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4-05-22

高中数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12篇)

高中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1篇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推进, 整个教育观念的更新, 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数学课程目标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这一定位昭示着: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强调了情感态度在数学认知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肯定了数学在育人方面的应有价值.教学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 激发想象力, 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反之则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实上, 只有创立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情境, 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原则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是《普通高中的教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提出的, 是共同构建一节课的三个维度.其中, 情感态度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态度体验.随着时代的改变, 对人的要求也逐渐增加.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但也应注意学生的身心, 人格,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调查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学生群体中, 有61.7%的学生不需要监督就可以自主学习, 有5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 有68.3%的学生对高中的学习有个明确的计划,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明确地解决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冲突, 认识到知识点是具有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特点, 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复习、预习, 并能顺利地完成功课, 这样就表明了在调查的学生中, 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实现, 角色定位准确, 学习目标明确.要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 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被作为辅助认知的手段, 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实施情感教育目标, 所以不能保证质量的完成对学生情感教育[1]。

根据情感教育的特点, 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得的结论相结合, 我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 应遵循以下几点:

1、以巧激趣原则

以巧激趣原则是指教师应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心灵内部的求知欲, 以唤起学生的知识需求, 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

心理实验表明, 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是快乐的, 兴奋的, 发挥他们的智能操作水平为最好水平, 因此, 在个体进行智能活动时, 快乐、兴趣是最佳的情绪背景[2]。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教学方法, 方法, 使学生的情绪状态保持快乐和兴趣;促进学生由“外在乐”向“内在乐”为目标的方向发展;强调通过发挥娱乐, 兴趣, 调整学生情绪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积极情感中对认知的促进。

2、以情促教原则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是教师的情感, 在课堂上, 拥有饱满的热情的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 方法和传播思想、观念以外, 辅以积极的情感, 从而达到以情促知, 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把快乐, 饱满、振奋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展示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的情感, 从而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来丰富教学内容, 使其知情并茂, 以情促知。

3、和谐融洽原则

和谐融洽原则是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是人, 是社会的人, 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 他们渴望获得自主、获得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师生关系, 构建教师与学生是学习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进而更好地促进他们人格的进步与健全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无论是是对其鼓励帮助, 还是批评教育, 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以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破坏师生的情感, 阻碍师生间人际情感交融。

4、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培养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3].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 在原有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的兴趣,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构建的原有经验, 任何脱离经验的灌输, 学习效率低, 甚至使学生产生心理上厌学情绪.在数学课上, 积极探索数学美,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形式的美, 使学生有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体验和感觉是最好的教育, 只有学习者真正的感悟, 真正地体验到的知识, 最终能在他的内心深处沉淀, 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终身受用.新知识, 新概念的形式, 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 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独立, 自主的发现问题, 探讨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学生与自然, 学生和其他学生, 学生与自我情感关系的体验,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

三、展望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课程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 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看来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是艰苦难行的, 所以我们每一个所涉及到的人都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对待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 争取尽早的寻求到一条适合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平坦大道, 为后人提供帮助, 希望我们能早日圆满成功。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多沟通多交流, 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在日常的教学中, 要经常举一些实例, 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 教师要时刻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说“围绕生活、联系生活、围绕生命、关爱生命、围绕学生、关爱学生”[4].数学教师应改变观念, 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

摘要:“教学的艺术在于处理教材的艺术, 同时也是宽容与善待学生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 然后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的情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本文主要是对情感教育的原则以及展望进行基础的阐述;对学生加强积极的情感培养, 这不仅仅影响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是个人个性及前途发展的一种呼唤。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鱼霞, 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J],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杨学枝等, 谈谈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和素质教育[J], 数学教育学报, 1999年第5期。

[3]张大均主编, 教育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2篇

嘉善高级中学

张霞枫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情感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感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他断言:“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必然会大大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所起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感影响学习的动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以情感人。如通过介绍多位科学家持之以恒探索生物学真理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从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2.情感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3.情感影响学习的效率

情感有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前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积极作用,如积极、热情、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学习情绪往往能让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低沉、厌倦、悲观等恶劣情绪则阻碍学习目标的达成,效率很低。

