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形势范文

2024-09-16

面临形势范文(精选12篇)

面临形势 第1篇

从需求看, 作为玻璃行业最主要的市场, 房地产下行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当前房地产周期仍处于下行阶段, 尽管当前许多城市已经放松了限购, 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利于房地产行业, 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期已经过去, 地产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内部结构调整和转型, 地产对玻璃的拉动大大减弱。

从供给看, 国务院41号文件对控制新增产能提出了原则要求, 《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 (2014年本) 》提出, 2017年底前严禁建设新增平板玻璃产能项目, 但文件效果最早也要到2015年中期才能显现。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合理区间为80%~90%, 而2014年底浮法玻璃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4.31%, 为2008年以来最低, 考虑新点火生产线以及冷修复产因素, 预计2015年产能利用率不会高过75%, 预示着供需矛盾的加剧。

从中长期看, 平板玻璃市场将进入由以扩大数量、规模为主转向以追求品质和功能的转型期, 从快速增长转为平稳缓长, 市场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传统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以及电子和太阳能等新兴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但玻璃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优化存量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举措刚刚起步, 加之在新兴产业、新产品开发方面缺乏储备, 转型步伐不快, 这些因素决定行业运行质量在近期难有根本好转。

因此, 2015年乃至“十三五”期间, 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玻璃行业发展的主线和必然要求。必须加快推进以“二代浮法玻璃研发”为重点的玻璃行业技术进步步伐;必须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以组织结构调整为重点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必须落实节能减排有关标准、政策和法规, 大力发展深加工制品和推广应用进程, 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为使玻璃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面临形势 第2篇

一、世界能源总体发展态势

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占据主体地位,目前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时日。

二、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西亚北非动荡及该地区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国际油价稳定、能源供应安全产生负面效应。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三、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前景

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天然气发展前景看好,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重拾发展信心需要一段时间;能源争夺更加激烈,南海和北极可能成为未来争夺的热点区域。

四、中国能源局势及面临的挑战

地区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海外能源产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虽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步伐。感想: 针对文献综述第一点:虽然现时世界大部分的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控制住,但是我们中国可以一方面HOLD住未开发的南海资源,另一方面加快能源储备建设同时推进工业设计等对于资源整合和利用有关的基础学科方面的推广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对化石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以及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呼声渐高。虽然可再生能源现时较为依赖政府支持和补贴,在市场机制面前,未来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针对文献综述第二点:现时中国能源依然受制于外国的进口能源,还有对于日本的核能源问题,希望中国可以把核能源发展成为第二主要能源。和开发更多可以实现的新兴能源的利用率,以减轻油价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因为现在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及该地区未来的不确定前景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国际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提供了国际油价上涨以及炒作油价的借口。虽然日本核能源事故的发生对世界的核能源开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核能源建设的安全性和可依赖性。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如此一来核能源的成本会增加,能源的价格也可能上涨,也就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投入需要加大。其实这些经济基础的东西,财政的投入再大也不大!

针对文献综述第三点: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更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但在铁矿石等能源领域,中国没有话语权。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给中国带来较大的通涨压力,汽油一涨价,多数行业、多数产品价格随之上扬。我们在替代能源、新能源的研发和使用取得很多成绩,但远远不够。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加大石油 储备建设的步伐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有必要!如此一个泱泱大国不能持续受制于他国的能源进口问题!

企业面临的形势、政策、理念、经验 第3篇

目前,美国航空以14.8%的持股比例成为海航的第一大股东,而这个集团正是索罗斯量子基金旗下的企业。海航对索罗斯的回报十分可观。据测算,如果索罗斯在今年1月底将所持股票卖出,再加上近几年的分红,索罗斯可获现金6700多万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168%,年平均收益率达21%。陈峰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敢与索罗斯共舞的企业家。

海航十多年来的出色表现使得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股民都对其偏爱有加。但是在今年4月29日公布的2003年年报中,海航却让股民大跌眼镜。

根据这份年报,海航去年巨亏12.69亿元,同比下降1332%;每股收益-1.74元;净资产收益率-113.7%。海航董事会认为,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响。

尽管2003年有巨额亏损,但是海航在2004年仍然准备大规模引进飞机。头一年亏了将近13亿元,第二年却要花出去接近40亿元。

这样的动作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亏损虽然数目不小,但是在海航领导层看来,这个数目与公司本身300亿元的身价相比,还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巨额亏损似乎没有对海航的资金链造成致命冲击,说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是成功的;第三,继续大手笔购买飞机、展开各种并购动作,显现了对公司未来的高度自信。今年一季度,海航业绩猛增,似乎也验证了这样的预测。季报显示,海航前三个月净利润为5182.94万元,每股收益也扭亏为0.07元。

尽管如此,高度扩张中的海航,在爆出了2003年巨亏的信息之后,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觉。有的观察者已经发出警告,认为海航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一年比一年高的趋势。如果国家提高利率,其财务风险无疑将会加大。

马小琳 摘自《航空周刊》

谁在抛弃ORACLE?

张书恒离开了他效力14年的ORACLE中国公司,而且是不欢而散。从ORACLE(中国)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冯星君,到李文谦、胡伯林,还有近来正式离职的中国区董事副总经理张书恒,以及从2002年至今先后离职的超过20位的中层管理者,为什么他们离开时,都带着不满和失望?为什么他们会抛弃ORACLE?

几位离职的高管的看法是,ORACLE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缺乏弹性的市场策略,对中国本地员工利益的忽视和管理问题。

比如服务费政策。ORACLE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惯例是:客户购买产品后,每年还要交22%的服务费,以提供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但中国客户常常认为购买软件就是一次性的支出,不能理解为什么还要每年再交服务费。甚至如果客户不交服务费,ORACLE就停止提供软件维护等所有售后服务。但因为客户对使用的软件已有依赖,到最后也只有妥协。

ORACLE越来越强硬的市场策略还表现在与渠道分销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上。一位行业代理商认为,ORACLE试图给渠道伙伴划定市场范围,要求某些客户只能由某一个渠道伙伴来做,这种做法不是市场化的行为。

姜汝祥博士有一个说法: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越来越“跨国公司化”了,而非越来越本地化。2003年6月,ORACLE(中国)公司公布了新的在华业务模式,把中国市场划分为三大区域:华北地区、华东和华西地区、华南和香港地区。这个被称为“一国三公”的管理层级,弱化了“中国区”的管理职能。而由此带来的变化是,一个本来由中国本地经理掌控的市场,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外籍员工。“他们来的时候都带着某种优越感,让他们优先选择一些高级的职位去做。但是对本地员工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没有给他们同样的发展机会。”一位员工说:“现在ORACLE强调的是纪律和服从,原来大家都很尽职,现在是要把大家管得服服帖帖,这不太像一家鼓励创造性的高科技公司。”

