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评价指标

2024-07-08

EVA评价指标(精选10篇)

EVA评价指标 第1篇

一、EVA指标的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的税后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有所区别。按照其在西方会计制度中的涵义,税后净营业利润相当于我国的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利息收支差额以及营业性投资收益之和,当然还应扣除所得税费用。投入的资本总额则相当于计息债务和权益资本。其次,EVA指标应该反映企业的非财务活动,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短期行为,鼓励管理层采取可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方案。比如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和品牌的建设和维护等等。再次,EVA指标是从股东角度定义利润。只有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只有带给股权资本的资本回报大于或者等于其机会成本,管理层才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因此,通过EVA业绩评价指标可以调和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但是,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真实情况的反映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扭曲”,主要表现在根据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低估了公司的业绩。从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站在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角度,更需要精确地、客观地衡量公司的业绩。因此,依据现行财务报表数据计算EVA指标时,应做会计调整。

二、计算时通常涉及的会计调整事项

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在以营业利润为起点计算EVA指标时,通常进行的调整事项主要包括:

(一)各项准备金。

对于经营者而言,准备金的提取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扣除的准备金是以前投入的资金,同投入的其他资金一样,也要求相同的回报;对于监管者而言,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引起对营业成果的不真实反映,如果扣除准备金,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者的经营成果,会低估企业的投入资本,扩大企业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差距。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已经在营业利润中扣除的本期计提的准备金调整加到营业利润中,同时将已经在资产总额中扣减的本期和以前期间计提的准备金调整加回。

(二)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项目包括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但是,汇兑损益是管理层不可控的和正常经营以外发生的损失或者收益,不做调整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从而影响对管理层的业绩评价;利息支出作为债权资本的成本,属于资本成本的一部分,应该包括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该将汇兑损益从营业利润中剔除,作资本化处理,并考虑以前年度资本化的累积影响,调整所得税的影响。同时,将利息支出调整增加营业利润,并考虑对所得税的影响。

(三)无息负债。

EVA指标的计算公式中,投入资本总额是指自有资本和债权资本等有偿资本。其中债权资本主要包括短期贷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需要支付成本的债务,但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付费用等不承担资本占用费用的无息负债。因此,在计算EVA时,应将无息负债从债权资本中剔除。

(四)员工教育与培训费用。

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将员工教育与培训费用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会低估当期的EVA指标,影响管理层对教育培训的投入,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本年度的员工教育和培训费用资本化,计入投入资本总额,按其金额调整加到本期营业利润中,同时摊销已经资本化的员工教育和培训费用。

(五)研究与开发支出。

现行会计准则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计入损益,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这样做会使企业的EVA指标发生较大波动,影响管理层对研发项目投入的积极性。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研究阶段的支出也予以资本化,并在一定的受益年限内摊销。具体处理过程与员工教育与培训费用类似。

(六)在建工程和非营业性现金。

在建工程在建成转为固定资产之前,不会产生与资本成本相匹配的收益。非营业性现金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溢余,它们均有暂时退出经营活动的特点,但又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产。如果将其计入投入的资本,必将低估EVA,不利于客观反映管理层的经营成果。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其从投入资本总额中剔除。

(七)非营业性投资产生的收益。

非营业性投资产生的收益,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性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之外的收益,比如投资股票或者衍生产品产生的收益。而EVA计算公式中的净营业利润是指扣除了所得税之后的“营业利润”,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是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收益,是可以持续获取的收益。所以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其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剔除。

(八)商誉。

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商誉是企业合并形成的。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时,如果是吸收合并商誉在账表上都会反映,如果是控股合并则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其会计处理方法是至少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则计入当期损益。但按照EVA的理念,商誉也是投资者对被合并企业投资的一部分,要求有相同的回报,而且商誉一般使用寿命无限,应视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本期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调整加到营业利润中,同时将以前年度和本年度已经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调整加到投入资产总额。

(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栏列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种未实现资产利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会扩大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距,高估或者低估管理层的经营成果。因此,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而且按照这两类资产现行的公允价值与取得时的公允价值正差额调减投入资本总额,负差额调增投入资本总额。

(十)少数股东权益。

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EVA,其关注的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即管理层是否为股东创造财富。因此EVA指标应从企业整体、从全体股东角度去评价管理层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计算EVA指标时,应将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加到投入资本总额中。

(十一)递延所得税。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因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而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会减少和增加未来期间的所得税,从而造成未来期间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差异。而按照EVA理念,唯一能从企业扣除的税款就是企业当期缴纳的税款,而不是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或者不应缴纳的税款。因此在计算EVA时,如果当期递延所得税增加则调整增加税后净营业利润,反之则调整减少税后净营业利润。同时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资本总额中扣除。

三、EVA指标的计算公式中各个变量的确定

EVA指标的计算公式中涉及到的变量有三个: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对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经营业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但调整没有统一的模式。在实务操作时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同时分析所做的调整能否使EVA的计算结果更公允、更可靠地反映经济现实,能否促使管理层站在股东的角度决策。例如,在调整研发支出事项时,不仅要考虑本期的影响还要考虑以前期间资本化金额对本期的影响,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调整成本,而且在调整时间上管理层与股东会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研究开发支出所占比重不大的企业,可作简单调整,但对于成长期、研发支出大幅波动的高科技公司来说,准确的调整则是必要的。

EVA评价指标 第2篇

关键词:战略绩效;经济增加值;指标整合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很多企业的评价体系仍未脱离单一的财务型指标体系。目前,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有平衡计分卡(BSC)、经济增加值(EVA)和关键绩效指标(KPI)三种体系模式。

一、三种战略绩效评价体系(BSC、EVA、KPI)的理论简述和比较

1.BSC的理论简述和优缺点

BSC是现代企业绩效考评和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石,由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发表的《平衡记分卡:提高绩效的衡量方法》的文章,标志着该理论的诞生。BSC作为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其测评指标主要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它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三个重要的非财务性指标。

BSC的四方面指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并最终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财务结果相关联,通过四个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来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

BSC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新型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并成为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桥梁。但是,BSC包含四个维度的指标,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和注意力,在指标创建和量化方面对企业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关键指标的提取难度很大,实施成本较高。

2.EVA的理论简述和优缺点

EVA业绩评价系统是美国Stern-Stewart公司所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行为准则,其核心思想是: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应被认为是为股东创造额外的价值。该指标是对剩余收益进行适当调整后的经济价值指标。

Stern-Stewart公司提出的EVA所具有的“四M”概念,即评价指标、管理体系、激励制度以及理念体系,使得EVA不仅仅是一种绩效评价指标,更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还可用于资产定价,资产重组,效率评价等方面。

