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2024-08-11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精选12篇)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1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宁市18所医院的945名卫生技术人员为调查对象,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 (士) 、技师 (士) 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发放调查问卷945份, 收回有效问卷936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5%。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人员进行了调查。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 以匿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 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工龄、职称、学历、从事专业等, 见表1;调查对象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包括:是否有帮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授课教师、活动时间、活动经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水准α=0.05。多组无序资料的总体构成比较用行×列的χ2检验, 每两组间构成比较用χ2分割, 多组单向有序的资料用Ridit分析做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 对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对工作帮助的满意度

被调查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很有帮助的有346人, 占36.97%;认为有帮助的有444人, 占47.44%;认为有一点帮助的有135人, 占14.42%;认为没有帮助的有11人, 占1.17%。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对从事工作很有帮助或有帮助。

2.2 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满意的有463人, 占49.47%;满意度一般的有452人, 占48.29%;不满意的有21人, 占2.24%。进一步分析不同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发现, 不同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满意度低于市级以下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 (P<0.05) 。

2.3 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满意的有456人, 占48.72%;满意度一般的有455人, 占48.61%;不满意的有25人, 占2.67%。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年龄、工龄、单位、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满意的有492人, 占52.56%;满意度一般的有429人, 占45.83%;不满意的有15人, 占1.61%。进一步分析不同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发现, 不同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技师 (士) 对继续医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低于医师、药师 (士) 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P<0.05) 。

2.5 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满意的有370人, 占39.53%;满意度一般的有501人, 占53.53%;不满意的有65人, 占6.94%。进一步分析不同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发现, 不同单位、不同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县级医院、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较低 (P<0.05) 。

2.6 对继续医学教育自费比例的评价

被调查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个人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合理的有318人, 占33.97%;认为个人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较合理的有473人, 占50.53%;认为个人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合理的有145人, 占15.50%。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自费比例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副高职称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自费比例不合理的占有较大比例 (P<0.05) 。

2.7 对继续医学教育收费的评价

被调查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费较高的有419人, 占44.76%;认为收费适中的有478人, 占51.07%;认为收费较低的有39人, 占4.17%。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年龄、工龄、单位、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收费的评价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8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调查发现,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前3位依次为时间安排、费用、单位是否要求, 分别占30.04%、21.33%、14.78%。时间安排是影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最主要因素。经两两比较发现,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和费用, 而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经两两比较发现, 博士学历组与大专学历组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费用和培训内容, 而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安排、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

3 讨论

3.1 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其实质是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适合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实际需要的质量, 同时也是指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与人需要的程度[2]。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对保证和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国外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评价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如美国就有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办单位的评估、参加者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满意程度的评估和参加者对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3种评估形式。我国由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时间相对较晚, 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调查对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评价中, 84.41%的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对目前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或有帮助, 49.47%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满意, 48.72%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满意, 52.56%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授课教师满意。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效果满意,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内容基本符合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即“四新”的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授课教师水平较高, 说明目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符合申报要求, 基本满足了参加者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39.53%的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满意。部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完全考虑不同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 有的项目持续时间较长, 造成了工学矛盾, 导致他们对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的满意度较低, 有部分人员更希望采取远程医学教育或者自学等形式。此外, 33.97%的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个人承担的经费合理, 44.76%的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收费较高, 一方面, 可能由于部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存在一定的市场化倾向, 有些项目收费较高;另一方面, 部分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仍显不足。

3.2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 时间安排是影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占被调查人员的30.04%。目前一些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活动项目未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工作实际, 持续时间较长, 使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上难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较高的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 有21.33%的人员认为费用是影响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实行单位负责制。按照有关规定,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由国家、单位、个人等多渠道解决,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从单位业务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但由于政府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少, 因此, 学习经费主要是靠单位和个人承担。实际上很多单位都达不到政府规定的提取比例, 甚至经济效益差的基层医院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经费[3]。对于承担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费用,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 不用自费的仅占8.53%, 自费20%以下的占19.57%, 而有41.15%的人员自费比例占80%以上, 这提示目前南宁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主要以自费为主。

关键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文康.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开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新局面——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继续医学教育, 2001, 15 (1) :3-5.

