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体育旅游范文

2024-08-27

湘西体育旅游范文(精选10篇)

湘西体育旅游 第1篇

1 依托特色旅游景点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湘西民俗体育项目旅游资源最好依托湘西现有景点和现有旅游线路。湘西省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 精心确定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 依托湘西这些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开发当地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可以避免交通上的不便, 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方便地被游客看到, 不仅可以使这些项目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宣传, 也可以使景点活跃起来, 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欣赏到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 甚至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享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乐趣, 达到娱乐旅游的目的。

1.1 依托有名景点移植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目前在湘西著名景点开发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的很少。以乾州古城为例。乾州古城具有4200多年历史, 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河畔, 国家AAAA级景区, 古城内有建一个“巫傩堂”专门用于表演湘西民俗体育文化活动, 每天都进行数场表演。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也包括民俗体育活动) 移植到乾州古城里, 让游客领略到湘西民俗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很受游客欢迎。如果在多一些游客参与的或等效果会比现在好数倍。而湘西其他很多住著名景点都没有这样做。

同理, 湘西的其他旅游景点也可以效仿这一做法。在湘西其他著名景点开发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也会为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使各旅游景点活起来。

1.2 依托特色村寨就地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最佳地, 这些著名景点中很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在这些地方可以就地直接开发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在享受美丽的风景、独特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蕴丰厚的古村落的同时可以观赏、参与当地民俗体育活动, 体验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 更深刻地了解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如德夯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峒河上游的德夯大峡谷, 2005年12月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是反映和展示湘西苗寨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 游客众多。然而, 德夯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在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与湘西其他民族村寨一样主要特点还是用各民族的传统建筑和各民族传统生产生活工具来表现其传统文化, 虽然有一些民族节日表演, 但各民族的节日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没到这些节日, 进入民族村, 看到的则是各民族的建筑、生活用具和一些旅游的人, 民族村寨显得冷冷清清、死气沉沉。如果不是个别民族的表演, 不看各族村寨门口对该民族的介绍, 那么把民族村转下来也感觉对湘西的民族文化并未了解多少, 让人有种“湘西民族村不过如此, 不值得花这么多门票来看”的感觉。

越是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 越要去乡村里去找。笔者到少数民族村落做实地考察, 发现在这些村落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可以节约开发成本, 另外, 可以举办小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 让游客们也参与其中, 可以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节目, 使游客在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享受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 让游客在亲自体验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这样做是用一种活灵活现的方式展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此会吸引有越来越多的游客, 而湘西民族村寨的名气也会越来越大。这样可以进一步打造当地优势旅游资源, 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2 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

湘西分为南区、北区两大板块, 各个区域有其代表性民族节日体育资源。北区土家族较多, 土家族有赶年、元宵节、向王节 (六月六)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舞龙灯、玩狮子、跑竹马、玩蚌壳精和划采莲船等体育活动突出;南区苗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赶秋节, 则有舞狮、上刀梯、鼓舞、打猴鼓、荡八人秋千等民俗体育活动。以苗族、土家族为代表的民族节日体育资源比较丰富。

节日体育资源是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浓缩, 同时也是向外部世界的游客、媒体集中展示本民族体育精神、形态的一个平台。凡是体育资源产业化成功的地方, 几乎都伴随着影响深广的民族节日活动, 例如元宵节、四月八、龙舟节 (端午节) 、赶秋节、百狮会, 都是这种以节日为平台, 集中力量推广民俗体育, 进而在湖南民运会上列为正式参赛项目, 并多次获奖, 成为宣传少数民族节日和体育的高层次、规范化形象名片。湘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民俗体育活动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是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在游客、民族节日、客源地、民俗体育资源和这种资源的产业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周期性循环, 节日是促成和扩大这种循环的关键环节, 而民俗体育资源的产业化会给民族节日和民族体育本身提供持续不断的经济来源。

3 培训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湘西民俗体育旅游要成为一项知名旅游产业, 应该具备民俗体育资源、资金、人才三点最基本的要素, 湘西具备了第一个条件有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 资金引入旅游开发公司, 主要是民俗体育专业人才。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是指具备旅游专业、体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具有少数民族民俗体育专项技能指导能力或表演能力, 适宜在旅游景点、宾馆、旅行社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少数民族民俗体育表演、导游、体育旅游技能指导、经营管理、旅游市场开发和旅行社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要成功开发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需要大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为缓解人才奇缺的矛盾, 应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员、表演人员、导游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加强培养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提高竞技、表演水平, 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 建立民族体育项目基地, 经常性地培训运动员。可以在一些民族中小学校或村寨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优势项目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建设, 对稳定队伍、保证传承、长期训练、水平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还要熟知旅游业务, 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比对一般旅游人才的培养任务更艰巨, 难度更大, 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更多。

4 制定促进民俗体育与旅游“联姻”的政策

湘西州政府应给予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政策上的支持, 促进民俗体育和旅游的“联姻”, 促进把民俗体育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回归自然, 融入文化, 注重参与”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反映了当代人们的需求变化, 界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据统计, 国内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是山水风光, 其次是历史文化。湘西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胜地, 风光秀美, 景色怡人, 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借助张家界、古城凤凰、猛洞河、桃花源等旅游风景区的自然资源有时选取一些娱乐性、观赏性较强的项目, 在旅游区开展富有地方风情的体育活动, 既推广民俗体育, 又发展边区旅游事业。

在湘西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中多加入湘西民俗体育旅游的元素, 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 促进民俗体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少数民族传统育旅游和体育赛事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促进湘西民俗体育旅游和传统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湘西州是个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的地区, 有着很好的地域优势和发展前景。湘西民俗体育是丰富的体育资源, 湘西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是利用民俗体育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 在维系社会的良性运转中起到一定的文化传承作用;利用旅游业挖掘整理、传承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得出, 湘西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采取以下对策:依托特色景点旅游资源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包括移植开发和就地开发;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培训湘西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制定促进民俗体育与旅游“联姻”的政策。S

参考文献

[1]刘少英.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

[2]吴阳标.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新西部, 2008, 6.

[3]李文玉.湘西山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及其保护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1) :121-124.

[4]田祖国.湘西民族传统体育调查[M].吉首大学出版社, 2003.

[5]舒萍.体育资源资产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湘西体育旅游 第2篇

【关键词】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

一、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

陈传康教授定义区域旅游为“是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点的旅游空间,即各种类型的旅游区以吸引旅游者在一定区域内旅游”。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打破行政体制和区划的限制,包括湖南省西部的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5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管辖区域,国土面积964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5%。大湘西区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总量占湖南省的41%,有70余处被评为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占湖南省的43%,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门山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据湖南省政府文件《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整合和优化旅游系统各个要素的配置,这种区域旅游合作是提高该区域范围内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以便获取最大综合效益的旅游经济行为。

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是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探寻区域旅游的合作路径。智慧旅游是借助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等在旅游者个人体验、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产业发展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系统化整合和开发了旅游的物理资源和相关信息资源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湖南省已有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县等19个地区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湖南省住建厅还将督促试点城市集中力量完成数字城管、数据平台、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等多项建设任务,总结试点经验并推广成熟技术。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是对智慧旅游的推进。

二、构建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

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就是构建一个将旅游圈内的各个地区基层智慧平台处理过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个地区智慧旅游平台的综合性数据处理中心。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大湘西旅游圈中经济地位较强,在人才配置上也具有优势,所以具有整合各地区旅游资源,并根据各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各自发展旅游的策略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由此提出最适合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旅游线路的能力,选择张家界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基地。如图1。

图1 综合数据处理平台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研究

(一)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指通过建立区域内各地旅游景点的旅游信息数据通道,将大湘西旅游圈内各地的酒店、游客集散中心、交通部门、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各大旅行社等数据联网,实现圈内各地旅游数据信息的共享。在张家界市综合数据中心共享各个地区的服务信息,游客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制定合理的出游计划。例如采取自驾游出行的游客就可以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网实现异地租车还车。此外,各景点在酒店、旅行社、旅游部门等数据信息方面的共享、合作将势必增加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吸引力。

