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因素范文

2024-07-08

季节性因素范文(精选9篇)

季节性因素 第1篇

状态巡视是指通过对输电线路的基础资料、设备本体、附属设施、保护区范围内通道环境的状态进行评估来确定巡视周期, 并根据设备、通道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这种新型巡视方式改变了以往按照固定周期笼统地对整条线路进行巡视的模式, 从而有效地避免线路中某些区段的巡视过度, 而其他区段的巡视不足等弊端。

班组自实施输电线路的状态巡视工作2年多以来, 巡视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实践证明, 状态巡视对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状态巡视工作流程

2.1基础信息收集

输电线路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台账技术资料、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和通道、运行年限、设备本体健康状况和保护区存在的外力破坏隐患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应能够切实反映线路上存在的树竹生长区、易建房区、易受外力破坏区、鸟害区、雷害多发区、洪水冲刷区、采石爆破区等危险点和特殊区域信息。这些基础信息的准确性是状态巡视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根本所在。

2.2状态评估

按照输电线路所处环境、线路设备本体健康状况、运行中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以及运行人员经验等, 将线路归纳为3种状态, 即Ⅰ类--可靠状态;Ⅱ类--正常状态;Ⅲ类--可靠性下降状态。

2.3确定巡视周期

(1) 可靠状态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3个月, 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评估为Ⅰ类的线路;高山大岭、沿海滩涂地区线路, 在大雪封山等特殊情况下, 可适当延长周期, 但≤6个月;戈壁沙漠、无人区等车辆、人员难以到达区域的线路;退运、退役线路。

(2) 正常状态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2个月, 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评估为Ⅱ类的线路;远郊、平原、山地、丘陵等一般区域的线路区段。

(3) 可靠性下降状态线路巡视周期一般为1个月, 并应加强针对性巡视, 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评估为Ⅲ类的线路;外破易发区、偷盗多发区、采动影响区、大跨越、重要跨越、水淹区等特殊区段。

2.4制定巡视计划与执行

依据输电线路 (区段) 状态确定巡视周期, 并根据危险因素出现的月份确定重点巡视时段, 重点巡视时段的巡视周期应适当缩短。综合考虑巡视力量和巡视工作量, 制定班组所辖全部线路的全年巡视计划, 宏观上整体把握巡视重点并逐月实行。

3巡视周期的季节性因素

状态评估工作环节将整条线路分割成若干区段, 根据各个区段途经区域的地理信息、通道环境信息等特点定义其状态信息。这样做极大地避免了整条线路巡视“平均用力”带来的巡视过度和不足。然而在2年多的状态巡视工作开展过程中, 班组也注意到工作中的某些细节尚存在进行完善的空间。

3.1树障危害的季节性特点

根据运行经验, 树木生长具有很显著的季节特点, 其对线路造成的威胁也随季节的不同而异。在雨水充沛的夏季, 班组所辖线路通道内最大的危险因素是保护区内杨树树障, 也是发生人为责任事故的罪魁祸首。

以某线路上某区段为例, 包含5个巡视任务段, 均存在树障隐患, 属于树竹生长特殊区域。在每年的5~9月杨树生长迅速, 同时夏季线路大负荷和高温天气共同导致导线弧垂增加, 进一步缩小了树线净空距离。对该区段的状态信息应定义为严重程度最高的“Ⅲ类-可靠性下降状态”。对严重树障的巡视周期应控制在<15 d, 以确保树障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更新。

然而, 一年中的其他月份树木停止生长, 树障信息基本稳定, 则没有必要进行高频次的巡视。假如该区段处于远郊地域, 极少有人员活动, 无其他隐患, 则可将区段的状态信息定义为“Ⅱ类-正常状态”, 甚至“Ⅰ类-可靠状态”, 从而执行长周期的正常巡视。

在巡视周期的控制上, 在具体执行层面应将工作做到细微之处。例如, 若干个零散区段的巡视周期确定为15 d, 在每次对具体的树障点进行监控巡视时, 应在任务安排时统一记录巡视时间。力争2次巡视的时间间隔约为15 d。避免出现某处树障隐患点在上一轮巡视周期的末尾的同时, 又处于下一轮巡视周期的开端, 结果2次巡视之间只间隔几天, 而更为严重的是下一次巡视间隔将可能达到近1个月。

3.2火灾隐患的季节性特点

输电线路周边发生火灾多以山火和平原焚烧秸秆为主, 从季节特点上来看, 都发生在空气干燥、多大风天气的冬春时节, 尤其以焚烧秸秆的季节性特点最为突出。例如, 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分公司的一篇《状态巡检在线路防烧秸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 就对线路防烧秸秆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实践。

由于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秸秆焚烧的高发时段, 对于班组所辖输电线路途径处于大面积水稻田的区段, 该时段内的状态信息应定义为严重程度最高的“Ⅲ类-可靠性下降状态”。对起火危险点的发现和防范, 应以特巡的方式实现大范围、短周期、高密度的巡视。而在其他时段, 包括春季耕种、夏季水稻生长、秋季收割期间都无上述火灾隐患, 区段所处状态则应为正常状态或由其他因素诸如树木生长、鸟害或外力破坏等定义。

高山大岭地区线路本体受外力破坏的危险性不高, 但在山火易发期间的状态可靠性会呈现下降趋势。笼统的定义为可靠性状态是欠妥当的。

4结论

在对线路 (区段) 进行状态评估进而确定巡视周期时, 具有显著季节性特征的特殊区段, 线路状态的定义应具体到季节乃至月份。当线路 (区段) 处于不同时段时定义为不同的可靠性状态, 进而执行不同的巡视周期。线路 (区段) 的状态评估工作不只是将线路化整为零, 还应在时间上分段加以区别, 进而在不同的季节特点下实现不同的巡视周期,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的进行线路巡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国开.关于输电线路状态巡视体系建设的探讨[J].浙江电力, 2013 (9) :11-13.

