历史知识。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引用了大量史料,这些历史文献资料都是从各类史书中精心筛选出来的精华,基本上体现了教材中的各种史学观点。合理运用这些文字史料,有利于教师解决材料的重点、难点[2]。教师自行补充的史料要做到精挑细选,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很好的甄别史料的价值,多积累与教学相关的史料,同时一名合格的教师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类教学设备,史料的展现不局限于讲授,可以采用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展现给学生。

2.2针对不同史料,精心设问:

选取合适的史料之后,还要根据史料进行设问。通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提问将学生吸引到历史学习当中去,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管是课本上的史料,还是补充的史料,教师都应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用好用足史料,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的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3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

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史料,以便课前预习知识。课堂上可以请同学交流搜集的史料,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充分的了解。新课教授完毕后仍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史料,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讲完辛亥革命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得出结论,在这个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同时养成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自主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史料教学百利而无一害。恰当的应用史料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历史课堂以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史料教学的合理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开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丽丹.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推进初中历史有效教学[J].中学时代,2013,21:125.

影视资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合理使用 第3篇

【关键词】影视资料  高中历史课堂  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101-02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话题始终备受关注。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坚持以自己为主体,滔滔不绝从上课讲到下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未能达到历史新课改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教室与电子白板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在历史课堂中合理播放影视资料,既易于操作,又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甚至可以轻松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并最终改善教学成效。然而,影视资料一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当甚至是滥用,就可能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哗众取宠的嫌疑,并最终收获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实践,应正确合理使用影视资料。

一、正确取舍影视资料,尽量还原历史真相

众所周知,历史影视资料集声音、图像、光影等于一体,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教师若能运用影视素材合理创设教学情景,使历史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思考和理解问题,必将使教学活动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商朝灭亡的原因这一考点时,教师可以播放影視剧《封神榜》中商纣王奢侈腐化、残暴场面的片段,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懂得:商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是导致强大的商朝被西周取代的根本原因。再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播放《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精彩片段是最佳选择。该影片歌颂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民族英雄们,为抗击外敌入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爱国精神,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从影视资料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能够从内心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爱国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影视资料的数量很多。从类型来讲,有历史纪录片、历史电影、历史电视剧,甚至历史穿越剧和历史“神剧”,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质量参差不齐的历史影视资料,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学会甄别、正确取舍、尽量还原历史真相,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资料,纪录片以其真实性及可信度高而深受广大历史教师的青睐。相对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的纪录片来说,那些色彩丰富、画面唯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历史影片和历史电视剧,最需要考验教师的鉴别能力。因此,历史教师要学会正确取舍影视资料。例如,《汉武大帝》《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开国大典》《珍珠港》等作品,虽然在一些细节有所改动,但它们的剧情主线还是可信的。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部分片段播放是可取的。而金庸武侠和琼瑶宫廷剧等作品,基本上违背了历史的真相,甚至其内容和情节是纯属虚构的,因此不适合在课堂上播放。

二、找准时机播放,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中,若要真正发挥影视资料的有效辅助作用,何时播放影视资料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找到播放的最佳时间点,使所精选的影视资料与教学内容自然地衔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教师未能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内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形成一个小高潮,那么,这节课就很难算得上是成功的。可见,选择在导入新课时播放合适的影视资料是明智之举。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建国大业》结尾的片段来导入新课。在该片段中,镜头给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在登上天安门的过程中“一步一个台阶”这一情景较长时间的特写,因为它既象征着革命道路来之不易,也象征中国前途的光明。此情此景,教师不用讲解,便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其次,在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的讲解固然是必要的,但学生听完后有可能还是一知半解。如果此时教师利用合适的影视资料进一步强化并突破重难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例如,在学习孔子的思想时,教师可以先讲解,然后再播放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电影片段,不难想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下子就被这活灵活现的“孔子”及故事情节给调动起来了。与此同时,本课知识的重难点——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和“礼”的内容及影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再次,在实现情感教育这一目标时,可以播放合适的影视资料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这一知识板块时,教师通过播放著名影片《大决战淮海战役》的精选片段,再现在国民党军队的炮火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不顾个人安危自愿加入后勤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又如,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某精彩片段,讲述了在开国大典举前夕,毛泽东和毛岸英父子进行了一次谈心,在这次谈心中毛泽东说胜利来之不易,他在这胜利的时刻想到了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想到了方志敏,想到了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千千万万英雄烈士。这些影视片段必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

三、播放之前应善于设问,播放之后应充分讨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播放影视资料不应只是为了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需求,而应服从并服务于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播放影视资料之前要善于设问,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影片;在播放之后应充分讨论,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与探讨中真正理解知识甚至有所顿悟。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精选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片段进行播放。但在播放之前,应先抛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当时清政府的整体经济和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逊色,特别是李鸿章北洋舰队的装备比较精良,甚至涌现了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奋勇杀敌的将士,可结果为什么却是清政府败得一塌糊涂?有了问题,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就会少一些不严肃,多几分思考。而当精彩片段播放完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与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海军官兵虽奋勇抗敌,但终究壮烈殉国;李鸿章视北洋舰队为一己私物,为保存实力不准其出海迎敌;慈禧太后不顾民族危亡,紧锣密鼓准备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甚至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等。至此,问题的答案几乎能呼之欲出:腐朽的统治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的主要原因。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究竟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这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影视资料虽然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合理地使用影视资料这一教学资源,那么历史课堂会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周艳常(1976- ),男,硕士,钦州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高等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第4篇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目前, 在各高校课堂中, 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极其普遍, 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青睐。而Power Point是多媒体课件中最常用、最容易的软件工具, 它可以插入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演示效果, 所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1. 增大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用Power Point课件教学能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好所讲内容的课件, 授课中每个知识点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合适的方法完成, 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讲解问题的分析、推理、证明的过程, 而且也能补充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时间, 可以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ower Point课件可插入丰富多彩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教学信息, 使课堂教学能够从多层次、多维度的角度展现给学生, 使抽象思维变为具体、静态变为动态, 枯燥变为生动, 复杂变为容易, 从而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

