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培训范文

2024-06-29

化学实验培训范文(精选12篇)

化学实验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实验技术队伍,培训,素质

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高等教育不仅以高水平的教师为依托, 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实验技术人员作支撑,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 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好、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是保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从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建设的薄弱环节, 实验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急需提高, 实验技术人员的校本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实验室建设一直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不被重视, 实验室工作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多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岗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知识面偏窄、专业技能偏下、外语水平偏差, 有的甚至不会使用电脑, 对实验设备不能维护、维修, 对高、新、精密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不了解。多年来高校不重视在职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学习, 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 知识老化, 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发展知之甚少, 导致业务能力始终徘徊于低水平的状态;有些实验技术人员不安心实验室工作, 认为实验室重复性工作量大, 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发挥;有些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工作不够投入, 工作效率低;相当一部分高学历年轻人员不专心实验室工作, 一有机会就转岗、调离实验技术队伍, 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流失严重。而且近年来, 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 后继乏人已出现断层现象, 使学校的一部分实验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造成有实验设备但学生不会操作、实验无法开设的情况。目前新购置的大批高、精、尖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与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偏低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影响校本培训的主要因素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一支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增强实验室活力的基础, 实验室是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系统, 只有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教学和科研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多年来, 有些领导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目前实验技术人员的现状过于乐观, 不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在职学习, 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校本培训认识不足、意识淡薄。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重视了实验室建设和大型实验设备的购进, 新实验的开发、设备的改造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都需要技术熟练、业务熟悉、管理成熟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 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缺乏计划, 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 是制约实验技术人员校本培训提高的重要因素。

实验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津贴发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缺乏竞争机制、量化指标及考核标准, 限制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热情和个性发挥, 损害了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校本培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三、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校本培训的措施

(一) 加强在职学习提高学历

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 已成为制约他们专业提高的重要因素, 学历培训可从多个方面开展, 推荐已具有本科学历、有培养前途、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年轻人攻读在职研究生,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 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现有学历偏低人员, 可通过在职继续学习, 达到本科学历水平, 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 强化英语和计算机使用能力训练

实验技术人员英语水平较差, 已成为限制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最大障碍。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英语培训班, 提高英语阅读和英语实用能力。另外, 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培训, 采用短训形式, 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收集、仪器设备管理、网页制作、多媒体应用等, 以便于充分利用校园和校际网络资源, 开展信息交流, 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三)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高整体素质

随着教育的发展, 实验室工作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必须精通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维修外, 还必须对高、精、尖仪器设备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 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 积极开展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培训, 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 包括新实验开设和新技术引进, 常规仪器设备维护及维修, 各种高、精、尖及大型实验设备使用与维护;举办实验技术讲座和国外先进技术讲座, 委托设备生产厂商来校进行设备调试和技术培训,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本专业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选派优秀实验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考察, 实现人才和技术的资源共享;学校应选择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担任实验技术队伍的带头人, 主持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 以传、帮、带的形式随时进行专业指导, 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技能, 提升整个实验技术队伍的素质。

(四) 注重职业修养和爱岗敬业教育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主体, 在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教育, 保持实验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 使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投身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中, 在实验室工作岗位上热爱本职工作, 乐于奉献, 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实现自身的价值, 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建立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应尽快转变对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偏见, 正确评价实验技术队伍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的地位, 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和价值, 除了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校本培训外, 制定相关措施建立有效机制, 才能真正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办法, 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分类考核, 考核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以及科研成果为主, 并与理论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相结合, 提出量化指标, 打破终身制, 实行动态管理, 考核结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奖惩、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建立多层次灵活的用人机制, 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定编、定岗措施, 实行合理定编, 科学设岗, 竞争上岗, 评聘分开, 实验技术人员要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 对于不符合要求及考核不称职的人员, 退出实验技术队伍。建立实验技术人员业绩档案, 强化忧患意识和竞争机制, 打破身份界限, 实行岗位管理, 职责分明, 对实验教学、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行分流管理, 相对稳定具备实验技术技能和大、中型设备维修经验的一部分人员, 其他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实验关键岗位,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 使实验技术队伍注入活力。

实验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津贴发放等方面, 要根据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工作特点, 制定详细的相应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职称评定时不能只偏重于科研及论文, 忽视平时的工作业绩, 应通过详细的量化指标对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仪器设备管理和专业技能等给予认定, 充分激发实验技术人员投身实验室管理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校本培训, 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素质, 制定有效措施和完善考核方法, 才能建立一支思想作风好、专业理论扎实、实验技能精湛、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

参考文献

[1]聂秋华.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工作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5) 1-4.

[2]王桂玲, 应安明.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3) 142-144.

化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第2篇

刘 花

澄合矿务局高中 2016.10.16

高中化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12到14号,受学校安排,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高中化学实验校本研修学习。来自5所学校的化学老师,他们对化学实验的独到见解,使我又对中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在本次培训中,因为实验较多,在实际操作实验之前,大家一起对所有的实验先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在探讨中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各老师对疑难实验的探究和改进说明以及在试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该要注意的问题,还有比如有的实验有尾气,那么还有尾气处理问题等等。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对照自己平时教学,虽然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但对于部分实验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成功等结果,教学中倍感困惑。这次培训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各个老师对重点实验,疑难实验进行了操作,同时就自己平时中困惑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真是对症下药,参加培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有效性。对于我们这些年轻老师真的应该虚心学习,通过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而且为实验有效性改进创设了极佳途径,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具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符合化学教学实际。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积极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问题等。

本次实验研修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好几个实验,比如自己做的实验室制备Cl2,一开始觉得自己本科做了四年实验加上研究生三年天天泡在实验室,觉得没什么问题,可往往越简单的实验操作起来细节越得注意。实验准备工作做好之后,连接仪器由于实验条件有限都是东拼西凑的,好了之后本应该先检查仪器的气密性,可当时