有很多人不喜欢ORACLE,正像他们不喜欢拉里·埃里森一样。作为ORACLE的董事长兼CEO,埃里森的嚣张和粗野在硅谷和华尔街都是出了名的。他会当众指责竞争对手的产品,渲染小时候邻居的吝啬,不论什么样的场合他都会迟到。

在姜汝祥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

以上这种种状况可能就是诸多主管抛弃ORACLE的原因之一吧。

晓 庄 摘自《中国新时代》

南方证券案暴露内控空洞

曾任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方庄营业部经理、北京分公司交易管理部副经理的杨增海,在近5年时间里竟先后挪用5060万元公款。

7月1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一审判处杨增海15年有期徒刑。此案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

杨增海被指控在南方证券北京分公司方庄营业部及北京分公司任职期间,于1996年11月至2001年10月间,以方庄营业部名义分别与北京筑高科工贸集团、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签订了代理国债买卖协议书、融资协议、有价证券交易协议书、短期委托理财协议等10余份,接受两单位的委托开展理财业务。

此后,杨增海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将筑高集团、中建一局四公司按协议提供的委托资金共计5060万元,擅自转入以他人名义在方庄营业部、海南省证券公司北京营业部开立的账户,用于个人的证券交易活动。

公诉机关向二中院移送了被告人杨增海的供述、证人证言、对账单、转账支票等大量证据材料,认为杨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进行盈利活动,数额巨大,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384条规定,已构成挪用公款罪。

但原南方证券总裁郭元先、原南方证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盖若梅、原南方证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奇都证明,在任职期间,不知道杨增海与中建一局四公司委托理财事宜。

一位律师表示,其经办的一些案件都表明,营业部“出事”而证券公司毫不知情的情况并不少见。去年末,ST啤酒花因董事长出逃引发资金链断裂,不少私下通过受托理财方式炒作ST啤酒花股价的证券营业部,一夜之间被债权人逼上门来,主管这些营业部的证券公司也被卷入诉讼案中。

成 渝 摘自《证券时报》

胡鞍钢:知识驱动经济发展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明确,知识发展是优先战略。”他以独特的视角阐明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从资本驱动转向知识驱动,其内需的强烈与紧迫甚于外压。

资本驱动的增长在递减

他说,从中国发展的增长来源看,第一最大来源是资本,它的贡献率大体为50%,这表明中国还处在资本驱动阶段;第二是制度变量,即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对增长的贡献大约34%;第三是知识的积累,贡献指数不到20%。

“那么,中国今后靠什么增长?不可能持续靠资本,实际上中国资本特别是国内投资率都是相当高的,它正在递减;也不能靠制度变迁,从计划向市场转轨期的变化作用也在递减;现在能指望的递增因素就是知识了。”胡鞍钢下此结论。然而,它的瓶颈是知识资源短缺。

要高度关注知识安全

“在知识追赶中,我们要面对一个新问题,就是我们称之为知识安全问题或者知识不安全问题。”胡鞍钢认为,在向知识经济迈进中,这是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

他说,知识安全分成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两个层次。宏观知识安全的核心是减少对国家的威胁,即在未来时期,知识竞争表面上看是知识促进经济增长了,但本质上看,通过知识竞争应该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必须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层次是微观知识安全,主要是出现新的知识贫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城乡间的人力资本利用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新技术的发展在加剧着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知识贫困。不能只减低收入贫困,更主要是消减知识贫困。

他强调:“知识产权战略别搞成是少数知识精英的战略,中长期战略规划别到最后是几个知识精英战略,我们要注重它的外部性,就是知识的产生、形成、扩散应当使所有人受益。”这是制定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应有的思路。

目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进入中国,大多数都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这一机构来有效地管理他们在中国境内的知识产权事务。而且,跨国公司原来是各自向中国企业提出权利要求,现在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提出诉求,并往往由政府出面交涉。

马小琳 摘自《深圳特区报》

已到解决股权分置最佳时?

现在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佳时机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纪鹏与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观点并不一致。

刘纪鹏:当前是最后的机会

刘纪鹏认为:“当前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最后一次最好时机,解决股权分置是下一步银行改制上市的需要,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强推银行上市,国内市场是无法承受的,恐怕有崩盘的危险。”

刘纪鹏表示,“流通”本身是有价值的,把流通释放出来的溢价作为补偿,不能由一方独占。对非流通股而言,由非流通转向流通,本身就是对非流通股的一种补偿,因此,释放出来的溢价应该由流通股股东来享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他进一步指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一点不难,关键是决策层要转变思路,他主张把问题的解决从由政府审批制订方案,转变为由不同类别的股东自己协商解决。

可以考虑的具体办法是:第一,由目前没有国有股的400多家上市公司来进行试点,把主要问题集中在非流通法人股和流通股之间的博弈,而不涉及国有资产;第二,采用类别股东表决制,要取得双方的认同,只要取得了双方的认同,就是合理的;第三,通过流通性溢价的释放实现双向补偿,最终实现双赢;第四,要自下而上,化整为零,分散推进。只要推出一家上市公司作为试点,证券市场就能够稳定下来。而在这当中,证监会应该处在裁判员的位置上,由公司层面推出方案,寻求解决途径。

胡祖六:目前时机未必最佳

胡祖六表示,“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最佳时机,现在可以搞,今后还要继续进行,但全流通不等于国有股全部减持,全流通了之后,理性的非流通股股东不会立刻抛售手中的股份。因此,不论是国有股减持还是解决股权分置,都不可能实现一步到位,必须逐步实施,才能使市场平稳接受。”

他认为,真正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应该是宏观经济形势较好,投资者信心较强的时候。由于在国有股减持提出的3年多时间里,投资者至今仍然没有对此做好准备,如果选择现在,市场很可能会出现恐慌。

非流通股减持的价格一直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胡祖六认为,不论是每股净资产还是二级市场的价格,都不能作为价格依据,价格必须由买卖双方同时认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市场说了算。

金 灵 摘自《成都商报》

知名管理专家谈领导风格

“安然丑闻以及其它公司的丑闻带来了一个必然后果,那就是一些光彩照人的总裁渐渐淡出。这可能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世界知名管理培训专家、创造性领导才能中心负责人迈克尔·詹金斯表示。