[2]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巡视规范 (试行) [Z]].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季节性因素 第2篇

[ 作者:许卫国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6 更新时间:2010-6-30 文章录入:海拉尔公安分局 ]

众所周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道路、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驾驶技能等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交通行为的心理因素又是直接支配和影响驾驶员交通安全行为的直接因素。因为在人与车之间,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是能动的,处于支配地位。一个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判断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所以,人的心理因素直接支配着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系统。分析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和季节因素,找出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观原因,对于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驾驶员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主要表现

纵观庞大的驾驶员群体,存在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所谓心理。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觉得无所谓,心不在焉,满不在乎,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熟视无睹。这样的心态在国家权力机关的公用车辆驾驶员、私企领导的驾驶员体现得较多。他们虽然有充分的学习交通安全法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由于主观努力不够或单位缺乏组织督促学习系统的交通安全知识,所以,仅有的一知半解的知识或经验,与当前的交通安全形势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人仅凭自己的经验和自信心,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他们往往在交通法规面前觉得无所谓,把领导和交通民警的要求当成耳旁风,把交通安全置之脑后,把安全监督视为找麻烦,自以为绝对安全,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他们在驾车行为上表现为频频违章,由此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2、侥幸心理。这是许多违章驾驶人员存在的主要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缺乏安全意识,多数表现为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例如:机动车不允许超速行驶,但存有侥幸心理的人偏不按规定执行,明知故犯,这是典型的习惯性违章。这些人在行车时,看到路面没有交警执勤,就肆意违章行车,觉得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了,也可以通过托关系、走后门,会侥幸逃脱,免于被处罚。

3、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不集中。一些驾驶员受家庭、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烦操情绪,神志不安,思想分散,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或者心情高度喜悦、兴奋,驾车与乘员聊天,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导致不安全行为。部分驾驶人员由于单调繁重的重复工作,如搬家、运油、运粮、运煤,常年奔波在野外,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厌倦行为,感到生活乏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技术生疏,遇险慌乱。部分驾驶人员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或者驾龄短,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被打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酿成事故。还有一些驾驶人员偶然感到自己“莫名其妙”地违章,这其实是人体心理幻觉所致。这样的驾驶人员由于驾车技术不高,晚间驾车精神高度紧张,容易产生错觉或者幻觉,造成判断失误,酿成交通事故。

5、骄傲自大,争强好胜。自己工作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工龄长、驾龄长,虽然有时也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但为了在众人面前不失面子,争强好胜,图虚荣,因而不计后果,违章行驶。

6、盲目从众,逆反心理。部分驾驶人员看见别人行车违章,自己也跟着违章,对执行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存有逆反心理,安全监督人员检查时遵章而行,事后照样违章。一旦违章被查处,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没人”,甚至谩骂执勤交警,造成路人围观,给执勤交警造成不良影响。

7、惰性心理,对车辆缺乏保养。部分驾驶人员工作图省事,能凑合就凑合,宁愿冒点险,也不愿按操作规程去办事,即使发现车辆有毛病,也让它带病继续工作。有的营运驾驶员,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买一些附厂的配件勉强凑合,由于机件磨损严重导致破损失灵,从而酿成交通事故。

8、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在行车过程中,由于天气、气温、地形、路面、时间、灯光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感觉功能的限度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人的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比如,冬天,由于雪天路滑,使刹车距离延长,驾驶员操作判断出现偏差失误,使机动车发生追尾刮擦等交通事故。夏季,遇到雨天,由于视线不良,路面湿滑,遇非机动车强行猛拐,易与非机动车发生刮碰等交通事故。暑天气温升高,驾驶员容易产生困倦、疲劳,判断失误,引发事故;轮胎在高温路面高速行驶时,容易引起爆胎等意外情况,驾驶员因慌乱,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翻车等恶性交通事故。

二、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主要对策

(一)、突出抓好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驾驶员队伍

对驾驶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驾驶员手里掌握的是自己、他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要求每一位驾驶员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做到敬业爱岗,遵章行车,文明驾驶。

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培育驾驶员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驾驶员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不断提高。其次,在驾驶员队伍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本地区先进人物的事迹,定期邀请劳模、标兵等做职业道德建设报告会,激发驾驶员的上进心,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在驾驶员队伍中继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标兵评选活动,形成赶超先进的激励竞争机制。

(二)、根据季节面向广大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冰雪路面行驶里程长;春季多风沙,路面行驶在季节交替时状况复杂;夏季气温高、车流量大,雨季多发,施工工地多,施工车辆多;秋季运煤、运粮、运油、运草车辆多,公路交通状况复杂。面对不同季节的道路状况,驾驶员所表现出的身体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也因季节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宣教民警要针对不同季节,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要重点疏导驾驶员所表现出的“季节心态”。

