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基地

2024-09-23

无公害蔬菜基地(精选12篇)

无公害蔬菜基地 第1篇

大棚蔬菜是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促进越冬蔬菜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菜农收入,2006年以来,阳信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组对全县主要大棚蔬菜产区进行了土样采集,并对所采集的土样进行了养分化验,现根据大棚蔬菜土壤养分状况提出以下施肥技术,以供参考。

1.1 大棚蔬菜土壤养分状况

对阳信县大棚蔬菜土样分类化验,结果表明:瓜果类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分别为81.92mg/kg、60.47 mg/kg、120.62 mg/kg、1.28%、5.46;茄果类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分别为72.47 mg/kg、59.95mg/kg、113.99 mg/kg、1.19%、5.62;叶菜类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分别为64.14 mg/kg、48.41 mg/kg、107.76mg/kg、1.17%、5.68。

从化验结果和分级指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阳信县保护地特别是新建大棚的土壤养分不高。按分级指标划分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极低,速效磷含量低(表1)。其中,叶菜类大棚内土壤的养分含量最低。

(mg/kg)

1.2 蔬菜的需肥规律与需肥量

1.2.1 需肥规律。

蔬菜的生物学产量高,需肥量要比粮食作物多,如蔬菜平均吸氮量、吸磷量、吸钾量、吸钙量、吸镁量分别是小麦的4.4、0.2、1.9、4.3、0.5倍。

1.2.2 需肥量。

(1) 每生产1 t瓜类(黄瓜、西葫芦、南瓜、丝瓜等)蔬菜需吸收氮4.10 kg、五氧化二磷2.30 kg、氧化钾5.50kg,三要素比例为1∶0.6∶1.3。 (2) 每生产1 t茄果类(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需吸收氮3.18 kg、五氧化二磷0.74 kg、氧化钾4.38 kg,三要素比例为1∶0.2∶1.5。 (3) 每生产1 t叶菜类蔬菜需吸收氮2.6 kg、五氧化二磷1.36 kg、氧化钾3.7 kg,三要素比例为1∶0.5∶1.4。

1.3 配方肥的选择与施用

1.3.1 配方肥选择。

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规律和需肥量,对照阳信县保护地土壤类型和养分化验结果等,经专家研讨确定了6个施肥配方[1,2,3]: (1) 三元素比例为15∶6∶9的有机无机复合肥; (2) 三元素比例为10∶6∶14的有机无机复合肥; (3) 三元素比例为17∶10∶18的复混肥; (4) 三元素比例为17∶1117的复合肥; (5) 三元素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 (6) 三元素比例为18∶6∶24的复合肥。栽植黄瓜的主要选择配方 (1) 、 (3) 、 (4) 。栽植番茄的主要选择配方 (2) 、 (6) 。栽植叶菜的主要选择配方 (1) 、 (5) 。如生产5 t商品蔬菜,全生育期需施配方肥 (1) 200 kg。

1.3.2 施肥时期。

黄瓜(新棚):产量达120 t/hm2时,需施充分腐熟有机肥75 t/hm2以上、氮肥750 kg/hm2、磷肥600 kg/hm2、钾肥750 kg/hm2;全部有机肥、微肥和20%氮、30%磷、30%钾作基肥,剩余的作追肥。结瓜前期和后期每隔1次水追1次肥,结瓜盛期每浇1次水追1次肥,分别在初花期和盛果期叶面喷施多元螯合微肥。番茄(新棚):产量达75 t/hm2时,需施充分腐熟有机肥75 t/hm2以上、氮肥600 kg/hm2、磷肥450kg/hm2、钾肥750 kg/hm2;全部有机肥和微肥(硫酸锌15~30kg/hm2,硼砂7.5 kg/hm2)、总氮的30%、总磷的50%~60%、总钾的60%作基肥,剩余的作追肥。苗期、开花坐果后追1次氮肥,以后每采1次果追1次肥。期间,适当追施腐熟好的有机肥料,喷施2~3次钙肥(一般喷0.1%硝酸钙或0.1%螯合钙肥)。盛果后期还可用0.3%~0.5%尿素、0.5%~1.0%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洒。

1.3.3 施肥方法。

一是整地施用基肥;二是冲施,将肥料溶解于灌溉水中随水冲施;三是穴施,然后浇水;四是滴灌追肥;五是根外追肥。

2 无公害农药及安全使用技术

2.1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在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敌敌畏等剧毒农药和含有上述成分的混配制剂。

2.2 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低毒、低残留农药

2.2.1 允许使用的防治蔬菜真菌病害药剂。

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4,5]。粉尘类药剂,如20%百菌清烟雾剂4.5 kg/hm2,或50%百菌清粉尘15 kg/hm2等。另外,防治蚜虫还可使用灭蚜烟剂5.25 kg/hm2。

2.2.2 允许使用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药剂。

农用链霉素

4 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也可用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 h。

2.2.3 允许使用的防治蔬菜病毒病药剂。

菌毒清300倍液加50%辟蚜雾2 000倍液(兼治蚜虫)等。

2.2.4 允许使用的杀虫剂。

(1) 防治潜叶蝇:喷施20%菊马乳油2 000倍液等,也可用黄卡诱杀成虫。 (2) 防治白粉虱:用25%扑虱灵2 000倍液,或10%万灵1 000倍液900 kg/hm2喷雾,也可用灭蚜灵烟剂5.25 kg/hm2熏烟。 (3) 防治蚜虫:用10%万灵1 000倍液,或50%辟蚜雾2 000倍液900 kg/hm2左右喷雾,也可用灭蚜烟剂5.25 kg/hm2熏烟。另外,还可用银灰色物品驱蚜或黄色物品诱蚜。 (4) 防治棉铃虫与菜青虫等害虫:用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等喷雾。另外,对其成虫可进行诱杀。