他认为领导的才能是指一系列活动,比如:下达指令、明确目标、建立同盟、团结员工和迎接挑战,而不是你必须具备的特点。

对于东西方的模式,他表示更愿意使用“亚洲的领导特点”,因为模式并不是惟一的。当然,有些领导特点是通用的,比如信任。

例如,西班牙的领导人往往对必须完成的事情非常精确。那些不会发号施令而去听取意见、优柔寡断的领导人则被视为软弱。

从表面看,日本人似乎意见一致。但是如果你进一步挖掘,往往会找到一个在幕后操纵着整个事件的人。所以许多西方公司觉得和日本公司做生意太难了,因为他们从来无法接触到重要的决策者。

除了信任以外,来自各个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够接受的特点还包括诚实、正直、智慧、乐观和化繁为简的能力。

一些领导人像惠普公司总裁卡莉·菲奥里纳和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能够把人才吸引到他们周围。他们非常谦虚,这与亚洲的背景相吻合,他们会首先告诉别人,成功并不只归功于他们自己。

新加坡曾经十分依赖数据,反对冒风险,但是现在它意识到应该放松了。这里的领导风格是命令式的,但是人们在实现既定目标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换句话说:“我要求你做到这一点,你怎么去做是由你决定的,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展现你的才能、创造力和敬业精神。”

成 渝 摘自《海峡时报》

中国啤酒业的三大硬伤

营销大师科特勒日前点评了“中国啤酒业三大硬伤”。

科特勒表示,中国啤酒品牌最缺乏“有情感价值的故事”,这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一大“硬伤”。他说:“中国啤酒的品牌建设相对缺乏感情和爱,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应该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一种‘爱’,设计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而大多数中国品牌在这方面做得很一般。”

中国啤酒业的第二大“硬伤”,科特勒认为是中国目前的啤酒品牌多为区域性品牌,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仅仅表现为区域性忠诚度,品牌的形成靠的是一种惯性,并不是品牌内在的驱动。

科特勒认为,中国啤酒业的一些经理人有时候仅仅是企业家,但并不是一个营销人,而这也正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三大“硬伤”。

晓 庄 摘自《高层管理者参考》

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

个人职业生涯,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面临相应的职业问题和职业任务,让我们先来对职业生涯做一整体的把握。

早期职业生涯(开始工作后5到10年):

这个时期我们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1.第一位是要得到工作;2.要学会如何处理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麻烦;3.要为完成所分派的任务而承担责任;4.要做出是否改变职业和单位、公司的决定。我们应该开发的工作是:1.了解职业、工作组织和职业精神的信息;2.了解如何与上司、同事和其他人协调关系一同工作;3.开发某一方面或更多方面的专门知识。

中期职业生涯:

这个时期我们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1.对工作和组织的宽广视野;2.更新训练、技术和能力的整合;3.重新确定前进的进程和目标等;4.培养训练和教导他人的能力。我们应该开发的工作是:1.开发更为宽广的能力和知识。2.了解如何自我评价的信息;3.了解如何正确解决工作家庭和其它利益之间的矛盾。

晚期职业生涯(退休前5到10年):

这个时期我们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1.承担更大的责任或缩减在某一点上所承担的责任;2.培养关键性下属职员;3.准备退休并建立新自我。我们应该开发的工作是:1.扩大和加深兴趣技术的广度和深度;2.了解其它综合性的成果;3.了解如何合理安排生活,避免被工作所控制。

千 夏 摘自 《敬业》

如何预防出轨“关系”

顾客关系,对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意义重大,却又暗藏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妥善筹划,纳顾客关系于自己的掌握中,必要时甚至需削弱员工和顾客的关系,以确保它能按符合企业利益的方向发展。

第一,提高顾客关系的透明度。员工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顾客资源牟利,反映出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制约,避免关系“出轨”。

第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获得员工忠诚,只依赖制度等硬性制约手段是不够的,管理者必须强化员工与企业的感情纽带,利用各种机会表达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关心员工在工作以外的生活问题,就能逐渐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家庭般的氛围,使员工感觉自己与企业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关系,还有更重要的感情关联。

第三,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薪酬系统要保证员工服务顾客、开发顾客关系的工作得到相应的合理回报,从而截断员工利用顾客关系从事“寻租”行为的外在动力。

员工个人的成长前景,可能会成为比报酬更重要的激励手段。通过了解员工的未来期望,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设计企业的升迁途径,把企业远期目标和员工远期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员工在公司找到未来发展的位置,为企业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找到结合点。这样就能促使员工在服务顾客时,兼顾企业、顾客和自身三者利益,杜绝利用顾客关系牟取私利的短期行为。

第四,增加客户接触点。通过增加客户接触点,可能在不影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条件下,削弱单个一线员工对顾客关系的影响力。

第五,一线员工的岗位轮换。一线员工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可以削弱员工与客户之间过度亲密的关系,提高一线员工的可替代性,并迫使员工将工作重点放在可衡量的业绩上面,而不会浪费企业资源于培育自己的关系资产之上。这种手段很可能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岗位轮换的应用必须谨慎,不可过于频繁。

千 夏 摘自《新营销》

做好小事就是创新

以生产男士刮胡刀著称的吉列公司,最新一项创新就是三片刮胡刀Mach3的下一代产品M3Power,它是世界上第一支三刀片振动刮胡刀,可以让男士在刮胡子的同时,感受到按摩的舒适。但这对于以创新自居的吉列来说,实在谈不上轰轰烈烈的“创新”。

但是,吉列该项产品的创新,却透露出一个重要的商业趋势:一鸣惊人的新产品已经越来越难出现了。从美国医药界新药上市的数量与研发经费的对比上不难窥见端倪:美国医药产业过去十年的研发经费比以往提高了2倍,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核发的新药却只有一半。

其实,不见得只有能上头版新闻的才叫创新,创新也可以在其它许多地方发生。有学者称,美国生产力的大幅度进步,植根于美国企业使用咨询科技的革命。企业运用咨询科技对企业流程重新再造,为企业带来惊人的利益。

比如华玛百货就是流程创新的佼佼者,它是“跨越台车”系统的先驱。供应商将货物从卡车上运下之后,直接装入驶往各分店的货车,这中间不再需要货物集散中心。这也是华玛为什么能够一直推动低价策略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不要局限创新的框架,在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找出创新的地方。

金灵 摘自《EMBA》

摩托罗拉的培训方式

多年以来,摩托罗拉关于公司培训是有一两个教训的。第一次令人不愉快的意外是当摩托罗拉试图在质量改进上对员工进行培训时,才发现40%的员工都是功能型的文盲和科盲。因此,摩托罗拉公司不得不又从一些基础教育开始培训。当时,摩托罗拉公司惊奇地发现,如果公司的监工没有参加培训,那么仅仅培训工人就不会有什么作用。中层管理者只会告诉工人们用老办法做事。因此,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改为了从上层到下层的培训(又叫“瀑布式”的培训方式)。