冬季气温低、冰雪路面范围大,车辆密闭程度高,车速较低,由于路滑而导致的车辆刮擦事故呈多发态势,这个季节的驾驶员驾车心理易产生急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要教育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教育驾驶员正确理解冬季冰雪路面的超速和夏季正常水泥沥青路面超速的区别,正确理解市内冰雪路面和公路冰雪路面的驾车要求,要认识到冰雪路面超员超载的危害性,逐步教育培养驾驶员冬季驾车的“心理耐性”,做到不急不躁,谨慎驾驶。同时,要做好风、雨、雪天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使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以免发生二次交通事故,或者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比如冻伤等。

春季呼伦贝尔市风沙大,气候多变,雨夹雪天气增多,路面状况千变万化。晴天升温,市内路面冰雪逐步融化,驾驶员驾车由慢变快;阴天气温下降,融化的雪水又在路面结成一层冰,由于升温路况变好,驾驶员在驾车的良好感觉驱使下,车速很难降下来,这就在结冰路段容易造成驾驶员措手不及,酿成交通事故。要求宣教民警培养驾驶员的驾车应变能力,从提高驾驶技能入手,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夏季,旅游旺季来临,车流量、客流量增多,道路交通压力增大,由于路况好,易产生超速驾驶违法行为。夏季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季节,机体的损耗也最大,疲倦、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消耗增大,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在夏季也最容易出现失调现象,驾驶员心情易烦躁,由此带来不安全因素。另外,夏季雨天多,为了躲雨,人们会急匆匆赶路,在车空隙中乱穿,有些行人骑着自行车打伞,由于雨伞打得过低,伞面遮挡自己的视线,很容易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交通民警在宣传工作中,要针对旅游旺季不失时机地开展宣教活动。对于客运驾驶员,要教育他们杜绝疲劳驾驶现象,坚决抵制“酒驾”违法驾车行为,抵制超速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标志标线,主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告别陋习,从我做起”为主题,经常在驾驶员队伍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公路上各种运草、运粮车辆急剧增多,车辆超宽、超载现象屡禁不止。拖拉机是牧区牧民的主要生产作业工具,在运输饲草时拖拉机挂车搭担跨杠,夜间上路行驶不易被发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由于警力不足,市内交通压力大,分布在公路上的交警相对较少,极易造成驾驶员交通法规意识的麻痹和松懈,导致公路行车严重违章行为突出。牧民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自然路纵横交错,大多数牧民驾驶员在野外驾驶机动车靠自然习惯,交通安全法的普及存在盲区,所以出现了一些农用运输车或拖拉机违章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针对这种现象,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进农村”活动。定期驾驶宣传车,携带宣传资料,深入农村、牧区、深入牧点、田间地头,送法下乡,送安全下乡,将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到农牧民手中,将交通安全意识深深根植于广大的农牧民心中。

综上所述,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和季节因素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交通民警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细分,归纳,总结,找出其中规律性的制约交通安全的不利因素,找出解决对策。有针对性地对驾驶员实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警乃至全社会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

醉驾一律吊销驾照五年

酒后驾车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酒后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将被终生禁驾

据新华社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22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一律吊销驾照,并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刑法修正案

(八)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作出相关刑事处罚规定后,不需要再实行拘留处罚,因此,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删去了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人拘留的规定。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大幅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罚款额度和暂扣驾照期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同时,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新规

修改前

醉酒驾驶=约束至酒醒+拘留处罚+暂扣机动车驾驶证3-6个月+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饮酒驾驶=暂扣驾驶证1-3个

月+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修改后

醉酒驾驶=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

饮酒驾驶=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再次酒驾=10日以下拘留+10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鲁迅小说中的非情节性因素 第3篇

鲁迅小说中的非情节性因素,从它在作品中的结构地位来说,通常表现为故事前的“序言”,故事结局后的“结语”以及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穿插”。从表现形式来说,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三人称的作品中,由作者直接出面发表议论,如《阿Q正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狂人日记》开头的一段“识”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第一人称的作品中,由“我”来发表的,如《孔乙己》《一件小事》《祝福》《故乡》等篇,就多有这种非情节性的议论插入。出现在鲁迅小说中的这种非情节性的议论或抒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点化作品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应该贯穿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之中,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情节在它展开的过程中,应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在读者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但有时候,作者为了帮助读者把自己的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为了帮助读者准确地把握隐蔽在情节、场面中的见解和命意,往往在基本情节宣告结束之时,展开一点抒情和议论,使得主题更加明朗化。《故乡》就是这种情况。结尾那三小节带有浓郁抒情味和深刻哲理性的议论,是“我”的心理活动,但很显然,它并不是情节本身,也并非以交代情节、表现人物为主要目的,它实际上是作者在引导读者一起思考着出路:故乡的人们在走着怎样的生活道路?能不能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新的路在哪儿?怎样去踏出一条新的道路来?这里不难看出:有这个“点化”跟没有这个“点化”是很不一样的,它起着一种思想上的“聚光”作用,使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容和由它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得到本质的提挈和明朗的显现。

二是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

非情节性因素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固然有时可以寄寓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但归根结底,必须扣合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深入细致的表现。试以《祝福》为例。小说中的“我”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一系列人物关系体现出来的。但作为一个次要人物,作品不可能提供更多的篇幅来从人物的关系中表现他。为了把“我”这个人物性格的丰满性揭示出来,作品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展开了几小节的议论。一是关于“说不清”的一段议论;一是关于“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的议论;还有一处是关于“……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的议论。这几处议论,揭示了世态的炎凉,现实的严酷,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作者在将“我”放在与其他人物关系中进行描写的同时,加上这些富于抒情味的议论性的内心独白,深化人物的性格,显示人物的主要特征,使其不单单以一个简单化了的陪衬者和单纯的故事讲述人的身份出现,而是成为一个具备自己的血肉和灵魂的活生生的形象,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配合了主题思想的表达。