觉得可以不用检验因为即使气密性不好的地方都用棉花塞住了,可实验反应很长时间之后还是没有Cl2 生成,而且实验室气味很大,当时就觉得自己错了,仪器连接在一起大小不合适绝对不能开始实验,最后改进了实验从新开始做了,制出来的Cl2很漂亮。

还有就是铝热反应,是另外一个老师做的,虽然用到的材料很简单但是实验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安全性,这个是本实验最应该注意的,因为实验如果作为课堂演示实验还是有一点危险性。等等

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然后更直观的更形象的体现给学生。

游戏化学习成企业培训“新宠” 第3篇

寓教于乐的网游形式

探索解谜、示范游戏、剧情游戏、情景模拟、知识小百科。一走进游戏世界,你就可以与形形色色的营销人物过招,历经数十项游戏人物的锤炼,接受各种任务的磨练和挑战,在玩耍中将直销法律法规、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收入囊中。

这款名为《安利人生90天》的3D培训游戏筹备了近4年,集合了数百位安利优秀营销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旨在将其最初从事安利事业所经历的种种境况,如困难、挫折、收获、成长,浓缩为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桥段。同时,玩家在游戏世界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顾客,例如操着一口广东音的老好人梁威武,长得像电影《功夫》里包租婆的淑芬,或者总是说冷笑话的数学老师孙亮,无一不映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顾客。

游戏中,新加入的营销人员可以与顾客交往并推荐自己的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玩家通过每一关,都像在亲历一部短篇小说、一部微电影。如果做法不符合法律法规,将不能进入下一关。而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玩家则可以向游戏中特别设置的“导师”——“安博士”求教,或者与同时在线的伙伴们沟通交流,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系统掌握产品知识和直销销售技巧,进而积累从业经验,确立从业信心,并提升现实生活中的销售业绩。

90天从菜鸟到营销高手

谈及该套培训游戏的开发初衷,安利大中华区副总裁、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培训中心院长刘明雄表示,伴随网络游戏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正逐渐成为安利营销人员的主体,根据行业经验,一位营销人员从事直销事业的最初90天,需要迅速完成从一个“直销菜鸟”到营销专才的转型,因此是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不教而战谓之弃,但这些新生代不喜欢被说教,更习惯网络游戏及多媒体娱乐方式。如果想让年轻人爱上学习,不能用我们的方式,而要用他们的方式。安利通过网游,把在真实世界中错误与失败的昂贵代价转化到虚拟游戏中,无需伤亡即可在尝试中学到知识、提升技能。”刘明雄说。

关于煤矿安全培训实验教学的探讨 第4篇

一、安全培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煤矿安全培训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约有60个, 涉及矿井开拓、采掘、一通三防、矿井用电、煤矿机械等方面的内容, 但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取舍, 具体到某一专业却显得不尽合理。如《安全检查员 (工人) 安全培训教学大纲》中实验科目的安排就不够全面, “炸药、雷管性能实验”对实验操作环境要求很高, 实用性也不强。如《绞车操作工》的实验课内容是绞车制动实验与钢丝绳质量检测实验, 并没有安排绞车操作实验, 他们上岗后真正面对的是绞车实际操作, 然而绞车操作的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只在理论教学中出现, 理论教学只掌握了原理, 实验教学要真正做到脑、眼、口、手的指向性集中联动和强制注意的操作。

2.没有统一的实验教学教材

实验操作课的目的就是要学员上岗后能准确操作, 然而实验教学并没有统一教材。实验教学只能根据实验教师的经验进行讲授。因此, 可能造成实验目的不明确, 操作规范性不强, 难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3.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

安全培训实验, 有其特殊性, 不同于其他实验教学。理论上亟待探讨的问题是:对各个专业、层次不同的班级如何设置实验课的合理性;不同的类型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的规范性;实验教学的创新。

4.不重视实验教学, 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培训机构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发生在湖南邵阳隆回县大园煤矿“2·25”矿难中死亡18人, 多数矿工不会使用自救器, 且自救器过期仍在使用。事实上, 《大纲》对自救器的使用训练在每个专业中都有要求, 这次矿难暴露出在煤矿安全培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职工每年要接受不少于20学时的再培训, 再培训课程中也要求有自救器的使用训练, 然而却没有做到。要吸取这次矿难的教训, 应引起足够重视。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认识不足、实验教师素质不高、教学管理不到位等。

二、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1.实验教学是安全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的能力, 重在现场实际操作。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安全培训的重要方式。

2.实验教学的类型

(1) 参观型实验

在教师的带领下, 参观矿井生产系统模型、安全装备系列化巷道等模型或实物, 并予以讲解。目的是使学员建立实验规定空间的、立体的概念以及对理论、标准的理解。

(2) 演示型实验

教师进行操作演示, 学员观察。演示实验能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 加深印象, 并能帮助学员学习掌握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因此, 做好演示实验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

(3) 训练型实验 (或称安全技能训练)

教师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学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训练。它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综合的运用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学员通过训练实验课, 不仅要会做实验, 而且要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 将统一要求与自主训练和专业实际相结合。运用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4) 计算机虚拟仿真操作实验

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根据实验的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 实现3D可视化和人机的交互。计算机虚拟仿真操作实验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真实性的特征, 完全能够达到预期实验目的。为实验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应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 注重手段创新, 针对不同的类型, 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 灵活多样, 提升实验课效果和培训质量。

三、对开展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从现场实际需要入手研究、制定、丰富实验项目, 以创新精神改革实验手段、实验内容;按照安全培训教学规律制定《安全培训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规范、实用的实验教学专用教材。