2.2.5 允许使用的蔬菜床土消毒药剂。

40%五氯硝基苯粉剂9 g/m2, 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3 kg/m2。

2.2.6 允许使用的蔬菜种子处理药剂。

对优良蔬菜品种可以进行包衣处理,即在对种子进行包衣和丸粒化处理的同时,加入适量的农药、植物激素或专用微肥,以保护种苗,预防苗期病害和增加秧苗营养。

3 节水灌溉施肥技术

滴灌施肥技术的优点:一是节水。比地面灌溉节水30%~50%,节水率为30%~40%。二是节肥。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滴灌施肥与习惯冲肥相比节约25%~40%,一般节肥投资1 950~3 750元/hm2。三是省力。大棚内管理方便,每季节需劳动力225~300个/hm2。四是均匀。浇水施肥均匀,均匀程度达90%。五是增产。滴灌施肥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了棚内环境和土壤环境,促进了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增产幅度达到16%~28%。

4 引进、示范优质大棚膜应用技术

经过多点次试验测试华灯牌高保温日光膜,适于阳信县日光温室冬季生产;高保温消雾无滴长寿膜适于该县日光温室、大、中、小棚春、秋季生产;喜丰牌聚氯乙稀无滴长寿膜保温性好,适于阳信县日光温室冬季生产,但其比重大、吸尘等缺点,影响了它的使用价值。

5 引进、筛选蔬菜新品种应用技术

加快引进蔬菜新品种,积极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生产基地从全国各地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20多个,其中黄瓜4个、番茄13个、西葫芦3个、韭菜3个,技术人员对这些品种的各个生育期分别进行了田间调查,通过比较择优选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好、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新品种,并进行适度规模推广。

摘要:介绍阳信县主要越冬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主推技术, 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农药及安全使用技术、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大棚膜和蔬菜新品种应用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越冬,无公害,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学奎, 宋建华, 王彦玲, 等.越冬菠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 2013 (2) :62-63.

[2]杜建文.日光温室越冬蔬菜管理要点[J].致富天地, 2012 (12) :50-51.

[3]曹华.抓好越冬蔬菜管理确保首都市场供应[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 2012 (12) :26-27.

[4]刘建云, 李月英.寒冷冬季大田蔬菜如何防寒保暖[J].河北农业, 2010 (11) :12.

南溪县无公害蔬菜基地简介 第2篇

南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隶属于宜宾市,具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这里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县城是一座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但岁月的痕迹未能掩饰她迷人的风韵,她依然是那么年轻而富有活力。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里长江之滨。南溪地处长江经济产业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四川宜宾、自贡、泸州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腹心地带,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特色农畜业发达,历史人文景观独特,特色小吃远近闻名,地方特产“南溪豆腐干”闻名遐尔。

近十年来,南溪县农村经济更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土壤以长江沿岸冲积黑油沙土为主,疏松肥沃、宜耕性好,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无公害优质蔬菜、水果和粮经作物的显著优势。“十一五”期间,南溪县按县委、县政府“建设西南绿色食品基地县、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长江上中游甜橙产业化示范基地县、中国豆腐干之乡和西瓜之乡、穿心莲原药生产基地”的总体思路,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并实施了南溪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普及和提高了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和技术,完成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整体认定,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达20余个,大大推进了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进程,全面提升了农产品档次与品质。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7.30万亩,产量35.62万吨,产值4.28亿元。

目前,南溪蔬菜已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排灌渠系化、质量标准化、营销专业化的“六化”格局,以及生产季节早,菜—稻—菜特殊种植模式和特色种植片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广泛应用,高标准生产、高水平产出、高效益收入的“早、特、新、优”四大特点。建成了精细菜、大宗菜、特色菜三大生产基地和猪—沼—菜农业生态、技术推广、良种繁育、病虫综防、市场营销、信息网络、质量监控、贮藏加工“八大”产业化体系。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四批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农业部(蔬菜)科技示范场百场之星”。

南溪 “江源春” 牌蔬菜以生产季节早、品种齐、品质好而著名,尤其是春季早市茄子、辣椒、苦瓜、黄瓜和秋季大葱、花菜、甘蓝等,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青海、甘肃等地畅销不衰。

南溪“金竹”牌无公害西瓜以“香、甜、脆、沙”享誉西南市场,其商标品牌已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近年来,南溪县充分利用金竹等镇乡的自然、气侯特点,从北京、新疆、黑龙江等地引进京欣系列、景黄宝系列、玉玲珑、珍珠、黄小玉等十多个品种,在基地大面积种植,使西瓜产业迅速发展。所产西瓜具有皮薄、沙甜、瓤色均匀、汁多、脆嫩等特点,是解暑、消炎、润肺、利尿、美容、保健之佳品。

南溪县农业局

识别无公害蔬菜有标准 第3篇

叶菜类包括白菜类、甘篮类和绿叶菜类的各种蔬菜。属于同一品种规格,肉质应鲜嫩、形态好,色泽正常;茎基部削平,无枯黄叶、病叶、泥土、明显机械伤和病虫害伤;无烧心焦边、腐烂等现象,无抽薹(菜心除外):结球的叶菜应结球紧实;菠菜和本地芹菜可带根。花椰菜、青花菜应形状正常,肉质致密、新鲜、不带叶柄,茎基部削平,无腐烂、病虫害、机械伤。

茄果类包括番茄、茄子、甜椒、辣椒等。属于同一品种规格,须色鲜,果实园整、光洁,成熟度适中,整齐,无烂果,无异味和明显机械伤。

根菜类包括萝卜、胡萝卜、大头菜、芜菁、芜菁甘蓝等。属于同一品种规格,皮细光滑,色泽良好,大小均匀,肉质脆嫩致密。新鲜,无畸形、裂痕、糠心、病虫害斑,不带泥沙,不带茎叶、须根。