(二)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通过推出可以在大湘西旅游圈区域内通行的旅游一卡通,针对散客开发自驾游的产品,引导游客采用多种旅游方式,积极引导游客开展深度体验休闲旅游。同时,开发具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区域特色的合作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实现在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各景点进行异地租车还车,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游客数量。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是将大湘西旅游圈内较强互补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圈内特有的旅游产品。通过网络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搭建、智慧旅游形成并强化区域优势。通过分析各景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优势和劣势互补的旅游线路。(如:整合湘西旅游资源,立足湘西红石林、芙蓉镇景点圈形成的“第三极”,整合凤凰、张家界等大湘西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集群,以及创意湘西货,并通过旅游带动精准扶贫、开发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主推深度游、定制游、达人伴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使得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能够和谐平衡发展。

(四)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通过整合大湘西旅游圈的线上线下旅游资源,集合信息查询功能、提供旅游促销优惠实时信息、制定个性化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局政务信息为一体,建立大湘西旅游圈旅游资源数据平台,使游客通过平台能快捷方便地查询大湘西旅游圈内各景点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打造成能够及时收集各景点的最新的旅游市场营销信息,并根据游客之前收集信息的痕迹动态分析游客的最直接需求,整合各景点有用的信息,制定出符合游客需求的营销信息推送给有需求的游客。如此,能方便游客在收集信息中节约时间,快速锁定目标,更有助于各景点的旅游产品进行有效地推销,这种整合营销也能达到各景点优势互补,带动相对弱势景点旅游的推销。

智慧旅游的高效率信息收集和传递,满足了游客个性化要求,将智慧旅游运用到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当中是湖南旅游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是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实现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刚,童隆俊,金卫东等.智慧旅游:南京之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06.

[3]王谦.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管理研究——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1.

湘西体育旅游 第3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西高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吉首大学、吉首师范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湘西广播电视大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外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体育资讯网、体育学院资料室等获取文献资料,查阅了体育旅游、以及体育产业等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年鉴类、著作类、期刊类的著作和期刊,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论文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借鉴。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的框架。按照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湘西地区四所高校发放问卷,每个高校发放问卷500份,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967份,有效回收率为98.35%,其中男生1015人,女生952人。

1.2.3 数理统计法

在Windows7操作环境下,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研究科学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旅游的性别特征的分析

从表1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湘西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男性中参与过旅游的为1087人,占总人数的55.26%;女性参与过旅游的为880人,占总人数的44.73%,经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参与旅游人数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该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男性参与旅游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大学生。以上数字与2002国家旅游局统计的国内参与过旅游的人数百分比为男性55%和女性45%的比例相比,男、女人数比例之间均相差10%左右,说明该地区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男女参与旅游人数的比例与全国统计的数据相差不大。

2.2 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性别特征的分析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参与旅游时,往往会因为性别不同,选择体育旅游的方式也不同。从表2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967人中,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651人,占参与过旅游人数的33%。其中,男生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375人,占总体的人数的57.3%;女生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278人,占总人数42.6%,男女之间相差14.7%,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之间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性别与是否选择参与体育旅游有很大的相关性,也说明高校对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2.3 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态度情况分析

由表3的统计数据可知,参与过体育旅游的学生中,有518人,占总数的79.7%,表示喜欢体育旅游;选择无所谓的学生有100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15.3%,排在第二位;最后是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学生,仅有33人,占到了总人数的5.2%。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湘西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拥有良好的体育旅游市场基础,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体育旅游之后,接受了这种旅游的方式。因此在湘西地区,我们更要把在校大学生作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不仅要巩固现有的体育旅游爱好者,还要挖掘潜在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学生。

2.4 影响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行为动因因素

对体育而言,体育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体育行为。表4表明,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动机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其参与体育旅游动机排在首位的是为了休闲健身,有242人次选择了该项;其次选择调节情绪的学生仅次于休闲健身,有232人次,居于次位;然后选择提高体育文化知识的学生有145人次,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得是选择提高自身能力的学生有126人次;回归自然选项被选中的次数居于所有选项的第5位,有123人次;以下依次为社会交际、追求时尚、体验刺激、其他选项。以上数据表明:在湘西地区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统计中,前5位选项次数较高,特别是“休闲健身”和“调节情绪”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而调节情绪和回归自然等旅游动机与其他动机比较而言层次性较高,这就表示湘西地区大学生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将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以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将进一步说明对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我们需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2.5 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内容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旅游时,所喜爱的体育旅游的项目有差别,不同性别的人,参与体育旅游时,所选择的体育旅游项目也不同。体育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活动多种多样,其参与的主要类型有漂流、登山、野外定向、探险等拓展型体育旅游,还有观看体育赛事的赛事节庆体育旅游。大学生是比较喜欢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的,他们喜欢跌宕起伏的比赛情节和喧嚣、活跃的赛场气氛,喜欢刺激性的运动,喜欢表现自我、展现自我。表5数据显示,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所选内容排在首位的是休闲健身型,有307人次选择了该项;其次选择参与观光型的有239人次,排名第二;参与竞赛节庆型的有166人次,排名第三;而选择参与拓展型的有60人次,居于末位。以上数据表明参与拓展型体育旅游的人数最少,主要是由于拓展型体育旅游需要参与者有很好的体力、毅力、智力,而且拓展型体育旅游消费较高。而参与休闲健身型的人数几乎占到一半,说明大学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参与观光型体育旅游的人数占到参与本次体育旅游人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湘西地区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特别是湘西地区特有的一些民俗风情和传统的体育项目,大受旅游者所喜爱。因此,在湘西地区应开发一些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旅游项目多样化的需求。

2.6 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情况

由表6的统计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选择每年参与1次的有18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1%;选择每年参与2-5次的有37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7.45%;而选择每年参与5次以上的有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43%。由以上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每年参与体育旅游2-5次的体育旅游者最多,这充分说明湘西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参与体育旅游的热情较高,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而每年参与1次的体育旅游者也较多,因此在湘西地区,我们要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知识的了解,提高体育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挖掘潜在的客源,以此来拓宽体育旅游业发展空间。

2.7 湘西地区大学生每年用于体育旅游方面的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指在参加体育旅游中的经济支出,适量的体育消费是进行体育旅游的基本前提,体育消费水平也是衡量体育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表7表明: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选择每年消费在200元以下的有20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91%;选择每年体育旅游消费在200-500元之间的有43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6.67%;而选择每年体育旅游消费在500元以上,只占1.38%。由以上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消费主要是200-500元之间。这表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体育价值观进步,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旅游消费能力,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消费有了一定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通常仅将储蓄用于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另外,由于高校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而湘西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吸引了大学生的参与。

3 结论

(1)湘西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旅游的活动形式具有一定数量人群基础,有良好的开发市场环境。(2)该地区高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目的主要以休闲健身为目的,说明大学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问题也引起了重视。(3)湘西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在每年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和消费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周运瑜等.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2]邹勇.绵阳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江广和.常德市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6).

湘西体育旅游 第4篇

【关键词】 湘西区域;民族文化;人文生态旅游;民族保护

一、湘西旅游资源状况

(1)自然风光。湘西区域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丽,集三峡之雄伟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组成的洞的世界-龙山火岩溶洞群;有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南方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等。(2)人文旅游资源。湘西区域不仅仅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还有浓郁纯朴的民族风情,内涵丰富,并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相互辉映,赋予了湘西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巨大的潜力。湘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尤其是土家族、苗族文化蕴底深厚的旅游区。有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如独具特色的苗族织锦、蜡染以及民族服饰等都是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文化遗产。湘西区域有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迹。湘西区域还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民居吊脚楼、土家族婚嫁、土家族的民族服饰、女书文化,苗族工艺蜡染、扎染等。以及一些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民俗的村寨。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改善了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使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得到了复兴与加强,更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其他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旅游开发中各种旅游产品为迎合旅游者心理,使民族文化趋向商品化和庸俗化,这类旅游产品不仅易被复制、降低其吸引力,过分注重了文化的表演性,就会造成对文化深层次内涵的忽视和丢失。很多古迹遗址的重修重建不仅没有恢复原貌,更没有体现原本文化的内涵,这种伪文化形态的产品充斥市场,降低了民族文化固有的价值,对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负面影响。这是现代社会强势文化的经营理念在少数民族心态中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迁。旅游使文化出现近距离比较。民族文化作为较弱势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的羡慕和盲从会导致旅游地居民行为式从模仿到追求,对本民族文化传统从怀疑,轻视到放弃。旅游地原有的社会文化传承机制出现裂痕,特别是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利益的人群对强势文化的趋同心理,引导了从言谈举止、衣着服饰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精神风貌等一系列转变,云南少数民族旅游区这类现象已日见明显。当我们在研究湘西区域人文生态旅游发展时,不得不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放在首要位置。