EVA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上,考虑了资金成本,真实反映企业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使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一致,也将股东利益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但是EVA的指标从本质上讲仍属财务性指标,不可避免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的弱点,“前瞻性”的缺乏将大大增加企业对未来预期的难度,容易造成管理者的短期决策。

3.KPI的理论简述和优缺点

KPI是通过对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提炼出的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战略挂钩,企业应当只评价与其战略目标实现关系密切的少数几个关键绩效指标。SMART原则是确定KPI时的重要原则,即具体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工作相关性、时效性。

KPI是对公司关键成功因素的提炼和归纳,将结果指标与过程指标有机结合,而且避免了因战略性目标本身的概括性而造成的传递困难,给每个部门和个人传达了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导向,使各级管理者意识到本部门在企业战略实现中的位置和职责。但是由于KPI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内在联系,因此还不能跨越职能障碍,而且并非所有事情都能轻易通过数字来衡量,因此绩效评估的结果并不会总是很清晰。

综上所述,BSC、EVA和KPI三类指标体系都比较成熟、各有所长,但各自也都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因此建立一个更具有实用性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一个较好的选择是将三者有机结合,互取所长、补所短。

二、整合BSC、EVA和KPI三者的整体设想和思路

建立与完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设想是:借助层次分析法的分层思想,以EVA为核心,以BSC为纽带,将BSC的四个不同维度看作是KPI的主控因素,选定关键绩效指标,进而建立一个多方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对企业实施一种结果驱动的管理,既能代表股东利益,又能与企业的战略紧密结合,成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类评价体系的整合思路为:首先,将EVA作为核心指标,因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其次,利用BSC的基本原理与层次分析法,把一系列与创造EVA密切相关的主要程序互相联系起来,在这些程序中发现影响EVA的关键因素,形成主要绩效评价指标,并据此实现对企业战略绩效的评价和实施有效的反馈。EVA与各项主要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有着因果关系的金字塔,EVA作为反映综合绩效的指标位于金字塔的顶部。企业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构成了金字塔的不同层次,而在企业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财务结果位于这一层因果关系的终点,企业在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方面绩效的改善最终将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

在整合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关注五方面问题,一是系统全面性;二是价值相关性;三是科学实用性;四是核算统一性,五是评价的成本效益。

三、整合后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关键战略绩效指标的选取建议

1.财务方面评价指标的选取

财务指标,即企业的产出:如资本报酬率、现金流、项目盈利性等指标。具体来讲,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类指标:①偿债能力指标。这一类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②盈利能力指标。这一类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资本报酬率、经济附加值、每股盈余、市盈率、现金流量等:③营运能力指标。这一类的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④发展趋势指标。这一类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率等。

2.顾客方面评价指标选取

顾客方面的业绩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和顾客获利率。只有顾客满意度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也才有可能使顾客获利率不断提高,其中,顾客获利率是顾客方面业绩评价的落脚点。具体讲,顾客满意度中,顾客保持率和顾客获得率是反映顾客满意度的两项重要指标;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上出售产品或服务所占同类产品或服务的比重,市场占有率高则好,同时,也要运用相对市场占有率来反映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高低状况;顾客获利率,是指企业从顾客处获得利润的水平,然而,并非企业成功地保留顾客、获取新顾客和使顾客满意,就能够保证企业从顾客处获取利润,因此,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满足每一位顾客的需要,而应充分关注重要顾客,将有限的营销资源用在能为企业创造80%利润的关键顾客身上。

3.内部流程方面评价指标选取

内部流程是企业进行业绩管理的重点,顾客满意、股东财富的增加都要从内部流程中获得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的流程再造,主张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彻底的改善。因此,建立质量评价、交货效率、售后服务等关键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将短期经营过程融入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过程。此类指标与其他非财务方面的业绩评价不同,其重点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费,因为生产经营过程的所得就是通过产品销售取得的利润,这在财务方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中已充分体现出来了。

四、结语

EVA评价指标及其改进与创新 第3篇

一、经济增加值 (EVA) 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势与缺陷

(一) 经济增加值 (EVA) 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以“利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如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EVA作为评价指标的主要优势有:

1. EVA指标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

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 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 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

2. EVA指标避免了传统指标体系的相互冲突和不协调。

大多数企业需要利用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利用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评价战略计划, 用边际毛利润或现金流来评价一个产品或生产线的获利能力;用资产报酬与目标利润相比较来评价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财务部门则通常用投资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部门经理的奖金一般是基于利润计划是否实现, 一年兑现一次。这些不统一的标准、目标和术语导致了计划、战略实施以及决策的混乱。EVA管理体系的实施, 避免了现有指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不协调。

3. 使用EVA可以实现企业增长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

多年以来, 很多企业奉行的是一种注重销售额或市场份额, 注重总资产和总产出的规模导向战略, 恶性的价格战已经使这一战略走到了尽头, 迫切需要转变观念, 实行新的价值导向战略, 即通过设立新的指标体系, 来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以使企业价值包括股东的价值最大化。

(二) 经济增加值 (EVA) 的缺陷。

1. EVA是多项因素综合的结果。

与以前利用各种财务指标 (如净资产收益率) 进行业绩评价相比, EVA无疑有其进步性, 但在追根溯源方面, EVA也确实有所不及。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 EVA本身是多项因素综合后的结果数据, 这样的结果不能顺利地帮助相关部门找出经营无效率的原因。比如, 利用杜邦分析系统可以将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层层分解, 最后找到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而对EVA进行分解之后, 还是要落实到传统的现金、应计项目中等, 其独特的权益资本成本项目和复杂的会计调整项目很难作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的依据。

2. 可变因素较多, 影响了EVA的客观性。

EVA的计量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无法反映资产真实收益水平;对收益的扭曲程度因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资产结构、投资周期和折旧政策有所不同, 如采用直线法折旧时, 使得大量新投资公司反而比旧资产较多公司的EVA低;不能用来比较公司间的实际盈利能力;不同时期的资本成本是EVA等式中最不稳定的变量, 使得经理人无法控制风险。

二、对EVA的改进与创新

(一) 剔除相对价值。

在评价企业业绩时, 要剔除相对价值。为了正确区分企业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我们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与消费者和厂商的活动为社会创造绝对价值, 与债权人、债务人和股东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融入必须的资金。因此, 我们可以将企业的总资产分为净营运资产和净金融资产。净营运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创造绝对价值的资产, 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 我们只需要考虑该部分资产的价值创造情况, 从而达到评价企业绝对价值增值的目的。

(二) 选用相对数确定EVA指标。

为了克服EVA不能进行不同规模企业间的比较这一缺陷,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采用相对数的指标, 选择调整后的经营利润作为分子, 分母选用净营运资产, 从而实现对企业利用净经营资产创造价值能力的精确评价。