现在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方法有很多。公司顾问兼前教育主管爱德华·贝利斯说,摩托罗拉大学实际上只承担公司培训任务的50%。企业各部门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培训,这些培训可能由公司提供,也可能由外部供应商提供,也可能由各部门自己提供。培训可以在网景公司或公司内部网上进行讲授。

摩托罗拉公司最近在内部网上引进了第一节交互式的课程,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摩托罗拉人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获得这些资源。公司已经成功地试验了把虚拟事实作为一种培训组装线上的新工人的工具。通常来说,新招的工人在专门管理下直接到生产线上工作,但经过这种3天的实质性生产线培训之后,他们熟练的程度就和在实际生产线上工作了6个月的工人基本相同。这个回报是巨大的。

现代审计面临的形势分析 第4篇

计算机审计的目标与传统手工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 无论是计算机审计还是传统审计, 国家审计的审计过程都必须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与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通过执行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基本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并将审计思路和审计过程予以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2 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差异

2.1 站在新角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信息网络广泛普及, 信

息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各行各业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海量的会计电子数据。在手工审计方式下, 审计人员总是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部分, 再归纳、综合为整体, 其思维方式是:部分一整体, 这适合于数据量不大的审计对象, 却很难全面把握海量数据。而计算机审计打破了手工审计思维方式, 强调以系统论核心, 从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 即从审计对象的整体出发, 先进行系统分析, 把握总体, 再建立审计模型, 分析数据, 最后作出总体评价, 其思维方式是: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计算机审计能够从宏观上和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 以扩大审计监督范围, 提高审计监督能力。

2.2 面临新环境计算机审计下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表现为审计人员必须利用计算机实施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特别是相关的审计软件;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 还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信息化建设使得所有会计数据不再是纸介质的凭证、账簿及报表, 而是以“比特”方式保存在磁性介质上, 数据表现形式虚拟化, 即审计环境数字化, 审计人员所面对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账本, 而是无形的电子数据和处理这些电子数据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 而这些会计电算化软件版本各异, 使得审计环境比传统手工模式下显得更为复杂。

2.3 线索更复杂计算机审计环境下, 传统的审计线索因会计电算化系统而中断甚至消失。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 从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 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 都有经手人签字, 其纸质业务轨迹, 是重要的审计线索与审计证据的来源, 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 传统的账簿、相关的文字记录被磁盘和磁带取代, 加上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 到财务报表的输出, 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 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而审计线索的改变, 导致在电算化系统中可人为篡改数据而不留痕迹, 如电算化系统数据来源、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 若有人篡改公式、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 然后再将篡改的公式等予以复原, 则很难判定报表数据的正确与真实性。从而使得传统审计的追踪审查已不适用, 审计入手点更多的是靠判断和经验。

2.4 涉及的范围更大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由于会计事项

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 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机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 后果将不堪设想。

计算机审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电子数据直接进行测试, 即审计人员不须先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转换成电子账套再实施审计程序, 而是摆脱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 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 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 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 获得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

总而言之, 计算机审计的范围较传统手工审计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目标的需要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作出必要的扩大。

2.5 审计技术更现代传统手工审计随着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在实务中的广泛运用, 分析性测试方法逐渐成为其核心方法。

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审计内容及审计线索的变化,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革新审计技术方法, 计算机审计的核心方法是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性测试仅局限于对信息的处理, 它是对来自于底层的、元素性的数据进行处理, 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组合, 在用途上可以作多种多样的拓展, 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信息。因此,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测试工作。在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时, 可使用两种计算机审计特有的新型审计工具:审计中间表方法、审计分析模型方法。审计中间表是利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基础电子数据, 按照审计人员的审计要求, 由审计人员构建, 可供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新型审计工具。它是实现计算机审计的关键技术。审计分析模型是审计人员用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工具, 它是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时间或空间状态 (例如趋势、结构、关系等) , 由审计人员通过设定判断和限制条件来建立起数学的或逻辑的表达式, 并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时间或空间状态的技术方法。

2.6 审计流程更长计算机审计由三阶段演变为四个阶段。

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中, 国家审计的审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但是, 在引入计算机审计后, 审计准备阶段与审计实施阶段的界限变得非常不清, 可能是由于数据分析既像审计准备工作, 又像审计实施工作。其中, 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审前调查的归属没有明确的限定。审前调查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 而数据分析的测试属性又无法合理确定, 于是有些审计人员将其划入审计准备阶段, 有些审计人员则将其划入审计实施阶段。我们应当将审计过程再行细分, 将其直接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审计准备阶段、审前调查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准备阶段与审前调查阶段的划分原则应该是, 审计人员是否需要实施实际的数据分析。如果需要, 就须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通知书, 然后才能获取敏感性、实质性的数据。有了审前调查阶段, 审计人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和分析, 从而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和进行审计验证奠定坚实的基础。

审计准备阶段与审前调查阶段的划分标志应该是审计通知书, 审前调查阶段与审计实施阶段的划分标志应该是审计实施方案。

2.7 远程适时均可审计传统手工审计是通过翻阅被审计单位

会计账簿和有关资料, 对被审计单位某一阶段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事后审计监督, 是一种静态审计。但计算机审计打破了事后的、静态的手工审计模式, 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在被审计单位现场或者通过远程网络,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 包括现场审计和网上审计, 以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 从而更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在会计工作中, 会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不仅原有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改变, 会计环境也被极大地改变了, 使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 审计人员不仅面临“进不了门, 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 审计理论和方法也急待改进以适应信息化的进程。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问题的思考 第5篇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问题的思考

作者:肖文泉

来源:《职业》2007年第07期

一、就业形势严峻

1.就业形势严峻

(1)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导致就业压力大;

(2)体制转轨的艰巨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市转移问题;

(4)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劳动力结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挑战。

2.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问题

(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条件下,按经济增长保持8% 的速度计算,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只有1100 万人,供大于求缺口在1300 万人左右,矛盾十分尖锐。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大。2005 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仍未就业的有200 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大都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较大。同时,在2006~ 2008 年的三年中,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还会涉及360 万职工,纳入新政策范围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 万人。

(3)就业的结构性矛盾。①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问题,解决的难度很大;②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③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更加突出,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尤其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阻碍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的“瓶颈”;④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变数,对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就业产生影响。

(4)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压力。①城镇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每年都将达到1000 万人以上,2007 年为1603 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75 万人,按70% 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可能有124 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②农村有劳动力4.97 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 亿多人及从事农业需要的1.8 亿人,尚有1 亿名左右富余劳动力。