1. 盲目使用,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Power Poin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一味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存在很多缺点。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方便性, Power Point课件可以事先设计好, 所以导致在日常教学中, 老师容易像放电影一样整版整版播放, 这样学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久而久之, 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用Power Point课件教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扼杀了教师的创新精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上的教学课件很多, 有的教师就直接将别人的课件不经任何修改当做自己的, 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 学生也会感觉难以融入, 对所学内容难以掌握, 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2. Power Point课件的制作技术不高,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要充分认识Power Point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所以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比较单一, 大篇幅的文字, 讲解速度过快, 学生甚至来不及记笔记, 导致很难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所讲知识;有的教师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素材收集过多, 一味增大信息量, 使学生眼花缭乱, 分散了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注意力, 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等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虽然多媒体课件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有应用, 但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扬长避短, 发挥其优点, 摒弃其缺点, 还值得大家一起来探究。

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由于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 内容涉及公式、定理、空间几何、概念等抽象的数学概念, 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哪些内容可使用板书详细讲解, 放慢节奏, 哪些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比较好, 有效地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使用。重要公式的推导和演示、定理的证明、习题的讲解, 就必需要用板书详细讲解。例如在讲解定积分应用及二重积分计算时, 教师通过黑板把抽象的立体图形画出来并讲解清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学生对空间图形也未必能理解的很清楚。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立体图形及图像形成的过程, 学生能较直观地理解立体体积公式及二重积分计算方法, 再结合板书讲解详细的计算过程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晰、更透彻。

2. 要重视Power Point课件制作

一个优秀的数学课件不仅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明确的内容, 清晰的思路, 同时在设计上也要遵循简单清晰, 只保留最必要的内容, 简约思想, 杜绝大篇幅文字粘贴, 这样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 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厌学情绪。同时为了制作出高质量的高等数学课件, 还需要教师掌握其他的一些数学软件, 比如Matlab、Mathematics、几何画板等。

四、结束语

虽然, 多媒体课件在高等数学中已有广泛应用, 但要注意在教学中板书仍然是主体, 所以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发挥Powerpoint课件的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通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提出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缺点, 探讨了如何更合理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高等数学,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帅昌浩, PowerPoint课件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3, 30 (1) .

[2]高玉彬, 高等数学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几点建议[J].科数文汇, 2013, 10.

[3]杜跃红, 浅析PPT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职教育, 总第748期.

合理使用手机作文 第5篇

起来,我需要我的手机。为什么是手机而不是放在床头的小闹钟?因为手机自带闹钟,所以比闹钟方便多了。我可以同时设置不同时间的闹钟,比如提醒我早上 6 点起床和晚上 10 点睡觉。而且可以每5分钟响一次,非常方便,让我在反复提醒后上学不会迟到。

我需要我的手机查看天气。每天上学前,我都会打开手机查看天气,以免穿错衣服。天气冷时,穿厚一点的衣服;天气炎热时,穿薄一点的衣服;下雨的时候,我会带伞,很方便。出去玩的时候,不用带很多手机。您可以预测天气并选择最佳旅行时间,让自己更加愉快。

我需要我的`手机才能查看日历。每天,打开手机查看日历,看看今天是星期几。从周一到周五,我要5:30起床,周六到周日,我可以多睡一会儿。

放松,我需要我的手机。作业累了,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会打开手机,点击QQ音乐,播放一首我喜欢的音乐;或者看搞笑视频,疲劳就会烟消云散,身心愉悦起来。

要打电话,我需要一部手机。无论妈妈不在家,还是需要联系亲友,我都会打个电话,非常方便沟通。

为了学习,我需要一部手机。上网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对作业有疑问,我都可以在百度上搜索答案。当我忘记作业是什么时,我可以给一个好朋友发信息,作业就会知道它是什么。

手机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它是我生活和学习的好帮手。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第6篇

一、 突出服务性和指导性,不可喧宾夺主

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这就为课堂活动的開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堂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象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而,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有意地展示一些不必要的画面或音乐,甚至在“细枝末节”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喧宾夺主。

二、 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避免冲淡学生的主体参与

如《再见了,亲人》这节课,我先通过课件展示与亲人再见的情境,同时伴有标准的、有感情的课文朗读,然后指导他们体会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在其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接着,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欣赏课件中人们活动的图画或视频。学生边看边联想,使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无须教师多说,就感受到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这样,深入地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地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 要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第7篇