薯芋类包括马铃薯、薯蓣、芋、姜、豆薯等。属同一品种规格,色泽一致,不带泥沙,不带茎叶、须根,无机械伤和病虫害斑,无腐烂。马铃薯皮不能变绿色。

葱蒜类包括大葱、分葱、四季葱、韭菜、大蒜、洋葱等。属同一品种规格,允许葱和大蒜的青蒜保留干净须根,去老叶,韭菜去根去老叶,蒜头,洋葱去根去枯叶;可食部分质地幼嫩,不带泥沙杂质,无病虫害斑。

豆类包括豇豆、菜豆、豌豆、蚕豆、刀豆、毛豆、扁豆等。属同一品种规格,形成完整,成熟度适中,无病虫害斑。食荚类:豆荚新鲜幼嫩,均匀。食豆仁类:籽粒饱满较均匀,无发芽,不带泥土、杂质。

水生类包括茭白、藕、荸荠、慈菇、菱角等。属同一品种规格,肉质嫩,成熟度适中,无泥土、杂质、机械伤,不腐烂霉变,茭白不黑心。

多年生类包括竹笋、黄花菜、芦笋等。属同一品种规格,幼嫩,无病虫害斑,无明显机械伤。黄花菜鲜花不能直接煮食。

无公害蔬菜基地 第4篇

1 现状

高峰镇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出台激励政策、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发展大户, 打造业主群, 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全镇蔬菜种植面积362.3 hm², 其中:1.3 hm²以上的大户28户, 面积占到72 hm², 涉及辣椒、莲藕、茄子、番茄、黄瓜等品种。组建了四季蔬菜专业合作社、菊芋专业技术协会、莲藕专业技术协会;申请注册了“四季牌”蔬菜商标;与重庆市红九九食品有限公司、恒利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姻, 由公司对辣椒等蔬菜生产进行统一供种、育苗、移栽及销售,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及产后销路问题。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2 存在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 导致蔬菜基地水利、道路、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功能不配套, 无灌溉设施、设备, 难以抗御伏旱等自然灾害, 影响蔬菜的播种、收割, 不利于蔬菜基地的发展、扩大。从一定程度上讲,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蔬菜基地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技术培训未跟上

由于政策、资金等原因, 蔬菜基地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 留守的中老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 蔬菜基地菜农培训工作未开展, 导致蔬菜基地科技含量不高。

2.3 投入机制不健全

虽然政府出台了2009年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种植蔬菜积极性, 但由于政府财政困难, 补助时间短、标准不高, 加之蔬菜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太差, 配套设施不具备, 甚至没有, 又无国家项目支撑, 基地投入几乎全以业主投入为主, 导致投入不足, 基地建设标准不高, 以传统方式种植多, 推广设施栽培的少, 处于初级产品生产模式。

2.4 建设规模不大

由于土地流转政策不配套, 加之农户受国家种粮直补政策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菜农生产积极性, 导致蔬菜基地存在投入业主不多, 大户不大等问题:全镇1.3 hm²以上业主只有20多户, 6.6hm²以上大户仅为1户, 3.3 hm²以上大户2户。

3 对策措施

3.1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3.1.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建立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需要。大田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因此, 要实施保护地栽培技术, 能合理利用资源, 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

3.1.2 调整种植业结构

建立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是战略性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蔬菜产业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的需要。加之高峰镇土地面积大, 粮食生产水平效益低下, 农民收入微薄。所以以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为突破口,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 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3.1.3 提前育苗

建立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是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通过保温设施提前育苗, 在露地气温、地温等条件适宜时移栽定植, 可提前上市, 也可通过育苗移栽技术达到一年两茬或多茬种植, 提高经济效益。

3.2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有利条件

3.2.1 自然条件优越

高峰镇地貌类型多样, 土壤以灰棕紫泥为主, 深厚肥沃,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7℃, ≥10℃的积温5423℃, 降雨量1 160.1 mm,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发育的条件。没有大型工矿企业, 无工业污染源, 水、土经重庆市农业局检测合格, 适宜发展有机农产品, 且空气等环境良好, 符合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 具备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的优越环境条件。

3.2.2 生产过程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家庭养殖得到进一步扩大, 肥源充足, 农家肥投入较高, 只要指导农民正确运用化肥, 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残留农药, 严格轮作稻茬制度, 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生产出符合部颁标准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3.3 加快基地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3.3.1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 整合全镇蔬菜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市场营销网络, 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生产流通经营管理机制, 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 加强质量监管, 推进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 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重庆市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出口创汇蔬菜基地, 实现蔬菜品种优质化、特色化、生产规模化、销售网络化, 把无公害蔬菜基地培育成为高峰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3.2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原则

3.3.2. 1 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

做到“到位不越位”, 积极引导农民、业主和企业参与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通过出台政策、搭建信息平台、整合农业项目, 增加蔬菜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投入,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3.2. 2 坚持“市场运作”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尊重业主及农民的意见, 用市场经济的手段, 提高种植大户的积极性。

3.3.2. 3 坚持“业主为主”的原则

充分依靠业主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促进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从镇外引进一批专业大户, 镇内培养一批蔬菜生产、营销大户,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组织农户参与市场竞争, 提高高峰镇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3.2. 4 坚持“风险自担”的原则

引导种植户充分认识到蔬菜产业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 在享受蔬菜产业带来效益的同时, 勇于承担风险。

3.4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3.4.1 建立机构, 加强领导

成立高峰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 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镇党政办、财政所、经发办、综治办、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加强对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作领导, 并抽调精干力量, 组建高峰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办公室, 专门负责基地建设工作。

3.4.2 政府买单, 打造品牌

积极组织优质蔬菜品种参加县内外农产品交易会, 加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的力度和范围;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品牌的申报、评定和广告支出等费用由镇财政予以支付;同时, 进一步加强与县级龙头企业恒利食品公司合作, 做好基地出口备案工作, 为高峰蔬菜打入重庆, 走出国门搭建平台。