(三) 采用平衡指标体系。

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 不仅要考虑EVA这类指标, 还要考虑到包括与公司长期效益紧密相关的非财务指标, 形成一个平衡体系。平衡指标体系可以从客户指标开始, 到内部运营指标、创新指标再到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可以是EVA、公司利润、每股盈余等指标。将EVA作为股东价值衡量的终极标准, 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并最终指向价值的创造。

(四) 基于资源利润 (RMA) 模型的EVA创新。

创新EVA模型的基本思路在于:设计一个能够将经济绩效与市场价值直接对接并考虑时间序列 (这样可避免陷入观察期过长或过短误区, 3-5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期间) 的模型来超越财务、会计、微观经济学和战略范围以期能将上述各种信息有效整合起来, 这就是资源利润模型。资源利润概念排除了公司通过采购获得的非差异性投入, 是一种与价值创造相连的某一期间企业内部回报率, 可将其界定为“资源利润=经济利润÷消耗的经济资源”。其中, 经济利润是在“净盈余”基础上计算的会计利润, 该标准包含了企业考察期账面价值的所有变化;消耗经济资源的含义是“净产出”, 该指标衡量公司拥有并控制的经济资源, 对这些经济资源的拥有、控制是公司在生存基础上形成竞争优势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资源利润核算 (RMA) 的目的是将战略思维应用于个体公司层次研究。在某公司市场范围内, 公司赚取的回报是其保持资源高效运用能力和相对竞争优势的函数。

基于资源利润 (RMA) 提供了一种将与企业融资相关的资本和用于实施战略的资源相分离方法;通过保留公司账面价值过去差额, 避免了将过去绩效和当前绩效因素相混淆;同时, RMA代替了EVA差额概念, 使其与净盈余核算相一致, 将战略分析价值与市场价值更加紧密直接地联系在一起。

摘要:经济增加值 (EVA) 作为一种较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机制, 与传统以“利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有很多优势, 但是其理论设计存在的缺陷、实践应用面临的困境, 成为其创新改进的内在需要。本文就EVA评价指标改进与创新提出了一些看法, 以完善企业价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进而激励企业管理者。

关键词:EVA,评价指标,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小军.基于EVA创新的企业绩效通用价值计量模式[J].财会月刊, 2011, (7) .

基于价值导向的EVA业绩评价体系 第4篇

“我们是一家海归人员发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最近董事会考虑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业绩评价体系,创业投资方代表建议我们参考EVA体系,请问专家EVA究竟与财务指标以及上期介绍的平衡记分卡有什么区别?”

——根据2005年12月16日山东XX生物科技公司刘先生(化名)来信整理

济增加值(EVA)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实业界率先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它有效克服了传统业绩衡量体系的最大缺陷,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相一致,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EVA 指标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即: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基于会计利润,但又不同于会计利润:首先,它是减去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其次,它对营业利润进行相应调整,调整项目有三类共160多项,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5-15个最重要的项目。

经验表明,EVA堪称最为准确的企业业绩衡量尺度,不仅适用于在固定资产方面投入巨大的传统企业,对于那些引领新经济的高科技企业意义更为重大:首先,新兴科技企业的显著特点是他们具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当期“利润”,也缺乏固定资产,而EVA方法在早期就能够揭示公司未来的巨大价值,比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方法更为现实和直接;此外,EVA 评价体系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期内摊销,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有效地减轻了传统会计报表对科技投入情况的失真反映。

当然,EVA并不只是单纯的业绩评价工具,它也是重要的管理工具。围绕EVA 建立的管理体系可以改变企业文化,改善企业内部每一个人的工作环境,帮助管理者为股东、客户和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

说明:

EVA的资本化价值=EVA/加权平均资本成本;COV= EVA的资本化价值+投资成本;

未来增长价值是科技创业企业吸引投资人的主要卖点,FGV主要来源于对企业现有产品市场成长性的预期和对企业自身(如研发和管理团队)素质能力的预期。

资料来源:龙图(中国)投资策划研究机构

嘉宾点评

EVA 的价值导向更受风险资本的青睐

基于EVA指标的并购绩效评价探讨 第5篇

其一, 用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 使得会计利润与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真实情况的经济利润产生了偏差。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计算, 都是以利润表为基础, 未考虑资本成本。EVA指标弥补了传统指标的缺陷, 注重资本成本是EVA的明显特征。由于考虑到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 EVA体现了公司在某个时期真正创造或损坏了的财富价值量。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指标来衡量, 许多公司都是盈利的, 但实际上只有当净利润大于全部资本成本时, 才是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 否则是在损害股东财富。通过对EVA计算的调整, 可以发现EVA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 EVA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 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其二, 降低了会计指标的可操纵性。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容易受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选择等的影响。另外, 由于经营者和所有者信息不对称, 经营者容易利用自己掌握的更多信息来操纵经营利润, 致使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EVA通过对按照GAAP计算的会计数据进行的一系列调整, 消除了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由于会计准则所导致的会计数据不合理的现象, 使调整后的数据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真正的经营业绩。

其三, 最大限度避免决策次优化。EVA能够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 尽可能避免决策次优化。因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切决策的目标, 衡量股东财富的度量标准应当是市场价值, 而完全采用市场价值来衡量股东财富在操作上十分困难。EVA由于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市场价值的同时, 也兼顾了会计数据的习惯性, 从而在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避免采用相对值指标带来的决策次优化问题, 更加真实地反映股东财富的变化, 对于投资者和股东而言更具有参考意义, 是一种较好的价值评估方法。作为新的财务衡量指标, EVA具有独特优点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财务报表的数字可被人为操纵, 使EVA计算存在漏洞。虽然EVA在计算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但EVA仍然是计算得出的数字, 其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但这一确认方式本身也存在着漏洞, 如为了提高公司的EVA, 管理者可以通过安排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来操纵利润, 达到增加短期经营业绩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EVA并不能识别和杜绝所有粉饰报表业绩的行为;EVA偏重财务结果导向, 不能解决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经营业绩问题。EVA是一个结果指标, 只能反映行为的结果, 而无法反映行为过程的有效性, 但这也是所有财务指标的通病。虽然EVA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可以通过和相关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法进行弥补。