二.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2. 创设“美感”情境 3. 创始集体活动的情景

三.情感意识培养的几个方面

1.在生物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我国从古到今在生物医学方面为世人作出很多伟大的贡献。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而且更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古代西方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我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例如学习血液循环知识时向学生介绍,意大利人哈维在中世纪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在医学、生物学方面为破除中世纪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西方医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但是,中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同样是现代医学的基础。由于经络既不是血管,又非神经,只是运行全身气血、协调全身生理机能的多功能线,以致西方300年来兴起的“现代医学”,至今仍然对经络学说知之甚少,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世界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对此作了详尽阐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同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样的对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培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讲授进化理论时向学生介绍,进化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而达尔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却鲜为人知。达尔文曾说过,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得到启迪的结果,《齐民要术》是我国北魏贾思勰于公元533年~544年写成的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此书中记载了有关遗传、变异等问题,还介绍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这比达尔文要早1000多年。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会感到我们的祖先同样了不起,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我国是研究、利用和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国家如北京鸭、中国鹅、金华猪等都是我国劳动人民育成的。我国记载和研究动植物在全世界是最早的。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值得自豪,但终属过去。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建国后取得的生物科技成果,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讲授胰岛素时介绍60年代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胰岛素,讲授蛋白质合成时介绍80年代末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RNA,这些工作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再比如,海洋藻类学家曾呈奎教授在本世纪50年代初揭示了海带的生活史,实现了海带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使我国成为海带生产大国。我国水稻杂交育种一直保持了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贡献,通过了解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献身生物科学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我国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相对落后的一面,这些介绍同样可引发学生更深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每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都是美国或欧洲国家的科学家,我国在生物学很多重要领域的研究仍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需要同学们去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重视环保的情感意识

在学习“CO2引起温室效应”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和同学们讨论起凯文主演的电影《水世界》,“极地的冰融化了,大片大片的陆地被海水淹没,四周全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供饮用„„,电影中有这么一段,这难道只是纯电影科幻吗,其实科学家已在向我们警告:极地的冰正在逐渐融化,也许这一幕不会太遥远。”听到这些同学们一脸惊恐和不解,发出激烈的讨论,我示意大家听我摆出事实和证据:“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的活动,如土地过度利用,燃烧放热,砍伐林木等都在干预气温的演变,尤其是随着科技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冰箱、空调使用的制冷剂的释放,都使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氟里昂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地球上的热量难以散发,加剧了温室效应。据气象专家考证,近一万年来,地球气温的变化尚未超过2摄氏度,但在最近2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而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海水的热膨胀与冰的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届时一些珊瑚礁岛国(如马尔代夫、瑙鲁)将遭受灭顶之灾,沿海一带地势平坦的三角洲将被海水吞没。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大自然的恩赐,而人类对自然的盲目过渡开拓和利用也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生活做起,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通过结合大家的生活教育学生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激起学生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将情感和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乐意去感知、认识、思考问题,利于认知过程的完成。对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可以再用一些具体的数据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荒漠化程度加剧的情况,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生活排出的污水、农业生产滥用农药化肥,向环境中倾倒有毒物质等,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生物教材很多知识都渗透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此时教师可指出,某种动物如果从地球上绝灭了,就不会再出现,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3.培养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意识

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轻视了德育的教育,致使一些学业上的优秀生出现了不少思想问题,如自私自利,不愿关心和帮助别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中应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讲解“器官移植”内容时,给学生介绍白血病人的痛苦无助,6岁的小意凯是西安幼儿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2002年6月,小意凯不幸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小意凯的父母为了给孩子看病四处奔走,希望找到和孩子配型一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挽救孩子生命。10月7报上登出消息《谁来捐骨髓救救这个孩子》后,短短数天,就有上千人报名愿意捐献骨髓,陕西省骨髓库也在众人的关注下,于10月24日采集了“第一滴血”开始试运行。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以3~4万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儿童,学生的心灵都是纯净而富有同情心的,鼓励大家在身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积极捐献骨髓,为广大的白血病人提供更多生命的希望。在讲述“传染病及其预防”时,结合传染病的内容,我让学生讨论“怎样对待艾滋病人”,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远离艾滋病人,有学生认为我们应将艾滋病人隔离。此时教师可及时引导,艾滋病的传染是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交流实现的,日常的普通交往如握手、聊天并不是传染途径。让学生加深了对艾滋病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我们不应歧视艾滋病人,应该同情,关心、帮助艾滋病人,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意识。