为了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达到预期的效果,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 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 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 增强取胜的信心, 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 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 记录员一人, 汇报员一人, 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开展讨论, 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 因此, 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 对工作认真负责, 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 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应选跑校生且家有电脑, 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 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 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 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 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 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 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改革开放》时, 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分别调查自己家或亲戚邻居家承包土地、种植作物及收成情况。这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其中一人设计问题, 两人负责调查记录, 一人负责整理并汇报, 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 如果太容易, 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 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 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 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 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 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 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 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 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改革开放》一节教学中, 谈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问题时, 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 后经过小组调查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并进行讨论讨论, 小组内形成共识, 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 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 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 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 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 有浑水摸鱼者, 有“离题太远者”, 在交流过程中, 有的同学“随波逐流”,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 又要突出讨论特点, 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另外,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 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 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 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 参与其中, 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 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点拨, 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 所想所思,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节教学中, 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问题知识大比拼, 在抢答前先让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参与讨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台湾地理还不很清楚, 于是,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下台湾地形图和气候图,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效果就完全不同。

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第8篇

首先, 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我所使用的导学案包括这样十个部分:主题名称、课题名称、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预习难点、预习方法、知识网络、探究讨论、自我测评以及拓展视野。后四个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是导学案设计的重点。“知识网络”意在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初步认识, 根据初中学生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和每一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搭建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柱。这个平台既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阅读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又不能太简单, 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 来完成剩余部分,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有时,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如七年级上册的《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材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初步发展。课前学生并不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所以设计学案时要先帮助学生理清这个时期朝代更替的脉络, 然后再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设计如下:

“探究讨论”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未必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但这些问题往往能让学生换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上课时, 在知识网络构建的基础上,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戊戌变法》时,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我特别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维新变法运动______戊戌变法 (填>、<或=) , 有些学生一直以为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看到这个题目, 立刻开始新的思考。经过仔细阅读课文,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变法而掀起的整场运动, 从19世纪90年代初直至戊戌变法全过程, 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上书、办报、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 不包括其他内容。所以, 此处应填写“>”。

“自我测评”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总结检查, 具有查漏补缺和反思的作用。我在导学案设计时遵循适度和适量的原则。适度是指练习紧扣教材, 符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并且按照中考要求, 在难度上设置易、中、难三个梯度的题目, 在题型上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的题目。适量是指题量要适当, 要能突出重点、难点, 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地掌握知识要点, 提高学习能力。题目的选择不一定是针对某一课的内容, 往往要注意将其横向、纵向的联系渗透其中。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 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讲“三民主义”时, 我联系现实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福建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 人们发现海峡两岸各竖立一块巨大的标语牌, 厦门这边写着“一国两制, 统一中国”, 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 统一中国”, 请问这两条口号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它们有何异同之处?

其次, 要想让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要在导学案的批改上下工夫。为了保障每节课的效果, 教师必须认真地全批全改导学案, 才能知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对本课的认知程度。这样, 上课有了针对性, 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批改后, 最好在班级中公开导学案完成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奖惩。有了奖惩制度,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被调动起来了, 每位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 完成学案时自然会认真专注、精益求精。随着导学案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 课堂的效果自然就很有保障了。

此外, 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系统性与长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其内容, 以提高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第9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保护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因特网迅速崛起, 同时也使数字图书馆成为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全国掀起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热潮, 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突显出的矛盾正日益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2009年10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文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所属图书馆开展自查, 要求图书馆要严格按照“先授权、后传播”的作品使用原则, 建立完善合法使用作品的工作制度和有效机制。如何做到既要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激发其创造的积极性, 又要保护数字图书馆使用权利人作品而不致侵权, 进而达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目的[1], 这已成为法学界和图书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下就数字环境下, 公共图书馆涉及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一、概念

1、什么是图书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在英国, 加拿大用“Fair Dealing”表示, 在美国被称为“Fair Use”, “合理使用”在英国判例法中首次出现, 在美国最终形成判例法。1841年, 在主审法官Joseph Story在审理Folsom诉Marsh案件中, 系统阐述了合理使用制度的基本思想, 并最终成为立法的基础, 对各国版权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特定的条件下, 法律允许自由使用版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人的同意, 也不必向版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 在著作权的领域称为“合理使用”[2], 但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 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在第22条中明确规定了12种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和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 到目前为止, 世界各国在该问题上都还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

2、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制度的难题在传统环境下已显得纷繁复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 其在网络环境下更加难以界定, 有些在传统条件下著作权人不必控制的使用方式, 如果在数字条件下不控制就会使著作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因此, 使得著作权合理使用的问题就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笔者认为, 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就是指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中这一特殊条件下, 对著作权的利用, 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 不必征得权利人的同意, 又无须向权利人支付报酬, 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的合法事实行为。就数字图书馆而言, 其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对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与例外。

3、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的特点

抛开图书馆合理使用的一般特性, 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 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法律关系的复杂化

在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中, 虽然改变了原有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 但其法律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仅使原有的法律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主要体现在原有的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的增加, 在这几种主体之间, 他们又交错形成了更错综的关系。在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中, 虽然改变了原有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 但其法律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仅使原有的法律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主要体现在原有的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的增加, 如:图书馆和出版者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和数据库制作者的之间的关系、图书馆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图书馆与用户 (读者) 之间的关系。在这几种主体之间, 他们又可交错形成了更错综复杂的关系。