二、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并购绩效的建议

其一, 强化并购后的整合。并购整合是指调整公司的组成要素使其融为一体的过程。企业实施并购后, 整合工作十分重要, 其对EVA反映企业价值的增加值计算有很大的影响。并购行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 涉及到公司的资产、业务、组织、人员、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整合。如果整合得好, 并购的积极效应就显著, 如果整合得不好, 并购效应就不明显, 甚至给公司带来价值损失。并购整合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战略的执行。其中包括不能很快建立有效的领导层, 容忍领导层混乱的局面;并购各方对并购后的走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虽然仍将业绩增长作为并购的首要理由, 但却给予成本协同过多的关注;参与并购的公司经常不切实际地认为并购交易的完成就是并购的成功完成, 而实际上并购后的整合才是刚刚开始;忽略整合上的困难, 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对于并购中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因此, 对企业而言,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是企业并购效应得以体现重要保证。并购必须按照企业制定的战略进行, 上市公司应该多管齐下做好并购整合工作, 提高公司并购整合的成功率。此外, 还要注意把握好并购整合的度。并购整合并非把目标分拆完全融合到并购中, 而是根据并购类型、并购双方的具体情况, 如双方产业关联度、地域重合性、人力资源状况和市场状况等, 做到宜合则合、宜分则分, 才能巩固和提高整合的成效。

其二, 创造完备的资本市场体系。EVA评价法对市场有效性有较高要求。半强式或强式有效市场是EVA计算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 其发挥了资本市场的内在功能, 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公司并购的运作环境, 其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并购绩效的好坏。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证券发行的数量、价格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确定。因此, 资本市场对于信息的反馈功能还相对薄弱, 这就使得投资者不能根据股票价格的走势来准确判定当前或者未来的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即不能准确的判定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这就使并购方不能准确根据股价判断出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 有可能出现非等价交易, 从而对并购绩效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完全有效市场中, 企业的所有公开信息均能通过股票价格反映出来。企业的真实价值可以通过股价信号有效地传递出来, 也可以准确地获得或计算出企业的权益价值和权益成本数据, 而这些正是影响EVA反映价值创造效果真实程度的重要因素。

其三, 多种评价方法结合。由于EVA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 所以单独用EVA评价并购绩效, 并不完美。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 EVA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可辨认资产, 并以现金流的形式综合与价值创造相关的风险和市场预期,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无形资产、非财务因素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EVA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企业。EVA指标对我国企业而言是一项新兴的业绩评价指标, 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上市公司在使用该指标, 由于还没被纳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规范, 企业也无法利用EVA指标来进行股票分析和决策。我国证券市场上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会计盈余指标, 这些传统指标已经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 新的指标难以取信市场。因此, 将EVA与其他会计指标结合来评价并购绩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每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条件允许及客观上对并购绩效测量结果要求精确度较高的情况下, 就应当交叉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综合测定并购绩效。将EVA与传统企业价值评价指标相结合, 就可以使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市场价值得到良好的统一。

其四, 避免政府干预。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 一直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政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颇多。政府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亏损和解决企业职工的就业问题, 从而把并购对象局限于效益差, 亏损严重的企业, 而不管是这样做是否会损害并购方的利益。出于避税的考虑, 推动优势企业对亏损企业的并购。这样许多优势企业在这种政策性的并购中, 处于被动地位, 其结果是使得自己的企业绩效大幅度下降。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 又是政策的执行者, 造成企业的并购行为成为政府的行为。有的地方政府还违背市场价值规律和等价原则, 来决定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是否可以由另一个企业无偿取得或者是非等价取得, 这样就使得企业并购失去了公平的市场条件, EVA指标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应用环境。因此, 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管理者, 面对并购活动, 一方面要作为调控者和产权的维护者介入公司并购活动, 鼓励和引导并购交易创造价值。另一方面, 应当放权于企业, 让企业自主以效益为根本原则, 筹划并购事宜。政府应会同立法机构制定有关经济法律, 对并购行为的法律界定加以明确, 为并购行为创造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的秩序化法律环境, 防止恶意并购、盲目并购、市场垄断的出现, 尽可能地处理好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关系。

其五, 确定正确的并购动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分离的, 这就导致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而不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其并购行为是为了保壳、投机等诸如此类的目的, 而并非是从公司的经营战略角度考虑的。其期望通过并购, 以在短期内注入优质资产, 从而达到迅速优化公司财务指标的目的, 并通过概念题材的炒作在股票二级市场获取投机收益。而真正有效的并购行为应当立足于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 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为目的。要真正在并购中获得收益, 就必须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进行并购。不合理的治理结构以及管理者的代理等行为容易造成错误的并购动机, 从而达不到应有的绩效。因此, 要提高并购绩效, 就要首先从动机入手。这样, 才能使EVA指标更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增加值。

参考文献

[1]李善民、朱滔:《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兼论影响多元化并购长期绩效的因素》, 《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1]李善民、朱滔:《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兼论影响多元化并购长期绩效的因素》, 《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的新指标—EVA 第6篇

因此,寻找和探索一套可行、有效而又具操作性的业绩评价体系,成为市场参与各方包括公司所有者及公司经营者的重要目标。同时,革新传统的业绩考核体系,这对于我国企业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具有深刻的意义。一套崭新的企业业绩评估标准———经济增加值(EVA),正在国内逐渐兴起。

EVA对传统的会计计量和激励机制进行了许多创新和突破,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改变管理者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EVA的基本涵义和计算方法

EVA的计算来源于传统的会计方法,但与传统的会计指标不同的是,经济增加值是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综合考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创造情况。

EVA的计算中,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全部资本成本则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和调整后的资本占用的乘积。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

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由以上公式可知,EVA的计算结构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衡量的是公司的运营盈利情况;资本占用是一个公司持续投入的各种资本,如债务、股权等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反映的是公司里各种资本的平均成本。

EVA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消除会计方法中一些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部分,突出核心业务,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一)税后净营业利润

税后净营业利润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部分,也就是销售收入减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后的净值。因此税后净营业利润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

除此之外,尚需对会计报表科目进行会计调整因素有:

1一次性支出但受益期较长的费用,予以资本化处理,如研发费用等。调整方法是将其从税后净利润中剔除,作资本化处理,并按受益期摊销。

2各项会计准备,不反映企业的真实损失,易于被管理层操纵,不予扣除,按实际损失额计算,计入相应的会计期间,在扣除税的影响后,加回到税后净利润中。

3递延税金,不反映实际税务支出,不予扣除。

(二)资本占用

资本占用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其中债务资本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不包括应付账款等商业信用负债。股本资本不仅包括普通股,还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因此资本占用可以理解为公司的全部资本减去商业信用债后的净值。

同样,计算资本占用也需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调整,以纠正公司真实投入资本的扭曲。比如在建工程,由于其收益在未完工前得不到反映,因此,在计算资本占用时,应把在建工程从当期资产总额中扣除,不作为当期资本占用。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EVA的计算通过引入资本成本率不仅体现债务的成本,还反映了股东投入的机会成本和对投入资本的回报要求,体现对资本使用效率的考量。因此,公司整体的资本成本率是债券资本和股权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占总资本比例)×(1-税率)+(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占总资本比例)。