三、民族文化对湘西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湘西区域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有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湘西区域旅游业的基础。现代都市人对湘西区域的民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人们另类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商业价值,是湘西区域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使得旅游地区有意识地挖掘和开发旅游相关的文化性资源。刻意追求满足游客们的需求而使得本民族文化商品化发展,必然会加快当地社会文化向浅表性变迁,与此同时,大量的外来文化对原生文化系统的扰动,导致弱势文化想强势文化的趋同。在系统内部刻意地迎合与系统外部文化的冲击双重作用下,传统文化会不断萎缩、失真;传承会中断;最终将丧失。期间可能会使旅游地社会文化出现不协调发展,导致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扰乱社会安定,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相应机构对其做出调整。地方民族特色的消失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是旅游资源质量的下降降低了其吸引力,并丧失应有客源市场。二是渐渐失去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就渐渐地失去民族文化竞争力优势,由旅游业带动的地区经济发展也就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四、对湘西区域人文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保护同时发展的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首先会对少数民族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影响,使之产生更新和变更,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与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的消失伴随出现,进而制约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发展旅游业是湘西区域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但是外来文化不加限制地导入,事实上剥夺了少数民族文化自由选择的权利,也使得旅游业难以持续发展。从湘西区域的社会性质和旅游产业特征出发:一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对文化的判断和对文化自由选择的权利;二是将自然环境保护观念应用于社会人文环境中,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三是转变旅游开发意识,即湘西区域无须用现有景区开发标准进行资源开发。四是转换经营理念,不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将自己民族文化商品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建立人文生态旅游区。

参考文献

[1]周文中,邓启耀.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J].思想战线.2000(1)

湘西体育旅游 第5篇

近年来, 随着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 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支柱性产业, 并且受到当地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 湘西地区风景优美, 人文底蕴浓厚, 民族风情彪悍, 是融风景与人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指借助舞台表象形式, 通过人体肢体语言的特殊性手段向游客展现地域性文化产品, 让游客在观看表演时体验其民族文化魅力, 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它与传统的一站式的风景旅游模式相比更能吸引游客。 当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演艺产品的概念还缺乏统一的定义, 也被学者称为“旅游表演”、“旅游演出”, 通常认为, 其概念包括:第一, 地域性的文艺演出;第二, 相匹配的多功能综合型娱乐剧场 (剧院) ;第三, 以演出为核心产品之一的主题公园, 为项目收益的保障点;第四, 项目周边的旅游休闲综合配套区, 这是产业链延伸部分;第五, 围绕演艺项目构建历史文明的话语体系, 则属于营销和推广部分;第六, 产权质押和股权交易, 此为最关键的融资和流转部分[1]。 但是当前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属于新兴产业, 存在发展时间较短、种类较少、创新不够等缺点;反之, 湘西地区种类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正在濒临消亡或失传。 通过对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 分析二者互动发展的思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丰富和创新的新内容,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新途径。二者协同发展有利于丰富湘西旅游文化市场, 提高旅游文化演艺产品质量, 同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文化舞台, 对湘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的表现形式

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市场的开发始于21世纪初, 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魅力湘西大剧院为代表。 张家界·魅力湘西搜集和整理了一大批民间传统文化表演素材, 将民间艺人请出山寨、请上舞台, 令很多隐匿深山、濒临失传的湘西民俗和民间技艺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张家界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有10多项, 以杂技为主, 引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 展示了湘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弘扬了灿烂的文明;土家风情园每天下午4点左右的民俗晚会上演绎土家大型摆手舞、茅古斯舞、铜铃舞等;德夯苗寨有苗族鼓舞、苗家跳歌晚会、拦门对歌、歌舞会、灯火送客等各类演艺产品。 湘西地区平时客流量远远少于民俗节庆期间和民族集会时, 其原因在于除了节假日有空闲时间之外, 更重要的是, 在节庆期间和民族集会时, 有很多民俗活动, 少数民族居民们都盛装打扮、载歌载舞, 民族体育活动开展非常热闹, 值得游客前去参观和感受, 因此, 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纷纷选在节庆期间和民族集会时汇聚在此。

3.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

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丰富和创新的新内容,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新途径、新平台。

3.1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为体, 搭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舞台。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作为展示文化的载体, 能够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 书本的东西走出来, ‘死’的东西‘活’起来, 静的东西动起来”, 赋予传统体育文化以市场活力和经济价值。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生产性保护的一种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不论目的是娱乐、健身还是竞技, 其形式上都是身体展演, 并与游客产生积极的互动, 通过资源整合与互动, 形成跨区、跨文化圈的产业联盟, 以实现生产性传承目标;与此同时, 推进民族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并使之融入旅游业的发展, 提高旅游业的文化体育含量和产业附加值,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旅游市场、民俗、歌舞、节日文化等综合发民族体育旅游产业, 依托现有风景名胜区和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村的布局开发地域性、民族性、趣味性、精彩性较强的体育旅游活动, 使之形成突出的合力与优势, 打造旅游品牌, 提高旅游区域的知名度与市场吸引力[3]。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通过做成旅游产品, 进入旅游市场, 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就立马变得鲜活起来。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能把零散的文化聚集化。 大湘西地域辽阔, 文化资源相当分散, 分布在村村寨寨, 需要旅游这根红线串起这些散落的“珍珠”。 比如一台文艺晚会, 就能将苗族鼓舞、舞龙舞狮、杂技、茅古斯舞等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汇聚一堂, 让游客享受一顿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餐”。

3.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塑魂, 提升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够长期得到传承和人们的喜好, 关键因素是它具有竞技与表演功能。 竞技与表演和娱乐、艺术是不能分开的, 民族传统体育正好完美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然而, 随着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一些民族传统活动改变了原来的实用目的, 演化成表演性和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4]。 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可转化为旅游演艺产品的“硬实力”。 近年来, 湘西凭借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旅游市场发展得红红火火,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但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将提高旅游演艺产品品位、提高旅游素质, 加快旅游业的产业升级。 一方面, 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将让旅游产品更丰富, 种类更加创新, 另一方面, 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将擦亮特色旅游品牌。 湘西文化的特质, 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乃至唯一性, 不可复制, 成为神秘湘西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 它是让湘西以外的世人最好奇、 最感兴趣也最能触摸到湘西神秘气质的关键所在。 在打造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品牌核心价值体系时, 融入神秘湘西的传统体育文化元素, 使之成为统领湘西旅游的总灵魂, 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神秘湘西”体育文化旅游的巨大魅力。 创新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当今的旅游市场中, 竞争激烈化、旅客需求多元化, 旅游演艺产品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 化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 不但可以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 而且可以促进湘西体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范式, 对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进行深入的剖析。结果发现: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有利于丰富湘西旅游文化市场, 提高旅游文化演艺产品质量, 同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文化舞台, 对湘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徐世不.异军突起:勃兴的旅游演艺市场[J].中外文化交流, 2006, (3) :16-19.

[2]梁永康, 郑向敏.我国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开发研究——以首批国家重点旅游演出项目为例[J].企业活力, 2011, (05) :56.

[3]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梁传诚.从民族社会学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42-44.