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使实验教学规范化。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组织实验教学, 要求学员弄懂实验原理, 操作步骤规范正确, 完成实验项目, 达到实验目标。

建立学员技能操作标准, 课程技能素质达标测试要严格, 对不能达标的学员, 要重点辅导, 确保达标。

建章立制, 加强管理。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监督机制, 经常检查、指导、督促、管好有关人员, 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上好实验课, 教师是关键。目前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 大专和中专比例较高, 很多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入, 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实验技术培训, 实验技能相对单一, 能力较弱, 不能完全胜任不断发展的实验技术要求, 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只有造就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使职教教师既能讲理论又会实操。教师要经常参加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3.增加投入, 建设合格的安全培训实验室

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 落实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 提供其他配套条件和后勤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原则是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密切结合, 努力为安全生产服务, 更好地满足教育培训的需求。实验室要加强管理, 保证正常运转, 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型实验场所。

总之, 实验教学应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为宗旨, 在提升培训实效上下功夫, 变仿真设施教学模式为实际操作教学, 变应试培训为素质培训, 以实际操作为手段, 增强员工安全操作意识, 提高职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发展。通过推进实验教学, 扎实有效地抓好培训质量, 最终实现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培训教学大纲, 2001.

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材料 第5篇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

化学组全体教师

为了提高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防护知识,从防火、防爆、日常急救、用电安全、危险物品及三废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在其中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一、火灾

火灾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防止火灾最有效的方法。为了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②废溶剂做好标识,严禁随意乱倒,应分类收集再集中处理;③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④严禁私自拉扯电线;⑤严禁携带烟火。

2.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①沙箱 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灭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璃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 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3.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①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②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直接用干粉灭火器。③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二、防爆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①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②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③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④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2.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必须严格加以防范。凡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在教材中必有具体的安全指导,应严格执行。此外,平时应该遵守以下各点:

①取出的试剂药品不得随便倒回贮备瓶中,也不能随手倾入垃圾桶,按规定处理。

②在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不得在其附近使用明火。

三、防中毒和化学灼伤 1.化学药品的毒性

化学药品的危险性除了易燃易爆外,还在于它们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对人体的毒性,特别是致癌性。使用不慎会造成中毒或化学灼伤事故。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

2.化学中毒的原因和症状

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① 由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气。② 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③ 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

3.中毒急救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a)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 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误食碱者,先饮大量水再喝些牛奶。误食酸者,先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b)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 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空气。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立即送医院急救。

4.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等引起的局部外伤。预防措施如下:

①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②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③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④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吸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⑤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⑥ 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5.化学灼伤的急救

①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

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缓彻底冲洗。实验室内应备有 专用洗眼水龙头(洗眼器)。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取出碎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迅速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若系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

②皮肤灼伤 a.酸灼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深度受伤,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稀氨水浸洗,最后用水洗。

b.碱灼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溶液浸洗,最后用水洗。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

c.烫伤、割伤等外伤 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肘最容易发生割伤。玻璃质脆易碎,对任何玻璃制品都不得用力挤压或造成张力。在将玻管、温度计插入塞中时,塞上的孔径与玻管的粗细要吻合。管壁上用几滴水或甘油润湿后,用布包住用力部位轻轻旋入,切不可用猛力强行连接。

外伤急救方法如下:

烫伤:一旦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以迅速降温避免深度烧伤。若起水泡不宜挑破,用纱布包扎后送医院治疗。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

割伤: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汞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也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口贴”,可立即止血,且易愈合。若严重割伤大量出血时,应先止血,让伤者平卧,抬高出血部位,压住附近动脉,或用绷带盖住伤口直接施压,若绷带被血浸透,不要换掉,再盖上一块施压,即送医院治疗。

6.实验室医药箱

医药箱内一般有下列急救药品和器具。

①医用酒精、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止血粉,创口贴、烫伤油膏(或万花油)、鱼肝油,1%硼酸溶液或2%醋酸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20%硫代硫酸钠溶液等。

②医用镊子、剪刀,纱布,药棉、棉签,绷带等。

医药箱专供急救用,不允许随便挪动,平时不得动用其中器具。

四、安全用电

在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电学仪表、仪器,应用交流电源进行实验。本节简单介绍使用交流电源的基本常识,以利安全用电。

1.保险丝

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单相220V的交流电,有时也用到三相电。任何导线或电器设备都有规定的额定电流值(即允许长期通过而不致过度发热的最大电流值),当负荷过大或发生短路时,通过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则会发热过度,致 使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和设备烧坏,甚至引起电着火。为了安全用电,从外电路引入电源时,必须先经过能耐一定电流的适当型号的保险丝。

2.安全用电

人体若通过50Hz 25mA以上的交流电时会发生呼吸困难,100mA以上则会致死。因此,安全用电非常重要,在实验室用电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的操作规程。

①防止触电

a.不能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b.所有电源的裸露部分都应有绝缘装置。

c.已损坏的接头、插座、插头或绝缘不良的电线应及时更换。

d.必须先接好线路再插上电源,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e.如遇人触电,应切断电源后再行处理。②防止着火

a.保险丝型号与实验室允许的电流量必须相配。b.负荷大的电器应接较粗的电线。

c.生锈的仪器或接触不良处,应及时处理,以免产生电火花。d.如遇电线走火,切勿用水或导电的酸碱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③防止短路

电路中各接点要牢固,电路元件二端接头不能直接接触,以免烧坏仪器或产生触电、着火等事故。

④实验开始以前,应先由教师检查线路,经同意后,方可插上电源。

⑤若仪器有漏电现象,则可将仪器外壳接上地线,仪器即可安全使用。但应注意,若仪器内部和外壳形成短路而造成严重漏电者(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仪器外壳的对地电压),应立即检查修理。此时如接上地线使用仪器,则会产生很大的电流而烧坏保险丝或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