(2) 数字环境下, 合理使用的范围应不断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 著作权逐渐呈现出权利保护的强化趋势。“合理使用”正是为了实现作者对作品的垄断与公众对作品的共享之间的平衡而创立的制度, 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对著作权所施加的限制。21世纪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版权产品利益, 极力主张网络环境中尽量限制合理使用的范围, 同时扩大版权人的权利。在美国、欧盟和WIPO与保护网络相关的建议和提案中都体现了这种主张, 尤其欧盟已经生效的数据库指令明显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3]。因此作为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点的合理使用和侵权就变得只有一线之隔, 对数字图书馆来说,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 依靠网络环境而存在, 时刻都潜伏着著作权的侵权因素。自然随时有可能受到侵权指控而承担相应的著作权责任。《著作权法》应确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新的合理使用制度, 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例分析

1、近几年, 世界各国图书馆侵犯著作权的案件成倍增长, 调查近几年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所突显的著作权问题可以归纳如下表所示六种方面:

第一馆藏资源数字化、第二超文本链接、第三虚拟资源的下载、第四数据库开发和利用、第五网络传输、第六数字环境下的馆际互借。

2、现就2002年, 国内发生的首起数字图书馆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案进行简单分析。

原告陈兴良是国内知名的刑法学家, 他在2001年12月发现被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站上为会员提供阅读及下载其创作的《刑法适用总论》、《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和《正当防卫》等著作的服务, 陈兴良对上述作品享有著作权, 而上述行为未征得本人同意, 故起诉被告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 经调查核实认为:

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 不论是否发表, 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作者享有法律赋予的著作专有权, 有权据此限制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作品。被告数字图书馆在未获得陈兴良许可下, 将上述作品列入“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中, 势必对陈兴良在网络空间行使这三部作品的著作权产生影响, 侵犯陈兴良对自己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 侵权人“应当根据情况, 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被告数字图书馆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二,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其功能在于保存作品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接触作品的机会。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作品, 对传播知识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特定的社会公众 (有阅览资格的读者) , 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 (借阅) , 才能接触到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作品。因此, 这种接触对作者行使著作权的影响是有限的, 不构成侵权。但是被告数字图书馆作为企业法人, 将原告陈兴良的作品上载到国际互联网上, 扩大了作品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扩大了接触作品的人数, 超出了作者允许社会公众接触其作品的范围, 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陈兴良获得合理的报酬。这种行为妨碍了陈兴良依法对自己的作品行使著作权, 是侵权行为[7]。

此案件以被告中国数字图书馆停止在其网站上使用原告陈兴良的上述三部作品, 并赔偿原告8万元经济损失, 承担各种诉讼费用而结束。这一案件的发生使我们迫切意识到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应学习并提高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3、对我国目前涉及图书馆的著作权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

政府和各界学者都期望能找到一个既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又有利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途径, 我个人认为,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予数字图书馆一种法定许可。这样, 在法定许可情形下, 按照法定的标准支付费用, 不但不会损害反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又防止了权利人不合情、不合理的滥用权利, 维护了公共利益。另外, 对于超出数字图书合理使用范围的其它的使用行为, 也应当考虑是否可以纳入法定许可的范围。而目前,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未将图书馆的行为纳入其中。但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草案) 》第六条规定:“除著作权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 公共图书馆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 可以不经其许可, 通过本馆的网络阅览系统供馆外注册读者阅览本馆收藏的已经出版的图书, 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 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8], 无论如何, 公共图书馆可以未经作者许可向网络用户提供阅览, 己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除著作权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这句话很可能让这条规定在实践中丧失效力, 因为假如著作权人在书本版权页上明确声明:“未经许可任何图书馆等组织不得将本书纳入其网络阅览系统, ”那么, 任何图书馆都将不能适用法定许可而将其作品在网上传播。因此必须适当放宽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 建立符合网络与数字环境发展的合理使用制度。

参考文献

[1]四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http://www.tsa.cn/info/171116-186089.vm

[2]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导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第一页。

[3]E.C.Directive96/9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 OJ1996L77/20Art9

[4]王英:《澳大利亚著作权图书馆》,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 (03) (12-13页) 。

[5]李云:《英国图书馆使用侵权的豁免规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 (02) (21-22页) 。

[6]肖陆平:《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著作权保护立法完善》, 《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2009 (01) (65-68页) 。

[7]陈兴良:《诉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hppt://www.lawtime.cn/info/229/229a/an/:/2009102937871.htm/

合理使用托收方式 第10篇

托收是指由接到托收指示的银行根据所收到的指示处理金融单据和/或商业票据以便取得付款或承兑, 或凭付款或承兑交出商业单据, 或凭其他条款或条件交出单据。简言之, 托收就是出口商 (委托人) 将票据委托银行 (托收行) 通过代收行向付款人收款的方式。

二、托收的种类及其风险

托收有光票托收与跟单托收两种形式, 贸易结算中一般使用跟单托收。

光票托收是指出口商 (委托人) 将不附带任何货运单据的金融票据, 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或进口商收取货款的一种托收。光票托收通常只是用于收取贸易从属费用, 如广告费、附加运费、附加保险费、样品费等。