湘西体育旅游 第6篇

因此该文将用SWOT分析法,对于湘西的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探讨,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角度来剖析湘西体育旅游产业,从而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并为湘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1.1.1丰富的旅游资源

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大湘西地区各类旅游资源总量占湖南省的41%,评为国家级以及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有70多处,省内占了43%,世界自然遗产有狼山和张家界两处,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门山和武陵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3A级景区5个。 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花垣苗族赶秋节、湘西土家族民歌,达到26项的国家级“非遗”名录。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是花垣边城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是龙山捞车村和永顺老司城村,晋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是边城、里耶、浦市、芙蓉镇四大古镇,149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品牌。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是张家界;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是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古城文化旅游;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是常德桃花源的休闲文化旅游。

1.1.2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

湘西作为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其独具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有丰富多彩的各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因此有十分富饶的民族体育产业化的资源。如有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舞蹈、武术等。其中,民族运动舞蹈有苗族的鼓舞、接龙舞、开山舞等项目以及土家族的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马舞、舞龙、舞狮等;民族武术方面则有苗族的苗拳、苗棍、苗刀、苗枪等项目;体育游戏有踢毽子、打地螺、虎叼羊、打飞棒、讨狗儿等项目。湘西苗鼓、土家摆手、舞狮等已经成为湘西的特色项目。

1.1.3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的开展

湘西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把本民族的旅游、民族节庆和体育相融合,显得风格独特。比如,苗族在其传统节日“跳年会、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活动上进行的跳鼓活动,湘西国际鼓文化节的举行。 将传统节日与文体活动、经贸活动融合一体,相互促进,发展和壮大了湘西体育旅游业。

1.2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1.2.1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要发展体育旅游,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提升,就必须要有一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作为保障。湘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相当不足,特别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更是缺乏,而且在现有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中,也普遍存在整体学历较低、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湘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1.2.2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相当的落后,又加之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因而民族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市场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1.2.3传统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低

湘西传统体育产业开发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如开发了许多带有民族文化的纪念品、体育用品和装饰品等,相对于体育旅游发达地区,湘西的传统体育产业在产品开发上整体内容少、专业化程度不高、涉及面窄,开发深度不够,而且各种衍生品的开发尚未挖掘。 现有的产品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包装不够市场化,不发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湘西传统体育产业开发的程度很低。

1.2.4不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发展

当前,湘西的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在地区发展不合理。首先,体育旅游产业大多集中在凤凰以及张家界一带,而在龙山、花垣一带则极为分散。其次,参差不齐的体育旅游发展水平,在凤凰和张家界一带的旅游开发已步入正轨,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偏远的地方,对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引导和管理还不到位,没有完善的安全保障设施。

1.3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3.1政策机遇

近年来,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根据“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强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的建设,着力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特别是要加速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会为湘西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政策机遇。以此为契机,湘西可大力投资体育旅游产业,定位出具有自身优势的体育旅游产品。再就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的如《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也指出,要将湘西打造成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建设成驰名中外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借着相关的政策文件,应把湘西作为湖南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势品牌进行宣传,加快发展湘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

1.3.2经济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了处于中西部地区的湘西的快速发展。2014年,湘西州实现生产总值4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17508元,增长7.5%。2014年全年共接待2810.7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达到174.5亿元,分别增长21%和20.4%。其中,接待32.07万人次入境游客,增长85.4%;旅游创汇收入4408万美元,增长64.8%。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增加的人均收入降低了恩格尔系数,也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比重,其中,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之一的就是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由此可以借助湘西地区快速发展的利好形势,加大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

1.3.3良好的交通环境

湘西地处湘、鄂、渝、黔边区,是进入我国西南的一个重要门户。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加大,旅游胜地湘西开始迈入“高铁时代” 该条铁路建成后将打破武陵山片区地理屏障的阻隔,拉近湘西与周边城市之间距离,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公路方面,早已开通的长沙至吉首高速公路,和吉(首)怀(化)高速、张(家界)吉 (首)常(德)高速、吉首至重庆的高速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极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航空方面,铜仁国际机场、芷江机场和荷花国际机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条件。

1.4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s)分析

1.4.1周边地区竞争威胁

湘西地处湘、鄂、渝、黔之间, 其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密集, 如南边有贵州的梵净山、黔东南古镇、西边有重庆秀水,北边有武汉的黄鹤楼等都是不错的旅游景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对湘西的体育旅游产业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威胁。

1.4.2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

生态环境一直是经济发展中容易遭到破坏的资源,并且它的损耗是难以逆转的。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湘西的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像凤凰矿产的过度开采, 污染了周边空气和地下水等问题对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1.4.3其他竞技体育的发展威胁

近年来,随着湘西地区大量年轻人的外出经商、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空巢”现象,年轻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了他们不愿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人们的空余时间日渐增多,面临的各种体育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现代的各种竞技体育项目也逐渐取代了传统体育项目。这也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萎缩。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威胁和危机。

2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2.1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市场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市场化经营是实现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市场时。既要保持各民族特色,结合湘西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使湘西体育旅游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湘西传统体育产业在同类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又要合理地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创新,推出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专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加快湘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2加大多方政策的扶持力度

第一,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对于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响应湖南省政府、旅游局《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件精神,切实的旅行自己的职责,把项目落实到实处,积极科学地引导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等。

第二,吸引各种既具有体育管理经验,又熟悉民族体育文化的人才,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来,为湘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具体地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在待遇、住房、个人发展等出台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落实好各项政策,推动湘西体育旅游产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2.3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宣传力度,突出特色开发

一是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利用电子,纸质等现代界面保护好湘西的文化遗产,同时通过传媒以及舆论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对外宣传工作。扩大湘西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

二是举办各种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表演和比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高民族体育项目的影响度,同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产品,使消费者即能够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娱乐的同时,又可以极大地对外宣传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定期举办民族体育节庆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民族传统体育的知名度提高,而且还能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中来。例如芙蓉镇猛洞河30周年巡礼活动、吉首国际鼓文化节、花垣县赶秋节、保靖吕洞山苗族原生态文化艺术节等重大传统体育文化节,加深了人们对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度。

3结语

湘西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不但目前资源优势明显,而且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经过近年来长期不断的努力,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何实现湘西体育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以实现国家的西部发展战略, 我们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正视各种存在的挑战和威胁。积极稳妥地创建以大湘西为中心的体育旅游城市圈,推动整个湘西及周边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与休闲的意识的加强,湘西的体育旅游产业也迅速得以发展,文章将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于湘西的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究,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角度来剖析湘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从而更加全面细致的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7篇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日本学者Tadao Umesao(1963)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是日本认识到作为资源缺乏国家发展重工业经济面临的危险性,所以发展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是日本经济的重要选择,因此,该概念适应了这一时期日本实现重型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此后美国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以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计划,又将信息化研究重点导向技术层面。信息化必须要有信息技术和设施的支持,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仅仅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更深层次来看,信息化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便是信息化的本质。信息化使各社会主体共同分享技术进步和信息资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间(罗承廉,2006)。

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旅游信息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应用方面,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欧洲,以计算机键盘上的回车键ENTER命名的“旅游领域信息与通讯国际会议”于1994年首次召开,至今己举办了多次年会。国外的旅游信息化的起步较早,具有现代意义的信息化的起步应是从计算机预定系统(CRSs即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s)诞生开始。总的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旅游业重组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战略应用方面等,尤其是针对旅游企业的状况。因此,国外的旅游地信息服务都很健全,已经形成了景区、城市、州的三级体系和静止与移动相结合的信息服务系统。

国外旅游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脑预订系统(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s)时期;20世纪80年代由众多的航空公司、饭店、度假村、汽车租赁公司、铁路公司、旅游公司等其它相关旅游行业加入的全球综合分销系统;20世纪90年代是IT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这三个时期中产生了几个典型的应用系统即航空预订系统、客房预订系统、全球分销系统和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它们对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捷、温明华、刘泽华、章锦和,2004;杨丽,2001)。

国内对信息化的研究从产业的角度划分主要有:农业信息化进程、测度、构建路径、发展障碍与对策等;制造业信息化;第三产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金融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从信息化使用的主体上划分: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

旅游产业信息化属于服务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行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国内对旅游业信息化研究,主要有:旅游信息化概念、对象等理论内容的研究;旅游信息技术;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网站和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旅游业信息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从整个旅游产业(旅游景点、旅游酒店、旅行社等)的角度对旅游信息化进行研究;对旅游信息化的发展与管理的对策研究没有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从多方面提出了湘西旅游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二、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湘西有50家二星级以上的酒店,28家国内旅行社,一家国际旅行社,10个旅游企业,三家旅游运输企业基本上都配有电脑和上网设备,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这些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层次不高,未能在国内外产生影响。也有极少数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或企业内部网(Intranet),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有的还将Intranet直接与Internet互联,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探索尝试,用于企业宣传自身形象、推介旅游线路及相关产品、试图提供网上预订服务等。大多数四星级宾馆酒店也在内部局域网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旅游网站,实现了信息与资源共享,并将市场推广、预订业务整合到旅游网站上。绝大部分景区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通过互联网开展信息发布和网络促销等活动。同时湘西本土网站如湘西信息港、湘西州政府网站等都在旅游服务上加大了力度,让游客可以欣赏网站中关于湘西风土人情的介绍。