三是强化事件本身的思想意义

在《一件小事》中,中心事件是围绕车夫与“我”对撞倒老女人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展开的。从这件小事中体现出的车夫品质的可贵,“我”的皮袍下面的“小”,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这真是不带任何背景的孤立的事件,那就确乎是小事一件。为了强化这件小事所包含的重大意义,作者安排了开头和结尾的两段抒情性的议论,将“国家大事”与“一件小事”相映照,将赫赫“大事”“不留什么痕迹”与区区“小事”却“至今忘记不得”相对照,这就至少从几个方面强化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在那“冠盖满京华”的腐恶环境里,它是增长勇气和希望的闪光;在那文治武功的重压下,它是劳动者优秀品质未曾泯灭的明证;在探索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它是促人觉醒的提示。两节议论所造成的一种对照,反射出这件普普通通的小事的强烈思想光芒,发挥了赞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艺术力量。

总之,鲁迅小说中非情节性因素的议论、抒情的出现是由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目的决定了的;是由其鲜明的爱憎、巨大的热情,深刻的思考决定了的。这些非情节性因素的运用不但没有损害作品中正常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增加了作品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季节性因素 第4篇

关键词:卫生人力,人员配备,季节性影响,呼吸内科,护理

在现代医学中,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医院医疗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医院快速发展和“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推进,大多数医院出现严重的护士短缺,超负荷的工作量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始,各家医院从满足临床需求的角度出发,招聘一定数量的聘用护士,相对缓解了临床护士短缺的状况,降低了医院的人力成本[1],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本人通过对2005年~2007年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量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计算并比较每个季度的护士编制数,以期为促进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以缓解医院护士短缺这一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2005年~2007年每个季度护理工作量和部分工作报表,计算实际工作,来确定每个季度的应编护士数和工作中实际配备的护士编制数。

1.2 方法

按工作量计算护理人员编制。根据分级护理测定各类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计算实际工作,确定应编护士数。公式:应编护士数=(各级护理所需时间总和/每名护士每天工作时间)+机动数(按20%计算)[2]。

目前医院对各类患者所需要的护理项目,依据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分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两类。直接护理是每日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活动。间接护理项目是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项目,以及沟通工作(包括会议、交接班、书写记录等)所需的护理活动。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确定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四类。每一级别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时间是有差异的。一级护理患者平均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为270min (4.5h);二级护理患者每日平均需150min (2.5h);三级护理患者每日平均需用30min (0.5h);间接护理按40张床位每日平均护理时间为800min (13.3h)[2]。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5年~2007年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一级护理人数、二级护理人数、病危人数、病人总数、开放病床数、床位使用率(见表1)。

2.2 按工作量计算护理人员编制的方法来计算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2005年至2007年每个季度的应编护士数和实际编制数分布情况(见表2)。

注:1)计算一季度与二季度、三季度与四季度一级护理人数两两比较,p<0.05;2)计算一季度与二季度、三季度与四季度病危人数两两比较,p<0.05。

2.3 2005年至2007年病危、一级护理病人数分布情况从表1可看出,2005年至2007年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一季度、四季度的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病人数较二季度和三季度多,且两两比较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

2.4 2005年至2007年按护理人员实际工作量计算的护理人员编制数分布情况从表2可看出,2005年至2007年按护理人员实际工作量计算的护理人员编制数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一季度和四季度在全年所占的编制百分比中相对最高,二季度和三季度相对较低,其中三季度为最低。且3年平均每季度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实际编制数占应编数之比均在59.00%左右,而各个季度实际编制数和应编数配置比例也不完全相匹配。

3 讨论

3.1 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编制数分布与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分布具有相似性,均存在季节性差异

呼吸内科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与病房护理工作量密切相关,在病房病人总数一致的情况下,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越多,病房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也越大,病房需要配备的护理人员编制数越多,二者分布相似,均存在季节性差异。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深入病房,核定实际护理工作量,科学测算护理人员编制,根据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编制的这种季节性差异及时增减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完成。

注:间接护理时间(h)=13.3÷40×实际开放病床数,应编护士数(人)=[(4.5h×一级护理人数+2.5h×二级护理人数+间接护理时间)/(每名护士每天工作时间8h)]×(1+20%)[2]

3.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的满意度密切相关

病人的满意度是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质量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3],它真实地反映了病人对护理工作一系列服务的体验。在床位使用率高、周转快、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的科室,护士比例越低,病人满意度越低[4]。Potter[5]认为,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人员的配置呈正相关,注册护士多的病房,病人对护理满意度高。从表2可看出,2005年~2007年一季度和四季度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在全年所占的百分比中最高,二季度和三季度相对较低;而三年平均每季度床位使用率均在108%以上,其中一季度最高,三季度最低,与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的季节性分布类似。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使护士忙于应付执行医嘱和完成输液等各种治疗任务,长期处于精神疲惫状态,无暇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细节服务不到位;忽视主动巡视、未能满足病人的需要,病人对护士在满足需要时的及时性方面满意度较低[4]。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2005年~2007年患者满意度比全院(16个临床科室)患者满意度平均值低1%~2%左右,危重病人和基础护理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普遍不高。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本科室以上工作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并不断改进服务措施,更好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更符合患者期望的护理,体现人性关怀。