作为考核工具,EVA考核体系中应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资本成本率值,在三年内基本保持不变,使EVA值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又能排除资本成本率变动带来的数据不可比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见EVA值是一个高质量业绩指标,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以EVA为基础建立的业绩考核体系,导向明确,简捷使用。

在引入EVA之前,公司内部各部门往往通过争取资源,增加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来实现销售额和利润等指标。而采取EVA及其贡献值来衡量这些部门的业绩后,由于考虑了资本的成本,很好的避免了盲目投资和随意的资本占用行为,促进了资本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这种基于EVA的业绩考核体系,还有利于投资决策制定和投资责任的落实。EVA的衡量为制定任何决策提供了统一标准,即只有有利于持续增加EVA的决策才是正确的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EVA作为考量的最终标准,不仅避免了不同标准带来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使“谁投资,谁负责”的投资责任得以落实。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目前EVA创造能力和战略规划,设计不同的价值提升策略,一是对现有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处置不创造价值的资产;二是调整现有资源配置,改善现有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三是对投资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项目,可加大投资规模,提高总体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

EVA评价指标 第7篇

(一) EVA概念

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 译为经济增加值, 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1989年斯特恩·斯图思特 (Stem Stewart) 提出时引起了全球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自此EVA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EVA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增加值等于公司税后净利润NO-PAT (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 减去全部投入资本成本WACC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后的余额, 这里的投入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的资本成本, 也包括股东资本的成本 (机会成本) , 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ROIC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是投资资本回报率。 (ROIC-WACC) 称为回报率差。

EVA在企业财务管理运用中最直观的概述就是:企业中的投资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能够从除去企业全部投入资本后所得的税后净利润中得到补偿, 换句话来说, 企业的投资者在投资企业时所赚取的财富至少应该与在资本市场中所进行的与投资企业相类似的经济活动所获得收益率相同。

(二) EVA的优越性

1. EVA业绩评价方法关注资本成本

EVA考虑了企业中所有能够带来经济利润的投入资本, 除此之外, EVA还能够对企业管理者的一些短期的经济行为, 通过对企业所占有的资本的使用情况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进行相关的调控, 促使企业的管理者站在企业的投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2. EVA业绩评价体系能真实反映股东价值

EVA业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EVA为正, 说明业绩在当期真正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EVA为负, 说明公司毁坏了股东的价值。

3. EVA业绩评价体系能使资源有效配置

EVA兼顾利润率和资本占用率两种因素的影响, 利润率高EVA不一定就高, 但EVA高利润率一定会高。

二、EVA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EVA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EVA在我国应用并不普遍

目前EVA只适用于有限范围的国有企业, 而在金融企业、周期性企业和新成立的公司中无法适用。

2. 与公司现有经营激励机制不相容

在我国的企业中使用EVA时进行财务管理时, 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薪酬的制定, 应当考虑到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对管理者的奖励和惩处之间的平衡等, 而且要使企业的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

3. 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转换不够彻底

国资委EVA考核的实施, 是从重利润到重EVA的转变, 从目标管理体系到价值管理体系的转变, 这种观念的转变势必会使得EVA在企业中的实施受到一定的影响。

4. 我国企业开展的EVA培训效果不明显

由于EVA考核是2010年正式开展, 目前国内缺乏指导我国企业应用EVA的权威和专家。

(二) EVA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

EVA的常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 与我国资本市场有所不同,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的较为缓慢, 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仍较为弱, 这样就会使得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使用EVA进行数据运算存在很大的困难。

2. 我国国企自身的局限性

我国国企基本上是一些垄断行业, 涉及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危和国计民生, 国企不但要能够实现一定的利润, 还要能够使国家的经济秩序得到巩固。从这一点上看, 其生产保障指标高于财务业绩指标, 也就是说政治任务高于财务指标, 可见这一点直接影响到EVA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EVA自身的局限性

(1) 资本成本较难确定

在EVA模式中,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考虑了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股票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不能充分反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价值。中国企业很多是大型企业集团, 包含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更涉及到多个行业,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所有资本的WACC会造成EVA考核的不公平。

(2) EVA没有操作性强的测算体系

计算EVA时需要对若干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到目前为止, 计算EVA可做的调整已达到200多种。这样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中计算EVA的困难增加, 使EVA的使用受到阻碍。

(3) EVA没有反映非财务指标方面的内容

EVA仅仅反映的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 它主要还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调整计算出来的货币量指标, 是财务评价体系, 没有考虑财务指标之外的因素, 而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很大。EVA只能对全要素生产结果进行反映, 不能够较为针对的对某些特定的因素进行反映, 这样就不能确立出影响企业业绩的具体因素, 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

三、完善我国应用EVA的建议

(一) 规定统一的会计调整项目

只有统一了调整项目, EVA指标在我国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所指定的标准应当符合下面的两点:所做出的调整能否对企业未来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整方法是否简单易行, 能否在我国企业大范围的推广使用。EVA的调整成本与调整事项数量和调整事项金额要有直接关系。

(二) 适时地将EVA指标与一些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我国企业在导入EVA指标评价方法时, 可以适时地将EVA指标与一些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如市场份额、单位产品成本、客户满意度等。虽然这些指标不是财务指标, 但是与企业未来是否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三) 注重对企业人员进行有效的EVA培训

实施EVA考核过程中培训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对EVA的培训应注重中高层。其次还应当将企业的培训范围进行扩大。对于企业中重要管理部门, 例如:财务部, 预算部等要作为最先培训的对象, 并且对这部分的管理人员的培训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 然后再对企业中的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EVA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如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 就应侧重EVA的资本成本理念、EVA指标的影响因素、EVA指标的提升思路等内容。应丰富EVA的培训形式。

(四) 创立一种新型的“EVA综合计分卡”

企业可以依据EVA进行财务分析, 从中寻找到影响EVA的指标, 然后将这个指标与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指标或者是非财务指标相联系, 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综合积分卡”, 并且以EVA为主。企业的发展均按此进行, 进而让企业在未来所能够进行的发展和所得到的利润都围绕EVA展开。

(五) 选取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资本成本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所选取的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相关的计算, 就可以基本确立企业的资本成本。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所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详细地披露各个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等方面的五类标准值, 这五类标准值分别是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企业可以标准值为基础, 再依据企业对未来发展所作出相应的规划等, 对企业中不同类别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相关的确立。

(六) 建立适用EVA的制度机制

EVA评价指标 第8篇

关键词:EVA (经济增加值) ,计算,优势,运用

一、E V A的定义

EV A (Econom ic V alue A dded) 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 是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Stern Stew ard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业绩评价指标, 是基于剩余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价值模型, 它是全面衡量企业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EV A体系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它的评价指 (M easurem ent) 、管理体系 (M anagem ent) 、激励制度 (M otivation) 以及理念体系 (M indset) 。