二、专家分析与预测

预计2007 年下岗人员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2007 年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 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 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500 万个以上。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就业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对2007 年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抓调控、抓市场、抓服务(1)抓调控要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劳动力资源具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属性,这直接导致了大城市人满为患,而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面对这种状况,政府有必要通过宏观调控方式来缓解。

(2)抓市场要在广开渠道的同时抓安全。毕业生求职全国“大串联”、招聘会规模过大、网络联盟不健全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3)抓服务要突出强调有效性。政府拿出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2.从高校层面来说,应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

(1)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高校要认真分析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矛盾和轻重缓急,做到纲举目张、重点突破。

(2)在难点上,高校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即要做好学习好的学生和贫困生的就业工作。

(3)在热点上,高校要培养敏感性和敏锐性,提前做好预案,以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从毕业生层面来说,应抓机遇、抓信息、抓落实

(1)当前,很多毕业生还在犹豫不定,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

(2)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应尽快与学校就业部门联系,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

(3)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

(4)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完全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消防;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当前,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加大、数量不断增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消防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新材料不断增多,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使用量也在不断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职工数量也在增加,相应的人员流动速度在加大,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的消防意识和消防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的干部职工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火灾不会在自己单位发生。这种重视生产,轻视消防的状况比较严重。这些都给企业消防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消防安全的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人们普遍认为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管理,是消防职能部门的事,特别是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将原有的消防安全工作简化,甚至取消。(2)企业消防员的待遇提不上去,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在有些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个别的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的待遇较低,从而影响企业全体职工消防意识的加强和自防自救能力的提高。现在,虽然企业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消防知识缺乏,辨别火灾风险发生的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甚至盲目。在生产、施工中不能够认真采取防范措施,等到发生火灾时,由于自防自救能力较差而不能及时控制火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大损失。(3)企业消防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经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不管受教育者能否听懂,只是采取上大课的形式一味地灌输,所讲防火知识与接受培训者工作岗位、环境不相符,没有实际的操作练习,造成学习人员在学习过程被动应付,所学知识也不能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很差。(4)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经费不足。在有些企业中,由于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个别企业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纳入企业财政预算中,或者在实际支付中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了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设施不能及时置换和更新,影响了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改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1)树立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全體干部职工必须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消防安全事故对企业发展、对职工安全、对社会影响的危害。企业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认真实施作业,从根本上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消防工作人人有责,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局面。(2)强化消防教育培训,配备专兼职干部及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教育是指对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消防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地组织教育培训,以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企业要配备专兼职干部及消防管理人员,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在企业消防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3)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消防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事前预防胜于事后补救的百倍。然而,千疏难免一漏,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必须考虑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后怎么办。这就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在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以后,调动应急机构,启动急救援预案,把灾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与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完事故,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平时还要加强演练,不仅仅在每年“11·9”,最好能做到每月都有这样的演练,具有了这样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保证真正战斗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4)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完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由于部分企业忽视消防安全,导致消防安全技术和保障投入过少,消防安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在开工建设之前,把消防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这样在建设硬件设施时才能做到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消防的硬件设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硬件设施的质量,才能提高企业防御和抵抗消防安全事故的能力,为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总之,做好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是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的前提;强化消防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是根本;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基础;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是保障。只有这几个方面完美结合,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才能扎实向前推进。

参 考 文 献

[1]李涛.《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面临形势 第7篇

一、施工行业现状及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战略形势分析

(一) 施工行业现状

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固定投资的持续增长, 使建筑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 建筑施工业的产值从1978 年的138 亿元持续增长到2014 年的38990 亿元, 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施工行业虽在90 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期的动荡, 但是产值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产业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建筑施工业的核心地位将不断提高, 而且产业份额还会进一步提升。 与其他行业相比, 建筑施工业不仅具有较高的发展地位, 而且具有强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力, 成为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虽然施工行业持续保持较高发展势头,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缺陷, 主要表现为企业债务负担过重、技术创新不足、法律制度不健全、 市场管理混乱等几个方面。 要想实现施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改革创新, 尽快适应当下的经济形势, 认清战略形势。

( 二) 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战略形势

近年来国家逐渐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 建筑施工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必然首当其冲。 施工业一方面对国家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宏观政策环境的依赖度又较高, 因此, 国家的每一次政策改革对施工业的影响都必然远远超出其他行业领域。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 企业所面临的战略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 建材价格不断上涨, 施工企业预算成本也随之提高。 自2004 年以来建材价格不断上涨, 如2004 年水泥均价较2003 年翻了一番, 部分地区的上涨幅度更大, 在水泥、钢材等主要建材价格上涨的驱动下, 其他建材价格也随即上涨, 施工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用于购买材料, 这也增加了企业的预算成本。 (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减少, 施工企业竞争压力提高。 自2004 年开始, 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顿, 使得部分投资项目建设被搁置, 一些使用国债投资的建设项目也受到影响。 除了一些已经动工的项目外, 国家对新建项目实行紧缩政策, 严格控制项目数量, 大批的建设工程得不到审批。 一些即将上马的项目也受政策环境影响而被延期, 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被不断压缩, 一些中小施工企业面临破产的境地。 (3) 国家加强信贷业务审核, 施工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过快的问题, 国家开始加大对信贷业务的监管, 审核力度不断加强, 以此来控制信贷规模, 从而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升级。 信贷审核通过率降低的情况下, 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无法得到银行贷款, 财政政策的变化使许多施工企业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 资金周转问题进一步加剧。 (4) 最低价中标模式减少了施工企业的利润。 最低价中标模式率先在建筑施工业中使用, 部分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竞标模式。 最低价中标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无标底公开招标, 这样一来施工企业竞标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虽然招标价值的最大化得以实现, 但对竞标单位来讲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挑战。 (5) 不断增长的劳工市场工资进一步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劳动力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但是劳工市场工资的持续增长却增加了劳动成本, 使施工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需要因劳动力要素支付更多的费用, 包括职工的工资性报酬、福利性供给等一切费用。 人口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使部分地区出现了 “民工荒”, 另一方面劳工素质的提高也增加了各方面的费用支出, 不论是直接选用高素质的劳工还是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使其适应当前的生产都需要企业支付更多的成本。 因此, 劳工成本的增加使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应当采取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在新经济形势下, 广大施工企业应当采取以下对策来面对当前的战略形势:

(一) 突出主业优势

未来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施工企业只有具备独特的专业优势才能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主业方向并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具备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业务优势, 从而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在确立主业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首先要掌握差异化服务战略的核心, 明确主营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此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 从而适应施工业的多层次发展。 在确立主业优势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 扩大自己的主业影响力, 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文化建设, 使企业文化对业务发展起到导向、激励作用, 从而将员工吸引到实现战略目标上来, 实现主营业务的发展壮大。确立主业并不是完全摒弃其他业务, 而是突出主业优势的同时综合发展其他业务, 目前业主对施工一体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施工企业应当意识到业主的这一心理需求, 尽快适应这种业务模式, 实现施工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业务的综合发展, 以此来扩大自己的业务领域范围。

(二) 优化产业结构

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新的战略形势下施工企业更要面临诸多的挑战, 在行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 即使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主业规模也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面对当前战略形势, 施工企业应当努力突破现有业务范围的限制, 积极寻找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同时还要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 共同扩大业务规模从而实现范围经济。 在产业布局上, 施工企业不能一味的引入发展前景看似广阔的业务, 应当严格遵循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切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施工企业应当以现有业务为中心, 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业务, 扩大业务范围, 增加主营业务的附加值, 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

(三) 走外向经营之路

从市场布局的宏观角度分析, 施工企业不仅要巩固既得的市场份额, 还要努力做好市场转移工作, 在原有业务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公司, 扩大市场影响力, 努力开拓外部市场, 借助区域公司的综合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对于大型的施工企业来讲, 不仅要努力走出一条外向经营之路, 还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首先要了解并熟悉海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准则, 尽快实现与国际建筑行业的接轨, 借助国外资源进行优势互补。 在国内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只有将发展焦点放在外向经营方面才能找到业务突破点,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 完善施工技术标准

企业所遵循的施工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 企业建立施工技术标准的目的也是为了规范和完善自身的施工技术, 因此, 施工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应当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推行使用系统化的施工技术文件, 并将其作为强制性的指导文件, 及时汇总反馈信息和施工技术标准施行效果, 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标准使之更加适应本企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循环, 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前进之路。 在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标准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应当协调好规范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 既要充分体现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 还要注意对本企业的适用性, 既不能脱离时代发展盲目追求先进, 也不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发展势头强劲的施工企业还应当向国际标准看齐, 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施工经验, 从而不断提高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 健全施工技术标准是从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的关键。

(五) 适应虚拟生产模式

虚拟生产方式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代表性全新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有生产模式对数量的积累和追求, 能够更好的相应市场需求, 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打破空间界限, 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施工资源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演化为新的生产力, 并在新合作联盟环境下实现新的业务跨越。 施工企业应当尽快适应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 与其他企业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或者借助其他企业提供的商务平台完成项目施工, 从而扩大业务规模。

( 六) 走出国门积极参与 “ 一带一路”建设

“ 一带一路” 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 年9 月提出的建设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 提倡的合作发展理念, 为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区域合作和共赢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平台。 因此, 施工企业面对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 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走出国门, 努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 将企业做强做大。

三、结语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施工企业应当认清所面临的战略形势, 并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做强做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建筑施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施工企业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全面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国内大型施工企业的市场垄断, 另一方面要不断适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同时还要面临材料费、人工费上涨等诸多挑战。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施工企业只有着眼于未来, 认清当下的战略形势, 建立科学的战略计划, 加快改革创新, 才能顺应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战略形势, 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对策, 以期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经济形势,施工企业,战略形势,对策

参考文献

[1]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陈洪明.再论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2 (17) .

浅析我国压裂酸化技术面临的形势 第8篇

当前我国石油工作所面临的形式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对新储集层和区块开发难度大,而老油区的增产稳产工作也不容乐观。同时,增产措施改造的对象越趋复杂,其中的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我国的水平井的采油工艺远落后于钻井技术的发展。目前,控制裂缝方位与起裂裂缝条数是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压裂的主要问题,酸液的均匀置放和长时间浸泡下酸岩反应机理是水平井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2缝洞型碳酸盐岩。这类油田的典型代表就是塔河油田。塔河油田依靠压裂酸化措施使产量提高了四倍。但是因为这种缝洞型、裂隙型是体积巨大的溶洞和裂隙而非常规意义上的裂缝和孔隙,因此导致压裂酸化中最大的难题是注入液体的滤失。

1.3复杂岩性油气藏。是指以一定比例均匀存在的且没有任何一种成份在主导地位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粘土矿物。 清溪油田就是该类油田的典型代表,其位于玉门酒西盆地,由于其储层矿物的组成相当复杂,结构也多样,即使其油田储量高且品质好,但面对如此情况开发难度也不小。一方面该油田由于其不连续分布的矿物结构,经过酸化压裂后仍能形成强度低、分布均匀的刻蚀;另一方面水力压裂过程中发生的黏土矿物的水敏、碱敏现象以及支撑剂嵌入等原因,造成了酸压及水力压裂对此类储层的收益效果大大降低,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改进工艺措施方面只能从液体体系上着手,以改变现状。

1.4超高温、超深层和异常高压地层。以准葛尔盆地、克拉玛依、塔里木和吐鲁番为代表这种高温、超高温、深层、超深层和异常高压地层的技术难点是需要的施工压裂和压裂酸化液体不能达到要求,酸液的反应时间段,达不到作业要求,酸蚀作用的距离短等。

1.5凝析气藏。例如塔里木迪那气田和中原白庙深层凝析气藏。压力降低后凝析油的析出产生凝析油环导致天然气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是这类油田酸化压裂中最大的问题。

1.6高含硫油田。无论是普光气田还是罗家寨气田,其含硫量都远远超过了行业标准。硫化氢具有高度活跃的化学反应活性以及较高的还原性,因此,在酸化压裂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有单质硫和硫化亚铁生成,这就对整个施工效果和设备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不仅如此,高浓度的硫化氢还会对采输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

1.7异常破裂压力油藏。这类油藏储集层的深度与其破裂压力是不成正比的,例如密须的家河组底层,其井深达2000米以上,90度兆帕的破裂压力,即便是在现场对其进行过预处理, 施工时任然需要高达80兆帕的压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地层无法压开,酸液无法进入,较大程度上损害了设备。

2压裂酸化技术发展现状

2.1压裂裂缝延伸数学模型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由西南石油大学取得,提出了三维裂缝模型和控缝高技术以及 “变排量、变粘度、变支撑剂类型和变支撑剂粒径技术”--“四变”。

2.2高含硫油田。放眼国内外,处理单质硫的方法,就是用胡溶剂来吸收。现在提出的“双管齐下”的方法:在降低铁离子浓度的同时,用硫化氢吸收剂作用于的单质硫在形成过程中或者更早。