3.3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从表1可以看出,呼吸内科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一季度和四季度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在全年所占的百分比中最高,护理工作量大,需要配备的人力资源相对要高;二季度和三季度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在全年所占的百分比中相对较低,其中二季度为最低,护理工作量小,需配备的人力资源相对要低。从表2可看出,2005年至2007年平均每季度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实际编制数占应编数之比均在59.00%左右,说明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总体配置明显偏低,而各个季度实际编制数和应编数配置比例也不完全相匹配,说明各个季度实际护理人员配置未根据季节性工作需要来调整,其中一季度配置相对最不合理。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不科学,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身心疲惫等直接影响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6]。因此,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关系到护理质量的改善,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也关系到病人的身心健康[7]。护理管理者在不断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注重护士的合理配置,缓解护士的疲惫状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不同科室的性质,配备合理的护理人员。护士长也应当根据这种护理人员编制数的季节性差异的特点,合理灵活地实行弹性排班,力求科学、合理,节省人力,达到护理人员使用的最佳效果。

3.4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造成护士离职率增高

工作本身的特性会造成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紧张度的不同。呼吸内科一季度和四季度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在全年所占的百分比中最高,护理工作量大,护士承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紧张度也大;二季度和三季度病危人数和一级护理人数在全年所占的百分比中相对较低,护理工作量小,护士承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紧张度也小。加上护士从事与病人性命相关的特殊职业,扮演的多重角色、频繁地上夜班,都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压力,常有精疲力竭的感觉,导致护士的离职率较高。据2006年卫生部统计年鉴,护士总人数为1426000,护士与总人口之比约为1:1000,护士数量严重不足,超负荷的工作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离职率增高。离职护士增多,会造成仍然留在组织中的护士更大的压力,加上由于护士离去造成的更重的工作负荷,最终进一步增加离职情况的发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沙市某医院呼吸内科2005年至2007年共有8名护士离职。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人员素质、工作条件、管理水平、政策规定等因素,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并主动关心护士的所需所想,了解并掌握护士离职的原因并不断总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和提高管理能力和组织环境,增强组织的保持力,努力将护士的离职率降低,这对医院、病人和护士都有利[8]。

5 小结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与护理质量、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离职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呼吸内科护士的配置还存在着季节性差异。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这种季节性差异及时增减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护理人力资源,使护理人员摆脱长期紧张、疲惫状态。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这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士离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闽元.医疗机构实行聘用制后护理队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6) :12~13.

[2]姜丽萍.护理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66.

[3]陈念湄, 李武平, 孙海平, 等.注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9) :691.

[4]杨维.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2) :1121.

[5]Potter P, Barr N, Mcsweeney M, et al.Identifying nurse staffingand patient outcome relationships:A guide for changein care delivery[J].Nursing Economics, 2003, 21 (4) :158~167.

[6]赵冬梅.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2000, 19 (2) :44~46.

[7]包家明.国际护士会对护士安全配置的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1) :5.

过敏性疾病与季节气象因素分析 第5篇

1材料与方法

1.1过敏原及病例过敏原主要分为食入过敏原、 吸入过敏原和接触过敏原等[2]。本文重点分析室内尘土、霉菌和螨虫等13种过敏原分布与致病规律。同时对因以上过敏原致病的男女共1 532例病例进行分析。

1.2过敏反应轻重等级根据患者皮肤试验结果测定,按反应程度分为1~5级,即:轻度反应1级,中度2~3级,重度4级,极重度5级。

1.3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

共调查过敏性疾病1 532例,其中女性821例, 占53.60%;男性711例,占46.40%。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92岁,20~40岁组发病人数最多,占63.4%,可能与中青年人从事户外、户内活动多,接触过敏原机会多有关。13种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高低以10岁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年发病较少,分别占3.1%和2.2%, 可能与自身的免疫力有关。13种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高低依次为:花粉、室内尘土、螨、多价霉菌I、桑蚕丝、 昆虫、垫料、多价霉菌II、棉絮、多价兽毛、多价羽毛和烟等。其中花粉是最重要过敏原,占38.34%。皮试结果轻度反应(1级)最多,中度(2~3级)次之,重度反应(4级)较少,极重度(5级)最少。经调查,2012-2013年1-12月羽毛、兽毛过敏发病人数有季节性增多趋势。见表1。

3讨论

3.1霉菌、室内尘土、螨和昆虫过敏发病与气象因素患者分布比较有规律而且趋势相似,一年出现2个峰值,即秋季主高发期和春季次高发期。北方冬季寒冷, 外部气温常达零下5℃~18℃左右,且气温干燥,外环境的微生物不易存活,大部被冻死,室内供暖,温度只适宜少部分微生物螨虫和霉菌存活和生长,此时病原少作用小,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较低[3]。春季以后3-5月,气温回升,大部分细菌微生物复苏存活,随着人们户外运动和广泛接触,过敏性疾病发病增加,进入夏季降雨量多,气温湿度增大,各类细菌微生物繁殖激活、旺盛,6-8月出现过敏性疾病发病高锋;10月以后气温逐渐开始下降,各种病毒微生物,繁殖生长下降, 直至11月至翌年2-3月户外部分细菌微生物死亡, 病原少,发病率较低。