[2]王素瑛, 代天祥, 江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质量监控[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 24 (6) :555-556.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2篇

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我院全体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将我院建设成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学习型医院,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参照甘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按照医学教育终身化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继续教育是大学毕业后的教育,包括毕业后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等),和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为主的狭义的继续教育,广义的继续教育还包括研究生或学位教育。医学继续教育体现了医学教育的连续性和教育终身化的要求,结合甘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定出适用我院实际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目的是使我院广大职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勇于满足时代对自己的要求;使我院广大职工具有敬业爱院的主人翁精神,高尚无私的医德医风,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有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使在职的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加深,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把继续教育和晋升、聘用、职业注册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实施时间、于2016年10月开始,期限为3年。

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部分疑难病的处理。

(四)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五)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五、组织管理

成立我院继续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人事、护理、院办、总务等部门负责人和内、外科、医技科室主任为组员。

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科人员的继续教育。

院办负责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归档管理工作。

继续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职能是:

1.根据国家继续教育的政策和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及计划。

2.指导和监督各科室继续教育的计划制定、执行和总结等。

3.负责继续教育项目的组织实施。

4、负责继续教育的档案、总结及奖惩。

5.负责继续教育的有关人员选送及其他相关人事安排。

6、其他相关工作。

考核,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和质量,并将考核情况记入培训登记手册。

(二)考核

住院医师完成培训计划后,由医院培训委员会按照培训大纲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备案。

(三)执业资格考试与注册

培训期间,符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报考条件者可依法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住院医师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是担任从事本科室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在毕业3内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医院将考虑调离本专业工作岗位。

八、继续教育学分类、登记与管理

(一)学分类别

I类学分,授予:

1.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项目;

2.省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或由授权单位组织的项目;

3.获得科技成果、专利、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发表论著及学术活动等。

II类学分,授予:

自学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二)学分授予办法

一等奖 20-16学分;二等奖15-11学分;三等奖11-7学分;四等奖9-5学分。省委级和省级奖:一等奖12-8学分;二等奖10-6学分;三等奖8-4学分。若同一项成果重复获奖,按最高学分授予。

出版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出版国家级或省、市级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的录像教材和幻灯片,录像教材A(讲授实录型)、B(讲授与资料编辑型)、C(形象素材编辑型)三类,成品放映时间每10分钟的长度,分别授予1、2、3学分。幻灯片,每10张授予1学分。

II类学分计算方法

1.自学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最后写出综述或总结,在科室交流,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凡到外单位零散进修,经考核合格,由接受进修单位按每1个月授予5学分,但每次进修不超过25学分。

3、由医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参加者授予0.5学分,主讲人2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这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第3篇

摘 要 目的:了解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洗手效果,保障医疗安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7名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调查,并以取样后细菌培养的方式监测洗手效果。结果:工勤人员中51.35%接受过手卫生培训,24.32%掌握“六步”洗手法,64.86%洗手后用工作服擦干。接触患者后的洗手率为37.84%,接触患者物品及科室物品后洗手率为24.32%,72.97%的工勤人员认为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需戴手套,67.57%认为手有伤口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洗手合格率:导医员87.50%,标本收送员50.00%,卫生保健员26.09%,救护车司机为25.00%。结论:工勤人员对手卫生认知程度较低和洗手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培训,提高洗手率和洗手合格率。

关键词 工勤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洗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3

工勤人员与医护工作存在密切联系,是医护工作的辅助,工作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接送患者、收送检验标本、清洁环境、处理污物等工作时,直接或间接地与患者或患者物品接触,使他们的手成为细菌的携带者与疾病传播者[1]。本文旨了解工勤人员手

卫生情况,以此探讨相应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我院床位数357张,工勤人员37名,包括导医员8名,保洁员23名,检验标本收送员2名,救护车司机4名,男5名,女32名;年龄20~60(37.12±10.91)岁,平均36.50岁,工作年限0.75~16(4.83±6.02)年,平均3.50年。

方法:①问卷调查。采用自制开放式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状况。由感染办公室工作人员统一发放,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100%。②细菌培养。被检验人员洗手后五指并拢,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下棉拭子头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送验,标本置于37℃恒温孵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进行菌落计数。按照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数以≤10cfu/cm2 为合格[2]

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及检测结果,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及现状:见表1。

洗手后检测效果:不同职别工勤人员洗手后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结果,见表2。

讨 论

在日常生活中手与外界接触频繁,手部皮肤的细菌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身体其他部位多。因此,洗手是阻断病原体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3]。医务人员手部带菌已普遍引起重视,而工勤人员手卫生管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少系统的卫生训练[4],其洗手的依从性容易出现疏漏。因此规范工勤人员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实施教育宣传,普及手卫生知识:表1结果显示,当前工勤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而有效的培训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采取讲座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及手消毒方法,由专业人员现场示范,指导演练、模拟,并反复强化,不定期地督导检查,达到人人掌握,规范其洗手行为,改善其洗手现状,提高手卫生意识。

加强岗前培训,强化自我保护:表2结果显示,各类工勤人员中,导医员的洗手合格率最高。原因可能为导医员均为中专护士,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洗手频率高、方法规范,手污染程度轻。而标本收送员、保洁员、救护车司机均为临时聘用的非专业工勤人员,缺乏消毒隔离专业意识,虽经岗前培训,但由于长期不良习惯及观念上对规范洗手的不认同,且对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手卫生知识淡薄,工作中常不能按要求洗手,或用工作服擦手,故洗手合格率低。又由于保洁员的手,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污染严重的物品,无形中把自己的手变成了微生物的直接载体,造成交叉感染。上岗前对他们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消毒灭菌观念、处理感染性垃圾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