4.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高中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这些卫生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将会引起身体形态的改变和机能的变化,甚至引发某种疾病,所以生物教学中也应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同学们经过议论后指出:有很多学生有不爱吃米饭、蔬菜而喜欢零食、肉食的习惯;不吃早饭或随便应付了事;把肯德鸡、麦当劳等外来快餐当日常主食„„,对于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应该怎么做?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寻找答案,最后达成共识:我们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视如一座宝塔。要维持这座宝塔的稳定,就需摄入各种食物,并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如淀粉、蛋白质、脂类三种营养物质控制7:2:1的比例,在饮食结构及方式上要做到“三高、五低、七分饱”,三高指食物要高新鲜度、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五低指低糖分、低盐分、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刺激性。当学习“细胞癌变”这节内容时,给学生介绍日常饮食和生活环境中众多的致癌因素,如烧烤食物、腌渍食品、电脑手机辐射等,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对致癌因子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而加以纠正。

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还是完善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

主要参考书目:

《情感教学心理学》 卢家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生物学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教与学的探索》 江苏人民出版社 《自然与人》 2005年9、10月号

没有情感加温的知识是僵硬的、死板的”(马卡连柯语)。

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用;应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诚然,教育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思想道德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远远要胜过才高八斗而思想品德败坏的人渣。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过渡到素质教学中来。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传统教育中以知识和智力为主要标准的教学模式,导致情感教学很难积极的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起来。下面针对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从情感教学的作用出发,在整合众多数学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成功的应用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参加其他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身心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导致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明显下降。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摈弃传统的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要素,用充满热情和真诚友善的教学方式去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學习充满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感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情感教育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数学教学由于逻辑性和推理性较强,一般的学生很难做到快速高效地掌握数学学习的知识,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要想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喜欢这门功课。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会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教师的形象,积极带领学生并热情地展开教学活动,共同探讨数学世界的奥秘,形成积极的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情感教学还促进了数学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形成结构清晰思维严谨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积极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赢得学生的敬佩和尊敬。

2.情感教育注重数学教材的发掘

高中数学教学通常是枯燥乏味的,包含了大量的公式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运用,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学的成功运用,充分地发掘了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好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展开教学,调动起学生发现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教材中还包括大量的美学知识、趣味故事、动手操作环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趣味的实践环节,体验数学学习的奥秘和乐趣,为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乐趣。

3.情感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互动性

相比较传统的数学学习模式,情感教育模式下的数学教学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且更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老师应积极地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出现不懂的知识要及时地向老师请教,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及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重点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完全掌握数学学习的内容,实现优质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积极地加以正确引导和呵护,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高中数学情感教学的实施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和价值观,应注意自身专业素质和高尚人格的提高,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内容的充分挖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全方位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姚晨华.关注情感 注重实践: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12).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绿野高中)

高中数学情感教育问题的思考 第4篇

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高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并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入手,使学生变机械、被动为创造、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乐学、爱学,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注重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讲清楚,只注意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而很少想到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已为中小学教师所熟悉,但是在问卷调查中,中学数学教师认为,“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还很困难。由于教学方式可分为“接受式”和“活动式”两种,因此,并非只有通过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式的教学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要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精神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的学习,即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很重要。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又认为,“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体会、理解和创造数学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当学生欣赏了数学的美,就会产生情感、热爱数学;当他们了解了数学创新的历史,就会产生激情、钻研数学;当他们知道了数学的价值,就会获得动力、学好数学。”

三、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大到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小到在教室里看黑板最佳位置,糖水变甜,水管截面为圆形,买瓜子时先品尝等日常琐事,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

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无情”的、枯燥的、难懂的,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具有许多引发情感的因素。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和谐和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学因素,学生无疑就受到审美价值的熏陶,为陶冶学生高尚的理智情操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如牛顿二项展开式:

该展开式的多项系数具有对称性,并能列成一个美丽的杨辉三角。在数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就能从这些数学文化和情感因素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数学,重视数学的学习和应用。

过去的数学教学是结论性的教学,只重视定理、公式、结论的讲解和应用,忽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总是“烧中段”。经过几十年这样的教育,发现“烧中段”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基于此,国际国内数学课程改革都开始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把静态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调查、实验、猜测、计算、验证、交流等多种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自信心、成就感等情感。在这整个过程中,立足于数学活动过程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每个步骤中都能进行探索、经历、体验、交流等体现情感教育的活动,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情感不仅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高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何贵周.数学同样呼唤情感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08,(8).

[2]陈长虹.浅谈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4).