3.2兽毛、羽毛过敏发病与气象因素兽毛、羽毛可直接引起呼吸道过敏是屡经证实的临床事实,陈旧的羽毛、兽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滋生的霉菌也可引发过敏。实验表明,用陈旧的鸡、鸭、鹅、鸽等羽毛制成的浸液给患者做激发试验,其阳性率高于用新鲜羽毛制成的浸液,表明引起致敏是羽毛的降解产物而不是羽毛本身,但也不排陈旧的羽毛中滋生的螨、真菌或沾染其他过敏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用动物毛皮制作的地毯、服饰等均可能发生过敏。调查结果表明,羽毛、兽毛过敏发病季节明显,并且与尘、螨、昆虫的季节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说明羽毛、兽毛引发的过敏性疾病与天气气象要素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桑蚕丝、垫料、其他垫料和棉絮过敏也是秋季8-9月发病率高,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纤维直接导致过敏,另一方面纤维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霉菌而引发过敏。

分析表明:过敏性疾病发病季节分布特征明显, 夏秋季(6-10月)发病远远高于春季(2-5月)。夏秋季是预防控制过敏性疾病发病的重点时期。多种过敏性疾病与季节气候因素相关[4],其中霉菌、螨、室内尘土、昆虫、羽毛和兽毛等微生物是重要的过敏原。本调查分析为今后的过敏性疾病预测奠定了基础,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医疗与气象部门多年合作经验表明,学科交叉和跨行业合作有利于提高过敏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预测水平和预防效果,使有关资源共享,可全方面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鲁迅小说中的非情节性因素 第6篇

鲁迅小说中的非情节性因素,从它在作品中的结构地位来说,通常表现为故事前的“序言”,故事结局后的“结语”以及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穿插”。从表现形式来说,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三人称的作品中,由作者直接出面发表议论,如《阿Q正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 《狂人日记》开头的一段“识”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第一人称的作品中,由“我”来发表的,如《孔乙己》《一件小事》《祝福》 《故乡》等篇,就多有这种非情节性的议论插入。出现在鲁迅小说中的这种非情节性的议论或抒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点化作品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应该贯穿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之中,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情节在它展开的过程中,应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在读者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但有时候,作者为了帮助读者把自己的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为了帮助读者准确地把握隐蔽在情节、场面中的见解和命意,往往在基本情节宣告结束之时,展开一点抒情和议论,使得主题更加明朗化。《故乡》就是这种情况。结尾那三小节带有浓郁抒情味和深刻哲理性的议论,是“我”的心理活动,但很显然,它并不是情节本身,也并非以交代情节、表现人物为主要目的,它实际上是作者在引导读者一起思考着出路:故乡的人们在走着怎样的生活道路?能不能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新的路在哪儿?怎样去踏出一条新的道路来?这里不难看出:有这个“点化”跟没有这个“点化”是很不一样的,它起着一种思想上的“聚光”作用,使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容和由它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得到本质的提挈和明朗的显现。

二是深化人物的性格特征

非情节性因素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固然有时可以寄寓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但归根结底,必须扣合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深入细致的表现。试以《祝福》为例。小说中的“我”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一系列人物关系体现出来的。但作为一个次要人物,作品不可能提供更多的篇幅来从人物的关系中表现他。为了把“我”这个人物性格的丰满性揭示出来,作品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展开了几小节的议论。一是关于“说不清”的一段议论;一是关于“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的议论;还有一处是关于“……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的议论。这几处议论,揭示了世态的炎凉,现实的严酷,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作者在将“我”放在与其他人物关系中进行描写的同时,加上这些富于抒情味的议论性的内心独白,深化人物的性格,显示人物的主要特征,使其不单单以一个简单化了的陪衬者和单纯的故事讲述人的身份出现,而是成为一个具备自己的血肉和灵魂的活生生的形象,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配合了主题思想的表达。

三是强化事件本身的思想意义

在《一件小事》中,中心事件是围绕车夫与“我”对撞倒老女人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展开的。从这件小事中体现出的车夫品质的可贵,“我”的皮袍下面的“小”,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这真是不带任何背景的孤立的事件,那就确乎是小事一件。为了强化这件小事所包含的重大意义,作者安排了开头和结尾的两段抒情性的议论,将“国家大事”与“一件小事”相映照,将赫赫“大事”“不留什么痕迹”与区区“小事”却“至今忘记不得”相对照,这就至少从几个方面强化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在那“冠盖满京华”的腐恶环境里,它是增长勇气和希望的闪光;在那文治武功的重压下,它是劳动者优秀品质未曾泯灭的明证;在探索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它是促人觉醒的提示。两节议论所造成的一种对照,反射出这件普普通通的小事的强烈思想光芒,发挥了赞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艺术力量。

季节性因素 第7篇

1.1 大气环境检测的主要内容

大气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不仅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广受国际社会的重视, 很多新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大气环境监测其实质就是为了更为有效地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实施监测与控制进行的相关活动的总称, 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分析和研究的重点, 并通过相关科研活动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相关污染物, 通过对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的检测, 分析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 预测大气污染物的发展趋势, 科学了解它们的动态信息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客观影响。

1.2 大气检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及主要任务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 特别是化学燃料的巨量开采和使用, 让地球的大气环境承受了过多的压力, 使大气环境受污染程度较高, 对相关污染物开展相应的布点和采样活动, 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监测, 对大气环境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其自身特点, 其中影响大气环境变化的因素很多, 开展相关检测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相应的季节因素, 所在区域的主要特点, 还有具体气候特点以及相关污染源分布信息, 对于大气环境检测活动都要极其重要的意义。季节因素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以前对这一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够, 今后应重点予以关注, 季节因素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对大气环境实施有效检测, 合理应对大气环境污染, 依据有关检测结果,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是大气环境检测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季节因素