改善洗手设施,增强感染防护: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已充分认识手卫生状况对于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的作用[5]。而工勤人员受专业文化水平的制约,在这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不仅不重视手卫生与隔离消毒,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日常工作需频繁接触患者及污染物品,不仅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表1显示,工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将工勤人员纳入医院感染专业化管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洗手是双向防护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增加洗手设施的投入,增设洗手水槽、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纸巾等。

加大考核管理力度,重视结果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督查,考核配制的消毒液浓度是否合格,每月对其手和擦拭过的物体表面及洗手前、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并与考核挂钩。严格有效的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清洁舒适的环境,更成为医务人员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尤忻,胡文娟,徐燕.不同消毒剂对工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比较.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

3 李颖,武迎红,张丽洁.门诊患者手卫生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05-307.

4 王临冬,刘翠芹.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监管、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杂志,2005,5(5):42-43.

医护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第4篇

1 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因素

1.1 医护人员的自身因素 有部分医护人员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 其中包括:

1.1.1 认为工作忙没时间洗手;

1.1.2 认为一人一洗手太麻烦, 认为经常洗手会使皮肤粗糙;

1.1.3 认为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 不宜过多洗手;

1.1.4 认为护理同一病种患者不会造成交叉感染等。

1.2 其所在的集体缺乏对手卫生实施情况的反馈, 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经验等。

1.3 医疗机构缺少注重医疗安全的硬件建设, 洗手设备不完善, 大部分为旧式水龙头, 肥皂洗手, 洗手后用公共毛巾擦手。

1.4 没有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洗手。

1.5 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 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80%左右的手污染,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 但是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 戴手套保持手卫生的辅助手段, 只戴手套而不注意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 另外由于手套可能破损或表面被污染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手污染。

2 加强洗手管理

2.1 管理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手的清洁与消毒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医院也制定了严格的洗手消毒制度, 应多渠道、多方位教育, 采取多种措施诸如在病房开展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患者来督促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等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无菌意识, 增强洗手的自觉性。

2.2 规范洗手技术

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 即按照洗手指征、正确洗手方法、正确洗手时间、保证洗手频度、擦手用具防止洗手后再污染, 这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的5大要素, 是监测评价洗手技术操作质量的重要内容。

2.3 改善洗手条件

洗手设施是做好卫生洗手的基础, 水龙头的改进是提高卫生洗手合格率的重要措施, 手拧式水龙头最好改为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由于潮湿的肥皂和毛巾易产生细菌, 最好采用洗手液洗手, 洗手完毕自然风干, 或采用烘手机吹干, 避免公用毛巾擦手。

医院病房卫生人员职责 第5篇

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下,负责病房内的卫生、病人配餐和工勤工作。

2.负责病房的地面、墙围、门窗、桌椅及厕所、浴室的卫生清扫,并保持清洁。

3.负责清洁和消毒病人的脸盆、茶具、餐具、痰盂、便器等用具,并摆放整齐。

4.负责病房工作人员和病人的饮用水供应。

5.负责病人的配餐工作,根据医嘱和病人饮食计划,按时、准确地将饮食送发到病人身边。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6篇

[关键词] 医务人员;洗手;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115-02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暴发的重要环节,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前约50%的手部细菌量平均高出标准的9.5倍,每次操作后手部带菌率高达100%[1]。而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直接和间接性感染占首位[2,3]。随着全民医保制度在国内的实施,基层医院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在人员紧缺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状况令人堪忧,手部的带菌量成为引发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我院感染控制科在2011年度对268名医护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手消毒前后的细菌量进行了统计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1~12月对我院268名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手部皮肤进行随机和干预后采样。

1.2 检测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振荡80次,然后取1 mL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并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 h,观察结果。

1.3 判断标准

依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4]。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合格标准应≤10 cfu/cm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8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总体不足50%,见表1。干预前、后手部细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6.8%、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P < 0.05)。见表2。

表1 2011年度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一般性诊疗及护理工作,手部污染严重,手卫生的执行率低于50%,如接触患者前、查房时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测量生命体征、煎药、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吸氧、吸痰、换液体等。

上午诊疗繁忙时段,手部细菌量倍增。如上午医生的集中查房、责任护士十几名患者的治疗,每次操作前后规范的手卫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执行,干预前后手部带菌率差别大,极大增加了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

洗手设施欠缺。缺乏洗手池、水池位置欠合理、距离较远;使用普通的肥皂、无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产品因控制成本而被省略;以戴手套代替洗手、洗手后干手措施多以甩干及在白大衣后部擦干。以上原因均导致洗手次数减少,手部细菌量增加,使手成为传播污染菌的直接媒介。