高中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5篇

摘 要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人文学科,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述了实施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 意义 方式和方法

一、认识语文情感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语文情感教育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忽略了情感和人性,一味追求升学,过分注重理性分析,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于是,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原来丰富健康的感情被压制,鲜明自由的精神和个性无法形成,以致百年来语文教育步履蹒跚,走不出“少慢差费”的阴影。而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重智轻情轻育人的局面迫切需要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有注入情感的新鲜血液,把目标放在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上,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掘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封闭的语文教育中扩展精神成长的空间,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语文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当务之急。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不善于理解别人,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语文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龙头,没有起到真正的积极带头作用,没有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反而招来批评怒骂。所以,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安全度过人生中最关键的情感、人格发展期,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现状说明实施语文情感教育再不容忽视,已成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当务之急。

(三)语文情感教育是适应时代严峻挑战的第一要著。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热衷于与计算机、电视机等的交流,淡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期如此其情感必趋于麻木。面对这种弊端,作为最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应承担起责任。此外,我们还应看到,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人受西方各种价值观、审美观影响,失去了健康、积极的情感,败坏了社会风气。

而处在情感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学生,难以分辨好坏、是非,容易受到不良观念的侵蚀,导致情感出现危机。语文教学只有实施情感教育才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对这一点达成共识,是语文教育适应时代种种挑战的第一要著。

二、高中语文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听”以感染。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环节当中,听是基本的交流渠道。一篇优秀的文章,如果教师可以有激情的朗读,而是学生深受感染的话,更容易交流。更能让学生听出教师的感情。教师每一句带有感情的话,都能够使学生在听当中,受到熏陶。在语文课堂内,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孙晨红(无棣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 251900)摘 要 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人文学科,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述了实施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 意义 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在听的过程当中情感得到锤炼;其次,教师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尊重,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二)“说”以互动。

说话是最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交流的`必要途径,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说,作为人的最基本素质,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当中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

在每节语文课之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准备想要讲的东西,可以是一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是最近生活学习当中的心得体会,可以是焦点实事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主动表达,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思想。这样无拘无束的表达,如果遇到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本人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顺机会让学生继续讨论,研究,知道大家都各抒己见之后,稍作总结性的话语,但一般情况下不反驳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有表达的,说出的欲望,激发情感。

(三)“读”以激情。

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总的要读的”,出声读,叫做朗读;不出声,叫做默读。不论怎样都是读。读课文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篇小说,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默读,体会其中的意义;而诗歌,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朗读,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知道如何断句,知道那个词或者字需要重读,就能明白文章的一半主旨。

(四)“写”以动情。

现在的学生对于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很多都是矫揉造作的东西,还有就是无病呻吟,再不就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对于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对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要养成多读书,听新闻,明辨善恶是非;其次,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魅力,这是写作当中要求比较高的一面,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特殊的审美感受能力,独到的见解能力,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是充满感情色彩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师不仅要热爱语文专业,更应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从事这一学科教学、长期在情理交融的教学氛围中受熏陶的语文教师更应具有热爱学生的美好情感。只有情感,师生之间才能相互尊重和信任,缩小情感距离,促进情感的融合。语文情感教育研究还有待充实和深化,笔者期待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之予以高度重视,共同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翁光明.新大纲需要语文老师更新哪些教育思想[Z].语文教学网,.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课堂实施

中国分类号:G633.6

0.引言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环境下让情感教育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空间。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单纯性的传输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形成紧密关联,让学生可以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以此让学生可以对数学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教育则发挥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效用。

1.情感教育实施原则分析

将情感教育付诸于实际教学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思想性原则。在情感教育展开过程中要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组织实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老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此促进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在教学时要以科学的态度入教。(2)主体性原则。在情感教育展开过程中要将学生摆在教学核心位置,尊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事实并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习惯。(3)愉悦性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由于部分问题较为抽象甚至枯燥便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同时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下滑,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要充分把握愉悦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兴趣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够以及积极的心态和平常心去对待学习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2.展开情感教学的有效对策

数学学科具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又被分成了数学概念体系、数学命题体系、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三个模块,同时数学不仅仅承载了自然科学元素同时具备了技术性象征并蕴含了文化思想,因此数学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其中深刻的内涵,这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提升教学成效性。

2.1 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围绕老师的形式展开教学,这使得老师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导致了教学平衡性受到了了破坏。教师应该是教学情境中的指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因此整个教学应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的好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提出→自主探究→讨论→演讲→老师点评→重点知识讲解→教学反馈进行。老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进行相互交流,然后学生再进行演讲,老师对其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进行细致化分析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对知识进行把握,以此构建出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给予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并让学生得到了尊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可以克服困难