跟单托收是指出口商 (委托人) 将金融票据连同商业单据或不带金融票据的商业单据交银行代为向付款人或进口商收取货款的一种托收。由于提交的商业单据通常包含作为货物物权的货运单据, 所以这是出口商通过银行以单据作为对价向进口商移交货物收取货款的结算方式, 进口商只有在付款或承兑后才能获得代表货权的单据。

跟单托收又可以根据其交单条件的不同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两种。

(一) 付款交单 (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简称D/P)

付款交单是指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即出口发货以后, 取得货运单据, 委托银行办理托收, 并在托收委托书中指示银行, 只有在进口人付清货款后, 才能把商业单据交给进口人。

1.即期付款交单 (D/P at sight) 。

是指出口人发货后开具即期汇票连同商业单据, 通过银行向进口人提示, 进口人见票后立即付款, 进口人在付清货款后向银行领取商业单据。

“D/P即期”手续较简单, 风险相对也较小。

2.远期付款交单 (简称D/P after sight) 。

是指出口人发货后开具远期汇票连同商业单据, 通过银行向进口人提示, 进口人审核无误后即在汇票上进行承兑, 于汇票到期时付清货款后再领取商业单据。

D/P远期的风险在于:

(1) 由于D/P远期托收方式, 世界各国家的银行掌握不一, 有的国家当做D/A来处理。

如德国汉堡储蓄银行 (HAMBUR SPARKASSE) 规定:“就我们经验而言对, D/P远期条件仅在东亚地区发生, 它让许多受票人始终难于理解。我们的进口商经常是货船一到就付款赎单, 因此不用汇票。我们认为D/P60、90、120、180天是不合适的、德国银行通常不处理货物, 因货到凭单付款, 也不向客户签发信托收据, 对D/A条件凭承兑放行单据。”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BANK OF CHINA, HONGKONG) 规定:“国内联行委办的D/P远期托收十分普遍, 这其实是不正常的。因货物抵港比单据还早, 进口商会申请银行加签担保向运输行先行提货, 此时我行不知是D/P还是D/A, 当单据到达时发现是D/P远期, 货权的转移应以付款为条件, 以要求客户立即付款赎单, 而客户以汇票远期为由表示不满, 双方各持己见, 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D/P远期虽然表面上比D/A好, 其实对进出口双方均没有益处。如受票人无力赎单时, 会带来存仓、保险及日后处理货物之麻烦。担保提货并非所有的进口商都申请到, 银行视其资信而定。”

(2) D/P远期的尴尬:付款期限未到, 但货已至港, 客户不付款则无法得到提单提货。

(3) 国际商会并不鼓励使用D/P远期, 《URC522》 (托收统一规则) 对D/P远期没有明文规定。

(二) 承兑交单 (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 简写D/A)

承兑交单是指出口人的交单以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 即出口人在装运货物后出具远期汇票, 连同商业单据, 通过银行向进口人提示, 进口人承兑汇票后, 代收行即将商业单据交给进口人, 在汇票到期时, 方履行付款义务。

因而, D/A远期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的。此时, 如果进口商取单后不来付款, 或者拖延付款, 或者少付款, 甚至不付款, 对此, 出口商毫无办法。因为托收结算方式, 进口商是否付款, 完全依据进口商的信誉来完成付款行为的。

总之, 托收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来说, 较为不利。因为卖方能否按时收回货款, 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假如进口商因商情变化, 到时拒“不付款”或者拒“不承兑”, 买方就有可能迟收货款、收不到货款的危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 托收银行和代收银行, 对此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 所谓“商业信用”的风险性也就在这里。特别是当采用“空运交货”方式时, “托收结算方式”更应谨慎从事。

三、采用托收支付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托收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 出口商在选用托收方式做业务时, 必须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商品、不同对象的情况, 采取适当托收方式, 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对进口方资信的调查。如出口方在对进口方的资信不太了解的情况下, 盲目签约, 当进口方因种种原因无理拖延付款, 甚至发生倒闭时, 就会给出口方带来损失。

2.注意选择代收行。托收虽属商业信誉, 但如能选择信誉良好的代收行, 也能对货款起到促收作用, 同时避免银行操作失误、信誉欠佳造成的风险。

3.注意了解进口国家的有关规定。在进出口贸易中, 有的商品在有的国家进口时必须获得进口许可证, 或取得外汇许可, 否则货物不允许进口, 对这些涉及进口国家的贸易法令、外汇管制的业务, 出口方都应掌握, 否则收汇将无法保障。

4.注意远期付款方式的使用。办理D/P远期托收业务时尽量不要使远期天数与航程时间间隔较长, 造成进口商不能及时提货, 一旦货物行情发生变化, 易造成进口商拒不提货, 则至少不会造成出口商运回货物的费用或其他再处理货物的费用。

5.事先找好代理人。在跟单托收业务中, 如发生拒付, 出口方可指定一个代理人在货物目的港办理存仓、保险转售或运回等事宜。该代理人可以是与出口方关系较好的客户, 也可以是代收行, 但代理人的名称和权限须在托收委托书中列明才有效。

6.出口方在签订合同时, 应争取以CIF价格条件成交, 由出口方办理保险, 万一货物在运输途中出险, 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得到赔偿。

7.要注意D/P远期在一些国家被视作D/A, 最好事先打听清楚, 做到知己知彼。

摘要:国际贸易常见的结算方式之一托收, 以其快捷、便利、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 一直深受出口商的欢迎, 但这种依赖商业信用、建立在良好贸易关系基础上的结算方式现在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选择正确的托收结算方式和托收代理行, 就可能意味着潜在损失的减少。

关键词:托收,D/P即期,D/P远期,D/A

参考文献

[1]张琦生, 马朝阳.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9.