2.1 大气环境检测工作布点的选择

大气环境检测工作应结合相关因素、遵循一定的原则, 对于大气污染物采样布点工作, 通常适用的原则:

2.1.1 根据污染程度进行采集布点原则, 对于大气污染物样本的采集工作, 一般而言应该根据污染程度对所要检测的具体区域进行采集布点。

2.1.2 布点选择工作中, 应重点考虑所选布点区域要有相当的代表性, 即该区域的污染程度可以代表所要考察地域的大气污染程度, 通过采集这一布点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就可以了解这一地域大气污染物的情况, 进而对相关地域的大气污染物分布的情况与特点有所掌握, 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

2.1.3 选择大气污染物布点时, 还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 在不影响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布点位置, 确保采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代表性。

2.1.4 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也是重要原则之一, 便于多角度、全视野检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状况。

目前国内外在大气检测布点工作中通常会选用网络布点法, 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同心圆布点法, 它们主要是依据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地域考虑布点的具体位置, 更为有效的对大气环境实施监测和控制。

2.2 大气污染物样品采集工作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

2.2.1 风向

风向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样品相关采集工作的主要因素。因为大气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流动性较强, 季节变化对于风向的影响较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区别较大。采集污染物样本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 大气污染源的下风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在大气污染源的上风向布置少量的采样点进行对照。

2.2.2 温度变化和天气状况

温度变化以及天气状况同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应充分结合温度的变化采取具体的采样方案, 针对具体的天气状况灵活安排好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工作, 对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加以调整、控制, 特别是要对采样布点加以优化。

2.2.3 湿度和风速

湿度和风速对于污染物扩散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采集大气污染物是要充分予以考虑。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会因风速不同, 扩散的速度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空气湿度对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影响也较大。采集大气污染物工作应该依据不同的季节调整相应的方案, 季节不同直接影响污染物分布高度, 特别是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大气污染物样品采集工作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优化大气环境检测相关布点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和相关变化, 促进大气环境监测, 减少环境空气污染。

2.3 季节因素其他方面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多以气体形式存在, 气体有其自身固有的理化特征, 流动性、易变性是气体污染物的共性特征, 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极易受到季节性风向、风速、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例如, 我国东北地区, 春、秋两季的大风天气对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具有一定的作用。气体易挥发等特性, 要求对已采集的大气污染物样品也应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对其产生的相关影响。例如, 季节不同产生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于大气污染物样品的保存及其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物保存和运输的效果和质量。大气污染物样品在保存与运输方面, 也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客观影响。科技的发展, 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应对季节变化对于大气污染物存储和运输中的诸多问题, 如气体的低温液化技术等方法就可以较好的解决相关难题。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库系统, 优化对大气环境的科学监测和有效控制。

科技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人类对于大气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大气质量不仅关乎人类生产、生活, 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近些年全世界因大气质量恶化造成的疾病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攀升。科学、有效的控制大气质量迫在眉睫, 大气质量的检测工作是实施大气质量提高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于人类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大气环境变化, 研究和分析不良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季节因素对于大气质量和大气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 因此, 有必要在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面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相关影响, 对大气环境实施科学监测, 对于方便人类生产、生活, 提升健康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3 结语

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事实上, 牺牲环境的最终结果不仅不会促进人类的进步, 而是阻碍了人类的发展, 牺牲环境的代价会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爆发性的予以显现。改善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 全天候对大气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与控制, 结合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及宏观对策是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季节因素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相关工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工作的影响, 不仅可以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 提升相关大气环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代表性。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季节因素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工作的具体影响, 指明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意义, 提出重视环境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工作影响的必要性。

摘要:化学燃料的巨量开采与使用, 造成了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大量排放, 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形成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 还造成局部地区的雾霾天气, 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为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和损害, 做好大气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也可以更好的方便我们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季节方面的相关因素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相关工作的客观影响, 以期促进改善大气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 使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准确性。

关键词:季节因素,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

参考文献

[1]许丽忠.改进密切值法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J].环境工程, 2000, 18.

[2]孙捷.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J].北方环境, 2011.

[3]张亦飞.动态贴近度法及其在水质监测点优化布设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6.

季节性因素 第8篇

大气环境监测是为了有效的监测与控制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主要是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与研究, 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是控制的对策的。大气环境监测主要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 像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的种类进行观测与分析, 对这些污染物的变化以及发展的趋势做出相应的监测, 从而进一步的掌握它们的动态和这些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大气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污染物, 对大气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大气环境监测就是要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布点、采样以及观察与监测的一些工作。在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的时候, 还应该考虑到季节因素以及区域特点, 还有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状况, 从而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做出相应的、有效的实时监测。以前季节因素在大气环境检测中是很少考虑的,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分析, 季节因素也逐渐在大气环境的监测与采样布点中得到了重视, 且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

2.1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布点原则及方法

在大气污染的采样布点原则及方法上面, 一般采取这样的原则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布点。比如, 在大气污染物采集样品的时候, 应该根据污染程度对检测的区域进行采集布点。布点的时候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 也就是说能够代表一定区域的污染程度, 使得这个区域的污染程度能够通过这一污染物采集的样品反映出来, 掌握其污染物分布的规律与特点, 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在大气污染物进行采样布点的时候, 还应该考虑其周围的环境, 污染物的采样布点不能够影响到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流通,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保证采集到的污染物有一定的准确性。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进行采样布点, 这样便于对大气污染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研究和监测。除此之外, 对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布点还可以采取网络布点法或者是同心圆布点法,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地域进行采样布点的, 有利于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控制。