湘西及各县都不同程度地关注了当地的旅游信息化发展问题,并各自配有专门网页介绍当地旅游资源与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经过近年的摸索和积累,团队查询、报价单查询、部门查询、线路查询可提供比较全面的网络信息。

湘西旅游局的官方网站正在建设之中。它将建设成为旅游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上办公,初步建成旅游政务网,湘西旅游信息网和湘西旅游商务网。将采用中文、英文、韩文、日文四种语言版本展示,借助网络技术手段打造湘西的整体网络旅游形象。预计将在2011年全面完成吃、住、行、游、娱、购专业一体化频道。

(二)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酒店信息化不足

2007年底湘西有50家二星级以上的酒店,其中一二星级宾馆几乎没有信息化建设。即使三星级宾馆以上建有网站的很多是静态网站,缺乏维护,但与其他旅游业发达地区酒店的管理相比来说却发展缓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信息化程度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订房系统落后。湘西酒店订房系统落后,还是传统的手工式,仅停留在电话、信函、传真等传统方式订房。因而造成人工成本高,但如果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形象,开展网上预订客房,让客人了解酒店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选择他们需要的服务,进行远程预订,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源。同时酒店与顾客通过网上的交流,进而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这比打价格战要高明得多。

(2)餐饮系统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酒吧、咖啡厅等消费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餐饮行业具有菜品多样、价格多变、折扣灵活等特点。并且随着消费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内部人员的增加,靠以往手工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酒店餐饮管理信息化落后,应变能力差,缺乏先进的信息工具:许多餐饮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灵敏的信息工具,在现今网络经济的时代,许多餐饮企业还处在手工及半手工状态,即使有计算机也只当个点菜器和计算器用,并没有真正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改造流程、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堵漏节流等作用。

(3)酒店内部管理模式落后。酒店内部管理模式落后,使得酒店领导者不能根据顾客的需求对资源实行行之有效地控制管理,不能提高服务效益。目前湘西酒店的管理几乎没有集计算机技术和酒店组织管理为一体,既不能实现酒店前台管理的自动化,而且没有实现酒店后台管理的自动化,使得酒店前台和后台之间的联系不通畅、不紧密。

2. 旅行社信息化不足

(1)公司业务处理处于手工模式。据统计,2008年湘西拥有各类旅行社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一家,其中大部分公司的业务仍停留在手工或文档资料处理阶段,即使湘西旅行社内部都采用了计算机打字,但都只是将手写文件改变成为打印机打印而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湘西旅行社网络技术应用不明显,虽然有个别旅行社开设了自己的网站,但大多数可供查询的资料落后,更新缓慢、网上功能少,如网上订路线、实现电子结算等几乎没有。这样湘西旅行社在信息化方面不能很好地利用湘西自身的丰富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发展相对缓慢。

(2)旅游信息了解不全面。各类旅行社大多埋头于眼前自己的业务,不了解其他旅行社的信息,也不了解整个湘西地区及周边地区在建的同类项目有多少。对于顾客资料的查询、对组团计划的制作和确认又缺乏可靠资料的分析。这在旅客眼里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对旅客的吸引和景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3)统计查询管理落后。顾客组团后,企业将对这些团队进行统计,在团队统计这方面湘西目前的旅行社还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团队查询、报价单查询、部门查询、线路查询、客户分析等还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

3. 景点通道信息化不足

(1)风景区景点宣传方式陈旧,成本过高,效果差。湘西拥有诸多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地点,但对外进行的宣传手段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大部分宣传主要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少量的景点通过新闻媒介的方式进行宣传。这样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了解的途径非常少,而且投入宣传的成本过高,得到的收益却不理想。

(2)景点管理流程处于手工模式。湘西绝大多数旅游景点的现行管理制度仍然采用人工售票、人工验票、人工统计、人工报表等人工管理模式。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工作效率低、伪造门票时有发生、出错率高。旧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旅游景点管理的需要。

4. 缺乏高端旅游信息化复合人才

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中有一重要的制约因素,那就是缺乏旅游信息化建设人才(包括软、硬件人才),特别是高端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复合人才既懂得信息化有关知识,又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它严重阻碍着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

5. 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在湘西,旅游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中热度不高,从而造成经营决策的被动局面。因此,旅游信息化建设,政府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政府对网络旅游活动不应过多干涉,尽量放权于企业,以保证网上交易的顺利实施。政府的主要作用应是扶持和服务。当然,当交易中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时,政府应当及时、准确地采取行动。目前我国的网络旅游普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政企不分、信用制度不完整、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纵横交错而滋生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等。面对如此境况,政府如何管理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加强湘西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湘西旅游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加强信息化管理是促进湘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步。本文针对对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完善湘西酒店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湘西酒店的经营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它不但要求管理者要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综合管理酒店内的资源,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处理日常复杂的信息资源。对客源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并制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1. 建立客房预定系统

湘西酒店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因特网上接受国内外旅游对客房的预定,不需要交纳定金,可允许旅客到达酒店后再付款。在目前酒店住房率不高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有利无害的。如果酒店能将客房和机票预定合并推出效果会更好。使用网上预定系统将代替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节省了大量通讯费用和通讯时间,降低酒店的成本开支、方便客户订房、赢得客人信赖、能及时地获取反馈意见。根据以上我们对网络订房系统的分类和优点的介绍可以看出如果哪家酒店拥有了预订网络,哪家酒店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2. 加强餐饮业信息化管理

餐饮业信息化管理具有简便易用、功能强大、安全性高、技术先进的特点。加强餐饮业信息化管理将会使餐饮业中各个细节划分得非常清晰,真正了解用户的需要,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操作人员负担,适应繁忙的业务环境,节省人力资源,降低餐饮部的运营成本,增加酒店的收益,提高企业形象。

3. 实现酒店内部智能化管理模式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可以使决策者利用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控制,提高服务效益,改进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随着全球性网络化的逐渐实现,开发符合本企业的酒店信息资源系统是酒店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和酒店组织管理为一体,是为酒店经营和管理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网络系统。它在酒店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前台管理的自动化,而且实现了后台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使得前台之间的联系更加通畅,更加紧密。

(二)加强湘西旅行社信息化管理

针对湘西旅行社自身的特点,建议旅行社信息化建设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1. 提供网络咨询服务

建立旅游企业自己的网站是湘西旅行社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在旅行社建立的网站上要提供可供旅客查询的功能,并且尽可能保持资料是最新、最准确的。这样当顾客来咨询时,员工可以快速地将顾客需要的资料系统整理给顾客可供顾客选择,快捷准确的服务将会给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 通过建立预定管理系统实现指定旅游计划的服务

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包括预订路线、客房、旅游景点,网上预定完成后,旅行社将根据顾客的需求为旅客事先安排好旅行线路计划,这样个性化旅游和多极化旅游将得到较好地发挥。企业在组团过程中把一切安排好时或遇到什么疑问时能及时与游客进行沟通,确保游客和旅行社的良好关系的保持。游客通过企业内部的预订管理系统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的团号、组团日期、团员情况等。

3. 建立和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信誉和知名度,形成规模效应

湘西旅行社在建立自身单独的网站时,还应当积极地参与国家“金旅工程”的建设,和国内众多的旅行社一同发展,既竞争又合作,利用互联网公平、透明的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预定和销售业务,将自己的销售延伸到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家庭中去。将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推广,加强企业形象宣传,从而提高湘西旅行社的信誉和知名度。网上营销的实现,给酒店带来更多的客人,特别是商务客人的增多,实施网上预订客房累IT积分制度,培养顾客适时查看房间动态,及时准确地向客人提供服务,及时准确地核算客人的消费。

(三)促进湘西景点通道的信息化管理

旅客旅游时最关注的自然是旅游地点的风景。湘西拥有诸多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地点,加强对湘西景点的信息化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1. 完善专业性宣传和介绍网站

湘西拥有诸多的风景名胜,互联网为湘西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介绍湘西旅游景点的网站,但大多不够理想,需要对其进行完善。网站除了应详细介绍湘西各地的自然风景,并且还要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时常的更新,使网站上的信息始终保持最新、最准确。