[2]《URC522》托收统一规则.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第11篇

记得上个学期期末的一天,我的同事小张在女生宿舍值晚班,发现一女生正躲在厕所里玩手机。小张要没收学生的手机,学生不但不给还叫嚣说:“现在中学生谁没个手机,玩玩手机又咋了?”其实在那之前,关于“学生到底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已引发好几次讨论,老师、家长、学生各说各的理,持什么观点的都有。

其实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时下校园内、公交车上、马路边、商场里,拿着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孩子比比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未成年人迅速加入“手机一族”。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成为令众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新问题,而学生带手机已经在学校里成了常态。虽然之前我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是有些学生充耳不闻。更有老师反映,有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还有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让父母买价格不菲的手机。我也在值午班时多次发现,有的学生用手机玩游戏。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没收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觉得“堵”不如“疏”,应该通过心理疏导,让孩子自觉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了解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有一款漂亮的手机,十分羡慕。那时候,他常常会拿我或他爸爸的手机看看玩玩。但我通过与儿子沟通,让他明白自己还小,用手机还不合适。后来,为了儿子在夏令营与我们联系方便,我考虑再三,把自己几年前买的,已经“退役”的一部手机给了他。儿子拿着手机,心里很高兴。在儿子看来,有手机就可以了,因为之前我就告诉他,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接打电话,能用就行。对这个看法儿子很认同,因为他已经很知足了,他也知道,自己相比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已经很幸福了,爸爸妈妈小的时候连做梦都不敢想能拥有手机。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因使用手机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手机的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降到最低,成了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让儿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跟儿子一起上网,在百度上搜索有关手机辐射的内容。网上的专家建议十分详细:“1.手机应尽量离身体远一点。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手机别放枕头边,因为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3.莫把手机挂胸前,那样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儿子读后才明白,小小手机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而且它还有危害。他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正确使用手机。

走出手机游戏的误区

有段时间,我儿子特别痴迷手机游戏,每当我们找不到手机的时候,肯定是他在用我们的手机玩游戏。有一次我父母搞了一次家庭聚会,我们几个子女都带着孩子去了父母家。几个孩子难得相聚,很快关起门来在一个房间里用姥姥的手机玩起了游戏。我决定跟他们沟通一下。

“游戏有那么好玩吗?”

“好玩!”

“可是手机屏幕那么小,玩起来不但不方便,还对眼睛啊身体啊都不好。”

“可我们又没有其他玩的东西!”

“怎么没有?比如你们姐弟几个可以到户外去玩捉迷藏、跳绳等小游戏呀!”

“玩手机游戏更有意思!”

“要玩的话,也最好是在电脑上玩,每周可以有计划地玩一两次,对眼睛的伤害不会那么大。这会儿你们可以看看书,或者画画、捏太空泥什么的,也都不错。”

……

儿子还是比较克制的,渐渐地就不再用手机玩游戏了,他知道那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当然,我会有计划地在网上找些益智小游戏陪儿子玩,有时在家里跟他杀几盘象棋,或者跟他比赛捏太空泥小人儿。儿子的生活内容丰富了,对手机游戏就无暇顾及了。

在引领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误区上,家长千万不要言而无信,比如说让孩子玩电脑游戏,怕他控制不住自己又出尔反尔等。我一般每周让儿子玩两到三次电脑,即使有事耽搁了也会让他找机会补上,每次玩三四十分钟。

防止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有一天,我儿子放学回来,言语里流露出羡慕:“妈妈,我同学都买了苹果iPhone4S了,报价四千多块呢!”

“那妈妈给你买一部如何?”我故意将儿子一军。

“好啊!好啊!”儿子先是很高兴的样子,接着又嬉笑着说,“妈妈,您骗我吧?”

“当然不是,如果你真想要,我就给你买,但妈妈得先和你算一笔账。我和你爸都是工薪族,咱家目前几乎没有存款,但每个月都要还房贷和车贷。如果你买这样一款手机,那将花去妈妈一个多月的工资,或者相当于用掉我们家两个月的生活费,再或者就把我们一家过年买新衣服的钱提前花了。”

看我掰着手指头算,儿子立即用手势制止我:“妈妈,求求您别说了,我不买了。真的,其实我原来的手机还能用。”

“那别人用苹果iPhone4S你不羡慕,心里不痒痒吗?”我问。

儿子说:“痒痒就是痒痒那么一会儿。放心吧,妈妈,我不会真的与同学攀比。”见儿子说到了点子上,我又引导他:“其实攀比也能出彩,比如与同学比谁学习用功,比谁读的书多,比谁更体谅父母更孝敬老人更懂事……”

再后来,儿子觉得手机其实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但平时不咋带在身上,有时候外出还得我提醒他带上手机。反倒是我开始惦记他的手机,因为里面充的电话费一直没用完,再不用就浪费了。