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在不同科室、不同工种、不同操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门诊及医技科室执行率明显低于临床科室;医生执行率低于护士;无菌操作前手卫生执行率高于无菌操作后,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低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及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率低。

3.2 原因分析

3.2.1 对手卫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手卫生方法掌握不够[5]。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接触污染物品或传染病人才是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上因手部污染造成感染传播占相当比例。2003年SARS流行期间密切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其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就是一个有力的铁证。近年来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日渐引起重视,医护人员手部及衣物的污染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此问题在基层中医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个医护人员心中,尤其是非传染病流行季节,往往忽略了接触患者之间洗手的程序。

3.2.2 医务人员数量配备不够 尤其是护理人员,只按照固定床位配比,而实际开放床位有时甚至是固定床位的2倍,在病区走廊加满病床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治疗已相当勉强,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3.2.3 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感染控制方面,财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洗手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量要求。

3.2.4 未把手卫生与职业道德联系起来 洗手频繁易导致皮肤干燥皲裂,部分人只注意保护自己而不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接触前就体现了这一点,未考虑忽略洗手而使手部的带菌量剧增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感染的后果。

4 对策

4.1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

广泛开展全院参与的学习活动,把手卫生培训纳入岗位及岗前培训内容,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张贴宣传资料,规范洗手程序。用流动的自来水洗手,洗手前注意清洁指甲、指尖、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注意干手方式,防止二次污染。

4.2 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将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强化经常性监督,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重点检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将手卫生监测结果反馈全院相关科室,严格推行“精确奖惩”,对手卫生执行率低的科室及监测中手部细菌数超标的个人,按规定处罚。

4.3 争取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

充分开发领导层,加强领导层对感染控制的重视,使尽可能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条件。如安装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清洁剂及干手物品、提供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3]。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善人员短缺现象,并鼓励科室人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4.4 改善手卫生设施

及时提供手清洁剂,用密闭式液体皂容器,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效避免污染环节[6]。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约需20 s,且除菌率可达95.4%[7];采用多种形式的包装,如安装在墙上、放在治疗车上、个人衣兜内等,方便使用;添加干手工具,最好为一次性纸巾,避免多次重复使用。

4.5 推动计划的实施

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教育监督计划;制作良好手卫生习惯的宣传册,分发给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环境中张贴宣传展板或宣传画,时刻提醒医务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8]。

[参考文献]

[1] 郝少君,刘德熙,王灵.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87-188.

[2] 吴安华,李丹.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09-912.

[3] 韦正峥,李淑英,王晖. 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洗手液消毒效果的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37-243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 2009.

[5] 周细坤,陶宏坤.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6] 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改进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58-1859.

[7] 习红英. ICU工作人员两种洗手效果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23.

[8] 唐艳琴,曾娟,杨芳琴.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干预[J]. 现代医院,2012,12(5):154-156.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7篇

1 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1.1 手卫生执行率低

接触病人前手卫生执行率30.8%, 接触病人后手卫生执行率为49.2%, 接触病人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于病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且危重病人多而忽略洗手。日常工作中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区护理工作后洗手;约50%医护人员在未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

1.2 手的再污染

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 医护人员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公用大毛巾后一个人使用小毛巾干手, 甚至白大衣两腋下内边擦手为数不少, 导致手再污染。

1.3 手卫生误区

戴手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免受感染。但有研究发现, 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例病人, 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播机会。另外手套破损或表面污染亦可致医护人员污染, 加重病人交叉感染。

2 原因分析

2.1 手卫生知识缺乏, 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

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薄, 不能按规范洗手, 工作忙未及时洗手占60.3%;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 担心频繁消毒液擦手会损伤皮肤;快速手消毒剂价格昂贵数量不足, 床边没有洗手池洗手不方便。

2.2 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手卫生设施不完善, 现在很多医院仍然使用固体肥皂而未使用可避免2次污染抗菌皂液, 也没有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及干手器;管理人员对正确的洗手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 导致医护人员洗手达标率不高。

3 干预措施

3.1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 转变观念

①邀请省内外的专家授课, 用大量事实、数据、图谱讲授手卫生清洁的重要性, 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等。促使医护人员从职业防护的角度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 改变部分医护人员只注重自身防护轻视交叉感染的意识, 充分认识到医护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直接关系。②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强化培训, 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洗手池的上方, 张贴醒目的手卫生指证、七步洗手法的图片。对新上岗的职工, 在岗前进行培训, 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2 改进洗手设施, 增加手卫生执行率