作为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往往是被关注的重點对象,由于数学知识承载了一定的抽象性并且灵活性较大,这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协助学生减缓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有针对性地去强化学生的意识,让学生以自信、自强、自律的姿态去面对并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2.3 贯彻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情操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是品质、情怀以及精神的传承,通过情感教育来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并培养学生的优秀情操。高中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其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积极的品德教育来进行引导,但学生对于灌输式的德育教学较为反感。基于情感教学便可将这些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内容连贯起来,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可附带让学生了解数学名人及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德育元素,以此对学生产生导向性作用,让他们以健康的人格、端正的思想成长。

3.结语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授业、解惑”的过程,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健康的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让他们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文化的传承以及精神的象征,这对于高中生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熊端平.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健康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张维芳.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0)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教学研究 第7篇

一、实施情感体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1. 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要让新的教学观念深入到教师队伍中去。新的课改要求指出:要设立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掌握相关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2.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必备

高中学生的情感是最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伴随着情绪的高涨,他们的认知活动会更加主动,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自然而然提高。这样的情感体验只会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数学中的情感因素,加上丰富的感情讲解,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施情感体验教学的相关理论

1.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力因素,80%是后天的非智力因素。而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动力调节作用,不伴有情感的非智力因素是不存在的。情感体验所构成的心理背景,对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和协调作用。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认知能力表现为: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情感体验教学是实现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2. 教育学原理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状态。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所以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内心情感丰富,对外却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高中期间又是学生高级社会情感形成的关键期。所以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设置情感体验教学策略,对高中生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施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高中数学富含情感因素的独特条件,在注重理论指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对高中数学情感体验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优化数学教学情境,发掘数学内容的陶冶因素,引导反思。

1. 优化数学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情感产生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谓的“触景伤情”。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把学生的内心情感移入到所认知的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既有利于数学课堂上教学内容情感展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情感体验的加深。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促进学生认知的同时,情感体验也获得了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设立教学环境,以展示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引发学生相应体验。

(1)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创立学习数学的情境。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利用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大家都知道高中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通过采用“零点穿线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巧妙设立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不仅使他们学会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更让他们明白了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2)创立数学学习的生活情景。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能设立生活情景,把生活中那些陌生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感悟、理解数学定理﹑公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知客观世界,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熟悉、有趣、便于理解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的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巨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如,在证明前n个奇数的总和是n2时,采用归纳法:

递推的基础:证明当n=1时表达式成立。

递推的依据:证明如果当n=m时成立,那么当n=m+1时同样成立。

归纳法的原理在于第一步证明起始值在表达式中是成立的,然后证明一个值到下一个值的证明过程是有效的。如果这两步都被证明了,那么任何一个值的证明都可以被包含在重复不断进行的过程中。

这样讲,学生肯定很难理解归纳法的实质,或许想成多米诺效应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你有一排很长的直立着的多米诺骨牌,确定出一种递推关系,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会导致所有骨牌全倒下:

(1)第一块骨牌倒下。

(2)任意两块相邻骨牌,只要前一块倒下,后一块必定倒下。

第一张骨牌将要倒下,只要某一个骨牌倒了,与之相邻的下一个骨牌也要倒,那么你就可以推断所有的的骨牌都将要倒。这样,无论有多少骨牌,只要保证(1) (2)成立,就会全都倒下。

总是在生活中处处看到数学的身影,如,彩票中奖概率问题,猜红白球,“抢30”……让我们仔细观察,拉近生活和数学理论的距离,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2. 发掘数学内容的陶冶因素,发展学生学习的情感

数学教学中的陶冶因素,主要包括求真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精神的陶冶。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其他学科知识不同是:数学知识中有大量的科学概念﹑定律﹑公式﹑原理,他们都具有显著的客观性和逻辑性。

在数学课程内容中,有一种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本来面貌,揭示事物运行规律的美———科学美。这种美不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数学本身内在的美,是科学家精心发掘出来的。数学课程内容的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美。简洁,给人以简单﹑明了﹑深刻﹑有序的美。数学内容的美源于其揭示客观事物存在及运动规律的简洁性。如,5个20相乘,20×20×20×20×20,用205表示,简洁明了。