3.4.3 筑巢引凤, 打造业主群

通过延长奖励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 引导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逐步形成业主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财政适当补贴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镇外引进一批业主, 同时在镇内培育一批业主, 促进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在经营模式上,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 形成业主自高峰积累、自高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业主自愿前提下, 围绕蔬菜产业和特色产品, 按照互惠合作原则及时引导业主做在做强高峰镇“四季”蔬菜专业合作社, 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和市场的对接, 提高高峰镇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5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效益评价

3.5.1 经济效益

建设666.7 hm²无公害蔬菜基地, 可向市场提供各类鲜菜40 000 t, 产值达4 000万元以上, 农民增加纯收入930万元以上, 一年内可收回全部投入成本。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户人均新增纯收入600元以上,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5.2 社会效益

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可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全面提高蔬菜品质,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蔬菜;同时, 也为高峰镇蔬菜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另外, 秋季复种也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增加农民收入。能解决项目区剩余劳动力3 000~4 000人就业, 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5.3 生态效益

本地蔬菜生产多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 规模小, 随意性大, 部分农民种植蔬菜使用过量农药、化肥来获得高产, 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肥力减退。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以示范区作为样板, 总结完善无公害蔬菜栽培规程, 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对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摘要:加快高峰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本调研报告探索了高峰镇蔬菜基地建设现状, 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整合产业资源, 改善基础设施, 打造产业主群, 强化责任管理, 确保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目标的实现。

无公害蔬菜基地 第5篇

根据县农业局示范项目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施要求,为确保我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有效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城乡居民吃菜难,将环境条件好、交通便利、运输方便的长江镇永丰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地定为示范基地。一年来,我们做到了从选地、整地、作物布局、架棚以及种到收进行了全程的技术服务,同时开展了多场次现场培训和逐户实地指导,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预期结果。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副食品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群众反映良好。现将具体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在长江镇永丰村,总面积150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0亩。

二、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蔬菜栽培属于集约型生产,从种到收,要求精耕细作。加上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所以在选地、整地、肥水等管理方面都要求较严格。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栽培措施,来加强项目顺利进行,并开展好现场培训。通过各组努力,开现场培训100人次,发放资料500份,让受训人基本掌握种植管理等技术。

(一)大棚蔬菜栽培示范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有围栏的地块进行架棚。

2、品种:选择抗病喜温的细菜为主,如黄瓜、番茄、辣椒等。

3、布局安排:为了充分利用设施优势,提高设施利用率。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安排适宜的蔬菜品种。掌握早春以育秧和苗菜为主,秋冬以延长作物生育期、保鲜为主的原则。

4、肥水管理:要求每亩底肥施足有机肥2500—3000公斤,深翻细耙。以育苗为主的品种,对育苗床要进行精细整理,使其墒面平整而无大的土粒,土壤湿度要适中,然后进行撒播后再覆盖一层细土肥;如要移栽,当植株长到2—4片真叶时,按品种特性、植株大小、叶片的伸展程度来确定好株行距后,进行移栽,浇足定根水。由于大棚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快,管理不当,易造成植株缺水或烧苗等现象发生。所以,蔬菜栽培后的管理很关键:作物定植后,为了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以关闭大棚保温,这样有利于缓苗,而缓苗期过后,要随时掌握大棚内温湿度,进行通风,这样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二)露地蔬菜栽培示范

露地蔬菜示范是以辣椒主要,连片种植80余亩。在技术上主要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

(1)选择适宜品种:选较耐寒,对低温适应性较强,座果节位低,早熟丰产的辣椒品种,如湘研1号、湘研9号等。

2(2)培育壮苗

① 制作苗床。用一半腐熟垃圾或风化塘泥,与一半非茄果类菜园土混合,加20%的糠灰及3%的过磷酸钙和5%发酵后的菜籽饼充分混匀,再施2%左右的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

②浸种催芽。浸种之前先行种子消毒,用55—60℃温开水浸泡种子,并恒温浸烫30分钟。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捞出后用塑料袋密闭2—3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消毒过的种子用30℃温水浸泡5—6小时。将种子捞出用洁净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4—5天,多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③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土面温度25—28℃,齐苗后温度可降至在20—25℃之间。幼苗出现2—一3片真叶时,进行一次分苗,并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施1次。此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3—28℃,夜间可降到15—18℃。在大棚内保持床土见于见湿,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可用稀粪水追施两次,再用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叶面辅助追肥1—2次。苗期用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病害3—4次。定植前10天,开始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3)定植与合理密植:冬季深翻冻堡,开春后整地做畦,施足基肥。每亩施菜饼100公斤,土杂肥5000公斤,人畜粪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5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早熟栽培要在 3 定植前7一10天扣好塑料大棚和小拱棚,以提高土壤温度。当定植土10厘米深地温保持10—12℃时方可定植.早熟栽培每亩定植4000—5000株。4月上、中旬定植,在膜上按株距30厘米打穴,一般每亩定植4500一5000株。

(4)田间管理:定植时浇水不要太大,栽后第二天浇一次缓苗水,5—6天后再浇1次水。缓苗后至始果期前,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辣椒膨大期,要加强浇水追肥。盛果期可追1次尿素或腐熟人粪尿,促进果实膨大。从始果期至采收末期还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水溶液2—3次。春夏露地栽培缓苗后至开花前,要中耕两次,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随即浇水l一2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如是地膜覆盖栽培就不必进行中耕。

(5)病虫害防治: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炭疽病、软腐病、青枯病可用好力克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疫病可用安泰生,每隔7—10天喷1次。病毒病主要是通过防蚜避蚜来减少病害发生。

辣椒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蜡等。蚜虫用金点子喷雾,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铃虫和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喷治。