不可否认,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游戏、照相、上网、听音乐等一应俱全。也正因为手机的功能多,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很多孩子对手机有了依赖,天天网上聊天,看电影,听歌曲,仿佛没有手机生活就暗淡无光了。还有一些孩子,沉迷在手机游戏中,浪费了大好时光。可以说,对不少中小学生来说,手机已成为高档玩具,而不是通讯工具。

因此,家长首先应在给孩子选手机时谨慎行事。手机可以方便孩子与家长联系,也可以传递亲情、友情,但前提是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干扰课堂秩序,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给孩子选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能够打电话、发短信足矣。当然,对孩子拥有手机的家庭,家长要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不妨在给孩子买手机之前制订相应的制约措施,与孩子“约法三章”:一是控制话费支出。每个月的话费控制在30元以内,超支则属违规,应受到责罚。二是控制开机时间。上课时一律关机。如果发现上课时间没有关机,则收回一段时间的手机使用权。三是如果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则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只有家长和老师双管齐下,重视手机的使用问题,正确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的手机真正成为工具而不是花钱又误事的玩具。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第12篇

1 正确的诊断

任何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的基础是正确诊断, 每种疫病都有其特定的病理学过程和临床症状, 对动物发病原因、病理学过程有充分了解后, 才能对因、对症选用药效可靠、安全、给药方便、价廉的药物。反对滥用药物, 特别是抗生素

2 熟悉药动学特征

每种药物有其特定的药动学特征, 只有熟悉药物在靶动物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明确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 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必须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如反刍动物用氨甲酰胆碱后可大量产生唾液, 可用阿托品抑制唾液分泌;但阿托品具有抑制胃肠蠕动引起瘤胃膨胀, 需预先给予芳香氨醑防止发酵。

4 制定用药方案

疫病防治包括无病时的有效预防和发病时的合理治疗等两方面措施。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按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来确定用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和疗程, 力争做到合理用药, 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1 预防用药

控制畜禽疾病需要采取多项综合措施, 预防性用药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4.1.1 抗应激用药

接种疫苗、转群扩群、分娩、天气突变等应激易诱发畜禽疾病,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就会加重病情。抗应激药应在疾病的诱因产生之前使用, 以提高畜禽机体的抗病能力。抗应激药实际就是阿司匹林、电解多维加抗生素。质量较好的阿司匹林、电解多维抗应激效果也较好,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畜禽用药情况及健康状况而定。

4.1.2 抗球虫用药

不少饲养户只在发现畜禽拉血便后才使用抗球虫药。但值得提醒的是, 隐性球虫病虽不导致临床变化, 而实际危害已经产生, 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所以, 建议饲养户要重视球虫病的预防用药, 根据具体的饲养条件, 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球虫药。

4.1.3 营养性用药

营养物质和药物没有绝对的界限, 当畜禽缺乏时就需要补充营养物质, 此时的营养物质就是营养药。畜禽新陈代谢很快, 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缺乏症, 如维生素B、亚硒酸钠、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A缺乏症等。补充营养药要遵循及时、适量的原则, 过量补充营养药会造成营养浪费和中毒。

4.1.4 消毒用药

重视消毒能减少抗菌药的用量, 从而减少药物残留, 降低生产成本。很多饲养户往往对进苗之前的消毒比较重视, 但忽视进苗后的消毒。进苗后的消毒包括进出人员、活动场地、器械工具、饮用水源的消毒以及带畜禽消毒等, 比进苗前消毒更重要。消毒药也应交替使用, 如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药, 病原体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至少每个季度要更换一种消毒药。

4.2 治疗用药

临床用药时, 应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 合理用药,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1 正确选择药物

在确诊病例后, 选择最有效、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细菌病应做药敏试验来确定用哪种抗菌药, 抗菌药物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对病毒病无特效药, 应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物为主;对寄生虫病则选用特定驱虫药;对中毒病则选用特效解毒药。一般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抗菌药, 如需联合用药, 所用药物要具有确实的协同作用, 确保不出现反作用和毒副作用, 以免给患病动物增加危险。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药物, 同一种疾病也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治疗。

4.2.2 抓住最佳用药时机

一般来说, 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及早用药能迅速控制病情。但细菌性痢疾却不宜早止泻, 因为这样会使病菌无法及时排除, 使其在体内大量繁殖, 反而会引起更为严重的腹泻。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宜早用, 因为这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 但在客观上会损害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还会掩盖疾病真相。

4.2.3 考虑药物的协同、拮抗作用和配伍禁忌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有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 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降低或避免毒性反应, 防止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例如, 磺胺类药物与磺胺增效剂联合使用, 其抗菌作用更强。但乳酶生与庆大霉素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快速抑菌剂如四环素合用, 疗效降低。因此在使用兽药时, 应充分发挥不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 避免拮抗作用, 注意配伍禁忌。

4.2.4 使用合适的剂量

通常药物被机体吸收后, 在机体内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作用。剂量过小, 达不到有效浓度, 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且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 超过一定浓度后, 疗效不能增加, 不但造成药物浪费, 反而对机体产生毒性。如磺胺类药物, 首次应用要加大剂量, 以后根据机体血液中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 合理安排用药次数、剂量及疗程。还有些药物的剂量不同, 药理作用也不同, 如大黄片、硫酸钠、人工盐, 小剂量使用时有健胃作用, 大剂量使用时则起缓泻的作用。