2.3重复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有别于常规认为的第一次压裂无效后的再压裂或是压开不同层段,而是指压裂同一口井同一个层位的同一个地方。将原来的,已经被用来作为储水通道的缝堵住,即堵老缝;用新的压裂技术或者新的压裂参数,来产生新的缝隙,即压新缝。

2.4复杂结构井压裂机理和技术。优化压裂的参数,合理设计压裂的缝隙数量以及裂缝长度是其技术的关键。最新完井思想与传统观点认为水平井相当于一口水力压裂井不同,而是水平井钻成后必须要做增产措施才能发挥其全部产能。因此,是否有利于裂缝的形成是压裂酸化设计在完井的方式上应该首先着重考虑的。

2.5低渗低压油田。要减少水锁和水相圈闭,一般有三个方法:第一,控制进入气层的液体总量;第二,将滤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最小;第三,减少毛管的阻力。要达到以上的三个目的,则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高循环返排速度;二、采用二氧化碳泡沫的压裂技术;三、生气或生热以提高压力助排;四、利用表面活性剂等压裂液来进行压裂施工。

2.6酸化压裂新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在选取增产措施时,选择酸压与基质酸化可以避免矿物脱落对裂缝和空隙的堵塞。此观点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后,被新的理论所代替。新观点认为采用酸基压裂液、砂岩储层酸压以及冻胶酸的碳酸盐岩水力压裂等能够取得更好的增产效果。

3结语

近年来,随着各个油田井次的增多,在具体的实践中这种技术更是显示出了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然而这项技术存在的问题仍有待解决。酸化压裂面临的各种油田的现状和各种技术难点,无论传统观点还是新兴理论,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方能得出最实用于现场的技术。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油田广泛采用压裂酸化技术来实现增产,但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急需对压裂酸化技术进行创新与开发,来适应现代石油行业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从压裂酸化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压裂酸化,技术,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牛旭.浅谈压裂酸化诊断技术及压裂酸化设计[J].化工管理.

面临形势 第9篇

烟草专卖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烟草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不仅满足了人民的消费希求, 保障了消费者的基本利益, 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 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然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 烟草专卖制度开始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形势的挑战, 急需进行改革, 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二、当前烟草专卖制度面临的形势

(一) 宏观环境

1. 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到目前, 大部分行业已经完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烟草行业依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 实行行业垄断,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 是与我国市场大环境相背离的。

2. 国家的反垄断呼声不断强大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颁布, 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国有垄断行业运行方式之一的烟草专卖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质疑。

3. 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烟草市场竞争

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烟草行业受到国际多个烟草公司的左右夹击。我国烟草市场迅速被世界跨国烟草公司占领, 我国烟草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将步履维艰。

4. 吸烟需求量的日益减少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烟草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减少。与此同时, 逐渐高涨的全球性禁烟运动, 使得吸烟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这也很大程度的加剧了吸烟率的降低。在未来, 随着烟草市场需求量的日趋减弱, 我国烟草行业将不得不面临生产过剩、收益减少的困境。

(二) 微观环境

1. 地方垄断的形成

在地方利益和当前财税体制的驱使下, 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纷纷建立自己的卷烟生产企业, 对本地烟草销售实行垄断。而地方垄断的根源在于其政企不分。

2. 烟草行业内部各种问题的出现

在烟草企业内部,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大或小,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烟草专卖制度构成了挑战。比如: (1) 产品结构单一。烤烟型、高焦油、浓香型产品仍占据着我国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2) 市场结构过于分散, 规模不大, 难出国际品牌。 (3) 从执法层面看, 由于烟草专卖法的部分条款与现行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不适应。

3. 我国烟草市场定位过于狭窄

我国烟草行业几乎全部依赖于国内市场生存和发展, 国际竞争力严重缺乏。对我国烟草企业来说, 由于过分依赖于区域性市场生存和发展, 导致其需求基础非常脆弱, 一旦其目标消费群体发生转向或其目标市场被竞争对手挤占, 则有可能对其构成致命的威胁。

三、烟草专卖制度未来发展的对策

基于烟草行业所面临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环境, 我国应该在继续坚持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同时, 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来克服自身的缺陷和副作用, 不断完善专卖制度, 使得烟草行业更具效率、活力和生命力。基于此, 本人提出针对烟草专卖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些措施, 具体如下:

一、加强立法工作, 完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目前烟草行业的具体形势, 完善和改革烟草专卖制度, 力求符合时代的行业的要求。完善烟草专卖的各项法律法规, 用法律制度来保障烟草行业的有序进行。

二、实行对烟草严格监管。

在下放烟草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的有序、依法运行。具体策略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检查力度、不断淘汰落后企业等。通过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 对烟草分公司分别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专卖管理监督, 规范、监督各个地区内经营活动, 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事件, 以促进烟草行业的有序发展。

三、加强市场竞争意识,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减弱专卖制度形成的行业垄断形势, 积极引入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 并与国外优秀烟草公司沟通交流, 学习他人的取胜之道, 选择性的运用到国内的烟草行业, 这将使得烟草行业发展的更为健康和迅猛。

四、加强内部培训, 提高烟草专卖人员的素质。

烟草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的行为控制着事件的走向。因此, 烟草企业可通过开设培训班、邀请国内外资深的烟草专家讲座等形式, 来提升企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 烟草行业面对当前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行政垄断的烟草专卖体制已经呈现出“弊大于利”的发展趋势。因此, 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各种挑战, 我国烟草行业应该积极进行专卖制度的改革, 这将极大的影响该行业的未来走势。重中之重是让专卖制度逐步向市场规则靠拢, 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另外, 通过加强立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等措施来深化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创新, 是我国烟草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自烟草专卖制度施行以来, 我国的烟草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加入WTO以及反垄断诉求的日益强烈, 烟草专卖制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烟草专卖制度所面临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环境, 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烟草专卖制度,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军, 张蕴萍.我国烟草专卖制度变迁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 (08) .

[2]赵顺利.我国烟草专卖体制存废及发展前景研究.集体经济.2010 (01) .

[3]王彩霞.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烟草专卖制度困境分析.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 (07) .

[4]张洪见, 李晓清.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烟草专卖法的改革发展思路.商业经济.2009 (11) .

[5]吕筱萍, 杨静.从世界烟草专卖制度演变模式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 (10) .