2.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湘西旅游景点进行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湘西旅游景点进行管理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各种门票通道控制管理功能,具有对湘西旅游景点实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功能。由于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和通道控制技术,从而实现了:第一,杜绝因伪造门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杜绝内部财务漏洞和减少人情票;第三,快速而精确地统计和查询票务及游客流量情况;第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积极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湘西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班、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对机关工作人员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地、有计划地信息化知识培训。

(五)加强旅游资源整合

政府部门要重技术、抓管理,加快旅游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为旅游资源整合提供通用的平台。资源整合可通过企业间虚拟联合,形成松散灵活、协作互利的关系,可按两种模式进行:一是纵向联合,如大型旅游批发商可通过电脑分销系统向各地的小型旅行社发展代理业务。此外,分时度假联盟等经营新方式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结合的产物,可实现旅游资源提质增效。一是横向联合,如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建立预定和销售协作网络,相互代理产品并通过发展会员、累计消费、共享资料、共同促销等多样化的方式将客源稳定在联合体内部。

在湘西,一棵石头都捂着三千年湿漉漉的纯美。湘西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同时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湘西的旅游消费环境,树立湘西旅游消费的独特形象,从而进一步加快湘西旅游国际化进程步伐,把湘西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马梅.中国旅游网站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分析[J].旅游学刊,2003(18).

[2]张海燕,等.关于湘西州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6(5).

[3]马勇.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网络的构建与营销创新[J].旅游学刊,2003(18).

[4]王杨,庞建忠.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构想[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10).

[5]孙春华.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6).

[6]马勇,周娟.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网络的构建与营销创新[J].旅游学刊,2003(8).

[7]杜文才.搭建海南一站式电子旅游平台创建旅游强省[J].海南大学学报,2002(4).

[8]冯飞.中国B2C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比较研究—以携程旅行网和春秋旅游网为例[J].旅游学刊,2003(4).

[9]蒋方敏.旅游知名网站面临的网络攻击与防御—以桂林旅游网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4(2).

湘西里耶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第8篇

一、旅游资源

民谚曰“上有鲤鱼沉潭, 下有婆树拦滩, 前有玉石岩板, 后有八面靠山”, 里耶古镇颇具堪舆意向。同一些江南水乡古镇不同的是其靠山而居, 傍水而依, 沿溪水成形, 是一座藏在深山里的古镇, 旅游资源富集, 资源品位高、种类多, 涵盖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中所定义的分类体系的7大主类。

(一) 地文景观

里耶古镇依山傍水, 山水相映生辉, 风景独具特色。海拔1200多米的八面山紧靠古镇背后, 独峰独秀, 拔地而起, 成为里耶的天然屏障, 山上丘陵起伏, 草场宽广无垠, 集雄浑与优美为一体, 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更有深邃神秘的乌龙山大峡谷及藏天地之灵、纳山川之秀的溶洞群, 堪称世界溶洞博物馆。

(二) 水域风光

沈从文在他的文章中写道:“白河上游商业较大的水码头名‘里耶’。川盐入湘, 在这个地方上税。边地若干处桐油, 都在这个码头集中”, “白河”即酉水河, 澄碧如带的酉水河, 绕古镇自西向东蜿蜒流过, 两条小溪分别由镇西北两面注入大河。里耶因酉水而生, 也因酉水而旺, 18世纪时, 因扼守着湖南入川的水路交通要道, 使得当时的里耶很繁华, 一度有“小南京”之美誉。

(三) 生物景观

里耶古镇生物景观丰富, 有树龄千年、树高居世界之冠的“天下第一杉”, 两棵千年古树“婆婆树”将枝杆伸展过河, 相互缠绕, 俨然一对永不分离的情侣, 为行人搭起了一座树桥, 故得此名。古镇良好的生态环境, 也成为白鹭的良好栖息地。2001年以来, 每年来栖息的白鹭近千只, 白鹭是一种生态环境的监测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7年, 政府对白鹭挂牌保护。

(四) 遗址遗迹

1、人类活动遗址。里耶古镇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在该镇不足3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遗址, 商周文化遗址, 战国、西汉、东汉3座古城遗址, 特别是2002年6月在战国古城一号井出土的36000余枚秦简, 被专家誉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界最为重要的发现”。

2、废弃寺庙。清改土归流后, 大量汉人迁入里耶, 因而古镇内公共建筑体现了土汉交融的特色, 既有土家的八部庙、婆婆庙、土王祠等祭祀性建筑, 又有汉族的文昌阁、万寿宫、禹王宫、关帝宫、青平寺、龙吟寺、雅麓庵等, 惜今仅存婆婆庙及禹王宫遗址。

(五) 建筑与设施

1、综合人文旅游地。文化活动场所:投资5500万元的里耶秦简博物馆, 以收集保护展出秦简为主, 整个博物馆合成一个院落, 将成为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机构。宗教与祭祀活动场馆:着落湖八部大神摆手堂是土家人祭祀祖先和跳大摆手舞的活动场所, 其性质和功能不同于一般的祠堂和庙宇。

2、居住地与社区。里耶民居建筑均保存明清建筑风貌和土家族传统建筑特色, 兼有江南、西洋等建筑形式, 青石板古街曲折幽深, 民居多为穿斗式结构, 两进式三开间, 每户之间均建有码头形的青砖封火墙, 大户人家更是庭院深深的“印子屋”, 门窗上多雕刻有花鸟虫鱼等精美图案, 形成了多元多姿的建筑风格。

3、归葬地。墓 (群) :里耶古镇有多处战国、汉代古墓群, 其中麦茶战国古墓群, 共有300多座古墓, 已抢救性发掘古墓100多座, 出土陶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400件;大板东汉古墓群汉墓分布面积达1平方多公里, 墓室密集, 墓葬丰厚。

4、交通建筑。桥:里耶酉水大桥跨越酉水, 是湘西西部干线公路 (花龙线) 上的一座重要桥梁。码头:由于酉水下游兴建水电站, 酉水河已失去其航运功能, 古镇码头也变成旅游观光景点和休憩地。

(六) 旅游商品

1、菜品饮食。腌薰腊肉、米豆腐、团馓、枞菌油、油糖果、米叶子、辣菜系列 (沼辣子、咱辣子、油辣与酱辣) 等。

2、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印染等, 尤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织锦艺术, 堪称土家族艺术一绝。

(七) 人文活动与民俗

1、文艺团体。古镇2003年创办了“里耶古城民族艺术团”, 每逢佳节, 艺术团均免费为群众表演秦简魂、土家摆手舞、梯玛、狮子舞、踩莲船等民间文化节目。

2、文学艺术作品。专题记录片《迷城》、《埋在井里的秦朝》、《中华民族》、电视剧《血色湘西》等在里耶拍摄后,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3、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哭嫁”、“拦门”、“背亲”、“迎亲”、“跳丧”等。

4、民间节庆。赶年、四月八、六月六、社巴节等传统土家族节日。

5、民间演艺。里耶古镇是土家族聚居地, 民族特色浓郁, 咚咚喹、打镏子、摆手舞、毛古斯舞、梯玛神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宝铜玲舞、摇钱舞、吹木叶、山歌等土家族文艺, 楚戏、辰河戏、阳戏、灯儿戏、土地戏、傩戏、板凳戏等民间戏曲, 是研究土家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6、特色饮食习俗。宴席的座次和格局、饭菜的设置和上菜的顺序都很有讲究。不过, 此文化现在受到的冲击较大。