(2)对称美。对称美在数学课堂内容中处处可见,正与负﹑加与减﹑奇与偶,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数学中的对称性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上,而且反映在数学公式上。数学中的对称美还体现在解题的过程中。

如,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3+y3+z3-3xyz

分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看见这个题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处理,用到其他方法,也特别麻烦,可是,如果用对称思想来分析,一切就变得相当容易了。

如果三次齐次式可以分解,那么2个因式应该是一个一次式,一个二次式,或者三个一次式。由于这三个一次式中的任两个乘起来得一个二次式,所以可以认为,若原式能分解,必定是一个一次式与一个二次式相乘的形式,形如: ( ) ( ) 。这里第一个括号内是一次式,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由于从原式看出x、y、z应该是对称的,即第一个括号内应该是x+y+z,从还原角度看,第二个括号内应有“+x2”,而x、y、z是对称的,那么,就应该同时有“+y2”“+z2”,这时,第二个括号内,就出现了x2+y2+z2。但从还原角度,出不来-3xyz的前面的负号“-”,因此,第2个括号前3项之后,应该出现负项,先考虑这“负项”是二次项,写出了“-xy”。那么,由于x、y、z的对称性,必须还有“-bc”及“-ca”这样便得到 (x+y+z) (x2+y2+z2-xy-yz-zx) 。

数学课程的陶冶因素还有好多,巧妙设置情景,结合数学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的情感的方法很多,贵在坚持。教师要时刻牢记做个“有心人”,自觉挖掘数学中的情感因素,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握时机,使数学教学闪现出情感体验的熠熠火花,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好数学。

3. 引导反思,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反思即为反省,思考。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习,当时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判断,对问题认识还不是很透彻。因此,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体验,把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表面认识提升到内在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质疑反思,提出自己的设想;归纳反思,把在当时教学情境中的零散“记忆”,归纳总结。

换位反思,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8篇

一、教师必须将情感投入到教学中

试想如果教师不关爱学生、不尊重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只有欺骗、侮辱和打骂, 这样学生还会敬重教师、佩服教师、配合教师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只有将情感投入到教学中,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理解、尊重、关爱学生, 这样才会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政治教学才会更有效。作为政治教师, 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要做到这点, 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常识、强烈的敬业精神, 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情感, 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不仅要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成长经历、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 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思维特征、思想动态等。总之, “只有爱学生的人, 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调节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根据课程的安排, 将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展现出来, 变枯燥、抽象、难懂为有趣、直观、容易。通过多媒体的使用,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太多, 学生们往往会认为, 它是一门较枯燥乏味的课。倘若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解, 那么, 这门课确实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然而, 如果教师用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 将原本相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诙谐话语, 用绘声绘色的、激情的、艺术性的、煽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用教师的激情带动、点燃学生的激情, 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看来, 要想将思想政治课上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1.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 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管学生的成绩好与差、家境富裕或贫困、行为习惯好与坏等, 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 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出生环境、生长经历、知识储备有差异, 但所有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 教师不但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甚至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那些成长过程中吃更多苦的学生和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 这样的教师才值得学生们尊敬和爱戴。

2.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民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许多教师重知识讲授, 把各种要素参与的课堂教学搞成了独台戏、一言堂。这样最多只能让学生记住一个结论, 难以形成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享有民主,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保证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 对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样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在课内外建立良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

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 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要用新理论、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改变一些落后、过时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陈旧思想。不断地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 教师依然是主导, 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全方位、多层面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上, 营造一种最佳的学习氛围。

摘要:高中学生仍然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 实践证明,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积极鼓励比消极批评、惩罚效果要好得多, 消极心态往往使人失败, 积极心态往往使人成功。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经常性地激励学生, 这样才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时刻有积极的心态。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小鹏.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J].新疆教育, 2012 (8) :168.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9篇

1.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乐意学习的动力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整合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启发。老师要多关注、关心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爱好、特长和优点等,并针对其特点进行适宜的鼓励,引导他们要扬长避短并积极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大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再次创设情境,使他们可以体验情感。人总是会在一定的场合、情境中产生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图片、 画面、声音、音乐等情境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深入其中,从而产生关联此情境的情感体验,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识。