长江镇农技站

蔬菜蚜虫无公害防治九法 第6篇

1.农业防治。在耕作制度上,尽量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在前一茬蔬菜收获后,要及时翻耕晒垄,清除田间杂物,以减少蚜虫源。蚜虫喜食碳水化合物,在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多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尽量少用化肥,尤其不能一次性施肥过多,避免蔬菜叶片过于浓绿和徒长。如果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骤增,蚜虫就会在短时间内暴发成灾。

2.天敌治蚜。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蛤、食蚜蝇及蚜真菌,注意保护这些有益的天敌并加以利用,即可消灭大量蚜虫,将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以造成大面积为害的数量之内。当田间蚜虫不多而天敌有一定数量时,不要施用农药,以免伤害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当蚜虫为害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用药时,也应在植株的受害部位用药,如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幼茎、叶背等,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保护天敌。

3.黄板诱蚜。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生产中可制作15厘米×20厘米大小的黄色纸板,并在纸板上涂一层10号机油或治蚜常用的农药,将黄纸板插或挂在蔬菜行间与蔬菜顶端持平。机油黄板诱满蚜虫后要及时更换,药物黄板可使蚜虫触药即死。

4.银灰膜避蚜。蚜虫对银灰色有较强的规避性,可在田间挂一些银灰色塑料条或用银灰色地膜覆盖蔬菜。

5.尿洗合剂灭蚜。将尿素、洗衣粉、清水按4∶1∶400的比例制成尿洗合剂,均匀、细致地喷于叶片正反两面,每亩喷药液60公斤,连喷2~3次。喷施尿洗合剂不仅对蔬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叶面施肥促生长的功效。但尿洗合剂要现配现用,以防尿素挥发失效。

6.植物灭蚜。(1)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石灰粉撒施;(2)辣椒或野蒿加水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洒;(3)蓖麻叶粉碎后撒施,或与水按1∶2浸泡后煮10分钟,过滤喷洒;(4)桃叶浸于水中一昼夜,加入少量生石灰,过滤后喷洒。

7.植物驱蚜。如韭菜挥发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所以将韭菜与其他蔬菜搭配种植,可降低蚜虫的密度,减轻蚜虫对蔬菜的为害程度。

8.猪胆液灭蚜。在10%的猪胆液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或洗衣粉,直接喷施于受蚜虫、菜青虫危害的蔬菜植株上,能有效杀灭害虫。稀释后的液体可保持10~12天不失效。

9.石灰粉灭蚜。将石灰粉撒在有蚜虫的菜叶上,蚜虫很快会被杀死。

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 第7篇

1 无公害蔬菜施肥原则

1.1 符合国家标准的原则

以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要求》 (GB18406.1-2001) 为原则, 施肥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应兼顾高产高效益。

1.2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

重视优质有机肥的施用, 合理配施化肥, 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 用地养地相结合。

1.3 平衡施肥的原则

以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蔬菜需肥规律为依据, 按照平衡施肥的要求确定肥料的施用量。虽然各地都有相应标准予以规定, 但一般不会超出以下原则:最高无机氮养分施用限量为225kg/hm2, 而无机磷肥、钾肥施用量则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 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为准。在忌氯蔬菜上禁止使用含氯化肥;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不得施用硝态氮肥。

1.4 营养诊断追肥的原则

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营养特点和土壤、植株营养诊断进行追肥, 以及时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要。对于一次性收获的蔬菜, 特别是叶菜类, 收获前20d内不得追施氮肥;对于连续结果的蔬菜, 追肥次数不要超过4~5次。

2 无公害蔬菜施肥种类

2.1 重施有机肥料

优先施用优质有机肥, 如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有机肥的施入量要足, 一般需施优质农家肥75t/hm2。肥料施用前应充分腐熟, 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杀死其中的病菌、寄生虫卵及杂草种子。

2.2 限量施用化肥

施用如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既不含氯又不含硝态氮的氮磷钾化肥, 以及各地生产的蔬菜专用肥。在无公害蔬菜生长过程中, 可适当施用一定比例化肥, 但要控制施用量, 做到科学合理。化肥施用过多, 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施用氮、磷、钾肥的比例应加以改善, 实行测土施肥, 合理配施, 以利于蔬菜对养分的平衡吸收。

2.3 不施硝态氮肥

蔬菜栽培中施用硝酸铵、硝酸钙和硝酸钾等硝态氮肥后, 会使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成倍增加。硝酸盐易导致人体血红蛋白变性, 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蔬菜生产严禁施用硝态氮肥。

2.4 氮肥深施盖土

氮肥深施后盖土, 可减少其与空气、阳光的接触机会, 防止氮素的挥发和污染蔬菜。一般氮肥应施在距土表10~15cm处, 根系发达的茄果类、根菜类蔬菜, 要施在15cm以下的根层。氮肥深施, 不仅可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 还可以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2.5 增施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蔬菜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虽然需要量小, 却能协调各种养分比例、促进光合作用。增施微肥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但要做到正确施用, 不可盲目多施。

3 全面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为降低污染, 充分发挥肥效, 应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即根据蔬菜营养生理特点、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 确定有机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做到对症配方, 对症施用。具体应包括:肥料的品种和用量;基肥、追肥比例;追肥次数和时期;以及根据肥料特征采用的施肥方式。

4 无公害蔬菜施肥中的注意事项

有机肥如人粪尿、厩肥等要充分发酵腐熟, 并且追肥后要浇清水冲洗。化肥、蔬菜专用肥要深施、早施, 深施可以减少养分挥发, 延长供肥时间, 提高肥料利用率。早施则利于植株早发快长, 延长肥效, 减轻硝酸盐等有毒物积累。一般铵态氮施于6cm以下土层, 尿素施于10cm以下土层, 磷钾肥施于15cm以下土层, 蔬菜专用肥施于15cm以下土层。根据蔬菜种类和栽培条件灵活施肥, 不同类型的蔬菜, 硝酸盐的累积程度有很大差异, 一般是叶菜高于瓜菜, 瓜菜高于果菜。另外, 同一种蔬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硝酸盐含量也有差异, 一般高温强光下, 硝酸盐积累少。反之, 低温弱光下, 硝酸盐大量积累。在施肥过程中, 应考虑蔬菜的种类、栽培季节和气候条件等, 掌握合理的化肥用量, 确保硝酸盐含量在无公害蔬菜的规定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段昌群.无公害蔬菜生产理论与调控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无公害大棚蔬菜施肥技术 第8篇