五、化学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三废”通常指实验过程所产生的一些废气、废液、废渣。这些废弃物中许多是有毒有害物质, 其中有些还是剧毒物质和强致癌物质, 虽然在数量与强度方面不及工业企业单位, 但是如果不进行处理而随意排放, 将会污染空气和水源, 造成环境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甚至会影响实验分析结果。实验室也必须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以下汇集一些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一般原则

应根据实验室“三废”的特点, 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在实际工作中, 应科学选择实验研究技术路线、控制化学试剂使用量、采用替代物, 尽可能减少废物产生量, 减少污染。应本着适当处理、回收利用的原则, 来处理实验室“三废”。尽可能采用回收、固化以及焚烧等方法处理;处理方法简单, 易操作, 处理效率高, 不需要很多投资。

①废气

a.对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稀释后排至室外, 通风管道应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气体易被空气稀释。

b.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如吸收处理或与氧充分燃烧, 然后才能排到室外, 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气体, 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 使其被吸收后排出。②废液

a.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 密闭存放, 禁止混合贮存;容器要防渗漏, 防止挥发性气体逸出而污染环境;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和贮存时间, 且贮存时间不宜太长, 贮存数量不宜太多;存放地要有良好通风。剧毒、易燃、易爆药品的废液, 其贮存应按危险品管理规定办理。

b.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其性质尽可能回收。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近中性(pH = 6~9)时方可排放。

针对初中学生实验特别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进入实验室,除了课本、笔记、练习本、同步、笔、抹布,其他物品不经教师允许不准带入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分小组坐到指定的位置,不可打闹嬉戏,不能随意动用桌上仪器。必须在得到老师允许,没戴眼镜的带好护目镜和手套后,方可开始试验。

注意:点燃火柴时要摘掉手套,以免引燃。

3.未经允许,不要接触电源插座,更不能用湿手去触碰。

4.实验前,要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的注意事项和正确操作要领,一定要按规定,本着节约和减少产生废液的原则,取用药品。用剩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多数是废液缸)。

5.不能在实验室喝水吃东西,不能直接去闻气味,不能用手抓药品,更不可私自带走药品。

6.不可把杂物倒入或扔进水池,一般放入废液缸,实验台面保持洁净。

7.取用药品前,要先看标签,确认取用药品无误,方可实验。取用完毕,及时盖好瓶塞,标签朝外复位。

8.使用胶头滴管吸液后,不可导致或随意放在桌上,要先把剩余的捏入废液缸,及时吸取烧杯中的水清洗干净,放在洁净的烧杯内或实验架上。注意:滴瓶上的滴管无需刷洗。

9.加热前,要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少于1/4,也不得多于2/3。加热时,酒精灯要放在桌子中间,不可放在边上,长发女生要把头发束起,以免烧着头发。衣服也要小心。

10.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朝向无人处。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要先擦干,加热时试管夹从试管底往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要用外焰,要先预热,以不烤到试管夹为原则,预热几下后,再对准药品处加热,也要顺着试管的方向来回移动试管加热。加热完,要放在试管架干燥的位置,以免遇冷水炸裂试管。11.刷洗试管时,用洁净烧杯接水刷洗。先倒废液于废液缸,再加水,振荡试管刷洗,不要碰到桌子边上以免打破,注意防止玻璃仪器划伤。12.水龙头要及时关闭,尤其注意没水时,也要确认已关闭。

化学实验培训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培训班;实训

目前的大学生很多沉湎于网络游戏,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将他们的兴趣从网络游戏引导到实验室,关键点就是兴趣的转移。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任务。

一、必要性分析

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我院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从院校到院校,缺少企业及工程实践的经验。很多教师由于长期教一、二门课,知识水平及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及融会贯通的能力都很欠缺,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的学生的。

二、建设目标

(一)开设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

学院在基地定期的在学校开设培养教师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班,聘请企业电子设计专家现场或网络授课,从最基本的焊接开始,到系统设计、硬件、软件调试等。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为我院造就一批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校教师。

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方面,学院应引入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的教师,为基地输送后备人才,他们的思维习惯及教学方法完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这就使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被企业认可。

(二)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建立多层次的电子设计培训计划,扩大创新教育的受益群体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根本宗旨是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际真正组队参赛的学生数量还是少数。为了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在基地开设不同层次的电子设计方面的培训课程。

1.电子设计基础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非电类专业或大学一年级的电子爱好者开设。

培训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的电子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技能、基本调试方法,使学生达到“六会”-会看图、会焊接安装、会测量、会调试、会查阅资料、会写实验报告。

2.电子设计综合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电类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培训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训练独立进行电子设计的能力,使学生能很快地使用新器件、独立设计小型电子产品、掌握电子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方法等。

3.高级电子设计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本科生

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涉及到电子电路、电子测量、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技巧,具有独立开发单片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能力,训练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4.建立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高校电子信息领域一个比较有号召力的赛事,但是受惠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而认证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认证体系以教育部电子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为依托,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并与电子设计竞赛充分结合。使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用。

三、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一)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往往由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并能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校外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准备了条件。另外,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化学实验培训 第7篇

1 实验研究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属于单因素实验研究, 主要运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前后测试的方法。因此, 变量为被试的元认知策略意识和英语阅读能力, 自变量为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1.2 研究对象

参加本实验的96人 (男生12人, 女生84人) 是2007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平时按学校计划分为2个自然班上英语课。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 接受40学时的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 接受传统的阅读教学指导。

1.3 研究工具

1.3.1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卷

所采用的10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短文均随机从高校英语能力考试A级模拟试题集中抽取, 均为单项选择题。其中5篇作为培训前测试卷, 另5篇作为培训后测试卷。前后测试卷满分均为40分。