①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手的清洁与消毒作了明确的规定, 医院根据《手部卫生指南》制定了一般洗手、外科洗手、外科手消毒的制度及管理措施, 并进行考核, 定期检查。规范一次性手套的使用范围, 脱手套后应立即手清洁。在病房开展健康宣教, 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 让病人督促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 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 增强洗手的自觉性, 做到知—信—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 将手卫生质控考核内容加入科室目标考核范围。②完善配置。改进洗手设施, 安装密闭式液体皂容器、一次性擦手纸、护理操作车、各种操作台等均配备了快速手消毒剂, 保证含护肤成分的快速手消毒剂数量充足, 且手消毒剂不列入科室成本。医院各管理科每月检查各科室手消毒剂消耗量, 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③保证人员到位, 科学排班。因工作忙而忽视洗手占最高比率为60%, 应保证临床工作人员的数量。强调工作中洗手的重要性, 合理安排医疗与护理。遵循无菌—清洁—污染操作顺序, 减少洗手机会, 增加洗手执行率。

4 小结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 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保证科室人员充足, 加强手卫生管理监测力度, 一定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同俏静, 苏关关, 袁立华.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研究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4) :241-244.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8篇

1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见表1~3.

2 手卫生依从性因素

2.1 洗手设施不健全

洗手池数量少, 设置不合理, 只有治疗室有洗手池, 厕所洗手池不方便也不愿用, 认为那是患者用的。医生、护士在病房完成操作后不能洗手, 从而影响到洗手的依从性。

2.2 缺乏干手设备

经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掌握了手卫生知识, 改变以前用白大衣内面擦手的习惯, 但是在没有干手机、一次性纸巾, 只有1条公用的消毒液浸泡的毛巾情况下, 他们有时会选择“自然干燥”。选择这一方法大部分是医生, 大部分护士选择用消毒毛巾擦手, 这与工作繁忙程度有关。

2.3 洗手对皮肤的刺激

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出现皮肤发干、皲裂等现象, 尤其是使用肥皂。在执行手卫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也是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之一。

2.4 人力资源不足

个别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短缺, 工作量大, 没有时间洗手。

3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策

3.1 完善手卫生设施

病房及诊疗科室应设有专用洗手池, 数量足够, 使用方便。配备足够的抗菌洗手液和足量的快速手消毒剂。

3.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配置, 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从而改善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建议护理部根据科室特点、工作强度, 临时调配科室护理人员。

3.3 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 认识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好处:方便、快捷, 消毒效果明显, 还有护肤作用。

3.4 加强监督、检查, 参与质量考核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订详细的手卫生考核细则, 列入质量考核指标。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浙江西南地区范围内衢州地区选择江山市、龙游县、开化县、常山县、柯城区和衢江区, 金华地区选择东阳市、浦江县和武义县, 丽水地区选择龙泉、缙云县和遂昌县。各县区人民医院为必选医院, 共12所, 各县区人民医院的全部公共卫生防疫人员及随机抽取的临床医生8~10名、护士8~10名、检验医生4~5名。每县区各抽取乡镇卫生院4所, 共96所, 各卫生院抽取临床医生4~5名、护士3名、检验医生1~2名、公共卫生防疫人员2名。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根据艾滋病相关法律文件设计调查表。问题有:①关于艾滋病自愿检测制度;②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机构;③关于艾滋病疫情状态;④《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实施时间;⑤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检测的知情同意及检测费用收取问题;⑥《条例》对于设立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的规定;⑦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何正确告知;⑧粘膜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 正确的处理方式;⑨艾滋病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正确处理;⑩筛查结果阳性者, 医院的处理方式;每一问题设3~4个备选答案 (均为单选) 。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员到各医院进行现场调查, 在医院协助下直接发放调查表格, 30分钟内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 400份, 收回有效答卷1 382份 (有效率99%) 。实际收回调查表结构如下:乡镇卫生院1 056名, 县区医院326名。医生548名 (其中卫生院440名) 、护士408名 (其中卫生院288名) 、检验医生188名 (其中卫生院136名) 、公共卫生防疫人员228名 (其中卫生院192名) 。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两组之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 (χ2) 检验。

注:与卫生院比, *P<0.05, **P<0.01。

2 结果

2.1 乡镇卫生院与县区医院医务人员AIDS相关法律知识水平

卫生院艾滋病的法律认正确率47.9%, 县医院52.1%, 卫生院在问题②⑤⑨上, 正确率低于县医院 (P<0.05) , 见表1。

2.2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AIDS相关法律知识水平

防疫人员在问题①②⑦⑧⑨, 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P<0.05) 。卫生院防疫人员在问题⑤⑥⑧⑨, 认知水平低于县医院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HIV/AIDS和人权国际指针》提出禁止将与HIV有关的个人信息未经授权地公开。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坚持HIV的自愿检测原则, 注重对当事人知情同意权[3]。我国艾滋病相关法律规定同样提出, 必须依法进行告知和报告, 并严格数据保护和保密[4], 对于HIV感染者的检测、报告、防护等, 医务人员包括防疫人员是否按照法律规范操作至关重要。