一、实施配方施肥

1. 采用氮、磷、钾配合施用

要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状况, 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相应的施肥技术。据有关部门研究结果表明, 大棚蔬菜对氮、磷、钾的最大需求期分别为:黄瓜种植后75~140天, 番茄30~52天, 甜椒30~60天。最佳氮、磷、钾配合比例为黄瓜1∶0.67∶1.83, 番茄1∶0.38∶1.75, 甜椒1∶0.38∶1。不宜多施磷酸二铵, 一般蔬菜需大量的氮和钾, 需磷较少。在开花前后需钾最多, 以后逐渐减少。

2. 合理施用微肥

尽管蔬菜对微量元素需要较少, 但必不可少。使用微肥进行叶面喷洒时应把握好用量标准, 如硫酸亚铁为0.1%~0.3%, 硫酸锌为0.05%~0.2%, 硼砂为0.3%~0.5%, 钼酸铵为0.02%~0.05%, 硫酸铜为0.02%~0.04%。另外, 可结合防病喷波尔多液, 既治病又增肥力, 或喷时加尿素0.1%~0.4%、磷酸二氢钾0.2%~0.3%。注意叶菜类不要进行叶面喷肥, 以免增加硝酸盐含量。

二、施用生态有机肥

1. 施用农家肥

利用畜禽粪便等发酵形成的生态有机肥, 有机质含量可达45%, 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 也能有效分解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

2. 用沼渣、沼液作肥料

因沼渣、沼液是腐熟无菌、速迟兼备的优质肥料, 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还含有硼、铜、铁、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有机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既可节约成本, 还可增加磷、钾肥和蔬菜生长所需的各种微肥, 不仅肥效高, 并且能起到杀虫抑菌的作用,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推进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3. 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腐殖酸类肥料

该类肥料能改良土壤, 增加肥力, 为无公害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三、合理施用肥料

1. 控制氮肥施用量

氮肥是蔬菜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 但不能过量施用。要使蔬菜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 必须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要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根据不同蔬菜所需, 一般每亩施纯氮10~12kg (尿素约20~25kg) 为宜。施用时注意要深施, 并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或直接施用三元复合肥。施后要及时覆土, 减少流失, 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注意在收获前20天要停止施肥。

2. 禁止施用的肥料

禁止施用硝态氮肥。施用硝酸铵、硝酸钾以及含硝态氮的复混肥后, 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 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0%来自蔬菜。硝酸盐在还原条件下, 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而亚硝酸盐与人体肠、胃中的胺类物质会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导致胃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 以及糖尿病、血液中毒和心、脑等器官缺氧。此外, 碳铵因会挥发大量氨气, 引起氨害, 也禁止施用。

3. 不宜施含氯的化肥

该类肥料包括氯化钾、氯化铵等。因氯离子会降低蔬菜的淀粉及糖含量, 影响品质, 降低产量, 而且残留于土壤中易造成土壤脱钙, 引起板结。此外, 硫酸镁、硫酸铵等肥料分解出的硫酸根离子, 不易被蔬菜吸收而滞留在土壤中, 会危害蔬菜生长, 也不宜施用。

四、限制使用激素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 第9篇

1. 茬口安排

(1) 十字花科蔬菜 (如白菜、甘蓝等) 、茄科蔬菜 (茄子、辣椒、番茄) 、葫芦科蔬菜 (如黄瓜、苦瓜) 切忌连作。

(2) 提倡水旱轮作。

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虫、抗逆能力强、商品性好, 农药和硝酸盐的富集能力低并与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相适应的品种。

3. 用温汤浸种、药剂浸种或药粉拌种进行种子消毒。

4. 栽培场地的清理和消毒

(1) 育苗器具消毒:育苗前用40%的甲醛或高锰酸钾配成0.1%的溶液将育苗盆、钵、盘等所有用具喷淋或浸泡消毒。

(2) 育苗室消毒: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室内熏蒸法进行育苗室 (大棚) 消毒, 每亩加硫磺粉0.8~1.0千克、敌敌畏0.3~0.5千克、锯末或适量干草3.5千克, 混合点燃烟雾熏蒸, 密闭12~24小时后通风备用。

(3) 清除前茬作物残株, 保持田园清洁。

5. 适时播种:根据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当年的气候状况以及蔬菜品种特性,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6. 苗期管理

(1) 用无害化处理的营养土护根育苗。

(2) 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幼苗发育最适宜的温度需求进行苗期的温度管理。

(3) 合理调节育苗床的湿度, 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4) 适时炼苗, 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茎粗节短, 根系发达, 植株无病虫害。

间苗匀苗原则:去小留大, 去歪留正, 去杂留纯, 去劣留优, 去弱留强。

7. 成株期栽培管理

(1) 适时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枯枝败叶、病株、病叶、病果。

(2) 茄果类、瓜类及豆类等蔓生蔬菜种类及时整枝、搭架、压 (吊或缠) 蔓、摘心、打杈及疏花疏果等。

8. 采收清理

适时采收, 禁用污水清洗蔬菜, 合理包装储运, 防止二次污染。

二、施肥技术原则

1. 施肥原则:

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指导思想。其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 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比例为≥1∶1, 控氮、稳磷、增钾, 针对性施用微肥, 提倡施用蔬菜专用肥;重施基肥, 少施早施追肥;收获前20天禁止施用化学氮肥。在酸性土壤上, 允许施用生石灰或石灰石。