2.2 季节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样品采集的影响

在季节因素中主要是风向对大气污染物样品的采集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大气中的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具有流动性, 在采集的时候容易受到季节因素中的风向的影响, 因此, 在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时候, 应该在大气污染源的下风向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在大气污染源的下风向布置少量的采样点进行对照。再者, 季节因素中的温度、大气压力等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到大气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因此在大气污染物进行采样的时候, 还应该根据温度的变化和天气状况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做出详细的计划, 应该以什么样的频率或者是多长的时间对大气污染物进行采样以及优化布点。此外, 在大气污染物样品采集的时候, 还应该充分的考虑湿度的影响以及风速的影响。因为不同的风速以及空气中的湿度不同, 对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还有在大气污染物进行采样的时候, 应该在不同的季节做出不同的规划, 因为季节不同, 其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分布高度、浓度都不同。由此, 可以得出, 季节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样品的采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因此, 在对大气环境检测优化布点的时候应该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及其季节的变化, 从而对大气环境做出有效的监测与控制。

2.3 季节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样品保存与运输的影响

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的采集样品大多是气体, 气体具有流动性和易变性, 再加上这些大气污染物存在的状态, 浓度以及分布的状况很容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因此, 在大气污染物样品的保存与运输方面, 季节因素对其的影响还是存在的。首先季节因素中的风速与方向对大气污染物样品的保存于运输就有一定的影响, 在大气污染物的样品采集之后, 极易受到风速或者是风向的影响, 使得大气污染物的样品得不到很好地保存。在加上气体本身就有发挥性, 因此, 在大气污染物样品保存与运输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季节的因素, 才有液体固化等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样品进行保存与运输, 从而建立有效的数据, 便于大气环境的监测与控制。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的有效的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 也能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 可以使得存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或者是氮氧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控制, 而且还可以根据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的变化以及发展的方向, 随时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与控制, 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或者是对策来解决出现在大气环境中的问题。季节因素在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无论是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采集还是保存方面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因此, 在监测大气环境的时候, 应该考虑季节变化的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工作量, 同时也会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而优化布点的效率, 从而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检测的质量以及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优化水平。文章从几个方面深刻的对季节因素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影响做了研究和探讨, 是具有非常深刻意义的, 对大气环境监测以及人们的生活都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捷.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J].北方环境, 2011.

[2]刘光艳.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和大气质量评价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03.

[3]傅金升, 刘安生, 陈雅芬.安阳市区域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J].环境科学, 1992.

季节性因素 第9篇

青海省循化县畜牧局草原站于2001~2006年间统计托坝、瓦江庄两村健康无病和正常发情奶牛, 共计581头次。发情后均采用直肠把握方法输精。冻精购自青海省种公牛站, 使用常规解冻方法解冻, 镜检活力在0.3以上。配后40~60 d, 经直肠检查确定是否妊娠。

按春、夏、秋、冬4个季节统计发情和妊娠头数。统计时段为春季3~5月, 夏季6~8月, 秋季9~11月, 冬季为当年的12月至来年的2月。

2 调查结果

通过对近6年时间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春、夏、秋、冬4季的奶牛受胎率分别为25.3%、44.06%、18.76%、11.88%。其中夏季母牛受胎率为最高, 冬季母牛受胎率为最低, 相差32.18%, 经检验差异极显著 (P<0.01) 。

3 小结与分析

母牛在一年四季中均能发情, 但季节因素对其有一定影响, 受胎率则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变化。即夏季母牛受胎率最高, 春秋两季次之, 冬季为最低。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原因较多, 但就季节而言, 气候和营养则是主要原因。青海省地处高纬寒区, 奶牛舍饲期长达5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 奶牛以饲喂高纤维素性饲草为主, 缺乏或根本不喂青贮或青绿饲料, 加之天气寒冷、日照短、机体消耗热能过多、高糖及蛋白质性精饲料饲喂不足等, 引起奶牛受胎率降低。

春秋两季温度适宜, 营养充分, 母牛受胎率应该自然增高。但调查发现, 春秋两季的奶牛受胎率低于夏季, 高于冬季, 其原因是生活在高纬寒区的母牛, 由于缺乏蛋白质, 高能及维生素性饲料, 使体内营养和体力消耗严重, 极需增加和补充体内营养恢复体能, 母牛在3~5月份随气温升高, 日照时间延长, 逐渐能吃到青草 (约在每年的5月20日左右) , 使母牛体质得到一定恢复。因此, 母牛通过自身调节机制, 以达到恢复体力继续繁殖后代之目的。据调查研究结果提示, 在母牛恢复期内, 不应急于配种, 否则效果也不理想。应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对母牛子宫精华, 正确诊断母牛各种子宫、卵巢疾病, 及时对症治疗, 在生产实践中十分必要。

东部农业区夏秋季尤其是在每年6~10月份, 飞行吸血虫活动猖獗, 主要是蚊子、牛虻和蝇类。严重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正常泌乳和受胎率的提高。放牧舍饲奶牛受骚扰的白天以蚊、蝇为主, 入夜和清晨以蚊、虻为主, 使奶牛采食休息受到较大影响, 体重下降和泌乳减少, 并能引起多种疾病发生和降低母牛的受胎率。建议东部农业区在夏秋季节到来之前, 将防蚊、虻及蝇类设施准备齐全, 如安装纱窗、纱门等。但要注意舍内空气流通, 最好有风扇配合使用。

上一篇:国防人才培养下一篇:贫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