3.1 乡镇卫生院与县区医院医务人员AIDS相关法律知识认知差异

本调查发现, 乡镇卫生院艾滋病的法律知识平均正确率为47.9%, 县级医院52.1%, 乡镇卫生院在孕产妇HIV检测知情同意及收费、皮肤职业暴露处理等问题, 认知水平低于县医院 (P<0.05) 。调查结果与柔克明[5]抽样调查结果相似。笔者的调查结果虽然高于张兴华等[6]报道的35.34%和康殿民等[7] 报道的27.1%的认知水平, 但正确率仍然明显偏低,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告知, 正确率低于35%。对于两次筛查结果阳性的人员, 医院正确处理方式正确率低于40%。只有不到20%的人能正确回答《条例》实施时间。只有31%的人正确了解我国目前艾滋病疫情状态, 这可能同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信息不畅、培训经费不足等有关。郭金玲[8]报道基层医务人员缺乏系统的HIV感染/艾滋病 (AIDS) 防治技术知识培训。研究提示,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各项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包括艾滋病防治经费) 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督导和改善[9]。

3.2 不同岗位间医务人员AIDS相关法律知识认知差异

康殿民等[7]调查发现, 防疫人员高于医疗与护理人员。本调查发现, 防疫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认知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艾滋病自愿检测制度、随访管理机构、确诊感染者告之、皮肤及粘膜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五个方面, 防疫人员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P<0.05) , 不过总体认知水平仍较低 (53.8%) , 说明防疫人员优势并不明显。调查同时发现, 卫生院防疫人员在在对孕产妇进行HIV检测, 是否经孕产妇本人同意及收取检测费问题、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设立、皮肤及粘膜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问题上, 认知水平低于县医院同类人员 (P<0.05) 。卫生院其他医务人员在艾滋病自愿检测制度、随访管理机构、皮肤职业暴露的处理等上, 认知水平低于县医院同类人员 (P<0.05)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 (包括防疫人员) AIDS相关法律知识水平为平均51.2%, 总体偏低, 与孙维权[9]报道相似。

调查提示, 浙江西南地区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水平仍较低, 乡镇卫生院更为明显。社区卫生服务是最接近群众的卫生服务方式, 我省乡镇医务人员包括防疫人员常定向定期住村服务, 已被群众认识、接受和认可[10] , 他们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为AIDS预防控制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1], 而目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漠[12], 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服务 (包括健康教育) 理论掌握不够[13]。根据以上特点, 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进一步强化对防疫人员的培训, 落实基层医院HIV感染/艾滋病 (AIDS) 防治工作人员报酬待遇、防治经费[9], 以有利于我国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及艾滋病法律文件的规范实施。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西南地区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现况, 指导政府培训教育。方法:分县区随机抽样乡镇卫生院共96所及各县区医院12所, 各医院随机抽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情况。结果:防疫人员在HIV自愿检测、感染者的告知及职业暴露的处理等问题, 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P<0.05) 。卫生院防疫人员在孕妇HIV检测知情同意及收费、职业暴露处理等问题, 认知水平低于县医院 (P<0.05)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 (含防疫人员) AIDS相关法律知识水平总体不高 (平均51.2%) 。结论:浙江西南地区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水平仍较低, 建议强化对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调查员从某综合性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血液净化室、急诊科、检验科等科室医务人员中每科随机抽取10~15 人做为观察对象, 其中医生125 人, 护士355 人、技师28 人, 保洁员17 人;男性95 例, 女性430 例; 年龄22~54岁, 平均 ( 34.22±10.02) 岁;参加工作时间均在1 年以上。

1.2 调查方法根据卫生部2009 年版《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设计本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调查前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培训调查员, 且调查员考核合格, 于2014 年9~10 月对全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观察。

1.3 调查内容手卫生观察员每天上午到各科室分别观察调查对象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环境后等手卫生依从性情况, 洗手应遵循的原则、 洗手指征与操作方法均依据《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手卫生依从率 ( %) =医务人员在该手卫生指征下实际执行的手卫生次数/医务人员在某手卫生指征下应该执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 应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医务人员共计525 人,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 具体见表1。

*与其他岗位相比, P<0.05;#与保洁员相比, P<0.01

2.2 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性, 见表2。

2.3 各类洗手指征手卫生执行情况, 见表3。

3 讨论

3.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有效经济、简单的措施之一[5]。医务人员每日保持高质量的手卫生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研究证实, 洗手率从48%上升到60%, 医院感染率相应的从16.9%下降到9.9%[6]。 本次调查显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平均为40.97% , 远远低于卫生部“ 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要求的指标 ( 手卫生依从率≥95%) , 国外有数据表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平均为40%, 说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7], 同时也表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管理部门应加强各项管理, 完善管理与考核制度, 不断增强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同时, 按照手卫生规范, 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