7、特色服饰。以“八幅罗裙”、“鸦鹊褂”为代表的土家服饰, 鲜艳美丽, 极具魅力。

8、文化节。2006年龙山民俗风光暨里耶古城秦简特展, 2007年“秦文化之旅”暨第二届中国龙山土家族摆手节, 对里耶古镇的宣传和促销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自2002年里耶战国古城遗址考古发现3.6万余枚秦简以来,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开发工作, 湖南省政府先后投入7400万元用于古镇环境整治工程和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 龙山县对里耶高起点规划, 已编制完成《里耶镇城市总体规划》、《里耶历史文化古镇规划》、《里耶古城遗址保护规划》。里耶镇党委、政府对历史街区进行修复和包装, 使其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据不完全统计, 从发现秦简至2007年4月, 到里耶考察的专家学者和旅游的人数多达20多万人次。目前, 里耶古城保护开发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较好, 新区开发建设日新月异, 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第一, 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越, 毗邻多处名胜景区。里耶古镇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云集了众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如凤凰古城, 边城茶洞, 武陵源, 酉水沿线的芙蓉镇、清水坪等古镇以及洛塔、红石林、皮渡河风景区等等, 里耶古镇若与上述景观组合旅游线路, 将会成为海内外极具影响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板块。二是资源优势。秀美的自然风光, 厚重的历史文化, 深厚的文化底蕴, 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 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第二, 劣势。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瓶颈”严重, 可进入性差。里耶古镇距吉首市114公里, 距湖南省会长沙600多公里, 路程长, 路况等级不高。且镇域范围内公路等级低, 断头路多, 不能联网成片, 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二是资金缺乏。2006年里耶古镇已完成详细规划设计, 开始逐步实施主要街景保护与整治, 但龙山县是湘西的贫困县, 尽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 还是严重缺乏保护的资金, 制约其旅游资源开发。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 “政府主导”原则

古镇旅游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 应改变以前单纯依赖市场的做法,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 由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 进行古镇旅游开发规划工作, 并加强市场的统一管理。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原则, 并不排除创新古镇开发的投融资体制, 只是在资本运营过程中, 政府要加强其管理职能,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实施统一规划、有效管理。

(二) “保护重于开发”原则

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古镇景观环境的协调是古镇资源开发的首要前提。因此,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古镇旅游开发, 应重点抓好古镇历史环境的保护;加强古建筑的修缮工作, 对不同类型的古建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努力消除火灾隐患, 提高对古镇火灾的扑救能力;保证古镇的环境整洁;解决好居民新建现代化住宅与古镇古朴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

(三) “以人为本”原则

社区参与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在进行古镇的旅游开发时, 也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当地居民给予充分的关心与重视, 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协调好旅游开发、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利益的关系, 形成古镇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配套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里耶古镇要积极配合花龙公路 (花垣-里耶-龙山公路) 的改造及长渝大通道 (长沙-重庆的高速公路) 建设, 尽快建立里耶至县、州等地的交通干道,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条件。在镇域范围内连接主要中心村断头路, 强化里耶交通枢纽地位, 增强对外辐射能力。提高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水平, 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从而形成强吸引力。

(二) 突出特色, 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里耶古镇与周边旅游资源比较,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历史街区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而个性则体现为里耶秦简, 它具有明显的稀缺性。资源的特点决定了里耶古镇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两点:突出秦简特色, 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式发展。将里耶历史文化旅游融入神秘湘西游张家界-凤凰-芙蓉镇-猛洞河-里耶旅游线路中, 并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围绕“天下秦城·中国里耶”的旅游主题, 全面提升里耶古镇的文化旅游品位, 实行“走出去、进得来”旅游发展战略, 与西安临潼联姻, 形成“北有西安临潼, 南有湘西里耶”的旅游文化品牌, 构建“西安-里耶”旅游黄金线路。

(三) 整合、弘扬土家族文化, 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延承

“拥有一种文化就拥有一个世界”, 里耶古镇土家族文化遗产一部分濒临消亡, 因此要高度重视原生态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研究和整理。里耶古镇作为土家族聚居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服饰、舞蹈、手工艺、土家山歌等, 其中尤以气势磅礴的“摆手舞”、原始古朴的“茅古斯”、精彩离奇的“梯玛跳神”和绚丽多彩的“西兰卡普”为最, 充分展示了土家族粗犷豪爽的性格和悠久灿烂的文化。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可增添旅游发展的厚重底蕴, 又可增强旅游的参与性, 同时也是对先民的追忆,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里耶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自然风光秀美, 民族风情浓郁, 历史文化底蕴尤为厚重。文章在对里耶古镇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和开发措施, 旨在促进里耶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里耶古镇,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胡荣春.里耶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R].里耶文化站, 2008 (3) .

[2]、唐荣沛.里耶古镇[J].西部人, 2005 (2) .

湘西体育旅游 第9篇

关键词:国家主体功能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五大功能价值元素;三大功能价值区

中图分类号:F592.1;F592.7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武陵山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大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工业农业开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就是体现生态旅游开发的这一基本特点。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区分,就是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划分为三大功能价值区:核心功能价值区、主体功能价值区和边际功能价值区。

一、“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解析

功能是系统的对外输出,一般表现为被考察主体的目标效用\[1\],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则是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所发挥的主要效能,也就是“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对大湘西旅游的实际功效,对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旅游功能指的是旅游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2\];而旅游功能系统,事实上就是寻求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合理空间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寻求建立最优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3\]。“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游规划,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寻求大湘西地区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是一种旅游文化区域地带,是指世代居住在大湘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质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总和,并作用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区域形态。它是一种“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体系。具体是指在北起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南至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宽度为垂直于焦柳铁路线及其100~150km的地带,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名镇、名寨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格局。它主要包括北、中、南三个民族文化旅游圈:北部是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张家界市为中心,包含龙山、永顺、桑植、慈利四县;中部是苗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包含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沪溪、沅陵、麻阳、辰溪、溆浦九县;南部是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包含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六县。由此形成点—轴—圈—带的层序性框架,从而构成“丰”字形的大湘西旅游文化格局\[4\]。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既是一种民族文化沉积旅游带,又是一种经济文化市场旅游带。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质明显,文化特效分明,其功能价值合理,适宜,增效,具有1+1+1>3的效能。

摘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探求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民族文化旅游功能、区域经济发展功能、社会保存认知功能、教化启智审美功能以及规范融通凝聚功能等五大功能价值元素,进而提出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三大功能价值区,即怀化市的核心功能价值区、吉首市的主体功能价值区以及张家界市的边际功能价值区。通过深入剖析三大功能价值区划分单元、划分条件及划分作用,提出了实现旅游文化功能价值的四维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文化保存目标和均衡发展目标。

关键词:国家主体功能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五大功能价值元素;三大功能价值区

中图分类号:F592.1;F592.7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武陵山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大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工业农业开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就是体现生态旅游开发的这一基本特点。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区分,就是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划分为三大功能价值区:核心功能价值区、主体功能价值区和边际功能价值区。

一、“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解析

功能是系统的对外输出,一般表现为被考察主体的目标效用\[1\],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则是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所发挥的主要效能,也就是“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对大湘西旅游的实际功效,对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旅游功能指的是旅游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2\];而旅游功能系统,事实上就是寻求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合理空间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寻求建立最优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3\]。“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游规划,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寻求大湘西地区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是一种旅游文化区域地带,是指世代居住在大湘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质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总和,并作用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区域形态。它是一种“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体系。具体是指在北起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南至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宽度为垂直于焦柳铁路线及其100~150km的地带,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名镇、名寨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格局。它主要包括北、中、南三个民族文化旅游圈:北部是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张家界市为中心,包含龙山、永顺、桑植、慈利四县;中部是苗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包含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沪溪、沅陵、麻阳、辰溪、溆浦九县;南部是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包含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六县。由此形成点—轴—圈—带的层序性框架,从而构成“丰”字形的大湘西旅游文化格局\[4\]。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既是一种民族文化沉积旅游带,又是一种经济文化市场旅游带。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质明显,文化特效分明,其功能价值合理,适宜,增效,具有1+1+1>3的效能。

摘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探求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民族文化旅游功能、区域经济发展功能、社会保存认知功能、教化启智审美功能以及规范融通凝聚功能等五大功能价值元素,进而提出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三大功能价值区,即怀化市的核心功能价值区、吉首市的主体功能价值区以及张家界市的边际功能价值区。通过深入剖析三大功能价值区划分单元、划分条件及划分作用,提出了实现旅游文化功能价值的四维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文化保存目标和均衡发展目标。

关键词:国家主体功能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五大功能价值元素;三大功能价值区

中图分类号:F592.1;F592.7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武陵山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大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工业农业开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就是体现生态旅游开发的这一基本特点。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区分,就是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划分为三大功能价值区:核心功能价值区、主体功能价值区和边际功能价值区。