1.3.2 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量表

根据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笔者设计了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量表。它分为3个部分: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共29子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被试者在培训前后都进行了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测试。

1.4 培训活动

本实验对实验组进行融入性培训方法训练, 即把元认知策略培训融入到实验组的常规英语阅读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英语教材和学时。

1.4.1 通过教师的“有声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元认知策略

所谓教师的“有声思维”就是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 尽可能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自己在阅读中如何计划、调控和评价自己的阅读, 从而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教师通过“有声思维”展现自己如何在阅读前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 明确阅读要求、目标、步骤, 安排阅读时间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取相应的策略, 如:跳读、略读、细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自我调控策略, 如:如何运用诸如标题、小标题以及图表等线索概览、预测语篇, 随着阅读的深入, 如何核实或修正自己的预测, 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调整阅读策略以及应如何调整以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在阅读后要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对整个阅读活动进行客观分析, 将阅读前制订的计划和策略选择与阅读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调整阅读方法, 为以后的阅读做准备。

1.4.2 通过学生的“有声思维”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题材的文章, 让所有的学生参与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一些精心准备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思维, 如“你们要理解的问题或内容是什么”、“你们理解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样的理解方法好不好”、“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等。另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详细地展示出来, 讲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并引导其他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 然后教师对其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并总结,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 也使其他学生有机会了解到别人的认知过程, 藉此对自己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行反省和评价, 从而提高其对阅读认知获得的自我监控能力, 丰富自身的认知策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 学生在自行阅读时也可以使用一整套的通用性问题来检测和调节自己的阅读过程。这样多次实践之后, 学生就能自动监控其阅读过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培训前后的2次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水平测试和2次阅读水平测试成绩均被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 培训对高职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的影响 (见表1)

表1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阅读元认知策略水平是相当的,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培训后, 实验组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有所增强 (+0.23) , 而对照组的平均分有所下降 (-0.03) 。实验组内前后测平均分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前后测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另外, 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后测平均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为了验证这些明显差异结果是否起源于策略培训的干预, 对2组的前后测增值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数据结果表明增值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对高职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影响 (见表2)

表2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培训前整体阅读能力是相当的,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培训后对照组的平均分虽有提高 (+0.47) , 可这一变化微小 (P=0.14) , 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的阅读能力后测平均分提高较大 (+2.94) , 实验组内前后测平均分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前后测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另外, 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后测平均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为了验证这些明显差异结果是否起源于培训的干预, 对2组的前后测增长值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数据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以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3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职生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学生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的增强直接提高学生整体英语阅读水平。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通常侧重对英语知识的讲解, 忽视语篇教学;只专注于阅读的结果, 而不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过程, 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培训。由此学生在阅读时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和依赖性, 阅读策略的选择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 不懂得去计划、调控和评价自己的阅读过程, 从而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因此, 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元认知策略意识的培养, 应该在注重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和社会文化知识渗透的同时, 还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 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本研究得出结论: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够有效增强高职生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 也确实能够提高高职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这些结论支持并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阅读能力和元认知策略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课堂阅读中具有可教性和有效性[4];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 进而提高其总体阅读能力[5]。

参考文献

[1]O’Malley, Chamot·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杨小虎, 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213~218.

[3]胡志海, 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训练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3:547~548.

[4]潘黎萍.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研究[J].外语教学, 2006, 27 (1) :49~54.

化学实验培训 第8篇

减少创伤、外科微创化的现代医学观念已迅速建立、传播和发展起来[1]。显微外科作为外科技术的一项新进展,可应用于外科学多个领域中[2]。运用实验动物进行系统的显微技能训练是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相对安全、高效而规范的途径。目前国内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机构数量不多,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培训教材,各培训机构都在不断地探索与改进[3,4]。中心在实验显微外科技能教学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模式。现总结如下。

1 培训目的

随着现代外科的急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应运而生,然而掌握新技术、运用新器械的医疗人才成长相对缓慢,这不由得使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专项技能培训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方法之一。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旨在运用安全、高效的培训方式,为临床培养更多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技能的医务人员,提高区域内显微外科整体水平,造福患者。

2 培训对象

在过去的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中,培训对象包括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生、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由于学员的层次较多,外科技术水平相差较大,严重地影响了课程进度,培训效果不甚理想。能够在短期、紧凑、高强度的培训中跟上课程进度,达到学习目的,这就对学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外科基本功,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综合以上信息,培训的目标对象主要倾向于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专科医生。

3 课程设置

3.1 教材与教学设备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实验显微外科技能培训教材,中心自行编写了《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讲义》,该讲义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地阐释了显微镜、显微器械的使用,血管吻合的方法与技巧,非常适用于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初学者。

为了让学员都能充分地练习,中心全面开放实验显微外科培训平台,确保每位学员独立使用一套显微手术器械及一台高端手术显微镜。

3.2 教学安排

在目前患者数量多而医务人员相对紧缺的医疗大环境下,来自区域内各临床科室的学员多因所在医院工作任务繁重,脱产学习时间受到限制。所以学制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员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又要兼顾培训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所得出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间以10天为宜,学员中途退学率较低,培训效果也能得以保障。

除特殊临床科室(如手外科等)外,多数科室日常工作中需处理直径1mm及以上的血管,因此,培训选用体重20~30g的昆明鼠作为实验动物,其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的直径约1mm。通过对受训学员的跟踪调查,学员均表示掌握直径1mm血管的吻合技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手术情况。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基础练习8学时,小鼠腹主动脉及后腔静脉分离8学时,小鼠腹主动脉端端吻合24学时,小鼠后腔静脉端端吻合24学时。