二、计算方法

(一) 国外计算方法

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与资本市场存在着差别, 在计算时, 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根据我国的会计制度结合国外的制度, 具体调整。

(二) 国内计算方法

1. 会计调整。

税后净营业利润 (N O PA T) =营业利润+财务费用+当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年计提的坏帐准备+当年计提的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当年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期货收益-EV A税收调整

EV A税收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税率× (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准备-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约当股权资本=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算EV A的资本=债务资本+股本资本+约当股权资本-在建工程净值

2. 资本成本率计算。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 (股本资本+债务资本) × (1-税率) +股本资本成本率× (股本资本/股本资本+债务资本)

3. 债务资本成本率。

债务资本成本率为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4. 股本资本成本率。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 ET A系数× (市场风险溢价)

三、E V A相对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势

(一) 相对于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的优势

EV A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在任何一个年份的经营情况, 而FC FF则难以通过企业实际的与预计的现金流之间的差别来了解企业投资资本的情况。因为FC FF在计算时, 企业要对每一年的自由现金流进行估计, 那么企业在任一年度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或流动资金方面随意的投资都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进而影响企业的折现值, 所以管理者很有可能会为了改善企业某一年的现金流量而推迟投资, 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而EV A估价法仅确定单一时期的预计EV A, 有效的避免了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企业长远利益的出现, 有与企业价值相关联有便于价值计算的双重优点, 因此EV A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 相对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势

传统的以利润为评价指标来衡量企业业绩时, 会出现经营者为了吸引投资或者逃税而粉饰报表, 操纵利润的情况;而且不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 这样不仅不能准确计算公司的利润, 而且会使管理者忽略权益资本成本, 不重视它的使用。而EV A在计算时, 对财务报表相应内容进行了调整, 它将权益资本 (机会成本) 也计入资本成本, 考虑了基本费用, 同时纠正了会计曲解, 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 进行创新或者建立品牌时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 降低账面利润, 那么管理者就有可能会为了业绩考核而忽略公司的长远发展, 不会考虑公司的体制更新。

四、E V A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将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 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去衡量管理者的业绩和制定他们的激励机制, 而EV A正是这种标准。

(一) 股东方面

1.在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下, 主要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为评价指标, 这有可能会误导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定。如在以净资产回报率为考核指标的企业, 一些利润较高的部门可能会不太愿意作出投资, 即使是一些有吸引力的项目, 因为这会降低回报率;而一些利润较低的部门则会乐意作出投资, 即使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率, 而这两种行为无疑都会影响公司股东利润。在使用EV A的情况下, 会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将股东利益与管理者业绩相结合。

2.将EVA指标与管理者业绩相结合, 建立EVA奖金制度, 当EVA值提高的时候, 管理者和员工的奖金就增加, 起到激励管理者和员工的作用。

(二) 管理者方面

一是对于管理者而言, 将EV A值应用于企业业绩评价之后, 他们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就会有更明确的目标, 即主要以提高EV A值为目标, 而提高EV A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 通过对现有业务的有效经营, 扩大销售, 提高营业收入。 (2) 投资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项目。 (3) 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加速资本回流。

二是在应用时应当注意EV A的局限性, 尤其是EV A信息含量的局限性, 不可过分依赖于EV A指标, 可以将EV A与平衡计分卡结合使用, 弥补EV A对非财务信息不够重视的缺陷。

EV A概念简单易懂, 同时又揭示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本质, 通过EV A管理体系的实施, 企业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制定目标、激励员工, 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财富的创造上去。

参考文献

[1]王敏彦.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2]李梦.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3]王星宇, 范凌燕.对经济增加值 (EVA) 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5:69-71.

[4]刘永幸.企业价值评估的EVA法和FCFF法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1:82-83+91.

[5]刘明.基于经济增加值 (EVA) 的企业价值评估[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09:21.

EVA评价指标 第9篇

关键词:EVA  业绩评价  企业

1 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巨大优势

1.1 采用经济利润可以真实衡量企业业绩。利用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时运用了会计报表的数据,而会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准绳,这就导致以利润表为基础的会计利润并不能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的真实情况。会计利润为正并不意味着企业为股东创造了财富,更不表明企业资本得到保值增值。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当企业的净利润能够弥补企业所投入的所有资本成本,包括债权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时,才说明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EVA比较全面地考虑了资本成本,即投资者期望的投资报酬率。EVA为正,说明公司创造的利润超过了投资者期望的最低报酬,说明公司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1.2 避免了操纵会计利润和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在计算EVA时对会计数据的调整消除了传统会计稳健性原则对利润的影响,消除了管理者对某类投资的顾虑,明确了管理者对企业资本负有的保值增值责任,减少了管理者平滑利润管理盈余的机会。例如会计的稳健性和谨慎性原则要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偏离实际价值较大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然而计提减值准备,只是企业对资产未来产生经济利益的不利预期,并未实际发生。计提减值准备会大大减少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管理者的业绩。这就容易诱导管理者少提或不提减值准备,这样就会传达给财务报表使用者错误的信息。计算EVA时将减值准备从利润表中剔除出去,加到股权成本中去,这样管理者的业绩就不会因减值准备的提取受到影响。

1.3 EVA有利于解决委托代理矛盾,使管理者的决策和股东财富联系在一起,进而使管理人员像股东一样思考问题。EVA还可以有如下表达式:EVA=TC×(ROA-K w), 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EVA:①提高总资产报酬率(ROA),即提高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②降低资本成本(Kw),可以通过改变筹资方法来减少资本成本。③当ROA-Kw>0时,尽可能的增大总资本的投入,当ROA-Kw<0时,尽可能的减少资本的投入。这三种途径都有利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从而使得管理者的目标和股东一致,有效地解决了委托代理矛盾。

1.4 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研发,重视公司的战略型决策,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这就为企业成长增加了后劲,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避免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1.5 可以用EVA衡量各业务单位的业绩 在传统的业绩评价中,往往不同的部门就要采用不同的业绩评价指标。这些衡量指标的不一致,既给业绩评价人员带来计算上的麻烦,也不利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比较。而EVA则可以用于各部门各营业单位的业绩评价,公司各部门的员工目标一致,即增加EVA。这样企业的内部信息交流有了共同的语言即EVA。这样既增强了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又简化了业绩评价的计算工作。

1.6 有利于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建立。EVA体现了价值管理的理念,且EVA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增加EVA,企业的所有员工,管理者,股东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团结合作,积极地追求最好的业绩,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创造企业价值。EVA的业绩评价作用使得员工,管理者,股东的目标达到空前一致。这种团队精神使得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2 我国应用EVA的必要性