2. 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

(1) 未经国家、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 (2) 硝态氮肥。

(3) 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4) 未腐熟的有机肥。

(5) 叶菜类收获期间不允许施用粪水追施。

3.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1) 有机肥:腐熟的堆肥、人畜肥、厩肥、沤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

(2) 无机肥:化学氮肥、化学钾肥、化学磷肥、生石灰、无机复混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

(3) 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4) 中、微量元素肥:以钙、镁、钼、锌、锰、硼等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的肥料。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则

1. 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 优先使用生物防治, 协调利用物理防治, 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既要把蔬菜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 又要达到农药残留符合标准。

2. 物理防治:根据病虫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 利用物理因子防治病虫害。

(1) 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 杀灭或减少种子传播的病虫害;利用太阳能提高棚室温度, 高温闷棚抑制病害。

(2) 使用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虫害;使用防虫网防虫等。

(3) 利用驱避性进行防治:使用黄板或白板诱杀虫害;铺盖银灰膜驱蚜防病;糖醋液诱集夜蛾科害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杀虫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防治剂等控制蔬菜病虫。

(1) 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

(2) 以菌治虫:利用苏云金杆菌 (Bt) 等细菌, 白僵菌、绿僵菌、蚜虫霉等真菌, 颗粒体病毒, 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抗生素防治害虫。

(3) 利用印楝油、苦楝、苦皮藤、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

(4) 以菌控病 (包括抗生素) :以病毒制剂 (如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疫苗S52和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等) 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以植物抗病诱导剂、多抗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农用抗生素防治蔬菜病害。

4. 化学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 对症下药, 适期防治。

(1)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严格控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 加强病虫测报, 掌握田间病虫情况, 针对病虫种类, 了解农药性质, 做到对症下药, 选择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3) 其他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不得随意增加使用浓度和次数。提倡在蔬菜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抗生素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4) 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

(1) 正确掌握用药量。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必须根据说明书提供的用量, 不可以随意增减。

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要点 第10篇

施用硝态氮肥或含硝态氮的复混肥后,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后与人体肠胃中的胺类物质合成致癌物亚硝胺,对人体有害。此外也不宜施用含氯化肥,氯离子会影响蔬菜品质和引起土壤板结。

二、控制氮肥施用量

要使蔬菜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必须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根据不同蔬菜所需,一般每亩施用10~20千克纯氮为宜。氮肥要深施,并要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收获前20天停止追肥。

三、提倡施用生态有机肥

生态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高,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也能有效分解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还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为无公害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实行配方施肥

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状况,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施用量与相应的施肥技术。蔬菜对微肥需求量极小,但是不可缺少。使用微肥叶面喷施,应把握好用量标准,如硫酸锌为0.05%~0.2%;硼砂为0.3%~0.5%。可结合防病喷施波尔多液,既防病又增肥力。叶菜不要叶面喷肥,以免增加硝酸盐含量。一般的蔬菜需大量的氮和钾,需磷较少。开花前后需钾最多,以后逐渐减少。

五、禁止施用激素

无公害蔬菜畅销海内外市场 第11篇

山东省昌乐县高崖镇盛产瓜菜,素有“菜窝子”的美称。其韭菜生产更具有传统优势,种植面积近1000公顷,是山东省内有名的韭菜基地。近几年高崖镇积极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把促进韭菜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按照“突出产业特色,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产业链条”的思路,上抓产销龙头,下抓示范基地,大力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镇韭菜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进程。目前,高崖镇已建成无公害韭菜标准化示范基地34公顷,1000公顷的北京绿色蔬菜直供基地正在建设中,“汶水”牌韭菜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

高崖镇韭菜走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是被市场“逼”出来的。韭菜病虫害较多,尤其是韭蛆较难防治,传统防治办法是利用中毒、高残留药物灌根,并配合多种杀菌剂喷雾,进行治蛆及防治灰霉病等多种病害。为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通常是超剂量用药,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造成韭菜中农药残留过高,食用后会导致人体中毒,在市场上一度造成谈“韭”色变的恐慌。“种韭菜人都不敢吃韭菜,没办法,只能用这种办法防治病虫害。”高崖镇种植韭菜面积最大的官庄村干部庞明海道出了心中的无奈,韭菜市场越来越小,产业面临危机,很多村的群众开始刨韭菜改种其他作物。

眼看着传统的产业优势日渐衰退,镇政府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保住这一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产业,这个镇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认为要使韭菜产业重新崛起,必须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不断提高韭菜的质量安全水平。于是他们确立了“品牌化发展,示范化引导,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带动”的思路,在徐家庙村规划建设了4公顷无公害韭菜示范基地,聘请专家对土壤结构进行了化验,制定了韭菜生产规范和标准,并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实施。为了解决韭蛆危害,他们采用了一种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防治病虫害的土壤活化剂,生产出了绿色无公害韭菜,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

找准了产业发展的方向,高崖镇又围绕提高质量档次、实行规范化管理大做文章。随着韭菜基地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分散生产经营与统一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强对韭菜生产环节的自我约束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密切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他们积极借鉴外地经验,以示范基地为基础,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吸收已进园近百户韭农以及邻近村韭农为会员,创建了无公害韭菜产销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协会组织与会员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协会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调解纠纷、利益共享等方面提供服务,形成了以协会组织为龙头,会员相互督促、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产销企业上联市场下带基地和种植户,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载体。高崖镇依托示范基地,成立了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对韭菜生产实行“四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供应生资,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购销。这样既实现了优质优价,又大大提高了群众生产无公害韭菜的积极性。如何实现各环节的有机高效运转?他们尝试成立韭菜产销协会运作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基地为基础,吸收园内韭农和邻近韭农为会员,创建组织规范、互相制约、利益共享的无公害韭菜产销协会,通过制定协会章程,签订会员协议,细化分解责权,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调解利益纠纷,实现利益共享,为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高崖镇通过对示范基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去年基地内韭菜生产直接效益普遍翻番。效益的带动,刺激了韭农生产积极性,现在又有许多种植户纷纷请求加入韭菜产销协会,预计今年无公害韭菜可以达到540公顷规模。无公害韭菜通过认证后,现在技术更加成熟,群众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将更有保障。通过绿色认证,他们现在又在北京等大中城市的蔬菜市场建立了新的更广泛的合作关系,随着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闯入了国际市场。

Gaoya Town in Changle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bounds in melons and vegetables and so is popularly known as a veritable “Cornucopia” or “Vegetable Pot.” The planting of Chinese chives is especially famous here. With a plantation area nearly 1,000 hectares, Gaoya is a Chinese chives base famous nationwide.