3.3 教学方式

实验显微外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训练学员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教学方式是以学员操作练习为主,辅以指导教师示教和多媒体视频演示,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专职教师进行指导、答疑。另外,为使实验显微外科技术与临床实际运用紧密结合,我们还邀请了临床专家做显微外科临床运用的专题讲座,并安排学员到我院手术室观摩显微外科相关手术。操作训练、专题讲座、手术观摩是实验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三大组成要素。

3.4 考核方式

掌握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是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教学目标,通过血管吻合检验学员操作能力便是考核的主要方式。吻合数条直径1mm的血管,即时通畅率大于75%,且吻合口无畸形,视为考核合格。

4 结束语

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外科手术功底,还要驾驭显微外科各项技术。过去,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外科手术教学是基于患者的临床教学模式,然而日益严格的医疗法规和传统手术教学之间的矛盾,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教学的效率[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全面开放实验显微外科培训平台,为区域内临床医师提供了掌握技能、迅速成长的有利条件。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既规避了传统手术教学的风险,又为学员创造了更多的操作机会;集中、统一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师资力量,又缩短了学习周期;分层次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又满足了学员的实际需要;强化训练、联系临床的课程特色保证了教学质量。正如显微外科一样,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为临床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促进区域内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摘要:为适应现代医学外科学的发展,普及实验显微外科技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区域内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专科医生开展了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设计综合了学员层次、教学资源、时间、教学目的等因素,采用分层次、集中、短学制、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显微外科,培训,血管吻合

参考文献

[1]金伟,蔡林,陶敏.显微外科和腔镜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50-1251.

[2]朱盛修.显微外科的现状及21世纪发展的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20(3):165-167.

[3]管磊,王勇,张金升,等.显微外科医师培训方法[J].前卫医药杂志,2000,17(1):5-6.

化学实验培训 第9篇

关键词:微课,中职,化学证书培训

广东省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 是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招生考试, 是专门为中专、技校、职中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入读正规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一种途径, 是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3门课程, “证书”是指专业技能课程证书, 包括电工证书、电子证书、机械证书、会计证书、化学证书、土木工程证书、美术基础证书、音乐综合证书、体育技能证书等。随着成人、自考、网络学历作用的不断弱化, 越来越多中职学生希望通过高职高考获取正规的、认可程度更高的高等教育学历。化学证书越来越受到中职学生的重视。化学证书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特别是近两年, 考生人数更是以倍数递增, 2016年报考人数高达570人次。化学证书的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 只有这两部分考试成绩均达到要求才能获得证书。为帮助学生更容易考取化学证书, 我校开办了对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班。然而, 随着报考人数的激增, 培训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2016年我校开设的培训班每班学生人数接近120人;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已经到校外实习或者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往届生, 因此培训班授课安排在晚上, 实习学生和已参加工作的学生由于与学校距离较远或工作原因对出勤和听课影响较大;此外, 培训时间短, 特别是操作技能培训, 每次只有两个半小时, 一般安排3项技能操作练习, 除去教师的操作演示与重难点讲解, 留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少, 而且课后再没有机会练习。在培训教师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培训效果。而微课正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校2016年的化学证书培训中, 应用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法, 保证了培训效果, 学生的化学证书考试通过率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1 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 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某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 但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 选用音频、PPT、文本等其他媒体。微课具有以下特点[2]: (1) 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在5至8分钟, 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规律, 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微课主要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内容明确, 针对性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微课进行“补充性”学习。 (3) 微课占用的内存容量小, 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下载并保存到终端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 上, 随时随地按自己的需求学习[3]。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 在一个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 让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已经成为现实, 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 已经发展成可以随时借助手机或其他信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将微课应用于化学专业证书培训, 即教师将化学专业证书考试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或“微音频”等不同形式的微课, 再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 学生可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并且可以随时暂停、重播,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 微课在化学专业证书培训中的应用

面对120位学生的教学班, 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不同,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将难点、易错点作为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 供学生课后复习。例如, 笔者负责的章节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和胺”, 其中醇和酚、醛和酮、羧酸和酯的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的比较, 伯、仲、叔醇与伯、仲、叔胺的区别与鉴定, 银镜反应, 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与考点。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容易混淆, 即使在课堂上反复讲解, 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学生也并不多。借助计算机软件Chem Draw12.0画出化合物的结构, 特别是官能团结构, 并转换成3D模型, 结合Flash动画软件制作成动画式微课, 立体形象, 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相似化合物结构的区别, 帮助学生构建具体的形象便于加深理解。在操作技能培训中, 笔者主要负责滴定管的基本操作及滴定终点的判断。对于操作中的易错点, 例如滴定管使用中滴定液速度的控制、半滴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等在培训课堂上受到时间、实验条件等因素影响, 部分学生未能看仔细并及时准确把握。笔者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课, 便于学生课后反复观看, 并能随时暂停或重复播放, 以加深理解记忆。

教师开通微信账号, 添加学生组成微信群。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至微信平台, 学生既可以随时登录在线观看学习, 也可以下载至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随时观看, 实现了“碎片式”移动学习, 可以随时暂停、重播, 记录重点、难点及疑问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灵活, 特别对于已经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来说尤为方便。学生在课后观看微课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可随时在微信平台提问、讨论,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随时交流、学习。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3 微课在化学专业证书培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 化学证书考试考点众多, 虽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必要制作微课[4], 但培训课的微课制作仍需要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分工合作。每位教师负责某一章节知识点的微课制作工作,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负责章节知识点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出不同的微课, 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点的微课时, 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学校的全局统筹及全体培训教师的大力配合。

(2) 教师制作微课的技巧有待提高。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 难有机会深入学习微课的制作, 微课主要以微视频形式为主。学校应组织微课制作技术相关培训, 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此外,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应该相互探讨如何制作简单实用、形式多样的微课,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解答课余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又不会过多增加教师的额外工作量。

(3) 微课的发布平台、师生的交流平台需要相应的网络技术支持与维护[5],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校信息中心的同事协调及合作, 希望在学校层面开发实用的网络平台。教师只需把自己做好的微课简单上传, 学生便随时可以登录平台找到合适的微课进行学习, 最好能够设置相应的在线即时练习, 方便教师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4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微课应用到化学专业证书培训中, 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教学手段。对于在培训课上未能理解的知识或考试的重点、难点等关键内容,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借助微课进行反复学习, 直到掌握。同时,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 可以随时与教师、同学通过网络平台交流讨论, 教师也能由学生所反馈的问题发现培训中的不足, 及时纠正, 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提高。2016年上半年化学专业证书考试, 我校报考人数570人次, 未通过的仅41人次, 通过率为93%, 教师的微课设计、制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实现了教与学双赢。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0-1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1-65.