分析高含水油田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第10篇

1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形势

相对于低含水油田和中含水油田而言, 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是十分不容易的,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难以攻破, 同时在开发地区上的特殊环境, 也是不容易解决的。所以, 我国目前很多的高含水油田仍然是处于待开发阶段, 未进行深入的探究。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看, 高含水油田所面临的形势,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剩余油分部零散, 老区调整难度加大。我国在油田的开发时间上较长, 目前所存在的高含水油田, 在剩余油方面, 分部的相当零散, 油气是在比较老旧的区域, 开发难度是相当大的, 技术和设备都有所不及。第二, 井况变差,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降低。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 完善的注采系统是注水开发油田保持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 在具体的工作中, 必须顾及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 已知的多数高含水油田, 井况并不理想, 油气是在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方面, 正在持续的降低。第三, 常规手段、技术挖掘剩余油效果变差。

2 高含水油田的对策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数量是比较庞大的, 所以高含水油田在日后的工作中势必会得到较大的开采。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石油的需求, 应针对高含水油田选择针对性的开采方案, 从多方面来完成石油的利用和油田的保护。在此, 本文主要对高含水油田的对策展开论述。

2.1 强化老区精细油藏描述, 从定性到定量认识剩余油分布

对于高含水油田而言, 要想更好的处理, 首先必须明确石油的具体储量, 有些高含水油田的储量也是比较多的。为此, 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 建议强化老区精细油藏的描述, 并且要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剩余油的分布。首先, 应对高含水油田的规模进行分析, 应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 加强密闭取心等措施, 了解高含水油田的各项数据和信息, 便于日后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来处理和开采。其次, 必须按照多学科协作的原则, 积极建立能真实反应地下状况的高精度可视化三维动态地质模型。高含水油田的开采, 必须对地下情况有详细的了解, 否则是不能较好解决问题的。第三, 我们在认识剩余油分布的时候, 还可以利用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技术、油藏工程方法等等, 对高含水油田的各项参数和设定, 做出明确的规范。

2.2 井网、层系重组, 并进行分层注水、深度调区等剖面调整工作

在高含水油田开发的过程中, 如果仍然运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 势必会导致高含水油田得不到全面的开发, 其中含有的大量原油都会浪费掉, 甚至是造成周边区域的污染。对待高含水油田, 还是要从其自身的特性出发, 要确保在开采过程中, 一方面可维护好油田本身的环境, 另一方面可更好的将原油全部开采出来, 减少浪费。为此, 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 建议对井网、层系进行充足, 并且积极的开展分层注水、深度调取等剖面调整的工作, 确保高含水油田的开发万无一失。一般而言, 井网重组是在重新构建精细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将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和水淹程度基本相近的小层, 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隔开的韵律段, 重新组合开发层系, 并根据不同层系的开发特点实施工艺技术配套和地面技术改造, 同时进行细分层注水和深度调驱等剖面调整工作以进一步完善注采系统, 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增加油井多向受效方向, 充分发挥各层的生产能力, 大幅度提高注水波及体积。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含水油田所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并且从多方面提出了高含水油田的处理方案。以目前的情况来分析, 高含水油田的数量较多, 能够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需求, 利用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可以将高含水油田中的原油较好的开采, 即便花费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总要比浪费或者是破坏要好。日后, 应对高含水油田开展深入研究, 制定更多的开采方案, 要从客观上来完成开采, 减少主观上的臆断和错误的方法。

摘要:高含水油田是开发的重要阶段, 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可供采出。但是, 高含水油田与一般的油田存在很大差别, 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对待, 否则将会造成油田的较大损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含水油田的数量多, 并且其中所含有的原油数量, 不过是相对而言比较少, 如果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 还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 并且在经济效益上也是制定肯定的。日后, 在开发过程中, 应研究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深入开发, 充分利用。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形势,对策

参考文献

[1]曾辉勇, 任世林.高含水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高采收率研究[J].内江科技, 2011, 05:149+205.

[2]刘美杰.特高含水老油田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2013.

[3]王玉普, 刘义坤, 邓庆军.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及对策[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 01:1-9+131.

新形势下技工学校面临问题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可持续发展 一体化

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要全力提升技工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向

1、充分认识加强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技工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2、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明确办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在培育新型技工院校的發展优势上如何塑造技工院校鲜明特色:

1、高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旗帜,迅速占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突出高技能人才学制教育和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培训,这样就形成了技工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高端引领优势,也就是要打造我们的高端培养新优势。依托国家就业、创业培训政策,整合培训资源,承担或承接政府部门的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扩大职业培训在办学结构中的比重。这样就形成了技工院校的政策性培训新优势。

2、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市场化程度,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多元化办学,使技工院校形成社会资源流动和聚集的“洼地”,形成市场化新优势。建立以就业为切入点,由政府主导的新型校企合作机制,加快校企融合,打造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新优势。

3、调整办学结构调整办学结构,开展多层次培训,推进多元化办学也是一个鲜明特点。调整结构的原则是:坚持技能人才增量培养和存量培训并重,学制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协调发展,着眼专业建设和社会就业需求,拓展多元化办学。把过去两眼只盯着高中后、初中后毕业生的学制教育转变成着眼于全社会“人人培训和培训人人”的社会化技能培训。

4.注重学制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工院校在发展总体规划中将自身发展定位在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骨干院校作用的龙头地位上。创新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突出以高级工、技师为主的在校生学制教育,抓好高技能人才增量培养,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技术,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一体化教师,建设一批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学习工作站,构建出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国家和地区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此外,还要积极拓宽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不断引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力求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总之,技工教育要突出办学特色,实现理论和实习教学一体化。尤其是在办学实践中要坚定不移的坚持走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完善考核机制。技工教育就一定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我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三、推进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国家职业资格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的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形势下中国玩具业面临三大考验 第12篇

一、信心考验。欧、美新玩具法规在玩具安全标准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而且由于法规 (法令) 与测试方法标准的接轨不到位, 因此在执行法规时存在有很多不确定性。特别在化学安全方面, 欧美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并且没有及时出台配套的检测方法。中国绝大部分玩具企业感到难以满足欧、美新法规的要求, 玩具业界信心普遍受挫。

二、成本考验。中国玩具要想进入欧、美市场, 必须满足新指令的严苛要求并进行第三方检测。由于目前有很多符合要求原辅材料很难在国内采购到, 我国玩具企业将被迫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符合新指令规定的卫生、健康、环保要求的原材料, 并且要引进更精密的检测仪器设备, 从事原辅材料和成品的检测工作。专家预测, 未来玩具产品制造成本至少将增加三成以上。

三、责任考验。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 强调了玩具制造商在生产玩具前要进行玩具安全评估, 要建立产品的技术档案, 包括所用的化学品, 以便监管当局追踪。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则要求出口到美国的玩具及儿童用品, 在进入美国时应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企业的自我质量声明等资料, 经核查后货物才能顺利进关。欧美新玩具指令的这些规定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玩具出口欧美的门槛, 更为重要的是将加大中国玩具制造商的责任风险。

上一篇: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下一篇:神经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