一、“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解析

功能是系统的对外输出,一般表现为被考察主体的目标效用\[1\],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则是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所发挥的主要效能,也就是“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对大湘西旅游的实际功效,对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旅游功能指的是旅游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2\];而旅游功能系统,事实上就是寻求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合理空间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寻求建立最优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3\]。“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游规划,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寻求大湘西地区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是一种旅游文化区域地带,是指世代居住在大湘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质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总和,并作用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区域形态。它是一种“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体系。具体是指在北起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南至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宽度为垂直于焦柳铁路线及其100~150km的地带,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名镇、名寨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格局。它主要包括北、中、南三个民族文化旅游圈:北部是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张家界市为中心,包含龙山、永顺、桑植、慈利四县;中部是苗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包含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沪溪、沅陵、麻阳、辰溪、溆浦九县;南部是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包含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六县。由此形成点—轴—圈—带的层序性框架,从而构成“丰”字形的大湘西旅游文化格局\[4\]。

关于湘西旅游地品牌营销探析 第10篇

旅游业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是我国第三产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由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心理所引导推进的, 特别是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湘西地区, 在这个地区当中更是需要依赖当地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民族文化资源等来进行促进和发展本地的旅游业[1]。湘西地区的历史非常悠久, 且其民族文化也具有极为浓郁的民族性风格和特色, 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文化内涵, 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湘西旅游地的发展时间不长, 整体发展水平也不够成熟, 所以仍然没有形成其独特的旅游品牌, 所以本文利用品牌营销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探讨。

1. 湘西旅游地品牌营销现状

湘西真正开始营销和发展旅游业, 起源于2001年国家领导人在湘西视察讲话, 正是在这一年, 湘西的旅游产业迅速崛起。湘西政府为了表示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多个规范性的文件, 气候更是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 重点打造出凤凰古城、南方长城以及猛洞和激情漂流, 还有德夯民族风情园等代表性旅游项目, 并直接提出来“天下凤凰, 梦里故乡”的宣传口号。更是利用名人效应, 不断的在网络和电视上进行宣传, 促使其当年的旅游量就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2]。2011年,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最终评审, 并规划和提出未来十年将计划投资2000亿元, 力求将湘西打造成为在全国范围的经济强区以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此后, 更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湘西旅游起到了高度的重视, 直接为湘西旅游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地位和基础。

2. 湘西旅游地品牌营销面临的问题

2.1 旅游地品牌形象不明确

湘西旅游营销最早是在凤凰古城开始的, 到了2009年, 湘西旅游营销者开始真正调整思路, 同时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将湘西建设成为了一个旅游大州。到2010年才真正具有的品牌意识, 提出一个龙头、一个中心、两条风景线以及三个景点圈等侧重点不尽相同的品牌。这种品牌的构建以及旅游方式的具体开发, 促使整个湘西都开始依照资源的类型来打造旅游的品牌, 初步看来呈现一种资源性互补的崭新开发模式。然而对湘西旅游地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当中不难发现, 这湘西这块神秘土地的描述几乎都是某一个侧面、片段或者背影等, 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其所具有的品牌形象并不明确, 所要表达出的主题也不够突出, 真正定位起来严重缺乏针对性, 很难显示出湘西独特的对外魅力。主要是由于其定位过多, 诉求比较混乱, 因此就造成整体的品牌形象偏向于模糊, 这都是湘西旅游营销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2.2 旅游地品牌定位模糊

从湘西旅游地发展的现状来看, 湘西境内的旅游景点非常丰富, 并且还在不断的推出全新的品牌和路线。然而这些旅游景区如今都开始各自为真, 缺乏较为统一的品牌灵魂, 而且品牌繁多, 且比较杂乱。目前在很多旅游景区当中都没有意识到应该怎样去树立其一个品牌, 因此直接导致各个旅游单元之间缺乏人文联系和逻辑呼应, 使得每一个旅游单元都是以孤立的状态而存在。而多主题的开发却又很难整合其真正形成品牌的合力[3]。由于这些旅游单元的品牌价值不够统一, 从而直接导致湘西旅游地品牌无法真正积累起来, 没有一定的复制力, 多个方面也不够统一, 从而直接导致湘西旅游地品牌至今都没有形成独特的核心价值, 甚至很难说清湘西旅游文化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2.3 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性不足

湘西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性不足主要表现在:

2.3.1旅游产品的种类单一, 且质量比较少, 湘西旅游资源涉及到多个方面, 比如自然、人文以及一些非物质文化等。一直以来, 湘西旅游的产品主要也是以旅游观光为主, 且旅游的产品在种类方面较为单一和粗劣, 严重缺乏创新的意识, 很多低水平的建设情况极为严重。

2.3.2旅游商品的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 在湘西旅游地所具有的旅游商品种类较为繁多, 但是同质现象非常明显, 直接丧失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个性, 因此很难真正的吸引到消费者, 这就直接给游客们留下来极为深刻的印象。就比如在凤凰古城当中的旅游街行走, 附近卖的商品却到处都是来自云南和贵州等地的, 很多游客行走在其中就仿佛来到了云南和丽江。这就表明湘西旅游地在商品开发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的层次。

2.3.3景区掠夺式开发的情况较为严重, 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 大部分的景区都存在着掠夺式的开发情况。

3. 湘西旅游地品牌营销有效策略

3.1 构建旅游地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 主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这就要求政府方面作为营销主体来增强品牌营销的意识, 必须对品牌战略起到高度的重视。同时还应当科学的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 并进行周密的计划。这就要求调动起来自各个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其中, 并通过公众方面的参与来将品牌的形象转移到广大的人们公众心中。旅游地品牌形象的构建必须坚持统一的原则, 对于品牌各个方面的设计都必须坚持用到统一的标准, 而且一旦品牌的表示确定之后, 就不可再进行随意的更改和变动。首先需要塑造出湘西旅游地的主题形象, 游客对旅游地的感受具体表现为对旅游地的形象感官。湘西旅游地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形象定位, 这就为湘西旅游地营销者们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3.2 旅游地产品营销

这就需要研究、策划和开发出有着湘西特色旅游产品为基础和前提, 具体需要挖掘产品设计,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在注重其数量的同时更应当注重质量, 因此就需要保证产品所具有的质量和开发深度, 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旅游产品研发机制, 专注于研发湘西旅游地产品。同时为适应市场发展的多元化, 和人们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在进行产品设计的同时, 必须要考虑和保证最大利润的产出, 同时需要确保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方面的效益[4]。最后需要突出湘西本地的特色性文化, 所研发的旅游产品必须具有神秘的湘西文化内涵, 这些都能够促使旅游者在进行游历的过程中起到最深刻的感受。

3.3 具体的营销策略

营销也可成为宣传和推广, 对于湘西旅游地的营销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3.3.1整合营销策略, 整合营销也即是对广告宣传、人员推广以及公共关系, 还有业务促销等进行综合性的利用, 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其其营销活动的目的。

3.3.2全民营销策略, 全民营销就依赖于当地民众们的积极参与, 所以在湘西开展全民营销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可以借助抽象的旅游形象和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信息来进行, 比如可以利用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其次, 就是依靠当地居民口头的传递, 这种方式成本较低, 但是宣传和传递的效果却非高。最后是事件促销的策略,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来扩大知名度, 一般这种方式所提高的知名度都具有长期的效应。

结语

综上所述, 湘西旅游地品牌印象意识比较淡薄, 且旅游开发和营销管理方面脱节情况严重, 所以就必须积极的构建品牌形象, 进行旅游产品的营销, 结合各自营销的方式来实现营销的目的。

摘要:我国的旅游业在几年的发展异常迅速, 旅游业很快被作为支柱型产业受到政府方面的扶持, 然而真正刺激各地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工作内容则是旅游目的地的运营和建设。湘西旅游业的发展状态非常好, 和其他周边地区相比较, 其在品牌意识以及品牌的建设方面仍然不够充足。所以为了摆脱这种品牌意识不足的局面, 就必须进行品牌营销策略, 因为品牌营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从而提升其在旅游地行业当中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湘西旅游地品牌营销进行探析, 并未此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湘西旅游地,品牌营销,品牌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敏.浅析旅游目的地的政府营销[J].青春岁月, 2014 (23) .

[2]熊杰.旅游产品的层次结构再思考[J].理论月刊, 2011 (02) .

[3]罗爱红, 朱珠.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思路探析——以镇江西津渡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06) .

上一篇:组织化学下一篇:“全就业”政策