[3]钱晓庆.微课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 2015 (43) :151, 160.

[4]钱华.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 2014 (11) :52-53, 96.

化学实验培训 第10篇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正在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培训考试系统的建设恰恰顺应了这一潮流, 适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将之前固定化培训转变为个性化培训, 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使培训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而考试也更加灵活, 与传统培训考试模式相比, 网上培训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大大减少了环节, 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降低了错误率, 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

1.1 优越性

组织一次培训需要时间空间的支持, 而且由于设备数量众多难以同时全部培训, 难以满足每位同学的要求;组织一次传统考试, 需要经过较多步骤:人工出卷、考场安排、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随着各种培训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和考生数量的不断膨胀, 传统培训考试方式暴露了许多弊端, 且不说人工操作的错误较高, 培训内容和考试时间难以控制, 仅仅培训内容难以全面, 就不利于满足学生需求。

显然, 传统的培训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因此, 开发一套在线培训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积极适应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以客观便捷的方式展现培训与考试内容, 从而提高效率,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结合当前网络普及化的大好时机, 开发一套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1.2 系统特点

系统必须功能强大、模块齐全、性能稳定, 并能实现培训课程的用户管理、培训系统和考试系统三大模块, 使用简单、管理方便、功能强大。

基于B/S方式, 学员学习随时随地, 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只要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和考试, 无需安装特殊软件, 方便性就能大大提高。

优秀的在线考试引擎:优化的性能设计, 可以确保安全性, 能够灵活生成试卷, 提供多种选择;考试防舞弊技术, 灵活控制考试页面、打乱题目顺序。

2 项目实施方案

2.1 系统说明

整个系统由三大模块组成, 分别是用户管理模块、培训系统模块、考试系统模块。实现了对用户和学生的管理、课程的分类、上传、选择、在线学习、消息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和学生考试等功能。

2.2 系统体系结构

基于在线考试系统, 采用MVC模式, 模型层 (Model) 、视图 (View) 和控制层 (Controller) 。

模型层 (Model) :首先对系统整体需求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主要实体类建立实体类模型, 通过前期跟老师及学生进行交流, 并综合分析以后, 主要模型层的实体类有教师、学生、试卷、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及记录。

视图层 (View) :即表现层是基于HTML的JSP览器界面, 主要用于跟客户交互, 从前台传递数据到后台进行数据的逻辑处理。

控制层 (Controller) :即逻辑层是处理并验证前台传递进来的各种数据, 通过传递条件确定调用哪些数据逻辑。

将上述三层绘制成层次图如图2所示。

3 结语

在线考试系统的目的在于实现考试的无纸化管理, 对一些科目的考试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实施, 同时方便学校的考试事务管理, 也方便了考生。本系统主要开发系统前台学生考试和后台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包括试题管理、考生管理、生成试卷及学生考试等基本功能。

摘要:网络化教育代表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传统的授课和考试模式,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瓶颈, 培训考试系统的建设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设备1000多套, 每年服务研究生千余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实验仪器设备不断进步, 而研究生的知识基础有一定差异, 定期开展的培训内容有限已不能满足要求, 开展网络培训和考试系统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培训考试系统建设的项目背景、可行性、优越性, 并给出项目实施方案主要的系统体系结构。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训系统,考试系统

参考文献

[1]徐明, 宗周红, 肖士者, 等.土木工程本科实验教学创新平台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 (2) .

[2]周锦兰, 王宏, 聂进.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4) .

[3]罗向红, 吴春福, 毕开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药学教育, 2006, 22 (5) .

化学实验培训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实验师;师资培训;微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21-2

0 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转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

高校教师发展是旨在开发和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活动,教师的持续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作为“教人者”和“学习者”的双重角色,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三重维度的发展。高职院校实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人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从青年实验教师抓起,如何结合青年实验教师的学习需求,探索网络化、移动化、微型化的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研究现状

1.1 传统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听取讲座和书面阅读的形式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而如何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反思,有效地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技能,反而比较忽视,或者说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支持环境。

1.2 微格教室模式

目前我国的师范院校大都开展了微格教学训练,部分学校将微格教学用于教师展业发展模式,将教师教学训练场景进行录制,生成的资源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与评价,对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效果较好。

1.3 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

自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高校教师实施为期五年培训的“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着重于提高参训教师(高等学校承担与所开课程相同或相近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缺乏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1.4 网络培训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规划项目“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由网培中心组织实施,为有效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解决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和教学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教师网络培训规律,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校教师培训的模式;构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软硬件平台,开发各类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实施网络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形成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

1.5 微课程培训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提出了“三微”研究和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并针对微型课程的基本要求、制作线路图、技术和技巧,向全区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展开了培训,让老师们慢慢爱上了这种自动播放,只呈现文字、音乐、画面的表达方式。两年来,共开发电影微课程,策略微课程、教师微课程、故事微课程、家长微课程、图书报刊微课程等50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通过在平台上点播观看微课程,全区近5000名教师受益。