2.1 应用EVA是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要求,我国的企业必将融入国际市场,这就需要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与国际接轨,以使其与国际通用方法具有可比性。

2.2 应用EVA可以约束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早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就已经出现,它一直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上市公司股份中不能流通的国家股股东代表事实上的缺位,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的成员实际上都由国家行政干预产生,并被少数人控制。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代理成本的增加,管理者和股东目标不一致。我国企业引入EVA指标,就可以激励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更愿意为股东创造价值,才能彻底解决我国企业大量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2.3 应用EVA可以改善经营业绩,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我国的很多企业经营效率不高,企业发展缓慢。据有关对中央企业的调查显示,净利润为正的企业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企业亏损,但是通过EVA测算却有高于一半的企业是亏损的。因此我国的企业非常有必要改善经营管理,而EVA提供了一种改善企业经营业绩的方法。EVA在我国如青岛啤酒等企业的应用中取得了高于以前年度的业绩。可见,应用EVA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

2.4 应用EVA可以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增强外界对企业的信任。EVA解决了委托代理矛盾,使管理者对股东负责,因为按照EVA理论,只有EVA为正才说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实行EVA系统,经过会计项目的调整后得到的指标,使得业绩指标更加可信,社会上对企业的业绩才不会怀疑,从而互相信任。由此可见,应用EVA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行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妮,等.上市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与公司价值[J].统计与决策,2005.

[2]倪梅林.EVA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2009.

[3]黄文翠.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2007.

[4]倪梅林.EVA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2009.

EVA评价指标 第10篇

EV A (Econom ic V alue A dded) 经由上世纪美国学者Stewart一提出就受到了世界500强的青睐, 尤其受到推崇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华尔街欢迎。相对于传统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而言, EV A不仅考虑了负债的利息而且考虑到股东投入的机会成本。这更符合资本成本效率原则。尽管受到西方的推崇, EV A在我国的应用却一直不温不火, 而理论界对它的研究却已相当成熟, 于是便有了实践跟不上理论的现象。众所周知, 央企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为了提高国家资本使用效率, 注重风险防控,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国务院国资委在第二任期下, 鼓励央企引用EV A考核。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有87、93、100家央企参与了经济附加值考核试点, 从2010年开始, 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宣布央企全面实行EV A考核。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结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通过对央企EV A考核现状的分析研究, 旨在尽力解决该指标在我国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EVA的发展过程与背景

(一) EVA在国际上的发展过程

在上世纪80年代, EV A指标还没有被思腾思特公司 (Stern Stewart&Co.) 以财务管理模式公开提出时, 一批大型的美国公司就开始尝试将EV A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引入公司的绩效管理中, 并将EV A最大化作为公司目标。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 该公司从1987年开始引入EV A指标后, 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EV A值, 结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EV A连续6年以平均27%的速度上升;股票价格也在同期上升了300%, 远远高于同期标准普尔指数55%的涨幅。1991年, EV A正式由思腾思特公司提出后, 基于之前大批美国公司的成功示范, 美国邮政署等其他大公司也相继应用EV A指标, 大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EV A真正走向国际是从1994年思腾思特公司将其改进为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开始的, 最初是欧美国家如法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正式注册使用EV A, 后来又有蒙古、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采用EV A作为价值增值的衡量指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EV A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和青睐。

(二) EVA在央企中的应用现状

据凤凰网2011年针对央企实行EV A效果的一份调查显示, EV A“及格率”仅有41%。总体上看,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V A总体规模有所上升, 2010年达到约2500亿元 (基于三季报的估算) 。而按照国资委的预估, 2010年全部央企将实现约3000亿元。截至第三季度末, EV A为正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仅有41.7%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低下, 全年情况很难出现重大改观。用柱状图说明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的EV A总体规模变化, 如图1所示。

具体到各企业, 2010年前三季度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位居前三甲, 尤其指出的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招商银行 (尚未实施EV A, 数据仅做测算用) 4家的EV A总和占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V A总价值的83%。Á相比之下, EV A表现较差的公司主要有中国铁建、华电国际、中国铝业、中国联通、中国中冶等。如果从价值、成长、稳定三者结合的EV A排序综合来看, 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 上海能源、一汽富维、中国神华、中国远洋、葛洲坝等公司EV A表现良好。具体表现见表1所示。EV A在应用过程中又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据一次针对以央企为主的部分企业发放主题为“EV A实施思路”的书面调查问卷显示, 企业对EV A实施深度试点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存在着广泛的认同, EV A实施呈现个性化趋势。然而, 受访企业在是否具备进行深度试点的能力问题上则存在着较大分歧, 而对资本节约的主要路径、资本成本率的确定等问题, 则有待进一步认识。

以中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其董秘刘文生在接受问卷调查时, 回答到他们的个性化设计有如下方面: (1) 引入了EV A率, 即单位资本创造EV A的能力的概念, 用来弥补EV A的不足, 用公式表示:EV A率=EV A/资本总额; (2) EV A进行考核的力度因不同的业务、公司而异; (3) 使EV A影响各个环节, 特别是基薪, 加大其在兑现环节的作用, 同时, 还创造性地设立EV A分享奖励, 主要面向各子公司的高管, 结果导致一些子公司的高管薪酬比集团高管还多。在实施深度试点的必要性以及能力方面, 他认为EV A作为体系还没有成型。特别是大国企由于内部情况非常复杂, 完全用EV A可能造成新的不适应, 但他认为有必要实施深度试点, 并且应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 建议逐渐引入。此外, 他还表示, 企业节约资本的使用, 主要是从经营活动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着手, 如加快资本周转、处置闲置、低效资产、重组业务结构等等。而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切忌完全市场化, 应主要受到资产 (设备) 对业务的匹配性以及形成原因的影响。

三、EVA在央企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国资委暂行办法实施两年来,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V A总体规模有所上升, 但暴露出的问题依然很多。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两方面:第一, EV A指标本身在央企的应用中水土不服, 尽管国资委对其重新做了界定如将调整项规定为三项等, 但仍不能切合地反应央企的绩效业绩;第二, 央企内部的实际情况抑制了EV A指标的推行, 使其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 如高管选聘机制不合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 EV A指标不与公司利润表里的指标有直接关联关系, 即使利润指标表现良好, EV A也有可能小于零, 即未达到股东的最低风险报酬要求。而我国企业比较奉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且企业家以及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普遍看重报表里的利润指标, EV A指标难免在这样的环境不适应。由EV A繁琐的计算可知, 净营业利润的确定需要考虑很多影响计算的调整项, 而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又存在主观上的预期因素, 综合看来EV A考核指标的计算难度加大, 但相对于传统的剩余收益评价方法却更具有灵活性, 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更符合股东的要求, 不管是在传统的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中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笔者就其灵活性创新地提出了EV A弹性公式。具体分析如下:

(一) EVA指标计算

一是调整项存在的问题。由EV A计算公式, EV A=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的机会成本, 国外在计算时单是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整项多达164项, 这加大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国资委考虑到此情况, 将其调整为三项:利息支出、研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这虽然简化了计算, 但一方面由164项减少至3项, 降低了指标本身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具体行业的特点, 如高新研发的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相比研发费用会相差很大, 这样计算出的EV A差别很大, 更无法以此评判哪个企业效益更高。二是对策。笔者认为, 除了上述国资委规定的三项外, 还应列入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产品营销推广费用等。因为在这个传媒度极高的时代里, 各个企业都会有一些宣传支出, 大至请知名影星拍广告, 小至企业门口的宣传栏。为了更直观的表示销售费用的重要性, 笔者统计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几家央企2011年的年报中的四个数据:利息支出、研发费用、非经常性收益、销售费用。如表2所示.最后一列占比是指销售费用占这四个数据和的比例, 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销售费用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可见之于国资委规定的利息支出、研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这三项而言销售费用也是重要的, 应当考虑在内的。虽然仅从四家企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缺乏说服力, 但利用逻辑判断的方法就可知销售推广支出对每个企业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观察这四家企业的数据, 可知乐山电力的研发费用是零, 也就是未发生开发支出, 这样计算出的EV A指标可能会影响到其与其他企业间的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加入销售费用调整项, 结果会更有信服力。

此外, 国资委应允许不同行业有一定的自由度, 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引入其他调整项。在这方面中国石油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将战略并购费用纳入会计调整项目, 突出了战略对于EV A的导向作用和核心作用, 通过EV A会计调整 (剔除) 的特殊政策, 对那些即使在短期内不能产生符合要求的盈利或价值的目标公司也考虑在内, 同时抓住符合战略目标的、有利于中长期业务发展的投资项目, 这就切合了EV A或股东价值这个根本。

(二) EVA计算的局限性

一是局限性的问题。由EV A公式可知, 该指标的计算值是一个绝对值, 仅能反应资本规模不变时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准确反应资本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资本规模不同时的经营绩效。尽管有些央企已引入了EV A率的概念, 即单位资产EV A=EV A/资产总额, 这样可以比较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 但仍不够全面。二是对策。鉴于上述问题, 笔者引入弹性的概念, 得出一个EV A弹性的公式, 将EV A与高管问责机制联系起来, 即 (ΔEV A/EV A) / (Δ资本总额/资本总额) =[ (EV A2-EV A1) /EV A1]/[ (资本总额2-资本总额1) /资本总额1], 表示资本总额变化1%时EV A变化的百分比。当该结果大于零时, 反应EV A与资本总额同增或同减。同增时, 奖励力度为EV A 2*EV A弹性系数*奖励系数;同减时, 可规定一个弹性系数临界值, 小于该值时, 不进行问责, 大于该值时, 则进行处罚, 力度为EV A 2* (EV A弹性系数-临界值) *处罚系数。当该结果小于零时, 分两种情况, 当分子大于零分母小于零时, 说明资本总额减少了EV A却增加了, 这时可进行奖励机制, 力度为EV A 2**奖励系数;当分子小于零而分母大于零时, 说明资本总额增加EV A却减少了, 这时可对高管进行处罚, 处罚力度为EV A 2**处罚系数。上述奖励系数和处罚系数可由企业自行规定。该方法能更准确的反应央企的经营绩效, 落实高管的激励机制。

(三) 央企高管的选聘机制

一是高管选聘机制不合理的问题。目前, 大部分央企的治理结构不合理, 尤其是高层经理聘任方面。央企的治理往往以国有产权为主导, 股东大会上有决策权的是拥有绝大多数股权的国有大股东, 因此在董事会成员的选举聘任上主要由大股东表决, 小股东无法拥有绝对性表决权, 于是董事会高层的选聘就变得流于形式了。而高层的聘任主要来源于内部行政委任, 甚至与政治地位挂钩, 很少从外部市场上竞争招聘。基于此, 高层人员更注重其在任期间的报表利润指标, 也就是反应在书面上的业绩, 而不会从EV A角度提高国有财富的价值, 实现国有资本增值。二是对策。笔者认为, 国有大央企的高层聘任也应走向市场化, 实行竞争上岗制度, 体现公平原则。并且在高层任职期间, 分析原有的高管绩效评价机制与人事分配激励机制的方式与内容, 制定一套EV A评价体系, 从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角度来评价高管绩效, 决定高管去留, 具体奖惩方法可借鉴EV A弹性公式。

(四) EVA指标的披露

一是EV A未披露的问题。EV A不是国资委或证监会要求披露的内容, 几乎看不到每年的EV A数据。EV A的不透明化使已经推行该指标考核的央企得不到公众监督, 起不到各级政府大众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 各行业企业无论EV A正或负, 都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 也许不要求披露是考虑到EV A的不成熟, 可这其实恰恰阻碍了EV A的推广进程, 难免有些固步自封。另一方面, 由于得不到EV A数据, 影响了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 也就不能有效指导应用实践。目前, 关于EV A的研究的确很多, 但90%的文献都是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因没有企业数据辅政而寥寥无几。二是对策。笔者建议, 国资委或有关部门强制要求已推行EV A的企业进行披露。在年报中予以披露, 将其推广化为一般的考核指标。

(五) 央企内部员工对EVA指标考核的认知程度

一是员工对EV A缺乏认知。由于EV A考核刚刚推行没几年, 央企内的基层财务人员尚且对其不甚了解, 更别提其他岗位的人员了。以福建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的三个较大公司为例, 从基层出纳到主任, 共有财务人员17名, 其中3个主任对EV A认知较高, 而其余基层财务人员超过一半对其不甚了解, 而且随便对厂内的任一工作人员询问时, 95%以上的被访者声称根本没听说过。二是对策。加强EV A理念的宣传。虽然EV A的本质上只是一个财务指标, 但是该指标考虑了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成本, 并且还最大限度地剔除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要想真正高效使用国家资本, 除了在经营上获得较高的利润外, 还必须考虑资本的成本。对此, 笔者建议各央企可自行组织一次针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深度宣传EV A的计算方法和理念。而对于其他部门的人员可采取企业内部网上或厂内宣传理念的方式, 使全部员工具备一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张纯:《论新经济时代EVA的效用性》, 《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2]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 《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EVA评价指标】相关文章:

工程评价指标07-13

均衡评价指标08-16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05-10

单项指标评价法05-11

信用评价指标06-02

路面性能评价指标06-27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07-30

单指标评价法08-23

评价指标论文提纲08-12

财务评价指标计算08-24

上一篇:综合配电柜下一篇:优化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