Following the line of “producing brand name products to form industrial chains,” Gaoya is giving prior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bases, marketing, and sales of Chinese chives, and is also making every effort to establish some industrial associ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chives. Thus far, Gaoya has developed roughly 33 hectares of standard demonstration base for planting Chinese chives, while a base of a 1000 hectares is under construction to raise vegetables for the Beijing market. The “Wenshui” brand of Chinese chives has been chosen by the Sta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s a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

It is the market that enables Gaoya to follow the production line of standardization. Chinese chives are liable to be consumed by pests. The chives maggot is particularly very difficult to prevent. Furthermore, traditional prevention methods usually utilize highly toxic and persistent pesticides to irrigate the roots of the chives, together with many kinds of spray germicidal agent, to prevent the maggots and gray mold that typically prey on Chinese chiv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nsect pests, an over-dose of pesticide is used too often, and this results in produce which can poison the human bodies of consumers. Thus, no one wanted to buy chives any more. “Even people who planted chives didn’t eat them, since we had no alternative but to adopt this kind of method to prevent insect pests,” said Pang Minghai, a leader from the village of Guangzhuang, which is the largest village in terms of chives planting area in Gaoyao. As a result, when sales decreased, many villagers refused to plant chives any more and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planting other kinds of vegetables.

Confronting this crisis, after carefu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e town leaders of Gaoya came to realize that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chives industry in Gaoya, some standardization of planting must be popularized to constantly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of chives. For this purpose, they promulgated new concepts centering around “developing brand name products, directing by demonstration, planting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s, and promoting by bases.” To carry forward this line, the town government planned and constructed a “green” chives demonstration base with an area of four hectares in the village of Xujiamiao. In this base, through employing specialists to test the soil structure, the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concerning “green” chives planting were carefully formulated. To prevent the chives maggot pest, they utilize a kind of active agent in the soil,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soil structure but also prevent the pest, thus producing “green” chives.

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技术 第12篇

1 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近年来, 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种类不断增加, 栽培方式多样, 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等反季节栽培, 使许多蔬菜得以周年生产, 高温高湿的小气候及长期单一、高频率的使用某种农药和胡乱混用农药, 使病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致使部分蔬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加重, 并呈现新特点。表现为种类不断增加, 周年发生, 危害加重, 许多次要的病虫害已经上升为主要病虫害。

2 农药选择

根据蔬菜类别、病虫害种类、农药的性质选择农药, 同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企业标准齐全的产品。优先选择生物农药, 生产中常用的杀虫杀螨剂: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鱼藤酮等;杀菌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等。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高“三致” (致畸、致癌、致突变) 农药及其复配制剂, 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杀扑磷、氧化乐果及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杀虫脒、有机汞制剂等。示范推广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 如除虫脲、灭幼脲等;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如敌百虫、辛硫磷、炔螨特及甲基硫菌灵、甲霜灵等。在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 可选择中等毒性和低毒残留的农药, 如敌敌畏、乐果、氰戊菊酯、敌克松等。

3 合理使用农药

3.1 对症下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病虫害种类, 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一是依据病虫害类别选药。要正确区分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区别侵染性病害中的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病害。二是根据病虫害的危害方式选药, 如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采用胃毒剂农药,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采用内吸剂农药。

3.2 适时用药

根据病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作物生长情况, 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最佳时期, 不仅能提高药效, 还能减少用药次数, 降低农药残留量。一般害虫应在卵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抗药能力弱的时期用药, 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因为此时多数杀虫剂的胃毒、触杀、抑制蜕皮等作用较强。防治病害应根据病菌侵染部位和病害扩展方式选择用药适期。防治土传病害, 如苗期猝倒病、立枯病, 应在播种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防治种子传播病害, 除发病初期对植株喷药外, 播种前种子应进行药剂处理;防治叶部侵染病害, 如黄瓜霜霉病, 应采用叶面喷洒来进行防治, 防治要从发病初期开始。

3.3 合理轮换混配药剂

长期单一的使用1种药剂会使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 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有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一般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 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碱性农药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 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混用。农药混配要做到随混随用, 不能盲目将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混配后农药残留量应低于单种农药, 而防治效果高于单种农药。

3.4 注意安全间隔期和残留量控制

生产上使用农药应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使用, 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和使用次数;否则既造成浪费, 增加生产成本, 又造成环境污染, 极易产生药害, 导致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增加。农药喷洒到蔬菜上后, 不管其稳定性多强, 都会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和生化作用, 最终失去毒性。最后1次使用农药至保证失去毒性的时间, 称安全间隔期。间隔期长短和农药种类、作物品种、生长季节有关, 在生产上蔬菜采收应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收获。

总之, 要做到科学用药, 不盲目用药、不滥用药, 定期检查, 及时准确开展预测预报, 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把施药次数降低到最低限度, 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降低农药残留。注意加强对天敌的保护, 如瓢虫、蜘蛛、草蛉等, 使用农药的时期应尽量避开天敌的敏感时期, 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生存环境, 人工释放赤眼蜂、扑食螨等, 尽可能维持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董庆利, 徐斐, 苏展, 等.上海市蔬菜中农药使用及残留情况调研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1) :16-17, 15.

上一篇:高效贫困生下一篇:乐学班级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