2 微课程与师资培训

2.1 微课程的课程结构

微课程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教师培训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2.2 微课程与高职教师

基于微信群和微课程的教师培训体系由于其和手机、iPad等微终端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使教师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能使教师们与其他学员和培训组织者随时讨论互动,大大增强了教师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且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让培训组织机构及时掌握培训的效果,发现培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更新微课程资源。

2.3 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的模型设计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受众(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分析,依据梅罗维茨的媒介受众理论,得出受众受到客观和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对信息接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反映到现实中的问题是在接受培训信息时存在很大的困难,迫切需要有培训环境的改变;受众的类型、人数多少和特征实际上影响着传播方式。

图1 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

3 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

针对高职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训平台,主要向高职青年实验教师提供职前、职中示范课例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评价等主体功能,构建一种网络化的、泛在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环境。主要针对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技术进行研究。

面对高职院校青年实验教师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微格教学或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大都在实体微格教室内进行,学习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大量教师资格证备考者(包括师范生)的需求。

②微格教室的教师点评环节,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受益面较小,如果能打造“网络微格教室”实现异地点评,将会有效弥补实体微格教室的不足。

③传统的实体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因技术、设备等原因,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训练的需求,表现出缺乏互动性、训练模式简单化、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及网络教学能力训练支持不足等问题。

针对高职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训平台,主要向高职青年实验教师提供职前、职中示范课例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评价等主体功能,构建一种网络化的、泛在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环境。主要针对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技术进行研究。根据微课程的系统特性,结合高职院校青年实验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基于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了微训平台,主要围绕专业资源库、微课程学习、生成性微资源制作三大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中又涵盖学习、诊断、观摩、互评、交流等多个子模块,如图2所示。

①专业微资源库:围绕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建立专业资源库,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现代媒体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评价技能;教学管理技能;平台操作技能;课程开发技能;远程教学过程技能。

②微课程学习:主要指事前学习模块,包含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实现微课程选择、教学技能、教学能力、诊断模块、教学观摩模块、备课实践选择、微课程资源上传、微课程笔记、个人微课程收藏等,支持移动终端的学习。

③生成性微资源制作:青年实验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实验室工作环节,自己制作系列化、专业化的微资源,同时可以实现编写修改教案、在线录制、转码上传,提供给相关实验教师进行学习、协同讨论,主要包含自评、互评、互动空间、语音视频电话会议、即时或答录式通讯。

4 探索微训平台下的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模式

根据微训平台功能设计,结合青年实验教师实际工作特点,探索“校方组织型微培训模式”和“自主学习型微培训模式”,将培训模式进行完整设计,并将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本平台应用于2015年新入职的青年实验教师,培训人数12名。通过访谈调研分析,青年教实验教师认为改培训模式较为有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随时、随地学习,也可以实现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微训练,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针对于不同专业的青年实验师的培训资源较少,需要通过青年实验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进行专家筛选,建立教学正反课例。

参 考 文 献

[1] 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3,20(1):100-102.

[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 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11(2):87-91.

[5] Singh, Harvey.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Educational Technology,Volume 43,Number 6,PP:51-54,2003.

化学实验培训 第12篇

一、理论知识的培训

根据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IBO) 纲要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 (试行) 的要求, 选手要达到我国高等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所涉及的范围。这就要求选手们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扩充和积累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科学事实。所以在对选手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基础, 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进行理论培训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内容和方法。

内容方面, 培训过程要有计划, 同时要注意阶段性与连续性。如果没有计划好, 那到时候就会显得很被动。计划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中学内容及与中学衔接紧密的部分大学内容, 通过这一阶段培训后, 要能以初、高中教材为体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力求达到和超过高考水平。这阶段的时间大致为高一学年;第二阶段为知识拓展阶段, 培训内容主要是各级竞赛纲要中规定的大学内容, 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点进行深化,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 要使选手们的理论知识形成更高层次上的合理结构。这阶段的时间大致在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为强化培训和巩固应用阶段, 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使之系统化。同时通过做精选习题及测试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以查漏补缺, 完善知识, 促进知识向纵深迁移。这阶段的时间大致在高二下学期开始。

学习方法方面,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竞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竞赛涉及的范围宽、内容多、时间紧, 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通过自学主动获取, 并去巩固和应用。每当某一分支学科进行深入学习时, 教师先布置学生对培训教材或参考书进行有计划的自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学, 理解教材中的新概念、新原理和了解新的科学事实, 并进行归纳、整理、分类, 使之系统化。

二、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因此实验是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重头戏, 对选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于中学指导老师来说, 更应该关注、分析实验考试的发展, 加强竞赛生实验能力的培训。

首先,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如徒手切片和装片制作、显微镜的使用、基本解剖技术、染色及绘图) 的训练, 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也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其次, 培训中要进行探究性的教和学, 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和练习, 有目的地提高选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野外观察和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抓好生物竞赛选手的实验培训, 对提高选手的总成绩至关重要。

三、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培训过程中, 还要注意学生科学素质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以及选手应试技术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对选拔上来参加生物奥赛的学生来说, 对他们强化科学素质训练, 培养他们学习科学、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为他们对生物感兴趣, 将来有可能成为国家的专门人才。因此, 在对参赛的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竞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如大量介绍国内外生物科技动态, 培养学生产生对生命科学追求的科学意念,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在生物学教学中, 较易与爱国情感结合起来。如通过以我国各类珍稀动植物为例讲解生物知识或当讲到相关知识时及时地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这样的知识传接, 融入了爱国主义情感, 并提高了趣味性。

另外, 加强竞赛选手的应试技术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竞赛是高难度的考试, 选手承受着被淘汰的压力, 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只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应试技巧, 才能够充满信心地参赛, 发挥应有的水平。

上一篇:数字电视全业务下一篇:PCI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