4.2.5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拌料、饮水和注射。给药途径的选择应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剂型、病情及病畜禽的食欲和饮水状况而定。对于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稳定的药物可采用饮水给药, 为了保证效果, 饮水给药前应停水2~4h。对于难溶于或不溶于水的药物则用拌料给药, 拌料给药时要注意充分混合均匀, 防止拌料不均, 引起个别畜禽摄入量不足而起不到治疗作用, 或个别畜禽摄入量过大而引起中毒。对于胃肠道难吸收的药物又须及时控制病情发展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 (如败血症) 等的治疗则宜采用注射给药。对于规模养殖给药较多的则口服给药较为方便, 而对于零星散养的家畜则注射给药疗效可靠。

4.2.6 按疗程给药

一般情况下, 在病畜禽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但在应用抗菌药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 必须反复多次给药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不能在动物体温下降或病情刚好转时就停止给药, 这时病原体只能被暂时抑制, 一旦停止用药, 受抑制的病菌就会重新生长、繁殖, 引起病情复发和产生抗药性;为了巩固疗效和避免产生抗药性, 在症状消失后尚需继续应用一段时间, 对某些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 需按疗程规定用药。

5 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是治本。对症治疗治标。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因治疗可解除病因使症状消除, 而对症治疗也可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有些疾病的病因还不清楚, 这时对症治疗就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6 严格执行休药期和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为了保证动物性产品安全, 使用兽药必须执行休药期防止“药残”超标和严禁使用兽药管理部门规定的21种禁用药物。

7 选好药物

7.1 兽药生产企业必须经过GMP认证

养殖户要到经过GSP认证的兽药门市购买具有GMP标志的兽药。兽药标签或者说明书应当以中文注明兽用标识、通用名 (商品名) 、成分及其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产品批准文号 (进口兽药注册证号) 、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贮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没有标签、说明书或者内容标注不全的, 则视为假劣兽药。

7.2 认清药品的外观性状

片剂外观上应该是完整光洁, 均匀, 有适宜硬度, 没有花斑黑斑, 没有破碎, 发粘;粉针剂主要观察有无粘瓶、变色、结块、变质等;散剂 (预混剂) 药品应该是干燥的, 疏松的, 颗粒均匀, 色泽一致, 无吸潮结块、霉变、发粘等现象;水针剂外观药液必须澄清, 无混浊、变色、结晶、生菌等现象;中药材主要看其有无吸潮霉变、虫蛀、鼠咬等。出现上述异常现象不宜继续使用。

7.3 在购买时应看准是不是国家禁止的药品

有些兽药, 经过长期验证, 药效不确切, 有的毒副作用大, 有的使用后在畜、禽产品中残留量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国家宣布予以淘汰。国家明文禁用的21种兽药, 均应禁止生产、销售及使用, 如盐酸克伦特罗、己烯雌酚、安眠酮、玉米赤霉素、呋喃唑酮、双甲脒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物都不得使用。

7.4 查看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有无“兽用”字样

《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人用药品禁止用于动物, 使用人用药品治疗动物病, 按假劣兽药论处。

8 常见的用药误区

8.1 随意配伍, 加大剂量

认为一种药物效果差, 病菌耐药性强, 要用多种药物配伍、加大剂量才会有效。虽然有些药物配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但药物配伍不能随意, 如磺胺类药与青霉素合用, 会降低青霉素的效果;磺胺类药与维生素C合用, 会产生沉淀。另外, 随意加大用药剂量也会导致畜禽中毒, 甚至造成死亡。

8.2 给牛羊服抗菌素

因为牛羊的瘤胃内没有消化的腺体, 不分泌消化液, 食入瘤胃内的草料主要靠瘤胃内微生物帮助消化。给牛羊等反刍畜使用抗菌素, 既抑制了病原微生物, 也抑制瘤胃内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导致消化不良、减食等症。所以, 牛羊等反刍畜因疾病需使用抗菌素时, 切忌口服给药。

8.3 接种疫苗时同时使用抗菌或抗病毒药

接种菌苗或病毒苗时使用抗菌或抗病毒药, 会使免疫效果降低甚至消失, 畜禽在接种菌 (病毒) 苗的前后3d之内, 应禁用抗菌 (病毒) 药物。因疾病必须使用时, 应于康复后再接种。

8.4 青霉素、磺胺类药万能

不少养殖户, 一旦发现畜禽出现发热、停食等现象, 就不加分析和诊断, 盲目注射或口服青霉素和磺胺类药。其实, 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病毒则无效, 而磺胺类药易产生抗药性;口服注射用青霉素易被胃酸破坏而失效。

8.5 误认为抗菌药物就是退烧药

虽然病畜禽发生细菌感染时会伴有发热, 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炎症消退, 体温恢复正常, 但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由病毒所致伤风感冒也发热, 此时使用抗菌药物就毫无作用, 改用解热镇痛的药, 则效果很明显, 而由原虫引起的发热, 要用抗原虫的药才有效 (如附红细胞体病用贝尼尔治疗) 。

8.6 不能坚持按疗程用药

每一种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而有些养殖户则希望有病马上治, 用药一次就见效, 一时不见效果, 就认为不对症而马上改用其它的药, 反复的换用抗生素, 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造成畜禽死亡。所以治病不可求快, 一定要按疗程用药。

8.7 随意应用多种抗菌药物进行长期预防

上一篇: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下一篇:术前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