3.2 表1 显示在各医务人员间护士洗手依从率最高, 保洁员最低, 一是说明护理人员接触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操作较多, 对医院感染相关环节比较重视, 在护理活动中能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二是护理部在每月质量控制检查中把消毒隔离技术做为护理工作重要一项检查内容, 其中洗手是检查项目之一, 强化了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三是因保洁员文化水平较低, 对洗手的重要性难以理解, 而导致依从性最低。 下一步, 管理部门应对手卫生依从性加大督导、检查、总结与反馈,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重点人群要进行重点培训, 制定改进措施, 以达到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

3.3 从表2 中可看出在各科室中, 血液净化室手卫生依从性最高, 这是因为血液净化室的感染来源多, 主要是血管通路部位、血液、透析液和透析器的污染所致, 但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因此, 血液净化室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工作人员的隔离衣、帽、鞋穿戴与消毒, 接触过病人后的手的消毒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且有独立的评审考核标准来约束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同样由于新生儿是医院环境中年龄最小和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 必须给他们以最好的医疗和护理, 对在新生儿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健康标准及无菌意识有较高的要求, 故此部门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性也较高。

3.4 从表3 可看出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 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8,9]。 表明医务人员更注重操作后的洗手, 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更注重自我保护, 没有认识到手卫生的目的是双向防护, 既要防止病原菌从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 又要防止病原菌从医务人员传播给患者[10,11]。

总之,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院领导的支持重视是基本前提[12], 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及相关教育培训是强大的推动器, 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才能更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 分析其影响因素, 找出有利对策以提高执行率, 减少交叉感染, 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 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表, 对某综合性医院8个科室医务人员共计1501人 (医生、护士、技师与保洁员) , 每科随机抽取1015人, 进行医务人员某月洗手行为抽样调查, 并对洗手正确性进行考核, 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各类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平均为40.97%, 其中护理人员依从性最高为45.97%, 类别之间有差异性 (P<0.05) ;科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率最高值分别为75.00%与66.67%, 最低分别为30.56%与45.45%;手卫生时机各项操作前后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要制定改进措施, 加大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 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思想意识, 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分析

参考文献

[1]文翠容, 戚扬, 李庆虹,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院内感染情况调查[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7 (1) :8-9.

[2]姜煊华, 骆莹瑛, 张一超, 等.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6) :55.

[3]李雅琴, 高书义, 郭丽荚.2004~2007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56-957.

[4]刘玉村, 李六亿, 曾光,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5]朱霞云, 杨亚辉, 朱莉.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6) :650-651.

[6]任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46.

[7]张燕萍, 丁晓萍.注重环节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海南医学, 2011, 22 (24) :155-156.

[8]韩黎, 张高魁, 朱士俊, 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0) :1135-1137.

[9]吴安华, 李丹.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09-912.

[10]朱立红, 沈元, 张申,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与干预方法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4) :542-544.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11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

1 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

首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記载着职工发展的真实轨迹。通过建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卫生部门可以将每位医务人员的个人工作经历记录在案,其中主要包括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科研结果、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奖励等情况。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的档案是每位医疗卫生部门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晶,更是他们个人成绩的有效证明,对于职工日后的考核、评审、职位调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医疗卫生部门需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为日后职工工作做好保障。

其次,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职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管理工作中,适时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促进职工发展,促进医疗卫生部门管理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建立好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后,医疗卫生部门就可以通过档案中职工的信息对职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职工评定薪资等级,津贴奖励和福利待遇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也是医疗卫生部门选拔、提拔职工的重要参考资料,医疗卫生部门可以根据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中的个人工作情况对优秀的人才进行选拔、提升医务人员发展的空间,促进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的发展。

最后,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也是医疗卫生部门选择职工的重要参考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部门各项管理系统中的普遍应用,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可以通过联网实现共享, 这就给医疗卫生部门进行人才引进和职工选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医疗卫生部门在引进新的职工时,可以通过检索相关人员档案库, 进而对该职工的工作经历、获奖情况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就为医疗卫生部门进行人员决策提供了更详细的参考资料。同样,医疗卫生部门也可以根据新进职工的档案对其主攻方向有一个更好的掌握,从而将职工安排在适合的岗位。

2 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措施

2.1 确保医疗卫生事业档案管理内容的正确性

职工的归档内容主要包括了:

①职工的履历材料,主要包括了职工的基本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等,这其中,职工个人的基本信息应出示具有法律效应的身份证、学位证的复印件,人力资源部门则应对复印件审核并填写验证记录。

②岗位描述,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以便为日后医疗卫生部门职工进行工作指派、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等提供有效依据。岗位描述主要包括职工从事的岗位名称、岗位活动和程序、工作条件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还应包括职工本人的技术资格证及医疗卫生部门聘任、评价、考核等相关材料,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期间获得的奖励、荣誉证书等材料以及处分材料和其他材料等。