2.拉近师生距离,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是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纽带,情感共鸣是发展亲密无间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在学校,除同学之外,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在情感上最为亲近也是最想亲近的,他们努力想得到老师的喜爱,迫切地想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人选,这是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亲近和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情感吸引力,产生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如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基础。比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进行干巴巴的讲解,缺乏情感的交流,那这堂课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反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满是关心、关爱,进行的必是激情澎湃的讲解,自然会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和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利用自身语言体态赋予课堂教学内容以情感色彩, 教师对学生投以慈爱的目光以及富有激情的手势等,更容易产生师生间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使学生产生快乐的课堂情感体验能力,对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赋予文字语言艺术

原本无声无情的书面文字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加以修饰,就变得生动优美。声情并茂地朗读就是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文章大部分都语言优美,由于应试教育使得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少,像这样的文章,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现代文如此,文言文教授过程中更应该加强朗读的重视程度。学好文言文的捷径就是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其中一部分诗词还应配上音乐进行朗诵,以达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的境界。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方面,首先可以从教授正确的停顿、语调、重音等方面作为视角,使学生体会作品以及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并以此受到感染和熏陶。

4.拓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

课外阅读属于完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语文课程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学生想要掌握更多的内容,学会更多的技能, 就一定要使自身的视野拓展,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像是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周都交流和沟通课外阅读素材,如此不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以丰富, 而且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实现了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和情感的丰富,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健康、 积极,乐观品格以及情感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当努力启发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将阅读笔记写好,激励学生针对阅读素材发表内心的体会,以使学生由实际生活当中有所感悟,最终升华学生的情感。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10篇

高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中乏怕对学科物学理, 除的积极智力的因情素感外也, 是缺物当十分重学要生的对原因学。习有了兴理趣○力, 就学习可。在以学自觉习克的服过困程难中, 培努教昌屯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县红旗学价教生值学的观中, 学的习形无态成论。度是, 使在学并中生促学掌进物握其理中学中科学知识、实验技能, 还是进的吴行运离不思开想情教感育的和培心养理。所教育以, 在都情积操中极学的阶情段感有是意很识有地必培要养的学。生感一、科学中蕴含着人类

优秀的情感品质

教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育好动, 是奇心引科导学着探人究的类开打端开, 了正科是

学的大门, 而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

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学活动中还可以造就人的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因为科学研究和学习都要求人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精神。

由此可见, 学习科学的过程蕴含各种积极的情感, 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

二、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 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意志品质,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 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 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l.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 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 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 对小孔成像的解释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 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 既可以造福人类, 又可以毁灭世界。通过对核能的讲解, 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中充满了美, 科学与艺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在中学物理课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 如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 这不是简单地为了提高成绩, 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言传身教, 培养情感。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 教师要寓教于乐, 给学生鼓励,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其次, 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完善自己人格, 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 同时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数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 数学 情感教学 应用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知情交融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情感教学是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学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那么应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把数学教学内容情感化-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这些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如数学学习中涉及到的许多符号,四则运算中的"+、-、×、÷",比较大小的 "<、>、= " 号,还有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等等,这些符号都讲究上下左右对称,如 果书写时 不注意它们的对称性,错写漏写都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美。

二、 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数学考试能考高分,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鼓励,可觉得学数学没意思,太枯燥,数学课快乐不起来。这些学生在数学上智力是优秀的,情感却是空白的,哪里还谈得上对数学的热爱、自主的探索和终生学习数学呢?

作为数学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要善于运用情感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对厌恶数学的学生多一份耐心;对害怕困难的学生多一些关怀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心灵上感受到课堂合作的快乐、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交织中,才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三、寓教于乐—联系生活世界,引发学生的快乐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的生活实在太远,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这些知识往往是书本上的,使学生感到枯燥,抽象和难学。而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奠定心理基础。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为此,我们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打破现有教材的束缚,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中,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1、教师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只有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使师生成为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情感的交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关系协调融洽,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须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变换更新教法,调节学习情绪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教师应该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选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一)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新授课,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指导作业、练习不同的授课方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效率。(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对于代数部分的内容,有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把重点知识写在黑板上,可能效果更好。而对于几何部分,可选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直观的视觉感知取代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符号,分解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12篇

一、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 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 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 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对此, 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等等。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 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 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 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 进而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 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二、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 不仅受到认识因素的影响, 而且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其中蕴涵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 而信其道”。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 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 为此, 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 多角度观察和分析, 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三、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 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 让我们认识到, 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 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 灵活把握契机, 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 如:我们是数学天才, 我们有学数学的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 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 让老师都吃惊, 引来一片赞许, 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 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

上一篇:电力营销技术下一篇:小儿重症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