2.2 理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作流程

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先应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并严格档案归档的流程来进行。首先,在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准确的向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讲解档案收集的内容以及档案材料的各项要求,保证各部门都传达到位,从而减少档案收集中的失误,提高档案收集工作的效率。其次,在档案审核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特别对医疗卫生部门医师和护士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书的编号和更新日期进行查阅,以保证医疗卫生部门职工资格证书的准确性和医疗卫生部门职工档案的准确性。

2.3 健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中,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首先,应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作网络,医疗卫生部门中的各个单位都应建立档案管理室,并由专业的管理员负责档案的收集。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各科室档案管理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本科室上交的个人档案材料进行审核,要严把数量、质量关,杜绝档案资料中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各科室档案管理人员在完成审核后应将职工的档案材料存入档案卷宗归档,对于不符合档案审核要求的档案材料应交还职工补充完善或修改后再进行归档。各科室的档案归档完毕后还应建立档案管理表,上交医疗卫生部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备案,以便日后检索和查阅。

2.4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开发利用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不仅能够反映出职工的工作情况,而且还能够对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和科研做出重要的贡献。因此,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还应做好后续开发利用的工作,以便职工档案能更好地服务于职工本人,服务于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首先,应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档案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系统和延续。其次,还应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开发力度,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以职工的档案为依据,对医疗卫生部门内的职工的技术能力、继续教育、专业资格等进行资格鉴定和审核,从而不断提升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的技能水平,促进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

3 小结

医院卫生技术人员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月随机选取本地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200名, 男96名, 女104名, 年龄25~49岁, 平均 (32.68±8.43) 岁, 其中, 医师58名, 医技人员41名, 护士101名。

1.2 方法

(1) 利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问卷表调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2) 医务人员现场分批进行七步洗手法演示, 查看医务人员的熟练程度; (3) 暗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4) 现场查看医院的手卫生设施及手消毒剂情况。

2 结果

2.1 手卫生基础知识调查情况

统计手卫生基础知识问卷表发现, 分值80分以上的护士79名, 医师26名, 医技人员1名, 护士对手卫生基础知识掌握优于医师和医技人员, 但调查的20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不高, 90分以上者只有21名。

2.2 七步洗手法操作情况

经现场演示发现, 达到熟练程度的护士97名, 医师32名, 医技人员29名。护士使用七步洗手法的熟练程度整体最高;医师的熟练程度大于医技人员, 医技人员平时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的次数最少。

2.3 手卫生执行情况

追踪暗访200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结果发现,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最高, 为68.11%, 医师为52.06%, 医技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最低, 为37.33%;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最高, 为96.13%, 医师为65.04%, 医技为59.86%。具体见表1。

2.4 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和手消毒剂情况

统计发现, 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和消毒剂多存在以下问题。 (1) 设施落后, 多为非感应式水龙头; (2) 手消毒剂不充足; (3) 缺少干手设施; (4) 洗手池周围卫生差; (5) 洗手池数量少; (6) 空气流动不畅通; (7) 室内整体环境不达标。

3 讨论

医院作为病菌存在较多的特殊场所, 预防病菌感染十分必要, 而且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病菌聚集区, 更应该注意预防病菌。医护人员预防病菌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 而且有利于防止患者病菌交叉感染[2]。本次研究选取基层医院医务人员200名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 20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不高, 其中, 护士对手卫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医师和医技人员较多;护士平时多使用七步洗手法, 整体熟练程度高;暗访调查发现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医师和医技;医院手卫生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 设施落后, 多为非感应式水龙头; (2) 手消毒剂不充足; (3) 缺少干手设施; (4) 洗手池周围卫生差; (5) 洗手池数量少; (6) 空气流动不畅通; (7) 室内整体环境不达标等。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有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欠缺、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及手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 医院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1) 手卫生意识低是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医院应该加大手卫生知识宣传力度, 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从而提升医院整体手卫生依从性[3]; (2) 手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力, 医院应加快改进洗手设施、改良洗手环境的步伐, 为提升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 如改建洗手间, 增加洗手池, 改用感应式水龙头, 安排人员随时打扫洗手间卫生, 补充手消毒剂, 保持洗手间卫生环境达标; (3) 医院的规章制度在手卫生管理方面较少, 管理力度欠缺, 导致医务人员轻视甚至忽视手卫生, 医院应该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手卫生管理, 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调查本地基层医院200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场考察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暗访手卫生执行情况;查看医院的手卫生设施及手消毒剂情况。结果 发现20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整体掌握水平不高, 其中, 护士对手卫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医师和医技人员更多;护士平时多使用七步洗手法, 整体熟练程度更高;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医师和医技;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洗手设施不完备的问题。结论 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有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欠缺、医院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及手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关键词:基础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曾涛, 谢金兰, 姚惠, 等.开展“手卫生宣传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5 (19) :2358-2359.

[2]贾会学, 贾建侠, 赵艳春,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手卫生方法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1) :3341-3343.

上一篇:药材质量下一篇:数学教学生活化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